企业管理知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38:01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1

关键词:文化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在一个优秀的企业中,必须具备的是文化,而具备了生命之后,企业还需要成长,因此,企业应该在知识型的文化带领下,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带到一个发展的道路上来。出色的企业文化是知识型企业文化制定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相互制约,相互帮助的。在知识型企业文化的发展下,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出的员工也都是知识型的,这类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最直接的动力源泉。这种模式下,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就会具备明显的差异,知识型员工会具有创新精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因此,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是个推动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世界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2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与特点

2.1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当今社会中,企业在不断的发展生产,员工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去生产、创作、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作为脑力劳动者来说,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其价值意义极其深远。它不仅仅可以将企业的发展带动起来,还能使一个企业具有优秀的文化,使企业的发展及其稳固。再者,由于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在企业文化中,创新是一个企业维持生命的能力以及能量。企业文化和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二者之间不能缺少任何一个,只有不断的利用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去带动企业的发展,用文化制约着企业的管理,才能使一个企业具有更多的文化素养。

2.2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特点,该特点重点在企业之中培养的知识型的员工身上。知识型员工具备多重特点,比如,知识型员工具备创新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这就需要企业之中的知识型员工不断的创新,才能供应企业文化在社会中的立足。知识型员工还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单单具备体力劳动者是远远不够的,员工应具备的不仅仅是自身所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经济技能等。其三,知识型员工应具备自己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形形的人才能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同理,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具有不同价值观的知识型员工,才能使企业文化充满活泛的气息,才能使一个企业充满创新、个性的活力,在这种活泛的气息中,知识型员工不仅仅会做到自己应该做到的工作,还会自发的充满竞争意识,唯有竞争,才能进步。最后,企业是一个个体,也是由各个人组成的整体,所以,在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更应该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凝聚精神。因此,企业文化中知识型员工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下培养的重点。

知识型员工具备自主创新型,在各种问题上会有自己的看法,积极的去做到自己的分内工作,因此,在知识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员工的特点爱好以及技术所在,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优点长处,为企业不停的注入新文化,带动发展,为企业提供出知识性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3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3.1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原则

要使一个企业文化不断的创新,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因此,要为这些知识型员工提供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公正公平的良好氛围。只有在这种模式下,员工才能更好的被激发出创新思想,创新意识,进而,为企业的创作发展也具备更多的良性因素。在这样的轻松良好的氛围下,员工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在管理的时候,充分授权,给予信任,对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给了员工轻松的办公氛围之后,要使他们不要走出“界”,这时就需要企业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们的一个技巧的管理体系了。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使知识型员工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范围内自由自在的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不断的创新,迎合企业发展的业务需要、管理需要、结构需要等。为了追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管理者还需在企业文化中增添定期学习交流的模式。只有一个充满文化的企业给予员工定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技术的培训,才能使知识型员工业务不生疏,反而会不断成长进步。

3.2企业文化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

知识型企业的模式的成功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创新,管理者给予知识型员工三个基本环境:竞争环境、成长环境、激励环境。社会中无竞争,不进步,企业更甚,在一个充满文化的企业中,只有不断的优胜劣汰,才能使员工充满斗志,积极工作,创新出新的产品。同时,将员工所学的知识互相交流沟通,多学多用,不断进步,和谐发展。最后,将具备挑战性的工作与业绩、绩效、薪资挂钩,会激励员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不断要求自身的进步,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知识型员工是与普通员工不同的,他们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他们具备更多的想象力,注重精神物质多一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注重奖励和激励模式的推动。同时建立起知识型的培训机制,让员工具备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和兴趣。对于“复杂”的知识型员工来说,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要给予他们多重的激励。激励上既要满足知识型员工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知识型员工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出知识型员工的无限潜能。

结语:

当今社会中,企业的发展远远不能依靠老思想、老方式了。只有知识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佳捷径。因此,在企业文化这个大生命中,员工要具备的是知识,只有员工具备了知识,才能不断的创新。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这种模式下,需要建立起知识型的核心体系,以激励创新为主,刺激知识型员工不断创新,达到不同的高度,为企业文化增添新的人文色彩。由于知识型员工更注重精神层次的满足,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各个层次给予他们不同满足的条件,使其在企业发展的浪潮中起到坚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九胜。企业文化与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葛洲坝易普力有限责任公司,2006.

[2]李东.论知识型企业及其特征[J].上海企业,2001,4.

[3]彼得?德鲁克.变动中的管理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热点问题;发展趋势

工商管理是针对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管理研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商管理部门的任务也日趋加重,工商管理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抓住工商管理热点问题,了解工商管理发展趋势,是工商管理研究的基础,也是工商管理部门做好工商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

1.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的统称,企业战略是企业对企业发展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筹谋和计划。企业战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最终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企业战略在工商管理和工商管理研究中根本不受重视,许多企业在发展中也没有给予企业战略足够的关注。如许多企业在提出发展决策时,都没有针对企业发展战略构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也没有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企业战略才逐渐进入工商管理的研究范围并最终成为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跨国经营和多元化发展环境下,许多企业也将管理重心逐渐向企业战略转移,力求能通过企业战略管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广受企业成员认同且需要大家共同遵循的文化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综合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精神鼓励、思想塑造的有效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将文化手段、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综合起来进行企业管理,才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鉴于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出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做出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工商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管理以及工商管理研究中的企业文化研究,其焦点都聚集在企业文化整合、文化形象、文化建设和文化影响等方面,在企业建设中,文化建设也被视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软实力。3.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围绕经营目标对企业资产购置、资本融通、运营资金和利润分配的集中管理。资金和财产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也是企业所有活动的基础,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关系到每一个企业成员的切身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都要以资金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工商管理中,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根据财务目标来计算和评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减轻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说到财务管理,就不能不提及人力资源管理。人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重视人的价值,协调好人力资源关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财务管理中的薪酬设计、工资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体系构建等,都是提高员工满意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二、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1.知识管理的地位不断上升。企业知识管理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发展企业知识资源、激发员工学习潜能、知识共享为目标,以知识组织模型构建和管理方法实施等形式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知识在经济管理领域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知识管理在工商管理中的地位也得以提升。通过知识管理提高资源共享水平,赢得竞争优势,以提高组织业绩,也成为企业经济管理关注的重点。工商管理视域的知识管理,以知识资本管理、知识资本共享为焦点,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管理来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工商管理条件下的知识管理,涉及知识服务、知识支持、知识发展、知识机会、知识创造等方面的内容。以知识管理战略为首,通过知识战略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工商管理努力的新方向。2.模糊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发展。模糊经营管理是相对于科学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在批判吸收科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传统管理哲学思想、管理方法而形成管理方法,模糊经营管理并不是一种没有界限、不定量、不规范的管理形式,只是这一管理模式的界限不是很清晰,管理定量和技术方法有限规范而已,它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仍旧是非常科学的。近年来,在常规管理外,许多企业的管理范围都朝物流管理、电子营销管理等方向不断延伸,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在即时生产中,本着“无库存经营”理念,采用模糊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人力资源调配来打造最佳工作群体,施行适合于各部门的管理方法,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必然会促使企业模糊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不断更新、发展。3.学习型企业建设备受关注。学习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动力源。在工商管理理论中,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管理理论的前沿理论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学习型企业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可以说,建立学习型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学习型企业建设在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工商管理视角的学习型企业建设,主张企业从思想上给予学习型企业建设以高度重视,然后通过学习机制建设为其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学习目标确立、学习奖惩机制实施和领导垂范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4.朝着管理国际化方向努力。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企业与世界接轨的层次也不断提高,这必将引发新的管理革命。提高企业运作管理国际化水平,不仅是企业努力的新方向,也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国际化,要求企业在当前战略管理基础上,及时调整企业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如进一步细化管理内容,发挥现代交通、通信、技术优势,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不断提高组织管理的灵活性和敏感度,同时将企业管理放置在国际化管理的大环境中去,将企业管理与国家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其他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与其他组织单位、社会机构的合作,通过各种手段筹集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多的资源,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成.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J].才智,2013,(10):265.

[2]尹玉霞.工商管理的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J].赤子,2015,(10):221.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经济时代企业

一、虚拟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虚拟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以上企业为了共同抵御市场竞争浪潮的冲击,抢先占据市场,将各个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创新性改造,为促进各自竞争能力的提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通过市场化或非市场化方式所形成的组织形。

虚拟企业能够摆脱时空的限制,屹立于聚散的稳定点,同时还具备系统优化组合和有效协调的优越性,是因为虚拟企业具有如下特点:

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扁平的、柔性的、网络状的;虚拟企业的存在时间是暂时的和动态的;虚拟企业以任务信息作为彼此联系的纽带;虚拟企业的企业界限即模糊亦清晰。

二、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知识就好比虚拟企业的细胞,对细胞的合理分配、组合是管理虚拟企业知识的关键。虚拟企业完全依托高新技术将企业内外部各类知识汇聚在一起,通过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实现知识的最大化价值,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创新目标的活动过程的总称。

目前,学术界对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研究已较为成熟。绝大多数的学者都从宏观角度将虚拟企业的知识分为企业间网络知识和企业内部知识两大块。知识的创造、共享、传递、应用是成员企业的内部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以及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可以共享与传递的显性知识,它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而正如学术界普遍认为的,虚拟企业间网络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网络知识的基础性管理这四大方面。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网络知识共享顺利完成并通过知识共享后激活的创新知识资源获得倍增效益,它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

三、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

虚拟企业在生产方式与管理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企业,决定了其知识管理方法也不同于传统企业,有其独特的地方,具体来说包括:

(一)丰富性

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添加了网络知识管理的部分,其知识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知识的产生、传递、共享与创新,更加关注企业间知识的流动、共享、整合与创新。

(二)加强共享性

知识使用得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大。因此,成员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彼此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共享来降低自己创造知识的成本,来更高效的运用知识,以最快的速度应对市场的变化,获取最大的利润。

(三)包容性

虚拟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而为了更好的分享与传递知识,那么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必须具备包容性,能够接纳和整合来自各个成员企业不同的知识构造。

(四)保密与共享平衡性

成员企业在进行知识的传递、共享与使用之前应该明确了解自己企业哪些知识是不能够被共享出去的,也就是需要保密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共享的。保护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要丧失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传递与运用上来,这样才能获得新知识,不断完善企业知识结构,最终转化为自己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五)协调性

成员企业的知识结构互补能够加速虚拟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在选择成员企业时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总量处于同一起点,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知识的创造能力优秀,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相容性高。

(六)开放性

虚拟企业应筹备一个供大家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平台,便于成员企业间的交流,并逐步完善虚拟企业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在与其他的虚拟企业进行知识的传递、吸收、转化与应用。

四、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文化

创建知识型企业的最大障碍是企业文化。合适的企业文化不仅会激励每一个员工奉献出自己的知识,更会使企业的知识管理发展更迅速。组织文化对于知识管理效果的影响是正向的,并且在虚拟企业的大背景下是显著的,是影响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知识管理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领导支持

虚拟企业由于其特殊性,领导在信息或者传播思想的时候更加容易被员工所接受,员工同时也能够更加直接的与公司领导进行有效沟通,这表现在一方面由于领导的高度支持,他们会非常重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会身先士卒率先推动知识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他们的工作热情能够更加迅速的带动起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热情;另一方面由于领导的高度支持,在企业内部会形成有利于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之间的便捷交流的知识创造、共享、传递、应用宽松氛围,促进知识管理的顺畅发展。

(三)知识距离

知识距离对于合作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虚拟企业研发中的知识共享为例,由于发送方和接收方研境的不同,双方在研发活动中存在诸多差距,如组织治理模式、组织文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知识距离的增加,影响到知识共享的效果。因此,在虚拟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双方的知识距离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寻求合作双方知识的平衡才能取得有效的知识管理。

(四)技术支持

前人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表明,要使知识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在虚拟企业合作从事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忽视技术的影响作用,要注重企业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技术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最大化地发挥技术对知识管理进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技术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因此,企业既不能过度夸大技术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技术的作用,把握好技术应用的尺度,促进知识管理的顺利发展。(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Kennethpreiss,StevenLGoldman&Rogernnigel.21st.Centurymanufacturingenterprisestrategy:anindustry-ledview[R].Lacoccainstitute:LehighUniversity,1991.

[2]陈剑,冯蔚东著.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王青山,郭东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有关问题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9.

[4]韩晶.企业的虚拟化经营[J].开放导报,2003.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4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学研究;课程;案例实践

一、概述

随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很多企业有了专职的知识管理系统和岗位人员。从全国及全球每年的maKe(themostadmiredKnowledgeenterprise,最受尊敬的知识型企业)大奖举办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于知识管理越来越关注。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让企业实现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这是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弗拉保罗给知识管理的定义[1]。知识管理致力于维护企业的知识,并通过开放式的结构将企业的知识加以收集积累、整理、共享,进一步升华至挖掘企业员工的创造力,使企业得到更好的成长[2]。因此,作为高校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知识管理》课程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要是企业知识管理,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知识管理意义,掌握知识管理的流程,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享、协作、创新、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1998年,知识管理引入中国,目前《知识管理》课程在许多高校开设。但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管理》课程的理解不深、不透彻。学生知道企业重视知识管理,也学习这门课,但具体知识管理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学完课程后学生依然没有清晰的概念。笔者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知识管理》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知识管理》课程不重视,欠缺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是因为《知识管理》课程存在一些个性化的特点:

(一)课程具有“知易行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讲授的课程内容很容易理解,但学生真正掌握体会还需要在实践应用中体会并深入理解。学生在听的时候一听就懂,一放就忘。案例分享和讨论过程中,不深入去挖掘内隐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上。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管理》课程的不重视,或者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二)课程依附性弱

目前在国内开设的《知识管理》课程,大多辅以某个专业或某个主干课程,不是独立的一个专业或学科,没有形成一个以正规教育为主,远程教育和证书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辅的多元化知识管理教育[3]。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管理》课时,缺乏相关的基础课程,在学习后也没有相关的认证培训和实践体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能动性和理解力。

(三)课程具有抽象性

《知识管理》课程从知识的角度出发,讲解知识在管理中收集、存储、转化、沉淀、创新及应用的过程。这些过程理论性强,学生只依赖于教师讲授的案例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在授课时先讲理论再用案例加深理解,偶尔加入讨论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但毕竟理论多,实践少,且是“纸上谈兵”,课时又少,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

(四)课程具有动态性和延伸性

随着企业对知识经济、大数据的重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案例,并通过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对大数据的分析,不断预测新的情况。所以课程教材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想保证学生学习与时俱进,需要教师每年更新课件和案例。

三、《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设计

《知识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由于课时少,又没有实验课,所以教师讲完理论基本上只能辅以少数有针对性的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会。同时相关的案例比较少,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应该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

(一)《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研究

《知识管理》课程的内容是对企业知识的梳理,但同时又不仅仅是管理知识,还需要对掌握知识的人,应用知识的人以及推广知识传递的平台和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根据知识管理的内容。

1.人

知识管理理论上是企业对员工、团队的隐性和显性知识进行管理,但知识管理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拥有知识的人管理,达到知识的传递、创新及应用。所以,企业想要拥有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就不仅需要管理员工,还需要管理客户的知识,因为企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同时,企业要想生产出客户满意的商品,还需要管理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知识,以保证信息及时传递,产品质优价廉,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客户知识和供应商知识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2.知识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员工和团队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传递中,吸收内部和外部知识,从而进行知识创新和应用。而其中隐性知识又由于知识难以表达性、传递者心理障碍以及接受者心智不同,所以在转化、传递过程中具有种种困难。根据二八原理,隐性知识又占到了企业知识的80%。因此,知识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对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隐显性知识转化后的知识创新。

3.平台及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而软硬件的设施平台是知识进行交流、存储和传递的信息化支撑。企业的知识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同时离不开已经深入到员工日常工作中的企业文化,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势必存在信息传递的壁垒和障碍,直接影响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简而言之,平台及企业文化是为知识的转化和增值提供了一个场(Ba),保证信息畅通流动。由此可见,《知识管理》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以人、知识和企业文化为主线,详细介绍如何激励员工、创造环境、收集内外部信息,从而让企业成为“人人创新、全民创新”的学习型组织。

(二)《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知识管理重要内容的研究和梳理,结合《知识管理》的几个特点,可以对《知识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达到《知识管理》教学的“知行合一”。

1.有重点地讲授理论知识

一般在讲授《知识管理》课程前,有些课程已经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讲授,所以在讲《知识管理》课程时,最好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和梳理,而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辅以针对性强的案例加强学生的理解,做到“有序地说,有重点地说,有智慧地说”,实现“有效教学”。

2.增加案例教学

《知识管理》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对历史案例、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要想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管理,必须要知其理,明其意。因此教师应先把课件和案例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做到有备而来。教师在授课时,尽量引导学生从案例中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积极发言,从不同侧面和维度分析案例,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人摸象”。

3.增加深入讨论课时

《知识管理》单纯增加案例的讲解与分析,学生依然是被动听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充分进行隐性与显性知识的传递和分享。所以在《知识管理》课程讲授的同时,需要找一些案例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学生会在讨论中分享知识,增加知识,在激烈的争辩中把他们大脑中的隐性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4.增加实践训练体系

知识管理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管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笔者在教授过程中,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设计一个公司,然后对自己的公司进行知识管理。公司可大可小,管理过程可以借鉴已有企业的知识管理案例。按照《知识管理》内容的主线,用ppt给大家讲解5-10分钟,讲完之后笔者当场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学生对自己的实践体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然后笔者要求,以这个设计的公司为题,根据教师点评时指出的不足,做一个大作业,对公司的知识管理详细阐述,这也是《知识管理》课程的结课报告。学生很喜欢这个实践训练,每次认真做,讲完后都会仔细听点评,最后的结课报告质量明显提升。所以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践体验,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不仅提升学生的理解完整度,而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借鉴先进的课程体系

相比于大部分高校正规授课的《知识管理》课程体系,一些国内外高校的知识管理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格局,因此,在《知识管理》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好的思想和方法。

(一)认证体系

知识管理同任何一项管理活动一样,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J.Dewey曾这样来比喻教育的目标“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着放的鹄的”,也就是中国的“有的放矢”思想。因此,要将知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知识管理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管理人才,知识管理教育就应该重点朝那个方向发展。[5]因此,应该建立知识管理认证体系,通过设立“知识管理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的认证,为人们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和学习。

(二)实践体系

知识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大背景之一是知识管理实践的普遍展开。全球前500强企业不同程度地推广和实施了知识管理方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他组织和机构也纷纷仿效,开始评估其自身的知识管理策略,甚至国家和政府也开始考虑自身的知识管理战略,使得知识管理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6]实践体系是针对认证和专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们构建的,通过“知识管理实践营”,或者企业的实习体系,去体验知识管理的具体工作和思维分析,获得知识管理的各种相关技能。

(三)培训体系

通过知识管理培训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凸显知识管理的价值,从而催生社会对知识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知识管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7]因此,可以在认证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组织企业的专家成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进行形式多样的知识管理培训,如网络培训,集中培训或者长期培训。培训结束后可以得到知识管理组织颁发的结业证,不仅可以推动认证体系,而且让学员具备了实施知识管理的能力。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5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内涵也将产生极大的改变,并由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生产、流通及销售是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的重点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企业管理中其重点内容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转向有效识别、获得、开发及应用知识,是知识构建转化及共享的重要手段。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有效研究与开发知识,是企业应变与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人是企业管理的对象,劳动力的人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主要对象,其有效管理可以对劳动生产率及资本增值率进行有效提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种对象的主要特征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劳动力的人转变为智力的人,人向知识载体、知识源泉进行转变,随之其管理重点也发展了一定的改变,转向为共享、开发知识,对员工专业素质的培训等。知识生产力、增值率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影晌

以知识为资本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将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进行了改变,在生产过程中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将知识作为一种生产动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将新的管理要素列入管理创新系统内,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企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保障。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下相比其他形式的经济方式,经济增长已经不再对传统型经济资源过分依赖,而是侧重于知识资源。在传统企业管理中,人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知识经济条件下,部分企业管理中并不需要统一其作业时间和地点,可以有效加大工作弹性。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氛围,确保员工具有知识共享的意识,并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现代企业生产方式不再将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目标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追求目标,在对原有企业管理中分工组织及生产模式加以重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人的潜能进行最大限度地挖掘,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转变企业经营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极大普及,主要原因在于其具有广泛的使用性能及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交换体制,并形成了新的市场发展结构。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中,企业如何实现管理创新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究

(一)树立人本观念,实行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一切从人出发,对员工的积极性及创造性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与激发,进而起到工作效率有效提升的作用。人本观念中必须将人作为企业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并将关心人、尊重人等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管理客体各因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人。通过人对个各管理要素的分析,来达到创新管理的最终目标。人是企业创新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对管理活动的创新成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必须重视员工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及思想政治观,为实现人本管理提供可靠地依据。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创新树立人本观念、实行人本管理时,应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注重人才的发展,将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从刚性组织管理转向柔性组织管理知识经济的发展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普及,可以实现企业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只有对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有效调整、转变,才能确保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在未来知识经济环境下,其变革趋势由刚性组织管理向柔性组织管理状态进行转变。柔性化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思考一个组织如何提高其生产力、工作效率,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柔性组织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组织结构分立化。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上,分立化就是尽量将企业决策分散化,实现权力下放,确保企业基层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对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其次,组织结构简单化。将企业组织结构的中间环节减少,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实行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问题是制度创新的本质,改革经济体制就是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舍弃,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求企业必须将其经营机制进行转换,建立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管理制度,确保管理中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等。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人才聘用、决策监督等制度,形成全新的管理理念,并对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四、结语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6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系统

一、知识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及特征

知识一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定义各有不同,我国有部分学者认为知识是对环节及情景的理解、认识、识别,和对事物复杂性的准确把握。从这个观点来看,知识应该是基于某一角度的信息整合而形成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基于对模式的承认和诠释,当然,知识还可能包括部分假设和推理,这也是属于覆盖的范围。知识可以是显性的,被社会及公众所认可,它也可能呈现出隐性的状态,仅仅存在于某个人的脑海之中。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说,当人们意识到了信息的真实意义和重要性时,他们就获取到了相关知识,所谓的知识工作者就是依靠自己信息的理解能力来获得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行动。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行业专家、领域学者、企业管理者都是知识工作者,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必然是由一群积极寻求集体知识和智慧的知识工作者所组成。要对知识进行管理就必须明确和理解知识的特性,概括地说,知识具有高度精炼性、指导行为性、环境的选择性、广泛影响力、自我完善力、资本化、复制的限制性等明显特征。

(二)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1、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知识有着不同的定义:从知识管理流程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的开发、创造、积累、共享等流程的控制,而这些流程也必须和企业组织流程相融合;从知识管理目标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有利于企业、单位等组织发展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要提升组织的运营及创新能力;从知识管理对象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内部人员的知识和知识资产的管理;从知识管理方法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策略。

2、知识管理的本质。知识管理过程也是系统的发现、选择、提炼、释放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该系统能够对特定的问题有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人及人所具有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着力点也应放在知识创新上。

3、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知识的管理来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规律,它可以用动态过程表达出来:知识编码和累积——知识传播和交互——知识的开发与保值增值——知识的开发与保值增值实体化——知识市场价值化。

4、知识管理的难处。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知识通常都具有自己的表达途径,并且数据形式存在,所以管理起来相对简单;而隐性知识基本上存在于个人的头脑及经验中,如果具有隐性知识的人不愿意将他的知识表述出来,那么管理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不容易被妥善的处理,企业就意识不到某些知识的存在,会出现下列情况:第一,因为没有及时处理隐性知识,企业依然按固有的思维工作,导致工作重复、管理浪费、丧失机会成本;第二,因企业隐性知识外溢而造成损失。

二、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解析

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是将企业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并会渗透到战略系统中,成为保证战略系统高效运作的手段,以知识性增长机制带动企业发展。

(一)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界定

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会以知识为重要的资源来配置生产要素,并为知识的创新提供土壤,其主要业务是销售知识产品和提供知识服务。例如:咨询企业、金融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产品研发和创新的生产企业都属于知识主导型企业。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是会保证知识的积累、流动、共享,也会为了达到这种理想的组织状态而不断对组织架构和战略制定进行调节。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企业去充分开发新知识、新技术,用知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使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总的来说,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具有如下特征:将知识作为创造企业价值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知识管理能够给企业创造较大的回报、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附于持续创新、企业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

(二)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实质的分析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已难以跟上时代形式,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中地位凸显,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利用,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的实质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模式化的坚持统一指挥原则,逐渐形成了一条职权等级链,个人仅受其上级领导的控制和监督,狭窄的管理幅度会增加组织的管理层级,使不同层级的沟通距离扩大化,高层管理者不能对低层业务活动直接监督,只能通过规则、条列来控制各管理层,企业如同一部运转中的机器,依靠标准制度作为剂来保证这部机器的正常运转,个性差异和人的判断减少到最低限度,过多的关注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精力上的浪费,企业应重点关注具体业务发展、组织内部发现并发挥潜在能力、为企业引入新生力军;其次,管理职能,随着内外部环境不断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应使员工迅速的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培养组织的自我学习能力来应对环境的变化,企业对外界信息的变化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管理者更是要承担起随时彻底变革组织结构的责任;最后,管理理念,传统企业管理组织模式多由上级对下级实施控制和监督,权力的分配由上而下逐渐削弱,高度集权在一定层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稳定性,但却抑制了企业的知识创造性,特别是一些管理者出于个人利益隐瞒或伪造相关信息,使得信息和知识被模糊化、失真化,企业高层传达的信息难以在一线落地,信息在经过层层的传输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与之相反,知识管理理念下有较大程度的分权与授权,这就有利于知识实现共享,员工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享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知情权,相关制度和要求也更容易被员工掌握,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愿意主动学习,更具主人翁意识,节省了大量的管理精力和管理成本。

(三)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结构的分析

从知识的视角来审视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行为可领会更对的管理理念,从而形成新的战略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战略为一个体系,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经营管理之中,知识管理战略系统可以慨括为如下几点:首先,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从知识的视角对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实际上也是知识管理指导战略管理系统的切入点;其次,分析企业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将战略系统分为战略、事业、职能等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作用与各个层级,这样便形成了基于知识管理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应明确企业的知识优势在哪、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流程最终会在全企业推广、企业各业务单元实施知识管理的最佳时机不同、知识积累和创新可形成交互的网络;再次,进行企业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的管理,在明确了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思路系统后,便可以通过确定组织权责、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的过程来进行战略管理,使企业内的每个业务单元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工作都达到一种恰当的饱和状态,既然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要进行管理,那么当各个业务单元就会明确自己的业务侧重点;最后,选择时机,实施战略前要检验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并评价本企业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完整的反馈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的战略管理系统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好的方法应该先以试点的方式在企业进行,然后再逐步的实施全面推广,通过不断的实践及反馈来逐步完善系统。

作者:曹颖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山稳.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0.(25)

[2]马小勇,牛东晓,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能力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知识经济不但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而且是企业长效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将知识智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是对21世纪的最佳定义。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大力创新企业内部管理、产品生产,都是摆在每位企业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几个特点:

一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新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竞争力最核心的因素,而技术的改革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引进利用都必须要依靠知识。换句话说,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掌控未来市场的能力。

二是无形的企业资产投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是将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投入到企业中,而产生最有性价比的经济效益。有资料显示,美国商业信息部门统计到本国知识资产平均占到了企业资产的60%以上,而英、日等知识资产占比也超过了50%。

三是知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知识经济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实现最低投入和最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所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和费用所进行的管理。这一切都是从资金运动开始到资金回收结束,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与分配,其目标表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资本的范围,企业资本由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部分构成,在知识资本流转的过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应当围绕知识投资并为其服务。

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充分依托知识积极进行管理创新,而创新的首要对象在于管理目标的创新。具体来说,企业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主要以成本最节约及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下,企业财务管理势必会将自身利益作为唯一指标,倾向于不良的科技创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员工及周围群众利益的损害,引起员工及社会不满,影响企业的内部和谐。但科技创新也存在消除上述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如何加强企业的良性科技创新,必须首先全面转变财务管理的目标。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摒弃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及生态效应,加强企业高绩效团队的建设,从而在企业内部构建良性的知识经济流。同传统经济模式类似,新世纪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仍然处于社会大众的生活中。由于企业大量采用了新型的技术和能源供应,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只有在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增加就业,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社会和生态效应。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企业管理经营的所有技能,因此如何挑选优秀人才,组建知识型队伍,形成良性的知识流动秩序,是企业实现社会及生态效应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

(二)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

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应当将知识(技术技能)要素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与人员正是知识要素的实际掌握者与利用者。因此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财务关系仍然并存,但应当将企业内部的部门与员工关系作为重点。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当重点把握部门及人员的激励,通过多种形式的财务福利和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应当重视资本型知识型经济,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出现相应的变化。具体来说,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将会大幅增加各类知识资本,一是知识技术类型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商誉、软硬件开发等,二是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可见,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四)做好企业的收益分配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在传统工业经济中,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依据资本比例进行的,即资本所有者拥有收益分配权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在收益分配中应当将知识纳入,即知识所有者同时拥有收益分配的权力。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资本所有者、生产劳动人员、管理人员等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笔者认为,资本所有者提供了资本,应当依据资本投入分配收益;生产者应当根据劳动获得薪酬,不涉及收益分配;管理者由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了自身的管理技能,应当依据知识成本参与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应当额外依据其技术资本对企业的贡献,追加分配收益。

三、结语

在当前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知识经济是现代企业管理运作的基本特性。知识经济也是新世纪代表企业创新能力的知识,推动企业成长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只有积极做好财务目标和关系的创新,做好财务投资管理和利益分配以及财务指标的创新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效,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韦宜耀仪.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2(10).

[2]王世娟.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控制的方式[J].科技资讯,2012,12(27).

[3]罗继德.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06(07).

[4]卢晓玲.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06).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8

abstract:BasedontheenterpriseLegalRiskmanagementGuideissuedbynational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Committee,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oftheenterprisemanagement,thispaperstartsfromstrengtheningenterprisemanagementsubjectiveconsciousnessconcept,refinesbusinessmanagementprocessestoestablishtheappropriatecorporateintellectualpropertyinnovativesystemofprotectionprocess,internalinformationexchangesystem,secrecysystem,especiallyinternalintellectualpropertyinnovationprotectionriskassessmentsystemandthevocationaltrainingsystem,soastoestablishandimprovethecorporateintellectualpropertyinnovationprotectionmechanism,improvethelevelofcorporateintellectualpropertyinnovationprotectionandimprovethemarket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

关键词: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Keywords:riskmanagement;controlsystem;corporateintellectualproperty;innovation;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18-03

1背景

2012年2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实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企业法律工作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全部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控制活动。

《指南》提出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原则、程序、内容和一般要求,提供了企业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方法和工具。《指南》强调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遵循审慎管理原则,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为基础,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指南》遵循法律风险管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评估,制订风险管理控制计划,强调实时关注、跟踪企业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变化,并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进行调整,从而减少、避免企业法律风险。

美国在2002年出台《萨班斯法案》,法案旨在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改进企业治理,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措施、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监督管理等为内容,提高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该法案对于提高美国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指南》的频布与实施顺应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潮流,对于指导企业建立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减少、避免企业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指南》既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要。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分为公开性的保护与保密性的保护。公开性的保护指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以公开为保护条件的知识产权;保密性的保护指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工艺、保密配方等(包括未公开申请前的专利等)以保密为条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下结合《指南》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保密性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建设进行重点分析。

企业内部管理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划与目标(包括企业价值取向)、企业领导者、企业员工素质(包括执行力)、企业组织结构、流程管理、管理制度(包括奖励惩罚)、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审核与监督等。这些因素配置合理与否,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内部治理合理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建立企业知识创新保护体系的重要因素。

2注重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价值观念,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主体的创新保护意识

目前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普遍比较薄弱的状况下,从企业管理因素和环节入手,建立一个充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内部环境,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中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要素中的一个因素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取向,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价值观取向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意识、观念、行业方式、执行力。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关键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建设薄弱。因此,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应从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文化建设开始,强化员工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意识,宣传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的规划目标、员工目标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奠定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基础。

其次,规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行为,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的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带领和推动企业价值观念提升的重点之一就是企业的领导人、核心管理人、关键岗位负责人,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文化建设与提高全员保护意识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核心管理人、关键岗位负责人起着重要带头作用。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的过程中,要发挥这些关键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重点带动全面的局面,快速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细化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流程,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流程管控制度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一个专利的产生、一个保密配方的开发、一个成功的商业营销网络的建立等,一般需要一系列、一定时间、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时间等,而且这个过程绝大多数都是比较漫长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员工、环节等也较多,因此,这个过程中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难度增加。同时,这种知识产权在为企业产生利益的过程中的保护时间会更长期、保护环节更多更复杂,这也更增加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难度。因此,必须细化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流程,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特点的流程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

首先,从企业知识产权的立项、投入、研发、生产、营销、维护等环节细分知识产权的流程,建立合理的流程管理制度。从知识产权立项、可行性研究开始进行流程细分,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流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各岗位人员,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控制保密范围和保密等级等,将涉及保密的信息以制度的形式控制在保密范围之内。

其次,从企业知识产权研发和保护的环节和人员入手,建立严格的信息档案交接与管理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的保密范围和等级要求。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中,往往涉及到不同环节、不同人员,那么,规范保密的等级和范围至关重要。研发人员涉及到的是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生产环节涉及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配方等、营销人员涉及企业的营销网络等。针对不同的员工,明确内部员工需要掌握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企业知识产权内容。因此,在内部经营管理各环节,划分不同类型的员工,掌握不同等级与内容的保密信息,对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尤其重要。

再次,对企业知识产权细分的流程实现动态管理。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因此只有实现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内部流程管理的动态化,才能针对企业外部条件变化、内部条件变化,并结合企业保护目标,实现规范的流程管理。

4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法律风险评价体系和机制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否,如何来判定与改进,才能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是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中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完善的判定标准,即是企业风险评价体系与机制。因此,一个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法律风险评价体系和机制的确立。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评价体系包括法律风险识别体系、法律风险分析体系和法律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识别体系和机制。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涉及的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入手,从经营管理活动、岗位职责、利益相关体、风险源等分析并建立一个风险识别体系和标准,既重视风险的定性识别分析,又要兼顾风险的定量识别分析。

其次,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识别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分析体系和判定标准体系,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对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定,确保风险分析判定结果的可靠性,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与措施调整提供可靠的基础。

再次,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法律分析评价基础上,提出风险管理控制的改进和调整策略和措施,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与机制的动态化管理,进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体系与制度的长期有效性。

5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环境中的内部交流合作机制

现代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交流合作,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不利,也能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便利,更能为企业知识产权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便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交流合作机制,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服务。

首先,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无法离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角度看,一项创新、一项研发的资料、数据、市场状况等,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从企业内部合作交流角度分析,内部不同岗位、职能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层面看,其保护体系的信息来源与评价,同样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又使企业知识产权增加了泄密的机率,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增加了难度。因此,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合理的内部信息交流机制尤其重要。

其次,企业内部合理的信息交流机制的重点是企业信息收集机制、资料数据库完善机制、资料信息数据授权与使用控制机制。信息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之源,企业必须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搜集、整理制度,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科学研发提供广泛、有效的信息来源。在信息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的资料数据库,为企业内部创新提供有效而可靠的信息源。在企业信息资料库的利用上,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用机制。在企业内部资料信息资料利用与交流中,进行分级、分组授权,合理有效地开展企业资讯利用、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内部分级分组有别,既达到服务企业知识创新的效果,又兼顾企业知识创新保护的功效。

再次,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利用制度,强化信息交流监督。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利用过程中,不能脱离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利用监督,并且必须使企业的信息利用与交流置于全流程的监督之下。在授权利用与信息交流过程中,严格信息使用与交流制度,完善信息使用与交流的申请、备案、签名(网签)手续,内外网区分等制度,使之处于信息使用的全程监控,确保企业知识创新信息安全。

6企业全员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制度培训与职业培训

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管理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者,更是承担保护任务的责任者,同时更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利益得失的承受者。在三者之中,如何强化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员工责任感,提高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的利益主体看,一般公司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区分如下:企业投资人、持有期权高级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一般管理者、普通员工、兼职劳动者等。企业的整体利益对不同的企业人员具有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的企业人员对公司利益的关注程度不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有不同的认同感。这种不同的关注程度、不同的责任认同感,会对企业的目标在不同的企业人员之间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对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的认知和责任感,往往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对企业人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控制的制度培训和职业培训,增强企业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目标的责任感,力求企业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统一执行力。

首先,对企业人员进行详细、严格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重要性教育和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管理控制制度培训。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全过程,通过知识创新保护管理控制制度的培训,使企业人员完全清楚明白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保护要求以及保护措施,做到保护要求人人清楚,责任义务人人承担,达到保护事项事事有要求,工作环节节节有规程。

其次,加强企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制培训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奖罚教育培训。很多企业内部发生泄密、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一是因为企业法制教育不够,泄密者法律意识不强,不知道泄密的法律后果;二是不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详细法律规定,不明白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要求;三是有些员工的投机等。这些均由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培训教育不够引起的。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知晓违反知识产权制度的后果,对于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奖罚制度教育,使企业员工利益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利益统一起来,增强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再次,强化企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员工职业风貌。将企业职业素养培训与企业文化理念结合,提升企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根植于企业文化理念,使员工个人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统一,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观念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为和工作具体活动之中。

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强化保护观念,规范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流程管理,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风险评估机制和企业信息交流及档案管理机制,以《指南》为原则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任丹,管竹笋,于志宏.利益相关方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J].wto经济导刊,2012,(6).

[2]庄越,李燕冰,秦远建.创新环境激励与企业成长:基于中部创新型企业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

[3]张楠楠,齐靖宁.浅析民营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策略[J].知识经济,2012,(2).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9

一、知识价值链管理理论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链环节的划分摆脱了实体的价值而转向知识的价值,研发设计和人力资源等以知识、信息为衡量标准的价值链活动已进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环节。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纷纷把价值链和知识结合起来研究。ChingChyiLee(2000)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知识价值链由知识管理基础和知识过程管理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CKo和管理、知识工作的招聘、知识存储能力和顾客/供应商关系;后者由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保护、知识整合和知识分散组成。Clarkeustace(2004)也提出,如今公司的竞争优势已从有形因素转向无形因素,所以应该从知识等无形因素来研究价值链。他的知识价值链模型提供了一个跟踪现代企业中知识的流动过程的研究方法,其分析逻辑是:在当今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拥有独特的或至少是难以复制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国内学者夏火松(2003)建立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模型,指出企业应通过知识价值链管理提高竞争优势。江积海(2005)从内部传导和外部传导两个层面构建了知识传导的价值链模型。

二、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知识分析

1.知识分析的目的

企业制定战略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知识状况,才能明确企业在知识拥有上的优势和不足,并在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的知识需求,为知识创新指明方向。由于企业价值链活动所涉及到的知识种类繁多,且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通过价值链的知识分析可以明确哪些知识对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在哪些领域积累知识最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效的知识分析能使企业充分了解价值链活动中的知识状况,从而为制定更为准确的价值链优化战略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2。知识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企业价值链的运作由价值链活动之间的工作流形成,工作流中的每个活动节点都对应着一个知识节点,它是从企业知识资源中选取出来的与该活动相关的知识。当执行一个活动时,该活动通过系统中的知识获取工具,从企业知识库中获取要利用的具体知识,并将其存储在知识流的知识节点中,并在执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活动执行完后,工作流将导航到下一个活动节点,相应地,知识流也将运行到下一个知识节点。同时,原来的知识节点将通过知识更新工具,把更新后的知识反馈给企业知识库。

企业的每项价值链活动都需要相应的知识支撑,价值链活动不同对知识的要求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知识类型。这些知识既包括图纸、数据库、文件、专利、商标等智力资产,也包括经验、诀窍、技能等以人力资本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每类知识由众多的知识单元组成,都可以利用不同的知识分类法进行逐一分析,在研究企业价值链知识构成状况时,可以将多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有利于从企业价值链活动与知识的对应关系出发,考察知识的构成,分析企业知识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和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从而达到优化企业价值链的目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企业价值链的结构,确认知识节点。企业每项价值链活动对应着一个知识节点,企业在进行知识分析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分析需要,对价值链活动进行合并或拆分确定知识节点的数量。

第二步:知识资源分析。了解每一个知识节点所包含知识的内容、类型;分析知识的载体,如文献资料、数据库、员工组成;调查知识开发的目的,如主要用于哪些方面,解决什么问题,使用的效果。

第三步:知识节点系统分析评价与处理。运用评分法评价知识节点的优劣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贡献率,查找每一知识节点的关键知识;分析企业在知识节点上的知识共享和知识保护状况,进而评价企业在知识节点上的知识流失风险的大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产生企业知识缺陷的原因,确认弥补差距的各种选择,进而提出增强企业知识竞争优势的价值链优化措施。

三、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知识分析的过程

下面的分析以一般制造企业为例。

1.制造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结构和知识节点

根据价值链理论和对制造企业实地分析,可知制造企业基本的价值链活动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这些基本的价值链活动是制造企业价值链的主要结构,它们承担着企业的基本职能,是实现企业顾客价值的基本途径。同时,企业的各类知识资源也存在于这些具体的价值链活动中。由于这里研究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制造企业价值链知识分析的方法,暂且不对这些价值链活动进行合并或拆分,所以以上八项价值链活动将对应八个知识节点。

2.制造企业价值链的知识资源分析

美国著名学者艾莉认为,如同光的波粒二相性一样,知识是“实体”和“过程”的统一体,即知识既是静态的实体,同时又是动态的过程。前者主要关注知识内容、知识类型等静态要素;后者主要关注知识的流动特征与作用过程等动态要素。现代知识管理越来越重视知识与具体业务活动的结合,知识管理从面向职能这样笼统的层面,开始往面向业务活动流程这样具体的层面转变,从而完成从以企业产品为导向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管理变革。所以,对价值链上的知识资源不能仅从职能的层面笼统地分析知识的分布,更应该把知识和具体的价值链活动流程结合起来分析知识的作用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本文仅以一般制造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分布最为密集的研发、销售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为例展开讨论。

(1)研发

研发是制造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知识分布最密集的环节之一。作为一体化的过程,研发可以被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工艺开发、技术服务五个部分,如图2所示。

基础研究是科学家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在这一阶段研究的主体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他们对与企业生产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很深的造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的综合整理和创新,形成有用的理论知识。这将为下一阶段进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应用研究是科学家、专家运用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科学知识,探寻有实用目的的新知识及可能的新技术途径。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往往同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有关。

产品开发是专家、工程师对产品模式的探索。在产品开发阶段主要对生产产品的材料进行配方、中试及产品模型的设计。

工艺开发是工程师对产品工艺的开发。工艺开发阶段的任务是进行生产流程的设计、生产模具设计以及对生产产品的生产设备进行规划。

技术服务是技术人员针对产品消费市场提供的相关的技术服务,主要是技术咨询、质量测试、顾客意见的反馈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技术改进。这里,消费者作为知识主体已经被紧紧地融合在企业知识流中。

以上这些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知识,这些知识资源构成研发知识节点。

(2)销售

销售是实现顾客价值、产生企业利润的必经环节,也是企业价值链活动中知识分布最密集的环节之一。销售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阶段:产品宣传、产品定价、渠道建设、品牌建设和客户管理。

在产品刚进入市场时,需要对产品进行大量的宣传,此时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还应格外重视对产品宣传的创意。好的创意往往源于专业的人才,这是许多企业所经常缺乏的。因此在产品投入市场时,会出现缺乏好的创意这种隐性知识缺口。

定价是营销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给产品定价时,需要进行完备的市场调查,了解同类产品的价格情况以及客户的心理预期价格等。此类知识多为显性,以已有的营销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营销策略可以订出合适的产品价格,故而出现缺口的几率不高。

渠道是产品流向客户的通道,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可获得性。渠道知识不仅包括企业现在已经掌握的渠道资源,还包括企业开发渠道的知识。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往往可能最缺乏的就是渠道知识。销售渠道需要企业耗费时间及金融资本逐步建立,新进入的企业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积累到相关知识。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若想及时满足客户的需要,渠道知识缺口的出现在所难免,故而及时弥补此类知识缺口是让客户满意的重要保证。

品牌是当今时代用户进行产品选择的重要标准。一个良好品牌的建立,需要巨大资本投入,同时它也是企业长期经营积累起来的。关于品牌的经营,维护及推广知识也是很多企业所缺乏的。

客户是接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客户知识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谁是公司的客户,其需求是什么等;第二,客户的特征、困难和观点、交易历史、再次交易的可能性等;第三,客户的关系网,环境影响力,供应商的情况等。这些都是企业可能出现知识缺口的地方,而这些知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抓住有价值的市场机遇,寻找的真正的客户。

(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联系紧密,其中也凝聚着大量的知识。著名知识管理专家托马斯·达文波特曾指出,“既然知识主要寓于员工之中,而且是员工对其加以利用和分享,以获得经营结果,那么知识管理就不仅仅是管理信息和信息技术,而且也是管理人。”也就是说,知识管理最终需要落实到对人的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用人、绩效和薪酬管理,如图4所示。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和选择等内容进行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性计划。显然,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信息知识和经验知识的运用。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确定企业的岗位需求后,就可以应用人才评估体系对应聘人员进行挑选。该体系是企业招聘人员长期经验知识积累的结果,需定期进行更新和归档,同时,员工招聘中还涉及到人才资源库、保密协议、离职限制条约等众多显性知识的运用。

培训内容主要有新员工培训、岗位职能培训、新技术新知识专题培训、企业知识网络平台使用培训等。通过完善的培训制度,搭建员工获取新知识的平台,从机制上实现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有效吸收、创造、扩散和共享。

用人是企业采取有效的策略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员工所蕴涵的知识资源同其他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运用。

绩效和薪酬管理是影响企业员工士气的关键环节。由于每个企业的特点不同,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体系设计都需要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找到适合的创新设计,而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10

【摘要】知识产权管理对于智库型研究企业提升其竞争优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咨询类企业如何利用知识产权管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管理

前言: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做科研的咨询类企业,把握知识产权,对于提升其竞争优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这种无形资产进行把握,并通过发]“无形资产”的价值,使自身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以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一、知识产权管理分析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本身并不存在货币价值,但是知识产权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以做科研的咨询类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其发展的基础,其包括了专利、合同、商标、版权、注册设计等相关内容。知识产权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把握,发挥知识产权的功能,才能够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抗压和发展。

咨询类企业在对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的“隔离机制”进行把握,这种隔离机制侧重于知识产权保护,避免知识产权遭受侵害,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认为,做科研的咨询类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要注重对知识产权本身的内涵予以认知,并能够从战略性管理角度出发,切实保证知识产权的功能和作用得以发挥,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二、基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管理分析

科研类咨询企业在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一类企业知识产权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产权管理对于这一类企业发展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价值链环节的战略管理

价值链环节是咨询类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把握自身的核心技术,避免核心技术泄露,是战略管理要点。咨询类企业应对这一问题时,要从战略管理角度出发,对价值链上的核心技术予以重点关注。核心技术说白了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技术,这一技术往往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企业生存来说,至关重要。价值链环节战略管理要注重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盈利点,能够在专利、合同方面进行慎重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保证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并能够给企业盈利创造良好的条件[2]。

(二)价值链环节的营销管理

价值链环节的营销管理,应注重使自身的专利技术不能被复制,避免同质化竞争出现,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借助于知识产权,发挥独特的优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长足的发展下去。做科研的咨询类企业知识产权营销管理关键点在于专利申请,能够对自身独有的服务或是产品予以专利保护,并在遇到侵权问题时,能够对自身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同时,从竞争优势角度来看,竞争优势的把握以及竞争优势在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要坚持长远效益,能够对长期目标进行把握。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一些重要专利进行提前保护,能够有一个提前量,保证自身独有的技术手段避免被复制。

(三)价值链环节的制度管理

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力,对于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科技类咨询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利用约束机制,对内部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并且通过配合相应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检索和查新,避免知识产权流失[3]。制度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内容:(1)完善关于知识产权的保密协议,要求员工能够严于利己,不泄露公司内部机密;(2)员工在岗期间获得的专利权,一律归公司所有,并将专利申请和专利维护由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保证专利权得到较好的保护;(3)加强网状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覆盖整个企业,避免管理死角。制度管理,要对知识产权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问题予以明确阐述,保证规章具有针对性,可以就实际问题进行阐述,使各个管理者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应对这一问题,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结束语: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做科研的咨询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直接影响到了这一类企业的兴衰。知识产权管理要注重把握知识产权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立足于竞争优势角度,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利用,保证其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要针对于机密泄露、知识产权被侵害等一系列问题做好防范对策,切实保证知识产权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