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3:57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财务管理;变革;创新

一、企业低碳财务管理的实质

低碳经济即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更多地注重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上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低碳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财务目标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管理者合理的评估各项风险,以及基于现代信息平台对于财务指标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要求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低碳”一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体现为“资源节约”、“效率提升”、“环保”、“社会责任”和“可持续”。1.资源节约体现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浪费;2.效率提升体现于企业加速财务信息化建设,网络与it技术运用;3.环保与社会责任体现于企业非单纯盈利组织,而是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呈现,强调对客户、环境、社会的贡献;4.可持续体现于企业将相关利益者(股东、员工、社区等)的共同利益作为管理和追求的目标,注重长期长远发展思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低碳财务管理成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指标之一,低碳化的财务管理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得十分效率且能耗低,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了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企业变得更加环保,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变革的内容

(一)遵循低碳财务管理文化与理念

1.树立低碳持续发展理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低碳财务管理知识,时刻保持着低碳理念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决策时,自觉将低碳可持续理念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生产经营和环境友好发展的管理决策。2.树立节约环保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以节约环保为工作指导思想,对经营活动中的资源耗用、碳排放进行合理规划,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低碳预算;对环境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或损失进行确定、计量与披露,以便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对企业环境保护贡献的了解和监督,督促企业的环保落实。3.加强低碳财务风险观念。低碳方式与环境问题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环境风险等,所以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加强低碳财务风险观念,培养可靠的财务风险预测能力,能够善于合理预测低碳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的低碳财务风险成本。

(二)制定综合效益提升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始点和结束点,是创建企业财务管理执行体系的基础,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低碳经济时代下,企业应该以营造良好的财务关系,追求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共同最大化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营造良好的财务关系包括:营造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与被投资者、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税务机关、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社区、企业与社会团体、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社区等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均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尤其要注重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友好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共享与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服务体系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应该向远程集中管理转变,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信息化财务决策管理体系,实现低碳财务管理。1.打造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实时共享。在共享平台上能够查询集团内成员的所有财务会计信息,包括业务项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表等等。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代替手工收集会计信息工作,一方面将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进行财务分析与决策等管理工作,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信息传输点对点,端对端,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性,提升了时间效率,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2.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网络系统,实现母公司对各子(分)公司的远程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中应当具备远程查询、远程处理、远程监控以及远程审计等功能,并且在系统中加入环境管理模块,专用于处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事务。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做出最正确的财务决策。3.无纸化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网络和共享平台,财务信息网络共享传递、管理流程电子审批,会计档案网络存档,实现财务无纸化管理,节约了纸张、档案存储用地和人力等资源,减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构建低碳式财务管理作业链

1.选择低碳投资行为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转变投资方向,偏向于环境保护项目、低碳项目或是技术项目,此类项目正是政府重点支持的对象,未来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并且企业还可以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其次,绿色投资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短期运营管理成本,进行投资项目考核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和资金投入成本以外,还应当将环境保护费用成本、碳排放费用成本等内部化,作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重点估量的因素,需对投资方案展开风险测评。2.采用绿色融资方式低碳经济下,融资活动的重心应该向低碳、环保方面转移。低碳经济下的企业需要扩宽筹资范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筹措环境保护资本。企业可以自身特有新技术或专利为标的,开发低碳活动和环境保护项目并对低碳经济进行宣传,进行低碳活动和环境保护专用资金的融资,并将所筹集资金成立低碳以及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低碳项目;同时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法律保护与扶持政策,有效争取金融机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二是引进低碳性物质资本和无形资本。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装置设备、工艺技术以及工艺流程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达不到生产低碳产品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在融资过程当中,引入低碳生产设备、低碳技术和新的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生产设备以及不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与流程,生产低碳产品。三是吸纳低碳关键人才和低碳知识资本等智力资本。低碳经济时代下,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企业财富创造的核心要素已从物质资本逐渐变为人才资本和知识资本,拥有了关键人才、掌握了先进知识与技术资本,企业才能不断进行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稳居上风。我国财务管理发展缺乏掌握低碳知识与技术的关键人才,融资过程中可以侧重低碳知识与低碳人才,进行企业低碳财务管理的建设,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3.实行精细化低碳运营营运活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从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产品运输交付直至销售商品收回资金的整个过程。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需始终保持着低碳环保理念,对经营流程实施低碳改造,进行绿色营运,减少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引起的额外支出,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一是在材料管理上,控制住产品的外包装数量,尽可能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浪费;二是生产过程中,采购低碳环保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运用低碳生产设备,采用低碳技术和工艺流程,生产低碳产品,减少生产环节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产品运输过程中,优化运输线路,减少产品在道路上货物运输的次数,采用节能、轻污染运输工具配送;四是产品销售时,对购买低碳产品的客户给与一定的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4.实施低碳分配政策低碳经济下,企业在利益分配时,可以采取按资分配与低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在按资分配的前提下,企业优先对参与低碳项目的相关利益者分配利润,同时给与低碳利益相关者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现金股利、股票分红的比例等,鼓励投资者更多的参与低碳项目,支持企业的低碳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低碳财务管理战略体系创新

企业应以低碳为标准来取得和分配财务资源,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责任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纳入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来优化企业整个的战略和管理体系。在碳经济时代,产品最终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与碳排放成本,碳排放的成本越低,产品的竞争力越强。企业需在相关低碳技术领域进行投资;需进行低碳生产计划,创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体系;需改变现有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资金绿色运作;即需要进行体现“零污染”的生产管理,“零缺陷”的产品质量管理,“零距离”的客户关系管理,“零存货、零运营成本”的仓储物流管理等一系列的低碳创新。企业制定低碳管理战略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了解企业目前的碳排放情况,明确管理方向,比如采取何种减排的方式,如何平衡投入与收益等;二是碳排放量的确定,比如确定碳排放量的界限以及重要排放来源;三是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报告系统。这些都需要完善的低碳财务管理系统来支撑。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环保;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人类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导致能源消耗巨大,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大都是走以牺牲生态环境、高污染、高消耗为代价的发展道路,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进入21世纪后,生态环境的恶化给社会的可持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开始不断反思、调整,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逐渐被人们提上日程并得到大范围推广。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目标,"低碳生态"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

二、我国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的城市建设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是这种以牺牲环境、高污染、高消耗的城市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资源的短缺逐渐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态势,气候的变化和高排放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城市的发展模式。面对能源枯竭和环境变化的严峻问题,建设低排放、低消耗、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已经不再单单追求速度和质量,更多的是考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选择低消耗、低排放的低碳型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生态环保城市。因此,建设低碳型的生态环保城市是推动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低碳型生态环保城市存在的误区

(一)对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认识不足

国外对建设生态城市的认识比较深刻,也积累了了丰富的经验,生态环保意识始终贯穿城市建设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促进了全球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而我国在2009年才引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比国外整整迟了三十年,而且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盲目性较强。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名目和名称都比较混乱,出现了“绿色城市”、“宜居城市”等诸多称谓。

(二)在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过程中忽略了我国的国情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发展。在实际中有些城市不能很好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等的关系,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国情、地方的实际情况没能很好的结合起来,造成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造的步伐与城市建设的步伐严重脱节。如上海东滩生态城、山东廊坊万庄生态城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没能很好利用现有的资源,大量占用农田,造成人地关系紧张,还使生态城建设停滞,陷入困境。

(三)缺乏有效的、权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支持。在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中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各地各自为政,很多与低碳、生态环保没有多大关系的项目或城市也冠以低碳生态的名号,误导民众。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方面也不完善,很多都是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后期的建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很多在建的以“生态城”命名的项目有很多,但是很多都不符合生态环保建设的标准,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的个案不少。

(四)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设大多注重新项目的开发,而对旧城区的改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被忽略。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多大张旗鼓地征地搞建设,新城开发的热度极高,而对旧城区的改造、生态环境的保护极为滞后,甚至被忽略。造成了生态环保城市建设就是新城的开发,建几个公园就是“生态环保”的认识误区。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建设都打着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旗号,但其建设仍然摆脱了不城市建设就是经济发展、建新城的传统发展模式。

四、建设低碳型生态环保城市的建议

(一)规范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标准,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针对目前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混乱发展、盲目立项的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指导城市建设的发展,规范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标准,并建立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对于不适合建设生态环保城市的项目严格把关,统一标准。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应当涵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和社会和谐四个维度,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中要坚持以低碳、环保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三废”的达标排放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紧紧围绕打造“生态环保城市”这一建设目标,在开发新城区的同时加快旧城区的改造和生态保护建设,综合治理污染项目,加快城市的绿化工程建设,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保环境。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城市低碳发展基础。低碳产业是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重要内容,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业附加值高和能耗低、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低污染、低能耗产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建筑节能设计,支持建设低碳建筑。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的一项紧迫任务。建筑领域严格低碳建筑建设标准,积极推广、普及低碳建筑理念。同时,还要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

结语

创建低碳型生态环保城市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建设低碳生态环保城市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创新思维,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为全面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和建设生态环保文明城市奠定一条长盛不衰之路。

参考文献

[1]余立风,谢永明.“低碳”与“绿色”的辩证分析[J].低碳世界,2011(03).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3

(一)低碳施工理念

低碳施工,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以低碳设计为基础,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标准,在材料采购、管理规划、项目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适度融合低碳标准,采取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最优低碳化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些措施分为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技术方面主要有对建筑过程中的废弃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等传统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有尽量减少施工的中间环节、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以及机械的使用效率。通过低碳施工,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二)低碳运营理念

运营阶段是建设项目发挥保障能力的关键阶段。低碳运营,是指对项目的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利用建成项目的低碳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实现低碳运营既要靠使用单位的自觉性,也要靠制度的激励与制约。低碳运营不仅可以节省经费,也可以提高建筑物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后勤保障力的提升。

二、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必要性

十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面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的客观现实,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不仅是大势之所趋,而且是提升战斗力、保障力的应有之义。

(一)是提升军队战斗力、后勤保障力的需要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来看,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体碳排放量低,同一产业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低。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在低碳节能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入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军队工程建设中推行低碳式管理,建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指标的“红线”,加强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创新能力以及低碳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以低碳科技为支撑提高保障效能,实现节能、节材、环保、高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牵引作用,能推动军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加速提升。

(二)是提高军队工程建设效益的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军费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军费供给不足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显著。面对相对紧张的军费供给,我们应将军队建设理念由“资源投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尽一切努力提高军费使用效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看,对军队工程建设实行低碳式管理,虽然短期内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但从长期看,会在低碳军事设施使用阶段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节省军费开支,有助于缓解军费紧张的矛盾,在保证工程建设军事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推动军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有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建筑行业,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治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刻不容缓。军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军营建设,军队工程建设的管理低碳化,会对生态保护发挥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军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军营建设着手,注重引进、创新、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更加强调军营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本着低碳节约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原则,建设“美丽军营”,全面发展“绿色后勤”“低碳后勤”。

三、军队工程建设推行低碳式管理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低碳经济的日益重视,军队对低碳建设意识的逐步加强,军队工程建设虽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推行低碳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对低碳管理认识模糊

低碳管理意识不够强是制约军队工程建设推行低碳式管理的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时,有时会更多地侧重于项目的军事效能、技术指标,对环境影响考虑不足;在设计阶段,较多地侧重对工期及工程质量的控制,忽略与低碳技术及节能措施的结合,尚未形成对设计决策进行约束把关的科学有力的低碳减排标准;在施工阶段,一些承包商只看重眼前利益,缺乏低碳节约意识,忽视低碳材料的应用、建筑废料的循环使用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竣工验收阶段,侧重于对建成项目的质量及功能进行审查,对碳排放的环境影响审查不严,评审过程并未真正融入低碳减排这一软性指标。

(二)低碳技术应用不广

科学技术是将低碳式管理应用到军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但由于低碳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军队对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方法研究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低碳环保技术和能源节约技术掌握较少。而且,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建设资金的相对紧张,军队工程建设往往在资金方面受到限制。此外,军队有关低碳技术研究的人才匮乏,条件也达不到所需水平,导致工程建设低碳技术应用不够理想。目前,军队工程建设对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对废弃建材的无害处理、循环利用,以及对低碳建材的使用,只存在于小范围的试点工程中,还未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三)低碳减排激励不足

现阶段,军队在低碳减排和节能环保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尚未真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些单位虽有意开展低碳建设,但由于缺乏经费来源和资金支持而最终放弃。而一些污染重、能耗高的单位,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这导致军队进行低碳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低碳管理推行困难。

(四)低碳政策实施过程中缺少沟通协调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碳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沟通协调不够,军队争取到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相对较少,同时在低碳管理过程中本该减免的费用没有得到减免,导致一些单位在低碳工作上力不从心。比如,军队日常用水所缴纳的水费中已包含排污费,增加了各单位将污水净化后排出的成本,导致一些单位干脆直接将污水排入农田,给周边环境及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对策

根据我军低碳发展现状,军队工程建设应从理念、技术、制度和协作方面着手,加强低碳式管理。

(一)树立低碳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军队要提高工程建设低碳管理水平,就必须从转变观念着手,广泛组织宣传教育,提高低碳管理意识。一是树立低碳决策意识。即工程建设要加强请示汇报,争取首长的理解支持,使各级首长充分认识推行低碳管理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新的营区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环保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把营区建设成百年营区、生态营区。二是搞好低碳理念教育。即要组织各级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方针政策、低碳技术,加强开展低碳节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了解、关心和重视低碳式管理。三是重视施工低碳管理。即要引导承包单位对所属人员进行有关低碳管理和施工理念的教育,强化低碳意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节能环保效果。

(二)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材料、低碳技术对节能环保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我们应逐渐将低碳材料、低碳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例如,采用粉煤灰烧结空心砖、页岩烧结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性价比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材;在不影响日照、通风、采光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窗体应尽可能减小面积,并采用低辐射玻璃、热反射玻璃、双层真空玻璃、充氮玻璃等新技术产品,降低窗体传热,增强隔热效果;采用植被屋顶来增强保温隔热效果;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地源热泵技术为建筑提供暖气和热水,同时在屋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使供暖系统可以随时感知室内外温度变化,自动调整热泵供热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在照明上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LeD节能灯,以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

(三)健全低碳管理制度

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有序进行,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一是确保经费来源。根据低碳建设的要求提高概算定额基价,或者考虑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增设类似“环境保护费”的经费项目和概算。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应考虑在《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条例》中设立低碳建设、资源节约的相关条款;出队工程建设低碳管理办法,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制定明确的低碳目标、要求;出队工程建设低碳评价标准,确定科学适用的低碳评价指标,对各单位工程建设实行“碳追踪”。三是落实低碳管理责任。应将低碳管理落实情况纳入单位评优评先体系,切实提高各单位低碳管理的自觉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单位,应处以相应惩罚。

(四)加强低碳交流合作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4

一、我国低碳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为500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加快低碳会计的发展,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从国家角度来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低碳会计的实施和发展,一方面,可以获得比较详细具体的环境信息,使得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相关数据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测性,让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更完善的节能减排计划,更合理的安排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能改变我国以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局面,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从企业角度来讲,企业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责任人

实施低碳会计,可以让企业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所带来的能耗成本,获取更多的环境收益,增强企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竞争力。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使企业的生产运作更透明化,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提升和更好地规避环境污染责任。

(三)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面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要求也逐渐多元化。政府部门不仅要了解企业的资本实力,还要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情况;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除了要考核企业的经济实力,还要把企业对环境、生态、能源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能力也考量进去,以此来全面地衡量企业创造利润的效益和效率;而作为企业客户的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获得低碳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产品是否为“绿色产品”。

(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节约

低碳会计的实施,可以督促企业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利用,这对保护环境起着直接作用。此外,还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舆论的监督作用,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环境和生态资源。

二、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一直致力于有关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并积极地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但实践中,低碳会计的实施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低碳会计的实施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在会计领域,我国当前的与环境有关的制度有《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尽管里面涉及了要对企业运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但没有对造成的环境问题采取详细的处罚措施和行动。我国更没有对低碳会计的规范与操作提供明确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对于低碳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和低碳信息的披露也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缺乏统一的规范,必然使低碳会计在实务中缺乏操作性,大多数企业不披露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信息,即使披露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去衡量其低碳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使大众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而没有有效的法律支持和严格的奖惩机制,更使这些企业在实施低碳会计的时候缺乏有力的监督,增大了他们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随意性。

(二)我国会计理论缺乏对低碳会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低碳会计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在我国,学者们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低碳会计的基础知识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知,理论研究中也没有权威性的报告。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理论研究如此匮乏的状态下,我国低碳会计的实证研究就更少了。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证经验做支撑,低碳会计的实施就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了。

(三)缺乏专业人才

低碳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它是集会计、生态、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发展低碳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有熟练的会计处理才能,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也只注重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人才培养,没有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意识,企业也不重视这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

(四)缺乏实施的动力

在我国,社会大众对于低碳会计的具体内容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对于低碳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很少,这就使得企业实施低碳会计的动力不足。并且企业披露低碳会计信息会增加自己的披露成本,同时还会影响自己的形象,要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所以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不披露低碳信息,或是随便披露一些信息,根本无法规范的披露低碳会计的信息,更无法保证其质量。

三、完善低碳会计实施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

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环境保护的各种细节措施,用法律来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规范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此外,还应修订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定低碳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规范低碳会计的相应处理方法,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为低碳信息的披露提供明确、统一的规范。对于低碳会计的规范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明确低碳会计的目标。低碳会计的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指通过低碳会计的实施,有效地保护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具体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会计核算,计量各个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带来的损失,以及改善环境时获得的效益。

2、明确低碳会计的对象。低碳会计的对象应该是各种资源的收入与支出。衡量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费用,在治理生态破坏的活动中的投入,以及由于环境改善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收益。

3、明确低碳会计的内容。低碳会计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无法像现代会计那样进行精确的数字计量和核算,所以对于低碳会计的核算可以采用数字计量和文字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低碳会计披露的内容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内容。(1)低碳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如企业为了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购置的设备和引进的新技术;为进行低碳生产所购买的清洁能源和低消耗的原材料。(2)低碳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为实现低碳环保目的所产生的现时义务。如企业在治理环境中发生的应付账款;为了低碳生产而购买设备所发生的借款。(3)低碳收益是指企业实际发生与低碳有关的经济业务时,由于改善环境和治理污染所获得奖励等非主营业务收入,减去由于破坏环境和生态污染所支付罚款等非主营业务成本得出来的数值。

(二)加强我国低碳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低碳会计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为今后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但是,我国现在对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十分缺乏,更不用说相关的实证研究了。为了更好地推动低碳会计工作的进行,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知识和经验,与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现状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我们还可以结合各地环境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完善我国低碳会计的制度和理论框架,使得我国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谨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我国的环保工作。

(三)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国不乏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但是,面对低碳会计这个会计的新分支,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会计人员对于低碳会计的认识不多,理解不深,更加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和各大高校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资源等领域的学习。会计人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有意识的培养和丰富自己在会计领域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低碳会计这个新兴会计,应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钻研,对涉及的生态、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四)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低碳信息需求

我们应该提高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实施低碳会计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对于低碳信息的需求,对企业形成舆论压力。要求对企业披露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无疑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企业的披露成本,相关部门应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解到其中难处,可以拨出一定的经费,对于实施低碳会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企业的披露成本,并对披露规范的企业和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加企业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5

关键词:低碳金融;低碳经济;碳交易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4日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恶劣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普遍关注,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逐步在全球形成。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和工业部门,特别是以能源工业为主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然而,研究认为金融部门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集中表现在低碳金融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作用。所谓低碳金融,广义上是指为发展低碳经济所进行的所有金融活动的统称;狭义上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与发展低碳经济有关的投融资活动的总和。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通过金融杠杆,金融企业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此,全社会应以金融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金融企业应该比一般企业更重视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目前,关于低碳金融发展问题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发达国家关于低碳金融的实践也风起云涌、推陈出新,通过低碳金融有力地促进了本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有目共睹。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既充满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二、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现状分析

(一)我国低碳金融发展现状。我国的低碳金融体系以政府财政为引导,以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为主要融资方式,银行系统在低碳金融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相对欧美的低碳金融体系,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政府对发展低碳金融的推动。早在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同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iFC联合举办了“银行社会责任: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使各银行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对赤道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中国的银行尽量遵循赤道原则要求。同年12月22日,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2009中国金融论坛”在京举行,会议认为银行业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过程中需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和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2010年5月28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就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力度,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从严把好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信贷关,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提出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试行排放权交易,发展多元化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专门岗位和安排专职人员,加强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行业发展趋势和信贷项目管理的深层次研究。

第二,碳金融市场的起步。自2008年以来,国内已有多个省市设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所。2008年8月,由北京产权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牵头,分别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9月,天津成立了排放权交易所。在三家龙头产权交易机构的带动下,广州、武汉、杭州、大连、昆明、河北、新疆、安徽等地的环境权益交易所相继成立。此外,贵州、厦门、深圳等地的环境权益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另外,一些地区虽未设立专业的交易所,但也有环境权益交易平台。

第三,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以碳减排交易为主力。虽然环境权益交易所的交易品种较多,但碳减排交易是主要的交易品种。2009年8月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国内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2010年8月5日,甘肃锦泰电力与来自海外的摩科瑞能源贸易公司在北京环交所达成了交易所场内首个单边CDm项目。除了热门的碳减排交易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交易在多个试点地区也得到了推进。2009年12月25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启动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当天举行的首场排放权交易竞价吸引了8家企业参与交易,成交总金额为805万元。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于2009年3月18日启动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首日交易量近500吨,成交总金额约95.6万元。2010年8月25日,杭州产权交易所举办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12家企业参与了284吨二氧化硫和58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的报价,总成交额达864万元。

第四,商业银行对于绿色信贷日渐重视。国内商业银行已开始探索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信贷支持。2008年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223笔,金额165.83亿元。工商银行2008年的低碳减排项目贷款达491.5亿元,环比增幅达69.17%;2009年以来的节能环保类项目贷款余额近4,000亿元。此外,工商银行也是第一个在信贷审批中设置环保“一票否决制”的国内商业银行。2010年北京、湘潭等地商业银行以低碳银行论坛的形式公告提振绿色信贷。同时,银监会督促银监局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节能环保授信工作的指导,搭建节能环保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做好节能环保信息服务工作。随着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扩大,银行业对低碳产业日益重视,低碳项目和公司有望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

第五,国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低碳金融创新。2007年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2008年浦发银行率先推出了针对绿色产业的《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包括:法国开发署(aFD)能效融资方案、国际金融公司(iFC)能效融资方案、CDm财务顾问方案、绿色股权融资方案和专业支持方案。2010年1月和3月,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先后推出低碳主题信用卡。2010年4月8日,光大银行与北京环交所签订《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此外,国内信托公司、私募基金也开始了低碳领域的投资探索。比如,北京信托公司推出的“低碳财富・循环能源一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2009年12月3日成立,共募集资金近2.1亿元。浙江首个以“低碳经济”为投资主题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浙商诺海低碳基金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成立,首期实到资金2.2亿元。

(二)我国发展低碳金融中的问题。与西方相对完善的基于市场的低碳金融体系相比,我国的低碳金融发展在低碳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低碳金融工具的多样性、低碳金融衍生品的丰富程度上都存在明显不足。

1、低碳金融机构体系不成熟,专业人才缺乏。我国低碳金融才刚刚起步,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对低碳金融业务发展、交易规则、风险管理等缺乏经验,熟悉低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机构和人才不足。

2、低碳投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以基于项目的CDm市场为主,CDm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长,交易成本较大,项目交易涉及不同国家,涉及风险因素较多,国内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而对于国际上占比超过85%的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我国还没有涉足。另外,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缺乏碳交易定价机制和碳排放交易标准。

3、缺乏发展低碳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现有金融监管与运行体系下,金融机构无力分担企业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出于对资金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的考虑,金融机构缺乏内在动力。受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所限,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担保和税收减免等综合配套制度,低碳企业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之间存在矛盾,直接导致融资机构信贷风险的上升。

4、低碳发展投融资的政策支持不足。目前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的政策、规则尚未形成,特别是相应的税收、信贷投融资导向的政策性配套服务支持不足,不能为低碳发展的投融资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我国发展低碳金融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出特殊规定。赤道原则虽然在我国有所宣传,但应者寥寥,大多数金融企业仍然认为赤道原则与其无关。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健全和完善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并形成一个体系。在当前的法制环境下,至少要在相关的法律中规定贷款人应有的注意义务,即贷款人向项目提供资金时要对与项目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慎性审核调查。此外,在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的内容方面,也可以参照赤道原则的规定,对贷款协议示范文本还应进行相应的修改。

(二)建立专门的低碳政策性银行。低碳政策性银行是由国家财政提供资本金,以促进低碳经济迅速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性银行。低碳政策性银行成立后,可以为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主要作用是为那些信贷周期长、规模大、公共性高的低碳基础设施和低碳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通过发展低碳政策性银行,对于发展低碳金融可以起到积极的探索、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引导并加强商业银行为碳金融提供服务的能力。这要求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进行组织机构的健全,通过改制现有的机构或者成立新的机构,专门负责碳金融业务的开展,以坚决落实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更应该通过新人员的招募以及现有人力资源的重组和培训,从而满足金融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必须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低碳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为低碳企业上市建立“绿色通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

(四)成立专门的低碳国家专项基金。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碳基金一般投资于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与活动,推动气候变化保护项目,促进环保技术的进步和扩展。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和低碳产业的发展,该类基金对于促进新的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应通过多种方式成立和完善“低碳专项基金”,并专门用于环境保护事业以及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创新。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同样设立类似的低碳绿色专项基金以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平台。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允许的碳排放量较大,使得我国的碳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几个地区性的交易所也处于试点阶段,交易清淡。我们要加快碳交易平台建设,建立一个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加强碳交易信息,培育中介机构,开展碳金融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詹剑,徐锋.低碳金融模式初探[J].现代金融,2010.8.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市政工程;施工管理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近年来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能源资源需求量逐年增加,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加剧,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工程建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扬尘、噪音、空气污染等,影响了城市人居环境。市政工程项目点多面广,在城市建设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贯彻低碳经济管理理念极具现实意义。通过施工技术、利用方式等的调整与改进,能够实现对污染、浪费等现象的系统性控制,是市政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1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主要强调生态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实现二者协调统一,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其主要特征,确保生态效益最大化。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中,一方面,低碳建设模式缓解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低碳经济的指导下,市政工程施工应当不断革新技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强施工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合理控制碳排放量,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中,低碳经济理念也发挥着独特作用,加强对高能耗、高浪费现象的监督管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确保各参建主体的经济利益。低碳经济理念有效整合了各类技术、方法,优化施工管理系统,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市政项目的要求相契合。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其二,项目施工管理中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严格贯彻落实低碳建设要求,尽量选择性能优良的低碳材料,掌握先进低碳技术。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市政项目施工的监督,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低碳经济视角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城市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及规模逐渐扩大,市政项目的节能减排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未贯彻落实低碳理念及政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环境保护及资源有效利用是低碳经济的主要任务,在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促使其使用效率得以提升。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能耗总量中,建筑行业能耗所占据的比重达到28%,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能耗比例仍呈现出不断攀升状态。在施工材料选择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低碳材料及环保材料无法得到广泛应用,制约了市政项目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此外市政项目属于政府公共项目投资,在施工阶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首先体现在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不合理不仅会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后期还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现象,延缓正常施工进度。其次,在正式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缺乏科学管理,造成闲置、浪费等问题。

2.2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在碳排放领域中,城市化推进、城市交通以及建筑业是重要构成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低碳经济理念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工程施工的碳排放不仅局限于施工区域,运输过程中碳排放、废弃物碳排放等与施工直接相关的活动也是工程碳排放主要表现,严重违背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政项目施工阶段,组织管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保护措施,出现泥浆污染、噪音问题、灰尘固体悬浮物等一系列环境污染。由于施工操作不规范,破坏周边生态景观,造成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活动正常开展,也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2.3低碳技术有待推广

市政工程项目的低碳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现阶段我国低碳知识普及程度有待提升,施工单位尚未认识到低碳经济在市政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仍旧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项目节能减排的发展。就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发展情况而言,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导致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低碳技术投入不足,制约了低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低碳经济视角下提高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要点

为实现市政工程项目节能减排目标,应当摒弃传统的粗放建设方式,充分重视现阶段客观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解决对策,构建起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建设模式,合理控制建设施工阶段的碳排放,综合协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实现三者最优化。

3.1应用绿色低碳施工方式

首先应严格贯彻落实低碳政策,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尽量选取性能优良低碳施工材料,贯彻落实低碳经济基本要求。在进行主体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低碳经济基本要求,遵循相关建设程序及标准,实现工程低碳化目标。结合市政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绿色低碳的施工方式,加强对设备、材料等的管理,避免将高能耗、低效率等性能较差的设备应用至施工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绿色低碳施工方式,控制施工阶段噪音、扬尘等污染,实现“四节一环保”,即节水、节地、节能、节材及环境保护。

3.2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

施工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施工单位应结合市政项目实际情况,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在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管理手段,构建全面化管理模式。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增强施工协调性,贯彻落实低碳经济理念,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精细化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实现了设备、材料、人员等全方面管理,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组织环境,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促使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及科学性。同时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市政项目的低碳化建设。

3.3加强低碳技术推广

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还应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明确低碳经济的目标及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工程周边实际环境情况,有针对性加强保护及管理措施,降低施工操作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在市政工程项目低碳建设过程中,低碳技术居于核心地位,通过运用先进的低碳技术,不仅促使施工效率的提高,也从根本上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及破坏。首先应充分推广利用现有的低碳技术,将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再生等技术应用至市政项目建设之中,积极引进新材料、新工艺。同时适当扩大低碳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新技术研发力度,为市政项目低碳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构建碳排放检测系统,及时掌握碳排放量,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加强施工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3.4建立健全施工监管体系

为保证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督体系,促进低碳施工规范化,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业主、施工单位以及建立单位的积极作用,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对低碳施工建设的执行力度进行有效监督。在施工阶段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掌握低碳施工的要求,规范施工操作行为,定期检查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一旦存在违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供需矛盾,能源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工作居于战略性地位。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实现低碳建设是市政工程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及低碳理念,加强对低碳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7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o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8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低碳环保意识;原则;渗透1低碳意识与园林景观设计

1.1低碳意识的内涵

所谓的低碳环保意识则是指尽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证空气、环境质量的思想意识。低碳环保理念是随着世界环境危机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相对应的理念。目前,世界各国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并鼓励自主创新,对低碳技术的开发、新能源的利用、减缓温室效应的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达到低碳环保的要求,营造健康、友好的生活方式。

1.2低碳与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

低碳理念十分广泛,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其中低碳生活及低碳经济是低碳理念倡导的核心内容。低碳生活要求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损耗,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则要求创建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集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温降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低碳环保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已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

1.3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低碳环保意识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文本:这一原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追寻的目标和愿望。(2)量化原则:量化原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考虑碳排放的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量化,以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3)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地形特点设计景观,使景观与环境更加协调。(4)借景增值:设计前仔细考察园址或选址,善于“借用”周围环境为园林景观“增值”。

2低碳环保意识渗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途径

2.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2.1.1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配合种植。研究表明,在单位面积上,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高到低排列,第一是常绿灌木,然后是落叶乔木,最后才是常绿乔木和落叶灌木。为体现低碳环境理念,设计人员可将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配合种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植物的固碳能力,并使园林四季都能保持良好的固碳释氧能力。

2.1.2古树种(高龄树)和低龄树搭配种植。研究表明:树木的固碳能力与树龄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树龄相对越低的其固碳能力也较强。若比较单株树木的碳存储量,低龄树种的固碳能力比不上古树种(高龄树)。但由于古树的生长期已基本停止,加上数量也较少,碳存储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很难发挥最佳的低碳环保作用。若将低龄树与高龄树搭配种植,不仅能发挥古树种的美观及生态效应,而且能保证园林园林具有良好的固碳释氧能力,一举两得。

2.2园林景观材料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对景观材料进行选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景观材料的选择渗透低碳环保意识,应尽量选择低碳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还能提升社会效益。如今,低碳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园林的道路铺设以及建筑等,所达到环保效果十分显著。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环保理念。例如,使用木质材料替代混凝土和钢结构,大大降低了碳的排放量,缓解了城市温室效应,又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其应用到道路的照明方面,能达到降低能耗、节约电能的目的。

2.3园林景观管理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在园林景观的管理中也应渗透低碳环保意识,主要表现在植物后期的养护工作与施工管理2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原有的一些景观,应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施工对景观的二次伤害。施工时尽量减少机械操作,以降低碳排放量。对景观进行养护有助于长期保持景观效果,并能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更新,以保持固碳能力。但在后期的养护中,由于施肥、灌溉、修枝剪叶等工作可能会持续排放一些二氧化碳,这与低碳环保存在一定矛盾。为减少矛盾,可在设计初期多选择粗放型植物种类,提高垂直绿化的面积,或创新生态技术以不断适应低碳的要求。

3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以及资源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态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价值。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还应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环境的质量和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通过实际行动,朝着环保、绿色、健康、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9

关键词:低碳环保;环境监测;有效监督

引言:

要想实现低碳环保生活,就需要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能源损耗,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监测对低碳环保具有重要意义,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人们要想快速实现低碳环保生活,就应该提升对环境监测的认知,明确环境监测与低碳环保生活之间的关系。

1环境监测的职能及意义

1.1环境监测的职能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监测样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探索环境变化情况,它的职能特征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第一,它的基础虽然是统计学,但是也融合了社会科学以及自然中一些精华成分。第二,它的职能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在环境监测完成之后,对产生的有关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了解水资源、大气、噪音等相关环境因素的具体情况,在了解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对其在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为环境治理及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低碳环保生活的规划提供科学性参考依据。

1.2环境监测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目的就是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好,人类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影响低碳生活环境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汽车尾气、硫化物等,对环境实施监测不仅能够让人类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对他们的生活习惯进行督促,进而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限制,让人类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生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也可以认为是对人类行为进行提醒及监测的一个过程[1]。

2低碳环保生活与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

低碳环保生活要求人类在生产及生活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养成低能耗及低能量的良好生活习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基于当前环境情况,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低碳环保工作当中,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和低碳环保生活之间的关系,尽自己最大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遵守相关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1环境监测为低碳环保生活的实现提供可能

从环境监测的职能及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是对社会进行服务,防止环境污染,而对于低碳環保生活而言,它是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环境监测为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提供了可能。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的生存环境,根据低碳环保生活中的有关规定,利用收集到的样品,对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全面分析,例如水资源、大气、土壤、噪音等,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环境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判断其是否符合低碳环保生活的有关标准。另外在进行环境监测评价之后,也要制定相关策略,对污染物浓度进行有效控制,提升环境质量,为低碳环保生活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2.2环境监测可以对低碳环保进行有效监督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影响低碳环保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基于这种形势,也产生了一些环境体系评价方法,比如环境监测就是一种典型、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对低碳环保生活进行有效监督。具体而言,某地区一旦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环境监测部门就必须马上到达污染现场,在了解污染情况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并进行应急监测工作,对污染物的性质、影响程度、所属类型、散播速度等进行充分了解,之后与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影响人们的生活。另外,监测人员在对污染物样品进行分析后,要合理提出治理建议,为环保措施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在必要时,环境监测部门也可以对社会大众公布监测结果,让人们了解环境污染的起因、影响、治理措施等,使他们能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程度,便于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行为进行约束,进而让社会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和谐。比如,在一些大城市中,由于存在很多工厂及车辆,产生了严重的雾霾现象,利用环境监测,可以了解大气中pm2.5、Co2、So2等污染物的浓度,对空气质量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将分析结果传达给环保部门,让其采取相关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和防范,提升空气质量,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2.3环境监测始终存在于低碳环保生活中

比如在生活当中想要建设一个工程项目,那么该工程项目在经过立项、分析、规划、设计等一系列过程后,在开展施工活动前,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对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实行有效分析和监测,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以符合低碳环保生活的相关标准。在进行施工活动时,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将监测结果和施工之前实行对比,了解项目施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另外,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环境监测人员依然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对项目可行性再一次进行全面分析,比如对其污染物排放实行有效评估等,进而决定该项目是否可以继续运行。由此看来,对于低碳环保生活而言,环境监测是始终存在的,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目的,而环境监测又是实现低碳环保生活的有效手段[2]。

结论: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生活得到了多数人的青睐,而环境监测可以为实现低碳环保生活提供可能,并始终存在于低碳环保生活当中,具有极强的监督职能,让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进而约束他们的生产及生活行为,对环境进行保护。另外对于一些相关部门来说,也要在了解低碳环保生活和环境监测关系的基础上,对监测技术进行不断研究及创新,确保监测水平,为低碳生活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魏林龙,谷惠玲.低碳环保生活与环境监测的关系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124. 

低碳环保的目的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尽管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具体到我国的旅游企业身上,情况依旧不是很明朗,尤其是企业自身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研究较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只是一味地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保问题,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低碳环保的发展迫在眉睫,低碳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1.1旅游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影响

目前,大部分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当中,环境的开发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但是,大部分的旅游企业却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维护,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利用尤为重要,如果茶文化旅游企业没有尽到环境保护的职责,对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熟视无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力发展娱乐、餐饮企业,那就会严重的危害到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无论是对我国的旅游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更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1.2旅游观念未得到改变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最重要的GDp增长元素,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号召力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断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系统巨大,仅仅是提出一个低碳茶文化旅游口号,或者只是在某个单独的区域实施这样的旅游开发政策其影响甚微,要建立切实可靠的低碳茶文化旅游景区,必须让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消费者的齐心协力来达成。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于旅游的观念还停留在欣赏美景、购买特产之上,忽视了低碳经济的原则,因此,我们往往看到每当节假日旅游景区游玩高峰期之后,剩下的都是遍地狼藉,各种垃圾随地乱扔,旅游监管部门也熟视无睹。旅游产业各企业、各部门以及消费者对于低碳茶文化旅游的观念没有得到确认是其主要原因。

1.3没有明确的定位

茶文化旅游定位往往是以茶树、茶叶、饮茶、茶表演为主要旅游服务内容来进行。在茶文化旅游发展中加入低碳环保元素,许多的旅游企业并未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其实,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回归自然减少废气排放,更重要的是环保,在茶文化旅游景点中我们时常能看见,一些剩茶被随便乱洒,部分商家和消费者认为茶水倒在地上并没有污染到环境,实则不然,茶水虽然倒在地上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如果倒在河流之中会破坏生态环境,并且随地乱倒茶水还影响了茶文化景区的整体美感,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环境品质低的错觉。

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解决方案

2.1明确低碳茶文化旅游经营手段

茶文化旅游模式是一种针对不同地区实际茶文化情况而开展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将产茶区域进行改造,使其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进行生产,再结合茶叶相关服务的水平提升,例如茶楼建设、茶道与茶艺表演、茶具展示等等。在不同的茶文化旅游景区中需要从基础做起,对旅游景区进行全方位的盘查,检查出那些非低碳、不环保的项目,对这些服务项目进行查封并且更换为低碳服务,通过现代化的低碳科技手段推进景区内部建设健康发展。在低碳的基础上来凸显出茶文化的优秀品质,在茶文化的内涵中围绕低碳经济进行延展,这样既可以将茶文化旅游景区发扬光大,又可以很好地提升茶叶农业效果。

2.2积极进行低碳环保推广

茶文化旅游景区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离不开低碳经济的融入,将茶文化、旅游文化、低碳文化三者融合在一起,积极进行推广、宣传。如今互联网发达,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对自身进行推广,其中必然要加入低碳环保的元素,让人们了解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以一种正确、健康的心态来欣赏与维护茶文化旅游景区环境。政府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示范区,以茶文化旅游与低碳经济为核心,表现出茶文化古朴、独特的魅力以及低碳经济环保、生态的原则,让茶文化旅游景区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提升消费者素质,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3科学的低碳环保措施

我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推行受到阻碍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旅游企业、消费者没有给予低碳环保应有的重视,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低碳环保措施的不理解,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在茶文化旅游景区内没有一个科学的低碳体系来引导商户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低碳环境,政府应当给予重视,并给出切实的、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旅游模式与经验,在低碳茶文化旅游中,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合理分配,进行科学的讲解,鼓励茶文化旅游景区中的消费者减少污染物的随处乱扔以及多余的能源消耗,一步一个脚印地对景区中的各个项目进行低碳化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低碳网络。

3结论

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旅游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加入低碳环保理念对于我国的旅游产业以及其他各类型产业的低碳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非常好的传播中国的茶文化,让人们的旅游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欢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游客满意度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14-118.

[2]郑春霞.基于游客感知的文化旅游产品体验质量提升———以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683-692.

[3]魏遐,周倩雯,林枫.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长兴县顾渚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387-390.

[4]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