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十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十篇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7:10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文秘站:、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第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人才的自我创新意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新鲜的血液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的走在市场的前端。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观摩学习的机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理论渗透。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最后,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岗位只能要求,有计划的培养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所需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管理上的规范化,还需要对其进行社会经验、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落伍。

参考文献

[1]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2

1.问题的提出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呈上升增长趋势,社会尤其对拥有工商管理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现状、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上未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层次复合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学生专业特长分散,对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仅泛泛了解,深度不够;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专业课学习基本上仅在课堂进行,偏重理论http://,工商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应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且采用教材创新不多,人才培养仍然采用理论学习、集中实践、毕业实习三步走的传统模式,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弱;三是实践教学经验与设施不足。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滞后,虽然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中加大了实践性教学比重,但受限于课时和教师实践经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四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工商管理实务要求经验性强,而本科层次教学常常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头脑里缺乏系统思维模式,不知如何将所学课程总结归纳为整体的知识系统。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探索工商管理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强调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学生自身能力、兴趣等因素,寻找、确定、规划实践,围绕人才培养核心内涵,探索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就业指导等实践,更多地与市场衔接。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教学计划上,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计划的实践性,使教学计划与市场人才需求及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相结合,体现教学计划服务市场需求;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参与,采用兴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增加专业实践的课程比重,并设置创新性、应用性和实战性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把握专业特点,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和提高。

2.工商管理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2.1指导性实践教学模式

以创新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指导明确从知识水平到专业能力的详细要求,突出管理知识实践与应用的理念,这一模式内容包括:专业平台建设、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指导性实践教学模式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2.1.1专业平台建设

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依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坚持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市场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构建满足市场需求、实训突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体系,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师资与设施条件保障等。在管理专业教学环节中,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大实践课程比重、设立企业研发中心、erp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等措施,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学院提供的综合实验室平台,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会其中,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2.1.2专业认知指导

专业认知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入学专业讲解、生产管理场地参观、专业座谈等,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专业内容及能力要求,明确工商管理专业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专业的综合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了解与感受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帮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清楚的整体的认识。

2.1.3职业适应能力培养

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以工商管理专业职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实践、早进入岗位工作角色,使他们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工作要求。职业能力培养包括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指导机构建立等。通过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训,促进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适应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保障。

2.1.4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切实体现市场的核心地位和就业的导向性作用,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只在毕业年级开展,作为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即学生一入学,就业指导工作就开始跟进并贯穿整个大学。

2.2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实施中,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集中实践教学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单元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包括课程实训、岗位实践、毕业实习三环节体验,均突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的应用性,突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通过体验式实践教学,学生的工商管理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并在实践和毕业实习中受到检验。

2.2.1课程实训

在进行专业基本理论传授的同时,将实训放在课程教学中,学生边学习边进行专业实践。实训主要包括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或提前一个月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集中一到三个月的时间到行业一线进行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加强对专业岗位的认知。这一阶段的实训,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过去两年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三学年的学习任务,有助于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转贴于

2.2.2岗位实践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进行岗位实践。岗位实践又称专业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与完善。通过岗位实践,学生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加深对已经学过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在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毕业设计及单位工作实际打下基础。要求:认真对待,服从领导,遵守纪律;遵守生产实习单位的工作、生活作息制度;独立完成实践内容。

2.2.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3实战性实践教学模式

参与实训基地实践,实施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3.1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

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建立能满足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设施。校内实训基地包括erp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等,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在保证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发展。教学效果以企业实训要求为考核标准,模拟企业经营环境与现实市场行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核。

2.3.2产学结合

“产学研”是指产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联合体,这种一体化的模式体现了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内的大企业和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实施强强联合,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联合体是其核心内涵。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校企合作,因循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使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弥补企业技术的不足,也解决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使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也使专业人才培养在“产学研”结合中获得多赢。

2.3.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联合的教育培训模式,包括订单式和校企联办式培养,订单式是学生入学就签订入学协议,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校企联办式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订,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它吸取学校模式和企业模式的优点,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

3.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通道,包括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条件完善等。

3.1课程体系调整

课程体系调整是指打破学科式的体系架构,面对社会对工商管理综合性高素质人才需求的现实。调整侧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加强实践课程比重,培养学生对所经历的事件归纳、总结的习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能力锻炼过程中所遇到的涉及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产品研发、价格制定、生产安排、广告策略、资金需求规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问题均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解决。

3.2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工商管理专业应该采用启发式讲授、分组讨论、实战模拟、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将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老师点评融于一体,营造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培养氛围。教学手段上更多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的时间效率,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企业运作过程,将经营过程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模拟并让学生亲自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3

[关键词]服装营销管理专业学科交叉文理兼招

随着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外高等服装教育的影响,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始引起国内服装教育界的关注。服装营销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

一、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相关专业开设现状

1.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专业界定

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服装营销管理专业,因此在国内它只能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而在国外两者皆有。通过对美国高等服装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到: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名称都冠以“merchandising”。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该词的定义是:以能最佳服务于实现营销目标的地点、时间、价格以及数量来行销特定商品和服务的规划。“merchandising”作为理论时,主要被翻译成“商品企划”或“商品策划”,作为专业名称则一般翻译成“营销”或“营销管理”,它的核心内容包括针对服装制造商的“商品化的产品计划”以及针对服装零售商的“商品采购或配货计划”。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重点培养买手、零售管理、商品企划师、视觉营销师、产品经理、店铺经理等专业人才。

2.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的院校

国内高等服装教育本科层次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设置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以下简称“服工”)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当中。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方向的院校仅十余所,其中包括:浙江科技学院服工专业设置服装营销管理方向、东华大学服工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方向。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相关专业的院校有百余所,如纽约时装学院设有时装营销管理专业、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服装营销与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专业方向、爱荷华州立大学服装营销、设计和生产专业设有营销方向。

二、顺应服装业发展,加快建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

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与国际服装品牌同台竞技时,在品牌优势、商品企划、设计开发、营销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全球采购、快速时尚也都进一步强调人才的专业素养,缜密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控制显得格外重要。比如,美国的成衣品牌公司服装产品开发团队一般由商品企划师、设计师、技术设计师、工艺师等组成,而国内大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岗位细分。服装产品开发的新模式、服装商品企划的科学性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对时尚与商业敏感、对服装商品熟悉,能运用经济与管理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服装商品企划人才来支撑。从服装零售业来看,竞争的新形势对买手、零售管理等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教育层面作横向比较,可以看到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教育,这也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提升、服装业重心转移正在加快,从低端产品的制造加工到品牌运作,从生产制造中心走向设计开发与营销贸易中心都是必然趋势。高等教育的前瞻性需要改革现有服装专业体系,增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并加快专业建设。

三、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1.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体系

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自身特色,这就需要服装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然后从实际出发寻找准确的学科交叉点。服装营销管理的专业基础是服装学,这既是专业的立足之地,也是特色之处。服装学科基础的梳理要围绕两个系统:产品/商品属性系统与衣生活系统。服装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服装历史与文化、服饰美学、服装色彩、纺织品与服装材料、服装产品分析等。由于服装商品企划越来越注重市场以及销售信息的定量分析,服装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需要引入的经济学类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等。服装零售管理、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品牌管理等则是服装学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国内高校服工专业主要招收理科考生,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开设服装专业的主要院校,除东华大学外,服工专业都不招收文史类考生。出台这种政策有多方面的原因:纺织科学与工程作为主干学科;定位于工科培养,授予工学士学位;课程体系中设置有一些理化课程。但是随着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服装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能力本位得以重视。尤其对于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原先的理化课程大幅删减,人才培养体系完全适合文理兼招。进一步看,随着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也面临着竞争,多渠道多类别招生刻不容缓。调查显示,许多文科考生对时尚业、服装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少相应的招生专业。实施文理兼招可以更好地吸纳有志于服装营销管理职业的考生,有利于培养出热爱本专业的优秀人才,也可以为服装业输送各有侧重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服装商品企划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4

随着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外高等服装教育的影响,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始引起国内服装教育界的关注。服装营销管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体系的构建等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

一、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相关专业开设现状

1.服装营销管理核心内容与专业界定

在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并没有服装营销管理专业,因此在国内它只能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而在国外两者皆有。通过对美国高等服装教育的研究,可以看到: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名称都冠以“merchandising”。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该词的定义是:以能最佳服务于实现营销目标的地点、时间、价格以及数量来行销特定商品和服务的规划。“merchandising”作为理论时,主要被翻译成“商品企划”或“商品策划”,作为专业名称则一般翻译成“营销”或“营销管理”,它的核心内容包括针对服装制造商的“商品化的产品计划”以及针对服装零售商的“商品采购或配货计划”。主流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重点培养买手、零售管理、商品企划师、视觉营销师、产品经理、店铺经理等专业人才。

2.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的院校

国内高等服装教育本科层次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设置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以下简称“服工”)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当中。目前,国内开设该专业方向的院校仅十余所,其中包括:浙江科技学院服工专业设置服装营销管理方向、东华大学服工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与管理方向、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方向。美国开设服装营销管理相关专业的院校有百余所,如纽约时装学院设有时装营销管理专业、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服装营销与设计专业设有服装营销专业方向、爱荷华州立大学服装营销、设计和生产专业设有营销方向。

二、顺应服装业发展,加快建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

目前,国内服装品牌与国际服装品牌同台竞技时,在品牌优势、商品企划、设计开发、营销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全球采购、快速时尚也都进一步强调人才的专业素养,缜密的计划和强有力的控制显得格外重要。比如,美国的成衣品牌公司服装产品开发团队一般由商品企划师、设计师、技术设计师、工艺师等组成,而国内大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岗位细分。服装产品开发的新模式、服装商品企划的科学性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对时尚与商业敏感、对服装商品熟悉,能运用经济与管理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测”的服装商品企划人才来支撑。从服装零售业来看,竞争的新形势对买手、零售管理等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在教育层面作横向比较,可以看到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教育,这也应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服装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提升、服装业重心转移正在加快,从低端产品的制造加工到品牌运作,从生产制造中心走向设计开发与营销贸易中心都是必然趋势。高等教育的前瞻性需要改革现有服装专业体系,增设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并加快专业建设。

三、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1.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体系

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自身特色,这就需要服装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知识体系的渗透和融合,构建新的专业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然后从实际出发寻找准确的学科交叉点。服装营销管理的专业基础是服装学,这既是专业的立足之地,也是特色之处。服装学科基础的梳理要围绕两个系统:产品/商品属性系统与衣生活系统。服装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服装历史与文化、服饰美学、服装色彩、纺织品与服装材料、服装产品分析等。由于服装商品企划越来越注重市场以及销售信息的定量分析,服装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需要引入的经济学类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等。服装零售管理、服装市场调查与预测、服装品牌管理等则是服装学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交叉。新晨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文理兼招政策

国内高校服工专业主要招收理科考生,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开设服装专业的主要院校,除东华大学外,服工专业都不招收文史类考生。出台这种政策有多方面的原因:纺织科学与工程作为主干学科;定位于工科培养,授予工学士学位;课程体系中设置有一些理化课程。但是随着高等服装教育的发展,服装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主流,能力本位得以重视。尤其对于服装营销管理专业方向,原先的理化课程大幅删减,人才培养体系完全适合文理兼招。进一步看,随着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也面临着竞争,多渠道多类别招生刻不容缓。调查显示,许多文科考生对时尚业、服装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少相应的招生专业。实施文理兼招可以更好地吸纳有志于服装营销管理职业的考生,有利于培养出热爱本专业的优秀人才,也可以为服装业输送各有侧重的服装营销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服装商品企划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著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www.133229.Com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第三,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人才的自我创新意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新鲜的血液促进企业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的走在市场的前端。所以,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培养管理人才的创新意识,需要企业领导者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观摩学习的机会,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理论渗透。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块,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加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建立,注重时间的探索、积累和验证。在企业培养有计划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目标上,进行思路创新:以学科为基础,职业技能为主导,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最后,以职业能力为主导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管理岗位只能要求,有计划的培养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所需学科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和社会交往技能。通过以上人才培养路径的实施,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管理上的规范化,还需要对其进行社会经验、信息运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管理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企业的发展才不会落伍。

参考文献

[1]唐时俊。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本文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成果,曲靖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的研究成果。

作为曲靖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曲靖师范学院自2008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本着培养“工商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宗旨,对如何开展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逐步着手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突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1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2010年,学院邀请了曲靖市发改委、曲靖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曲靖烟厂、驰宏公司、齐家建材、盛世装饰等十多家单位的领导,开展了主题为“曲靖市经济管理人才必备素质及其培养模式”的研讨,根据各方建议制定了2010年版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并依据该方案对2008年制定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完善,主要是对三年级以后的学生进行了分方向(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培养,对原来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进行了部分调整,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2010年制定的培养方案以及之后优化的方案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单独开设了职业礼仪与形象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经济应用文写作、专业资格证考试辅导等“职业能力训练”系列课程,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对于引导教师认识实践教学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强化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意识,积极投身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2制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

组织教师细化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测评办法,为提高学生从事工商管理的职业实践能力提供了可操作的具体路径。工商管理职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和标准根据我院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主要包括应用写作技能、人际交往沟通技能、求职技能、管理决策技能、创业管理技能、市场研究技能、运营管理技能(eRp)、运营管理技能(eRp)、市场营销技能等几个方面。职业技能训练是在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的综合强化训练和补充训练,重点在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应与课程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一起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结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原则上安排在课外及短学期进行,以课外辅导、课外训练、实践教学为主。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采用多种检测方式。为确保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学院成立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的计划与具体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必须获得职业技能训练和测试的相应学分(具体化)方能毕业。未能获得规定学分的学生,则自动延迟毕业时间,直到取得规定的学分为止。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总学分原则上为8学分。

1.3初步构建起了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的短学期实践教学体系

短学期紧紧围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开展实践教学,2010-2011学年度的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了以素质拓展、职业礼仪为主的训练。为加强对短学期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性,避免形式主义及随意性,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特设计、制作了工商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2010-2011学年短学期《实践教学报告书》。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报告书》包括知礼行礼、学会倾听、素质拓展、管理实践、视频观看五个部分。

知礼行礼部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礼仪操训练和现代礼仪情景模拟,写出心得体会;按老师的布置,复习准备参加礼仪知识大赛和礼仪大赛;自拟题目,谈一下自己参加礼仪操训练、现代礼仪情景模拟或礼仪大赛的一点心得体会。学会倾听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讲座并做好相应的笔记。素质拓展按照学院的安排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并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两个项目的心得体会(每个项目的心得体会不得少于500字)。管理实践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4-6个自由组合为一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管理能力的项目,并展开研究和记录。

1.4创新自主见习实习机制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专业能力形成的要求,组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的时间,以集体安排或分散的形式到多个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进行见习,让学生通过见习进一步了解社会,体验实践与理论的差距,缩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适应期,逐步成为能胜任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人才。

创新自主实习机制,通过上交工作照、有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亲笔签字的实习周记及、校内指导教师的电话追踪等办法加强学生的专业实习管理;有效避免专业实习流于形式。

2研讨和制定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并规范教师的课程实践教学

为了克服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任课教师忽视实践环节,或是实践内容常常因人而异的不良现象,学院组织教师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各门课程规定的实践学时研讨和制定出《管理学》、《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运筹学》、《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工作分析与劳动定额》、《薪酬理论与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案例分析、讨论辩论、市场调研、项目策划、情景模拟、参观企业、调查研究、游戏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化和科学化,不以课任教师的变化而变化。

2.2通过教学改革增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纷纷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听讲座、参观企业、策划项目、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科学研究、课堂讨论和辩论、社会调查等方式,彻底摆脱了空洞讲授的教学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管理学课程组织学生观看企业社会责任、头脑风暴等视频,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讨论和决策方法演练;通过“驿站传书”这个游戏考察同学们”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体会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同学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政治经济学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对老百姓关心的“蔬菜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印证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同时还邀请了曲靖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介绍曲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师从自制沙盘教具入手,开展eRp沙盘实训。2009年,为了克服了经费不足的问题,由董志胜老师申请主持了自制物理沙盘教具的工作,并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eRp沙盘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管理理论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运营,增强学生的实务感性认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统计学课程组织学生分组设计调查问卷,对诸如“大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风情况”、“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情况”、“我校大学生图书馆使用情况”等大学生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调查,并应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统计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市场营销课程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撰写营销策划案,教师指导学生郑治凯团队创作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云南大理洱宝梅果系列产品营销策划案”作品获得了2011年第四届全国高校“花之林杯”市场营销大赛的二等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织学生观看《职来职往》大型人才招聘节目,增强学生对人才招聘的感性认识,写出观看心得;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制作求职简历;组织学生参加和观摩曲靖市大型的招聘会,布置学生积极与招聘单位进行沟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写出体会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并积极参加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取得了较好成绩。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课程组织学生练习“礼仪操”,这套操是为固化职业礼仪规范,将职业礼仪规范融入到职场人的日常工作中,以展现职场人良好的内在素质修养,以及优雅的外在形象而展开的。教师还通过情景模拟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和氛围,来认识职业礼仪问题,理解职业礼仪问题。情景模拟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在应用礼仪中的随机应变能力,表现经管大学生在未来的职场和当下校园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素质,展示工作和生活场景中的知礼、用礼、行礼。我们采用的情景模拟的脚本或来自学生团队的自行创作,或来自云南省大学生礼仪大赛的部分内容,涉及职场的主要有个人形象、社会交往、公务及商务接待和谈判的基本礼仪,涉及大学生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的主要有图书馆、食堂、宿舍、课堂等场景中的基本礼仪,情景模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欲望,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礼仪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教师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工商企业信息管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薪酬理论与绩效管理课程教师通过资金垫付的方式,组织学生组成自主创业团队,指导学生在创业中应用老师讲授的绩效理论和薪酬设计理论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组织学生自主创业,实践环节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

3通过申报项目强化对实践教学的研究,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思考和设计实践教学,总结提炼其中的经验和做法,学院注重引导教师积极开展项目申报,获准立项多个各级各类项目。2012年获准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先后获得校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能力培养设计性实验”、“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学生统计分析实践能力构建研究”、“《eRp沙盘》的研制和开发”4项;完成院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构建有效的《eRp沙盘》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统计分析实践能力构建研究”、“对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短学期实践教学的探索”、“工商管理专业《职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绩效理论与薪酬设计在自主创业中的运用”、“工商管理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6项。围绕这些研究项目公开发表“浅析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高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等6篇教研论文。

4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带动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增强,在各个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4.1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活动

开洗衣店:工商管理2010121班王柱友同学洗衣店前后一共投入资金11万元租用铺面,购买洗衣设备,雇佣工人。自开张营业以来,经营还算顺利,盈利基本有保障。由于干旱缺水,同学们的洗衣服成为了大问题,很多同学都愿意把衣服送到洗衣店来洗。洗衣店辐射曲靖师院,曲靖医专以及周边的很多居民。

创办电脑公司:工商管理20080141班杨宇等三位同学创办了联邦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电脑、电脑配件、周边耗材的零售和批发。从成立到现在用时九个月,2012年3月29日正式更名为联邦科技。更换过三个地方,首先在区政府对面的福麟尚居租了个电梯房;此次,在胜峰小区西关街149号租了个铺面,今年三月初把铺面转租了,搬迁到了电脑街,位于龙潭公园斜对面。现有工作人员六人。

4.2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两篇

在董志胜老师的指导下,曾正敏和李良菊两位同学分别在《企业技术开发》和《科学管理》杂志上发表了“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对策研究”和“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的论文。

4.3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取得了好成绩

在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学生参加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取得证书的情况喜人。陈丽、王丽苹、李顺娇同学在2011年5月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综合笔试考试,荣获一等奖;郑治凯、陈朴方、阮玲花同学的作品在2011年第四届全国高校“花之林杯”市场营销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杨森、陈丽、贺正飞同学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云南省总决赛,荣获二等奖。贺正飞团队的作品在2011年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张泽嵘团队的作品在2011年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中荣获二等奖。杭丽芳团队的作品获第六届云南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参赛作品三等奖。张泽嵘在2011年云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张泽嵘、贺正飞在2010年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分别获得学校比赛的一等奖、二等奖;张泽嵘获得学校第二届“移动杯”简历大赛比赛的二等奖;李亚君获得学校第二届“天翼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比赛的一等奖;吴秋芬、谭敏获获得学校第二届“天翼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比赛的二等奖。

通过四年来在工商管理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的探索,我们对实践教学在实现培养“工商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清晰和坚定的认识,我们深信,在工商管理专业所有教师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实践教学将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7

一、商务管理专业情况

商务管理是研究怎样管理企业商务活动的学问,它包含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公司内部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司产品采购、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务管理,还包括企业对外的一切商务活动等等。根据专业调研结果,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多方面、高层次的要求。现阶段,工商企业的商务管理活动普遍存在着系统性、专业化和复杂化,存在着层级性,存在操作层、中间层和战略层的管理业务,这就需要我们要培养不同的专业化工商管理人才。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商务管理专业也必须探索“工学结合”的创新的教学体系。基于这种思路制定本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充分调研和专业背景分析是其基本条件。

(一)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背景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执行层人才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这一目标,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已全面启动。

新的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强调从社会需求入手,结合专业基本特点及学校资源特色,明晰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及职业成长轨迹的分析,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的分析,结合教学环境与条件,将工作情景转化为学习情境,解构专业课程。这一教学模式改革是对传统基于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的彻底颠覆,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普通本科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面对着越来越大的质疑,已直接威胁到专业的生存。

产生这一困境的表象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综合性管理人才,因此专业课程覆盖面必须广而博,那么受教学学时等实际条件和学生缺乏实际经验的限制,学生能力必然表现为广而不专、博而不精,俗称“万金油”。因此,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但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一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向的迷失。首先是专业定位,横向而言,是这一专业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区别何在?纵向而言,是这一专业与其他办学层次同一专业的区别何在?其次,是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学生缺乏实际感悟、实际经验是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和教学基础,但现有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却漠视这一问题,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从单纯强调量的增长,转向强调质、量并重;“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验区项目的启动等,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其中应用型、执行层综合管理人才正是需求量最大的一个层次。

(二)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是面向中小型企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三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重构;四是突出组织、协调、控制能力培养,这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五是鼓励各校根据实际资源与条件,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二、职业能力构成

职业能力是企业人员从事企业相关岗位职业活动所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对有关企业的调研论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基于未来岗位的岗位任务,以及完成相应任务所必需的能力。

(一)通用能力

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一般素质与能力,包括管理思维与职业素养两大方面。具体而言,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一般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更强的管理理念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及对管理流程、管理标准、运行机制的认知与理解,并能自觉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即管理思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水准、良好的沟通谈判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和文案写作技能。

(二)核心能力

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面向中小企业、面向一线执行层,根据就业岗位分析而言,具体地说,组织能力主要是对中小型工作项目的组织力;协调能力主要是基于项目团队的跨部门的内部协调,以及面向企业外部的社会协调力;控制能力强调基于对企业战略认识的计划理解能力和对实际计划执行的监督、控制能力。

(三)拓展能力

拓展能力是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延续,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商务实践,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领域分析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沟通、协调、激励等。这些管理职能对于工商企业管理来说,对应于企业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结合高职教育面向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原则和中小企业基层管理类岗位的特点,可以确定其工作过程职业领域分析。

四、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职业能力分析,除了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外,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应该围绕企业生产性、商务性活动这条主线,按照初级一中级一高级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重构课程体系。

(一)专业通用基础学习领域

主要应包括:管理能力基础、市场营销能力基础、统计与调查基础、会计基础与报表阅读、商务文案编写、商务沟通、商务基本礼仪、电子商务与信息化运作、团队合作等。

(二)专业核心技能学习领域

这一学习领域按企业经营实际运作基本流程展开,主要包括:招投标与采购管理、车间运作与生产管理、仓库运作与配送管理、渠道管理、促销与广告运作管理、销售现场管理、售后服务管理、资金核算与回收等。每门课程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展开学习情景,进行课程设计。

一般而言,初级阶段主要掌握基本规范、流程和管理文件编写;中级阶段主要掌握管理要点、资源调配、突发事件解决、资料与数据分析、经验总结等技能;高级阶段主要掌握项目策划、方案拟订、计划执行、制度与机制建设、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理解等综合能力培养。

(三)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67-02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电子商务对传统的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突出的标志就是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简化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商务模式,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变革。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始建于2001年,于2003年开始招收高职生,现有在校生200余人。由于电子商务专业为新兴专业,早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表现出与企业的发展及要求不相适应。因而,我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电子商务人才模式方面积极创新,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以电子商务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院电子商务仿真实训室、校园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及南昌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来重新构建教学计划。根据企业中的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将电子商务人才划分为四种类型:技术管理型、技术操作型、商务管理型、商务操作型。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岗位需要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类,将原有课程群的概念打乱,把知识模块化,并按照工作过程来进行安排。从毕业生进入企业参加电子商务类职位工作的角度,根据工作人员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工作任务,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划分为专业知识模块:企业架构及文化—供应链管理(理论36学时,实践/实训36学时)—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理论108学时,实践/实训108学时)—网络商务谈判(理论36学时,实践/实训36学时)—签订电子合同(理论36学时,实践/实训36学时)—物流与配送(理论72学时,实践/实训72学时)—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理论198学时,实践/实训198学时)—电子商务模拟操作—电子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创业—顶岗实习。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知识模块。对于每个专业知识模块,我们按照工作情境中的真实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下面我们以“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这个模块为例来进行详细说明。我们通过走访企业调研,与电子商务专家座谈等形式,对电子商务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总结出编制商业计划书、网页制作、客户服务等15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项目,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具体。然后将这15项工作任务进行归纲分类,从而把“电子商务策划与实施”这个模块细分为五个部分,即:电子商务规划,网站规划与建设,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促销和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具体见表1。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建立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根据专业发展阶段性特点,制定教师培训内容,坚持以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梯队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形成名师效应,在省内外形成较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教师层次方面,通过“定岗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在我省内有一定影响力、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域有较大的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了培养出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要求我们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实训中心依据对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为学生提供符合高职培养要求的实训场所和实训项目。实训中心包括六大实训室的建设,即后街网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数字影像采集实训室、数字影像制作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训室。每一个实训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满足了电子商务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不仅便于各类实训教学的开展,也可以确保学生实训工作的联系性。利用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全面地实战操作网上活动策划与实施、网下促销活动策划与实施、论坛活动策划与实施、网络推广及线下宣传、谈判技巧训练、制作合同、电子合同的签订、商品的入库与出库、商品包装及发货单制作、快递单打印、公司创办、开设网店等实训项目,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能力。

3.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为企业所用。因而,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与企业进行联系,调整培养方案,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应深入拓展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应做好专业调研,更为广泛的收集信息,明确社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根据毕业生就业后企业和社会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浩.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

[2]沈凤池.基于项目实践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11,(29).

[3]于海超.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江周刊:论坛,2012,(5).

[4]连奇波.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与义乌工商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9

一、高级职业学校设有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淡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台北县私立崇义高级中学、台北县私立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桃园县私立成功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南强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开明高级工商职业学校、北县私立豫章高级工商职业学校等74所,以国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2]为代表,是一所位于新北市的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为瑞芳高工、瑞工。学校地址在新北市瑞芳区瑞芳街60号。创校于1934年。以培养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之机械电机电子及土木建筑之工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民国八十九年九月教育部公布学年学分制为主之工职课程标准起实施以课程标准调整设科,是一所培养基层工业技术人才的学校,以群科别进行分布:机械群设有机械科与制图科,电机电子群设有电机科、电子科与资讯科,营建群设有建筑科与土木科,实用技能班设有微电脑修理科、机工科、电脑绘图科、电机修理科,其中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是资讯科其具体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2]1.传授资讯技术之基本知识2.训练资讯技术之基本技能3.培育资讯技术相关实务工作能力4.养成资讯的安全工作习惯(二)培养方案[2]1.兼顾社会学生和知识基础2.由技职教育及学校教育目标引领规划3.落实能力本位教育,并进行全人教育4.因学习者的经验、能力与兴趣,力求适性5.统整学术和专业课程,重视生涯发展基础6.加强兴趣选修,提供科际整合和适性发展机会7.兼顾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三)课程规划特色[2]1.培养基本学科能力:据技职体系职校课程发展精神,开设课程着重基础学科的学习,一年级的课程大多是共同科目,培养学生基本学科能力以奠定以后学习之基础。2.发展人文与科技素养:高一阶段着重基本能力的奠定,制定计算机概论为必修科目,指引学生学习电脑科学的概念与原理,培养应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奠定进一步学习电脑科学的基础。3.兼顾学生升学与就业需求:生进入学校可依据自己的学习成就能力兴趣选择升学或就业目标,透过课程选修,实现自己的理想。4.重视终身教育理念:为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本校开设课程安排,着重开设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及发展性的课程,以利于学生就业的发展,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运用社会资源与个人潜能使其适性发展,建立生涯发展方向,并能因应社会与环境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5.注重课程的衔接:合台湾技职体系课程,课程注重纵向衔接及横向统整。二、专科学校目前台湾专科学校以五年制为主,二年制的学校不多,其中设有资讯管理科有国立台东专科学校,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耕莘健康管理专科学校,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圣母医护管理专科学校5所学校,以树人医护管理专科学校[3]为代表进行分析:是一间位于台湾高雄市路竹区的专科学校,它的前身是树人高级药剂职业学校,系教育事业家林朝家先生,于民国58年秋,为实践其经世济民志业所创,目前有11个学科分别是:护理科、物理治疗科、视光学科、应用英语科、应用日语科、资讯管理科、幼儿保育科、医学影像暨放射技术科、牙体技术科、职能治疗科、美容保健科,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就是资讯管理科其具体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学目标[4]本科发展以结合本校医护管理之特色,强化与本校护理科、物治科、视光科、医影科及牙技科之科际合作,并发展资讯管理特色,以实务导向观点,参酌资讯演变趋势、国内产业结构人力需求及学生能力,经过分析及讨论,归纳修正「系统与程式设计(助理)人员、「多媒体网页设计人员与「资讯(助理)管理人员为本科毕业生就业之产业定位,并以训练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与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之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为本科主要培育目标,并根据培育目标订定须修习之必、选修课程,期使学生完成学业之时,具备「能升学、可就业之学习成效。此外本科并配合学校改制升格技术学院之愿景,规划各专业教室之投资以尽速建立相关教研环境,以达成改制资讯管理系及增设二技、四技之中程发展目标。(二)培养方案[5]落实培育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及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之教育目标,本科举凡科务发展计画之拟定、课程设计、师资聘任、证照辅导及设备规划等,都朝向此目标方向努力。现兹将科重点发展特色条列如下:1、务实本位课程发展符合产业需求。2、鼓励在职进修研习提升教师素质。3、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强化教学品质。4、鼓励参与专题竞赛建立学习自信。5、重视科际合作展现医护管理特色。(三)课程规划特色[6]因应资讯与科技不断创新,并考量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符合学校发展目标,本科课程已就资讯科技与管理基础发展整合性课程,将其结合为「管理知识、「资讯技术与「医护资讯等三类特色专长。课程则根据以下二方向进行规划:1.专长课程核心化:培养学生具备专长所需之基本核心能力及知识,训练学生熟悉资讯管理、资讯系统设计、多媒体网页设计与医护资源管理等。2.资管技能证照化:辅导学生参加规划之专业技能检定,取得国、内外资管相关证照以增进竞争力与就业机会。为能藉由上述课程规划方向培育学生未来能够在医护单位与企业中担任基层或中阶之资讯管理专业人才,以协助产业提昇竞争力,本科参酌产业需求、地区产业特色及本位课程。(四)核心课程设计[7]

二、技术学院

目前台湾技术学院设有网络工程专业学校有永达技术学院,大汉技术学院,和春技术学院,慈济技术学院,亚东技术学院,桃园创新技术学院,德霖技术学院,兰阳技术学院华夏技术学院,黎明技术学院,亚太创意技术学院,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共12所,本文以大汉技术学院[8]为代表,学校位于花莲县新城乡大汉村树人街1号,现有九大科系: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与环境资源管理系、电脑与通讯工程系、企业管理系、物流管理系、观光事业管理系、休闲运动管理系、休闲事业经营系、珠宝技术系,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系是电脑与通讯工程系其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9](1)培养电脑与通讯专业技术人员所需专业数学能力、科学原理与工程知识。(2)培养能应用所学原理及技术,进行实作和除错能力。(3)培养能团队合作,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4)培养沟通管理能力,并对社会具有责任感及使命感。(二)培养方案[10]本系培育学生成为电脑与通讯技术应用之专业人才,课程设计为能力本位课程,以产业界所须之就业技能设计,同学接受此课程之训练即可获得就业所须之技能。此外课程中亦涵盖专业技能检定之理论及技术,以利同学通过证照检定,更为就业技能加分。特色发展模式:一、引进业界师资至学校授课,让同学取得第一手就业资讯,并透过产学合作机制,为同学建立合作厂商之就业机会。二、推展符合产业界能力之专业证照检定,并将证照检定内容融入教学课程中,以协助同学取得专业证照,并透过合作厂商,将取得证照同学之资料,公佈于人力网站中,为同学创造就业机会。三、以电脑技术结合通讯技术之专题制作成果,参加各类竞赛,以提升同学之升学及就业竞争力。(三)课程规划特色[9]本系课程发展以下列步骤进行,首先进行S.w.o.t分析,根据本系之优势、劣势、威胁点及机会点,再配合系科本位课程设计,订定学生就业之职业类别,并知悉业界对于该职业类别之能力需求,再依能力需求进行课程之规划与设计,于课程实施后,收集教师及学生之回馈,再修正课程设计,本课程规划之目标希望培养学生之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实作能力及就业之竞争力。系课程委员会负责课程规划及检讨,电脑与通讯工程系的课程规划为三个模组:(1)通讯技术模组。(2)晶片应用与设计模组。(3)基础网路与程式设计模组。(四)核心课程设计[11]四、科技大学目前台湾科技大学设有网络工程专业学校有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国立勤益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昆山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等46所,以建国科技大学[12]为代表,它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前身为私立建国商业专科学校,建国科技大创立于1965年。1999年改制为建国技术学院,2004年改名为建国科技大学,学院系所有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系暨机电光系统研究所、电机工程系暨研究所、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电脑与通讯工程系;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资讯管理系;国际企业管理系设计学院:空间设计系、商业设计系、土木工程系;人文学院:应用外语系、运动健康与休闲系、美容系,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的是工程学院中的电脑与通讯工程系其专业特点分析如下:(一)教育目标[13]1.培育计算机与通讯专业知能,训练业界所乐用之人才。2.扩展跨领域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具备实作技能,解决实务问题。4.健全人格发展,涵养职场伦理。(二)培养方案[13]1.本系设立宗旨在于配合国家资通讯科技、计算机网络、电信自由化后之发展与人才需求,以培养专业之计算机与通讯人才为目标,并致力于相关领域之应用研究,期望为台湾中部地区提高计算机与通讯产业之竞争力2.强调通讯与计算器系统整合,尤其着重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无线通讯技术、射频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3.专业课程与硬件规划上以建立实务技能教学环境为重,辅以基础理论和工程伦理教育,藉以提升学生素质,强化就业能力并兼顾升学需求。(三)课程规划[14]本系在电脑与通讯的专业课程设计方面,内容专精不失广度、理论与实务并重、课程结构层次分明,对于学生取得证照与实务训练极有帮助。其中,网路电话、网路安全、电脑程式设计、卫星定位与数据广播、射频辨识技术(RFiD)、嵌入式系统、电信工程技术等课程,顾及了市场发展趋势及产业需求。本校和工程学院亦制订有跨领域学程,可提供学生多元选择,例如资通讯学程、防灾科技学程。此外,为因应社会多元发展以及培育学生在非专业领域之人文素养,在共同必修通识课程中规划有人生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语文类科及其他类科等五类供学生选择。(四)核心课程设计[15]

三、结论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篇10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学校和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部分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在教学计划中不体现或者少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在教师工作量评估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工作量标准,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根本无法落实或不落实。而对于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授基本理论和方法,实践是毕业之后的事情,因而对专业实践教学不予太多关注。加之学校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少,在教师工作评估中又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师付出给予公正体现,导致许多教师感觉实践教学太累,工作量大,但课时少,报酬低,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不愿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太多,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当前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大多都是基于案例分析而进行。使用案例教学法固然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但仅仅依靠它来解决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体验和考察显然有些隔靴搔痒,影响了实践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许多高校也开始考虑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但综观国内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大多还处于建设初期,实验教学和研究也处于初创阶段,实验项目设计不尽合理,有些甚至是牵强附会,在实验内容方面也显得较为单薄,有些实验课干脆变成了社会上某些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的操作使用培训课。此外,还普遍存在建设投入经费紧张、场地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后续建设难以步入良性发展的问题。

 

3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

 

国外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大多在任教的同时也兼职于企业做咨询顾问,对工商管理的现实环境与实际问题了解较多,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此外,高校与企业合作也较多,能够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提供很多机会。但在我国,对管理的研究与运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割裂现象。对于工商管理课程的讲授大多集中于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偶或阐述来自国外的实践研究成果,却很少能够对我国本土问题提出看法与见解也很难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实践机会。

 

4实践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

 

由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定位与要求不清晰,因此由学校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往往缺乏系统性,与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相脱节。具体表现为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没有根据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能力发展规律设置分阶段的、阶梯式的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协调性、系统性不够,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呆板,教学过程控制不力,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等多方面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以企业对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和组合,分析能力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力的发展规律与形成机理,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从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2个维度出发,设计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1)从企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对工商管理专业人员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和集成,并探讨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机理,作为开展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111。(2)在实践教学中,强调知识理论,尤其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应用理论,提高素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设计思想,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能力训练模块、管理情境模拟模块以及管理实战教学模块,并依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合理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体现能力发展规律与能力形成机理的要求。(4)从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2个维度出发,采用矩阵结构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实践教学方案的多样性、协调性和系统性。(5)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中,强调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实践教学开放式、启发式、交互性、体验性和信息化等特点。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体系构建

 

(一激学模块划分

 

1管理情境模拟模块。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管理技能的培育,关键在于使学生虽身处校园,但同样能够体验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况。因此,较为可取的方法就是建立管理情境模拟实验室,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引进各种经营管理决策模拟软件,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他们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组织的全过程,熟悉和了解各种企业经营管理工具的应用,増强学生的实务认识。管理情境模拟教学可伴随单科课程的学习进度进行,也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多门课程之间的联合演练。

 

2.基础能力训练模块。该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经营管理技能为目的而设置,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现实运用的体会,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一模块所涉及的能力训练包括工商管理类各类专业课程中所列出的学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如《管理学原理》中的计划安排、团队合作、行动组织、管理沟通,《企业文化》课程中的文化问题识别、CiS策划技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工作分析、奖酬制度设计,《战略管理》课程中的环境分析、竞争对手调查等内容。对该模块所涉及基础能力的训练方法可以包括课堂演示,团队练习和游戏,案例分析,市场调查,实验室运作以及实地学习等。而对于该模块能力的培养进度安排则依据各专业课程的实际授课计划与授课需要确定。

 

3管理实战教学模块。该模块的运用主要针对3种情况:(1)在大学三年级暑假期间,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演练;(2)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由理实战教学中,以培养优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感觉,为社会打造精品人才;(3)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部分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基于真实企业的特定情况,通过实战参与和演练,使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系统运用所学知识,为合作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在管理实战教学模式的运作中,除了学校与真实企业合作,以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技比赛,如企业管理挑战赛、电子商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执行121。

 

二)教学环节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除了将实践教学按照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进行模块划分之外,还必须紧紧依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安排,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进度的精心设计。为此,必须要求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从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学生考核办法等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实施。

 

同时,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要求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企业实践展开,要发挥社会、企业与企业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引导作用,在定位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特质,依据他们的行业特性、管理流程与经营方略对实践教学方案内容进行调整和安排,以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配套策略建议

 

1.设计并完善各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编写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教务员进行课程实践安排的依据。要求在实践教学方案与实践指导书中就实践教学的内容、技能培育的所属模块、教学进程安排进行详细说明;同时针对实践教学开展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尽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2.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教学培养计划中体现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在对教师的工作评估中重新审定与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标准与报酬支付制度。

 

3构建与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随着社程教学中系统和自然地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融入到新的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内容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目前,从实际来看,各高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己经拉开序幕但其在实际应用性与学科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建设、内容完善、后续发展以及运行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效用与功能131。

 

4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人士或相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实习、企业诊断,増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必须合理安排和规范综合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控制程序,分阶段对实践教学的时间、目标和内容作出详细规定。

 

6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考核办法,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与重视。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社会大环境应给予高校专业人才的实践教育提供条件一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各部门单位及社会企业积极接收学生实习,企业也应主动根据自身人才需求情况与高校展开合作,通过给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教育机会为企业发展谋求人才供给,实现人才培育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