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十篇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十篇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8:34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1

关键词:国家考试舞弊对策理论实践

目前国家考试种类有众多,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国家教育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医学考试等。在各类国家考试中,形式多样的舞弊行为经常发生,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影响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法制威信,因此,研究国家考试舞弊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刻不容缓,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此作一些探讨。

一、国家考试舞弊的定义、内涵与界定

在国家考试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违反考试规定的现象和行为,并由此派生出法制问题、教育问题、道德问题、处罚问题、权利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违反考试规定又有违纪(Discipline)和作弊(Cheat)之分,从词条上分析,违纪是违反了纪律或规则等有约束力的行为;作弊是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舞弊(Fraud)则是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显然舞弊不只涵盖了违纪违规和作弊行为特征,更增加了具有产生后果的涵义。

1.国家考试舞弊的定义。国家考试舞弊现象繁杂,但对其定义往往只限于具体行为和现象,很难见到相对权威的理论界定和文字表达。考试舞弊行为从时间顺序上涉及考前、考中、考后直至分数公布以前的整个过程;从对象上可分为考生、非考生,个体、群体,等等;从后果上可分为对考试结果无影响、有影响。我们认为,考试舞弊是一种源于主观,显于客观的,采用不当手段以图达到预期目的的行为,它与时间、空间、行为、后果存在关联,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为便于对考试舞弊行为界定和处罚,从广义来说,国家考试舞弊可定义为:在国家考试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段,影响考试信度和效度的一切行为。

2.国家考试舞弊的内涵与外延综述。近年来在国家考试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各类失窃、泄密、顶替、篡改、偷看或传递答案等情况层出不穷,这些现象后面隐藏着的社会背景使国家考试内幕纷繁复杂。与传统考试舞弊相比,市场经济条件加现代科技,极大地丰富了考试舞弊的内涵。其中,既有传统色彩鲜明的夹带、偷窥、传递和窃密、替考等行为,又有现代气息分明的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夹带、偷窥、传递和窃密、替考等行为;既有主观故意性的舞弊行为,又有客观无意的违规现象;既有个体封闭式行动,又有团体协作型行为。还可以分为泄密型、麻痹型、窃取型、替换型舞弊等。综上所述,我国国家考试舞弊内涵可以表达为:在市场经济为条件下,为实现某种个人(或集团)目的,运用欺骗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的影响考试公平公正性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在主观上违背考试目的,影响公平公正;在客观上弄虚作假,获取不当利益;在表象上行为失范违规,破坏考试秩序;在本质上反抗社会约束,个人私欲膨胀。从里及外,考试舞弊践踏社会秩序和法制,妨碍社会正义和公正;破坏政府公信力和社会道德风尚;影响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品性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考试舞弊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难以估价的[1]。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考试舞弊的外延之所在。

3.国家考试舞弊的界定。国家考试中的诸多违反考试规定的现象与行为,分为主观性或客观性的行为,轻度或严重的行为,影响后果或不影响后果的行为,等等。现代考试组织技术尚无法甄别某违规行为是否为主观或客观因素造成的,因此,只能从客观行为上予以判别和处罚。界定舞弊行为,似乎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违规不影响考试结果的,如考前考生携带违规物品进入考场,不按要求在规定座位上入座,监考者与某被监考生间存在直系亲属关系,等等;二是违规且影响考试结果的,如考生偷窥他人答案或自带的小抄,考生委托他人替考,等等;三是破坏考试过程的,如攻击考试组织管理人员,在考卷绝密阶段传播试题答案,等等。我们不妨把三类行为依次界定为,违纪行为、舞弊行为和违法行为。如国家考试规定不允许将草稿纸带出考场,不允许在规定时间内交卷出场,考生无论有无意识违反了上述规定,其行为即构成违反考试纪律,属考试违规;而利用违纪带入考场的手抄或电子产品并使用,明显对考试结果产生影响,则属于舞弊行为;破坏国家考试正常进行的,则属于违法行为。国家考试具有其严肃性和独特性,因此即使是把在普通考试中进行的作弊行为,施用在国家考试中,后果也会有不同,制裁惩罚也应不同。在此,在界定舞弊行为时,界定清楚违规、舞弊、违法等概念十分重要。

二、国家考试舞弊的现状、成因及趋势

考试舞弊与考试孪生俱来,舞弊的花式同样充斥着人类智慧,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眼中钉、肉中刺。当代市场经济加信息化社会是考试舞弊形式发展最多,速度发展最快,后果发展最严重的时代,防止国家考试舞弊已到了维护国家稳定、维护法制社会、维护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历史阶段。

1.国家考试舞弊主要现状。在现代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与高科技在国家考试过程中紧密结合,形成利益错综复杂、形式千变多样的考试舞弊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国家考试舞弊呈以下三个新走向,一是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许多舞弊事实上已经从过去单一地追求成绩向追求利益与金钱发展,逐利的和赚钱的团伙越来越多地与考生形成舞弊的共同主体;二是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行为正在从夹带纸条、伺机抄袭、替考等考场内的封闭状况,向考场内外相互配合,甚至跨省市考点间的联结作弊,特别是采用网络、手机、电子词典、针孔摄像机、无线电耳机等高科技设备传输信息的方向发展;三是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团伙:当前所有大规模作弊,无一不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弊行为,他们寻找命题、制卷、运输、保管环节中可能出现漏洞,甚至打通考试组织管理者、雇佣替考解题,无所不为,集团成员中有明确目标和分工。所有这些,给当前考试组织管理构架带来三个不适应,一是对防范的范围不适应,防范对象从考生所在的学校(单位)扩大到社会;二是防范技术不适应,防舞弊技术总落后于舞弊技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尤其突出;三是处置手段不适应,处理舞弊行为往往仅从道德层面开展,缺乏法律处罚依据,抓获舞弊参与者后,无论政策或法规,尚无有效的惩罚手段,舞弊者尚处无代价或小代价之中。

2.国家考试舞弊的成因探源。国家考试舞弊的成因相当复杂,首先,社会原因是舞弊现象盛行的主要原因。当前,就业压力巨大导致人才选拔竞争加剧,致使舞弊冲动频发,加之国家处在社会转型阶段,道德失范的现实与传统人情的世故相融合、诚信的缺失与利益驱动的相融合等,使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成为舞弊发生的温床。其次,考试法制缺损是舞弊频发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处理国家考试舞弊的惟一依据仍停留在有关部门的规章层面,国家关于选考人才的法律几乎还处于空白,舞弊者受处罚成本与舞弊成功收益呈“剪刀差”。最后,高科技利用是舞弊加剧的另一原因。互联网以其覆盖面广、隐蔽性强、传播速度高等优势,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家考试舞弊的平台,各式各样的高科技设备,使作弊手段越来越高,作弊隐匿性越来越强,而反舞弊技术尚远远落后于舞弊技术,反舞弊在道德层面处于优势,在技术层面却处在劣势。[2]

3.国家考试舞弊的发展趋势。从国家考试舞弊现状来看,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彻底根治国家考试舞弊问题的道路还很漫长,考试舞弊花样将会不断翻新,手段将会更加隐蔽,危害将会日益增大。其发展趋势将体现三个特点:一是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团伙化倾向将更加严重。以营利为目的的考试舞弊团伙,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诈骗、窃取、收买等各种手段,攻击考试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化、有分工、有避险经验的舞弊产业链已初见端倪。二是高科技设备技术将被更广泛地运用于考试舞弊,考试舞弊产品的翻新速度越来越快。无线传导、电子信息、生物仿真、纳米技术都正在被运用到舞弊产品中来,使查处发现舞弊更加困难。三是舞弊形式从考场(点)内向考场(点)外延伸,舞弊信息已能够实现全国考点共享。舞弊环节成系统化,在系统外部从报名到参加考试有造假、冒名顶替的舞弊风险,在系统内部从命题、制卷、运输、保管、阅卷、登分等更有因人、因设备、因技术、因管理等因素而促成考试舞弊的风险存在。

三、对国家考试防舞弊策略与措施完善的建议

根据以上对国家考试中存在舞弊现象的分析研究,仅用一般意义上的加强考务管理,强化诚信教育,完善监考措施等防范办法,已难以根治国家考试中的舞弊顽症,要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考试舞弊现状,必须从改革和创新现有国家考试组织管理体系和操作技术入手,进而建立新的国家考试组织管理体系和操作系统,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1.明晰考试权利,健全国家考试法规体系。

考试是现代社会甄别人才、资质审定、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国家必须制定统一的考试法规,对国家考试行使的主体、职权、程序、责任等进行规定,明晰考试权利和处罚,根据国家考试舞弊现状,立法中应该对考试舞弊行为的界定、处罚办法予以明确,特别是对考试舞弊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行为表述、法定量刑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开展国家考试舞弊犯罪化研究,完善国家的法律体系。

2.改革考试机构,创新国家考试管理系统。

权力是权威性资源的核心基础[3],国家考试权属于国家,国家考试组织机构应该代表政府,考试组织管理应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目前国家考试管理系统应向三个方向迈进,一是成立国家专职考试机构,将各类国家考试整合并归,统一管理;二是各级国家考试组织机构形成由国务院派驻省、省派驻市的垂直管理模式,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实行国家考试工作人员资格认证,建立专业化的国家考试管理人员队伍。

3.利用现代技术,重构国家考试模式。

防考试舞弊问题既是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又是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我们认为,现代科学技术能为考试舞弊推波助澜,更能为消除考试舞弊立下战功。从考试技术层面来分析,当前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循序渐进,从宏观上推进,应积极探索研究标准化考试实验,改一考定终身为多考选人才,科学建立考试海量题库,建立专门考试基地和标准化考场,采用网络考试为主的形式,采用指纹身份认证等办法,杜绝替考和偷窥答案等舞弊现象发生;从中观上实施,应改进现有考试技术,如可充分运用现有电子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特别,采用一场一卷多卡,甚至多卷多卡的考试形式,如同一张考卷可印刷若干种不同版本,打乱后发放给考生,考生通过在考卷上粘贴条形码的办法进行识别,进行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相应成绩;从微观上操作,应加强高科技对抗手段研究,采取多样有效的电子技术防范措施,如采用电子监控术、屏蔽技术、侦探技术等手段来防范高科技作弊情况的发生。

4.完善征信系统,建立社会诚信机制。

国家考试采取社会化报名形式,在报名信息纳入国家考试数据库保存的同时,将考生考试信息中的有关条目与考生社会诚信信息联通,分为若干级别,按规定或权限向社会开放,使考生参加国家考试的诚信状况成为携带终身的个人诚信记号,实现社会共享共用,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诚信风尚作探索。

5.开展多样化考试与录取试点,改革人才选拔办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单纯笔试的考试模式,如加大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在录取中的比重,再如扩大重点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对基础学科和国家急需专业参考个人志向、爱好、身心条件等[4],采用推荐、日常考察、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加试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综合因素作为选拔人才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信砚.社会稳定及其基本特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版),1999,(1):9.

[2]廖平胜.考试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张耀萍.高考改革中的利益主体分析.中国考试,2009,(10):49.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2

1.前言

随着我国燃油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在市场机制及政策的影响下油价经过多次调整,社会上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利用加油机的弱点进行隐蔽性偷油。这种现象引起了有关部分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面对高科技的偷油作弊现象,我们应充分认识加油机作弊对市场经济以及消费者利益造成的危害,通过多方面全面探讨加油机作弊的新手法,不断根据实际制定完善的监控体系。为打击加油机作弊行为提供有力的监控支持。不断利用软件化技术对加油机作弊进行严密的侦察,从而针对加油机作弊进行有效地防范。

2.加油机作弊表现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燃油销售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加油机作弊手段,其变现形式具有较高科技性、隐蔽性等特征。具体作弊表现形式体现在:

2.1多手段改变加油数据进行作弊

当前加油机利用多手段改变加油机的数据进行作弊,主要体现在:强拆铅封进而违规调整计量器、更换脉冲当量等来改变油品的密度数据,进而造成实际加油量与结算差额,蒙骗消费者;采用不回零手段,造成加油数累加增数;通过实施改变计量器内的活塞运行行程来达到较少实际出油的百分比,造成加油数据差;通过多齿轮计数器主轴来降低加油机出油的百分比,从而骗取消费者利益。

2.2通过线路程序手段进行作弊

加油机作弊的另一个主要手段是以线路、程序为切入点,通过外接的“二次线路”或者利用细软线进行遥感作弊;有些不法分子使用具有作弊电脑程序的主板进行加油管理软件的操控,从而达到加油作弊;通过更换加油机的主板或计量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来调整加油机的脉冲当量,达到加油作弊。

2.3与加油机生产商勾结制造作弊加油机

市场上存在部分燃油经营商与加油机生产商勾结制造作弊加油机,生产商在制造加油机时故意为经营商留下作弊缺口,为其提供易于操作的作弊方法解说,从而为不法经营商提供了加油作弊的技术便利。通过省略铅封装置或者倒卖加油机调整系数的密码为经营商提供作弊支持,由于调整系数具有高速的表像恢复性,从而增加了加油机作弊的隐蔽性。

2.4依托分流回油技术作弊

部分加油站通过将分流回油装置安装在加油机的计量器输出管或者安装在出油口至视油器的金属管上,或者加装三通分流回油装置联通视油器和油枪输油软管进行作弊;部分加油站通过微波发射机、电磁阀自动回油装置的联合使用进行加油作弊。,利用加油机的加油机理以及电磁阀的使用机理,利用微波发射机引起回流,从而达到重复计量的作弊效果,该作弊方法隐蔽性相当高。

3.防范加油机作弊的高效措施

为打击加油机作弊的违法行为,规范燃油市场的市场秩序,有效地防范加油机作弊行为,全方位对加油机作弊进行监督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全面加强对加油机使用的监管排查

全面加强对加油机使用的监管排查,首先针对加油机的铅封进行严格的监管,严格排查无铅封或者使用假冒铅封的加油机,统一普及具有防作弊功能的专业化铅封。在监管过程中密切关注各加油机铅封完好情况,一旦发现违规拆卸,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严惩;重点加强加油机核心主板管理,严格监控加油机主板采购过程,并对主板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建立停用加油机登记信息管理系统,避免监管责任转移过程造成漏洞,停用加油机的重复使用。完善监管排查渠道,确保加油站的正规、良性化经营。

3.2完善加油机作弊管理的监控体系

完善加油机作弊管理的监控体系,拓宽加油机作弊检举投诉渠道,严控监督管理大关。完善加油机作弊处理机制。增强加油机作弊备案管理,细化登记其作弊表现形式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加油机作弊监控体系。

3.3加强加油机的采购管理,确保加油机出厂合格

加强对加油机的采购管理,建立相关加油机采购标准,确保加油机出厂合格,充分联动燃油经营商和加油机制造商,从而拟定长效的监管明细。多方位对加油机进行细化管理。完善加油机使用情况备案。

3.4全面进行加油机作弊知识宣传,倡导全社会参与监督检举

全面进行加油机作弊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防作弊意识,倡导全社会参与监督检举,从而促使经营者约束其经营行为,增强加油机合法经营的公信力,为阳光化加油氛围的营造提供必要的支持。

3.5加强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对加油机作弊的识别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油机作弊手法也存在不断更新的趋势,因此必须加强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反作弊识别能力。以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开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重点培训有关加油机作弊科技及作弊隐蔽性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化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增强其对加油机作弊的辨识能力,为打击加油机作弊的不法行为提供基础能力保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全的监督体系是有效防范和监控加油机作弊的保障,我们应该明确增强对加油站的监督管理力度,不断总结创新,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加油机自身技术弱点的研究,充分利用作弊与反作弊的思维,结合现代化新科技拟定合理可行的防作弊措施,提高加油机作弊辨识能力,相关执法部分加大严惩力度,与监督管理部门联手打击加油机作弊行为,全面倡导全社会参与监督检举加油机作弊行为,为实现阳光化的燃油市场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充分联动消费者、经营者、技术监督部门参与监督,确保加油机的合法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侯婉辉.对燃油加油机作弊手段及防作弊系统功能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05).

[2]郑山.对燃油加油机作弊手段的识别和解决措施[J].大科技,2012,(03).

[3]罗丽君,毕晓东.加油机防作弊与监管[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12).

[4]翟文礼,李志峰.初探燃油加油机检定、作弊手段及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0,(01).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统一考试舞弊行为作弊手段威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49-01

一、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基本含义

高等教育统一考试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的考试中心统一的制定好考试大纲、进行统一的命题和阅卷评分,考试时间也是统一规定好的。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以考试的形式来选拔人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常见的舞弊行为

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在广义上是针对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考生在参加监考者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者实际操作等方式的考查中通过不正当行径参加考试,在考核不允许的范围内寻求答案或者试图寻求答案,与公平公正原则相违背的行为。另一方面,考试舞弊行为不只是针对参考者,同时还针对监考者,监考者通过不正当行为泄漏考试题目或者在考试过程中协助参考者以不正当行径获取答案也属于考试舞弊行为。

1.针对参考者的舞弊行为进行的分析

1.1利用传统工具或方法进行舞弊行为

所谓的传统作弊方式主要是指偷窥他人试卷、夹带小抄、传递答案、找人代考等。传统作弊方式在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当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偷窥他人试卷的方式,之所以这种作弊方式出现的频率较高是因为这种作弊方式不容易被监考人员发现而且很难被抓到作弊的证据,很多胆大的考生经常在考试中偷窥左右前后人的试卷。夹带小抄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有的考生会在考试前事先准备好把考试复习的重点资料抄写在小纸条上或者缩印在小纸片上带进考场伺机翻阅。找人代考,顾名思义就是找其他人来为自己考试,一般代考人员都是雇主花了钱或者其余好处找来的,有的甚至是有拉皮条的中介人在其中牵线搭桥,获取利益。

1.2利用高科技产品及技术进行舞弊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深入发展,高科技产品不单单是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去,很多的高科技产品被不法人员应用到了考试当中去了。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统一考试当中发现的高科技作弊工具是五花八门,什么手表啊、眼镜啊、圆珠笔啊,甚至是橡皮都能作为作弊工具。当然高科技作弊工具也包括手机等电子存储设备,其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之高。

2.针对监考人员的舞弊行为进行分析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作弊行为只出现在参考人员身上,实际上,监考人员参与作弊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常见的监考人员舞弊现象为在考试前收取他人财物并向其泄漏考试信息以及在考试过程中包庇参考人员并协助其作弊。有的监考人员甚至在考试开始后将试卷题目带出考场由场外人员做好后将答案再带进考场传递给参考人员。

三、对舞弊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

1.监考工作的严谨力度不够

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参考人员数量相当庞大,因此考点的数量也是相当之多,这对于考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很多考点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考生舞弊行为时有发生。

2.对考试中发现的作弊人员的惩罚力度不足

一般监考机构对于在考试过程中发现的舞弊行为所做出的处罚都是取消该考生的本次科目成绩并予以警告,惩罚力度比较小,严重的也至多是取消该考生本年考试资格。惩罚力度不足容易导致部分考生对考试的考风考纪不重视,即使作弊被监考人员发现也没有丝毫悔改之意。

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不法人员利用参考人员的投机心理来赚取不义之财,例如有的不法人员利用不正当手段从教育机构获取考生信息并向考生散布不良信息,向考生兜售所谓的考试答案或者是兜售高科技作弊工具,甚至是提供代考人员。与此同时,参考人员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考生对于舞弊行为已经司空见惯了,很多考生甚至不以作弊为耻,肆意在考试中进行舞弊行为。

4.招聘单位对文凭的过分重视

许多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文凭过分看重,不在乎其实际的操作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这也使得高等教育统一考试的功利性过大,很多考生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利用各种手段。

四、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对考试的公正性有着十分严重的恶劣影响,与此同时作弊行为的司空见惯严重影响了考生们的思想品质,因此对待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的态度应当是坚决抵制,一旦发现舞弊行为必须对违纪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决不姑息。

五、如何有效的抵制高等教育统一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1.树立良好考风考纪

要从根本上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考生们以及监考人员的思想工作。要加大力度宣传良好的考风考纪,加强各大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学校应当在考试前给考生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考生们建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让考生们清楚地认识到舞弊行为的严重危害性。

2.加大违纪行为惩罚力度

历年来教育机构对考试中发现的违纪人员所作出的惩罚力度都相对比较轻,没有做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因此加大对违纪人员的惩罚力度也相当的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们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考试中舞弊行为的发生率。

3.完善监管机构管理制度

良好的考风考纪当然离不开监考人员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有关监考部门应当加强对监考人员的素质培训,杜绝监考人员受贿参与舞弊的现象。对于社会人员从教育机构窃取考试资料的行为也应当加大力度找出漏洞并对其进行打击。同时对各类作弊手段都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考场里安置摄像头,同时安装无线信号屏蔽器能有效减少通讯设备以及其他高科技作弊工具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明.高等教育统一考试舞弊行为防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项目工程;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人民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和普及,加快了人民生活和生产的信息化脚步,换言之,计算机技术不管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还是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方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4]。其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中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不管是计算机软件部分还是硬件部分都得到充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人们在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沉迷于计算机技术的高效、便捷,而忽视了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存在的弊端,所以针对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科学、合理使用势在必行[5]。

1计算机技术的特征

1.1高效性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在对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以及计算存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相关信息的高效管理。1.2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虽然自动化的程度还处于比较浅薄的层次,但是也极大促进了工程的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1.3网络性在现代的社会,计算机的正常运转已离不开网络的使用。网络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全球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促进了信息全球化的形成。

2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弊端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计算机技术有着便捷、高效、自动化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弊端。为了促进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科学、合理的运用,就要充分揭露其弊端,才能针对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做到趋利避害,促进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实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能完全的全部依赖计算机技术,要将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与实践的经验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避免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使用脱离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的发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准确的计算工作,然后与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分析出最高效、最优质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3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与传统工程技术的结合及发展

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在工程项目的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工程师解决了大量的计算和设计方面的问题。于是,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深入到工程师、设计师的脑海之中,甚至有的人人为不会使用计算机就是与时代的脱轨。这种说法导致了部分工程师和设计师盲目的信任和使用计算机技术,忽视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弊端。但是,如果减少手工操作甚至完全的依赖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的安全性。所以要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与传统的工程技术相结合,切实保障建筑作业的安全性。

4对于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合理使用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非常的强大,所以要在使用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过程中,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来开展日常的工作。在适合使用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环节要大胆使用,针对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还要进行手工的操作和计算,将两者相结合,对比分析出最合理的优化方案。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会随之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发展、进步、应用及普及。目前,在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应用愈发的广泛,并且已经成为现在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普遍使用,这些弊端和缺陷必然得到改善和进步。对于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是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将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与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才能在保证项目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提高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促进项目工程的按质按量完成。

参考文献:

[1]朱长宝.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装饰装修天地,2016(3):380.

[2]刘赛.浅谈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J].信息通信,2016(3):194~195.

[3]许萌萌.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6(19):303.

[4]张海燕.计算机电子工程技术的有效运用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9):236.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5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舞弊是指以故意的行为获得不当或非法利益。人对利益的追逐本性,使舞弊威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影随形,时时、处处存在。只要有合适机会,舞弊行为就可能发生。综观企业内外部环境,舞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变动影响不可避免传动到企业内部,诱发员工舞弊。公司员工是社会活动的个体,随着近年来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虚荣显阔主义兴起,社会活动个体的思想意识难免会受到影响,乃至侵烛。而因为住房、子女教育、医疗、赡养父母等引起的沉重经济负担更可能使个别人不得不铤而走险。侥幸心理也使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因此,企业在防范舞弊风险时不能依赖员工的良心和自觉性,而是必须靠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岗位分离,合理分配权限,确实做到让有意舞弊者无机可乘。

2、现代化经营管理影响。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企业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同时使得舞弊手段更加隐蔽,难于察觉。通过篡改电子设备参数进行舞弊就是例证,舞弊问题在权利集中部位或者关键岗位上时有发生也是例证。经营管理知识的普及传播也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

3、企业内部工作细化影响。随着经营业务的扩大和拓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日益复杂,经营管理中的分工更加细化。企业每一个员工都有特定的工作环节,他们在关注细节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舞弊机会。目前企业员工舞弊的最多例子就是细节舞弊。细节舞弊隐蔽性强,一般不会轻易被工作前后不相关的人员所发现。而当后序人员没有仔细审查或其他原因,就可能让细节舞弊者得逞,进而增强其侥幸心理。

4、石油石化产品特性影响。石油石化企业主营产品的成品油特性之一就是易挥发,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都会有损耗,其次,成品油的体积、密度随着全天温度、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动;第三,不同批次的成品油的密度一般不同,当不同批次的同一种产品混合储存或者销售时,其体积、密度不是简单加减问题。上述问题给产品计量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给舞弊者提供了机会。

5、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一些石油石化企业经营范围横跨几个省,乃至遍布全国,各地加油站终端和油库布局不尽相同;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结构不同,各区域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一刀切的管理指令在个别地方难免会背离实际情况,而过分强调特殊情况将削弱整体管理职能发挥,导致公司政令不通,成为舞弊者的借口。目前个体的特殊性和总体的一致性矛盾不可调和,始终存在,这也为有意舞弊者提供了机会。一些企业实行职能专业线管理,部门横向之间沟通困难,甚至形成了管理中透明的玻璃墙现象,狭隘的上级“唯一”论,使得专业线几乎成为专业“井”,下级作为与不作为均取决于上级的指令或者“意思”。而作为反舞弊第三把利剑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完成既定的日常工作后,用于熟悉各专业线、各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工作细节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公司培养又精又专反舞弊人才任重而道远。此外,由于部分企业经营理念再造和流程再造持续时间过长,一些管理制度举旗不定,或长时间未能建立或完善,一些操作流程在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实施证据(如表格等)多次变动,影响到基层实际操作和员工思想稳定。国有企业的违规责任连带制让各部门在查处舞弊问题时态度暧昧,更倾向于“家丑不外扬”、息事宁人,进而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力量发展壮大,影响到企业监督监察整体效力和合力发挥。

二、国外反舞弊情况

舞弊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中形成的一颗毒瘤,被铲除而不尽;舞弊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公敌,曾让许多企业在高速发展中嘎然而止,或者日暮途穷。在以“人性本恶”为社会思想基石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力图通过立法来防范舞弊问题,如美国1933年颁布的《证券法》、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都规定对舞弊行为进行惩处。但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世通、施乐、默克制药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接连曝光,让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者,乃至世界各国投资者质疑目前世界上最发达最完善的美国证券市场,质疑发达国家反舞弊努力。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和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2002年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法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舞弊防范。

三、反舞弊建议

目前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和商业景气时期,各石油石化企业应该不遗余力开展内控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或完善制度,最大限度抑制和防范舞弊问题发生,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关口前移的防范观。首先要把好入口关。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践证明改造或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审查新进员工的受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在原单位的表现、犯罪记录等,特别是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招聘,不合格人员一律不聘用。其次,建立对员工日常考核考察制度。日常考核考察无论是对管理人员或者基层员工将起到非常有效的思想引导和警示教育作用。一些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建立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考察机制,但没有建立对基层员工的考核考察机制及相应的淘汰制度,只有在员工违规违纪时才对其引起关注,发现得晚、处理得迟才导致舞弊问题时有发生。第三,要设计权力相互制衡、岗位职责科学分离的业务流程。第四,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惩处,以敬效尤。要在员工中大力传播企业诚信文化、宣扬企业诚信建设,让员工树立起“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理念,构建有效的思想防御体系。明确“谁违规、谁负责,责任不越级”,不搞责任连带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在反舞弊中的积极性,减少办案查案阻力,而对责任人严惩不贷。

2、树立以科技反舞弊的理念。目前石油石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电脑技术,如主营业务系统、加油机中控系统、液位仪、iC卡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客观真实记录公司经营各个细节中的真实情况,为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或者查案办案提供有力的帮助。企业应该建立与经营业务水平相适应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断实现硬件软件升级完善,减少手工录入或者计算数据的环节,防止或杜绝人为舞弊。同时建立健全机密经营管理技术(如加油机构件功能等)的接触和传播制度,限制接触和传播范围,减少技术泄露,降低舞弊技术水平,要严禁技术人员向有关人员传授与其工作无关的机密或者理应禁止传授的技术。

3、坚信制度治本的反舞弊观念。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警示作用。同时通过不相容职责分离、职位轮换等措施防范舞弊,能起到防微杜渐,标本兼治的作用。因而,建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舞弊发生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有正本清源之功效。要在企业范围内提倡“赢在执行”、“赢在细节”的经营管理理念,按规办事、按部就班,不越权、不越级、关注细节工作、完善细节工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公司制度系统、稳定、连贯和科学;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情况,协调好个体与总体的矛盾,在分析、评估后进行制度取舍。

4、形成全员参与的反舞弊格局。反舞弊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决定着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舞弊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首先要通过培训使员工理解反舞弊制度和程序,积极发动、教育、组织广大职工自觉参与监督,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人人都是审计监察员的局面,寓公司监督监察威慑力于职工中,化有形于无形中,让舞弊行为无处可遁,让舞弊者惶恐不可终日,身心崩溃。其次要教育、引导每位职工自觉接受监督和监察,提高职工的自律水平,形成“人人自觉接受监督”风气。第三,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反舞弊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提高企业舞弊风险分析水平和应对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6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育;作用;问题

一、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教学趣味化,可以说,多媒体的运用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新飞跃,对教学效果的再次提升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创设以形象为主体,丰富的、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将课堂生动化、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通过对记忆效率的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内容,若单纯使用听觉,三个小时后记忆保持率为70%,三天后下降为40%;若视觉、听觉并用,则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率为90%,三天后仍能保持75%。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单一通过音乐来烘托情境,运用图像来展示情境,使用文字来诠释情境,但三者往往不能做到很好结合。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打破了课堂的传统规则,做到声、像、文的相互并用。通过将所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充分表达,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学生在阅读中想象与联想的多样性、丰富性是阅读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语感的形成和情感的陶冶。在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勾勒,然后用多媒体中的单一形式放在阅读训练之前或之时来演示,这样安排的最大弊端就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二)分散学生注意力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一种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往往与注意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过分强调课件的生动精美,往往喜欢在课件上添加一些动画图案,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老师应注意课件的制作,尽量减少对其他动画图案的使用,而用改变字体颜色、强化关键词句等方式标出重点,能将多媒体分散注意力的缺点转化为吸引注意力的优点。

三、科学认识、合理改进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有弊,要想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正确定位

任何现代教学手段都应该为教学服务,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中佼佼者的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它是配件,是辅助工具,是弥补传统教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不足的手段。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则会导致多媒体喧宾夺主,可能会适得其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高自身素质,为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提供保证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成为运用现代技术的先行者。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还是教师观念的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课堂现代化,而追求“拿来”主义,他们认为:只要找到相同教学内容的课件,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他们忽略了教师教学风格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同一个课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教师的课堂。对于老师来说,仍需加强学习,掌握课件制作技术,亲自编写制作,才能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与自己的教学相融合。同时,还有部分老师为了课堂现代化,而追求“盲目”主义,将多媒体技术看作上课的必胜法宝,篇篇用、堂堂用,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提供保证。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利有弊,它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谨记它仅仅是配合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语文教学的工具,其最终目的还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对于它,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该有冷静审视的头脑,不断然拒绝也不盲目追赶,以教学效果作为衡量的标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认识,合理改进,为多媒体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十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4.

[2]郑长兴.没有校园的大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88.

[3]靳玉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6:69.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7

【关键词】优势弊端板书实验互动

【中图分类号】o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93-01

化学是一门主要以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微观)以及变化规律的实验科学,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在新课程标准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中学化学的最优化教学,这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最关注的热点之一。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效果,总结出使用多媒体的优势如下:

(1)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表现教学内容可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形相应、生动逼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具有一种现场教学的意境和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利用动画效果,将复杂的原理、反应过程形象化描述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高中化学中的某些原理及动态过程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有时是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反映没听懂。另外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等,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则可将复杂的反应原理形象化描述,既给学生以感性、直观认识,又有助于学生理解。

(3)信息技术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讲授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易于操作,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等特点,因而利用其授课可使课堂信息明显增多,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总之,信息技术可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增大所传播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给传统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但是,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教学中不加以克服,就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⑴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量较大,授课速度相对较快

如果教师不把握好节奏,就会让学生注意听课就记不下笔记,记下笔记又顾不上听课;上课时无暇回顾授课内容、消化所学知识。

⑵信息技术教学不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教师主要是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好似一位“放映员”。如果教师不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距离就会疏远,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⑶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缺乏整体性

信息技术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屏幕内容的变换而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换,它是一幕一幕的切换播放,因而缺乏整体性,会使知识显得凌乱而不系统,不便于学生掌握。

要克服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或由于应用不当所产生的上述弊端,充分发挥其授课的优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将信息技术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具体来讲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⑴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授课速度相对较快,信息量较大,学生上课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在上每节课之前都认真组织相关内容,将多媒体课件中不能表示出来或不能长时间保留的重点、难点或需说明、小结的知识点拟成简要条款,然后在授课时,注意适当将上述内容板书,边讲边写,并告诉学生哪些是需要做笔记或在教材上作标记的。这样既可放慢授课节奏,给学生留出笔记时间,又可使用较精炼的书面语言将教学内容提纲见领、一目了然地展示在黑板上,便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结构,消化课堂上的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信息技术教学应突出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

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学生只有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亲自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而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

⑶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

无论是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课堂学生以为中心,师生之间随时互动,可活跃课堂,实现启发式教学。应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容易被忽视,使教师成为只播放幻灯片或屏幕信号的“放映员”,这种情况下就应注意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手段相结合。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⑷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利用板书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利弊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物学科的教学领域,它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显示了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情况来看,对其认识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滥用多媒体带来了不少弊端,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与弊作一些粗浅的探讨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给生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主要靠教师讲解,图表或模型展示,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单调。而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造成不少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望而却步。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处理文本、音频、视频、影像、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加大学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能从认识上更上一个层面,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2.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微观现象宏观体现,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上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分泌蛋白分泌过程的“连续性”,形象、生动,加深学生深刻理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

3.多媒体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环境、使动静结合、形象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激发求知欲,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

4.信息相互转化,便于突破教学难点。生物学科知识细微、抽象,学生不易直接感知;门类繁杂,学生容易混淆。总之,通过知识信息间的相互转化,能准确、形象、自然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之间的宏观世界和生物变化的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生物间的联系形象化,减小了教学的难度。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弊端

1.课件中心地位过于凸显,会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有些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把课堂变成了电影院,学生学习成了走马观花;有些教师不结合实际自己制作课件或不会制作课件,单靠下载或购买现成教学软件教学,导致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造成教与学的脱节,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影响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课堂质量效率的提高。

2.弱化了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多媒体教学中,屏幕成了学生和老师的媒介,屏幕变成了学生眼中的老师,老师变成了课件的放映员,师生共同关注屏幕,之间互动明显减少,造成师生的注意对象缺乏一致性,在师生间的直接互动中,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检查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方式。屏幕人为地阻隔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机会,教师的教学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对教学气氛的渲染作用减小。

3.多媒体模拟实验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要将课堂教学内容落实到学生实践活动中去。多媒体模拟动画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跟实际过程相比,给实验教学可信度的实现增添了不确定性;有些生物现象原本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一旦改为模拟动画,学生没有亲自实践操作,就无法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不能感受到科学研究中遇到各种问题。所以如果一味地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可能还会使学生养成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理解生命本质,不愿动手操做的不良习惯,不符合实验教学的原则。

4.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过程具有简洁、清晰、生动、直观、动态模拟实验原理或操作过程的优势。这种程序控制,模式死板,有些过程进行很快,将教学内容描述得过于极端,学生没有了思考的时空,虽然能激发兴趣节省时间,但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潜能,极易使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一性,影响其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利。

三、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几点思考

1.使用多媒体应掌握好“度”。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能进行信息间的相互转化,降低教学难度,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但并不等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一定要掌握好“度”。

2.使用多媒体技术要注重课堂实效。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仅是一个教学工具而已。如果教师教育理念不变化,多媒体技术就会成为一台毫无人性的“知识灌输机器”,妨碍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扼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教师使用多媒体时应多在“辅助”上下功夫,不能用多媒体技术取代教师。

3.多媒体技术不能取代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对生物实验中不易观察的动态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也能对完成周期较长的或很短的过程进行变快或变慢的连续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利。但学生只观察录像和动画表现的过程与结果,放弃亲自动手做实验,是万万不可取的,用多媒体模拟出来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不仅学生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固,还会产生怀疑,甚至形成对科学事实的误判。

总之,多媒体技术只有合理的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才能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整合,极大的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唤起千万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和生命科学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吴前明.多媒体教学新论.《时代教育》,2008年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9

【关键词】作弊;哈佛;教育

去年8月30日,哈佛大学发表声明称,在上学期某门课程开卷考试中出现雷同现象,有可能学生集体涉嫌作弊,学校对此将展开调查。据报道,在上学期5月的一门《国会入门》课上,任课教师宣布该课程考试为开卷,学生可将试题带回家做,但要求彼此间不得讨论。但之后批改作业的一位助教发现,有不少学生的答案相似甚至一致,有抄袭之嫌,遂向授课教师反映。校方在初步审查的基础上,作出对事件进行调查的决定。对于此事,哈佛学子有不同的看法。一位面临作弊指控的学生辩解:“我只是和人共享了笔记,然后就被卷入其中,班上每个人都分享了笔记,出现相似的答案并不奇怪”。那么,何为作弊,我们对于此次事件应该如何看待?

一、作弊的概念

根据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作弊是指“用欺骗的手段做不合法或不合规定的事”。作弊一般分为考场作弊和学术作品作弊。传统的大学生考场作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与方法。一是团体协作型。考生在考前已经自发组成小团队,商量考试作弊手段。二是孤军奋战型。考生在考前独自一人搜集各种作弊方法,运用到考场中。三是临时冲动型。考生事先没有做过任何作弊准备,在考试时东张西望偷看旁人答卷。但近些年来,我国利用高科技器材作弊的事件屡禁不绝,高考、等级考试试题的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中国教育部于今年5月14日公布新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杜绝作弊行为。美国大学应对各种学术造假、欺骗、伪造、抄袭等作弊行为较为普遍的一个举措是制定学校“荣誉行为准则”,一旦发现有学术上的不诚实行为,就会依照“荣誉行为准则”对其进行惩罚。关于学术作品作弊,美国有着较苛刻的规定。学生但凡在文章中引用他人言语,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一律视为学术性作弊。

二、对于此次事件作弊的认定

此次事件与传统的中国式作弊不同,它不是考场作弊,也不是学术论文作弊,而是在开放式考试中,学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通过相互讨论而使得所写的试卷答案相似。学生不能在答考试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这是一个确定性规范,考生必须遵守。那么,以哈佛考生的说法“借助课本、课堂笔记以及网络资源来完成试题”是不是应该归为作弊呢?我的观点是肯定的。

首先,我认为此种行为与学生间讨论交流行为性质相似。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化时代,知识不再专属于知识分子或专家学者,而是愈加走向大众。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公布到网上。由此,网络资源成了群众思想的混合体。而这与同学间交流得到答案的效果相同。

其次,把美国教育文化中“引用专家言语必须注明出处”的规定引申到答题卷上来看,我认为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判断个人知识水平的依据的前提下,考生的试卷答案应该具有鲜明的个人性,应该汇集考生个人的思想和对考题的看法,而不是绝对地引用老师的观点。当试卷答题变成了纯粹的教授观点的死搬硬套,那么我们所受的教育只是知识的继承,而没有了创新发展,这是完全违背哈佛的教育理念的。对此,我国《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也有规定: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三、哈佛的应对措施

对于此次作弊案的发生,哈佛的应对措施及时而又理智。

首先,哈佛对此事表示公开。据报道,学校在获得消息后马上对此事展开了初步调查。校长和文理学院院长都公开表示,一旦此事被认定,将是哈佛的学术规范所不能容忍的。而这与国内高校的做法大不相同。国内高校大多选择隐瞒事实。这体现了哈佛对此的公开性。其次,事件在尚未被确认为作弊前,哈佛以保护学生利益为重,拒绝透露教师姓名和涉案学生的名字。此种做法与国内高校做法又存在很大区别。国内高校往往公开学生姓名,以示警告。哈佛此种保护学生隐私权的行为是需要国内高校学习的。最后,哈佛采取严格的调查程序,对待每个学生都做到公平公正。据了解,哈佛没有对此事的调查设定期限。对每个涉案人员都采取了单独交流。

四、对作弊现象应做的反思

此次哈佛作弊事件不仅引起了舆论高潮,也引发了美国教育界与美国社会的深刻反思。在这样一个世界高等学府,却出现了作弊这种不光彩的行为,这说明我们所受的教育还存在很大弊端,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作弊现象逐年增多,趋向普遍化

根据一项针对全美4万名公私立高中学生所作的调查显示:59.4的学生承认曾在考试时作弊,而且1/3的学生在前一年作弊至少2次以上;80%以上学生抄别人的作业、1/3从网络抄袭文章、61%的学生自认曾为一些重要事项,对老师说过1次以上的谎,相对的,只有20%的学生曾在体育项目作假。在中国,根据某高校的调查资料显示,在该校297名大学生中,共计有66%的同学承认自己考试经常作弊或偶尔作弊,89%的同学承认自己曾有过作弊的念头。作弊人数越来越多,体现了现代大学生一味忽略诚信原则。

(二)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风气不正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校、社会、学生对成绩极为看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对高分的膜拜现象。有调查发现,虽然有96%的大学生不赞成作弊,但却有90%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公开抵制作弊。

现代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篇10

【关键词】多媒体组合教学作用教学实践

多媒体组合在教学中主要是按照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对象不同的情况和特点,科学进行教学设计,合理的选择运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实现共同参与和完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信息共同作用学生,逐步形成科学合理教学结构,从而达到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组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多媒体组合教学承载了多种不同的信息,有文本、音频、图像、图形、视频处理等能力。【l】图文声像并茂方式极大满足学生感官需求,增强效果,提高质量。利于课堂效率提高。多媒体组合教学可以通过课件来扩大信息量、提高效率,解决内容课时间矛盾。利于教学空间拓展,实现方法改革。教学手段灵活,将多种方式灵活的引入课堂,展开讨论,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提高多媒体组合在教学中作用的实践要求

(一)大力提高多媒体组合教学教师计算机的专业水平

提高教师计算机的专业水平,教师要尽快的适应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2】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能够使教师更熟练使用课件,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加强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影响诸因素的其中一种,起决定作用因素还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现的教学素质、教育技术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的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倡导正确多媒体综合教学的观念和思想,在工作中要着重以素质为本,开拓创新,寻求科学教育方法,形成独特教育风格。在理解组合教学的基础上,有深厚学术的根底,学术视野、更新知识、前沿意识,认识鲜明特点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不能替代愿意传统方法的。【3】要秉承教育理念,重视教学形式,重视设计、过程,不断变化的教育要求,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处理多媒体综合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关系,通过教学的方法优势上进行互补,提高水平。实际教学中,要遵循和根据不同教学的目的、内容、对象,整合手段,创设情境,教师在掌握自己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专业操作的技能。需要通过锻炼、合作科研方式等加强技能锤炼。开展职务培训,围绕学生创造思维、积极性来展开活动,构建适用教学的模式,最终达到教学效果优化的目的。在教学设计、手段应用等基本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开展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法规和道培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开展方法、技术等基本功的锻炼和培训。增强教学能力,开展问题讨论、经验交流,实现分享和团队能力持续提高。

(二)大力加强对多媒体组合教育模式的改进

【4】积极构建和完善多媒体组合在教学制度和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制度有一定的缺失、存在监控的考核力度较差等问题,一定程度导致教师存在了认识上的误区。同有效的先进媒体方式相融合多媒体组合的开展教学是改革发展必然的选择,但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其优势发挥,使组合的许多教学手段没能融合到传统的教学里,设计交互界面,增加参与教学机会,减少揣摩质疑时间。

如何让多媒体综合教学扬利弃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教学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比的优点,必须制定管理教学制度、加强质量的评价监控,构建教学、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环境,给予制度保障。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间的沟通、行为的示范、知识的传播、情感的交流方面有不可替代优势。【5】要注重多媒体组合的师生间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发挥主导作用,调整讲授的方法、教学的节奏、组织的方式等。

三、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组合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像一把双刃剑。只有在实践和教学中探索、总结、不断的进步,更加合理运用多媒体组合的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增利去弊,使其最佳的发挥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在有限课堂上收获更新颖、更丰富知识,充分的考虑学生接受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嚷,李安民.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3):101.

[2]晨雨.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利弊与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132.

[3]罗晓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中应用的利弊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202.

[4]方立丽.多媒体在现代教学应用中的利弊分析及生存方略[J].读与写杂志,2011.8(7):58.

[5]刘格.对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