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2:56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60114

史料是学习历史的资料之一,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基本的史料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要求。传统观念认为初中历史知识简单,仅靠记忆和背诵就足够了。其实不然。随着近几年中考历史考查角度的变化,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都有大量的史料出现,这就为历史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在中考历史中对史料阅读的考查大部分是通过材料题来体现的。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将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作如下探讨。

一、读设问

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有了设问,就可以根据设问知道这道题要考查的大概知识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无趣的。做材料题首先就要明白问题问什么,不能只顾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假如学生先看材料,遇到材料很难,比如大段的材料特别是古文,他们就会心生胆怯,不知所措;遇到材料很简单,他们很熟悉,就想当然地认为题目的答案是什么,然后马上下笔,这样很容易丢分。而看完问题再看材料就具有针对性,可以对症下药,又避免了粗心大意造成的失误。

二、读材料

1.标点符号是重要信息,尤其是句号、分号、省略号

材料一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党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做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认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由乱。”“威不两错,制不二门。”

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派的思想主张。(2分)

分析:本段材料共分成五句话,仔细观察会发现五句话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句话是当今学者的评论,后面几句话是这一派别的言论。当今学者的评论中由省略号分成三层意思。第一个省略号之前强调法家重视实践,第二个省略号之前半句强调否定贵族特权,后半句强调抑制商人和学者。古代法家具体言论实际上就是对当代学者评论的进一步说明,所以古代法家的言论就是当代学者的评论。这样答案就非常清晰明了。即主张变革:废除特权;重农抑商;轻视教育;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尊法抑儒(任答一点1分,共2分)实际上就是我们分析的内容,语言上概括性强些、精确些。

2.关联词很重要。如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又,更,还……

材料二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其他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2分)

分析:该材料共分四句话,设问是秦始皇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条件,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这句话表明前面两句就是答案――完成统一的条件。再看前面两句中的关联词,很明确“一方面”“另一方面”正好是两个条件。所以答案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增强了经济实力,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3.读懂题目的开头部分很关键

比如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分析:学生乍一看,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一般材料题的最后一问就是“认识”“启示”“借鉴”之类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问本题的灵魂是什么,几段材料的主旨究竟是什么。这

样的题的答案一般就隐藏在该材料题的开头部分中。

如这道题“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对儒家思想地位的一个评价,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到传统意义的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题目的开头部分是不能忽视的,是题眼,是整段材料的灵魂。

4.材料的出处是另一个重要信息

材料四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这段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分析:本材料假如不看出处比较难以总结,但一看到是伏尔泰语录,我们就明白是什么思想。即使不看材料我们也比较清楚伏尔泰的思想是自由平等。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写答案,必须看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省略号把这段材料分成三层。第一个省略号之前半句显然是描述语言,两个省略号之前强调平等,后半句强调自由。

三、答题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技巧;分析研究

教学要寻找到窍门、掌握住方法,以娴熟的教学技巧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掌握教学的相关技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理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学技巧研究,重点抓住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手段激趣

历史教学中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宽泛,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让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实现激发兴趣、加深认识、增进理解这样的综合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体现对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笔者运用多媒体搜集丰富的信息,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历史事件的回放,还是补充相关的背景信息等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从网络中整理出大量的为己所用内容,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笔者也在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重点强化设计的自主性、使用的合理性。在教学课件设计中尽量以自主设计为主,自主搜集资料,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编辑设计,同时对一些成品课件开展改造,增加针对性的内容,删除不适合的信息,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课件。在使用频率上也注意把握火候,一节课运用多少次、每次运用多长时间等等,都进行精心设计。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巧妙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强化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每一位教师都要将强化青少年思想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一项重要职责,要加以重视、有效贯穿、全面落实。当代青少年思想发展较为迅速,同时对社会各种思潮的辨析能力也没有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加上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强化主旋律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教学中,笔者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责任感教育为抓手,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一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无比愤慨,笔者同时配以深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这一段历史的概况,让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达到极致。笔者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日本这一弹丸小国,能够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落后挨打的道理”,纷纷表示这样的日子将永远成为历史,历史的悲剧将永远不会重演,自己将努力学习,将来承担起强大民族、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在学生内心,思想渗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发挥专题活动促进作用

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要兼顾学生参与性的激发,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情境,要让学生在一些专题活动中加深理解、受到教育、提高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一些专题活动,例如《钢铁长城》教学中,笔者专门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开展了专题研究,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最新型战机到辽宁号航母、远程导弹、激光制导武器等等,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有效拓宽,丰富了他们对我国军队建设的认知。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结合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资料,畅谈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感受。这一专题活动实现了拓宽知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和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有关我国军队建设的资料信息,同时也对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产生了无比自豪之情,对我们有能力维护和领土完整、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充满了信心。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胸中激荡的满是豪情。可见,专题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

四、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历史也是生活,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彩瞬间。历史教师要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学会联系生活巩固理解,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效果。笔者在这一方面主动积极地开展了探究尝试,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之后,笔者安排学生开展专题分析讨论:自己周围的生活具有哪些变化,从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透露出哪些信息,与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整个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哪些内在关联性。这样的拓展性实践活动是对学生思想能力培养的一次有效尝试,他们能够从这些表面现象中发掘出深层次蕴含的道理,透过生活方式的变化感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一个小的角度折射出整个大的内涵,效果非常明显。

从上可知,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许多技巧可言,关键在于教师有效梳理、发掘和运用总结。广大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这些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路径进行突破,并总结提炼出教学经验技巧,逐步提升自身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淑波.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J].中小学电教(下).2013(12)

[2]金向东.顺应课改,激活课堂――初中历史教学之心得[J].新课程学习(上).2013(05)

[3]常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07)

[4]方秀书.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神州.2013(22)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兴趣;有效性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记载了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唯有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才能促进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初中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情怀,强调他们更多的学习历史知识,且从历史知识中得到启发和学以致用。初中历史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对其进行探究和制定出有效的方法。

一、开展历史教育活动

初中历史教育,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应当充分利用开展历史教育活动,如讲历史故事比赛,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古迹等,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能够身临其境的接触到自己所学习到的事物,才能让他们对历史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我们在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的历史课件时,带领学生参观茂林历史博物馆汉武帝墓,当进到博物馆里,看到这一切的布局真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时,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汉武帝派使张骞出塞的伟大历史意义,因为它开辟了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和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起到积极作用。还有汉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远征西域这样恢弘壮观的历史场景,这个伟大的战略壮举带来的就是我们今天中国国土面积的新疆省,它可是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之广,不觉让很多学生惊讶叹服,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记忆,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学科的热情和素养。总之要积极开展历史教育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1]。

二、注重插图,提高教育效果

新课程的初中历史教材附有很多插图,此类插图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非常鲜活的历史景象,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具体的理解历史,且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记忆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这些与课件内容密切联系的插图如果没有给学生讲解,学生就会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老师要非常注重插图的讲解,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更加深入的掌握了此课件的历史知识。比如,在《商鞅变法》的课件中商鞅舌战图,商鞅推行奖励农耕以富国,激赏军工以强兵,统一治权以理政,移风易俗以正民的变法制度,受到了秦国旧群臣的极大阻挠,这张插图是反映商鞅变法艰辛的最好实例。所以,讲好《商鞅舌战图》,既让学生了解到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伟大气魄和超众才华,又让学生认识到商鞅在推行改革变法多么的艰难不易,也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的发展壮大,让学生懂得了商鞅变法所带来的巨大历史推动作用,即秦国的国力和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更加强大,逐渐发展成为战国时期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也为我们后来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打下了基础[2]。

三、课堂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的心灵里都有着自己的志趣,都闪烁着理想的火花,关键是老师怎样去点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这一特点,这决定了其课程内容比较刻板和乏味,如果不去巧妙激发,学生不易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老师要注重巧设疑问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文景之治》这个课件,老师授课时要巧妙地“难为”一下学生,向大家提问:大汉王朝为什么强盛了很长时间?这时有少部分同学可能回答:当然是“文景之治”给大汉王朝带来了很长时间的强盛。这时老师又可以巧妙的发问:“文景之治”是汉朝时代的历史事件吗?通过这种课堂巧妙质问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想要再次确认的心里动机和进一步了解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大多数学生都记住“文景之治”是汉朝时代的历史事件,是由汉代的两位皇帝汉文帝与汉景帝实现的,同时让他们又产生了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两位皇帝一些治国方法和治国策略的兴趣,也认识到“文景之治”对大汉王朝盛世发展的重大意义[3]。

四、注重联系现实,提高有效性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的道理深层次的告诉我们,历史其实是过去的现实,历史不仅仅是记述了过去所发生的的事情,它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人们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认识,而这种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完善改进。因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一刻也未停止,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统一连接在一条没有间断的历史长河当中,是无法割断的,过去留下的东西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影响着今天的现实,正如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其间是延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例如,我们在学习清代《洋务运动》的历史课件,清朝以师夷长技的理念,吸取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工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力量;注重与现实联系,培养了学生以古鉴今、认识现实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认识。

五、结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但老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从而探索出更多初中历史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丰宪.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文汇,2011.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4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提升学生历史成绩,丰富历史知识,有必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历史教师需要高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历史可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不能采取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会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一、营造互动交流的有效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开展课堂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所以,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完善和发展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用于探索,从而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历史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发言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体验和理解。历史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丰富的历史相关资料和信息,比如说以纪录片、图片、故事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历史教学转变为艺术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实现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手段。第一,问题启发式教学。这是一种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将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主动讨论,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发言,通过教师的帮助加以辅助讲解,共同提出处理该问题的结论。在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之前,要将课堂气氛放松下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或者阐述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加以鼓励,并给出不同程度的引导。第二,情景融合式教学。这是一种将现实情节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构建一个生动丰富而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使

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

趣。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通过采用一个历史故事、一幅图片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来导入主题,加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最后,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积极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以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三、注重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属于一门艺术,教师能否具有高超的提问技巧,决定了其能否构建高效的课堂。课堂提问,一方面是知识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师生情感的共鸣。通过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初中历史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内容,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此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全面撒网,重点捕鱼。历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平等性,能够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教师需要转变以往不公平的观念,对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怀。最后,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历史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表扬和肯定,以提升其历史学习信心,培养学习

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地将现代的科学技术补充到教学手段中来,可以实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往的传统“黑板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将知识展示得更清晰和仔细,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使历史n堂成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图片加以展示和解释,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更直观有效地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情况,以往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对这些视频和图片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展示。通过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屏幕上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效率能够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出宽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同时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只要历史教师能够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必将会构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5

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我有一些浅显体会,愿与大家交流:

一、巧妙导入技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一个巧妙的导入如注入一针兴奋剂,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知的欲望。又如乐章的序曲,一开始便让学生收到强烈感染,使整个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如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摘录了报纸上的一段新闻:“据报道,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着汉时的民族特色。据考证,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带领数千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这时我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徐福漂洋过海去干什么吗?答案就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他们专心听课、探个究竟。

二、课堂提问技巧,渲染课堂气氛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已不再应用。课堂提问成了活跃气氛、提起学生注意的常用方法。但提问的时间不同、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如新课进行一半左右时,学生一般就有些精神不振。这时如能加上一个有趣的发问,那就截然不同了。如讲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目“法国大革命”后,问学生“谁知道路易十六是怎样被捉住的吗?”然后老师指出:“是由于他的马车太大被城门卡住”。这样,学生既对路易十六被处死这一知识点加深印象,又进一步认识了王室的挥霍无度、“封建制度必然会被资本主义制度代替”。而且这种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精神又起,有利于维持学生注意力。

三、多媒体教学技巧,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交互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将逐步普及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与学习主体的认知融为一体。教学实践证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动画,并配以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使学生认识秦统一六国的气势磅礴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强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一边是醒目的图片,一边是教师生动的讲说,学生耳濡目染,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插入故事教学技巧,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生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授课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清代文化时,插入范进中举的故事,教师以诙谐的语言,简介社会底层老童生范进一跃成为统治阶级举人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各方面的反映,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明清时期讽刺小说的内涵,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引入竞争技巧,巩固课堂成果

课堂巩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常规的巩固往往形式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巩固时,要注意趣味性、多样性。根据初中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采取分组抢答、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巩固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在学习了拿破仑帝国、全课总结后,教师出示讨论题:你怎样评价拿破仑?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讨论。双方唇枪舌剑,精彩纷呈。

正方某生:我方认为,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他建立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保证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反方某生:但拿破仑称帝、分封贵族、崇拜欧洲宫廷,纯属历史倒退,所以我方认为拿破仑是一个反动的军事独裁者。

正方某生:拿破仑称帝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结果。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适应了法国革命形势的需要,以他的执政措施,并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扞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反方某生:可他后期的战争是侵略性的,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正方某生:但我们也应看到他扩张战争的积极性。他强迫法国占领下的欧洲国家和地区实行《法典》,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法典》成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这样,学生在激烈争论中,兴趣盎然地掌握了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巩固了新知。

六、巧用记忆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让学生无从下手,记住、记牢确实不易。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琢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活学生思维,打开他们的记忆之门,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

1、编顺口溜、打油诗。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打油诗有一定的韵律,节奏感强,受学生欢迎,记忆起来效率就比较高。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给学生编一顺口溜:“(17世纪)40开始88变,1689立法案。专制建资统,推动世界史进程”。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重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6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记忆和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和模式化,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不利于提高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新课标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够引起教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一、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1.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实用性。新课标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的历史知识,又要重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此外,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标改进了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将学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初中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方法上实现新的转变。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1.运用好初中历史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材是初中历史教学最重要的资源,用好教材对有效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牢牢把握教学大纲的主旨,坚持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明确目的,合理安排,使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倡与学生平等,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和思考时间,与学生一起探索相关历史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需要耐心地讲解,为他们解答疑难,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置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巧妙结合起来,创设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图。其次,优化课堂讲解环节。在讲解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演示出来,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必要用视频放映出来,使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用多媒体巧妙地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的问题情境,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4.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方法,能将初中历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用到的哪些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成果,谈谈自己对科技革命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既亲切又自然,还能把学生带入生活实际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并积极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5.完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新课标下,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显示出其滞后性,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的实际工作,有必要对此进行改革和完善。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提倡评价的多元化,注重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总之,初中历史学科对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教学模式,重视相关教学策略的运用,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胜利.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2,(12).

[2]常国强.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J].学园,2012,(10).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70-01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挖掘教师的潜力,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确定教学中心是收获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地方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错误的地方,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教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教法。

1、讲述法

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

2、讲解法

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3、谈话法

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图示法

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5、讨论法

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6、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选用

俗话说,教无定法。能够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类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不擅长表达的老师,可多设计一些历史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7、教授新知识时的注意事项

(1)课前准备――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轻松、愉快、和谐的授课方式交给同学们,这是老师所追求的,也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兴趣的基础。

(2)前导――包括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状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导入新课。

(3)传授新知识――这是课堂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环节。

(4)总结教学内容和巩固历史知识。对提高历史课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一节课里画龙点睛之处。

(5)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记忆应知应会内容;运用已学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生们学会运用已学知识点分析历史事件。

二、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3、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

4、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5、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小结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8

启示。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启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精彩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序幕”。好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彩的导入,为学生创设情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课堂导入的重

要性。

营造课堂氛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能找准学生的最爱、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可以得到“净水投石”的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实施兴趣导入,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播放歌曲,渲染气氛

历史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但它不是干瘪枯燥的文字,它是有血有肉充满活力的,为了体现历史的真实性、生动性,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自然把学生带入事件发生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2课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播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歌曲将学生带入抗美援朝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观看图片,形象导入

历史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历史课堂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图片进行导入,就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就采用了图片导入法导入新课,出示《德国妇女清理废墟》《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漫画《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实力变化》请学生仔细观察,前两幅图片和漫画内容形成巨大反差,学生自然想知道其中原因,自然便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导入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又符合初中历史课程的特点。

三、生动讲述,故事导入

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精力比较分散。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事对于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能恰当讲述故事便能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课堂情境中。讲述历史名人的小故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课前搜集了林肯的生平事迹,用简单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课文学习,而且使学生增长了多种背景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生由此对林肯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学起来知识来更加兴致勃勃。

四、设置悬念,问题导入

正所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课堂教学教师如能精心构思,巧设问题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将学生带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中,以便学习新知。教学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它席卷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这场大世界战因何而起?交战双方到底是谁?大战的结果怎样?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呢?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心里充满了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尽快知道究竟,从而形成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

课程导入方法很多,重在精益求精。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效课堂令人心驰神往,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导入便可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共同参与探究新知的热情,有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能乐于奉献,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坚持做一名“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不断进步,赢得

成功。

参考文献:

[1]逯彩霞.初中历史作业创新设计新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5).

[2]刘思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12.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9

关键词:历史材料;解题策略;解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材初中历史考试中广泛的被出题人所应用。这类体型有效的考察了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考量了学生对历史大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其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训练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首先要对材料大致掌握知道材料的历史走向,其次要明确出题人的处理思路,再次要从材料中找到相关答案,最后将答案自行整理合理安排进行作答。这类体型可以充分的考察学生的能力。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策略

历史材料题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这类体型是考试经常考察的项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型。其作答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如果考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盲目作答,那就会大大增加题目的难度。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解题策略。

1.熟悉历史解析题材料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科学合理的材料类方法,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材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按照问题类型大致可以将材料分为三个部分,译文、文言、白话。译文是出题人将原材料分析加工之后呈现给学生的题目样式。出题人在翻译这类材料时有意识的造成差异,答题的要点往往就存在在这些差异之中。文言材料难度大,出题人会精挑细选一些历史事件的文言记录版,有意识的删减有机的结合形成一道高难度的材料解析题。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有深厚的语文功底,理解能力强。即使学生自身对出题人给出的题目不了解,通过强大的理解能力也能给出相关答案。白话的材料便于学生阅读,其难度在于从材料中挖掘信息。

2.明确解析题阅读目的

出题人精心准备的每一则历史材料所考察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教师要认真分析整理出题人的考察方向给中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解,是学生能够独立的找出出题人的目的,并带着目的进行阅读[1]。在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在材料的结尾往往会出现出题人的目的,也就是学生的答题方向。如根据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教师一定要强调明晰阅读目的的重要性。学生会因为忽视列问题的细节而丢失分数。

3.按顺序阅读明确思路

教师要对学生解决历史材料分析题提出明确的阅读顺序和解题思路。一般考试时考生答历史材料分析题都是先从阅读问题开始的。先读问题明确材料涉及的几个历史问题的大题范围,带着这种目的进行作答。在答题时按顺序阅读,先从客观分析材料的题开始作答,主观性强的问题放在最后完全阅读了一遍材料之后再作答。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据中心思想作答。

二、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教师在教授学生合理的解题策略之后,就要训练学生科学解题技巧。学生在将题中的答案信息完全提炼出来之后需要技巧性的答案。

1.紧靠教材层次分明作答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答历史材料解析题时一定要反复强调材料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的将材料重视起来,明确学生立足材料的答题意识。

不论出题人给出的材料是什么样的,材料都是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落脚点。考试时学生作答也要以教材为基准在教材的基础上作答。学生要做到从材料中来回到教材中去。学生作答的最基本点事明确材料中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答题方向。只有观点准确了答案才能正确。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写答案时要明确的指出这项答案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有明确的答题方向让学生的答案一目了然。将一整道题分为多个小点进行作答,化繁为简,化整为零降低题目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抓分能力。

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清楚的答题方案会让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有抓手,不至于漫无目的的作答。

2.多角度精炼作答

教师在指导学生答题技巧时一定要注重学生找准答题角度的培养,一定要养成学生多角度答题的习惯。出题人出题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不会按照单一的角度出题,这类题目本身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答题一定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要错过任何角度。答题按照时间顺序的从先到后、空间的从左到右、由表及里等顺序作答。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精炼答案的能力,在的答题时出题人所给的答题空间是有限的。如果考生的答案内容繁杂分点不明确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一定要学会详略得当的精简答案,得分点一定要突出尽量安排在一眼就会被人注意到的地方。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标注好序号,将重点内容尽量写在前面。

历史材料解析使整个历史考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答题思想。让学生在见到这类题目时头脑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反应出相应的作答思路。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该种问题的答案不是写的越多就会得到越多的分数。解题时一定要明确出题人的意图,理清答题思路,找好答题角度,对从题中获取的信息进行与教材相结合的合理分析,最后分层精炼的作答。

参考文献:

[1]李华.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策略与技巧[J].新校园(阅读),2015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篇10

一、多媒体技术助力教学的作用

1.多媒体将“学”转化成“做”

“学”有被动的含义,众所周知,被动学习是新课改后,教师都力求避免的问题,如何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将“学”转化成“做”。教师可以利用其他工具软件,进行辅导教学。比如,让学生掌握利用“Flash”制作动画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多媒体技巧后,教师可以巧妙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去“做”,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巧来思考和探索,转变被动学习的局面,转而成为“研究者”,大幅提高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flash动画,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史前时期课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人类由最早的人类代表北京人,逐渐进化成人类的动画,加深对人类进化史的认识。

2.多媒体将“静”转化成“动”

传统教学是静态的,教师一般会通过教材、黑板以及ppt进行教学,呈现出的文字和图片都是静态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并且有重点模糊的缺点。因此,为了将静态教学转化为动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出展示。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视频,将历史知识进行动态和直观的展示。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部分内容制作出来供学生观看。教师可以把精美的青铜器图片和甲骨文挖掘过程制作成精美的ppt,再配上优美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之美。

3.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

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其可以共享的特性为广大计算机教师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搜索网络最新多媒体课件,下载最新教材、最新动态等整合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本课程实际教学计划。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便利高效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信息量大和操作便捷的特性,有了它的辅助,教师就可以从大量板书和说教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思考上?恚?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助力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1.结合历史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要想真正对历史教学起到助力作用,就必须要紧扣学科特点,紧跟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制作历史微课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针对一个重点、难点展开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时长约为5~8分钟,供学生课前下载预习、教师导入新课、学生课后复习使用。微课的特点是高度概括重难点、重复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趣味性强,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多媒体不是课堂的主角,真正的中心是学生,也就是说多媒体是服务于学生的,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手段。一些中学历史教师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时只是追求多媒体制作的精良,或者每次讲课都利用多媒体。这种做法使得教师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而不管学生是否可以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有些教师只是照着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让学生听起来十分枯;还有的教师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和幽默感,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教师只顾按照备课内容讲解,不管学生是否能消化学习内容,都一股脑倒给学生,造成学习负担重的现象。这些做法都犯了不以学生为中心的错误。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的重难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高课堂有效性。

3.要“新”“旧”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选择用课件讲课,甚至达到了离开课件就无法导入新课的程度。尽管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将历史教学问题展示出来,但是课件只是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主体。一堂课下来学生一直在看课件,教师一直在讲课件,学生在纷繁的课件信息中“如痴如醉”,学生看到的都是教师罗列出来的问题和后面已经写出来的“标准答案”,学生沉浸在课件的眼花缭乱之中,忽略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因此,教师不能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做到新旧结合,将二者有机利用起来,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