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税范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09:19

税收征税范围篇1

[关键词]增值税;征收范围;免税范围

一、增值税征收范围的理论标准:全面覆盖

“现代历史上,没有哪个税种比增值税在世界各国蔓延得更快”。从1948年法国引入增值税,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增值税就遍布世界近150个国家。如此快速的发展表明增值税存在其他税种不可比拟的优势。通常而言,任何税种发挥其理论上的优势总要满足一定条件。理论上,对于规范的增值税制度而言,征税范围越宽,覆盖面越广,涉及地域越完整,就越能保证增值税运行机制的职能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值税的职能作用,即所谓的“全链条、全覆盖”所具有的作用。

(一)增值税只有全面覆盖才能避免重复征税

如果增值税不是全面覆盖,在增值税链条断裂的地方可能产生重复征税。征收范围越小,重复征税现象越明显;增值税链条断裂越是靠近生产的前端环节,重复征税越显著,对市场行为的扭曲也就越严重。因为当企业使用非增值税应税产品作为中间投入时,就无法抵扣中间投入的已缴税款,这一部分税款将进入产品的成本,当企业出售产品而缴纳增值税时将产生重复征税。重复征税的弊端在于它扭曲了企业行为,违背了商品税不应因征税而改变纳税人行为的中性要求,也不利于专业分工。全面覆盖的增值税因其链条完整,表现出不对中间投入征税的特点,有效克服了重复征税的弊端。

(二)增值税只有全面覆盖才不会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

非全面覆盖的增值税所导致的重复征税弊端的本质在于,只对部分产品征收增值税将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friedlaender(1967)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对相对价格的影响,其结论表明:营业税会改变产品相对价格,其实际税率要远大于法定税率;只有对所有环节、所有产品开征统一税率的增值税才不会改变产品的相对价格,才符合中性原则。所以,全面覆盖是增值税保持中性而不影响相对价格的必要条件。

(三)增值税只有全面覆盖才能不损害帕累托生产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相对价格的改变会影响资源配置从而损害经济效率。在西方经济理论和最优税制理论中,帕累托效率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标准,具体包括帕累托生产效率、帕累托交换效率以及帕累托生产与交换的效率。两位诺贝尔奖得主diamond和mirrlees以帕累托生产效率为标准证明了全面覆盖的增值税优于其他形式的销售税。diamond和mirrlees认为,要保证所有生产都是有效的(满足帕累托生产效率),就不应对企业间交易征税,也就是说不应对中间产品征税。因为,在企业没有经济利润的假设下,对中间产品征税一定会影响最终产品的价格,从而损害帕累托生产效率。不对中间产品征税的原则被称作商品税的“第一原则”,而增值税只有全面覆盖才能达到不对中间产品征税原则的要求。

二、eu和oecd国家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实践概况:对部分行业免税

任何税种的理想模式几乎都不可能在现实中完全实现,因为税制的实际演变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增值税亦不例外。虽然增值税在理论上要求应覆盖所有商品和劳务,但实践中各国还是规定了部分免税项目。其中,欧盟(eu)和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增值税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未来增值税制的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增值税免税的早期模板:eu第六号法令

eu1977年颁布的第六号法令是增值税实践中较好的样本。该法令原则上不鼓励增值税免税,对免税项目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免税项目划分为公益活动和其他免税项目两个大类。其中,公益活动包括:医院及医疗护理;牙科服务;人类器官、血液和母乳;救护车服务;学院或大学教育;职业培训和再培训;私人教育;体育;福利和社会保障工作,包括养老院;同保护青少年有关的服务;宗教;以政治、工会、宗教、爱国、哲学或以人性为目的的组织;文化服务;公共邮政服务(客运及电信服务除外);广播电视(商业行为除外);对会员提供的服务(要求以等价交换为原则)。其他类免税项目主要为:金融交易;保险及再保险;楼房及其建筑物,首次购得除外;不动产的租赁(不包括:旅馆住宿、度假地、停车场、欧盟法律规定为不动产的设备和机器、保险箱的租用);土地;;邮票及类似印花。eu第六号法令自实施至今已经过多次修正,但其对免税项目的指导意见仍是各国制定免税条款时的主要参考依据。

(二)增值税免税的近期典范:oecd报告

oecd最新的2010年消费税报告总结了oecd国家的增值税免税现状。其分类方式与eu第六号法令略有不同,将免税项目分为标准免税和免税两个类别。其中标准免税包括:邮政服务;教育;非营利组织的非商业活动;体育;文化(广播和电视除外);保险和再保险;不动产的租赁;金融服务;;土地和建筑的出售和转让;某些募集基金的行为。标准类别之外的项目不同国家有所区别,例如:丹麦对客运、殡葬、部分艺术品以及旅游机构给予免税;意大利对出租汽车和殡葬免税;日本对社会福利服务、某些残疾人使用的器具、行政服务、安全服务等给予免税;瑞士对某些机构工作人员的派遣、某些二手货物、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版权实行免税。但总体而言,oecd成员国除标准之外的免税项目十分有限。

(三)对部分行业免税的原因:公平、技术、成本

免税不是发生在最终销售环节,中间投入中所含的增值税在下一阶段销售时无法得到抵扣,因此,增值税免税可能引发重复征税。但各国政府还是为增值税设定了部分免税项目,其原因主要有:(1)从公平角度出发,免征具有公益性质的部分行业的税收。例如教育、卫生等。(2)因存在一定技术障碍而对部分行业免征增值税。由于尚无法准确计算金融、保险及等行业的增值情况,通常对这类行业给予免税。(3)为了降低征管和遵从成本,许多国家设定了增值税门槛,对门槛之下的小企业免征增值税。同样是出于管理的考虑,多数国家对部分不动产的租赁予以免税。

(四)发展趋势:征收范围越来越广,免税范围越来越窄

为了克服增值税免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各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在改革过程中呈现出如下趋势:征收范围在逐渐扩大,免税范围在逐渐缩小。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被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与此同时,原有的免税行业根据新的情况被重新评估,因而不断从免税行业中剔除。例如,文化、邮政和广播电视等行业在有些国家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竞争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重新评估对这些行业免税的合理性。欧盟在2010年已经开始了相关评估工作的筹划,国际经验表明,应谨慎选择增值税的免税项目。

三、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实践概况:尚未覆盖服务业

(一)我国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主要包括销售或者进口的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及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增值税免税范围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销售的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征免税项目。从现行增值税制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增值税制的主要问题是征收范围较窄,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外,服务业多数行业尚未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而未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服务业主要缴纳营业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所导致的重复征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他产业对服务业的需求,不利于服务业发展。所以,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战略目标下,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成为我国“十二五”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较窄的原因

从动态过程看,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同其他国家一样,都体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1979年下半年,我国在部分地区对机械行业的生产环节试行增值税;1981年试行的增值税征收范围扩展至生产机器机械、农机工具、日用机械及其零部件;1983年在全国范围试行《增值税暂行办法》,征收范围在已有基础上又增加了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三项产品;1984年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草案)》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扩大到12种工业产品;后经数次调整,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进一步扩大,1989年将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至1994年,增征税的征收范围已包括销售或进口货物以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从静态的观点看,以2010年为基点,横向比较我国与eu、oecd国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增值税尚未覆盖服务业成为我国增值税的一个显著特点。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了我国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影响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更能反映客观规律的一般性影响因素,另一类是制约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的特殊因素。

影响增值税征收范围的一般性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发展水平。从增值税的发展过程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越大。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通常仅覆盖生产环节的少数工业产品。因为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服务业通常尚未形成规模,此时对服务业征收简便易行的营业税较为适当。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加强,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提升,此时仍对服务业实行具有重复征税弊端的营业税则不合时宜,而将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成为适当选择。(2)税收征管水平。一般而言,征管水平越高,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越广。因为只有征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征收机关才有能力核实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才能对更多纳税人实施管理。在征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无法实现对更多纳税人实施管理,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集中于易于管理的工业产品的部分生产环节是较好的选择。但是,伴随税收电子化的发展,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得以大幅提高,此时应将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延伸至服务业,以体现增值税的中性原则。(3)税收政策的总体目标。如果政府旨在以更低的成本筹集更多的收入,那么,对个别行业的特定环节征收税率较高的增值税可能更有利于实现这样的目标;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促进公平竞争,尽可能减少商品税对市场行为的扭曲,那么,增值税征收范围越大越有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较1994年都已有明显提高,保持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基本原则也得到广泛认同,似乎我国对服务业开征增值税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为什么我国仍无法立刻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增值税的几点特殊性决定的:(1)增值税和营业税在税收收入上占有重要地位。扩围改革要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而增值税已是我国一大税种,如果再同地方主体税种—_营业税合并,在不降低标准税率的前提下,合并后的增值税将成为税收中的航母。依靠一个税种取得一半以上的税收收入是现代税制中不可思议的现象,这样的税制结构不利于国家财政安全。(2)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收入归属关系不同。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享;营业税收入主要归地方所有,是地方主体税种。扩围改革以一个中央分享收入为主的增值税替代一个地方主体税种必将对地方财力产生冲击。以上两点已基本取得学界共识。但高培勇教授指出了与此相关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增值税的扩围改革可能对1994年建立起来的分税制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中央和地方分配比例是建立在营业税是地方税的基础之上,如果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被取消了,分税制的根基也就不再存在了。

四、我国未来增值税征收范围与免税范围的选择

税收征税范围篇2

关键词:扩大;消费税;范围

消费税是以特定消费品和特定消费行为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属于流转税的范畴。我国现行消费税的基本规范,是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制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目的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对烟、酒等11个税目、13个子目的消费品征收消费税。

消费税根据其课征范围可分为无选择性消费税和有选择性消费税。其中,有选择性的消费税又可根据其对消费品涉及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分为有限型、中间型、延伸型消费税。我国现行消费税课征范围局限于传统货物品目,属于是有限型消费税。目前,欧洲实行增值税、消费税间接税制的国家,大多数实行中间型消费税,如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其应税的货物品目约15―30种,除了有限型涉及的传统品目外,更多地包括广泛的消费品、奢侈品以及某些劳务。世界各国在选择消费税征税范围方面,由于国情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为了发挥消费税的特殊调节作用,引导形成合理的消费模式,在消费税范围的选择上,广度上都应有适度的扩大。另外,从实践上看,由于财政的原因,许多国家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都在逐步从有限型向中间型甚至向延伸型发展,时兴钟表、化妆品、营养品、珠宝首饰、家用电器、美术工艺品以及卫生设备等被愈来愈多的国家逐渐纳入课征范围。我国消费税征税范围的选择,既要考虑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要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与国际惯例接轨,逐步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促进消费税的转型。

因此,在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的改革中,应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现有的公民的消费方式和习惯,重新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现阶段应该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主要是要加强对奢侈性消费,如夜总会、射击、狩猎、跑马、游艺、高尔夫球、保龄球、桑拿、保健饮料、高档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裘皮制品、高等装饰材料、美术工艺品等产品的消费税的征收。

一、消费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税收的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只考虑税收对奢侈性消费品的影响,而不考虑税收对其他商品的间接影响。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一部分税收转嫁给购买者,一部分转嫁给生产者或要素供给者,转嫁的比例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力量比。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可灵活调整生产数量,最终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上销售出去,因而所纳税款可以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可行性较小,从而难以控制价格水平,税负转嫁困难。同理,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其价格最终决定于卖方,也可以顺利地实现税负转嫁;但需求弹性较大地商品,买方可以通过调整购买数量影响价格,税负转嫁比较困难。如果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则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征税的结果同样将导致税后均衡价格上升,而消费者支付上升的价格并不能被生产者全部占有,政府税收将由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承担,分担比例则取决于供求弹性比率。而在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市场中,税负的归宿将取决于定价模式的假定。如果任何一个垄断竞争者相信,对征税商品提高价格都会引起消费者转移消费至其他竞争者,任何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由此而不相应提高征税商品价格,结果消费者价格不变,税收全部由厂商承担。相反情况是如果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对征税商品联合行动,同时提高商品价格,则大部分税收可能被消费者负担。

奢侈性消费品基本上都属于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商品。根据以上分析,对它们征收的消费税大部分由商品的提供者承担,必然会减少这类商品的供给,这可以从源头上遏制不健康消费,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健康发展。

二、消费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上述分析仅说明了消费税在奢侈品商品中的归宿。可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供求关系等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对奢侈性消费品征税可能会在整个经济中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一般均衡分析所有商品、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都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以此确定对奢侈性消费品征税对其他商品的影响。从消费的角度看,政府对奢侈性消费品征税,将使消费者减少对其购买,转而购买其他产品,从而增加对其他产品的需求替代效应,将使其价格上涨,而奢侈性消费品相对价格下降,于是税负就会从奢侈性消费品消费者扩展到其他商品的消费者身上。更进一步说,税收负担不仅会落在奢侈性消费品的消费者身上,也会落在所有消费者身上。

对奢侈性消费品征税必将增加其他商品消费者的税收负担。虽然存在穷人帮富人纳税的不合理现象,但是,由于非奢侈性消费品数量多种类广,事实上每单位的非奢侈性消费品,消费者所承担的税收增加额度很小,而且,由于税收的负担者人数多、范围大,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财政收入。

三、消费税征收与国民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分析消费税的征收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可以借鉴Cobb―Douglass函数,在科布-道格拉斯函数中加入消费税征收这个变量,通过分析消费税变化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的关系来确定消费税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而且,由于我国GDp基础存量大,其现值不仅仅受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影响,前期的GDp值对当期GDp有很大影响,所以建模时也应该考虑GDp存量因素。因此建模时必须采取差分法,模型可变为:(GDp)=(a)(K)α(L)βf(cons)f(GDp(-1))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a为常数项变化率,K表示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L表示国内就业总人口增长率,ConS表示消费税征收总额增长率,GDp(-1)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前期增长率,数据如表1所示。

由于消费税征收总额数据是从1994年开始,而2004年的数据暂时没有,所以所有的分析数据都是从1994年到2003年的(以上数据来源于国研网)。

将以上数据代入计量软件可得表2:

将统计分析结果代入方程,得:

(GDp)=(2.353709)*(K)0.624543*(L)0.572154*(ConS)-0.154682*(GDp(-1))0.538776

从经济意义上来考虑,K、L的系数均大于零,表示GDp的增长率会随着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的增长率而增加,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ConS的系数小于零,表示随着消费税增长率的增加,GDp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GDp(-1)的系数大于零,表示前期GDp增长率越大,即起点越高,当期GDp增长率就越大,这也显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统计意义上来考虑,以α=0.05,n=10,k=4,查t分布表和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t0.025(5)=2.571,F0.05(4,5)=5.19,可见模型除cons外其他变量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均大于临界值,但cons可以通过α=0.1的检验,各个变量以及整个方程显著,模型中R―squared值为0.979714非常接近于1,方程拟合优度高。模型使用差分法建模,故肯定不存在序列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根据Cobb―Douglass函数的性质,方程肯定不存在异方差性。因此,以上模型基本能够反映加入消费税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存量变量后Cobb―Douglass函数模型在中国使用的实例。

从以上模型可看出,因为消费税增长率的系数小于零,所以消费税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呈反向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GDp的增长主要是由投入推动,而不是由消费拉动,在相同口径下,消费税的增收变化得越多,说明居民消费增长越多,也就是消费越多,储蓄就越少,投入量越少,所以GDp增长率将呈下降趋势,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

所以,要使得我国的经济取得更快的发展,必须在保证基本消费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储蓄,更多的投资。当前必须消减奢侈品的消费,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为国家后期建设储备更多资本。因此,必须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

参考文献:

1、朱福兴.消费税归宿的均衡分析及启示――从税收负担归宿的均衡分析谈消费税改革[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3(4).

2、杨卫华,杨静.扩征消费税是发挥税收调控作用的需要[J].经济前沿,2000(11).

税收征税范围篇3

关键词:消费税特征征税范围存在问题合理范围。

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宽窄,不仅关系着消费税调节的深度、广度和实施成效,更反映着政府税收政策的取向及其指导思想,目前我国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依然存在有待探讨的问题。

1消费税的特征。

消费税作为流转税的一种,除了同其他流转税一样具有调节经济与组织收入职能外,还具有独特的特征:

第一,消费税具有政策调节灵活性和征税范围选择性的特点。对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税可以调节产业结构、引导生产和消费。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均把增值税作为普遍征收的税种,而把消费税作为重要的调节宏观经济的税种,只对部分商品或消费进行征收。征收多是依据各国自身实际情况,选取部分产品征收消费税,并且随时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适时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

第二,消费税的税率设置与征收方式都极其灵活。税率可根据消费品的不同种类、档次或者消费品中某一物质成分的含量,以及消费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价格水平、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等情况,对消费品制定不同的税率。征收方式可以选择从量计征或从价计征的不同方法。因而不同税目的税负水平弹性很大,调节目的十分明显,这种调节目的也更容易被纳税人所感知。

第三,消费税具有税源集中、征税简便的特点。税源集中使得消费税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具有特殊意义,而征收方便又可以进一步降低征税成本、保障税收收入的征收。因此,消费税在调节消费,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方面,能够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四,消费税还具有征税环节单一,税负可以转嫁特点。消费税只在消费品生产、流通或消费的某一环节一次征收,而不是在消费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实行多次征收。消费税无论在哪个环节征税,也不管实行价内征收还是价外征收,最终消费税负担将由消费者承担。

2当前我国消费税征税范围还不尽合理。

当前,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还不尽合理,这主要体现在:

一是,将少数生产资料与某些生活必需品纳入了征税范围。一些产品,例如酒精、汽车轮胎等均属于生产资料,对其课税,会影响生产发展,减少财政收入,起到逆向调节的作用;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些消费品(如黄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等)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或常用品,对其课税,有可能限制人们对必需品的消费,这不符合我国的税收原则。

二是没有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列入征税范围。弥补增值税累退性的弊病,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是消费税调节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对一些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超前消费没有抑制作用,这不仅会减少财政收入,还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要通过税收实现社会公平,就要通过对高收入阶层消费的产品征收消费税来解决,但我国目前消费税税目覆盖面相对较窄,对于一些高档产品还尚未开征消费税,且消费行为也尚未涉及。与国外开征消费税的国家相比,我国开征消费税的种类偏少,且多是发展潜力有限的企业。因此,消费税必须要开辟新的征税品目,拓宽征收范围、扩大税基,才能有效发挥出作为流转税在收入规模调控中的作用。

3消费税征收范围调整的方向。

正确确定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当前要做的是对税目进行微调:一是从长远分析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调整方向,从量上看,应当是逐步拓宽,以不断满足宏观调控和财政收入的双重需求。通过今年的调整,我国消费税法确定的征税项目虽经扩充,但仍然过窄。国际上将消费税按课征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l)有限型消费税。这种消费税征税范围比较狭窄,征税项目约为10~15种主要限于一些传统的消费品,如烟草制品、酒精饮料、石油制品、机动车辆、游艇、糖、盐、软饮料、钟表、首饰、化妆品、香水等。(2)中间型消费税。这种消费税的征税范围相对要宽一些,征税项目约在15—30种之间。除了有限型消费税所涉及的品目外,把一些消费广泛的消费品,如纺织品、皮革、皮毛制品、鞋、药品、牛奶、和谷物制品、咖啡、可可、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摄影器材、打火机等也纳入征税范围。(3)延伸型消费税。

这种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比前两种更大,征税项目在30种以上。除了上述两种类型所涉及的品目外,把一些生产资料也纳入征税范围。我国介于有限型和中间型之间,根据我国消费税征收现状,其征税范围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调整的趋势应当是增加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的项目,而减少一些作为一般生活消费品的项目。

4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的调整建议。

我国消费税在确定征税范围时,应对目前消费税税目进行增减调整,同时逐步扩大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征税范围。

4.1增减消费税税目。

取消对部分消费品的征税。首先,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在过去被认为是高档消费品和奢侈品的商品,现在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如护肤护发品中的花露水、发乳等。建议取消对这些消费品的征税。其次,对于消费税税目设计中为平衡财政收入而征收消费税的,属于生产资料性质的产品建议取消征收。

4.2适当扩大征税范围。从目前我国的国情看,消费税法的征税项目可以增加到20-30个,收入比重增加到占流转税收入的20%左右。应选择一些税基宽广、消费普遍,且课税后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进行课税。例如:其他矿物油类、高档家用电器、裘皮制品、装饰材料等。另外还可以选择娱乐业项目如歌舞厅、卡拉oK、保龄球、高尔夫球、台球、游艺等,以及特殊服务业如桑拿、按摩等征收消费税。

4.3逐步扩大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征税范围。

可以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排氟、氯、氢等开征消费税,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污染开征环保税。将一些不可回收、不可再利用物品(如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筷子)、对环境有害的消费品(如含汞和镉的电池),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同时逐步提高这些物品的税率。这不仅在经济上和道义上公平合理,而且还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积极采取防止或处理污染的设备,提高产品的价格,抑制这些产生污染的产品的消费。将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也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结语:与消费税历史悠久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税功能仍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征税范围还不尽合理,因此,应针对消费税征税范围的存在的问题,对该税种的征税范围进行合理设置。

税收征税范围篇4

【关键词】增值税;营业税;征税范围;增值额;共享税;出口退税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为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这是继我国在2008年将生产型增值税改革为消费型增值税后对增值税制度进行的再一次力度较大的改革,拉开我国对增值税制度新一轮改革的序幕。

一、本次增值税制度改革的内容

本次对增值税制度的改革主要涉及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和税收分配三个方面问题。

在征税范围方面,将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部分行业纳入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会议决定:“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

在税率方面,增值税增设两档低税率。为了不增加征税范围调整涉及企业的流转税税收负担,会议决定:“在现行增值税17%基本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

在税收分配制度方面,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保证改革试点的顺利开展,会议决定:“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

二、增值税制度改革的原因

目前,在国内流通环节征收的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三个税种。多税种并存的状况给税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是引发本次增值税制度改革的原因所在。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界定不清造成税收征管困难

在国内流通环节中,所有商品和劳务在交易过程中均需要交纳流转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有形动产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劳务(除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外)以及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理论上说,两税的征税范围没有重复,覆盖了所有的商品和劳务,两者在征税范围的界定上也不存在困难。但是在实践中,企业的经营行为往往会出现既有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行为又有营业税征税范围的行为,例如:混合销售行为、兼营行为等,这就造成两税在征税范围的界定上产生难以划分的困局,造成税收征管的困难。

(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收负担差异导致纳税义务人之间产生不公平

增值税的税率是17%和13%,营业税的税率为3%至20%,表面上看,营业税的税收负担比增值税要轻。但是,由于增值税是以交易环节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的,相当于是将企业销售商品的销售额扣除购买额后的差额,而营业税是直接以交易环节的销售额为计税依据的,不能扣除购买额,因此,营业税纳税义务人的税收负担其实是高于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税收负担的,两税在税收负担上存在的差异导致纳税义务人在市场竞争中客观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三)流转环节分别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造成税收征管效率低下

在我国,增值税的征管是由国税部门负责,而营业税的征管是由地税部门负责,这样的征收格局使得一个企业在既有增值税应税行为又有营业税应税行为的时候,就需要到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分别就增值税和营业税进行纳税申报。同时,由于我国在税收分配时采取的是分税制,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征收上来的增值税税款和营业税税款还需要根据分配比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分割,如此复杂的税收征管方式,不仅增加了纳税义务人纳税申报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税务部门的征管效率,还容易导致税款的流失。

三、增值税制度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增值税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其每年的税收收入额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都在48%左右,因此对增值税进行制度改革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全面考虑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这次增值税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征税范围的调整,伴随着两税在征税范围上的调整,有以下问题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一)需要处理好制度改革涉及行业和企业历年遗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问题

本次对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调整主要是将上海地区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流转环节实现的流转额由原先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由于在改革之前,这些行业和企业购进的商品中已经支付给上游企业的增值税款一直没有得到抵扣,伴随着这次改革,对这部分遗留的增值税税款必须进行妥善处理。

考虑到这次改革仅仅是增值税改革的试点,如果试点成功,未来条件成熟后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时为了彻底调整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笔者认为,对于改革涉及行业和企业历年遗留下来尚未得到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款应当允许从企业实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但为了避免税改对财政收入带来较大的冲击,在抵扣时,可选择分期增量抵扣,即将企业历年未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五年(或十年)内从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款增量部分中进行抵扣。

(二)需要处理好税改对企业带来的税收负担变化问题

本次税改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以此公平增值税和营业税纳税义务人之间的税收负担。但是并非所有营业税纳税义务人的税收负担都比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的税收负担重,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其购买的设备较少,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应也比较少,对于这样的企业,伴随本次税改,企业的税收负担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增加。例如:设某现代服务企业当期购进设备10万元,企业提供劳务取得销售额为200万元,税改前该企业只需要缴纳10万元(200*5%)的营业税,税改后,该企业需要缴纳10.3万元(200*6%-10*17%)的增值税,税负不降反增。

笔者认为,税改的目的不仅是要降低纳税义务人的税负,还要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对于上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只需要做好税改的宣传工作,让纳税义务人理解税改的目的和意义,在技术层面上没有必要采取应对措施。

(三)需要处理好税改涉及行业的增值税增值额计算问题

顾名思义,增值税是以商品和劳务在流转过程中形成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所征收的流转税。对于商品,我们主要是将销售商品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为生产商品所支出的成本后的差额作为增值额的。但由于劳务具有无形性特点,难以准确核算劳务的成本,从而导致无法准确计算劳务的增值额,这势必会影响税改行业征收增值税的操作性。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需要按照直接计税法的要求来计算增值额征税,可以按照间接计税法的要求,通过分别计算提供劳务的销项税额以及购进物质的进项税额,以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差额作为增值税的应纳税额。但关键之处在于哪些购进物质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目前这次税改主要是交通运输业,所以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包括交通运输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购进的油料、购进的修理用零配件、购进的包装材料等。

(四)需要处理好税改涉及行业的增值税纳税地点问题

税改前,增值税主要以商品为主要的征税对象,纳税地点主要是:固定业户以机构所在地作为增值税的纳税地点(固定业户外出经营时,开具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回机构所在地纳税,无证明的,在销售地纳税);非固定业户主要以销售地为增值税的纳税地点。税改后,由于劳务的无形性特点,使得纳税地点变得难以确定。

笔者认为,对于本次税改所主要涉及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可以参照原增值税征收范围中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来确定纳税地点,即固定业户仍然以机构所在地作为其提供劳务的纳税地点,非固定业户以劳务实现地为纳税地点。

(五)需要处理好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之间的税负公平问题

由于本次税改的试点地区仅限于上海市,对于除上海市之外的其他地区,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并没有调整。这样的处理将导致同为一个行业的不同(上海与非上海)地区企业之间将产生新的税负不公平。出于趋利因素,有可能导致一些企业将注册地由非上海地区变更到上海地区,这将对非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缩短试点的时间,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税改的政策,降低纳税义务人对税负不公平的时间跨度预期,避免不必要的企业变更。

(六)需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

在我国,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政府25%;而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种。改革前,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形成的营业税税收收入绝大部分都是归地方政府所有的,伴随征税范围的调整,按照分税制的要求,税收收入将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按75%和25%的比例分成。因此,此次调整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可以在2010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比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改变增值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享比例,扩大地方政府的分享比重,从而消除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具体来看,增值税的分享比例调整为70:30是比较合适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业中,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原本就不归地方政府所有,因而提高5个百分点,应该可以弥补地方政府减少的税收收入。

四、我国增值税未来的改革趋势

本次有关增值税征收范围调整的改革试点,只是我国流转税类改革的一个序曲,未来我国还将进一步深化流转税类的改革。从目前税制结构和税收比重等各个方面来看,我国增值税未来的改革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面实现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调整

这次有关增值税征税范围调整改革的试点,是我们进行增值税全面改革的序曲,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必将全面归并到增值税征税范围中,对于部分税负降低的行业(如娱乐业),可以将其并入到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加以规范和管理。未来的增值税将是一个覆盖所有商品与劳务的流转税种。伴随着征税范围的调整,增值税的税率也不会是现在的17%基本税率和13%低税率,为平衡税负,我国未来增值税的税率将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何设计这些税率将是未来增值税改革研究的方向之一。

(二)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我国对出口商品实行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对生产企业主要按照“免、抵、退”办法计算退税额,对外贸企业主要按照“先征后退”办法计算退税额。从名义上看,我国出口商品执行的是零税率政策,但是由于征税率和退税率的不一致,从实际上看,我国出口退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零税率,在这一方面是需要进行必要调整的。同时,由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并入到增值税征税范围之中,因此,这部分劳务如果涉及出口退税,又该如何处理,也将是未来的改革方向之一。

(三)其他税种的配套改革是增值税改革的必要条件

全新的、全面的增值税改革,势必会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管辖权、税收利益的分配上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消除地方政府在增值税改革上的抵触情绪,我国势必要进行其他税种的改革,以此作为增值税改革的配套措施。例如:加快房地产税制的改革,推行“物业税”,增加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薛一梅.关于我国增值税扩围改革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税收征税范围篇5

为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各地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土地储备中心,代表政府具体实施土地储备工作,收回和收购国有土地予以储存,以备向社会供应各类用地。除依法无偿收回外,土地储备中心向土地使用者支付补偿款或收购款。土地使用者取得的补偿款或收购款,是否应该缴纳土地增值税,各地税收征管实践不一。

税务部门对土地使用权被收回(收购)作出征收土地增值税决定的依据一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土地增值税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免征土地增值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是指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被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进一步规定,因城市实施规划而搬迁,是指因旧城改造或因企业污染、扰民(指产生过量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使城市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危害),而由政府或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已审批通过的城市规划确定进行搬迁的情况;因国家建设的需要而搬迁,是指因实施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批准的建设项目而进行搬迁的情况。据此判断,土地使用者若不是因上述国家建设需要而被收回(收购)土地使用权取得补偿款(收购款)的,不属于免征土地增值税的情形,应征土地增值税。本文认为,这种判定并不能成立,其理由有三:

1.征税范围必须由税法规范作出明确规定,不能依免税范围推断征税范围,因为在逻辑上是错误的,不符合免税条件的交易、事项、财产或行为,只有在征税范围内才成为课税对象。以集合论的概念来表述,“征税范围”的绝对补集是“不征税范围”,即依据税法规范不属于征税范围的情形均属不征税范围,“免税范围”相对于“征税范围”的相对补集是“应税范围”,即依据税法规范不属于免税范围但属于征税范围的情形属于应税范围,而“免税范围”的绝对补集是“不征税范围”和“应税范围”的并集,即依据税法规范不属于免税范围的情形包括了不征税范围和应税范围。因此,不能依据土地增值税税法规范的免税条款判定土地增值税的课税对象,而应依据其关于征税范围的条款判定其课税对象。

2.《土地增值税条例》第二条规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条例缴纳土地增值税。《细则》第二条进一步明确,条例所称的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是指以出售或者其他方式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据此可知,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是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属于转让的行为,则不在征税范围。何为转让?《土地增值税条例》、《细则》及相关的土地增值税规范性文件未有明确规定,对此应作系统解释。系统解释,是指将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该法律条文与其他法律条文的相互关系,解释法律规范的内容和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让的行为。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使用权条例的有关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环节包括:(1)出让,是指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人即国家让渡给土地使用权人;(2)转让,是指原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使用权让渡给新土地使用权人;(3)终止,是指土地使用权从土地使用权人收归土地所有人,有期满交还、提前收回(收购)等情形。此外还有划拔、出租、抵押、续期等,不再赘述。

土地使用权被收回(收购)不是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特殊形式。收回(收购)土地使用权是行政行为,转让土地使用权是民事(商事)行为,两者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土地使用权被收回(收购),土地储备中心并不承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和义务。(2)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使用年限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土地使用权被收回(收购),土地储备中心储存国有土地,无年限限制。(3)土地使用权转让,应当按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土地使用权被收回(收购),应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而非过户登记。

税收征税范围篇6

然后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消费税近些年来在境外的发展趋势,汇总手里的资料之后一共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普遍开征,广受重视

消费税是世界范围内都广泛课征的一个税种,目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征收消费税,而且在各国税制结构、税收收入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消费税的开征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财政压力下的自身发展路径,也就是传统模式。另一种是是税权让渡下的国际影响路径,这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结果。比如说欧盟的统一市场准则规定各个成员国对矿物油、烟草、烧酒、啤酒必须征收消费税,各个成员国根据准则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消费税课征之后,虽然多年来由于税制结构的变化,在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数量上依然呈上升趋势。消费税税额的增长是课征范围扩大化、税率不断提高双重作用的结果,甚至也有通过税制调整增加税收收入的主观因素。比方说,英国政府在2010年6月推出紧急预算法案,把国内消费税税率从17.5%调高至20%,是为了争取在5年内把政府预算赤字减少为零;法国为缩减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赤字规模,在2013年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将烟草消费税的征税标准提高4.5%。

第二点是征税范围逐步扩大,调控倾向日趋明显

根据各国征税范围的宽窄,消费税可以分为有限型、中间型和延伸型。从实践上看,各国的消费税开征之后,征税的范围逐步扩大,呈现出向中间型和延伸型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消费税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各国从关注它的财政属性过渡到调控属性,征税范围上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就是为了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把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将高污染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为了节约能源,将资源型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为了引导消费,将健康损害型产品纳入征税范围。

然后第三点是税收政策上的国际趋同属性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为了能更好地发展,世界各国结成了很多个合作组织。组织内部密切合作,包括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其实实质上是各成员国为获得一体化的利益让渡自己的税收主权。比如说按照加入欧盟时签署的过渡期协议,捷克在07年底前必须把香烟的最低消费税提高到零售价的57%或者每1000支64欧元,所以捷克政府06年和07年分两个阶段对香烟的消费税进行过渡期改革,提高烟草产品的最低消费税;希腊政府则在2013年逐渐减少针对天然气的特别消费税,因为希腊的天然气特别消费税为5.5%,而欧盟平均税率只有2%;

最后是税收征管和税金使用上的发散性

税收征税范围篇7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改进建议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按我国增值税法的规定,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就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货物进口金额为计税依据而课征的一种流转税。

一、我国现行增值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收范围偏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2009年我国增值税在转型时,考虑到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和征收管理的难度等问题,对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并没有调整。因此,我国仍然维持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征收的状态,并不是全面的开征增值税取消征收营业税,由此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我国增值税开征范围的限制,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难度。首先造成了重复征税。增值税纳税人购入营业税征税项目的产品,按照税法规定其购进项目所含营业税不得进行抵扣,相应的营业税金额也应计入产品成本,在计算销项税额的时候作为销售额的组成部分,造成了重复征税。这种做法容易产生纳税人之间税负的不公;其次增值税征收范围由于只涉及加工、修理修配这三种服务行业,涉及种类过少,所以产生了增值税的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使税法规定和实际操作均显得较为复杂。(2)职能实现方面问题。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影响了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其发展。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原本是为了简化计征,降低征管成本,但由于对两类纳税人的管理办法有较大差异,导致纳税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博弈对策,人为扰乱了税收秩序,增加了征管的难度。加之纳税人结构不合理,大面积存在的小规模纳税人进一步加剧了征收难度,使税收成本大大上升。为保征增值税扣税机制的有效实施,现行增值税制度使用了专门的扣税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实际操作中的扣税凭证却并不局限于专用发票。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初衷就是想借此统一、规范扣税凭证。但实际情况是扣税凭证不统一、不规范,加大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农产品收购发票和运输发票的管理漏洞较大,税收流失比较严重。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抵扣税款的功能,一些人利用专用发票进行各种涉税犯罪活动,也使税收征管变难。(3)征扣不对称问题。增值税的征税方式从理论上来说是链条式的,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征税或扣税不足,就会导致抵扣机制的脱节,税负就会在不同环节间发生转移,从而引发出一系列错误。现行增值税制抵扣链条脱节和税负转移现象主要表现在:第一,免税货物“不征不扣”导致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脱节;第二,一般纳税人“低征高扣”导致长期无增值税缴纳;第三,一般纳税人“高征低扣”导致上一环节的税负向本环节转移。

二、应对我国增值税不足的对策及改进建议

(1)扩大征收范围。为了配合增值税转型,应有计划地逐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增值税征税范围与其优越性的发挥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征税范围越广,征收成本就越低,越有利于控制税源;征税范围越广,税款征收的链条就越完整,越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因此,完善增值税制度、解决现行增值税制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有计划、分阶段地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充分发挥其中性调控功能。(2)职能实现方面的完善。在推动增值税转型过程中,在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等措施的同时,应重新调整纳税人的划分标准,减小小规模纳税人范围,提高一般纳税人占全部纳税人的比重,使纳税人结构成正常分布状态,以保证增值税拥有必要规模的一般纳税主体,确保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广泛延伸、内在机制有效运行,突显增值税的固有功能。建议对现行增值税作以下调整:将以企业规模大小分类的做法,改成按纳税人类型划分,根据行业性质分别对待,对工业生产、商业批发以及为生产服务的企业应从严掌握,尽可能划为一般纳税人;对商品零售和为生活服务,可灵活掌握。即小规模纳税人应局限在商品零售领域,小工厂和批发企业则应尽量并入一般纳税人范围,使其正规化。随着增值税管理的加强和小企业的不断发展,既有必要也有可能逐步扩大一般纳税人范围,扩充增值税内在机制赖以运行的传导主体。改变以经营规模为单一标准的做法。企业经营规模是处于经常变化之中的,经营规模大小不能说明企业会计制度健全情况以及使用专用发票的安全性。因此,以经营规模为单一标准有失科学性。可以结合企业的注册资金和不动产等为标志来划分不同的纳税人。

参考文献

税收征税范围篇8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收公平措施

一、个人所得税实现税收公平的重要意义

个人所得税实现税收公平,是忠实于税法“平等”法制精神的体现。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纳税人依法纳税是其基本的义务。个人所得税坚持税收公平的基本原则,从税收法制视角来实现税负的科学分配,并规范纳税人纳税行为,防止出现偷税、逃税的行为,这是在税收领域中的社会公平原则的很好体现,更是实现《宪法》中所赋予的“平等”精神,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个人所得税实现税收公平的措施

(一)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规范征税范围

1、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

首先,加强对超额累进税率的调控。在当前个人所得税基础上,对超额累进税率进行调整,使其和同一级别的税率基本持平;并且适当简化级距,确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档次,体现对中低收入者的关爱,并调控高收入者。税率级数确定需要从基尼系数出发,级距设计方面要对提升低收入者的水平有利,并能适当遏制过高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其次,采取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行,将股息、财产租赁所得、利息等都纳入到累进税率的调控范围之内,并且等到相应的条件在成熟之后,将两种税率并为累进税率,采取分类综合征收制。

2、规范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当前,应该将能为纳税人带来所有经济利益的个人所得,全部纳入到课税范围之内,并适当扩大税基。主要是从外延、内涵两个方面来适当扩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一是,从外延方面,对征收对象采取反列举法,凡是未明确指出的免税项目,都应该归入个人所得税范围内;重新制定我国居民标准,将纳税人居住半年就可以成为我国居民,进而扩大征税主体;对养殖业、种植业等收入实行课税,将个人所得税缴纳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内涵方面,适当减少税收优惠。取消当前税法中免税的政策,进一步扩大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基础。将个人所获得的国库券、单位福利、公费理疗、儿童入托等归入个人收入内,归入纳税范围。

(二)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加大税收征缴力度

1、完善个人所得税法

完善个人所得税法的具体内容,采用规范、明确的法律语言,强化对税收税制操作性,使个人所得税征缴能实现有法可依。此外,还应该制定并颁布适合我国税收国情的税收基本法,并且将其作为我国税收工作的基本法。

2、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缴力度

首先,提升个人所得税征缴人员的素养。对专门从事个人所得税的人员展开专业化的培训,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适当引进一些优秀人才,让本部门能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个人所得税税务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创建服务型管理制度,在具体的税收工作中,做好服务工作,并积极向税收公平执法以及简化办税手续等深层次服务方面转化。

其次,大力改进个人所得税的征缴手段与方式。创建个人收入监控系统,防止出现税源流失情况,可以采用创建财产登记制度、财产实名制等来建立“经济身份证”,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实时监控;加强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建设。在对个人收入进行公开基础上,加强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建设。个人所得税征缴部门在收到表格后,根据相关规定来征缴个税,实现对个人收支情况的有效监控。

最后,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现代化建设。在创建“个人经济身份证”之后,可以充分依托互联网,实现银行、财政、工商、海关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实现对个人收入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个人所得税申报真实性。

(三)创建个人所得税稽查惩处体制

加强个人所得税稽查惩处体制建设和监督机制,对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缴,个税收缴平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加大对个人所得税逃税的惩罚体制建设,加大对逃税罚款额度,尤其是对社会公众人物逃税情况,及时加以曝光,实行舆论监管。对于在个人所得税征缴中出现的违法行为,需要做到严格执法,绝不姑息,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体现税法的震慑力。

总之,个人所得税对筹集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等方面起到建设性的作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从我国国情出发,采取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规范征税范围,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加大税收征缴力度,创建个人所得税稽查惩处体制等手段,提升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水平,为实现税收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军.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几点建议[J].现代农业.2010(07)

税收征税范围篇9

关键词:增值税;税率;征税范围;税收类型;发票管理

?基于价值的增值额而征税的税制设想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当时德国的卡尔·弗·冯西门子曾建议实行这样一种税以代替多阶段征税的营业税,西门子称他的建议是要推荐一个“精巧的销售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托马?斯·??S·?亚当斯则将他的建议看成是经过改造的“企业所得税”。虽然很早就有在生产流通领域开征增值税的设想,但增值税的具体实践运用,却是近几十年的事,其发展极为迅速。自从1954年法国成功地把旧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其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增值税是一个高效、中性的税种,因而倍受各国青睐,短短的40多年就风靡全球。截至1998年,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引进增值税,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改革。第一个阶段是1983年的增值税改革,它是增值税的过渡性阶段,是在产品税的基础上进行的,征税范围较窄,税率档次较多,计算方式复杂,残留产品税的痕迹,是“变性”的增值税。第二个阶段是1994年的增值税改革,它是我国增值税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增值税的规范阶段,参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既扩大了征税范围,减并了税率,又规范了计算方法,使我国增值税开始进入国际通行的规范化行列。增值税作为我国最大税种,占税收收入的60%左右,在财政收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行增值税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可行办法,进一步对现行税制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使增值税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经营规模较小,不具备基本会计核算能力,流转税额在税法规定的限度以下的纳税人。我国是按照纳税人的年销售额和会计核算两个标准来划分,可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为了方便小规模经营者纳税,简化税收征管,国际上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采取了如下四种特殊办法予以处理:

1?对流转额低于某一数量的潜在纳税人实行免税。采用这种办法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希腊、葡萄牙、卢森堡、丹麦等。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采取全部免征增值税的办法。

2?对免税小公司的供应商额外征收平衡税。这一处理方法主要为比利时、西班牙等国采用。以比利时为例,该国对小型零售商采用的办法之一就是对其商品销售免征增值税,为了弥补由此造成的损失,该国对小型零售商的供应厂商额外征收平衡税,这种平衡税对小型零售商进口商品时同样课征。?

3?估定输出税。估定输出税是对小业主的销售额实行估算征收的一种简化征收税制。采用这一办法的国家主要有爱尔兰、比利时等,这种办法也是我国惯常使用的征收方法之一。在我国对销售额的估算,一般是以前一年的销售实绩为基础,结合普遍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以及该业主的特殊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4?减征增值税。减征增值税是对小业主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减征一定幅度的增值税金,这一办法主要为卢森堡等国所采用。从对小规模纳税人征收增值税的税率来看,韩国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0%,对小经营者实行简易征收办法,委托买卖及承包业为3?5%,其它一律为2%。菲律宾增值税的标准税率也是10%,对小公司按2%的税率征收。我国台湾省“增值税办法”也规定,凡平均每月销售额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小规模经营者,按毛收入额课征1%的增值税,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为5%。我国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6%。从1998年7月1日起,凡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商业企业,无论财务核算是否健全,一律不得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应按小规模纳税人的规定征收增值税,征收率由6%调至4%,其它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仍为6%。相比之下,我国对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的设定是偏高的。?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小规模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它是规模化生产的补充,其发展对整个经济起重要作用,增值税的政策制定和征管手段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为小企业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据测算,在其它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税收负担为3?92%,远低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5?66%。小规模纳税人按6%征收率征税,相当于一般纳税人按17%税率征收时,增值率达到35?3%时的税额,这显然是偏高的,在国际上增值率一般认定在20%左右。另外,下一个环节的一般纳税人若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进货,要比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付出更高的价款且已纳税款的抵扣额又大大减少,这使小规模纳税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困难境地,有悖于税收的公平原则。因此应按照增值率20%左右的水平核算,适当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征收率,其税率设计在3%—4%为宜。?

二、征税范围的确定

增值税的实施范围是指应征收增值税的生产、流通或消费过程中的环节或阶段,增值税作为一个以增值额或价差为计税依据的中性税种,通常采用扣税法计税,应纳税额=(c+v+m)×税率-c×税率,即:应纳税额=销售全值×税率-投入物×税率。因此,实施增值税制度能否实现其理论目标(中性目标和消除重复征税等)关健在于:

1?征税范围是否广泛,且税款征收能否形成一条较为紧密的链条;

2?投入物所含的增值税能否被足额抵扣;

3?税率是否单一。

增值税范围宽窄对其优越性的发挥影响如下:一是征税范围越广,税款征收的链条就越紧,越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二是征税范围越广,征收成本就越低,越有利于税源的控制。从理论上分析可以看出:其实施范围应包括所有创造和实践价值增值额的领域,即应包括农林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交通业、商业及劳务服务业各个行业,或者应包括原材料采购、制造、批发、零售各个环节。但由于增值税的技术操作性较强,配套条件要求较高,而各国征管水平、手段不一,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增值税的实施范围在世界各国有宽有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在农业、工业、批发、零售、服务各交易领域普遍征收增值税。这种情况的增值税征税范围涉及整个商品生产、流通、服务各业,实施范围极广,它使增值税在消除重复征税方面更具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避免增值税征收抵扣链条的中断或多税并用的复杂性;有利于实施凭发货票进行投入物品税收的抵扣制度,从而还有利于增值税自我监控机制的形成;并为按商品整个生产流通全过程设计总体税负,彻底平衡税负,简化税率档次,为使增值税成为计算简便、归宿明确、影响中性化的税种打下良好基础。这种一推到底、实施范围广泛的增值税既规范又统一,是增值税发展的基本方向,故目前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所采用。?2?在整个制造业和批发业征收增值税,这种情况的增值税的实施范围涉及整个制造业、批发业和进口商品,但不包括零售,这种只扩展到批发环节的增值税只能是一种最终向零售环节扩展的过渡性安排。目前,摩洛哥采用的增值税就属于这种类型。3?在整个制造业实行增值税,这种情况的征税范围仅仅覆盖全部制造业产品以及进口产品,而对批发和零售环节不征增值税,这种增值税与规范增值税制仍相距甚远。目前主要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如: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哥伦比亚、蒙古等。各国或地区征税范围大致情况如下:欧洲、美洲、大洋洲征收范围广,涉及农业、工业、批发、零售、服务业;亚洲的韩国、印尼、土耳其、台湾等涉及工业、批发、零售、服务业;菲律宾仅涉及工业、批发、零售业;至于非洲国家,目前主要侧重于制造业,有个别国家例如马达加斯加则延伸到批发业。我国的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货物的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四个环节,此外加工和修理修配也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服务行业暂不实行增值税。除以上规定外,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法规定的视同销售货物。(1)代销业务。包括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和销售代销货物。(2)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3)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4)将自产、委托加工的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无偿赠送他人。?2?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视为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混合销售是指同一项销售行为中既包括销售货物,又包括销售非应税劳务,且价款是同时从一个购买方取得的,如果不同时发生在同一购买者身上,则属于兼营。?3?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没有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非应税劳务销售额,其非应税劳务部分一并征收增值税。?由于我国受增值税开征范围的限制,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难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未涉及加工、修理修配以外的其它服务行业,所以产生了混合销售和兼营行为,但在税收征管实践中,情况复杂多样,货物与非应税劳务、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混有相当比例的销售收入,有些企业又有意利用混合销售和兼营进行避税;另外营业税、增值税又涉及国税与地税两家机关征管,容易产生意见分歧。因此,在区别判断税种和征管方面造成一些困难。而对征收范围广泛的国家而言,由于增值税涵盖面极为广泛,因而没有我国现在的“混合销售”一说。即便是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有“混合交易”的国家,其“混合交易”的出现也是在同一增值税税种下适应不同的税率所引起的,没有不同税务机关征管的矛盾。其处理方法通常采取从主原则确认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二是运输费用问题。由于交通运输业未实行增值税,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已纳税款的抵扣凭据,给企业与税务部门双方都带来困难与问题。把运输业从增值税链条中剔出来,破坏了价值构成的完整性,使得阶梯性流转税弊端加重。目前我国增值税正面临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征税范围向前未扩展到服务业,向后未扩展到农业,另一方面却又在用不规范的方法试图扩展其征税范围,连接断裂的征收链条。交通运输业正是如此,为了弥合断裂的链条,我国采取了一个补救措施,即按运输费用的10%扣除(1998年7月1日起,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销售应税货物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扣除率由10%调至7%)。但这造成两个不平衡,一方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7%,而其支付的费用却按7%扣除,纳税人少抵扣近10%,这对交通运输费用在外购货物实际采购成本中占比重较大的物资供销企业和部分制造业显失公平。另一方面对运输业征收3%的营业税,而购买者却进行了7%的抵扣,国家损失了近4%的税收。另外,在增值税发票中硬塞入一个运输发票,而且运输发票又是由地税部门管理,又增加了税收管理和核算的难度。?三是企业购进农产品费用的抵扣问题。我国增值税条例规定,购进免税农产品,按照买价的10%准予抵扣。农产品属于基本生活品,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以及各个国家在农业方面的特殊政策,使得增值税涉及农业(农产品)时遇到了障碍。我国现行增值税税制对农产品进行了如下处理:一方面为保证征收范围内货物定义的完整性,将农产品列入了征收范围,并适用13%的低税率。适用13%低税率的农产品主要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其中,粮食包括各种原粮以及经过加工的面粉、大米、玉米等成品粮。粮食复制品比照粮食征税,粮食复制品是指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生食品,不包括挂面和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副食品等。另一方面根据我国农业国的现状,又规定“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免税”,从而将农业排除在增值税征收范围外,继续实行农业税。这种局面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农业被排除在增值税范围以外,也就意味着农业生产者投入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外购工业品得不到扣除,随着农业有机构成比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负担的增值税会越来越重,将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即便对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免税措施,这种暗含或补贴既增加财政负担和征管难度,也难以彻底消除这种消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不征增值税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生产企业或经营者因得不到充分扣除(我国允许10%的扣除率),必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减少农产品的需求或寻找替代品。法国在对农民的征税方面采用自愿原则,即农民可自愿选择是否缴纳增值税。一般的农业大户如果选择缴纳增值税,这部分税款就可以扣除,采购商也愿意到实行增值税的农户购买农产品,因为这样他们才有权利扣除农产品已纳的增值税。但农业小户为简便起见,往往不愿意选择缴纳增值税。目前法国100万农户中有1/3选择缴纳增值税,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占全部农产品的2/3,未实行增值税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产品只占1/3,大多是小户。法国对选择免税的农户税务处理是按照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统一税率补偿百分比法进行的,即农民如果选择免税,并且把产品和劳务出售给企业后,那么就可获得营业额一定比率的已付进项税额补偿金额,补偿金额由税务当局支付,如:销售蛋、家禽、生猪可退还销售额的5?5%,其它产品退还销售额的3?4%。从增值税自身特点看,它是对商品生产流通过程每个环节的增值额逐环节课征,以发票为链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抵扣与课征体系。因此应该把整个生产流通领域视为一体,推行一套完整的流转税征收办法,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分工日趋专业细致的形势下,不宜人为地用两套征税办法将商品生产流通税割裂开来,否则会造成企业间税收负担的差别,也使税收征管工作更加复杂困难。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把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增值税课征范围延伸到整个工业生产流通及大部分服务领域,使我国的增值税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征体系,把那些与货物交易密切相连的服务业划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业、仓储业、租赁业以及广告业等;将那些与货物交易关系不密切的服务业(金融、保险、咨询业等),课征营业税,既要保持简便易行的课征办法,又不破坏增值税的运作机制,达到税收征管的科学、高效。关于农业问题,由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特殊性,加之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地位,解决农业(农产品)问题不宜操之过急,可采取农村改革的成功做法,结合农业税的改革,坚持稳妥试点、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的方针。当我国农业生产商品化、社会化和资本有机构成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选择那些已形成现代化规模、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农场或农工商联合公司等进行示范改革,最终将农业(农产品)整体划入增值税征收范围。

三、增值税类型的选择

增值税的课征对象是增值额,在计征增值税时,各国对资本性货物,即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存在几种不同处理方法,据此进行分类,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在征收增值税时允许将购置的所有投入物一次性地予以全部扣除,这样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作为增值税计税依据部分仅限于消费资料的价值部分,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这是一种先进而规范的增值税类型,最适宜采用规范的发票扣税法,为欧共体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采用,是增值税发展的主流。?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在征收增值税时,对长期性投入物内所含税款的扣除,只允许扣除当期其折旧部分含的税款,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作为计税依据的增值税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故称为收入增值税,在这种类型的增值税下,其税基与增值税概念范围正好吻合,从理论上而言,应属于一种标准的增值税,但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与转移是分期分批进行的,而其价值转移中不能获得任何凭证,因此采取这种方法并不容易采用规范的发票扣税法,故采用的国家较少,主要有阿根廷、摩洛哥及部分原实行计划经济的中东欧国家。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征收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作为计税依据的增值额,大体上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在这种增值税下其重复征税仍然严重,不利于鼓励投资,目前实行这种类型增值税的国家主要有我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属一种过渡性增值税。我国增值税条例规定:购进的固定资产不准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这里所说的固定资产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纳税人生产经营所使用的,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二是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从表面上看,生产型增值税的财政收入要大于其它类型的增值税,但增值税狭义税基的扩大是以广义的税基缩小为前提的。因为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部分已纳税金不予扣除,对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一般情况下,为了税负的公平,是不能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这样又限制了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扩大。同时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起负面作用。?一个国家实施生产型增值税,一般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计税税基较大,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二是由于固定资产投入物税金不能抵扣,有利于控制投资规模。但生产型增值税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它切断了增值税的征收链条,不能彻底消除重复征税,有悖于增值税建立的初衷。2?它不利于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悖于我国的产业政策。?3?它阻碍了征税范围的扩大,不利于增值税的完善。4?使增值税的发票交叉审计功能弱化,增加了征管难度,使税源流失难以控制。1994年税改初期未采用消费型增值税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财政收入的承受能力。当时有人测算,我国一年新增资本投资额为2000亿元,按17%的增值税率计算,要增加扣除340亿元;二是要保证财政收入,必然要提高税率,这样会导致物价波动。在1994年税改初期这些考虑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国情的,但时移境迁,时至今日,上述两个问题已经基本上可以解决了。340亿元的财政缺口可以弥补,财政收入通过采用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严格控制减免税等措施,也基本上能够保证。所以,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而不用经过收入型增值税。?四、抵扣制度和发票管理

国际上对增值税的征收均采用税款抵扣制度,即以进项税额抵扣销项税额。计税方法基本有两种:发票法和帐簿法。因此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极其重要,它是增值税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增值税得以规范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增值税专用发票不仅具有一般商事凭证作用,而且具有纳税凭证和扣税凭证的作用。同时,增值税专用发票将货物从最初生产到最终消费各个环节联系起来。我国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2?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扣税凭证使用,限于购销双方均为一般纳税人的单位和个人,对购销双方有一方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一般不能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3?不得拆本使用专用发票和开具伪造的专用发票,不得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4?增值税纳税人应按要求建立专用发票管理制度,设专人保管发票,并设置专门场所存放发票,要按税务机关的要求将税款抵扣联装订成册,不能擅自销毁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不能丢失和损毁专用发票。5?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组织统一印制,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严禁私印、伪造、变造、倒卖、转借和代开专用发票。?我国增值税抵扣实行“支付税款抵扣、无支付不抵扣、支付多少抵扣多少”的原则基本上是合适的,体现了增值税制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但是在实行中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抵扣凭证多样化,缺乏规范性,增加了管理难度。抵扣凭证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还有运输发票和农副产品及废旧物品的收购凭证等。由于这些交易对象主要为农户和个体劳动者,大多采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凭证由收购方随意填写,稽查无据。造成企业虚报抵扣、重复抵扣等。?二是抵扣税款以时间划分不能体现销项税与进项税额配比抵扣原则,导致大量企业尤其是商业企业利用抵扣时间大做文章,达到长期挤占应缴税款、延期纳税的目的。?三是我国现行增值税是采用凭票扣税的办法计税的,因此增值税源能否有效控制,关键在于凭票扣税中的“票”能否如实反映经济活动,以票管税只局限于票面审核,而票面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真实性难以控制,从而造成“票”的含金量高,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采用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以达到偷逃税的目的。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规范抵扣凭证,在当前尽快统一印制收购凭证,制定一个严密的收购凭证跟踪管理办法,规范填开,合理使用,多单联开,从制度上堵住这一增值税流失的大漏洞。当然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通过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扩大来实现,并取消各种不规范的扣税凭证;另一方面要降低发票的含金量,特别是进项税款的计算,不仅要“以票扣税”,而且要“凭帐扣税”,既管票也管帐。管票以保证帐的合法性,管帐以确保票的经济内容真实性,从根本上杜绝低征高扣、无征也扣的情况发生。?在以票管税条件下,由于就进、销专用发票计算应纳税额,忽略了相关帐目的反映监督作用,才能使得企业长期“进大于销”“合法”化。但是企业可以作出长期“进大于销”的假帐,却不能作出长期不支付工资、利息、保险费、折旧等属于增值额组成部分(即V+m部分)的假帐,这就是设计“帐票结合”管税的实践依据。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转和科学合理调度资金使用角度分析,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出现存货的长期无限扩张,其增值额的创造是必然的,因此,应纳税额的实现也是必然的,这点正是设计“帐票结合”管税的理论依据。在发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也要借鉴其他一些国家对专用发票的管理经验,以保障增值税的正常实施和规范运作。俄罗斯对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出如下规定:销售商品和劳务必须在10天内开立发票给买方,并据以征税;没有付给买方的发票,应设专门日记帐登记,并由企业保存备查。在发票填写上,要求销方总经理、总会计师及经销人员签字,买方收取发票的人员也要签字。实行该办法,有利于对增值税的审计和抑制逃税。另外,在对专用发票的交叉稽核上,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作法,如:韩国自1977年引入增值税后,就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交叉稽核,规定凡是交易额超过30万韩国元(约236美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存入电脑进行购销交叉审核。这些年来,韩国通过计算机中心进行发票交叉核对比例大约占发票总额的40%,通过计算机的交叉审核收到了堵塞偷漏税效果。如1977年下半年对增值税发票进行交叉核对,查出占总数7?2%的发票经销双方税额不符,到1982年复查时,下降到1?4%。因此我国可借鉴俄罗斯的作法,要求销货单位法人或经销人员、收票人员签字,有利于明确责任,抑制逃税。另外,在发票稽核方面可以以省辖区域为单位建立发票稽核中心,分层交叉稽核。由于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税务部门硬件装备不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并有效地运用难度很大。从企业收受专用发票的来源地看,约有50%来源于本省(地区)。因此可由各省税务机关重点负责对辖区内专用发票的稽核,省辖地、市可建立各省的分中心,实现本地区范围的稽核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秀琴?国家税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王学礼?财税理论与改革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增值税制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4]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国际税收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1998

税收征税范围篇10

第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税制结构有缺陷。(1)就税制总体而言,流转税比重偏大,所得税比重过小。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占税收总额的66.94%,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仅占15.86%。(2)就流转税内部结构而言,增值税比重过大,消费税比重过小。增值税占税收总额的44.55%,消费税仅占9.43%。(3)就所得税内部结构而言,个人所得税比重过小,社会保障税缺失。1994年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14.5%,个人所得税仅占1.41%,社会保障税则至今尚未开征。(4)就财产税内部结构而言,现行财产税课征不适当,同时,遗产税与赠与税缺失。(5)税种设置上内外有别,性质相同的税种并存。(6)税种覆盖面窄,调节范围过小。这种缺陷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相关税种,但税种征税范围缺损。[1]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税收增长与税负总水平(指全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同)逐年下降的现象并存;(2)税制结构还不够理想;(3)各税种特别是主要税种需要进一步完善;(4)征收管理需要大力加强。[2]

第三种观点认为,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税收制度及其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有:(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呈下降的态势,税收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2)中央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导致中央宏观调控能力没有得到切实的加强。(3)税制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4)税收政策一方面未能真正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另一方面,税收政策优惠未能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而是过多地表现为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纳税人的优惠。(5)税收法制性不强,刚性不足;税收政策的制定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缺少透明度的规范性。(6)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工商税制改革方案中规定的地方税的改革滞缓,从而影响了分税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7)1994年税制有关税种还不够科学规范,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3]

第四种观点认为,新税制经过4年多的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税种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商品税收所占比重过大,而所得税占比重较小,不利于发挥所得税的调控功能。(2)所得税内部结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外资企业实行两套税制且优惠差别过大;二是个人所得税的税负过高,扣除过少,不能全面反映支付能力原则。三是社会保障税尚未出台。(3)商品税收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增值税税种过大、税负过高。二是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较窄,课征于生产环节,调节消费的直接能力较弱。(4)地方税种及辅助税种不够健全,地方组织收入和调控经济的能力相对不足。[4]

第五种观点认为,当前税收征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粗放,管理观念、方式、方法与形势发展脱节;(2)税收收入计划和任务基层征管部门无法落实。(3)税收政策难以保证落实到位。(4)税收漏管户在量出现;(5)发票管理薄弱;(6)偷税现象依然严重。[5]

第六种观点认为,我国税收管理从总体上看,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用法律规范税收分配关系重视不够。目前,由于税收立法尚未走上正常轨道,税收法规多以条例草案的形式试行。导致实际的税收立法权与税收征收管理权都集中在国有资产的代表政府手中,政府在财政收入出现缺口时,往往只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强调保证收入,而不是同时对税收法规进行调整。对税务部门工作的考察,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为主要考察指标,不利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也不利于政企分开。[6]

二、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及思路:

(一)我国税制改革的目标:

近期目标:随着我国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巩固商品课税,逐步加大所得课税的比重,平衡主体税种结构,进一步完善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双主体、商品课税较强的税制结构。

远期目标:随着我国第三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成,实现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双主体、所得课税较强,辅助税种较为完善,主辅税种的配合比较协调的税制结构。[7]

(二)税制改革的初步思路。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下一步的税制改革应当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入手,通过调整税负,优化结构,完善税种,加强征管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把我国的税制建设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1、调整税负。应当从扩大税基,加强管理入手,采取以下措施,在近期内将我国的税负总水平逐步提高到20%以上:(1)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收入制度,调整财政收入结构:第一,将所有财政性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第二,加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的比重;第三,财政性的各种基金、收费应当尽量并入税收;第四,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分配的方式上,宜多采用共享税方式,以有利于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第五,坚决制止截留税收的现象;第六,精兵简政,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管理。(2)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行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适时适当调整税收政策。(3)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4)狠抓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优化结构。(1)从总体上说,应当在合理设置税种的前提下实现税制的简化。第一,合并重复设置的税种;第二,合并性质相近、征收有交叉的税种;第三,对征收某些特定目的税的必要性和征税效果应当重新认真研究,权衡利弊后决定取舍;第四,适时开征一些必要的新税。(2)合理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逐步加大前者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降低后者的比重。(3)规范地方税,提高地方税收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适当地将一部分地方税的立法权下放给省级地方政府。地方税的主体应当是:地方所得税(包括地方企业所得税和地方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税收。

3、完善税种。(1)增值税。第一,分步实现对所有商品和劳务统一征收增值税;第二,分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第三,税率暂时维持0、13%、17%三档;第四,适时清理过多的税收优惠;第五,适当加大地方分享收入的比重。(2)消费税。第一,适时合理调整征税范围;第二,对于高档消费品和高消费行为按照高税率征税;第三,允许各地征收一定比例的消费税地方附加;第四,将此税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拿大头。(3)企业所得税。第一,统一企业所得税;第二,合理确定税基;第三,妥善处理优惠待遇;第四,用税率分享的方式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个人所得税亦然)。(4)个人所得税。第一,逐步推行按年计征的综合所得税;第二,逐步扩大征收范围;第三,合理确定税基;第四,适当调整税率;第五,试行归集抵免制。(5)资源税。第一,扩大征税范围;第二,适时取消不适当的减免税,适当调整税率。(6)关税。第一,逐步降低税率总水平;第二,取消不适当的减免税;第三,严厉打击走私;第四,正确、灵活地运用关税手段和其他适当的手段。

4、加强征管。(1)建立健全各类

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2)积极推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形成网络;(3)为纳税人提供优良服务,特别要加强税收宣传;(4)严惩偷税、逃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者;(5)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改进税务机关的工作作风;(6)加强税务机关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7)努力降低税收成本.[8]

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未来税制改革战略重点大致归纳为相互联系的三大方面,即结构完善、政策推进和制度创新。

1、结构完善。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逐步将分散在各地区、各部门的社会保障费统筹起来,统一开征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保障税,建立起专税专用的收支体系。社会保障税的开征还可以为推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奠定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税制结构中有待完善的另一方面是地方税系统,而其主体应是财产课税。此外,税制结构中需要设立的还有:用于调节金融市场的征券交易税及资本利得税;用以保护国内市场的反倾销税,以及前述的环境保护税等。

2、政策推进。在税收政策框架中运用减免税、投资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出口退税、加速折旧、盈亏互抵等措施,贯彻产业政策、加速技术更新。近期内的税收政策应侧重于鼓励企业技术进步与资产重组,促进企业的兼并、联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兼并联合中适当给予税收优惠,并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跨地区大型股份公司内部的所得税重叠课征问题,以促进我国规范化股份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

3、制度创新。我国税收征管机制的改革应围绕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推行自核自缴申报纳税制度、强化税务稽查、开展税务等环节展开,还要进一步加强电子计算机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提高税务行政管理的效率,实现征管手段的现代化。[9]

三、完善税制改革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税制结构方面的对策措施:

一种观点认为,完善税制结构需从多方面入手:

1、完善税制。(1)完善增值税。第一,转换增值税的类型。我国生产型增值税的改革:应一步到位,直接改为消费型。目前,可以暂时仍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待条件成熟后,再将生产型增值税直接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第二,拓宽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此项改革只能作为远期目标,近期内可先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到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与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联系较密切的营业税应税劳务。(2)完善消费税。消费税的改革方向应为调整征税范围可将汽车轮胎、酒精、护肤护发品等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去除,而将未纳入课税范围的奢侈品、高档娱乐性劳务等纳入课税范围。(3)改革企业所得税。首先应当尽快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二为一。(4)改革个所得税。第一,扩大课税范围。第二,改革费用扣除,并设置费用扣除随物价变动而相应调整的规范方法。第三,平衡不同项目税负。第四,由分类征收向分类综合征收过渡。(5)加强其他辅助税种的建设。第一,针对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设置新税种。第二,结合预算外资金的规范,设立新税种或改造原有税种。

2、完善税收征收管理。(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2)健全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主动纳税创造条件。(3)加强税务稽查,加大执法力度。(4)革新征管手段。(5)采取辅助措施,强化征管效果。[10]

另一种观点认为,现行税制结构的完善,首先要提高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逐步改变主体税种结构失衡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

1、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定统一所得税法。

2、开征社会保险税。

3、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适当降低最高边际税率;适当提高扣除标准;强化综合申报制度;加强税源控制;对劳动所得的课税要轻于非劳动所得的课税。

其次,完善商品课税结构。具体措施包括:

1、完善增值税结构。(1)扩大增值税的范围,将建筑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2)适当降低增值税率,特别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率。(3)增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发展。(4)改变增值税的类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

2、完善消费税的结构。(1)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2)消费税的负担应分配在生产环节和零售环节。

再次,适当增加地方税税种,以增加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应开征证券交易税、遗产税等。[11]

(三)加强税收征管方面的措施:

一种观点提出,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有:第一,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修定完善个人所得税法,逐步建立起覆盖个人全部收入的自行申报的综合所得税制度,个人申报与代扣代缴相结合的征管制度,并对居民储蓄实行存款实名制。开征利息所得税,由银行。完善和开征财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第三,完善流转税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12]

另一种观点提出,征管工作可分为五大系列:1、征收数控系列。2、管理服务系列。3、税务稽查系列。(1)建立选案组。(2)重建检查组。(3)建立审理组。(4)建立执行小组。4、政策法规系列。5、计算机维护管理系列。[13]

资料来源:

[1][10]李文:《论完善我国税制结构》,《税务与经济》1998年第1期。

[2][8]李雪若:《关于中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若干问题和初步思考》,《中国科技产业》1997年第12期。

[3]王道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的几点思考》,《管理世界》1998年第1期。

[4][7][11]王纪成:《论我国税制结构的完善及发展趋势》,《税务与经济》1998年第2期。

[5]青岛地方税务局课题组:《对新征管模式运行中管理问题的思考》,《税收研究资料》1998年第3期,

[6]《国有企业改革与全面加强税收管理》,《税收研究资料》1998年第4期。

[9]凌岚:《本世纪世界重大税制改革与跨世纪我国税制改革重点》,《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