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课堂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1:42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1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当探索一条以适应学生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计算机老师必须关注和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然而计算机又是一门变化很快的学科,老师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呢?以下笔者以《平面设计photoshopCS3》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为例,谈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安排合理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也是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前提。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如下安排:

首先,在教学顺序设计上,把“photoshopCS3基本工具使用”知识点放在前面,先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基本绘图工具,如选取工具使用。再教学生如何将基本工具综合起来运用,随后教会学生运用绘图工具完成作品,最后分专题综合讲解实例。这样做的目的是:先加强感性认识,然后转化为理性认识,让学生逐步认识photoshopCS3软件,了解软件的基本使用,从而产生期待,即如何运用photoshopCS3做出想要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也要从实际出发,适当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因为一个人在学习中如果能常常感到“乐在其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独立”地去了解和体会要获得新知识所需的过程比如,老师按照学生易于掌握的顺序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实践,达到由不知到知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中要做到精讲多练,以动手实践为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课程主题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不适用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例如:《平面设计photoshopCS3》第四章节中的“蒙版的应用”,首先展示作品给学生看,至于如何去实现的技巧性问题,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性,将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

同时,要“多练”,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上《平面设计photoshopCS3》课程时,只要讲授教材中的任务操作的注意事项、设计思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操作,先不演示讲解,而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小试身手”,自己去摸索,最后提出问题(给学生提出的任务必须由浅入深,不必系统地讲授,只需点明知识范围的重点即可),让学生自己直接在实践中体会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促进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处于中心位置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所学知识,就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笔者在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先不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小组,将3~4个同学分为一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同时,以小组竞赛活动的方式,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并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同学间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困难,互相指正错误,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又好又快地掌握知识。有时一个问题,可能自己怎么想都不会,但经过小组内成员的讨论,可能一下就做出来了。可见,小组协作学习,既能互帮互助,又能更好地学习。

四、注重课堂信息及时反馈,不断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

及时的反馈能使老师正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活动,讲解时就更能抓住重点,有效地克服难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教学原则;不及时的反馈,可能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模糊的认识,学生也就不能够及时地改正,影响了学生正确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老师也因此丧失了最好的教学时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而且,还应多鼓励学生出现问题后,如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巡视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的步骤和结果中做好每次课堂任务的信息反馈。当发现个别学生“反馈”的效果不佳时,教应提出一些“暗示性”问题,启发其继续准确地完成练习。而对反馈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老师要深入进行分析讲解,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以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不做活动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无法得知。

五、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优越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有效课堂教学以最少的教学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学生是否在学习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实现高效益、高质量。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不管我们的教学观怎么变,教学理念或教学手段怎么更新,我们所关注的有效课堂和有效教学应该始终是不变的。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授之以渔,终生受益”,教师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如何有效地把握课上45分钟,根据对新课程改革的的学习理解,根据我对计算机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所得到的体会浅谈自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设计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培养其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身边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设计,设计、创意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平面艺术设计课上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我在课堂教学当中带了一大包各种零食,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所喜爱的零食包装设计特点,进行案例包装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当中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个体因素善加引导、调动,让学生在质疑、求知的情绪中积探索、热心实践。

教学目标的有效建立:

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依据教学进度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目的。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对教学进度效果要有准确的把握,同时加强“榜样教学”,树立班级榜样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本专业在每个学期中定期设置案例实操设计比赛,对获奖同学进行奖励。在班级里也可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习优异的同学为组长配合老师辅导学生们学习实践;在班级里树立学习优异的同学为榜样,鼓励学生们敢于竞争,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互帮互助、有效竞争中学习进步。

教学的有效实施,改革教学内容与课题设计。

要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这教学目标,体现认知目标、提高能力目标、增强情感目标,使每堂课重点突出、条例清晰,让同学们在愉悦的心情当中学习知识。

教师要精讲,学生体验实战才是硬道理。在教学当中我们要通过案例教学,将不易理解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实用的实战技巧,让学生在实战中深入体验。

问题的设置要追求联系实际。工作单位需要的是实战能力强的员工,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他们有着深远的意义,整个体现在任务创设、导出问题、自主探索、任务分析、完成任务、任务验收。将本节知识点融入到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当中,将抽象的知识趣味化,即强化了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知识点的距离。

教学的有效手段:

新课程改革,提升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在设计教学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计算机中的多媒体教学是集声、像、图于一体的一种具有听觉、视觉冲击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深的印象。依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上实用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实用课件辅助教学,实施软件、课件直观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教学中讲解photoshop里的“修复画笔工具”中,以往都是首先在课堂里讲解“修复画笔工具”的大概作用、使用方法,再到机房演示,学生练习操作,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知识点。但如果运用多媒体一体化教学,就可以通过其进行演示、讲解、练习,把声、像、图融于一体,老师操作学生跟着学习,既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又能让学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教学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充分体现出计算机一体化教学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

如果我们太依赖计算机,作品往往很难体现出艺术美。所以,尽管计算机科技迅猛地发展、软件功能也日益繁多,但机器其本身是没有设计能力的,它只是工具,在教学当中应重点告诫学员,只有“大脑与电脑”的有效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才能更好的体现平面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完美结合的优越性。

教学的课堂反馈和教学反思: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平面设计;课程设置;创新思维;个性化思维

我国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东北地区,只在专业性很强的美院或一些综合类大学中开设平面设计专业,中职类学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开设时间较短,课程体系架构尚不完善,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设计创意理念不强,只注重技术运用而忽略了平面设计具有创意的本质,因此学生到企业不能适应岗位需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衔接成为平面设计能力发展的瓶颈。

平面设计最终是为消费者服务,由于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不仅对产品的质量有要求,更对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感兴趣,创意新颖、品质优良和风格独特的设计会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感,因此,用人企业对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突破传统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科学体系,认为开设的课程和学习的专业软件越多越好,造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软件知识混淆,多而不精,没有根据地区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习主体的接受能力而开设专业课程,超领域、超专业和超学历层次开设课程,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2.忽略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职学生美术基础差,对设计理念和创意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很多学生工作后只会机械地操作软件,缺乏产品生产中的再创作,这是技校学生的通病。只会技术不会创意就谈不上设计。我们应吸取高等教育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精华,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

在校学习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到企业后却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这说明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工作实践衔接性较差,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应该开展模拟企业工作的案例教学,鼓励学生到企业体验真实工作,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给学生创设企业实景学习实践环境。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对策

总结教育教学改革具体目标要求“学习结构科学化,学习内容社会化,学习环境交流化”,根据此要求来合理安排教育教学。

1.合理架构课程,形成平面设计专业科学的课程体系

开设美术基础、构成、图案、广告创意的理论基础课程,开设photoshop位图处理软件、corelDraw和illustrator矢量图软件,indesign排版设计软件专业课程。将理论课程与电脑操作课程合理架构,有机融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平面专业课程为主路线,分出适应专业发展的必修课和专业能力拓展的选修课程,分出主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从业要求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课程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学习结构的科学化。

2.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构思想法

构思即是根据设计要求,运用艺术创意手段,经过精心思考,将有关材料进行创造性组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意象的过程。构思基于对设计要求和设计主题的了解,因而培养学生的经验、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创造力等个性尤为重要。有创意、有个性的作品会创造更高的价值,由于中职学生社会文化基础较差,很多没有美术基础,视野不够开阔,与社会的接触少,大多都是仿制作品,而无法设计自己的作品,缺乏设计理念和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先进的文化观念的指导下学习,在文化情境中感悟设计创意的重要性,并通过设计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先进文化,根据地域的行业发展特性因地制宜开发适应本校教学内容的校本教材。

3.学校积极创设企业实景,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合作,增强服务意识,了解设计流程,熟悉项目设计、预算、印刷等工作内容,学会与客户交流沟通。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熟悉企业生产技能,参与企业设计开发工作,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样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学生不断地接触社会、企业、客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服务意识,设计有创意的作品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优化学习环境。

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始终坚持以社会用人需要和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注重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走校企合作交流,发展有特色的中职职业教育道路,培养懂设计、精技能、会合作的综合型设计人才。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4

翻转课堂的关键理念是课外传递知识,课内内化知识,有效地解决课内学习学生学习效率差异性问题,解决课后巩固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具体探索移动微课程融合于《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详细介绍移动微课程的设计思路、翻转课堂教学的方法步骤,并展示具体实施方法,为类似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移动学习,人们通过手机、paD等移动设备查阅信息、观看视频、记忆单词,随时随地获取处理信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高级商务办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设计移动微课程,来探索移动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衔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再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手段,设计并开发出满足高职学生需要的《高级商务办公》移动微课程,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有效结合。

《高级商务办公》是高职院校经济贸易、文秘等文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商务办公能力,掌握基本办公软件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目前,该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学生通过微课程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进行知识的传递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复学习,非常有效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课内以答疑、讨论问题为主,能有效地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

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包括三步: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微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包括平台的开通、平台的关注以及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开通平台:填写关于平台信息与课程资料,引导学习者进行微型移动课程的学习。平台的关注:在学生中宣传微课程平台,通过查看公众账号或是扫二维码的方式关注,学生关注量要达到1,000以上。平台优化:包括平台菜单的导航设计、课程内容的排版修改、界面人性化设计等。移动微型课程的设计过程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区别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差异性,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性。将《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隔设计每一次的“短小精悍”、“碎片化”、“轻松愉悦”等特点的微课程教学内容。选材、组织材料、编辑制作、上传、推送形成每一次微课程教学内容。其内容包括视频、图像、文本等教学内容的制作。以aDDie教学设计模式为基础,构建适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将移动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前学习,课堂内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主。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本文以《高级商务办公》课程中“颈肩乐按摩器使用说明书制作”一课为例,说明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级商务办公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教师通过文本推送布置“说明书制作”具体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再根据说明书制作过程中所设计到的word2010知识点,根据微课程设计思路,分解课程内容,制作3段5~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分别是word2010页面设计、字体特效、图片裁剪与定位。通过建立的移动微课程平台任务要求及相关视频的推送,并根据后天的数据统计学习效果分析。

(二)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如存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问,教师需及时追踪学生在线自测的反馈情况并收集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上预先讲解难点疑惑。释疑解惑后,教师可采取“同济互助”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以带领组员讨论互动。通过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频繁的练习,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word综合运用能力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的分解小目标,每个视频实现一个小目标,视频要短至5~8分钟,但是要包含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要保证视频质量及吸引力;二是保证课前推送的课程任务及课程视频,学生认真自主学习了,这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学生在移动微课程上反馈信息告知教师;三是教师要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讨论课程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琼.翻转课堂教学法.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5

从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身特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逻辑与创新思维能力。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与创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如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停留这一层面上,会失去它应有的生命力。这样的“辅助教学”充其量不过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今天,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环境发生变化。网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它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促进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亲合性,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好的互动。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概念不再是原来意义层面上的,而是更广泛、更深刻的,它的内涵更丰富。这就促使我们研究构建中学数学在Cai下课堂教学的结构,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使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

Cai促进传统型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育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招致批评,然而,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仍然会沿袭这一方式。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渐进的,不可能一夜之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弃。而且传统的课堂教育也有它的特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使之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从创新教育的原则出发,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教学,其基本模式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其中,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发散性、针对性。分析问题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在归纳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

然而这些要求对传统的Cai软件,特别是课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些Cai软件设计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创意是最为重要的。制作技术是次要的。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软件制作者必须自觉地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作为Cai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及内容进行设计。

例如现在不少教师用立体的数学图形,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把图形生动的展示出来,把一些很复杂的点线面关系从不同角度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对培养学生识图形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类课件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多大程度上起作用,但光从课堂教学的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它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只有把这种手段溶合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利用Cai来创设情景,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观察情景的背景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由于Cai的整合,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教师主导活动的设计;(2)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3)教育内容知识结构的设计;(4)Cai的介入点的选取、教育内容的覆盖及教育内容的媒体实现;(5)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以Cai为平台,构建研究、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教育大纲》首次明确提出:在必修课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并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因此,从目标层面上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本身,这些教学目标可以渗透到平时的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也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结构。

Cai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一般可以分为课件型和平台型两种。课件型指的是把学科的某些教学素材,例如知识内容,知识技能利用计算机技术组织起来,用来传递教学信息。课件往往是针对几个问题,几个难点而设计的电脑应用程序。以它的使用对象划分,又有主动型(辅助学习型)和被动型(辅教型)两类。而平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的教学模式,这种计算机平台提供一系列教学素材,工具,在这个系统中通过这些工具的运用、素材的组织以及二次开发可产生新的学习素材与工具。它不是针对某一问题、某一情景开发的,它是面向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而设计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首先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有支配权。学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学习步骤,优化自己的学习的方法,而计算机平台则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工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来帮助自己的研究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验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迅速而准确地得到解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6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资源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课堂环境,教材教学设计的基础。除教材外,拥有、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设计中很重要。教学设计要做到“新”与“实”,从教材外部入手,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师自身资源、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差异性资源和动态生成资源方面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意灵感方面

一个好教学效果是从课堂教学设计开始的,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从设计的灵感和冲动开始的。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具有创新的教学设计,常常先有对局部环节较有利的教学资源或好教法尝试运用,并能很好地实现这堂课的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的突发奇想。然后,试着将这些创意灵感置与整体和环节设计中,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教学设计要做到“新”与“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善于从亲身的经历、阅历,近段时期在学生身边、校园、社会上发生的很有典型教育的事例等方面思考发掘。

三、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为之前,要制定什么目标、计划,这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总体设计的“新”与“实”,首先要根据这堂课的类型设计,课堂的类型不同,是要参加(省、区级)大场合去比赛,还是校内、组内的示范课,还是平时教学授课。课堂总体教学设计的侧重就会有差别。如果参加比赛,校内、组内的示范课课堂总体设计方面就要尽量从符合参赛要求,比如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是否体现学生课堂参与、体验活动,并能突出在某一点上有创意、突破或亮点,以获得评委青睐。要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各个部分是否衔接顺畅缜密等方面下功夫。如果是平时教学授课的科组的公开课或平时的上课,除了考虑是否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外,还要考虑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次,就是使将要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为怎样上好这堂课的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服务。

四、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方面

如果说总体设计产品的雏型,教学的环节设计就是再加工和进一步优化设计。课堂教学一般可按“导入――基本知识点的学习――问题探究――点评总结――感悟、形成正确认识”等几个环节进行。为了使每一个环节更好地为这堂课的内容目标服务,就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选择教学资源的。比如导入这个环节,要设计一个情境导入,要把握好这节课教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学活动还是电教手段?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是用案例法、问题法、图表法、对比法、音乐法还是用反思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又比如在探究活动这个环节,以什么问题的设计更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怎样研讨?以什么(说、想、议、辩、写)形式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深入理解,提高能力?探究的结果是什么?通过探究,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需要反复斟酌,实现设计的“新”与“实”。

五、“交流──互动”探究的设计方面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7

《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是运用计算机工具与美术设计基础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的一门课程。单凭“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是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社会对平面美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单凭传统的纸质设计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这门课程的开设可谓是雪中送炭,解决了现代平面设计教育的一大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把文字和图形信息传达给学生呢?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这门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实践证明: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内容进行整理和教学设计。并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3从多媒体将图、文、声、像、影结合在一起的特点来看,可以帮助教师更充分,更形象地准备一堂《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去提高对所学内容的感知、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1结合多媒体技术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所任教的学生是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之间,他们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力也稍显欠缺,但是学生们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因此,“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根本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认为,具有将图、文、声、像相结合这一特点的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教学,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由书本上的静变为动,将无声的内容变为有声的内容,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在施教《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第四章的“牵手文字”案例,开始播放了一段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视频,并将操作2008牵手文字的视频加载视频之后,特别地将2008作为重点播放并将2008设置成牵手的效果,之后,跟同学们共同分析了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任务。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兴奋起来,文字还能够牵手,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国技能大赛的活动已经唱响全国的所有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项目也是其中项目之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任教老师,有义务也必须从学生的基础培训抓起,并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显然,笔者在制作《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的“风景魔方”案例时,使用Flash教学软件将静态的“风景魔方”旋转起来,学生一下子好奇起来。与此同时让学生先完成静态的“风景魔方”作品。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想来尝试,在笔者通过多媒体软件演示教学后,同学们个个都将自己具有个性的作品提交给笔者。可见,多媒体可以充分地展现出直观的、形象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即可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当前所学的知识点。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仅仅使用手头上的课本是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实施《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网络上更多的新案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课本上没有的作品,进而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自主探索的机会越来越多,自学能力越来越强,常常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的教学单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笔者在《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教学中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将各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作成不同的效果置于课件中,通过大屏幕投影机将教学内容投影给学生,并多次突出显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将课堂内容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知识点变抽象为形象,更能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让抽象的知识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让课堂的气氛更活跃,让教学质量有提高,达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三、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教学中的优化原则

1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实施多媒体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的课堂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于是,笔者在实施《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应该使用什么教学手段才能遵循课堂教学的原则?笔者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并将学生的最优化融合于教学过程中。事实证明:教学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学生学习效果最佳,这才是实施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2实现多媒体最优化教学应遵从教育目的与教育本质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教育的每一个过程、每一处细节不偏离教育的本质,一定要围绕教育的最终目的实施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虽然它可以为双边活动提供丰富的内容,直观的演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不能替代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上课必备的拐杖。偏离这一原则,教学将会偏离教育的初衷,违背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规律。

四、实施多媒体优化教学在《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中的探索建议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充分利用45分钟的时间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达到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施教,并将多媒体优化教学在《计算机平面美术设计》课程中得到更好的实现,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总结,探索了一些方法,与同仁共同学习,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法。

1课前利用多媒体载入与课堂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到“云中飞机”案例时,课前5分钟,笔者播放了一段飞机从地面起飞到进入云层中的视频。同时与学生一起观看并交谈飞机进入云层后飞行的状态。让学生主要观察飞机在云层中穿梭的造型,通过视频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回顾知识要领,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上课开始,关闭视频。课上开始的5~8分钟时间,笔者请学生演示上次课的案例,并请其他学生找出不足之处,再作修改,完善作品。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上次课的知识要领,演示本次课的教学案例,同时抛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去品味蕴藏的新知识。给学生创造一个准备尝试和创新的学习热情。

3课堂核心内容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课堂核心内容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此时笔者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给学生演示制作“云中飞机”的步骤。并重点讲解制作作品的重点步骤,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工具搜索飞机在云层中的不同造型,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创新、去探究,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轻松而专注。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8

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已经认识到目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我们也了解教学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从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入手,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做贡献。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老师,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才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深入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做教学设计,既要迎合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又要顾及稍微差点的学生,确保他们能跟上教师的步伐,不至于掉队。另一方面,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可以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Unit2中“isthisyourpencil?”这一知识,教师在做设计时,首先了解学生对“pencil”的认知程度,然后在课堂中适当地讲解“pencil”的相关知识,并依据学生的水平设计相关的对话,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话,让他们在对话中熟悉语境、语法等,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2.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性极强的学科,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够熟练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因此,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英语知识。一方面,在做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充分的听说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听说机会。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出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率地阅读、有效率的学习。例如:在做七年级下册Unit9“Howwasyourweekend?”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先让学生描述各自的“weekend”,然后让其他学生从所描述的内容中检索相关的“what”“how”“where”“who”等信息,在用英语复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还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不仅让学生学到英语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具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习英语。例如: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英语,并鼓励他们以相同的形式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技能,这也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语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9

【关键词】智能化;智能教室;智慧课堂;教育云平台

【abstract】thestudyofsmartclassroomandwisdominclassroomteachingandlearningisanewimportanttaskinthefieldofeducationaltechnology.asaproductofthestageoftheclassroomdevelopmentandchange,smartclassroomhasbeendesignedandusedtoservethewisdomeducation,thusmakingitnotonlyintelligentspaceofteachingandlearning,butalsoanecosystemofteachingandlearningactivities.

【Keywords】educationaltechnology;smartclassroom;wisdomclassroom;educationcloudplatform

1引言

“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智能化环境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为此,人们也希望利用智能化环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如今,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院、智慧校园等智能化环境正离我们越来越近,在此背景下,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智能教室”的研究也逐渐开展。目前,关于智能教室和智慧课堂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全球知名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小学校等机构的关注,智能教室和智慧课堂的设计已经成为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2智能教室的构成及功能

智能教室,又称“智慧教室”或“未来教室”。它的基本概念:一个能够方便对教室所有设备(计算机、投影,音箱、交互白板等)及环境(温度、光线、空气质量等)进行智能控制和操作,有利于师生无缝地接入资源及从事教与学活动,并能适应包括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以自然的人机交互为特征的,依靠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增强型教室。智能教室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它的构成体现出设备先进、操控方便、资源丰富、交互流畅、教学方式灵活等特征。

智能教室的智能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功能方面,主要包括课堂笔记的自动化、课堂实录、设备控制自动化、智能远程教学等几个方面。

2.1课堂笔记的自动化

传统的课堂模式经常是教师忙于讲课及板书,学生忙于听课与做笔记,而学生的听课与做笔记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这种模式显然对课堂学习的效率是不利的。在智能教室中,学生再也不用做笔记,只需认真听讲就行,教师的所有板书都可以自动保存起来,并以电子文档的方式传输到学生终端中,或者通过打印设备打印出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2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实录比笔记记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板书、演示讲义、现场视音频和其它与教学相关的所有活动都可以通过“智能视讯设备”进行记录并保存下来,并自动上传到“教育云平台”中,成为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当学生有需要时,可以随时随地播放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方便复习,而且可以让学生补学错过的课程。

2.3课堂互动与协作学习

智能教室的核心是互动,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课堂互动的重要设备。它集硬件与软件为一体,并连接到“教育云平台”上,教师可以在白板上随意调用各种素材或应用软件教学,并且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智能教室中,学生能够利用无线终端进行互联,既可以实现教室内的小组互动,也可以与远程的学习者或专家进行互动,完全突破空间的限制,实现多方面的互动与协作学习。

2.4远程教学的智能化

远程教学是智慧课堂的一个方向,智能教室引入交互空间的概念,把一个普通的教室空间增强为一个教师和远程教育系统的交互界面。在这个空间中,教师可以摆脱键盘、鼠标、显示器的束缚,而用语音、手势甚至身体语言等传统的授课经验来与远程学生进行交互。现场的课堂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界限被打破了,教师可以同时对现场和远程的学生进行授课。

2.5教育云平台的运用

教育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平台,它能够灵活地统一管理和调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个人终端,经互联网连接到教育云平台,获取学习信息服务。教育云平台能够发挥强大的计算能力,提供在线的远程教与学的资源,并为学习者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教育云平台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能够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智慧课堂的设计与应用

智慧课堂是相对于传统和现代课堂而言的,它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人、技术、资源、环境和方法等)的作用,实施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智能教室的设计与应用都是为智慧课堂而服务的,智慧课堂基本模型如图2所示。

从智慧课堂模型中可以看出,智慧课堂的设计主要分课堂环境设计和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两方面。

3.1课堂环境设计

课堂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学习支持环境。物理环境中,智慧课堂给课堂主体提供了高互动的教与学设备,能够有效支持课堂主体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处理和呈现。智能环境控制则给课堂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环境,从光、温、声、空气质量等方面根据课堂的实时状态进行调节。创意空间布局则主要考虑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桌椅设施,以及根据教与学活动的需要能够方便实施桌椅的组合,形成学习小组,以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

学习支持环境由基于泛在网络的教育云平台进行支撑,实现高互动教与学设备、智能环控设备的接入与控制,支持智慧课堂教与学等活动的开展。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交互终端接入智慧课堂学习支持系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实施,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同事、家长等也可以接入智慧课堂学习支持系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了解学与教的情况。

3.2课堂教与学的设计

课堂教与学的设计包括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程后设计,其中课中设计是最主要的部分。智慧课堂中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和评的活动都是由教育云平台实施的,所有学习资源的提取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均来源于或进入到“可扩展的学习资源库”中。课后的活动是课中教与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实录系统记录的视频和学习支持环境记录的教学生成性资源进行分析,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撰写反思,与同行交流,也可利用学习支持环境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交流。学生在课后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日志,并利用交互学习终端完成系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推送的个性化作业。

可扩展的学习资源库是教育云平台的重要支撑,因为在智慧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新生成的资源,而且智慧课堂中的学习需要有情境性、适应性的资源,需要为学习者进行个体学习时所需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需求提供支持,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随需应变的学习资源服务。

4结束语

从教育技术研究的角度看,智能教室不仅是一个学习环境,更是一个课堂生态系统,它为智慧课堂的教与学创设了必要的条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在课堂中的应用,必将会改变课堂的结构和形式。智能教室是智慧课堂的一个重要形式,智能性也是智慧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加强智能教室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课堂进行重新认识和设计,最终构建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和谐新型课堂/教室。

参考文献

[1]高丹丹等.智慧课堂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11-15.

[2]陈卫东,张志平.智慧课堂的定位与特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7):23-28.

[3]陈卫东等.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8):39-44.

[4]王琴,王宝俊.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多媒体教室的研究与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2(1):65-74.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基金项目课题“社区教育中智能教室建设研究”(立项编号:YJ1326)和汕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智能教室与创新教学的研究”(立项编号:2013GHBY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篇10

一、研读教材,分清课型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教材的特点是教学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学生构建较强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同时教材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等环节。为此我组织高一英语备课组教师集体研究教材,结合我们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优化整合,根据学校课时安排,将教材分为听说课、精读课、泛读课、语法课与写作课等五种课型,不同的课型布置不同的课堂作业。就阅读课而言,我们在课前都要精心设计课堂阅读作业,打印在一页纸上,新课导入后分发给学生当堂完成。实践证明,泛读课作业与阅读材料配合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抓住重点,简明扼要

泛读课作业的设计忌泛滥,切勿面面俱到,包罗万象。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课文理解。为此,我们要设计一些寻找各段主题句的作业题,或者设计一些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能迅速寻找到明显信息的作业题,或者是一些概括大意的作业等。如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的Reading“enGLiSHaRoUnDtHewoRLD”泛读课作业:

1、peoplewhospeakenglishastheirnativelanguagearefoundin?(找信息)

a、newZealandB、india

C、ChineseD、pakistan

4、whichsentenceisthetopicsentenceaccordingtothefirstparagraph?(找主题句)

a、thefirstsentence;B、thesecondsentence;

C、thethirdsentence;D、thelastone.

三、注重实践,激发兴趣

如大家所言,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最重要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视学习为乐趣。英语泛读课作业设计也是这样,无论你的作业设计多么优秀,检测效果多么好,如果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不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只强调方法与训练,那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例如我设计“enGLiSHaRoUnDtHewoRLD”(Unit2,SB,1a)的泛读作业:9、isenglishspokenbythelargestnumberofpeopleintheworld?(激趣题);

Unit3泛读课作业:8.thewritersuggestbringingacellphonewhenyougohiking,becauseyoucanusethecellphoneto().

a.talkwithfriends.

B.receiveweatherinformation

C.orderfood

D.callforhelpwhenintrouble(激趣题);

9.whyshouldn’tyougoraftingifyoucannotswim?(讨论激趣题)。显然,结合教材,结合学生,授之以鱼(知识),授之以渔(方法)的同时,广大英语教师不妨尝试授之以“欲”(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之母,“欲”是“渔(鱼)”之根。因此,泛读课堂作业的设计决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启发思维,突出创新

而今,新课标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研究性学习。但我们长期以来设计作业时采用规定的内容、统一的要求、固定的答案、单一的模式,与新课标的要求极为不符。所以我们认为英语课堂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适应。在英语泛读作业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设计一些诱发学生思维,重心落在创新上的泛读作业题。例如,高一上册Unit3Reading的作业:1.Doyouliketraveling?whydoyouliketraveling?2.whyshouldn’tyougoraftingifyoucannotswim?课堂上,英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材料,精心设计泛读课能够启迪学生思维的作业,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达到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的目的,泛读课堂教学效果定会十分显著。

五、呈现梯度,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