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十篇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十篇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5:50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1

1.金融学科本身需要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

金融学科与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应该是活生生的、充满各种色彩的教学活动,金融学科适用案例教学。其一,国内金融学专业教材多为引进内容或者其理论流派、脉络及渊源多为外文阐述,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原汁原味地讲解本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从本源理解本学科的内容;其二,金融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性金融产品和金融理论往往用英文阐述,甚至有些创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缩写进行交流,例如CDo(债务担保证券)、CDS(信用违约掉期)等,双语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紧跟金融发展态势、掌握前沿知识;其三,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国际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树立跨文化合作意识。

2.案例教学是实现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金融学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问题时的辅助手段,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一,案例教学创造了语言习得环境和问题展示环境,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增加其对实际情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更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其三,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专业金融英语资料的深层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识记专业英语的中文含义,而且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关的金融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案例教学定位、方法与模式

1.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将案例教学引入双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单纯知识描述、规范分析或演绎推理的枯燥过程,强化双语教学的情境性,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互动性。因此,案例教学不是原有双语教学任务的大量增加而是使双语教学更加生动、便于理解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双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在课时分配方面,不应大量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从而导致原本紧张的双语教学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根据整个课程的设计、理论的特点以及案例内容的多少、深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分配。

2.案例教学的引入方式与教学设计。

第一,在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双语案例,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甚至准备双语案例。第二,在案例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在提出讨论的主题和注意事项后,应该选择多种讨论方式,既可以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型也可以选择教学对学生的问题引入型;既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辩论型也可以选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型。另外,为了避免英语水平差异性对学生案例教学参与的影响,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与发言,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广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缓解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巩固。一方面,教师在案例总结时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课下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对本次案例教学进行反思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师应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3.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丰富的案例资源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针对性、问题性、适合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原则。案例的针对性是指教学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论而配置的,案例应该能够包含大量的相关理论的信息[4];案例的问题性是指案例应当包含能够引起学生探求动机的疑问性内容,从问题的发展到问题的解决能够引起学生的情趣;案例的适合性是指案例不仅能够与理论相契合也能反应金融发展最新动态,不仅能结合中国国情也能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规范性是指案例应当具备完备的情节,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时间、地点、案情起因、发展、结果都应当是案例的必备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应当具备人物及冲突的观点等要素[5];案例的系统性是指案例应该根据金融学课程各部分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不同的案例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语文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36-01

学科整合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原有分科和学科知识分领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与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本学科各领域知识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相互促进,使教学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从而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整合为例,分析了学科整合的意义与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对策。

一、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的学科整合的理念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弱化学科的过分专业性,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提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融合,能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点。

二、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基础分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有着较强的可行性,这是因为两科目的整合具有着十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师资基础方面。随着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数学等重要科目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教学素养越来越高,而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均基础性较强,现有语文、数学教师均对彼此所教科目有着一定的了解,且具备学科交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因而从师资基础方面看,小学数学、语文科目的教学整合有着良好的基础;2)生活基础方面。小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很浅,接触的生活圈子,拥有的生活经验较少,小学教学中许多科目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举得例子等均十分相似,数学和语文的外延都是生活,这就为学科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三、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即具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又有着较强的可行性,强化两科目教学的整合,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应采取以下三项对策:

1.学习方式的整合

在数学教学时融入语文学科中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第一,同“听”相融合。这种教学途径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当引入新的概念时,教师应该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并结合与同学们关系密切的事例,循循善诱的讲给同学们听,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教学内容。第二,同“说”相融合。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丰富的语言就不会有人的理性思维,数学教学是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然而不能认为教学数学中有理性思维就足够了,也要注重培养说的能力。因此,在对数学相关定义理解时,不需要学生一字不差的对各定义进行重复,只要他们能够用自己习惯的语言表达方式,将数学概念正确的表达出来就行了。第三,同“读”相融合。虽然阅读是语文中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意味着阅读只能应用于语文学科中,无论哪种学科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对知识准确解读的前提下。可以把和数学相关的知识,转化成叙述文章的形式,让学生们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大声地朗读,从而加强“读”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第四,同“写”相融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数学论文写作,让学生用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数学的内容。在此过程中,除了提升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外,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2.数学练习题与语文诗歌的整合

将数学练习题与语文诗歌进行整合,将诗歌运用到数学题的设计中,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复习《百分数》内容时,就可以选取《桃花庵歌》中的典型诗句应用到数学习题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提问学生在此上述诗句中共出现多少次“桃花”,其所占全诗总字数的()%多少?又比全诗总字数少()%?学生们自然会被优美的诗文所吸引,不但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鉴赏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确保教学整合有效性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学习能力尚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意识,因此小学教师是课堂上的真正指挥者,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找到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还要从教师方面着手。只有加强小学教学队伍建设,才能促进整合工作顺利进行。为此学校应该对在岗小学教师展开定期教育培训,将新课改的最新动态下达给各位教师,并要重点强调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开展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有自己的课堂整合方式,并要对优秀的整合方案给予合理的奖励,以此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热情,为寻找到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奠定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教师与相关教研工作者应进一步认识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和可行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整合对策,促进两学科教学成效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慧玲.小学数学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2009(11):4-5.

[2]王翠玲.浅谈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4):26-26,17.

[3]刘秘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4):25-25,28.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谓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通过在课程教学中将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等融为一体,调整课程的结构体系以更加适应学生的认知习惯,更利于有效课堂的开展,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优化。具体到小学语文课程中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对教学资源与设备的利用,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一种老师为辅导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方式,重点在于学生学的实践之上,能够有效的锻炼到学生的学字、用词、阅读、写作等综合语文能力,体现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氛围。

一、课程整合有效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的意义

1.多向立体思维,互动启发中创新性学习

以往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不仅要接受课上老师讲解的内容,还要接受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被老师安排与控制,其主体地位被完全掩盖,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内在需要,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对学习产生反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画、声音、视频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实用性等多方面的多功能优势,多元化地复演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自我,内化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知识探求欲望,能够体现主体地位,开启学生多向立体思维的通道,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完善自我,从而调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性地构建知识的能力。

2.驱动学生竞争的意识,促成探究性进取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教学的特点引用竞争教学的方式,例如采用语文信息竞赛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竞争环境,能够增强学生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持久性和自觉性得到培养,还可锻炼到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他就氛围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增强自己坚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3.拓展学生生活视野,物化语文特色教学

网络是无限的,其中包含的语文教学资源同样是没有穷尽的,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能够使语文老师树立起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观念,充分的利用起网络这个有效的教辅工具,进行教学资料的搜索和收集,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大幅度的扩展,可以带领学生徜徉在广阔又充满趣味的知识世界里,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整合过程中扬长避短,深度融合探究

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进行课程整合无疑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又很容易会对教学效果的发挥产生制约影响,因此对整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投入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性的规避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常见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认识不足,容易将语文课上成多媒体课,偏理了语文实质性的东西;第二,在学科中混淆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要不就是将多媒体完全代替老师的讲解,要不就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摆设,实际上还是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子,使“整合”变成了“凑合”;第三,学科整合过分依据网络资源而忽视了其他的资源,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单向的教学,只是停留在媒体观看上,整合深度并不够。例如有的老师完全依赖网络,使整堂课上学生的状态就是抬头看大屏幕,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要知道教学中从来就不只一个教学媒体,用来提供教学资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将信息技术作为唯一的资源。

三、学生需求,有效构建课堂教学过程

1.依情重构教学结构,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并不简单的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而应该是根据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科的具体特点、性质将信息技术作为重组教学结构的手段,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找到捷径,以实现语文教学的新效果,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雪猴》一课时,有些老师只是找了一些普通猴子的照片,并不能使课文中讲到的雪猴鼻孔高傲、躯体较大的特点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也就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单纯的为了利用信息技术而利用信息技术,还是应该从教材实际出发的。

2.发挥主体性认知规律,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并不能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老师的教辅工具,还应该将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励工具和认知工具,例如在讲解《趵突泉》一课时,老师不仅要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资料,还要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行搜集一些与趵突泉有关的文章或者图片等资料,通过自学掌握趵突泉的一些基本情况,为课上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才能更有意义,更能锻炼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激钛生综合知识的创造性学习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4

【关键词】音乐;小学新课标;学科知识;融合模式

小学音乐的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根本,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将音乐与美术、信息技术等一些学科进行融合,开展更加多元化的教学,从而使知识的传输更加加强对于知识内涵深度的把握,从而促进学科融合,使音乐教学能够更加直观与形象。最终教师需要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将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促进教学的创新发展,实现新时代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音乐与小学学科知识融合的基本要求

(一)以审美为着眼点音乐是一门具有艺术感的情感类学科,通过音乐的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审美作为教学的着眼点,不断对于音乐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点进行探索,从而使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加优美的音乐,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下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使自身的心灵能够得到升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且使学科知识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融合在一起,成为学生音乐教育中的延伸与补充,从而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一些审美的潜能能够激发出来[1]。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究,通过一些学科知识和实际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由浅到深的使学生掌握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审美素养能够得到提升,促进音乐学科的教学成果得以体现。

(二)以育人为立足点小学音乐的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写的,比如说在人教版的音乐小学六年级教材之中,就分别以美好,祝愿快乐的阳光,放飞梦想等等一些主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编写。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明友爱以及帮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继承我国优良的革命传统等等,以这些良好的培养素材作为立足点,使学生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的健康积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2]。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教学成果体现,教师需要通过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够在鉴赏过程中感受到情操的陶冶,并且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感知美,体验美与创造美,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乐促情,以乐宜性的实际育人目标。

(三)以兴趣为切入点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在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内,通过知识的学习与一些音乐知识的吸纳认知过程,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能力与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与自动探究的空间,从而为学生创建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之中感受音乐之美。教师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的概念渗透在音乐教学之中,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美妙的音乐以及丰富的视频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增强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又能够通过视频的观看,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科知识掌握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使音乐学科的教学内涵得以体现,最终使音乐课堂不断提升趣味性。

(四)以创新为突破点在学科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音乐课堂应该加强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与运用,也能够帮助教师拓宽教育视野,使师生共同发展。学科融合的概念并不是单纯的将一些学科知识进行胡乱拼凑,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中对于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找到其中的相通之处,然后对于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3],从而引导学生在小学音乐学习之中,将其作为媒介对于人生进行思考和感悟,并且能够将无趣的知识转化为更加具有创造力的创意,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最终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于小学音乐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当前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环境下,通过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基础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之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在学校方面,有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对于音乐课程的认知不足,认为是一门兴趣课程,不是很重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就会尽量减少课时,并且占用音乐课去进行一些别的学科的学习,最终让小学生失去了很多学习音乐的机会。其次,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音乐教学开展困难,因此就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流行音乐,让学生自主学习,又或者直接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没有去认真的思索,如何才能使小学音乐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因为音乐教师对于学科的认知不足,重视度不够,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也会觉得音乐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要,在学习的时候无法认真,只能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缺乏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小学音乐与学科知识融合的方法探究

(一)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也是学生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融入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自信的开展音乐学习。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认字,而在音乐学习中,课本之中有许多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歌唱的时候学生不善于用歌词的内容,而是以符合的情感进行歌唱。其次还会存在一些学生对于歌词的发音不标准的问题。因此音乐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将语文教学融合在音乐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并且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春晓》这首歌时,由于这首歌本身就是通过古诗词改编成歌曲的。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用诗词朗读的方式对歌词进行朗读,在学生能够熟练朗读的时候再开展音乐歌唱教学,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并且能够体会到歌曲之中存在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课堂质量提升。

(二)小学音乐与美术的融合美术也是一门艺术型学科,通过美术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美的含义,并且美术能带给人视觉上的审美,而音乐则能够带给人听觉上的审美,将这两个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到艺术美,有助于学生鉴赏美与感受美的能力提升[4]。在本质上说,艺术是没有界限的,在学习小学音乐时,教师会通过让学生去聆听音乐中的色彩,对于音乐的情感进行判断,而色彩一词则是美术学科中的词汇,能够表达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体验。例如:学习《红蜻蜓》这首歌谣时,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这首歌的时候播放的,同时在黑板上把歌曲表达的情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激发出学习兴趣,更加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吸引学生能够真的进入到音乐的学习中。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在音乐欣赏之中指导学生运用音符和旋律线的方式绘制出音乐的高低起伏。

(三)小学音乐与品社学科的融合小学音乐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心智得以启发。并且通过音乐歌词之中表达的内容,还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帮助,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正确观念,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情感价值观,实现对于学生心灵的培养。在立德育人的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小学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明白乐曲之中所蕴含着的道理。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鉴赏《京调》,这是一首传统的艺术乐曲,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所以学生对很多传统文化都缺乏认识,但是实际上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以及我国的优良美德,所以老师在音乐课堂上应该让学生通过这些传统艺术的美,欣赏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最终提升学生对于国家的文化认同感,使德育教育与小学音乐有机结合。

(四)小学音乐与英语学科的融合虽然表面上看英语和音乐这两个学科之间毫无关联,但是实际上他们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无论在学习音乐还是英语,都需要学生去聆听以及进行语言的学习[5]。在英语教学之中,学生需要对于单词以及字母进行学习,而教师则要为学生纠正发音,锻炼学生的口语,在音乐教学之中也是一样,学生需要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的音符节奏以及术语歌词等等。所以说音乐和英语的学科是具有很多相似之点的。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tenlittleindians》这首歌曲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由于这是一首英文歌曲,所以学生在唱歌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达到了学科的融合目标。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实践教学

一、前言

针对商务英语的探讨,人们大多数从专门的用途进行分析,其实,商务英语不仅仅涉及英语语言学科,还包括很多方面的英语知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无法把握好英语教学的定位标注,导致教学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所以必须要针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和实践教学展开分析。

二、商务英语的概念界定

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业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语用策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系统。张佐成和王彦对商务英语的这一界定指出了其两个主要因素,即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商务实务。从这个界定出发,可以进一步明确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为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和教研发展指出方向。

三、定位商务英语

1.学科定位。商务英语,顾名思义是指英语在商务交流中的应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适应商业活动的需要,满足在各项商务活动中沟通与交流的英文。作为eSp的一个分支,商务英语是一项与某种特定的职业紧密联系的英语,学习这项专业的学生要根据现实的需要方向去有计划有目地的进行学习。主要的一点是,商务英语作为服务于商务活动的语言,就不能与商务脱离开,否则就会失去其意义价值所在。例如,一些处于商务领域的活动经济、政治、管理等,都要用英语来讲授这些课程。商务英语作为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就要深刻的掌握住国际的商务理论,通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加上熟知国际经济贸易的各项法规等,打造坚实的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

2.专业定位。商务英语受到很多学科的影响,适用的范围较为广泛,不仅仅应用于商务活动的领域,也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由于各大高校对商务英语的专业理论内涵的认识方向不同,所以在专业的定位上就会有所差异,例如在课程的设置上,有的高校注重把商务英语用于经济管理的学习上,他们认为商务英语主要应该突出商务,它属于经济学的领域。有的高校则侧重于对英语的学习,认为商务英语是英语的分支,重视语言的学习,商务英语只是英语的一个研究方向。根据教育部的定义,商务英语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同等并列的二级学科。本科阶段,商务英语的教学是将英语语言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还涉及到文化、管理学以及法律法规等内容。作为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有较全面的学习商务知识的职能。适合于本科阶段的对于商务英语的培养与学习。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应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该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社会功能变体,亦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经济、贸易、财会、管理、法律和文化等诸多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

之所以称其为交叉性学科,是因为它只分别涉及了上述各学科的部分内容,而并不包括这些学科的全部内容。换言之,它是上述学科部分内容的综合而不是全部内容的总和,它是英语教育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和文科教育所能提供的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复合在一起,共同造就在国际背景下能够从事商务活动的英语人才。

四、商务英语融合式、层进式实践教学的实施

融合式、层进式实践教学指的是融合教育学校建设、资源教室与资源中心、融合教育中教师的工作态度、知识、能力等展开的有层次、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

1.1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内嵌于某一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非实训课程中的实践元素。这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在课程中的某些环节与某些模块中展开。这种课内实践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1.1.1机械训练式实践

这种教学实践主要是在语言类课程的基础阶段,对听、说、读、写技能所进行的机械训练。例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或段落,或让他们重复或背诵句子或篇章,借此培养他们语言的肌肉记忆。在此阶段中学生主要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动作来形成大脑记忆或发音器官的肌肉记忆,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感觉。这种实践教学主要是一种个体行为,较少涉及团队合作。

1.1.2初级拓展型实践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是在前期的理论学习或基本语言片段的学习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英语语言的输出性活动,如根据就某一主题进行演讲、根据所给素材进行商务报告的写作等。

1.1.3综合项目型实践

这种课内实践是一种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实践,它试图通过某一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来实现对语言和商务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如要求学生对某一品牌进行一个市场调研,然后撰写英文调研报告并做演示。综合项目型实践在空间上涵盖了校园内和校园外,在时间上横跨课内和课外。这种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为实践小组,其实践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为商务与语言的融合。

1.1.4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主要通过模拟软件或仿真环境进行一些模拟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训既可以是某个单项技能的训练,也可能是综合技能的训练,如同声打字实训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中英文录入技能,而商务模拟课程则是对学生在前面学期中所学到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一个全面模拟训练,属于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中也会有少量的理论性教学,但其理论教学主要是服务于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少。校内实训的目标是通过模拟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来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场景的感性认识,为他们以后进入职场打下知识、技能、意识的基础。

2、实践教学中的英语语言和商务的融合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商务知识技能与英语语言的融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语言和商务的融合,培养学生在商务背景下利用英语进行商务业务活动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英语语言和商务的融合方式要根据实践教学项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模式。在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语言和商务的融合应该通过商务英语语料的添加来实现,学生通过商务类语料的训练,同样可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但同时其商务概念和商务知识也得到了认知和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英语教学的水平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放在首位,积极采用层进式和融合式的教学方法,并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确保商务英语教学更加富有水准。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6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英语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作为重点教学目标。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因此,教育游戏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大趋势。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游戏的运用策略,从英语词汇、口语、听力、语法等四个方面分析教育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措施。

一、在单词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

英语单词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是构成语言教学的基本材料,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更多的英语词汇,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就算学生勉强记住了单词,时间一长就会忘记,教学效果一般不理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游戏教学融入单词教学中,提高学生记单词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三年级Unit4weloveanimals@节课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很多关于pig/bear/cat/duck/dog等动物的单词,我们可以采用“砰砰地雷”这个游戏,在动物单词卡后面画上地雷,然后让学生跟读,带雷的单词越过,如果哪个学生出现了错误,就要受到惩罚,唱一首歌。采用这种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单词记忆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记忆单词,改变了传统的死板的记忆模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单词,让学习英语变得更加轻松。

二、在口语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在外商谈判、出国访问、交流合作等重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尤其是英语口语的学习,小学英语口语学习能够为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口语教学中创新游戏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三年级Unit4lookatme!这节课的时候,学习了一些关于leg/arm/hand/body/foot/head等四肢的词汇,然后组织学生玩“找朋友”这个游戏让一个学生随机站在另一个学生面前,指着手臂故意用英语讲:“thisismyeyes.”另一个学生也故意指着自己的眼睛讲:“thisismyarm.”利用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听力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

听是形成英语语言思维的决定因素,同时英语语言的掌握也是从听开始的,想学好英语首先得能听懂英语。英语表达中同样意思的英语句子由于它的结构、内容、情感、语速、表达的背景的不同,可以理解成多种意思,所以英语的听力教学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听力学习,我们应该在听力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三年级Unit5Let’seat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个游戏。首先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几个学生,教师先将课文读一遍,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总结自己听到的句子,再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帮助这些学生纠正错误。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在语法教学中融入教育游戏

在英语的学习上,语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法是组织英语字、句、段的关键因素,学好语法能让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书写出的文章更加流利圆润,英语的语法就好比汉语的结构,如果语法运用得不好,很容易让句子产生歧义。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我们可以在语法教学中融入游戏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法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英语三年级Unit6Happybirthday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填单词,造句子”这个游戏,首先老师给出一句话,“mynameisLili.”然后将这段话的某一个语法单词给拿去,在这段话中将“is”拿去,给学生几个选项“is/are/it/at让学生自己填写,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英语课堂活跃度,还能促进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综上所述,课堂学习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殿堂,还是师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场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活泼、童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有效地将教育游戏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定制专属的游戏模式,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对游戏充满热情,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活跃,从而使学生对英语也产生兴趣,对学习产生积极性,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7

关键词: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2109);南京审计学院人才引进项目(nSRC10014)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的竞争愈演愈烈。外国企业大批进入我国,我国许多优秀企业也争相到国外拓展市场,这引起了我国人才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在各专业开设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并逐步推动双语教学。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规定,本科教学的达标与双语教学挂钩,在适宜专业中双语授课比例要大于10%。因此,操作性、国际通用性较强的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一方面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在我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另一方面客观地分析,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基于笔者接受和从事双语教学的经历和经验,概括了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所暴露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做了简要的探讨,期望提出一些改进策略。

二、国际金融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使双语教学成为必然。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经济理论学科,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一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国际金融的理论与方法对国际金融领域的事件和中国涉外金融方面的改革发展政策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而这些都建立在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之上。因此,该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是由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

2、开展双语教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中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新的交易品种、新的交易规则不断充实和更新着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培养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经济学手段从事国际、国内金融实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有利于具有国际视野,掌握通行的国际金融规则,熟悉国际金融基本理论、国际金融运作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我国金融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对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理解偏差。在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有人将双语理解为加强英语,从而把国际金融双语班演变成英语强化班;一些教学过程还处在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比如,国际金融教材使用英文原版,但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交流却使用中文或很少使用英语,作业和考试也均使用中文,这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这两种模式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前者错误理解了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内涵,过分强调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会使得专业课变身为语言课;而后者也只能算是双语教学的初期或过渡阶段,这种双语课程只能使学生了解原版教材的知识,对提高国际交流能力作用不大。这就偏离了双语课程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这种模式势必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极大浪费。这些问题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实质和目的缺乏正确认识。

2、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学习离不开对词汇的学习。在国际金融教材中,常见的是许多日常单词被赋予其特定涵义。这样势必造成了许多学生自己学习时,看到的均是常见单词,但却无法理解相应句子的涵义。在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中,需要对专业外语词汇进行讲解,但双语课程又不能以专业词汇讲解为主,不然会使得双语教学课堂退化为金融专业词汇的解释与翻译。这样的教学方法,虽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理解,但却疏忽了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

3、国际金融双语教材建设落后。优秀的教材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所在。但是,开展双语课程时,外文教材的选择却是一个难点。国外的原版教材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内容大多是根据西方国家自身的情况面向本国学生编写的,国内教师相对缺乏使用类似教材的实践,也缺少相应的交流教材使用的平台,很难比较类似教材中谁更加优秀,谁更加合适其教学目的。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讲义就需要老师课前编写,这样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即使是使用引进教材,我们国内引进教材的速度也落后于原版教材更新速度。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往来的不断加大,与国际金融有关的一些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使用较老的版本,很难使得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与国际接轨。

四、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认识到了误区我们才能找寻到进一步发展的根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开设双语教学的地方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双语教学理念。双语教学本身并不存在语言优先还是专业为主的孰重孰轻的问题。从我国开设双语教学的功能定位来看,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语言教学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的结合。但其中国际金融专业课程学习是主要目标,而外语能力提高则是次要目标。在使用外语授课的比例上,决不能因为追求所谓外语或双语的形式而影响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双语教学中使用英语的比重。双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两个目的中,是有着主次之分的。开设双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外语的环境下来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在实际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因此,需要针对师资水平和学生能力现状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

2、正确理解双语教学,重视师资培养。现在大多数双语课程仅将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学习材料,教学语言仍然一味地使用汉语,这种双语课程只能使学生了解原版教材的知识,对提高国际交流能力作用不大。在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双语教学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英语做教学媒介,并逐渐向使用尽可能大比例的英语做教学语言过渡。但是,双语教学中外语比例的采用需要视教师水平和学生能力具体情况来决定,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取决于学生本身特质、学生外语水平、教育阶段的特殊性等情况。这对双语教学师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双语师资的培养非常重要,决定着双语教育模式的成败,必须引起学校高度重视。通过在政策上、经费上向双语教学倾斜,选派专业基础和外语基础好的中青年教师出国培训、访学和进修,在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同时,学习国外前沿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和方法,或到国内双语教学开展好的学校进修、培训等。

3、国际金融双语教材建设。合适的国际金融双语教材有助于教学过程更加便利和流畅。可供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一般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外文原版、引进的影印版、国内编写的外文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改编或选编的教材或讲义。鉴于国外原版教材偏离我国实际、国内双语教材缺乏等情况,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本土化,加强国际金融双语教材建设。根据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最新原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原版教材,撰写符合我国水平和语言习惯的外文版教材。国际金融双语教材的建设是双语课程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双语课程教学取得优异效果的保证。

4、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要做到以面带点。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过程中,应以课程内容为主,而不能让专业词汇取代专业课程。国际金融专业课程学习是为了认识内外均衡,学习外汇市场以及如何利用各项主要金融政策工具来实现内外均衡。国际金融的出发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它的研究视角在于宏观问题。如此,适当的课堂授课顺序更主要是从整个章节框架介绍,到段落,到句子,到词组,最后个别词汇。系统掌握相应知识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专业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案例教学时应采用原始英文资料,需要时可以节选,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也能够系统地学习国际金融专业知识。专业课堂就做到了以内容作为主导。专业词汇的学习应仅是专门课堂的一小部分。

五、结语

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在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在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双语教学,从而将外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地平衡起来,进而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的双语教学体系。当然,对高校而言,随着双语教学开展的深入,还将有更多的问题出现,这也有待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辛立秋.地方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2.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8

一、精心设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综合性材料,充分开发资源,做到课外内结合,校内外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增长才干,形成能力。

1.挖掘元素,丰富教材

(1)从文章的中心挖掘可实践操作的主题。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引导学生调查人与环境的问题,上网收集有关材料,宣传环保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对周边的环境,如学校、家乡等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2)根据课文所学知识挖掘实践空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例子,努力挖掘可以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借助例子,丰富教材,让学生习得更为广阔的知识。如学习《北京的春节》,文中提及到的腊八粥、腊八蒜、逛庙会、玩空竹等,因为地域问题,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十分贫乏,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为了让学生对北京的春节有更多的了解,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查书籍、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去浏览更多关于北京春节的知识,再让大家互相交流,那样学生的知识面就更广了。

2.实践演练,丰富内涵

每册的语文教材,很多的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饶有趣味,有的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表现,有的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来加深理解、感悟,如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时,故事生动易懂,在导学楚王侮辱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又可以锻炼表演的才能。

二、拓宽渠道,开拓语文实践空间

“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步入实践的广阔天地,它能把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只有不断开拓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不断地实践交流,那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1.学科融合,拓展视野

“增强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语文教学也要体现融通性,打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隔膜,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如在学年级的《秋天的画》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心中的秋天画下来,也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秋天的树叶,制作书签、拼图,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制作这幅画的过程等。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美术、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参与其中,能收获无穷的乐趣。

2.贴近生活,提高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教育名言,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深层联系。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平台,让语文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我校大队部每月都有主题活动,这为我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另外,还可以结合学校的春游、秋游等活动进行语文实践。如组织学生到康有为故居参观,让学生收集康有为的生平事迹,写参观记等。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走向生活,学到教科书里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生活,融入社会

不同的时代,都是特有的时代文化。我们的学习必须补充大量的时代信息为内容,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同社会合拍,让学生观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1)关注家庭生活。如学习了《凡卡》一文后,开展“我与凡卡作比较”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家长的交流,了解自己家庭的物质环境,家庭成员生活情趣等,并与凡卡相比较。在相互的交流汇报中体味家庭生活的乐趣,知道自己的生活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不断上进。

(2)了解社会新动态。学校、家庭、社区,是学生接触最紧密的地方,关注社会生活,融入社区生活,是学生增长见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实践活动的范围可拓展到社区、工厂、商场、市场……如我校曾组织学生到环保工业园去参观,了解本田汽车制造的某一个工序等,然后写成参观记、访谈录等。组织学生到广泰商场去了解服务员一天的工作情况等,让学生去访问服务员、客人,然后整理写成日记心得等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9

一、精心撷选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作为课程资源,无论是进入科学教材,还是进入语文课程,都必须精心选择,以合适的方式呈现。

1.拓展想象的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科学知识和为人熟知的科学现象为题材,用拟人化手法和儿童化语言,将科学与文学完美地融合,去传播科学知识,去表现科学精神,去启迪科学思维的诗[1]。科学诗由于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而受到《科学》教材编者的青睐,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以下简称《科学》教材)的部分单元以充满稚气的科学诗为导言,童趣横生,富于想象力。如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首页节选如下[2]:

土壤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的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蚯蚓到冬眠青蛙,

从……到……

世界上亿万生命,

在她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2.趣味性强的科学故事

科学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创造性活动,不只是在物质上,而且是在精神上[3]。历史上每一位科学家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情节,《科学》教材将科学家勇于献身、勤于探索的事迹以小故事形式呈现,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小故事贴近儿童的语言特点,趣味性强,寓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于文学之中,既便于学生品味故事形态的文学,又接受科学的启迪和感召。如《科学》教材三年级(上)以故事结合图片形式讲述了琴纳和牛痘、居里夫人和镭、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故事,引导学生将所进行的活动与“曹冲称象”进行比较;《科学》教材四(下)再现了牛顿躺在花园里沉思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珍妮在非洲从事野黑猩猩的研究、科学家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3.嵌入句中的成语、诗词和歇后语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诞生了许多造诣极高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成语、歇后语,它们有的源于对大自然的描绘,有的则是对大自然物质或运动内在规律的沉思。《科学》教材撷选了许多文学作品供学生鉴赏与思考,如让学生思考“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加深对物体运动的理解;让学生品味与理解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透过古人惜时诗“一寸光阴一寸金”来理解古人如何用光阴来计时;通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引出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借助“细嚼慢咽”、“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说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4.融入文本的比喻或拟人句

儿童是课程的要素之一,《科学》教材以生动浅显、充满童稚的语言,以比喻或拟人形式,让儿童贴近自然与生活。如教材让学生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编者将水比喻成眼泪,让学生懂得水的重要性与珍惜水的意义。教材以儿童的口气询问儿童是否很喜欢提诸如“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走”、“金鱼睡不睡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比喻与拟人的手法,询问学生“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5.充满稚气的学生日记

科学源于观察,日记是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日记形式记录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并不神秘,通过写观察日记,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在无形之中将科学与语文课程相融合。

二、合理配置科学小品文

1.厘清科学小品文的课程价值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4]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或单元或专题或单篇形式遴选系列科学小品文,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者将《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四篇课文归入“科技成就”专题之下,这些科学小品文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与文学的融合。

纵观不同版本的小学学段至高中学段的语文教材,科学小品文的撷选从侧重激发学生对科学、自然的兴趣向侧重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熏陶转变,从通过科学小品文进行识字教学到通过科学小品文学习相关科学知识转变,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思想性越来越强,由小学初期的分散设置到初高中的集中专题呈现。通过系统化的科学小品文教学,学生不仅学习了字、词、句、篇,也接受了科学素养的熏陶。

2.合理组织科学小品文单元

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科学小品文数量毕竟有限,为了充分发挥科学小品文的融合功能,语文教材需要围绕科学小品文,合理配置写作训练、资料袋等栏目。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编选科普类作品阅读篇目时,安排了与科普类作品阅读密切相关的写作训练,即科幻小说和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写作。另外,教材还可通过课文后的“资料袋”形式为科普类课文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部分课文之后增加了“资料袋”栏目,“袋”中装着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观潮》一课的“资料袋”详细介绍了钱塘江秋潮形成的原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的“资料袋”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科尔卡大峡谷的情况;《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资料袋”介绍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资料袋则详细介绍了辽西地区化石宝库。

3.注意不同学段的科学小品文数量与学科分布的均衡

语文教材的科学小品文需要考虑科学小品文学科分布平衡,不同学段科学小品文数量分布均衡,力求让不同学段所有学生都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接受科学小品文的熏陶。各学段的科学小品文应能基本涵盖不同的科学领域,能渗透科学素养的各个层面,体现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要求的渐进性。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至高中的语文教材为例,对其科学小品文的数量分布进行分析(表1、表2所示)。

小学学段的科学小品文能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建筑、信息等学科,能关注科学信念、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科学方法、StS等范畴。但是,由表1可知,小学学段各年级科学小品文数量分布略嫌不均,如六(上)的科学小品文过少。

初高中学段的科学小品文较小学学段的科学小品文的知识性更强,揭示的科学信念、科学精神更为深刻,学科领域涵盖范围也较广,对高科技关注度有所增加,能体现科学素养目标要求的渐进性,学科分布较均衡,但各年级科学小品文分布不均现象较严重,语文教材七(下)的科学小品文过多,语文教材九(上)、九(下)的科学小品文数量过少。

三、大力开发科学小品文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5],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一种范例。科学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需要丰富的科学小品文素材,但是目前科学教材与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小品文数量有限,分布不均,且分属不同的学科,因此,科学小品文的开发迫在眉睫。

1.对各版本的语文教材或科学教材进行整理

国内外各版本的小学学段到初高中学段的语文或科学教材有许多科学小品文,如苏教版小学学段的语文教材约有125篇科学小品文,人教版小学学段的语文教材约有近百篇科学小品文。教师可将各版本语文或科学教材的科学小品文进行整合、排列,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库向学生与教师开放,作为语文或科学课堂教学的备用资源,也可以将它们作为课外资源以供学生阅读。

2.整理以非科学小品文形式进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或材料

语文教材中某些课文不是以小品文的形式进入教材,其目的不是为了促进科学与文学的融合,但其中许多潜在素材可以为科学与文学的融合服务。如课文《听潮》涉及水的动能、势能知识;《大自然的语言》中“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涉及比热容知识;《观沧海》涉及运动的相对性知识;《落日的幻觉》涉及光的折射知识;《中国石拱桥》涉及力的平衡知识。这些课文或材料既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发掘其科学内涵,也可作为科学课程学习的良好素材。

3.深入发掘既有课程资源的科学与文学意韵

科学小品文寓科学理论的严谨于文学表述的情趣之中,将高深的科学理论化繁为简,丝丝入扣,而不像一般文学作品讲究语言的对仗与华丽。因此,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品味科学小品文的科学及文学内涵,彰显隐喻,将作者或编者内隐其中的思想观念、科学美、人性美内化而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思想观念、人生感悟之中,借助“情”“趣”交融的课堂教学,化科学之抽象为形象,变高深乏味为浅显有趣。如,教师可对语文教材中的《颐和园》“慢慢地滑过”的“滑”进行科学解读,也可运用物理学的“运动的相对性”原理阐释鲁迅的小说《社戏》中去赵庄看戏行船途中的一段描述:“两岸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突出“我”看戏的急切心理。在教《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时,询问学生“日月之行”以什么为参照物,将曹操的英雄豪迈气概与物理学的相对运动原理融为一体。教师也可对科学教材的科学诗《关心天气》进行诗歌接力,告诉学生通过树枝摇晃、湖面泛起波纹等自然现象判断风的有无,向学生描绘风给人类带来的诗情画意,可就科学诗《生命之源――水》,与学生一起讴歌与赞美水给自然留下的杰作,让学生按照已有的科学诗格式进行补充续写,可分别从文学与科学的视角解读为什么“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4.鼓励学生从科普著作中撷选素材或进行科学小品文创作

优秀的科普著作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小品文素材,如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法布尔的《昆虫记》,现代的科学著作如《你不知道的宇宙大爆炸》、《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黑猩猩在召唤》、《自私的基因》等,这些著作通俗易懂,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中撷选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另外,中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科学小品文创作,如模仿教材的科学诗歌进行写作,就水、声音或力进行科学小论文写作,择其文质兼美者作为课程资源。

四、结语

科学与人文和而不同,文学与科学互泽互惠。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彻夜祭》的俚语“夸克”给科学家盖尔・曼莫大灵感,科学又为凡尔纳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新奇的世界。科学与文学理应相通互融。“一位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无所知的人文学者,和一位对莎士比亚著作一无所知的科学家一样糟糕。”斯诺的忠告言犹在耳,科学与文学的现实疏离仍需课程研究者通过更多的路径予以弥合。

参考文献

[1]谭旭东.21世纪的中国需要科学诗..

[2]郝京华主编.科学(三年级下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课例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合

现代教学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利用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活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思路,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

一、语文与数学

语文作为基础课和工具课,对数学学科起着指导作用。然而在语文课堂中适当运用数学符号来表述命题可以使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例如,段、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数学中的“>”或“句群>复句>单句>短语>词,或词

二、语文与美术

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语文则是利用语言文字来传承,两者有诸多相同的目标。学习语言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反之,美术教学中发展的学生联想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又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一段文字配图,即根据文字意义描绘一幅景象,或者看图作文,仔细观察图画上的细节,然后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形象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语文与音乐

《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都是同出一源——“心”,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罢了。再从汉语的特点来看,它有声、有调、有韵,串联在一起,交错排列,便是一首非常美妙的“歌曲”。不要说唱,只须吟诵就可让人为之动容。在教学中,把音乐融入到语文课堂中,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首跟课文内容相符的一首曲子,以音乐导入,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以心感之,以心悟之。其次,教师还可以在音乐声中朗诵课文(或找学生朗诵),为学生呈现声情并茂的画面,同时音乐的节奏、旋律会将朗诵者与聆听者拉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最后,音乐还可应用于作文教学。学生可以先听乐曲,再写作文。他们在欣赏乐曲时极易展开想象,把乐句转化为语句。

四、语文与思想品德

课堂教育既是传授知识的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形式。德育教育不应该局限在思想品德课这一门课当中,而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在融合品德教育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例如,在讲到英雄、的故事时,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坚强、勇敢,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讲到国旗、国徽、首都时,要给学生讲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立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语文与科学

科学素养是指在日常生活、对待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应该向学生们解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持之以恒、大胆创新以及大胆质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关于种子发芽成长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做实验,亲自播种栽培,并写下观察日记。

六、语文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