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4:41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1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6-02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格.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受前苏联教育模式及社会客观因素影响,忽略学生的全面性、整体性发展,更多教育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选拔精英,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以及进入高校后更加细化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狭隘与局限性。当前我国教育实施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和顺利升学,分数仍旧是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这使得近年来,“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毕业面临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反映出了实施“新课改”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作为一门本身便具有强大育人功能的学科,应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深入教学内部,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充分发挥它对学生心理、情感、性格和品质等基本素质提高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小学教学教学更加适应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更加适应“新课改”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的重点

在教学策略实施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小学数学教育实施的根本目标。

1979年,美国学者博特金,摩洛哥学者马迪·埃曼杰拉,以及罗马尼亚学者米尔西·马尔茨等在《学无止境》报告中指出,传统的学习是维持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只是固定不变的见解、观点、方法和规则,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已知的、重复发生的情况,提高学生解决既定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维持现存社会制度和现存生活方式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师则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突破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拘泥教材,不崇尚权威,不墨守成规,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科学实施、科学规划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设定的方法目标应当以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创新为核心,而不是以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灌输教材知识为重点。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

以《小数的性质》一课为例。在这一课中,笔者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创新性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笔者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阶段,即:

第一阶段,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学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第二阶段,学习过程。自主理解、自主学习,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内探讨交流,分析达到目标的途径。

第三阶段,学会与生活相联系,即建立数学建模思想。每个小组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其他的小组来解决问题。

针对上述三个阶段,为了能够顺利实施每阶段的教学,笔者又制定了三种教学策略。

1.确立学习目标。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隐约”式教学,即首先不明确学习目标,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开展大量引导工作,指导学生逐步向目标迈进。而事实上,这种教学方法很可能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不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课堂开篇首先向学生明晰学习的目标,其次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模糊错误的引导,如:0.5与0.50是否相等?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等等。一来可有效节约课堂时间,二来也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更多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法。所谓合作学习法,是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建立起数个学习小组,并在小组中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某一课题。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重点探讨了数字“0”的概念,即在一组数字中“0”代表了什么。如:“0”以下的数字应该怎么表达?5角=?元,等等。通过合作探讨,学生对小数的性质形成了初步认识,而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之一。

3.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的第二阶段,笔者再次强化数学建模思想的建立。

例如,在课堂上笔者强调小数的应用:小丽的爸爸在学校对面开了间便民小超市,在设计铅笔的价格时,他为了给学生优惠,决定如果学生买下一包铅笔,将减免一支铅笔的价格。而每包铅笔12支,每支铅笔0.5元,那么如果有一个学生买下了整包铅笔,他要花多少钱?这时学生给出答案:12支×0.5元=6元,6元-0.5元=5.5元。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2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3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转变学生思想教育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4

一、形象教学,提高质量。

多媒体教学能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效地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模拟人体心脏收缩、舒张引起血液在心房、心室中流动的情况,从而解决了教学技术受时间、空间、条件等的限制的问题,表现了传统教学技术所无法表现的内容。小学科学课中介绍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来表现或模拟。

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与单一媒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相比要强许多,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计算机集多种电教设备的功能于一体,教学时无需在多种设备中频频切换,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和产生设备故障的机率,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多媒体教室,教师操作课件进行授课,所有学生观察课件的运行,同时聆听教师讲解或课件的语音讲解,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同样的听课待遇,避免了传统教室中后面的学生听课效果差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练习模式是:所有学生坐在座位上做,教师四周巡视;或多数学生坐在座位上做,少数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最后教师讲评。速度快的学生必须等待速度慢的。另外,由于受时间等的限制,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

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向学生发送练习课件让学生练习,学生输入答案后,计算机可立即评判,如果答案不正确,计算机可给出报警,要求重新输入;也可以由计算机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还可以由计算机给出文字或语音提示后让他重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监视学生的屏幕,了解学生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如果某个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的练习,教师可以发送一些提高练习题让他做。这种方式的课堂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全方位的个别化教学,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作业要等到第二天才交给老师,教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批改,一般要等到第三天才能在课堂上讲评,部分学生却已把作业中的错误当作正确经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这就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在多媒体教室的学生完成作业,可做到学习效果的迅速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改正错误,弥补缺漏;教师通过网络当堂回收学生作业文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三、自主学习,发展个性。

传统教材都是以线性方式组织教学信息,而多媒体教学软件往往以超媒体结构方式组织教学信息,它把每个知识点(其载体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或它们的组合)称为一个“节点”,从一个节点指向其它节点的指针称为“链”,由节点和链组成非线性网状结构,每个节点都有若干指向其它节点或从其它节点指向它的指针,学习者可以从任何节点进入学习过程。

例如,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多媒体软件,可以向学生提供:①按课文检索学习;②按汉字检索学习;③由汉字――词语――造句逐步深入学习;④按词语检索学习;⑤由词语――例句深入学习;⑥由词语――查生字追溯学习;⑦由例句――查生字追溯学习;⑧强化训练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学习时可根据教师的要求或学生自己的水平,向学生提供不同进度、不同方式的学习。

多媒体教学创设了声、光、色、图俱佳的交互方式教学环境,使小学生感到新鲜,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宽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可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四、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字、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教学的分析、推理等,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以经常实施。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通过把圆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扇形,然后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推导的。让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把圆分割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等,再分别拼成近似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形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的长和宽(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圆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发现法”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质教育心理素质重要性策略

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推进和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贯彻体育新课程标准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同时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教育目的,注重对受教育者潜能的开发,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诸方面共同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强,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才能使学生充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学生善于竞争、善于合作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合作性比赛、游戏的形式,使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学习体育技能、技巧,增强体质,又让学生在合作中看到团队的力量,体验集体竞争成功后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培养全体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以及勇敢顽强、朝气蓬勃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体现。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彰显学生的个性。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培养,经过一定的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体育竞赛是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手段。体育竞赛的内在实质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学生通过这种模拟的游戏竞赛,可以使参赛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体育竞赛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从而促进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

二、在高中体育教育中渗透数字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高中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并以真挚的感情去为学生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同时,高中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勤学苦练,努力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此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贯彻区别对待和量力而行的教学原则,创新体育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以促进体育爱好的养成。

(二)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高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教师通过组织小组游戏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充分的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坚定意志。此外,在组织课堂趣味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加以控制,不能放任自由。在学生的运作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可以从旁给予适当的点拨,当学生在体育训练存在偏差时,给予适时的指导。总之,在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学习和锻炼,给予学生享受运动乐趣的机会,并在享受乐趣的同时,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珍贵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逐渐培养出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此外,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关心和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加强团队凝聚力。

(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渗透终身体育思想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得到自我锻炼和提高,从比赛中了解到自身在技术上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实践和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它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而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可以很好的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还可引导学生根据体育锻炼的计划和要求,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于此同时,教师从旁进行示范、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完成体育锻炼项目,逐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遍的趋势,人们逐渐了解到体育锻炼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健康的体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良好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因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做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为己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开拓思路,不断改革体育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参考文献:

[1]郭荣梅.体育课堂中中学生人格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赵曼赟,王洪武,王晓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001.04.

[3]杨中朝.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

[4]王娴.培养中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途径[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Z1.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6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关键是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可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手段来引导或提示学生的思维方向。语文学科的素质,要着眼于勇敢实战,勇于实验,深入探索中。

1.转变人才观念。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校长聘教师看考试成绩,家长眼睛盯着学生分数,我们也认为分数高就是人才。事实上,人才的概念应当理解为德才兼备的人和某种专长的人,它应是多类型、多样化、多层次的。而仅仅注意少数学生,注重分数,是一种不完全、不公正、不平等的教育。

2.转变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一言堂或注入式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语文教学要与素质教育相适应,教学中就必须由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注入式、封闭式向启发式、开放式转变,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3.勇于实践,不断创新。中学语文教学不能等同于识字教学,要大胆创新,把识字自学成材化,运用到写作中让学生从写作中识字。

二、强调六化,培养创新意识

1.教育民主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挖掘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空间。

2.实践创新化。要创新就要让学生质疑。要让学生树立牢固的创新意识,因为意识支配行动。在质疑时要求独立思考,不迷信他人,不轻信他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知讨论来辩是非。这一点,在本县大力推行生本教育以来,显得尤为突出。

3.方式启发化。无论是质疑还是发散思维的训练,其正确的途径应是启发性教学。通过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困面前积极思维、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启发和点拨非常关键。

4.讨论鼓励化。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讨论,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见解,大胆进行争辩。学生在发言讨论中,摆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

5.巧设疑问化。设疑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一些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问,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解答疑难,达到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6.学法自学化。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缩短,那一日倾学,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应当改为一日善学,终身受用教师授之以法,学生感悟自学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三、不厌其烦,强化五个方面

1.培养学生会观察。要让他们准确地获得知识,必须首先培养学生会观察,并且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各种事物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会听。收听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的透彻讲解,家庭中父母的教诲,生活里朋友的劝告,还有特定环境中语言的语气、语调、语感等,都必须培养学生会听,在听中积累知识,同时要培养成善听的习惯。

3.培养学生会记。记忆是把看到和听到的事物在脑海中重现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它与看和听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应培养学生将看到和听到的知识,通过记忆,把它完整地保存下来,以备转化能力。

4.培养学生会思。思考是将记忆下来的知识进行加工的重要过程。经常思考,人的大脑也就越来越灵活。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与人对感知和记忆的知识理性加工成正比。

5.培养学生会写。培养学生会写,把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观察到的精彩场面和由此引起的联想如实地写下来,如到了这一步,学生已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了。

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

1.帮助引导,检查监督。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把好的方法转化为学习习惯,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就是教师提出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让学生照着去做,并经常检查,在学生已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应当怎样做并有一定的自觉性后,教师视情况,间隔性地加以检查督促,巩固起自觉性。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习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如质疑习惯,集中注意力听课习惯,作听课笔记习惯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学习才有所长进,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首先在课堂中就应该当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在课堂是要使课堂有民主气氛,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以共同研究,探讨问题,学生才敢提问,并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学生听课是注意力不集中,就好象关闭了心灵的窗户,知识也进不去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的习惯,一是让学生明白教师讲课的重要性,知道不注意听教师讲课和指导,学习困难会增大,甚至学不下去。二是课前让学生认识到这堂课的重要性,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三是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追踪课堂内容和教师的讲课思路,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注意力集中在讲课的内容上。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 全体 体育兴趣

体育素质的实施离不开体育教学,体育不但给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会传统的体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注重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体育的普通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扬。所以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真正实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就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进行改革。

一、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标》规定:“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要面向全体学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实践体育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渗透体育教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积极探讨新教法,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学习和锻炼。体育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应加强个别辅导,降低练习难度,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例如,我任教的99届学生来说(三个教学班,共178人),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体育合格率为86.2%。乍看起来还不错,但毕竟还有13.8%的后进生。主要原因是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课堂内容不能及时消化。于是,从初一第二学期起,我把后进生的名字熟记在心上,对他们每节体育课上的微小进步都给予表扬,并且鼓励他们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加强练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到初二第二学期,体育合格率提高到99.1%,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二、从教学方法上入手,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压抑学生个性,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里,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采取分组比赛、师生同赛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接下来,我在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教学模式的新尝试,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一次初一体操新课练习时,由于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辅助动作前滚翻成蹲立———挺身跳的情况较好,因此在课的最后我简要讲解并示范了这节课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挺身跳的动作。这节课一开始我首先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上节课最后做的那个动作吗?谁来给我们表演一下?”同学们议论纷纷,但就是不敢站出来。“我来试试。”调皮鬼小陈同学跑了出来迅速做了个完整的动作。我给了他表扬,并结合他的动作详细地讲解了动作的要领,接着要求同学们在本组的垫子上自己练习。转贴于

但很快有的学生就不耐烦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同学们,今天我来和大家比一比,好不好?”同学们都有些吃惊,但也很赞同。接着我和体育委员李同学等几位进行了比试。比赛结束后,我问同学们谁做的最好。可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发言。我只好点名说:“班长,你带个头。”班长站出来说:“老师第一个前滚翻做得很漂亮,接下来的动作虽然质量不高,可是连贯性很好。不过,我认为李同学做得更好。”班长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接着小陈同学说:“总的来说老师做得不错,就是做交叉转体180°时转体不够充分,使得后面的挺身跳有些歪,我也认为是李同学做得好些。”听完他们的评价后,我说:“你们的评判很正确。刚才每位同学都很仔细地观看了我们的比赛,并且动了脑筋,记住了要领。下面由同学们自己进行练习,怎么样?”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接着他们就在本组的垫上开始练习起来,而且在练习中还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动作!

三、通过课外体育发展学生的特长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与补充,仅仅依靠体育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毕竟时间有限。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倡议在全校班级课外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班为单位,按性别、体质状况、技术水平、体育爱好组成若干个课外体育活动小组。每组10~15人,设小组长1~2人。为了简化组织和便于领导,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与体育课小组统一起来。小组长的条件是:能积极、热情、主动为同学服务,善于团结同学,大公无私,工作认真负责。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信任的同伴当组长,将更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布置工作,帮助小组长和同学一起订好锻炼计划,听取小组长的思想和锻炼情况的汇报,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小组长负责发动本组同学参加锻炼,搞好组内团结,切实执行锻炼计划;经常向体育教师汇报小组情况,争取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协助教师布置好场地、器材;负责集队点名,带领同学们做准备活动;练习时给同学保护与帮助,记录练习次数与成绩;练习结束时带领做整理活动和组织同学收拾器材等。

[参考文献]

[1]曹淑忠.在比较中生成在反思中感悟[J].《体育师友》2009(06)

[2]刘平清.试论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J].四川体育科学,2000(3)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8

一、解读文本,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普及美术课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双基任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优化课堂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

首先,我们可以把教材按美术的类别进行归类,并按着内容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整体脉络清晰;然后在每一个整块类别中确定一个教研课题,归零为整。一个课题下来,学生就可以通过一点明白一片。

小学高段年级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每一节课都根据课时内容提出几个创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这些题目展开想象。因为是几个而不是一个题目,所以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都有选择的方向。这样就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达到了100%的教学成功率。

在低年级中我们可以进行智力和能力促进实验。教学中可以把美术和电教相结合,美术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电教融进美术课堂的做法,儿童喜闻乐见,因此教学效果好。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他把一些学生需要的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制成录像带,展示或放给学生看。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作画意图和情绪。为了产生愉快教育的效果,他还根据不同内容采取手势法、口诀法、谜语法、连环漫画法等多种方法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使学生自始至终处在听、看、说、动、愉快中,施展着自己的智能,锻炼着自己的智能,提高着自己的智能。在他的教学中,教师就是一位向导,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和能力方面出现的困难,使学生顺利产生构思构图,进入创作意境。

二、增设特色课程,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以点带面的教学。

由于特色课是一种表演技能型教学,所以在特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儿童画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儿童画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补充乡土教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乡土课主要是针对本地方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有特点的物产资源,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因为这些材料大多是学生动手制作的,具备雕、编、绘、拼、插、捆等多种立体和平面造型的功能,很受学生的欢迎。这些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贯穿着构思、选材、设计、制作、整理完成作品等系列过程,这就提高了小学生的创作能力,调动他们用全部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作品。注重对乡土教材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和利用。他认为上乡土课不能抛离基础课的内容和大纲要求,要围绕着思想教育、审美和创作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9

关键词:教育学会;学习策略;大专体育;问题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c)-0130-02

作者简介:王小乐(1982—),男,汉,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制定大专体育教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主要目的

1.1有利于学生学会体育课程

自从我国实行全面教育以来,人们的学历得到普遍提高,在每年进行深造的众多学生之中,有5/9的高中生会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大专教育。因此,大专体育教学在整个体育教育事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犹如文化理论科目学习一样,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的学习同样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学习目标,进而积极结合自身的体育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更好的进行体育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于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实现教学与用。

1.2有利于教师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每一名大专体育教师在实施和开展体育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教育大纲对于大专体育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具体内容,清晰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有一个框架式的教学计划,因此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更加科学的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进而帮助大专体育教师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例如,对于篮球专业的教学,制定篮球学习策略,可以让大专体育教师结合篮球教学的难点和基本特点,有效在实践篮球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1.3有利于学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由于不同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任务和侧重点不同,因此招收的大专生的自身体育素质和学习主要精力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随着国家对于体育专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许多学生高考后在填报志愿时,会考察学校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由于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学生总量呈现一定时段的减少,在生源逐渐减少的近几年,不同大专院校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制定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1.4有利于培养体育学习思维方式

对于体育学习策略与其他学科学习策略的主要思想一致,其根本目的都是想通过学习策略的制定,让学生,特别是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掌握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进而让学生提升体育综合素质。由于体育专业具体分为许多课程,例如网球、篮球、排球、太极拳、跳高、足球等等,每一种体育课程都有自己的学习难点和特点,大专体育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体育专业课程讲解十分详尽。因此,可以借助学习策略的制定,使得学生对于不同体育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我判断与实践的能力。

2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目标不清晰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结合体育教学目标来具体开展的,由于不同大专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不同,在实施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大专体育院校和教师对于体育专业的全期目标、学生课程结业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目标,并没有严格去实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专体育教学由于对于体育专业教学的目标不清晰,导致在实际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制定时,出现一定的偏差。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学习策略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2.2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形式少

对于各大大专体育院校而言,在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体育专业的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使得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升。学习策略制定的无论多么科学合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备的体育专业学习教学形式的支撑,学习策略的实际效果很难得以有效的施展。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体育专业理论教学,还是实践体育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及时结合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

2.3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调整慢

由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较晚,并且大专体育院校缺乏对于现代学生体育素质的考察,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在制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与20世纪的体育教学策略明显不同之处就是,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体育教学的理念越来越先进,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有了普遍的提升,因此在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习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的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

2.4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适用窄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步入大学校园,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难度也骤然增加。学生对于体育专业学习的个性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对于不同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越来越越多样化。国家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策略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鼓励学生进行差异化体育专业发展,对于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一定的改变,不在仅仅进行全职培养模式。然而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随着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适用范围逐渐变窄,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5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监督缺

在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大专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大专体育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不是十分严格。由于缺乏配套的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监督部门,主要是由大专体育教师进行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整体把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使得学习策略的监督过程缺失,没能最大化发挥出学习策略的教学促进功能,学习策略的改善过程出现脱节的现象。

3解决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3.1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

大专院校在制定和实施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时,要充分利用学校内的优势资源以及对体育教学大纲的解读,明确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首先,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学习策略的制定要点就是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支撑教学目标按时按质完成。其次,根据学习目标的重要程度,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教学目标有短期的,有长期的,有眼下的,因此需要建立层次化学习策略。最后,加强不同时期学习策略的实施验证并及时调整。

3.2借助多媒体开展多彩教学

针对学习策略开展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一方面,对于大专体育专业理论以及课堂内可以完成的学习策略,尽可能借助投影仪、幻灯片以及体育专业课程相关视频和录像的形式,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得大专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课外实践的体育课程学习策略的实施,结合人的认知规律等相关知识,开发环环相扣的体育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体育学习技能的稳步提升。

3.3建立学习策略完善激励制

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之所以调整周期较长,直接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对于大专体育专业教学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大专体育教师是学会学习策略的直接实施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实施问题最为清晰,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也会有较深的体会。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学习策略完善的激励制度来激发大专体育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实施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其学习策略实施以及改善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励的方式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策略改善氛围,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3.4求异存同实行差异化策略

体育教学大纲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在不断的调整,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个性教学需求中求异存同,将差异性进行归类,进而制定适合更多不同特点学生的体育专业教学学习策略。第一,建立学习策略的定制和实施体系。通过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平台的搭建,缩短改进周期。第二,提升学习策略制定人员的综合评估能力。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调研,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策略。第三,同时实施多套学习策略,进而适应更多的学生。

3.5完善学习策略实施的监管

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监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首先,学校加强对于大专体育专业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考核。通过这种手段,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实施效果的标准。学习策略在制定时,需要考虑相应的验收指标,进而推进监督工作的开展。最后,成立专门的学习策略监督部门或教师团队。通过完善监管体系的基本要素,使得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监督越来越规范。

4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学习策略的好坏不仅影响学校峰体育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体育健身以及精神意志的影响也很大。该文通过对大专体育专业学会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的解决策略,希望对于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伟超,汪晓赞,严志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5):420-425.

[2]陈亚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6):49-51.

[3]梁红梅,韩永晨,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9):44-47.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篇10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政策

信息素养政策,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条件。目前在我国高校,虽然信息素养开始得至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由于缺乏全盘计划和政策的指导,通常是图书馆、教师、院系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各自组织实施,造成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甚微。昆士兰科技大学是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教育的优秀典范,在国家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图书馆出台了完善的信息素养政策,对课程的组织实施提出了规范和指导性意见,信息素养教育日益彰显成效。剖析和借鉴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政策,对推进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昆士兰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政策剖析

昆士兰科技大学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有着较好的积淀,该校的布鲁斯等学者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活跃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第一线。2001年.随着澳大利亚高校信息素养工作组信息素养教育国家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贝0、标准及实践》的出台,昆士兰科技大学图书馆也在2004年12月及时推出学校的信息素养政策。该政策涵盖了图书馆为促进信息素养教育而制定和维护的覆盖全校各部门的相关服务、制度和策略,为学校全面实施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规范和指导性意见。

(一)宗旨和目标

信息素养政策的制定,旨在培养人们终身学习能力,并使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素质得到强化,使其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将信息素养技能嵌入学生的学习体验,能使学生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独立的信息用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课程结构.建立起实施和评价信息素养的有效模式。图书馆信息素养政策的目标包括:一是引导建立学校关于信息素养教学的系统的战略模式。该模式旨在提高师生对作为终身学习属性的信息素养概念的认识;建立信息素养固有的原理与实践的双向理解;影响信息文化与信息素养教学态度;引领教学实践的改革,确保信息素养真正融人到人们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对信息知识概念的认识和信息技能水平。二是建立、促进和实施多种面向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及行动计划。要想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只有反复地把其结合到学科相关的情景中,即嵌入到每个学生的课程内容、评价及学习体验中。在设计和建立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课程时,图书馆可以通过协助制定教学计划、讲授信息概念和技能等途径为教师提供切实的帮助。图书馆还可以就学生作业及成绩的评价认定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帮助。三是科学规划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资源。图书馆提供资源和服务需要面向:各学历层次、学习时间、学习模式(包括灵活的授课和远程学习模式);不同的学科要求和领域;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需求和背景(能力水平;文化和本地观念;社会差异及性别等)。

(二)信息素养框架和教学大纲(iLF&S)昆士兰科技大学制定有完善的《信息素养框架和教学大纲》

(informationLiteracyFramework&Syl—labus),为学校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指导及教学目的和目标。同时,它通过有关培养和评价信息素养的模式和策略,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图书馆教学人员、职业发展人员从事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指引。iLF&S主要由信息素养框架、教学大纲及信息素养标准等三部分组成。

信息素养框架提出了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长期规划,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信息素养原则.提出了学校信息素养战略总体指导思想、目标和成果及其组成部分;第二部分为信息素养计划,它根据信息素养原则为昆士兰科技大学三类主要对象群体(学生、员工及社区其他人员)分别制定了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针对每一类对象群体的信息素养计划都由原理、目标、学习成果、学习评价等几部分内容组成。

信息素养教学大纲汇集了各类与信息素养教学相关的实用资源,包括能力指标、教学策略、成果及测度、项目评估等。它为昆士兰科技大学教师和图书馆教学人员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信息素养课程提供了实用的策略。大纲以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标准为切入点,主要包括三个可以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工具:

1)信息素养熟练图(proficiencymaps)以块状图的形式描述大学一至四年级所需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水平;2)学习路径(Leanringpathways)用来表述特定学科所需达到的掌握程度,它与熟练图一起可以指导教师如何干预学生的学习;3)信息素养获取表(ac—quisitionstable),用来帮助教师认识怎样通过干预使学生达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获取。

由于信息素养框架与教学大纲是以国家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及实践}(2oo1年)作为基础和切入点,使它与学校的其他信息素养能力计划和资源建立了协作关系.也使它与国际上最前沿的信息素养计划和观点保持高度一致。

(三)课程教学策略与资源

1.课程教学策略

昆士兰科技大学图书馆强调信息素养教育应面向校园内所有对象群体,以用户最适合的个性化方式开展教学和培养活动。信息素养教育通常采用课程外培训、课程间整合、课程内嵌入等三种教学策略。每一种策略落实有明确的涉及角色、对应责任及资源,适用于不同的对象群体。三种策略的结合不仅使学生学习时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同时也使教学与培养效果得到很好的强化。

一是课程外培训策略。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必备的技能,它是学生核心课程的补充。它一般采用讲座、学术报告和短期课程等形式,由图书馆的教学人员设计和讲授有关的信息技能与知识,学生参加与否凭自已的认识和意愿。信息素养内容具有基础性(即中性的与学科无关的)和非针对性(即不对应于任何课程与单元)。讲座和短期课程通常在图书馆的教学与实验场所进行。应用这种策略,评价往往是格式化的,通常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提供即时的反馈,学习成果是基本信息技能的短期应用。课外培训策略适用于所有图书馆的对象群体,包括本科生、课程研究生、科研研究生、特定人口群体(国外留学生)、教师和普通职工等。

二是课程问整合策略。旨在培养学生与核心课程相关的专业必备的信息技能。它一般采用讲座、学术报告和短期课程等形式,由图书馆教学人员与个别的院系班级磋商或应邀组织和讲授,通常由一个班级的同学全体参加,而且可能列入班级的时间安排表中,可以是在学术演讲厅或实验室或图书馆教学场所进行。信息素养内容通常融入班级的课程或学科(即课程相关)中,面向一个班级学生的特定的即时的需要。评价通常较为简要,它是课程评价的补充,可能赋予一个中等的权重。学习成果是应用基本信息技能完成专业作业。课程间整合策略适用于本科生和课程班研究生。

三是课程内嵌入策略。主要培养嵌入学生核心课程的可迁移的技能。活动强调信息技能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多种方式(如讲座、学术报告、短期课程、在线和独立学习)进行实践。这些学习机会和体验由教师和图书馆教学人员密切合作设计、讲授及进行评价。整个课程及内部的每个学习单元都强调信息素养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培养。由于信息素养在一门课程中涉及多个单元,因此可把信息素养内容融入到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中,面向课程/单元的学生的特定需求。通过这种递归的反复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对复杂的信息素养概念和技能的学习能够深入持久,举一反三,达到可迁移的理解和应用。这种课程内嵌入策略适用于本科生和课程班研究生。

2.信息素养教学资源

图书馆注意为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多种便利措施以及促进学习的资源,主要包括:(1)网上在线指南,包括piLot(在线信息素养导航)、endnote(参考文献目录管理)及onlineaiRS(在线高级信息检索技能)等;(2)在昆士兰科技大学在线学习与教学系统组织链接图书馆页面;(3)主题指南与帮助;(4)各类印刷型资源;(5)可反复利用的多媒体学习资源。

(四)信息素养教育的管理

图书馆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导核心。所有信息素养策略、计划、资源与服务的制定、实施和评价都有特定的人员和团体指导与监管。信息素养相关事务的全面管理由图书馆服务部副主任负责;信息素养协调人(iLC)负责加强图书馆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就政策和程序方面对提供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计划及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科馆员(LiaisonLibrarians)和信息素养部门联络人(iLBCs)为图书馆与院系及部门之间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建立直接的联系;aiRS图书馆员负责《信息检索高级技能课程》的讲授、评价和管理;另外,图书馆还有参考服务负责人及分馆负责人等,其他人员则可通过加入委员会与工作组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中来,如加入信息素养顾问组、endnote顾问组、用户服务组等。在学校层面上,图书馆参与多个院系、部门和学校的各类工作委员会及工作组,以确保信息素养在宏观的策略计划和学校层面的活动中得到重视.特别是在课程的设计、计划、讲授和评价中要予以考虑。这些委员会和工作组,包括学校教学委员会、教职工发展网、部门信息交流工作组、院系教学委员会等等。

(五)质量保证与评价

图书馆通过参考和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案例,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活动的评价.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水平。一方面,图书馆通过建立、完善部门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网络以确保信息素养学习和教育得到持续的发展与改进。另一方面.图书馆建立、监督、改进信息素养计划、资源和服务的质量保证与评价过程。利用多种方法和设施,对策略和计划进行系统化的评估以确保学习效果,使未来的计划和决策过程做得更好。一般对大学生和研究生信息素养课程的评价主要放在内容、成果一致相关性及教师的表现上。这些方法包括: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调查和兴趣团体评价、传统测验和非正式的小测验及其它可应用的格式化的或累积性的评价方式等。

二、昆士兰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一)充分确立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现代高校图书馆是典型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资源中心,在对学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成为主要的承担者。图书馆需要主动承担起责任,充当信息素养教育的领导与先锋,努力寻求学校的重视与支持,认真规划和精心设计,使信息素养教育在全校范围特别是在课程教学中全面开展。澳大利亚塔斯马尼来亚大学的信息素养政策,明确了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有:(1)规划全校范围的信息素养教育,制定相关政策;(2)关注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动态,将其反映到学校的信息素养项目中;(3)向教学委员会及院系主任倡导将信息素养嵌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相关课程;(4)帮助教师将信息素养目标整合进课程大纲及相关内容中;(5)对老师和学生提供利用图书馆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训;(6)协助学校及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素养项目的质量及效益评价。

(二)重视信息素养政策和标准的制订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师、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实验场所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有章可循。在宏观层面上,国家有关部门应适时制定信息素养政策,如关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素养教师发展、经费保障及信息素养计划等方面的方针政策。高校自身的信息素养政策是信息素养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一方面,高校应该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方针目标,制定支持信息素养的措施。明确图书馆及院系部门责任,促进部门合作,促进资源流向信息素养教师发展和课程计划。另一方面,高校要以图书馆为主制定详细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课程方案、信息素养标准等,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课程标准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它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信息素养课程标准的制订应体现学校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三)建立部门与人员间和谐的协作

任何一个团体或个人,任何一个政府或学校,或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责任。学生、信息专家、it专家、课程设计人员、社区组织、教师及其他人员都应该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合作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信息专家和学生的合作。合作应该是多层次的,包括课程设计、政策制定、教师发展、研究和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的合作。应系统地整合利用这些因素,设计出促进自主的、批判性的终身学习的教学与学习流程。合作不必局限于机构内部,还应发展到机构之间,建立更大的信息素养教育协作网。为保障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要成立常设的组织如利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或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来加以讨论和协作。图书馆及相关院系部门也应指定明确的部室和责任人。建立全校性的良性协作网络。

(四)要重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对于信息素养课程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活动及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的必要条件。通常,图书馆为满足信息素养教育所需要建设的资源大致有四层:一是基础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馆藏印刷型资源、在线数字化资源、多媒体资源等。二是专题学习资源,包括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在线讲座、教学视频等,供师生学习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三是信息利用相关资源与工具.包括各类指南、导航、目录组织、论文写作工具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四是信息评价资源。包括信息标准、网上考核、素质测评等相关资源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