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9:09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

有效性,是人们对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的一个指标,是人类解释、规范、估量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尺度。[1]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在实践方面找到突破,加强有效性,而且在理论层面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兴起之后,研究十分多,在中国知网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主题,搜索结果是33713篇。这些论文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在高级检索中以“研究生”并含“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主题结果是26条。以“研究生”并含“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关键词搜索结果只有一条西南大学徐露璐的硕士论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在该论文中徐露璐定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及产生效力和效用的积极特性。[2]本文主要选取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主题的论文为综述对象。

一、学界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观点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大部分论文都从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或者研究生本身的特征出发,其次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性提出对策。

(一)研究生自身特征分析

在巴图《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一文中主要从思想政治方面;学习、生活、研究方向;生理与心理方面三方面讨论研究生群体特点。思想政治方面:政治上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理论学习、理想信念动摇的现象,思想成熟。自主意识强,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生活、研究方向:从专业学习方面来看,研究生这一群体已经接受了专科或本科教育,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从培养模式来看,学校及管理者们很难组织大规模的教育活动,是因为此阶段的研究生具有分散性的特点;生理与心理方面来看,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个性发展成熟,比较有社会阅历。[5]

符得团、马建欣在《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由研究生自身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否定传统的反叛倾向;主体意识突出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倾向;需求的高层次与权钱本位观。马克思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与他所追求的利益有关”[6];富于思辩与思想的脆弱性。

周洵瑛在《“椎体”模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一文中分析了研究生群体主要思想特点:研究生在生理变化和心理成长上存在根本需求;在经济和生活上拥有渴望独立的迫切愿望;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产生实际变化;在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上表现些许迷茫。综上所述,现阶段的研究生群体存在着学业上的独立性、经济上的不独立性、工作上的未知性、爱情上的渴求性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特织出研究生理想与现实的多重矛盾。[7]

谭劲松、吴霁乐《把握研究生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今天的研究生在思想状况、学习方式、培养目标、人格独立、婚姻恋爱、择业就业和日常生活等七个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既区别于本科生,又不同于扩招前研究生的新特点。[8]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主要从不同角度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即社会角度、学校角度、研究生自身角度。

1.社会角度

如今社会发展着巨大变化,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研究生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也越发复杂。范人伟在《试论如何加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市场经济环境下强调物质利益。最求利润最大化,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渗透到政治思想领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膨胀,从而影响研究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难度。[10]

2.学校角度

学校角度主要从人员配置、管理体制、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导师制等方面论述。第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配置和培养上不够重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专职队伍人员却没有随之扩充,配备不足、比例严重失衡是当前研究生专职队伍凸显问题之一。[11]由于教育人员的配备都不达标,那么自然在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也就不明显;第二,研究生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由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各个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发展和发挥作用,学校与学院分工不明显,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力度也不够,对于研究生的管理还存在着重业务水平轻思想素质的问题,这在管理中就自然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学校教育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达到教育目标。经过调查,有些同学认为《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两门学位课的实际意义不大。[12]教育内容死板僵化,难以提起学生兴趣;第三,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答题都采用课堂教育,单纯的知识性灌输;第四,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导师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的指导人。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导师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其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的重任。也肩负着培养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的莺任。[13]由于研究生扩招,导致有限的导师要指导的学生越来越多,这样指导力度就有所下降,不利于提高研究生素质和科研水平。

3.研究生自身角度

研究生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高,研究生年龄跨度大,有的觉得社会化程度很高,不再需要进行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这与将来的发展没有关系。进行班级管理的载体班集体的凝聚力很难提高,研究生较为分散,很难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如何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途径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质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改革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应围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跟踪热点.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及时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走向研究生的实际生活,切入研究生普遍关心和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中。[14]

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一是在内容上要求新,针对性地安排思想教育课内容;二是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及时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帮助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社会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活、求实。可采用讲座、座谈、参观走访等新颖灵活的教育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学习效果。[15]

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

2.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如何利用网络来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利用网络架起的网络论坛、各种空问和博客等实现一种多方互动的沟通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为研究生提供展示自我个性、宣泄情绪的场所,在充分重视研究生自主空间的同时,也能及时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16]开拓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网络结合。[17]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重视研究生的内在需要,贴近研究生的思想脉搏,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激活研究生的主体性。尊重个性,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对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18]

丰富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社会实践,高度重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引导研究生正确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一是通过开展走访参观、业务实习、志愿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研究生在了解掌握专业业务的同时,提升研究生把理论结合实际能力,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认识。[19]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面对研究生这一复杂的群体,要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必须严格选拔研究生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政治敏锐度和心理咨询能力;加大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学校对研究生辅导员要有岗前培训,同时对在职的研究生辅导员要进行定期的针对性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业务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政治素质;学校在研究生辅导员输出渠道上应该保持畅通,这样才能提高辅导员的积极性。[20]

4.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

培养机制改革主要是采用导师负责制。做好导师的遴选工作是提高导师育人效果的前提;加强辅导员与导师的沟通交流,全面的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完善导师考评机制,不仅考评导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表现,还要看导师对研究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简要评述

如前所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从不同层面揭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分析了研究生自身特征,看到了现存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现状,探讨了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为我们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21]但是这些理论还存在一些缺陷。

(一)缺乏理论根源的论述

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问题上,缺乏理论根源。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去探讨。不管是研究生特点分析,还是现状及原因分析,还是对策的提出都处于就事论事的阶段,未去寻找理论根源。

(二)对有效性内涵认识局限

对于有效性的认识局限在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方面研究,只看到结果的有效性,缺乏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过程有效性的研究,因此很难深入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根源。

(三)对策片面化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对策中,所提的对策一般是相对独立,未看到各项对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没有当做一个整体去看待,这样孤立的发展,很容易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各项工作脱节,不但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有效性,反而会阻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第14页

[2][17]徐露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

[3]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6.11,第301-302页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来源于新华网,2004年

[5][15][16]巴图,闫立志.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12]王莉莉.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

[8]周洵瑛.“椎体”模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9]谭劲松,吴霁乐.把握研究生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10][14]范人伟.试论如何加强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教育经济研究,2009(4)

[11][20]王军.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13]卢玲,李昌新.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9(8)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2

关键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73-03

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承担对在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性与相对独立性

1.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性与连续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完成教育目标,共享教育资源,共用教育载体,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1)两者的教育主体具有交叉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在大多数高校,从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也承担研究生公共政治课;在个别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由部分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完成,这既是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本科学生在课堂上近距离地感受名师风采,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本科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了解前沿问题,增加本科生政治理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本科生是高校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研究生的思想问题在本科生身上也有反映,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与本科生接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便于集中应对。教育主体的交叉性,有利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发挥作用,使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2)两者的教育内容具有衔接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既不是简单重复,更不能彼此孤立,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与提升。如果没有本科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与“识记”,不可能有研究生阶段的“运用”与“创新”。在具体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本科生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硕士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有重合,前者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预留充足的空间,重在讲清楚讲明白,后者要针对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讲深、讲精,注重思考和提升。这样既能保证教育的连续、深入,避免出现炒冷饭或者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搬硬套地复制到研究生教育中去,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两者的教育效果具有互补性。没有高质量的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应有的水平和效果,高质量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环境大致相同,两者共同分享校内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载体。本科生群体的课余时间较多,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以本科生为主体的校园广播、主题教育活动、校报等校园媒体营造的教育氛围则有利于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生群体普遍比较成熟、沉稳,他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与本科生不同,他们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读书报告会、参与网上时事论坛讨论等形式能够带动本科生的政治参与热情,引导本科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另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能够吸引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参与、加强互动,在教育效果上优势互补。

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与独立性。

(1)两者的教育层次不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从属于高等教育范围内,但是,两者所处的教育阶段不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不同,本科生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生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两者在教育体系布局、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教育体例以及各自的功能定位方面都有区别。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比较长,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渠道和教育载体更加多元化,而研究生教育更强调“管用”,侧重“少而精”,而且,两者在教育层次上的差异不是高和低的差别,而是高等教育目标指导下具体的教育阶段的差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既不能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去拔高本科生教育,也不能用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去应付研究生教育,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并不妨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两者的教育对象不同。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现状和心理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起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自主意识较强,思想开放、个性鲜明,容易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以及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集群性较弱,群体内部异质性较强,比较分散,经常以个体为单位活动,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失衡现象,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另外,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对理论的需求程度和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意识到这种差异性,针对不同教育群体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对策,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3)两者的具体教育目标各有侧重。从宏观上来说,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以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但是,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教育阶段的不同,两者的具体教育目标也各有侧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规范言行、提升道德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强调学生要“知道”“懂得”,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提供科学的思维工具,缓解心理压力,塑造健康人格,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强调要“知其所以然”要“透彻”,能够用马克思主义解释现实问题,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当然,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只是各有侧重,有所区别。

二、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两者的相对独立性,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司其职”,保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容易被忽视,出现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一种表现是质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或者根本没有必要。长期以来,有学者认为研究生年龄普遍偏大,思想较成熟,自主意识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成熟,而且,一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大。这种观念导致对研究生疏于管理,认为学习和学术研究才是研究生教育的全部内容。另一种表现是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直接复制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为两者的教育背景、教育环境相同,本科生遇到的问题在研究生身上也有反映,忽视了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这两种表现的后果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严重向本科生倾斜,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人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导致研究生处于“散养”的状态,思想困惑与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研究生党团组织的作用被弱化,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而且,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存在很多空白点,研究空间很大。

2.忽视两者的联系,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彼此孤立。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从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极大的交流空间。然而,长期以来,受到本科生在校人数比例较大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彼此分离、各自为战的状态,出现了一强一弱、一重一轻的态势,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一种表现是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给研究生教育更多的预留空间,教育目标与本科生实际相脱节,超越教育阶段,出现大而全、假而空的倾向;由于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全局意识,在教育过程的设计中不是从本科生教育的薄弱环节出发,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强化,而是重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部分地与本科生重复,博士研究生的教育部分地与硕士研究生重复,导致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降低,仅为了赚学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感受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性和实用性,收效甚微,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种表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策的选择上缺乏必要的衔接,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做好“启下”的工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有效地“呈上”,两者之间出现断层,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大打折扣。

3.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自存在的问题使相互支撑受到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本科生阶段不可能完成全部的教育任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重复本科教育的工作,两者之间需要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但是,两者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局限性使得彼此之间的支撑作用受到制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及西方社会思潮影响的背景下,青年学生群体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范式尚未完全建立,还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不够多样化,教育对策显得被动、滞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似有实无,适应超越规律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部分高等学校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还缺乏积极应对的有效办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仍然处在调整中,辅助教材建设还不完善,研究生导师的作用以及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亟待加强,这些因素限制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作用,对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提升作用不明显。

三、理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对策

1.尊重相对独立性,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同等重要,并非可有可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要改善目前对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失衡的现状,认真学习关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适当增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持续的资金支持、具体的制度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保障。第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以新一轮课程调整为契机,缓解原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而言,与本科生课程要体现吸引力和丰富性不同,研究生课程要体现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实效性,要重点解决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内容部分重复的问题,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为博士课程预留空间,保持课程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不同层次的课程之间的联系,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课程之间要体现出梯度。研究生课程要对专业课程具有渗透性,重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在辅助教材建设上要体现出时代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不回避理论难点以及时事热点问题,能够有助于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对课程选读篇目要做基本规范,避免盲目肤浅或者与时代脱节。第三,重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专职辅导员和研究生导师的教育作用,鼓励和引导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尤其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2.尊重关联性,加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第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全局意识。对于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工作,专业课教师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都承担育人责任。其中,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统一整体,两者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占有以及师资力量上都有交叉,只是具体分工各有侧重,不存在根本对立,不能人为地把两者分开。第二,为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以马克思主义学科或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为依托,通过学术会议、学科建设以及教师培训等契机有意识地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在高校内部,要通过文件学习、理论探讨等形式把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交流制度化、常态化。第三,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和渗透。通过建设互联网空间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营造开放、共享、畅通、便捷的交流空间,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教育格局,使本科生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空间内实现体系融合、资源整合,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达到加强了解、消除隔阂、增进融合的目的。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3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概述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以来,200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已达97万人。研究生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而有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更是越来越成为关乎学生真正成人的重大问题。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比本科生更趋于成熟和理性,更能适应学校教育和环境;另一方面,今天的研究生,又显得稚嫩和不够成熟。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绝大多数直升研究生还没有真正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定位,他们在自主学习、科学研究、社会交往、人格独立、品德修养、思想状况、价值取向、日常生活、婚姻恋爱、择业就业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准确把握当今研究生的特点,对于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二)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的特点。

西南林业大学作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硕士授权单位,现有11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地理学、园艺学、工商管理、生态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其中,根据2011年新修订的《西南林业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林学、林业工程和风景园林学等3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学科进行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

1、年龄跨度大。根据笔者初步统计,研究生年龄在21-35岁不等。

2、学生就读类别不一。通过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考取的公费生、自筹经费的研究生、定向生、委托培养生等之分,此外还有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硕士等。

3、婚姻状况各不相同。目前就读的研究生既有未婚的,也有相当比例已婚的(包括离异的),还有相当多是已婚并有子女的。

4、学科背景不一。虽然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以理工科见长,但是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背景不一,有文科,亦有理科或者工科。

6、背景不要,读书目的不一。除了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外,受“考研热”和“考博热”影响,当前不少科研院所、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职工也纷纷加入到考研大军和考博大军的行列。这样,在就读的研究生中,既有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型”研究生,也有工作经验丰富的“经验型”研究生,不少研究生入学前在原单位已经是领导和本专业的专家。

7、政治面貌、信仰不一。当前就读的研究生的政治面貌中有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其中也不乏有派的研究生。在读研究生的信仰也有差异。

(三)西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特色概述。

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全国、全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都指出,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心必须下移到学生宿含,并强调设置学生公寓辅导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能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

校公寓管理第一级别为学校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主任、大学生工作部部长任副主任的学校公寓管理委员会;第二级别为校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最后一个级别为各个学生宿舍设置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这一级别的关于管理委员会又包括了:专职辅导员、管理员、治安员、保洁员、兼职辅导员及管理员、楼层长、宿舍长、学生党员代表等。

总之,校公寓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公寓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激发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情,树立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观念,积极协调高校与后勤服务单位的关系和工作,把学生公寓建设成集“服务、教育、管理”为一体的教育基地,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培养高尚品质的乐园,成为学生团结奋发、情感交流的驿站。

二、研究过程

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和分析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科研心理及思想上的变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实际,覆盖全年级研究生共500人,占研究生总人数62、3%,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走访学生宿舍、面谈法以及网络沟通法。

(二)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调查在2011年6月份起,先后涉及研究生2008级,2009级,2010级以及2011级四个年级共500人次,全部问题及反馈都进行了整理和记录。

(三)问题设置。

问卷共设计了25个问题,包括有选择题和主观论述题。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人际交往、就业、爱情、心理、入党以及如何改进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等进行了调查。

三、问题分析及结论

在进行回收、整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笔者对几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一)不同阶段,思政教育需求不一。

在参与调查人群中,以研究生三个年级为划分点,有98%的被调查者有以下相同的结论:(1)研究生一年级阶段,主要是学习角色的转化和对新环境的适应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际关系不协调(45%)、学习动机不强烈(57%),进入一个相对迷茫的时期;(2)研究生二年级阶段,主要的是实验的进行、学业完成的主要阶段、党员发展、诚信考试、和导师及同门间关系的相处等。存在的问题有64%的学生认为导师不关心自己、3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题或者学习没有兴趣、33%的学生承认自己有厌学倾向、45%是同学没有十分明确的入党动机;(3)研究生三年级阶段,作为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主要的焦点在于就业压力、就业心理、恋爱心理等。笔者进行统计发现,76%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意向模糊不清、56%的学生存在有恋爱和工作的矛盾问题、87%的同学感觉有进入社会工作前的恐惧感。

(二)目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笔者进行统计并归类发现,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和不足:

1、有52%的学生认为学校层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感觉自己在学习、住宿、餐饮等方面都没有凸显出自己的研究生的优势。

2、47%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经费太少,不能够开展更多的活动。

3、78%的被调查者认为导师没有很好的担负起来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很多学生抱怨导师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交流机会很少、几乎不会提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至于针对目前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但有些缺乏考虑或在实际操作中有困难,笔者仅加以整理:(1)加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的投入;(2)实行导师双向选择及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评价并重新选择导师的机制;(3)加大推进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的配备机制,对研究生的就业、心理、爱情等加以指导;(4)对优秀研究生的评选中,加到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的权重;(5)提高研究生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等的表彰幅度。

四、结论及讨论

(一)拓宽思路,积极、适时开展各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大多数研究生团队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等实际情况,在现有的一些活动的基础之上,应大力开展各项活动:(1)开展各种文体、科研竞赛活动,并大力推进以班集体为单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2)以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感恩、风险等精神;(3)大力推进党团活动,发挥党员、团员的带头作用,开展深入基层、支边支教等各种服务社会的活动;(4)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研究生不同的需求,开展各种有目的性的活动,以便能提高研究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二)深入落实导师负责人,覆盖教育学生的全面。

西南林业大学目前的情况就是一个导师可能有2-3个学生,很多导师只关注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情况,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管理机构的联动机制,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另外,导师要切实提高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意识,和学生多多交流和沟通。

(三)构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

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的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后盾,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1)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总支老师的指导之下建立更有活力和闯劲的研究生学生会组织,能够及时和各个年级、班级、同学建立很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2)以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为基础,建立一支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研究生自律委员会,以党员、学生会干部及班干部为主干,加以辅导员老师的参与,实现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优势,实现研究生特色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西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这一优势,在辅导员牵头的情况下,深入走访宿舍,关心研究生的衣食住行;同时;将研究生自律委员会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再辅以党员、班干部、宿舍长的力量,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联动好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导师,最终实现公寓思政教育、导师、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学生组织、个人四位为一体特色思政教育。

总之,研究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术教育,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毕竟研究生担负着国家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大计。目前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存在有研究生数量和培养硬件不相匹配的问题和实际,笔者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拓宽思路、集思广益,融公寓思政教育、导师、研究生管理部门及学生组织、个人四位为一体特色思政教育,以便开创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项目资助:西南林业大学2011年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z201110)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学生处)

参考文献:

[1]李勤.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

[2]谭劲松,吴霁乐.把握研究生特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教育研究,2010(3)::105-108.

[3]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4

关键词:辅导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028-02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预计将达110万,有些院校研究生总人数甚至已超过本科。作为高校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也使得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作用发挥路径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研究生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职责要求和优势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数量稳步提升,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制定办法,不断强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具体操作层面指明了方向。对比本科模式和研究生培养过程可以发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仍是薄弱环节,专职工作队伍缺乏、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条件保障不到位、学校重视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下。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的根本职责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是高校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他们的根本职责,是引领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政治方向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具体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三)研究生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独特优势

研究生辅导员具有开展思想政治的专业素养,并具有思想政治相关领域的专业背景。相对于导师而言,他们拥有更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等实践经验,可以在思政课堂、党团和班级活动、学风建設、心理辅导、危机事件应对、就业咨询等日常细节事务中,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相比导师、思政课教育教学来说,辅导员的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其能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并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时因地而异,大大拓展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内涵。

二、目前研究生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针对性不强,照搬本科思政体系

研究生教育因培养方式、人生经历、社会关系、性格心理等方面与本科生都有较大差异,思想特点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他们在思想认识中对某事的看法或观点更为稳定,更加理性,政治觉悟也更高,同时也承担和承受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1]。基于此差异,在进行思政教育时,辅导员应当做出针对性的安排,然而多数辅导员在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别,照搬原有的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没有针对研究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改变和创新,在实际实施时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制约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与导师形成合力

对于研究生教育,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导师责任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这使得很多辅导员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多地把时间用在科研上,而不需要辅导员进行过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研究生横向班级活动少,分散性和独立性特点鲜明,辅导员接触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机会也较少。然而,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辅导员、导师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3],尤其是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诸多无法替代的优势。首先,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导师而言说,涉及面广、范围宽泛;其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法更加广泛,既有以集体会议为载体的日常管理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对个人或团体进行专门交流辅导等;最后,辅导员还具有较强的组织资源,而且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巧,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工作错位,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辅导员具有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的方方面面,造成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过多的现状。加上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性质认识不清晰,沉浸于事务性工作中,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职责定位。在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和各院系研究生人数不均衡的情况下,研究生辅导员与学生人数远远高于规定的配比要求,这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研究生辅导员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相应的理论知识等,并能熟练地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4]。但从现实来看,部分辅导员理论知识缺乏,工作经验及应急应变等综合素质欠缺。

(四)研究生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的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根据相关规定,很多高校出台了加强研究生管理、研究生辅导员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研究生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学业管理、思想引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宏观且空洞,缺乏针对研究生辅导员的有效的评价机制,且缺乏操作性,对于思想政治职责没有充分发挥或成效差的研究生辅导员也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因此对研究生辅导员积极性的调动、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

三、创造条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研究生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学校和辅导员:加强针对性,创造便利条件

学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并根据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充分认识研究生思政工作学理的独特性

把握研究生在思想意识、政治倾向、心理健康等层面的不同特点,从确立结构、教育程度、培养制度等方面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升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从而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2.充分认识研究生思政工作实践体系的独特性

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通之处,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但必须充分考虑两者在运行机制、培养目标、载体、内容等方面的显著差异,选择性借鉴本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现有成果,并针对研究生特点进行优化、发展和创新。

3.建立具体针对性的研究生辅导员思政工作评估制度

根据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生辅导员思政工作评估制度,并把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衡量研究生辅导员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定期考核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

4.创造便利条件,简化办理程序

學校应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便利条件,通过畅通辅导员与各部门间沟通渠道,简化办理程序,搭建学生网络服务信息化平台,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等方式把辅导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精力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

(二)辅导员与导师:密切双方合作,提升教育实效性

辅导员和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共同组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作为辅导员,首先应充分发挥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涉及面广、方式方法多样、组织资源和专业性较强的优势,同时应主动与研究生导师加强沟通与合作,主动与导师建立有效沟通联动机制,及时、长效地从导师处了解研究生心理、生活、就业等情况,在掌握研究生整体共性的同时,又能了解个体,甚至可以针对个体采取针对性强、更加有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导师对专业知识及发展更加了解的优势,通过邀请导师参与研究生班级建设、定期开展就业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方式,充分发挥两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不同作用,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辅导员自身:转变思想认识,提升个人能力

研究生辅导员首先应充分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差异性,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基石,做到“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尤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辅导员更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透彻理解核心价值观体系精髓,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技能,并将学习成果用于指导自身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人生规划中做领航人,在学生心灵建设上做关怀者,在学生思想问题上做解惑者,甚至能在学生专业学习上做指导者。其次,研究生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改进方式方法,总结出新,更科学有效地开展事务性工作,可以从培养学生干部分担工作、抓好党员队伍做思想引领,以及提升新媒体应用能力提升效率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有效地完成立德树人使命。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5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行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于研究生教育,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结构和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中组成要素及基本关系的反映。[1]在中国研究生招生数量持续扩大的前提下,想要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关键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已经开始面临许多挑战,因此,就目前来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探索和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效模式。本文根据国内外实际情况以及从国家要求出发,根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其点,并提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行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分析与对策。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育管理模型。[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包括了一系列促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同时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它的管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中的众多构成要素都有其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行业、单位中一定会表现其多姿多彩、多种多样的模式。简而言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可以说是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结构和途径,它充分的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关系和基本组成要素。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行模式

(一)体现为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所谓以学校为中心,即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然后统一制定研究生教育政策,下属的各个院系需要根据学校党委政策开展具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由于该模式从上至下的各个程序十分简化、直接,其管理效率很高,管理成本低,这样就会对学校制定统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政策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全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规划,保证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管理权利的集中使得各个学院在管理方面缺少积极性,这样可能会影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二)体现为以学院为中心的模式

以学院为中心,工作重心就是在于学院。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权利下放到学院,将工作重点和职能进行调整。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充分调动各个院系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这个模式的最主要的好处在于调动各个院系的积极性和灵活性,让他们不但有自己的专业特点也能拉近学院之间的距离。

(三)体现为以中队为中心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介于统管模式向分级模式过渡的一种模式。需要知道的是过渡模式实行中队辅导员负责制,简而言之主要就是首先成立一个中队,其中按照同一年级相同专业划分,每个年级会有一名专职辅导员,这个辅导员会管理本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各个中队会有一名高年级研究生辅助辅导员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但这种模式会使得投入的成本增大,值得注意。同时,还存在一些其他管理模式,比如以党支部为CentURY中心模式等,这些模式也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有模式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学校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传统的学校集中统一化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由于受到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人员数量的限制,加之权利高度集中于校党委一级,导致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及教学管理中难免出现盲点,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对下级单位落实工作难免出现监管不严等情况,同时由于学院一级权利有限,在日常研究生管理中面对出现的问题,无法灵活应对,甚至可能出现一味的只知道做事不知道思考,不去考虑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消极懈怠的思想。诸多的问题,都是制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隐形或已显性的因素,不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创新,进而阻碍了各高等院校向国家大量输送高品质尖端人才,甚至间接影响到国家新一轮发展计划和战略部署的实施。

(二)各分院为核心二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以各分院为核心的二级管理模式中,管理权力一定程度上下放到了各院系,增加了各院系主管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不同专业不同政治思想水平的学生而言也相对的更有针对性,但是各二级学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主管作用,也就是说往往当一个“空头司令”,有的学院缺少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专职工作人员,导致在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上存在不科学、效率低、良莠不齐的乱象。结果很可能是一方面脱离了学校的统一管理,各二级学院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管理领域甚至研究生教学领域发展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缺乏科学统一的指导,二级学院“各自为战”还没发挥出二级学院管理细致灵活的特点,反倒是制约了研究生学科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简单传统的以各分院为核心的二级管理模式也是存在一定弊端的,不能够完全胜任新时代下,国家对研究生阶段各项教育的要求。

(三)以划分专业中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以划分专业中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虽然较前两种模式有自身的优势,能够统分结合,将宏观目标管理和微观过程相结合。但是,由于这种管理模式设置的管理层次较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成本过高[3]。此外由于这种管理模式更加细致并且贴近学生个体,因此每个年级辅导员及每个中队辅导员助理这一个体,往往对所管理的研究生小群体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环节或者说这一角色在整个管理模式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思想态度,生活态度,都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带的研究生群体。所以,在这种管理模式中,要求辅导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具备专业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同时拥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因此以划分专业中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中,挑选一定数量合格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来满足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需求往往存在很大困难,这也为这一管理模式的广泛实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和局限。综合看来以划分专业中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研究生发展需求。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

(一)保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同时结合当今形势

当今世界,强调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圆满完成以及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的制定,作为国之根本的教育,更应一马当先,而作为教育中的高尖端人才教育,研究生教育管理更应率先垂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丰富充实,以及研究生的思想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对这方面给予重视。学校可以组织研究生在有效时间内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经典著作以及重点篇章,让学生们时刻关住国内外的大事要事;同时老师们还可以多与学生交流。

(二)不断强化导师力量

研究生专业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发展负有全面责任,他们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影响和带动着研究生健康成长。[4]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导师们通过关心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引导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一步一步的达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三)建立研究生网上交流平台,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导员们在管理研究生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无论是QQ还是微信都可以建立起网上交流平台。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导员们可以随时各种有用消息,也可以宣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让研究生们及时了解。与此同时,这些网络平台不但可以使导员们与多个学生进行多次交流,还可以与异地学生进行交流。节约教学成本与时间,更加拉近了导员们与研究生们的距离,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更加灵活与方便。

五、结论

众所周知,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国而言,在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发展,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加强和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来为国家做出贡献。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挑战,要充分做好思想以及行动上的准备,为新一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力,韩效民,张兆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20).

[2]李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郭峰,李正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求实,2008,(S1).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2009-04-06.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6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6)11-0046-02

一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从宏观层面看,我国1978年以后全面进入对外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研究生这一特殊人群的思想转变,这一环境变化也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创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刻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改革。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依赖程度不断加大,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联系都不断加强,逐渐成为共同的地球村。另一方面,全球格局不断变化,新兴国家不断挑战旧的世界格局,思想上各国也不断碰撞。比如中国在海外建立了众多的孔子学院,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影响世界。同时中国也深受国外思想和思潮的影响,韩流、好莱坞、宝莱坞和美国篮球大联盟等各种文化思想不断影响国人,特别是研究生这一高知识人群,受到的影响也不断加剧。从国内上看,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开放型经济文化体系,使我国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但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众多领域,经济粗放型发展,教育领域改革脚步缓慢,教育体制改革的任务也十分繁重。特别是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众多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缺乏主体间性,课程内容枯燥等,都是一系列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和历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和马克主义,不断进行改革,把握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文化开放政策。

从微观层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创新的必要性。对于教育者来说,研究生教育主体有国内的和国外的,也涉及中央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内部以及各地区职能部门及企业,也关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相关领域。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言行乃至思想对受教育者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教育者必须先自身接受教育,只有很好地领会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势,不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和举措上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才会有助于研究生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等人才。对于被教育者,这一人群有着自身特点,事业成熟、思想比本科生更加健全稳重、自治能力强,他们接受过多年社会和教育的洗礼,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同时他们也在思想、就业、学术、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小的压力。在学术上,各个高校毕业要求高,需要进行科研和发表文章,学生学术压力大。在经济方面,很多人没有固定收入,有的人面对家庭的巨大开销束手无策,面临着不小压力。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本科生更加困难、更加复杂,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需要培养研究生这一群体自身接受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有效。

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来说,教学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唯一标准,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和磨合,任何一门学科和学说的形成,也是经过大家多年的艰辛探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只有不断适应国情和时代步伐,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才能发展。

二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思考

研究生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三高人才,与大学本科生思想相比,研究生有着更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创新作为工作的中心,推动创新不断发展。

1 制度创新

建立有效的联动负责机制和“思政教育导师制”。对于联动负责机制,各个高校在教育部的牵头下,以高校研究生院为单位,建立学院级别的思想政治负责小组,每小组负责各个学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安排专人和固定时间以集体形式进行教育,形成国家教育部――高校研究生院――各级学院――政治小组的四级负责制。教育部督促,高校总研究生院监督,各级学院小组具体负责执行和贯彻思想,引领好各个小组内研究生成员的共同思想成长。

建立合理的“思政教育导师制”。导师制是研究生院的特色教学模式和机制,应该加以完善和创新。选择优秀的思政教育导师,把那些具有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优秀导师都调动起来,只有好的教育者才有利于好的教育结果。同时成立高校研究生导师培养监督委员会,监督导师行为,按成果评选优秀导师,也对导师进行严格的考核检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评选考核体系,并且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出现教学事故或不负责任的老师,可以考虑淘汰出导师队伍,从制度建设上确保导师切实履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责任。

2 信息技术创新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系统,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改革,从而更好地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建立一个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该系统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系统设计教育时间、地点、方式方法,使之更加有针对性地符合研究生生活和思想发展要求,更好地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网络终端和学生微信相互链接,学生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学校及时按时最新的党情资讯,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了解国家政策。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对于我国国情来说,理论课程是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对此进行创新。多组织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一,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程应当多一些互动,多一些交流,甚至学生翻转作为老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多媒体教学。第三,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列出话题或者书目,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阅读,同学写好阅读笔记和发言稿,在课堂上表达意见。

改革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我国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偏向知识传授但没有解决研究生的现实生活问题,重视专业轻视思想道德的建设,重视专业课程的传授轻视交叉学科的应用。因此要进行课程改革,比如增加实践和生活应用能力,增加学科交叉应用能力。这对于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应该把书本知识和学生应用相结合。知识的获得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和操作教学,建立研究生实习和创业基地,从而加强学生的知识和学科的交叉应用能力。其次,建立互联网教学系统。通过构建互联网知识平台,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通过建立思政专业网站、微信群、QQ、学习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让思政课程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3 对辅导员队伍的创新

研究生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首先研究生辅导员数量上就不足,高校研究生辅导员待遇十分低,往往处于高校底层,相应的待遇不高,这就造成辅导员流动性大,数量存在着大量的缺额。其次,研究生辅导员工作能力不足。一些高校为了弥补数量的不足,大量招收一些低层次人员,造成我国辅导员构成成分有待提高的情况。同时研究生辅导员面临的服务对象是高层次人群,无论思想还是学业上都处于高水平状态,这就对一些能力不足的辅导员造成了严重困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支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高校需求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第一,要探索符合中国特色和我国高校情况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发展路径。把研究生辅导员纳入教师队伍,给予相应的职称和物质奖励,吸引高等学历人才加入这支队伍,提高学生和辅导员的配置比例。第二,根据研究生的差异,确定研究生辅导员的专业工作。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更有着阅历和知识,有些人是工作后几年才来就读,有些已经结婚,因此研究生辅导员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实施路径应与本科生辅导员有较大的差异性。必须尊重差异,引导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节奏合理化。研究生辅导员自身也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生特点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实施路径等特色工作方法,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研究生辅导员专业的工作内容。第三,建立研究生辅导员专门的工作机制。研究生辅导员在一些高校是专职,属于正式编制,但在一些高校只是兼职辅导员,协助学生和学校做一些工作。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该一视同仁,无论在奖金发放、工资待遇还是福利方面,都应该一律平等。并且在工作时间上,应该尊重双方的选择,灵活处理。一些兼职辅导员有着自身的主要工作,就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处理,应该充分考虑其作息规律,灵活应用。

4 对现实环境、场地的创新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场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依旧在我国占有主要地位,用考试作为学生接受程度的评判标准,但这过于单一。可以建立井冈山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校园思政角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场地和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根据地,参加历史博物馆研习,定期组织观影,播放历史战争的影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5 对知识内容的创新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形势,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党的建设、十和十三五规划等方面精神,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服务社会、热爱祖国等方面的教育。同时,知识内容创新应由单一的理论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内容既要符合我国生活的现实性,也要有着高度的前瞻性。参考文献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7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目标的建构应体现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一)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期望在课程目标中的具体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党政工作管理干部和学生工作管理干部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本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授与传播方面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基础,成为能够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科知识目标

学科知识目标是课程目标实现的载体。学科知识目标会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要求上,具体表现为:要求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基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经验,比较系统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研究方法,充分认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认识。

(三)心理发展目标

心理发展目标是课程目标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发展领域,能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方法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情感领域,能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形成较高水平的专业态度和专业价值观;在行为领域,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思考

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质量。以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内容常常难以处理好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差异,过于关注课程内容的知识完整性与学科基础性,导致研究生课程成为本科生课程的简单延续,在注重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弱化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探索与科研训练的功能;与此相反,有些学校则忽视研究生课程建设,以和科研立项代替课程学习,或以协助导师完成课题研究、翻译外文资料等作为课程内容,忽视了研究生课程的学科理论深化的作用。针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建构,一要充分反映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国内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二要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在确定具体课程内容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课程内容既要突出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又要遵循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科特色;最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精神。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思考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8

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以上特点和难点无能为力的现状,笔者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失”:

首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理念的缺失。研究生在心理、思想以及认知程度上都有别于本科生。他们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多的人生阅历,这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性和主动性。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以管理主义为主,过分强调统一发展、平均平等对待,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越来越凸显的个性化发展,明显缺乏人本、服务的核心思想理念,这些早就不能适应当代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走“服务路线”,充分挖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潜能,才能让自由度更大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功能的缺失。高校研究生本身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是以规范、条例为纲,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开展工作,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理想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施展平台,加强对学生兴趣的挖掘和发挥。只有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充分利用由兴趣而产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广阔的施展平台,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的缺失。研究生群体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研究领域也都基本确定。专一性更强,虽然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但是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个人独自研究和思考问题。像本科生那样的集中教育机会是非常少的,这不仅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增大了难度。再加上,研究生处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种压力下,产生的心理问题更是多样复杂,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顺利开展,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技术,没有办法为学生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到位的帮助,没有合理的方案拿出来,实施就更没有办法谈起。这直接导致我们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却很难收到显著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社会工作的理念契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述求。“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活动,区别于其他各类助人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社会工作者相信案主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解决一系列的个人问题,从而增强社会功能。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以上两个原则在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同样得到贯彻和坚持。在指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生活及学习规划的过程中,学生从综合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开始,然后通过科学的职业倾向测定,在分析两者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整个过程学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在其中获得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高校在其中只是为学生提供测定设备、开展职业咨询和教育、提供综合素质锻炼平台,最终学生的研究生生活及规划要由学生个人综合分析各因素而设计并加以实践的。自我教育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每一个人一生中在政治、思想、道德等多方面不断修养和完善的过程,是每个人形成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正确控制自己行为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是指能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他看来,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是研究生为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其次,社会工作的实务特征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必由之路。实务即实践。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科学方法的应用与受助对象一起帮助他改变自己的困境,这就是社会工作的实务活动。研究生的思政工作包括很多的研究生事务工作如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人际关系等,这些涉及到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来研究人与职业相匹配,它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指导和实践过程才能对学生产生作用。一切方案和行为的开展和实施,都是要依据理论来作为动力的,用理论方针来指导我们的研究生事务管理工作。我们必须走出传统的统一化管理模式,支持走专业化学生工作管理道路,来为我们研究生教育教学提供更多帮助。我们在保留我们自己已经取得的经验后,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理念为我们服务,比如欧美一些国家的社会工作理念形成的学生事务工作理论,为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借鉴之选。与此同时,我们还得总结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寻求完善的办法。比如,我们长期以来“重管理轻咨询”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遇到的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如果心理问题长期积压,会影响到学生一生。就是因为学生管理工作长期的忽视学生咨询服务这一环节,所以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都做得不足,专业化道路的建设还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心理学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生学习辅导专业化道路的建设必须被提上日程,就业指导要逐步实现专业化和制度化。如上所述,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将是我国在现有管理体制内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总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的社会性活动,社会工作方法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有利地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任务的完成。

作者:刘晓燕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9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052-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的基本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是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注重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近年来,高校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引领和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趋势逐步明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任务、途径方式等。文件明确指出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实效性不强。文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来贯彻和落实。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大都采用分工负责制,教务处(思政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学生工作处(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统一管理,由于部门工作分工的原因,两个部门之间联系和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管理不能在一个统一的思路和模式下进行,两者之间不能够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形成合力。另外,在当今大的教育环境下,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背离,三者之间往往是孤立的,彼此沟通联系较少,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仍不专业不稳定。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整体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化、专职化的程度仍相对较低,临时顶替、中途转岗现象较为明显;就辅导员的结构看,兼职辅导员、新工作人员和非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管理专业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较大,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另外,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事务繁忙复杂,待遇较低,提升空间小等因素使得一部分辅导员缺乏工作热情,广泛存在思想不稳、用心不专、流动性大、临时观念强等现象。此外,优秀的辅导员又很快被提拔分流至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岗位,不能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不专业和不稳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吸引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够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不能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和道德认知上与现实的矛盾和困惑,不能够很好地解析当今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很好地凸显当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导致了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传达、贯彻和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上软弱无力,缺乏必要的教育管理及考核监督等长效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原因透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是有其原因可寻的。究其原因,既有宏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微观的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方式的落后、规范制度的缺少无力等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1.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冲击,网络信息渠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接触到复杂、多元、良莠不齐的信息更加快速和便捷,特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道德失范、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环境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规范制度的无力和教学方式内容的陈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备一整套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成效明显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而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规范制度的缺失和软弱无力。在教学方式上,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教育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封闭落后、内容空洞,基本以单一的灌输式、命令式知识传授为主,缺少灵活性,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在教育内容上往往是进行抽象空洞的说教和片面灌输正面道理,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新问题、新矛盾关注不够,对上级文件精神领会不透彻,使得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反差,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产生了怀疑,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薄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过硬的政治素质来担任和完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从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工作年限等方面综合考察,师资队伍未能实现专业化和专职化,大多是新参加工作人员,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从业人员存在思想不稳、用心不专、流动性大、临时观念强等特点。因此,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在挑战中既发挥传统优势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要求,既敢于正视社会现实问题又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党委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专人主抓负责管理、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的精神,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合力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以社会教育为主线的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层次、专业化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能力的建设;深化辅导员管理的改革,完善奖惩考核机制,给予辅导员政策上的优惠和相关评比、晋升上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系列改革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促进辅导员队伍更加专业化,使得他们能够干得好、留得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培养合格的大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工作,必须要考虑到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自身发展需求和真实的思想动态。当今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和内心想法,着眼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方向,使得大学生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获得信息,在坦诚的讨论中得到启迪,在独立的思考中有所提高,在共同的参与中接受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将讨论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把直接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潜移默化的间接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灌输式教育中强化大学生的正确意识,从间接的渗透性的教育中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行为的习惯和模式,通过直接灌输教育与间接渗透教育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育内容上,要用事实说话,敢于正视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对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的正确解读来教育和引领大学生的思想,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使得大学生在内心认可和拥护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取得成效。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认真查找原因,努力寻求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机制。在教育内容上,努力克服教育内容的单一化、空洞化和过时化;在教育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模式,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变“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单一模式为立体模式,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介,增强沟通交流的效果;在教育机制上,变传统的单一的、静态的评价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考评一体化的动态考评模式,从而真正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朱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现状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2〕谢四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6).

〔3〕姚念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法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0

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程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危机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浓厚的生态情感、坚定的生态信念、规范的生态行为,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归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239-02

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类利用对自然资源毁灭式的开发来满足自身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历史地发挥着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特殊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资源,此时更应站在时代的角度,突破其原有的价值界定,不仅要服务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同时也应注重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可靠的思想保障和有力的精神支撑。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将目光更多地转向生态视角。以培养“生态人”为目标,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概念厘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1]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具有着其特殊的价值结构体系,它主要彰显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表现为对于生态的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对于生态主体的意义关系,直接作用于生态,对于缓解生态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主体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是通过实践活动,以此来实现其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方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间互动行为所构建的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具体表现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2]人的行为会受到思想这个先导的支配,加强大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抓手,改变其固有的思维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思想的荼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第二,帮助大学生规范日常的生态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应利用自身优势发挥积极的作用,合理地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生态行为,养成大学生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生态行为是生态道德的外显因素,培养良好生态行为是塑造生态人格的归宿。”[3]通过不断规范大学生的生态行为,逐步将他们培养成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生态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困境

(一)生态教育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实践过程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想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只有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能创造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发展的良好氛围。但现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1.家庭生活中生态道德模范不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某些家庭成员做出一些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这些对正在树立生态道德观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生态意识淡薄,生活习惯上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以及破坏环境等现象。成长在这样家庭里的大学生被这些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导致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受到极大阻碍。

2.社会公众的生态意识观念淡漠。根据我国环境部门对社会公众生态意识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普遍偏低,表现出“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况,社会普遍性的生态意识冷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还包括环境熏陶式的隐性教育。只有两种教育模式相辅相成,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果。目前,有些高校将目光过分集中于课堂教育,而忽略环境熏陶,导致其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足,使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1.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校园基础设施、活动场所的建设中没有融入生态理念。当前许多高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客观上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在建设过程中却缺乏对生态文明的宣传与引导,没有给大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和心灵的熏陶。

2.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教育理念的落后、教育内容不系统完整、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良好校风学风的树立无法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得到实现。

(三)大学生生态意识淡漠、生态行为失范

大学生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最为敏感的人群,对于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状况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但落实在个体本身上还是存在着生态意识薄弱淡漠,生态行为失范等问题。

1.大学生生态意识淡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国民的生态意识水平普遍不高,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也处于比较淡薄的层面。现今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并没有从个人做起,把保护环境当成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某些行为会造成环境的破坏,这说明大学生自我的生态意识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巩固。

2.大学生生态行为失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持,虽然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具有基本的保护生态的意识,但将意识转化为实践的努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但出于方便和利益等方面考虑,其仍会实施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

(一)健全生态保护法律法规

完善的生态保护法制体系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最有力的支撑。首先,完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予以实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引导大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地减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方面的立法,制定相应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等。利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人们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行为方式进行约束。其次,坚持严格执法。如果说生态法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那么执法情况则是这种实施保障的唯一途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完善生态执法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运行机制,对于谭ǚ矫娴牟徽之风必须严打,制定严格的执法标准。

(二)构建生态型校园文化

校园生态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教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在优秀校园生态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之下,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便获得了对生态保护的认同,并落实于行动。首先,构建校园物质生态文化。在学校基础设施建造过程中,应将塑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生态和景观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贯穿其中,充分重视校园规划的合理布局,提升校园绿化率,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增进大学生对于自然的喜爱之情。其次,构建校园精神生态文化。校园精神生态文化的形成除了课堂生态培育之外,也是在校园日常活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学校应加大对绿色生态理念的宣传。如: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践行“光盘行动”;倡导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丢弃;珍惜学校公共资源的使用等。

(三)重视家庭生态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和补充。良好、和谐的家庭生态道德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程度。营造家庭生态道德教育氛围,就是要致力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培育和家庭生态观念塑造相一致,将生态道德教育延展至家庭环境当中。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于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观念。以往家长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注重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教育,忽视了生态道德教育。因此,家长应重视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家长应注意提升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家长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言传”,更多的则体现在“身教”,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珍惜粮食、节约水电,在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等行为可以有效地带动大学生的效仿,家长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会在无形之中使大学生也养成这种意识和行为。

(四)营造社会生态舆论氛围

大学生是促进社会信息共享化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受到社会舆论信息影响的同时,也引导着社会舆论走向。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营造主要应从完善的社会制度规范和良性的传播媒介导向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备的环境保护制度是营造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源泉。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土地开发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碳排放标准制度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制度,并建立与其相对应的监督制度。通过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和生态监督制度来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生态行为,呈现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生态舆论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态舆论氛围的营造功能。应加大大众传媒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普及力度。通过对生态环境宣传栏目、生态公益广告宣传片的增设,呼吁民众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倡导人们规范自身生态行为习惯,从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点滴做起,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绪林.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J].中国高教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