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7:18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体系,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为目标,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为原则,依托温县中小企业网站等平台和温县网通公司在通信领域的网络、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搭建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产业、产品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一)加快县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20*年7月底前,完成温县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实现温县中小企业网与中国中小企业网、省中小企业网、市中小企业网对接,积极宣传温县工业企业和产品,企业供求等生产经营信息。

(二)加快经济部门网络平台建设。到2009年7月底,完成发展改革、统计、商务、工商、质监、劳动、财税、环保、安监、城建、土地等主要经济部门和重点金融机构网站建设,实现网络互通。

(三)加快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监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接入温县中小企业网。其中,到20*年底,完成30家骨干企业和五个重点行业监测企业网站建设;到2009年底,完成70%的规模以上企业网站建设;到20*年底,完成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和主要行业协会网站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采取新闻报导、信息交流、经验介绍等方式,宣传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信息化成功企业的成果,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营造声势,形成氛围,提高认识,增强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全县企业信息化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也要成立组织,明确主管领导和专职信息员,按照建设目标,制定具体措施,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

1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正在同一起跑线展开信息化竞争,毫无疑问这必然导致市场更加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6年2月南平市二届七次人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能否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闽北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化工企业一直在闽北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到2010年化工企业产值达到74亿元以上;在市17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化工项目占了40个,占投资总额的16.3%。目前,闽北地区共有各类中小化工企业400多家,年总产值达26.5亿元,占南平市工业总产值的13.42%;在南平百强工业企业中,化工企业占13个。显然化工企业在闽北工业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总体规划)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2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1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使得闽北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十分落后。整个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流通不够通畅、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与省沿海地区化工企业相比较无论是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还是经营理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对南平市百强工业企业中的13个化工企业统计表明,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仅有两家,在全地区400多家化工企业中所占比例十分微小;拥有企业宣传网站的也仅仅5家;在电子商务方面,实现上网的企业也仅局限于网上产品、网上查询等媒体的简单扩充,而在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管理、网上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2.2目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对企业信息化认识间题

据调查,闽北化工企业大都属于精细化工,目前市场潜力大,某些产品(例如硝酸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同样能把企业搞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对信息化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层面上。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站,认为建立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电子商务,但调查发现这类企业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功能单一;认为信息化是企业的“灵丹妙药”,购买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就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昂贵的费用和专业的知识,自己没有能力发展。

2.2.2信息技术应用不饱和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拥有企业网站的闽北化工企业中,不少是委托专业网络公司开发建设的,其功能完全能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但多数企业仅仅是用于产品、公司宣传等基本功能。二是大多数化工企业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及基本的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严重,资源共享少。

2.2.3相应的专业人才匾乏

首先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上看,大多化工企业的经营者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能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另一方面又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订企业发展的规划。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上看,目前闽北的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回到闽北特别是到企业工作是寥寥无几,人才储备不足。在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在人才间题上普遍面临“难招人、难留人”的局面。

3加快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转变观点、深化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市场的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使得处于山区的闽北化工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竞争规则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客户的需求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也快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决策层还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观点的转变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从企业的决策层看。企业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战略,尤其是依赖于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的化工企业,在原料市场十分敏感的情况下,化工企业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企业领导应该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认识,其程度也首先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看。这类员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者和反馈者。他们掌握着一线的信息,是基础工作做到位、做扎实、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的有力保证。所以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度也左右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2培养和吸引人才

闽北化工企业人才一向短缺,面临着本地人才“东南飞”;外地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一般分为三类人才:商务型、技术型、战略型企业可以分层次、有系统、有规模的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专门人才。具体措施有:(1)“人才本土化”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2)与闽北地区大中专院校联姻外培;(3)本地区人才定向培养(4)部分吸收it行业人才。同时企业还必须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人才机制,形成良好的气氛留住人才。

3.3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环境

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文化。一般的化工企业都是有明晰的流程和严谨的工艺,这就要求其信息系统是以此为目标的。此外,信息的沟通渠道是扁平化的,这也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目前闽北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分权型(例如:富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就要求其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布式的,只需要能够实现数据汇总以及信息交互即可。

外部环境:政府对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联合和组织闽北地区的各中小化工企业,搭建一个公共的化工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安全的信息网络,为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规划等。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abstract:combining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presentsituationoftheconstructionoftheinformatization,thisessaydiscussestheenterprisemanagementandinformation,andtherelationshipwithpremiumqualityinformationconstructionasthebackground,combinedwiththeprogramfor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howtocarryonth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utsforwardcorrespondingideasandmeasures.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enterpris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伴随着企业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企业发展及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仅以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为例,近年来通过购并、重组等资产整合方式,下属企业数量扩大至X个,建筑施工也从通信向公路、桥梁、爆破等新领域拓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运营环境也变得复杂多变,这一切迫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需要强化管理挖掘潜力,外部需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最值得推崇的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课题也自然并迫切地产生出来。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实施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处于基础应用的初级阶段。就广东中人集团建设公司而言,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应用管理仍停留在各业务模块的软件应用层面上: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工程概预算系统等。与其它行业,如金融、通讯及生产制造行业相比,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与发展速度还是相形见绌。软件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整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各业务板块之间、总部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各自为战:财务管理链条出现断节,预决算体系难以建立;项目监管难以实时深入开展,项目风险无从实时管控。如何实现施工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集团项目一体化、人财物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2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还缺少与之对应的整体信息化管控模式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从原来的项目经理全额承包制向法人集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改变,施工项目从承接、施工到内部财务清算和审计全过程的管控权回归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对所有经营项目有绝对掌控权、决策权。而目前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最多也只重视在项目经理部层面上的局部应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控制项目部的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等。随着项目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加需要加强集团管控能力,需要通过集团管控发挥集团资源协调优势来控制项目的合同、物资、成本、设备、风险管理等。

2.3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信息孤岛”依然普遍存在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之初缺少整体规划与统一管理,集团内部信息化重复投资现象严重,造成集团资源的浪费和时间的浪费,同时,由于集团内部各个系统分期、分批建立,系统之间前后衔接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数据记录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造成了集团企业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共享,最终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2.4资质信息化评审考核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2007年住建部颁布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标准》,其中对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近270家特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为特级资质顺利就位必须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标准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同时,部分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的施工企业,为了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匆忙应付做表面功夫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和造成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透支。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其抽象性在于,当遇到涉及大量计算、需要快速传递信息的工作、需要高效地存取信息工作、需要自动控制的工作时,自然地可以考虑利用信息技术。其具体性在于,必须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才能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讲,由于对硬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关键取决于软件系统。为了更好地选择为企业信息化所需的软件系统,对于有志于企业信息化的施工企业相关人员来讲,应该在以下几点上引起注意。

3.1关注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与学习

作为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平时应格外关心相应的软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时常参加一些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甚至通过会上的相互讨论,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积极主动的与同行业信息化主管交流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信息技术的方向。

3.2实施时应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为主导,进行详细的调研和比较

在信息化实施初期阶段,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请软件厂商来本单位介绍情况,并进行讨论,也可以走访软件厂商达到同样的目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软件厂商提供的服务究竟对企业有什么用,从而选择真正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软件系统。

信息化建设与软件供应商之间不要简单的理解为常规基建项目的甲乙关系,双方更是利益相关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选择侧重于:产品成熟度、咨询和实施能力、行业成功案例、专业度、持续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3注重信息化发展的持续性和信息化的合理投入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到位。所有信息系统都有使用寿命的,软件厂商也在不断升级产品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推行信息化一定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企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应的需要软件厂商提供什么,应该全面规划。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4

一、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展开原则分析

(一)抓住工作展开的重点,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我国现阶段的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高水平,目前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性人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的整理与梳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全面利用与开发等为重点。除此之外,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展开中必须分阶段进行,从而取得良好的进展。

(二)依托基础性工作带动数据库的建立。在具体展开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整个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n案数据库,重点关注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并且在做好企业档案信息的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从而推动整个供水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没有全面的建设条件。我国很多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取得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产生正确认识,也没有在工作展开中给予充分重视。企业中有些工作人员还存在应付心理,使得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主动而顺利地进行。有部分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较好的经济利益,对档案管理岗位设置较少的工作人员,直接限制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信息技术性人才,信息化建设不具有创新性。当前形势下,我国很多供水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对档案业务的操作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从而展开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控水平及信息化建设意识,一方面能满足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实现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要求。

三、加强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供水行业发展中各项环节的深入改革,对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展开提出了严格的新要求,供水企业必须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积极制定全面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在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展开过程中,工作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为供水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性的规范保障。对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各环节运行情况与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才能确保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趋于规范,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反馈工作顺利展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迎来了新的挑战,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握好企业深入发展的机遇。

(二)加强企业员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很大差异,在信息化时展中,全面提高供水企业员工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科学技术应用意识是十分关键的,对于加快转变档案管理模式产生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注重培养员工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转变企业员工的工作意识,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升企业服务上来。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推动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良好发展。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5

一、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由于追求业务的经营与管理而忽视了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导致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缺少相关的信息技术化专业人才,企业领导不注重统计工作,进而影响到统计部门缺少资金,不能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致使统计部门信息采集工作受到阻碍,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进程过于传统缓慢。统计信息的数据保存不当,信息安全出现问题,经常出现信息丢失与泄露的状况。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与当前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统计信息化的工作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阶段。

二、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

1.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中它涵盖了数学等其他学科大量的专业知识。首先来说明一下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专门体制,负责收集和整理企业内部及市场资料。

2.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全球化成为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处于一个思想改革落后于体制改革的尴尬局面,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需要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改革与创新,建设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能够便于企业快速准确的拿到商品市场的各项资料数据,便于分析商品市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从而敏锐的抓住市场机遇,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建设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还能便于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以真实可靠的数据来评判员工工作的好坏。

三、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

1.建立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规章制度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做到有据可依。企业领导要亲自抓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亲自组织和指挥,来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序,稳定的推进下去。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一视同仁,杜绝某些企业员工及领导工作中敷衍了事,工作不认真的情况发生,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畅通员工与企业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鼓励企业员工多谏言谏策,发挥员工群体的智慧性,这样既能够约束企业员工的自身行为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培养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专业人才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统计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统计出信息数据,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信息化专业人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内部加强宣传普及统计工作信息化的知识,强化员工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意识,让更多的员工了解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让更多的员工都能够参与到统计工作信息化当中。一方面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召集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并根据这些人才的不同能力把他们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保证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组建一只工作负责,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专业骨干队伍。为新时期建设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与多元化,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这是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重要前提,企业要保证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资金支持,购置先进的计算机以及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增强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保证统计信息的安全,做好统计信息数据的还原与备份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部门之间密切的联系,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业务经营相协调,加强统计数据库的建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总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这样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于信息采集的渠道才会变得多样,快速和便捷,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才会越来越好,企业本身的统计效率才会越来越高,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前言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对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变革信息统计工作的方式,加快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确保经营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

二、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分析

1.健全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

在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中,首先需要针对统计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统计工作进行规范,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以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秩序混乱的状况,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对于重要信息的统计工作,还要制定出针对性的管理规范,并设置相应的工作权限,明确工作中的权责,以免在企业信息统计过程中,出现统计人员、敷衍了事的现象,而影响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同时,还要针对统计工作人员,制定出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与奖惩制度,对工作能力较强、业务水平较高、工作积极的员工进行奖励,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统计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2.培养统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统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所需统计工作人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需要国有企业加大统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针对企业内部的统计人员,要对其加强业务培训,并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信息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促使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扎实的业务知识,对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有相应的了解,能够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统计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还要加强队伍建设,多引进一些具备较强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专业统计人员,并将统计人员分配到不同部门的统计领域中,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形成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较强、作风优良的专业队伍。

3.加强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统计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先进,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统计工作更加应变得高速与便捷。因此,企业在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增加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统计应用软件,增进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确保统计信息的及时、高效、安全。另一方面,企业还要注意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的统计权责,让各部门不仅做好自身的数据统计、数据还原、数据备份、数据分析等工作,而且将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经营进行融合,在增强各部门联系的同时,确保企业业务管理的有效性,形成完善的数据统计库,为企业未来发展与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及时、全面的业务信息。国有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并在互联网背景下,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使统计工作信息建设实现智能化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途径

1.统计数据信息化

要实现国有企业的统计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确保信息系统的科学性、整体性、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统计系统的统计计量方式,将数据化统计手段融入到现代企业的统计计量系统内,使统计工作具备风险评估、风险预测的职能,并增进与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传递、信息对比。

2.网络化系统设计

国有企业中的信息统计系统,根据载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大中型的计算机联机系统、网络系统、个人信息系统。其中,网络系统为企业统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在这当中,企业应该增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并对当代信息数据的系统处理进行有效利用,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相对稳定的局域网,为企业各种信息的传递提供必要的载体。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项数据信息与经营资料越来越多,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就要做好统计工作,并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实现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的统计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为企业的管理决策、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润祥.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1):67-68.

[2]王志辉.信息化建设在国有企业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3):93-94.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集团企业;建设目标;规划

中图分类号:tp3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16-0000-02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信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集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加上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因此集团的中国企业管理,有很多问题。因此希望学习,探索集团的企业信息技术规划和实施意见,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

1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现状分析

(1)企业大量的员工流失,提高企业数据的风险。很多企业员工的流失是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流失势必会给企业发展的长期流动性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的影响。在短期内也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人事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复杂程度。除了一些在主要业务领域突出的企业集团围绕建设信息技术,如eRp这样,制造业的共同的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横跨多个行业,导致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思想一样,非常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缺乏统一规划企业集团。各种企业信息化走自己的路,个别企业的信息可能做得不错,但本集团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及成员企业信息化交流的正式文件,报告,电子表格常见的网络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时代。

(4)信息化程度不。新成立的集团广泛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它的信息仅仅是在本集团的财务办公室,报表汇总等,其他企业仍然在个人行为,国外软件的垄断领域的基本情况。

(5)缺乏认识。缺乏认识,我们说,一方面,内部管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短期规划的企业,这需要内部和外部不争的特定情况下,领导者需要进行分析和重要部署,规划和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标准化的系统是相对落后。信息标准体系的落后,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团企业it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时机尚未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标准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今后的工作。

2信息化的服务与原则

几乎所有主要的国际企业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当然也包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的专门知识,下属企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有效地减少专利支出的浪费。这些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相对做得比较到位。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规划应考虑的几个关键的共享区域。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程度相匹配的组策略能够做到。

原则:企业自己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而缺少与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各个权属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又缺乏从集团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的考虑。

信息化规划首先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按其层次逐渐细分并展开,直到分析到最后的每个具体的权属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式。针对每一个分析层次的特点、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层次分析内容的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管理和业务服务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业务发展和管理变革做出的总的规划。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部分。

3加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策略

(1)企业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传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途径。传统的方式,获得可靠的员工肉眼,手数或用仪器测量的原始数据。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货架重量感应装置的库存量自动测量,自动监测设备,而不是责任。它的自动感应设备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精度高,24小时的实时数据采集,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

(2)加强执行的标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实施的众多的“信息化孤岛”,势必会形成,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实施工作,并监督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到正确的执行标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3)管理规范化。明确各人职责,增加责任感。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4结束语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的基本纲领,其核心内容是从业务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使信息一致的总体协调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引言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产生的巨大数据信息流量,是企业积累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成本、档案等方面管理知识的巨大财富来源,它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而纷至沓来,继续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显然无法应付自如,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逐步形成强大企业的数据库,构筑企业经营运行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指导优化企业项目管理,使之进入有序、高效、安全、经济的程序化运行,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模式,将是大势所趋。信息系统最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是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企业数据的加工整理,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以信息化为平台,收集分析项目管理全方位要素数据,实现集约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系统,按管理需求建立流畅的管理流程,以合同为依据,对项目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合同、风险、物资、设备等全部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组合。这些要素在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里,是相互依存,却又对立统一的。如何在这些要素重复和貌似杂乱的数据里找到必然规律,在各要素之间寻求平衡点,从而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高效处理,借助信息系统把这些繁杂的数据理顺是实现集约管理的科技化手段。将人、财、物、项目的管理都集成到同一个平台上之后,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机具费,就能够马上录入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里,可以直接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和判断,紧紧把握建筑工程价格(投标报价阶段)及施工费用成本管理(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这两道命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预警。

2、以进度管理为线索,贯穿项目管理全过程

进度管理是项目生命周期的主线,运用项目管理软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通过进度和资源的结合使用,对比实际执行情况分析资源的组织安排是否满足计划要求。通过资源分析和成本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和编制进度和资源计划,按照计划安排生产,并根据实际进程跟踪反馈,实施动态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3、以制度为保障,使信息化管理覆盖项目管理全员,提高项目人员素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体在管理领域,它特别强调技术、管理与人的集成。同进也强调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涵盖了全员的参与,从意识接受、工作上积极参与,应用过程的思考、反馈,是整个信息系统与人员素质提升的过程。通过企业相关制度、管理流程使信息化效用的更大发挥,也消除信息处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病。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考核、跟踪考核,改进考核方式来增强考核的时效性;通过透明快速的信息流以增强各管理层对项目的认知程度和责任心,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相关人员也从中及时获取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资讯,提高人员素质。

4、以信息化平台为工具,为项目管理各相关方提供互动共享的空间,完善沟通管理职能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外涉及建设单位、设计、监理、上级管理机关和地方政府等相关方,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便捷快速地实现信息、交换、收集、整理、传递、分发、利用等。实现工作自动化,提高工作及学习效率,完善企业业务流程,降低办公运营成本。实现知识信息的采集、积累、组织、分享、利用和创新,为业务提供知识支撑。实现各项资源的信息化的共享和管理,更好完善沟通管理职能。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项目管理的循环闭合

项目管理的pDCa的良性循环基于有效的事前计划事中执行控制事后对比纠偏预警、决策,信息化系统为此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分类、对比、录入、查询等,形成种类报表,减少枯燥的人工重复性工作,将大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更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性。

2、工作流程的数据化

工程的管理过程其实是数据在工程的各个参与方之间传递和流动的过程,以传真、电话、书面通知等的传统传递方式,明显降低了信息传递的经济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化管理,使参与者工作的内容和职责也以数据管理作为依据,只要每个人做好个人的工作,则系统将会自动实现业务的流动,提高传递信息的速度和质量。

3、工程数据库的实时化

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系统应当设置适应建筑单位定额的材料总库、编制模板、供应商和承包商数据库及各种合同编制模板,而用户则可以按照实时的需要来进行维护和删减,也有利于其它工程进行借鉴和直接调用。

4、信息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考虑信息项目建设的经济性及各部门技术人员的使用惯性,应充分利用公司各部门现用的专业软件,引入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产品建立信息平台,在平台上对资源进行整合,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机运转,为企业及项目的技术和管理一体化发挥作用。

四、对信息化建设的充分理解与认识,是让信息化建设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

1、企业的信息化必须结合自身的体制

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信息化。其有效运行,与企业的管理基础、体制、企业人员素质和投入的积极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基本相同的业务中突出企业自身的特点,根据企业的资源和管理水平编排信息化建设的结构和管理制度架构。了解公司内部各层次特别是决策层的对信息系统需求与期望,建立与公司与公司机制、流程,适用程度较高的信息化系统。

2、信息化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

首先明确决策层的思路与构想需求,才能制定与战略相符的企业信息系统。其次一把手的重视是项目信息化建设最强有力的资源保障。也只有一把手的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与企业体制和方针大政保持一致,保证全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3、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并不是开发一套信息系统,经过一次调整变革就完成了信息化。首先要根据企业今后发展的需要、目前资源与人员意识等因素影响,对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系统的集成性、自适应性、可操作性及指导性做出整体规划。其次是要尽快见效,让管理者从中获取对决策有价值的信息,让大家了解信息化并从中获得“甜头”,才能使信息化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建设阶段。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9

中国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二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子企业,成立于1958年。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指引下,中国水电二局坚持走信息化发展之路,按照“顶层设计、流程重组:立足应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了从财务核算与行政办公的信息化到以项目为核心的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又从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到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的转变。在当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下,中国水电二局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并为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成功之道

企业战略引领顶层设计。中国水电二局在信息化建设之初首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思考,明确了“公司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发展子战略”“企业管理体系与信息化体系”“项目管理体系与信息化体系”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总体思路为“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资源最大化利用为目标及面向未来的知识利用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公司运营与决策管理,增强企业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同时,通过变革组织机构,确立了“管理图强,信息支撑,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公司整体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发展子战略: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五年滚动规划及具体的建设计划和信息化管理制度,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术融合流程重组。中国水电二局通过改革组织结构,在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基础上,以公司主营业务运行机制为核心,结合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提升需求,融合信息技术流程设计手段、将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标准化,梳理出了适合企业发展、可以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通过自主研发以及与国内先进的软件公司合作,将业务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中,为企业运营管理和决策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领导重视推动全员参与。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有诸多难题,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场管理复杂多样、实际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的变化以及组织结构的改革等,最突出的难点是企业全局对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能否统一,只有企业领导全程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决策,他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成果,才能深入学习并研究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管理问题,从而预见性地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同时,施工企业信息化也是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公司领导、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基层人员都要参与其中。这也就决定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全员工程”。中国水电二局为了推进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长担任企业Cio。在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公司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协作,企业全员逐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中国水电二局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员保障,增强了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典型试点带动项目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渐进的系统工程,建设重点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虽然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趋同,但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经历各异、管理流程不同,各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与突破点不同,导致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各不相同,没有哪家企业的信息化实施过程能直接被别的企业全盘复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过程中,在借鉴其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依照自身企业的特点进行探索、改进与推广实施。中国水电二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经过认真分析、全面论证,选择了企业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项目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试点项目,并率先开展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实施。企业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多方资源,与试点项目一起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与实施,成功地实现了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包括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各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试点项目逐步提升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典型示范项目,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广与实施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财务支持落实资金预算。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经费保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不像传统生产建设性项目一样,有较为标准的计算规则、控制手段和回报预期。国内外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期的失败案例使得许多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犹豫不决。中国水电二局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部署、硬件网络配置、软件系统选型等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多方论证,坚持“满足基础应用需求,具有一定扩展能力”和“用尽量低的成本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原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预算方案获得了公司财务资金部门的认可,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稳固的资金支持。不仅如此,公司的财务资金管理部门还积极投入力量参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国水电二局在实现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之后又逐步建立起了企业资金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落实了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信息中心服务技术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常被淡化的关键因素,那就是信息中心的作用。在国资委将“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升华为“信息化企业”的政策指引下,企业信息中心的定位也在逐步改变,信息中心由最初的基础运维服务部门变成了企业决策的信息化支持部门、企业运营的信息化工具支持部门、企业流程优化管理改进的信息化支持部门。中国水电二局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初,就前瞻性地将信息中心调整到企业的战略管控部,在公司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信息中心与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企业运营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和决策智能分析的信息化规划、建设与实施的全部过程,在公司运营信息化管理、it技术管理与应用服务和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实践的过程中担当起翻译官、技术员和培训师的角色,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实施效果

实现了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化。中国水电二局已经建成适用于本企业管理特色的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包括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等各业务在内的主营业务管理.全员参与的信息化系统。

实现了企业决策支持的精细化。基于企业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和施工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理论,中国水电二局自主研发了适应于企业特点的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决策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分析数据,加强了企业风险管控能力。

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可视化。基于企业可视化管理规范和公司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监控系统,中国水电二局建立了项目可视化管控中心。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该管控中心实时关注项目前方建设情况,及时召开可视化工作会议,建立快速沟通通道,协调解决应急问题,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实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与国内大多数施工企业相似,中国水电二局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得比较早。当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平稳落地后,中国水电二局通过建立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交换平台,使企业运营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自动传向财务系统,同样,财务系统中的处理结果实时回送到业务系统中,减少了人为干预,实现了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规范了管理流程,促进了企业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的有机融合。

实现了关键数据的可溯化。中国水电二局的信息化系统已经覆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各项管理数据、业务数据、流程数据、财务数据、监控数据等在信息系统中实时存储,时时更新。在此基础上,企业建成了自己的大数据中心,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存储和备份恢复技术,在确保关键数据真实性的同时加强了数据的可溯化,使得公司各项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有据可查。

实现了接入方式的多样化。施工企业生产流动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信息系统接入情况具有地区差异性和实施复杂性。中国水电二局在总部机房建立了多种接入方式,引入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专线,部署了企业Vpn服务和虚拟桌面服务系统,为公司所有项目部及时接入企业信息系统提供了网络基础保障。

管理启示

理清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建设有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则需要正确认识信息化,认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企业的战略及管理要求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改变企业的管理形态,比较典型的就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借助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扁平化其组织结构。因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管理体系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影响,并在此预期上调整管理方案,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而从信息化工具性的特点来看,不能对信息化提更多的要求。如信息化系统虽然可以帮助企业控制管理风险,但实施信息化后依然存在大量的管理风险,这就不是信息化的问题,而是管理体系本身的问题。

完善企业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大量前提性工作需要企业自身完成,包括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流程梳理等基础性工作;而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也需要企业自身去主导或深度参与,包括业务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化指导手册编制、信息化培训等工作。

作为一种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种管理方法,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体系更好发挥作用的工具,而其本身并不是一种管理方法。因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自身有管理体系去实现。而作为一种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工具,信息化又为企业管理带来了管理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大的特点。基于此,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需要系统的策划,避免各个信息化模块分别建设、彼此不能融合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条件地分步实施。若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尚未实现,可以先建设财务管理模块,待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后再建设人力资源的信息化,但需要注意保持统一策划,保证财务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相融洽。对项目管理也是一样,若三标管理模块已经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可以先建设三标管理的信息化模块,成本管理等模块再后续逐步建设完成。

合理选择信息化软硬件。中国水电二局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的原则是“满足基础应用需求,具有一定扩展能力”和“用尽量低的成本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这为企业进行信息化软硬件选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软硬件选择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一方面是从众心理,另一方面也是相关人员怕担风险。如果说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要求进行,那么信息化系统所需的软硬件更需要根据信息化系统的要求而选。

此外,信息化软硬件的选择上常见的问题还有购买成熟的成品管理软件、企业投入巨资购买软件和硬件而项目部“零投入”软件和硬件、要求软件产品业务全部覆盖而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程度、自己招聘开发人员自己建设信息化系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认识清楚,才能不走弯路。以购买成品软件为例,由于企业间管理的差异,很难有与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完全吻合的成品软件,信息化服务公司所提供的软件都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强化培训、重视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方面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另一方面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就需要强化对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培训,以及对信息化操作人员的培训。只有员工培训到位,信息化系统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信息化作为一项管理工具,只有实施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是检验信息化系统优劣的标准,也为信息化系统的优化、改进提供了依据,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正是在不断的实施中完善的。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篇10

关键词:党建工作;信息化;创新;规范化

abstract:alongwiththestate-owned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isceaselessdeepen;theenterprisepartybuildingworkisalsofacingwiththerequirements.inthenewsituation,andgraduallyformedapartytobuildinformatizationpromotingpartybuildingscientificvirtuousmechanism,constantlyenhancethepartybuildingworkofthetimesandvalidity,adaptingtotheinformationdevelopmenttrendtoinformationtechnologytopromotethescientificlevelofpartybuilding.

Keywords:buildingwork;informatization;innovation;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7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一、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原因分析

1、党建工作信息化是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现代化的要求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对全面开展信息化进行了重点部署。中组部为落实国家推行信息化要求,明确提出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建立和完善以“三网”、“三库”为主要标志的组织系统信息化体系。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是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推进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提升党建工作标准化,推进党建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2、党建工作信息化是推进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党中央提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这是站在高度重视学习的基础上对于党建作用所做出的新的概括与提升。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党员加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互联网是我们广大党员加强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科技系统曾经搞过网络调查,发现60%的科技人员、80%多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和电视,实现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互联网和手机。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交流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推进党建工作网络化、信息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企业党政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深化推进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国有企业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意义

(一)党建工作信息化有利于确保国有企业保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要求。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成长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要有效发挥领航作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和企业发展质量,就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解决好当前社会信息快速传播带来的员工归属感弱化、自主择业选择性增强以及不同地域收入差距透明化而产生的管理弊端,解决好党建工作中民主建设、党员管理、党员民主评议、以及宣传、纪检等方面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党建工作信息化,同时为党员提供了正规有效的沟通学习窗口,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党员用正确的视角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判断形势,并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中来,从而提升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二)实现党建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创新实践,也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实现党建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必然选择,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党员权利,促进党组织与党员双向互动的有效平台、载体和渠道。

1、党建信息化有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网络适应了信息时代对媒介的内在要求,已经成为社会传播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中铁电化院党委携手公司行政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了企业门户信息系统(简称eip)和企业邮箱系统,并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等驻外分院装设服务器,实现了全院党建工作的实时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院党委利用eip平台及时党建工作决策意见、党委管理制度、活动通知、党委主办的《电化人报》、党委主编的《eip品牌沟通手册》以及《企业宣传册》等党建工作及企业文化宣传资料,以现代信息手段强化了党员职工的思想意识教育。

2、党建信息化有助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一是信息技术能够很好推动企业党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使企业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和所属党员的基本情况,提供实时动态的统计分析工具。二是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党组织在活动载体上实现创新。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国有企业的子公司、分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甚至于分布于全球一些国家,党员的分散和流动性造成了管理困难。因此构建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发挥网络快捷、方便、信息量大、实时互动的优势,并有效组织各项党内活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中铁电化院党委在eip系统的基础上,又先后推动建立了企业流媒体网站(视频网站)、企业maS机(短信群发平台)等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平台,以此将分散在全国各地、难以集中管理的党员紧密联系起来。具体工作中,eip平台极大方便了党建管理工作,实现了各地区党建工作同步登录操作、信息即时共享,消除了时间与空间距离,极大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效率;流媒体网站为视频党课提供了平台。院党委在定期聘请天津市委党校教授为党员讲授党课的同时,定期在视频党课教育专栏上传视频党课资料,包括《党课一小时》及上级党组织的各类视频学习资料,有效弥补了党课集中培训的不足之处,使驻外党小组能够在驻地随时组织党课学习活动。网络视频党课与集中培训的课堂式党课形成了立体互补网络,形成党课教育全覆盖的教育模式;maS机是院党委、院纪委抓好廉政工作的好帮手,通过maS机定期向全院党员干部发送廉政教育信息,做到警钟长鸣,确保干部队伍廉洁从业不打折扣,企业保持了长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3、党建信息化有助于强化干部人才管理。党建信息化有利于扩大干部选拔的民主性,增强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公开透明度。在干部民主推荐、测评、组织考察、公示、竞争上岗、公开竞聘等方面,通过网络信息化可以增强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中铁电化院党委结合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实际,利用企业邮箱系统、视频网站、maS机系统,定期向全体党员、干部发送相关的培训调研问卷、培训通知及要求、培训教育文字及视频资料,为全面有效完成一年一度的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持,为干部管理及人才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法途径。

4、党建信息化有助于加强党内民主。党建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企业党委决策程序的公开、公正、透明,改变以往只有少数参与决策党员干部知情的现象,保证广大党员对企业党组织的重点工作、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心工作的知情权和沟通参与渠道,增强企业内部普通党员对企业发展及管理的关注度,增强企业凝聚力。中铁电化院党委正是以网络公开为重要途径,全面推进了企业党务公开工作,让本部及各地分院职工知道党建工作的基本流程及程序,及时了解党内重要工作及决策,实现了党建基础管理的民主公开化。

5、党建信息化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通过党建信息化平台,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上水平,增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在很大程度上知晓、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强化党内监督;同时通过党务工作信息的公开,为实现党外更好的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中铁电化院党委通过maS机廉政短信,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对于保证干部队伍纯洁性,强化干部监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升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措施

1、加大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力度,落实经费保障。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有效对接,形成企业党、政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科学设计数据库结构、容量,及时做到应用软件的升级更新,组织熟悉党建业务的专业人员开发一批切合实际的应用软件,实现功能完善、兼容性强、方便操作、信息共享的目标,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建信息化建设水平。

2、加强党建工作网站的管理。不断扩大网站内容容量和知识覆盖面,完善网站设计,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确保网站的新颖性,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增强互动性,使网站内容丰富多彩;建立手机信息平台和党建QQ群,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参与热情。

3、建立健全党建信息化管理制度。要结合企业党建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并完善党建信息化工作制度,制定严格的信息采、编、发管理规范以及网站等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建立党建与行政工作信息化接口制度,建立企业信息化工作应急机制,确保企业党建信息化工作达到运行便捷、管理规范、流程顺畅、应用到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