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重要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9:27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1

1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1.1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1.2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1.3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Justin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Justin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1.4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

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2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物流

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管理对象主要是业务信息,即显性知识。但信息管理只能“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不能使信息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自身知识的作用而成为更有效的行为。任何员工接收信息后,必须结合自身经验、教训,经过思考方能做出行为决策。对于同种信息,不同人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可见对企业决策起实质影响的是人的经验、教训以及思维方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是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无法收集的。同时,物流员工也难以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借鉴、倾听员工获得的教训,参考最好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专业知识进行知识复用和知识创新。因此,为了给物流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隐含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不仅要将它以可见、规范的形式在物流系统里传递,还要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隐藏的隐性知识。这种管理理念的转换要求管理对象从以显性知识(业务信息)为主转向以隐性知识(自身知识)为主,即转向知识管理。

2.1知识管理的概念

关于知识的定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ker)指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information)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单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另一位学者车驰曼(Churchman)认为,“将知识设想或看作为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出去;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归纳出,知识来源于信息,但信息必须结合人的自身知识及实际行为作用,才具备延伸为知识的基础。以信息表现出来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等。同时,知识还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形式,这与下文提到的知识管理的交互性是一致的。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是:“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欧勒锐(Daniele.o’Leary)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发掘、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1】更明确的说,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人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

2.2知识管理的物流系统以隐性知识为主导

知识管理中,人力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前文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要素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

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知识管理的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它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2.3物流知识管理的功能创新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物流知识管理相对物流信息管理在功能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5】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特征、合理配送路线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

第二,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实时FaQ”(Realtim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

第三,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

此外,物流知识管理在功能创新方面,还表现在: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4】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检测出微弱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动人力和信息资源对不测事件做出有效反应,获得最大效益。

2.4与客户知识交互的供应链物流系统

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也就是各环节大多注重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知识积累,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

物流系统与客户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还能够发挥物流员工和客户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隐性知识,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直接为物流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产生物流效益。

以订单流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能够保持订单流的畅通无阻和实时更新。通过使用知识管理软件,企业能够与其顾客分享业务信息,供应链系统中的零售商、分销商可以登录基于internet的知识库,发现他们所需的订单信息,同时,制造商对与分销商达成的折扣协议执行情况也了如指掌,如果这些交易的订单处理业务能合理的在供应链物流系统里流动,则能给制造商带来好几万美元的成本节约效益。【13】订单跟踪系统就是以订单流为核心,加强供应链物流系统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实例。订单跟踪系统将制造商的物流系统,包括各子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制造系统、运输系统等的业务信息有目的的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联接,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组织能在线、实时地查看订单处理进程,查询订单信息,并将意见和变更信息反馈给订单跟踪系统。此外,对于请求变更订单的信息,物流人员也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物流业务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

在物流行业中,联邦快递已经实现了订单跟踪业务,这更加说明知识管理的知识交互功能在物流实践方面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订单管理对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并尝试建立订单流与客户的交互系统。物流信息化正逐步引入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其核心思想优化企业物流。

3第四方物流--物流知识管理的实践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外包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但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却力不从心。虽然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但从地区、国家的整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其次,物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而第三方物流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11】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来来管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以及处理合作双方的信息并使之发挥效益,这个组织就是第四方物流。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首先提出第四方物流的概念,[8]笔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知识管理在物流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物流知识管理实践应用的典型实例。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源自“StrategicSupplyChainalignment”byJohnGattorna)。此外通过比较“图3第四方物流运作流程”和“图2物流知识管理”可以看出,第四方物流管理思想与知识管理大同小异,均涉及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4促进物流信息化向知识管理转换的途径

4.1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

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物流信息数据库管理、物流信息传输网络化和标准化、物流业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各地库存资料和经营资料,在经营活动中做出与实际相符的决策【6】。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物流信息化中,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只实现了技术层面上的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化,企业才能在此基础上走向物流知识管理。国外一些知名公司如微软、施乐早早就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而我国企业大多还处在实施物流信息化的阶段,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已刻不容缓。

4.2注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其核心活动就是将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互相传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这种传播体现在企业各个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知识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成。显性知识体现为业务信息,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更易于沟通和分享,例如库存量、供应商资料、网点布局等;但隐性知识不容易表达出来,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螺旋”观点提出了知识创新的四种模式:即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以及从显性到隐性。【2】这种观点表明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是知识创新的必然历程。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可以使植根于人头脑中的技能、经验等被相关成员分享,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物流系统内得到共享,其他成员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2】或用它来将显性知识如业务信息转换为隐性知识,这些更新后的隐性知识再转换为显性知识,一个良性循环的知识创新系统由此形成。同样,在此良性循环系统中,隐性与隐性、显性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互换和传递活动也时刻存在。换言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同于螺旋上升的体系,知识在此体系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物流企业必须发现物流系统内外的知识螺旋活动,提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换,创造有利于转换活动的环境,采用各种激励、辅助手段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4.3加强人才培养

从物流信息化到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人的自身知识的作用。物流知识管理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丰富的物流知识,而目前国内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人才很少,因此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必经之路。企业不仅要以人为中心,建立和创造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员工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还应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

4.4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2

论文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现代物流企业是集物流运作现代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管理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知识资源的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l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实行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价值链。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知识已替代实物资本成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1.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特征

1.2.1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征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指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书本知识、物流企业的制度、法规等,隐性知识指那些非正式的、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储在各个雇员的大脑里,是雇员的个人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制度、法规、管理诀窍、经营理念等显性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种物流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这是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点。

1.2.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指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_1_。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乃至客户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企业知识储备,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的过程。

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人”在其中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更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业里,对“知识人”重视不够,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对员工智力资本的认同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

2.1.1忽视“知识人”的价值

“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运用者。在现代物流企业,以“顾客为根本”、以“职工为资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i2l。对知识资本的收益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员工知识资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报,尽管大多数企业让员工参股,让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但知识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与应得到的回报往往差距悬殊。另外,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导和员工自己的潜意识里,对“知识人”能创造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知识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笔者到长沙的某一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个物流企业的老总认为现在人才济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为名,一压再压,而在大会小会上总是摆出一种“他不缺人才”的姿态,这个企业的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在物资和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企业乃至有段时间因为员工的流动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业务因为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断。

2.1.2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些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企业内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满紧张与相互猜疑的气氛,缺乏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有严重的偏爱倾向,对某个团队或个人表现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没有受优待的员工产生怨恨和厌倦的情绪,以致整个团队的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正因为没有共享和互助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环境,致使“知识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们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2.1.3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沟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指点或有效组织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达到指导手册或客户的要求,不同员工技能水平、处事态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员工需要支持、呵护、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正由于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知识人在物资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业很难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2.2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物流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实质,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2.2.1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认识不清

在绝大多数现代物流企业里,把知识管理理解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或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物流技术的培训。事实上,物流技术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还包括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精诚合作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给知识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知识管理内容的偏颇和知识管理本身的难度.使得知识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知识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有效组织、培训、共享机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知识得不到共享,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知识不能进行正常转化和储备。

2-2.2没有根据正确的需求培训恰当的人选

现代物流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物流技术、服务运作、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些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购买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各种各样知识管理咨询活动,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的知识管理机制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业的这些活动似乎都带上了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公益”色彩。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根据企业正确的需求来培训恰当的人选.没有考虑到每个具体人的专长、天赋、性格特点,培训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工作没有做细、没有做到位。

2.3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

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而奖惩制度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确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指标的建立不成体系,或者标准的确定不是定的过高就是定得过低,缺乏目的性和可执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视奖惩,而忽视开发,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知识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识管理者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全面理解公司的业务,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目的明确。第二步要求知识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公司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让他们阐述自己对公司远景、策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近期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决策层的远大志向;还包括与普通员工的沟通,借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知识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让培训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促进个人知识的内化,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

3.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员工知识做出评定和估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优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进员工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改进组织知识绩效。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员工知识绩效评价、组织知识绩效评价、外部知识绩效评价、创新绩效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外部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在现代物流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主要是评价对外部顾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顾客赢利率、顾客忠诚度、客户情况数据库建设水平、知识联盟的开发利用水平等等指标,目的是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想顾客之所想,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实现企业双赢,从而增加企业外部竞争的干扰能力,避免客户转向竞争对手。

知识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可以根据每个指标来设定一个标准,但有些指标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确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奖惩制度是绩效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与绩效评价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个人乃至企业的知识绩效,保证知识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3_3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斗志。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包括注重员工、注重顾客。注重员工指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各种条件,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顾客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联系,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达到双方满意、双方互赢、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信任、诚实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干群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坦诚待人,使员工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保持在市场经济中以“信誉为本”的文化色彩。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体现市场价值和企业特点,“以诚取信”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第四,倡导“创新”的文化理念。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所说:“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技术水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只有靠自己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某些小点子的创新,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产生了效益或将来可以产生效益的都属于创新,都要加以鼓励的倡导。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3

关键词:物流发展物流人才对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综合性强、操作性强,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高端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竞争。因此,开展国内外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也严重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物流人才,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

发展物流业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

物流人才类别

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训、政府机构制定物流政策、规划等方面人才。

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企业的包含面很广,尤其是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人才有大量的需求。

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

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

仓库主管人员既具备物流作业各环节管理的基本素质,又熟悉车辆保养维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最合理地调度企业的车辆和人员、如何最为合理地规划进出货、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行车路径、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承运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配送中心主管人员具备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如物流基础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与it技能等,了解运作流程并不断加以改进,利用信息共享及分析,对配送中心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开展各项增值服务,实现为供应商联合管理库存。

客户服务代表既熟悉客户的各项要求和服务承诺,具备货物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能力,也了解仓库管理、运输作业、结算、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支持人员。

网络维护员it技术是其具备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要了解物流具体业务操作的流程,对物流信息系统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诊断。

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经济,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随着物流人才数量的增加,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则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更注重那种政治思想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事业心、责任心、适应力强的物流人才。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还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除了要求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其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知识面等。现在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

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除了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外,物流人才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即不受现有的机构、制度和一些做法的约束。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能够创造合理化的物流条件,组织员工为物流合理化而工作的魄力。应具备开拓未知领域的先驱者的气概,具有挑战精神,具有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从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的素养,具备构筑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才能。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需要用至少二至三年的时间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去实习,了解各个部门的业务特点、物流需求。

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

我国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短缺,现有的物流人才专业水平较低,而整个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物流人才数量严重缺乏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我国有200多万个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如果到2010年给每10个企业输送1个物流大专以上人才就是20万,每5个企业输送1个就是40万,如果给2个企业的物流在职人员培训1人,就是100万,给每个企业各培训1人,就是200万人。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量约为100-200万人。而专业人才年培养规模约5000人,在职人员年培训规模约5万人,与需求数量相差甚远,这种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状况很难实现社会需求。

物流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科研、物流师资等在业内最缺乏,能够进行整套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物流教育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高等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面较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培养我国物流人才的建议

创造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对物流的正确认识

我国现代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忽视流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流通方式和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重视对物流的宣传引导,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

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物流人才

首先要抓好物流学科建设。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在不断研究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与管理学、工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这些学科,要开展对物流学科的研究。物流专业目前虽是目录外专业,但要当作正规专业来办,争取在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时进入,还要争取进入一级学科,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物流学科带头人。

第二要抓好师资与教材两个环节。物流师资建设,要组织单课程或多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而教材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高质量的问题,缺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要确定不同层次物流专业的核心教材,组织高水平老师编写,并争取进入教育部教材规划。

第三要推动物流的产学研结合。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作为

理论性极强的学科,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物流研究中心与物流研究所要与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企业。学校在教学中要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重视实习这一环节。特别是中专与高职的学历教育,更要重视动手能力,重视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第四要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物流研究生教育要重理论研究与方法,面向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目的是培养其较强的研究能力、使其能够驾驭物流日常业务的经营和决策,具备解决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教育要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面向企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物流经营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能力,以及具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中级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使其能够直接管理和操作物流作业的全过程。专科和高职教育是基础性的物流教育,要重操作、技能和实践,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从事物流过程管理的实际操作人员。

通过职业培训培养物流人才

要提高整个物流人员的素质,除了不断输入新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以外,还必须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教育,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职业培训的起点要高,培训对象应以项目经理为主,要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讲授、研讨,也可以是座谈、交流,并有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人员的需要。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更强,在短时间内发挥实际功能和作用,解决具体问题。长期培训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片面地强调实用。

我国物流在职人员的培训,要把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物流企业家,围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物流企业家素质。还要培训物流专业管理人员,如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的专业管理人才与专业物流工程人才。

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

为了与专业人才上岗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测评、考核,获得资格认证的国际惯例接轨,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对该体系的培训内容中与中国国情不符合的方面做适当的修改,推出了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培训,同时承担资格认证或职称的评判与审定。

通过出国进修扩大物流人才培养渠道

组织有一定管理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在物流方面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应当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外国物流管理机构的交往,将师资送到国外培训进修,并积极引进物流高级人才,以缓解我国在这方面的人员欠缺。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信息化知识管理

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仅指储存和运输的概念,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

1物流信息化的价值

1.1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1.2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1.3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justintime)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justintime)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1.4信息化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代生产系统是以定单为依据,即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快速反应,这既是消费者的要求,也是生产者降低成本、形成竞争优势的需要。生产系统的快速反应必然要求物流系统与之匹配,即也要快速反应。只有物流信息化才能实现快速反应。

海尔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通过海尔电子商务平台在网上接受用户订货。用户根据网上提供的模块,设计自己需要的产品。海尔采取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来与生产流程同步。海尔的采购周期只有3天。产品下线后,中心城市在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内即可送达。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

2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物流

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物流信息化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管理对象主要是业务信息,即显性知识。但信息管理只能“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不能使信息通过个人或组织的自身知识的作用而成为更有效的行为。任何员工接收信息后,必须结合自身经验、教训,经过思考方能做出行为决策。对于同种信息,不同人做出的决定不同,产生效益的程度也不同。可见对企业决策起实质影响的是人的经验、教训以及思维方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知识,这是物流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无法收集的。同时,物流员工也难以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借鉴、倾听员工获得的教训,参考最好的实践经验和物流专业知识进行知识复用和知识创新。因此,为了给物流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业务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充分利用隐含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不仅要将它以可见、规范的形式在物流系统里传递,还要发挥自身知识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隐藏的隐性知识。这种管理理念的转换要求管理对象从以显性知识(业务信息)为主转向以隐性知识(自身知识)为主,即转向知识管理。

2.1知识管理的概念

关于知识的定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ker)指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information)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单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另一位学者车驰曼(churchman)认为,“将知识设想或看作为一种对信息的集合的观点,事实上已经将知识这一概念从其全部生活之中剥离出去;知识只存在于其使用者身上。而不存在于信息的集合中。使用者对信息的集合的反应才是最为重要的”。【1】从这两个定义可以归纳出,知识来源于信息,但信息必须结合人的自身知识及实际行为作用,才具备延伸为知识的基础。以信息表现出来的知识称为显性知识,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自身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等。同时,知识还是一个动态存在的形式,这与下文提到的知识管理的交互性是一致的。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是:“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欧勒锐(daniele.o’leary)则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发掘、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1】更明确的说,知识管理是把信息、人与组织活动互联,在三者的交互过程中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延伸,它以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存储、整合、利用为前提,利用信息与人、组织的交互活动,将信息资源发展为企业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活动。

2.2知识管理的物流系统以隐性知识为主导

知识管理中,人力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前文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描述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要素特性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需要显性化,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

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好比汽车的发动机,是知识管理的动力,因此,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这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它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2.3物流知识管理的功能创新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创新。物流知识管理相对物流信息管理在功能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5】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如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需求特征、合理配送路线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

第二,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实时faq”(realtim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

第三,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

此外,物流知识管理在功能创新方面,还表现在: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利用在线学习物流知识、培训软件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在知识的存贮和传播上,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组件技术,保证知识的交互性。【4】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检测出微弱的信号,并根据需要调动人力和信息资源对不测事件做出有效反应,获得最大效益。

2.4与客户知识交互的供应链物流系统

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也就是各环节大多注重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内部知识积累,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

物流系统与客户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还能够发挥物流员工和客户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隐性知识,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直接为物流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产生物流效益。

以订单流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系统,能够保持订单流的畅通无阻和实时更新。通过使用知识管理软件,企业能够与其顾客分享业务信息,供应链系统中的零售商、分销商可以登录基于internet的知识库,发现他们所需的订单信息,同时,制造商对与分销商达成的折扣协议执行情况也了如指掌,如果这些交易的订单处理业务能合理的在供应链物流系统里流动,则能给制造商带来好几万美元的成本节约效益。【13】订单跟踪系统就是以订单流为核心,加强供应链物流系统资源整合与管理的实例。订单跟踪系统将制造商的物流系统,包括各子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制造系统、运输系统等的业务信息有目的的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联接,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组织能在线、实时地查看订单处理进程,查询订单信息,并将意见和变更信息反馈给订单跟踪系统。此外,对于请求变更订单的信息,物流人员也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物流业务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

在物流行业中,联邦快递已经实现了订单跟踪业务,这更加说明知识管理的知识交互功能在物流实践方面的价值,而且,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已经认识到订单管理对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并尝试建立订单流与客户的交互系统。物流信息化正逐步引入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其核心思想优化企业物流。

3第四方物流--物流知识管理的实践

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供应链物流外包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它帮助企业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但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却力不从心。虽然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但从地区、国家的整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其次,物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而第三方物流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11】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组织来来管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系,以及处理合作双方的信息并使之发挥效益,这个组织就是第四方物流。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首先提出第四方物流的概念,[8]笔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知识管理在物流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物流知识管理实践应用的典型实例。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源自“strategicsupplychainalignment”byjohngattorna)。此外通过比较“图3第四方物流运作流程”和“图2物流知识管理”可以看出,第四方物流管理思想与知识管理大同小异,均涉及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4促进物流信息化向知识管理转换的途径

4.1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

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物流信息数据库管理、物流信息传输网络化和标准化、物流业务处理电子化,包括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各地库存资料和经营资料,在经营活动中做出与实际相符的决策【6】。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物流信息化中,过于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只实现了技术层面上的信息化。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化,企业才能在此基础上走向物流知识管理。国外一些知名公司如微软、施乐早早就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而我国企业大多还处在实施物流信息化的阶段,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已刻不容缓。

4.2注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其核心活动就是将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互相传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这种传播体现在企业各个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知识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成。显性知识体现为业务信息,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更易于沟通和分享,例如库存量、供应商资料、网点布局等;但隐性知识不容易表达出来,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野中郁次郎的“知识螺旋”观点提出了知识创新的四种模式:即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以及从显性到隐性。【2】这种观点表明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是知识创新的必然历程。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可以使植根于人头脑中的技能、经验等被相关成员分享,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物流系统内得到共享,其他成员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2】或用它来将显性知识如业务信息转换为隐性知识,这些更新后的隐性知识再转换为显性知识,一个良性循环的知识创新系统由此形成。同样,在此良性循环系统中,隐性与隐性、显性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互换和传递活动也时刻存在。换言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同于螺旋上升的体系,知识在此体系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物流企业必须发现物流系统内外的知识螺旋活动,提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换,创造有利于转换活动的环境,采用各种激励、辅助手段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4.3加强人才培养

从物流信息化到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人的自身知识的作用。物流知识管理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丰富的物流知识,而目前国内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物流业务的人才很少,因此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是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必经之路。企业不仅要以人为中心,建立和创造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员工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还应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

4.4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物流知识的收集与再利用只有与特定物流业务流程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物流企业应该努力把知识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中,把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要领概念注入到所有业务流程中去。而不是把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覆盖全公司的信息技术构架。【10】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的识别、处理、共享、再利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这与物流信息的收集、利用具有很大区别。前者需要人的主观作用,如识别、创新;后者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

业务流程重组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主管(cko)来促进物流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主管结合企业物流现状,创建知识管理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并组织实施;知识中心在cko的管理下,保证知识收集、加工、共享与创新的业务流程的正常运作;物流各环节提交知识,知识中心为其分类、审核、存入知识库;物流成员可依据权限登录知识库查询所需知识。施乐公司的知识收集与利用的业务流程是:施乐公司的技术人员记录下他们用来解决难题的窍门(tips),并提交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有关记录就被存入一个知识数据库中,并与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应文档相连,这有助于及时扩充和更新服务手册的内容,而且其他人员通过网络就可以及时利用这些经过认可的实际经验;技术人员可以在电子公告牌上浏览信息,可以在知识数据库中查询有关技术服务的指导信息,还可以通过膝上型电脑、只读光盘获得专为技师们提供的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

2.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企业.哈佛商业评论,1991年11/12月号

3.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

4.丁蔚.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情报学报,2000年4月

5.王涛,汝宜红,郑凯.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6期

6.许扬帆.物流信息化与物流流程重组.物流技术与应用,2000年3月

7.杨伟文,赵新林.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

8.第四方物流:供应链服务的创新.水木清华bbs管理论坛版转载,2001年8月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5

摘要:介绍知识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分析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和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提出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物流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物流信息化更是力兴未艾。但随着个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山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跨囚企业如马十基、tnt.UpS早已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小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1知识管理概述

1.1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日前还没有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囚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纷纷提出厂自己的见解。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kncnv1o<协mamagcmcntKm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的知识资源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延仲以提高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厂}一存能力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无处小在遍及社会厂}一活的各个领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知识管理惟一的区别在于管理的力法和内容小一样。当然物流企业也小例外。

1.2知识管理的特点

知识管理是一种商业战略而小只是管理}_具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是其实现的}_具和手段。知识管理执行过程中知识的收集、了!<}}、利用、共享、创新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所以知识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物流信息化管理卞要是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信息如业务资料、数据、报表等显性知识进行处理。而对于那此小明显的信息如员}_个人的经验、想法、特殊技能等隐性知识则无能为力隐性知识小会自动显现出来需要被挖掘这也正是信息化走向知识化的必然。

实施知识管理要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氛i}}而这也正是许多传统企业的缺陷。企业员}_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他们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它需要企业员}_通过卞观能动性地发挥来小断利用、挖掘、产厂新知识。管理者要善于解放思想突破l冻iii的思维模式和}_作作风小是下达命令让员工呆板地执行而是要激励他们充分调动员}_的积极性让他们卞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来’。员}_将自身积累的知识如经验、教训卞动贡}’rR出来和其他人分享大家勺_相交流裨辛hl谰漏共同提高。在吸收厂别人有用的成果后再在}_作中通过结合实助、把自己有创意的想法运用到其中实现知识创新。如此小ikl}tl环企业的知识结构才会小断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和价值链。

2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和变苹早已显得力小从心知识管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厂]一。知识就是力量对企业也是一样知识就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具体来讲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卞要有以下)助面的影响

2.1寻找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实现差异化竞争

价值链是区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卞要特征也是各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在物流活动中它小仅注重货物的流动更注重资金的流动以实现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价值增值2。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刊企业现有资源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值链。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市场)泳搏及时调整发展力向和经营策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作为近期的卞攻业务和远期拓展的力向。以集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占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2.2加强内外界联系信息交流更加顺畅

经济个球化和囚(’il}贸易的匕速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出厂更高的要求也使物流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和小同层级之间的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及时反馈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业务操作的出错率。同时物流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递相勺_合作共同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企业与政肘各部门的1办调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企业小但能够及时厂解政)付部门的政策和规划力向也能实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卞管部门进行交流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谐统一3。特别是和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经常沟通能使企业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3优化物流力案提高决策能力

传统的物流运作需要企业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但山于物流活动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小确定性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实施知识管理以后企业现有的实物资源和积累的业务经验、解决力案等都可以得到充分梳理和归类。客户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获取帮助知识管理系统根客户提交的业务要求进行分析、组合并自动厂卜成最优案做到及时响应和科学指导。对于系统自身小能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益的建议和做出吏加合理的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完成一项业务会立即吏新和升级及时充实知识库与时俱进地紧跟若参后市场发展的步伐。

2.4保护环境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物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日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个球经济新的基调即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因此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厂}一。绿色物流的最终日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包括产品厂}一少扭、包装、储存、运送、回收等产品的整个厂卜命周期。例如集中库存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但增加厂一次运送的货物量也相应增加厂对燃料的消耗和对道路质量和面积的要求从而可能产厂}一定的负面影响货物的运送时间是安排在自天道路车辆比较多、交通拥挤时还是在晚上车辆较少、交通顺畅时运送}_具的选择是选择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汽车还是选择相比之下污染较少能耗较低的火车……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后通过建立智能化平台可以对上述情况自动做出分析选择最佳的运送路线、时间、车辆等。此外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企业还可以力便地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绿色厂卜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物流技术战略使用新技术、洁净型能源使用环保车辆以及利用(}pS.(}15等高新技术指导和规划物流系统循环物流战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采取这此战略力面可以保护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力面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3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知识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厂新的变苹个球都已掀起厂“知识管理”的浪潮但其产厂}一的时间并小长在管理领域还属于新厂}一事物理论和实践力面也有待完善。保密、陇调、开放及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其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认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儿个力面

3.1树立理念提高知识管理在企业内的认知度

要在企业内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让企业成员知道知识管理是什么对企业来讲有什么影响如何实施。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对员}_进行相关培训从概念到特点以及流程让他们在头脑里先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并真正愿意从心理上去接受它卞动参与进来。}_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内得到厂普遍认同推行起来就有厂一个良好的开端。社会是小断进步的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是小断更新的对员}_的培训小能昙花一现要坚持下去定期举行使员}_的能力循序渐进小断提高。

3.2建立知识网络实现内外部的知识交流共享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卞要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传播共享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在物流企业中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应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内部网络把常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这此知识的成员和专家的情况保存在数据库中使员}_能力便地获取和共享。内部网络还应该具备一此功能模块力便成员间使用电r邮件、举行视频会议等7。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加强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充分汲取和利用有益的外部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3重视激励形成知识体系的“滚雪球”效应

员工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动力实现有效地知识管理需要他们贡献出自己的}_作经验、教训、独特的技能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卞动将自己的知识在企业内共享的员}_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力面的例如}_资、股权等也可以是精神力面的使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厂相应的回报在为企业创造厂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厂自己的人厂}一价值。在员}_功于创新的时候企业可以将惩罚#JL制设定限制明确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可以有多大程度的失误和损失允许范围内的失误可以免除惩罚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员}_创新的积极性。有厂员}_卞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体系才可能越来越完善。

3.4进行组织结构变苹设立知识管理部门

传统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领导在作业过程中过于注重制度化这虽然有益于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却小利于发挥员}_的卞观能动性也使组织失去厂创新的源动力。中一纯事业部组织相比职能型组织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相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施知识管理有必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建立现代事业部组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卞管(:Ko"o知识中心在知识卞管的领导下负责对企业现有知识资源进行优化并小断创新提高整个企业和员}_的知识水平。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6

论文摘要:介绍知识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分析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和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提出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物流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物流信息化更是力兴未艾。但随着个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山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跨囚企业如马十基、tnt.ups早已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小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1知识管理概述

1.1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日前还没有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囚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纷纷提出厂自己的见解。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kncnv1o<协mamagcmcntkm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的知识资源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延仲以提高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厂}一存能力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无处小在遍及社会厂}一活的各个领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知识管理惟一的区别在于管理的力法和内容小一样。当然物流企业也小例外。

1.2知识管理的特点

知识管理是一种商业战略而小只是管理}_具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是其实现的}_具和手段。知识管理执行过程中知识的收集、了!<}}、利用、共享、创新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所以知识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物流信息化管理卞要是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信息如业务资料、数据、报表等显性知识进行处理。而对于那此小明显的信息如员}_个人的经验、想法、特殊技能等隐性知识则无能为力隐性知识小会自动显现出来需要被挖掘这也正是信息化走向知识化的必然。

实施知识管理要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氛i}}而这也正是许多传统企业的缺陷。企业员}_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他们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它需要企业员}_通过卞观能动性地发挥来小断利用、挖掘、产厂新知识。管理者要善于解放思想突破l冻iii的思维模式和}_作作风小是下达命令让员工呆板地执行而是要激励他们充分调动员}_的积极性让他们卞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来’。员}_将自身积累的知识如经验、教训卞动贡}’rr出来和其他人分享大家勺_相交流裨辛hl谰漏共同提高。在吸收厂别人有用的成果后再在}_作中通过结合实助、把自己有创意的想法运用到其中实现知识创新。如此小ikl}tl环企业的知识结构才会小断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和价值链。

2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和变苹早已显得力小从心知识管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厂]一。知识就是力量对企业也是一样知识就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具体来讲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卞要有以下)助面的影响

2.1寻找和形成企业的价值链实现差异化竞争

价值链是区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卞要特征也是各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在物流活动中它小仅注重货物的流动更注重资金的流动以实现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价值增值2。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刊企业现有资源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值链。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市场)泳搏及时调整发展力向和经营策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作为近期的卞攻业务和远期拓展的力向。以集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占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2.2加强内外界联系信息交流更加顺畅

经济个球化和囚(’il}贸易的匕速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出厂更高的要求也使物流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和小同层级之间的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及时反馈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业务操作的出错率。同时物流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递相勺_合作共同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企业与政肘各部门的1办调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企业小但能够及时厂解政)付部门的政策和规划力向也能实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卞管部门进行交流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谐统一3。特别是和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经常沟通能使企业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3优化物流力案提高决策能力

传统的物流运作需要企业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但山于物流活动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小确定性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实施知识管理以后企业现有的实物资源和积累的业务经验、解决力案等都可以得到充分梳理和归类。客户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获取帮助知识管理系统根客户提交的业务要求进行分析、组合并自动厂卜成最优案做到及时响应和科学指导。对于系统自身小能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益的建议和做出吏加合理的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完成一项业务会立即吏新和升级及时充实知识库与时俱进地紧跟若参后市场发展的步伐。

2.4保护环境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物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日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个球经济新的基调即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因此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厂}一。绿色物流的最终日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包括产品厂}一少扭、包装、储存、运送、回收等产品的整个厂卜命周期。例如集中库存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但增加厂一次运送的货物量也相应增加厂对燃料的消耗和对道路质量和面积的要求从而可能产厂}一定的负面影响货物的运送时间是安排在自天道路车辆比较多、交通拥挤时还是在晚上车辆较少、交通顺畅时运送}_具的选择是选择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汽车还是选择相比之下污染较少能耗较低的火车……5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后通过建立智能化平台可以对上述情况自动做出分析选择最佳的运送路线、时间、车辆等。此外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企业还可以力便地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绿色厂卜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物流技术战略使用新技术、洁净型能源使用环保车辆以及利用(}ps.(}15等高新技术指导和规划物流系统循环物流战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采取这此战略力面可以保护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力面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6。

3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知识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厂新的变苹个球都已掀起厂“知识管理”的浪潮但其产厂}一的时间并小长在管理领域还属于新厂}一事物理论和实践力面也有待完善。保密、陇调、开放及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其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认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儿个力面

3.1树立理念提高知识管理在企业内的认知度

要在企业内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让企业成员知道知识管理是什么对企业来讲有什么影响如何实施。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对员}_进行相关培训从概念到特点以及流程让他们在头脑里先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并真正愿意从心理上去接受它卞动参与进来。}_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内得到厂普遍认同推行起来就有厂一个良好的开端。社会是小断进步的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是小断更新的对员}_的培训小能昙花一现要坚持下去定期举行使员}_的能力循序渐进小断提高。

3.2建立知识网络实现内外部的知识交流共享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卞要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传播共享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在物流企业中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应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内部网络把常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这此知识的成员和专家的情况保存在数据库中使员}_能力便地获取和共享。内部网络还应该具备一此功能模块力便成员间使用电r邮件、举行视频会议等7。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加强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充分汲取和利用有益的外部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3重视激励形成知识体系的“滚雪球”效应

员工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动力实现有效地知识管理需要他们贡献出自己的}_作经验、教训、独特的技能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卞动将自己的知识在企业内共享的员}_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力面的例如}_资、股权等也可以是精神力面的使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厂相应的回报在为企业创造厂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厂自己的人厂}一价值。在员}_功于创新的时候企业可以将惩罚#jl制设定限制明确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可以有多大程度的失误和损失允许范围内的失误可以免除惩罚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员}_创新的积极性。有厂员}_卞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体系才可能越来越完善。

3.4进行组织结构变苹设立知识管理部门

传统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领导在作业过程中过于注重制度化这虽然有益于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却小利于发挥员}_的卞观能动性也使组织失去厂创新的源动力。中一纯事业部组织相比职能型组织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相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施知识管理有必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建立现代事业部组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卞管(:ko"o知识中心在知识卞管的领导下负责对企业现有知识资源进行优化并小断创新提高整个企业和员}_的知识水平。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7

[关键词]知识管理物流管理群件文本挖掘

一、引言

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的储存和运输,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

二、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显性知识,它便于编码,记录在各种介质上,易于保存、广泛传播,其获取成本较为低廉,特别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此类知识的获取显得更加方便、快捷。另一类为隐性知识,主要是指存在于头脑中的、难以编码的经验性知识,如教学经验、想象、创意、独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据统计,此类知识占到知识总量的90%。没有一定的外环境所带来的驱动力,隐性知识难以自主地传播及与人共享,具有较强的阻滞性。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企业、团体、群体、机构)中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储存、转化、扩散、共享和应用的过程。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数据库、印刷品,或者是人们的大脑中。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效益的任何地方、群体、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要核心技术有文档管理技术、群件技术、文本挖掘与检索技术、企业知识门户技术等。

1.文档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中的文档管理不同于信息技术中的文件管理,它更像是古老档案管理学的电子版,并具有以下特殊功能:(1)多文档管理功能。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包括新闻稿、产品说明书、设计资料、演示文档、工作报告等)都会被纳入知识管理系统的文档管理子系统,同时还能将上述文档在目录中列出、打开和编辑。(2)文档外部特征管理功能。知识管理系统的文档管理还要具备文档外部特征管理功能,能自动提取文档的外部特征,并允许按文档外部特征进行检索。常见的外部特征管理功能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版本管理、作者管理、签发管理以及调阅状况管理等。此外,系统还应该提供关键词管理功能,允许使用者给出文档的关键词以便检索。

2.群件技术

群件(Groupware)是协同群体合作工作的新工具,包括信息共享、电子会议、日程安排、群件文档数据库、电子邮件、工作流自动化、软件和联系群体各成员的网络。群件是支持、促进、简化一个工作群体的全部功能,或协同多个群体共同工作(思想开发、论题讨论、工作流业务、消息发送),提高群体工作效率的软件或应用开发环境。群件能帮助用户建立应用系统,允许用户定义工作群体,允许多重群体定义。群件允许多个用户编辑同一个文档;允许访问群体工作日历,共享项目信息,记载所有用户的“会话”和交互作用,支持群体电子会议、屏幕共享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3.文本挖掘与检索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大量的非结构化文档中快速、准确、全面地找到用户所需的文档。因此,检索技术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目前较流行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两种,即文本挖掘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文本挖掘(textmining)技术是先将文档归入到一个有序的结构中,再按结构规则提取文档(检索)。全文检索技术方案则不需要建立结构,在检索时用户自由地输入检索词或短语,由系统进行匹配,并将匹配到的文档按检索词出现频率的统计规则提供给用户。

4.企业知识门户技术

企业知识门户是一个很形象的概念,它通过数据的高度集成,以一个入口,在单一界面实现企业内部、外部的所有相关资讯与知识的充分分享,并且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界面设计选择。对用户来说,日常工作的一切事务都可在企业知识门户中完成,并试图将日益复杂的应用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在企业知识门户中可以打开各类文档进行编辑、访问数据库、访问因特网和内联网、收发邮件、进入工作流操作等。从管理的角度来讲,知识门户的管理对象是知识,其目标是要实现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物流系统的知识管理策略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知识管理的成功应用需要人力要素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挖掘和利用知识,以实现知识创新。

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就是人的自身知识,包括经验、教训、技能、思维方式等,这些知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往往正是这些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管理与决策较显性知识更有效,更有价值。知识管理通过挖掘人力要素的隐性知识,将其转换为显性知识,与人共享、交流,为企业提供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因此,实施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主动参与。首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人力要素主动积极地将自身知识如想法、经验等贡献到企业知识库中,并以文档或其他可见形式展示给使用者,而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并不能识别和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次,知识管理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活动,人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践中来,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最后,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要素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识创新。可见,人力要素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特性,是知识管理能否成功引入的关键因素。

2.应用信息库和检索系统,建设知识库,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和文档传输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入品种、规格、材质等信息,并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等。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就可以找到所需商品的库存量、近期的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则能够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可以优化供应链网络,为选择供应商提高有用知识。企业通过检索知识库,参考实践经验,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

3.提供业务操作的“实时FaQ“功能,减少业务出错率,缩短物流链运作时间

“实时FaQ”(RealtimeFrequentlyaskedQuestions)指实时通过网络提交业务问题,系统自动检索或提交给在线专家,并以最快速度反馈解决方案。工作在第一线的物流人员,能够实时将业务操作问题通过“实时FaQ”获得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工作效率。接着,实时FaQ自动更新知识库,将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操作经验等隐性知识进行保存,使其它员工在碰到同一问题时可以立即得到帮助。像配送人员在面对客户的服务质疑时,能够通过实时FaQ提高回答的正确性。假设一位运输人员在途中遇到堵车,那么他可以通过实时FaQ找到可选的运输路线,保证了运输业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延误。

4.实施知识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

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

5.物流系统应加强与客户知识交互

物流信息化实现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反应,物流知识管理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交互系统实现了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和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实时反应,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物流信息化阶段,虽然也通过物流网络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但各环节的信息交流方式往往体现为单向沟通而不是双向沟通,很少主动提供内部知识,也无法得到其他环节的隐性知识,各环节的交流内容表现为以信息为主而不是知识。知识交互系统(不是信息传输系统)及其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各环节的双向沟通,还能鼓励各环节将内部积累的业务知识等与其它环节成员进行实时交流与反馈,这些知识在供应链中流动、被利用、整合、升华,最终转换成可以为供应链物流系统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物流功能知识的整合。

物流系统与客户的知识交流与共享,还能够发挥物流员工和客户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隐性知识,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直接为物流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产生物流效益。如订单跟踪系统将制造商的物流系统,包括各子系统如仓库管理系统、制造系统、运输系统等的业务信息有目的的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等联接,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组织能在线、实时地查看订单处理进程,查询订单信息,并将意见和变更信息反馈给订单跟踪系统。此外,对于请求变更订单的信息,物流人员也能够及时调整相关物流业务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6.注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其核心活动就是将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互相传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这种传播体现在企业各个层面,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知识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组成。显性知识体现为业务信息,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特点,更易于沟通和分享等;但隐性知识不容易表达出来,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具有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知识创新有四种模式:即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显性以及从显性到隐性。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可以使植根于人头脑中的技能、经验等被相关成员分享,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物流系统内得到共享,其他成员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或用它来将显性知识如业务信息转换为隐性知识,这些更新后的隐性知识再转换为显性知识,一个良性循环的知识创新系统由此形成。同样,在此良性循环系统中,隐性与隐性、显性与显性知识之间的互换和传递活动也时刻存在。换言之,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等同于螺旋上升的体系,知识在此体系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物流企业必须发现物流系统内外的知识螺旋活动,提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换,创造有利于转换活动的环境,采用各种激励、辅助手段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换。

7.加强知识管理人才培养

从物流信息化到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知识的作用。物流知识管理要求物流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丰富的物流知识,企业不仅要以人为中心,建立和创造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激励员工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还应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员工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

[2]徐天亮:我国物流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物流技术,2002年第2期

[3]尹继东:知识管理的主要层面和特点[J].管理纵横

[4]田正育:知识管理的类型与开发[J].知识经济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8

一、物流本科与专科培养目标的区别

本科的物流管理培养以基础扎实,适应面宽,注重能力培养为特色。在具有工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侧重塑造既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能力,又适应企业物流管理,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管理、经营、决策的高层次复合人才。通过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熟悉物流信息技术,具有较强专业运作能力,受过物流技术基本训练,了解物流法律法规,能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策划和管理工作。还应具有一定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立业创业能力。

专科的物流管理培养要求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废弃物物流的业务流程,具有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管理、物资资源计划、库存控制、物资营销等各方面能力,可以适应现代物流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具有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本科物理管理侧重于培养全面掌握物流基本理论和技能,并能从事高校或政府物流专业方面科学研究或承担企业物流部门技术及管理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专科物流管理则更加侧重于培养具有某方面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操作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独立工作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当然,许多物流专业操作型人才也可通过工作中的努力实践和继续再教育进人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行列。

二、物流本科与专科培养要求的区别

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按结构可分为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结构,本科与专科物流人才结构的培养要求是存在明显区别的。

(一)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

物流管理本科生应学习掌握:物流管理理论和知识,运输管理理论和知识,仓储配送管理理论和知识,物资管理理论和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经济理论和知识,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知识。物流管理专科生的知识结构在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在更加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增加更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弥补专科生知识体系上的欠缺,为进一步学习物流基本知识做好准备,避免学习上遇到理解障碍,如增加数学基础知识、英语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注意专科物流培养课程体系并不是本科的简单压缩,而是根据专科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与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满足现代物流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物流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

物流管理本科生应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物理管理专科生应具备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采购、谈判、推销、保管、运输与配送、物流设施设备运用、计算机网络运用等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

三、物流本科与专科人才培养策略的区别

(一)本科物流管理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假期实践和社会调查为辅,物流是一门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应用型科学,所以本科教学也应适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物流人才市场需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策略来达到培养目标:

1、建设物流专业课程体系

从本科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出发,加强课程结构、内容与体系内在联系的改革,明确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等多维度的整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和层次关系,使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整体优化。压缩课内总学时,适当增加课外学时,给学生更多机会接触现实物流,教材统一选定,为避免给学生重复授课,教师应尽量共同备课,课后通过学校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信息进行反馈,有助于物流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设物流实践的双平台

即建设企业实习基地和物流实验室两个平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更透彻的理解物流理论知识,降低书本知识和实际物流管理之间的差距,综合利用多种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解决现实情况中产生的物流问题,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物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专科物流管理教学以专科培养目标为指导,按照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在培养策略上有其独特的方法,比本科教学更具灵活性

1、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专科物流专业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多数同学对学习充满倦怠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髙,在课堂教学时,应增加互动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兴趣。还可在理论讲述中穿插案例分析,把枯燥的理论和生动的案例相结合,让学生有主动掌握物流知识的愿望,调动学习物流知识的热情。学生也参与到整个物流教学的过程当中,而不是老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

2、完善考核方式

专科物流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相对本科生而言,比较不适合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张考卷来决定成绩的考试形式不适合专科生的培养理念。对于专科生的考核,应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强调结果,要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实训报告和实训项目考核情况等,最后把期末考核成绩和过程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汇总得到该课程最终成绩。这种综合考核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自觉性,减少了因应试教育造成的考试作弊抄袭现象。

3、对专科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方向细分

随着物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髙校竞相开设了物流专业,高校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很多专科物流专业为了突出自身的教育特色和专科生在物流操作上的优势,都根据学校或学院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的物流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如可以把物流专业细分为以下几个方向:快递服务与管理、公路运输与管理、仓储管理与连锁店经营、航空运输与管理、货运与国际物流等,专科物流专业针对某个细分领域进行重点培养,使学生比较容易在该物流领域以专业技能取胜。

4、强调双证书教育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9

关键词:技工院校物流管理培养模式

物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近几年来,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致使物流行业中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然而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来看仍存在许多缺陷,迫切需要解决,以便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

一、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技工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导致学生严重缺乏物流专业的实践知识,与社会工作岗位脱节。

2.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财力投入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些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数量有限,部分专业教师只是从与物流管理专业相近甚至不同专业转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很好地完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有些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训条件比较差,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吸收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4.学生综合能力达不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又要学生学会物流规划的实践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最新的物流专业技术进行最优化运作的本领。现代物流涉及面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为此,企业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人人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去完成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商品流通服务,也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企业需要一流的物流人才,而一流的物流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物流市场的开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为物流行业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二、完善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对策

1.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接轨

课程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能否提升产生影响。要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技工院校可以采取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即将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改革。这样就将人才培养方案跟职业标准及岗位要求接轨。以行动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要突出此专业的实用性,相对淡化专业理论知识,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专业课程教学。二是依照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的有关能力要求,明确专业课程的目标,合理选择专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突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逐渐改变当前有些技工院校所使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专业模拟训练等新颖教学方式;运用物流行业调查、物流规划及营销方案的制作、实地调研等多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人才的一种先进模式,是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技工院校应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大力开展“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二是大力推进校企合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使一些典型、实用的物流企业案例进教材、进课堂,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实践知识;三是聘请物流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四是进一步搞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在物流企业工作岗位上获得“真枪实弹”的锻炼机会,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莉俐.关于技校物流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物流管理重要知识篇10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知识获取;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06902

1引言

全球经济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迫使传统制造企业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引入高附加值的创新服务活动以创造独特优势。服务创新对于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重要的和有效的竞争工具。如何进行产业优化升级,选择怎样的服务创新发展路径以及知识获取方式这都在考验制造企业经济转型的适应力和创新力。

服务创新是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型方向,而物流服务创新是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企业在物流服务创新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获取相关知识,来指导自身的物流服务创新实践,那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之路必然会遭遇失败。

因此,制造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创新,首先需要弄清楚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并找到合适的知识获取的方式来加以指导,这样才能获得物流服务创新实践的成功。本文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出几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并针对性地找出了与之对应的知识获取方式,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顺利实施物流服务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供帮助。

2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

现有关于物流服务创新的研究主要包括:物流服务模式、物流服务创新路径、物流服务创新战略等方面,本文主要关注物流服务创新路径方面的研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制造企业为视角的三种物流服务创新路径。

2.1产业互动

产业互动这一物流服务创新路径,主要通过促使制造业和物流行业双方利用产业优势形成互助关系,从而帮助制造业成功开展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行业开展互动创新,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有效改善物流服务创新知识的缺失,同时帮助制造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增强知识获取能力。研究制造业与物流行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物流服务创新路径。

产业互动能帮助制造企业与外界的资源共享,在能够促进企业在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的同时,从外部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创新优势。对于制造业来说,通过与物流行业的互动关系获取所需人才、知识、技术,则可实现风险分担,提高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战略实行可能性;同时实现了对知识库的构建和资源共享,并为制造企业带来外部知识和资源的有效转移,这是从企业外部实现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从而达到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目的。

2.2自建物流网络

自建物流网络作为制造企业的一种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可以帮助制造业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经验总结。制造企业物流网络是适应物流活动过程的相关网络,具体是指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制造企业通过对三网的建立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以最低成本在有效时间内完好地从供给方送达需求方,满足客户需求。物流网络为制造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坚实的后备保障。

从制造企业来看,自建物流网络是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增加企业成员知识共享、组织经验学习,从而增强企业战略能力。这就进一步要求制造企业在自建物流网络过程中需要主动加强技术研发、人力资本、组织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获取和经验的总结,这是通过企业内部的运作活动加强对物流服务创新过程的管理,从而从企业内部实现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物流网络的建立是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活动中的重要路径,通过物流网络企业才能完成物流活动。

2.3物流云服务

制造企业想要做好物流服务创新,还需要对物流活动进行跟踪、对客户需求进行反映、对物流服务进行再创造。物流云服务这一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可以促使制造业在获取广泛的知识同时,主动转换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为企业寻找有用的数据信息、提供决策依据。

制造企业需要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通过物流云服务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和客户资源,并按照客户需求智能管理和调配物流资源,为客户定制和提供安全、高效、优质廉价、灵活可变的个性化物流服务,这就是基于物流云服务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企业通过物流云服务可以快速有效掌握物流信息,然后针对物流信息制造企业不断提升和改善服务能力,即通过物流云服务方式实现企业外部有效信息的获取,同时把信息传入企业内部,是企业内部信息源获取的重要基础。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获取的有效结合,促进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成功。

3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知识获取方式

制造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的知识包括组织、信息、人力、经验、技术、能力等方面。制造企业在物流服务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获取大量知识才能成功,因此对不同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对应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前面提到的三种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三种知识获取方式。

3.1产业互动的知识获取方式——跨界搜索

在物流服务创新过程中,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进行互动,可采用跨界搜索的方式进行知识获取。根据Rosenkopf和nerkar的定义,跨界搜索是指跨越组织边界的知识基础的搜索。彭新敏认为跨界搜索是指组织对新技术知识的寻求和发现。制造企业在产业互动的创新路径下采取跨界搜索方式,能帮助企业进入异质性的社会网络,跨组织获取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企业知识多样性和全面性;帮助企业建立外部知识的交流渠道,降低知识整合问题的复杂化,解决知识获取成本和收益的难题,从而促进创新。基于产业互动的跨界搜索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活动范围更加广泛,所以企业采用产业互动的物流服务创新路径,最佳的知识获取方式是跨界搜索。

3.2自建物流网络的知识获取方式——失败学习

制造企业自建物流网络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活动。因为这是一种主动的创建,因此建立网络的之前需要积累知识,总结经验,防止走弯路。物流网络建立之前,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失败学习的知识获取方式对以往相关的物流网络建立失败的成因进行分析,把握事故发生的机理,尽量做到把失败消灭在萌芽状态,让企业避免再次失败;而对于建立过程中或者完成后出现了不希望的结果,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制造企业将对已产生的失败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为网络重建或者修改提供帮助。失败学习的过程为进行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提供了学习方法,自建立物流网络的过程是从企业内部来创建,则企业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都需要企业主动的学习,不断总结自身失败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的再次失败,寻找走向成功的契机。用此方法可以积累企业的内部知识,再通过企业自主对知识进行吸收再消化,从而对企业自建物流网络提供了经验基础。

3.3物流云服务的知识获取方式——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就是制造企业在制造、生产、服务等过程中,对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进行获取,进而帮助企业掌握信息和知识,对企业战略发展,服务创新提供有利依据,体现了数据挖掘是提取隐含的潜在利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制造企业的物流云服务主要体现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对供应商、产品流通、客户等数据的快速有效的整合、跟踪和反馈。由于物流云服务过程的数据库信息量庞大,人工整理和理解数据已经严重存在效率性、准确性等问题,因此,制造企业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为制造企业找寻外部物流信息,快速有效地解决对数据的分析问题,针对物流信息为企业物流服务创新提供了便利性。同时实现制造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把知识传入企业内部,经过内部组织的整理,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能力,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企业外部和内部知识获取的有效循环,帮助企业从浩瀚的数据海洋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体现了数据挖掘过程的重要性。

4结论

本文认为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战略途径,在新环境影响下,制造企业参与物流活动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创新有助于竞争优势的获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及其对应的知识获取方式进行研究,得到了如下结论:

首先,本文找出了三条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这三条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分别是:产业互动、自建物流网络和物流云服务。制造企业通过物流服务创新,可以提供生产,实现制造企业内部结构的优质化、产业链的整合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本文提出三种知识获取方式,分别与三条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相对应。三种知识获取的方式分别是:跨界搜索、失败学习和数据挖掘。三条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路径与三种知识获取方式的对应关系是:产业互动适合采用跨界搜索来获取知识;自建物流网络适合采用失败学习来获取知识;物流云服务适合采用数据挖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三种知识获取方式对三条物流服务创新路径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的知识获取困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KiBS在创新中的作用[J].科学学研究,2003,(21):259262.

[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5761.

[3]翟运开.物流服务创新模式:“四棱锥”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11):1719.

[4]谢美娥.物流服务创新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

[5]赵立龙,魏江.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内涵界定、类型划分与研究框架构建.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9):5965.

[6]刘刚.基于产业互动的制造业服务物流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5):2229.

[7]李文元,梅强.企业组织学习的知识获取途径研究[J].科研管理研究,2007,2(2):186188.

[8]林云,田帅辉.物流云服务——面向供应链的物流服务新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224228.

[9]Rosenkopf,L.&nerkar,a.Beyondlocalsearch:Boundaryspanning,exploration,andimpactintheopticaldiskindustr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4):287306.

[10]彭新敏.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性探索性学习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09.

[11]张文红,张骁,翁智明.制造企业如何获得服务创新的知识——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J].管理世界,2010,(10):16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