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1:04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1

〔论文摘要阐述了中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对于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文章提出通过调整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和改进授课方式,实现缩减专业课程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于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改革,越来越多的意见认为:(L)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过于庞杂,课程门数多,教学时数高,学生负担过重;(2)基础课学习不深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专著,如《黄帝内经》等的学习不重视;(3)专业过专,课程间彼此脱节又重复,与临床实践教学结合不密切,少有反映当代科技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容;(4)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足,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不宽,缺乏人文关怀。

1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在针对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改革,笔者认为,缩减专业课程时间、调整专业课程内容和改进授课方式是必须的。缩减专业课程时间,才能腾出时间加强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有空间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培养人文素养。而要实现缩减专业课程时间,不是单纯地对课程进行压缩,而是要调整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改进授课方式,同时克服上面提到的“专业过专,课程间彼此脱节又重复,与临床实践教学结合不密切”等问题。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本科专业的课程为例,共有必选的临床专业课程6门,其中,《中医内科学》144课时;《中医外科学》81课时;《中医妇科学》81课时;《中医儿科学》54课时;《中医伤科学》54课时;《针灸学》72课时。这些临床专业课程的教材大致采取类似的结构体系:绪言一般讲该学科的发展简史,妇科、儿科还要讲述女性和小儿的生理特点和诊治概要。然后就是各论,各论一般以证或病为纲,首先对证或病进行概述,分析病因病理,再讲诊断和辨证治疗要点,然后根据证或者病的不同分型,逐一讲述各个型的主要证候、证候分析、治疗方法、方药等,一个证大概需要2个课时。

一本临床学科的教材出于对学科完整性的考虑,自然要面面俱到。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有选择的教。所有这些课程都是在学生学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后开设的,此时学生已经对中医的各家学说、病因病机、四诊、辨证分析、用药组方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对临床专业课程中有关每个证的主要证候、证候分析、治疗方法、方药等方面都是可以轻松理解的。教师如果还是捧着教材照本宣科读给学生听,或者使用powerpoint制作其实就是课程提纲的所谓多媒体教学,则会一方面使学生丧失兴趣,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不好又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2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设想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2

目前,除较小比例的针灸学本科生或临床医师外,大多数考取针灸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是来自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只掌握少量基本的针灸学教材知识。因此,使学生尽快熟悉针灸学临床基础知识是带教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通常是指教师按教材内容对相关临床情景进行口头讲述,学生记录笔记的所谓“一书,一嘴,一笔”的形式[2]。因临床教学的时间较少,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通常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长期单调的习惯性教学,也使教师容易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常年讲解完全相同的内容,以至知识老化,与临床实际脱节,失去了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根本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上教师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3]。但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受到教学时长的限制仍鲜有使用。心理学研究显示,单纯的视觉学习或听觉学习,3天后的遗忘率为50%~80%,而将视听结合起来学习,相同时间内遗忘率为18%[4]。因此,本学科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针灸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活动中,采用包括三位动画穴位图,经络巡行动画演示,专家临床经验演讲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针灸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这些生动多样的表现形式,增加了临床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和丰富性,给临床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此外,对于常见的多媒体幻灯片课件教学形式,科室针对研究生临床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对其内容进行了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并非单纯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今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本学科拥有北京市名老针灸大师贺普仁先生的丰富学术传承经验。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疾病,将老专家诊疗取穴经验和相关医案附于其中,并穿插专家临床治疗的珍贵录像于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针刺疗法对不同疾病的诊疗思路,同时可以学习老专家的针刺及取穴经验[5],为专业学位针灸学研究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所需的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打下重要基础。

2重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路径教学模式

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针灸学的临床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针灸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其如此。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针灸临床教学多以课程、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临床针灸人才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6]。据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鉴》报道,哈佛医学院将应用临床路径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临床路径教学方法”,在讲课时将临床路径作为教学工具,探讨其中有争议的临床环节,使得临床路径与临床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此法显著提高了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随着临床路径在国内日趋广泛的应用,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针灸临床教学可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改善临床教学忽略临床实践能力的状况,本科室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在医学临床教学中使用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的理念和研究成果,尝试将临床路径引入到针灸临床教学之中,以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教学的效果[7-9]。科室以自主研究制定、由政府颁布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为范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会提前1周向学生提供某一特定疾病(如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路径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先由教师就材料中的重点内容(如疾病诊断、查体和辅助检查特点、鉴别诊断、西医及针刺治疗方法)展开渐进式的提问,确定学生已熟练掌握临床重点内容。随后,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查视病人,模拟临床实际情景: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及阅读辅助检查结果,明确对患者的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补充和纠正,引导学生对模拟练习中存在的不同意见和疑惑展开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带教教师将按照临床路径内容引导讨论的方向,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应用临床路径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临床问题。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增加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围绕临床路径展开的临床模拟情景联系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并初步养成临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使得临床教学能够区别于课堂教学,真正到达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的针灸临床教学涉及双语教学的较少,有所涉及者也大多停留在第一、二个层次。为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国际交流中的语言要求,达到使用英语思维的水平,我们在针灸临床教学中,通过词汇渗透、中英文双语讲课、小组英文病案讨论和英文演讲等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从第一、第二个层次的机械学习和词汇积累,逐步达到灵活运用和自我表达的第三个层次。此外,我们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每周阅读近期发表的优秀英文学术论文和综述,使得学生逐步熟记和掌握针灸学相关临床专业词汇和语言习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与科室国际留学生进行定期交流。这些从应试型英语教学模式转向实际应用型英语学习模式的探索实践,最终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为培养出高学历高素质的、能够确实适应针灸国际交流需求的针灸医师打下重要的基础。

4固本培元——重视中医传统文化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地位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3

关键词:叙事教育;临床护理教育;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护理教育学家Diekel-mann[1]首先将叙事教育方法引入护理教育,提出叙事来源于师生在学习、教学中的共同经历。随后,Cha-ron[2]在2001年首次提出“叙事医学(narrativemedi-cine)”的概念。叙事教育是以研究为基础,通过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解释、分析和重构护生、教师、临床护士的生活经历,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3]。目前,临床护理教育仍以行为主义为主,重视护生的实践能力,而在人文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叙事教育强调的“生活经历”正是临床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在临床护理教育中应用叙事教育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本研究旨在综述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为临床护理教育者提供指导意见。

1叙事教育的概念及教育方式

1.1叙事教育概念

叙事教育是指通过叙述、解释和重构教育者和护生的故事、经历,达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4]。叙事即将所表达的理念糅合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习者,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

1.2叙事教育的教育方式

1.2.1精细阅读

阅读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医务人员日记、病人自述等。同时也包括各种艺术作品的欣赏,达到培养护生的倾听和理解能力。Charon[5]提出精细阅读5要素:结构、形式、时间、场景、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精细阅读的主旨及目标。

1.2.2反思性写作

美国学者Kerr[6]认为,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反思性写作是“以自我意识和(或)专业成长为目的,对自身经历进行反思的写作”,并认为反思性写作具有改变行为的潜力。反思性写作可以让护生对自身经历主动进行评价和分享,表现出内心的体验。

2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叙事教育的应用程序

国内学者郭瑜洁[7]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提出了叙事教育开展人文教学的4步程序即创设情境,激感、躬行实践、引导感悟。

2.1.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故事、诗歌、音乐、图片等艺术形式,为护生提供可感知的体验情境,包括情景设计、情景呈现、情景推演、情景感悟4步。Vasudha等[8]利用阅读文学作品和反思性写作在教师学习单元中引导护生进行自身反思,记录对自身有影响的事件或感悟。

2.1.2激感

护生在情景中审美体验,并生成积淀情感,经历一个情感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情感共鸣。wall等[9]组织护生对所观看的电影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激发护生思考,让护生设身处地于电影中的场景,体会电影所传达的意思。

2.1.3躬行实践

护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关怀品质,教师利用实践机会,使护生参与护士与病人间的互动沟通,以护生的亲身实践、临床典型范例为叙事素材,外化关怀品质,让护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

2.1.4引导感悟

叙事是基于反思并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制造意义[10]。教师在护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情景教学,引导其自我反思,感悟关怀的真谛。郭瑜洁[7]在“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中,收集护生日记,记录反思自己照护病人的经过。通过仔细、反复阅读日记,运用“沉浸”“明确”的方法理解、解释日记的内容,深入了解护生内心变化,引导护生在反思中感悟关怀。

2.2叙事教育对护生的影响

①使护生产生真切的人文情感:护生人文情感最多来自于课本的描述,没有设身处地之感。叙事教育可将人文关怀的叙事目的隐含在每个生动的人文故事中,为护生认识关怀价值创造一种可被感知的工作情境,为护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病人的感受、自我发现和感悟关怀的真谛提供了环境。叙事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来探索和管理治疗的复杂性。其影响超出了医患关系进入到医生和自我之间、医生与医生、医生和社会的关系。聆听医务工作者自我讲述的故事可以提高对病人的照顾满意度[11],同时护生能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更好地体验人文情感,达到同理之心。②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叙事教育通过故事讲述可以使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历史,因此建立起护生的职业和文化认同感[12]。护生不理解护理职业的历史便不能欣赏护理先驱们的奋斗和成就,也就无法评价领导者提供的职业指引或对护理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批判性思考[13]。护生在临床护理教育中接受良好的指引能使护生对自身专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它使护生对个人以及职业角色的展开探索,叙事教育可作为提高护生职业认同的重要工具。③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目前,国外已有很多研究将“叙事教育”引入到护理教育中,以探索叙事教育能否有效地提高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认知和道德水平。刘素珍等[14]对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显示:仅3.2%的护生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李冬梅等[15]的研究显示,护生对能力培养,特别是在护理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评价较低。国内对于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有诸多研究[16-17],实际效果较差。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传授。叙事教育的教学形式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护生的思维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能有效地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性思维能力,继而实现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

3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教学效果

3.1为带教者提供展示平台

临床护理教育者日常经历的生死离别,每天会有让人兴奋或是失落的情感体验,如何处理与病人之间的护患关系,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形成了带教者丰富的临床经验。通常人们要求护士表现出职业素养,以控制自身的情感,而叙事教育可以给带教者们一个展示平台,让带教者将这些宝贵的经历与护生分享。带教者在叙说自己的经验故事的同时,也在重新体验和梳理个人的生命历程、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个人潜意识的观点会逐渐浮现并清晰,个人的情感、目标、需要与价值会得到体现,个人的生活与行动也会重新被赋予意义[18]。临床护理教育者可以将自身经历的事件再现,与护生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交流,不但能发挥这些故事的人文魅力,拉近实践与理论的距离,更能激发护生内心的情感。

3.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临床护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护生而言,叙事教育能引起护生的注意力,训练护生解决问题能力,分享各自经验并理解自身生活[19]。在健康教育方面,叙事使护生从某个角色的角度来看待故事,促进护生产生移情,从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叙事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供临床教育者参考的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临床教育者也能选择更适合护生的教育方式。

3.3促进临床教育者的职业素养

叙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对临床教育者既是一种挑战,也是潜在的机遇,它对临床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研究结果显示,85.78%的护生认为带教教师的总体水平一般[20]。辛明珠等[21]研究认为,护生对总体带教质量较为认可,但护生认为带教教师的带教意识、带教技巧及护理小课的授课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叙事教育对目前的临床教育现状是一种巨大的冲击,临床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提高职业素养,以应对快速发展的护理事业。

3.4叙事教育可帮助护生提高职业素养

国外已有很多研究将“叙事教育”引入到护理教育中,以探索叙事教育能否有效地提高护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和道德水平的提高。Kirkpatrick等[22]2004年提到将文学叙事教育用于本科老年课程教学中,并认为叙事教育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促进护生的个人成长。mar-garet等[23]将叙事教育应用于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护理课程中,认为叙事教育可以提高护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文化意识和敏感性。

3.5叙事教育利于抽象概念的教学

情感是教科书中难以描述的一种体验,护生往往最难以把握这类抽象概念,而情感体验又是护士产生同理心的基础。Brown等利用电影、文学和艺术等方法促进护生主动探索老化、精神疾病、痛苦和丧亲之痛等概念,叙事教育将情感糅进文学影视作品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让护生易于理解[24]。Koenig等[25]认为,通过故事可以理解之意,使得护生深刻了解疾病危机与转型的影响,对于护理的复杂性有具体的认识。

3.6叙事教育对过程教育的重视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结果,忽视教育过程中护生的情感体验,叙事教育在每个教学环节更加看重细节描述,让护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教育者所表达的意图。叙事教育学需要老师和护生在病人或护理的故事中共同努力,达到一个共同理解的意义[24],叙事教育的过程控制相对容易,能将护生往积极的方向引导,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叙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临床护理教育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叙事教育形式多样,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叙事在我国临床护理教育中的研究很少,迫切需要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以提高临床护理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DiekelmannnL.Behavioralpedagogy:aheideggerianhermeneu-ticalanalysisofthelivedexperiencesofstudentsandteachersinbaccalaureatenursingeducation[J].th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3,326:1.

[2]CharonR.narrativemedicine:form,function,andethics[J].anninternmed,2001,134(1):83-87.

[3]Diekelmannn.narrativepedagogy:heideggerianhermeneuticalanalysesoflivedexperiencesofstudents,teachers,andclinicians.[J].advancesinnursingScience,2001,233:1.

[4]Diekelmannn.Reawakeningthinking:istraditionalpedagogynea-ringcompletion[J].Jnurseduc,1995,34(5):195-196.

[5]CharonR.narrativemedicine:honoringthestoriesofillness[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304.

[6]KerrL.morethanwords:applyingthedisciplineofliterarycrea-tivewritingtothepracticeofreflectivewritinginhealthcareedu-cation[J].JmedHumanit,2010,31(4):295-301.

[7]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验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1.

[8]VasudhaL,Sandramiller.Facultydevelopmentinnarrativemedi-cine:usingstoriestoteach,learn,andthrive[J].JournalofGradu-atemedicaleducation,2014,6(2):355-356.

[9]wallBm,RosseneK.mediaasateachingtoolinpsychiatricnurs-ingeducation[J].nurseduc,2004,29(1):36-40.

[10]唐胜伟.国外叙事学研究范式的转移———兼评国内叙事学研究现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2):15-19.

[11]CharonR.ourheadstouch:tellingandlisteningtostoriesofself[J].acacmed,2012,87:1154-1156.

[12]D’antoniop.Historyforapracticeprofession[J].nursingin-quiry,2006,13(4):242-248.

[13]nelsonS,GordonS.therhetoricofrupture:nursingasapracticewithahistory?[J].nursingoutlook,2004,52(5):255-261.

[14]刘素珍,李继平,张玉芳,等.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53

[15]李冬梅,付伟.护生对护理教育现状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8):75-77.

[16]毛秋婷,曾,赵梅珍.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20):92-94

[17]曹晓东,王世平,徐莹.临床带教中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26(9a):2359-2361

[18]朱雪华.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J].教育与管理,2013,12(4):24-25.

[19]woodhouseJ.Strategiesforhealthcareeducation:howtoteachinthe21stcentury[m].London:Radcliffe,2007:1.

[20]麻安秀.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老师行为及教学能力调查结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01-103.

[21]辛明珠,黄中英.临床护理带教评估结果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11B):20-22.

[22]KirkpatrickmK,BrownS.narrativepedagogy:teachinggeriatriccontentwithstoriesandthe“makingaDifference”project[J].nursingeducationperspectives,2004,25:183-187.

[23]margaretm,traceyJ,michelleG,etal.adoptingnarrativepeda-gogytoimprovethestudentlearningexperienceinaregionalaustralianUniversity[J].Contemporarynurse,2009,32(1/2):156-165.

[24]mikew.narrativepedagogyandsimulation:futuredirectionsfornursingeducation[J].nurseeducationinpractice,2011,11(3):216-219.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4

关键词:临床医学概论;多媒体;教学

中国分类号:R4

多媒体教学又称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1]。由于多媒体教学能集图形、影像、文字、数据、音频等不同媒体为一体,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概论》为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课程涵盖信息量大、内容广、课时数少,同时还涉及循证医学的新概念和临床实践的新模式等,课程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笔者作为临床医学概论的专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现将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注意之处进行总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1.发挥多媒体课堂授课的优势

1.1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高质量的课件是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是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一定要做到结构科学、表达简洁、程序实用三者协调统一[2],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临床医学概论一些章节如诊断学内容就非常抽象、枯燥、难于理解,单纯依靠画图、讲解手段很难讲解清楚,就必须依靠多媒体授课,播放系统查体顺序和正确的手法,如视、触、叩、听、嗅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就涉及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项却是临床教学老师的短板。部分临床教师将多媒体理解为单纯的文字投影、简单的书本内容翻版,学生长时间观看会视觉疲劳,也大大减低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效果打了折扣。制作课件时应以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为主要目的,但同时又不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讲解临床疾病时,多媒体课件首先在首页即给出该课件具有的模块,让学生开始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顺序进行了解,然后通过介绍临床疾病知识及引入学习该病的必要性。其次通过“病理生理”、“病因”两个模块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随后通过“症状体征”、“诊断”、“治疗”3个模块详细讲解临床疾病的相关知识。授课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动画模拟、典型病例、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有效解决学生难以理解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记忆,教学效果会更好。

1.2拓宽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面好的医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容不应该仅限于课本和教学大纲,应该在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以外的医学知识。比如在讲授肺炎这个疾病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临床,对这个病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准备了2003年2月广东爆发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后来称为SaRS)的录像。SaRS录像既介绍了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流行趋势等内容,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引导学生有兴趣进入以后的临床学习阶段。另外,我们还设置了病例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具体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将与课堂讲授疾病有关的所有内容串联起来,全面考虑问题,达到了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结合的目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1.3设置教学小结,检测学习效果为了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我们在课件的最后设置了自测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强化记忆,进而掌握所学知识,还加入“教师点评”的内容,该内容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不但对问题进行解答,而且讲述了和此文相关的临床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而不是死记硬背。

2.防止多媒体授课的不足

2.1保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主导作用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师大部分来源于临床医师,因为临床工作繁忙或未受过教师规范化培训,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没有精力精心制作课件,部分教师的课件内容是教材文字的电子版,也未细致备课,容易造成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而医学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容易失去注意力或者关注于屏幕从而形成学生、多媒体之间简单的人机对话,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减少,甚至教师在讲台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形成强烈的反差,教师变成课件的转述体,损害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受到影响。优秀的教师应学会驾驭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这堂课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眼睛专注的看中你,学生的表情随着教师的讲解而变化,课堂积极发言,这就做到了真正的教学互动,这是一堂成功的师生互动课。

2.2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学习临床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对临床课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3]。主要表现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程是考查科目或毕业后不从事临床疾病诊断,不和病人直接接触,对这门课不下功夫,只是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不必进行系统学习,或者只对临床课程的部分章节感兴趣,缺乏学习的连续性和积极性,不能把各系统的疾病融会贯通整体连贯起来。如果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有时难以把握繁简难易程度,并且专业种类较多,故讲授时繁简难以取舍,有时容易讲解过深过快,学生感觉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降低学生的听课兴趣。

2.3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概论》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本科、大专、中专均开设临床医学概论,学生层次不同,生源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就不同,学生的教学评价也良莠不齐,在本课程教学中到底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才算适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本课程教学中能够应用到什么程度?不同层次学生多媒体教学的深度到哪个程度才是合适?多媒体设计的动画、音频在什么范围内才能恰到好处?哪些模式的内容最应做成多媒体课件?等等,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总之,在《临床医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声色、动静、图文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概念和过程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这对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制作高水平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5

关键词:课程设置;护理专业;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43-01

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讲习比为1:1.75,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特别有以下亮点:

一、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继续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的同时,增设《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护理模式、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是现代护理的支持理论,是使护理学发展成崭新的独立于医疗的一门专业,学习护理学必须深刻透彻地学习上述理论。

众所周知,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教育完全雷同于医学教育课程,不突出护理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造成护理学概念模糊,研究领域局限,护理工作被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1948年wHo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为护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1955年,美国护理学家L.Hall首次提出了“护理程序”这一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解释护理工作,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应用于护理领域。1960年,美国护理专家marthaRogers提出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1977年美国医学家engel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学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思想指导下,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专门论述护理的护理学独特理论——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概念,揭示了护理的本质,规定了护理的工作范畴,明确了护理与医疗的本质区别。同时也形成了具有现代护理特色的护理诊断理论体系,明确了医护双方是合作伙伴,要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至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护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护理学发展成独立学科奠定了初步基础。现代护士应该熟悉这部分知识,护理专业应该开设现代护理理论课程。

同时我们也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计划中新增设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课程,主要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包括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方法训练等,这样使护理教学更贴近临床。

二、增设护理专业方向:在临床护理方向上,更注重社区的功能。

本计划护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向,临床护理方向、重症监护方向、口腔护理方向,其课程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专业,开设的老年病护理、中医护理课时增加。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迫切需要具有能够掌握老年人各系统功能老化、健康促进与健康保健、心理健康、健康评估、日常生活护理、安全用药、常见病的护理等知识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的专门人才,这样计划就更注重社区的功能,更贴近市场就业,更具有实用性、规范性。

三、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新开设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强化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能力的训练,使教学贴近市场,有利于学生就业。

四、临床护理教学从原来的一门课程变为了多门课程:《临床护理学》重新回到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学几门课程,解决了执行2001年计划过程中困绕教师教学的难题,使临床护理教学教师更能教出水平,学生学习更容易,更能掌握知识,也使基础护理学和临床护理学能很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6

关键词:临床医学;自主学习;兴趣;实践;学术活动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a

一、临床医学概述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在疾病的科学发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的手段,实现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与其它的应用学科相比,临床医学的显著特征是其研究对象的未知因素有很多,不只是局限于对已知理论的应用上,同时还需要依据经验在实践中进行“摸索实践”。回顾医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医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由临床医学提出来的,一切疾病及其规律在活体上的表现即“临床相”,都是依靠临床医学来确认的。在临床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在进行“摸索实践”中,能够切实体会并感受到基础理论的不足。

二、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因材施教,加强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加强学习目的意义教育。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学者调查,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分为求知进取型、社会奉献型、就业与生活型、报答型、害怕失败或消极回避型,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不同的说教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老师的知识中吸取养料。

(二)激发兴趣,促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以前便先去把铁打热,一个做教员的人在传授学生知识之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学生渴求知识”。这句话形象而深刻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倍功半。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以及未来学生所处的角色设身处地的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计实践性强的叙述方式和试验安排环节。更多的从实践角度出发让他们明白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有了明确的方向。比如知道自己未来应该做什么,我需要怎样的技能这样的心理暗示才能更好的带着目的去学习。

(三)指导学法,让学生主动学习

达尔文曾经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临床医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也决定了在其教学中要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古人也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内容的传授很重要,但是让学生切实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对教师赐予学生的最要好的装备。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挖掘知识的宝库,从而有助于实现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四)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成长提供便利条件

1、临床实践是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成长的主要途径

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包括参加临床轮转和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医学是实践性科学,医学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成长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临床医学学生需要在医学实践中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情操,以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需要摄取广博的医学知识,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动手练习临床操作、动脑锻炼临床思维,以掌握过硬的诊疗技能,具备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主动寻找临床问题,自觉运用循证医学和实验方法。

2、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学生的教学,而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一直受到学生欢迎。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着力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3、模拟训练是临床医学学生自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通过模拟练习可以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近年来,临床教学模型种类不断增多,特别是各种仿真模型的出现,为模拟训练创造了条件。

4、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提供新途径

学校网页应有学生教育的一席之地,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网页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内容,还应增加党建版块、团员风采、素质教育、安全教育、论坛、就业指导、活动公告、娱乐版块、心理调节、师生互动平台等内容。网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展示的平台,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成长的一个新途径。

(五)鼓励开展学生自主成长型系列活动

1、学术活动助学生自主成长

学生教育是专业化、学术化的教育,学术交流是学生培养的内在要求,学生学术交流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科前沿,并在学术交流和学术碰撞中拓展视野,产生灵感,碰撞出智慧火花”的一种方式。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学

术活动,包括专题研讨会、论文交流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学到了国内外最新理论、知识及技术,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组织或协助教师组织的学术活动中得到锻炼。

2、品牌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而言,专业学习和学术训练当然重要,但高层次人才应该是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学校学生会应组织的品牌活动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篮球赛、摄影比赛等。所有这些活动,从组织、策划、举办到总结、报道等都是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会带领下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品牌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舒缓了学业压力,强化了团队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语

综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临床医学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涛.浅谈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09.16.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7

会上,香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罗凤仪教授作了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专题讲座,罗院长紧紧围绕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征、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临床护士的重要性、训练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等几方面展开讲授。罗院长的讲座不仅给临床护士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知识,而且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些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护理学院JaniceHumphreys教授作了高级护理实践中的症状管理专题讲座,Humphreys教授对其研究组历经20年努力创立的症状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她表示在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今天,疾病的“治愈”已非医疗护理关注的唯一目标,减轻病人的症状困扰已成为护理人员的关注点,症状管理理论为护理人员进行症状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美国密歇根大学护理学院RichardRedman教授作了与护理相关的病人结果测量与评估的讲座。Redman教授针对护士掌握病人敏感护理结果的方法与挑战,讲述了在临床护理研究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问题与思维方式。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刘华平教授作了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讲座。刘院长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国外常见的临床教学模式以及目前我国临床教学现状。刘院长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对国内护理教育者开展护理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李继平教授作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与学科建设实践的讲座。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华西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华西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方面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李教授的讲座为各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好的思路,同时也对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后,护理学会副会长任辉院长作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专题讲座。任院长首先介绍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的概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构成以及对健全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任院长的讲座内容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对促进专科护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位专家教授授课间隙,参会代表就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对“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会议交流。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8

服务临床

追本溯源,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paCS的定义是什么。2012年的paCS专题叫《从区域走向区域的医疗影像》,在该专题的开篇综述中,本刊曾对paCS尝试做如下定义:可以实现对符合DiCom标准的医学影像的分析、处理和诊断,并可以进行图像三维后处理的医学影像系统。没错,我们给出的定义里有“三维后处理”,这正是我们今年的主题。

且不说今年主题,先来说说定义中的“医学影像系统”这几个字。paCS说到底是一个医学影像系统,不管是分析、处理、诊断还是三维后处理,paCS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医学影像进行的。而医学影像呢?很显然,是为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服务的。一番条分缕析之后,不难看出,paCS终究是为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服务的。

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将持续关注paCS的原因所在。

现在开始说今年的主题――三维重建。如你所见,在我们给出的paCS的定义中就有与它类似的一个词――“三维后处理”,也因此,讲paCS尤其是未来的paCS,三维重建一定会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两极分化

在操作本次专题时,我们采访了近二十位医学影像学从业者,其中包括十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学影像相关科室的主任和副主任,他们对三维重建的评价可谓两级分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三维后处理方面多有应用,该院有国内最大的前列腺癌数据库,泌尿外科甚至可以做到把某个地方发生前列腺癌的概率标志在腺体的三维图像上,这个工作当然是在医学影像科的大力支持下实现的。

在十多年前就提出“整合影像学”概念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et-Ct室主任郭佑民也是三维后处理的“拥趸”,他认为包括三维影像在内的整合影像学将有可能颠覆时下的诊疗路径,创立新的医疗模式。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部分接受我们采访的专家表示,三维影像后处理对放射科的工作影响不大。他们的观点大概是,放射科的主要工作是做诊断,而诊断最主要的对象是横断面图像,三维影像对诊断工作并无太大作用。甚至有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三维重建在我们医院基本都是研究生在做,我不是太清楚。”

革新诊疗模式

专家们对三维影像后处理的看法以及重视程度差别何以如此之大?个人理解或许是与其医院的业务方向有关,如果该院的临床科室没有太多三维影像后处理的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服务的放射科自然不会在这方面深入钻研。

而正在享受三维影像后处理所带来的益处的专家,对三维后处理今后的作用和定位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王霄英说:“我觉得,三维影像后处理会改变整个医疗服务的模式和理念。”表达类似观点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高级工程师王跃。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9

1.1教师: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医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的所有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60名教师。

1.2护士:

承德附属医院、承德市中心医院、唐山市医院、承德中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医院、滦平县医院、滦平县中医院、丰宁县医院、隆化县医院、隆化县妇幼保健医院、隆化张三营镇医院等不同临床科室的80名护士。

2研究方法

2.1文献调查法:

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有关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研究,根据2007年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以“精练、实用”为特点,“必需、够用”为原则,走访学校生物化学、其他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高职护理专业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

2.2访谈法:

走访上述学校的生物化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资深教师,确定生物化学本学科和后续课程需要的内容及其使用情况;广泛调研上述各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培养要求,确定生物化学中岗位需求的内容及利用率,调整课程设置。

2.3行为研究法:

根据上述确定的36学时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及访谈结果和车龙浩、赵汉芬,李宗根分别主编的教材,编制: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和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调查表中频繁应用指每月应用≥6次,常用指每月应用≥3-5次,偶尔应用指每月应用≤2次。

2.4问卷调查法:

向上述3所学校的高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共6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本学科和后续学科需要情况调查表(教师用卷);向上述11所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护士80人,发放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及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护士用卷);无记名填写、三天之后回收,有效卷分别为58份和75份。

3结果

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维生素概念、分类、命名、生理功能及其与辅酶;水的摄入与排出;钠、钾、钙的代谢;酸性物质、碱性物质的来源;生物转化的概念与意义;胆汁酸生理功能这些知识点频繁使用。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水的生理功能;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酸碱平衡调节;黄疸等常用。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酸碱平衡生化指标;常用肝功能检查与物质代谢的联系等知识点偶尔应用。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偶尔应用。

4讨论

4.170%以上的护士和教师认为蛋白质、核酸、酶的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点频繁使用,是因为蛋白质、核酸、酶、水,无机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其它基础课和临床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与临床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的分类、来源、生理功能、缺乏症及构成的辅酶,由于酶的结构与功能与临床联系较多,故酶的概念、特点、酶原、同工酶内容,编写大纲时作为掌握内容,教材中作为精编内容。

4.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再加上社会等因素,三高病人、心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所以6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血糖与糖尿病;血脂和高脂血症;氨代谢与肝性脑病等知识点常用,把这些内容作为学生熟悉内容。4.350%以上的教师和护士认为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一般代谢、血红素代谢过程等知识点偶而应用,这就要求代谢过程简明扼要地编写,要求学生懂得重要步骤和结果能满足后续教学即可,作为了解内容。

4.450%以下的教师和护士认为偶尔应用生物氧化和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知识点删除。

4.5结论及研究成果

4.5.1结论:调查结果可以作为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依据

4.5.2研究成果

4.5.2.1编写“高职涉外护理专业18学时的生物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分配表及要求”。

4.5.2.2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

临床医学专业概述篇10

【摘要】:临床医学行为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即从单纯地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由社会、心理、生物综合性的医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过去,临床医学行为大多为由个人经验和理论知识加以指导,现在大多采用的是以偱证医学来作为依据的临床医学模式,并且渐渐地成为了决策医学治疗学的指南和方向。偱证医学运用于临床实践中,不仅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一大创新,同时还改变了过去那种以经验作为诊断基础的医学模式,意义重大。

【关键词】:偱证医学、儿科、临床

正文:

一、循证医学概述

偱证医学还被称之为实证医学、求证医学和有据医学,顾名思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偱证医学的概念即为“慎重、准确和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措施”[SackettDL,StrausSe,RichardsonwS,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topracticeandteacheBm[m].2nded.ChurchillLivingstone:edinburgh,2000.]。当前,偱证医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诊疗之中,使得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结合医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考虑到病人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以当下最佳的临床结果作为证据,从而为病人的诊治做出最佳的决策。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最佳研究证据

最佳研究证据的功能是确保诊断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的精确以及确保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措施更加的安全有效。在内容上,最佳研究证据指的主要是在研究结果中所产生的科学结论。这些研究结果主要包括基础医学研究、临床相关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临床研究是来自于患者本身。

(2)临床专业知识技能

医生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临床积累,高效率地做出对于患者临床医疗决策的判断。

(3)患者的需求

患者的需求主要包括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患者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的适合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方案。

二偱证医学的意义

2 学习循证医学的意义

(1)及时获取临床科学证据

受到时间的限制以及教科书知识陈旧的影响,加之医学杂志数量有限,致使临床医生很难及时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临床证据。在研究防治性医疗证据中,最好的来源之处就是Cochrane协作网所给出的系统评价。临床研究当中一种较好地方法就是系统评价,其相较于传统的文献评述方法更加的系统和科学,所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述形式,评价过程包括首先是较为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未发表或者是已经发表过的相应的临床研究,然后对于这些文献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的评价方法和原则,以此筛选出来最符合质量标准体系的临床研究,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meta分析,也就是根据定量合成进行的统计学处理技术,最后才能得出可靠且具有综合性意义的结论。在这一点上,Cochrane协作网则具备了众多的优势。首先,在收集资料方面,其非常的全面,不仅包含了已经发表的论文,同时还包括一些尚未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价,保证随时更新,就使得医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自己需要的临床研究信息。

(2)掌握临床科学证据

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疾病诊治决策,就要求临床医生对于临床科学证据要熟悉且能够熟练应用。偱证医学所作出的系统评价,就是综合分析了同类型的随机对照试验,所得出的结论更加的科学更加的可靠。伴随着偱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其所面临的问题也就逐渐显露了出来。偱证医学已经不单单是提供新科学证据的任务,同时还应该将视线转移到如何把这些已有的证据应用于临床一线上去。

(3)更新临床知识

以高血压为例,有研究显示,医生的临床知识已经过时,其所掌握的最新水平与其毕业年限之间所呈关系为负数。所以说,临床医生如果在工作中不注重新证据的获得,就会造成所掌握的知识过时,从而不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决策判断,严重影响着医疗的质量。

三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领域的应用

在儿科的临床实践中,偱证医学理念的应用相对较早,儿科专家也认为,不能够直接应用基础研究的那些结果来解决临床问题,更加不能够照搬不动地运用临床研究结果,而应该是将儿童健康作为医治患儿的主要目的,在决策过程中要以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来作为诊治依据。在偱证医学运用于儿科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儿科医生自身的医疗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够确定出来临床证据是否是适用于个体患儿的。在英国、美国等一些国家,针对于不同儿童的临床情况要制定出来不同系列的儿科偱证临床诊治指南。在指南中,给出了对于儿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推荐建议,并以此来规范临床的诊断活动,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偱证医学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的过程为:第一,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临床问题;第二,根据患儿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收集研究证据;第三,对证据进行评价;第四,运用研究结果来指导病人的具体处理。我们以一个被初次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6岁小儿为例,医生和家长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偏差,医生建议利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由于其强烈的副作用,家长很是担心,又很想知道这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关系,这一案例的实践过程如下:

首先,提出可以回答的临床问题:可以根据病因、诊断试验、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提出问题。其次,查找当前存在的最佳证据:在进行防治性研究中,最好的临床证据来源于Cochrane协作网所作出的系统评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样本量,过去单个的随机对照的研究的样本太小,对于防治方法的运用疗效和安全性所作出的评价不够系统和全面。在最佳证据的寻找过程中,首先要寻找的就是来自于Cochrane协作网所给出的系统评价,如果没有找到,则可以进行单个随机的对照试验查询、已经设立了对照组但是还未采用随机分组方法研究的查询以及那些没有对照的临床观察研究查询,在进行这些论证查询时,应注意的是这些论证在强度和可靠度方面是依次降低的。第三,评价证据本身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根据临床流行病学与偱证医学所建立起来的整套评价方法和体系,诸如关于病因、治疗、诊断和预后等证据,依据这些方面的证据可对所检索的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予以评价。最后,应用证据进行临床指导决策:告诉家长这些类似于患儿的最新研究结果,家长可放心的进行选择,从而完成整个疗程。

结语:

21世纪是生物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偱证医学将有效的帮助医生做好文献的取舍工作,达到最终的目的,以此将临床问题转变成为提问、系统查询、系统评估、运用最新的文献结果来为儿科临床做出可靠科学的决策。

参考文献

[1]蔺世平.加强儿科医师继续教育方式和途径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

[2]万朝敏.循证医学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