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6:39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1.生命教育的现状。我所在县城中学有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农村。在家访过程中,发现有86%家长忽视对自己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或教育方式不当,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及对别人生命漠视,还有甚者家长认为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争执中,与其自己孩子与其被人打,不如打人。这些想法都会孩子带来不利影响。2008年起国务院规定,清明节做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放假,许多父母带孩子扫墓祭祖,这就引发孩子思考,“人为什么会死?”“人怎样活才有生命价值?”由于中国人在传统上忌讳死亡话题,认为孩子小不需要让他们知道“死亡”的问题,大人们总是随口告诉他们,等你长大后就会明白,或者告诉孩子们“人死后可以上天堂,过上幸福生活,人死后还有来生,你们要认真学习,将来考上重点高中和理想大学,这样才有人生意义和价值。”大人们用这种迷信的方式教育孩子,虽可以应付一时,但孩子们不理解“死亡与生命”的真正内涵,这与新课程倡导生命教育导向相违背,会让孩子误认为死亡是件幸福快乐的事。一旦遇到挫折、失败,容易产生杀人、轻生等极端的念头,给家庭、亲朋好友以至同学带来伤害。

2.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初中政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是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由重“学科”转向重视“人”。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

针对目前初中生生命教育现状,探讨如何以思想政治课为主要课程载体实施有效生命教育,是我们政治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亟待我们共同探讨。

二、应对策略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生命教育观念:(1)中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面临一些新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可是,家长、学校、社会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学生的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导致过度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忽视对学生成长需要与生命体验、生命的关怀,以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懂得去尊重生命、不懂得怎样让生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不但重要性而且唯一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使学生认识自己并欣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2)青少年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网络信息开放性强,传播快,学生在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又受到不良的信息腐蚀和影响;尤其一些青少年学生,有的沉迷网吧荒废学业,严重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3)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缺乏经济实力,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和不法分子侵害。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父母给他们提供了衣食宽裕的过程中,家长在家中和教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他们情感世界和情感变化,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正确对待生命和生命的价值。

2.利用教材内容,寻找关于生命教育知识点,进行整合,对学生知识梳理,让学生明白生命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学重要途径。初中七年到九年级的课本教材和每年时事政治教材都涉及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在熟悉政治课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对知识把握情况下,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生命教育教学目标。

3.教师要联系时事热点,运用多种方式实施教学,激发学生体会生命的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时事》初中版时政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本期专稿》《热点追踪》《新闻人物》《名师导学》《以案说法》等栏目,应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媒体介,引导学生学习,把它作为深化教学的切入点。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2

【关键词】政治课堂;学生;道德教育

公民的道德素质不仅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国家于2004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对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何加强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则是我们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德育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政治课在德育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政治课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长期以来为了顺应高考的需求,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历来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忽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其实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

二、精心备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如果想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深透德育教育,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德育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备课中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素材备好,如果课堂中教师信手拈来,教学就会缺乏条理性和说服力。那应该如何准备好德育素材呢?我认为一是要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而不是仅局限于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要深刻领会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一目标,深入拓展所涉及的情感知识,并且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相联系。二是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道德修养等,这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其心声及思想动态。

比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时,发现学生对于民族情感理解不深,爱国主义对他们而言居然觉得不实际,于是课堂上我先从正反方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去搜集有关体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事例,拿到政治课堂上进行辩论,最后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如何认识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良好。

吃透《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政治课教材、教参等材料中的课程资源。例如:在学习初二《法律常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不仅要讲清讲透我国存在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及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的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带来的诸如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使学生通过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

通过图书馆、科技馆、互联网等途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在初三“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考察社区环境,了解本地环境和人口现状及开展环境保护、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策略和措施;指导学生通过上互联网,获取大量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教育的生动素材,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感性认识。

关注学生环境教育素养的基本现状,将其在环境道德教育中的经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纳入课程资源。例如:在学习初二法律常识“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义务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拟出诸如:你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吗?看到漫天的沙尘、又黑又臭的河水,工厂的烟囱冒黑烟,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吗?通过调查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环境素养的基本现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理中育情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教育学生辩证分析和看待对待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尽量贴近学生角度去教育,而不是强制性甚至强迫地进行。例如在学习《走进文化生活》一课时,针对我校学生上网成风这一不良现象,我认为需要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于是我设置了如何文明上网这个探究问题,因为网络的诱惑是学生所不能抗拒的,所以我在该问题上很“民主”,甚至可以说是“鼓励”,一下子在感情上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在良好的情感沟通下我引导学生去探讨如何文明上网、科学上网、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抵制不良文化信息的侵害,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效果很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共鸣,只有在师生的共鸣中才能真正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

四、手段多样、方法灵活、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情境、方式及手段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只是进行一味的理论说教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工具以及挂图、实物等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例如我在讲授《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时,用多媒体播放了“广东女童小悦悦被碾压事件”,新闻的播放震惊所有的学生,由此学生展开了对这个问题道德层面的认识、理解与思考,使学生立刻认识到目前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没有过多的说教,但却深刻地“刺激”了学生的道德的神经,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政治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以实地参观、服务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及自我情感有机联系,增强关心社会、服务他人、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

五、知行合一、以身立教、以德育德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如果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首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自己却没做到,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妙语连篇,学生都会认为老师的道德教育是虚假的,教师也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与依赖。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提升和完善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人格,做到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以德育德,用自身的道德魅力去感召学生,这不仅树立了教师的威信,也激发学生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追求。

政治课堂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课教师作为主阵地上的主力军,必须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这一政治课的重要功能,真正把学生培养为有德之才。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要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王义;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年第5期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生命教育;思想道德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和欣赏自己,合理解决少年期所面临的困惑和烦恼,为他们如何控制和处理心理上的问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

一、挖掘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学生获得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人生的真谛,并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教材含有大量的、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但是这些生命教育素材大都是隐藏在其他的内容中,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所以,政治教师要抓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出生命教育内容。

如,粤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珍爱生命》中就含有生命教育内容,政治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多样的、独特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不轻易放弃生命,并且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第六单元《自强不息》等告诉我们挫折是难免的,我们要具有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心理,要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挫折,逐步实现人生价值。另外,思想品德课本中还有许多箴言、谚语、图片、例子也蕴含着生命教育内容。如,陶渊明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高尔基的“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等,这些箴言、谚语、图片、例子都可以作为生动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把这些隐藏的生命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来,有目的地进行生命教育。除了要深入挖掘生命教育内容,政治教师还要不断地强调相关生命教育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度,使有关生命教育内容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社会阅历、抽象思想能力等原因,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观点理解不够透彻。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结合方式全方位地实施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情趣和乐趣,提高生命教育渗透效率。

生命教育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体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努力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教师要认真选取一些新鲜的、真实的、典型的、教育性的社会热点,把这些社会热点当作生命教育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灵魂,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如,小悦悦事件;2012年11月发生在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中毒身亡的事件;初中生开学频发自杀事件;2013年国家“两会”期间政府就环境问题做的工作报告。政治教师在选取社会热点素材时,要选取正在发生的、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并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时间的安排,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改造、加工,使之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当然,教师要适度地选择社会热点,太少的素材会淡化对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使课堂呆板、死气沉沉;大量罗列素材也是不可取的,表面上学生听得认真,课堂氛围也活跃,而实际上学生获得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

三、重视实践活动,增强生命教育的影响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政治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某些活动,如,参观、访问、竞演、调查、写小论文、办黑板报等,让他们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从多样的活动中得到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实践活动往往能收到比课堂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粤教版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之后,政治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珍爱生命、远离”“远离香烟、亲近健康”“远离赌桌、珍惜生命”等公益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对生命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拒绝诱惑,如何远离危害。如,在每年的消防日,政治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消防图片展,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并邀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授自救自护常识;又如,针对学生经常上网这一事实,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对学生的利与弊,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网络,趋利避害。

总之,初中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具有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生命教育的内容设置要以初中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设置相对应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学段、年段,循序渐进进行,与他们的成长、学习紧密相连。如,由于刚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本变厚,作业量大,比如,许多七年级学生还不能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要以学生的适应、成长为关注点和重点,围绕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展开,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08).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4

摘要:沂蒙老区历经革命战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与时具进形成了与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精神一样的,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价值的“沂蒙精神”。运用沂蒙精神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临沂大学作为老区高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在利用沂蒙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方法上,要创新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方法,使沂蒙精神成为老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沂蒙精神老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载体和途径

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抗争侵略和压迫,红嫂、烈士比比皆是。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自己的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英雄的形象历久弥新。与我党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精神一样,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内涵的沂蒙精神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革命传统优势的重要表现,也是革命老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如何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沂蒙精神的先天优势,促进老区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一项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1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

沂蒙精神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是时展的产物。她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建设浪潮的陶冶,改革开放的考验。伴随沂蒙老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沂蒙精神在发展中吸纳新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充实,达到新高度,进入新境界,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因此具有着时代鲜明的本质与特色。

2沂蒙精神适合老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大学生的思想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在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具备时代特色的教育方法、精神力量来改进教育方式,提升引导水平。发源于沂蒙大地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同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具备时代特色,是老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很好的力量源泉。

2.1沂蒙精神具有极强的政治引导性。沂蒙精神发源与群众,来自于最淳朴的爱国、爱党、爱军热情,因此对于大学生接受教育、引导方面具备天然的优越性。沂蒙老区大地上留下的闪耀沂蒙精神实质的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能让每一位经历的大学生心灵震撼,革命传统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接受。新颖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直面红色的革命历史,能够引导老区高校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老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2沂蒙精神的学习具备良好的感化性。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蕴含着曲折、动人的情节,革命人物往往来自民间,容易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这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蒙山沂水》演出等活动中,沂蒙精神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声光影电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心理可以避免。

2.3沂蒙精神具有较好的参与实践性。动手能力更强的当代大学生善于在参与中验证真理,鲜活的人物形象、融入社会的精神实质使沂蒙精神可以成为学生社会实践中获取的最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3推进沂蒙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使沂蒙精神成为老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老区大学要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必须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推进沂蒙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是经过临沂大学初步探索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3.1“进校园”,将沂蒙精神教育纳入到老区高校党建团建活动中。在临沂大学的团组织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红色拓展营”等优秀团员青年参与的素质拓展提高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团员的先锋队意识;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过程中,将《沂蒙》等红色影视剧作为课外拓展项目,广大积极分子和党员深受教育。这些创新了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提升老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3.2“进课堂”,把沂蒙精神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把沂蒙精神编进思政教材,以英雄的人物引领人,以朴素的精神教育人,以生动的事例感化人,让学生在课堂中既享用经典理论的大餐也能受到沂蒙精神的深切熏陶,坚定自己的爱国、爱党、爱军信念。

3.3“进头脑”,将沂蒙精神基地作为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基地。八百里沂蒙大地上数不胜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融汇与临沂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学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都离不开这一环境。临沂大学的专业实习过程中,既是专业的见习也是接受沂蒙精神基地熏陶的过程。大学生专业与红色文化齐飞,思想共前辈先烈一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开展“立足红色高校,反哺老区人民”等实践服务沂蒙人民等一系列的精品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老区高校利用沂蒙精神进行创新性的教育探索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沂蒙精神和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精神一样,都可以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创新沂蒙精神的教育方式,使沂蒙精神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甘于接受,能为未来成人,成才,成功奠定基础,成为大学生为国家、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源泉与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5

【关键词】榜样大学生思政教育

“朋辈”一词最早来源于心理学领域,原本指的是有相同背景或由于某种原因共同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的群体。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Vriend发表了首篇论文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逐步丰富起来。1朋辈教育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大学生互相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心,从而促进大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教育活动。2

榜样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教育方法,是通过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事迹来影响人,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3朋辈榜样即同样生活在大学中,年龄阶段相似的学长学姐或同学,以优秀的事迹来带动和影响同龄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同龄人的力量,增强亲切感,消除榜样的距离感,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案例简介

史怡杰,女,1992年生于山西,幼年时因患急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201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系。在校期间自强不息,她思想上进、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待人友善,获得多项荣誉以及两项国家专利,获五所国外著名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2015年大学顺利毕业,选择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继续求学,实现了出国求学梦,其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朋辈榜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华北电力大学运用学生朋辈榜样,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相结合、普遍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宣传与践行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1、树立朋辈榜样典型,积极促进学生成才。史怡杰被录取后,学校为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采取了诸多措施:一是入学时学校领导及时探望了解情况,多部门积极会商,研究生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二是全面检查并完善无障碍通道,将课程安排在学生所在校区尽量低的楼层便于上课。三是帮助推荐相关医疗机构,让她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四是积极引导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史怡杰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实践,成功申请两项国家专利。五是组织志愿团队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第一学期抬送她上下楼层较高的教室;帮她补习因手术落下的课程;不定期与她会面,加强心理关怀,畅通倾诉渠道。史怡杰通过坚韧的毅力完成学业,她的事迹逐渐为同学所知,并且传播开来,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榜样。

2、凝练朋辈榜样精神,多维度总结优秀品质。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精神因素的总结凝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案例中,史怡杰展现了如下品质:一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史怡杰能够凭克服生理上的带来的诸多困难和不便,靠的是这种精神。二是勤学笃实、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史怡杰在大学阶段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勤奋学习、踏实生活、与人为善、乐于奉献,这是她取得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三是热爱祖国、心怀人民的崇高信念,史怡杰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改进康复运动设备,为广大残疾人更方便地锻炼康复做出了贡献。只有注重朋辈榜样品质和精神的分析与凝练,才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力度。

3、宣传朋辈榜样故事,多途径传播感人事迹。为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需要注重朋辈榜样的宣传。本案例中,学校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加强不同层面宣传力度,学校层面召开面向全校学生的事迹报告会、自强之星报告会等活动,在院系、班级层面围绕史怡杰精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二是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校报、电台、新闻网、宣传展板均对史怡杰事迹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尤其注重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史怡杰的事迹在学生中自发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学生骨干宣传力量,为史怡杰服务的学生志愿者团队更全面地了解史怡杰的生活,他们积极宣传,成为学生中弘扬和传播史怡杰正能量的骨干力量,影响带动了更多学生。

4、真抓实干知行合一,展现朋辈榜样教育实效。运用朋辈榜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讨论热度高涨,通过主题报告、座谈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史怡杰自强不息精神。二是荣誉感强烈,学生对史怡杰的事迹的认知面广,认可度高,提到史怡杰同学的事迹,具有很强的荣誉感,乐于去宣传和传播史怡杰身上的正能量。三是自觉性增强,校园内互帮互助、诚信友善的和谐氛围和严谨勤奋、踏实钻研的优良学风得到显著加强。四是社会影响广泛,史怡杰事迹不仅在校园广泛传播,还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媒体的广泛报道,例如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燕赵都市报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朋辈榜样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启示

有研究曾指出,榜样教育在实施时,容易存在的缺陷主要有“途径单一、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本案例中,对学生朋辈榜样的宣传,并没有出现脱离学生的距离感,反而通过多种途径,例如新媒体平台等手段的传播,让学生有更加亲切的感受,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注重创新,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多措并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朋辈榜样教育,才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于长伟等.大学生朋辈辅导的重要作用及其体系构建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王利敏等.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6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8-0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教育领域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因此极易受到新媒体所带来的不良社会信息影响,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应对新媒体影响的措施,希望能够在新媒体时代下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1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1新媒体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观念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到新媒体所带来繁杂社会信息的影响,学生独立、主观以及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并且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平等对待,部分学生还会产生个性化的思想认识,对教师的教育活动存在质疑心理。这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垄断的地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时展需求探索更为科学的教育模式,切实转变灌输式不良教育思想,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唯有如此,新媒体时代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才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1.2新媒体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教学方法也相对僵化落后,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学生能够借助新媒体所带来的多种信息获取渠道获得相关信息,学生的思维方式、三观以及行为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学习需求,需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因势利导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指导,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凸显[1]。

1.3对中学生媒介素养提出的挑战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所接触的信息量更为巨大,虽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教师能够借助多种案例从多角度为学生解读相关事实,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一定的拓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在课堂上引入过量的信息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无法把握教学重点,影响教学时效。同时,海量信息的冲击还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能够从繁杂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素材加以丰富。

2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措施

面对新媒体时代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多种挑战,思想政治教师要尝试结合教学内容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引导,促使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时代的契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对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进行良好的培养。

2.1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合理应对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的挑战,就应该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需求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从思想上切实接受新媒体,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对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影响,进而树立对新媒体批判的继承应用思想,保证新媒体能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应用,进而促使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2]。

例如,在对苏教版教材中“生命只有一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教学案例,并通过对多种案例的解读让学生对生命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在纠正错误观点的同时尊重学生的看法,在完成本部分知识点教学的基础上,以生命教育对学生实施正面的引导,借助新媒体教学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

2.2合理应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增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逐渐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初中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为了有效应对新媒体提出的挑战,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应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在平台上分享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的生活渗透,在生活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性得到显著的增强[3]。同时,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教师还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而结合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培养。

2.3对学生的媒介素养加以培养

在新媒体时代下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直接的、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对学生的媒介素养加以培养,只有学生掌握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够在后期学习中正确分辨繁杂的信息,将大量的网络信息转化为教育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4]。由此可见,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也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措施,应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3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就应该明确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并把握其积极影响,借助积极影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时代的契合性得到一定的强化,保证学生的新媒体媒介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亚飞.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J].考试周刊,2016(18):137-137.

[2]邓海军.再探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J].教师,2010(16):81-82.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7

[关键词]初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价值;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毕业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转化功能无论我们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但是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轻视思想政治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相当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还没有根本解决。在我国初中教育尤其是初中毕业年级教学中还未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方法。

一、初三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价值十分突出国家意识是超越理性的一种政治信仰,它是特定社会集体利益的反映,它对于事物的说明或解释总是受制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以服务于这种利益为最高准绳。尽管现今的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国家制度,有多种多样的政治意识形态,但每个国家都在通过意识形态来控制社会,巩固统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初三思想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或课程在教育职能上大有区别,它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它在向青少年灌输国民意志,排斥异端思想,把握舆论导向,提供精神动力,促使社会价值观的终极导向一元化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政治价值因此显得尤为突出。今天,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竞争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文化传媒极力向中国灌输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这一切使得意识形态与现实分裂所造成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信仰危机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由此可见,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政治价值,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重视思想政治课价值,并切实搞好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

二、初三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此许多国家改变了随意增加学科的传统办法,把改革的目光投向学科的融合上。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学科课程的整体作用,推进综合课程的课程改革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我国教育过去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实行的是典型的分科教育,几十年来,虽然为社会主义事业也培养了大批人才,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适应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日益突显出来。

三、初三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它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初三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初中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注重其价值的发挥,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关系着百年树人的大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诌议》詹桂贤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再认识;实践

初中思想政治课历来都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集体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法宝,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素质教育背景下,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提出,初中思想政治课被赋予新的教育功能和任务,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现实需要,创新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形式[1],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拓展和延伸,促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一、对新时期初中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的再认识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的再认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是新时期推动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迫切要求,也是规范初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的重要起点。除了思想政治课在学科属性定位上的变化外,主流核心价值传播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功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认识。

(一)主流核心价值传播的功能定位

主流核心价值的传播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功能,在整个学科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主流核心价值指的是能够引领时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念[2],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已经经过实践证明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功能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在新时期,思想政治课的主流核心价值又被赋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与实践活动时,做到与主流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统一。

(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功能定位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在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能和作用,而思想政治课在初中课堂上的开展,在培养初中生层面人才上的功能比较突出。例如,思想政治课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不断提高爱国热情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不断完善和拓展其在人才培养上的职能和功能定位上的准确性。

二、新时期初中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的实践

(一)初中思想政治在教育学科属性定位方面的实践

思想政治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纲领性的教育活动,关系到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作为一般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大体可以分为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媒介、外部影响因素等方面。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传授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政治教学的基本规律,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适度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进行知识传授以外,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通过和谐、良好的外部氛围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在主流核心价值传播定位方面的实践

作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念的思想政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主流思想理念的传播。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涉及众多科学理论,我们要牢牢把握核心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经典理论。因此,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理念,能够客观地进行事物的分析和评价,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念武装头脑。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树立抵制非主流思想观念的影响,抛弃自我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具有良好操守的中学生。

(三)初中思想政治高素质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实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初中思想政治在功能定位方面存在着众多误区,对于思想政治课功能定位缺少清醒和客观的认识。而思想政治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人即使拥专业知识和聪明的头脑,但是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那么他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不能成为高尚的人。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倾向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正,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教师要借助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消除当今社会中不良的思想倾向对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重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9

关键词:初中教育政治教学道德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还不够健全、不够成熟,这个阶段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给予的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既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正确的价值引导,也需要学生独立的思考以及亲身实践。初中政治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主动去体验、亲身实践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实现学习文化知识与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新的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初中政治的教育中要坚持以德为先,利用政治教学的优势,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不断努力。[1]

一、初中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的作用及其现状分析

初中政治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基础课程,在中学德育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就目前我国的初中政治教育来看,政治教学与一般的文化课程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教学工作在学生思想品德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初中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与现阶段的学生需求已经不能相匹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中的政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应有的效果。[2]

二、加强初中思想道德课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总的来说,作为德育工作主要阵地的政治教学要想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在初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现代初中学生的特点,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的价值取向、思想素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要将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1、提高学生对于政治课程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的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就需要教师组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课堂学习活动,旧思想政治课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课堂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且能够被学生所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很自然的被带动,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悟,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其德育的功能。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将课堂学习的主动给学生,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创造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无拘无束,大胆的提出问题,自主探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3]

2、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将思想政治知识落到实处

除了进行有效的课堂教育之外,学校还要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要与社会、家庭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把思想品德教育向课外延伸。安排与教学实际内容相结合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及时的给与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而且思想品德知识教学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落到了实处,发挥出了其应有的效果。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会体验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以及其现实意义,即巩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成果,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收获了经验,又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帮助学生处理现实问题,学生会深刻的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并非只是空谈,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更加的注重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也就会更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素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3、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也就成了初中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可以用国教育的题材有很多,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找准切入点,充分的利用教材并且适当的补充一些新的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正确的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具有鲜明代表性和广泛吸引力的时政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爱国主义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强化教学的效果,进而实现德育的功能。[4]

总而言之,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把德育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从教学中有所收获,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仍然是重点,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科技相联系,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为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樊西洋.《谈促进学生道德践行的有效途径》.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2]样荣坤.《谈初中政治中的德育》.学周刊.B2012(6)

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0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116-01

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是初中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关系着全民的道德水准,因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符合时代与国家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的原则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品质以及创新技能的学生。为了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创新的目标,在教育创新活动中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启发性原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记忆,注重死记硬背、反复练习,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发展、开拓发展,不利于学生真正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因此,思想政治课程创新必须加强启发式教育、探讨式教育,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自觉性。其次,进步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第三,合作性原则。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合作精神。第四,主体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五,整体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中必须坚持全面性与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课程创新中,必须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进行综合创新。第六,个别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知行统一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切实解决“知与行”、“知与不知”间的矛盾。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创新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创新

目前,集体灌输模式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采用的基本

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内在需要动机,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教学理念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当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与组织者,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创新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应当进行以下创新。首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进程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内容,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社会实践内容,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真切的生活实际充分去感受体会,还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其次,加强信念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教学中,将伦理道德、民主法治融入进来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与历史使命感,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教学技术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文字教科书、黑板、挂图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地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技术正朝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方法不断发展。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抽象的思想政治道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电教媒体在传输教学信息方面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等特点,能够增强教学信息的密度,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从而改善学习的接受效果。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情景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地内化知识。

(四)评价反馈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