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0:26

思想政治观念篇1

主动与上级党群组织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督导,及时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调研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党的组织,抓点扩面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建立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上下沟通、机构协调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广开言路,发动机关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把员工的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及要求带进决策层,渗透到决策中。当职工的需要与决策的目标相一致时,蕴藏在职工内部的的驱动力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支持和参与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领导的决策就能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就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树立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观念。结合改制企业的实际,重新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格局,突出“一岗双责”,要求行政干部学会做思想工作,党群干部必须懂得经济生产。在组织上交叉任职,在具体工作中交叉管理,营造抓管理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为管理服务氛围,发挥思想工作的辐射功能和群体优势。企业改制后,部分职工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发生了位移,缺乏个人抱负和理想。因此,要积极引导职工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荣辱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有针对性的引导职工调整心态,按照生产经营的需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坚持重心下移,重在实干、务求实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下现场、进班组、到岗位,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引导职工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把教育者得意图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使职工的个人行为目标和方式与企业大局相一致,使职工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意变换角度,换位思考,将不着边际、夸夸其谈的理论说教转化为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的坦诚交流。一方面,采取收听录像资料、板报、宣传橱窗栏,以及班前学习、会议等形式,及时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传达上级有关精神,讲清改制形势、企业实情、改制政策,增强职工对改制的心理承受能力,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为改制后的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宏观上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方针政策等“大道理”讲明、讲深,让职工明事理;从微观上要循循善诱地把企业改革和管理举措“小道理”讲清,使职工尽职责。另一方面,要认真把握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抓住重要环节,抓好重点阶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职工开阔视野,扩大眼界,接受新观念,产生新追求,迸发新力量。要针对企业的重点、难点,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瞄准时机,开展教育疏导工作。

思想政治观念篇2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观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指诸要素(不少于两个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而要素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单元、因子、部分”。一方面同一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之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这些要素又要被统一在一个系统的框架内。从这一角度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系统观。在这一系统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力求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理论系统化。通常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前沿理论开始可能只是一两个知识点的变化,随着理论认识的发展,就会出现新知识点与原有理论知识系统的矛盾、冲突与整合。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中一定要关注前沿知识与传统体系的整合,这种整合并不是简单地把新知识与传统知识杂糅,而是要把新的理念贯穿到原有体系的要素之中,从而达到新与旧的融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实践系统化。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本质是关注人的“实然”世界和“应然”世界的统一,如果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基本建构,即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是否得当,教育机制、原则和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教育环境的是否优化,教育过程的是否合规律性,教育评价的是否合理等,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陷入实践中的“人的缺席”,纠缠于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系统化必须是实践上的系统化。在建构此系统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相互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关注人的心理的表层结构(包括情感、意志、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中层结构(包括主流的思想观念和特定的亚文化观念等)和深层结构(包括人世与出世、理智与直觉、历史与伦理等的精神本质的自由与规范)三者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倡导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介质均“在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要素的增加或减少,要考虑到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结合点与结合面,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互动观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人与社会生态、人与人的生态、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过程和状态的统一体。戴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应该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互动观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的互动,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学科内部的生态互动是促进学科完善的有利方式,学科间的生态互动是学科创新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生态的互动,必须要有以下意识:在学科内部,首先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内容与方法的互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是直线型关系,而现在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建立内容与方法的立体关系;其次要协调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外部的环境系统或主体实践系统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互动的结果,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外部的环境能否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效果,关键在于主体对环境因素的吸收、筛选、消化、接受和应用实践,使知、情、信、意、行等诸要素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冲突到相互适应。再次,要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互动观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一种交往互动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本学科的优势的同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新,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当然在吸收其他学科的成果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首要地位,坚持学科间的共存共生、互惠互利的原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人文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观正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差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观的缺失,具体表现在:过于强调学生的公共性价值,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性价值;过于强调学生的客体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经济,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成长;过于强调学生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的自由性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生态化,必须树立人文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人文观应包括以下要义:第一,要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指向终极关怀。王东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要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实际需要,协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第二,尊重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维度之一。”学生是具有生命主体性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自在性和自为性的人,他们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观、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只有让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三,培养人的个性,实施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精神世界,反映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就成了个性。“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培养。”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其次要予以理解和接纳,再次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最后要培养个性化的人格特征。第四,要注重人的心理疏导,营造人文关怀的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多发事态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心理疏导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另外,学校也要为学生营造充满人文氛围

的环境,比如:开设适量的人文课程、开展丰富的人文实践活动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谐观

和谐是社会的理想状态。指特定系统内和系统外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着的各个子系统均能良好生存和良性发展的状态,是“在由人参与的事物中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的良好对立统一状态,是事物稳定性和协调性的成熟表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作用的结果。它体现在人的身心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运动过程中,是事物发展的美好阶段”。和谐不仅包括系统内的良好状态,还包括向系统外部的良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和谐观是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良好状态和良性发展的设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等实践要素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互相关系的和谐。然而,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协调的方面:“一是能动性的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即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和谐。二是非能动性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即教育目的、内容与教育方式方法、情境之间的不和谐。三是能动性要素与非能动性要素之间的不和谐,即教育者、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情境之间的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和谐,必须在实践中协调各要素的关系。在学科内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独立的二级学科,与其他的四个二级学科相比,发展明显不平衡,要么只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而忽视教育,要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缺乏理论支撑,要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点的发展,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这属于学科内部的不和谐;而在学科外部,尤其与理工科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海洋里的一叶小舟,难以与自然科学的社会效益和当前创造的巨大价值相抗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事业,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播种机”,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的关系,唱响和谐之音。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和谐共进,共创和谐世界。

五、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资源观

思想政治观念篇3

关键词: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4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062-01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经济寻求新发展,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青年职工是企业生产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掌握了未来。如何创新开展企业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了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人们,特别是青年的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青年员工思想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采取灌输或说教的方法,感觉沉闷、呆板,缺乏生动、形象,已经不能成为青年工作的主要模式,因此应抛弃思想教育中一些空乏的东西,力促新形势下青年思想建设有效提高。

一是内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本着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拓展思路,探索创新。比如当前应着重采取“以法引思”的形式,重点做好源头的工作。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努力提高青年职工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他们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展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方法创新。

(1)变听为说。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如果要让人学得好,最好的办法不是讲给他听,而是安排他讲。讲一遍比听三遍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2)自我教育为主。

通过自我辨别是非美丑,自觉地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觉抵制和克服消极影响。

(3)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作为工作重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

(4)心系青年疾苦,用关爱凝聚人心。

从青年的实际出发,从青年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青年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好。用心体察青年的疾苦,真情帮助他们,解决其后顾之忧,增进同他们的感情,就一定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就一定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三是努力做到既要鼓舞人又要关心人。鼓舞人必须与关心人相结合。要用心感召人,让人觉得方向明确,心情舒畅,才会起到鼓舞人的作用。鼓舞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树立典型、宣传典型,让青工向榜样学习。在宣传典型的同时,更要注意培养、爱护和关心典型,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评选“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使青工中不断树立新的典型,使典型就在青工身边,可学可亲,这种鼓舞人的方法是非常见效的。以心感人,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做到青工的心坎上。

思想政治观念篇4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思政治思想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

不少企业和员工、甚至少数领导干部对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一是片面强调企业效益的重要性,认为企业设立党工团组织是摆花架,企业要的只是经济效益,职工要的只是物质利益。他们不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风尚在维系企业各种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企业竞争的重点,缺乏企业形象是企业产品形象、经营服务形象、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综合因素组成的这一深刻认识,使得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下滑,影响企业效益的增幅。

(二)组织机构及管理力量较薄弱。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呈逐步被削弱的趋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较差。目前很多的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导个人的意识和情绪,更多直接地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因而常常陷入“有组织无活动或有活动无效果”的被动局面,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认为组织、宣传、工会等党群工作是非经营性工作,而且增加不必要的内耗,并且影响和制约日常生产经营工作。

(三)政工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政工岗位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相比,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普遍存在对政工人员再教育不足。有的政工干部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工作底气不足。

二、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国企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迫切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确保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贯彻依法治企的方针,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法制教育;必须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新型的企业人才队伍。

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趋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知识化、信息化程度。针对市场化、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突出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宣传,解疑释惑,引导他们正视差距,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要把员工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人本意识”。防止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二)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

企业党组织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加强企业政治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政工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基层建设的质量。因此,对政工干部的选拔、培训及思想建设等各方面都要加强。首先,对政工干部的选拔一定要把好关口,只有政治素养坚定、学历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的干部才能胜任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同时,要不断加强干部的思想建设。再者,要立足现实,创新教育内容,在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紧扣时代脉搏,从实际出发,丰富思想教育内容。要完善政工干部的激励机制,

(三)制定计划、加强培训

要制定好培训计划,抓好干部岗位培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一是要树立起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感和事业心,克服各种错误思想;二是要有计划地开办思想政治工作综合的或专业性的轮训班,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策水平;三是正确选拔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建立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党、团、工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四是当组织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开展工作,帮助指导它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工作经验。

(四)落实人员、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选配高素质兼职人员,建立“一岗双责”工作机制。要注意挑选素质好的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书记或副书记,充实政工队伍力量,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二是引进优秀专职政工人才,增强政工队伍的核心力量。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尖端人才”,提高全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三是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推进政工队伍建设。要选择与政工相关专业或热爱政工工作的人才,加强政工人才与其他人才的岗位交流。

(五)深入基层、加强思想沟通。

(1)要顺畅沟通渠道,力倡交流氛围。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站,设置员工论坛或者企业信息交流平台,让员工有倾吐心声和发表意见和建议的空间,企业政工干部和领导要经常与员工直接对话。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把道理讲实,把道理讲得合情合理,只有把道理讲到员工的心坎上,他们就会理解,政治思想工作就会收到成效。

思想政治观念篇5

关键词:少儿体校运动员;思想道德;政治观念;方法探究;意见探讨

一、影响少儿体校运动员思想政治观念提高的因素

1.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目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少儿体校运动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够重视,不了解提高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意义,这样,很难在运动员思想政治方面有质的提高,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可并努力践行,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思想道德观念,让运动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竞技赛场上,都能获得正能量并且成功。

2.运动员接触思想政治教育较少,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思想道德学习上

少儿体校运动员思想政治观念的提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然而少儿体校运动员相对于同龄的在校学生,接触有关思想政治的知识相对较少,这就给提升少儿运动员思想政治观念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和不必要的麻烦。与此同时,少儿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需要不断巩固和加强,而适当的活动和说教不能真正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运动员不能从生活和训练中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思想道德学习中。

3.少儿体校运动员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观念没有浓厚的兴趣

少儿体校运动员喜欢运动、喜欢游戏,对于提升思想政治观念这种说教式的教学和学习模式不感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观念的提高,那么很难有效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二、提升少儿运动员思想道德素养的意见和建议

1.不断引导学生重视思想政治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少儿体校运动员的思想政治观念教育过程中,要想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一定要充分引导运动员认识思想道德素养,对生活以及体育竞技的重要意义,帮助运动员在少儿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教育讲座,提高少儿体校运动员思想道德素养,将其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帮助运动员意识到作为一名运动员,积极良好的人生态度和心态以及政治观念的重要意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将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与生活联系,渗透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观念

思想政治观念的树立和完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此,要想以更有效的方式提高少儿运动员的思想政治观念,就要将这一问题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运动员无时无刻不接受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洗礼,乐于并主动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观念。这样在不知不觉的教育中让运动员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勇气、有担当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观念。比如,在体育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运动员学会调整心态,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对手,对待竞争者,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比赛的准确率,更能无形中引导运动员成为一个正直的、不投机取巧、心态良好的人。

三、取多种方式提升少儿体校运动员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方式调节运动员的积极性,毕竟,少儿很难对说教式的思想政治课灌输感兴趣。因此,应该不断丰富完善教育活动方式,比如,组织少儿参加讲座,组织少儿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了解作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素质,让少儿感受到思想道德素养提高生活和体育竞技带来的乐趣,这样,在教师的带动下,少儿体校运动员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以助人为乐为荣、以积极劳动为荣、以良好心态面对生活面对比赛为荣,传递正能量,才会在无形中给少儿体校运动员以更深的影响。因此,体校运动员更需要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竞技风气,以自身运动员身份影响更多的人群,对今后的发展和进步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少儿体校运动员思想政治观念的提高,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不断挖掘少儿的潜力,帮助少儿运动员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状态面对自己的体育活动和竞技比赛,良好的心态和状态能够帮助运动员在赛场上更好地发挥,久而久之提升少儿的心胸和气度,让少儿运动员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竞技比赛中,都能感受到无限的快乐。综上所述,幼儿体校运动员思想政治观念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和格外关注。

思想政治观念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人本观念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思想的统一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国际政治格局错综复杂,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尤为严峻,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金钱至上主义也日益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以人为本观念来统筹思想政治工作。人本观念,即坚持以人为本,走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切实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学生本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观念,是高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保守,只注重社会价值而忽略了人的发展。

在历史上,中国长期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帝王大都把统一民众思想作为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其本质即是向民众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借以维持社会稳定。因此,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施教者往往将社会价值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而忽视人作为个体的发展。当前,在我国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被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目的仅是向学生灌输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维持大学校园的稳定。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丝毫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扰,更无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相关高校的管理者应尽快扭转此种不良倾向。

2.相互矛盾的评价标准,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反映在大学生身上,便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相对于大学生的品质和修养,企业更看重的是其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无形中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换言之,大学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指标不一样,各有各的侧重点,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无法给学生传授能力。根据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跟其他事务都是有矛盾的,事物本身也存在着内部矛盾,并非所有的矛盾都是完全对立的,学会如何兼顾矛盾双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一方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人生观的引导,一方面积极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这就是解决此问题的症结所在。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过程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普遍单一,主要以说教法为主,高校的思政主管部门、辅导员经常会召集学生训话、学习新的国家政策或中央指示。这样的教育方式完全是走过场,见事不见人,其收效也是可想而知的。思政工作者面对的不是物体,而是有理想有主见的热血青年,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喜好,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这种死板的教育方式。思政教育方法应该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教育者在采取某种教育方法时必须征得教育对象的同意,双方应共同协商教育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群体乃至个人,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1.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发展,从思想上引导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信仰和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发展的、科学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这是一种宏观方向上的教育和引导。其次,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力有限,容易情绪化,容易走极端,不少学生因为缺乏信仰,导致精神迷惘。高校的思政工作者,要及时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净化其心灵。通过正面灌输、启迪心智、重塑人格,让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致力于把大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兼顾每个学生的利益。

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普遍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共同包含的内容,或者是双方都适应的准则。特殊性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标志,即一种事物所独有的内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必须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兼顾每个学生的利益。具体来说,就是思政工作中一些普遍适用的准则,如定期开展教育、教材内容的统一编写及一些管理规定等应该继续推广,因为它可以保证思政工作实施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每个学生的个性及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独有的偏好,如果教育者在思政工作中完全一刀切,以固定不变的方法和模式来开展教育,其结果就只会使学生对思政教育越来越厌恶。教育者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外向型的学生往往比较活跃,可采用座谈会的方法来开展教育,内向型的学生刚好相反,他们往往不善言辞,拙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可采用课堂教学来施展思想教育,并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书面作业。只有因人施教,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贯彻于思政教育中,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教育的塑人功能。

3.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意保护教育对象的隐私。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应该有良好的素养和职业道德,严守教育对象在交流中所吐露的个人隐私。如果大学生肯将他们的个人隐私倾诉给教育者,那么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方面说明教育者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另一方面说明教育对象对教育者已经完全信任。在此基础上,严格保守教育对象的隐私,不仅是思政工作者的责任,而且是最起码要遵守的职业道德。

另外,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都普遍脆弱,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自尊心较强,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偏执,如果思政工作者恶意地泄漏学生的隐私,就可能会招致他们的报复,甚至引发自杀、退学等恶性事件。所以,保护教育对象的隐私,其实也是在保护教育者自己,必须充分认清学生隐私的重要性,给学生以适当的尊重和有限的个人空间。只有严格保守学生的隐私,才有利于思政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4.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植共同学习的组织文化。

在管理学领域,企业的组织文化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因为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它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受一定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便是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主要场景,所以,自由、民主、开放的校园氛围便是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剂,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和学生地位平等,各抒己见,保证了思政工作能够取得好的成效。与此同时,学校管理层应该大力培植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文化。学习共同体,即是管理者管理对象双方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决策,就双方关注的问题共同探讨,使管理对象的地位由被动变主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达到最大的团队效率。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文化充分尊重了教育对象,扭转了长期以来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思政工作方法,认可了教育对象的主动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高校的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大力培植这种组织文化。

5.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就业择业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问题成了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切实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服务大学生的现实需要。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帮助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定位。要多方位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创业。目前,不少高校在校园开展创业比赛,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了其创业热情。以人为本不应是一句口号,而应是切实的政策和行动,是学生得到的切实利益,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是关切学生的核心利益,是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安姝.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03,(2).

[2]李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2).

[3]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2008,(3).

[4]候启海.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探讨[J].2006,(2).

思想政治观念篇7

[关键词]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转变思想观念。

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加艰巨。如果我们仍然保持传统观念,沿用传统模式,则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也不符合成人大学生心理特征变化和成长规律。据此,我们必须坚持自觉遵循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创新理念。

1.树立服务意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目的,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佳的服务。

立足服务,就要切实转换工作职能,从重监管转到重服务。在服务中进行教育管理,在教育管理中体现服务。要更新教育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转变教育方法,要更加符合成年人心理和个性发展的特点,从说教式、灌输式转为启发式、激励式、讨论式、探索式,加强互动。

立足服务,就要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包括每个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合理需求,据此做好服务工作。拓宽服务渠道,创造有利条件,优化校园环境,维护学生权益,实现服务优质化。

立足服务,还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如果还是老样子,严厉有余,宽厚不足,居高临下,指手划脚,缺乏亲切感、亲和力,则使人敬而远之,服务效果必然不佳。要改变形象,就要加强学习,创新观念,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服务意识和技能。真正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和热心贴心的服务明星。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教育过程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双向互动越是积极活跃成效就越显著。传统教学中注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对的,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影响了教育效果。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如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只是从条条框框出发,要求学生适应各种各样的管理规定和模式;不根据学生的内在需要,不区别各人的个体差异,而用一把尺子、一个模子统一度量和铸造所有学生;在工作中仅重视对学生行为的规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所应具有的参与和选择权利等等。

我们要主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包容多样,发展个性。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在自我教育中得到提高,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3.增强德育的“为先”和“全员”观念。德育的重要性虽然人人皆知,但重智轻德的观念和功利心态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于师生之中。有人认为成人大学生克服重重困难甚至丢掉“饭碗”来到学校,就是奔学习专业知识而来,要的是过硬本领和文凭。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紧,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的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政治理论教员的事,放弃了德育责任,碰到学生中出现的矛盾,也不能主动去帮助化解。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这些都说明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完全落实,必须引起重视。如果德育为先和全员育人的观念不能首先牢固树立,则很难期望服务意识的增强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增进爱生情感。

1.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特点。像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学生的情况,对于他们过去的经历、现在的状态以及对未来的构想,他们的知识基础、从业表现和思想倾向,他们的年龄结构、性格爱好、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等等,都要了熟于心,对成人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胸有成竹。

所谓成人,其实他们并非一色“成年”,虽然多在20岁左右,但也有大至30、40岁的“高龄生”。年龄上的差异表明他们的家庭境况、身体状况、生理需求和人生感受等的区别。20上下的学生,正当青春年华,精力充沛,学习热情高。而那些人届中年的学员,已经成家立业,家需照顾,业得维持,可谓心挂几头,他们在学习的征途上,跋涉之艰辛不言而喻。

成人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各有职业,而且存在职业差异。进校后,其中一部分是带薪学习,这部分学生有着比较稳定的生活来源,毕业后也有比较可靠的去向,因此思想情绪比较稳定,学习纪律性较强。但也并非完全就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带薪”就难以完全割断与原先工作的联系;因为“有职”就难免完全消除对未来工作产生变故的隐忧;而另一部分离岗离职自费进修者,经济来源切断与毕业去向未知,自然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焦虑与苦恼。为摆脱目前的困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艰难而顽强地拼搏。

成人大学生大多接触过广阔的社会生活,亲自参与了具体的实践活动,学习过一般人在课堂里难以学到的更丰富的社会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是十分可贵的一面,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洪流中,有的学生难免沾染一些不良习气,趋于圆滑世故。

成人大学生彼此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基础也有明显差异。在课堂里面对新的专业理论学习,显露出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思维不活跃以及学习方法呆板的弱点,难以较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总体上说,成人大学生在心理上还是比较成熟稳定。他们有比较明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有勇于面对困难和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不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事当前较能理性对待,不冲动、不浮躁,但有惰性,少些激情与活力。他们有更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也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他们敏感性强,容不得别人冷嘲热讽,希望得到满腔热情的鼓励和亲如家人的关爱。

2.关注变化,适时引导。在对当前成人大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地处处做有心人,时刻留心关注他们的变化,掌握他们的心路历程,切实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讲究策略,增强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法宝,具有光荣传统。在普通高校中针对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利用和借鉴。对于成人教育,我们还要善于结合成人大学生的特点,讲究策略,注重方法,加强针对性,发挥主动性,体现时代性,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

1.体现人文关怀。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我们把这一理念全方位、全过程地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顺应学生的发展变化,努力提供良好的人文条件。大力推行科学的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针对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困难给予最真诚的关心和及时具体的帮助。如学校正在积极开展的构建和谐校园,协调融洽人际关系;开通领导信箱,畅通信息渠道;健全助学机制,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加心理咨询场所,增设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员,开展心理辅导和知识宣传,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缓解心理压力;后勤诸方面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充分保障学生的权益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等等。这条条举措如丝丝细雨滋润心田,使学生在校园处处感受着温馨的人文关怀,享受着学习生活的愉悦。与此同时,学校从领导到教师,还要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吸取丰富的人文精神养料。有时教师发自肺腑的富有人情味的言行举止更具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使教育得以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力量,从而自觉主动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

2.突出时代特征。当代成人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迅速,他们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更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教育中,应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成人大学生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一般都比较强。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深知国盛我兴,国荣我荣。因此,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特别对与自己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他们更是饶有兴趣。我们应当积极保护和引导这种热情,在教育内容中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在时事政策和政治理论课以及平日的教育中,紧密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注重“真、实、新”,力防“假、空、陈”。坚持不懈地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新思想融入充实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分清世情、国情、党情的阶段性特征,提高对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既要发挥教师精辟讲解、释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又要通过精心组织的专题讨论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中,相互增知获益。

还要注重舆论引导。网络化社会信息量多、传递速度快,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令学生产生迷惑。这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更高的理论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及更高超的艺术技巧去引导分辨是非,抵制诱惑,走出迷雾。

3.发扬主体精神。对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更加注意运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相结合、外力与内力相结合的方法,教育效果才会更大。成人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组织能力,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发挥自治作用。凡是他们自己能办的事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办,教师不必亲历亲为。大力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骨干、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一支有力的自治、自育队伍,并通过他们去带动更多的同学向先进靠拢。如主题班会就一改过去由班主任、辅导员一人构思设计和主讲操办、学生被动参与的惯用方式,而是由班委会事先发出告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再从中选取大家最为关心、最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作为主题,然后确定形式、方法,由学生分工收集资料、主持会议。学生自觉参与,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而且积极性高,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有关学生利益的重要决策都很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重大活动都主动吸收学生参加,学生干部的选举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尊重多数学生的意愿。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都明显得到增强。

4.丰富校园生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谓一举多得。不仅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情感和心理,融洽关系,培养集体主义、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增强凝聚力,而且也是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发扬主体精神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成人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既具有知识性、科技性又富于趣味性、启发性的各种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形势研讨、辩论会、各类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

5.增强实践活动效果。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相对而言,实践是成人大学生的强项,他们具有浓厚兴趣和热情。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适当提高要求,增大难度,增加时间,在内容上拓宽一些,在组织上更加放手一些。此外要努力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吸取新的营养,受到教育,增长才干,用所学知识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实现学生、大学和社会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宏。浅谈对“教育是一种服务”观念的认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2]高英。浅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经济师,2007,(1)。

思想政治观念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6-01

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同时确保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意义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就是要以维护大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为前提。不仅要对学生做好教育工作,还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并且还要做到能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及帮助学生,这不仅是新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基本的教学要求,也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第一,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主要方式。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只重视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管理、而轻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强制性的灌输、而轻视接受成度;只重视集体的表现、而轻视个人差异等问题,这种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为了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教育观念得到有效的转变。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强制灌输与接受程度、集体表现与个人差异等在教育过程中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第二,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必须对育人环境引起重视。当前形势下,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市场中的利益关系、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逐渐多样化,人们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其选择性、差异性以及多变性等都日益增强。这对将要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部分大学生心理焦躁不安而精神逐渐淡化、思想素质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社会责任感不强等多方面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起着激励、导向以及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虽然已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评估体系,但对评估标准方法来说,还不够科学和完善,主要体现在评估的对象远离了现实生活的实际以及评估的组织构成不合理等。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人性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在评估方法、评估对象、评估结果以及评估组织构成上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合理性、实效性等[3]。在如今这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主义新形式下,本着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体系能够不断完善,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健康成长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关

,有利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可以使大学生的价值、力量、作用都能得到充分的肯定。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转变教育方式,要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并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结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平等对待、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同时,对于大学生身上的优点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而对于某些思想政治素质存在不足的大学生,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随时关注他们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思想动态,才能及时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总之,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所在。

(二)建立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因材施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教学方法,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下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以及自身不同的政治素质等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体系,可以尊重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建立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首先,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群体分类,并根据这种差异性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其次,教师应把指导教育与学生自我素质教育相结合、把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解决学生生活各方面问题相结合、从而才有利于建立科学、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三)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激励机制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金”,对于思想政治素质突出大学生,包括个人和集体,都给予适当的奖励;在精神激励中,可以为大学生设立“思想政治素质优秀者”、“思想政治素质模范”等荣誉奖,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的结合,以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后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227-228

思想政治观念篇9

关键词:文化资源;模糊数学;思想政治观念

一、研究背景

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这种惯性是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柱,它本身就有延续和继承发扬的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因此研究校园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相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河北省五所高校三百多名学生的调查数据为依据,从学生对校园文化资源的评价着手,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与校园精神文化资源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了它们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因素的参考指数,旨在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选择

1.理论分析。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努力营造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生活空间。而资源稀缺性的特点又引出了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收益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文化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要想有效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发挥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首先就必须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资源各要素在自身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过程中影响程度评价。但是校园文化资源界定本身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对各资源要素的评价标准又是模糊不明确的,而随机抽样的调查数据还可能存在误差,因此要把抽象模糊的评价转变为确切的参考指标,就需要借助模糊数学的方法。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并在“模糊集合”上逐步建立运算、变换规律,开展有关的理论研究,对看来相当复杂的模糊系统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处理。

2.模型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通过建立模糊集合,对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该事物的优劣做出科学的评价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转化处理事物、现象的模糊性,综合各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作用,用数字来反映人的经验。

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各资源要素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积极影响的程度,这是个模糊评价,隶属程度由五级来表现。如果学生认为影响很大的,它的从属程度是1;影响较大的,它的从属程度为0.8;依此类推,影响一般的是0.6;影响较小的是0.4,没影响的是0.2。为进一步明确相关程度,本文建立了文化资源各要素与各年级学生的多元矩阵。应用323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分析。

该方法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首先将被调查群体按不同属性设为集合:U={u1,u2,..,ui},其中u1-ui分别代表被调查群体的不同属性;

然后设立对群体产生影响的变量集合:X={x1,x2,x3,…,xj},其中x1-xj分别代表各变量;

再根据U集合中各群体对各要素变量的评价隶属程度及模型Rij=pij/n=(1×出现频数+0.8×出现频数+0.6×出现频数+0.4×出现频数+0.2×出现频数)/各年级实际填表人数得出U集合和X集合的相关矩阵R=(rij)i×J∈[0,1];

结合Rij结果根据模型ai=∑rij/n得出每一项变量与U的相关水平a={a1,a2,…,aj};

最终建立X,U,a的多元矩阵。通过a值的大小比较来判定变量与调查群体的相关性,从而对各变量进行分析。

3.变量说明。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校园文化资源大体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群体文化四方面。每个方面又分别包含不同的要素。U集合群体属性变量U1-U4分别代表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和毕业年级学生,物质文化资源X集合各要素变量分别为校园文体场所、校园教学场所、校园生活场所、学校文体设备、学校教学设备和学校生活设备;制度文化资源X集合各要素变量分别为学校文明公约、学校奖励激励制度、学校惩罚管理制度、学校日常管理制度、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精神文化资源X集合各要素变量分别为校训、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学校师德师风、校园风貌、校园学风、校园学术氛围和校园活动;群体文化资源X集合各要素变量分别为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和班集体、团支部。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精神文化资源要素分析。七种校园精神文化资源要素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形成的积极影响仅有十分微小的差别,影响排名在前四位的为校园学术氛围、校园活动、学风、校园风貌。说明这四项思想政治资源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积极影响的相关性较高。而校训、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和师德师风对学生积极影响的相关性比较低,作用不太明显。

2.物质文化资源要素分析。六种物质文化资源要素与各年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相关系数在0.68以上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校园教学场所,校园生活场所,校园文体场所。说明以上3种物质文化资源因素对学生不同年级学生贡献率较大。但是物质文化资源要素总体分值并不太高,大部分都在0.7分之下,这说明学生对文化资源中物质文化资源的评价不太乐观,部分高校在这方面还需要有所改善。

3.制度文化资源要素分析。六种制度文化资源要素与各年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学校奖励激励制度、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惩罚管理制度和学校日常管理制度。可见以上4种制度文化资源学生的成长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的贡献率较大。而且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可见制度文化资源对学生积极影响的相关性是比较大的。

4.群体文化资源要素分析。通过a的数值变化,班、团组织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积极影响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综合来看,学生群体文化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的相关程度最高,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45.

[2]欧阳泉,徐宏云.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法算法实现[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63-64.

[3]尹丽馨.浅谈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素质教育特征[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2-53.

思想政治观念篇10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努力拓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1课堂教学层面——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摘要途径。[1]

在教学方法上:一是以现实事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行课堂举例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是以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亲和力。改变填鸭式、教条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师生互动,在思想、信息、情感等方面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手段上:结合多媒体技术价值观念,依靠网络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空间和渠道。一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史实和材料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大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二是围绕中国革命历史,开展红色经典教育,鼓舞和激励当代大学生;三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红色网站,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生力量。

2教师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热爱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

第一,辅导员队伍建设cssci期刊目录。高校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员。辅导员队伍既要保证数量,更要确保不断地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向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方向发展,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任免制度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能否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面而又生动地加以讲授,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深入钻研理论,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强化教师培训,严格教师考核,提高教师待遇,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其他教师队伍。高校所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第四,学生骨干队伍。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对全体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要培养学生的优秀骨干,把优秀的学生尽可能地吸收到党内来。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中形成导向价值观念,树立典范,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2]

3组织层面——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组织、协调和实施的重要作用。高校党团组织在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负有光荣的使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党的建设为龙头,把党的政治主张贯彻到大学生中,引导大学生的正确追求;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选拔、培养、发展工作,通过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素质,为壮大学生党员队伍奠定基础;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结合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育,以旧带新,构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层次体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学生社团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细致、扎实、全面。高校党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上,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4校园文化层面——创设浓郁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为学校营造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具体来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从思想上来看,全校师生员工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校风学风建设;从制度上看,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自身素质上看,全体师生员工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培养良好的教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领导培养良好的领导作风,为校风的建设共同努力。

其次,要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价值观念,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中,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再次,要重视发挥各类组织载体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学生社团的组织载体作用,将社团及其活动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中,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cssci期刊目录。

最后,要树立学生公寓的阵地意识,主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占领学生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宿舍文化,使学生公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延伸。

5网络层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习、服务等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鉴于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借助网络技术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二、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高校应全面加强校园网和思想政治专题网站的建设,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平台,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综合运用法律、技术、行政手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最大限度地阻止不健康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

6社会实践层面——加强实践活动,构建贯穿大学生全部学习生活的实践体系

社会实践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积极开展“红色之旅”价值观念,组织学生到革命史馆、改革开放前沿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增强对党的感情,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此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专业性的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强化专业意识,在实践中加强专业知识的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教育;

同时,高校要与基层广泛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社会、高校、政府都要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突出“产、教、研”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实践基地的思想道德教育两个功能。

此外,还要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这些都为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寓思想教育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周方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119-121.

[2]刘志超.思想理论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7.

[3]周贤群.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措施研究[J].商情,201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