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2:36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1

9月5日,我们来到邢台巨鹿县巨鹿实验中学,在这里我们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段不同寻常的旅途,正式开启了我们顶岗实习支教的生活,带着青春的激昂与热血,我们无所畏惧,勇敢向前,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初来乍到,经验不足,所以学校在给我们分配指导老师后,我们就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听课学习生活,在听指导老师的课时,发现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十分灵活的,课堂上会出现很多突发事件,所以不仅需要老师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做基础,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不仅是单纯的传播知识,它还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通过听课我学会了很多的教学技巧,同时也深切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要想成为灵魂的工程师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微凉的九月就在不断地听课与不断地学习中过去了。

10月9日,通过一个月的听课,我终于要登上讲台了,此时我的心情非常矛盾,有着激动、也有不安。在这之前我还找了本专业的实习同学张立娜听课指导,在登上讲台之前,心里充满各种紧张,而当我真正站在讲台上时,我的大脑却死机了,里面一片空白,此时我一遍一遍的鼓励自己,一次一次的做深呼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抬起头微笑着面对学生,在他们好奇而又渴求的眼眸里,我看到了他们对我的尊敬与好奇,突然间的我就有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自信与勇气。我人生的第一堂化学课还算比较顺利的就完成了。从中我发现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我却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三尺讲台是展现自我,体现教师魅力,传播知识的圣坛,全体学生的目光都在这里,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听课,还要让他们理解知识,同时还得让他们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中。尽管这节课进行的还算顺利,但很多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我运用起来还是不够灵活,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希望自己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这个讲台与这些学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与自信,我希望自己的教学路会走的更远更长更好,从而能为我可爱的学生们付出更多、回报更多。而这个金色的十月也在不断地教课中渡过了。

在这两个月以来,通过听课学习与实际演练,让我学会很多,同时也让我成长很多。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本,就是了解你要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而我每次备课往往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第一:分析教材和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第二:做一遍学生的练习册、随堂10分钟、报纸以及教用参考书,分析重点、难点,依据教材写一份完整的教案;第三:分析怎样的教学手段与讲课方式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对教案进行补充;第四:预备第二份教案,已被突发事件发生;第五:预备教学器材。其次,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不仅是了解他们的名字与性格,还要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收能力,同时还得知道自己应当用怎样的方式让他们积极学习、活跃思维、学到知识。而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大课间与他们一起做游戏,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增进感情,还有就是在午自习和晚自习去班里辅导,再有就是在饭后到教室和他们沟通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就是真正地课堂教学,在课堂开始时组织学生投入学习,而自己也必须完全投入,调动课堂气氛,引领学生思维,维护课堂纪律,调控教学进度等等都需要教师好好把握,才能讲好、上好一堂课,并从中学到知识。在我的课堂上我运用展示图片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投入学习;运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增加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还运用课外小实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最后,就是教学反思,在上完一节课后,通过实际的检验,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与提高,比如,我讲课时板书的字写的不好,没能更好的组织坐在后面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讲课声音不是特被响亮等。我会练习写好粉笔字,并尽量在书写时工整;到教室后面转转,使后面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并在讲课时尽量提高声线。

在自己付出的同时,这里的老师和我的学生也带该我很多温暖与感动。我的指导老师每每在听完我的课后都会提出很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并在我上火是送了我一罐蜂蜜,提醒我好好注意身体;我的学生也经常到办公室帮我打扫卫生,还帮我烧开水;我的实习同伴张立娜在我生病时也会在宿舍陪伴并照顾我。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多值得我去铭记、去感恩、去回报。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实习评价系统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00-00

学生在校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后就到了再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的阶段,而顶岗实习则是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这是高职教育教学职业能力环节实践上的关键,能够达到快速的梳理职业意识,通过过硬的职业技能来实现职业目的。通过网络模式下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评价,来达到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岗位。但在落实这一政策期间,发现在实习岗位、实习管理和实习评价这三方面遇到了难题。本文则主要以这几方面难题为入手点来重点介绍顶岗实习评价系统构建的具体措施。

1实现网络模式下的学生顶岗实习活动过程管理

1.1网络模式构建学生校外实习全过程管理

教育部公布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学校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因此,为了加强实习的组织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实现顶岗实习过程化指导及管理,高职院校应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让网络平台作为学生和指导老师顶岗实习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对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制定了规范的流程,具体步骤可以下面几个过程进行参考:(1)实习开始前,由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做好实习动员,阐明实习的目的、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相关规定;组织学生开展岗前培训并及时在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平成在线实习申请;专业教研室组织签订学校、企业、学生实习三方协议,整理《学生顶岗实习汇总表》,提交系部备案;(2)学生到岗后一周内,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向指导老师发回岗位落实情况、具体工作内容、企业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3)学生按实习的要求,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向指导老师提交阶段性工作报告(在线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周报、实习月报、实结等材料),实习开始四周后校内指导老师填写对学生的调研问询记录;(4)顶岗实习结束,指导老师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上完成对学生的评价;(5)实习结束回校后,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向校内指导老师提交《顶岗实习鉴定表》和顶岗实习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如是实物,则需要另外提交)。(6)校内指导老师评审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成果,在学院教务系统填报毕业综合实习和生产(顶岗)实习成绩;(7)校内指导老师应整理归档的资料有《学生顶岗实习申请表》、《顶岗实习鉴定表》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成果。优秀成果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形成全院优质共享资源。

1.2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各角色职责与分工

高职院校可对指导老师、辅导员及学生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具体方式如下:

(1)指导老师的职责:指导老师是“2+1”生产性实习和毕业前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学院相关规定必须确保每周至少与被指导学生联系一次,并将联系情况周报至主管辅导员;(2)班主任的职责:在第五学期期末学生办理了毕业前顶岗实习手续至第六学期第12周为周报制的第二责任人,第六学期的第13周至学生毕业离校为周报制的第一责任人;(3)主管辅导员的职责:负责汇总整理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周报情况,每周确认联系学生的oa,例如“请老师们确认第三周学生联系情况”等。(4)系内学生工作负责人:统筹落实周报制,并根据工作情况通知系相关人员召开系党政联席会议,以便确定有关事项;

2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系统构建

2.1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成绩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可定为总分为100分,其中:校内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占50%,企业兼职指导老师评定成绩占50%。总评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设优秀(得分≥90分)、良好(80≤得分

2.2企业兼职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标准

企业兼职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实习能力和实习工作成果四个方面,详细评价标准如下:(1)实习态度(10%):深入生产、服务一线,积极参加顶岗实习工作,尊敬指导老师及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不怕脏不怕累,紧密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刻苦钻研业务,态度谦逊,勤学多问,注意安全文明生产;(2)实习纪律(20%):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能保证实习时间,服从实习安排,遵守实习管理制度,全勤,按时完成岗位工作任务;(3)实习能力(40%):在岗位实习中表现出强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参与组织实施并完成本岗位任务以外的工作内容;(4)实习工作成果(30%):提交的工作成果(包括实物成果、设计作品、论文、报告等)有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能够转化为商品,具有现实使用意义和推广价值,能体现团队智慧和合作精神,论文、报告表述清晰、逻辑严密,或因顶岗工作成绩显著而获得顶岗实习单位的嘉奖(必须提供证明材料)。

2.3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构建标准

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也体现在考察学生实习态度、实习纪律、实习能力和实习工作成果四个方面,详细评价标准如下:(1)实习态度(10%):重点考察是否得到实习单位好评。其他与校外指导老师考察点相同;(2)实习纪律(20%):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能保证实习时间,经常保持与家长、辅导员及指导老师间的联系,及时汇报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工作体会与心得,详实做好校外顶岗实习记录,按时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或岗位工作任务,全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网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在整个高职院校评价系统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评价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训是否到位。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过程中,实习过程和评价探索都能够直接提高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就业的的职业素养,并且在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创新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职业道德。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高职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评价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哲.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3

1.1注册招生背景下的生源参差不齐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难度

在生源减少的当今,高职院校为了保持办学规模,生源中不仅有普通高考录取的文、理科高中学生,还有通过注册入学的普通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学生,生源质量层次存在差距,对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学生党员自身的素质也有较大差距,有些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对党的认识比较模糊,部分积极分子不能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入党的统一,入党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影响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发挥,同时也给我们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2党员培养发展周期短,缺少与企业的沟通,培养考察的延续受到影响

高职院校的办学大多采用“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培养程序最快也要在大二下学期才能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更多是在大三上学期才能发展入党,而大三下学期就要进行顶岗实习,故而学生预备党员预备期间的考察与培养工作衔接的紧密程度不够。实习生党员就业面广,人员分散,后续管理较薄弱;部分学生党员党性淡化,缺少专职人员培养;企业参与意识不强,学校与企业党组织缺少沟通,考察力度不够,党组织活动较难开展,使得学生党员离开学校后的培养考察工作难以得到保障。

1.3新媒体时代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影响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也强烈冲击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也深受新媒体技术及环境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信息、内蕴各异的资源和图文并茂的资料不仅为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资源,而且也为学生党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学资源和环境。同时,学生党员对新媒体的认识与态度,对新媒体的选择与接触及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甄别与判断,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员素质的全面发展,影响到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和健康成长。

2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

2.1学生党员预备期处于企业顶岗实习

高职院大多采用“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第六学期学生在外顶岗实习。按照党员发展培养程序最快在第四学期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更多是在第五、六学期才能发展入党,第六学期就要进行顶岗实习,最快发展的学生党员也是在顶岗实习结束后才能转正,顶岗实习时都是预备党员,需要我们基层党组织对他们进行教育与管理,定期做好思想汇报。

2.2实习生党员就业面广,人员分散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分布范围广。由于工作环境、待遇等各种因素,部分实习生党员会更换工作单位,党员流动性强,影响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2.3外界环境的冲击使得学生党员思想产生波动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背景下学生党员的思想产生了不纯洁,追求实惠的人生价值取观,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准备中,缺少了爱岗敬业的精神。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党员更多考虑个人利益,入党动机不端正。

2.4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政治热情不高

离开学校,部分学生党员忙于工作,不能正常参加学校的党组织活动,缺少党组织直接的教育管理,思想放松,政治热情递减,组织观念淡薄;不能主动向学校党组织汇报工作,递交思想汇报,成为“散漫分子”。

3顶岗实习期间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

3.1构建网络交流和考核平台

网络平台的开放可以让校外的学生党员能定期定时到网络上进行学习和思想汇报,校内培养联系人通过网络对其进行指导与考核。系部学生党支部定期将资料上传到系部网站、电子邮箱或QQ共享中,便于学生党员及时的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并安排校内联系人及时查看电子邮箱和QQ,学生党员还可以定期向校内培养练习人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校内联系人也可以对学生党员进行指导和考核,从而增强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组织观念和政治热情。

3.2建立“三元化”培养体系

落实实习巡视导师、企业指导师傅、校内入党培养人为实习期党员的培养人,从而形成三元的不间断培养考察体系。企业指导师傅将学生党员在企业工作表现如实反映给校内培养联系人,学生支部和校内培养联系人商定指导方案,落实部分培养联系人作为实习巡视导师到企业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帮助查找差距取得进步,并提出下一季度理论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加企业党组织生活,使得学生即使离开学校也能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不但有实习巡视导师和校内培养联系人的指导,还能得到企业指导师傅的帮助。

3.3建立区域化党员团队

就近实习的几个学生党员结队成组,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实习地点分散,为了更好的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把相对集中的实习生党员结队建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并定期向系部学生党支部汇报情况,使临时党支部成为联系系部学生党支部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纽带。

3.4建立学长导师制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4

【关键词】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十后,党中央对党员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高职高专的教学管理出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重要部分,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怎样对在外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让他们在顶岗实习时能够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管理、监督、教育,做到虽然离开学校但没有离开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在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职高专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和重要课题。

一、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现状

1.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学制短,年纪较轻,党龄偏短,

目前,高职高专的学制都是三年,而大多数学生都是90后学生,年纪较小,没有成人的理性思维,比较冲动,有较强的个性,高职高专党组织对党员的发展程序要严格,入党积极分子要入校一年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而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中在校学习和顶岗实多实行的是2+1或者2.5+0.5的模式,形成了刚发展的预备党员就要出去顶岗实习,在学校时间较短,党龄时间更短,一般是没有转正的预备党员,需要党组织进一步培养和教育。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自我监督的能力不强,身份特别,压力较重

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是2+1或者2.5+0.5的模式,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和三年级上半学期时学生预备党员或者刚转正的学生党员都要进入工厂、企业实习,具有学生、员工的两重身份,从自身的学生身份说,要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为毕业做好准备;从员工的身份说,要从实习单位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所以顶岗实习学生的压力也是较重的。但是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来说压力则更重,从用人单位看,为了尽快的让顶岗实习学生单独工作,则注重提高顶岗实习学生专业技能,不太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自身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刚入社会也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工作岗位有思想浮动、松散现象,对自我的监督与管理有所放松,因此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要经常的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要求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让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达到“离校不离组织”。

二、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中教育管理存在的不足

1.学生实习单位比较分散,难以统一开展组织活动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加强与拓展,建立了一些校外固定实习实训的基地,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较集中地进行顶岗实习。但因岗位原因,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的单位也来自于全国各大中城市。所以,在顶岗实习中可能出现只有几个,也可能是一个学生在一城市、一单位。从而使同一个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人数也达不到成立党支部的条件。随着社会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学校不再统一安排顶岗实习的单位,而大多数是实习岗位学生自己寻找,因而顶岗实习单位数量多,地区不同,学生党员也就分布全国各地,就很难统一组织党组织活动,支部会议、民主评议等都不好开展。又因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身份的双重性,工作和学习任务相对较多、压力较大,而学校党组织不能定期、及时的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这是对顶岗实训学生党员的管理和监督最大不利。

2.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考察、转正正常难以进行

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重要环节,有些大二下学期才发展的预备党员正是预备党员转正考察期间,就要离开学校到校外进行实习。然而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为主,大部分没有建立党组织,不可能配合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考察、教育培养;同时由于单位较为分散,这就使同一支部的党员无法对预备党员考察和转正发表意见。再加上预备党员与学校党组织、学生党员、非党员学生之间联系不够,学校党组织对其思想动态和具体工作、学期情况难以掌握或了解不充实,这就会导致对其培养考察难以落实,转正程序更是难以正常进行,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居多不便。

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1.建立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前专题培训制度

在学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前,党支部举办以“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要求全体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参加,告诫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要求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创先争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2.实习期间,让党建工作远程网络化,将党员教育和管理在网络中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党建工作也网络化,远程化,建立网上交流、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远程教育和管理。党支部派专人通过BBS、qq、飞信群、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网络信息平台,让学生党员过“网络支部”生活。网上党支部建设专门网站、专题网页,网站里设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思想汇报、党员发展、党员先锋典型教育、党员管理、支部会议摘要、党费收缴等栏目,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设置学生在线递交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党组织可以进行在线审复和考察。将党组织活动流程与照片上传到网上,供大家学习,网站上的公示栏,将思想汇报、发展对象公示,新党员公示、预备党员转正等公示出来,让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更加了解党建工作同时链接党校教育培训内容,让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在线也随时学习。

3.校企合作,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

学生在顶岗实习时间,受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跟培养人沟通交流不便,党组织要跟该学生党员实习单位联系,并指定一名党员同志作为其入党培养人,负责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教育与考察。学校党组织再同企业培养人进行交流、检查,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利用顶岗实习的锻炼平台,检验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性,对学生党员最后考察时,结合校内、外入党培养人的意见,考察意见给出评价,达到校企联合双考察制度。

总之,高职高专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工作和新课题,学校党委也应高度重视,应根据学生顶岗实习的规律、特点,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新举措,真正做好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5

论文关键词学生党员高职院校培养模式顶岗实习

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顶岗实习这一教学模式已被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采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结合各专业的不同特色及实际需求,高职院校一般在第4至第6个学期陆续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尽快与企业岗位的需求接轨,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同时,顶岗实习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在学校、企业这两者间交替进行,从而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

一、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学年进行,毕业生党员是毕业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做好毕业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促使其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使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走上工作单位后能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顶岗实习中,毕业生党员担负着实习企业单位的“准员工”角色,加强对其培养教育,有助于督促他们在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中遵守劳动纪律、保证工作质量、学好技能知识、培养工作能力,将“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对顶岗实习党员的培养教育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制普遍为三年,这使得按照党的组织发展程序,大部分毕业生党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他们在入党时间较短,接受党组织培养教育的时间不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够深刻全面的情况下就踏入了顶岗实习环节,如果不抓好培养教育工作,他们就容易受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达不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标准。因此,要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必需加强在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突出特征

(一)顶岗实习学生党员中预备党员比例高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在校时间一般是五个学期,第六学期基本进行顶岗实习。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党的组织发展相关条例和制度,培养一名学生入党,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来看,第四、五学期是发展学生党员的重点阶段。因此,到第五、六学期开始顶岗实习时,学生党员中绝大部分还处于预备党员阶段。

(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单位分散性大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通过加强与拓展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一批固定实习的基地,可以相对集中地安排一批学生集中进行顶岗实习。但由于岗位需求人数有限,更多的毕业生只能分散实习。从顶岗实习的单位分布范围来看,其地点主要分布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只有几个,甚至是一个学生在某一城市、某一单位的情况。这使得在一个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人数达不到党章所规定的成立党支部的条件。

(三)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流动性大

由于受就业环境、实习待遇、岗位不对口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会更换实习单位,经常变动联系地址和联系方式,流动性强,造成学校党组织难以联系,不能了解和掌握其在实习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及其他情况。

三、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主要难点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突出特征造成了学校党组织在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工作的难点:

(一)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

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明确规定:实习的学生,凡离校超过三个月的,均应办理党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却遇到两方面的困难:其一,顶岗实习单位主要以企业,尤其是私企等新经济组织为主,这些单位大部分没有建立党组织,难以转接党员关系,更不可能配合学校党组织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其二,由于顶岗实习学生流动性较大,容易导致实习生党员组织关系去向不明确。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使得对于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考察难以就近开展,而学校党组织又鞭长莫及的矛盾。

(二)党员组织生活开展难

由于顶岗实习单位大都不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地点呈分散状态,并且不同单位的工作时间和管理制度各不相同,这使得处于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学生党员无法集中参加学校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更造成了有的学生党支部难以达到召开支部大会所要求的最少人数而影响了诸如召开支部大会发展新党员等工作,影响了学生党支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

(三)党支部对党员培养考察难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在单位处于“准员工”的角色,必需按照单位的相关生产管理制度和纪律工作,加之通讯不便,难以与学校党支部密切沟通,在现实中甚至出现过少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既没有缴纳党费,也没有递交思想汇报,则杳无音讯的情况。顶岗实习的学生预备党员不能及时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学习和思想等情况,党支部也很难及时全面掌握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方面表现,对他们履行党员义务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使得支部的培养教育工作根本难以展开。

四、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新模式的探索

(一)加强制度创新,构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制度平台

众所周知,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因此,要在顶岗实习这一新背景下使得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具有实效性,就必需从制度入手,依靠制度创新解决问题。

1.建立顶岗实习事前专题培训制度

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前,党支部召集顶岗实习党员集中进行以“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义务”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发放并讲解提前编印的《顶岗实习党员手册》,讲清在顶岗实习期间党员应注意的事项,对其进行加强党员组织观念的教育,提醒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

2.建立在校学生党员与实习生党员联系制度

在顶岗实习前,确定由一名在校学生党员(或者在学校所在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联系若干名在外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通过联系在校的或本地的学生党员来了解和掌握在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在各方面的表现。这一制度保证了学院党组织相关管理信息和消息能顺畅地、及时地传递给在外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保证了学校党组织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联系畅通,也大大减少了学校党组织与外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失去联系的尴尬,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3.建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日志制度

提前向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发放《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日志》,要求他们将实习期间每天的工作、学习情况及实习期间的思想汇报都一一记载在上面,实习结束后由党支部统一收回,并认真检查,并将其作为预备党员日后转正的依据材料存档。这样,便可以督促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时也解决了党员难以递交思想汇报的困难。

4.建立顶岗实习预备党员转正资格审查制度

当顶岗实习预备党员回校后预备考察期满,向学院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时,党支部要对拟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预备期以来,尤其是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做出考察鉴定,学院党组织要全面听取实习单位、入党介绍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辅导员、顶岗实习带队教师、一起顶岗实习的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该同学一贯的表现等情况,做出该预备党员是否达到转正资格和条件的结论。对于顶岗实习期间,没有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认真完成《顶岗实习党员日志》,没有履行党员义务的预备党员应当进行批评教育,并建议支部大会做出延长其预备考察时间的决定。

(二)使用网络载体,形成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手段

现代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党的建设提出挑战,也带来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极大地适应了新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建立网络党支部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也为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便利手段。针对顶岗实习党员分布较广、流动性大、联系难等问题,学院党组织可以通过在QQ群、mSn、飞信、博客、微博等方式建立网络党支部,并实施网络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定时与顶岗实习生党员通过互联网联系。同时,网络党支部根据实习生党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每月或每周某一固定时间为“党员网上集合时间”,集中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从而实现实习生党员和在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同步,有效解决实习生党员实习点分散、集中活动难的问题。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实习管理模式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现状

为深入了解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现状,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训班及指导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机会,对国内20多所高校酒店管理专任教师及10多家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招聘经理进行了访谈,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操作模式。第一,基于实习基地建设的集中组织实习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高校与酒店签订的实习基地建设协议,由高校集中组织学生进入酒店实习,酒店和高校共同负责监督实施。由于学生数量较多,高校普遍会与多家酒店签署实习协议,通过双向选择,每家酒店分配10~20名学生进行实习。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实习期一般不低于六个月,日常管理由酒店方负责,高校专业教师会去酒店检查实习情况1~2次。学生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并集中返校,这样就完成了实习任务。该模式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笔者调查的高校中超过80%的学校采用这种模式。第二,基于学生就业考虑的分散实习模式。该模式主要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酒店,分散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该模式下每家实习酒店一般分布不超过5个学生,大多数为1~2人。实习生的日常管理由酒店方负责,实习岗位比较多样化。实习指导教师会到酒店检查学生实习情况,但由于酒店数量众多,较为分散,指导教师普遍无法做到每家酒店都实地检查,只能采用电话联络的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采用这种实习模式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占20%左右。以上两种酒店顶岗模式虽然在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学生实习操作模式及管理方式上却基本相同。即高校在操作上普遍采用“酒店学生双向选择—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束返校”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则采用“酒店方管理为主,学校方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但由于集中实习模式下学生的实习地点相对集中,便于学校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受到高校和酒店的普遍欢迎,成为各高校采用最多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因此,本文重点以集中实习模式为例,对其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研究。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每个高校在实施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环节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归纳起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习酒店稳定性不足

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可有效制约酒店方产生“一锤子买卖”的思想,促使其善待学生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满足学校规范实习管理、降低实习安全风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典型的双赢格局[2]。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受协议期限、酒店及学校方管理层变动、新酒店加入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与酒店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普遍较低。调查显示,采用集中实习模式高校每年的实习酒店数量普遍超过8家,但其中超过三年合作关系的酒店基本不超过3家,超过八年以上的基本没有。学校与酒店合作关系的不稳定,使得酒店方只着眼于满足自身劳动力需求,忽视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无法实现学校预设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实习指导教师作用弱化

实习指导教师承担着学生日常实习管理及提升学生酒店技能的重要任务。但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在酒店顶岗实习实际操作过程中变成了实习检查教师,不但检查次数少,检查方式也仅是召开汇报会听取学生简短汇报,根本无法实现对实习过程的有效指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学生实习的酒店分布较为分散,而学校能够派出的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常驻酒店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次,本科以上高校专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实践指导能力;最后,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的同时,还承担校内理论课程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能够投入到实习指导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三)忽视学生的实习主体地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作为酒店顶岗实习的主体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高校将酒店顶岗实习的着眼点放在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上,只要学生进入了酒店实习,没有出现安全事故,能够顺利返校并完成实习材料即可。而酒店方则大多着眼于通过引入学生解决酒店的劳动力缺口问题,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实习主体地位的丧失往往导致实习要求的降低和粗放式、应付式的实习管理,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收获往往是酒店工作的辛苦和委屈,感受不到个人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也成为很多学生毕业时放弃酒店工作岗位的原因。

(四)缺乏规范统一的实习管理模式

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决定酒店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好的实习管理应着眼于在最短的实习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职业素养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并经过系统化、精细化的设计[3]。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的酒店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几乎每个酒店都有一套自己的实习过程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高校的实习酒店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管理模式虽然各有特色和亮点,但系统化和精细化程度整体不高,很难找到一个设计合理、效果明显,又能适宜各高校和酒店采用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这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性。

(五)实习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一个有效的实习考核体系应该由学校指导教师和酒店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将实习过程考核和实习结束考核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体现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特点。但从目前各高校酒店顶岗实习操作现状来看,实习考核体系普遍不够完善。一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实习结束后撰写的实习报告所占比重较高,实习过程考核比重偏低;二是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高校仅依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及实习结束后的酒店简要评价,缺乏能够较好体现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实操性考核方式;三是学生所在酒店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参与不足,实习鉴定评价缺乏可信度。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优化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笔者基于实地访谈调研结果及针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由于目前酒店实习整体处于需求量大而实习生少的供需状态,高校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方面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按照一定的标准精选学生实习酒店,确保酒店的品牌、文化、设施、提供岗位及实习生培养计划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其次,高校应与符合条件的酒店签订正式实习基地建设或实习就业协议,明确合作年限、年均委派及接受实习生数量、双方权利义务等;最后,高校还要主动加强和实习酒店之间的日常性沟通交流,可通过聘请酒店领导担任专业校外导师等方式促进校企关系的稳定性。

(二)强化指导教师的作用

强化指导教师作用的重点是选派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实习教师。实现这一前提条件的途径一般有两个,一是引进具有丰富酒店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但由于目前本科以上高校对引进人才普遍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这一途径作用相对有限;二是高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引导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时间与学生实习时间相重合,这一途径既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又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实习管理和过程考核,对本科以上高校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重视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酒店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并充分挖掘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实习之前的实习动员至关重要,实习动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实习,通过实习可以获得哪些收获,从思想上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即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高效地学到实践知识、经验和技能。例如,作为实习生如何做才能让部门主管和老员工乐于教你技能、分享经验;工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观察主管和老员工的工作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四)构建精细化实习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是一个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成效,要采用精细化的实习管理模式,确保其在实习期内持续保持积极的工作情绪、时刻明确实习任务,采用良好的工作方式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1.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岗位种类众多,学校和酒店应合作为不同的实习岗位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及学生应该掌握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实习第1个月,学生的实习重点应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学习岗位业务知识和训练岗位工作技能;第2到3个月的重点应是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第4到6个月的重点则是对岗位工作技巧进行系统化专题研究与提升,可安排一些诸如“餐厅点菜服务中高价推销技巧总结”等专题实习任务[4]。2.构建系统化专题培训体系。调研显示,酒店为学生提供的专题培训是他们评价实习酒店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酒店提供的系统化专题培训应重点围绕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设计。除了目前较为常见的酒店文化、服务意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之外,还应大幅度增加酒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酒店职业发展规划、酒店不同部门管理技巧和外语、礼仪、酒水、烹饪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由酒店经验丰富的领导和老员工担任讲师,让学生在工作之余,学习校内可能学不到的酒店相关专业知识。3.建立日常自主学习制度。建立学生日常自主学习制度是弥补指导教师作用弱化和发挥学生实习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制度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日常实习总结和分析制度,通过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日志的方式,让学生对每天实习工作的成效、经验、教训及改进进行分析总结;二是学生小组定期汇报交流制度,不同工作岗位的实习小组成员定期(每周或半个月)召开实习汇报、交流会,分享不同岗位的业务知识、技能及体会收获;三是学生内部跟岗及换岗制度,每个学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到其他同学岗位上进行跟岗实习,甚至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短期的换岗实习,从而达到体验和掌握不同岗位工作技能的目的。4.开发网络化在线监控平台。高校可针对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开发网上在线监控平台,学生将自己的实习照片、视频、培训课程、实习日志总结等资料定期上传至网络平台,由指导教师通过登录平台查阅学生提交的各类资料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全程监控。据笔者了解,目前已有高校及相关教学科技类公司合作开发类似平台,但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快此类网络平台应用推广。

(五)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基于目前高校酒店顶岗实习考核环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个完善建议。一是强化实习过程考核,针对学生在酒店实习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及重要的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考核项目及标准;二是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现有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等常规文字材料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大幅度增加岗位知识竞赛、操作技能演示、部门主管及客人打分等考核评价方式;三是加大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及学生实习部门主管评价在学生整体实习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学生实习鉴定意见和打分应由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

四、结语

酒店顶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实习基地建设的集中实习模式已逐渐成为高校普遍采用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但校企合作不稳定、指导教师弱化、实习过程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酒店顶岗实习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在稳定校企关系和提升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基础上,以精细化过程管理和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为核心,通过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构建系统化专题培训体系、建立日常自组织学习制度和开发网络化在线监控平台等措施,不断优化酒店顶岗实习操作模式,从而促进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颖.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74-175.

[2]李跃军,周秋巧,姜琴君.地方高校酒店顶岗实习利益相关者冲突与共赢[J].台州学院学报,2015,37(1):31-35.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04-02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主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基础理论和音乐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岗位素质和团队精神,适应在专业文艺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演唱、演奏和教学的专门人才。

二、学生应具备知识结构和能力

(一)知识结构总体要求。掌握社会主义政治及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专业所必备的英语、语文基础知识与相关计算机知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舞台表演基本演奏、演唱技能,熟知礼仪与沟通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总体要求。具有演唱、演奏技能、技巧,音乐表现力和演唱、演奏能力,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声乐即兴表演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的文字表达、口头描述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创新与应变能力。

(三)素质结构总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现代思想观念。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态度、兴趣;具有现代科学意识,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批判唯心主义和迷信。

三、实践教学场地建设

现有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艺术楼1栋,专业演出剧场一座;多功能厅一间;音乐专用教室6间,多媒体教学设备两套;舞蹈教室1间;教师上课琴房6间,学生练声琴房80间;电钢琴教室一间;校内校企合作实训室一间。另外我系与十三家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基础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对于明确教学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我系针对实践教学制定了完整的课程标准:(一)课程课程标准;(二)基本功汇报演出课程标准;(三)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标;(四)顶岗实训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实践内容、课时、考核方式。

五、实践教学安排综述

(一)实践教学安排。本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军训、顶岗实习、课内实验等部分组成。独立设置的综合实践环节共35学分。五年制专业按学院规定军训安排在第一学期,时间为2周,计2个学分;集中实训教学安排在第二、四、五、六、七、八学期,每学期集中实训1周,共计5学分;综合实践教学(包含顶岗实习)安排在第期至第十学期,时间为36周,计32学分;课内实验依据课程具体情况而开设。具体安排如表一:

(二)实践教学安排综述。我系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大部分:课程实践教学、集中实训、其它艺术实践。

1.课程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是指一门课程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分为课堂上实践教学和课后学生训练。课程实践教学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内容、考核等方面要求。本专业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分为理论课、理论+实践、实践课。声乐、钢琴等理论+实践课程,要求教师授课时,少讲、精讲,理论够用,强化实践。教师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讲解知识点理论,学生以理论为指导进行训练,把理论变成技能。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训课后学生自己进行训练。每一节课学生必须展现技能进行回课。为了强化和提高学生技能我系将声乐、钢琴等课程考核以音乐会方式进行,学生现场表演,全体教师进行评分,极大地提高了技能训练实战性。为保证课后学生实训有保障,确保回课和期末音乐会的效果,我系制定了《琴房琴点管理规定》,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琴点,练琴时间多少和声乐、钢琴等课程的成绩直接挂钩。

2.集中实践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延伸课堂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艺术表演技能,提高应对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保障。我系音乐表演专业集中实训包含有四方面内容:军训、基本功汇报演出、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军训由学院利用新生入校前两周开展,训练内容和考核由学院统一进行。

(2)定期举行声乐、钢琴、舞蹈比赛。通过比赛培养锻炼学生舞台表演心理素质和表演技能。

(3)基本功汇报演出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基本功汇报演出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台综合性文艺晚会。主要培养学生组织、沟通、协调、合作精神和丰富舞台表演技巧。整个活动班主任负责策划指导学生进行,从节目筛选、排练到演出安排全部由学生完成。科任老师负责协助学生提高节目质量。根据方案要求中专阶段一学年一次基本功汇报演出,大专阶段前两年每学期进行一次基本功汇报演出。每次演出班主任进行评分,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岗前综合实训成绩挂钩。

(4)岗前综合实训是顶岗实训前的一次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模拟工作岗位进行实训。其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岗位要求组织音乐会,进行汇报演出。全体教师根据学生排练情况、舞台表现和实训报告书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5)顶岗实训是学生离开学校到单位进行岗位学习,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监管。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考核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系部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完成工作情况和顶岗实训报告书撰写情况共同完成。

3.其它形式艺术实践

(1)参加社团;(2)艺术观摩;(3)社会实践;(4)专题讲座;(5)校内外演出。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顶岗实习动态管理B/S架构总线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011-02

高等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年,又称毕业实习、毕业实践、毕业综合实践等,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从教育过程看,顶岗实习虽然没有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但是实习过程依然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16号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更好的推进顶岗实习力度,落实实践育人工作,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多次发文要求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我校自2007年开始探索顶岗实习全程动态管理模式,依托网络技术构建了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系统需求

1.1现状调研

通过对近5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研,统计数据显示顶岗实习具有教学时数长、安排形式多样、实习单位分布广、单位落实时间差异大、实习单位变换频繁等特点,部分数据如以下几点。

在教学时数上,90%以上院校安排了半年以上,近80%院校从每年的11月份开始,近25%的院校安排一年及以上;在安排形式,79.5%的院校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融合进行,19.5%的院校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分时安排;在单位落实途径上,82%院校以学生为主分散落实,18%院校以学校为主集中安排;针对实习单位的变换,73%院校认为实习单位变换是属正常现象,27%院校允许少量学生的单位变换,无学校不允许变换实习单位。

1.2需求分析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大多数院校学生最后一个学年中的顶岗实习,都是分散安排在数百个乃至上千个省内外企事业单位,传统的指导和管理方式面临过程管理难、质量监控难、安全掌握难、分类指导难、成果评价难、资料积累难等问题。针对这“六难”问题,顶岗实习动态管理系统需具备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实习和就业单位添加、实习情况汇报、教师指导、学校不同职能部门全程动态监控、顶岗实习过程评价及成果汇总、通知与查阅、信息分类显示和输出等功能,通过该系统构建学生、企业、家长和学校四者间信息直通的平台,如图1所示,相关部门或个人可以全方位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

2系统设计

2.1总线模型

传统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信息流为双向串行,非相邻元素间信息不直通,达不到即时化、动态化,也即有出入的内容很难及时反映出来[2]。为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缩短传输的路径,可将信息流由串行改为并行,由此创建总线模型,如图2所示,网络是平台,顶岗实习是总线,学生、教师、教研室、系部、职能处室、校领导、企业和家长作为总线上的一个节点,学生可异地即时查看学校和院系的通知,并将实习单位变换和实习情况汇报通过连接点传至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的实习状况并给予指导和评价,职能处室可以分类即时从总线上直接查看全校的顶岗实习状况。

2.2角色权限

系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设置和权限过滤,达到统一管理、多级参与、信息互通、快速高效响应的效果,角色权限结构如图3所示:学校管理员负责设置校领导、职能处室和院系管理员的角色;院系管理员负责设置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指导教师等角色,并建立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对应关系;指导教师负责设置企业和家长账号;通过权限过滤功能,不同院系同一角色可设置不同的信息查看范围。

3.3运行流程

为拓展该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分阶段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按模块化设计,实习模块由各院系管理员定义,分配学生由教研室操作,学生在线完成个人信息并及时汇报实习情况,教师在线布置学生作业并指导学生实习,学校各职能处室和院系各相关角色全程监控实习过程,系统运行流程如图4所示,学生和指导教师是数据源的主体。

3功能实现

3.1架构选择

考虑各节点使用者的方便性和终端的不固定性,系统采用了B/S(Browser/Server)架构,这种架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而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架构,基于B/S架构开发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3],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特别是在JaVa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管理软件更是方便、快捷、高效。

3.2开发环境

系统服务器采用windowsServer2003,web服务器采用iiS6.0,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开发工具用Dreamweaver2008。为加快系统执行效率,开发中采用了成熟的aSp+SQLSeRVeR+动态链接库(DLL)技术,大量底层代码通过动态链接库(DLL)直接调用windows操作系统资源,动态显示操作结果,系统运用大量Jquery+ajax局部刷新技术,以提供更友好的使用体验和更快的运行速度。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9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大都是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都党组织不健全,给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及转正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索对民办高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方法,是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民办高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需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必须“走出去”参加顶岗实习,高职院校也必须把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2、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理论需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努力把创先争优的要求落实到学生党员顶岗实习的各环节,是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根本目标和要求。

3、是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需要。加强民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建设,能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党组织的权威性,也是学院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是学校依法办学的重要体现。

二、民办高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的现状研究

1、党员组织生活难开展。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大多分布在中小企业、非公企业等党组织不健全的新经济组织,学生无法参加组织生活;即便少数同学去的是有健全党组织的单位,新单位也不太愿意及时将他们纳入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大部分学生实习单位距离学院较远,平时无法回校参加组织生活,再加上学生实习单位分散,不同企业作息时间不一致。因此,在时间、地点等因素无法统一的情况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很难集中开展。

2、党员思想意识变化难掌握。很多学生是刚发展为党员就参加顶岗实习,党的纪律观念不强,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西方思潮的冲击,党组织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党员思想意识的变化,即使通过网络交流,但网络方式缺乏约束力,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弱化了对顶岗实习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导致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和先进性的减弱甚至丧失。

3、预备党员转正表现难考察。大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都是预备党员,他们工作繁忙或者远走他乡,不能按时进行思想汇报,学校党组织与实习单位缺乏沟通,导致学校党组织很难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转正考察。

4、党员的培养教育难持续。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忙于适应角色的转换,对政治学习失去热情;一些院校仍采取传统的单一教育管理模式,使党员教育管理效果不尽人意。

三、影响制约民办高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的原因分析

1、党建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边缘化、工作方法简单化,让实习生党员感觉不到党的纪律性、组织性,更体会不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民办高校党建人员行政兼职多、工作任务重,无法兼顾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2、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学生党员流动性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学生党员流动性大,学校党组织无法及时联系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使民办高职院校原本薄弱的党建工作体系显得更加单薄。

3、顶岗实习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学生党员参加顶岗实习后,处于实习单位和学校党组织都无法进行教育管理的“真空地带”;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功利化、理想信念淡漠化,导致部分学生党员不主动学习、不主动缴纳党费等,党性意识淡薄。

4、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于顶岗实习党员的思想冲击。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年龄小、党龄短,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一些学校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造成部分实习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牢固,先进性不能体现。

5、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陷入学校、企业两不管的“真空”境地。许多高职院校重视顶岗实习的技术性问题,党建工作基本处于缺失状态,;企业重视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考核,轻视实习生的政治面貌,使顶岗实习党员考察工作陷入“真空”境地。

四、创新民办高校顶岗实习党员学生先进性教育管理的对策

1、完善民办高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体制。从教育管理主体看,民办高校党组织应逐步健全制度,建章立制,如实习前教育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费缴纳制度及预备党员转正制度等,使党务工作者及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避免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功能流于形式。从教育管理原则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应坚持分类归纳、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实习学生的分布情况、专业特点及企业性质等情况,采取党小组管理、企业管理及学院党组织跟踪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教育管理覆盖面达到100%。

2、建立高校与用人单位党建工作共建渠道。在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实施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实习单位起到关键的作用,应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互动的管理机制,学校党组织应与实习单位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共同对实习生党员的学习、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对于已成立党组织的实习单位,可以把实习学生党员以流动党员的身份编入企业党组织,促进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对于未建立党组织的实习单位,学校党组织请企业协助考察和教育实习生党员,记录实习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待实习结束时,请实习单位对于实习党员的表现写出鉴定意见,使学生离校不离组织、离校不离教育、离校不离管理。

3、创新流动党员组织生活载体,提高党员党性教育。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长期在外实习的情况,学校党组织不仅要善于利用各种学生回校的机会进行党员理论学习、交流讨论等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更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通信和网络技术,建立学生党员“飞信群”、“QQ群”,“博客”、“党员论坛”、“微博”等,方便加强与党员的联系,让实习生党员能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党课课件点播平台”等,可以网上及时宣传党的理论,解答党员的困惑,帮助其度过思想、学习、就业的难关,实现实习生与在校生组织生活同步化。这样一来,学校党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把分散各个实习点的学生党员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解决了空间上的距离感。

4、健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考核激励体系。学校党组织可以在原有考核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主要采取校企合作考核、实习过程考核、定期走访考核、总结材料考核等方式,实现实习学生党员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丰富化、考核结果公平化,真正使学生党员在实习群体中树立党员模范带头形象,把学生党员顶岗实习的工作表现,作为其能否转正的考察依据,而顶岗实习不合格者延迟转正或者按照《党章》进行处理,甚至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总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民办高职院校党组织应不断探索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操作性强的新方法、新手段,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让每个党员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与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参考文献:

    [1]何菊.刍议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5年,(5)

顶岗实习工作汇报篇10

关键词:职业素养;顶岗实习;建筑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79-02

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2+1”教学模式,保证了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建筑类专业顶岗学生职业素养问题的现状分析

1.习惯校园生活,很难适应企业艰苦的工作

对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321人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年龄层次在19~22周岁占87.12%,23周岁以上占12.88%。年龄普遍偏小,大部分在家都是独生之女,习惯于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校园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没有打算出去独立生活,没有做好参加顶岗实习到艰苦的建筑企业行业去适应的打算。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都不能适应。一些学生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比较挑剔,职务低的岗位看不上,要求高的工作做不了。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大部分认为自己是骄骄学子,自己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坐在高楼大厦的办公室里,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报纸,一旦实际情况与理想有差距时,就会产生抱怨,对顶岗实习的单位和岗位有抵触情绪,不愿真正花精力去提高岗位中的操作技能。

2.实习单位与将来就业单位不一致

对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所属地统计发现,14%的学生实习单位在山东省外,86%的学生实习单位在山东省内,其中位于济南市的有54%,其他市的为32%。而学校目前是全国招生,60%以上是山东省以外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回家就业的居多,这个原因是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很大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在这个单位只是一个实习,没能和自己的将来和事业联系起来,有了这种思想就不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对于企业师傅派下的工作任务经常会出现挑肥拣瘦、不愿下施工现场的现象,不愿主动去熟悉企业,了解自己要承担的工作。

3.顶岗实习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积极性

在对2008级毕业生调查中发现60%以上的单位不愿意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他们认为学生没有工作经验,大部分的工作都无法完成,另外一个原因是建筑业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在校学生都没有经过安全知识的培训,企业也不愿意拿出资金和精力去培训这些学生,他们认为他们只是临时在企业学习的,花了精力和资金去培训他们,实习结束他们就离开了企业是一种浪费,这就是造成现在企业不愿意接受顶岗实习学生的主要原因。一般建筑企业在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就把他们当成小工打打下手,干一些脏活累活,不让他们接触专业知识的训练,象征性的给他们点工资待遇,有的企业甚至连工资待遇都没有,这部分实习学生很快就会离开实习企业,试图去寻找工资待遇更高的企业。

4.职业技能的欠缺

职业技能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是对个人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水准的衡量。我们对2008级顶岗实习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较扎实,20%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不牢固,20%的学生不能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75%的学生表示能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尽快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的学生基本能够在实习实训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逐步解决实际问题,大约有6%的学生只干了几天或十几天就因不适应工作环境或吃不了苦而离开。在关于实践技能的调查中,65%的学生表示在实习活动中基本能顺利地完成岗位工作,20%的学生表示能够很好地适应实习岗位并顺利完成工作,只有15%的学生表示顺利完成工作存在困难。83%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表示干好上级交给的任务,保证保质保量完成,至于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去想。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实际技能活动中习惯于“低头拉车”而缺乏必要的“抬头看路”意识,习惯于做安排好的工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解决方案

1.调整课程体系,加强职业素养

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年龄和思想情况,学校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弱化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增设辅导学生思想和心理的课程,如,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等课程,并选修了职业素养课程,此课程由学校戈进杰校长带领团队亲自授课,并在第二学年就开设大学生就业课,学校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专门设立就业办,各二级学院设有实习就业科长,专门负责实习就业,在原来山东省内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的基础上拓宽实习就业渠道,加强省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北京安瑞信德房地产公司、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建安四公司、黑龙江大庆市励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河南红旗渠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临汾五洲城建开发有限公司等省外实习就业单位二十余家,在2011级顶岗实习安排时我们就考虑到学生的生源和就业意向进行了合理安排,实习变成了预就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从选人用人角度出发需要考查期,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可找到满意的人才;同时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专业技能,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这样既满足了学校学生就业的需要,企业又达到了考察学生的目的。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带有明显的就业意向,目的性很强。

3.顶岗实习单位合理安排实习学生

顶岗实习的学生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应该在学生进入企业后有合理的安排,并明确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找到归属感。莱州汇源建安公司从2010年每年接受我们顶岗实习的学生大约二十余人,企业要求实习生进入企业后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为自己制订计划,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在企业找到自己的师傅,举行拜师仪式,师傅和徒弟签订师徒协议,例如,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1班的郭佳成同学拜莱州市汇源建安公司董事长盛全铎为师傅,双方签订协议,时间定为三个月,目标就是在三个月以内学会专业知识,要求郭佳成能够达到助理技术员标准,并且能够独立承包工程。徒弟每个月要向师傅交学费,让这个学费作为一个动力,来拉动徒弟学习。师傅们每天把徒弟带到工地上,给他们布置工作任务,并且检查完成情况。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拉动了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学生在这种压力和关怀下成长很快,我们2008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姜明坤同学在2011年7月进入该企业实习,现在已成为莱州市汇源建安公司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4.校企双方共同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意识

学校应该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都进行改革,减少理论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欠缺,明确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要求,自己必须要不断进取积极学习才能适应本行业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也就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阶段,并逐渐形成自我成就的内驱力。莱州市汇源建安公司通过拜师傅定目标的方式,他们会开始重视个人技能的提高,不懂就问,积极上进,开拓创新。一旦学生认识到自我在职业技能方面的不足,那么所迸发出来的学习动力是无限的。通过顶岗实习期间一系列职业技能的实操与训练,学生对于本专业技能的掌握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他们不仅巩固和提高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大大提高了独立工作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对职业素养意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通过对顶岗学生职业素养问题的现状研究及分析,了解了目前在顶岗实习环节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各种因素,校企双方应该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解决方案,提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素质的对策,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顶岗能力和扩展职业院校的发展远景。良好的职业素养既是企业用人的需要,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当采取适应措施,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帮助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正国.职业意识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