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5:31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1

(1.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管理中心,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产业园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有着优化的发展环境,是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当前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http://

关键词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创新驱动;战略

analysisontheintellectualpropertyServiceConstructionfortheindustrialparkadministrativeagencies

ZHanGGuo-wei1Hanmeng2GonGYu-bin1

(1.Shandongacademyof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administrationCenter,JinanShandong250101,China;

2.ShandongUniversityHighereducationResearchCenter,JinanShandong250100,China)

【abstract】theindustrialparkhasrichinnovationresourcesandoptimizeddevelopmentenvironment.ithasbecometheimportantgroundfortheimplementationof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andintellectualpropertystrategy.thispaperanalyzethecurrentmainproblemsofindustrialparkintellectualpropertywork.thecorrespondingmeansareproposedinordertogivefullplaytoindustrialparkin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strategy,andtomakecontributitontotheinnovativecountryconstruction.

【Keywords】industrialpark;intellectualproperty;innovation-Driven;Strategy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研究成果“产业园区(孵化器)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4RKB02002)。

作者简介:张国伟(1982—),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现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科技统计分析、信息通信技术等方向研究。

韩萌(1983—),女,博士,讲师,从事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财政等方向研究。

巩玉滨(1980—),男,本科,副研究员,从事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政策等方向研究。

0 引言

截至2013年底我国分布于各地的部级产业园区共有482家,高新区实现全口径生产总值6.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0.4%。产业园区集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有着优化的发展环境,成为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旗帜[1]。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产业园区知识产权服务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产业园区管理机构需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保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 产业园区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现状

近年来产业园区在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方面尽管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着与经济、科技的联系不够紧密、体制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园区发展重经济指标,轻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目前,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管理机构在前期的招商引资及后期的管理服务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的规模、税收等经济效益,相比而言,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运用、保护等方面重视程度不足。除少数如中关村自主示范区之类的先进园区外,大多数园区管理机构在园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管理等方面存在缺失,缺乏园区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未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

1.2 知识产权服务专业人员不足,综合服务能力欠缺

国内产业园区一般针对特定行业建立,如软件、电子、通信等,因此,知识产权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行业特点及行业目前发展趋势,而且更要具备相关的知识产权服务知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管理、运营等都要有一定的掌握。虽然各类产业园区基本上配备了知识产权服务人员,但人员规模有限,多为兼职人员,仅具备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高端综合型服务人员稀缺。

1.3 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多头分散,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产业园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多样化显著,包括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知识产权服务站等,部分地区知识产权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版权局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甚至在园区内也设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多头、分散的服务机构一方面降低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效果,削弱了财政投入引导作用[2];另一方面导致企业在具体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时不对口、不便捷,增加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成本。

1.4 企业服务需求掌握不充分,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多数园区管理机构主要关注企业申请了多少专利、取得了多少著作权、获得了多少技术合同收入等容易出政绩的亮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引导工作关注薄弱,对企业具体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了解不充分,不能及时掌握其知识产权服务诉求,没能主动承担起帮助企业保护、运用、维护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服务职能,不能很好的协助企业充分挖掘、利用其获得的各类知识产权。

1.5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薄弱,服务内容相对单一

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建设。当前园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在系统化、多元化、综合化方面还相对薄弱,提供的服务主要以基础性的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培训、维权援助等为主,较少涉及行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等高端知识产权增值服务,涉外知识产权产权事务处理能力尚未形成,此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方式、发展方式等,还未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

1.6 知识产权服务供需环境建设不足,纽带作用未完全发挥

作为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沟通、协调、组织作用的园区管理机构,目前还未充分发挥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园区企业之间的架桥人作用。一方面未能有效引导企业知识产权服务需求,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保护应用工作方面尚有不足,激活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市场。另一方面在吸引实力显著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培育知名、高端、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方面有待加强。

2 园区知识产权服务提升对策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园区企业及园区快速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知识产权服务良好环境,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效率:

2.1 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搭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

园区管理机构紧密结合当前全球化下企业紧迫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的需求,采取由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办,政府大力支持的模式,邀请业内专家作为专题演讲嘉宾,围绕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热点实务问题,提供国际知识产权专业服务资讯,为企业和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开展项目合作搭建新平台,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

2.2 强化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引导知识产权新思维机制建设

园区管理机构今后工作中要引导企业全面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深入了解如何在国内外市场上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建立与企业事业战略相协调的知识产权战略,合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切实提高知识产权效益。引导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过程中提高市场意识,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知识产权交易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3 探索知识产权服务激励机制,调动、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资源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激励机制,引导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专业知识产权服务。采取“专利服务券”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满足小微企业服务需求,园区管理机构与具有优质服务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签订知识产权服务购买协议,专门为园区内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同时,引导同一产业领域内的园区企业成立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交叉许可专利池,更好得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效益,大幅提升知识产权防御能力。

2.4 加强专业服务机构交流合作,拓建便捷高效服务渠道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网络,需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形成资源互补、服务互补、优势互补的创新支持系统格局。与高校、科研院所、咨询公司、风险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加强联系,将其纳入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中,形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为企业提供内容全面的可靠的服务,使企业更加专注于其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核心业务的发展。

2.5 强化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学习交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养,加深知识产权相关业务知识的了解,如知识产权管理新思维机制、专利运营关键理念、知识产权交易重点等。加强对国内外知识产权发展动态、政策和重点行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经济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作用,定期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培训讲座,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与咨询,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

2.6 营造企业、服务机构交流环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质量

为园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组织园区企业之间联谊和交流,促进企业之间的集体学习、经验交流和社会互动,产生创业者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和协作的乘数效应。同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社团组织作用,鼓励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吸收园区企业入会,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园区企业合法权益。支持、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搭建各类中小微企业会员交流平台,开展专利信息共享、协同运用、管理咨询等活动。

http://

参考文献

[1]任浩,甄杰,等.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春成.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性质、机遇与政策导向[J].科技和产业,2015,15(2):35-39.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托管培训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06-01

“托管”即委托管理。所谓知识产权托管即指知识产权所有者将拥有的知识产权委托给一个专门的机构或系统进行保护、管理、经营和操作。接受知识产权委托的机构或系统称之为知识产权托管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知识产权的保护观念还相对薄弱,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人力物力相对较为薄弱,很难对知识产权相关的工作进行系统、周全地考虑,即便考虑到了这方面工作,也很难投入较大的力量,对于自身核心技术的保护方面尚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践行。例如企业在技术研发前,若不了解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不熟悉相关知识产权的存在现状,不掌握待研究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则容易造成重复开发,不仅浪费人力物力,甚至会使企业遭遇侵权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将自身知识产权工作托管给相应的专业机构,是目前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困境的有效办法。

基于这样的市场需求,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应运而生,通过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中小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托管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创造、管理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

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构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布局、信息利用、维权思路、知识产权运营等提供专业建议,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性,提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避免侵权和被侵权的风险。

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而言,如何真正在广大中小企业中开展好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工作,实现上述目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需求与能力不足的矛盾。我们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托管服务-培训是支撑

托管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途径。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各层次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他们了解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壮大如何息息相关,并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并切实掌握企业如何利用好知识产权来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因此,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对于企业提供由上至下因地制宜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培训工作可以从与各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知识产权问题作为切入点,紧紧把握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四个重要环节,通过基础知识宣讲、典型案列介绍、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培训形式,为各类中小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办各类培训。

例如,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系列培训,从战略高度帮助企业对其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定位,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通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题系列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形势,提高其创新意识及知识产权管理、运用水平,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专利制度,规避创新风险,实现其经济价值;通过举办各类专利实务培训,帮助企业工作人员在专利申请、专利撰写、专利管理、专利侵权诉讼及专利信息利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花费时间长,培养成本高,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而言,可以采取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外包的方式。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步培养出既熟悉企业实际情况又熟知知识产权事务的人才才是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的一劳永逸的方法。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受托服务机构可以进驻企业内部,为企业的各层各类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负责公司全部知识产权事宜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而言,需要掌握企业各部门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环节和事项,可能产生知识产权成果的节点,以及可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的情形。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各类培训课程,使其逐步成长为具备知识产权敏锐触觉、能够处理一般性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人才。

二、托管服务-规范管理是基础

中小企业中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而不断的创新并且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企业规模等客观原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当然知识产权管理也概莫能免。因此开展规范化、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十分迫切。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

在现有的托管服务中,服务机构可以协助和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逐步加强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和工作流程建设,从而有效避免可能出现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

例如,托管服务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发明创造积极性,增强其创新的主动性,引导和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开展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活动。

再如,在协助企业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逐步实现对于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管控。具体而言,在对人力资源的管控方面,对于新入职人员,尤其是研发岗位人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岗位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的背景调查,签署相应的知识产权声明,以及竞业限制协议;对于离职人员,企业需要对其进行知识产权事项提醒,执行竞业限制协议,从而在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外流的同时,避免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在于财务资源的管控方面,应当明确企业用于知识产权机构运行和知识产权激励的费用,以及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维持、检索、分析、评估、诉讼、培训等经常性预算费用,从而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做支撑。

又例如,可以协助企业在多个工作环节适应性地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和工作流程。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在项目立项前所进行的检索分析基础上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估;在知识产权获权后以及权属变更和放弃前进行的价值评估;在知识产权实施前后进行的贡献度评估;随着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企业涉及知识产权运营形式逐渐增多时,还可能发生在转让、许可、投融资环节进行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以及境外投资、并购或剥离资产前进行的风险评估等。

目前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还处于初探阶段,前文述及的四个环节是目前开展托管工作的重点,相信随着托管服务深入企业,与企业实际情况不断结合,托管服务内容会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托管服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积累和提升。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3

1.1组织机构较为分散

集群创新是企业个体行为与产业群体行为的有机结合,它强调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并形成一条由市场、协作企业和制造企业等多个成员组成,包含需求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检测创新等多项内容的创新链。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管理也是如此,需要形成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协作流程。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松山湖高电产业企业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虽然下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面向辖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和科技项目服务,但并未专门针对产业进行分类管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集群企业缺乏统一的归属管理。

1.2知识产权尚存风险

在集群创新里,加工出更好的成品是集群最终的创新目标,各节点多企业之间在现有制度框架下的有效协作,是完成技术创新目标的关键。交流是合作的必经之路,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众多知识产权风险。松山湖高电产业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表现为:①企业关键技术和商业秘密暴露给对方,造成知识产权流失;②合作创造出的知识产权归属不明;③企业间存在着侵权现象;④人员流动造成知识产权外泄等。这些风险的发生,导致了技术创新链中的连锁反应,并影响了整个集群创新的运行,阻碍了集群信任机制的建立,降低了对外竞争能力。

1.3战略规划有待成熟

松山湖高电产业企业均为科技创新型企业,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相对规范,除了具备常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基础能力外,还对企业未来的知识产权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并纳入了企业整体战略当中。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自我发展战略定位偏高,缺乏对整个产业集群的系统考虑,战略内容中未能融入所在集群的发展目标,缺少与地方及合作企业的协调。此外,一些战略规划在制订时也未进行充分的国内外行业调查和情报分析,专利等知识产权指标更多的是定位在数量增长而非质量的提升上,且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多变的形势下,战略规划的可行性和应变能力均将受到考验。

1.4专业服务未成体系

由于当前各地知识产权高级人才十分奇缺,专利技术标准不一,部分新兴行业的产业链不完整、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都给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阻力。作为园区行政管理机构,松山湖管委会一直在创新管理方法,为服务园区企业努力,并且在产业规划、规范市场、提高行政效率、净化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通过引进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组建科技服务部门、协同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园区创新等,为园区产业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服务环境。然而由于人才、资源等客观原因,园区知识产权策划、信息咨询、专利导航、专利评估、知识产权质押和交易等服务依然缺失,专门针对松山湖高电产业等产业集群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尚未形成体系。

1.5创造运用能力不高

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缩小了创新型企业之间的地理空间范围,并且通过共享技术和资源,实现上下游企业配套衔接,推动知识和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从而形成了较强的产业竞争能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是实现这些优势的基础。对比松山湖高电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实践,我们发现部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比较缺乏,可供集群受用或共享的技术资源有限,企业之间的研发实力差距较大。此外,在当前快速多变的技术市场环境中,高端电子信息产品的集成度和复杂度不断提高,这也迫使集群内不同领域企业在创新问题上必须密切合作、协同攻关。然而我们发现松山湖高电产业在知识产权转让、引进和技术合作的过程中,缺乏企业间以及与科研机构间的协同与合作,专利技术市场的运作深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核心功能是集群创新,而知识产权又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因此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为此,下文将从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服务和管理等角度,探索知识产权提升地方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知识产权政策保障集群发展

基于产业升级目标,结合当前集群产业运作环境,地方产业集群企业的推进政策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目前正在实施的产业集群扶持政策包括知识产权申报、高端技术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价值维护、知识产权战略等不同内容。下文将从制度运用、政策实施和措施推进三方面提出集群发展的政策保障途径。

2.1熟练运用现有制度

产业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集群生存和发展是存在于一定的制度背景当中,除了宏观层面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因素外,微观层面的知识产权制度和产业规范也对集群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为此,松山湖高电产业需要不断深化对于知识产权法规及地方产业制度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制度中的利益补偿和驱动激励产业创新,并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商品化,推动产品和技术贸易保护,在协调平衡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同时,有效实现产业技术创新价值,为产业集群发展营造诚信与合作的制度氛围,随着集群中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逐步形成统一市场、规范产品标准,共同实施产业专利技术和商标等知识产权规划。

2.2强化实施激励政策

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作为一个重要的行动主体,它通过产业规划、布局,选择合适的企业、机构进驻集群,维护集群秩序,并通过特定的集群政策,形成适合有利的机制等来促进集群发展。目前国内一些高新技术园区探索实施了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位一体的区域政策,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用力不均、协同缺位的现象,这也导致园区内产业集群企业“重企业创造的资助,轻产业定位的指向”、“重专利申请的保护,轻资产运用的企划”。松山湖可以针对高电产业现有基础及外部市场需求,强化实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激励和技术产品转化等各项激励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形成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

2.3落实推进专项措施

为了推动地方企业创新发展,东莞市目前已经实施了多个专项激励措施和办法,其中包括《东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东莞市专利促进项目资助办法》等。然而由于产业集群缺乏稳定、统一的组织机构和归口管理部门,这些措施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为此,应对各项与产业相关措施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落实推进各个专项激励措施,共同推动地方产业创新发展。此外,地方行政部门也要积极探索良好的政府服务,打造由传统到高端的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和市场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集群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3知识产权服务助力集群创新

创新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集群创新,集群企业可以共享资源、降低风险、分担成本,获得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作为产业集群专业化管理的子集,贯穿于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各环节之中。下文将从服务产品开发、服务平台搭建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阐述集群创新的助力途径。

3.1开发新型服务产品

知识产权服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和快速实现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近年来,松山湖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专业服务体系作为建设“创新松山湖”、营造科技创新软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为园区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从服务内容角度,松山湖高电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服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创新:一是以专利服务为核心,开发面向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策划和咨询服务;二是以专利的转让和市场化为目标,培育、开发直接专利价值评估、技术转让、质押融资等服务;三是以知识产权信息化为基础,构建专利申请、法律状态、情报分析等信息交互。最终通过凝聚服务人才,提供专业化、高端化的创新服务,强化知识产权对于产业的导航作用,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辅助。

3.2搭建专业服务平台

建立基于集聚创新的知识服务平台也是近年来开放创新和众包商务模式的直接反映,建设系统、专业的服务平台已经得到众多产业集群管理机构的重视。我们认为松山湖高电产业集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一是参照上海、江苏等地成功模式,由政府投入启动资金,依托地方专利信息中心,建设集成知识产权技术、法律、市场和服务的信息分析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网络支持系统,形成覆盖园区政府、公众和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二是建立高电产业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并与金融、产权市场进行衔接,鼓励知识产权转移和转化;三是通过组建由政府、集群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技术联盟,推动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学习与合作,扩大集群边界和影响力,拓展产业集群的成长空间。

3.3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政府行政的引导和调整,还需在现有市场环境中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对于松山湖高电产业而言,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就需要通过将集群企业及所在园区的专项资金、先进技术手段、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整合起来,建设以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系统服务,实现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并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应具备以下三种要素:一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包括产业集群企业的专利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和市场信息;二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知识产权技术人才以及知识产权信息人才等;三是知识产权服务手段,主要包括基于区域或产业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工具、信息检索和服务平台。

4知识产权管理推动产业升级

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效率将直接影响到产业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活动的开展,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知识产权管理,是以实现产业链群效应为主旨,以融入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为主线,以加大知识产权资源投入为手段,通过政府推动、行业驱动、企业发动等共同促进产业集群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全方位提升的行为。下文将从行政管理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三个方面阐述知识产权管理推动产业升级的现实途径。

4.1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我国产业集群的管理机构一般以开发区管委会的形式存在,这为以产业集群为单元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加强园区产业集群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应从产业发展过程的角度,强化园区行政的知识产权引导、推动和协调职能,利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和权力,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激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等手段,使知识产权成为产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此外,还要从政府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管理效率和手段的提升,构建知识产权行政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挖掘产业所在园区的知识产权发展潜力,为产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创新和服务提升提供保障。

4.2加强行业组织协作

产业集群的多企业合作创新模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推动集群企业各方共同致力于某一研发项目,彼此投入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资源,在合作过程中形成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并以协议形式所共有。然而集群成员合作与竞争共存,导致集群企业在合作时伴生了许多知识产权风险。为此,要加强产业集群组织协作,形成制度完善、自主运营的行业管理机构,实施知识产权技术的集体保护和运用。对于松山湖高电产业来说,可以参照国外经验,建立产业链联盟,推动地方产业链的演进和形成,并通过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产业联盟互通瓶颈。此外,还要努力推动地方专利联盟发展,发挥专利技术的扩散效应和联盟的规模效应,改变企业单打独斗的维权战术模式,实现以联盟集体名义进行专利许可、诉讼等知识产权谈判的战略维权方式。

4.3规范提升企业管理

对于集群企业来说,知识产权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推动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发展的内生动力。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为了规范知识产权工作,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促进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最终使企业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于松山湖高电产业集群来说,应在广东省贯彻实施《创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的政策背景下,积极组织集群企业参与贯标工作,密切配合贯标辅导机构,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丰富知识产权管理手段,并加强集群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管理机构、管理方法和管理评价等多方面,实现集群内的同步发展,从而共同提升集群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5结语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4

关键词:汽保产业知识产权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87-01

汽保设备是指用于汽车维修保养的各类设备,从事汽保设备生产和服务等行业统称为汽保行业。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给汽保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作为抢占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战略资源,已经成为各行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汽保产业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着新挑战。

1营口汽保产业现状

汽保产业起源于欧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汽保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近十年来,我国汽保行业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汽保设备的主要生产国,汽保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和东北的营口。营口汽保产业享有“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的摇篮”和“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生产基地”的美誉。经过40多年的发展,营口汽保产业经历了从简单模仿加工,到独立创新研发、再到创建自我品牌的发展过程,现已形成检测诊断设备类等七大类58个系列的产品体系,成为国内汽保企业数量最多、汽保产品最集中的城市。营口现有汽保设备生产及配套企业176家,间接配套企业有400多家。2012年,营口汽保行业总产值实现127.6亿元,出口创汇2.7亿美元,成为国内汽保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营口汽保产业集群被列入辽宁省“十二五重点工业产业集群”。

2营口汽保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利作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2年,营口汽保产品已取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27项。总体看,营口汽保产业知识产权拥有量相对较少,在知识产权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与管理有待加强。大多数企业对专利的了解不够,对正确运用专利制度的战略作用,即开发市场、占领市场、保护市场的功能缺乏充分了解,与国外企业的主动进攻型专利战略有很大差距。

二是技术创新意识与专利申请意识亟待加强。许多企业都已意识到科技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但个别企业在取得技术创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都忽视了申请专利这一特殊环节。另外,部分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中,对符合申请条件的改进技术未能及时申请专利。

三是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开发和实施知识产权的制度亟待加强,多数汽保企业未按《企业专利工作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专利或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尚未形成规范化、制度化。

四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较少。营口绝大多数汽保企业缺乏自己独特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进程较慢。自主品牌特别是国际化的品牌较少,仅有火鹰、大力汽保、新华通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3对策与建议

以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企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构筑法律保护、政策引导、人才支撑及中介服务四大知识产权战略工作体系,着力培育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汽保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1)构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汽保企业发展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的专利法规政策,完善行政与司法并行运转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设立汽保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组与专利保护维权服务机构,统筹协调汽保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涉及专利侵权纠纷的行业性或区域性经济、技术安全问题提供帮助,为汽保行业依法开展专利维权事务提供服务。加强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职能完善、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

(2)构筑知识产权政策引导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政策的研究,及时追踪国内外专利发展动向,研究国内外相关专利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适时为汽保企业提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意见或建议。建立汽保产业知识产权电子政务系统,构建风险投资方、技术信息持有方、技术转化方共享的互联网专利转化平台。加强对外贸易中的专利管理,结合地方实际,适时制定有关外贸进出口专利管理的措施,扶持具有专利权的汽保设备产品出口,帮助和奖励涉外专利申请,增强汽保企业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建立有利于汽保企业科技创新和专利创造的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申请专利。

(3)构筑知识产权人才支撑体系。健全的知识产权人才体系,是汽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力保障。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汽保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服务两类人才,为汽保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尤其要抓紧培养和造就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制定汽保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人才、服务人才培育计划,拟定可行的人才储备规划,出台相应的培育、开发支持政策,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人才的开发,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汽保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人才、服务人才专家库、信息库,构建以人才高地为支撑的知识产权人才体系。

(4)构筑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健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汽保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它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部环节,因此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从体系结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几方面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体系的构建上,本着扶植重点、带动辐射的原则,积极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汽保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加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市场服务等实现汽保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促进知识产权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提供快速、高效咨询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服务与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执业资质管理,规范知识产权人等中介服务人员执业行为。

参考文献

[1]徐海燕.全国知识产权工作六大支撑体系的系统论探析[J].知识产权,2012(12).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5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回首刚刚过去的2016年,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346.5万件,同比增长2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33.9万件,同比增长21.5%。pCt国际专利申请受理超过4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知识产权工作接连作出重要部署,尤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对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知识产权”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字眼,相关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围绕着知识产权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以及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保护不力、效益不高等问题,近日,《小康》杂志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进行了专访。

知识产权驱动创新发展

《小康》:这些年,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却并不是一个知识产权强国,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多头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您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

何志敏:知识产权管理多头分散,确实影响了知识产权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制约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一是多头管理降低了管理效能,知识产权部门管理分散、统筹机制复杂,诸多可以由部门内部协调的事项变为部门之间协调,可以由一个部门与多部门进行协调的事项变为多部门与多部门之间协调,增加了协调成本,浪费了行政资源。同时,多头对上、多头对下、多头对外,增加了复杂性,降低了一致性,为社会公众增添了困惑。二是政出多门阻碍了知识产权集成运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需要在统一的目标导向下进行集成运用,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缺少统筹协调,造成了各部门扶持政策目标不统一、内容不衔接、实施不协调,知识产权集成运用效果难以发挥,市场价值实现成为难题。三是分头执法制约了保护水平,专利、商标、版权等执法各成体系、各管一摊,既容易造成执法空白和保护漏洞,又容易出现重复执法等现象,降低了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满意度。四是分散服务增加了社会成本,分散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企业对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的需求严重脱节。企业不得不将一件事分成多件事来办,往返于多个政府部门,生产经营成本大为增加。五是职能分散阻断了知识产权之间的内在联系。专利、商标、版权等同属于知识产权,具有相似的内在属性和管理规律。但职能分散、分类管理的现状阻断了各类知识产权的内在联系,不利于知识产权整体效用的充分发挥,甚至导致推诿扯皮。

《小康》:党中央决定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请您谈谈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在当前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何志敏: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知识产权制度是发挥市场机制科学配置创新资源的基本制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好发展对创新的迫切需要与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必须通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提高知识产权制度的整体运行效率,优化知识产权的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有效促进各类资源向创新者集聚,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快速提升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二是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类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易发多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顺,特别是专利、商标、版权等保护多头分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整合优化执法资源,推进建立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全面、依法、严格保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

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是完善行政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知识产权的分散管理,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制约了公共服务水平,增加了企业创新成本,不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发展方向。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必须探索有效可行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政策引导、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四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知识产权是国际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的通行规则,从各国实践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符合客观规律和国际惯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88个成员国中,实行综合管理的国家占绝大多数(181个),只有包括我国在内的7个国家实行分散管理。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对外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更好维护我国国家和企业利益,不断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

“三合一”综合管理改革已有“探路者”

《小康》:您觉得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可行性是怎样的?我们是否已经在地方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何志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设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能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中央多次强调,要“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目前,上海浦东、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等地已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三合一”综合管理改革的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探索了方向、积累了经验。

以上海浦东为例,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努力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创新和保护、运用等方面深入探索,确立了专利、商标和版权“三合一”集中管理体制,形成了司法保护、行政保护、调解仲裁、社会监督“四轮驱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搭建了“投、贷、保、易、服”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平台,为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了基础保障。一是职能有机整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立了知识产权公共事务“一站式”办理及举报投诉集中受理服务平台,一方面整合了浦东新区层面的专利、商标、版权三项职能,另一方面则承接了上海市有关部门下放的部分管理和执法事权,成为我国首个集专利、商标、版权于一身,兼具行政管理与综合执法职能的知识产权局,构建“管理和执法统一、保护和促进统一、交易和运用统一”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做到“一个部门管理、一个窗口服务、一支队伍办案”。二是执法能力提升,构建大保护格局。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实现政府部门行政调解、人民法院司法调解以及人民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目前,已初步形成浦东新区(自贸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框架及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平台。下一步浦东新区还将积极探索信用监管、协同监管等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积极主动对标国际规则,推动建立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三是金融产品创新,破解企业融资难题。2015年,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金融卡项目,通过对企业的专利、商标、版权及相关无形资产组合打包,实现了无需固定资产抵押,即能获得较高额度授信,突破了知识产权与金融产品深度融合的难题。截至2016年6月,已有203家科技型企业通过该项目直接获得银行融资超过7亿元,带动银行贷款30亿元左右。在此基础上,2016年3月,浦东新区启动知识产权增信增贷计划,开发设计融保互通互认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自动匹配融资额度,有效缩短知识产权融资周期,体现了知识产权增信增贷功能。

改革目标:

由分散、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小康》:请您谈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方向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何志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调,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方向,要紧扣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

因此,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目标应由分散向综合转变,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构建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相匹配、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向相一致、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推进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提升管理效能、支撑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改革效果。改革应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要按照“放管服”的要求,着力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和社会成本,加强执法保护,优化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营造有利于减负提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的知识产权环境。

《小康》:中央明确要求,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的改革是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但是也有少数人认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可以在市场监管框架下开展,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6

1.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的含义通过对国内外科技企业孵化器文献的梳理可知,目前学界和业界已分别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的能力、服务的类型、服务的手段等内容进行了初步性的探寻,并且还从基础设施、教育培训、网络政策、资源整合、创造就业、改善经济结构等视角,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的定义进行了阐述[2][3][4][5][6],故通过对这些观点的综合与归纳即可获得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的初步了解。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其本质就是以服务资源的吸收与整合为根本,以、咨询、培训、融资等服务手段及行为的实施为表现,以在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为目标的一组服务集,而这种服务集又可具体体现为创新型服务和培育型服务的集合。其中,创新型服务是以科技孵化器内部的服务机构及其人员为支撑,以在孵企业为对象,通过持续性、基础行为的提供(如设备资助、物业管理、教育培训和资金注入等),来强化在孵企业内部核心专利技术的产出率,提高在孵企业自身知识产权资源的存量以及对未来企业品牌的驾驭能力,是属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内向型服务。而培育型服务是指孵化器凭借其社会资本、信息平台和人际网络来联接并培育在孵企业与外部法律机构、专利机构、科研院所和关联性企业之间的关系,协助在孵企业形成自身的社会网络,进而强化在孵企业核心专利技术的法权化、商品化和品牌化,实现在孵企业依靠自身核心专利技术来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取高额市场利润的能力,属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外向型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构成如图1所示。图1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构成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孵化器利用自身所具备的物质资源、人际资源来构筑与在孵企业相适宜的服务网络,提供能实现在孵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服务行为,并借助各类服务手段的实施来实现在孵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研发及获取,即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及法权化,在此基础上,将开发出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转化成产品并形成品牌,以实现在孵企业向未来产业链高端和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攀升。所以说,对在孵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及其成果的培育既是创新型服务和培育型服务的主要内容,又是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的内核所在。2.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的界定既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是以在孵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及其专利成果的培育为核心,那么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存量是否获得增加,以及知识产权的竞争力是否得以提升,就必然成为检验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是否完善的核心所在。鉴于此,本文认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就是指孵化器以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根本,围绕知识产权的确权、维权和用权,以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提升为目标,基于市场机制为在孵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诉讼、许可、评估、咨询、培训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等业务活动的集合。从外部成果表现上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不仅表现为对在孵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潜力的强化和知识产权存量的提升,更表现为孵化器运用多元化的服务手段将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市场化和价值化,即知识产权的增值和增效。从内部运行本质上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就是以服务资源为基础,以在孵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的强化为目标,利用知识产权服务来促进在孵企业创造知识产权掌控技术版图、应用知识产权争夺市场版图、运营知识产权赢得财富版图的一组动态服务集合体[7]。与传统服务不同的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属于知识服务业价值链的高端,具有明显的知识资本密集性、高系统性、高附加值性和高交互性等特征。

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结构模块的解析

既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是多项服务的集合体,且各项服务之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那么本文就以“投入—运作—产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8],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划分为投入模块、运作模块和产出模块。1.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投入模块任何服务行为的实施都需要有相应资源的投入,知识产权服务也不例外。在对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的研究过程中可知,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投入可分为物质资源投入和服务资源投入。(1)物质资源投入。物质资源是指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形资本资源,包括物质技术、厂房设备、土地、地理位置、原材料、资本货物和债券等[9]。这一系列的物质资源由于便于掌控,所以能较快地被在孵企业所吸收,并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但这些有形物质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折旧,其自身价值也会逐渐减弱。虽然厂房和土地在地理位置上不可移动,但相对的,它们也是最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无法单独通过有形资源的投入来产生持久的服务效益。(2)服务资源投入。服务资源表现孵化器在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非物质形态资源,具体包括孵化器自身所带有的政策、信息、研发理念、文化传统,以及孵化器管理者所具有的经验、判断、知识、见解等。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不同,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无法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体现,但其特有的积累性和持续性使得其价值不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相反会因为时间及经验的积累而获得不断提升[10]。因此无形服务资源除了会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身的管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孵化器管理者以在孵企业的自身实际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所亟需的各类知识产权服务。虽然无形服务资源在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知识产权服务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无形服务资源效用的发挥还有赖于有形物质资源的支撑,因为任何理念的实施、知识的运用都需要足够的有形资源的投入方能实现,故科技企业孵化器除了要不断强化对无形服务资源的重视外,还需要逐步提升对有形服务资源的支持。2.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行为运作模块在投入相应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就可以开始着手对在孵企业进行必要的服务运作,包括对知识产权服务的规划和组织。(1)知识产权服务规划。科技企业孵化器结合在孵企业发展路径及技术水平,对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体系进行战略规划,同时通过控制规划来勾勒出在孵企业对未来知识产权资源的使用路径。首先,知识产权服务的战略规划。孵化器高级管理层在对宏观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和在孵企业竞争实力分析的基础上,跨越部门界限,从在孵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描绘出在孵企业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对知识产权运营活动的愿景和展望,确定孵化器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的战略目标(如在孵企业未来专利数量及质量、未来知识产权资产的经营收益等)。其次,知识产权服务的控制规划。考虑到服务资源的有限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级管理层最迫切的决策之一是确立服务资源的投入方向,即孵化器高层管理者在整理和评价现有在孵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及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这些知识产权资产的动态管理和针对性投资,合理确定在孵企业未来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方向,充分利用在孵企业已有的知识产权信息和核心专利,将有限的服务资源用于在孵企业的特色领域,通过联合研发,不断夯实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存量,提高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质量。在积累到一定的层次后,采取联合经营、有价转让、开发替代技术等手段来改变在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实现其对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掌控。(2)知识产权服务组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若想要取得服务上的成功,就要将服务的组织结构调整成在孵企业所能接纳并认可的,而这种调整首先就要从职能部门的创设以及服务岗位的确立来着手。首先,知识产权服务职能部门的创设。根据对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调查和访谈可知,目前我国设有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还较少出现,因此科技企业孵化器所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设立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而这种机构的设立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是由孵化器自己主动牵头设立专利管理委员会。为控制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从在孵企业的科研、转化、生产和销售这几个方面开展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及执行,其核心是由孵化器全程控制知识产权服务行为的实施;二是吸收外部专业的知识产权机构或交易公司,借助签订服务协议等方式,来让这些专业化的部门协助在孵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运营及管理,其核心表现为“由外部机构来服务,由孵化器来监督”。其次,知识产权服务岗位人员的确立。除了组织机构的设立外,人员岗位的确立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的岗位安排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知识产权服务总监。负责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的整体运作,是服务规划的总设计人,专门改进知识产权服务的相关业务及流程;二是知识产权服务专职管理人员。其职责可分为知识产权情报管理、知识产权申请、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知识产权交易等;三是知识产权服务协调人员。考虑到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涉及财务、法律、销售等多个职能及业务部门,故孵化器需要根据部门特点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协调员,负责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3.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成果产出模块在获得足够服务资源投入以及服务岗位和人员配置的基础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也必然会获得相应的产出,而这种产出则主要表现为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形成以及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获取。(1)知识产权的成果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所带来的首要成果即是在孵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存量的提升,如专有技术、专利产品、企业品牌等。由于获得了足够资金、设备及人员的支持,在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从事必要的研发与生产,这无疑加大了在孵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产出。随着知识产权存量的增加,在孵企业还可以选择价值潜力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专利技术及产品进行二次研发和生产,这不但提高了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质量,还能培育具有专业知识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这就为未来企业的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随着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形成,企业管理者就可以掌控未来市场价值链的高端,获取高额的市场利润。例如,发达国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在孵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推动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来实现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技术标准、创立自主的品牌,强化已有的竞争优势,以达到控制市场产业链高端,支撑持续性发展的最终要求。

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结构模块间的互动机理

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营能力,其更仰仗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上的投入、服务战略上的规划、服务行为上的实施以及服务岗位和人员上的配置等方面构成的服务行为集。据此,本文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过程为主轴,解析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结构模块之间的互动机理,如图2所示。图2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结构模块1.知识产权服务投入以在孵企业的服务需求为导向进行资源供给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资源若要发挥其既定效用,首先要根植于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通过出台孵化器培育政策、颁布在孵企业入驻标准、确立在孵企业孵化空间、明晰在孵企业的能力缺口等方式,来引导服务资源向在孵企业流动。同时借助服务平台的搭建、服务载体的创设来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培育出在孵企业可承接资源的孵化土壤,从而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资源潜能的有效发挥,并为在孵企业知识产权竞争潜力的提升,创造出必要的资源供给平台。2.知识产权服务运作以服务的投入为基础,以服务的产出为目标来实施服务行为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厂房、设备、人员、资金等有形服务资源的提供,以及政策、信息、知识等无形资源的支撑,来塑造由技术服务、资金服务、法律服务等组成的孵化环境,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有效联动,增强企业对专利技术的研发能力和转化能力,同时通过知识产权服务战略的制定和服务机构的配置来提高在孵企业知识产权产品化及商业化的能力。最后依托上述两种能力的耦合,形成在孵企业最终的知识产权竞争潜力,催生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产出,提高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质量,并以此为基础引领在孵企业向市场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彰显其特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3.知识产权服务产出以提升在孵企业的存活率为核心,形成服务资源再集聚效应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知识产权服务所带来的在孵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获取和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除了会提高在孵企业的毕业率之外,还能吸引外部有孵化意向的企业及项目入驻。随着入孵企业的不断增加以及孵化器自身服务条件的改善(政策颁布、机构设置、人员配给),将会逐步带动高端人才、核心专利、专业机构向孵化器流动,使知识密集型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释放,这无疑提高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质量及效用,还实现了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与在孵企业发展的全方位耦合,推动了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基础及等级,并进一步提高了在孵企业的毕业率。

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的改进对策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贯标;无形资产增值

前言:通过GB/t294902013的颁布和实施,为企业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思路的导向下,企业知识产权贯标中存在一定的阻碍,不能充分发挥对企业无形资产增值的作用。由此,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有必要从“贯标”的优势角度出发,对企业知识产权贯标中的阻碍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促进知识产权贯标的对策。

一、知识产权贯标的内涵及优势

所谓的知识产权贯标,是企业积极贯彻和落实GB/t294902013的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能够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而且可以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首先,在知识产权贯标的作用下,企业可以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实现无形资产的增值。在贯标以后,企业附加值得以增加,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如生产新产品和研发新技术,可以使企业通过营销或许可转让等手段而增加企业经济收入。其次,企业贯标后,传统零散的工作更具系统化,且在生产和营销等环节中受法律保护,对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巩固市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基于传统思路的知识产权贯标问题

在贯标实施的传统思路下,政府培训知识产权贯标试点企业、确定服务机构和推出多项鼓励政策,虽然能够为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加以正确引导,但具有极强的行政管理色彩,对贯标工作的深入贯彻和落实产生不良影响。首先,传统思路下,政府将知识产权贯标的公共资源仅服务于个别企业,与市场经济理念背道而驰,并且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其次,企业经营自益受损,甚至产生强行摊派行为,影响政商关系,为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性因素。再者,传统思路下的贯标是政府主动推行,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贯标认识不够,不能充分意识到贯标的重要性,认为贯标对企业来说不但不能为企业产生任何价值,而且还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故,在贯标时企业往往都是处于被动地位,这不但不利于贯标的推行,也使得企业只为认证而贯标,贯标工作浅尝辄止,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其价值及意义。最后,受传统思路的影响,知识产权贯标实施效果不能得到确切的保障。

三、知识产权贯标的对策

(一)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

在知识产权贯标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使之能够全面贯彻和落实部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标准,即引导企业对贯标进行自主选择,改变传统思路下政府推行试点企业的现状。当前,部分企业尚未贯标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导者未能意识到知识产权贯标对无形资产增值的作用和影响。事实上,贯标之后,企业经济收益远远超出成本支出。对此,政府应注重对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以增强其贯标观念,使其自愿平等的参与到贯标工作中,真正意义上实现激励技术创新和强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简言之,只有企业明确知识产权贯标是无形资产增值的重要手段,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产权贯标活动中,可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二)积极为企业开展贯标服务

在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贯标过程中,亟需得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有效协助,因而政府应制定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服务机构为企业而服务,如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等。在选择服务机构时,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都可以参与到贯标服务中,并与企业积极签订协议等。目前,服务机构相对较少,致使其竞争力不足,难以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对我国知识产权贯标服务市场发展有不良影响。另外,有些地方部门将事务所、管理公司、科研院所等具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素质的机构排除在外。由此可见,我国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贯标服务。首先,创新贯标服务机构准入模式,鼓励和带动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参与到贯标服务中,如高等院校、中介机构等。其次,政府等部门积极为贯标服务机构成员加强培训,以强化其工作能力和素质,使之广泛参与到贯标服务工作中。

(三)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在知识产权贯标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增强企业领导人员对知识产权贯标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全面推进企业贯标,实现无形资产的增值。首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中对知识产权的系统化管理有着一定的要求,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对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以引导企业自觉参与到贯标中。其次,政府仍然需要推出更多鼓励性政策,以激发企业贯标的热情与积极性。最后,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贯标过程中,政府应对其加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不仅能够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企业无形资产增值步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现阶段,知识产权贯标理念虽然深入人心,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受传统思路的影响相对较大,使知识产权贯标存在阻碍,对企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贯标,有助于促进无形资产增值,为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实力和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所以,有关人员有必要针对知识产权贯标问题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引导企业将知识产权进行贯标,使其成为企业无形资产增值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向显湖,刘天.论表外无形资产:基于财务与战略相融合的视角――兼析无形资源、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J].会计研究,2014,04:39+95

[2]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市场竞争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02:3246+159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8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发展进入了转型时期,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图书馆管理中从新制定了新的转型对策,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图书馆转型时期,知识产权管理成为被关注的焦点,采用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是实现图书馆转型的有效对策。

二、战略需求

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战略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使高图书馆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其使用率,在图书馆中储存有很多具有使用价值的作用,例如论文、著作等,这些作品关乎着作者的知识产权问题,图书馆需要对这类作品进行管理并向需要的客户提供,实现作品的价值。因此,在转型期进行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其作为转型的目标。其次,进行知识产权管理,可提高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效率,使其高效运行,在过去的图书馆管理中,在版权保护等方面比较容易管理与保护,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管理难度明显增大,侵权问题时常发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才可解决这一问题。最后,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还对公共利益具有保护作用,图书馆代表公共利益,并且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的一个部分,对知识管理工作给予重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制定发展方向,从而保护公共利益。

三、管理目标

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目标有三个,第一是保证资源信息的安全性,在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中,资源安全性是管理的首要目标,现如今数字出版技术不断增强,信息资料类型繁多,并且在结构、使用等方面与以往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害,关键是要做好自愿的保护工作,首先要确保在图书馆中储存的信息资源要合法,并使资源可得到长时间的使用,实现其价值,另外,要保证资源可延伸利用与具有权威可信度。第二,促使信息资源进一步的开发,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图书馆文件资源管理中,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通过网络来管理文献资源,更便捷,信息资源深度发展将成为转型时期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之一,对图书馆资源进行进一步加工,不断扩建知识库,满足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并完善资源开放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三,保证图书馆服务质量,实现均等服务,就目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进行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均等服务质量是其中一个目标。

四、管理路径

(一)建立知识产权系统

图书馆转型时期要实现知识产权管理,首先要从内部出发,建立一个知识产权系统,系统中不但有财务支出系统,还需要有人力支持系统,在知识产权管理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交给具备专业知识的人进行管理,才可满足人们的需求。很多发达国家图书馆中,对版权图书馆员岗位做详细的研究,在图书馆中要设立有版权许可馆员、电子服务馆员等,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版权知识与相关的政策法规,当有客户向其咨询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时,可向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知识产权作为图书馆转型战略计划中重要一部分

在图书馆发展中,将知识产权纳入到图书馆转型计划当中,主要原因是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与图书馆运行流程存在很大的联系,要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必须要重视知识产权,并将其规划到转型战略当中国。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将战略规划作为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个管理工具。另外,图书馆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知识产权科学利用与创造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将知识产权作为图书管理转型战略计划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三)提高管理人员的认识度,建立评估制度

在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中,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度,直接关乎着管理质量,因此要向图书管理人员讲解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管理的方法。图书馆的所有员工都加入到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当中,对知识产权管理战略中各项任务都一一落实,图书馆转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完全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要建立一个评估体制,对知识产权管理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之后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9

为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对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6号),现就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信息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能力。有效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可以掌握科技发展的进展、动向和趋势,促进和完善创新构思,科学地制定科技创新战略,缩短研究开发进程,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技创新起点和层次。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传播和服务,是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二十多年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中国受理和授权的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在相关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面向行业和区域服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现有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机制;二是全社会特别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不强;三是能够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指导信息利用的服务队伍严重不足;四是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和服务网络远不能满足创新活动的需要,公众缺乏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权威、高效、便捷的手段。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知识产权制度促进自主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全面提高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1.在国家科技管理中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政策以及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应当对可能影响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析,加强知识产权部门与科技、产业部门的紧密配合。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实施和管理的相关环节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的作用。国家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在制定指南和立项评审过程中,委托有资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最新进展。各科技重大专项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小组,紧密配合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为重大专项实施提供全过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2.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主体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要把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分析纳入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专门机构或队伍。企业应重视跟踪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申请趋势、权利保护范围,科学地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策略、竞争与合作策略,优化技术创新路线,避免侵权。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要引导科研人员把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与利用科学文献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的科研人员尤其要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研开发项目,要把对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分析作为立项评审和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3.深入广泛地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宣传和培训。

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功能和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对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和分析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实务辅导;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教育;对科研管理者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功能和战略作用。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关于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培训,结合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活动对服务对象进行具体化的培训和辅导。

三、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队伍

1.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

多渠道、多层次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培养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在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一批高水平人才。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特点,注重培养懂技术、懂法律、懂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数据加工、信息化建设、知识产权分析等领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指导和帮助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培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门人员。

2.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

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机构的重要作用,推动和支持其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依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发挥其专业优势,培育一批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引导全国各地科技信息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挥各自特长,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现优势互补。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加强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和信息分析专家的合作,针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易于为科技人员所使用。加强对先进的检索工具、分类标引工具、统计分析工具的应用,提高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和分析能力。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持续跟踪分析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开展知识产权分析和预警服务,形成为特定领域服务的专业特色。

4.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制度。

政府支持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协会,鼓励行业协会广泛吸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及其人员与科技创新主体的沟通交流渠道,研究制定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资质认证、奖励和惩戒等行业自律制度,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交流和总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经验,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理论研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

政府系统规划、重点建设和示范引导,推动建设多种类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履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职能,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专业化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向社会开展公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商业化知识产权信息库。指导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库。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集成整合资源,形成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全面、信息加工与服务水平高、能够满足科技创新多层次需求的、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系统。

2.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与服务的运行机制。

以知识产权信息全社会共享为目标,根据知识产权信息的加工程度、投资主体、服务内容等,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不同对象、公益和商业化运行相结合的服务机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采取面向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等不同对象的多层次服务机制。公共财政支持建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向社会开放,根据服务内容和方式,实行免费或低价有偿服务。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纳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客户提供有偿服务。

3.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与其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相互支撑。

加强与科学文献、科技成果信息、科学数据、标准信息等科技信息的功能互补,共同构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支撑基础。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扩充其他知识产权服务功能,链接知识产权法律专家信息库、技术专家信息库、技术交易信息库、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库等,为科技创新提供系列配套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管理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特色新兴产业为主线,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优化制度资源、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诚信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在我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政策引导,构建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进一步提高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较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升服务全区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围绕创新体系建设,完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进程,着力培育有利于区域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和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近三年具体目标

1.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围绕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进一步修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和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将知识产权纳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2.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持续增长,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比例明显提高,每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达400件和32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件。注册商标申报件数位列全市前茅。

3.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积极引导、推动、扶持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企业,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专利产品占工业产品产值的比重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鼓励企业及时转化自主知识产权专利。重点支持6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扶持培育4个高新技术企业依靠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实现产值上亿元。帮助企业组织实施省、市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新增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企业40家以上。

4.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完善执法协调机制,积极开展联动执法和专项维权行动,务实开展维权托管、专利保险等工作,依法公正、高效调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严肃查处冒充专利和假冒他人专利等行为,依法维护和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遏制侵权盗版等现象。

5.强化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切实将《专利法》、《质量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列入“六五”普法内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领域,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和浓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6.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职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能,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服务管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知识产权联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预警机制,支持和引导行业开展维权活动,增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知识产权培训人数达500人,新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60名,知识产权后备人才10名。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选派企事业人员到高校学习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对知识产权政策把握、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三、工作重点

1.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充实力量,强化职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发展知识产权(专利)、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新增1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指导各级专利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快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高等院所和佰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资源共享、高效运作、服务有力的一站式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辖区企业及个人提供科技创新综合。

2.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落实专利资助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各级专利和品牌商标,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名牌产品,切实提高全区知识产权整体水平。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建设,贯彻执行《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目标。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银企对接,促进知识产权评估、入股、许可、流传、交易、质押、融资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3.加快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步伐。认真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政策,不断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实施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等五大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力度,培育一批专利大户,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高地。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争取和落实各级扶持政策,积极开展专利价值分析试点,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专利转化运用,鼓励企业实施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加速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和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工商、公安、文体、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及时调解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维权托管工作制度,加强与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大学专利培育和营运中心的联系与协作,为托管企业提供良好的专利维权服务。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自我保护机制,申请涉外专利,注册涉外商标,参与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5.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充分利用辖区高校的学科优势,整合资源,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平台,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畅通、对接需求,为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针对企业负责人、业务主管和专职人员,开展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培训,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工程师和知识产权人。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里成立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知识产权局,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和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创建工作。各街道、园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强化合力,切实将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工作调研,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现状及重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措施,促进创建工作不断深入。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专项和联合执法力度,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