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5:44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1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 功能内容与标准 要求 方法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地理教研工作。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地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行为和一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衡量和判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地理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的系统工程。实事求是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优化地理教师教育思想与理念、优化地理教学目标、优化地理教学内容、优化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地理教学过程、优化地理教学管理和优化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

1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1.1 诊断功能。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诊断是汇集所有可提供的地理教学信息,并通过采用测验、问卷、观察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检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对被评价对象是否达标进行价值判断,以得出科学的结论的过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诊断功能在于补救与改善,它应该被视为地理教学的过程,是完成下一阶段地理教学内容的起点。通过地理课堂教学上的诊断,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活动或被评价对象哪些方面见长,应当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哪些方面不足,需要加以改进,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策略和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例如,通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贯彻、教材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外显的地理教学行为,就可以评价他们的地理教学观是否正确,进而促进其科学教学观的建立。

1.2 调控功能。

借助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反馈。评价人员按预先设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调节与控制教学,进而尽快地达到目标要求,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具体地来说,地理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既可以表现在对一个市、一个县或一个学校的地理教育目标实施的调控,还可以表现在对某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地理的总方向进行调控,或对地理教学某一个局部、某一个被评价的个体进行调控。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由于学历、教龄和敬业精神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往往具有不同的教学能力,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使地理教师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学校可以制定地理教师素质、水平、能力等各类评价标准,并以此调控教师的努力方向,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1.3 激励功能。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对地理教师和学生来说,往往是一次积极的强化和有力的推动。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地理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在调控作用的基础上,调节与控制的目的在于激励地理教师和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地理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从评价结果中可使地理教师进一步明确地理教学标准。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从而认清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地理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其竞争的意识,从而引导教师进一步改进地理教学工作。

2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中。对任何被评价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与评价结果具有内在的联系,有什么样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就会引导出什么样的评价结果。因此,研究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地理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体系主要由下列几方面构成: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设计、管理学习环境、促进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地理教材的处理、地理教学程序、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地理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标准见表1:

3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针对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挑刺”、找问题的。评课要从调动地理教师的积极性的目的出发,切实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和深化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所以,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对于评课者,或是对于课堂教学调研人员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3.1 做好评价前的准备。

要评课先听课,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与否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课者的素质。首先评课者首先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进行深刻的理解;其次评课者要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一般情况,如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这种了解越全面越深刻,对作好评价就越有帮助。再次评课者要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只有自己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修养后,在评课时才能较好地将课堂现象与相关理论联系起来,加以印证、分析、总结,因为评课表面上看是在评别人,其实是在“评”自己,是在展示自己。

3.2 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理服人。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说理工作。评价人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等的教育理论知识,从而进行理论分析。这样,进行理论分析评价就能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评课最忌“就课论人”、“评课评人”的做法,而一定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既要关注细小的环节,更要关注大教育观。在评价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看哪些地理教学现象是合乎教育规律的,哪些地理教学行为是有违教育理念的。

3.3 要实事求是,防止走过场。

进行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防止走过场。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恰如其分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肯定成绩要避免庸俗吹捧,既然是评课,就要说出该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指出缺点不能避重就轻。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参加评课的教师或因水平问题,或因碍于情面,常说些无关痛痒、不着边际的话。只说优点不谈缺点。这样的评课也就失去了评课的意义和作用。只有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的评价,才能使被评价者信服,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树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信心和决心,这也是开展评课或者教学科研的意义所在。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2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33-02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保证多角度、多方面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地探究地理问题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有如下感悟。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注重激励性评价

学生喜欢宽松、愉快、自由、平等而又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为此,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这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使其认为学习地理是件很快乐的事,并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和地理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每每去上地理课,笔者都会带着微笑踏入教室,用微笑感染学生,给他们以轻松的感觉。笔者时常以近来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鲜的事或者新闻来导入,并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笔者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同学间的不同想法会碰撞出火花,使课堂“活”起来,学生们便渐渐地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提问笔者会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笔者会给予他们充分发表看法的机会,即便讲错了,笔者也不会批评他们,而是一步步地把其从误区引到正确的地理思维中来,而后笔者会这样鼓励他们:“你的思维挺敏捷的,这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地理思维,很不错啊!”有时,笔者也会故意不讲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让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总是及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肯定的评价,例如“你很留心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观察力很强”“你的地理读图能力很强,能够从图中看出重要的信息”“你的地理语言组织能力很强,表述很到位”“你的地理知识体系很完善,想法很有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上地理课是件很轻松、很愉快的事,从而意想不到的惊喜就会接踵而来。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一课时,班上一位女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太阳离地球最远,那为什么我们这7月的气温却那么高呢?”笔者随即表扬了她爱动脑筋、爱思考,并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之后,笔者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7月太阳直射点离北半球近,太阳高度角大,北半球昼长较长,所以7月气温高。这位女生所提的问题在地理课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她的问题是源于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是高于课本要求的。后来,笔者在其他班课上广为宣传该女生勇于质疑的事,并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

二、关注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评价

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因为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好习惯会成就好未来。地理学习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所以,在地理课堂评价体系中,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变化和养成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以下5个习惯的评价:其一,关注学生听和说的习惯。地理教师应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营造出浓厚的地理课堂气氛;课堂中要适时创设各种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听地理知识,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二,关注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全面观察每位学生做笔记的状况,引导学生用文字记、用图示记、用联系图记,甚至可以用地理空间图呈现各种地理信息。其三,关注学生的做题习惯。引导学生看清题目、材料呈现的重要信息,画出关键字眼,并列出答题体系:凡是问自然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生物、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考虑,凡是问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市场、政策、劳动力、地价、经济基础、信息通达度、协作条件这几方面考虑。其四,关注学生读图和绘图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读图和绘图的一般步骤:先读图名,再读图例和坐标,最后观察图中的信息,必要时画辅助线找出重要信息。其五,关注学生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引导学生课后收看中国的、世界的天气预报,留心中国和世界其他区域的位置、气温、降水、风力,以及各种天气系统符号和相关信息。课前,笔者给学生们轮流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情况的机会,让他们对区域地图和大气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不惧怕地理,甚至爱上地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会每天积累一点,积少成多,终究会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三、关注地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主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地理思维活动、与同伴合作探究学习地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地理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评价。

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人口的自然变化》一课时,根据历年学生的易错点笔者设置了这么一道题:倘若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变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请问下图所示该地人口数最多的是序号中的哪个时间?很多学生很快地说是②,笔者笑了笑问:“你们确定吗?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于是大家便投入到思考中,同桌、前后桌都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有小组说是③,并说明了理由,虽然表达得不是太完整,但是他们大概理解了。于是,笔者简单地给学生总结了,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正(正增长使人口增加)有负(负增长使人口减少),也有零(人口停止正增长或者停止负增长),经过这么一点拨,学生都频频点头,很满足地笑了。

今年在福建高考中出现了类似的题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情况,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哪个月。学生做起来游刃有余,都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地理思维活动。学生能否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学生分析得是否深刻;学生的表达是否流畅。为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甚至让其进行辩论比赛。例如,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请简述理由。”赞成的学生作为正方,他们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了贵州大力发展桑蚕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赞成的学生作为反方,他们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了贵州大力发展桑蚕业不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路,他们懂得用影响桑蚕业的区位因素来进行辩论。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笔者再给他们点拨:“大家都找到了切入口,不过还都不太完整,我们还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这个大方向考虑,它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经过层层点拨,学生都懂得了考虑此类问题的两大方向。今年我省高考文综第37(4)题如下: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学生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9分)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考完后学生都非常高兴,都说这道题可以轻松拿到满分。课堂上只要教师创设场景、悬念,抛出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那么学生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一课时,笔者设问:“假如你是一名企业家,你希望把企业建在什么地区,为什么选择在那里?”又如在教学《流域的开发》一课时,笔者问:“假如你是一名决策者,针对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你将如何进行开发与治理?”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师生关系和谐,有效转化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高效课堂。在“先生后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我们还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深化、落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3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64-01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发生变化,而且会影响教与学的评价产生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构建具有教育性、操作性、创造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因此,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

1.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析

1.1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所谓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是由详细的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和权重、等级、分数构成。其主要特征是把复杂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有机系统分解为细微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分配等级和权重,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甄别、分级,为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

1.2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指评价者通过少数的评价指标或题目,对教学活动作出评价并描述被评者行为特征的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的结果是描述性的。

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也有其局限性。由于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评价者在进行评价活动时往往掺杂自己的主观偏见,从而造成评价的片面性,而且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相对要复杂的多,评价结果也不利于整理,区分性差,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不利于进行教学评优、教师考核与奖惩。

1.3在实施新课程中,课堂教学评价应将结构性评价和开放性评价有机结合

在新课程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意识到,好的课堂教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我们在进行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时,评价量表中既要有共性的评价指标,也要有个性的评价指标。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应将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的结合,这样既可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甄别、区分和规范,也可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提供有理有据的反馈信息,鼓励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选取

2.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中师地理课程,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新课程标准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2.2教学效果

依据在上述教学目标部分中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也应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二,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的培养;第三,完成每一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的统一。

2.3教学内容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评价包括三个基本指标:一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二是正确的理解教材,教学内容系统准确。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深刻理解,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整体把握准确,无知识性错误出现。三是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把握准确,讲述透彻。教学内容处理科学、适量,难度合理,学习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料充足,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研究,猜测,推理,验证,讨论等教学活动。

2.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是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或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问题。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无论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说到底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因此在进行教学方法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因素,避免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习方法对学生有启发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

2.5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必需的素质。对于教学组织的评价,首先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即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合理,新旧知识、每节内容的各个环节连贯衔接,时间分配合理。其次就是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方面。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是否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讨论,自立自主地进行课程学习。对于课堂气氛的调控可以充分展现一名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2.6教师素质

这里所谓的教师素质可以认为是一种狭隘意义上的教师素质,可以说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其自身的素养,是教师对其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二是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感情融洽;三是地理知识丰富,表达能力强。

结语

为了突出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特色和教师的风格,依据开放性评价方法的有关内容,在上述评价体系之外设立一项评语栏。在评语栏中为每位评价者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包括优、缺点)是什么?

二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最突出的风格是什么?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需要评价者依据相关课堂教学、教育理论和对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并根据自己听课的亲身感受对评价者的教学活动做出尽量客观的评价,给出评语。

综合上述内容,可得出中师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妙挺.新课程观念下的课时教学目标,《地理教学》,2009.2

[2]南纪稳.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探析,《教育科学研究》,2007.2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4

论文关键词:地理新课改;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指标体系

地理新课改全新定义了课堂教学的教学观、师生观,地理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理念的刷新,引发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向变革。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就必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方面。本文主要从地理教师教学质量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与构建。

一、地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模块的新阐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运行前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即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教学过程制定蓝图,规定教学方向和大致进程,以解决地理教学问题为宗旨,促成教学目标实现的一整套有序的方案。科学可行的教学设计能够减少和克服地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见,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对地理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分两个模块进行:一是教学设计水平的评价,二是教学过程运行的评价,前者是静态的,但规划了动态的教学过程,后者是动态的,是对静态的教学设计的实施(如图1)。

二、促进地理教师成长的教学质量评价指导思想

1.对教师教学设计水平进行评价,指标渗透课程和教学设计理念对教师教学设计水平进行评价,指标要着眼于地理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通过全面细致的指标设计来促进教师对系统理论、学习理论、地理教育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四大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应用,促进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专业知识的深入钻研,完善教学设计要素,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掌握课堂教学技巧,达成课堂教学实效。通过奠定科学的教学设计评价指标的导向性地位,确实为有效教学提供前提和保障,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2.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指标体现“为学而教”“以学论教”地理新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应打破关注教师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而建立起“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新机制。“为学而教”即评价指标从学生主体地位出发,考虑学生“学”法的认知特点,在知识传授上强调为学生重组认知结构,搭建认知桥梁;在知识的理解上,关注学生经历与体验,注重创设情境;在知识的应用上,极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或练习的机会;在方法上不仅教学生学会,还教学生会学的方法;在情感上,采取多种策略让学生好学、乐学、勤学。

“以学论教”即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地理教育国际表明:2l世纪要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活跃、责任应通过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中行为来显现和培养,生动而富活力的课堂互动景象,正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馈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生成状态、思维状态等诸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六大“状态”全面捕捉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获得以及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动态变化与发展。

基于“为学而教”“以学论教”体现“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观,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新突破,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着力点。

3.评价指标的陈述应具有诊断性、可操作性传统的评价指标内涵有着外延无限、“空、范、大”等弊端,增加了指标把握难度。我们认为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套可供比照甄别的价值判断标准,指标设计的科学、合理则能事半功倍,达成评价的目的,起到信息反馈,改进教学的作用,否则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使师生产生抵触、厌倦情绪。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实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中的教学策略、方法、师生互动景象及教学课堂氛围等等内容进行达标衡量的一系列评价标准或评价目标。根据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目标陈述应当可观察、可测量,能使教师根据目标陈述对学生标作出清晰准确的判断与评价。同理,对地理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指标的陈述也应当是具有可测量性的,应当用易诊断、可操作性的语言加以陈述与界定,即指标的陈述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实际观察、测量得出较准确的评价结论,亦即使参评人员一语读之可诊断,一笔评之可操作,如“提问设计具有启发性、激思性”。对于部分评价指标还可以“条件+目的”的结构形式作细致化的陈述,加强指标的易诊断性、易操作性(如例1、例2)。

其中“条件”是教师从学出发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目的”则是学生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或行为所发生的变化。

三、促进地理教师成长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教学设计水平模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完整的教学设计要素由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等内容组成(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指标在后面单独构建)。其中背景分析常常是绝大多数地理教师教学设计中易忽视和缺失的部分;教学目标陈述模糊也是地理教师的共性,其陈述技术应体现现1受学设计理论中的“行为目标法”“内外结合法”“表现性目标”三种价值取向的灵活性;教学策略和媒体的运用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基于地理知识属性采用相应的策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形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评价指标设计的重点所在(见表1)。

2.教学过程模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学而教”指标体系构建,从知识传授、理解、应用、方法等方面进行基于地理学科特色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评价设计(见表2);“以学论教”指标从反映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六大“状态”进行构建与设计(见表3)。

在以上两大模块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师自评比例应当最高,学生和同行评价次之,因为新课程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自评,教师在反思中对自己进行评价,其真实性较大,故自评所占分数比例最高。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对教师的评价是全程跟踪的,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点,评价结果效度强,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评价方面。同行或专家掌握教学设计理念和懂得教学规律,因此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法把握准确,但由于不是经常深入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评价则随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同行(或专家)与学生正好在评价的侧重点上互为补充,因此他们所占比例相当。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5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现代教育;多样化

1引言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它是一项不断地发现、判断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教学论和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教材,也大都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的论述。在这些文章、书籍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案中,体现出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用的是一套模式:确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评价量表,由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对某教师的一堂课进行打分,然后综合统计,计算出总分,取得一个评价结果。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这一追求客观化、数量化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此外,以往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大都只关注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新构建,而对其他的方面所做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体与客体、标准、方式与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以求促进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更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2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多样化目的多样化:在教育评价目的的研究中,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占了主导地位。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的核心是评价目标达到的程度,把预定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把模糊的教育目标变为具体、可操作且可进行评价的目标。另外,斯克里芬也提出了目标游离式评价。他认为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除了收到预期效应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效应”。他强调,这种非预期效应的影响有时是重要的,而在目标评价中却得不到反映,所以他提出目标游离式评价,这种评价不受预定的影响,促使评价者能注重更为广泛的可能结果。在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中,受这些教育评价理论的影响,发展了相应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概括起来有三类:以奖惩为目的,为实现教育管理而进行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以诊断、改进教与学为目的,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样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解决的是“谁评”与“评什么”的问题。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要保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必须确保评价主体人员构成的客观性。在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一般只有两类:一是处于教学实施者地位的教师;二是处于教学管理者地位的教育行政管理领导。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和立体型的,应包括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领导和同行、骨干和专家、社会和家长。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和直接责任者,毫无疑问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开展形成性评价时,必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可由教师本人去组织评价者、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把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总结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发挥其主体作用,还应表现在其参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教师代表参加;在评价方案的初稿完成后,应让广大教师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评价方案。教师参与评价方案制定的过程,也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同时,让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还可有效地消除教师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抵触情绪。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的承受者,应该发挥其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1、学生能积极地参加教师或学校组织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2、学生能随时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很显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后一种方式种表现得更充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使得这种评价方式成为可能。已经研制成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应用于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终端选择器输入自己对教师讲课进度、难度的感受,系统每隔一定时间自动采集全体学生的数据,并集成曲线柱状图,显示给讲课的教师。教师会实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整讲课进程,适应学生需求。同行教师作为朝夕相处在相同教学环境下的同事,具有全面了解授课教师和课堂教学情况的优势;而骨干教师具备准确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他们对评价课堂教学有绝对的发言权。专家是指专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的教育教学专家。他们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质量负有全面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学校领导是全校教育工作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们和教育教学专家一样,对课堂教学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具有定夺的责任和能力,他们都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教育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和群众满意的人才,仅有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力量-即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以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为尺度,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他们的评价虽然具有模糊性、间接性和局限性,但它反映了社会各层面的心愿。

课堂教学的评价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范围。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是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课内为单一的视面,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这种极具片面性的评价不利于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落实。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广泛全面而有层次的,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相关方面全面地纳入评价的范围,也就是说所要评价的是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及其活动,学生及其活动以及教学环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理所当然地成为被评价的对象。通过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其语言、板书、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从而达到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另外,现代教育体制下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应该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是否创造性、艺术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积累,还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同时,现代教育强调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上,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在让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在不忽视评价“授鱼”的同时,更注重评价“授渔”。但是仅仅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反映课堂教学。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以逐渐被“强调学生发展本位”的现代教育价值观所代替。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在内的全面素质。因此,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其是否能通过学习使其多元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由于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环境中存在许多的变量,如学生的背景(社会阶层、年龄、性别等)和学生的特质(能力、知识、态度等)、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风气、社区成员的构成、学校班级数、交通等)以及课堂环境(班级人数、教学条件、卫生情况等)等等。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也必须将教学环境作为评价的对象。

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即评价课堂教学的目标或尺度,这是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是确立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引导和制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重要功能。随着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在我国先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特征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以教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等若干方面。其特征是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评价标准所欣赏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有条不紊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主张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该标准以突出教师的教为特征,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2、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80年代后期,北京师范大学安文铸教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以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认知、策略、动力三个系统相互融合,同步运转的过程。教学动力系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启动、维系、激励、调控的功能,而这正是保证教学过程正常运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状态,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和接受能力,寻找好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缓解了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低效教学现象。但其评价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仍然是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注的轴心。

3、以学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正呼唤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新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称之为以学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从注重课堂教学状态着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参与、交往和思维状态,以此来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但是,从文献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具有何种特征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方面,在形成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策略上,绝大部分标准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即先把课堂教学分解为几个要素,再逐级分解,直至形成完整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从评价标准的内容上看,一般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要素,这几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则是教学理论中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具体体现。这种采用要素分析方法,把课堂教学分解为若干要素,设立各级指标,确定各部分的权重,把各要素量化,而建立起来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这种以量化为主要倾向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图以统一标准的形式来保证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以分数的形式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准确。但是由于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共性和统一性,而忽视了个体的个性和灵活性。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由于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样化发展,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方式也趋于多样化。长期以来,在开展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所采用的评价大都是他人评价,即被评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评价标准对被评者所实施的评价,简称他评。他评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他评可以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他评可以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全面。虽然他评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代教育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自评,即自我评价,也就是被评者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因为自评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表现在: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以及可以形成被评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他评和自评作为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念中,提倡把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应该以自评为主。因为他评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实施评价的次数有限,而自评则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评价,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这个角度看,自评应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4.055

abstract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teachingqualitycontrol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itisanimportantmeanstoguaranteethequalityofteaching.theaccuracyofthepositioning,thescientificnatureofindicators,theauthenticityoftheevaluationresults,theeffectivenessoftheresultsoftheuseofsuchissuesarethesubjectofourstudy.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evaluationofthequalityofclassroomteachinginShangluoUniversity,thispaperstudiesandgraduallyimprovetheevaluationindexsystemofclassroomteachingquality.

Keywordsclass;teachingquality;evaluationsystem

作为确保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评价的一个关键准则,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工作,更可以加快小园教学建设的进度,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加清晰简单地理解课堂内容,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我国高校教育的宏观上来看,我国虽然在不断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各项评价指标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导致很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失真,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校园课堂教学水平的质量,也就没办法达成教学质量评估的真正目的与效果。针对这一现状,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各个校园提高其教学质量水平的首要任务。

1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

(1)搭建师生交流信息平台,促进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搭建,一方面对高校老师来说,能够有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以及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明确改进目标与方向,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们来讲,可以对课堂学习效率进行评估,明确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良性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2)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从教学管理层面来看。课堂教学评价使高校教学管理者能够全面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同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老师晋升、考核等多方面的依据,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客观条件。

2校园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不足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对起步较晚。虽然我校基本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但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些数据指标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调整。

(2)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认识存在偏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相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但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我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督导组评价和教师互评为辅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足够重实老师的自我认识与评价,也就导致了老师忽略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有部分学生对评价的意义认识不够,评价时随意性大,有的学生为了查成绩和选课,抱着应付的态度,随意评价,甚至有的学生怕影响成绩,对所评教师的结果相差不大,结果都很高,致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高。

(3)校园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实用性不强。校园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不只是为了证明老师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更好的改进与创新。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干扰因素,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是以一个数据来体现,不能满足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需要。另外评价结果公布滞后,甚至只是小范围的公开,不利于老师能够调整教学方式,进而影响校园课堂教学质量。

3校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的方法

3.1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法便于数据分析和处理,便于第一时间区分出教学等级。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单纯的数据定量分析,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因此,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可以给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助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增加了评价报告的权威性,达到改进教学质量之作用。

(2)评价方式:“四位一体”联合评价。

①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里,学生是主体,也是活动对象,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学生是最了解课堂教学情况的。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评价在统计意义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具有相当高的信度。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上评教,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认识不到位,对评价指标体系理解不深刻。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评价权重加以调整,学生评价的权重占评价总值的40%。

②督导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小组之外可以设置一个教学督导小组,主要可以监督教师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督导组成员由资深及有经验的教师组成,既可以评价课堂,还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根据课堂教学督导标准来说,小组成员随机对老师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测评,为学校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但督导组队伍建设的专业有限,另外,督导组听课次数有限,不能掌握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因此,督导组评价应采用多名不同专业督导员交叉实地听课的方法,及时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和指导。这部分评价权重所占比例占评价总值的30%。

③同行评价。同行教师评价的人员由本教研室的老师、学校督导小组共同组成。由于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理论与教学经验,可以对课堂教学做出更客观更专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则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所以比重只占15%。

④老师自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老师的自我评价可以提升其教学质量水平。老师自评可以改进不足,更快更好的推动教学的发展与进步。但考虑教师的个人素质问题,这部分评价权重所占比例不应过大。因此,教师自评权重所占比例占评价总值的15%。

3.2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高校课堂质量评价体系中,需要建立信息反馈功能,可以更有效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进行完善与创新。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能够更清楚地使老师了解自身的教学情况,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务处和各相关院(部)应及时地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并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的教师,促使老师根据相关的评价与建议,保持自己的优势,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学质量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管理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及时评价、修订教学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3.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处理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统计。老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细则是老师与督导组、同事、学生等共计100分。学生评价所占比例为40%、督导组评价占30%、同行评价占15%、教师自评占15%的比例,由教务处汇总计算出每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

(2)评价结果的认定。综合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①优秀:综合评分Y≥90分且当学期没有发生过教学事故的为优秀。②良好:综合评分为80≤Y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排名在本院部参评教师数前20%、且当学期未发生过教学事故的教师,为“教学质量优秀”等次。

(3)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统计与公布。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数据,应由务处进行统一的汇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布,而每位任课老师也可以登录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行数据的查询,以便于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认可度。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价值与意义:①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老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考核、评优的一项依据。②各个校园都应该重实这个教学质量评估评价结果,可以汇总之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召开一次师生大会,对于不合格的老师则更应该进行谈话,督促其进行沟通与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连续两学期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将取消该老师在一定时间内的课堂教学资格,对于优秀的教师来说,学校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所有老师更好地为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校园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与交流,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针对性,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作用。

该项目系商洛学院2013年度教改项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项目号:13jyjx145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教学评价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康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4(5):185-186.

[3]柳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4]党培.基于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刘婕,龚日朝.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5(16).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评价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课堂中师生活动过程的观察和信息的搜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成长。传统的教师评价一般称为鉴定性评价,这种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等决定。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而不在于检查与评比。它是通过对教师过去和现在不同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关注教师发展的全面性,其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

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以往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泰勒的评价模式基础上,评价关注的重点是教学活动结果要达到的教育目的。随着教育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只有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才能发现教师和学生出现的问题。于是,后现展性教育评价应运而生,它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很多教育界人士共同倡导的一种新的评价理念,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石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不把学习看成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参与教学,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相互交流,从而学会学习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给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并促进学生优势智能领域向其他教育领域迁移。后现代主义理论给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把学习者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泰勒之后,后现代主义评价理论提出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从单纯的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这是教育评价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以这些理论为指导产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它的重点是以学生为本,关注过程,及时反馈,关注发展,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文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定教学效果的做法。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特征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一要体现实用,二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要体现高职高专教学中“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评价导向是促进师生发展而非目标导向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强调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完成中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目标导向特征非常明显。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

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任课教师自评和参与评价活动不足,缺乏改进计划和措施的现象尤为突出。评价活动往往由教育管理者来操作,评价结果通常也很少反馈给评价者,或者反馈得不充分。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主体既有外部的评价者,也有被评价对象(即教师)。评价对象由过去的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同时,发展性评价还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注重评价信息的多元性,改变传统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评价目的是发展而非奖惩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宰着一切,制约着一切,教师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改,即你评什么,我教什么;你怎么评,我怎么教。这反映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被过多用在了管理上,用在了教师晋级评优上,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则更多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尤其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参与性,而且更加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对评价结果的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评价方法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采用指标全面的量表。越来越细化的评价量表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影响了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则既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也有量化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学论教教师评价的目的不是把教师分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而是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反馈信息,帮助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转变,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因此,发展性评价是以“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这种评价不仅关注英语课堂教学结果,更关注课堂教学过程。这样,有利于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指明努力方向。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让教师参与自我评价发展性评价强调不仅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发展性评价的主体,被评教师本人也应该加入到评价中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诊断、自我调节的教学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英语教师在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有机会根据教学工作的变化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从学生学习的进展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迅速地达到自身的目标。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和科学化改变以往主要采用评价量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注重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第一,注意选择好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收集评价信息是为正确开展评价活动提供事实依据,只有充分收集一堂课的各种信息,才能准确评价这节课的质量。方法之一是课堂观察/听课记录法。听课是收集课堂评价信息最直接、最可靠、最主要的方式。评课者只有在亲临课堂现场,观察整个课堂过程后才能为评价的理性分析奠定真实的感性认识基础。方法二是录像评价,既包括课堂实录也包括对课后讨论与访谈的实录及其他录像。方法三,问卷调查或访谈。使用一些问卷调查教师或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感受。相应的问卷如: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教师用)和课堂教学调查表(学生用)。第二,做好具体评价内容的确定及评价表的编制工作。专家、同行、自评和学生评价的内容是不完全一致的,评价表的设计也有所区别,对评价表的结果分析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

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利用在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也是重要的一环。专家、同行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能使被评教师正确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能力、认识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反馈评价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果应该是评价者对所听的课的质量状态作出的价值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是建立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充分讨论、协商、认同的基础上的。第二,反馈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座谈会、个别交谈、电子邮件、电话等。第三,要注意反馈的方法。要注重被评者的感受、意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被评者,并且多以正面鼓励为主,从发展的眼光对待教师,令其有取得进步、发展的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由于过于注重其鉴别和筛选功能而广受争议。现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更加注重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在泉.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蔡伟.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03,(3).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和活动,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和预期教学目标之间差距的一种衡量[1]。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仍存在评价主体参与不足、评价内容单薄、评价手段落后、评价标准缺乏规范以及评价结果利用率低等问题。

1.评价主体参与不足

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教师的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能较好地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他人评价则多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派相关人员进入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活动过程开展评价。他人评价还有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一般是让学生按照他们的感受来填写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因学生并未接受过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指导与训练,所做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家长、同行专家、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等相关主体的评价并未纳入其中。仅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所进行的评价,难以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2.评价内容单薄

农村地区的大多数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都较为单薄,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某一节课或某几节课内容的随堂评价,并不是某一段或某一个学期整体教学内容的评价。这些评价往往成为该教师本学期甚至学年的最终评价,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真正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取得了成效。评价内容过分关注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组织技巧,强调教师的授课方法在教学中能否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忽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获得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既不能以临时性评价作为最终评价,也不能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

3.评价方法不够多样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可量化的数据来衡量事物的某一特性或作用。农村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从最初的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且定量评价大有取代定性评价的趋势。事实上,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而言,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定性评价通过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以全面考察被评价对象,最后得出结论。定量评价则是采用某种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量化结果。虽然量化评价具有客观、标准、精确等特征,但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以做到事事量化。再者,教师与学生作为鲜活的人,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心理和行为模式都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进行量化统计。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有赖于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而非仅仅依靠量化的方法。

4.评价标准混乱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般指对一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具体规定”[2]。当前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标准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编制程序不规范,在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和指标的选取方面,要么由几个校领导商议决定,要么模仿照搬其他学校的,既缺乏民主参与,又脱离本校的实际,在出台后,相关标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使用情况,也缺少动态监控与评估;第二,标准设计不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将重心放在了考察教师的教学活动上,以分数或等级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少涉及学生的学习。此外,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体系和指标项目,也存在弹性不足、可延展空间小、指标多强调共性而不见个性的情况[3]。因此,这种情况下的评价难以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5.评价结果利用率低

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结果反馈滞后。评价数据的处理往往需要历时数月,评价结果反馈到学校、师生那里已时过境迁,降低了使用的效率。二是评价结果反馈内容粗糙。评价指标体系和项目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4]。评价结果大多是优秀、良好、一般、不及格的等级划分或是以百分制来打分,不能反映更多的关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和情感态度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三是缺少对评价的元评价。元评价的缺失使得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入的反思、分析与评估,无法探究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本身是否具备了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容易忽视课堂教学的问题与不足[5]。这样,评价结果很难发挥对师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完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1.重建教学观和评价观,关注师生共同发展

传统教学观过分推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评价教师的教来衡量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因此,要重建教学观和评价观,关注师生共同发展。一方面,要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评价理念,并将之与本土实际相融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念与操作体系,进而应用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承认并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活动应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来进行,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增进师生双方的了解和互信,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单一评价主体已不能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增强相关主体的参与意识。通过家长会、报告、讲座、电视广播、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开展校内外多种宣传活动,提高相关主体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营造“多元参与”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第二,拓宽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加强评价技术培训。要进一步开放体制内的参与渠道,增加相关主体参与评价的机会,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或措施,为民众参加评价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强评价技术的培训,让家长、学生等相关主体了解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内容、程序等,熟悉评价工具、技术、方法,增强他们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专业水平,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6]。第三,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具有客观、公正、独立的优点,可以委托学术组织、教育科研机构等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规范化和制度化,将评价结果充分运用到改进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3.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丰富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是为达到评价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是为评价目标服务的。”[7]基于不同理念的评价决定了其评价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而课堂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的设置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因此,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也就成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较佳方法。首先,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综合运用要合乎规律与目的。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也要符合教学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目的,尤其是现代教学评价更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8]。其次,要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探索出多元的评价方式。既要运用观察、面谈等定性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事实和价值判断,也要采用测验、问卷等定量方法来分析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从综合评价中得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

4.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合理编制评价标准

发展性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能真正使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优化课程设计。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实现全面发展。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评价内容,形成科学而系统的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发展评价等[9]。第二,探究评价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确立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强调发展的原则。第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除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唯其如此,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5.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充分的运用直接影响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的发挥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重视评价结果反馈的时效性和内容的全面性。要提高工作效率,在第一时间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将之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同时,要平衡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涵盖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特征等。第二,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再评价。通过元评价,指出评价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而挖掘其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对策,以保证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第三,充分解释和说明评价结果,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参照教学目标要求,从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出发,对评价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恰当而充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将评价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之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改进教育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作者:黄巨臣肖海燕单位:厦门大学广东当代民办教育管理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6):43

[2]蒋竞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8):41

[3]南纪稳.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2):24-27.

[4]林清华,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04(6):25.

[5]霍国强.我国教育元评价的实践缺失及对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Z2):21.

[6]韩立福.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建构多元主体的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综合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23-24.

[7]莫景棋.教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16.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9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93-01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方法。相应地,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也必须发生变化。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评价作为一种活动,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一堂课或几堂课的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与学的水平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进而帮助师生找出存在问题和明确今后改进方向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那么,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也不仅仅在于比较、鉴定和选择,而且具有多种功能。

1、激励功能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学校而言,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找出典型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督促教学水平差的教师向好的方面迅速转化,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2、改进功能

主要指促进师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对教师而言,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找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3、导向功能

主要指使教师明确并达到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标准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依据,同时也是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尺度。评价活动可使教师努力按评价标准要求自己,并努力达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必要条件。

4、鉴定功能

主要指为学校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必要时,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晋升,进修、人员调整、以及学生升学、评优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5、研究功能

指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促使广大教师,特别是教学骨干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例如,在设计和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除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外,同时还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弊端,反映教学改革要求,力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还是以传统课堂评价为主,存在问题主要有:

1、课堂评价价值观错位

传统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科与知识,即课堂评价的价值观关注“知识为本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只注重教师单一知识传授,而数学老师只关注着讲好数学知识,这样重智轻能的课堂评价怎能跟上新课程的脚步?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在课堂教学评价价值取向时,应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是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否关注学生情感体体验。

2、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偏颇

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当主体,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特征,它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心,只要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重难点突破,教材分析透彻,教学环节完美就是一节好课,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导致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严重缺少对学生活动描述。

3、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评价方式,把教师和师生作为评价对象,为了选出少数优秀观摩课,接受评价的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学业上的失败者,课堂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这种价值多元的评价的也并不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优劣排位,而是评价的积极导向功能,而伴随这种评价功能真正转变,创设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方式,才能更有利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构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这些智能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问的智能关系,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加德纳批判标准化考试与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其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实验研究、实践探索,对教育教学评价的构建及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确立课堂教学评价维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到底可以确定哪些评价内容,建立怎样的指标体系,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公认标准,很多教育专家从教育评价的模式出发来确定评价内容。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应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效果评价及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效果六个方面进行确立。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篇10

一、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课观念存在着误区

评课主要包括教育专家、行政领导和其他教师的他评和教师自我反思的自评。合理科学的评课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活动质量,但在实际的评课活动中却存在许多缺陷。第一,评课环节存在着课堂提问的人数越多和回答正确率越高课堂效果越好的评课误区。课堂提问主要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课堂提问的人数并不能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不合理地多次提问或者提问设置不符合课堂教学结构设置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质量,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第二,评课不应将学生课堂回答正确率作为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由于将学生回答正确率和教学质量挂钩,一部分教师忽略了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往往提出针对性和目的性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

2.课堂评价标准存在误区

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课堂教学因素和教育理论,这就导致了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种种不确定因素,评价标准上存在着缺陷。首先是化学教学评价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往往将概括性和最终总结性的评价视为关键,而忽略了评价所具有的激励作用。其次是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随意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往往比较模糊,评价较为随意,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这使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难度增加。最后,由于我国的化学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借鉴其他国家成熟的理论,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难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不利于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活动开展。

3.评课操作缺乏科学性

在实际的评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操作。一是评课变成了例行公事的表面工作。在实际的评课过程中,由于领导听课的频率过高和无法及时地开展相关评议工作,使评课流于表面形式。与此同时,评课过程中往往重视好的方面而忽略对错误方面的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课的价值。二是评课过程中缺乏评议热情。在实际的评课中参与人员往往是领导和骨感教师,评议的过程并不热烈甚至出现被动发言的情况。三是评课过于以偏概全。这主要表现在听课过于流于表面而忽略对系列课程或者这门化学课程的持续听课的检验过程,这导致了专家很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高中化学课堂评价相关对策

1.形成科学合理的评课观念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和教师课堂教授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形成科学合理的评课观念。首先是在听课过程中做课堂观察记录,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分析存在的教学问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次数是否符合教学进度和目标,避免为提问而提问。最后,在评课过程中应重视课堂提问问题的质量,重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

由于评课标准存在许多缺陷,因而在实际的评课过程中应当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基础上,评课不仅要注重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规划的评价,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评课应根据实际的听课记录进行有效分析和提出建议。

3.注重分析探讨评课

首先,听课活动过程应更加合理。听课具有延续性,即听课不应当仅仅是两三节课就完结了事,而是要进行相应的课堂追踪以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课堂教学参考,从而提高评课的科学性。其次,评课时应当充分调动评课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得到建设性的意见。与此同时,听课后及时整理分析,以便系统了解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思路,从而促进评课更好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