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7:45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知识管理;途径

     知识经济是当前时展潮流,项目在知识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企业在项目管理中不断加大知识管理力度,是企业项目能够成功的保障,也是有效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知识管理与项目管理相对来讲是互相独立的,然而,知识管理始终贯穿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其能够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项目管理作为管理模式,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项目团队运用企业所具备相关知识的反应,这些经验也是企业重要的知识。[1]

一、企业项目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知识管理能适应企业发展变化

知识作为资源逐渐受到众人的重视,其在竞争中的地位使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企业内部的职工、企业内部组织以及企业知识资源管理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挑战。企业发展的前提是知识的不断积累、创造与利用。所以,从知识管理层面来寻求其未来发展之路已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不断加强知识管理以便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变化。

此外,知识管理能有效打破企业原本存在的等级制度,使得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能够创造平等沟通的平台,实现知识共享和交流。知识管理能够让企业中的项目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知识才是项目推进中的重要核心资源,认清自身属于知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注意将知识自觉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2]

2.企业项目管理需要强化知识管理

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这使得项目具备其本身的特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进行知识创造的过程,因此,每一个项目都会给企业带来经验的积累。另外,企业项目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企业经验的支持,使得企业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项目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对企业来讲也是重要的知识,对其加以有效的归纳与整理,是不断发挥企业优势与解决项目问题的关键,项目高效、快速的完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好的社会效益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项目管理中建立知识管理体系的途径

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与收集,并能将其进行有效的传播,并在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同时,大大提升企业的项目成果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企业项目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任务,其需要企业整个项目团队在多变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并将知识加以转化与创造。对企业具体项目来讲,构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发掘项目中的知识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该通过项目挂历来不断充实与发展自己,构建完善的企业项目知识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水平。[3]

1.构建与知识管理相匹配的项目组织基本结构、知识管理流程

企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其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采用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能够大大提升项目的整体运作效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相关的项目管理结构,构建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和项目间知识沟通、项目共享,从原先的注重指挥和控制开始转向强调沟通与服务,采用扁平组织、柔性化的管理以及高素质的员工参与为基本特征,开展切实有效的交流与形式多样的激励创新体制,将潜在的知识进一步的显性化,让知识更好的加以应用。

另外,还应该充分结合企业相关项目目标,将企业内部、外部所关联到的知识结构,打造成完整的知识链,并且对其加以有效管理,便于促进企业知识能够实现不断的增值。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能够运用到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当中,是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显现出的成果。在知识管理的成果形成之后,不仅可以提交企业知识库,还可以建立知识档案,采用文件的形式来对企业已经获得的知识管理经验加以归类存档,使知识能够成为企业进行知识积累与创新的源泉。

2.创建知识管理平台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信息技术能够让企业内部知识不断进行积累之时,还可以从外界获得更多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来有效掌握市场方面的变化,正确的把握好时机。创建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能够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各个方面协作的场所,能够让企业的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便于开展信息的交流、与信息共享,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更方便展开交流与协作,使项目基本成员、管理人员与协作的各个部门之间彼此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对新的理念能及时保存。此外,创建知识管理平台,还需要建立知识库,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评估、分类与开发,确保知识库的不断更新。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当中的许多项目是同时开展的,其项目所使用的新工艺与方法在项目团队内部能进行有效传播,对其余项目产生的影响较小。作为企业中的其余成员来讲,并不能掌握全部项目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知识管理平台之下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检索系统。当企业中的人们在遇到项目管理方面的难题时,完全可以通过该系统进入到企业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知识库,来对解决这一问题。假如在知识管理库中不存在这一方面的问题解决办法,则可以将其提交企业的知识库,经专业人员对难题进行解决。[4]

3.建立适合知识管理的环境氛围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组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是特别重要的,这对项目成员的知识与经验来说也需要认真对待。在组建企业项目管理团队时,需要构建和谐互动的交流氛围,使成员的知识不断得到共享与创新。尤其是应该在项目内部构建适合交流的和谐环境,使得项目管理成员之间能进行交流,能够提升项目管理团队知识管理水平。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也应该敢于创新,采取构建与知识管理相匹配的项目组织基本结构、知识管理流程、创建知识管理平台、建立适合知识管理的环境氛围等途径,加强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提升企业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众托.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3(3).

[2]李家庆,杨遂发.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J].石油科技论坛,2008(1).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内容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作用之下,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及其特点的分析,从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模型、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以及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式这三个方面,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及其特点分析

1.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分析:在信息系统经过规划处理之后进入开发阶段。造成信息系统开发复杂且艰巨的因素在于如下几个方面:①.信息系统的建设核心因素影响:开发的不确定因素众多,可控性水平较低;②.信息系统管理者因素影响:管理者的管理好坏将直接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造成直接影响;③.信息系统需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信息系统所处外部环境的需求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不定向与多边形。

1.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特点分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所体现出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表现出复杂性特点: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往往是由多个部分及元素所共同构成的;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表现出创造性特点:系统在开发阶段所表现出为唯一性特点是极为显著的。受到组织规模、技术水平以及组织文化等诸多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唯一性体现极为显著。

2.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分析

2.1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模型分析: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共包含九个方面的知识领域。与之相对应的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1)。

2.2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分析: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而言,其工作过程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以及建设阶段这两个方面。在整个过程模型当中,知识管理的基础性地位是极为关键的。存在于该模型当中的全部业务过程均需要依赖于知识管理的融合而发挥的其过程实施目的。与之相对应的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2)。

2.3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式分析: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现代意义上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而言,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智力密集与劳动密集并存。这也就使得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所涉及到的人员类别众多且背景复杂。换句话来说,项目管理中各参与者的能力、构成、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的表现状态均有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组织模型应当涵盖的五类层次要求当中,知识型要求的重要意义是最为关键的。与之相对应的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3)。

3.结束语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信息系统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的,其更多的倾向于一种长期性且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其在整个信息系统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特别是引入知识管理理念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型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安红昌.安葳鹏.金峰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模糊评价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04).445—448.

[2]安红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及其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08).2071—2073.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3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注重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播,主张通过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本文阐述了知识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必要性,指出建立和推广这种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知识管理模块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框架,论证了高校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对经济与社会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科研机构是国家知识创新主体的基本单元,作为其基本功能之一的科研活动则是知识生产的主要过程,一直以来,科研的运作与管理大多被人们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即从课题前期立项申报,中期在研管理和后期成果管理的角度进行管理。它是针对某一具体项目,通过对科研组织的人、财、物等的有效调度与筹划,合理安排进程,在制度与运行机制上保证项口研究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种方式但对于流动性较高的科研组织来说,由于其成员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使得项目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不利于科研组织知识的有效积累和集成。知识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把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科研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研究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将会大大提高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促进知识创新。而知识管理则能在这方面起到很好的弥补作用。因此,探讨科研组织中知识管理的特点及其运作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知识管理与科研项目开发过程的关系

项目开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知识转换的过程,加强科研项目开发的能力,就要求提高将所得信息转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信息加丁能力,科研项目中大部分重要的知识都隐含于项目组之中(如人脑、规程、资料等),形成一个“组织知识库”,如何扩大知识库与有效地利用是项目顺利完成的保证。科研项目的外部信息与项目组内部信息对项目的成功都是重要的。信息对于减少项目的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是必要的。

在立项阶段,信息的获取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外部信息被获取并内部化,这些信息就成为项目组知识库的一部分,从而成为项目组的潜在知识。立项申请及阶段性成果都是知识和信息转移的有效方式。

2 科研项目的本质要求

科研项目的本质要求以有效的方法分享知识和有效管理相关的信息。知识分享可以强化合作,更有效地完成科研项目,可以直接影响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知识管理还可以缓解信息瓶颈,促进新的不可能的协作。传统的项目管理以技术为导向,而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知识成为组织核心能力的今天,项目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项目审计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科学严谨的项目管理方法相结合,更好的促进科研项目的管理。

3 科研项目过程对交流的需要

人们认为科研项目难以控制和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由于个人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有限,人们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上,而大量的各个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是隐性知识,必须通过知识管理将其显性化,才能使科研项目过程的交流变得有效和畅通。

4.降低科研项目风险的需要

信息(知识)对于减少科研项目研究活动的外部与内部不确定性是必要的,将科研项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过程看作是一个漏斗型的,其不确定性与知识量的增加成反比。在项目的立项阶段,信息获取对立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随着项目过程的开展和知识的不断增加,为了降低科研项目的风险,必须有效管理和利用好这些知识。

二、知识管理模块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框架

知识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个模块,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高校科研的现实状况来看.最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即项目中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挖掘要素、在环境变化时项目组中的知识管理要素、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要素,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在这个框架图中清楚地表示了知识管理的各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然每个要素下面还会有包含不同的细分要素。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只有这些要素还不能囊括所有的知识管理的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及和谐的文化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科研项目的小组成员都是较高层次的知识型员工,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资源是存在于研究人员头脑中的知识,他们需要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因此,和谐的组织文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增强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耐心,是科研项目小组知识管理过程的“润滑剂”。

一般认为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固然是科学研究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隐性知识来说,显性知识只不过是整个“知识冰山”露出来的一角,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是运用知识管理来提高高校科研开发能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隐性知识集中体现在科研开发人才的身上。伴随着知识管理的兴起,许多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产品不断涌现,但知识管理的核心却不仅仅是在这里,信息技术为更好的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了手段,但如果没有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知识管理融为一体,那么知识管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人力资源可以在被认可时成为非常活跃的、显著的存在,也可以在制度安排不当时变为被动的、消极的存在,人力资源的问题是理解一个组织能不能发展的关键,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每个组织都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

1.隐性科研知识的挖掘与管理体系的设计

(1)在科研活动中,不同的项目申请人或已获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虽然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但是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志趣是一致的,也非常关注项目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动态,因而在他们之间建立知识网络有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们又是研究某一领域的专家,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比较深厚,适合进行知识管理。运用网络技术,建立知识交流系统,促进他们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可以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促进知识创新。

(2)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存在于研究人员头脑中的知识,知识的某些特性使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识共享成为可能。首先,知识与其它资源不同,它具有非磨损性,知识的这一特性有利于我们重复利用知识资源。知识在使用过程中非但不会被磨损,还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被补充、发展,使知识更加丰富。其次,知识具有可共享性。其它资源都具有排他性,一人拥有其他人就不能同时完全拥有,而知识则不同,一人拥有不排除其他人也同样完整地拥有,知识的这个特性便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3)不同观点、不同学科的交流可以引发学术争鸣,促进知识创新。这是因为人们在进行学术争论的时候,大脑的思维活动最活跃,不同观点的争论会大大激发人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人们投人更大的热情进行知识创造。

因此,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学术争鸣是促进知识创新最有效的方法,知识网络可以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持。因此,在知识网络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上交流体系、项目汇报体系、学术交流体系来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共享,并转化为显性科研知识。互动交流体系主要是用于专家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可以设计有咨询、建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功能,其目的是便于专家之间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播。项目汇报体系主要是用于科研项目的开题、中期检查及鉴定汇报,因为汇报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所以应该对进人该系统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学术报告体系主要用于在项目完成后的网络研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网络发表等。

4.降低科研项目风险的需要

信息(知识)对于减少科研项目研究活动的外部与内部不确定性是必要的,将科研项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过程看作是一个漏斗型的,其不确定性与知识量的增加成反比。在项目的立项阶段,信息获取对立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随着项目过程的开展和知识的不断增加,为了降低科研项目的风险,必须有效管理和利用好这些知识。

二、知识管理模块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框架

知识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一个模块,按照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高校科研的现实状况来看.最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即项目中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挖掘要素、在环境变化时项目组中的知识管理要素、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要素,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在这个框架图中清楚地表示了知识管理的各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然每个要素下面还会有包含不同的细分要素。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只有这些要素还不能囊括所有的知识管理的要素,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及和谐的文化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科研项目的小组成员都是较高层次的知识型员工,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资源是存在于研究人员头脑中的知识,他们需要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因此,和谐的组织文化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增强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耐心,是科研项目小组知识管理过程的“润滑剂”。

一般认为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固然是科学研究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对于隐性知识来说,显性知识只不过是整个“知识冰山”露出来的一角,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是运用知识管理来提高高校科研开发能力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隐性知识集中体现在科研开发人才的身上。伴随着知识管理的兴起,许多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产品不断涌现,但知识管理的核心却不仅仅是在这里,信息技术为更好的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了手段,但如果没有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知识管理融为一体,那么知识管理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人力资源可以在被认可时成为非常活跃的、显著的存在,也可以在制度安排不当时变为被动的、消极的存在,人力资源的问题是理解一个组织能不能发展的关键,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每个组织都不容忽视的一项任务。

1.隐性科研知识的挖掘与管理体系的设计

(1)在科研活动中,不同的项目申请人或已获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虽然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但是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志趣是一致的,也非常关注项目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动态,因而在他们之间建立知识网络有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们又是研究某一领域的专家,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比较深厚,适合进行知识管理。运用网络技术,建立知识交流系统,促进他们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可以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促进知识创新。

(2)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存在于研究人员头脑中的知识,知识的某些特性使存在于大脑中的知识共享成为可能。首先,知识与其它资源不同,它具有非磨损性,知识的这一特性有利于我们重复利用知识资源。知识在使用过程中非但不会被磨损,还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被补充、发展,使知识更加丰富。其次,知识具有可共享性。其它资源都具有排他性,一人拥有其他人就不能同时完全拥有,而知识则不同,一人拥有不排除其他人也同样完整地拥有,知识的这个特性便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3)不同观点、不同学科的交流可以引发学术争鸣,促进知识创新。这是因为人们在进行学术争论的时候,大脑的思维活动最活跃,不同观点的争论会大大激发人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人们投人更大的热情进行知识创造。

因此,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学术争鸣是促进知识创新最有效的方法,知识网络可以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支持。因此,在知识网络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上交流体系、项目汇报体系、学术交流体系来进行全方位的知识共享,并转化为显性科研知识。互动交流体系主要是用于专家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可以设计有咨询、建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功能,其目的是便于专家之间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播。项目汇报体系主要是用于科研项目的开题、中期检查及鉴定汇报,因为汇报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所以应该对进人该系统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控制。学术报告体系主要用于在项目完成后的网络研讨.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网络发表等。

2.显性科研知识的共享与管理体系的设计

对于显性科研知识,因为存在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我们可以高度自动化地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并能被人理解的信息或模式,实现对科研项目、信息资源的管理,甚至从中得到有利于做出正确决策的知识。因此,在显性科研知识管理体系的原型设计中。我们可以划分为科研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辅助决策管理等主要组成部分。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科研项目分类、统计、规划、导向、争取、项目进展状况等功能,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各种已有资源的查询、统计、分配、利用、人才培养等功能,辅助决策管理的功能是根据前两项管理的情况进行合理调度、统筹安排等宏观决策。在基于知识管理的科研服务原型设计中,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对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数据选取(抽取、分类、转换、装载、定义元数据等),以装人数据仓库中;模型库管理系统为所需问题提供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定量分析的辅助决策信息;数据仓库管理系统负责实现数据更新、共享、安全保密、维护和数据管理等功能。运用相应技术,如用户优化查询工具、统计分析工具、客户朋及务式分布处理下具、联机分析处理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对数据仓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从而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辅助决策管理的需求。

三、高校科研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策路分析

(一)建立网上管理系统。

1.建立项目中期汇报制度。项目管理部门制定管理规则,要求课题组定期(如:每半年或一年)将自己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专家知识网络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同行专家可以对中期汇报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修改意见,供课题组参考。课题组可以随时听取和吸收同行专家和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学术争鸣,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知识共享程度和知识创新水平,最大程度提高项目研究质量。

2.建立网上学术研讨制度。项目完成后由课题组或项目所在单位组织一次网上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由项目组发表研究成果,仅就相关内容进行研讨。进行网上专题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1)扩大项目研究成果的影响,促进知识传播;(2)通过研讨,不断把项目研究引向深人;在研讨过程中发生碰撞,产生争鸣,促进知识创新。

3.建立视频知识网络。利用知识网络除了对项目研究过程进行管理以外,还有促进专家之间进行交流的目的。有研究证明:人们在交际中,10%左右要靠文字.20%靠语音和腔调,70%靠“肢体语言”,视觉的、互动的交流更适合隐性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因此,理想的网络系统应建成视觉的、互动的交流体系,以促进进行学术研讨和学术争鸣。

4.注意网络安全,制定保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则。知识网络属于半开放性质,所有进人系统的成员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并被授权的,其成员实行实名制,为防患于未然,应尽量避免那些涉及机密或者核心技术的内容在网络上出现,应更多地利用这个系统进行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知识产权保护下要涉及中期汇报,中期汇报中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公开。

(二)强化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制度。

科研项目的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研管理部门不仅要为申报各种基金项目和争取横向项目创造条件,对项目的研究过程也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特别要加强项目的结题和结题报告。在课题结题报告和成果的学术评估和评价的工作中,应从重视科研论文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从重视论文向论文与专利井重转变,帮助项日组改进研究成果的质量,使得最后提交的结题报告、论文和研究成果达到一定的水准,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实力和水平,推动科技产业化,促进科学技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校内科技资源情况,加强课题组之间的协调工作,提高科研设备的综合利用,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益。

(三)建设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知识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045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059-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各个行业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并且逐渐的认识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上予以发展是当前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因此,文章通过下文对相关方面内容上进行了阐述,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分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领域模型

在构建和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关键性能力和知识就是所谓的知识领域。分析当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依据重要程度可以将其拥有的知识领域分为两种形式:核心和辅助知识领域。当中,一些部分可以直接构成实际实施项目的具体目标,即为核心知识领域,主要涵盖整个项目管理的执行范围、项目成本、项目质量和实施时间等;那些为以上项目目标达成提供相应执行载体的领域,就是所谓的辅助知识领域,主要涵盖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拥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等,在整体管理作用之下,以上几种类型的知识领域将有效的服务于知识管理。在当前知识管理信息时代的影响之下,项目管理的中心就会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被呈现出来。从本质上来讲,知识管理也将一种知识领域下的项目管理特征彰显了出来。在实现和提升各个领域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需要把提升知识管理的能力当作主要的基础。

2分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模型

这一点能够利用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所展现出来:当前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可以说密切的联系着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建设过程的阶段划分。在建设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这样的几个问题首先予以解决:在预定的研究方式之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应该怎样将相应的计划开展起来,并且对活动进行组织和掌控。通常来讲,应该有三个主要的阶段存在于高质量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即系统选型阶段、系统分析阶段、实施整个系统的阶段,详细到执行和实施项目的角度而言,在一般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有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划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为:授权项目、分析需求、选择项目、开发制定和实施项目、评估项目及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等,在管理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在知识管理这一中心的连接下,这些具体的实施步骤就会通过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展现出来。此外,也能够充分的彰显出来知识管理和业务过程的融合性。

3分析以知识为前提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发展层次模型

对于这样一点,有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清晰的进行认识:智力密集和劳动密集,为现代意义上信息系统项目的最大特点,往往有复杂化的内容结构和大量的工作人员类别存在于一个规模化的信息系统项目中。分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人员的组成形式、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及其工作人员本身能力的组成等,同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完成情况上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知识管理背景的影响之下,有这样几种类型存在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发展层次中:智慧型、能力型、创造型、学习型和知识型,在这样当中,知识型结构在其中的作用更加的明显。

4分析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总体结构情况

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在知识管理支持下建立起来,构建整个系统的整体结构框架,都要有高效统一的过程、组织关系和内容作为支撑,在构建起知识框架的基础之上,将知识管理当作其中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的载体,对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组织和项目管理内容等方面内容的协调和沟通上予以实现,保证顺利的实现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

5分析具体的实例

以某单位近些年来所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项目为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对基于现代项目管理方法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基于系统开发方法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进行了比较。从一些案例中我们发现,同其他两项进行比较,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存在于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例如,某单位在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平均增加投资、平均开发时间和平均费用节省率等都较基于现代项目管理和系统开发方法优越,甚至能超出1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工作建立起来,比其他两种形式要优越很多,得到了广大的用户的一致认可,并且各个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又能够有效的围绕这样的工作体系来进行工作,将单位员工们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起来。

6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升了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但是,市场竞争的趋势也越来越严峻,纵观整个竞争趋势可以发现,知识在其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并且,近些年来,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式中,逐渐的将知识当作了其中的前提条件,并且,通过在多个领域的试验与应用发现,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理念和方式,可以促进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逐渐的向着科学化、合理化方向迈进。

主要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知识管理

交通基建项目具有建筑规模大、施工周期长、参与业主多和投资金额高等特点,因此,交通基建项目在管理方面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对于交通基建项目而言,业主方的管理作用在整个工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基建项目的工作主要包括前期策划、勘察、招标与合同管理、施工以及竣工验收与移交,业主方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和责任意识,并且要善于总结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提高调解工程的分包管理的能力,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和避免浪费。

一、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交通基建项目的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虚造报价、分包商之间存在争端、拖延工期和违法施工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业主方在知识管理和管理水平上要不断地积累、提高,使得交通基建项目能高质保量地进行。第一,业主方知识管理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有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为了谋取私利,往往会虚报造价、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拖延工期,这就需要业主方要掌握一定的市场行情、熟悉材料价格,严厉打击这种做假账、抬造价的不正之风,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杜绝偷工减料行为,从而降低施工的成本。第二,业主方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整个工程的宏观调控,交通基建项目工程浩大,往往进行分段承包,但是经常出现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这也是分包管理常见问题,为节约成本,保护自己,分包商总是专注于个体的施工管理等现象,这就需要业主方从中调解,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促进施工体系良性运作,缩短施工周期。第三,业主方知识管理可以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工程的参建者进行约束,对责、权、利三者的关系进行协调,从而确保交通基建项目的合法性和经济性,并且依照法律划清各方的职责,实行责任制度,谁出现问题谁负责,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同时要保证各方的利益不被侵犯,使得施工方与业主方都能获得最大利益。

二、交通基建项目管理不同阶段业主方的知识管理

(一)前期策划

前期策划的主要工作就是工程设计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中,设计策划“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2],前期的策划设计决定了整个后期施工的进行,虽然也会出现突发状况需要对前期计划做出调整,但是项目工程的整体规划是基本确定的,前期策划设计的费用虽然只占总投资的2%左右,但是对后期资金投入的影响达到了总投资的80%,可以说前期策划是整个工程的主动脉。设计策划的不合理会引起后期大量的工程变更,将严重影响工程的资金投入、施工质量和项目进程。因此,在这一阶段,业主方需要对策划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咨询评估,选定最佳方案,减少后期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和工程洽谈。

(二)勘察

在前期策划完成后,项目业主方的管理部门或相关的施工勘察单位对所要施工的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勘察的主要方面在施工环境、土质水文等方面,尤其是在陡峭的山地、干旱的荒漠以及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不但要勘察地质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到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施工者带来的不便,泥石流、高原反应都会影响施工的进程,并且要考虑到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紧急措施。在这一过程中,业主方务必掌握准确、真实的资料,并根据所掌握的实际勘察情况对前期策划做出相应的修改,使得策划设计可行性高,减少后期施工中的工程变更和设计商谈。

(三)招标与合同管理

在招标阶段,作为基建项目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业主方要进行公正、公开地招标,掌握竞标单位的详细资料,筛除不具备竞标资格的单位,维护竞标单位之间的公平性,使得招标活动“进行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从而达到确保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3],同时,业主方要与施工方就施工周期、劳资费用等细节进行商谈,明确规定业主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重要的条款要使用专业的术语,签署得到法律认可的合同协议,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施工,可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划清责任,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及时解决问题。合同也是基建项目能顺利施工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可依靠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监管,有利于业主方对整个项目的宏观调控。

(四)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基建项目业主方并不是无事可做,相反,其需要做好大量的监管督察工作,同时要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在以往的项目中,曾经出现过“建设单位在财务资金的使用上随心所欲,根本不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费用结算,出现建筑材料购买费用在工程款中直接抵扣的非正常操作,打破了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的财务原则”[4]的现象,作为业主方应该根据签署的合同,对施工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管,杜绝施工款挪用、虚报造价等现象,保证施工过程中资金充足,可以圆满完成项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设计单位应当指派具有高水平设计能力、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去工地长驻,以便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掌握,进而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法,这样可以缩短因施工问题而拖延的时间,保证项目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准时甚至提前完成项目。

(五)竣工验收与移交

在项目竣工后,项目管理部门要做好验收工作,验收内容包括材料合格证书、施工检验报告、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建成项目的测量数据以及相关技术参数的鉴定报告,确保工程的质量问题。另外,一定要做好材料、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及时将资料归档整理,以免丢失给后期工作带来麻烦。在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切不可一拖再拖,以免日后人员变动、岗位交替而无法解决。在进行移交时,要做好交接工作,整理好交接文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基建项目业主方要熟悉合同或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清楚交通基建项目的保质期限和保质范围,如果日后在保质期限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规定要求原施工方进行修补,减少了后期的维护费用。

三、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一)营造出一种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

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实施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和最终归旨都是要探求知识运用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实现知识的高效利用。营造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关于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的思想教育,充分重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做好知识共享的组织建设,这既包括关于知识管理队伍建设的组织结构构建和人员配备,同时也要在组织内部、在管理人员中间实行绩效考核政策,使得知识管理工作有人来做、有标准可参考;三是要加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要营造良好的知识环境,要对管理的对象之一的知识进行有序管理,选取对工程建设有用的、对提高员工技能有帮助的知识来共享;四是要为知识共享提供完备的软环境,即为知识管理做好服务建设工作,配套的硬件设施设备、良好的学习环境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软、硬件同步着手,营造知识共享的良好环境,为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为业主方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二)建立知识共享平台

数字信息技术直接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综合考量交通基建项目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整体特征,业主方在知识管理工作中建立起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加强知识管理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为组织、员工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公司显性知识进行存储以及及时的更新,同时还能够让员工通过该共享平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在组织内形成知识学习、管理的良性循环。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兼有知识的积累、储存和流通、运用的功能,是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业主方来说,建立起知识共享平台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交通基建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能,而且对于其组织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信息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助力,业主方在对交通基建项目进行知识管理时引入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知识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功用,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利用既有信息,进一步推动交通基建项目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业主方对交通基建项目进行知识管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基建项目的规模和速度都呈上升趋势,牵涉到的主体多、项目杂、数据密,要准确、清晰地记录各项数据需要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基于各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建立起来的三维建筑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im)就可以作为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进行信息化知识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能够“协助建立完整的建设项目知识信息库,为项目提供项目的数据化模型”“与物联网进行集成后,物联网将Bim提供的知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互联”[5]。实行信息化管理,除了不断开发、引进先进的系统软件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营造、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四、结语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对交通基建项目的管理是促进工业、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交通基建项目的业主方要多角度、全方面地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对各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基础上有效保证工程建设速度,保证工程项目投资的高效实现,全方面做好把控。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环境下,做好交通基建项目业主方知识管理任重而道远,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各阶段,不断创新、探索,全力推进业主方知识管理工作和交通基建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稳樑.面向决策分析的基本建设项目大数据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6,48(07):138-140.

[2]钟莉,任斌杰.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投资管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33(03):84-85.

[3]刘慧萍.基本建设项目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初探[J].北京档案,2017,(02):24-25.

[4]朱稳樑.面向决策分析的基本建设项目大数据体系研究[J].煤炭工程,2016,48(07):138-140.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有项目,就有项目如何管理的问题。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潜意识的项目管理起源于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一)项目管理的内涵。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换句话说,项目管理也就是对与项目密切相关的绩效(p)、时间进度(t)、费用成本(C)、范围(S)进行管理控制的过程。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项目管理与传统的部门管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注重综合性管理,并且项目管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特点: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处理的运作;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特殊性;项目管理的体制是一种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开放性;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项目有其寿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本质是计划和控制一次性的工作,在规定期限内达到预定目标,一旦目标满足,项目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解体。

二、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代项目管理是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项目管理的萌芽。20世纪四十年代的“曼哈顿计划”、五十年代后期的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以及六十年代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其取得的巨大成功预示着项目管理已初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方法。

(二)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组织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将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创建于1965年的以欧洲为主体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创建于1969年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是项目管理的两大研究组织体系。1983年在pmi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被划分为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等六个领域。这些领域成了pmi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基础内容。

(三)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国,从美国最初的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管理,很快扩展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除了计划、协调和控制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量、风险等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加之2000年pmi修订后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现代项目管理的框架初步形成。

(四)项目管理的新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为了在迅猛变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集团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如电讯、软件、信息、金融、医药等。现代项目管理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执行项目,而且还要开发项目、经营项目,以及为经营项目完成后形成的设施或其他成果准备必要的条件。

三、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

(一)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形成。目前,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ipma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标准(iCB),即《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标准》,其对项目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大约有40个方面。pmi卓有成效的贡献是开发了一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简称为pmBoK。在这个知识体系中,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

(二)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1、项目集成管理。项目整体管理也叫集成管理,是为了正确地协调项目所有各组成部分而进行的各个过程的集成,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核心就是在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和方案之间作出权衡,以便满足项目利害关系者的要求。

2、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范围管理就是确保项目不但完成全部规定要做的,而且也仅仅是完成规定要做的工作,最终成功地达到目的。基本内容是定义和控制列入或未列入项目的事项。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过程:启动、范围规划、范围定义、范围核实、范围变更控制。

3、项目时间管理。描述了保证项目按时完成所需要的各个过程,主要子过程有:活动定义――找出为创造各种项目可交付成果必须进的各项具体活动、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制定时间进度表、时间控制。

4、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费用管理,是为了保证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所必需的诸过程的全体。主要子过程有:资源规划、费用的估算、费用预算、费用控制。

5、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能够满足原来设定的各种要求。其中主要的过程有: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保证最有效地使用参加项目者的个人能力。其中主要的过程有:组织规划和团队建设。

7、项目沟通管理。项目沟通管理,是在人、思想和信息之间建立联系,这些联系对于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主要的过程有:沟通规划、信息分发、进度报告和收尾善后工作。

8、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需要的过程有:识别、分析不确定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采取应对措施。项目风险管理要把有利事件的积极结果尽量扩大,而把不利事件的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

9、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需要进行的过程都是为了从项目组织外部获取货物或服务。主要过程包括:采购规划、询价规划、询价、选择来源、合同收尾。

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和前沿问题

(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不可分割。例如,管理项目所需要的许多知识(关键路径分析、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管理学科而言是唯一的,或几乎是唯一的。目前,国际项目管理界普遍认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知识范畴包括三大部分,即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一般管理的知识和项目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

(二)前沿问题。项目管理越发盛行,于是从事项目管理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和管理者们把目光投向了如何对项目管理集成化,如何进行多项目的管理,即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

1、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定义与区别。据archer和Chasemzadeh,Dye和pennypacker的定义,一个项目组合指,由某一特定组织机构发起或管理的一组项目,这些项目为了获得共同的稀缺资源而相互竞争,而对项目群管理的定义与项目组合管理相似。根据tumer对项目群的定义,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项目,为了实现利益的增加而采取统一协调管理。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的区别就在于构成项目群管理的这些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根据这些学者对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尽管项目群管理更强调项目群中的项目具有相互联系,但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内涵是相似的。

2、项目群的形式。对于项目群形式划分,R.J.Gray和p.J.Bamford以目标为划分标准将项目群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导致利益、资金流入组织的为移交型项目群;另一类是致力于组织结构改善的为平台型项目群。Sergiopellegrinelli按照项目群结构把它分为三种:组合型项目群、面向目标型项目群和心跳型项目群。另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的规模、数量、结合紧密程度、目标、战略、重要程度等对项目群的形式进行划分。

3、项目群管理的生命周期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根据markLycett对项目群管理生命周期的划分,他把项目群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

(1)项目群辨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定义项目群的目标以及其在企业运营和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并且给出项目群的边界。该阶段应给出项目群的一个简要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项目群的远景规划、范围、预期收益和风险等。

(2)项目群计划阶段。在该阶段,主要任务是把第一阶段定义的项目群管理的目标具体化,可以通过项目群管理机构的设置、实施方案设计、人员职责分工、资源配置等具体工作内容来实现。

(3)项目群执行阶段。在该阶段,主要任务是由项目经理实施单个项目,而项目群经理则负责监督和控制项目群中各个项目的完成进度,进行必要的项目间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并对项目群的风险和争端进行处理以确保项目群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4)项目群终止阶段。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项目群完成以后的收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

五、结论

项目是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是按照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的顺序,描述了项目管理的知识和实践,并将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和实践组织成为九个知识领域。希望通过本文对项目管理的理论综述和对前沿性问题的简单介绍,使读者对项目管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晓玲,杨春辉.项目管理的应用于发展[J].化工技术经济,2002.6.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7

关键词:教学法;课程改革;物流成本管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roughanalyzingthecharacteristicsof“logisticscostmanagement”course,weproposedcurriculumreformideaandimplementationschemeof“projectoriented,taskdriven”pedagogy,completedtheteachingobjectivesof“logisticscostmanagement”courseeffectively,andpromotedthelogisticsmanagementtalents.

Keywords:pedagogy;curriculumreform;logisticscostmanagement;project-oriented;task-driven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物流成本管理是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服务中,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对客户服务成本、物流运营成本计算、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分析与决策、作业成本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的本质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其管理对象是物流。很多企业的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物流成本的“黑大陆”学说、“冰山”理论以及“第三利润源”则充分说明了研究物流成本的重要性。物流成本具有计算要素难以确定、现行核算制度计算难度大、核算方法难以统一等特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作为高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结构体系,熟悉物流成本的构成与特征,熟练掌握物流成本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培养学生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技能,为企业相关部门输送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1课程改革思路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源自于德国的行为引导性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项目的基本要求以及实施过程的重点与难点,充分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完成项目的主体,项目方案的设计、详细分析和研究均由学生负责具体实施,而教师则是完成项目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起到答疑、指导的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真实的学习任务,进行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实践活动,其教学目的是在真实情景和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营造互相讨论与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具体任务进行探究性的主动学习,而教师只是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和学习资源的提供者,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分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专业特点,按照模块的形式可以分为跟学项目和独立完成项目等两种学习方式,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2.1跟学项目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项目的引导者和讲授人。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项目中所需的知识并提供完整学习内容,为引导学生分析任务目标做铺垫;其次,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项目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知识及方法上的指点;最后,通过师生协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和学习项目。以物流成本控制流程为例,教师先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物流成本控制的理论知识,然后进行班级分组讨论,最后由各个小组演示讲解以完成该项目。

2.2独立完成项目

学生是独立完成项目的主导,教师帮助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实施能力,使他们在模拟环境中深刻体会物流成本管理的知识点,具体步骤为:(1)自主研读分析。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项目学习中,学生通过查阅和研读教材、资料、文献等,对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对相关材料深入分析,从而对物流成本管理各项条款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合理运用。(2)确定目标任务。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的设计要遵循项目的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流程,目标任务和项目模型的确定要易于实施。例如,学生在完成“物流成本分析”项目时,要根据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物流成本模式,以便项目目标的有效实施。(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项目总体目标方向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操作流程,制定和设计出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模型。在物流成本管理的项目教学中,学生要合理规划完成项目的内容和时间,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定项目的学习技巧、实施方法和手段,保证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例如,在“物流成本管理流程”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别进行成本计算、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等任务。(4)完成任务学习。学生在任务的驱动和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根据实施方案,运用“学做结合”的方式,通过图书馆、实验室、课程教学网站、网络仿真软件等途径,积极探索并学习目标任务,独立学习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达到预期学习结果。(5)教师检查考评。为检验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教师必须考评学生的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使用,对新知识技能的运用,自主学习能力等,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最后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情况及成效给出相应成绩和评价。例如在“物流成本管理流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对每组进行点评、总结,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对物流成本管理中涉及的每个环节、流程和相关单据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

3“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3.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目标设定

《物流成本管理》涉及会计成本、财务学、交通规划、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既涉及模型和公式推导,又要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讲,《物流成本管理》是兼具物流管理特征的成本管理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学生把降低对象企业物流成本作为课程目标,还要将其当成一项工作任务来完成。为此,学生不仅要运用在课堂、书本上学到的专业课程知识,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探析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应用知识、积累经验,通过表格的制作、成本的计算,优化物流成本管理,最后完成一个完整、明确的项目报告。“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将各项任务作为实际教学目标,是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融合,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形成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具体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与以往循序渐进、知识积累的过程有显著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将某个具体任务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并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教学任务中,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分为理论学习、技能掌握和实践应用等多个小任务,并将其作为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整个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物流成本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了表达、沟通、实践等综合应用能力。

3.2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将作业有意融入到项目中去,提高知识的实践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从制定计划开始,就要制定好项目任务方案,明确项目任务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结果等。同时,通过深入物流企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生都要分配一定任务和相应工作,最后要求每个学生整理出相关文字材料。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研究,带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给予相应的点评。

3.3“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笔者根据《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经验,以物流成本核算教学方案为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情景导入、提出教学任务、任务效果展示、知识(下转第57页)(上接第51页)导入及示范、学生自主完成项目、教师点评等六个步骤。(1)情境导入。根据项目背景,让学生了解工作任务的背景。(2)提出教学任务。教师导入项目背景后,提供学生相关的数据、信息,将完成某企业某年度物流成本核算的任务布置给学生。(3)任务效果展示。教师将项目中需要完成的物流成本核算成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全局观念,培养其目标导向习惯。(4)知识导入及示范。演示前,教师需要先进行知识导入,对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物流功能分配比率、物流范围分配比率等概念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讲解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物流成本核算逻辑思维的过程。知识导入完毕后,教师进行原始数据整理、分配比率核算、数据透视等实践教学操作示范,制作出相关表格。(5)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自主完成相关任务。学生根据表格,分析出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方向。(6)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演示情况进行点评、讲解,查漏补缺,巩固物流成本核算知识的学习成效。

4结论

物流成本管理是兼具物流管理特征的成本管理体系,在物流环节所占比例较大,直接关乎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物流成本管理作为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对该行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物流成本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倍受业内人士的重视。另一方面,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不仅承担着物流管理人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加强物流成本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刻领悟物流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撑。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物流管理作为项目导向、成本计算作为任务驱动进行物流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课程内涵。“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熟练掌握并丰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知识,而且为提高学生的物流成本管理技术和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有效支撑,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玲.《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9):441-443.

[2]曹旭光,张华,李培麟.excel在《物流成本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3(10):36-37.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it企业;知识管理;知识转移;联想

一、引言

近年来,知识管理的经验证明,组织的学习和知识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合作伙伴和同一市场的竞争者、销售商、供应商等,而不同企业之间的知识分享可以极大地影响组织的绩效增长,也有利于组织的创新成长,使组织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如果能够理解和充分利用知识转移的实质过程和一系列影响转移过程的变量,进而将知识管理运用到整个企业运行之中,这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因此,国内企业有必要将组织间知识转移的需求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过程来重视。

国内的大多数中小it企业在软硬件的开发和系统项目中普遍出现的质量不高、进度延迟、成本透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发展。因此,it企业需要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实用工具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本文基于it企业的特点,从知识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浅谈it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二、知识管理的模式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其基于活动的知识管理方法(aBKm:activityBasedKnowledgemanagement)是首先建立起流程体系,针对流程中的每个活动,有效完成这个活动,再找出支撑每个活动有效完成背后的知识,形成知识地图,从而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

(二)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某个人的头脑中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中或从某个组织转移应用到另一个组织的过程。知识转移包括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吸收两个阶段。知识的转移首先是进行知识共享。知识的共享可以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文件文档、查看知识库、调阅科技文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吸收表现为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是将别的组织的知识成功应用到自己的组织中。

知识转移是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知识数量越丰富、知识质量越高、知识结构越合理,知识势能就越高。在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知识使用价值的让渡,一般会带来相对应的回报。

三、it企业的知识管理

(一)it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原因

在it企业中,项目管理是指将过程中所有的知识、技术、工具等运用到项目的所有活动中,以实现项目需求。实践证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步骤都会有一定的重复性,这在it项目的实际运行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向明言知识的转化。it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转化状态。

近些年来,it企业快速发展,各种不同规模的it企业在市场上表现出强大的活力和发展势头,但是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分析这些企业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有些it企业从创立之初就没有针对it企业的特点和特定要求来构建,而是按照一般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这些最初的定位失误就是企业在之后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主要原因。

企业已有知识和技术的组合构成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经济的主导形态逐渐成为知识时,企业的技术创新越来越变成某种信息过程。推进技术创新的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有一点就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能否与企业内外的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企业是否可以及时有效地得到和利用各种知识。it企业由于其不同与一般企业的特点,再加之其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使得其技术创新活动和知识管理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和关键。

在现有的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指导下,现在it企业的组织者和员工必须高度认识和研究it企业的现有特点,根据it企业各自不同的发展要求进行企业管理流程的改进和知识流程的再造,遵照it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构建动态变化的组织结构,以增强企业的学习和组织能力。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各种知识实现不断整合会形成企业新的学习曲线。

(二)it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it企业的基本特征

知识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必定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而it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企业,要准确了解it企业的知识管理核心,首先需要非常准确地去理解it企业的基本特征。

首先,现代的it企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it人才的竞争上,it是否可以创造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关键看其是否拥有一群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另外,it企业是一种将高新技术转化成产品、快速形成市场的企业,因此新技术是时时刻刻需要的,并且需要把这些技术最终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的专业it人才。因此,it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是多种不同知识综合集成的平台。

其次,it企业内部环境的多变性、信息的高度集成等特点,决定了it企业是一种具有学习型、创新性的组织。在现代经济模式越来越演化为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形势下,学习活动可以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it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必须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

再次,it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短,组织成员流动性强。it企业的产品都是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信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在不断加快,导致了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也不断加快。it企业具有较强的组织柔性,其内部的成员容易流动,这一特点一方面可以及时更新组织的知识体系,储备新知识,另一方面却又容易造成组织既有知识的流失,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最后,it企业融合了多元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it企业出现跨组织合作的趋势。

2.it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管理动态性。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it企业中的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相关it技术的生命周期也大大缩短,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也不是很高,员工流动性大。所以,企业要根据当前的科技和市场环境,对知识流程再造和组织的知识结构适时地进行改造,使组织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迁。

(2)管理技术化。it企业不仅在知识方面高度密集,而且相关技术也维持高水平,对企业的信息化也就成为知识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使员工之间的知识能得到共享,从而在已储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而现今的网络技术不仅能实现知识在企业内部自由地共享,而且能够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

(3)知识可编码性强。技术创新活动包含知识的产生、创造和产品的产生,知识的产生和创造是组织内部不同层次的难言和明言知识的转化,这便是知识管理的重心。对于it企业的生产过程来说,根据软件工程学规则,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Cmm)就是一个典型的软件组织知识管理框架。该框架将it企业的所有过程都视为知识过程,其目的就是把“想法”变成机器可执行的代码,这一过程便是编码过程,这是it企业知识管理不同与其他企业的突出特征。it企业使用统一的项目集成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企业整体的管理成本。

四、it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建构

根据it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相关特征,构建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模式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创建企业知识共享渠道

企业自身不能创造知识,企业成员的知识成为企业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企业应该创建员工之间分享知识的便捷渠道,使企业成员个体之间能自由地相互交流,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知识储备。

(二)增加知识的生命周期

知识的生命周期涵盖从知识的产生到消亡的一系列环节。对于it企业,知识的生命周期短暂。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更加快速,所以更应该快速高效地利用知识资源,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益并将知识的创新传递下去。

(三)注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建、组织流程再造(BpR)和知识流程再造(KpR)

知识的管理来自于个人有效的学习,但是只有个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整体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个人学习能力的简单叠加,需要在企业之中创造人们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的学习型结构。对于不同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制定更加细致严谨的规则,约束人们以更加高效的方式从事相关学习和工作。从企业知识的产生来看,企业的知识流程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不同的流程之间相互交叉,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为了能有效地在企业边界和个人边界之间流动,企业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库的知识,有必要时要重新构建企业的知识流程。联想的知识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为了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尤其是上升到知识管理的层次,在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引入自组织智能管理模式(Soimp),它是面向建设项目的一种统一工作平台或系统的工作方法。从管理系统获得、处理项目信息和管理系统动态特征的分析展开思路。选择岗位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并将其作为项目和项目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通过岗位的相关属性进行刻画和表述。在自足者处理完项目相关信息之后,将项目转化为可以量化描述和研究的数学系统。在系统层次上分析管理模式的自组织机理,即对管理系统在对建设项目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系统运动特征和规律的研究。

五、结语

综上所述,it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难言知识和明言知识的转换,从而统一整合为组织知识。it企业是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企业,相关企业知识管理的特性也区别与其他企业。在现存的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在企业中确定恰当的知识管理模式,对于强化企业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和自主性,对于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慧.联想知识管理――落地成金.电子商务世界,2004(10).

[2]秦鑫.联想:知识管理的践行者.企业研究,2009(12).

[3]赵雪峰.it项目中隐性知识转移方法及转移绩效的衡量[J].经济论坛,2005(18).

[4]汪应洛.知识的转移特性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03).

[5]雷培莉.论it行业知识型员工管理[J].管理在线,2008(11).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项目经理;项目计划

软件行业在现在的众多行业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行业,体现了软件开发者的智慧和汗水,同时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于项目开发人员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软件开发中实行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通过项目各方干系人的合作,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其本质就是对时间、质量和成本的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开发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二、目前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在项目中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有许多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项目经理不够专业。在软件企业中,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来实施项目管理及担任项目经理,通常被任命的项目经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但是他们在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2项目计划缺乏纲领性。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忙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

3缺乏有效的管理意识。部分项目经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于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人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不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只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4缺乏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机制。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于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5风险管理意识淡泊。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书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6项目干系人的不确定性。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大。

7缺乏项目团队的合理分工。项目团队内部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那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三、解决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的有效策略

要想解决上面描述的误区,归根到底还是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即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加入过程管理的内容,这样我们可以在软件开发中对各个过程的质量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为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业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2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目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引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5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握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项目的目的就是实现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愿望。项目干系人管理应当从项目的启动开始,项目经理及其项目成员就要分清项目干系人包含哪些人和组织,通过沟通协调对他们施加影响,驱动他们对项目的支持,调查并明确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减小其对项目的阻力,以确保项目获得成功。

项目管理相关知识篇10

论文摘要:在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软件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是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顺利高效率完成的重要保证。但是我国大部分的软件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从而使项目不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文章探讨了在项目管理过程里出现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计划软件行业在现在的众多行业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行、体现了软件开发者的智慧和汗水,同时软件开发是‘项复杂的系统]:程,牵涉到许多方面的因索,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面临失败。如何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得出有益的教训,对于项目开发人员来说,是在今后的项目中取得成功的关l键。

一、软件开发中实行项目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相关利益者对项目的要求,实际上就是通过项目各方干系人的合作,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日的目标,满足项日于系人的需求,其本质就是对时问、质量和成本的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的深入、各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软件产业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软件过程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思想逐渐融入软件开发过程l}f,项目开发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二、目前在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在项目中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是仍然冉许多企、在实施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1.项目经理不够专业。在软件企业中,缺乏专业的项目管人员来实施项目管理及担任项h经理,通常被任命的项日经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技术上独当一面,但是他们在管理方面特别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2.项目规划缺乏纲领性。项目经理对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凶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不少事情没有仔细考虑;阶段计划因工作等理由经常拖延,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

3.缺乏有效的符理意识。部分项目绎理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而是埋头具体的技术工作,造成项目组成人员之间忙的忙、闲的闲,计划不周、任务小均、资源浪费。有些项目经押没有很好的管理方法,不好安排的工作j好自己做,使项目任务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给相关成员,以达到“负载均衡”。

4.缺乏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机制。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人没有每天定时收邮件的习惯,以至=无法及时接收最新的信息。

5.风险管理意识淡泊。有些项目经理没有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计划中风险管理的章节简单应付了事,随便列出几个风险,随便地写一些简单的对策,对于后面的风险防范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6.项目干系人的不确定性。在范围识别阶段,项目组对客户的整体组织结构、有关人员及其关系、工作职责等没有足够了解以至于无法得到完整需求或最终经权威用户代表确认的需求;或者是多个用户代表各说各话、昨是今非,但同时又要求项目尽早交付:项目后期需求变化随意,造成项目范围的蔓延,进度的拖延,成本的扩火。

7.缺乏项目团队的合理分工。项目团队内有时由于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仟分工不够清晰而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责任互相推卸的现象;有时各阶段不同角色或同阶段不同角色之间的责任分工比较清晰,但是各项目成员只顾完成自己邢部分任务,不愿意与他人协作。这些现象都将造成项目组内部资源的损耗,从而影响项目进展。

三、解决软件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误区的有效策略

要想解决上面描述的误ⅸ,归根到底还足要从管理学的角度入手,即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加入过程管理的内容,这样我们可以在软件开发中对各个过程的质量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目的。为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项目经理接受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专、i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再加上项目管理知识与实践和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的有机结合,必能大大提高项目经理的项目管理水平

2.计划的制定需要在一定条件的限制和假设之下采用渐近明细的方式进行不断完善。提高项臼经理的计划意识,采用项目计划制定相关知识、技术、工具,加强对开发计划、阶段计划的有效性进行事前事后的评估。

3.加强项h管理方面的培训,并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合理设定和宣传f导项目经理更好地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技术骨干在担任项目经理之前,最好能经过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学习,并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丰富项目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管理意识。

4.制定有效的沟通制度和沟通机制,提高沟通意识: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通过制度规定对由于未及时收取邮件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归属;对于特别重要的内容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传达到位,例如:除发送邮件外还要电话提醒、回执等,重要的内容还要通过举行各种会议进行传达。

5.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掌握风险识别、量化、对策研究、反应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掌揖项目风险管理所必备的知识。通过加强对项目规划中风险管理计划的审核提高项目组的风险管理意识。总结本行业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对策作为风险管理计划中必要的风险内容,并切实评估相应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