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实践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5:53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1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翻译报告;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126-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32

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民文化需求持续增长,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之一,其重要性愈加突出,它不仅肩负着传播中国社会文明,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还要扮演开拓者的角色,引进西方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文化、智慧思想,开启民智,丰富、充实国民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在专业交流领域及国际经济舞台肩负着不可替代的沟通使命。

为响应国家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号召,作为西南地区独立学院之一的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目前正处于教育模式的转型阶段。而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和运用者,需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灵活自如地借助英语这一交流工具达到交流目的。外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翻译技能处于最高阶段,也就是说翻译技能是检验语言学习者综合运用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因此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在2015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新增了“翻译实践+翻译报告”这一撰写方式,以此检验英语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1.翻译报告撰写及答辩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翻译报告是用学术语言对整个翻译活动的叙述和总结。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专业2015届毕业生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的尝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以下是笔者在学生翻译报告撰写及毕业答辩期间收集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改进措施,希望能给以后的翻译报告撰写者、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者提供借鉴或参考。

1.1选材及翻译方式单一化

本院英语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152人,其中选择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的毕业生共109人,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2%。109人中,约20%的毕业生选择“汉译英”翻译方式,80%的学生选择“英译汉”翻译方式,而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选择的翻译材料都以文学作品为主。

由此可见,毕业生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以“翻译实践+翻译报告”为主,基本和学校转型期的转型理念相吻合;而以“英译汉”为主的翻译方式正好反映了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对汉英翻译技巧或翻译策略的运用,对汉英文化差异的洞悉不透彻等特点;以非文学翻译材料为主的现象也暗示了学生平时的学习内容及翻译实践较少涉猎非文学翻译领域,以非文学材料为主的翻译能力比较弱,这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相悖,也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脱轨。

1.2“翻译报告”用“translationReport”还是“Reflections”?

笔者在答辩过程中发现,部分指导教师或学生(以下也可称作“学生译者”或“翻译报告撰写者”)认为“翻译报告”应使用“reflections”一词。翻译报告是在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客观描述译者的整个翻译活动过程,包括源文的选取、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翻译理论或技巧处理具体的翻译问题以及译者对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等等。对此,笔者查阅了以下词典: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对“reflection”的解释为:“Reflectioniscarefulthoughtaboutaparticularsubject.”

《牛津高阶双解英汉词典》(第四版)对“reflection”的解释为:“(spokenorwrittenexpressionofanidea)arisingfromthought,memoryorconsideration.”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辞典》对“report”的解释为:“awrittendocumentdescribingthefindingsofsomeindividualorgroup.”

《牛津高阶双解英汉词典》(第四版)对“report”的解释为:“spokenorwrittenaccountofsth.heard,seen,doneorstudiedetc.”

从以上两大权威词典分别对“reflection”和“report”的解释不难看出,前者反映的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思考而后者关注的是主体对客观存在的叙述。此外,由黄国文主编的《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一书中所提供的范本(p112)也用了“report”一词。故笔者认为,翻译报告用“translationReport”较恰当,在翻译报告中,“reflections”只是“report”的一部分,即译者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思考、总结部分。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课程设置;撰写形式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132-03

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手段,还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模式的新生力量,主要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能创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论文反映独立学院内涵建设的水平,关系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课程设置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与母体学校相区别的设置,但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却多半没有明显的区分度,尤其是文科语言类的专业,依然以撰写学术论文的形式存在。学习过程中侧重实践与应用,但在毕业论文环节又绕回到了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状态,此种矛盾不仅困扰了众多的学生,也令许多论文指导老师一筹莫展。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较常见的问题有:科研经验不足、科研兴趣偏低、选题困难、难以创新等。论文指导老师抱怨较多的方面则是:学生逻辑论证能力差、阅读量太少、科研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学术论文格式规范度不高、畏难情绪严重、主动性不够等。从师生两方面反映的困难不难看出,诸多问题的存在与课程设置、学习过程中缺乏与撰写学术论文相应的支撑有密切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与培养过程中重实践与应用的模式不匹配。为此,相继有学者对独立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展开研究。在知网的搜索显示,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文章,以“独立学院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论文有22篇,时间段集中在2008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为3.6篇。而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为关键词的有关论文为3篇,研究角度集中在写作过程调查、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有青年学者提出以配音讲解作品替代学术论文的做法。[1]147-150也有学者认为毕业论文要与社会接轨。[2]123甚至还有学者对毕业论文与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探讨,主张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学生实习、就业紧密相关外,还提出学生可用外语类职业资格证书、部级竞赛获奖证书等方式申请免撰写毕业论文。[3]99-102与此相对应的,公立院校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进行研究的论文则高达上万篇,时间也要久远得多,有专门针对理工科专业的,如《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4]84-87,也有专门针对文科专业的,如《毕业论文改革:高校新闻本科教育改革的切入点》。[5]110-112姑且不论独立学院是20世纪80年代的新生事物,但相关研究论文绝对量较少,是否就意味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改革的重要性偏低,必要性不具备呢?答案是否定的。课题小组以南国商学院英语类本科专业2013届、2014届和2015届连续三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的重点校级课题中所采集的有关数据显示: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二、项目研究设计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结合学校英语类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现实情况,提出改革的方案,进行改革实践,推动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科学发展。据此,特拟定了如下研究内容:一是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二是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三是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是否感兴趣,具体做法包括: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

三、项目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是通过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为期三年的试验实践的方式进行,最终通过分析试验和调查问卷数据,得出研究的结果。

(一)研究过程

1.审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审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究其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吻合。学校以“通基础、精专业、强外语、重实践”为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可见,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总体上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期望。2.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考察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看其中的课程设置是否与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冲突。2013届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三年级之前阅读和写作课程分别开设了两个学期,之后再无写作课程。也就是课程设置中并无有关学术论文写作的课程,但学生毕业之时要求撰写毕业论文。2014届和2015届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阅读和写作课程依然在低年级各开设了两个学期,但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均开设了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这意味着学生刚开始学习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就要开始撰写毕业论文了。此外,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论文指导老师的职责和毕业论文的格式等主要内容,可以理解为撰写学术论文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唯一形式。显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毕业检测形式不匹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一致。3.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实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在毕业论文论文撰写阶段采取试验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论文撰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一是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写作,争取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凡是在本学科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文章、译文的,且文章字数与毕业论文字数相当(约5000字),无论文章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还是英文,只要在答辩前出刊,均可直接参与全英文答辩。选择公开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内容要素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有较大不同,内容有“拟撰写字数”、“论文内容概要”、“拟发表刊物等级”和“进程安排”等方面。计划书通过后,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最后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允许参与答辩。二是鼓励翻译专业的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撰写翻译体会。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熟练使用翻译工具,能够胜任不同文体文本的笔译、口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翻译是毕业生必备的技能,鼓励学生从事翻译实践无疑具有很强的职业预备性。翻译资料的方式可以是中译英,也可以是英译中,原始翻译资料的总字数需达到3000字以上。译文被公司采纳的学生,需结合翻译实践撰写2000字左右的全英文论述文章,经论文指导老师审定合格后,可以凭借书面的采纳证明申请参与全英文答辩,答辩时还需提供翻译原件和译稿。选择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设计计划书》,计划书的内容要素有翻译类型选择“英译中/中译英”、翻译字数选择“1500字汉译英+1500字英译汉/3000字汉译英/3000字英译汉”、“拟翻译的内容概要”和“翻译公司的相关信息”(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提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经贸、管理、金融等领域商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近年来对毕业生就业开展的跟踪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与市场有关的工作。因此本项目提倡学生结合专业实习撰写有关的调研文章或论述文章,且字数、文章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时,经审定能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视为完成毕业论文,最后参与全英文答辩。在此过程中,选择撰写调研报告的同学在开题时填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与撰写普通学术论文相同,但要求学生通过制定调查问卷,收集下翔实的数据,文中就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且调查问卷需附在正文之后,供答辩小组成员参考。四是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需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通过适度的问卷调查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也是比较贴近实际、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对三届毕业生的选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导师的指导下,大量学生从事跨文化比较研究,类似的选题如:《英汉广告幽默文化对比》《中美灾难文化价值观异同》《中美商务谈判文化风格差异对比》和《中美企业文化差异对比》等。事实上,这些选题被学生认为易于撰写,并且完成得较好。五是告知学生还可用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替代毕业论文的撰写。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创新设计,字数、质量与毕业论文相当,经审定达到毕业论文要求的形式均可由学生开展。如与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相当的有主持或者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参与翻译实践相当的有参加省级(含以上)口、笔译大赛并获奖;通过部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视具体情况,由学生提出申请,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审定合格的,均可视为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

(二)研究结果

1.改革实践数据统计。2013级305名毕业生中,有4人参与了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3%。2014届200名毕业生中,共有42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7人在公开刊物,占毕业人数的3.5%;35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1%。2015届290名毕业生中,共有66人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其中2人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占毕业人数的0.6%,51人从事翻译实践,占毕业人数的17.6%,15人进行调查研究,占毕业人数的5%,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总体比例为23.3%。三年的数据表明,参与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的学生绝对人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由于2015届为学院迄今为止毕业生人数较多、参与毕业论文改革人数最多的年级,故选择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问卷以不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答题的形式,就“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无必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方面遇到何种问题?”,以及“最希望以何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等十项内容进行调查。经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普遍承认完成毕业论文是必要的、的确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且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明显帮助;但资料贫乏、科研经验不足、语言表达跟不上和难以创新凸显了教学与检测的不对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毕业论文形式的确需要进行改革,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的全面对接;有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远比科研能力重要,学校需要对所开的专业课程进行相应改变以对接毕业论文改革。且不论学生看问题有无偏颇,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考察来看,学生要求教学内容与毕业检测对接的要求无疑是正确的。3.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反馈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公开的学生均是使用中文撰写,虽然答辩时使用的是英文,但并不能完全说明其使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是否要求学生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全英文的文章还有待进一步商榷。第二,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从事翻译实践的同学所翻译的译文初稿水平并不能达到相应要求,都需要指导老师的大力修改方能达到公司期望的水准。虽说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会因此而提高,但指导老师认为译稿的最终水平并非学生真实翻译能力的体现。如果委托公司借此聘用学生担任正式的翻译,日后在无教师指导下的翻译水平能否保证还有待考证。第三,暂时还未对反映本科毕业研究水平的其他形式进行实践研究,也没有学生提出相关置换申请。课题组成员认为,毕业检测的形式应该没有穷尽。从研究的结果中发现,对于以“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的独立学院的英语类专业学生而言,虽然更看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恰当的科研对于提高其综合的语言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教学与检测对接问题的探索,不仅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开展研究,也需要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方面积极改革,更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毕业检测进行利弊分析,力争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检测相一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一致,在校学习与求职就业相一致,最终实现毕业论文撰写形式多样化、方式合理化、效果显著化的目标,提高独立学院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黄运婷.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2]奚道同,等.民办高校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

[3]王淼.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海外英语,2014(6).

[4]成强,张奇惠.电子信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3

作者:王文娜陈志明刘东霞

摘要: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息息相关,甚至课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成败。这就要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如何贴近生产实际,找到一种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同时这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项目化教学入手,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例,基于商务翻译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项目,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法、手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商务英语翻译

引言

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是关键,所以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基本上还在延续本科教学的体系,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实践性较强的英语课程也是如此。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商务英语翻译,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英语课程。为了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连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了项目化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依据课程和授课内容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容纳到真实的项目中去,引导并帮助学生实施该项目的探索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完成这一项目。项目化教学法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按照教师的安排和思路去得到结果,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通过自身和与其他同学的共同探索、讨论、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最终完成该项目的学习,并获得最终的成果。然后进行自己我展示、自我评价、互相展示、互相评价、教师对成果的点评和评价。该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学生各种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总而言之,项目化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与传统的教法相比较而言,项目化教学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法,就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一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而这些项目和任务都是和日后所从事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的,甚至有的项目和任务就是当前该专业从业人员正在从事的工作任务,以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项目化教学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会涉及到内务的分配、小组成员自学、小组讨论、项目实施、小组汇报、成果展示、总结、考评等环节,这一切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最为重要的是,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核心,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在该过程中提供引导和帮助,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项目化教学的设计

(1)设计原则——注意传统教学的三个转变:

①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②以课本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

③以课堂为中心以实际应用为中心

(2)项目实施的设计---必须注意:

①能否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

②能否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否存在知识结构上的脱节或断层。

③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的自觉性

④能否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⑤能否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产联系起来

⑥能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项目化教学设计是个自由度大、极富创新和灵活性的环节,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项目化课程开发、创新、应用才可能取得成果,而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水平和环节对项目化教学效果起着决定作用。

3“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3.1项目化教学设计:

(1)基于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分析确定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把握“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在安排上,应坚持“紧密联系实践,贴近实际”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依据高职英语翻译教材中所提出的任务,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翻译任务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序号项目名称培养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1

1商务名片的翻译能够进行商务名片的汉英,英汉互译;掌握商务名片翻译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技巧

22中英文公共标识翻译能够进行中英文公共标识的汉英,英汉互译;掌握中英文公共标识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技巧

33商标翻译能够进行商标的汉英,英汉互译;掌握商标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技巧

44组织机构名称翻译能够进行组织机构名称的汉英,英汉互译;掌握组织机构名称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技巧

55公司简介翻译能够熟练地将公司简介翻译成英文,并掌握相关的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66产品说明翻译能够进行产品说明的汉英,英汉互译,掌握产品说明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77广告翻译能够对广告内容进行简单的汉英,英汉互译,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88公共文书、信件、证明等文件的翻译能够熟练对相关文件内容进行汉英,英汉互译,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99商务信函翻译能够商务信函的特点和相关的业务知识,对商务信函进行汉英,英汉互译,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110单证翻译能够根据单证的特点和相关业务知识,对单证进行翻译,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111商务、业务相关报告的翻译能够商务、业务相关报告的特点和相关的业务知识,对商务、业务相关报告进行汉英,英汉互译,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能够在参考书、工具书的辅助下,完成商务名片、商标,公共标识,公司简介,组织机构名称、公司简介、产品说明、广告、商务报告、业务报告等商务英语方面资料的翻译;能够掌握常见的组织机构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原则、技巧熟练翻译各类公关文稿;能够正确翻译上午信函和单证材料;能够正确熟练翻译各种常见的商务报告和业务报告,译文达意,格式恰当;能够识别一些商务文本中存在的翻译问题和错误,并能够加以改正。

(3)项目实施过程设计

项目化教学法主要分为:确定项目、组建小组、下发项目任务、项目准备、项目讨论、小组互评、教师点评、项目评价等八个步骤。

3.2项目实施过程

(1)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安排,选定教学项目或教学内务,并对该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和点评。

(2)根据教学项目或教学内容的特点组建项目小组。分组时要坚持互助互补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自身特点等因素,努力让个组成为一个团结、合作、进去的小组。项目小组一旦成立,在该课程完成以前,不在进行变动,以保持其稳定性。项目开发小组设立“项目负责人”一人,负责本组项目任务的实施和安排,.

(3)项目讨论,表述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对该项目中的词汇、句型、语篇、结构、要点、格式等特点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合作总结出各个层面的特点;其次,要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关材料的文本分析,梳理出该项目材料翻译的难点,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查阅相关的词典、专业书籍、网络资源等方法和途径来解决这些难点,并尝试性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关原则和技巧;再次,在各个小组在深入讨论完成相关任务后,教师可安排学生逐一展示各自的成果或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换,互相检查各自的不足和优点。在分述和综述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提问,教师也可提问,以加深项目讨论的深度。

(4)各个小组完成相关的探讨任务后,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点评;对于在探讨分析过程中,各个小组所忽视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地提出,并进行相应的讲解以补充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4项目化教学的考核方式

项目小组项目成果交由其他小组互相评判,这样可以互促互进,又可以促各小组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师根据各组最后的上交的项目成果评分;小组内部也要根据成员之间不同的表现,进行考核;依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推选出优秀成员;所有单个项目考核成绩总和再除以单个项目的总数而形成最终的考核结果。

结论

项目教学法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尤其是对于高职教育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一定的实效性。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完成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扮好合作者,引导者、启发者与帮助者的角色。虽然目前项目化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使当前的高职教学满足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就业要求,其必将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学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力.校企合作背景下商务翻译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

[2]陈松.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3]王盈秋.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0.

[4]张光,赵勇,谭亮.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5]安秀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翻译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9.

[6]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7]周静.从课程定位看高职口译的教学内容设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9]张沉香.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4

关键词实践能力翻译教学教学模式翻译工作坊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及国际间交流的越发频繁并纵深发展,中国需要大量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担负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重任,助推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及提升国际竞争力。进入21世纪,翻译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翻译行业和市场的极大繁荣给我国翻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巨大的挑战。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高校,尤其翻译教师应及时反思、创新教学模式、深化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2]

1翻译教学现状

近年来,国内翻译教学虽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效果仍不理想,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中,甚至外语教育界还有一些人对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翻译只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技术性转换,或片面认为学了外语就可以从事翻译工作;每年大量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翻译实践能力差,不能圆满完成企事业单位宣传资料、商务信函及业务沟通洽谈等翻译工作,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刚性需求。

这其中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达不到翻译人才市场的要求,源于“教师为中心、基于文本”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翻译思维的培养,抑制或损伤了学生学习翻译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2现状分析

全球化市场对于能熟练运用某两种语言和网络技术资源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两种语言、文化间转换的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此类人才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黄友义指出,层出不穷的翻译质量问题的核心根源在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与高水平翻译人才缺乏的矛盾,确保翻译质量必须首先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庄智象指出,传统的纯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陶友兰说,仅靠教材中有限的翻译练习材料来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不现实的。[3]

高校必须了解人力资源需求方,才能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产品”。然而,高校中“学院式”教学仍存在,与翻译行业、市场需求联系不够,教学模式沿袭传统“三部曲”(基础翻译理论讲解、翻译技巧举例、翻译练习实践),强调“译文是否忠实”,未考虑市场的真实需求,导致毕业生缺乏实际经验,不能胜任翻译工作。具体如下:

(1)教学理念过时片面,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积极性不高;(2)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时间分配和内容设置不能适应教学目标要求;(3)教学方法单调(理论+译例+实践),教师过分依赖教材,以填鸭式教学、练习为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翻译能力和创新能力;(4)当前大多数学生的中文、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5)很多高校严重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合格翻译教师。

3相关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曾发挥了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以译品为取向”,“以教师为中心”,以翻译技巧与练习、翻译理论为核心来设计课程,强调教条主义和权威性;注重文本形式的转换训练,紧扣参考译文,忽略蕴含其中的深层文化信息;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点评、学生聆听),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创新和复合型能力的发展,削减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其主体地位削弱,抑制了自主实践能力,挫伤了翻译兴趣与信心,阻碍了师生与同学间的交流,无法有效积累翻译实践经验。为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尝试其他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教学:

(1)“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激发每位学生天赋的学习潜能;教材须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实现他的生活目的;建构学习活动环境,尽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现其优点的机会;学生主动学习、检讨、改进自己,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力。

(2)“竞合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现说”和合作学习理论,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授课内容为基础、师生协作为动力,激发学生竞争潜能和协作精神,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3)“批评式”教学模式,以系统的翻译练习和讨论,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练习,以掌握翻译方法,培养正确评价译文的能力和对译文和读者负责的意识。

(4)“情境性”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类似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发生。

(5)“多维信息输入”教学模式以形象多维的信息源强化信息刺激,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4]

(6)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教师指导、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翻译知识与技巧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翻译教学是训练学生分析、解决翻译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

(7)有声思维教学模式,关注翻译思维过程和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翻译学习兴趣,开展师生“互动式”、“建设性”的课堂教学,提高应用文体翻译实践能力。[5]

(8)pBL模式,“问题为导向”,强调自主性、真实情境、小组协作、知识交叉学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

(9)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的“翻译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突出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中心地位,强调互动和实践,有机结合翻译理论、技巧讲解与针对性实践训练,强化对翻译技巧的掌握运用。[7]

(10)“交互式”教学模式综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等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快捷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师生、学生间多维、全面、深入的积极交互,激发教学潜力,提高学生翻译实践水平。[8]

4新时期市场需求分析

翻译能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和语言输出能力的直接体现,是衡量其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日益精准专业的翻译市场越发要求翻译人员具备多元的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语言、文本分析、语言转换、翻译策略、双语文化、专业英语和翻译工具应用等多项能力。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细化评估,有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信息时代要求译员熟知两种语言的使用、懂得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和文本处理技术、具备网络资源检索能力及项目管理理念,F代翻译教学必须吸纳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括:熟悉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有关的理论知识、技术支持平台、语言服务行业新标准及翻译项目的操作流程,具备独立建立和管理语料库的能力。[9]

5翻译教学改进策略

翻译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翻译技巧和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为将来的翻译需求奠定基础,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应用、实用、够用、好用,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在全球化时代,翻译教学应紧跟翻译行业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以时新性、实用性、实践性为特点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语言能力、翻译水平、行业素养和岗位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合作、思辨、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

我们必须构建多元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如“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任务型”(或订单式教学)、“项目式”(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工作坊式”等教学模式(学生为中心、翻译过程为导向),[10]实行开放式翻译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创造实践条件,充分利用翻译市场,有针对地、系统地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以及外向型翻译人才。具体改进策略如下:

(1)选用或重新编写翻译教材,教学内容包括词汇/短语、句子、段落、篇章,涉及汉英语言习惯、常用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综合利用多种资源和理念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课程涵盖英译汉和汉译英、兼顾笔译和口译,增加课时,课内教学与课外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应用现代手段,模拟外事活动,进行情景模式教学,提供课程资源和资料,为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创造条件。构建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平台,建立内容全面、材料新颖的翻译语料库,并对教学材料进行难度分级。[11]

(2)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教学重心落实在学生的“学”上;尊重学生的情感、尊严和遵循层次性原则,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和丰富多彩的交互活动,构建“交互式课堂+网络交互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框架式或实践式教学法,帮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的章节和教学要求,选取和布置相应难度的课外翻译实践材料,帮助学生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及合理运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模式设置翻译教学,将经贸、旅游、饮食、合同、广告等众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翻译实践中,提升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引导进行合作交流,感悟中西文化差异、学会包容与融合,培养其终身学习理念,使学生适应能力强,工作上手快。

立足pBL教学模式,建立项目式的真实学习情境,选择如项目实例、新闻报道、声像资料、调研报告等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在参与解决问题实践中,发展其认知、沟通、思辨、合作能力。[12]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能力,完善教学单元模块设计:基础知识模块(基本原则、标准和市场现状及前景)、技巧模块(词汇和短语、句子、语篇、文化)、理论模块(英汉对比、功能翻译理论)、工具模块(词典和网络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模块(字幕、公示语、新闻、商贸、法律、科技、旅游、饮食翻译等)。教师还可根据高校特色和专业特点对技巧模块、应用模块的内容进行调换和增删,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尝试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笔、口译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度拓展口译练习的材料类型,提高文化、文学、艺术等材料的比重,并强化对专业领域、专门词汇的理解与应用效果;遵循复合操练、双向转换、时代性与经典型原则,编写口译教材,使笔译材料与口译材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13]

(3)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英汉双语的语言、文化,鼓励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创新能力,了解和掌握深厚的翻译知识;指导开展各种层次的翻译竞赛活动或完成部分翻译项目,如国际性的展览会、贸易洽谈会,或成立翻译公司/中心;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高质量的英文材料,拓展知识视野,锻炼双语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协作、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传授学生现代信息社会翻译人员所需的高效的翻译手段,引导学生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完成翻译任务,向学生介绍中国译典、金山词霸、爱词霸、有道和谷歌等网络字典和搜索引擎、以及trados、transStar、雅信Cat等翻译软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东方翻译》等资源获取有用信息,查找、阅读平行文本,掌握各类翻译文本的特征,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4]

(4)高校转变观念,从资金投入、师资培养、教学考核等方面支持教学改革,对翻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安排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参加学术会议和学习考察,鼓励参加Cat技术培训和参与翻译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大学语文》系列课程,举行汉语诗词朗诵会/赏析活动、百科知识竞赛,推荐优秀的中文书目,引导学生扩宽知识面、提高中文素养。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从口译/笔译专业技能、理论修养、百科知识、创新意识、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充实、提升自己,引导学生掌握笔译技巧、准确运用语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国际视野,强化对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方高校,尤其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本校、本地区及至周边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设置专业与课程,构建系统多元和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指导的翻译教学,积极推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改革,实现第一与第二课堂、学校与企业、学业与职业成长“三结合”,改进翻译教学。

6结语

翻译教学应是师生、学生间精神契合、平等交流、自由对话的过程,教师应重视翻译的主体间性,采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消解教师和标准译文的权威性,鼓励参与分析、讨论与协商,建立平等的主体间对话关系和师生间深厚的情感关系,在潜移默化和互动反馈中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翻译理念和技巧,提高翻译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力。[15]

翻译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机会的多少和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效果上。翻译教学应基于市场和就业需求,实行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尝试“阅读+翻译”,引导学生去对照阅读、译文赏析、小组讨论,“以译促读、以读带译”,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处理不同信息、交际功能的文本能力;指导学生完成大量系统的翻译实践,提高翻译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

“翻译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符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翻译教学的改革方向,顺应全球化对职业化翻译人才的需求趋势,值得推广应用。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采用定单式培养、师资合作、项目合作、实习基地、共建实验室、商讨课程设置等合作形式。[16]

参考文献

[1]王正.英语作为第二专业的翻译课程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2]罗选民.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3]刘晓东.基于市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6.

[4]朱山军.关于专业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5.

[5]王晨婕.有声思维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6]袁翔华.翻译专业本科教学pBL模式的可行性与实践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5.2.

[7]宋平锋.浅谈“翻译工作坊式”翻译实践教学模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

[8]顾建敏.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9]钱阳.基于Cat技术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2015.4.

[10]杨雄琨.基于能力培养的多元化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高教论坛,2012.7.

[11]黄晓佳,鲍川运.交替传译教学材料难度分级探析[J].中国翻译,2016.1.

[12]袁翔华.翻译专业本科教学pBL模式的可行性与实践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5.2.

[13]张威,王克非.口笔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6.

[14]吴萍.网络环境下“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7.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商务英语的翻译是专门用途翻译的一种,主要针对国内外的各种商务活动。广泛的用途决定了商务英语翻译题材的广泛性,包括商务旅游、知识经济、商务信函、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等等。每一题材在内容上又各有千秋。商务旅游翻译的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知识。知识经济的翻译则会遇到与生产、服务、科技,以及知识与信息相关的内容和词汇,以及由知识经济带来的在各个领域产生的新词。而商务信函则包含了书信的基本要素和书信的基本特征等内容,具备商务信息传递的功能。

商务题材的广泛性决定了商务文本的复杂性和商务英语文体特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商务文本该有不同的翻译标准。对商务旅游翻译所涉及到的文化差异,翻译就要考虑“功能相似”原则而不是要求字字对等的“忠实”翻译,灵活地使用“意译”法。知识经济的翻译要面对大量的经济数据、专业术语以及新兴的词语,就要在词语、语法结构及表达方式上尽量做到保持一致、准确,即以“直译”的翻译方法为主。而商务信函根据其语言特点和实际用途,在翻译时则要做到事实准确、礼貌得体、规范严谨。

针对商务翻译的以上特点,学生在学习商务翻译的课程时就要根据教材,灵活掌握每一项内容,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知识增强自身翻译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性和实践性,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从学习方法上,学生都应该做到有侧重、有目标、有技巧,即“有的放矢”。

1、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商务英语的语言活动、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以及翻译技巧。此外,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和课堂内容。根据以上所分析的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除了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外,学生还需要熟知更多的课外知识。教材和老师只能以有限的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介绍有限的知识,学生应该以此为方向和目标,注重平时的积累,运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比如对于知识经济这一内容,除了课本和课堂上学到的新生词汇之外,学生可以在日常上网、读书看报的时候关注更多的时下新兴的新词新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多词语都因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产生或消亡,能够与时俱进是一个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2、从学习方法上来看,学生要转变观念,抛弃以往以老师为主的被动式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对于教师的讲授内容应勤于思考、放开思维、打开思路,在教师地引导下开拓眼界,积极实践。在课堂上,学生们要做到人人配合,积极响应,才能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课下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多加练习,做到亲身经历才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依据商务英语翻译实践性强的特点,老师们一般都会采取案例教学法,即针对每一商务题材,选取有代表性的商务文本做案例让学生们做实践。对于每一案例,学生都要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分析、辩论以及课后案例报告的撰写等工作。还以商务信函的翻译为例,学生应把前期老师给出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的理论基础,然后积极地付诸实践,认真地去讨论和翻译,最后根据老师的评定意见写出案例报告以总结出类似案例的翻译规律。用这种有目的、有技巧的方法去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实践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紧扣其特点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市场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德明.《新编商务英语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8-95页.

[2]杨飞雪.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一些新词答案翻译方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6

关键词:mti;mooCs;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一、引言

慕课(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自2012年之后进入蓬勃发展期。迄今为止,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s平台已提供了上千门免费在线课程,吸引了几百多万人次学习者。2013年,慕课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1]。许多大学纷纷加入。从一开始的香港中文大学加入Coursera平台,到之后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6所亚洲大学宣布加盟edX,以及之后中国大陆许多重点大学的纷纷加入。此外,国内诸多企业为抢占市场先机,也积极投身大规模慕课,如网易、过来人、果壳网等纷纷推出开放式网络课程。

二、我国mti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互动使得翻译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供供,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也便了各方面的特别关注。为此,2007年教育部提出,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即“masterof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招生对象一般为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获得者,同时也鼓励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mti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通常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原则上为翻译硕士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mti的毕业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目前为止全国已有上百所高校开设mti专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由于我国mti起步晚、发展过于迅速、经验资源储备不足,mti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老旧,与翻译产业化需求严重脱节。mti教学应该开设本专业特点较强的课程,如翻译辅助软件应用、翻译技术、翻译流程管理等课程。但是由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耗资巨大,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有能力投入或愿意投入。

(2)教学方法陈旧。目前,mti专业的教学手段仍然多以课堂授课为主,缺乏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翻译实践的机会。有的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属于新瓶装旧酒,课堂教学还是以学术型课程开展教学,学术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很可能被照搬到翻译硕士的培养上,体现不出二者之间质的区别,典型特征就是理论学习、围绕理论写看文献、写论文。布置的翻译作业也和市场需求大相径庭,没有起到培训作用。

(3)专业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实践型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担任口译课的教师数量奇缺,而且质量也不高。如今,国家还没有确立相关的mti教师资格的认证机制,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投入不多,懂得Cat(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操作的教师就少之更少了。学校翻译专业的教师应该主要来自长期从事专业翻译的专业教师或业界的职业翻译人员,但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从长期从事学术性研究教学的老师中临时抽调过来的,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并不适合mti专业教学需求。

(4)mti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众高校mti翻译课程开设时间大多为两年制,少数学校例外,而在这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学生除了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外,还要进修自然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公共科目,同时还要面临准备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任务,这样他们能专心提高翻译水平的时间就大大缩水了。

(5)mti教育与翻译产业发展要求严重脱钩。翻译产业是是一种创益产业,这决定了翻译的内容必然与实际生产生活相关联,比如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等。然而许多学校开设的理论课程过多,翻译内容也过于陈旧,和当今社会需求的翻译方向大相近庭,这种培养方向的错误只会和预期结果南辕北辙。

面对mti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mooCs教学的优势,有人提出将mooCs引进mti教学当中,力图为mti的发展提供一条良好的出路。

三、mooCs对我国mti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仲伟合于2005年初提出举办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以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

教学设施和教学计划为保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化口笔译人才的设想[2]。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将继续上升,因此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当前以培养合格翻译人。

将mooCs课程和mti课程教学相结合,可从以下三个大方面着手:

(1)寻求适合与mti教育相结合的mooCs课程形式,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水平首先,从师资队

伍方面来说,mooCs之所以吸引力这么大,部分原因是授课教师多是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许多学生是为了一睹大师风采才参加到学习队伍当中去的。那么,既然mti实践型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担任口译课的教师数量奇缺,采用mooCs的授课方式就更加有必要了。推动以双导师制为基础的四类结合:国际与国内结合,学术与职业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学界与业界结合[3],吸收一批全国或至少是本地区、本行业的最优秀的翻译人才加入进来[4]。

其次,将翻译教学方法现代化。要将翻译技术信息化教育纳入课程设置的范畴,处理好mti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5]。授课教师要突出现代翻译技术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合理有效利用各种网络资源[3],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并将翻译记忆系统的应用作为笔译课程的必修科目之一。mooCs网络课程平台的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和自身水平匹配的教学视频学习,而且能对有难度的学习环节进行反复学习、慢速播放学习。除此之外,在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方面,mooCs课程本身自带记录功能,教师能容易从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中了解难点,为以后录制教学内容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相对于传统的mti授课方式“讲授翻译理论――翻译佳作赏析――翻译作业布置――上交翻译作业――老师评改”,融合了mooCs授课形式的mti课程选择更加灵活,并且教师可通过平台将每次参与的口笔译实践活动内容同时保存,作为重要真实的教学材料以备之后的教学使用和参考,使用价值高而且效果好。

(2)应用联通主义理论教学模式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代表为乔治・西蒙斯和他的重要搭档斯蒂芬・唐斯。两人在乔治・西蒙斯的《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一文发表前已有多年的深入合作,至今也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实践形式――cmooCs的核心推动者[7]。这个学习理论本身就很复杂,需要后人继续深入研究,但是交互性是该理论的核心是很明确的,同时,联通主义学习并不适应所有学习者,而是一些受过教育有能力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的的学习者。对于mti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联通主义学习方式再合适不过了。

(3)课程设置内容设计要合理,以最大限度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的,mti教学体系应该与翻译市场、翻译客户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设置科学的专业教学内容、训练量与目标,并且紧密联系翻译产业、翻译市场,做到真正的国际化、本土化、多样化、专门化、市场化、技术化和规范化。我国mti教育应时刻保持与市场同步,建立、健全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的培养体系。加强高校mti教学和翻译产业的互动,探索相互合作的新模式。

此外,由于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报考mti,使得原来几乎只招收外语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因而学校老师更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设计,提高管理能力。

四、结语

到目前为我国翻译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建成了包括翻译方向的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专业硕士点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翻译教育体系。其中mti是专为满足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需求大量应用型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而出现的学科形式,这是许多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面对mti课程教学存在的瓶颈,将mooCs课程教学模式应用到mti教学中,将对提升mti教学水平、发挥其翻译人才储备功能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无论从现实角度还是从长远角度,这一举措都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们要引领专业化翻译人才培养方向,注意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将mooCs教学优势巧妙得应用到mti教学当中去,把mti教育做成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育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淑苹.mooCs研究报告[eB/oL].中国网,2013-08-21.

[2]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的建设[J].中国翻译,2007:9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7

【关键词】翻译专业口译专业实习模式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综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即翻译能力、百科知识、应变能力、综合素质均达到一定标准的,可以高效完成客户需求的专业人才。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从学校向社会过度的实践平台。翻译专业的开设,“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践教学(含专业实习)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这样学生可以巩固自己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翻译理论与技巧,提升操作能力,应变实际翻译场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院校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口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任务不明确,学生无法选择合适材料。普遍来说,现在院校设置实习任务时未能向学生解释适合实践的口译材料,也未规定汉译英与英译汉的比例。因此,学生自行选择的音频类型宽泛,英汉与汉英比例也出现很大差异。很多材料,如:精读课文、电影等材料并不适合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

2.无有效监督,难以检测学生真实水平。本科生课业任务较多,现实环境中能参加的校外实践项目较少,而翻译专业实习往往安排在寒暑假期间,学生一般会有如下不符合口译实践要求的操作:多次录音选择表现最好的一次上交、直接念已有的译文或原文音频全部结束后才出现自己的口译录音。专业实习应该为模拟职业环境下即席进行的活动,而不合规范的操作不仅不能够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利于培养其作为译员职业素养。

3.实习形式化,与课堂教学脱节。实践应该是反向指导教学的有效途径。专业实习涉及的人数多、时间紧。因此教师多选择摘取简单段落给出分数与评语,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未能把学生的实习内容当作教学案例。这样就让学生产生误区,认为翻译专业实习只是一种形式,他们对口译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少。

此外,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学阶段并未开设机辅类课程。学生在录音时往往会使用各种设备,录音格式与单项时长也多种多样。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符合目的的教学实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不利于培养译员翻译的职业化意识。

二、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口译专业实习模式改革策略

1.项目前期:明确口译任务。在项目前期,教师应建立明确的教学计划。其中包括时间、主题、进行模式等。比如,第一周主题为水污染治理,英汉、汉英口译各两组发言。学生将就发言轮流做口译实践。因此应提前让学生做译前准备并给出准备方向,如:水污染的概念、当前中国水污染存在的问题等。鼓励学生查找可能会出现的词条翻译,并搜索相应的环保知识,培养其良好的译前准备习惯。可以安排老师或学生做发言人,但更建议会议或活动发言人是在某一真实机构任职的工作人员,其他专业的教师或硕博士生,他们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接受我们的邀请担任志愿者发言人。

2.项目执行:标准化操作。实践进行的场所建议在学校的口译实习基地或同传间。按照主持人介绍,发言人发言与译员口译的方式进行,现场同步以ppt形式播放发言大纲,完全模拟真实的口译活动场景。活动期间全程录音,并要求各学生对自己负责口译的部分进行录音。要求暂时做“观众”的学生全程注意力集中,自行在场下记笔记并做“mentalinterpretation”,并在口译活动结束后给出自己的感想。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全场同学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并逐渐反思如何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口译水平与做翻译的综合素质。

3.结项:教师综合评价与学生实践反思。教师应客观、综合地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评价结果可依据学生的口译技能、应急能力处理、职业素养等标准并体现在学生实践报告上。按a(优秀),B(良好),C(不合格)三项划分,并给出实践评语。评语要按照评价标准详细描述学生存在的优点与职业方向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要求其在实践报告上体现实践心得,如:任务描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自我反思。这样的双向互动有助于学生自我思考并辅助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译水平。

此外,口译实践材料还可以作为口译课堂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口译练习与讲解。还建议在专业实习的不同阶段开展计算机辅助软件教学与实践,如:SDLtrados与adobeaudition软件的使用并鼓励学生学习项目管理知识。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口译的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口译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环节,口译专业实习对于应对于推动翻译的职业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模拟实际情景,根据学生与地方需求设置合适的专业实习模式,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与作为职业译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云辉.论口译人员的综合素质[J].中国科技翻译,2000(1):27-28.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8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翻译能力

当前,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严重的教学滞后现象已经极大地导致学生翻译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缺失,因而有效利用可行措施,大力改革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质量,完善非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则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1.职业生涯的需要

1.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我国急需大批合格的能担负起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任务的应用翻译人才。加强翻译教学已不仅是高校外语专业的任务,还是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罗选民(2002)所说:“谁能保证,我们现在所教的非外语专业学生中有些人若干年后不会改行做笔译或口译,或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业余翻译呢?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在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任何处于学术前沿的科学家,他往往也是翻译家,他不仅仅自己做研究,还把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己任。……可以肯定,将来许多科技翻译人员将来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正在从传统的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转变,即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仅是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而且作为一种教学的目的而存在。”(罗选民,2008)以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为目标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与传统外语专业偏重纯语言文学型的翻译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探讨非英语专业的应用翻译教学成为当务之急。90%以上的中国大学生都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翻译能力,是时代的需要、职业的需要。

1.2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9月26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翻译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高要求: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可以说《教学要求》对学生所需达到各阶段翻译能力的教学要求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梯度合理。但学生的现实翻译能力却由于翻译教学的不作为而大大滞后于目标能力。

1.3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无奈之举。2007年3月30日,经过长期酝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旨在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oftranslationand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课程考试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实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教育部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资格第三批院校(含前两批)增加到81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翻译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补上了原本缺失的高层次、职业化翻译教育这一环(穆雷,2007)。

2.翻译教学的困境

2.1四、六级考试指挥棒和风向标对翻译教学不利。

英语四、六级考试对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起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在现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以汉译英的命题形式出现,考查的仍然是英语语法和词汇表达能力,或者说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而翻译能力的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当然,这部分的五个句子只允许在规定的五分钟内完成,学生的翻译速度只是在这一检测的内容中,得到了强调。

2.2合格师资是制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瓶颈。

1998年12月,由高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高校可根据学生升学、就业、出国等不同学习动机,设置相关高级翻译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各类学习需要,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应该说,各高校都能够做到在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但问题是,几乎所有高校开设的都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课,这就给授课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谁来上课?是懂翻译的英语老师来授课,还是懂该专业的老师来授课?无论是谁来授课,都无一例外地受到约束,即英语老师讲不好专业问题,专业老师讲不好英语翻译。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不少翻译课教师只是随意选出来的,没有时间接受培训和进修,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教翻译,或者英语专业课。

我经过调查还发现,一个能教好翻译的老师,在高校的翻译教学实践中,非有三到五年的磨炼。但更令人揪心的是,即使高校老师教好了翻译课,由于社会合格翻译人才的奇缺,也最终导致了教授翻译老师流失于社会非教育行业。

3.解决的方案和途径

3.1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题型,提高翻译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设置单一的现状,王伟(2006)提出应根据不同的翻译测试目的和要求,采用多样化题型,进一步探讨翻译能力的具体内涵、测试的选材、测试的方式和测试的效度及评分标准等。翻译测试重在检测学生的翻译能力,更好地指导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翻译测试应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翻译测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尝试采用单句翻译、短文翻译,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译评等多种形式;主客观试题并重,甚至可以考虑因开卷的优势而采用开卷的形式来测试翻译能力。测试题材也应该多样化,应该涉及文学、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

提高翻译题型的信度和效度,不仅使它成为一种常规题型,还要增加其在四、六级考试中的分值。改变翻译部分在试题中的顺序,是大势所趋,如现在把作文和快速阅读放在考试开始考比最后考,效果良好。只有这样,四、六级翻译考试才能从整体上测试出考生的英语水平,才能使学生、教师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真正重视起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独立阅读外文资料并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资料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各项建设。

除了全国性的四、六级统考外,各省市还可定期组织地区级的翻译能力等级考试。大专院校也可定期组织翻译能力竞赛,以提高广大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罗选民,2008)。

3.2培养合格的翻译教师是当务之急。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的艺术的再创造。大学英语教师课时重,难于找时间去专门研究翻译,翻译教学就很难有较大突破。韩子满(2008)在分析建立合格的翻译师资队伍对于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时建议,可以考虑招募职业译者加盟,充实教师队伍;与专业翻译机构合作,借用职业译者,并为教师提供锻炼机会;创办自己的翻译公司,为教师提供锻炼平台,稳定教师队伍。各校要尽快培训专职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师,定期选派他们参加口笔译培训班提倡翻译教师参加翻译资格等级考试,并把这种资格认证纳入到翻译教师的选拔和能力的考核之中,同时鉴于职业翻译者收入较高,对优秀的翻译教师应提高待遇,以稳定翻译教师队伍(白莹,2010)。

3.3大学英语开设翻译课是大势所趋。

对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发现要求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学习任务和要求高中生必须达到的学习任务基本接近,而且目前大学新生的总体英语水平逐年提高,所以压缩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增加翻译等应用型课程是完全可行的(白莹,2010)。王金波(2009)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后建议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笔译课程,大二下学期开设口译课程,将来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甚至可以开设3个学期翻译课程。学生的年级越高,翻译对他们就越重要(罗选民,2002)。各校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师资状况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设置一定的翻译课时或通过合理的安排单独开设翻译选修课、必修课(白莹,2010)。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翻译能力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从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翻译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扩大我国对外交往、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eB/oL].http://省略/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2]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http://moe.省略.

[3]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J].中国翻译,2008,(4).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7).

[5]罗选民.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6]王伟.大学翻译测试的题型设计与改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白莹.应用翻译――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8]王金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J].外语界,2009,(5).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9

关键词:“互联网+”;“翻译”;项目团队制

0前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层次加深和广度不断扩大,市场上对于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高校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因长期以来推行“经院式”,重文学轻实用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因此,传统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第一,国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2006年,我国才正式在高等院校设置“翻译”专业,2007年15所高校开设翻译专业硕士(mti)。此外,社会上缺少培养翻译的培训机构,导致翻译人才的社会供应不足。

另外,大学翻译课堂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偏重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培养出的学生翻译实践技能不高,长期以培养教学型和科研型人才为主,严重忽略了市场对各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结果出现“八千万学子习外语,翻译人才缺九成”的现象。由于忽略了市场需求和对学生实践翻译能力的培养,导致翻译课堂教学弊端百出,所以不少刚毕业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到翻译公司工作后,还需要公司进行二次培训。

第二,国内外研究。如何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陈水平在《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趋势和问题》一文中指出,加拿大翻译产业部门委员会(CanadiantranslationindustrySectoralCommission)调查显示,学生在结束翻译课程后获得的翻译能力与翻译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主要是文化知识面太过狭窄,缺乏实战训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李晓东在《本科翻译专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初探》中提到,如何通过翻译教学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使翻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已经成为当前翻译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值得每一位教授翻译的教师深思的问题。

第三,“互联网+翻译”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互联网+翻译”平台化在当前及未来是商业翻译服务的运作趋势。据前期研究和实践发现,国内基于互联网的翻译服务平台可大致划分如下:

一是翻译公司官方网站。20世纪末以来,各翻译公司纷纷开设官方网站,这些网站的设立不仅仅是展示公司基本资料、企业形象、企业推广的重要途径,甚至慢慢变成了翻译业务的“接单”平台。二是第三方购物网站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这类平台为国内最早出现的第三方翻译服务平台,通过在淘宝网和天猫网上搜索关键词“翻译”,可以发现,提供翻译类服务的商品链接的数量高达数十万,年翻译服务销售额逾十亿人民币,占据了国内互联网平台翻译服务约七成的市场份额。三是第三方“威客”型网站,如时间财富网、猪八戒网等。在此类“威客”型网站,客户翻译需求,众多翻译者提供译文供客户选择,客户选定中标稿件,中标者得稿费,无中标者无稿费。此类平台翻译服务在国内尚属小众,市场份额低。四是企业自建平台。大型翻译公司或企业纷纷研发翻译服务平台,如“有道人工翻译”“译马网”“译云网”等。国内门户网站网易2011年推出的在线人工翻译服务“有道人工翻译”,月营业额突破100万元;传统翻译行业巨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5年推出“译云网”,整合优秀翻译和客户,极具发展潜力。五是其他互联网渠道,如腾讯QQ、微信、百度推广、谷歌推广等。此类互联网渠道可以帮助企业定位客户,使客户主动寻找合作企业,但是此类渠道往往仅为辅推广渠道,直接业务收益和效益难以量化。

1搭建高校“互联网+翻译”平台――以仰恩大学为例

基于上述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情况和翻译行业现状,结合“互联网+翻译”的趋势,进行研究。本研究拟将目前国内翻译企业采用的“项目团队制”和“互联网+翻译”行业团队中的项目运作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翻译实践,让学生实地扮演项目团队角色(如翻译员、译审、项目经理等),促进课堂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通过行业实践检验所学翻译理论,指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并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个体查漏补缺,促进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提升。

高校“互联网+翻译”实践平台的性质:

本研究提出,由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院专家顾问与指导教师组建一支互联网翻译团队,依托互联网进行翻译团队运作,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展开翻译练习和行业实践。此外,依托于国内各大互联网翻译平台提供商业翻译服务,使学生真正在在校期间参与到翻译行业团队运作模式中,赢在就业起跑线。

第一,“互联网+翻译”团队。“互联网+翻译”团队的参与人员包括学生成员、学院专家顾问与指导教师。

学生成员的选取方式:由导师采取“自愿报名+导师考核”的形式,在大三英语专业的学生中遴选出对翻译有强烈兴趣、有一定基础,并有意在毕业后从事翻译或英语文字相关工作的同学。该项遴选工作由笔者于2016年3月中旬完成,选取了10名英语专业的同学加入本互联网翻译团队。

学院专家顾问与指导教师包括笔者、仰恩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老师一名、翻译公共课任课教师一名,共3人。

第二,“互联网+翻译”实践平台依托媒介。“互联网+翻译”团队通过互联网媒介提供免费和带薪酬翻译服务。其中,互联网媒介包括笔者运营的淘宝翻译网店()及其他互联网翻译服务提供平台或渠道,如时间财富网,猪八戒网、翻译论坛、翻译项目QQ群等。此外,鼓励、培训和指导学生积极加入目前国内各大翻g平台,如网易有道人工翻译师、译云网。

2“互联网+翻译”实践平台运作具体做法

2.1“互联网+”时代下的仰恩大学英汉翻译课程实践模式改革

英汉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自仰恩大学开设英语专业以来,便有开设此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仰恩大学的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从师资、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课程实践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其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愈发明显。笔者以英汉翻译课程任课教师的角度,提出应用翻译研究与应用翻译教学的迫切性,以及如何拓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从而贯彻仰恩大学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结合仰恩大学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拓展英汉翻译课程实践:

第一,积极响应阿里巴巴“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语言优势,加入仰恩大学跨境电商创业团队,为仰恩大学跨境电商实践提供文字翻译和文字支持服务,推动我校跨境电商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在跨境电商实践中,英语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支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英文网站的建设,还是与客户即时交流或邮件交流,扎实的语言写作和翻译能力是从事涉外贸易工作的基础。此外,外贸也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教师应尽早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实践,帮助学生缩短就业准备期和适应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二,通过互联网进行笔译实践,教师带领学生成立翻译项目小组,通过淘宝、天猫、微店等互联网平台提供商业翻译服务。可以尝试在英语专业成立翻译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学生可初步尝试进行商业文件的翻译工作,担任实习翻译生的角色,通过学生翻译,教师审稿来进行实战演练。这样的举措,既满足了课程教学实践需求,又为学生未来从事英文写作和翻译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第三,与实体翻译公司合作办学,建立翻译教学实践基地,依托互联网的便捷优势,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远程一对一个性化的翻译辅导,或定期邀请翻译经理人、主审为学生开展远程讲座或培训。

第四,提高在外国语学院成立翻译公司的可能性,如政策允许、操作可行,则大大促进我校翻译实践教学,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又能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此外,从学校层面上来说,也响应了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2.2“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译行业做法――项目团队制

“项目团队制”是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翻译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是以项目团队的形式来完成翻译项目。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每个项目团队的灵魂角色是译审,该职位由具有丰富翻译经验和审稿经验者担任,负责翻译项目和任务的分配和审稿。此外,一个项目团队中,一般还包括3~5名“译员”,这些译员承担日常翻译项目的翻译工作。团队中还应包括一名擅长文秘技巧的“翻译助理”或者“业务支持人员”,专门从事网络运营、排版、格式处理等翻译项目辅助工作。在一个项目团队中,译审要根据译员知识背景分配相应的翻译任务,翻译员收到任务后开始翻译,翻译完成后通过电子稿传回稿件至译审,译审负责审核稿件质量,翻译助理负责配合译审完成格式编排,最终交付稿件。

通过将翻译行业做法“项目团队制”引入课程,可以更好地改变传统翻译教学和实践中填鸭式理论灌输,以及缺乏翻译实践的现状,能帮助学生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第一,项目团队制分组方案。笔者担任导师,将互联网翻译团队中的10名成员分成2个项目团队,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专业排名和平时表现),以及翻译水平初步测试的成绩,科学地进行分配。所采取的最终方案是:每个项目团队由5名学生组成,一人担任译审,三人担任翻译,一人担任翻译助理。

第二,项目团队制的运行内容。导师每周课后布置1~2篇翻译实践项目,定期通过QQ群进行,并附上时间和格式要求,项目团队接收到稿件后,审译根据项目类型、项目成员的能力特点进行恰当的分配。项目成员收到译审的安排后,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及时返回译稿至译审。译审收到翻译稿后应与翻译助理一起进行稿件审核、格式编排,在规定的时间将完整的译稿发送至导师。

第三,项目团队制翻译项目类型。在实施“项目团队制”的过程中,笔者根据翻译培训满足翻译行业的需求,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布置不同类型的翻译项目任务至各翻译小组。其中,由于课程和教材侧重于文学翻译范畴,导师可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翻译项目,如合同翻译、新闻翻译、说明书翻译、演讲稿翻译等在翻译行业中大量使用的项目类型,旨在拓宽学生的实践面,夯实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翻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项目团队制的运作情况。在为期一学年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学习翻译理论和技巧,在课后项目团队实践中努力地应用课堂所w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由于能提前接触到行业工作和实践以及课本中未涉及的翻译实践类型,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热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译审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在翻译任务安排协调、翻译难点的处理等方面要及时与教师沟通。最终,两个项目团队均能在规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第五,项目团队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根据导师要求,每个项目团队需轮流在每周的课堂教学之外进行项目成果展示(20~30分钟),每个团队的译审走上讲台,对于翻译项目进行讲解,并对本团队翻译成果向其他同学展示。教师对此及时地进行点评,提高师生互动性,学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交换观点,反思反馈所学知识,擦出了思想碰撞的火花。

第六,项目团队制的效果。经过一个学年的项目团队制的实施,学生成员的翻译水平和学习氛围较往届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乐于参加第二课堂翻译活动,并表现出一定的翻译能力,在两次校园翻译大赛中,项目团队中的学生包揽了前两名的奖项。此外,在ettBL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中,担任项目团队审译的仰恩大学2013级洪浩同学、黄夏莹同学、杨雅婷同学和担任翻译员的邱琦琦同学均获得省级奖项。洪浩同学作为省级一等奖获得者与笔者一起代表福建省参加了全国商务英语翻译总决赛,获得优秀奖。

2.3义务实践项目

互联网翻译团队中的导师根据学生的翻译能力,适当地为学生承接校内外义务或公益翻译任务或项目,如仰恩大学国际处翻译实习生工作、仰恩大学跨境电商团队的英语文字服务等。

从2015~2016学年起,指导老师每学期指定2名学生加入仰恩大学国际处担任翻译实习生,该项职位的任务主要负责摘译仰恩大学新闻和校报中的部分内容,为期一学期,如顺利完成该项工作,仰恩大学国际处则会颁发翻译实习生证明。迄今为止,共有6名学生参加了此项工作,出色地完成了翻译任务,为学校涉外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学生通过参加该项活动,翻译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刘尚雯同学通过了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LanguageServiceCompetenceassessmentandtraining,简称“LSCat”)一级认证,郑雯同学获得了2016年度“译国译民”杯海西翻译大赛优秀奖。

2.4“互联网+翻译”带薪酬项目

自2015年3月以来,经过3名导师考察指定,共有3名互联网翻译团队学生成员参与了带薪酬项目。翻译项目类型包括企业简介、合同、章程、说明书等;个人留学陈述、推荐信、简历等;学术论文、科技论文、文献等。据统计,3名学生共完成了约7万字汉译英的翻译工作和2万单词的英译汉翻译工作。这3名学生中,2013级的洪浩同学表现优异,翻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获得总决赛优秀奖,以及联合国全球华人青少年领袖峰会翻译志愿者等工作。

3结语

本研究将高校翻译教学和行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变革传统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在高校翻译教学中发现问题,结合行业发展情况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然后把行业实践做法引入翻译教学实践环节,希望探索出一条由翻译教学与行业趋势良好互动、融为一体的翻译人才培养的道路,从而改善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不利局面,提升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培养新世纪“应用型”翻译人才。最后,本研究思路可以为建立校属翻译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比如民办高校可考虑成立基于互联网的小微翻译公司,将线上翻译服务和线下翻译服务进行有机结合,既可以服务翻译课程实践教学,又可以为学生在学习阶段提供行业实践机会,赢在翻译就业的“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Kiraly,D.project-basedLearning:acaseforSituatedtranslation[J].meta,2005(4).

[2]2012-2016年中国翻译行业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发展预测报告[R].中报告大厅,2012.

[3]陈水平.项目翻译教学模式:意义p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4]何其莘.翻译和外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7(4).

[5]黄笑菡.“翻译作坊”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

翻译专业实践报告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将比以前更加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质与量及种类方面急剧上升。因此英语专业在高校的设立大大地提升,但是高校英语专业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生活脱节的矛盾。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从九十年代的偏重于笔头和翻译,到二十世界初的“听说领先”,进而至现在的强调综合能力。但在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现时社会要求仍然是相差甚远。这充分暴露出我们现行的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区和误区,反映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与现代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脱节。而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实践少

翻译作为英语专业在实际操作中的主要应用,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和择业的方向。但实际上,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多为英美文学方向,只有在语言类高校会特别设有翻译方向。因此,在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接触到翻译的课程,但鲜有机会亲身实践。以英语系翻译教学为例。我系设有汉译英、英译汉、电力英语翻译、科技英语翻译、经贸英语翻译,但是这些翻译课程的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布置的作业也有限,学生亲身实践机会较少。并且在翻译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也极少能对翻译进行加深巩固学习或实践翻译,因此学生的掌握水平实际上来说是非常有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翻译工作,尤其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接活”进行锻炼。在翻译实践中检验自己、充实提高自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材内容陈旧

有些翻译教材内容陈旧,文史类课文偏多,专业局限性强,与现代生活脱节反映科普知识和当代社会变化的文章偏少。因此适当增加学生与现代以及最新英语资料文献的接触,例如进行翻译工作,对于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英语教育与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需要的人才增长。“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普遍现象。著名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2m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称,英语专业成为中国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现在,整个社会发展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如地应用。同时,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形成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强劲对手,英语专业就业已经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据报道,2013年全国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接近700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主任王玉君此前曾表示,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2013年或将有3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况,导致在某些领域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使传统的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教育开始面临现实困境。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的大学生就业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仅凭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这种解决办法仅仅会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联系。2014年4月15日,智联招聘了(2o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0与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更多的学生选择就业,相反选择勇敢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因此,大学生应当对就业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的情况,并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自主创业。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高校教育资源若是能得到很好地运用会使得大学生们更容易赚得第一桶金。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创办翻译工作室,在实践中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谋出路,成为了英语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个新选择和新方向。

三、实践创业新选择之学生翻译工作室

(一)翻译工作室的定义

翻译工作室是几个成员为了共同的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提供翻译服务、从事翻译工作的组织,一般没有注册资金。工作室因为在工作方式上比较灵活,与一般翻译公司相比有成本低,灵活容易变通等特点,因此在社会上广泛存在且数量众多,但是其最大缺点是风险承受能力小。学生翻译室通常由在校或刚毕业学生组成,教师扮演指导的角色。它既是在校学生翻译实践的基地,又是学生自主创业的新选择。

(二)翻译工作室发展现状

学生翻译工作室通常有学校作支持,开展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翻译工作并享有办公场地、优秀学生教师等优质资源,立足高校,面向市场。基于提升在校英语系学生的翻译能力以及帮助毕业生就业的目的,很多高校都开办了自己的翻译工作室。如杏林翻译工作室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组建的一支专业中医、中药和西医英语翻译团队,主要针对本校医学背景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展专业、严谨和负责的中英互译工作。中山大学的us翻译工作室,致力于为翻译系本科及mti教学和实践的数字化、信息化提供语言和技术支持。由北外(BFsu1毕业生创立的玉如译翻译工作室的主打牌便是优质的译员。工作室译员和均为北外、上外及广外等一流学府的教师学生以及外国大学生、专业人士。我们在学校创业训练项目的支持下于2013年10月也成立了华北电力大学mayi翻译工作室,并把电力翻译作为我们工作室的主推产品及特色,受到了学校师生的青睐.承接了出版社书目翻译、视频素材翻译等多项业务。翻译工作室一般以学生作为译员的主力。研究生和教师为辅。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大多利用课余时间翻译等原因,翻译工作室的服务很难真正走出去,去承接高质量、数量大的翻译业务。因此跟翻译公司的业务量相比,工作室仍然只是“小打小闹”,离规模化发展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三)工作室运作

(1)人员构成:工作室是一个开放性的机构。其核心成员由译员、校对员、业务员、财务管理人员等组成。译员以具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在校英语系学生为主。在业务繁忙时会外招具有研究生乃至外专业具有翻译特长的学生。校对员是翻译质量的重要保证,经常由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来负责监督。业务员负责业务的接洽、合同的签订以及后续服务等。而财务人员负责管理翻译收入、日常开支、酬劳分配等工作。(2)工作流程:完成一项完整的翻译工作主要有业务承接,翻译及校对工作,接受客户反馈意见,修改翻译稿,收费等过程。翻译工作室越正规,其工作流程就越趋向于程序化。下图为mayi翻译工作室工作流程图。(3)发展意义探究就学校层面来说,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学校可以借鉴源于20世纪初德国工作室教学法。将以翻译实战为中心,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提升翻译能力、锻炼团队精神的翻译工作室教学法发展成为学校日常化的特色教学方法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专业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帮助建立起学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台,以更好开展英语翻译技能培训与经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际翻译能力,培养适应市场的技能型翻译人才。同时,就学生个人而言,参与翻译工作室的工作除了提升个人能力之外更可以激发出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了创业的过程,普及创业知识,改变对自主创业的看法。能减少对自主创业的恐惧并且能积累自主创业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借此树立竞争意识,改变就业观,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