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48:37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1

【摘要】英语学习策略对小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制定应注重学生的年级性差异,对每个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质量为目标。本文总结了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存在的差异,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对小学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年级差异;探讨

我国教育界的相关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然而,总结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涉及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性研究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小学不同年级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性没有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小学英语学习差异性的现状

1.差异性体现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每个年级段的学生制定出对其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对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文章通过四个方面的内容总结了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存在的差异性,第一部分为小学生英语情感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师生关系等;第二部分为英语认识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记忆、资源、评价等学习策略;第三部分为元认知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为英语交际的学习策略,包括问答交际、对话交际和体势交际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差异性总结

(1)情感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通过对现实中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性进行总结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而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则认为英语学习更不容易;在师生关系问题上,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小学生对英语教师的好感度逐级下降;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也是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时,过半学生会有害羞、害怕心理。

(2)认知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在联想、记忆学习方式上,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在英语词汇上学习的策略要差于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喜欢利用汉语注音去记忆单词;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自己是否会心里默答,是否会讲究问答学习策略上,高年级学生差于低年级学生;是否会看英语方面的课外书籍、影像资料等,高年级学生则表现较好;在是否会用电脑、网络等工具帮助英语学习方面,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表现的较为积极。

在是否会让父母陪自己做英语游戏来提升学习的问题上,高年级学生表现较差,且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表现则更差;而是否会认真听取他人的上课发言,高年级学生则表现较好。

在课后复习上,高年级学生在课后会比较主动去复习,完成家庭作业的效果也较好,而且善于参加课外英语学习活动;在英语写作习惯上,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更加善于写作日记和周记。

(3)元知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小学生整体表现均较差,而且年级越高,表现越差,三年级和六年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表现也较差;在对英语题型的难度看法上,低年级学生认为选择填空较难,而高年级学生则认为补全对话较难;在学习较差的原因寻找上,五年级学生更善于认识自己,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则认识不足。

(4)交际学习策略的差异性

在英语体势交际上,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更善于利用表情、手势等进行交际;在课堂问题回答上,低年级学生则表现的较为积极,而且低年级学生更乐于向老师主动提问;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问题上,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更善于用英语交流,而且他们更乐于向外国人打招呼;在利用英语和教师进行交流上,六年级学生表现的最差。

二、小学英语学习差异性的原因

通过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差异性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将造成小学各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上产生的差异性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许多方面的困难,比如,对单词和课文的记忆,考试成绩的不理想等,这些均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

(2)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抱有较强的好奇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困难的增多,学生较难在很长时间里对英语学习保持着兴趣。

(3)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不当,许多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其学习负担;另外,中国式英语教学使得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充分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环境氛围。

三、小学英语学习差异性策略的制定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小学生在不同年级段中,其好奇心和兴趣重点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摸索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重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另外,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对高年级学生注重其学习兴趣的稳定,而对毕业班的学生,应强调其英语知识与初中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2.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喜好来制定具体措施。在知识点的记忆上,切忌死记硬背,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英英联想、英物联想等方法提高记忆的高效性与长久性;另外,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切实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接受能力,在作业难度、作业侧重点上合理把握,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3.综合评价学习成果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段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小学英语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评价,而应采取综合评价模式。比如,对学生学习的初期计划和总体计划应合理安排,另外,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注重多鼓励、少批评,对高年级学生要注重引导,将学习信心作为重点评价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力、思维等方面都会逐步提升,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小学的英语教学应注重年级性的差异,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夏侯富生,吕菲.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年级差异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9)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个案研究学习策略听力理解初级汉语水平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1.1选题原因

随着汉语国际化的不断推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得到深入发展,它的研究重点已经从怎样教转变为怎样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听力理解学习策略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本文拟研究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汉语听力理解学习策略,希望其结果能为汉语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一点切实有效的帮助。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听力理解策略的研究来探明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在听汉语时,常常使用什么策略,较少或不使用什么策略;听力理解策略与听力成绩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听力成绩高的越南籍留学生和听力成绩低的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差异是什么。这对明确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听力理解策略的共性特点,为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发现哪些策略对提高汉语水平更有效,更能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良好的效果;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学习策略的分类

本次研究采用了o’malley&Chamot(1990)的分类方法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通过制定学习与思考计划、监控语言学习过程和评估语言学习结果来协调学习活动。认知策略是指运用于语言学习活动中的技巧或处理语言学习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生词、语法、笔记、推理、联想、预测和依赖母语等方法。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管理规范情绪和与他人合作交流来促进学习的方法。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这里的“初级”是指零起点的越南籍留学生。选取来自右江民族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同一个年级、班级,入学成绩相同的2名被试,对其进行为期10个月的跟踪调查。

2.2研究工具

本文研究工具为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的听力理解策略访谈提纲、听力理解测试卷和听力理解策略调查问卷(越南语版)。访谈提纲由如何学习汉语听力、如何完成汉语听力理解、遇到了哪些听力难题及其解决途径四个核心内容构成。听力理解测试卷为《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三级》(样卷)听力部分。听力理解策略调查问卷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三部分,共30题。题目主要来自xford(1990)的SiLL(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并采用莱克特的五级量表,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听力学习时的实际情况,在每道题后的括号内填写1,2,3,4或5。其中,1“表示从来不这样做”,2表示“基本不这样做”,3“表示有时这样做”,4表示“常这样做”,5表示“总是这样做”。

2.3调查实施

2012年3月-2013年1月期间,每月对10名被试进行一次访谈。2013年1月对被试进行了听力理解测试,之后马上要求被试完成听力理解策略调查问卷(越南语版),并收回测试卷和调查问卷。对访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进行定性分析。发放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和听力测试成绩,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听力理解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对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进行平均数的描述性统计,得出了被试学生使用各类策略的频率。

表1显示,三类策略平均值均在2.5以上,说明这些策略几乎均为学生有时使用的策略,没有学生从不、基本上不使用的策略。认知策略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排在最后。通过对访谈收集到的数据所进行分析,也得出被试学生在听汉语时,三类策略均被使用。但对三类策略使用的侧重点不同,其顺序为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

3.2听力理解学习策略和听力成绩的相关分析

为了解听力理解学习策略是否和听力成绩具有相关性,对二者进行了相关分析(见表2)。

统计显示,三类策略均和成绩呈正相关,其中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成绩显著相关。通过访谈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被试学生主要采用课堂学习、自学、查词典、听新闻、看影视节目等方式来学习汉语和提高汉语水平。

3.3听力成绩高的学生和听力成绩低的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别

对高分被试和低分被试三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t检验。结果,我们发现成绩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元认知学习策略、认知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感学习策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访谈数据,我们发现高分学生比低分学生更具有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高分学生对自己的听力学习有一定的计划性,会考虑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都经常使用认知学习策略,但侧重点不同。高分学生更多地用到预测、推理、联想和语法策略。低分学生则更多地使用生词策略和依赖母语策略。

4结论

本次研究表明,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意识不高,特别是是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计划,很少监控、评估自己的听力学习情况。我们知道,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听力能力具有潜在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因此,越南籍留学生和从教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元认知策略中的目标和计划策略,并积极运用到学习和教学活动中。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策略的使用对学习成效具有直接、显著的作用。帮助初级汉语水平越南籍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认知策略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完善,这将会极大地提高其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o’malley&Chamot,潘裕高译.二语习得中的听力策略[J].国外外语教学,1992(2):16-17.

[2]o’malley,J.m.Chamot,a.U.andKupper,L.ListeningComprehension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ppliedLinguistics,1989V.10:4.

[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23-227.

[4]文秋芳.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

新课改极为注重教育教学在形式上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也需要看到,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育教学创新的空间相对较小,很多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开展好坏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更加会对小学生接受更高层级的阅读教学产生影响。鉴于此,依托创新程度高,适用性强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开展创新也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当前并未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关注,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一般性阅读教学策略开展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情形下,很多低年级小学生不仅对阅读本身逐渐丧失了兴趣,其阅读素养与阅读能力也相对较低。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策略运用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环境也相对较差。在教育领域十分注重创新这一大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单调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十分突兀。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现状长期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长期存在。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的意义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新首先是新课改目标达成的必经之路。新课改不仅对教育教学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更加对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进行了重新确定。小学生在刚接触义务教育的前几年时间里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相关活动,更加能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本身有更多的了解,随着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的提升,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也能有较好提高,这也会对低年级小学生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将教师引导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发挥出引导性作用,在自主阅读备受推崇的今天,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尝试。例如,在某一课文学习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出预习计划并留下相应的预习任务,通过让学生按照预习计划进行课文阅读,根据预习任务有选择性进行阅读的办法使得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并探究阅读客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生对自主阅读有良好认识后,教师应用更为复杂的阅读教学策略也能容易的多。而自主阅读下小学生积累下的一些阅读技巧,阅读经验,也能帮助小学生不断提升其实际阅读能力,并使其在阅读相关知识学习时有更好表现。

(二)依托课外阅读丰富阅读教学形式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忽视课外阅读的作用,单纯依托小学语文课本开展语文学科知识教学以及阅读教学较为单一,将课外阅读形式引入并应用到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较为可行。建议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材内课文类型以及阅读教学基本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搜集和共享。例如,在《有趣的发现》一文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要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达尔文的传记选段以及达尔文生平小故事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分析与理解后,学生对于课本内课文的学习能够更为轻松,课外阅读所积累下的课外知识也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掌握及理解。课外阅读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衍生内容都能大大增加阅读教学本身的趣味性,这对于改变阅读教学单一现状也有很大帮助。此外,在课外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能有明显提升。

(三)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趣味阅读教学尝试

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创新也可以对多媒体技术予以较好应用。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很多低年级小学生无法对朗读情感有准确把握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从而使得学生的有感情朗读可以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梅兰芳的精彩京剧片段或人物专访纪录片等。在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应用下,阅读教学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各种课文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对其他材料进行赏析和阅读,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也能更为顺利。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较好应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选择与创新空间便能逐渐增加,这也有利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可以对现阶段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予以运用,诸如微课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都可以与阅读教学进行较好融合。但也需要看到,任何一种创新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都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形下,小学生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创新需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不合时宜的教学策略存在从而对常规教学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郝建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6):102-102.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道歉策略;汉语教材

一、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特点

道歉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情景因素和社会规范存在差异,所以语言使用规则自然因社会和文化的不同而存有差异。一般而言,中国人的道歉言语行为总体情况而言,直接道歉策略是中国人最常使用的。解释策略位居其次。认可策略位居第三位。再次为补偿策略。解释策略、认可策略、补偿策略常常作为辅助道歉言语行为出现,作为中心言语行为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少。关心策略、承诺策略、补偿策略、转移道歉话题,使用频率均较低。修饰语部分的强势语与称呼语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感叹词。要求被惩罚的策略是最不常用的。在社会因素方面,当社会权势不平衡时,人们倾向于更多地选择解释策略,较少使用要求得到惩罚策略。在社会距离方面,汉语母语者选择使用认可策略的频率还是低于解释策略。在交际双方较为熟悉时,除了直接道歉以外,人们也常使用补偿策略。①

二、对汉语教材道歉言语行为的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对外汉语教材是:

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口语教程系列

a《初级汉语口语(1、2)》(第二版)戴桂英、刘立新、李海燕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2007年12月第9次印刷

B《中级汉语口语(1、2、提高篇)》(第二版)刘德联、刘晓雨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二版2007年11月第9次印刷

C《高级汉语口语(1)》(第二版)刘元满、任雪梅、金舒年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二版2007年11月第4次印刷

D《中级汉语听和说》北京语言大学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2版2006年1月第15次印刷

e《汉语口语速成(基础篇)》马箭飞主编李德钧、成文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2006年7月第10次印刷

F《实用汉语课本(1、2、3、4)》刘等编

商务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2006年5月第21次印刷

G《实用汉语会话系列教材1、2、3、4》杨庆蕙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2次印刷

以上教材共计16本,我们选择了其中交际参与者发生冒犯行为时表示道歉的言语行为的语料加以分析。

(一)道歉言语行为所使用策略分析

从上表可见,这几类教材中,道歉策略的使用情况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具体来说,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这与调查汉语母语者的使用情况是一致的,但其频率的总数却高于调查结果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其次,解释策略与认可策略虽位居第二、三位,与调查所得结果一致,但其比率仍略高于实际交际情况下的百分比。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强势语、显性道歉语、转移话题、感叹语等道歉策略的使用中。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是,上述教材中并未出现减轻责任、补偿、承诺、关心、要求得到惩罚、称呼语等道歉策略的使用,而这几种策略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却占有重要的作用。

(二)交际参与者的社会权势分析

从上表可见,以上教材在展现道歉言语行为的课文中,道歉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的社会关系过于单一,仅限于发生在同学、朋友、师生、陌生人之间。而分布到各本教材中,语境单一的情况更为严重,有的教材在整本书中交际的参与者仅为朋友之间的关系。相应的,交际参与者的社会权势关系就不能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距离分析

限于教材中为道歉言语行为所设计的语境过于单一,对具有不同社会距离的交际参与者应该如何实施道歉言语行为不能给予充分的诠释。如上表所示,在交际参与者的社会距离的设置方面,不是所有的教材都能设计得很平衡,有的教材在交际参与者为不熟悉关系方面的设计竟为零。

三、与汉语母语者道歉言语行为的比较

第一,与实际的交际情况相比,教材中出现的道歉策略是有限的,而且也过于单一。各道歉策略出现的频率和实际情况下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甚至是缺失。

第二,上述教材中,对道歉言语交际的语境的设计过于单调。在教材中出现的道歉言语行为的交际参与者的关系也很有限,多数为同学关系。在双方社会权势方面尤其缺少致歉者的社会地位高于受歉者这种情况,在双方社会距离的远近方面,缺少的是双方关系较为疏远的情况。

四、对教材及教学的启示

(一)关于教材

美国学者牟岭(2008)[1]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教材质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材质量的考核有两个要点,一为真实性,也就是是否与现实交际中的真实情况相符合;二为针对性,即该教材是否是针对一些要点而编写的。

上面的对比分析,使我们很容易的发现教材中的关于道歉言语行为的语料与现实中人们的交际活动是存在一些差异的,这对教材的编写来说是一块“硬伤”。在教材设计中应该补充缺失的道歉策略。类似的“硬伤”是在今后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为了优化教材,有必要强化一下对教材针对性的认识。现有教材基本都是没有国别、语种针对性的通用式,尽管都有生词和注释的翻译,但是单凭译文“远远无法对付国别、民族、文化、心理等差异所造成的特殊性”。②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可发现目前一些通用型教材对文化差异的重视还不够,很难将对文化的阐释做得“到位”就道歉言语行为而言,教材的设计应该突出汉语母语者在选择道歉策略上的特点,比如,汉语母语者除了常使用直接道歉策略以外,他们比日语母语者更常使用补偿策略。

(二)关于教学

道歉言语行为的理解与运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文化方面的原因外,交际双方的受教育程度、性格、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言语交际发生的具体环境等都会影响具体的言语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不同点,了解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并针对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做出适当的解释。对交际策略、交际文化的讲解方法,也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有所不同。对于初级二语学习者,教师的讲解不宜过深,而应重在使学生体会不同策略的内涵及其所达到的交际效果。之后,再给出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就尤为重要了。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能不注意文化因素,而且还应注意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对比。对于像道歉这样的言语交际不可以简单的操练代之,更不可“无视”这类常见的语言交际行为。

参考文献

[1]牟岭.准确界定学习者特点――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关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2):3-5.

[2]自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2):50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5

摘要:本文基于实验对于162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对目前大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策略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于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法;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魏华(1978-),女,陕西咸阳人,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级应用语言学。

张云霞,(1978-),女,陕西咸阳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级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2-0069-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交际教学法,有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折中教学法,及双外教学法,3t教学法,还有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法。但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近年来,随着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兴起,不少教师开始使用这种方法。

关于学习策略不同的学者的界定不同。笔者姑且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采取的一切行为,包括与学习有直接的或间接关系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对学习策略的分类,作者参照o’malley和Chamot及ox-ford,把其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四种。

关于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上普遍使用的教学法和学习策略的关系的认识方面还没有太多的研究。Holmes&Ramos(1991)认为,为了帮助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拥有更大自主权,需使他们认识到一些对自己可能有用的策略,并最大限度地鼓励自主学习。目前,在大学英语界,对于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的研究以介绍概念、归纳种类、总结意义为主,缺乏保质保量的实证研究,对于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相关性的调查更少。(张殿玉,2005)因此,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个有关现在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教学法和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调查,力图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法中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交际法及自主学习教学法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否相关?如有相关,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造成正或负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二)受试

受试为甘肃某高校2010级法学专业a,B,C三个班的新生,这三个班人数分别为47人,59人和64人。参加此次问卷调查并所答问卷有效的学生有162人,其中男生84人,女生78人。这些学生中,年龄最小17岁,最大22岁(2名),平均年龄为19.2岁,17-18岁(11名),21-23(12名),大部分为19或20岁,年龄差异不明显。

(三)调查工具

本项研究的调查工具是问卷。问卷由“教学方法”与“英语学习策略”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笔者自行设计而成,分为“语法翻译法篇”,“交际法篇”和“自主学习法篇”,第二部分是采用oxford(1990)设计的英语(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策略问卷(StrategyinventoryforLanguageLearning,简称SiLL),并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作为外语)有所改编。问卷共有40个项目,4个要素。这4个要素分别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交际策略等。答卷反应方式采用Likert量表形式,从“完全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共分5个等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项。

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说明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问卷在课堂上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162人,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61份,因为其中一位学生未按要求完成问卷。问卷回收检查后,用SpSS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错别字;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在以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部分小学生经常把同音字和形近字弄混淆,汉字笔画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有待加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有待改善。本文将在系统论述这些原因的基础上从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来举例探索关于错别字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一)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有待加强

小学二年级学生在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和文字积累方面比一年级学生更有优势,但是,从总体上分析,二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仍然有待加强,学生的识字量相当有限,对文字结构及其含义缺乏全面的了解。

(二)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部分学生经常写错别字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语文基础差,而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这些学生的错别字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字音错误和笔画错误。字音错误主要是同音字的错误,例如把“角”写成“脚”,“英”写成“应”或者“硬”;笔画错误则是汉字笔画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像“睛”和“晴”之间的误写。

(三)学习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很多小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不正确,只依靠汉语拼音、死记硬背和反复默写或者听写来识字并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关于错别字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

教在进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时,应注意优化教学模式,结合多种灵动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从图文中认知和学习汉字;用互动教学模式来加强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汉字的正确写法,并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听写生字和词汇。例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让学生欣赏郊外金灿灿的蒲公英和毛茸茸的种子,绿色的苍耳草、美丽的豌豆花和跳动的豌豆,文中写道:“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这样一幅有趣的画面: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身上粘了几颗苍耳草的果实,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告诉学生苍耳妈妈的孩子像一只小刺猬,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像小伞兵。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列出本课的重点字词,像:植物、办法、翅膀、旅行、蒲公英、降落伞、苍耳、铠甲、刺、田野、山洼、豌豆、豆荚、晒、蹦、跳、离开、仔细、观察、粗心。让学生分组读这篇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学生的文字基础。教师可以在讲解这篇课文的第二天为学生听写重点字词,耐心指导学生修改错别字,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听写生字,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细心地写好每一个生字,总结自己写错别字的原因,并及时纠正错误。告诉学生写完汉字以后应参照课本生字表仔细对照,检查自己是否存在错误,并修改错别字。

(三)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巧记生字和词汇。首先要引导学生修订“生字纠错本”,整理自己的错别字,并在旁边标注正确的汉字。然后,运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多练习写汉字,将语言文字教育发展成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开展汉字听写比赛、书法大赛等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认字、练字的积极性,学生不仅要牢记所学的生字,而且要注意把汉字写得清秀、工整,不能写得太潦草。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知字形结构和字意,运用形象法来识字,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类,将生字划分为象形字、表意字、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等,并根据字意来巧记汉字。

综上所述,目前,部分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经常会写错别字,混淆同音字和形近字,学习方法不当。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借助科学教学法,引导学生认知字形结构和字意,运用形象法来识字,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功底,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龙安.与错别字的较量: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6(8).

[2]孙明梅.从“不出错”到“不再出错”:小学错别字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13):54.

[3]刘洋.小学语文错别字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1):43.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7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和其他高等院校学生相比,英语起点低,基础差,词汇学习中突出问题是缺乏主动性,死记硬背,学用分离,习惯一词一义。从而造成记单词难,词汇量小,不会学以致用等问题。他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所以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在提高教师词汇教学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

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是理论意义: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高职高专学生在入学时一般应掌握英语单词1000个(较低要求)-1600个(标准要求),学生毕业时要通过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或B级考试。a级要求3400个单词,B级要求2500个单词,以及与这些词构成的词组。这说明在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词汇学习策略训练很有必要。但是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现状,采用哪种方法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进而提高词汇学习效果更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从前人的研究中发现词汇学习策略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大部分学习策略都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都是在研究教师。很少有人把研究重心放在学生上。若从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将词汇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策略训练结合在一起。元认知学习策略让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去学习英语词汇。认知学习策略让学生对主动学习的东西进行输入加工处理。策略训练可对对学生学到的东西进行及时的检验。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词汇的掌握情况。既能弥补学生词汇信息输入不足的缺陷,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认识。把教师和学生都调动起来,能达到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的作用。由此可见,这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对英语词汇学习的指导正是其理论意义的具体体现。二是实践意义: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的大环境下进行实验,通过问卷调查和词汇测试结合两种方法探讨在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效果,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同时为以后的词汇教学提供更有效的实践指导。

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属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中期,率先进入这一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ch和todesco等人。美国语言学家Rubin(1975)指出,研究善学语言者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判定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方法(文秋芳,王立非2004:1)。从此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o’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处理的理论,将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Cohen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andrewD.Cohen2000:F14-F16)。norbertSchmitt在《语言教学中的词汇》一书中介绍了词汇教学的若干策略,包括社会策略和决定策略。oxford和Scarcella指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学习策略,培养他们使用词汇学习策略来扩大英语词汇量。从以上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都是研究了学习策略,研究的重心都是教师。很少人把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研究。

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要比国外稍微晚一些,。80年代后期,吴一安等人开展了建国以来对中国英语本科生最全面的一次调查。1990年文秋芳为撰写博士论文对近40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1995年调查了全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策略,1997年以“英语专业学生观念与策略的变化”为题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其间根据研究结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在1996年出版了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论》。同期,顾永琪为撰写博士论文研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王文宇为撰写硕士论文研究了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转引自andrewD.Cohen2000)。从以上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者都是研究学习策略,只有几个研究者研究词汇学习策略。但把词汇学习策略和策略训练结合在一起研究更少。虽然,外语学习策略训练在少部分大学已经开始,通常采取的形式是讲座或短期训练,而将策略训练融入到外语教学当中的还比较少见,针对策略训练效果开展的研究更少。

从以上内容介绍,笔者认为国内外专家对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已开始关注。

首先,词汇学习策略从注重理论研究逐渐转移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上。

其次,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著名的专家和学者,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通过他们的教学实践,也开始探索研究词汇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研究范围和对象方面,从单一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到词汇学习策略和策略训练相结合,把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调查报告

1.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指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国外学者研究热点,o’malley和Chamot(1985),Chesterfield(1985),polizter(1985),分别从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学习策略出现的顺序,以及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等视角,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在九十年代兴起,刘润清(1990)和文秋芳(1996)等的研究成果突出,出版的重要文章分别有发表于《外语教学于研究》(1990第二期)的“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和“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1996第四期),著作《英语学习策略论》(1996)等;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学术论文达到一万多条,其中精确匹配的903篇;2000-2010年期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数为164篇,2008年最多,有30篇,2009年有22篇,2010年17篇。这些研究一般从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角度展开,研究习得英语各项技能的策略、策略培训和学习成绩等,类别很多,无疑能反映现实语言教与学之间的一些问题。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还没有引起学者的足够关注。

2.对外汉语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对象——对外汉语专业具有独特性。该专业学生入学英语成绩整体略低于英语专业学生,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以安庆师范学院为例,2011级的对外汉语大一新生大多数学习英语时间有6年,最长的学习时间为12年,进校分为满分120的83分之上,满分150的105到135分之间,基础大大好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且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听说读写译,了解两种文化。所学课程综合了英汉两专业的核心科目,英语方面,开设基础英语、英语口语与听力及英语翻译写作等,并且期末考试与英语专业统一考卷。大二第一学期要求过大学英语四级。总之,外汉专业学生入校英语水平与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在课程方面,既有与英语专业课程重合的地方,又有差别,是夹在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之间的地带。据人民网教育频道报道2010年已有近300所高校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宗旨在于对外开展语言文化交流,所以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英语学习研究颇具意义。

我从事外汉英语教学四年有余,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研究基础,观察发现了几个特别现象:(1)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十分重视,2011届外汉学生绝大部分都十分勤奋,他们大部分常常笔记记得几本,书上也写得很翔实,要求背诵的也出色完成,但考试成绩并不优秀,勤奋不等于成绩;(2)口语听力相当好的学生,虽然积极发言参加班级英语戏剧自由谈话,但期末书面考试刚达及格线或者难以及格;书面考试能达到良好程度的,但口语听力极为落后,口语与书面知识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突出;(3)随着年级的递升,整体成绩很难并行或超过英语专业学生。2012届学生也存在类似问题。

与教学活动和效果密切相关的因素有教师素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毋庸置疑,高校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可喜的改善;教学内容随着教材的更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在多媒体更广泛的应用下得到改进和丰富;教师素质,因人而异,但就专业而言大多数都达到了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的水平。这些外部因素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但决定因素还需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他们的学习策略,正如王立非(1998)指出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而文秋芳(1996)也强调大学第一年是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关键期。

因此对对外汉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促进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于教材的编排、课程的设置和教法研究也有帮助。

3.基本定义与分类

学习策略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定义也有所不同。以下是近几年来研究论文中出现频率较高较权威的定义。

3.1将学习策略看做语言学习者采用的学习路子的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Stern,1983)

3.2weinsteinandmayer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其信息处理过程而采取的行为。(1986)

3.3oxford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1989)(以上定义转引自程晓堂,郑敏,2002:19)

因此,学习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策略既包括宏观的调控、计划等过程,又包括微观的做法或技巧,既包括学习观念又包括方法。在讨论时不能采用孤立的眼光和方法,这在策略分类上有所体现。Cohen1998年列举了四类学习策略分类标准:按学习策略的用途分为用于语言学习的策略和用于使用语言的策略;按照学习策略的表现形式分外显的学习策略和纯思维活动的学习策略;按照学习策略是使用者分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不太成功的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按心理过程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当然还有其他学者如o’malley和Chamot的分类相当系统,oxford六大类的分类方法。而文秋芳认为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观念和方法两个子系统。如下图所示:

英语学习策略系统

观念方法

管理方法学习方法

本研究将在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分类框架下,从形式操练策略、母语策略、管理策略、功能交际策略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4.本文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对外汉语新生学习英语使用策略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变化、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4.1调查对象与执行

2012级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对外汉语本科大一学生90名。关于大一新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问卷于2012年9月发放90份,历时约20分钟,收回有效问卷83份,2013年第二次调查于四级考试之前展开,同样问卷发放90份,收回有效答卷85份。被调查学生一致认为学习英语很重要。

4.2数据收集与分析

将收回的168份有效答卷,按自变量和因变量输入,运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

表1描述性统计

168份答卷中该问卷选项是5分级,每一类策略包含10个具体策略,如果平均数高于3.0,表明该策略被学生经常使用,低于该平均数,则说明学生少用该策略,分上下两个学期做两次独立统计。上表表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两个学期中使用得最多的是母语策略,其次为形式操练策略,关注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形式的学习,而最少用的是功能交际策略。功能交际策略和管理策略随着英语学习的推进及四级考试的逼近,有强化的趋势。管理策略和功能操练策略的使用在两个学期里明显呈增加态势,说明强烈的动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2四类学习策略与四级成绩的相关性统计

上表是形式操练策略、功能策略、管理策略、母语策略与四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情况。p值都小于0.01,即说明系数都有统计意义,具有研究价值。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母语策略之外其他三项策略的使用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与四级成绩的好坏有直接联系。而母语策略与四级考试成绩相关系数为0.508,表明汉语的过多使用并不能带来英语成绩的好转,甚至会严重阻碍英语成绩的提升。

5.结论与教学建议

根据上述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安庆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一致,都认为英语学习很重要,但在策略使用上欠平衡,策略使用的不平衡导致英语技能发展的不平衡;(2)功能操练策略在第一学期使用最少,甚至有的学生不用,说明学生只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等形式表象,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英语,在适应大学英语学习生活之后逐渐参与英语交际活动,学生的策略使用随着自身英语学习的进展而变化;对母语策略依赖程度非常高;(3)几乎不用宏观管理策略,英语学习缺乏计划和适时评价,即对自己英语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认知。这一方面要归因于中小学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到了大学,学生还对老师和课堂存在较深的依赖,虽然大学课余时间较多,但学生的管理意识依然薄弱,这成为他们自主学习最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学生适应大学英语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段时间,但考四级的压力成为动力,使学生更多地管理和计划自己的英语学习以求应试;(4)学习策略与考试成绩有密切的关系。

上述研究对普通高师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形式操练要做足,但功能操练策略不能忽略,尤其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计划英语学习的能力,倡导各项策略的均衡利用,以及对某种技能欠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策略练习;(2)对外汉语专业英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母语的双刃剑作用,倡导学生多读英文资料,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地使用学习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Cohen,a.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econd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o’malley,J.&a.U.Chamot.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3]politzerR.L.&m.mcGroarty.anexploratorystudyoflearningbehaviorsandtheirrelationshiptogainsinlinguisticandcommunicativecompetence[J].teSoLQuarterly19(1):103:23,1985.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刘润请.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9

关键词:HSK中级欧美留学生猜词策略

一、引言

词汇习得作为二语习得中的重要部分,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阅读中猜词是词汇习得的方法之一。mondria&Boer(1991)提出了“生词可猜测理论”,认为文章中的生词的词义是可以猜测的。Goodman(1984)也曾提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猜测游戏”。无论是对母语者还是二语学习者,猜词策略在阅读中都具有可行性。在猜测过程中,有三个因素起着决定作用:上下文、学习者和生词本身(周祁林,2010;王平,2014)。上下文因素即语境;学习者因素指学习者猜测生词的能力和技巧;生词本身因素包括词性、词形等。

近年来,针对不同语言背景的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词义猜测策略研究逐日增多。大致研究结果都表明,欧美学生和日韩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表现差别很大,而且学习效果远不如日韩学生,并指出欧美学生语素猜词策略发展缓慢,认为欧美学生汉语阅读必须跨越汉字、汉语双重“门槛”。中级水平欧美学习者主要使用语义搭配、语境、背景知识、语素和形旁策略猜词(吴门吉,2012),晚于日韩学生策略发展。对于造成这种相对滞后结果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母语背景上。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或者欧美学生的阅读猜词策略特点还值得探讨。

二、调查说明

本文研究对象是来自欧美国家的HSK中级汉语学习者,旨在探索在其欧美母语背景和汉语水平中级的双重条件下,他们的阅读词义猜测策略有何特点,并针对其学习特点,提出对欧美学生汉语教学上的建议,尤其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帮助留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法。本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HSK中级欧美留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放25份问卷,收回2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2份,女生10份,男女比例1.2:1。被试学习汉语时间半年到一年不等,HSK等级3或4;平均年龄22岁。

三、结果分析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和与被试的交流,发现HSK中级欧美学生在汉语阅读时常采用以下四种猜词策略:

(一)语境策略。语境策略使用率最高且猜词正确率高。在被试的阅读过程中,语境策略的使用最为广泛,这和前人所做的研究相符。本次问卷生词猜测时,正确率较高的“年迈(81.9%)”“氛围(81.9%)”和“心血(72.9%)”均利用语境策略猜测成功。语境策略的使用主要分大语境和小语境两种。汉语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的学习者能利用大语境,理解文章整体结构,扩大猜词语境的范围,猜词正确率较高。水平一般或者稍差的学习者,由于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文章结构,猜词时主要关注小语境,关注一个单句或复句前后内容。例如访谈对象C同学说“多读几遍句子”是他最常采用的办法,通过反复品读,在语境里检验正确答案。他说自己比较细心,常利用语境中一些提示性的细节选择答案,结果正确率很高。比如“氛围”,他由“孟子的妈妈觉得周围人太少,没有学习的氛围”中的“周围”,联想到“周围环境”之义,进而推测出正确选项。

(二)语素策略。语素策略是欧美汉语中级学习者较多采用的猜词策略,使用频率和猜词正确率次于语境策略。中级汉语学习者已经具有语素提取和组合的意识,“心血(25.4%)”“考证(68.3%)”和“疑惑(77.5%)”,是将目标词的两个字拆分后再组合。这种“a+B”形式的组合方法,正误均有。25.4%的被试将“心血”错误地释义为“心里的血”,而另外两词拆分组正确率较高。这与复合词语素搭配特点有关。还有一种方式是根据已知词素选择自己熟知的意思,即利用“a”或“B”语素选择。如45.6%的被试根据“奢侈”中的“奢”选择错误答案“奢华”,13.7%的被试第一题选择了“年龄”这一错误选项,都是因为熟悉生词中一个语素,并根据熟悉的词义选择。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使用语素策略并未达到很高的正确率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中级水平学习者汉语词汇量有限,对汉语的语素义和词语组合规则有所了解,但并未准确掌握,释义方式不明确,所以猜测时容易出错。

(三)背景知识策略。背景知识策略在阅读时积极参与猜词过程,使用率和正确率因个人知识水平而有所差异。本次调查中,59.2%的被试在选择“当代”的答案时依据自己拥有的背景知识。他们了解当今中国发展良好,吸引了众多留学生来华。这一背景知识有助于帮助猜词,但背景知识参与猜词的结果并不一定是成功的。例如a同学依据自己所知的“考证书”的相关知识,直接忽略了文章中的意思,导致选择错误。拥有的背景知识越多,知识范围越广,越有利于阅读,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准确地猜测词义。

(四)汉字策略。汉字策略在本次调查中使用率最低。在对“氛围”的选择时,一名被试并不认识“氛”,她把“氛”拆为“分”“气”两个部件,利用“气”选择了正确答案。访谈对象B同学在对“奢侈”的选择时,两个字均不认识,于是根据“多”的意思选择了错误选项“东西多”。其余同学均没有利用汉字造字策略猜词,并表示在猜词时,很少会考虑使用汉字造词策略。这一策略的使用率最低,与他们的母语和汉字差别较大有关。汉字的形旁、声旁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且不容易掌握。即使有了形旁、声旁的意识,但因为并不能充分理解汉字的造字特点,所以猜测时很少使用该策略。

四、教学启示

鉴于HSK中级欧美学生汉语阅读猜词策略特点,针对其汉语教学,我们提出三条建议:

(一)培养利用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的意识。观察上下文语境的意识应该在学习者初学阅读时培养。从小语境开始训练,在一句话里寻找所需信息,然后练语境,扩展到段落,再到篇章,学会前后对照寻找提示信息。整个过程需要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

(二)加强汉字造字组词的特点教学。汉字是欧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第一道“门槛”。在中级阶段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欧美留学生识字能力,当学习者对汉字的声旁、形旁有所了解后,在后续的高级阶段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梳理汉字、词素、词和短语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掌握汉语言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厘清相关特点之后,学习者会有意识地判断生词的特点,猜测词义的正确率也会提高。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汉语组词的结构规则和特点,培养学生拆分组合的意识。

(三)培养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背景知识在阅读猜词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会影响被试对文章和题目的理解。背景知识的获取是日复一日积累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欧美留学生对汉语阅读的兴趣,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HSK中级欧美学生的言语表达还不太熟练,一些词汇的使用规则和条件并不清楚,所以教师应鼓励他们多与汉语母语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锻炼口语能力,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本文得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朝鲜语借词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380]、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般项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义猜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10320079Y]的资助。)

参考文献:

[1]Goodmanp.wordrecognation[a].inHandbookofreading

reserch[C].p.D.person[ed],1984.

[2]mondriaJ,Boermw.theeffectsofcontextualrichness

ontheguessabilityandtheretentionofwordsinaforeignlanguage[J].appliedLinguistic,1991.

[3]吴门吉.通过猜词策略看欧美韩日学生汉语阅读能力发展过程

[D].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4]吴门吉.对欧美韩日学生猜词策略的问卷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

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4).

[5]王平.阅读过程中的语境词义猜测策略研究综述[J].成都师范学

院学报,2014,(6).

[6]周祁林.利用语境线索猜测词义的词汇学习策略[J].山东师范大

三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篇10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观念学习策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一、引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习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词汇习得是一个终生的认知过程,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不管学习者的语法如何精通、口音如何纯正,如果他没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切语言能力都没有任何意义。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由于长期缺乏语言环境和大量的语言操练,英语词汇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如果能有意识地使用多样化的词汇学习策略,那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强化。因此,本文此以四川某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并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大学词汇策略和观念的特点,为大学英语教与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笔者从四川某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数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专业)二年级抽取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主要考虑到大学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掌握了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

2.调查手段

本研究主要采取词汇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的方式等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况进行分析。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主要参考o’malley和Chamot和wen的学习策略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大学生关于词汇学习的观念,主要包含死记硬背、在上下文中学习、通过运用来学习三种态度。同时参考了polizter&mcGroart在词汇学习方面的研究。

学习策略共涉及以下三方面: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ies)、认识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和社会/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strategies)。元认识策略分为:制订计划、自我评价、自我检验和选择性分配注意力四种;认识策略分为:语篇、广泛阅读、猜测、查词典、分组、做练习、死记、联想、默写和运用等;社会/情感策略分为:情感调控和合作学习。

问卷选项均采用李科特五级记分制(Likert-Scale),即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在每一个刻度表上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选项,1=这句话完全不符合我;2=这句话通常不符合我;3=这句话有时符合我;4=这句话通常符合我;5=这句话完全符合我。在调查时,要求被调查者选出最能如实代表自己看法的一种情况。

3.收集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整个调查过程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式。除去无效的问卷,共有98份有效调查问卷。总体上,调查数据可靠度较高,满足调查研究的要求,可以用作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学习观念和策略使用的研究。

三、结果与讨论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packageforSocialScience)对调查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出学生词汇学习观念和词汇使用策略基本情况的平均值(m)和标准偏差(SD)。因为问卷选项是五级制,所以平均值高于3.0表明该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反之,则较低。调查结果分别列于表1中。

表1英语词汇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主要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方式是通过运用来学习词汇;其次是在上下文学习;最不受欢迎的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平均值最低,标准差值最高,这就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不认同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观念。三种学习态度的对比分析表明大学生们都愿意通过运用词汇和在上下文中来学词汇,而不是死记硬背。

在元认识策略方面,其平均排序为:选择性注意>制订计划>自我检验>自我评价,且这四种元认识策略的平均值都大于3.0。这表明大学生在认知过程本身的再认识方面确实有较大的提高,能够自觉监控和管理语言学习的过程,这也和大学生以自学为主的特点相吻合。

认知策略中,有六种策略较为广泛地被学生使用。大学生在使用认识策略方面,猜测>语篇>广泛阅读>联想>查词典>运用>背诵>做练习>分组>默写。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的最多的是猜词,默写和背诵策略使用最少;他们愿意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不懂的词汇进行联想,而不再是依赖于查词典。正如Gains和Devine等人指出,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我们不应该停下来查阅字典或问别人,这样会影响阅读的质量,因为阅读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章的大意而不是这个单词的意思。由于单词的意思可以根据其词性p词根或前后缀语篇中所提供的各种线索来猜测。因此,猜测策略是经常被老师教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学生在他们的实际学习中经常运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自主,学习主动性强,学习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因此在英语学习认识策略方面,更加符合理性。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们能更广泛接触到真实、地道的英文原版Y料,他们学会了通过语篇来学习词汇,当遇到不懂的词汇联系语境进行猜测词汇,甚至可以绕过一些词汇继续阅读而不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之后进行查词典等,对不懂的词汇进行了解、记忆,通过运用进一步掌握词汇,若还认识不全面,则进行作练习和分组等来提高对词汇的认识,最后才是采用背诵和默写的策略。

在社会/情感策略方面,大学生在情感调控和合作策略方面运用较多。这说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心理趋于成熟,可以合理调节自己情感来学习;而且大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偏多,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更加灵活,可以较好地进行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特点:他们普遍接受词汇应该在上下文和运用中学习的观点,不赞同词汇应该死记硬背的观点。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大学生们运用了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选择性注意”、“猜测”、“上下文”、“查字典”等策略是学生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而“背诵”“归类”和“合作”策略则使用得较少。大学生在规划、调控词汇学习上更加成熟,他们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学习手段,并且在学习方法和技巧上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指导;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更要主动运用多种词汇学习策略,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切实强化词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ahmed,m.o.Vocabularylearningstrategies.inp.meara(ed.),Britishstudiesinappliedlinguistics:Vol.4.Beyondwords(pp.3-14).London:BritishassociationofappliedLinguistics/CenterforLanguageteaching,1989.

[2]nation,i.S.p.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m].Rowley,mass:newburyhouse,1990.

[3]o’malley,J&Chamot,a.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4]politzer,R.L.&mcGroarty,m.anexploratorystudyoflearningbehavioursandtheirrelationshiptogainsinlinguisticandcommunicativecompetence.teSoLQuarterly,1985.19:03-123.

[5]Schmitt,n.VocabularyLearningStrategies.inn.Schmitt,&m.mcCaarthy(ends.),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andpedagog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6]wenQiufang&Johnson,R.L2Learnervariablesandenglishachievement:astudyoftertiary-levelenglishmajorsinChina[J].appliedLinguistics,1997.18:27-48.

[7]R广惠.高分组学生与低分组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研究[J].外语界,1997(3).

[8]吴霞,王蔷.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