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29:43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1

一个星期,短短一个星期,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因为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平。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会做得最好的!车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车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车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车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铣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铣工是最累的!”铣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铣工的常用设备有铣工工作台、台虎铣、砂轮等。铣工的工作范围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

其中铣工的实习安全技术为:

1、铣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铣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4、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有绝缘保护和安全接地措施,使用砂轮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在铣台上进行操作加工时要有防护网

5、毛坯和加工零件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排列整齐、安放平稳,要保证安全,便于取放,并避免碰伤已加工的表面

6、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时,工件一定要夹牢,加工通孔时要把工件垫起或让刀具对准工作台槽

7、使用钻床时,不得戴手套,不得拿棉纱操作。

更换钻头等刀具时,要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锤子击打钻夹头。以上都是作为一名铣工必须懂的基本知识。第一天,来到车间,老师叫我们做的第一个零件是螺母。听完老师的要求,也看了黑板上那看似简简单单的图样,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实习。首先是把在铁块上量好尺寸并画线,画线,这工作可马虎不得,一旦画错便会使自己的零件不合尺寸,还好听了老师说的注意事项,我按老师所说的,稍微把尺寸画大了一点。接着,便是令我一生难以忘怀的锯削了。我原先以为锯锯子嘛,就那么来回拖啊拖,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一桩。但是事实在锯锯子,也在诀窍的,锯锯子并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单纯的来回拖啊拖啊,如果是这样做的话,无论一个人多少强壮,都会累得两手发麻,两眼发慌的,我们首先要调节好锯口的方向,根据锯口的方向使力,起锯时应该以左手拇指靠住锯条,以防止锯条横向滑动,右手稳推手柄,锯条应该与工件倾斜一个锯角,约10度~15度,起锯过大锯齿易崩碎,起锯角过小,锯齿不易切入,还有可能打滑,损坏工件表面,起锯时锯弓往复程要短,压力要小,锯条要与工件表面垂直。同时,锯削时右手握锯柄,左手轻握弓架前端,锯弓应该直线往复,不可摆动,前推时加压均匀,返回时锯条从工件上轻轻的滑过。往复速度不应该太快,锯切开始和终了前压力和速度均减小,以免碰伤手臂和折断锯条。还可加少量机油。开始锯时我实在是吃了大亏,因为我一直都是用力的拉啊、推啊,完全是死力的锯削,结果弄断了一根锯条不说,第二天吃饭都成问题,右手像裂开了一样,真是惨啊,还好我终于学会了怎么锯削了。锯完了,还得锉削,锉削也是一个又累又苦的差事,但是只要掌握方法,同样不难了。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一块黑沉沉的铁块在我们的努力下变成又光又滑又可爱的螺母。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三天来奋斗的结果。说起来一件、一件的零件的完成都那么的简单,其实做起来,我们才会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作为一名铣工的苦和累,也体会到为什么有人把铣工说成“铣工是地狱!”,但是我们也才会切身地体会到作为一名铣工的喜和乐。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只要功夫深。黑铁也能变成光滑可爱的螺母。

一个星期的车工实习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我却学到了很多:

1、我们知道了铣工的主要内容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2、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车工实习培养和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我们不但对车工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我们的所学的知识。

4、我们同时也学到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老师们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特别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既学会了如何合作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2

不知不觉实习阶段已经接近尾声,回想在学校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在实习的期间我换了两份工作,在电子厂当过巡检.在金属制品厂技术部学制图和企业管理.其间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学到的东西也比较广,从纯水的检测到发热片的加工,以及电子元件的质量标准和各种量具的用法.虽然工作并不复杂,可在操作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在工人们操作的时候加以纠正,传授正确方法,从而使产品质量提高.同时在工作中培养了自身交流能力.促进了工作的效力.这些都是我在灵芝电子里学到的.

离开灵芝主要原因是因为交通不便,后来我来到了离家不远的鑫美金属制品厂.这里工作的环境很好.我和几个同事安排在一间办公室.我主要的工作是整理文件,图纸管理.最近又帮忙做起里加工进程跟踪.这个厂的历史虽然不过几年时间,但是实力却是不错的.有专业的模具设计人才,先进的生产设备.我平时也会帮忙画画图纸.在学校学到的autocad现在派上了用场.碰到不会的问题我还可以问我的几位师傅,他们都是专业的制图人员,画图纸又快又好.在他们的用心指导下我可以画很多以前不会画的图纸了.此外,我还知道了不少用于生产的机器.

一,线切割机车间里有几台线切割机.它主要用于加工各种形状复杂和精密细小的工件,例如冲裁模的凸模、凹模、凸凹模、固定板、卸料板等,成形刀具、样板、电火花成型加工用的金属电极,各种微细孔槽、窄缝、任意曲线等,具有加工余量小、加工精度高、生产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已在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已占电加工机床总数的60%以上。根据电极丝的运行速度不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wedm-hs),其电极丝作高速往复运动,一般走丝速度为8~10m/s,电极丝可重复使用,加工速度较高,但快速走丝容易造成电极丝抖动和反向时停顿,使加工质量下降,是我国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机种,也是我国独创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模式;另一类是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wedm-ls),其电极丝作低速单向运动,一般走丝速度低于0.2m/s,电极丝放电后不再使用,工作平稳、均匀、抖动小、加工质量较好,但加工速度较低,是国外生产和使用的主要机种。

二,冲床冲床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冲压的机床它可以产生一个很强的冲击力它要和模具配合使用例如我要在一批铁皮上做出同样的方孔或其它什么形状的孔那最好就用冲床了首先用硬度大的材料做出模具一公一母(上下模具)将铁皮放在公母之间冲床一冲击公进入母铁皮就冲出你要的形状了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3

一、思想方面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以来,时刻感受到教师这份事业的光荣,也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从执教的第一天起,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工作中我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学校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严格遵守学校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讲究效率,努力做到“爱校、爱岗、爱生”。

二、教学方面

我从2014年10月开始从事《电子技术》、《pLC技术应用》《变频器应用》、《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等多门专业科的教学工作。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这讲台的时候,紧张到手心都出汗,生怕自己讲错,时刻担心着会出错。而现在早已不会再有这中情况了,课堂的掌控能力,完全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此,也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栽培。

在三年里,我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申报公开课,参与教学教研活动,并服从领导安排,积极编写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和专业设置等。并带过两届的维修电工中级考证的,通过率分别为70%、86%,通过率还有待提高,我定会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每一次的在公开课中,我的运用了蓝墨云、QQ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克服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借鉴资料少、没有相关教学资源的时候,通过自学和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手段,圆满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此也非常感谢我们校区的老老师们,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给我提建议,使我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教学流程更加明了。在此过程中,我感动于老教师们的无私,感动于老师们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让我增强了进步的动力。

三、其他工作

1、实训室建设

刚到校区的时候,我们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可以说是为零,一切从零开始,这句话形容南沙校区,一点也没错。为了给我们学生一个良好的实训条件,我们从零开始,由于学校对校区的投入经费有限,我们只能购买一些电气器件来自己设置实训板,在设置实训板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重点是经验的不足,没有经验的老师带,只能自己找资料摸索,不断地完善设计。在制作板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乐于其中,在实训室没有电的时候,我只能带领学生装电,在实训室没有风扇的时候,我只能带领学生安装风扇,也非常感谢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完成了,四个实训室的建设:分别是: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

2、组织技能比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次组织了校区内的技能比赛,包括:电气装置、电子技术焊接、pLC程序设计。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可以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现学生的水平差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努力地去查找资料,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校区的电工维修工作

由于我们南沙校区没有电工岗位,所以很多东西都要自己动手。在任教师的岗位中,有时候也需要对学校的一些线路进行维修工作。例如:(1)2016年10月,为了让学生晚上练舞,对二楼舞蹈室、乒乓球室的照明线路进行了维修,并安装了插座;(2)2017年3月,由于南沙自来水公司调整水压,导致整个男生宿舍的处于停水状态,情况危急,学生抱怨比较多,这时候,为了尽快地解决这问题,在校领导的安排下,王老师和我去五金店购买了水泵,并连夜安装了水泵,通电,解决了学生的用水问题;(3)由于汽修实训室铁门漏电,所以对实训室的电路进行了改造等。

4、舞蹈协会的建设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在2014年11月创建了南沙校区交谊舞协会,在协会创办的期间,我主要负责舞蹈的教学与协会的管理工作。协会创办以来,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节目也在每一次的文艺晚会中演出,过程是辛苦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在舞台上绽放。

5、校区搬迁

    2017年7月-2017年9月,服从领导的安排,对南沙校区进行搬迁,在搬迁期间的工作有:(1)打包、搬抬实训设备;(2)校园卫生垃圾清理;(3)课室卫生清洁、冲洗;(4)学生宿舍清洗等。最后,在大家一起共同的努力下,顺利开学!

6、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发现个别学生的问题时,能够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育好青少年一代。

7、获奖情况

    2016年度优秀合同教师。  

四、继续教育

为了更快的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我积极地地参加技能培训和下厂实习。在2015年7月的暑假里,我参加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办的为期30天的“教师技能培训”,培训学习的内容:1、pLC技术应用;2、触摸屏及其应用;3、pLC通讯技术;4、变频器应用;5、自动控制系统及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学习中我认真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开展培训基地开展的实习、实训,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培训期间,考取了维修电工技师证,为今后成为“双师型”教师打下基础。2017年7月16日-7月23日,我参加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7年广东省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师资培训,在培训期间学习了:aBB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软件RobotSutio的应用、工业机器的实训室建设等。在学习之余,我和其他市的教师交流、探讨技工教育方法经验,让我有很大收获。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专业技能上有了很大提高,也了解到了现在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通过和同班学员的交流,使我对其他地方的职业教育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必将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五、努力方向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4

【关键词】山东经济;“双核型”人才培养;机电专业

1.引言

山东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决定了“双核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近年来,山东机电产业集群高速发展,具有“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技能”的“双核型”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双核型”技能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山东省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双核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研究背景

2.1行业背景

山东是经济强省,装备制造业是省重点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绿色发展的要求,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同时,还特别指出,在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生产基地、核电、风电及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工程”。

2.2人才需求分析

2010年全省人才交流统计数据表明,全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人才需求整体持续增长,年需求达16000多人,其中引进人才约40%,接受应届毕业生约60%,其中大专学历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山东省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全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达150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类人才需10余万人。

2.3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的校企共建办学制度,其中一元是学校,完成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是“双元制”的主体,主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生有双重身份,先是企业的学徒,再成为职校的学生。“双元制”的主要特点:一是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确定专业设置;二是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将其分解为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业能力由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构成;三是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活动以受培训者为主体;四是考核以行业标准为依据。

(2)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将培养目标划分为基础现代学徒制和高级现代学徒制。基础现代学徒制培养从业人员的初级职业技能,高级现代学徒制培养从业人员的熟练职业技能。学徒在学院或培训中心脱产学习理论知识,在雇主提供的工作场所接受技能培训。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通过其多样性的课程体系得以实现,其课程包括关键技能课程、nVQ课程和技术证书课程,采取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学习获得职业必备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等。

(3)加拿大的“CBe”模式

CBe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由学校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该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

(4)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

taFe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确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是“为职业”的教育13l。它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选择taFe,就是选择职业,taFe毕业即可直接上岗,不再需其他就业准备。

(5)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教学工厂”是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工厂不是在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或校外实习工厂,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学操作,而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教学工厂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考工证书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就业做准备。

2.4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并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共用校企两类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该模式培养的人才适合企业要求,学生职业能力高超,毕业即能就业,就业即能完全顶岗。

(2)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三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高超、初步具备研发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到科研单位以项目化方式培养其产品研发能力,到企业顶岗实践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与科研单位合作使得人才培养规格、目标较高,使人才在职业能力上达到了高端。

(3)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合作,专业对接产业,学习内容对接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历教育对接职业资格教育,工作即是学习,学习即是工作。学校引企入校建设“校中厂”,在企业建立“厂中校”。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身份参与生产,在“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职业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4)校办产业培养模式

指学校利用校办产业资源,采取“前校后厂”、产教研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资源,以专业办产业的方式建立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等,在校内完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5)技能大师工作室式人才培养模式

指学校引入企业能工巧匠或技能大师建立工作室,工作室对外开展服务或生产,对内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师生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学生可从中获得职业能力和生产经验,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以及团结协作、沟通表达、有效执行等能力。

3.研究现状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山东省工科类职业院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经过几年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体系及分阶段技能培养方面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是工科类职业院校的重点专业。但目前山东省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与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模糊,“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由教学计划可看出,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

(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各高职院校虽具备一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条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演示性为主,很少具有本专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融合机与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或综合性课程。

(3)适应产业升级的一体化教学系统设计中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特征不明显,制度性有效保障不足,教学进程执行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4)校企合作办学中企业参与范畴、技术介入程度、参与模式和办学效益与企业期望值等问题协调处理方案系统化程度不高,企业参与教学实效性不够理想。

(5)校企合作领域散乱、单调,一次性、短期性简单合作多,系统性、持续性合作少。企业实训与专业技术关联度不大,形式上完备,内涵欠缺,因此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无法适应于工作岗位的需求。

可见,创新“双核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落实于实践刻不容缓。

4.创新实践

(1)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专业设置应该坚持以市场的用人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服务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始终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的主战场,力求将就业市场所在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题框架的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前社会上有许多就业前景良好的新兴职业,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对人才市场进行详细的细分和设置,开发同市场需求匹配的专业,这样可以使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宽阔。

(2)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既具备实践能力又掌握较强机电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首先,要从与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抓,现有的教师队伍主要是机电专业出身,缺少企业实践。所以,教师要进行深入企业兼职,掌握实践知识。其次,还要聘请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并定期与校内专职教师进行指导交流。第三,派遣现有专业教师外出深造和进修相关专业知识,逐步加强具有“既懂机又会电”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3)构建“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合理定位、明确方向、突出特色、提高发展”的基本原则,发挥学校和企业二个育人主体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实行工学交替,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厂校共育、虚实结合、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原来“订单培养”的基础上,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建设先招工后入学“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

(4)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为了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对职业能力需求相一致,我国政府应以立法形式来促进校企合作同时,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的资金投入及立法可以为职业教育创立良好的发展环境,使高等职业院校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国家经济高速度增长。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提倡的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行学生从认知到模仿,再到应用,直到创新的递进式培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校期间提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服务作为宗旨,以就业作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产学研的统一协调,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5)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5

报业:走过“严冬”迎“春天”

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的金融危机让中国报业感受到了瑟瑟寒意。一些专家分析认为,今年恐怕是中国报业真正的“寒冬”,报业究竟该如何应对?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发展机会顺利“过冬”呢?

成本控制。“报纸的成本是所有媒体中最高的,本身利润就很低,去年又遇到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报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主任梁勤俭表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报业人力成本攀升,四川地震又使企业将更多的广告营销费用以捐款的形式投放出去,再加上奥运给大多数报纸广告带来的影响以及新闻纸价飙升造成的利润消耗,已经迫使报业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经营形势进一步恶化。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也表示,尽管不断攀升的新闻纸价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所回落,国家的增值税退税政策也能够惠及报业尤其是其印刷环节,但这些能够降低报业成本的利好还不足以抵消广告市场上带来的利空,报业利润下滑依然非常严重。

目前,出于减轻成本压力、维护自身利益等目的,一些报社已经采取了减版面、减刊期、减发行量、减少赠阅以及控制无效发行等措施减少用纸量,一些报社还通过精简队伍、降低薪酬来缩减人员成本。

梁勤俭认为,尽管这些办法有利于降低成本,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报纸对受众的吸引力,影响广告的投放效果,进而可能降低对广告的吸附能力,导致广告定价的下降。“目前,报业的管理水平还比较粗放,也很少讲究成本,金融危机迫使报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我认为,必要的减版面、减刊期、减发行量等措施则当然可以用。但更有必要采取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无效发行、压缩各项开支、增加创收渠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费用。”

调整广告结构。梁勤俭认为,金融危机的到来,逼着报业必须调整对今年经济增长和广告主要支柱产业的预期。“期望值必须下降,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这种心理上、思想上的准备,就不会有项目上、智慧上、资源上的各种准备,那么,你也适应不了变化了的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广告收入一天天减少,而束手无策。”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王一义也坦言,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放缓,使得中国报业的经营环境更加趋紧,因此,报业必须做好过紧日子甚至是苦日子的思想准备。

实施转型升级。当下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报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也加速淘汰那些生命力较弱的媒体。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报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积极在“严冬”中寻找机会。

金融危机迫使报业不得不寻找更多的增长点,减少对单一经营模式的依赖。梁勤俭也表示,必须尽快改变报业产品结构和经营结构单一的现状。“如果一家报社既有平面媒体,又有户外媒体,还有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而且每个都赚钱,即使有一两个赚得少一点,总体上还是赚钱的。可如果产品和经营结构单一,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问题,遇到一些风吹草动,马上就会受到严重打击。”

王一义从报业集团的角度分析说,在目前的多重压力下,集团的转型升级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首先,要努力实现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主业经营的新跨越。做‘大’报业集团,即向多媒体融合的大型传媒集团发展,构建以报纸为主,杂志、网站、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协同发展的多媒体产品结构,真正形成立体化经营的跨传媒集团;做‘强’,即进一步优化媒体产品的布局和结构,既要打造几个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的热门大众媒体,也要在有关细分市场中培育有成长性的分众媒体,既要形成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又要进行多样化产品的组合、开发和储备,作为培育未来业务的基础;做‘精’,不仅要研究对手,也要研究市场和客户,深化竞争力分析工具的运用,掌握推进主业发展的科学方法和先进手段,提高报业集团的研发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做‘深’,即在主业经营的纵深度上下功夫,利用数字技术平台实现传统报业内容的分众化传播,发挥整合优势,延伸平面媒体经营范畴,真正将主业产品做‘深’。”

其次,王一义认为,要努力实现多元业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跨越。“要抓住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加快和完善集团产业布局;要以资产的眼光发现存量资源的价值,除了出版、发行、销售等环节的内部产业链运作之外,进一步链接包括品牌、资金、人才、管理、机制和实体在内的外部资源,向有影响、高回报的领域进军;以股权投资为特色的资本运作要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资本运营推进主业建设,将目光聚焦文化产业领域,真正实践‘资本壮大传媒’的理念。”

“此外,要努力实现集约化科学管理的新跨越。”王一义认为,体制机制的先行,已经使浙报集团在上一轮发展中取得了先机。在新一轮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深化和完善体制机制。同时,探索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专门聘请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等三家咨询公司,为集团发展特别是传媒主业发展‘搭脉开药方’。既有战略发展、集团管控组织架构、薪酬体系设计等集团层面的,也有媒体差异化定位、版面内容监测、党报广告价值评估等微观层面的。希望通过这种对主业发展的‘软投入’,推动集团又好又快地发展。”

修复内容短板。《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守华分析认为,对报业而言,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报纸办好。“报纸具有竞争力,无论在广告淡季还是旺季都能吸引广告主,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广告主会更加重视选择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媒体。”

对此,梁勤俭也表示,要渡过眼前的难关,关键还是要做好内容,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中国报业仍然处在爬坡阶段,还没有到达山顶,还有发展的空间。但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报纸的品质和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的表达方式还不能够真正贴近时代。”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潘堂林表示,同质化是目前业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一座城市同类型定位的综合性日报有三五家甚至七八家,几份报纸百分之六七十的内容重复,这种状态是世界少见的。由于报业历来的模式是靠比较高价位的广告收入来支撑低价位的发行,过剩危机和同质问题也被高价位的广告所掩盖。“中国报纸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边界不断突破的过程。随着新闻空间的不断扩展,中国报业逐渐发展起来,但空间拓展毕竟是有限的。新闻边界的拓展如果有了质的变化就能够带来报业的繁荣。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正波及和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报业的格局也会带来冲击,现在可能是我们反思综合性日报过剩危机的最好时机。”

广电业:现实或潜在的影响不容忽视

就目前而言,金融危机对我国广电行业的负面影响似乎并未充分显现,广播电视产业链各相关环节的表现还算稳定,但金融危机作为当前经济大环境给广电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节目制作。金融危机作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一件大事,必然成为所有媒体的兴奋点,可能使我国电台、电视台处理重大新闻事件的能力得到加强,引导舆论的水平得到提高。金融危机还可能拓展创作者思维空间,加大艺人之间的竞争,促进制作班底采用优良设备,进而使影视剧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就节目交易环节而言,由于金融危机对内地冲击相对较小,节目播出机构的广告收入暂未受到大的影响,因而无需变更节目购买计划,节目供应市场因此得以安生。但节目交易市场的繁荣能持续到几时仍然有待观望。网络与电视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则可能逐步改变整个中国电视剧产业以往的运行方式。

广告招标。尽管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中央电视台2009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央视取得了92.56亿的好成绩,创造了15年来的新记录,但由于央视本身的特殊性和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分割,各大电台、电视台不应当盲目乐观。CtR市场研究整合营销中心总经理姚林认为,央视招标并不表明广告业走出了低谷,相反“今年央视招标的大幅度增长恰恰反映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规律”。这意味着,广告商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会将广告集中投放到诸如央视、SmG等被认为是最有效媒体的平台,弱势媒体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去年12月10日,调研机构尼尔森的针对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主要城市公交移动电视总体收视到达率等关键数据堪比甚至超过传统电视。从广告投放的成本来看,公交移动电视成本也相对较低。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广告主将更倾向于维持央视和重点全国卫视、媒体的投放,压缩部分地方媒体的投放,同时增加网络和交通类媒体的投放,这对地方电台、电视台极为不利。出于对金融危机的担忧,在新一轮的广告招标会上,许多电视台已经开始减少广告商的中间介入环节来降低成本。据CtR市场研究最新的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广告市场投放总额达到2604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3%,但明显低于08年首季度17%的增幅,呈放缓趋势。在各媒体投放方面,去年前9个月电视媒体情况还算稳定,总投放达2063亿人民币,占市场总额的79%,较2007年同期增长14%;电台媒体则表现欠佳,广告投放仅增长3%。考虑到金融危机可能对现有形势造成进一步冲击,CtR预测2008年全年的广告增长仅为11%-12%,对于2009年,则需持审慎乐观态度。

对于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中国广播电视业来说,企业广告投放对节目播出机构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级扩散,实体经济业受到冲击,广告主将更加看重现金的作用,广告支出成为他们首要的削减对象,加之奥运会期间广告的爆炸式增长和三聚氰胺事件给乳制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导致媒体获得的广告投放相应减少,势必影响到电台、电视台的发展计划;但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国人对地产的消费力度下降,这种消费不旺可能反过来刺激开发商加大宣传投入,大力助推待售楼盘,加快资金回笼,规避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对于房地产广告集中投放的广播媒体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各大电视台也可借此机会发展与地产相关的节目,从中受益。另外,就广告形式而言,植入广告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也会引起更多的广告主的重视,所占的市场份额应该会越来越大。

针对这些现实和潜在的影响,一些应对措施或能帮助广播电视业度过这个经济的“寒冬”。

追踪金融危机,争取话语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于财经信息和商业新闻的关注随之高涨,众多外国传媒受累金融危机自顾不暇,这为我国媒体赢得话语权创造了机会。电台、电视台应当迅速反应,推出金融危机专题节目,采集第一手资料,对当前形势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政府部门建立固定的信息通道,及时公布各级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新举措;以此为契机发展节目联播网,形成统一的供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增强行业的整体实力,扩大我国广播电视业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

提升节目制作水平,繁荣电视剧创作。金融危机下,浪漫的爱情故事与现实差距太大,难以引起共鸣。因而,各节目制作机构应当重视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在影视剧中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摆脱长期模仿外来文化的尴尬局面,重塑我国影视剧的核心竞争力;提出明确的行业标准,规范制作班底对电视技术的利用;加强对演艺人员的管理,通过竞争促使艺人演技得以提升,打造品牌国产剧。

警惕恶性竞争,稳定广告收益。金融危机可能导致媒体在广告市场的混战。中央电视台及上星电视台应发挥覆盖面广、到达率高的优势,吸引急于改善企业形象或计划进军欠发达地区的商家,实现广告收益的稳步提升;省市级地面电视要把握好本地市场,为广告主提供详细的节目收视情况,协助商家在本地的推广宣传活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广播电台则应当充分利用栏目设置灵活的特点,抓住地产、汽车、奢侈品行业急于回笼资金的心理,推出相关栏目,吸引广告主;满足消费者缩减开支,追求实惠的愿望,提供有关低层次休闲娱乐方式、场所的讯息,提高收听率,为二次销售积蓄力量。

拓展节目融资渠道,应对资金问题。将目光转向实业资本,以优秀的项目方案和良好的行业前景重塑投资者信心;通过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与银行业进行沟通,行业协会可为银行提供客观的项目评估报告,为优秀的项目争取贷款;大胆尝试与播出平合拍摄的节目制作方式,降低项目成本;积极推进跨媒体合作,出售网络版权,进行正版分成合作。

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增强行业活力。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国家已经出现了进一步的经济衰退,国外大量优秀人才可能流向我国。各电台、电视台应当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为外来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金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人才的归属感;出台相关的人才引进办法,解决外来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吸收、利用,增强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活力。

新媒体:如何应对金融冬天

发力2009。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达6.01亿户、互联网用户达2.53亿户、网络视频用户达1.5亿户、博客用户1亿户。分析人士称,互联网用户迅速增多,为中国网络媒体和广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历次的金融危机,对互联网而言都有硬币的另一面,在这个情况下,互联网用户会增加,网民的上网时间也会有所增长,对网络媒体而言,与盈利同样重要的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增加用户数量以及黏度是不容忽视的。

“没有冬天就不会有春天。”在资本寒冬期间,广告主往往因为预算有限,要找一个性价比高的媒体做广告投放,而视频网站广告在技术、版权、人气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之后,会呈现出较高的性价比。所以就像上一场经济危机后的第一年,门户网站收入突飞猛进一样,视频网站在2009年的收入也会有明显突破。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实力与耐力,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网络媒体必备的“过冬要素”:自身要有用户规模、产品品牌做“好身体”;要有充足丰厚的资本储备做“厚衣服”;此外还要探索业务发展之路,寻找营销收入模式,“常跑步”。

新媒体并购。据世通华纳总经理孔国和世通华纳传媒研究院论证,在金融危机下由于媒体上市公司和风投资本等多重影响,中国新媒体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表现出来的态势呈以下几个趋势:

其一,风险投资金进入蛰伏期,资本压力迫使中国新媒体之间产生并购。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风投本身资金的流动性和回报率降低,投资进入相对的蛰伏期,而资本对收益的预期远远高于市场的反应,资本在它自身的压力下,会迫使媒体之间相互整合和并购。

其二,户外新媒体行业整体会继续发展,但市场份额会向少数几家公司集中,行业发展会更加苦乐不均。过去户外新媒体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资源垄断型的发展,企业借助资本不断跑马圈地。而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的资源整合,促进各企业回到了市场基本面的竞争,包括最基本的品牌竞争、销售能力竞争、广告主与消费者培养上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市场基础比较扎实的公司会越做越好,而与此相反的公司估计则会江河日下。

其三,二三级城市对一级城市的这些新媒体的模仿和克隆将会进一步加剧。现在,二三级城市的公交车移动电视、电梯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形式都逐渐涌现出来了,但是整个市场还不是特别的大。纯粹就媒体而言,二三级市场覆盖面将会非常的广泛,而预计在二三级市场上这些新媒体的成长周期将会比较漫长。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6

关键词 媒介形态演变 报告文学 兴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从报告文学如何生成的历史角度来看,报告文学的出现与纸质媒介进入大众传播的现代阶段是密不可分的。具体地说,也就是随着纸质媒介在形态演变之中进入其顶峰发展阶段,不仅作为纸质媒介主要构成的报纸进入了多样化发展的时期,形成了日报与周报、大报与小报等多种系列,而且期刊进入大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多种类型――从生活期刊到人文期刊,从科学期刊到商业期刊,从娱乐期刊到体育期刊,为报告文学的文体解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空间,从而使报告文学得以从新闻通讯之中脱颖而出,跨入了人文学科的文学门槛,并且从各个系列的报纸一直扩张到所有类型的期刊之中去,成为具有兼类性质的前卫性文体。

在这里,既不是要进行报告文学如何从前卫性文体演变为时尚性文体的现实思考,也不是要进行报告文学如何由兴旺转为衰退的历史追溯,而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直至二十一世纪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报告文学的兴与衰的思考,从媒介形态演变的视角进行考察,探讨其兴衰成败的缘由。

随着“”的终结,在思想大解放的拨乱反正中,大量报纸期刊复刊与创刊;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现实,1978年《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如一石惊天,激发了报告文学热在神州大地上的井喷,在跨越了新闻与文学的传播门类边界的同时,更是跨入了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的传播领域,不仅以报纸、期刊、作品集的方式获得社会大众的广泛阅读,而且更通过广播乃至电视对社会大众进行及时播送。就这样,报告文学在一时洛阳纸贵之中,成为纸质媒介进行社会传播的文体宠儿,进入了报告文学极度繁荣的兴盛期。

不可否认的是,报告文学在改革开放之初能够巩固文体宠儿的传播地位,事实上也是与电子媒介在有意或无意之中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的。然而,问题在于,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对报告文学的传播跟风,不过表明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它们尚处于电子媒介在形态演变之中的初级阶段。随着改革电子媒介的形态演变在中国开始进入卫星传输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电视频道的增多与电视栏目的增加,电视专题片突破了从新闻到文学的兼类文体限制,直接挑战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宠儿的社会传播地位,使报告文学从兴旺转向衰退,出现了盛极而衰的,现象。这是不是意味着报告文学由于失去纸质媒介的传播优势而不得不进入了文体更替的衰退时期呢?

从表面上看,随着纸质媒介向着电子媒介进行形态演变,电视在中国强势崛起,在挤压着报纸期刊的传播范同的同时,竭力扩张其传播空间,并且以其传播优势取得越来越、大的社会传播影响,因而呈现出取报纸期刊而代之的传播趋势,并且这一趋势似乎表现出某种革命性――“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场革命之中,对此再也不能有任何怀疑了。这是一场全球规模的革命,而且,它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扩展。这场革命的种子早在工业时代开始时的200多年以前就被播种上了,但是,直到20世纪的最末两个十年,它们才开始生根并且扩散到全世界。一我在这里所说的革命就是数字式革命。数字式语言(即计算机的数字语言)是这场革命的中坚力量和变革的主要催化剂,正是它们带来了这次重大转变,我称之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这就是说,网络的出现证明了电子媒介在形态演变中的现实高度,而电视并非是这一数字化革命的中间力量,尽管电视的传播功能超过了同属电子媒介的广播,而仍然难以与网络的传播功能相提并论,直至难以望其项背。

如果说,电视的出现导致了报告文学的由盛而衰,那么,网络的出现能否促使报告文学重振旗鼓呢?这不仅需要从媒介形态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文本构成特征来看,同时也需要从媒介形态变化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传播接受特征来看。

首先,从媒介形态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文本构成特征的变化来看,表现在三个方面――真实性、时间性、形象性。

第一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真实性特征。无论是在报纸期刊上传播的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还是电视上传播的电视专题片,都具备基于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三者之间共同的基本特征。尽管报告文学较之新闻通讯,在文本构成中出现了一定的文学因素,但是,报告文学在新闻文学化的过程之中,坚守事实的真实性这一根本,在拒绝虚构的同时也避免了虚构所带来的所谓艺术的真实性这一后果。报告文学在新闻文学化之中成为非虚构的文本,从而得以与其他文体的文学文本相区分。电视专题片在文体突破之中的文本构成与报告文学具有高度相似性,因而使其能够与其他电视文体的文本区别开来。这就表明,印使是报告文学能够上网传播,甚至能够在网上书写,基于事实的真实性这一文本构成的真实性特征也同样是最基本的。

第二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时间性特征。在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之间,时同性这一文本构成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新闻通讯的时间性特征只能表现为当下时间的现实性,而报告文学的时间性既可以表现为当下时间的现实性,也可以表现为过去时间的历史性,较之报告文学,新闻通讯在坚持现实性这一时间维度的同时,大都缺失了历史性这一时间维度,这就使得新闻通讯的文体书写具有单向性;而报告文学的现实性与历史性维度,使其文体书写具有双向性,从而出现了文体书写之问的巨大差异。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这也是报告文学这一兼类文体为何会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电视专题片而言,无疑与报告文学同样具有着文体书写的双向性。不过,对于网上书写的报告文学来说,由于是在传播之中进行书写,其时间维度有可能会指向未来,呈现出文体书写的三向性。

第三个方面是文本构成的形象性特征。无论是与报告文学相比较,还是与电视专题片相比较,新闻通讯的形象性特征是最不显眼的,通常体现在其标题及行文的明白晓畅上,这也是报告文学之所以能够热起来,成为文体宠儿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文学的形象性特征正是以新闻文学化的方式来凸显的,虽然不能进行虚构,却能够以文学的技巧与文学的语言来强化文体书写的形象性,优化其传播效果。电视专题片的形象性特征,由于运用了以画面为主,辅以声音与语言的三种符号,能够以多种的电视手段与多样的符号整合来实现其形象性特征的最大化体现,取得被动接受的最佳传播效果。不过,一旦网络得以成为报告文学的传播主阵地,通过链接成为超级文本,语言、声音、画面并驾齐驱,其主动接受的传播效果将远远超过电视专题片的被动接受。

其次,从媒介形态变化演变之中不同文体的传播接受特征来看,同样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性、消费性、市场性。

第一个方面是传播接受的生产性特征。无论是新闻通讯,还是报告文学,都是以个人书写的方式完成的,其生产性

特征表现为个体化生产。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新闻通讯较之报告文学,由于篇幅受限而个人书写的时间短,文本机器复制的数量大再加上广告的收入,故而其个人生产成本是大大低于报告文学的。所以,只有当报告文学热形成之后,报告文学的个体化生产成本才会有所下降,而报告文学的生产才有机会走上繁荣之路。相对于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个体化生产,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性特征表现为群体化生产,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尽管电视专题片的制作人员有主次之分。因此,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成本远远超过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只有借助电视这一媒介的传播优势,才能够降低电视专题片的生产成本,所以,电视专题片的群体化生产成本是最高的。网络报告文学的生产性特征,仍然是个人书写的个体化生产。不过,上网报告文学是利用网络进行第二次传播以扩大传播效果,其生产成本仅仅发生在第一次传播,之中;如果出现网上报告文学的个人书写,虽然是第一次传播,其生产成本则将由相关网站依据其点击率来予以体现。

第二个方面是传播接受的消费性特征。较之新闻通讯的接受者,报告文学的接受者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另一个基本条件是具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因为报告文学的消费是从精神到物质的全面性的商品消费。这样的消费门槛,也就促使新闻通讯的接受者在人数上大大超过报告文学的接受者,在降低消费的个人成本的同时也就降低了生产的个人成本。所以,报告文学接受者这一消费群体的多与少,实际上直接决定着报告文学的盛与衰。正是因为电视专题片以其被动接受的传播优势促使报告文学的消费群体不断缩小,即便是报告文学通过“人物报告文学”转向“问题报告文学”这样的学术化转型,也难以挽回其盛极而衰的颓势。这就在于,电视专题片在发挥其被动接受的传播优势的同时,通过插播广告而双管齐下,从而大大降低了消费成本而赢得了人数众多接受者的亲睐。不过,无论是从消费群体来看,还是从消费成本来看,如果网络报告文学一旦出现,凭借其主动接受优势将会使消费成本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个人精神消费成本的上升,而个人物质消费成本的下降,从而有可能促使报告文学的接受者得以再度扩张。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7

(2012年第3季度)

目录

报告概述

1.研究背景与目的

2.研究方法

3.相关概念

报告正文

1.中国网民规模增速减缓

2.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

3.中国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

a)性别结构

b)年龄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业结构

4.中国网民上网习惯向移动化发展

a)上网设备情况

b)操作系统情况

c)浏览器情况

d)上网地点情况

e)上网时长

5.中国网民网上活动更加碎片化

6.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增长强劲

7.中文互联网网站仍然是中小网站的天下

8.中小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流

9.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巨大

10.互联网广告已超过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11.中国网盟广告增长迅猛

12.网盟广告首次超过搜索成为电商第一流量来源

13.中国互联网广告主行业分布top1020

中国互联网发展概括与展望

法律声明

报告概述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互联网也发展迅速,网络经济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未来十年整个中国都将搬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将增加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依赖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机遇的部分。

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了更好地透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CeCaDigitalServiceCenter)联合各方专家、各个机构,充分采集并聚合各个方面资源,形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报告》报告。

研究方法

本报告采用多维度调查数据综合计算方式实现,调查数据来源:样本组监测、在线联机调查、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行业访谈。调研数据权重:样本组监测(30%)、在线联机调查(10%)、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50%)、行业访谈(10%)。

相关概念

网民:指上季度内使用过互联网的10周岁及以上中国的居民。

移动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的网民。

中文网站:是指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以中文为主要语言的网站,以一级域名为单位统计。

电子商务:是基于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地域限制,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

互联网广告:广告主是基于互联网所投放的广告,互联网广告分为网盟广告和搜索引擎类等多类广告。

网盟广告:网盟广告是通过技术对接广告主网络营销需求和媒体流量发现的一种手段,它通过集中采购各类网络媒体的媒体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分布投放的虚拟运营平台,帮助广告主实现多种媒体资源组合投放的广告服务网络。

调查范围: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9月30日。

报告正文

中国网民规模增速减缓

图1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81亿,互联网渗透率为43.36%。在普及率达到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第3季度网民增量约为1300万,渗透率提升不到1个百分点。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

互联网的大普及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伴随着政府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逐步释放,各阶层人群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推动了信息产品消费量的稳步提升,预期我国网民的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

图2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移动网民规模达到4.21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4700万人,网民中用移动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8.75%提升至72.46%。移动网民上一波的快速增长周期在2010年上半年结束,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移动网民的增速重新出现回升势头,终端的普及和上网应用的创新是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同时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大幅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虽然我国网民规模的增长进入平台期,但是移动网民规模的增长正处于上升期。移动接入设备和移动应用正在成为网络经济新的增长热点。预计,2014年移动网民规模将超越pC网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广告网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

性别结构

图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网民中男性占比为56%,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基本稳定。

年龄结构

图4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随着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9月底,该群体比重为22.44%,已达到全体网民数的2成,其他年龄段人群占比则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学历结构

图5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在2012年继续保持,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为明显,显示出互联网在该人群中渗透速度较快。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上升空间有限。

职业结构

图6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35.34%,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比较历年数据,与网民年龄结构变化相对应,学生群体占比基本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

中国网民上网习惯向移动化发展

上网设备情况

图7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一直在下降,截止2012年9月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38.24%,仅略高于手机上网0.98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12月中国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将首次超过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规模,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操作系统情况

图8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对国内主流操作系统的统计分析,2012年第3季度windowsXp使用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操作系统的使用率来看,与第2季度环比,windows7系统呈现增长趋势,其他操作系统呈现相反趋势。

浏览器情况

图9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对国内主流浏览器的统计分析,2012年第3季度,ie6浏览器的使用率份额持续下降趋势,但仍占所有流量的26.5%,而ie8的使用率曾上升趋势,使用率达到31.54%。Safari、Chrome浏览器的使用率连续2个季度呈现增长趋势。

上网地点情况

图10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89.96%的网民在家里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与上季度相比保持相对稳定。26.71%的网民在网吧上网,这一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后,目前降幅有所放缓。

上网时长

图11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突破20小时增至20.1小时。一方面,网民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提升了网民的上网时长;另一方面,网民对一些传统互联网的应用深度不断提升,明显增加了使用时长,比如网络视频: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第3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其他如资讯门户、网上购物等网站类型的使用时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网民网上活动更加碎片化

图12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即时通信用户增速降缓,但继续保持中国网民第一大应用的领先地位。网络视频以及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幅明显,这几类应用在手机端的发展也较为迅速。特别是手机视频用户增长明显。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用户增长放缓。总得来说2012年第3季度中国网民网上活动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长尾现象愈发明显。

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增长强劲

图1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为250万,一个季度增长20万个,保持了从2010年年底开始的强劲增长势头。

中文互联网网站仍然是中小网站的天下

图14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日流量超过千万的大站只有65家,约占中文互联网网站数的0.003%。占中文互联网网站数99%以上的网站日流量都在1万及以下。这显示中文互联网碎片化严重,正是大量活跃的中小网站构成了中文互联网积极向上的生态环境。

中小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流

图15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网络购物规模持续稳定上升,企业电子商务仍旧占据了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对多数,特别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占据了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55.10%。这显示广大的中小企业才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基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巨大

图16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得益于中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对于流量旺盛的需求。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于2012年第3季度达到14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互联网广告已超过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图17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收入增长很快,已经于2012年第2季度超越报纸的广告收入,成为第二重要的媒体,互联网广告的高速发展为广告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销环境。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和电视广告收入的差距也将逐渐减少。互联网广告收入的高速增长说明了网络营销价值正在被广告主逐渐接受和认可,他们正把越来越多的预算投入到互联网广告行业。

中国网盟广告增长迅猛

图18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盟、综合门户、视频广告、网络社区收入市场规模正在开始蚕食搜索引擎广告的市场份额。其中网盟广告的增长势头迅猛,2012年第3季度市场规模已达20.1亿元。

网盟广告首次超过搜索成为电商第一流量来源

图19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网站外部流量来源统计,2012年第3季度中国电子商务流量主要外部渠道来源是网盟广告占36.32%,首次超过搜索引擎的35.65%。未来中国的电商看好搜索广告搜索的流量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网盟广告以其形式多样性将在未来中国电子商务流量来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中国互联网广告主行业分布top10

图20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0年第3季度互联网广告市场十大广告主行业分布中,it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达36.23%,其次是汽车行业和服装服饰行业,比例分别为17.75%和10.02%。随着广告主对网络营销价值认知的增强,网络营销将为各个行业的广告主所接受,成为重要的媒体投放渠道。其中,服装服饰等对网络销售需求较高的行业快速发展,为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极强的驱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概括与展望

全球经济大环境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扶持等多方因素推动了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这些年我国互联网在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在网络带宽,互联网渗透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互联网网民规模发展开始进入平台期,同时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向移动化发展,网民的网上活动愈加碎片化。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广告。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仍然是中小企业和中小网站的天下。得益于中国中小企业对互联网服务的强劲需求,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在2012年第3季度达到了145.3亿元,连续第二季度超过报纸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广告媒体。互联网广告营收增长率一直高于电视和报纸,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年度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成为快速成长、实力强大的新媒体。随着中小企业对网络广告技术的熟悉和接受,性价比较高的网盟广告开始超过搜索引擎被广大中小企业和网站站长所喜爱,整体规模呈上升趋势,市场的前景巨大,预计未来网盟广告平台将会朝着“短,平,快”的方向迈进,即周期短,平台稳,结算快,从而更加紧密的和中小企业和中小站长结合,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法律声明

本报告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作任何商业目的。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及各运营商营收数据主要为本公司研究人员对行业搜索行为的调查,并采用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筛选,保证其有效性。本报告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8

国家电网自2005年起,目前已连续三期CSR报告。每一年的CSR报告,都较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责任理念,回顾了责任行为,并就下一年责任进行了展望。三年的CSR报告总体内容、形式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国家电网深入探索与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的历程。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

CSR模型

普遍责任标准与本土化相结合

作为大型国企,国家电网必须对所有者负责。既要使企业保值增值,又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其次,作为垄断性企业,国家电网对行业的影响重大,必须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负责。如何整合众多相关方的利益,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

从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出发,国家电网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创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并以之架构CSR报告,较系统地梳理了各个方面社会责任。从2005、2006以及2007三年CSR报告来看,以2005年报告为先机,2006以及2007两年的CSR报告开始形成包含12个方面责任的统合模型。

当然,提出一个社会责任模型或许简单,如何将普遍依从的责任标准与自己的模型结合起来则要难得多。经历了2005、2006年报告的徘徊,国家电网在2007年CSR报告中,明确提出参照GRi(2006)和aa1000标准组织CSR报告。对此,2007年CSR报告中,专门建立了相关标准的内容索引。这样既遵循了GRi(2006)和aa1000的实质性原则,又体现了本土化特色。

CSR理念

定位、履行、战略、标准、公允性等不断深化

如国家电网CSR报告所指,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显然,责任主体只有在广阔的利益相关方背景下才能够充分履行责任的职能。

从2005年在公司定位上寻求社会责任的理念支撑,到2006年在公司价值观上的期求,再到2007年从公司价值观到利益相关方的结合。无疑,国家电网在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定位上做了逐步深入的思考。相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就有了更厚实的理论铺垫。

在利益相关方互动方面,2005年CSR报告没有提及,2006年CSR报告提到13次,而在2007年的CSR报告则完全以此为基础而展开,提到多达81次之多。并且,对于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上,2007年CSR报告中还提到,藉由公司治理机制为导引,目前已专门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并明确指出未来将把社会责任作为其战略的一部分。

其次,国际化理念逐渐增强。2005年开始未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相反,到2007年联合国“全球契约”行动绩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索引的全面对照,则进一步体现了国家电网主动接轨国际标准的思路。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主动以国际标准为主导才可能嵌入到CSR的世界潮流中,另一方面也只有以此为平台才有可能进一步体现中国企业在CSR上的世界话语权。

最后,从报告的公允性判别上看,2005年CSR报告没有任何第三方意见,2006年CSR报告开始出现第三方评论,2007年CSR则完全接受第三方审计。很明显,CSR报告如果只是自说自话,肯定达不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目的,基于此,国家电网接受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从而保证其公信力。无疑,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是具有标志性的。

CSR报告

内容趋完善、表达趋明晰

国家电网连续三年的CSR报告,从2005年的57页,到2006年的83页,直至2007年的112页,其内容是一个不断重新定位、厘清和丰富的过程。

内容上不断丰厚完善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其社会责任不是静态的。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不同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都不一样,国家电网当然也不例外。三年的CSR报告,见证了各项具体的社会责任内容从无到有、从单薄到到深入的探索。并且,对相应责任的理解,国家电网在有意识的不断挖掘。

应该说,这种内容上的深入细化,表面上看只是对既往内容的补充,但如果具体到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就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则迎合了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需要;二则也是企业认知明朗,对责任竞争力的深化理解,毕竟细节才能体现与众不同。

表达上不断明晰具体

CSR报告主要是传递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绝不是大讲“应该如何”却没有披露公司“实际如何做”。无疑,具体措施和定量描述是对报告内容质上的要求。

对照国家电网三年的CSR报告,2005年CSR报告表达较抽象,概念以及定性的文字表述的东西较多。比如,社会责任内涵的诠释、社会责任内容的分类以及公司价值观的表述等,对于立足于本企业其意义如何以及怎样与社会责任实现有机融合,涉及的要少得多。

2006以及2007年的CSR报告则不同。从2005年CSR报告中对道德承诺、管理层承诺以及党员承诺、公司承诺、合作伙伴承诺的简单罗列,到2006年以及2007年相应承诺的价值观嵌入,社会责任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实质内涵。并且,相应内容不是单独列举出来,而是融入具体事例中,这样不仅使得这些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也为具体的企业责任行为找到理论的诉求,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易读性逐年提高

此外,内容的易理解性上,三年的CSR报告也逐年提高。2007年的CSR报告尤为明显,在表述12项社会责任时,通过12幅图勾勒出三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比较中发现,鉴别中取得失,使利益相关方不但对总体发展趋势有所把握,而且为其形成自己对公司的判断奠定基础。这种做法真正达到了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社会议题引领:明确、到位

作为商业社会最强劲的个体,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透过企业层面,社会诸议题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其区别只在于企业对这些议题的认知程度不同。企业社会回应一定程度描述的就是企业对诸议题的责任体现。如果企业的认知层次无法契合社会学习的节奏,只会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的“落伍者”。企业要能够适应社会学习的不同发展阶段,必须调整其社会责任履行的步伐。

不难发现,国家电网三年的CSR报告对社会议题的把握是非常明确和到位的。三年的CSR报告中,社会普遍关注的关键词都能找到,并且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其中,“科学发展观”在三年的CSR报告中出现18次,“可持续发展”在2005、2006及2007三年出现的次数分别为27、19与48,“奥运”在2005、2006及2007三年出现的次数分别为10、6与76。“三农”在2005年的CSR报告中仅出现两次,在2006与2007年的CSR报告12项责任中,专门有“服务三农”责任这一节,其社会议题的导向性质尤为显著。

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家电网对“奥运”的理解。2008年伊始,国家电网便提出“奥运社会责任”。借助“奥运”不仅具有宣传上的意义,更重要在于通过“奥运社会责任”,丰富和完善了奥林匹克内涵,推进了社会责任运动的全球发展,这将远远超越德鲁克所言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将一定社会问题转变为机会或经济利益目标的提议。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9

关键词:3C检测;计算机应用;无纸化办公

中图分类号:tG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2-157-2

1检测报告电子化审批的现状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机关事业单位开始推行无纸化办公系统。无纸化办公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数字签名技术等,在提高办公的效率的同时,减少纸张消耗,实现节能减排,使得办公更为绿色环保。

部分认证机构已经不再要求各检测机构将出具的检测报告打印装订后邮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以电子版报告通过网络上传、审批的电子化流程,各检测机构通过电子报告上报客户端,将电子版报告打包上传后即可完成,简化了报告报送流程,降低了认证工作的工作强度。但是这也意味着各检测机构现有的纸质报告审批流程已经无法与这些认证机构的电子化流程对接,各检测机构的报告审批流程同样需要转为电子化。

2报告电子化审批的流程设计

一个报告的电子化审批流程大致设计如下:

①基础报告文件,基础报告文件可以包含一些任务的基本信息,例如申请编号、报告编号、产品信息、厂商信息等。

②任务下达到检测工程师处,基础报告文件作为任务附件一并传递至检测工程师,工程师将基础报告文件下载至本地,依据检测情况填写检测数据、条款判定等内容,完成报告,然后将完成的报告上传系统,提交给审核工程师。

③审核工程师审核报告,不合格的报告退回给检测工程师,检测工程师修改后再次提交;合格的报告提交给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审批完毕后,转给任务管理员,完成电子签章手续后将格式转为pDF,之后通过报告上传客户端,将报告上传至CQC服务器,完成一个电子版报告的审批流程。

电子化审批流程的简单活动图如图一所示。

3电子化审批流程的设计要点

各检测机构现在多已建立起基于B/S架构的任务信息管理系统或者类似的系统,报告的电子化审批程序可以以这些管理系统为基础,在其上增加相应的电子报告流转功能,在传递任务信息的同时,将电子版本的报告文件作为附件进行传递。

①流程记录

电子化审批流程取消了原有的流程卡,改为通过数据库记录详细的流程信息,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流程卡,记录的信息可以更加详细,由于操作记录数据均存放于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大大降低了被篡改、伪造的可能性,同时,系统自动完成记录过程,也避免了由于疏忽造成的遗漏现象。记录信息可以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操作人员等,甚至可以记录操作所使用的设备编号、ip地址等信息,可靠的保证了任务流程的可追溯性。通过管理系统的界面将这些记录在流程界面上显示出来,方便检测流程中的各个用户查询检测任务的进度和状态。

②身份验证

传统纸质报告的审批中,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均通过手写签名的方式完成身份验证,在电子化流程中,身份的验证是整个系统设计的重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使用用户账号密码登录系统,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即可认为身份验证成功。账号/密码的方式原理很简单,也易于现,但是安全性较差,账号和密码容易被别人窃取导致身份被假冒,为了增强安全性,可以采用UKey等类似措施。

身份验证通过后,系统记录登录者的信息、所进行的操作,作为流程操作记录,根据流程规则将报告转入下一道流程。对于需要在报告中签名的人员例如检测工程师、审核工程师、授权签字人等,还需要将相应的签名图片放入报告中指定的位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可以采用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保证报告文件的真实性,但是对于阅读报告的用户来说,手写图片方式的电子签名无疑更加直观,因此通常仍然将签名扫描成图片放入报告的签名位置。

③部分报告内容的自动完成

报告的电子化还可以自动完成报告的部分内容,例如将申请编号、报告编号、申请人信息等固定的信息插入报告中,这一功能,可以利用书签完成,通过替换预先定义书签的方式插入信息的方式实现,任务下达时系统读取这些基础信息,替换报告模板中的相应书签,检测工程师核实信息即可。这样做避免了检测工程师由于疏忽导致的错误,可以降低了出错的概率,同时也节省了检测工程师的时间。

④报告的流转

报告的流转指的是报告在整个流程中一步一步传递的过程,通过任务的不同阶段标记来实现,对于后续人员有多种选择的情况,后续操作人员可以由当前步骤的人员指定,例如由任务管理人员指定检测工程师,将包含基础信息的报告传递给指定的检测工程,检测工程师完成报告后选择审核人员,将报告提交给对应人员进行审核、签发。

针对审核和签发,也可以采用不指定的具体人员的方式实现,简单地将报告标记为“待审核”或者“待签发”的状态,审核工程师和授权签字人根据各自的权限和分工,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需要审核或签发的报告进行审核和签发,这样可以避免指定人员临时缺席产生的问题。

4检测报告电子化审批的优势

4.1提高检测效率

在原有的纸质报告流程中,检测工程师完成检测后需要将报告打印为纸版,签字后送交审核工程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再送交授权签字人处签发后再送交任务管理员打包寄送报告。而检测、审核、签发人员通常并不在同一办公地点,报告送审需要在多个楼层甚至多个办公楼之间奔波,费时费力,遇到人员不在的情况,还要多次往返。报告的寄送通常采用快递的方式,同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样从报告完成到CQC收到报告,至少需要数天的时间,采用电子化审批,通过网络传递报告,各相关人员只要坐在电脑前面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上述工作,流程时间可以缩短至1天甚至几个小时。

同时,电子化审批还可以解决人员不在的问题,纸质流程中,经常会遇到审核工程师或授权签字人及其补位人员出差不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只能等待他们回来,而电子化的流程基于网络,即使人员出差,通过网络仍然可以及时查看需要审核、签发的报告,完成审核、签发工作。而随着移动办公的日益流行,通过适当的客户端,甚至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工具都可以完成报告的审批工作,这无疑使得报告审批变得更加灵活和方便。

4.2减少纸张用量,实现绿色环保

一份检测报告通常为十几页到几十页,打印两份或者三份,再加上流程卡、寄送记录、发放记录等需要保存的流程记录资料,一份报告常常需要用纸近百页甚至数百页,而采用电子化的审批,节约大量的纸张以及寄送报告的消耗,促进检测工作实现绿色环保。

机电一体化报告篇10

关键词 公益传播 传统媒体 新媒体 异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公益传播,作为逐步被重视的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公益传播是指具有公益成分、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非营利性传播活动,如公益广告、公益新闻、公益网站、公益活动、公益项目工程、公益捐赠等等。而传媒作为公益传播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包,在公益传播方面有舆论导向的作用。所以,本文重点审视我国媒体公益传播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报纸公益传播:价值体现趋势

以报纸媒体为研究对象,在对报纸公益传播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笔者梳理国内学者聚焦报纸公益传播的价值以及问题研究,并探讨纸质媒体功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

报纸公益传播的价值方面,若水从《法制周报》“守护天使守护生命”湖湘抗癌公益大行动和《成都商报》“心灵工程特别行动”策划两个案例出发,探讨报纸媒体经常选择举办公益类活动的主要原因。第一,公益活动能够充分利用报媒的固有优势。从公信力讲,报纸是一种历史较长的媒体,报纸所代表的观点和言论始终都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号召力讲,报纸长期以来在本地区内积累了强大的覆盖力和影响力。第二,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作为,作为社会传播的平台,媒体有责任和义务来宣传、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媒体从在读者中树立和弘扬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个目标出发,也需要媒体做和谐社会的代言者和参与者。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行销力。但现实生活当中,传统的发行广告的宣传效果正日益受到挑战。报纸公益广告仍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公益广告要注意创意。二是公益广告在报纸上要有强势。三是公益广告要与报纸的特征相符。针对上述问题,报纸公益广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黄凌从“公益推广战术”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解决办法。公益推广战术运用于报纸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报纸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支持着报纸品牌的发展,报纸品牌又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这样的良性循环。另外还有从其他角度来论证的,刘桂茂、李振芳的《报纸公益广告的贴近性问题》从公益传播策划方面提出类似的办法,王玲《报纸公益广告的制作策略》则从报纸特性的优劣角度提出类似的观点。

二、广播公益传播:弱势转型优势

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竞争加剧,在传播上有其自身的弱势,但在公益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国内对此作了一些相关研究,但还为数不多。综合起来考察,主要从广播传播的优势、社会功能、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对公益传播进行了探讨。

鉴于广播公益广告除具有制作容易、费用低廉的特点外,还有着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广播公益广告具有一维特性;广播覆盖面广,传播迅速,不受场地限制;广播随着自身的发展开设了许多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的频率,形成了“群落效应”,也使广播的声音“无孔不入”;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内容的丰富,易于和听众沟通的特点,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吸引力,使广播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广播有如此优势,广播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有传播功能、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听觉调节功能和促进商业广告发展的功能等。所以,就发展前景来看,广播上网可以改变广播传统的播出形态,使广播媒介的生存空间和广播公益广告的空间得以扩大。并且它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内容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加上情感、艺术、无商业味的表现手法而为人们所喜闻乐听,广播公益广告有着非常宽广的舞台。虽然广播公益传播有巨大的社会功能,但仍不可避免其现实问题。有研究者谈到在频率专业化的改革中,原有的一大批公益性节目无法分门别类进入专业化频率之中而不得不以停播告终;有很多听众,尤其很多是弱势群体的收听需求得不到满足;考虑到吸引商家投放广告,专业化广播频率更乐于把收听群体锁定在具有消费能力的中青年听众,节目设置大都以满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大多数需求为主,这些节目更多地呈现出流行文化的特质,而较少高雅的内容。。他建议增设公益性广播频率,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日趋旺盛的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意义重大。我们国家一旦广泛设立公益性广播电台或频率,则有必要在政府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公益性电台或者频率的经费投入与管理、节目设置与质量标准进行宏观管理,如有广告收益则必须采取“收支两条线”的办法进行管理。而也有学者细化到公益策划方面,宋康以厦门广播媒体的公益慈善活动为例探讨媒体公益慈善活动策划。结合厦门广播媒体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做的策划实例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媒体在做公益慈善主题策划时一应注重“人文关怀”精神。二要拓宽选题。三要扩大活动或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四公益慈善主题策划要有持续性。五要提高公益慈善节目或活动的励志性。。所以,从研究可以看出,广播已经逐步从弱势传播转型为优势传播,其功能值得进一步发掘。

三、电视公益传播:营销彰显价值

以电视媒体为视角的公益传播,其研究主要探讨公益传播的传播特点、传播效果和公益营销等学术界的焦点问题。研究的对象主要聚焦在公益节目和公益广告等方面。

l、电视公益节目。节目作为传播公益的重要载体,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郎劲松、潘飞通过解析贵州卫视“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的公共话语空间,诠释电视公益节目的社会价值与传播期待。他们从电视媒介的角度出发,以贵州电视台“关注农民工”系列节目作为研究范本,认为电视公益节目是一种嬗变中的电视媒介产品形态。媒体从政府的“看客”到公益传播的“主角”这一媒介传播角色的悄然转换,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方式,电视节目可以进行“前馈”与“反馈”的互相映照。。这一视点透过传播形式深入到传播价值,从衡量电视公益节目传播效果的二重判断“社会价值”与“传播效果”两个层面,从“知识沟”假说人手认为公益话题是传媒社会价值的“长期议程”。同时从媒体作为稀有公共传播资源的受托使用者,以及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了中国媒介组织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的“权利”出发,说明了营造公共话语空间的传播期待。并认为媒介公益营销作为一种公益活动的范式创新,可%从市场这个角度来考虑,传媒组织一般都持有“受众即市场”的观点,电视媒体与企业公益形象可推行捆绑式销售的双赢模式。这是个案的研究。而对公益电视节目系统给予观照的是严三九等人的《2007年中国电视公益节目发展年度报告》。他们认为,电视公益节目不是简单

的民生新闻,所追求的公众利益也不是单纯的“慈善”概念。电视公益节目是指以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媒介,以谋求社会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关注、理解、支持、参与和推动公益行动、公益事业,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形成扶危济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具有公益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广义上,只要服务目的与宗旨具备公益性的节目都属于电视公益节目。所以,根据电视公益节目分类根据电视节目形态的不同,将目前国内主要的电视公益节目分为社会新闻类、人物专题类、考察体验类、娱乐综艺类、大型活动类等。社会责任与公益意识已经逐步成为电视媒体的彰显其价值的孪生兄妹,所以,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公益节目,是电视媒体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2、电视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在欧美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相当普及,尤其是电视公益广告。我国自1987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广而告之》至今,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对公益广告特点和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从2001年开始,中国电视公益广告步入一个政府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方位的快速发展阶段。”。公益广告作为电视媒体传播公益的重要表达手段,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国内对公益广告进行系统研究的潘泽宏,撰写了《公益广告导论》一书,将公益广告置于研究视界的中心,从传播学、电视学、广告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对公益广告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力求揭示公益广告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公益广告的独特个性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并从艺术学角度,对公益广告的艺术构成、艺术创作过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同时对公益广告的栏目及公益广告精品进行个案研究。具体来说,国内对电视公益广告还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公益广告价值体现在公益广告的人文关怀、社会功能、艺术魅力和经济价值。在社会功能方面,作者进一步细化,认为公益广告能够规范公众道德行为、服务公众利益和塑造企业形象。二是公益广告传播艺术,在诸多影响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因素中,传播形式对于公益广告的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三是公益广告传播方式。在公益广告传播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传播方式:(1)力求“日播”,保证宣传频度;(2)实现“展播”,提高宣传量度;(3)开展“联播”,增加宣传广度;(4)应时“插播”,强调直传热度。。面对公益传播中乃至公益广告中的难题,也有人尝试提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市场化运营应当理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电视媒体与经济利益、公益事业与社会赞助、公益广告市场化与商业化等几个主要关系;建议将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市场化链条进行重新分割,建立独立的全国性公益广告机构,分别从政策的制定、广告主、广告公司、电视传媒四个市场化链条来讨论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市场化运营,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各链条。

四、新媒体公益传播:技术拓展渠道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扩展了公益传播的载体形式。有关新媒体的研究日趋成熟,但是目前关注新媒体公益传播研究的文章数量非常有限。综观国内研究,主要是结合新媒体公益传播特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探讨媒体公益传播,研究对象也主要是聚焦网络公益广告。

研究认为,网络公益广告除了具有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征:公益性、教育性、人本性、观念性、倡导性等特性之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社教性、交互性、非强迫性、时空广泛性、多元素性、传播质效性、低成本性特点。汤劲则进一步细化到对手机媒体进行分析,认为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覆盖面广,受众众多。二是迅速便捷,可即时传播。三是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四是手机短信是一种半强制性的广告媒体。五、费用低廉。六是从其文本特征看,它短小精悍。在进一步的手机短信公益广告问题上,还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于信息的自主选择权不大,带有某种强制性,不够人性化;在传播过程中“噪声”对信息会起到干扰作用。由上述媒体特点可见新媒体已成为一个重要媒介,但其在公益广告领域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现阶段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目前我国支持网络公益广告发展的环境还不成熟:缺乏既懂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又懂网页制作的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专门人才,企业公益意识淡薄,未能加入此行列,存在为比赛评奖而制作网络公益广告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网络和手机短信公益广告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挖掘其潜力,充分发挥其效能,寻求适合网络和手机特点的公益广告传播模式,探索出一条公益广告发展的新途径。针对网络,汤劲提出:一是营造网络公益广告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丰富创意,吸引受众。三是将网络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结合起来,它们并不是对立的,二者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做。四是与传统主流媒体合作,整合传播。五是提高网络公益广告创作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既懂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又懂网页制作的网络公益广告制作专门人才。而手机短信公益广告上,在提出上述发展趋势上,还特别提出对发送者、发送时机等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新媒体在衍生意义上包括了ip化以及与网络媒体有关的众多媒体形态,比如ip电视、网络广播、网络和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公益传播的研究成果在新媒体研究领域相当稀缺。

五、异态时期的媒体公益传播:危机成就公信

以上更多的从常态的角度来审视媒体公益传播研究,而在非常态时期尤其是自然灾害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传播中,媒体公益传播彰显了其重要的价值和传播特征,研究者也往往从异态背景下媒体公益传播的价值和营销方面进行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