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6:19

地理学科分析篇1

在对学生成绩总体评价方面,单位或企业都很看重学生的在校成绩,希望学生成绩在良好以上的单位占92.0%。在学生获得各类证书方面,希望学生外语成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为72.0%,但有些单位不要求学生通过等级考试,这样的单位有软件公司和从事纯测绘的单位。希望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能力的单位占96.0%,但在计算机等级考试方面,希望学生过二、三级考试的单位占64.0%,也有28.0%的单位不需要学生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的单位往往是行业管理单位或规模较小的单位。考虑学生是否具有“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证书”的单位不多,选择可有可无的单位占80.0%,选择需要的只占12.0%,“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考试证书”考试是由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的。目前除高校外,对大多数企业来讲不是很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当其纳入到政府行为的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范畴时才会引起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在行业内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使用方面,有84.0%的单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使用,说明单位看重学生的对行业内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地理信息工程应用方面,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工程应用项目经历的比例达84.0%,且92.0%的单位希望学生掌握了数据整理与建库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方面,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或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技术的比例达96.0%,要求熟练掌握的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公司和信息中心等单位达48.0%。由于调查的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68.0%的单位希望学生具有从事外业测绘工作的经历和能力,不要求学生具备外业测绘能力的单位多数是软件公司和信息中心。除外业测绘能力外,有96.0%的单位强调学生具有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知识,因为企业都知道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未来空间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此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单位未来业务拓展。自学能力是一个人从事终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几乎所有的单位都希望学生具有自学能力,有72.0%特别强调很需要,说明一个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知识更新。希望学生具有科学研究潜力的单位占80.0%,只有20%的单位不强调这一要求,其中私有企业几乎都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潜力,表明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求员工具有科学研究潜力来保证。多数企业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获奖,有60.0%单位表示会优先考虑录用获得过各类竞赛奖的学生,只有16.0%单位不会考虑。至于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获得奖学金,有60.0%的单位明确表示不考虑,表明单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因素大于课堂考试成绩因素。在团队协作精神方面,有96.0%的单位强调学生这一素质,因此大学期间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今后学校应该关注的问题。就学生的交际能力方面,84.0%的单位表示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在学生业余爱好方面,强调学生具有体育、艺术爱好的单位比例分别是48.0%和36.0%,也有20.0%的单位不对学生业余爱好提出要求。在学生生源的地域方面,有76.0%的单位不考虑学生的地域要求,希望学生来自农村或周边省份的单位所占比例均为16.0%单位,这样的单位是基础测绘单位,希望学生能吃苦、稳定。在性别方面,有72.0%的单位不考虑学生的性别,有28.0%的单位希望是男生。这是由于GiS专业性质所决定,GiS专业人员大多在室内工作,男女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而希望招收男生的主要是从事测绘与地理信息生产任务的单位。

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学生能力结构体系

2.1学生能力结构体系

人的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过程中吸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知识+科学方式+技能[6,7]。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以及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GiS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学科发展和拓展应用领域的基础[8]。具体来讲,对一个GiS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是:起码要熟练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能够开发简单的GiS应用模块,能够掌握二种以上的常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至少具有一种二次开发的能力,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实用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的开发[9]。由此可见,GiS专业学生能力除一般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之外,更要突显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专业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使用与数据采集处理能力、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能力、地理信息工程建设能力、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设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GiS科研与创新能力等。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通过专家打分后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各结构项的权重[10-12],如表2所示。在该能力结构体系中,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兼顾学生的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的特点和创新能力。权重的高低并不代表知识重要程度,因为表中的7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它是指各知识结构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比例,可以成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

2.2能力结构体系应用

东华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从1999年开设,专业教师一直在探索该专业学生能力体系结构,并根据能力结构体系制订和修订教学计划。东华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依托测绘学科开设的,所以东华理工大学的特色在于突出空间信息的获取与表达、地理信息工程开发与建设两个方面。对此,东华理工大学加强了测绘类和计算机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体现理论与实践性课程“四年不断线”的教学计划设计思路。例如,测绘类课程开设了地图学、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学、GpS测量原理、遥感原理等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开设了计算机基础、C语言、高级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地图数据库、计算机地图制图、GiS二次开发等课程;实践性课程有数字化测图软件(测量学)、GiS软件及应用、遥感软件及应用,GiS设计与开发、专业综合实习、生产(毕业)实习。这样保证了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每年都能在测绘类、计算机类、实践类三方面都有相应的理论课程或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外,东华理工大学还注重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与动手能力的机会,例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生产型或研究型课题、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与竞赛活动等。实践表明,通过教学计划的调准,学生能力有稳步提高的趋势。例如,东华理工大学2013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有一个本科生就成功地在网络环境下研发了一个“基于GiS的高校餐饮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并应聘到上海诚信所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这与平时东华理工大学加强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是分不开的。

地理学科分析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5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37-01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和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经久不衰,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奇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1配伍分析

1.1方之组成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此方系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除去桂枝、附子二味药,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演变而来,具体组成为:熟地黄八钱、山茱萸四钱、干山药四钱、泽泻三钱、牡丹皮三钱、白茯苓三钱。六味中药为末,炼蜜为丸。

君药,熟地黄。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主治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内热,盗汗遗精,血虚萎黄。《珍珠囊》谓其“主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本草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

臣药,山茱萸与山药。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体虚欲脱,心虚怔忡,肾虚气喘,五更泄泻。《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之功效。主治脾虚泄泻,肺虚咳喘,虚热消渴,肾虚遗精、带下、尿频。《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佐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有渗湿利水,泄热之功,主治小便不利,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本草纲目》曰“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主治斑疹吐扭,阴虚发热,骨蒸无汗,痈肿疮毒,闭经痛经,跌打损伤。《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能,主治痰饮眩悸,脾虚食少,水肿尿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1.2方之特点六味地黄丸为通补开合之剂,它的显著特点是“三补三泄,补中有泻、寓泻于补”。

三补:熟地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山茱萸滋养肝血而涩精,淮山药补益脾阴而固精。三者相配肾、肝、脾三阴并补,而偏于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三泻:泽泻泻肾利湿,防熟地滋腻;丹皮清肝泻火,制山茱萸之酸收;茯苓淡渗湿健脾,助淮山之健运。三药泻上炎之虚火,渗下趋之湿浊,平其偏胜以治标。2药理分析

2.1单味药药理分析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熟地黄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Vita、氨基酸和糖,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山药富含胆碱、植酸、维生素、甘露聚糖等,有滋补、助消化、止咳祛痰、脱敏降血糖等作用;山茱萸含有皂甙、苹果酸、Vita及维生素a,具有利尿、抗癌、降压、抗组织胺作用。

茯苓含有茯苓聚糖、卵磷脂、葡萄糖、蛋白质、组织酸,具有利尿、镇静和降低血糖的作用;牡丹皮含芍药甙、牡丹酚甙、挥发油,有抗炎、镇静、降温、解热、解痉、镇痛等作用;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生物碱、天门冬素树脂等,有利尿、降压、降血糖和抗脂肪肝作用,对金葡菌、肺炎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张明昶等人的研究指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补)的功效与Fe,Cr,Co,mn的作用相关;茯苓、牡丹皮、泽泻(三泄)的功效与Zn,Cu的作用相关。他们认为中医组方原则及药物功效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1]

2.2全方药理分析笔者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学者对六味地黄丸全方的药理研究,已证实的药理作用有:①调节免疫作用,增强细胞免疫、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诱生干扰素;②抗衰老作用,调整微量元素,抗氧化、增强抗应激及抗体生成;③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降血压、降血脂、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抗心肾缺血;④抗肿瘤、抗突变、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⑤调节泌尿生殖系统功能;⑥抗胸腺和脾脏萎缩作用;⑦对神经保护作用;⑧保肾、保肝作用;⑨改善内分泌功能,抗甲状腺功能亢进、防治糖尿病、抑制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⑩对骨骼组织的影响,治疗骨性关节炎,防治骨质疏松。3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丸最早用于“治小儿肾怯失音,自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光白等”。[2]如今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广泛。尹英杰分析归纳了1949-2002年国内外公开出版的3289篇与其临床应用有关的文章,发现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儿、内、妇、外、男、骨科的435余种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像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肿瘤、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黑变病、慢性葡萄膜炎。笔者对5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发现六味地黄丸对脑出血后遗症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王玉革、桑改利等人的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能有效地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刘鸿雁、高普照等人的研究证实其治疗泌尿道感染疗效显著;高瑾以六味地黄九为主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86例,效果明显。[3]于荣静以六味地黄丸合并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疗效显著。[4]4六味地黄丸的科学使用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肝肾阴虚证。当前很多人把六味地黄丸当做保健品滥用,是不妥当的。六味地黄丸的用法一般皆尊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载的“空心,温水化下三圆”。但笔者认为用淡盐水送服效果更佳。食盐味咸性寒,有清虚火、凉血解毒之功。用其做药引,可引药入肾,更好地发挥其药效。

参考文献

[1]张明昶,麻秀萍,徐文芬.微量元素与六味地黄丸组方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8):100-103.

[2]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

[3]张延明,赵民生,曹秀红.六味地黄丸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2005(11):1035-1036.

地理学科分析篇3

关键词:地球;勘测技术;煤炭;科学开采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31-02

煤炭资源在我国资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技术的不断改进,政府对于资源的消耗和发展制定了相关的要求,促使煤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策。现阶段,煤炭开采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于煤炭资源和地质开采的不合理性。在实施开采的过程中,相应的开采工作实施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煤炭的开采出现问题,以此导致无法获取有效的资源。因此,在实施开采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为相应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实现科学、合理化的地球开采工作。

1物理勘测技术的重要任务

在进行煤层开采的过程中,依据物理勘测技术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检查出矿井内部存在的地质情况和煤层分布,在明确矿井的构成问题和发展后,检查相应的空间分布等地质问题,并且检查出煤层中的火成岩入侵状况,依据相应的地质发展情况和力学热点,为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提供有效的勘测数据[1]。

2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在开采中的应用

2.1在煤矿地质构造勘测中的应用

影响煤层开采工作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地质构造,因此需要在实施监测之前查明白其地质结构是最基本的工作。在进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地质的相应情况,依据地震勘测、电法、电磁等方法的相互融合,依据煤矿地质结构的不同特点,制定完善的检测方案。地震勘测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所勘测地层表面部分的波阻抗比下层的阻力要高,与沉积岩层的相关工作有共同点。现阶段,多次实施覆盖反射波勘测技术是地震勘测技术中有效的一种技术。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多次应用的过程中发展到现阶段,需要依据一定的物理技术获取有效的地质信息,但数据过少,因此该技术在实际勘测的过程中难以达到相应的需求,从而实现工作人员的勘测效果。地震折射的勘测技术主要是引用在其中部的地震波导速度高于上层的速度中,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技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以此导致相应的测量数据出现问题。电法和电磁的勘测技术主要是依据煤层的自燃区边界进行确认。相应的煤矿储备含量较大,但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以此为矿井开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实际勘测的过程中,需要以自燃电位为基础,磁法为辅助工作,明确相应的煤层活火范围。在一定的基础上,依据钻孔、注浆等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问题的出现,确保开采工作的完善性[2]。

2.2在矿井水勘测中的应用

电磁法的技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意义,其主要是指在包含水的低阻体中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当岩体电性的相差为基础的电磁法勘测技术主要是为了矿井水灾进行有效的勘测工作,可以有效的解决与水相关的矿井结构问题和发展性评价,以此展示出一定的优势。除此之外,其勘测技术和地震Ct的有效融合和应用可以帮助工作者更深入的了解地球物理勘测技术的应用和特点,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应用这种物理勘测技术,需要对相应的矿井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分析,从而实施有效的监测工作,为矿井水灾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2.3在矿井瓦斯勘测中的应用

依据相应的案例和数据研究可以发现,依据相应的技术特点,可以有效的获取煤层等有关的信息,以此预测裂缝的发展方向和形式,为了更好的明确瓦斯的发展特点和分布区域。通过相应的数据和案例的分析,可以明确的是煤层瓦斯的含量和相应的数据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意义,伴随着煤层瓦斯含量的逐渐层架,促使煤层地震波速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通过相应的研究可以发现,监测岩体的物质差异性是实施瓦斯的动力能力进行监测工作,以此对物体的差异性进行有效的定位,从而为煤炭开采工作提供安全的隔离岩层。整合现阶段我国煤矿业的开采技术和实际勘测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实施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对于实际发展工作有一定的影响意义[3]。

2.4在煤岩层顶底板条件勘测中的应用

伴随着煤矿实施开采工作的过程中,煤层顶底板的完善性逐渐降低,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于的事件或是问题大都与地质结构有关系。在依据槽波地震监测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煤层中出现的导波,监测煤层的连贯性,它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容易认识,也有很强的干扰性,相应监测的距离很大,同时获取的数据也很明确,因此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意义。除此之外,依据地震波的相应技术对煤层工作形成的结构进行有效的监测工作,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震波数据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促使工作人员获取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特点和发展方向。依据相应的实践案例可以发现,依据相应的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监测技术过于单一,而创新的地球物理勘测技术与煤炭科学开采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技术的优质性,以此促使技术人员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从而确保其技术的有效性。为了促使综合地球物理勘察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设置完善的检测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此加强相关的技术研究,从而为今后的地球物理勘测技术与煤炭科学开采的技术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对以往应用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勘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效的依据和信息。

参考文献

[1]杨国庆,田新明.运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实现煤炭的科学开采[J].煤炭技术,2014,33(5):135-138.

[2]胡水根,张平松,严家平.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保障煤矿深部资源的科学开采[J].煤矿开采,2012,16(3):31-34.

地理学科分析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管人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职业倦怠又被称为“职业衰竭”,其最早的概念是援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的学术论述。它是指特定的单位人因为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责任大、内容繁琐、重复劳动而引起的一种身心疲惫和衰竭。它是人在某个时间段的生理、心理与工作状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人力资源力量,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性、事务性的日常工作。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加之本身工作具有“细致繁琐、周而复始”的特点,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状态,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了准确掌握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一些基本情况,笔者于2012年12月在浙江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印证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职业倦怠倾向明显的事实。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浙江某地方本科院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2012年12月,笔者及其课题组成员在浙江某地方本科院校教务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图书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医学院等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与服务部门中随机抽取35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0人,女性15人,文科背景的16人,理科背景9人,管理学及其他学科背景的10人,高级职称的5人,中级职称的14人,初级职称的16人。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方法为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获得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数据。笔者和课题组的其他同志一起根据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和相关专家学者关于职业倦怠的论述,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关于身体、智力、情绪、精神等多个方面,涵盖了职业倦怠的基本内容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特殊选项,问卷设计合理,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很强。本次调查共向浙江某地方本科院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发放问卷35份,收回34份,有效问卷32份。

2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2.1整体感觉

职业倦怠是一种生理和精神的状态。问卷开宗明义,首先让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填写选项“您认为自己具有职业倦怠的状态吗”,结果统计显示选择“非常严重”和“存在”的分别占21%和60.5%。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教学管理人员自认为确实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2.2生理表现

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繁琐的工作状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生理平衡机制被破坏,导致生理疾病频现。问卷调查中,多达62.1%的教学管理人员表示曾经出现过或一定时期内存在恶心乏力等症状。与此同时,还存在头痛头晕、失眠、食欲下降、视力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是职业倦怠的生理表现,长期存在这些生理疾病将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更大不良反应。

.3心理表现

所谓心理表现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观反应,心理表现应该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表现。当然,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都存在情绪低落、安全感缺失、焦虑、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其中焦虑症状的比例高达45.3%,较为明显。

2.4行为表现

其实,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疾病症状,最终结果是影响行为上的表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受到生理和心理双重的影响,导致其在日常工作和事务处理中表现出不耐烦、态度差、责任心缺乏、工作创新意识薄弱、工作效率低下等症状,以至于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较为严重,从面上分析存在“普遍”和“阶段性”的特征,从生理、心理、行为等三个层面来看,均有不同的反应。主要是在工作上的表现,存在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态度差、精力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调查结果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妥善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地理学科分析篇5

[关键词]spss16.0文科成绩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17

高三每次模拟成绩都很重要,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检测,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可以找到学生学的问题和教师教的问题,从而在高三的宝贵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笔者应用SpSS16.0对我校文科高三普通班级的一次模拟成绩进行定量分析,希望找到学科内的一些内在的微妙联系。

由于这次考试没有语文成绩的录入,故只有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以及文综成绩的总分。

这次成绩是每周模拟考试的成绩,学生还有半个月就要进行高考,所以成绩基本定型。分析这次考试成绩的目的,也是想知道各个学科是否和地理学科有着成绩的联系,偏科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成绩是否有影响,以便于以后我的教学工作,以及各学科综合的借鉴。

一、相关分析

通过在SpSS16.0中录入本次成绩单的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从而获得各科的相关关系的表格。如下:

地理与英语的相关系数是0.396,达到的信度水平是0.010,说明地理成绩和英语成绩是无显著相关的。

地理和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628,信度水平是0.000,说明地理成绩和数学成绩是显著相关的,相关水平达到了99%以上。

地理和政治成绩相关系数是0.461,信度水平是0.003,说明地理成绩和政治成绩也是相关的,相关水平达到了0.097.

地理成绩和历史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442,信度水平0.004,相关水平达到了96%,说明地理成绩和历史成绩也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地理成绩与数学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与历史和政治成绩也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英语成绩没有显著相关性。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文科生学习数学的难题,鼓励文科生学习数学有助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成绩,同时政治、历史、地理要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这将有助于这三门课程分数的共同提高。

因为本次只采用了一次分析手段和方法,且只录入一次成绩数据,并且数据中有部分缺失,所以本次的结论只用作参考。

二、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通过表格数据录入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地理成绩与数学成绩,历史成绩,政治成绩显著相关。将地理成绩看作因变量,将数学成绩作为自变量,试建立它们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用eXCLe线型图做出来最终结果。

尤其是与数学有较大的相关性。地理需要有理性的思维,以及文科的综合性思维。

为了了解学科内在联系建立线性分析,通过eXCLe表格建立模型和关系。

三、线性分析

地理学科分析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1-02

我们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者一直关注的话题。当前,很多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调控和管理。笔者根据多年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此,就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的控制管理方面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和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管理控制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很多学校虽然已经使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用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仅仅关注成绩的量,对成绩分析的角度相对狭隘

只停留在原始的管理使用上,没有更进一步拓展,使这个技术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比如,许多学校所用的信息技术,也只是用其简单的数字统计功能,来对成绩进行统计。如下面的成绩统计表。

(图一)

在这个成绩表,包含了学生姓名、学号、测试科目、得分、名次、均分、进退等内容。它使用了eXCeL来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粗浅分析,也就是用类似于计算器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计算和统计,方便对学生的成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明显是最原始的分析方式,对教学质量的调控作用帮助不大。

(二)仅仅关注结果,对过程管理尚欠缺

由于很多学校领导只关注学生测试结果,而不关注过程,在使用信息技术对成绩进行分析时往往流于形式,像一阵风一样一吹而过。这样的结果是,成绩分析无法很好地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如有可能某班级某科目的测试成绩好,是因为教师在测试前碰巧给学生讲了一道占分不小的试题,或者某班超常发挥是因为一部分学生使用手机作弊成功,等等。所以,对成绩的分析还是要更加重视对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进行过程管理,不能只关注结果。

(三)重视成绩分析,但轻对问题处理落实

一次测试对学生来说关键的是考前复习(充分准备利于发现问题)、认真考试(理想的应试技巧)、考后分析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对教师而言其实也是大同小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解决问题是关键。但是,现实教学中,某些教师未对成绩分析中出现的问题,采取质量跟踪措施,或者未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管理。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考虑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的不同需求。这里,本文将以年级整体成绩与某班级学情为例,从建立分析数据库与数据表、建立分析模型,以及强化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控制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与分析完整的数据库

1.建立完整的年级成绩分析数据库

如图二是笔者截取的某校高中部学情调研的数据表头,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完整的分析方式。全面的数据分析,应建立在完整的数据库上,它是年级管理者分析问题的基础,更是班主任针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分析问题的依据。截取图二中的“均分”表部分内容,如图三所示,从表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各学科在年级中的情况,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甚至可以大致看出班主任的工作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等信息。

(图二)

(图三)

截取图二中的“选修分析”表部分内容,如图四所示,从中年级管理者可以轻松地看出该班选修学科各等级比率,从而判断出某老师的教学成效及学生的学习成效。相应地,各学科的老师也可以从中看出所教班级与兄弟班级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物理

a等B等C等D等

班级人数均分人数比率B比率C比率D比率

13846.5616%2668%38100%00%

24046.2820%3075%3895%25%

(图四)

同样地,年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图二中“关键分数段”看到学生的分数层次情况,进而看到优秀群体的发展情况。通过“班级”可以看到不同班级的发展状况,了解高分层,找到差距等,同时也看到各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利用这份信息管理表,通过系列的分析会来提醒各科教师。也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跟踪指导,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多角度班级分析数据表

如图五所示,在进行班级成绩分析时,通过设置更为合理的分析方法,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清楚地剥离开来,分析的方法既包含(图一)中学生的得分、名次(一般不公开,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自尊,仅仅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依据)这些最基本的数据,还可包含每门学科及总分与均分的差距、该学科与学生名次位置相比为优势还是薄弱学科(帮助学生保持优势、弥补薄弱环节,更好地发现问题)、单科问题所在(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是偶尔发挥不正常还是一直如此等)、与前几次重要测试的比较差距(完善学生学习档案)、学习成绩发展趋势(曲线图)、所处的分数段、此次成绩成因(是正常还是超常发挥?学习态度、薄弱学科等?一般放在备注栏目,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填写)、每科薄弱学生名单(培优补差重要依据)、上次培优补差发展状况比较、重点学生名单(班级比较优秀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的)等。通过以上分析,任课老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订更为合理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可以站在班级角度去制订合理的班级管理措施,站在学生角度去跟学生沟通交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图五)

(二)建立分析模型

教师需要建立长效的分析模型(基本稳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把平时的每一次测试存档,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成绩分析效率。建立分析模型,当测试成绩出来时,分析结果也跟着马上出来,并清晰地显示出年级、班级、学生个体的发展趋势。这样我们就能尽快的发现问题,及时拿出改进措施,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三)强化控制机制

地理学科分析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管理科学决策分析

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相关的领导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对于煤矿企业的未来和当前所出现的问题也要进行科学化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煤矿企业的发展动向,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决策,直接地关系到煤矿企业未来是否能够健康长足地发展。因此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依据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实现科学化的决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煤矿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下面笔者就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1.企业管理的产生

煤矿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煤矿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2.科学决策的概念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根本是实事求是,决策的依据要实在,决策的方案要实际,决策的结果要实惠。

3.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煤矿企业管理的决策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所以在制定相关的决策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更加严谨,也才符合当前煤矿企业管理和经营的需求。

3.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1]

所有决策工作的步骤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就是现实的情形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应该看到,问题常常不是一目了然的,发现问题并不容易。为了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保证有效的决策,决策者应当培养自己从资料的海洋中采集重要的信息的技能和对于围绕着的各种有关事物的警觉,并学会寻找问题的方法,如例外原则、偏差记录、组织诊断等方法。问题一旦被觉察到之后,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界定问题、确认问题。所谓的界定问题就是要把问题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对本组织的影响和需要解决的迫切性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等方面摸清楚,以求全面地把握问题。

3.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目标确定之后,就是要从多方面寻求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这就是拟定方案的过程,这一步做好了,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不是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拟定方案的阶段,领导一定要发扬民主作风,和研究人员、有多方面知识的人、有实践经验的人,平等地、民主地讨论问题,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各方面人员(特别是参谋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从各方面寻求通往目标的正确途径,拟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只有拟定出多种可选择的方案,才能比较鉴别,一选择最佳方案。

3.3分析评估,方案选优

方案的分析评估和方案选优是决策全过程的关键,二者是密切联系的。方案评估是方案选优的前提,方案选优是方案评估的结果。

所谓方案评估,即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已经拟定的、可行的方案进行效益、危害、敏感度及风险等方面的分析评估,以进一步认识方案的利弊及其可行性。

3.4经验判断和科学的数量分析相结合[2]

煤矿企业的管理要进行系统化的决策评估,这就需要我们在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上对相关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进一步的缩小选择的范围,充分的利弊进行选择。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煤矿企业的选择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科学的数量分析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决策更加精确和科学。

4.结论

对于煤矿企业管理的科学决策来说,必须进行全面的权衡和分析,在实际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进行,在决策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科学的决策关系到整个煤矿企业的发展以及实际工作的开展,所以一定要严格审慎地进行,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分析和讨论,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分析篇8

摘要:本文从财务分析与会计学、财务学的关系入手,研究了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特征,引发了对财务分析学科发展与定位的思考,并结合财务分析面临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提出了改革与发展财务分析专业或方向,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财务分析;会计变革;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4-0081-06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实践中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Financialanalyst,简称CFa)是全球证券投资与管理界一致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职业资格称号。CFa资格目前在美国金融与证券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美国投资咨询协会”、“美国投资银行家协会”和“纽约金融协会”等机构也都表示其成员应具有CFa资格。同时许多著名大学,包括美国Richmond大学、美国missouri-Columbia大学、Boston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已经将CFa的考试科目正式纳入他们的教学课程。因此,在财务分析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研究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创新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不仅是财务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与创新财务分析的基础在于财务分析的教学改革,而作为应用经济学或管理学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应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其教学改革的导向和关键。因此,本文将从财务分析学现状分析入手,在理清财务分析学与会计学和财务学关系的基础上,面对财务分析来自学科建设和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探讨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和财务分析专业的发展方向。

一、财务分析发展现状

什么是财务分析?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什么是财务报告分析?它们的内涵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是实务界经常提到的问题,也是理论界应该回答的问题。从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并不在意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区别,如目前出版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名就是这样五花八门,说明上述概念的本质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仔细斟酌,它们又有所区别: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显然,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是清楚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是明确的。但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区别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复杂性。这里将从财务分析所处学科及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目前的财务分析从其分析基础和应用方向看主要来自与会计学的发展和财务学的需要。因此,财务分析主要可分为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两种。

1.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

从会计学角度对财务分析的考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观察现有会计学教材中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则要研究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这个角度的财务分析通常叫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

(1)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会计学教材中设置财务报表分析一章的较少,而在西方国家一些会计学教材中,包括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1](或中级会计[2])中往往都设有财务报表分析一章。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更进一步的会计分析(包括会计政策等变更对财务报表影响分析)介绍的较少;

第二,主要介绍几个重要财务比率,没有对财务比率体系进行论证与分析,也不进行财务比率的因素分析;

第三,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不研究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

(2)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

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以会计学中会计报表信息为基本出发点,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会计报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调整,为财务比率分析奠定基础,从而准确分析企业单位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状况,并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边缘的科学。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

第二,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以会计报告信息分析为出发点,以影响会计报告信息的因素(特别是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因素)变动为分析重点;

第三,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往往将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作为会计信息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在处理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上,往往强调财务效率。

2.财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

从财务学角度对财务分析的考察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观察现有财务学或财务管理教材中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则要研究基于财务学或财务管理角度的财务分析。这个角度的财务分析通常就称为财务分析。

(1)财务学中的财务分析

目前,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一些财务管理类教材中都有财务分析一章。[3][4][5]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将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评价与激励等并列;

第二,将财务分析(或财务报告与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提供财务管理中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与分配活动决策的有用信息;

第三,将财务分析定义为财务比率分析,往往以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为分析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2)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

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以财务学或财务管理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反映财务活动与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为基本分析依据,以专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为分析技术工具,形成一门独立的、边缘的科学。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内容广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

第二,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以财务学的领域为导向,以价值分析与量化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公司财务比率或能力分析、证券市场分析等为主要内容;

第三,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包括证券估价、业绩评价、风险管理、企业重组等;

第四,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在处理财务分析与会计学的关系上,往往将财务报告作为分析基础信息。

应当指出,从财务分析现状看,无论是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还是财务学中的财务比率分析,都无法反映财务分析的本质与全部内涵;无论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还是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都体现了财务分析学的独立性、综合性与边缘性。然而,在当今经济变革的时代,随着经济环境(包括实践与理论)的变化,财务分析的需求与供给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有目前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而且会出现基于其他学科的财务分析。因此,财务分析学科现状、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都面临着来自学科发展和实践的挑战。

二、财务分析发展与定位的思考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将其划归会计学,有人将其划为财务管理,还有人将其划为金融学、统计学等。财务分析之所以定位较难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上述学科都相关的一个边缘性学科。前面论述的无论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还是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财务分析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的边缘性和独立性。

财务分析学实际上是在会计信息供给(会计学)与会计信息需求(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它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透视与剖析,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不同要求。因为在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学等学科的关系中,都涉及到会计学的发展如何满足相关学科发展的信息需求,其他学科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问题。一方面,毕竟会计学并不是单纯满足某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需要分析与转换而成为信息需求者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等相关学科的复杂性也不能要求会计学者完全或直接掌握其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相关学科决策需求的分析与转换为会计信息需求,也是会计学发展所需要的。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信息转换中,财务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学科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标准的会计信息分析转换为决策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又根据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所需求的信息,分析转换为会计应该提供的信息。财务分析的这种地位与作用,在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发展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与清楚,如图1所示。随着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加大,财务分析在连接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如图2所示。

从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以及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可见,仅仅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和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已经不能涵盖财务分析学科的范畴,基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会计信息需求的财务分析将随之产生与发展。因此,伴随着财务分析地位的提升,独立于会计学专业、财务学专业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财务分析专业或方向的产生将成为必然。

当然,财务分析专业方向的设立与定位必然涉及对现行会计学科和财务学科定位的思考(注:作者在《会计相关性引发的思考》和《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研究》两篇文章中都有探讨,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论述。)。这里所说的独立于会计学专业或财务学专业,是指在目前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财务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的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的现状而言。若重新界定会计学科内涵,将会计学科地位提升为会计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则财务分析专业方向所属的学科可定位于会计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图2所示,财务分析专业方向将以会计学科为基础,扩展其应用领域至经济学、财务学等各个领域。

三、经济环境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财务分析的发展要适应学科地位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等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财务分析最基本需求者,即外部投资者及投资环境和内部管理者及环境出发,金融市场发展和企业决策控制方面环境的变化将挑战传统财务分析体系和内容;从财务分析基础供给者出发,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变革也必然挑战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因此,要建立现代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提升财务分析学科地位,必须面对各种挑战,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

1.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剧、程度不断加深。经济金融化表现在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社会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融资活动证券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体系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无论是中央银行、证监会还是银监会、保监会,都需要和应用财务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由于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挑战。

2.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随着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目标的转变,为保证企业资本增值目标的实现,必然面临着企业投资、筹资、经营、分配各环节的决策与控制,企业管理决策与管理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管理决策(如战略决策、财务决策、经营决策),还是管理控制(如预算控制、报告控制、评价控制和激励控制),都离不开相应的财务分析信息。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基于价值管理的基础。而由于传统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外部投资者,因此随着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的转变,财务分析基础信息和财务分析基本内容也都面临着挑战。

3.会计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会计信息一直是财务分析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变革的实践使依据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必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挑战。

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财务报表发生了变革,财务报表主表、附表的种类、格式、内容的变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内容和内涵随之改变,从而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的变化及灵活性,使同一经济业务所记录与报告的结果发生了改变,增加了财务分析的难度;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差异、会计报表合并方法差异、特殊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差异等的存在,使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可靠性判断更加复杂。

从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会计新领域的出现,如通货膨胀会计、跨国企业会计、企业重组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行为会计等,使会计信息量大增,这必然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与难度;会计学内容的更新,如筹资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增加,投资中证券品种的增加,等等,使会计报表信息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复杂性。

从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增加,特别是自愿披露内容的增加,使财务分析内容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的缩短,提高了财务分析的频率,对财务分析的及时性要求更高。

四、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构思

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对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思考,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设立财务分析专业方向,改革财务分析教学内容。

1.财务分析目标的思考

财务分析目标是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关键。财务分析的目标应与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目标相一致。随着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增加及信息使用者目标的多重化,财务分析目标必然出现多样性与多重性。

从财务分析主体或信息使用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监管者财务分析目标、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目标等。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又可分为股权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债权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高级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部门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等。监管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政府部门财务分析目标、中介机构财务分析目标等。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客户财务分析目标、供应商财务分析目标、员工财务分析目标等。

从财务分析信息使用目的角度看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目标和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目标。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目标可按决策类型分为投资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筹资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经营决策财务分析目标、分配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等。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目标可按控制环节分为预测、预算中的财务分析目标、业绩评价中的财务分析目标、管理激励中的财务分析目标等。

2.财务分析的内涵与分类思考

在对财务分析现状、学科定位、面临环境的挑战和分析目标研究的基础上,界定财务分析的内涵是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关键。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财务分析的主体是多元的,投资者、中介机构(如财务分析师)、管理者、监管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主体。他们都从各自目的出发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分析依据或基础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相关信息为辅。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信息和内部会计报告信息,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价格信息和利率信息等;其他相关信息包括非财务的统计信息、业务信息等。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分析的内容是其可靠性与有效性。所谓可靠性分析是分析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财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特别是分析那些由于会计信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原则与方法的差异、变更、错误等对财务活动可靠性带来的影响。所谓有效性分析是分析财务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支付能力、增长能力等,以判断分析对象财务活动与结果的质量,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因此,从相关主体看,财务分析可分为投资者财务分析、管理者财务分析、监管者财务分析、客户财务分析、供应商财务分析、员工财务分析等;从分析方法看,财务分析可分为会计分析与比率分析;从服务对象看,财务分析可分为外部财务分析和内部财务分析;从职能作用看,财务分析可分为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基于控制的财务分析和基于监管的财务分析。

3.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思考

在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内涵与分类的基础上,可将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构建如下:

第一,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原理主要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该部分与目前的财务分析教材类似,主要包括财务分析导论、会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三部分。财务分析原理是财务分析实务应用和财务分析专题分析的基础[6]。

第二,财务分析实务。财务分析实务是根据财务分析实践的需求,从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出发确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7];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8];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9];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分析。本部分是对现行财务分析的创新与挑战,广泛考虑了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对财务分析的需求以及其他财务分析需求领域。

第三,财务分析专题。财务分析专题是针对财务分析殊业务或特殊情况所进行的分析,主要包括: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这些专题反映了在特殊经济环境下财务分析的特殊问题与难点问题。

这种体系体现了分析理论与分析实务的结合;一般分析原理与特殊分析方法的结合;外部投资分析与内部决策控制分析的结合。财务分析的这种创新体系可反映在一本教材中,也可通过三本教材或更多本教材来体现。

4.财务分析专业设立与教学体系改革

设立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进而发展财务分析专业是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前面从财务分析的学科地位谈到财务分析专业方向设置的必然性。从财务分析实践需求看,财务分析专业方向的地位也是明显的。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进行财务分析,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证券市场上,国外早已存在财务分析师职业,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既没有单独设置财务分析专业,也没有设置财务分析方向,这显然难以满足企业部门和证券市场的需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应根据上述财务分析目标、分类、体系与内容而建设。如果将课程分类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类,则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的课程设置如下:学科基础课: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专业基础课: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金融学、统计学;专业方向课: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实务、财务分析专题;专业选修课:证券分析学、管理控制、价值评估、企业管理学等。

财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财务分析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演变而来,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财务分析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建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财务分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任何一个方向、专业或学科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本文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财务分析学科发展的关注与投入,以加快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RobertF.meigs,etc.Financialaccounting(tenthedition)[m].mcGraw-Hill.2001.

[2]paulm.Fisher,williamJ.taylor,RitaH.Cheng.advancedaccounting.eighthedition.South-western.2002.

[3]eugeneF.Brgham,LouisC.Gapensk.Financialmanagement:theoryandpractice[m].theDrydenpress,1997.

[4]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Leopolda.Rernstein&JohnJ.wild.Financialstatementanalysis:theory,applicationandinterpretation[m].mcGrawHill,1998.

[7]StephenH.penman.FinancialStatementanalysisandSecurityValuation(Secondedition)[m].mcGraw-Hill,1998.

地理学科分析篇9

关键词:分析化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生质量;教学;开放课程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12年暨第三次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的结果[1]。对高校化学学科三次评估结果排名前十名比较并结合多年来的观察发现,各校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组成及本科质量对研究生培养和质量的影响程度关系密切。可以这样说,学科水映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科生质量。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教授特别是“名教授”、“老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也恰恰说明本科生质量对学科水平的重要性。本科生质量特别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取决于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就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而言,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术。大学本科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建设对提高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谈起,或许对其他课程建设同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分析化学课程重要性及其与学科水平的关系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2],存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为一体的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对化学专业学生整体知识构成、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长期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本科教学质量为己任,进行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对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科发展反哺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全面促进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和分析化学教学水平提高。

二、分析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

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知识水平,注重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梯队层次和年龄结构等。分析化学课程主讲教师全部为教授,为国内名校化学本科毕业;除两名老教师外,均具有博士学位,都有出国留学经历,有利于课程教学和对学生因材施教及个性化学习指导。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合理,分布于30~60各年龄段。注意主讲教师的培养和传承,坚持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对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开展教学咨询等。严格、系统、全面地培养训练青年教师的本科生课程教学基本功,鼓励年轻教师参加课堂讲课教学比赛。教学教师必须要参加科研,承担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反哺教学。

2.教材建设(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最重要工作,能使教师专业知识系统和熟练,有利于提高主讲课程教学效果。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分析化学课程教师与兄弟院校合作先后编写出版多部分析化学方面的教材,仅《分析化学》就已是第五版。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上、下册)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医药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编写的,是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分析化学名牌课程优秀项目”,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之一。《分析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包含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仪器分析比重大大超过化学分析,目的在于要让学生多了解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充分体现了仪器分析的新颖和超前的知识。要不断编写出受欢迎的好教材,教材编写注意突出重点、特点和保持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不同院校学科同仁合作编写教材,是一次交流和共同提高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最好机会,值得提倡。在征求学科同仁对《分析化学》(第五版)意见的基础上,列入“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分析化学(第六版)正在编写之中。

3.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目的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解该课程内容以及与其他课程和科学知识的关联,积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对课程中哪些知识点、难点、重点明确掌握,思考题和习题都会独立正确完成,如果有学生不听课保证可以获得修课通过,教师可以同意其不上课。考试成绩绝大多数优良。按照这样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进行教学和精心检查教学。

(2)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课程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性教学内容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熟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和操作技能,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和具备实现“量”的能力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比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实践加深理论课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操作技能和技术。

(3)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提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本科教学课程知识与学科科研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既打下扎实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基础,也尝试检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课程教学实行责任教授和主讲教师两级负责制。一门课程两个人讲授,分a、B角,采用课程教学组负责制,责任教授负责推荐主讲教师和抽检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责任教授是由全体教师推举产生。

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几位主讲教师同讲一门课,学生可任选听课,促使教师潜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优化,有利于学生学习。

③加强基础和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首先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计算的系统学习,实行将课程知识学习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启发、激励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促进师生互动。课堂强化训练,随时布置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看书,不可讨论,当堂交卷。也可专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比如“分析化学”(上)中的络合反应与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系数。

④坚持集体备课与教学讨论相结合。定期进行答疑和习题课,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分类讲解,如概念类、原理类、反应类、方法类、浓度类和计算类等。提出难题供学生练习。

⑤主讲教师参加实验课教学。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课生动有趣。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该课程树立“量”的正确概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开展大教学组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3],比如根据学生用高锰酸钾间接氧化还原容量法和草酸钙重量法测定标准样品石灰石中氧化钙百分含量实验,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融合在一起教学,诠释了分析化学理论课部分重要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有许多的体会与启示。

⑥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主要是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结合运用,优势互补。多媒体信息量大,不易记录,学生拷贝后也不一定看,所以还要运用板书,加强学生记忆和逻辑推理。

⑦请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课堂讲课。多年来坚持邀请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钢研所、湖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中心实验室、湖北省卫生监督局及疾控中心、湖北国土资源局地质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课,结合生产与课题实际讲授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和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内容。

⑧改革课程考试、考核和课程成绩构成。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讨论和统一评卷。分a、B卷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做出标准答案,统一评卷。由于主讲教师所讲班级不同,有利于检查、比较、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课程成绩由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期中考试与阶段考核和期末考试构成,期末考试比例最大。

4.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从严要求进行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与质量,是课程建设的宗旨。要实行课程精细化管理,强化质量评价,建立符合课程特点的有公信力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不向学生划定课程考试重点,哪怕占课程成绩比重大的期末考试(按规定最少占50%),提醒和告诉学生课程知识重点随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四基”从严要求和练习,每次课堂练习就是相当于一次考试。

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重点及难点的关系。基础知识有许多是重点,重点也包括难点,有些难点不是重点。首先要学生掌握好课程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牢牢记住重点,能够理解难点。考试和考核内容就是重点知识和基础理论。如影响定量分析结果的因素、仪器分析方法原理与应用技术、滴定原理和指示剂指示终点、基于四大化学平衡分析方法的副反应系数影响和分析误差及测定数据处理等。

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主讲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价。教学态度包括备课充分,有责任心,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内容熟练,讲述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际,维护课堂纪律等;方法多样,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各教学环节(作业、实验、考试等)的设置合理;开学时公布教学计划和告知教学目标、考核方法与学习任务等。评分全部在9分以上(满分10分),最高达9.9分。

三、对今后分析化学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思考

不管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最终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所以质量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生命。可是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加强。

国家精品课程,其与所在的学科水平有紧密关系,教学及其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水平高才会有高水平课程教学。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应在全国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笔者认为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分析化学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高和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从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体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让最优秀教师“用心”为本科一年级新生上课,实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院系和专业定期检查课程教学质量。

(2)建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评估体系和质量标准。对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应以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作为基础,可随机实行检查。建立课程质量检查体系和标准,以维护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声誉和影响。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设立具体考核标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评选实行滚动制或淘汰机制,维护课程示范作用。

(3)建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教学中心。按地域建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教学中心,吸收在分析化学教学方面有特长和特点的教师加入,也可以吸收其他地域的名师加入。已经建立了专门开设实验课教学的实验中心,建立理论课的课程教学中心已成必然。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不断吸收基础知识扎实、科研成果突出的年轻教师进入课程主讲教师队伍,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不断加强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加大教材的改革创新力度。好教材的编写出版是扩大精品开放课程影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一部好的教材可以辐射全国很多分析化学课程。实行多单位和多作者编写,群策群力。学科水平高才有可能编出高水平的教材,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又要体现学科的创新成果。

(5)不断升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切实建设好优质课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平台。一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要放眼全国或地区高校同专业学科的学生教育培养,要注意加强相近地域地方高校建立课程联盟和高校间共同学科课程开放与合作。课程的转型升级核心在于内容的优化更新,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同时要建设好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这样才能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但要注意是哺养,是共同提高,不是代替。

(6)建立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和加强实验课训练力度。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重点和培养要求,按照不同行业部门、方法技术特点和对象,选择大型厂矿、科研技术单位,建立教学基地。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高。也为就业和单位选材扩大渠道。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努力。关键是引学生教学为己任,有教无类,持之以恒,精心设计,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教育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eB/oL].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2013.

[2]KallerR,mermetJm,etal.analyticalChemistry[m].李克安,金钦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地理学科分析篇10

在现行高考模式下,高中三年是决定学生人生的关键阶段。因公民素质的要求,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较多必修课。一些学生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学校部分资源配置欠合理,学生常出现部分学科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迅速分化,极个别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高中起始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分析本届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切实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防止学生过早分化。实施针对性的区域教学策略,可合理配置学校有限的资源,使教学行为更加有针对性、更有效。本文中数据引用自西部一处欠发达的小县城,拟从中考成绩分析入手,进行一些区域性教学策略的简单探讨。

二、学生平均成绩统计及各学科双因素相关性分析

2013年该县参加中考的男生有1209人、女生1468人,共2677人。平均成绩统计表1所示。

表1平均成绩统计

性别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

社会实验生物

地理总分男96.1084.2590.58105.2437.3823.7946.37528.96女98.3682.5698.34100.9437.4523.9845.27531.91分差-2.261.69-7.764.30-0.08-0.191.10-2.95现以初中科学对应高中理科,历史与社会对应文科,用SpSS统计软件做出学科双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格已简化,以下所有表格中Sig.(2-tailed)):.000。

表2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双因素相关性分析

科学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与

社会实验生物

地理科学pearsonCorrelation1.568**.785**.548**.639**.326**.744**表3历史与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双因素相关性分析

历史与

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实验生物

地理历史与

社会pearsonCorrelation1.607**.556**.516**.639**.284**.648**将科学作因变量,数学为自变量,得所有学生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表4学生回归分析结果

modelUnstandardizedCoefficientsStandardizedCoefficientsBStd.errorBetatSig.(Constant)16.1961.36911.834.000数学1.040.016.78565.434.000表4所得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以上分析对高一年级教学的启示

参考人数女生比男生多,说明西部农村教育的极大进步,女孩能享受到与男孩同等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总分女孩比男孩高,证明在初中,女孩有一定的学习优势。同时说明男生比女生更早地参加社会化的工作。女生英语最具优势,其次是语文、数学、实验及历史。男生的科学、地理和生物有优势。说明女生语言学习能力强,男生则对充满奥秘的自然科学感兴趣。在高中课堂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性别的差异,在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优势,让其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理综成绩与数学的相关性最高,女生更明显。课标对所有高一学生要求相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同班级的教师配备不同,班主任教师也有很多分别带有文理科色彩。无意或有意中各自有不同的文理科取向,不同程度地实施了高于课标要求的内容,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非擅长的科目中产生了严重的挫败感,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在高一初分班时,可否考虑尝试进行一些师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呢?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分班时,有理科倾向的班,关键词依次用总分、数学、科学,配理科强势的教师。而具有文科倾向的班,成绩进行排序关键词依次用总分、历史与社会、生物地理,配文科强势的教师。这样可避免师生双方的资源浪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在男生多的班,语言类科目配置有语言教学优势的女教师,防止学生在这方面连续的弱化。在女生多的理科倾向班,则应安排经验丰富的理科教师,防止学生对理科产生畏难情绪。而所有的理科倾向的班,数学的好坏是关键,必须重视。在具有文科倾向的班,数学科应安排讲课幽默,能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理科中体现人文素养的教师教学。

四、结语

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必须合理地分配利用。学生的情况有地域性特点,用SpSS软件分析,未列举的分析项目还很多,可辅助我们了解认识学生的一些区域化现象,找到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