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十篇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十篇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6:49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税收法环境

1我国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共享机制未形成,源于税收信息化基础工作薄弱新征管模式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但由于税收基础工作覆盖面较广,数据采集在全面性、准确性等方面尚有欠缺,不能满足税收征管和税源监控的需要。

1.2税源监控不力,征管失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税源在分布和来源上的可变性大大增加,税源失控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目前,税源监控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征管机构设置与税源分布不相称,管理职能弱化。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税源监控职责分工不是十分明确,对税源产生、变化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和监控;另外,税务机关管理缺位的问题仍存在,出现大量漏征漏管户的现象,因此税收流失必然存在。二是税源监控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在“征、管、查”管理模式下,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者相互脱节,以及国税、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引起税源失控。三是税收执法不规范,税法的威慑力减弱。税务机关对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处罚力度不够,企业税收违法的风险成本低,这是税源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1.3纳税服务意识淡薄,征纳关系不和谐

一是没有树立起一种“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于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税收法规的宣传不到位,新的税法政策又没有及时送达纳税人,因此在征纳过程中对纳税人的变化和需求难以做出快速反应。二是在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同时,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的信用体系及评价机制也不完善,难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2完善我国税收管理的建议

2.1完善税收法律体系,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

2.1.1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法体系,依法治税

完善的税法体系是依法治税的基础,没有健全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治税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要加快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一是尽快制定和出台《税收基本法》。二是现行税种的实体法予以法律化。三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法》。四是设立税收处罚法。对税收违法、违章处罚作出统一的法律规定,以规范税收处罚行为。

2.1.2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一是税务干部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意识,要坚持依法征税,增强执法为民的自觉性。二是认真执行税收执法检查规则,深入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3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体系,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

税收征管软、硬件的相协发展,国税、地税征管机构之间以及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互通是完善税收征管的必要选择。

3.1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即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和应用软件、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第一,加快研制科技含量高的统一税收征管应用软件,提高征管效率。第二,建设信息网络,实行纵横管理。第三,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实施科学管理。

3.2建立税收征管信息化共享体系

尽快实现信息共享。首先,建立国税、地税部门之间的统一信息平台,让纳税信息在税务机构内部之间实现共享。其次,建立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联网。在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财政、工商、金库、银行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4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建立税收征管新格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在信息化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化为主、综合性为辅的流程化、标准化的分工、联系和制约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4.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

尽快解决“征、管、查”系列人员分布、分工不合理的问题

,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在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将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4.2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企业核算水平不高,建立自行申报纳税制度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还未形成全国监控网络,税收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依靠严密细致的精细化管理,来促进征收,指导稽查,完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5规范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

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征管的一种行政行为,为纳税人服务成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税务机关要全面履行对纳税人的义务,必须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税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纳税人的意识。规范纳税服务,构建和谐、诚信的税收征纳关系。

5.1加大税法宣传

税务机关进行税收法律宣传,一是注重日常税法宣传,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税法,并定期召开纳税人座谈会。二是规范税法公告制度,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三是充分发挥纳税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开展“网送税法”活动,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5.2建立征纳双方的诚信信用体系

一是诚信纳税。在纳税人方面,建立纳税人信誉等级评定制度,为纳税人提供等级式服务,促进企业诚信纳税。二是诚信征税。在税务机关方面,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约束税务干部行为的制度,要求税务干部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构建诚信征税的信用体系。

5.3牢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2

1.1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共享机制未形成,源于税收信息化基础工作薄弱新征管模式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但由于税收基础工作覆盖面较广,数据采集在全面性、准确性等方面尚有欠缺,不能满足税收征管和税源监控的需要。

1.2税源监控不力,征管失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税源在分布和来源上的可变性大大增加,税源失控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目前,税源监控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征管机构设置与税源分布不相称,管理职能弱化。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税源监控职责分工不是十分明确,对税源产生、变化情况缺乏应有的了解和监控;另外,税务机关管理缺位的问题仍存在,出现大量漏征漏管户的现象,因此税收流失必然存在。二是税源监控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在“征、管、查”管理模式下,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者相互脱节,以及国税、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引起税源失控。三是税收执法不规范,税法的威慑力减弱。税务机关对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处罚力度不够,企业税收违法的风险成本低,这是税源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

1.3纳税服务意识淡薄,征纳关系不和谐

一是没有树立起一种“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于工作的出发点不是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税收法规的宣传不到位,新的税法政策又没有及时送达纳税人,因此在征纳过程中对纳税人的变化和需求难以做出快速反应。二是在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同时,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的信用体系及评价机制也不完善,难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2完善我国税收管理的建议

2.1完善税收法律体系,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

2.1.1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法体系,依法治税

完善的税法体系是依法治税的基础,没有健全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治税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要加快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税收法律体系。一是尽快制定和出台《税收基本法》。二是现行税种的实体法予以法律化。三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法》。四是设立税收处罚法。对税收违法、违章处罚作出统一的法律规定,以规范税收处罚行为。

2.1.2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一是税务干部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意识,要坚持依法征税,增强执法为民的自觉性。二是认真执行税收执法检查规则,深入开展执法检查。进一步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3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体系,加快税收征管现代化进程

税收征管软、硬件的相协发展,国税、地税征管机构之间以及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互通是完善税收征管的必要选择。

3.1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即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和应用软件、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第一,加快研制科技含量高的统一税收征管应用软件,提高征管效率。第二,建设信息网络,实行纵横管理。第三,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实施科学管理。

3.2建立税收征管信息化共享体系

尽快实现信息共享。首先,建立国税、地税部门之间的统一信息平台,让纳税信息在税务机构内部之间实现共享。其次,建立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联网。在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财政、工商、金库、银行等部门)的信息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4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建立税收征管新格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在信息化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化为主、综合性为辅的流程化、标准化的分工、联系和制约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4.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

尽快解决“征、管、查”系列人员分布、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在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将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4.2实施精细化管理

在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企业核算水平不高,建立自行申报纳税制度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还未形成全国监控网络,税收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依靠严密细致的精细化管理,来促进征收,指导稽查,完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

5规范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

将“纳税服务”作为税收征管的一种行政行为,为纳税人服务成为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税务机关要全面履行对纳税人的义务,必须确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税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纳税人的意识。规范纳税服务,构建和谐、诚信的税收征纳关系。

5.1加大税法宣传

税务机关进行税收法律宣传,一是注重日常税法宣传,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税法,并定期召开纳税人座谈会。二是规范税法公告制度,利用典型案例以案释法。三是充分发挥纳税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开展“网送税法”活动,无偿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5.2建立征纳双方的诚信信用体系

一是诚信纳税。在纳税人方面,建立纳税人信誉等级评定制度,为纳税人提供等级式服务,促进企业诚信纳税。二是诚信征税。在税务机关方面,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约束税务干部行为的制度,要求税务干部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构建诚信征税的信用体系。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3

关键词:税收;征管模式;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4-0030-04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和税制结构的不断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也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发展变化。“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现行模式提高了征管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形成了征收、管理、稽查相互制约的机制,强化了税务机关的廉政建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税收管理理念的更新,现行征管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税收风险。

一、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风险

(一)未完全依法治税的风险

税收征管活动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即税务机关征税、纳税人纳税都应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和依据。但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是一个以完成“税收收入计划数”为中心的征管模式,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它使相当一部分税务机关主要以完成税收计划数为考核整体税收工作的重要指标,以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为最终目标。其次,它使“任务治税”凌驾于“依法治税”之上,常常是完成计划指标时少征少查,达不到计划指标时多征多查,从而对纳税人难以实现依法征收、依率计征。

(二)税源管理的风险

现行税源管理采取的是属地管理原则。属地管理中的税源管理没有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也没有对行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管而不精造成了税收风险。表现在:第一,容易造成漏征漏管现象。一些地区的税务部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税源管理,各种性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一并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管而不精,税源管理出现空档。第二,征管能力不匹配。不管是大企业集团,还是个体工商户,均由属地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尤其表现在对大企业的管理上,不能形成以强对强、以优对优的格局,以致不能做到应收尽收。

(三)信息化的风险

1.信息化水平不高带来的风险。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虽然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但税务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不高,表现在:第一,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手段和业务流程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经济交易方式作出的,忽视了信息化对税收工作的规范、简化作用,制约了税收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二,税收征管的软件科技含量不高,兼容性较差,不能满足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第三,数据管理质量不高,忽视原始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缺乏数据及时传递和规范存储的机制,造成数据管理混乱。第四,没有在全面了解各环节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业务软件,致使办事环节多、重复劳动多,信息传输衰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1]。

2.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存在的风险。我国税收“信息割据”现象比较突出,表现在税务机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第一,在税务机构内部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由于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可能涉及到中央税、共享税和(或)地方税的缴纳,而国税和地税系统之间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平台。国税、地税部门各自均是从自身的工作出发,采集和使用纳税信息,没有完全形成共享机制,造成税源监控信息分散,执法成本增加,同时也造成纳税人重复报送数据资料,增加纳税成本。第二,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实现。税务机关与财政、海关、工商、银行等部门未建立横向联网的税源监控体系,以致税务机关难以全面掌握纳税人相关信息,容易造成纳税人逃税行为的发生。

(四)纳税申报制度的风险

按时申报、如实申报是纳税人应尽的义务,但现行申报制度暴露出税收流失的风险:第一,一些纳税人不申报或拒不申报。例如,一些地区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高达46%,小规模纳税人的零申报率近40%,且存在大量低税负申报现象,造成了大量税款的流失[2]。第二,不按期申报。特别是一些新办的小型企业,往往是等到税务机关多次催促申报甚至给予处罚时,才进行申报,导致了税收征管效率的降低。第

三,申报数据的真实性难以甄别。税务服务厅窗口人员在受理申报时,只能就申报表中的数据进行逻辑审核,并通过发票验旧模块将申报数据与发票使用情况进行比对,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无法延伸审核,使纳税人利用造假账、账外账等手段进行偷税、逃税有了可乘之机。

(五)纳税服务的风险

在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将纳税服务放在了基础地位,但在实践中纳税服务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是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不到位,没有真正树立起“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没有将“以纳税人满意为目标”作为征管工作的出发点,在要求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同时,税务机关“诚信征税”的评价机制也不完善,没有形成和谐的征纳关系[3]。二是纳税服务的形式陈旧。例如,税法“告知”服务的主要途径,依然是通过在服务大厅看公告和询问窗口工作人员,但随着电子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的推行,原有的告知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税收征管方式的要求。

(六)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的风险

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征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以下执法风险:第一,由于一些税务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对财税知识掌握不透、业务水平低,造成在纳税检查时难以查深、查透,无法保证税收执法检查的效果,削弱了税务稽查的力度。第二,部分税务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无形中增加了税收成本。第三,有些税务人员不严格执法,不能廉洁从政,公正执法。

二、国外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经验

(一)美国

美国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主要做法:(1)设立纳税人识别号。美国每个纳税人均拥有不同的纳税人识别号码,纳税人识别号码是美国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2)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一方面,征管网络贯穿于纳税申报、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款征收、违法处罚等全过程,比如,计算机征管系统能够及时地自动检索出未按期纳税的纳税人。对于这类人国税局将发出催缴通知,限定纳税人在10日缴清税款和罚款或向国税局陈述理由,否则国税局的“自动征收系统”将把违法信息传递给大区的国税局,随即采取各种法定的强制执行措施。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不仅涵盖了征纳双方的信息,而且还涵盖了工商、海关、财政、金融等政府公共部门的信息,实现了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力地监控了税源[4]。(3)对纳税人按不同类型、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美国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类型,设置了大中型企业局、小型和私营企业局、工资和投资局、免税与政府实体局;其中大中型企业局按照主要行业又划分为通讯技术和媒体分局、金融和财务服务分局、重工业、建筑和交通分局、自然资源分局、零售食品和医药分局,以便根据不同类型和行业的特点负责税款的征收、稽查和审计等。(4)强化纳税评估。美国在加强政府部门信息沟通并获取了可靠信息的基础上,依托计算机系统,利用业务能力特别强的审计力量,评估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分析税收流失的可能性,由此增强了税务机关的税源控管能力[5]。(5)重视税务审计。由于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和现代化征管手段的应用,税务机关得以将主要力量放在了税务审计上,其审计人员占到了全体税务人员的50%。税务审计人员均具有优质的专业化水平,审计过程、事后处理、司法等环节高度专业化协作分工,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税务审计的质量和公正性。对审计发现的逃税处罚非常严厉,起到了极大的震慑力,有效遏制了逃税行为[6]的发生。

二)加拿大

加拿大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主要做法:(1)建立纳税人税务登记号。加拿大为便于对纳税人的税务信息资料进行归类管理,而给每个纳税人都设立了税务登记号。对于个人而言,由联邦政府人力资源部发放的终身号码——社会保险号即为税务登记号。(2)实行“纳税人自我评估,自行缴纳税款”的税收征收形式。加拿大税法要求纳税人主动向税务部门申报收入种类和数目,并自行计算应缴税款。对于不按时报送纳税资料的行为,税务部门有权进行处罚;此外还对纳税资料保留有6年的审查权利,并规定纳税人对税务部门提出的纳税异议负有举证责任。(3)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税务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以及公司之间建立了严密的全国共享的网络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部门间信息交换,加强了对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管理,提高了纳税评估的准确性,也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具有先进的风险评估系统。加拿大案头审计对象的选择主要来源于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可以从成千上万的纳税申报数据中筛选出需要审计的申报表,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完成风险分析,从而确定审计对象的范围和步骤。加拿大税务审计人员占了税务人员总数的30%左右,其审计的重点是公司,尤其是大公司[7]。(5)实施完善的纳税服务。加拿大税务部门非常重视纳税服务建设,设置了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先后提出了41项服务标准,且其达标情况每年要在递交给议会的年度报告中逐项汇报,以提高纳税积极性。

(三)日本

日本防范税收征管风险的主要做法:(1)进行分类纳税申报。日本为了贯彻落实自行申报纳税制度,采取了白色申报制度和蓝色申报制度。对一般的纳税人使用白色纳税申报表,并加强对其建账建制的宣传指导和监督;而对纳税意识强、账册健全、无偷逃税等违法行为的纳税人使用蓝色纳税申报表,并给予这类纳税人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以资引导和鼓励。这种申报制度的实施对引导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作用,其法人蓝色申报的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大大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愿和税收征管的效率[8]。(2)严密的税务稽查。日本实行严密的税务调查与稽查制度,主要分为任意调查和强制调查。任意调查是对规模较大的纳税人进行的常规性调查,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手段,根据概率和收集的信息,对申报纳税的真实性进行调查,纠正不实申报,实现公平课税。这种调查须征得纳税人的同意,是非强制性的,是税务稽查的主要工作。强制调查是对故意偷逃税的纳税人,并且随机调查不能掌握其真实情况的纳税人采用的方式。这种调查的稽查官虽然占比较小,但其调查效率非常高[9]。(3)高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国税厅,各国税局以及税务署形成了完整、全面的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该系统根据征管工作需要统一开发运行;并且税务署根据工作需要经常对职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的培训,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适应税收征管现代化的需要。(4)良好的税务协助体系。为了优化对各类纳税人的服务,日本在国税局设立了税务咨询室,由专人负责纳税人的咨询和处理纳税人反映的意见。为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建立纳税人与税务局的信赖关系,税务局在各种宣传媒体上常常播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税收题材短片[10]。

从上述国家的税收征管措施来看,他们都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注重依法治税、自行纳税申报规范、征管手段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强化纳税评估、以查代管和以查促征、具有良好的纳税服务体系等,由此不但降低了税收成本,而且提高了依法纳税率,降低了税收流失的风险。

三、征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坚持依法治税原则

坚持依法治税,第一,要完善税收征管的相关法律制度。国外发达国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为实现应收尽收提供了基本条件。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层次较低,多数税收法律规范是以规范性文件、规章的形式零散出台,不具有统一性,影响了税法的权威性。第二,坚持依法治税。即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完善税收征收、管理、稽查等工作,正确行使税收执法权。一是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开展税收征管活动,规范使用税务执法文书,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等征管工作。二是要坚持依法征税,不以“税收计划数”为考核目标。一方面要做到应收尽收,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现象,杜绝人情税,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将该收的税收上来;另一方面要坚决不收过头税,不该收的税坚决不收。

(二)实行税源分类分级管理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主要是属地化管理,忽略了税源的分类管理,而要想解决税收应收尽收的问题,就必须对税源进行合理分类。我国可以参考美国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对纳税人按不同类型、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在坚持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税源的分级分类管理,抓住重点,建立和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机制,以做到应收尽收。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就是根据税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类型,依据纳税人行业地位、规模、跨域经营、税收贡献等,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实施专业化管理。例如,对企业的税源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的大小、类型

企业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零散税源。大企业具有税源大、管理内容多、适用政策复杂以及对税务人员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要求高等特点,对大企业的管理应当体现出专业化。因此,大企业或跨国企业多、税收规模大的省、市,可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局或者各市直属分局,专司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大企业局应承担60%以上的税源管理。对于中小企业,应当由区(县)级税务部门承担税收管理工作。在城市市区、县城区设立重点税源税收管理局(分局)对中小企业的税源实行管理。对于个体工商户等零散税源,由于其规模较小、税收贡献少,由基层税务所征收更为方便。总之,对企业的税源管理要做到“抓大、控中、管小”,将税源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分工,实行分级管理。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针对我国征管中的信息化风险,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针对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要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强硬件建设,不断提高计算机设备和各类网络设备购置完善率,同时效仿日本做法,不断地对税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行更新式的培训;二是要在全面了解各环节工作内容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简化、规范业务流程,同时开发适用于征管各环节、各层次的应用软件,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征管各环节,提高征管效率;三是要强化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强对问题的跟踪、分析和处理,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第二,针对信息不共享的问题,可以建设一个国税、地税互相连接的网络,同时该网络又如美国、加拿大一样,能与工商、海关、财政、银行等其他相关部门相互连接,保证各地各级税务机关真实、完整地获取各种征管信息。为此,首先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经验,对纳税人建立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这是依托计算机监控管理的前提,是归集、处理、交换、查询税务信息的先决条件[11]。其次,利用网管业务平台,对纳税人建立信息数据库,及时采集、整理和录入纳税人的数据信息,为纳税人建立档案,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分析和应用。再次,规定第三方纳税协助义务,以便税务机关能够确切掌握纳税人的各类税务信息,提高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纳税评估

美国税务机关在获取了纳税人全面、可靠信息的基础上,依托计算机系统,评估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分析税收流失的可能性,由此增强了税务机关的税源控管能力。针对我国纳税申报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我国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完善纳税评估制度:第一,明确分工。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应主要侧重税源总量和税负变化的宏观分析与监控,分析宏观税负、地区税负、行业税负,定期税负情况,为基层税负机关纳税评估提供依据。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则是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负责对税负异常的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12]。第二,组建专业纳税评估队伍,编写行业纳税评估指引,认真测算行业预警值,科学设置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模型,拓展评估方法。第三,根据企业规模和税源的大小,对各类企业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对于评估后的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其后借鉴日本的蓝色申报制度,引导纳税人自觉自愿地履行纳税义务。

(五)突出并加强税务稽查

发达国家95%以上的纳税人都能自觉申报纳税,再加之现代化征管技术手段的普遍应用,致使诸如美国税务机关将50%的征管力量放在了税务审计上,加拿大税务审计人员占到了税务人员总数的30%,日本也具有高效而严密的税务稽查系统。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纳税人纳税意识普遍不强,税收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在现行征管模式中更需要突出并加强税务稽查,以形成稽查的震慑效应。首先,应明确税务稽查部门的职责,充实税务稽查队伍,提高稽核人员业务素质;其次,在总结经验、研究新的稽查方法的基础上,突出税务审计重点,将稽查力量主要投放在一些大企业和偷漏税较多的行业上;再次,严格处罚措施,改变浅查、轻处的一贯做法,让纳税人感到申报纳税是一种法律义务,草率和侥幸往往会遭受法律的严惩,以保证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运行;最后,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审计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执法守法,使税务稽查健康发展。

(六)优化纳税服务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均十分重

视征纳双方的关系,重视对纳税人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虽然将纳税服务作为基础,但纳税服务意识相比国外还很淡薄。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降低税收流失的风险,必须强化纳税服务。第一,树立服务理念。对于促使征纳双方法律关系平等的理念已经不能完全体现服务意识,要想提高服务意识,就必须树立“纳税人至尊”的理念,学习加拿大将纳税人做为“顾客”、称为“客户”的做法,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并借鉴加拿大的做法确立一套以客户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指标体系,以打造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第二,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一是精简办税程序,实行限时办理,采取方便纳税人的“一站式”服务办税方式;二是推进国税、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方便各类纳税人;三是建立健全上门办税、网上办税等多元化办税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人多样化的办税需求。第三,加强宣传咨询。一方面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拓展税法宣传渠道,按照不同的受众群体,明确不同的宣传重点和宣传策略,通过在线访谈、留言回访、编制手机报等形式提高宣传时效;另一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税务机关设立专门的税务咨询室,由专人负责纳税人的咨询并处理纳税人反映的意见,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纳税人与税务人员的信赖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恩华.进一步强化我国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5):64.

[2]陈红卫.关于税收征管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税务教育,2005,(5):193.

[3]韦宁卫.关于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7):122.

[4]孙承.美国现行税务管理体制特点及启示[j].税务研究,2008,(2):89.

[5]李方旺.美国税制和税收征管的特点及启示[j].税务研究,2007,(8):78-80.

[6]孙承.美国现行税务管理体制特点及启示[j].税务研究,2008,(2):89.

[7]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加拿大税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4-53.

[8]高庆杰,赵健.日本的税收管理[j].税务,2001,(10):54.

[9]财政部税收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日本税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3-68.

[10]胡俊坤.日本税收征管制度[j].草原税务,2001,(12):39.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4

一、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理念

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及为纳税人服务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直接涉及到保护纳税人权益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条款就增加了近30个,还有多个条款通过规范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来保障纳税人的权益,这在我国税收史上是仅有的。对此,国家税务总局曾明确提出:税务工作要实现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这是税务工作根本思路的重要变革。要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就要求税务机关克服在长期“监督打击型”环境下所养成的思维方式和运作程式,积极探索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体系,以满足社会对税务工作职能转变的要求,确保税收经济决策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

《征管法》指出: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按照现代行政学的观点,公共政府是由广大纳税人雇佣并为纳税人服务的政府,其运转经费由广大纳税人提供,公共政府的重点不是“治民”,而是“治官”,它不是强调政府要维护和执行法律的秩序,而是政府本身要服从法律体系的严格约束。纳税人缴税是一种消费行为,是向政府购买公共商品或服务,换言之,只要纳税人依法缴纳了税款,便拥有了向政府部门索取公共商品和服务的权利,即政府依法取得了税款,便负有向纳税人提供公共商品或服务的义务。因此,政府应当是为全体纳税人服务的政府,税收的性质决定了纳税人是税收管理工作的中心,税务部门是国家为纳税人设定的涉税服务政府机构。政府为纳税人提供的公共商品和服务包罗万象,其中包含税务部门提供的涉税交易服务。要切实把政府和纳税人摆在平等地位来对待,这种关系既不是封建社会的“官民关系”,也不是“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对等关系,只有调整好政府部门的征税意识,才能摆正我们税务干部的心态,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实现角色转变。

当然,我们强调服务意识决不是要淡化执法,税收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严格执法并不矛盾,二者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从大的方面讲,服务与执法是一致的,我们强调服务的对象是依法缴税的纳税人,只有依法严厉打击少数偷、逃、抗、骗税者,维护税法的尊严,才能保护多数依法纳税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公正执法、依法治税是高层次和更准确的服务,如果在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过程中放松了依法治税思想,放松了对不法行为的依法制裁,那么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职责就成了空谈,提供优质服务也成了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兑现。

二、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应遵循的原则

所谓服务型税务机关,是指以税收法规为基础,以征税人主动服务为特征,征纳双方责权利相对称,无偿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服务活动的政府税收公共服务机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职能,首先必须树立一个全面、正确、适应时代要求的税收服务原则。这个原则的核心就是一切要从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有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转,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的扭曲。一个服务型税务机关应遵循的原则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尊重纳税人权利的原则。在税收征管中不能只强调纳税人的义务,而要更多地尊重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权利得到越好的保障,纳税人遵从税法的程度也会越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纳税人权利更加重视,我国《征管法》中也有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立法中相关的规定还很不完善,实践中纳税人权利受重视的程度就更加不足了。我们行使税务管理服务职能时,应当充分尊重纳税人的权利。

(二)减轻纳税人遵从成本的原则。在我国,人们对节约税收行政成本(即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的耗费)较易理解,但对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关注较少。但事实上,对纳税人而言,遵从成本与其支付的税款一样,都是一种经济负担,而且对不合理的、太大的遵从成本的抵触心态远大于正常税款的支付。遵从成本不仅包括办理纳税事宜的费用和时间耗费,也包括税务管理(特别是稽查)给纳税人带来的心理影响。纳税人的遵从成本是一种社会损失,税收征管中应努力减轻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重视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标志着政府的效率观念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入世后,我们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是市场的全球化,也包括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过高的遵从成本不利于吸收国外投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抵消对外税收优惠的作用。

(三)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在税收征管中要打破管理与被管理的旧观念,树立服务与被服务的新理念,努力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容易产生的错缴、少缴、漏缴税款等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以避免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寓服务于管理,可以减少征纳双方的冲突,逐渐形成良性互动的征纳关系。

(四)科技兴税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类纳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跨国纳税人和大型的境内纳税人将成为税收征管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粗放型税收征管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必须以税收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税收征管的水平,以实现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目标。

三、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主要措施:

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是新时期税收工作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做好这篇文章,税务机关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在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着力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

(一)更新服务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必须从认识上解决这个问题,即从传统单纯促产式服务中解放出来,自觉遵循市场经济和wto的规则要求,不断实现税收服务内容、方式、手段的创新,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服务的新途径。当前,特别要注重借鉴西方现代税收理念,创新税收服务的内涵与外衍。如国际上较为普遍的税收客户化服务模式、税收行业风险分析等问题,理论研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税收服务的理论障碍和误区,用现代、科学的税收理念指导和推动税收服务工作。

(二)完善服务机构。近年来,在深化征管改革中,基层征管机构相继成立了办税服务厅,但在服务组织机构上还未形成规范的体系。从国外税收服务组织情况看,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成立了专门的税收服务机构,美国税务当局的名称为“国内税收服务局”。我国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专门成立了纳税服务机构,各级税务机关也应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税收服务机构,以进一步提高税收服务水平。

(三)优化税收制度。税收作为调控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必须围绕效率与公平的目标,不断优化税制结构。就目前来说,一方面要逐步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积极鼓励和支持生产性投资和技术革新;另一方面,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取消地域间所得税税率差别,以消除政策性、垄断性和其它因素带来的利差,切实解决收入不公的问题。在税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应当逐步推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纳税人以及其他社会阶层的意见,使税收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四)规范管理模式。现行征管模式以征管查为核心,虽较过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存在服务职能的缺位。因此,要完善管理模式,必须突出以纳税人为中心,既要提高管理质量,增加税收收入,又要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最终实现以信息化、集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社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税收管理服务模式。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5

前言

现行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通过多年的征管工作实践和积极探索,效能逐步显现。它促进了税收征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改善,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实现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也存在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管理缺位、信息传递、反馈和共享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特别是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施行,税收征管的经济和法律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税收征管机制。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以专业化为主、综合性为辅的流程化、标准化的分工、联系和制约的征管工作新格局”的新一轮征管改革目标。从改革目标可以看出,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构建这一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巩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对多年征管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级税务机关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锻炼了大批的干部,所有这些都是推进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浪费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连续性。推进征管改革,应以“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根本,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巩固、提高、丰富和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划清专业职责,构建信息化支撑下专业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专业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但目前征管各环节专业化分工并未完全到位,特别是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使用的重要性,没有按照信息流的相对集中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责,各环节之间还存在交叉重复、职责不清问题。因此,应按照职责明确的原则将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征收职能、管理职能和检查职能,并实行“征管、稽查外分离,征收、管理内分离”,一级稽查运行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稽查三系列的具体职能可划分为:

征收职能主要包括:受理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窗口提醒)、逾期申报受理与处理、逾期申报纳税加收滞纳金、逾期税款收缴与处理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分析;受理、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负责发售发票、开具临商发票和征收税款;确保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

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宣传培训和咨询辅导、税务登记核查和认定管理、核定征收方式和申报方式、核定纳税定额、催报催缴(指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催报催缴)、发票管理(包括购票方式的核定、领购发票的审批、印制发票的审核、发票审验、发票检查)、减免抵缓退税审核、纳税评估(包括税务检查、税务审计)、重点税源管理、零散税收征管、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检查职能主要包括:选择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发票协查,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行政处罚的审理决定及执行、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来完成。因此,要在赋予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明确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衔接关系。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4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作为税务执法主体的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拥有税务检查权。为避免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税务检查上的职责交叉,必须明确征管部门的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税务稽查的区别和联系。

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卷来源不同。税务稽查的案件来源主要有:按照稽查计划和选案标准,正常挑选和随机抽取的案件,征管部门发现疑点转来的案件,举报的案件,以及移交或转办的案件;征管部门的案件来源主要有: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对纳税人情况的审查,按照税法或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案件,如在办理延期纳税、减免税手续等情况下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检查的。二是检查的对象、性质、目的不同。稽查的主要对象是重大案件、特大案件,是专业性的税务检查,主要目的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征管部门的检查对象主要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有特定义务或需要,或者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既具有检查的性质,又具有调查和审查的性质,目的是为了加强征管,维护正常的征管秩序,及时发现和防止重大、特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检查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不同。税务稽查有严格的稽查程序,坚持严格的专业化分工,各环节互相制约;征管部门的检查,方式灵活多样,程序不一定严格按照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步骤执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税收执法就可以。四是检查的时间不同。税务稽查应是对纳税人以往年度的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征管部门的检查应是对辖区纳税人日常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当然,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税务稽查是防止税收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击和防范税收违法,防止税收流失,维护税收秩序筑起一道防洪大堤;而征管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为防洪大堤做好基础工作,做好维护和修补。二是征管部门的检查往往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征管部门通过税务检查发现有重大偷税、骗税和其他严重税收违法嫌疑的,通过选案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成为稽查部门的案件来源之一。三是稽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据此加强征管,并确定征管部门税务检查的重点,以提高征管质量。因此,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在选定检查对象后,要及时将检查计划连同待查纳税人清册传递给对方。除必要的复查和举报外,在一个年度内,稽查部门对征管部门已查的事项原则上不得再查;对稽查部门已查事项,征管部门原则上不得再查,实行一家检查共同认账,避免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三、建设“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信息化是推进征管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条件,必须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确处理好信息化与专业化的关系,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6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规定,建立“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包括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的地税城域网、广域网,按照“稳步推进,分批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市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城域网,县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服务器群为主的城域网,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平均每2人应配备1台),接入三级广域网中,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和资料共享;同时,还应加快统一征管软件应用的步伐,注意统一征管软件的兼容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到城乡有别、税源的集中与分散有别,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别的实际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统一征管软件,以避免征管软件与征管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的集中是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集中征收”的关键是税收信息的集中,其实质应是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中到税务机关进行处理,税务机关在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税服务;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获得政府管理部门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情报,可以监控各项税收征管和职能的执行情况。税收征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数据库,实现税收征管内部数据汇总自动化,基层征管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上级税务机关相应的数据库,便于强化税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上级税务机关可以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到下级各部门、各单位,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据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应层级的税务机关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本地涉税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申报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2.加强信息交换。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在加速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重点应放在工商、银行、财政、金库、审计、统计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款解缴入库、纳税户控管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6

一、巩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对多年征管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级税务机关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锻炼了大批的干部,所有这些都是推进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浪费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连续性。推进征管改革,应以“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根本,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巩固、提高、丰富和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信息化是推进征管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条件,必须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确处理好信息化与专业化的关系,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6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规定,建立“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包括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的地税城域网、广域网,按照“稳步推进,分批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市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城域网,县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服务器群为主的城域网,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平均每2人应配备1台),接入三级广域网中,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和资料共享;同时,还应加快统一征管软件应用的步伐,注意统一征管软件的兼容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到城乡有别、税源的集中与分散有别,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别的实际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统一征管软件,以避免征管软件与征管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的集中是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集中征收”的关键是税收信息的集中,其实质应是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中到税务机关进行处理,税务机关在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税服务;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获得政府管理部门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情报,可以监控各项税收征管和职能的执行情况。税收征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数据库,实现税收征管内部数据汇总自动化,基层征管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上级税务机关相应的数据库,便于强化税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上级税务机关可以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到下级各部门、各单位,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据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应层级的税务机关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本地涉税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申报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2.加强信息交换。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在加速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重点应放在工商、银行、财政、金库、审计、统计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款解缴入库、纳税户控管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三、划清专业职责,构建信息化支撑下专业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专业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但目前征管各环节专业化分工并未完全到位,特别是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使用的重要性,没有按照信息流的相对集中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责,各环节之间还存在交叉重复、职责不清问题。因此,应按照职责明确的原则将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征收职能、管理职能和检查职能,并实行“征管、稽查外分离,征收、管理内分离”,一级稽查运行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稽查三系列的具体职能可划分为:

征收职能主要包括:受理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窗口提醒)、逾期申报受理与处理、逾期申报纳税加收滞纳金、逾期税款收缴与处理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分析;受理、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负责发售发票、开具临商发票和征收税款;确保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

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宣传培训和咨询辅导、税务登记核查和认定管理、核定征收方式和申报方式、核定纳税定额、催报催缴(指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催报催缴)、发票管理(包括购票方式的核定、领购发票的审批、印制发票的审核、发票审验、发票检查)、减免抵缓退税审核、纳税评估(包括税务检查、税务审计)、重点税源管理、零散税收征管、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检查职能主要包括:选择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发票协查,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行政处罚的审理决定及执行、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来完成。因此,要在赋予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明确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衔接关系。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4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作为税务执法主体的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拥有税务检查权。为避免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税务检查上的职责交叉,必须明确征管部门的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税务稽查的区别和联系。

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卷来源不同。税务稽查的案件来源主要有:按照稽查计划和选案标准,正常挑选和随机抽取的案件,征管部门发现疑点转来的案件,举报的案件,以及移交或转办的案件;征管部门的案件来源主要有: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对纳税人情况的审查,按照税法或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案件,如在办理延期纳税、减免税手续等情况下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检查的。二是检查的对象、性质、目的不同。稽查的主要对象是重大案件、特大案件,是专业性的税务检查,主要目的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征管部门的检查对象主要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有特定义务或需要,或者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既具有检查的性质,又具有调查和审查的性质,目的是为了加强征管,维护正常的征管秩序,及时发现和防止重大、特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检查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不同。税务稽查有严格的稽查程序,坚持严格的专业化分工,各环节互相制约;征管部门的检查,方式灵活多样,程序不一定严格按照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步骤执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税收执法就可以。四是检查的时间不同。税务稽查应是对纳税人以往年度的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征管部门的检查应是对辖区纳税人日常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studa.当然,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税务稽查是防止税收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击和防范税收违法,防止税收流失,维护税收秩序筑起一道防洪大堤;而征管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为防洪大堤做好基础工作,做好维护和修补。二是征管部门的检查往往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征管部门通过税务检查发现有重大偷税、骗税和其他严重税收违法嫌疑的,通过选案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成为稽查部门的案件来源之一。三是稽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据此加强征管,并确定征管部门税务检查的重点,以提高征管质量。因此,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在选定检查对象后,要及时将检查计划连同待查纳税人清册传递给对方。除必要的复查和举报外,在一个年度内,稽查部门对征管部门已查的事项原则上不得再查;对稽查部门已查事项,征管部门原则上不得再查,实行一家检查共同认账,避免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7

一、巩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应是对多年征管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级税务机关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锻炼了大批的干部,所有这些都是推进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因此,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浪费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连续性。推进征管改革,应以“依法治税、从严治队”为根本,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巩固、提高、丰富和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信息化是推进征管改革、建立现代税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条件,必须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正确处理好信息化与专业化的关系,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6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规定,建立“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包括统一标准配置的硬件环境、统一的网络通讯环境、统一的数据库及其结构,特别是统一的业务需求和统一的应用软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加快建立覆盖省、市、县的地税城域网、广域网,按照“稳步推进,分批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市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中小型机为主的城域网,县一级地税机关应建立以服务器群为主的城域网,并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平均每2人应配备1台),接入三级广域网中,实现广域网上的数据和资料共享;同时,还应加快统一征管软件应用的步伐,注意统一征管软件的兼容性和差异性,充分考虑到城乡有别、税源的集中与分散有别,经济发达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别的实际情况,逐步修改完善统一征管软件,以避免征管软件与征管实际不相适应,影响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的集中是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集中征收”的关键是税收信息的集中,其实质应是纳税人的各项涉税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集中到税务机关进行处理,税务机关在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基础上,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税服务;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获得政府管理部门的各种经济信息和情报,可以监控各项税收征管和职能的执行情况。税收征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能够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数据库,实现税收征管内部数据汇总自动化,基层征管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查询上级税务机关相应的数据库,便于强化税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上级税务机关可以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时传达到下级各部门、各单位,提高税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据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应层级的税务机关建立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本地涉税数据和信息,特别是申报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2.加强信息交换。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换,在加速国税、地税系统信息共享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重点应放在工商、银行、财政、金库、审计、统计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款解缴入库、纳税户控管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三、划清专业职责,构建信息化支撑下专业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专业化分工的岗位职责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专业化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但目前征管各环节专业化分工并未完全到位,特别是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使用的重要性,没有按照信息流的相对集中合理划分征收、管理、稽查三个环节的职责,各环节之间还存在交叉重复、职责不清问题。因此,应按照职责明确的原则将税收征管的各项工作划分为征收职能、管理职能和检查职能,并实行“征管、稽查外分离,征收、管理内分离”,一级稽查运行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稽查三系列的具体职能可划分为:

征收职能主要包括:受理申报、税款征收、催报催缴(窗口提醒)、逾期申报受理与处理、逾期申报纳税加收滞纳金、逾期税款收缴与处理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分析;受理、打印、发放税务登记证件;负责发售发票、开具临商发票和征收税款;确保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

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宣传培训和咨询辅导、税务登记核查和认定管理、核定征收方式和申报方式、核定纳税定额、催报催缴(指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催报催缴)、发票管理(包括购票方式的核定、领购发票的审批、印制发票的审核、发票审验、发票检查)、减免抵缓退税审核、纳税评估(包括税务检查、税务审计)、重点税源管理、零散税收征管、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检查职能主要包括:选择稽查对象、实施稽查,发票协查,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行政处罚的审理决定及执行、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过专门设计的税收征管软件来完成。因此,要在赋予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专业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工作流程,对应征管软件的各个模块设置相应的岗位,以实现人机对应、人机结合、人事相宜,确保征管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2.明确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衔接关系。根据《税收征管法》第54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检查。作为税务执法主体的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拥有税务检查权。为避免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税务检查上的职责交叉,必须明确征管部门的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税务稽查的区别和联系。

征管部门税务检查与稽查部门税务稽查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案卷来源不同。税务稽查的案件来源主要有:按照稽查计划和选案标准,正常挑选和随机抽取的案件,征管部门发现疑点转来的案件,举报的案件,以及移交或转办的案件;征管部门的案件来源主要有: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对纳税人情况的审查,按照税法或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纳税人的情况进行检查的案件,如在办理延期纳税、减免税手续等情况下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检查的。二是检查的对象、性质、目的不同。稽查的主要对象是重大案件、特大案件,是专业性的税务检查,主要目的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征管部门的检查对象主要是在税收征管活动中有特定义务或需要,或者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既具有检查的性质,又具有调查和审查的性质,目的是为了加强征管,维护正常的征管秩序,及时发现和防止重大、特大案件的发生。三是检查的方式、程序和手段不同。税务稽查有严格的稽查程序,坚持严格的专业化分工,各环节互相制约;征管部门的检查,方式灵活多样,程序不一定严格按照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步骤执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税收执法就可以。四是检查的时间不同。税务稽查应是对纳税人以往年度的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征管部门的检查应是对辖区纳税人日常申报纳税情况、遵从税法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当然,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征管部门的检查与稽查部门的稽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税务稽查是防止税收流失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打击和防范税收违法,防止税收流失,维护税收秩序筑起一道防洪大堤;而征管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为防洪大堤做好基础工作,做好维护和修补。二是征管部门的检查往往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征管部门通过税务检查发现有重大偷税、骗税和其他严重税收违法嫌疑的,通过选案及时传递给稽查部门,成为稽查部门的案件来源之一。三是稽查部门通过稽查发现的问题,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征管部门,征管部门据此加强征管,并确定征管部门税务检查的重点,以提高征管质量。因此,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加强联系和沟通,特别是在选定检查对象后,要及时将检查计划连同待查纳税人清册传递给对方。除必要的复查和举报外,在一个年度内,稽查部门对征管部门已查的事项原则上不得再查;对稽查部门已查事项,征管部门原则上不得再查,实行一家检查共同认账,避免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8

来自*中烟工业公司、*安利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10家知名企业的代表,中山大学教授*,*商学院教授*,*省国税局副局长*,*市国税局副局长*、*和省市国税局的有关人士参加了座谈会。以下是座谈会部分代表发言摘要。

中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各级政府都要关心支持税收工作推进依法治税

在全国第16个税收宣传月来临之际,国税部门举办《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15周年座谈会,意义十分重大。因为税收是国家政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法治税、做好税收工作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体税务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向社会各界人士对税收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纳税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依法治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税收征管法》的核心是依法治税,其颁布实施及两次修订,标志着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税务部门坚持以依法治税为主线,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依法征管水平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健康快速增长。20*年,全省组织税收收入5*5亿元,是19*年的14倍,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7,其中全省国税系统组织收入3450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近1/10。20*年办理出口退税918亿元,创历史新高,有力地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经过15年的不懈探索与实践,依法治税已不断走向成熟与规范,依法诚信纳税逐步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充分认可,全社会依法治税、文明执法、诚信纳税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对税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带头学习《税收征管法》等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关心支持税务部门工作,帮助税务部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各级有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对税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各级公检法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涉税犯罪行为;新闻部门要加强对税收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依法治税的良好舆论氛围。

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强化税收法治观念,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税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征管水平,优化纳税服务,营造和谐的征纳关系。

广大纳税人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充分行使《税收征管法》赋予的权利,加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监督,做到依法诚信纳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让我们以第1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落实《税收征管法》,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法治精神,共同努力,共筑诚信,遵守税法,谋划科学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内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税收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法规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必然要求在税收工作中实行依法治税。19*年颁布并于19*年、20*年两次修订的《税收征管法》充分体现了“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税收工作方针要求,反映了推进依法诚信纳税的内在要求,解决了税收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立良好的税收秩序和环境奠定了法律基础。

1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省依法治省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监督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为建设法制社会和谐*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省人大常委会在省委的领导下,把依法治省工作摆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并且高度重视依法治税。19*年起省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并督促检查《税收征管法》在我省的实施,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及时协助税务部门制定加强税收征管的文件,建立了以《税收征管法》为主体,以多类型、多层次的规定和制度相配套的税收法制体系。省人大常委会还多次听取税收工作汇报,对个别地方政府出台的违背税收政策的规定,及时责令限期纠正,有力地支持了税务部门依法行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税收法制建设中,特别是外部社会环境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干扰税收执法的问题仍然存在,部门配合不够协调,偷逃骗税屡禁不止,暴力抗税时有发生,这些都影响到税收与经济秩序的稳定,不利于法治社会和谐*建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税收征管法》,这既是税务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新修订的《税收征管法》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省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让我们以《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15周年为新起点,认真学习好、遵守好、落实好、宣传好《税收征管法》,努力把依法治税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作出积极贡献。

*省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

深入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推进税收强省建设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省国税局和*市国税局联合举行《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15周年座谈会,希望能在全省进一步掀起人人学税法、知税法、懂税法、守税法的热潮,并以此揭开我省开展全国第1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的序幕。国家制定《税收征管法》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经过15年来的实施及宣传,《税收征管法》已被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所认识,全社会税收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省国税部门成立13年来,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全力打造依法治税“六大体系”,努力提高税务干部依法行政水平,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税务违法行为,广泛开展税法宣传,营造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全省国税部门稳步推进税收改革,不断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国税事业发展蒸蒸日上。19*年~20*年,全省国税部门累计组织税收收入18889亿元(其中20*年为3450亿元,增长21%),年均增长19.9%,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为*地方财政组织可支配财力累计达到5681亿元,累计办理出口产品退(免)税3*1亿元(其中20*年为919亿元),两项合计*32亿元,为增强国家和*财政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我们努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纳税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及时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优化纳税服务,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有效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0*年,我局在省直机关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测评中,满意率达98.7%。

为深入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我们正努力建设税收强省、法治税务、和谐国税,按照把全省国税机关建设成为强有力的、负责任的、文明的执法机关的要求,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健全征管机制,改进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手段,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实现依法行政水平、纳税服务水平、征管质效的新提高,进一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公正、公平的税收法治环境,努力形成国税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全社会协税护税的良好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推进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新要求,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是税务机关不懈追求的目标。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让我们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携手共进,学习好、宣传好、遵守好、落实好《税收征管法》,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切实推进税收强省、法治税务、和谐国税建设,实现税收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我省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国税局副局长*:不断深化征管改革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税收征管法》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收征管和纳税人依法保护其权益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增强税务机关的执法刚性,促进依法治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推动税收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市国税局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税收征管法》,按照“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全面强化税收征管,着力规范税收执法,注重优化纳税环境,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广大纳税人的赞誉。

全面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实现税收与经济良性循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是《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多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好税收收入,确保税收总量稳定增长。19*年~20*年,*国税的收入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1*9亿元,翻了两番多,平均递增19.76%,累计组织税收收入5724亿元。尤其是20*年,税收收入达1*9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继上海、*后全国第三个年国税税收超千亿元的大城市。另一方面,不遗余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10年来为*市提供可支配财力12*.12亿元。同时切实维护纳税人依法享有的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认真落实各类税收优惠452.87亿元,办理出口退税726.89亿元,实现了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为国家和*市经济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着力优化税收法治环境。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灵魂,也是《税收征管法》的立法宗旨。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不断加大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力度,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积极开展全方位的税收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国税的依法治税水平。一方面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着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十五”期间,全市稽查部门共实施税务稽查5万多户,查补收入超过48亿元,有力打击了涉税违法犯罪分子的气焰,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我市税收经济秩序。此外,我们通过全面广泛的税收宣传、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公布纳税百强排行榜、曝光重大涉税违法案件等措施,进一步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

全面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我们牢记执法为民的宗旨,一方面努力打造纳税服务精品品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文明、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20*年初在全国率先建立12366纳税服务热线,2003年推行“一窗式”办税服务,20*年开通了网上办税服务项目等,切实方便了纳税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局荣获*市“基评”活动最佳单位奖,政务服务窗口满意度百分之百。另一方面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不断健全税务听证、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救济程序,切实保障纳税人对税务处理事项的知情权、申诉权、救济权等合法权益。

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上,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税收征管法》,着力提高税务部门执法规范度、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全社会协税护税严密度,同时,健全完善以信息科技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文明、规范高效、简便多元的一流纳税服务,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愿税务机关与纳税人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依法治税、诚信纳税的和谐社会!

黄埔区国税局局长何元鲲:充分发挥《税收征管法》作用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至今已15周年,它已经成为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诚信纳税、和谐征纳关系的有力依托和强大工具。从黄埔区局的情况看,正是因为《税收征管法》的有效贯彻落实,带来了区域税收环境秩序的根本性好转,使税收征管工作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也有力推动了和谐黄埔建设。

全面规范了征管行为,促进了征管水平显著提高。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我们从税收征管各个环节全面规范了征管行为,共对62项征管业务流程进行了再造和优化,全面优化和订立了48项制度,提高了征管综合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人力资源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税收规模由2003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年的83亿元,增长了5倍,人均组织税收收入由1227万元增加到7531万元,增长了2倍多。

纳税环境逐渐优化,税收秩序根本好转。一方面执法刚性明显增强,我局滞纳金加收率按户由20*年的80%提高到20*年的100%,20*年~20*年共查结案件386宗,查补入库税款及罚款共2841万元。另一方面纳税人由过去上门催税转变为现在的主动缴税。20*年纳税人申报率和税收入库率分别达到99.2%和99.71%,比20*年分别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和7.4个百分点。

依法行政能力增强,规范执法进一步深入。在执法过程中,我局执法人员自觉将规范执法与维护纳税人权益放在同等位置。对外,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正确应用和行使权利,做到了执法行为依据充分,处理恰当,2003年至今未出现一起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对内,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过错追究,通过多种形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纳税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征纳关系趋于和谐。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实现了执法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一是优化服务,推进多元申报,开展一站式全程服务、限时承诺服务、首问负责制等,节省纳税人办税时间和成本。二是简化优化流程,提供办税指引,缩短审批时间,大幅度提高办税效率。三是把热情服务与严格执法结合起来,实行弥补制度。同时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税收帮助;每月举行税收宣传例会,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建立执法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税收征管法》的贯彻落实一方面为我们进一步强化征管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对纳税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没有以减弱执法力度为代价,充分体现了其科学性、公平性和进步性。

作为基层税务部门,今后我们将更加全面履行《税收征管法》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忠实履行好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使命,竭力维护好纳税人权益,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中山大学税收研究中心主任*:

贯彻《税收征管法》推进依法治税

今年是我国《税收征管法》颁布15周年。这是我国规范税务机关税务征收管理程序和纳税人缴纳行为的法律。笔者认为,《税收征管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强化税收征管,推进依法行政,协调征纳关系,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税收征管法》颁布15年来有效地规范了我国的税收征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来看,主要有:

优化了征管程序。《税收征管法》是程序法,它规范了征纳管理的程序,明确了征纳双方在税收征纳及管理中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不仅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准则,也是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行为规范,是实施税收实体法的程序保证,与税收实体法密不可分。税收实体法是规定一国的具体税种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由谁缴税等制度的法律;而《税收征管法》则是根据实体法所确定的课税对象、税率等,通过规定一定的程序,将税负落实到具体的纳税人,保证应收税款及时、足额征收入库的法律。

加大了执法力度。《税收征管法》规范了税收征管的各项制度,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首先,通过严格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健全纳税档案,加强了税源管理,减少了漏征漏管现象;其次,通过加强企业账簿、凭证管理,强化了企业的经济核算,为税收征管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再次,通过强化征管手段,促进了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纳税申报的电子化,形成了数据电文申报、直接申报、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等多种申报形式相结合的申报体系,推动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降低了征纳成本;此外,通过加强税款征收,减少了“人情税”和随意减免税的现象,保证了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密切了征纳关系。《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了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改变了过去存在的强调征税人权利和纳税人义务多,重视纳税人权利和征税人义务少的现象,强调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促进了税务干部管理理念和税务机关职能的转变。税务机关的管理开始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从单纯强调纳税人的义务、服从税务机关管理,向保护纳税人权益、主动为纳税人服务转变。

*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构建和谐征纳关系应从三方面着手

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是实现税收法治化、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依法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各级税务部门是国家的税收执法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规范税收征管行为,就是要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责任,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既不能收过头税,也不能变通税法,以税谋私。同时自觉接受来自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监督,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保护国家和纳税人的合法税收权益。规范税收征管行为的关键是税收执法人员,为此需要全体税务干部和税务工作人员增强税收法制观念,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强化税收执法责任意识。

二是全体纳税人都要增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税收征管法》颁布以来,特别是经过15年的税收宣传月活动,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和遵从度已经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认,全社会的税收法律意识仍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纳税人偷逃税的行为还大量存在,政府部门干预税收执法的情况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就要建立长效的税收宣传教育机制,通过严格执法,监督检查,建立纳税信用评价体系,奖励诚信纳税户,处罚税收违法行为,加强对公民的税收法制教育,优化纳税服务以及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以“依法诚信纳税”为荣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三是要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体系。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保障,是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诚信纳税,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方便纳税人及时足额纳税为目标,不断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为此专门设置了纳税服务机构,配备了相关人员。大部分税务部门开通了税务网站、12366服务热线,组织了纳税服务志愿者团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纳税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纳税服务绝不只是税务部门或者税务部门所设纳税服务机构一方的职责,中介机构的有偿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等也都是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立法、征收、检查和服务各环节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利益,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才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的重要保障。

*中烟工业公司总会计师张穗强:深切感受国税部门的贴心服务

《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15年来在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上起了重大的作用。作为企业,我们深切地感到国税部门在优化纳税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开辟绿色通道,建立纳税大户室、纳税人服务中心,建立前台“一窗式”办税服务,简化后台工作环节等,都大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国税部门的服务诚信、优质、文明、高效。随着办税服务厅工作日益规范,流程也简化了,以前很多重复的环节没有了,办一次税比以前少跑很多腿,纳税成本相对降低,使我们感受到国税部门的优质贴心的服务。

*安利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安元新:关注税法就是关注企业自身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它与和谐社会建设、与每个企业、每个公民息息相关。作为一家十分重视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企业,安利一直很关注中国税收制度的建设和改革,我们能感受和理解每次调整和改革背后的意义,我们也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关注税法就是关注企业自身。

20*年,我国对《税收征管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规定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比如:明确规定纳税人具有知情权、保密权、申请减免退税权、陈述权、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控告、检举权等。同时对违反或损害纳税人权利的行为,也明确了处罚和国家赔偿的措施。这些都说明我国税收法制继续向公开、公平和透明的方向迈进。

结合经营管理和纳税工作学习《税收征管法》,我们深刻感受到税收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从心里更愿意理解税法、遵从税法。过去,安利作为千千万万纳税人的一分子,一直能深切认识到税法的重要意义,并踏实履行着依法诚信纳税的义务;以后,安利会继续支持税收工作,为中国更加富强和谐贡献力量。

*省电信有限公司*分公司财务处长李涛:

《税收征管法》颁布实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经营环境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9

关键词:

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的特点,新时期的纳税服务可界定为:税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行政权利的过程中提供的规范,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的总称。纳税服务观即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是以人为本社会的必然要求。如果将整个税收体系比作金字塔,那么纳税服务工作就是整个金字塔的基础,它涉及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提升纳税服务理念

目前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现状首先就是纳税服务理念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税务干部服务理念的落后

首先是长期以来,税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

的意识。一些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对征纳关系得认知局限于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层面,这种权力意识本位化直接带来的是服务举措“本位化”在当前的纳税服务体系中税务机关是纳税服务的主体和主导,服务举措是更多地倾向于便于管理的角度建立的,严格地说,这是一种管理的体系,而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体系。其次,过多注重形式性服务,肤浅地照搬了银行窗口服务的做法,服务层次不深。三是忽视了纳税人的要求,使得纳税服务“供求不对路”,纳税人需要的项目没有被列入服务重点。四是纳税服务未能遵从纳税人自愿的原则,而以税务机关管理需要为出发点。

2、纳税人理念的落后。本身作为处在相对弱势地位的纳税人,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对纳税人的权利缺乏了解,因此缺乏要求税务机关提供完善的纳税服务的自觉意识,期望值不高。这种期望值的不高,直接导致税务机关在提供纳税服务的过程中缺乏监督。

在纳税服务工作中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服务方式,强调以为纳税人服务为中心,以满足纳税人各类办税需求为出发点,追求职能性服务与情感性服务和谐统一,职能性服务强调责任和物质因素,主要体现于“要我做”“应该做”是一种制度约束和强制要求,情感性服务强调精神因素,主要体现于“我要做”“我愿做”“我想做”,反映出服务者的主动服务意识和优良人格品质,能使服务对象因享受“超值服务”而感受到身心愉悦。通过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系统的、综合的、整体的服务。把纳税人满意度作为评价各项工作实绩和效率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

二、建立协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1、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衔接要到位。

纳税服务机制要求无论是征收、管理、稽查各个环节,都要有征求纳税服务需求并向有关环节反馈的义务,面对纳税人时都是代表税务机关的服务者,而不能因工作分工忽视了税务工作者法定的纳税服务义务。如果纳税服务组织机构,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信息联系不畅,就会造成征收岗位发现的纳税人服务需求不能及时传递到管理岗位,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纳税人对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环节的服务需求不能及时传递到征收、稽查环节。税务稽查只管查帐,不能负担起相应的纳税服务职能。征、管、查就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纳税人服务。

2、跨地域的税务机关之间要建立必要的联系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跨国、跨地域的纳税人日益增多,而在现行的属地管辖的原则下,同一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公司所接受的税务管理机构不同,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缺乏必要的联系渠道,各管各的事。在办理纳税事宜上,本来税务机关相互联系就可以了解的说收信息却由纳税人到一个税务机关取得信息资料,再送到另一税务机关,无形中加大了纳税成本。

3、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要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联系渠道。

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如果没有固化、畅通、高效的联系渠道,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需求就不能及时传递到税务机关,税务机关也不能及时了解不同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不同需求。税务机关要增强了解纳税人服务需求信息的主动性,建立长期固定的模式,全面、完整了解纳税服务信息。

三、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是纳税服务的基础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较为完备的干部培训和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和机制,特别是在涉及业务的重组,流程优化,征管机构调整的征管改革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适应我们税务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的培训和绩效考核制度和机制,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人力,提高税务干部素质,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必备条件。

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税收执法,平衡服务和执法是同等重要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力和义务也是相对应的。税务机关要把尊重法律表现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上。体现出公正、公开、规范、严格执法是税务机关最基本的权利义务。也是最基本的服务。尊重法律就是尊重纳税人,就是取信于纳税人,是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先决条件,离开依法行政搞服务会造成失去工作基础的危险,我们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畅通法律救济途径,在切实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方面采取更为实际的措施。

四、拓展信息化服务形式和渠道加强征收管理和纳税服务

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联系各级税务机关,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紧紧依托网上办税、移动办税、实体办税,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办税业务全覆盖的多维立体办税网络,为纳税人提供全功能的办税服务。一是实施以一厅管理为核心的实体办税平台机制建设。二是实施以电子信息存储为主的网上办税平台建设。三是推行以个性化服务为主的移动办税平台建设。

五、明确纳税服务的界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纳税服务

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关系篇10

首先,税务部门要把纳税服务工作提高到依法的高度去对待,真正认识到,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行政执法的基本职责。

新的《税收征管法》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大量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规范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条款。充分体现了纳税人与税务人员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体现了纳税服务已经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税务部门就要树立全新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在新的征管体系中,纳税服务是基础,搞好纳税服务是法律赋予税务机关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要转变观念,彻底摆脱过去打击监督型管理的残留理念,全面树立管理服务型的征管理念。

在过去多少年中,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是打击监督型的,在此种体系中不相信纳税人能依法纳税,所以税务机关包揽了许多纳税具体事宜,而不考虑纳税人在想什么,希望什么,满意什么,所以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益不高,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起到了催化纳税人偷逃抗骗税现象的发生。管理服务型的税收征管体系,是相信纳税人能够依法纳税,那么税务机关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向他们宣传税法,帮他们了解掌握纳税的程序,让他们清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及享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办完应办的所有纳税事项。

第三,要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到搞好纳税服务,是世界税收征管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我国加入wto后,要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那么就要在各方面与世界接轨,纳税服务是世界各国现代税收征管的大趋势,现在有些国家已经把税务局改成了服务机构或服务办公室。只有搞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水平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所以要认识到纳税服务,是我国税收征管的新战略,是顺应世界税收征管潮流的举措,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第四,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纳税服务的管理制度。

认识提高了,那么制度就是搞好纳税服务的基本保障。现代管理的核心就是用制度管人治事,要建立纳税服务制度、纳税服务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奖励制度。以制度确保纳税服务的高质量。比如“首问负责制”的高质量运行,就可以提高纳税人纳税自觉性、主动性和情愿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问负责制”的内涵,就是要求首次接受咨询的税务人员,就纳税人询问的涉税事项,按照政策给予及时、正确、耐心、细致、热情的答复,并给予具体指导,直至办完全部事项,这个制度,是搞好纳税服务的首要环节,它能使纳税人在具体办税过程中,学到税法知识,掌握办税程序,从而提高办税能力。同时满腔热情的服务,会使纳税人感受到所尽的义务,受到极大的重视和尊重,从而感到心情愉快,同时拉近了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距离,实际上也就是拉近了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或清除了纳税人的抵触情绪,促进了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和接受税务机关的纳税引导的自觉性。

第五,根据纳税人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纳税服务方式,便利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