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十篇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十篇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2:52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1

1多智能理论的概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由八项智能组成: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2语言文字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文字智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口头语言及文字书写能力方面的智能.此能力强的学生喜欢用语言或文字来思考物理问题.把物理教材中语句、语言等内容运用得非常流利.对语言文字的意义、规则以及语言文字的实用能力非常敏感.高中物理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务必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着手.通过阅读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掌握物理语言,锻炼应用物理语言的能力.对于物理概念、定律中的语句,要逐字逐字地阅读、揣摩、理解,才能准确地掌握它所要反映的科学内涵.一些重点词语,是物理现象变化范围或条件的载体,或者是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区别与联系的载体.只有把这些重点词语“抠”出来,进行重点分析理解,才能把概念的内涵弄清楚.例如功率的概念: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时,告诉他们要注意“时间”前面起限制作用的内容:“功”、“完成这些功所用”,特别是要注意“完成”这个词.否则就会对功率概念的理解产生偏差.除了书面语言文字之外,图形也是一种物理语言现象,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例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交流电图线、磁感线等等,学生只有把这些图读懂了,才能准确地理解、描述出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才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读图能力决不能忽视.

3数学逻辑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特别是对抽象事物的推理.它包括觉察逻辑或数字样式的能力、推理、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数学逻辑智能在自然学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智能能否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他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取得优越成绩的保障.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也不例外,在思考物理问题时,一旦数学逻辑思维偏离了方向,则此思维作用就成了“无用功”了.

高中物理逻辑智能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如果辩证逻辑智能和形式逻辑智能产生混淆时,则不利于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集中表现在“磁场”概念的理解上.在磁铁磁场的探究学习中,学生们懂得了:“永久磁铁周围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指向S极”.在对电流周围磁场探究学习中,学生们得出结论:“电流周围也存在磁场,磁感线是闭合的.”并且学生们还得知:“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磁场是由运动的电荷产生的”.在学完这两个方面的知识之后,学生将“磁场”概念简单地理解成为形式逻辑的抽象概念.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磁场有质量和能量,但是看不见、摸不着.在同一区域几个磁场可以共存;(2)磁的本源是运动电荷,其周围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3)磁感线是闭合的,没有起点和终点.使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虽然在学生面前没有提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

4人际交往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加德纳指出: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学生辨识与了解他人(教师或学生等)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主要是指区别他们心情能力、性情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能力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理教学的探究就是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运用.学生在探究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在探究时,学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在讨论探究时的若干个问题时,人际交往智能就能体现出来,学生的团结互助既可以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分组探究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的身上,学生分别负责某个学习要点,通过合作来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过程中每一学生得到社交技能和合作技能的锻炼,并且每一学员得到了传统竞争式学习所得不同的效果,整个小组成员都可获得较好的成绩.

5自我认知智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加德纳指出:自我认知智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辨识、反思的行为习惯,并随之产生适当行动的能力.说透彻点,自我认知智能就是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它包括学习过程的反思、学习方法的反思、学习态度的反思、学习效果的反思等.那么,该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呢?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外,还要对掌握高中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现象进行反思引导,对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进行引导反思,创设丰富多彩、多层次的反思空间.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2

随着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当今出现了很多新教学理念。课堂话语文本结构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教学新思维中诸观念对课堂语言提出新的要求,体现在课堂话语文本结构上,就是造成文本结构变异:文本结构的开放性。而这种特点可以归结为超文本结构。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系统考察与话语的文本结构

1.课堂话语的内涵。“教学语言”,一般仅指教师的语言,而我们研究的课堂话语,不仅指教师的语言,而且是指在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包括口头使用的话语与书面使用的篇章;表达所使用的外部语言和思维所使用的内部语言。内部语言产生相应的心理文本,外部语言产生相应的口语文本。

即使在教学科技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仍不可避免以口语为主要教学和交流的手段。因此,一次课堂教学所形成的话语可视为一个语篇,或者说一个文本,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媒介;即使是现在多媒体手段的利用,它们也需要整合在一个口语的文本中。所以课堂还是以自然的口语文本为主,书面语作为辅助手段的口语话语结构。

2.文本结构反映一定的教学理念和学生思维活跃程度。课堂文本是师生双方课堂活动的实录,是师生双方语言的一种反映,但是语言和思维直接相关联,所以文本本身的不同情况、结构就反映了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也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态和活跃程度。

一节课实际的文本结构能够反映师生互动的状态和学生是否思维活跃以及参与思维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设想将教师课堂话语的结构样式作为对其教学进行科学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二.教学新思维与文本结构的变化

随着教育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当今出现了很多新教学理念。现代新教学观念对课堂语言有哪些要求?课堂话语结构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总体来说,教学新思维体现在文本结构上,造成文本结构变异。

1.当今教学新思维的主要观念及其文本表现。布鲁纳建构思想与学生的主体性。认知建构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的反映而是互动的建构,是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与我们已有的认知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所认知到的对象是我们参与创造出来的,在构建我们所认知到的对象时,主体因素起作用。人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是一个积极的知识探求者和信息加工者。

因此,布鲁纳建构主义思想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以求有所发现的过程。认为学生具有建构同化知识的能力,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从他人模式的复制者转变为自我模式的构建者。

这就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提倡以学生为活生生的能动主体,主动参与知识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独立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会、探索知识的发现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思维得到训练并分享创造的快乐。

杜威、怀特海过程论与学生的参与性。后现代思维模式要发展一种更具有互动性和转变性的框架,将有意识地从断定结果存在的有效性向确定过程的重要性转化。

杜威过程论认为教学是交互作用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在于过程和对话,而学习是那一过程的产物。教学过程不是老师单纯的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一起在交往中通过对话而逐渐生成、创造出来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合作学习、师生对话交流,互动式教学。

可见,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归还学生的话语权,使学生成为自主言说的主体,强调教师一元主导和师生多元共生相结合。师生之间不再是对立的授受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课堂教学可以看作人际之间的沟通、交流乃至交往的一种活动形式,师与生、生与生间的关系是既独立又依存的互动共生关系,单向的、射线式的、无反馈式的交往是不存在的。课堂应是一种“舞蹈型”的,其中的舞步是两舞伴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本、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

过程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强调开放的、共同的会话过程。而师生沟通互动,要通过话语进行。因此在文本结构上就体现为:摒弃以往权威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向式教学语篇,采用师生对话式教学语篇,从独白到对话。从教导性转向对话性。

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随机性与学生思维的激活。复杂科学理论揭示的系统所具有的非线性、系统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混沌性等特征为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启迪。

在混沌――复杂性思维下,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平稳过渡的形态,而成为一种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持有一种突现思维,让课堂教学能够保持一种不断变化的节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发散性思维锻炼,引导促进学生自己发现、探索和创新,以激活学生的思考。

美国学者斯皮罗(R.J.Spiro)等人强调教学必须以多种方法组织,促使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反复的交叉学习,实现多元表征。要不断重组教学序列,以多种纬度、背景表征知识,解释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等。对来自于不同的方向的复杂主题进行非线性、多纬度地穿越学习,要进行多重交互链接、并置。

可见,以上复杂科学视野下的教学理论都强调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预设的线形机械的运转过程,而是一种非稳态的复杂的开放系统,是多维的、立体的非线性网络世界,在有序与无序的转换中展开的。这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多变性。因此不强调课堂结构完美,一步步的具体方案步骤,而强调课堂话语文本的不良结构。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中的随机、动态生成和非预约性。这样学生思维形成,知识获得、吸纳,能力提高、发展过程都不是单向的线形展开,而是在非线性思维方式、多向性的环境中获得,将学生引向多维思考。

对话理论与学生思维的一体性。对话作为一种语言学现象被理解为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超越这种原始的语言学意义,从哲学角度看,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对话性是一切话语或语篇的基本特征,每一个表述都是其他表述的组织起来的十分复杂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巴赫金1998a:151-152)强调语言运用的本质就是对话性,所有的话语实质上都具有对话性。对话性是交流双方认知构建的基础和促成要素。

所以,口语永远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我们必须意识到交流对象的存在。阐释学大师加达默尔一再强调:“谈话是相互了解并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因此,在每一场真正的谈话中,我们都要考虑到对方,让他的观点真正发挥作用,并把自己置身于他的观点中。”(加达默尔,2004:498)。交际双方只有通过协商、合作才可以完成言语活动。这样形成的话语结构也就自然是实时随机生成的,一边实施一边调整,始终要与听话人进行沟通。

因此对话也是课堂存在的最根本的方式。但凡思想与思想的撞击,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知识与知识的链接,都是通过对话达成的。如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育对话。对话的结构表明学生的高度参与,成为对话的主体,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渐趋模糊,教师更像向导或协助者”。

对话的结果,就是达到了“视界融合”――对话双方的思想相互渗透、融合。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之旅,要催发各种信息源发动多种互动,师生相互对话交流、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达到师生双向“视界融合”,这样形成师生双方思维的一体性。同时,学生以往知识、现在知识,知识、媒体也达到高度的一体化。

2.教学新思维对课堂语言的文本结构的影响。封闭稳定的文本结构是教师中心观念的表现,学生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传统课堂语篇是封闭稳定的线性文本结构。教师平均按对学生的估计设计一套教学方案,没有考虑学生反应;教师是权威,拥有着话语霸权,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极少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师生、学生之间几乎不存在互动和交流。课堂中往往只有教师单向的声音,训练学生成为预定“真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积极创造者,这使得课堂毫无生气,体现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灌输多于启发,对话刺激性很小,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思维活动不易刺激。教学成为教导的、指导的,而非援助的、激励的或挑战性的、自然的自组织过程。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新思维中诸观念在课堂语言上有一个共同的表现,就是文本结构的开放性。如果教师秉持、运用了上述教学新思维诸观念,必定会在课堂语言特点上表现出来。总体说来,教学新思维在语言上的种种要求最终导致了文本结构的开放性,不确定,反映在篇章结构上就是失去了主线,教学篇章结构跟过去不一样,有时还造成某种气氛,注意现时话语结构,是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课堂语篇。

那么,用什么样的理论原则和描写方法能够反映出这种新文本结构的开放性特点呢?

3.归结为超文本结构。综上所述,新课堂话语结构不会是单一的,不管是随机性引出的分叉也好,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造成的分叉也好,从总体上一定都体现为开放性的特点,这些结构特点同人们所熟知的超文本特性非常契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话语结构归结为超文本结构。

这样,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堂语篇应该有新的内涵和形式。根据新教学理念要求进行课堂语篇的结构转变,将课堂教学语篇转变为多维度的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系统,在新的创新思维背景下建构新的超文本课堂教学语篇,才能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策略互译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想的最佳载体,包括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实践表明学生数学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表达和转化上。下面笔者根据自身实践谈谈三种数学语言教学的策略。[1]

一、强化意识,做好三“化”

数学中的一些术语(如“对应”)、符号的用法及长句结构的分析等对教师来说是很简单、甚至很自然的知识学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他们在学习中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对于数学教学语言,严格地说,应该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做好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形象化、生活化”的三“化”训练。

1.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规范化,就是教师规范化的数学语言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主要是板书).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为学生的模仿提供了样板,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后期的严谨推理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如讲解“-3+5+3”的运算中“-3+3=0不能说成约了而要说成抵消”等。

2.数学教学语言的形象化

形象化,就是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将知识具体化,使课堂富于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繁琐为简明,便于学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

譬如,有的教师把“方程”比喻成“天平”;把“扇形”近似看成“曲边三角形”,将扇形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的记忆。

3.数学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生活化,就是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前提下,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把严谨的数学知识用生活化的的语言表现出来,让学生易接受和理解.喜爱数学,从而增强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如代数式4a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如果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4a可以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如果a表示一本书的价格,4a可以表示4本书的价格等。

二、打通关节,清除障碍

初中数学语言教学,既有学生语言的识别,又有教师教学语言的把握.教师应通过强化学生的“读、听、说、画、写、(接受、输入、交流、转换、输出)”五种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来“打通关节”,排除学习数学语言的障碍,提高学生交流、转化和思维的能力。[2]

1.强化学生的“读”――阅读

“读”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初一学生刚入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读”.方法是教师示范“读”、教师引导“读”、学生独立“读”各种方法同时或分散使用,使学生逐步掌握“读”的要求和方法,为学生的模仿借鉴提供依据,积累经验.形式可通过布置预习作业,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2.强化学生的“听”――听课

“听”是接受、输入、意会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除了听老师讲课,也要安静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

3.强化学生的“说”――叙述

“说”是学生实践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学生可以在概念教学中仿说概念;在解题中说思路;在看图中说符号语言。具体可分为:

(1)铺设阶梯,模仿叙述;(2)搜集、组织词汇,增强叙述;

(3)教师纠正,规范叙述;(4)锤练浓缩,提高叙述.

【案例1】:“整式”第一课时的数学片断.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单项式”的概念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多项式的概念。

教师:大家观察下面这几个式子:,2b+1,2ab+2a,它们还能叫做单项式吗?

学生:好像不能了,因为它们不完全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形式了。

教师:对,那么它们与我们刚刚认识的单项式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它们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或差。

教师:哪个是“差”的形式?能不能改写成“和”的形式?

学生:是差的形式,可以把它写成

教师:像这样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多项式”,那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多项式”的概念?

学生: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所给式子与单项式的比较形成了多项式的概念,并用语言准确表述出了概念,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有计划地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将会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真正理确数学语言、掌握数学语言。[3]

4.强化学生的“画”――画图能力

(1)弄清一些几何术语(如:经过、有且只有、相交、垂直、点在直线上等)的含义;“画的平分线BD”等价于“画射线BD平分”.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在画图的时候。应注意图形应依题意一般化,如任意三角形不可画成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可画成等边三角形,否则容易产生多余条件。

(3)读题标量.在读题与画图的过程中,可将题目中以及图形中包含的浅层信息(如等量、长度等)直接标示在图形上,以直观提高思维速度。

(4)举反例,提高画图能力.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只需画出菱形,看图可知这句话显然是错的。

5.强化学生的“写”――图形与证明的书写

“写”是学生对数学语言的交流输出的加工处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叙述、规范书写,让学生模仿着写,要求学生按规定格式、按顺序排列书写,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语言的逻辑性及其基本模式.

(1)掌握基本符号如:如:角“∠”,三角形“”,平行“∥”,垂直“”,直角三角形“Rt”,全等“≌”,

(2)熟悉书写规则.如表示角的三个大写字母有顺序,不能随意调换位置,与三角形的表示法不同;

(3)用填空的方式熟悉符号语言.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____

(4)学生模范例题书写,最终形成独立书写图形证明过程.

三、注重过程,合理教学

数学概念和数学符号的形成一般包括逻辑过程、心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具体对某个数学符号、概念、法则等进行讲解、分析、举例、考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形成以下一些教学习惯。

1.咬文嚼字学概念.

文字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该概念的学习进行咬文嚼字的三个解释.(1)数学术语的解释――借助图形与生活;(2)关键性词语的解释――借助举实例;(3)句子的解释――借助三种语言的转换。

【案例2】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教学中句子的解释――借助三种数学语言

(1)文字语言: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2)图形语言:

如图: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如5与-5,

(3)符号语言:①a的相反数是-a;②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说明: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按照数学认识论的观点,应该象数学家当初解决数学问题一样,先对“发现”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大概、整体的认识,然后再用定义的方式逐渐把它们完善成严密的数学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对一些结构复杂的数学语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句子成分,分清主语、宾语等,提炼出句子的主干结构.对学生进行补全简缩句的训练,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句法知识,充分揭示概念定义中每一字句的数学意义,从而弄清数学语言中的前提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准确无误地理解其含义。[4]

2.文字、符号、图形三语互译学原理

数学原理包括公式、法则、定理、公理等。一般的定量是文字语言,而一些定理证明时又借助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又作为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补充,为数学思维活动提供直观模型,因此教学中应注重三种语言的互译。

(1)把题目中给出的文字语言或者是数学符号语言“翻译”为图形语言。

(2)通过对比较直观的图像语言进行分析理解已知量和未知量,并且建构和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3)用数学符号语言准确,有条理地将完整过程书写出来。

(4)用文字语言解释和说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方法

【案例3】教学案例片段《线段垂直平分线》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这种特殊的图形语言,难以理解,因此我们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问题:(投影显示)如图,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CD上任意一点,pa、pB有何关系?为什么?

(1)从文字、符号到图形,即根据具体的文字画出直观图;如右图。

(2)从图形到符号,即把已有的直观图中的各种位置关系用符号表示,刺激数学定理信息的应用;

如文字语言: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符号语言:ao=Bo,CDaB

(3)从三种语言的互译到推理解题,即根据符号所表示的条件,准确地推理解题.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找一名学生代表回答上述问题并投影显示学生的证明过程。

(4)尝试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问题表述出来.

文字语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图形语言:如右图

符号语言:ao=Bo,CDaB(已知)

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强调说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条依据,在计算、作图中也有重要作用.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习完一个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分析讨论.这些设计是为了建立图像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图形语言辅助思维,利用符号语言来表达思维。

3.合理破译助解决问题

合理破译题目中的数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增强辨析能力,有助于不同思路的转换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合理破译数学语言应从教师示译,学生试译(动手画和转译、动口说、动脑想),教师帮助修正,直至学生独立完成为止,把语言训练和培养解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方程、函数就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

【案例4】:《反比例函数概念》教学设计片段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

教师示译:圆的面积S(cm2)与它的半径R(cm)之间的关系是S=,这个式子中有两个变量S与R,对于半径R的每一个值,面积S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因此说S是R的函数

学生试译:

(1)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km,某人开车从a地到B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____中,这个式子中有两个变量与_____,对于_____的每一个值,____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因此说____是____的函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U=iR,U=220V时

①你能用R含有U的代数式表示i吗?

②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

2.类推归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师启译:我们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k,且为常数),大家能否根据两个例题归纳出这一类函数的表达式呢?

学生试译:关系式为

教师修正:反比例关系式为(k为常数且k)

3.反比例概念生成

学生仿译: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k为常数且k)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俗话说:“字无百日功,言需千日熟。”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种数学语言是展示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准确、熟练的驾驭数学语言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有意识渗透三种数学语言的教学,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大纲.

[2]张国平.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教学.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4

一、教学反思基本流程及教前反思类型

笔者总结了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在一次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有两次反思过程。第一次反思即是教前反思,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的反思,是对备课稿重新斟酌的过程,是备课过程中的反馈回路,是自我纠错的保护性程序。教前反思即教师用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任务的优劣得失等进行批判、分析、总结,通过重新审视和咀嚼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发现备课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设计,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目的,尽量避免教学的失误。

教前反思的基本类型有两类。⑴教师个体单独进行的反思。在拟定教案的初稿后,可以借助网络检索,研读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或课件,吸收他人之精华,对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剖析、充实和完善。⑵与同伴或专家一起反思。依据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与同伴一起,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形式等进行主动、大胆的质疑,从看似普通平凡、单调重复的活动中寻找独特的意义,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优化教学设计。教师个体单独进行的反思,是单纯性的内省式反思活动,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容易囿于自我的思维定势而跳不出来。应该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借助同伴和专家的智慧,提高反思的质量。

二、教前反思的操作实施

⒈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1)要反思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具激励和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有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目标的编制,应以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要求出发,将当下的即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在反思教学目标的编制时,要克服经验主义,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不能盲目拔高教学要求,才能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人为增加学习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对各专业教学目标进行“一刀切”,应灵活地调整教学目标,使目标的设定与学生学习现状相适应,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如教《makingFriends》这一课时,对汽修专业学生只要求能听读课文生词词汇,理解课文大意。而对于现代物流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要求不仅能听读,还要会听写单词和词组,能根据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whatwillyoudowhenmakingnewfriends?Howmanypartsdoesaconversationconsistof?whatarethey?等等。而对于商务英语班的学生,则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会话的三个组成部分(Greeting,Conversation,Leave-taking)分组进行模拟会话,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⑵反思三维教学目标是否有机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条是显性的知识主线,即由知识点串接而成;另一条是隐性的能力主线,即学生的哪些能力应得到发展。知识主线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容易被老师关注,能力主线是课堂教学的暗线,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但容易被老师忽视。只有这两条主线能均衡发展,在落实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才能使三维目标全面的达成,才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要重点反思是否仅仅关注了知识目标,而方法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被忽视,要充分挖掘和抓住教材中的能力与情感的培养点,做到既能扎实地落实知识,又有过程和情感的体验。如教《treeRings》时,笔者在最后补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whydidpeoplehavetoleaveaftertheycutdownallthetrees?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所学的词汇cutdown,makefiresandbuildings等,又能使学生认识到humanbeing和mature的共存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要反思教材教育价值的挖掘程度。重新咀嚼教材,真正读懂教材,领会编者的意图,挖掘教材中对学生人生发展真正有用的东西,挖掘出能够提升学生生命价值的东西,不遗漏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如浙教版中职英语第二册每单元的第一课时都有英文朗读技巧训练,如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阅读技巧,在考试时不会考到,容易被老师忽视,但在具体口语会话中非常重要,学生会听不懂地道的英语,成为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于是,根据教材内容,笔者就下载了一些学生们喜欢的英文歌曲,如《极地特快》中的插曲“ChristmasComestotown”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然后让学生跟教师读歌词,并注意连读和不完全爆破。i’mwishingonastar.这一句on和a连读。andtryingtobelieve这一句and和trying不完全爆破,结果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正是由于课前的反思,使被忽视的教学难点成了最有教学价值的亮点。

⑵反思教学难点的确立是否准确。教师在反思已确立的教学难点是否准确时,可以“稚化”为学生,以学生的知识贮备和思维方式重新阅读教材,用学生认知心理规律分析教材,找准学生学习中真正的困难所在,避免教师主观臆断学习难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教Famouspeople这一单元的readandsay对话课时,里面谈到名人丘吉尔,由于考虑到职校学生历史知识贮备有限,同学们都不太熟悉丘吉尔的生平等,用英语谈论丘吉尔的生平应是本单元的难点。笔者对此在课前作了调查,学生喜欢的名人是谁,对其心中的名人了解些什么?结果发现,全班女生对“至上励合(topcombine)”组合很感兴趣,对丘吉尔了解甚少,教学就由“至上励合”引入到丘吉尔,教学实践证明,找准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后,就很容易把“难点”化成“趣点”和“易点”。

⑶反思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适切。教学的难度要落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任务的提出应立足于“最近发展区”,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达到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境界。教师要反思课堂教学所选用的例子、活动的任务、作业练习等是否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要反思是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置了必要的台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如orderingFood(点菜)这一课完整的对话较长,学生学习起来有较大困难,可以先分成若干个小任务,如进门问候(Greeting)、就座(Beingseated)、点菜(orderingfood)等片段对话操练,等学生能较熟练运用这些场景的常用语句后,再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整表演点菜。达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

3.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⑴反思教学手段是否与教学内容相适。教法应没有优劣高低,以及最先进最时髦的教学手段之分,但与教学内容不相适也是低效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与学法。教师在反思教法时应重新审视选用教法与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反思突破学习难点的方法是否有效,突出教学重点的教法是否多样。特别要反思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师要反思是否过分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各种教学手段是否均衡合理的应用。比如,某教师讲课时,播放了近三分钟的视频,学生被视频中的精彩画面所吸引,看得很专注,这段视频除了渲染气氛外,对发展学生能力没有多大的作用,其实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多媒体是一种比较有效地课堂教学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被合理的利用,特别要注意不可忽视简笔画、食物、图片等比较简单经济,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⑵反思教法运用的节奏是否合理。根据学生学习注意力的特点,当学生参与一种活动时,随着时间推移注意力会下降。当教师长时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注意力就会下降。所以老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中既有学生静静地听与思,又有热烈地讨论与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不同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如教Howcanigettothenearestbank?时,turnleft,turnright,gostraight等简单的词汇教学,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边示范,边让同学一起做,边做动作边教这些词汇;在教turnrightatthesecondturn.这些稍复杂语句时,则运用课件展示简图来实现;在巩固所学语言时,则设计了滚动选择a、B、C、D、e的方式,分别设计5条路线,停在哪个字母上,则描述图示的路线;最后,为了能让学生能综合运用asking&answeringtheway的有关语言,教师用当地地图,然后设置任务,让两人合作小组去不同地方送信。教师要预设多种的教学手段,及时轮换使用,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静合理,张弛有度,提高课堂效率。

4.对活动任务的反思

⑴要反思设计的活动任务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是通过课堂任务来实现的,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课堂学习任务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在反思活动任务设计时,要重新审视活动任务对传输知识、培养能力和熏陶情感上起着怎样的作用,应选择与活动内容适切的任务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任务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课堂任务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设计应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留足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如教weather(天气)时,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任务,用图片或图表来呈现某地的天气状况,师生问答操练。在学生已掌握基本词汇如weather,temperature,degreescentigrade等及句型what’stheweatherlike?what’sthetemperature?的基础上,出示当地县市或旅游景点未来二十四小时的气象云图,让学生做简单的气象预报,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还可以设置whatistheweatherlikeinyourhometown?whatisyourfavoriteseason?why?这类主观性的话题,可以设计讨论的任务,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5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面对一群群欢快的孩子,面对一只只扶摇而上的风筝,不由兴味盎然:孩子紧跑慢牵,目光随着风筝飞升、下降,时而惊喜,时而失望,时而紧张,时而放松,目标只有一个——让风筝稳稳地升上天空,风筝也只有一个理想——放飞自己,翱翔蓝天,而那根细细的风筝线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实现目标,让风筝得以越升越高,自由翱翔。渐渐地,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幅奇妙的图画:孩子——目标、线——老师、风筝——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不也正如放风筝一样吗?不也正需要紧扣语文课程目标,让学生放飞自我吗?

一、目标——和孩子一样“咬定青松不放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除了培育阅读能力,还有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即一是培养阅读能力,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二是培养认识能力,即“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三是充实文化底蕴,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四是培养崇高情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五是形成优秀品质,即有“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把学生引向课本,脱离生活,脱离实践,语文学习也只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一味重复别人的思想,复制别人的说话,这样不仅堵塞了学生语言发展的活的源泉,封闭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同时也使教学陷入痛苦的深渊,这种纯粹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和传声筒的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必须改变。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和放风筝的孩子一样,牢牢记住教师的教和孩子的学的整体目标,注重情感体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教师——做根时隐时现的风筝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这种逻辑和规律就是顺应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如果教师不寻求学生自我发展进行教学活动,便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地释放发展的能量,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构筑发展平台,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乐于做一根风筝线,搭建学生发展平台,变课堂为学堂,变课堂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大平台。

1、把读的时空还给每个学生。

阅读是很自我的。它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现在,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让学生读书,但问题是这种读主要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配合老师的教。读书的时间控制也要按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在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上,甚至是走马观花的读,装腔作势的读,作秀的表演读!这样的读,学生的心是浮的,气是燥的,何谈“神游其间”,何谈“浮想联翩”,何谈“悠然心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是捆住学生读的绳索,而应是根隐形的风筝线,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读服务,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保证学生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时空,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追求一种读书的无扰与无我,一种从容与自在,只要把读的时空还给每个学生,学生才能读出感觉来,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把一颗稚气、水一般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最终为人生的未来发展构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园。

2、把读的自交给学生

阅读就是对文本的欣赏,是有情趣的,可以带来美感与愉悦的。这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一种渴望与期待。我们把阅读的第一棒交给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你怎么读,怎么想,这是你的权利。”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以为……”“我能不能这样说……”“我推测……”“我补充……”“我不同意……”。只有了丰富多彩的“我”,课堂才是美丽的。

3、为学生的读创设情境

语言文字反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那些抽象的、深奥的、曲折委婉的、情深意长的内容,学生往往难于作出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像,让课文内容在脑海中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画面,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新鲜,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启迪思维、促发语感。经常用录音机播放美妙的配乐朗读,用Cai展示课文中的诗情画意,用投影片分层剖析课文的内在涵义,能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趣盎然。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老的话说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去体验文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境遇。这样,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认识上的时空距离就会缩短,有益于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学生——放飞的风筝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哈萨克族小学女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要求教师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收集了60位哈萨克族小学女教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教学反思的实证素材。

一、教学反思

“反思”在《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中提到,可以看出“反思”在我国古代倾向于内省,重视对自己思想和感受的思考。杜威认为“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认为其是一种主动、反复、持久和周密的思考[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个体自我经验的回顾与总结,包括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和实践转化。

二、哈萨克族小学女教师的教学反思

本研究将60位哈萨克族小学女教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进行分类整理,试图总结女教师教学反思的共性。

1.归属于技术合理化水平的反思

一般教学反思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合理化水平、理论分析水平、价值判断水平[2]。技术合理化水平注重对教学的技术性问题的思考,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如何利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技巧,使教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教师最关注的“面临问题应该怎么处理”的问题。

哈萨克女教师的教学反思反映的是她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其中语言沟通是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对于我本人是当年‘民考民’的老教师,汉语说的不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组织语言不通顺,有些字的音发的不准。有时候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如果我小时候上汉语学校,现在可能不会这么费劲了,不管怎样,我觉得我应该每天坚持说汉语并说标准的流利的汉语,这样日积月累,将来我也会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了,常常别人给我纠正说话方面的措施,我就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

大多数哈萨克族女教师的反思归属于技术合理化水平,而且语言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们。

2.教师发展指向的反思多

教师发展指向的反思就是关心、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问题与因素,具体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关心教师的待遇[3]。

“因为我是小学教师,我在小学教授语文,在平时教学和管理学生时我常常感觉很吃力。因为我现在教六年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越往上,我就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教学方面的压力,使我不得不努力学习专业上的知识,用来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我们农村学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工作单位离家远早起晚归”。总之,哈萨克女教师感触教师的付出与收收入不成比例,教师收入待遇低。

3.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主要指向学校

当调查哈萨克族女教师影响自身教学反思的因素时,大多数教师指向学校。平时的教学反思主要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教研活动中没有实际的教学反思策略的开展,也没有对教学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的反思。

“学校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双语授课很难,没有更多的相关双语教学用书,除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外,还得整理各种档案工作,如教学档案、教研档案、思政档案、党建档案等”。

4.没有充足的教学反思时间

当问到哈萨克族女教师教学反思的时间时,很多老师反映没有时间,“我们每天忙于备课、上课以及日常事务,最费时间和繁琐的是整理各项档案,以备上级领导部门来检查,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写了一些也是草草了事”。

教学反思原本就属于教学工作的环节,需要教师对经历过的教学活动进行回忆、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否则难以产生高水平的反思。在实际活动中,为应付检查而写的教学反思,是一种被动的反思,没有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没有调动教师积极改善教学的积极性,我们呼吁教师们主动地、积极地、及时地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专业发展。

5.教学反思的形式单一化

“我们学校的教学反思就是课后针对课堂中的环节进行思考”,大多数哈萨克族女教师所认同和采用的教学反思是课后反思,虽然这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教学反思形式,但是从教学反思分类讲,把教学反思仅局限于课后反思,是一种对教学反思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的理解。按照课堂教学的进程可将教学反思分为三类,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教学前反思使对教学经验的再次梳理,是一种自觉的教学实践过程;教学中反思是对教学现象与问题及时剖析,确保教学正常进行;教学后反思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归纳。

教学反思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有时需要马上进行,有时需要一段时间的回顾,有时需要和同行及专家共同探究,同时加强课前反思和课中反思,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6.缺乏教学反思中专业引领

从访谈中了解到,许多哈萨克族女教师提到自己反思的深度和专业性不强,虽然也进行教学反思,但受教学一线任务重和理论水平的限制,教学反思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得不到根本的突破与创新。

“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教学反思的经验,这就需要专业研究人员不仅要进行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还要深入学校、课堂进行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和反馈意见”。

我们不仅要提升哈萨克族女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理论水平,更要专业人员或大学研究人员深入实际的教学一线进行指导与引领,解决一线教师教学反思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针对哈萨克族女教师的教学反思的建议与对策。

三、结语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思考与行动、探究与评价紧密结合,需要贯穿在教学活动始终的一种教学行为。哈萨克族女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共性也有个性,其中语言交流是最大的问题,但对于“民考汉”的老师,语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对于“民考民”和“双语生”的老师来讲,语言问题依然困扰着他们,想要解决只能相互学习,多听、多说、多练。

参考文献:

[1]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赵明仁,陆春萍.从教学反思的水平看教师专业成长――基于新课程实施中四位教师的个案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02).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7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让语文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案例与评析

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有理数乘法(一)”课堂实录

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聚焦: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以《散步》教学为例

一个有语文味的拓展

“好学生”的标准——从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谈起

含蓄,也是一种力量

以《礼物》为例谈“品”读

“品读赏析”环节到底该怎么上

“半”字人生——《孔乙己》教学片段及反思

从一节评优课看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教给学生解题后的反思

让学生亲历定理的发现过程

让平面几何题更加生动活泼——传统平面几何题的升华

初中数学课堂评价的教学案例与思考

竹为节

统计分析与试卷编制方面的素质训练

数学(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英语(七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物理(九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化学(八年级上)试卷统计分析与试题编制设计

“一般过去时”教学纪实

“therebe的过去时与将来时”教学纪实

如何在情境中讲语法

引领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的预设策略

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活动——切线长定理教学案例与反思

老师,这种方案不合理

“成语故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恰当运用背景材料提高教学有效性

汉语的“竹子”与英语的“mushroom”

“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诊治”

巧用塑料瓶做实验

“启发”式谈心

小灯泡额定功率测量故障揭秘

与诚实赛跑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聚焦精选整合优化——从“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设计谈起

用研究性学习指导数学活动课——二元一次方程活动课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综合应用”课堂实录

“铺地砖”教学纪实与评析

《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课堂实录

“Shoppingonline”课堂实录及反思

寄情于物,形散神聚——《春酒》说课设计

忆·赏·悟——《春酒》说课设计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学设计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与教学反思

“Couldyoupleasecleanyourroom?”(Sectiona1a-1c)说课设计

“iammakingacardformymother'sDay”教学设计

“家住三江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及反思

《鸿门宴》网络课堂教学案例

百花

快乐节日快乐活动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写前构思;过程写作法;英语思维训练

一、引言

二语习得理论告诉我们,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理解部分(接受信息),还包括表达部分(输出信息)。“语言表达和理解是一张纸的两面,二者不可分割”(束定芳,1996)。Swain(1985)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出”(comprehensibleoutput)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必要补充,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在有意义的语境中使用目标语的机会,使学习者不断对目标语提出假说,并从单纯的语义分析转移到句法分析上来”。由此可见,鼓励目标语输出,是成功习得目标语的关键。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强化语言输出,加快输入语对输出语的转化,切实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从过程教学法的角度探讨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写前构思。

二、大学生英语写作的现状

作为输出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征,英语写作能力向来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也是教师教学的薄弱环节。专家学者对中学、专科、本科层次的非专业以及专业英语的教学抽样报告和诸多对英语考试的报告分析,都反映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具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自1987年9月起实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以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平均成绩均未能达到及格分数线,一直在5-7分徘徊(总分为15分)。这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的培养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更不用说熟练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书面交际了。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学生日常学习中目标语输入不足,迫于等级考试的压力,常常在考前以“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精神背诵常用句型和范文,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往往造成文不对题、表达不当、逻辑错乱、语法错误严重,文章明显缺乏形式与意义的统一,不能反映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很难获得高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常是拿过题目来,没有通盘考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而造成结构松散,废话成堆,从而得分低下。

三、构思能力与过程写作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其倡导者是弗劳尔和黑斯(Flower&Hayes)。过程写作教学法是近年来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影响流行于西方教育系统写作课程的一种教学法,它认为任何写作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八个程序组成:审题、议题、起草、自改、互改、审阅、展示、反馈。它要求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侧重在语篇形成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包括构思、写提纲、写初稿和修改等各个环节,层层推进地完成写作任务。

构思是作者在运笔之前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全面设想。徐龙年教授认为,构思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是文章表述的先决条件,构思是形成写作的通道,是感知与表述之间的桥梁,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勿容置疑,文章的质量取决于作者的构思,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因此,构思能力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培养目标。

3.1训练写前构思,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写前阶段主要解决选择题目、挖掘题材、审题、理清思路、确定写作对象和意图等问题。对教师而言,写前阶段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它是否能解决二语学习者英语作文内容贫乏的老问题,是否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和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对题目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内容贫乏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写前阶段,即培养学生运用一定写作技巧挖掘题材的能力加以解决。”(吴锦、张在新,2000)

首先,教师可通过给定主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围绕主题进行构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学生根据主题,结合具体的写作要求,进行一定时间的思考,自由发挥,尽可能地写出任何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想法和观点,以及他们心中的感受。提炼主题就是构思的切入点,它自始至终制约着构思的全过程。要高水平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作者在构思时应做到创新、灵活和审美,这是文章达到形合与意合的最高境界。此阶段不必拘泥于观点或语法的正误、修辞的得体、文章的组织结构等等,要尽量以单词、词组或句子形式将所联想到的灵感、观点实录下来。实践证明,发散思维围绕主题进行构思,不仅能促使学生快速抓住某一主题并做进一步阐述,而且可以缩短学生思想与表达的距离,同时,它有助于学生解脱写作时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学生在完成自由联想和自由写作后树立起写好文章的自信心。

写前阶段可以容纳更多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更为丰富生动的形式中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激发出学习者对写作题目内容本身的兴趣以及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选题的相关信息,如书、报、刊等传统纸质资料,光盘、因特网等电子读物、视频、音频资料等。如笔者在布置题为“onRumorSpreading”的英文写作前,考虑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之前的抢盐屯盐事件,爱滋病毒谣言等,事先下载了相关的英语新闻视频,先组织学生观看新闻,然后组织小组讨论,确保每个组员都有阐发个人见解的机会、记录讨论要点以及稍后进行的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报告讨论结果,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学生们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想像和思考,其后的写作就是一气呵成了。

另外,有时,教师也需要具体地指导学习者的写前行为,向全班同学演示有经验的作者如何处理写前过程中棘手的难题,让他们逐步掌握观点的组织技巧,尤其是让他们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布局才是合理的。

3.2培养英语思维意识

众所周知,思维和语言紧密相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则依靠语言来表达。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一般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循环式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型的。这两种思维模式明显地反映在英语写作的篇章结构上,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主要呈直线型,而母语为汉语的学生的写作则呈螺线型。不同的思维构思直接影响作者写作的表现手法。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国学生无法摆脱汉语思维的影响,在写作中表达思想内容时,惯于绕圈子,常避开主题,从宽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不直述自己的观点立场,不直接进行论述,而且往往篇章结构松散,论点阐述离题,句子结构汉语思维痕迹明显。这种汉语式的思维模式不仅是学生写作得分偏低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在写作中没有掌握英语构思性写作技巧的关键所在。

英语思维模式采用“单刀直入”切题的方法,以逻辑、分析和线性为特点:在遣词造句谋篇上普遍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在写作结构上习惯于把“果”置于“因”之前,以达到开门见山,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在表现手法上,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然后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在以后的支撑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相比之下,这种直线型语篇结构显得更为直观。由此,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英语写作构思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

3.3.加强英语写作思维训练

由于英民族善直线思维,重抽象思维,重视形式逻辑和辩证思维。因此,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应以逻辑、分析、线性为基准点,力求把要点放在句首、段首,以达到直截了当的效果,突出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运用有形的联结手法以达到句法形式的完整,使其表现形式严密,受逻辑形式的支配。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熊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总喜欢把英语学习比作一场围攻战。被围攻的是你脑子里的母语,攻打这个堡垒的是英语大军。你指挥军队攻破一道一道防线,直至拿下你头脑里的这个顽强堡垒-母语。”因此,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不仅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突破母语思维的桎梏,还应该遵照英民族在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表达习惯进行表达。在用词方面,应当尽量使用丰富多彩的短语;在句法结构方面,应遵循重心在前的原则;在使用主从复合句时,通常将主句置于从句之前;在语态使用方面,学生应多使用被动语态,以符合英语重物称的表达习惯。为了能更有效地用英语思维,学生平时可尽量使用英语词典,学会以英语思维的方式直接去理解生词或短语,逐渐达到对英语词义抽象化理解的境界。

四、结语

虽然中国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英文写作时没有养成写前构思的习惯,喜欢用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英语写作,但若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有意识地引导和督促学生养成写前构思的习惯,必定能为他们今后的英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Swain,m.1985.Communicativecompetence:somerolesofcomprehensibleinputandcomprehenibleoutputinitsdevelopment.inS.Gass&C.madden(eds.).

[3]徐龙年.试论写作过程中的运思[J].兰州学刊,2005,(1).

[4]吴效刚.写作过程:构思与非构思的共存互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5]毕建模.略论写作构思与问题规范[J].岱宗学刊,2002,(3).

[6]吴锦,张在新.英语教学写作新探―论写前阶段的可行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7]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9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指向性目标和结果,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因而,教学目标和有效教学是结果和过程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目标作为导向,以有效教学为重要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本文以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作为出发点,分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常见问题和原因,进而讨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整合;有效教学

0引言

在中小学语文中,教学目标被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又叫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系统性目标。三维目标体现教师对语文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控,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三维目标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或者把多种教学目标简单相加,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语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全面、具体和有所侧重。

1通过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从而提高三维教学

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学习内容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线,顺藤摸瓜,组织教学[1]。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文字内容,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节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以文章中感恩情怀作为主线,鼓励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为什么最后小朋友要向老爷爷说谢谢,从而提升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认识。如此,通过语文中的文字内容和思想表达,使学生去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相互扶持的感恩情怀。

2通过教学氛围营造的教学形式,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2]。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敢于表达对语文文章的观点,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教学当中去。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则容易被学生吸收和接受。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描述、情景摸拟、图景感知、课件展示等手段或者创设各种富于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文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可以引起学生对课本内容展开想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我地学习语文知识。

3通过教学设计的精心设计,使得教学内容细致丰富,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的成功与教学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指导方案[3]。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进行适当的安排,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例如,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李白的身世背景,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认识诗人所要表达内容和思想。教师可以针对《静夜思》内容知识,设计相关的教学图表(如表一),使学生在三维目标指导下,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

4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衔接效果

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三维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反思的作用面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完善,总结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使三维教学目标实现得更加明确。同时,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在自身教学的基础上,再结合他人的教学,从中提取教学精华,从而完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5结语

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的衔接问题,要注重以一个教学维度目标为主,营造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教案,适时进行教学反思,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与有效教学完美衔接。

作者:王梅单位:安徽萧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崔敏.整合目标有效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J].亚太教育,2016,17:133.

高中语文线上教学反思篇10

一、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要求,设计科学的学习线索

建立在合作探究小组基础上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再直接给予学生知识与答案,取而代之的是教学中的启发和引导。教师从直接给予的角色转变为启发引导的角色,这样的转变需要借助一定的线索,探究思考题正是这样一条线索。笔者在自主探究模式的教学中,通过设计探究思考题的形式,将教学目标要求浓缩和提炼出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指向性和时效性。在探究思考提纲的设计中,笔者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全面性,重点突出,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如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在这样一组探究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研究,对于文章的情感路线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加深理解。这种形式的探究思考题能够较系统地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的线索与内在联系,其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逐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开展合作学习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凡是能够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的目标,教师原则上不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重在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向学生出示探究提纲之后,要求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分析研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围绕探究提纲的要求进行学习,每一位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在小组范围内组织学习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与其他学生的帮助,获得学习成果。各个小组开展自主学习研究之后,还要在全班范围内组织汇报交流活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学习成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全面或者科学,需要在全班进行“过滤”,集聚全班学生的智慧进行辨别、补充,实现学习成果不断完善的目标。在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完善和点评,师生互动实现学习目标。

三、抓住教学研究重难点,组织思维的辨析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理解出现不同方向或者结论的情况。对于这样的状况,许多教师采取了直接评判的方式解决,其实这样的方式并不十分妥当,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学到分析的方式与思维的技巧,做到“授人以渔”。笔者在遇到这种状况时,不直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判,转而将这样的问题交给全体学生分析研究,引导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各自提出观点及佐证的依据,在思维辨析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实现准确掌握的目标。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这样的辨析活动,不仅提升了思维训练水平,而且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当堂组织教学成效检测,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学反馈信息的获取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及时搜集,依靠课后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灵活设置与调整教学活动。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侧重及时反馈学习信息,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环节,笔者都安排一小段时间进行当堂学习成效检测活动,学生需要完成简要的当堂检测作业练习。笔者在课后进行及时批阅,从中发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寻找本节课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纠正与完善,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标。在语文教学当堂检测环节,笔者一般将教学要点浓缩成为几题练习,简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五、拓展语文课外学习载体,强化学生的掌握效果

课外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并有效运用,实现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借助于信息手段,帮助学生建立QQ群和电子邮箱,便于学生在课后学习中与老师和同学及时沟通,相互研究,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合作研究学习延伸到课外,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其次,笔者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专题研究等活动,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及学习薄弱环节,确定参加什么类型、层次的课外学习组织,实现课外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悉心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典型现象,发掘出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丰富自己的写作活动。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要注重为学生搭建科学的学习载体,充分体现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