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1:10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1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消化,建立和巩固高分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获取高分子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和操作技能。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这番话指出了开设化学实验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在评估指标的二级指标“实践教学”中,从“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比例及效果,实验室开放”三个方面明确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近几年高校的化学类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很多高校在近年来新开设的专业,在实验教学与改革方面的成果积累较少,尤其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采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然居多。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高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剖析

1.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欠争理

多数的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没有单独设课和单独考核,实验课时相对较少虽然有些高校高分子化学实验已经独立设课,但仅作为考查课。实验教学内容中传统的、陈旧的实验较多,而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实验很少认知性、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理偏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偏少,而且实验环节偏重于理论,突出高分子材料应用性特点的实验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按照实验讲义预习,然后进实验室。实验前教师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测试方法、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及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详细的集中讲解。学生只需按教师指导的过程按部就班或者依照讲义“照方抓药”,就可以完成一个实验。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地来到实验室,只动手不动脑地完成实验,然后又迷迷糊糊地离开实验室。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没有给他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很不够。这种统一模式、统一要求、齐步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抑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嫩学手段落后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未能在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这样对于一些耗费过高、时间过长、毒性过大、危险性过高的实验,只能最低限度地开设,且开设过程中费用大和危险性高,导致学生对此类重要实验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感受的机会。

二、新教学模块的实践性探索与成效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其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提出了基础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三个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块体系,并在每个模块中结合常熟理工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_些新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发现新的体系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基础技能实验教学模块

基础技能实验模块构建的目的着重建立高分子化学实验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清洁卫生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训练学生掌握熟练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模块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技能实验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在课时总量的40%~50%为宜,课时数约30学时,开设8~10个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涉及到高分子化学反应机理,如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等连锁反应机理,缩聚、基团转移聚合等逐步反应机理,开环聚合反应机理等。在实验实施方法方面涉及到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熔融缩聚、界面缩聚等。如设计膨胀计发测定苯乙烯本体聚合动力学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诱导期概念、聚合过程体积减小的现象以及聚合物溶液的粘性特征等非常重要的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设计过硫酸钾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自乳化聚合实验,除让学生明确了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外,还了解到了聚合物大分子链端基的重要作用。设计己二酰氯和己二胺界面缩聚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界面缩聚的概念和聚合物的可纺成纤性能等主要高分子知识。通过设计一些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等连锁反应机理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活性中心的概念,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认知了这些引发剂的活性、安全使用和贮存事项。

2.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块

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块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设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验模块是实验教学的较高层次,注重学生实验的自主设计性和综合性。

教学内容设计在课时总量的20%~25%为宜,课时数约15学时,开设2~3个实验。本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一是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可以将同一门课的几个实验,或者是几门课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实验。本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二是实验方案的灵活性和设计性,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和学习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例如关于高分子合成实验先确定好采用的聚合机理和聚合方法,在原材料配方组成、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合成温度等工艺条件方面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让学生在所给的框架内进行自行设计和实施实验。譬如悬浮法制备聚苯乙烯珠粒实验,水的用量范围为苯乙烯质量的100%~200%、分散剂为磷酸钙或聚乙烯醇两种、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0.2%~1.0%、反应温度设定在75℃~85℃范围等。学生通过自行设计的方案实施实验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组之间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找到了影响悬浮法制备聚苯乙烯珠粒的一些因素,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发挥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块

设置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开发能力,为实现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提供重要的教学内容实体支撑。

本实验模块是实验教学的最高层次,注重学生实验的独立自主陛、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在课时总量的20%~25%为宜,课时数约15学时,开设2~3个实验。本实验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一是实验项目的独立自主性和综合性。也就是说确定好实验项目之后,让学生在实验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项目方案的调研、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本实验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二是实验项目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所拟定实验项目必须关联生产实践中的聚合物产品,充分体现实验项目的应用性。实验项目设计主要针对这些高分子产品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来进行设计。通过研究创新实验的实施,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乐此不疲,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展示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应用性特征提供了最佳学习平台,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此外,研究创新实验往往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聚氨酯绝缘漆的制备及性能测定实验,每个学生做一个实验配方,每5名学生一组,5名学生的实验结果综合在一起可以得出高分子树脂配方组成与漆膜性能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固化条件与漆膜性能之间的关系曲线。在实验过程中,5名学生要共同安排实验方案,尽量保持操作的一致性,最后得出的结果要呈规律性变化。如果有一名学生操作有误,这个实验点就会落在规律性以外,影响其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实施研究创新实验项目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每次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定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又有多种意外的实验现象出现,这势必要求师生共同分析和讨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做需要教师有相当的知识储备量,并且要求教师也不断进取,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三、结论

基础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块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特别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理论课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开发技能取得了预期效果。基础技能实验模块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实验现象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高分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和规范。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设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创新实验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科研和创新意识的建立,以及学生团队意识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等_高分子化工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200i,(1):50-52.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3]杨通,范新会.王正品材料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71-80.

[4]虞立宏,王静爱,葛岳静,本科生科学研究项目实施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04,(8):20-21.

[5]王雅珍,等,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01,22(1):47-48.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2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现状;发展前景

一、简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及其发展现状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演变过程

高分子材料又称为聚合物材料,它是高分子化合物和其他添加剂混合构成的单元共价构成。早在1953年,我国就设置了高分子类专业,很多高校陆续设置了高分子类专业,比如:化学纤维、高分子化学、复合材料等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的结合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和工程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于1998年将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工科类专业统一称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这一历史性的创新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期望我国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有很好的研究和突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理论知识,力图造利于我国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我国新领域的开发、研究,增强国力,在世界经济中站稳脚跟。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

材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高分子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日常使用的毛巾、鼠标、油漆,大到汽车轮胎、防弹衣,玻璃钢等等,都在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种种需求。我国的高分子材料的消费水平还处在一个很低的阶段,高分子材料的生产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高分子材料的品种、制造工艺、技术等等都远远比不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资源的浪费和低利用率,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等都亟待解决。同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不是很好,截止到2012年,全国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的学校达到145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院校18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院校5所,地方院校119所,其它3所,主要分布在北京、湖南、江苏、河北等27个省和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毕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却与之不匹配,很多学习这个专业的人才在毕业以后却没有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行业。此时,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保证培训质量和就业问题,培养怎样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高分子材料与过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环境、能源方面去考虑,节约能源、利用新能源、回收利用可降解的产品,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

高分子材料独特的结构决定了它很容易被改变结构和再加工,这个特点是其他材料不可比拟、无法取代的优异性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结合是任何行业不可或缺和取代的,小到穿衣吃饭、电脑手机,大到建筑楼房、航空航天。直观数据显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达到了92%以上。21世纪以来,中国高分子材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作为轻工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行业,合成树脂、塑料机械和塑料制品近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建筑、装饰、家电、电子电器、汽车、玩具、办公设备等行业日益广泛的应用发展来看,也显示了中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尽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是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市场的需求量也很大(包括橡胶、塑料制品、复合材料等等)。在当今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是挑战,同样也是机遇。我国要想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需要加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研究、生产、投入和应用,教育部门应当规范化办学,适当的控制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调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技术知识结构体系,模拟创业训练,培养科学研究、应用研发、生产工程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以此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据调查显示,72%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在科研、教学、企业等领域得到很好的发展,他们在毕业以后能很快找到工作,既可以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也可以从事加工工艺技术的开发或者是在商检、质检等部门从事材料的检测等等,其薪资也属于中等水平。

总结:

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的可支配收入逐渐增加,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人们对更高水平、更高科技化的产品需求加大,绿色环保成为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社会需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性人才。有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行业有很多,而且涉及范围很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生产、教育、建筑、电子计算机、军事等领域),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在教育、科学、汽车、军事等各个领域加大投入和创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长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与教育现状[a].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中国化学会,2011:1. 

[2]赵长生,顾宜.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与现状[J].塑料工业,2008(01):70-71.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3

过来人如是说

过来人豆豆如是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011年陕西理科考生豆豆来自农村,家境困难,考了582分,高出一本线42分。结合他的分数,父母建议他报考免费师范生,但是豆豆不愿意当教师,私下偷偷报考了最想上的教育部直属大学河海大学,并确定了以下志愿方案:

院校名称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4专业5专业6专业调剂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利类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服从

大连海事大学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自动化软件工程物流工程服从

长安大学车辆工程交通工程工程机械工程管理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服从

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石油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服从

今年,河海大学在陕西最高投档线为620分,最低投档线为581分,豆豆只有2分的余地。豆豆一心想进入河海大学,但分数几乎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在专业选择上没有要求,填了“专业服从调剂”。最后依据平行志愿填报录取规则,豆豆被河海大学提档了。由于仅仅超出投档线2分,而录取动态上又一直处于“院校在阅”,这让家人都焦急万分。几近崩溃时,“滴――滴――”的短信声打破了“僵局”。“xxx同学你被河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录取了。”此时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气。虽然没有进入河海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但豆豆目标明确,选择放手一搏,舍弃专业要求,以仅高出最低投档线2分的幅度,进入教育部重点大学,谁能说这不是一种胜利呢?

过来人左左如是说:小心行得万年船,我稳随我愿。

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有热情去追求。高考志愿填报确立的升学目标也应如此,应当结合自己的分数实际确立一个与自己相当的目标。

2011年陕西理科考生左左,考了550分,高出一本线10分,录取院校为陕西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高考成绩后,面对左左只考了高出一本线10分的成绩,左左的父亲觉得期望值不能太高,但最好还是能被一本院校录取。最后决定一本“a”志愿首选陕西科技大学。一是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办学实力和专业设置都不错。二是学校每年在陕西的招生计划都在千人以上,是一本低分段考生的首选,而且可以实现专业院校双赢。三是以左左的分数填报该校比较有优势,近几年该校都进入到征集志愿行列。即使今年不征集志愿,该校的录取分数也不可能攀升得很高。经过多方分析,左左一本“a、B、C、D”四个院校志愿如下表:

院校名称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4专业5专业6专业调剂

陕西科技大学制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石油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服从

西安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服从

云南大学城市规划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工程管理服从

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软件工程服从

最后陕西科技大学最高投档线是601分,最低投档线为543分,左左以高出7分被该校提档,并被“第一志愿”制药工程专业录取。

过来人忍忍如是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风景这边独好。

高考志愿填报要知己知彼、量力而行。一本低分段考生有时候退一步,采取放弃“一本”阵地的攻略,也许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理工类考生忍忍和许多同学一样,由于高考数学题出得较偏而发挥失常,只考了540分,恰恰就是压一本线的分数。针对这种刚压线的分数,如果非要读一本,也就只有偏远地区的一本院校可以考虑,至于专业更是没有选择余地。但忍忍的父母希望儿子能够学工科,掌握一技之长。最后忍忍决定在一本志愿上试试,但重点放在二本,以忍忍的分数在二本还是能够保证专业和学校的。于是志愿填报老师给出了下面的志愿方案:

一本志愿

院校名称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4专业5专业6专业调剂

燕山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服从

西安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微电子学材料类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服从

陕西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服从

西安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服从

二本志愿

院校名称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4专业5专业6专业调剂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微电子学机械电子工程工程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服从

西安工业大学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服从

西安邮电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服从

西安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服从

一本的录取结果是,忍忍分数达到西安工业大学的投档线540分,但是名次未达到。燕山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投档线分别是573分、558分、543分。一本征集志愿时忍忍的分数没有优势,最后只能作罢。所以忍忍的分数只能在二本志愿上做文章了,他的分数在二本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余地。最终,忍忍被西安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西安科技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学科,这也满足了忍忍对于专业的要求,虽然不是一本,但是确保了不落榜有学校可读,而且专业还是自己中意且实力也不错的。如果忍忍硬是“死守”一本,可能最终会一无所获。

过来人郝雯如是说:好高骛远,终难如愿。

2011年陕西文科考生郝雯考了551分,高出一本线8分,她采取了“咬定一本不松口”的策略,确立了下面的志愿方案:

提前批志愿

院校名称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4专业5专业6专业调剂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小学教育///服从

一本志愿

院校名称专业1专业2专业3专业4专业5专业6专业调剂

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俄语英语翻译服从

湘潭大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德语编辑出版学会计学经济学服从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朝鲜语俄语英语编辑出版学服从

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日语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服从

郝雯确立志愿方案的理由:一是在院校的选择上首选师范类院校;二是专业首选语言类专业;三是提前批次“冲一冲”东北师范大学,专业只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专业就行,不服从调剂;四是一本院校报考个人较为看好的院校。综合考虑,她的班主任建议她合理填报二本志愿。但郝雯心想,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自己应该是可以被广西大学录取的。抱着一本不放的郝雯最终只填报了提前批次和一本志愿。

录取过程中郝雯被提前批次的东北师范大学提档,但是由于分数较低最终还是被院校退档。一本院校的陕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广西大学的投档线分别是562分、554分、558分和552分,郝雯没有达到四所院校的投档分数。由于一本征集志愿院校所剩专业不理想,郝雯没有填报,而二本志愿她也没有填报,最终郝雯落榜。

志愿填报密钥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无论哪个分数段的考生,都存在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分数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如果优先考虑专业,所能填报的只能是知名度不太高的院校,若优先考虑院校,那么专业就可能无法兼顾。而一本中低分段的考生还会多一项纠结的内容,就是上一本还是上二本?以下总结出的志愿密钥或许会对一本中低分段考生有所帮助。

密钥之一在填报志愿之前,第一步要确定的就是把什么放在第一位,即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院校优先就要有接受专业不如意的心理准备。如豆豆报考的愿望就是追逐名校。因此当被河海大学录取时,虽然不是自己向往的专业,但他的心情很容易得以平复。专业优先就要面对院校名气或者院校批次降低的问题。如忍忍专业优先,只有报考二本院校才可以实现。

密钥之二了解院校和专业的录取信息与自己的愿望的匹配度。如左左的愿望是上一本,根据自己的分数,做足了功课,得出较为理想的结果。最终以较低的分数,成就了院校与专业都满意的完美结局。郝雯和他有同样的报考愿望,结果却差之千里。原因只有一个:掌握的信息不足,导致结果与预想的结果偏差大。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4

专业大观

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我们,对金属材料一定不陌生。从汽车外壳到小小螺丝钉,从建筑用材到锅碗瓢盆,处处充斥着金属感。可以说,金属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日益深入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对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原理的探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材料热力学、金属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同学们将被培养成为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发展历史很长,基础非常雄厚,可以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借助学科雄厚的基础,初学者虽然很容易入门,但入门后看见的是一片片整整齐齐的田野,仿佛没有值得开垦的地方,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下一番力气。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敢于放开自己的思维不断探索新知。

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如果希望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可以去相应的研究所(比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参加工作,或是在宝钢、首钢等国有大中型钢铁集团以及其他相关企业担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可以选择留校或者出国。当你看见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在钢花飞溅中诞生,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的时候,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也许到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别的领域更感兴趣,不要担心,你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完全可以帮助你适应其他的工作,因为在这里养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令你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报考点津:由于本专业涉及到金属材料的设计、计算机的应用等专业领域,因此,有创新意识,吃苦精神,且在绘图、计算机等方面有专长的同学更适合报考该专业。

高校快照:北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

专业大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属于理工科类,是研究有机及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高新技术专业。目前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研和国防等各个领域,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的是高新技术方面的人才,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具体的课程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看课程的名称,我们会发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主要涉及化学、物理、材料知识。但是,不要以为你高中的物理、化学学得好就能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好,我们高中时学的物理、化学其实都只是基础知识,并没有朝深方向延伸。因此说,高中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只能算是在为学高分子化学、物理打基础。

学习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主要课程后,充其量只能说你学到了知识,还不具备有开发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能力。为了帮助该专业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做实验,同时学校也会适当的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同学们可以进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等。此外,同学们自己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工厂、企事业单位实习。

总而言之,只有经过社会实践并且反复摸索验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学们才能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获得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当同学们在学校就具有以上这些能力,那可以说已经很优秀了,毕业时那会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关于就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报考点津:对物理、化学感兴趣的学生较适合本专业。另外,由于该专业要与计算机、英语打交道,因此你要有计算机、英语方面的学习热情。还有,按照相关招考规定,色弱、色盲者不能报考该专业。

高校快照: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侨大学等。

专业大观

复合材料与工程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它分为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和复合材料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这样可以术业有专攻,使同学们在成为本专业通才的同时又是某个方向的专才。

既然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学的是如何研发复合材料,那么复合材料究竟有何魔力驱使同学们去研究它呢?人们获取知识时常用的方法是去粗取精,从而使知识更上一层楼。复合材料其实和同学们汲取知识的方法是一样的,它是由两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材料通过物理和化学复合,组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态结构的材料。简单的说,就是它具有合成材料共有的优点,性能要高出任何一个合成的部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复合材料产品,如休闲座椅、工艺花盆、灯饰、广告灯箱、汽车配件、电话亭等。当我们惊讶于复合材料与工程何以如此强悍时,羡慕和期待的眼光便落在了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上。

看着五花八门的工艺花盆、灯饰,同学们可能会难掩内心的激动,也想自己动手制作出漂亮的灯饰。有这样的心情,表示同学们已经爱上了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了。由于该专业所要解决的是了解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主要应用领域、复合原理和主要制备工艺等问题,因此该专业的同学们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有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设备、材料学概论、复合材料的实验技术、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复合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础等。

罗列出这么多专业课程,你可能会发出感慨,怪不得该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研制出许多性能各异的产品,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全。该专业同学毕业后可以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材、化工防腐、电机、电子、石油、通信、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业工作。即使是新入职的该专业的毕业生,薪酬也不会很低,一般薪水在3000左右,不过也分地域、单位和各人能力。

报考点津:能吃苦,有创新精神,且对化学、物理感兴趣的最适合报考本专业。尽管没有性别限制,但从往年的男女就业情况来看,男生比女生更受企业的欢迎。

高校快照:武汉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

专业大观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前沿叉学科,是生物医学工程、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交叉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

生物功能材料专业的魅力,就在于敢于实践李宁的那句名言——“一切皆有可能”。就在前不久,青岛即发集团成功研制出了“高性能壳聚糖纤维材料”,而它的原料就是不起眼的虾皮、蟹壳。虾皮、蟹壳与用来做纺织面料材料的棉花相比,在纤维等特性上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就是这样不可能的事实,科研人员利用甲壳素经化学处理和拉纤工艺制备,制出了可纺性高、抗菌性强、隔热性能好等特点的“高性能壳聚糖纤维材料”。科研人员之所以可以变不能为可能,完全归功于生物功能材料专业。

科研人员有如此“特异功能”,与天生无关,而在于他们都接受过生物功能材料方面的专业学习。他们必学的主要课程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材料制备与加工、生物材料综合实验等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要学好这些专业知识,没有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好的,因为这些课程比较深奥难懂,同学们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在课后消化以外,还必须给自己“加餐”,以接触更多的相关知识。

因为生物功能材料是涉及面很广的专业,因此一般的学校都会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生物医用高分子改性、组织工程学、控制释放理论与应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环境材料基础等。

学习了主要课程和选修课程之后,同学们可能还会关心,学习了这么多知识,究竟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从开设的主要课程来看,生物功能材料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能在生物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的综合型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就业面宽,同学们毕业后可在研究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5

0引言

经济信息化及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和潮流。为了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求,当下很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乐观,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相反的部分企业招收不到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实际效果与企业需求相脱节,导致中职院校难以发挥其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就亟需改革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奠定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1准确定位电子商务专业方向

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应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准确定位教学方向,培养技术型和商务型的专业人才,其特点如表1所示。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根据这些需求,定位教学方向,以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2改革教学内容,激发课程的专业特色

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应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坚持顶岗实习即可上岗的原则,激发课程的专业特色,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将专业课与文化课有机整合

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内容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独立设置,没有结合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导致这些基础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想脱节,不能辅助专业课程的良好开展。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将专业课与文化课有机整合,例如,将数学与会计整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单证实务信用证等专业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与专业相关的外语知识,促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2.2实施“教学一体化”模式

电子商务是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必须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必需知识和职业技能。所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应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有机整合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全面实施教学一体化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3编制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教材

电子商务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应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内容、流程及情境,编制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教材。改革后的教材内容要以学习任务引领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特点。同时,在编制专业教材时也可聘请电子商务企业的专业工作精英参与,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此外,电子商务专业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开发相应的课程,例如网页制作、网店管理、电子支付与结算、eXCeL商务办公、现代物流技术等,并且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将各个项目细化为多个子任务,进而使专业教材与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未来顶岗实习和就业要求,成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

4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传统单一的课堂试卷形式的考核体系,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应积极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考核评估机制,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估、综合性评估、技能性评估,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考核,尤其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例如,在考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时,采用上级设计系统的方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应用能力;在考核国际贸易课程时,以设置任务的形式,并进行小组分配,组内成员共同分析、探讨及解决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最后根据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点评;网上创业课程的考核,可以根据学生网店的开店及经营状况等为标准。通过综合性、多元化的教学考核,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效果。

5强化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岗位要求适用性

5.1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是该专业关键的教学环节。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格要求,学生要在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应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彻到理论教学中,并相互渗透、补充和促进,已达到有效融合的目的。其次,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课程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3个部分,并将各个部分具体细化为多个子项实训内容,实现全方位的实训。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资源,例如实训场地、多媒体教室等,促进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

5.2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技能竞赛

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技能竞赛,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为一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市场营销、商务应用文写作、广告设计等多方面,例如电子商务网页设计课程,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学术的技能水平,组织“网页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操作能力等。

6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模式,创建发展的新平台

6.1建立灵活的教学体制

在学生入学时,就应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进行学习,双方合作开设“电子商务冠名班”,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员工到课堂授课,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文化、要求及工作技能。

6.2优化校企合作资源

中职学校可以大胆尝试“进校办厂、引厂入校”的新型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优化校企软硬件的使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以利用地区优势,为处于孵化期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场地及设备,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另外,“实践出真知”学校还可以委派电子商务教师到企业工作学习,让教师通过参观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丰富自身的专业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

6.3政府应加大校企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应明确校企合作制度化,根据具体的形势,有效地制定具体化和可行性强的相关法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地方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健康成长,明确校企合作发展的方向。例如,为顶岗实习企业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顶岗实习,为当地经济地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发挥职业教学的作用,进而创造出“三赢”的局面。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6

一、专业人才定位

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涉及家电、家电控制部件、计算机组装、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视听设备等领域。传统生产正被自动插件、自动焊接等新技术、新工艺所取代。生产人员的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诸如品质控制、工艺控制、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岗位。高职教育专业只有紧跟电子行业公司企业的工种岗位,分析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使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相适应。因此,必须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解决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具有系统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从事电子类产品和设备的安装、调试、检验、运行、维修;具有单片机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具有对常规电子产品进行分析、开发设计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具备生产一线精密工艺设备操作维护、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及具备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以真实的电子产品作为学生学习、实训的载体,采用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将电子产品装、调、修的全过程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构建“产品导向、项目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

在制定专业建设目标时,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立足电子技术职业岗位群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实境组织课程,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案,建设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标准;打破学科界限,实训“一体化”优质教材;建设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集生产、教学、职业培训多位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构建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我院应用电子专业采用“岗、课、证相通融,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派样模式。“岗、课、证相通融”就是按照岗位技能需求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教学内容,课程的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去的职业资格证书。“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讲课堂设在实训室,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项目为载体,按照项目的实施过程开展教学,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练,学做合一的“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时间五个要素相结合。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分支比较多,不同的学校定位,必须结合服务相关行业与地方经济,以专业复合方向为突破口,以工学结合、模块化进行课程体系整合。构建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三个课程体系。

教学设计上采取“2+3+1”的组织形式,前2个学期主要安排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为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奠定基础;第3、4、5学期安排专业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第6学期安排学生定岗实习,是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深化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主要是公共必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公共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必修28个学分。专业平台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其中有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LC技术,工程制图与aUtoCaD,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工艺实训,等专业必修课77学分;专业英语,多媒体技术,小型电子产品外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6个学分。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时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知识,局用熟练的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可。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7

关键词:就业热门;专业嫁接;课程整合;电子课程;整体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能力型和就业型教育,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1]。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首先,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看,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合理配置实现的,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2]。其次,知识经济日渐凸显,高科技促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嫁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3]。

一、专业嫁接的思路

(一)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振兴,以及机构重组、人员调整的结果,各大石化单位急需补充大量人员,尤其是成本低、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技能人才[4]。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已有57年历史的石油化工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就业的质量非常高,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三年,一般情况下,在两学年还未结束时,几乎一半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导向,学院内一些非石化类专业纷纷与石化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合嫁接,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系,专业嫁接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学生既掌握了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的石化类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即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

(二)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必备知识体系

专业嫁接的效果应该达到嫁接专业(比如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被嫁接专业(如石化专业)学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体系,而嫁接专业又有其自身专业的要求,如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实现专业嫁接,必须要对嫁接专业的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基础、必须、实用、够用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了将文科类专业与石化专业进行嫁接,开设的嫁接课程有《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设备》、《石化专业认识实习》。理科类非石化专业与石化专业的嫁接时开设的嫁接课程有《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化工技能取证》。

高职教育提倡理论教学“课件化”、实践教学“现场化”,尤其在专业嫁接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并保证嫁接的目的,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已经为《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开发了适宜的电子课件,根据编写的《石化中试装置实训教程》校内讲义在学院的中试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化教学实习,完全达到了上述要求。

二、文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开设嫁接的专业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必须将嫁接的课程以恰当的形式组织,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而又能够有效克服因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僻难懂,确实使非石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嫁接掌握石化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通才”教育目标[6]。

(一)化学课程整合

人文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或学习时不得要领,《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并且对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部分进行了扩展,既是对三年高中化学的浓缩与简化,又能承接部分石化系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俗称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设一学期,40课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40课时内还要理解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如果两个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太远,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系、石化系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做一次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该课件有445mB,刻成一张光盘,《实用化学基础》共分九章,每章包含有: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课的提纲、重要知识点、例题、习题,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进行了相应链接;

flas。模拟有机物分子构型、有机反应历程、模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以节约用于实验的财力、人力、时间的投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频。课件中有40余个精心收集、制作的视频文件,比如乙醇的生产过程、有机物的性质、石油的用途等电视片、真实录像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除了该光盘中所含的视频,我们还有另外两张有机化学操作、无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教学录像改制的光盘;

图片。几百幅图片展示了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造成的可怕疾病,展示了工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展示了高分子、高科技材料,有利于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拉近;

例题、习题。每章都有与之配套的例题、习题,制作成word文档。已经链接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独立放置可以更方便查找。

(二)工艺课程整合

文科类专业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一些石化产品、石化工艺、石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

应用英语(石化方向)三个专业,就开设了一门《石油化工设备》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等知识,主要是石化专业一些应知的知识点,30课时左右就能够对石化行业有基本的了解。

(三)实践课程整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系有着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理论课时,对于嫁接石化专业的文科专业,我们专门划出一周的时间为其安排一门《石化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

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等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参观石化中试装置,加深理解所学的工艺知识,亲眼看到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设备、装置,现场认识管线、仪表、阀门等,能够在现场摸清工艺流程;

进入化学实验室亲手做1~2个实验,认识大量现代化分析仪器、小型设备。

三、理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一)工艺课程整合

理科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在学习石化类课程时就应该扩展课程,并且适当加深深度,我们针对学院内的理科非石化专业编写了《石油化工工艺基础》教材,内容涵盖石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按照石化类专业教学计划,以上前三门课程每门需要讲授两学期,《高分子化学》讲一学期。对于非石化类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嫁接时,不可能按石化类专业的教学课时进行,这样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上提炼出每门课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除了在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开发与之匹配的电子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原理》部分的单元过程和设备,需要通过模型、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规教学中还需要实验、仿真、实训,在不足20课时情况下,大致将《化工原理》主要的精髓学完,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电子课件,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收集了有关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等大量的动画、视频、照片,用于教学的效果非常突出。《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要讲解很多装置的工艺流程,常规教学利用布质或纸质挂图,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流程以动画或图片实现,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教和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扩充。

(二)职业技能取证

非石化类理科专业,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专门开设了《化工总控工技能取证》课程,课程标准与石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取证培训和考试,通过2周(60学时)的强化训练,让其掌握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仿真操作。

四、专业嫁接的效果

(一)嫁接课程教学效果

《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程于2004年秋季用于教学,连续使用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经多位老师的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效果与常规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并且在化学专题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达到的。

《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于2005年秋季用于教学,多个教师在开设该门课程的10余个班内试用,从老师的反馈和课堂上同学的反应来看,采用电子课件授课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讲课的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石化专业的知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真正达到了专业嫁接的目的。

(二)嫁接专业就业效果

根据本校招生就业办公网显示的石化专业以及嫁接石化类课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嫁接石化类课程的理科专业有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文科专业有市场开发与营销(油料储运)、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石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与学院的特色专业进行嫁接,且嫁接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在嫁接石化类课程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嫁接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

学,2006.

[2]裴建平.有关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26-27.

[3]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

(10):95-97.

[4]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兰州大学,2007.

[5]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

大学,2004.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子电工专业创新教育教学路径

做好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是增中职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关键。中职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人才需求导向,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改革创新,这样才能给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优化电子电工专业课程体系,推动教学创新发展

目前,我国许多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工专业课程较为混乱,且各个课程都有独立的课程标准。这无疑加大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难度。在创新教学的今天,教师要结合社会电子相关行业对于电子电工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在最大程度上合理规划基础知识。

电子电工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不仅涉及电子电工理论教学内容,还涉及实践教学内容。协调好电子电工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建立实践操作的意识,才能培养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二、优化电子电工教学技术,推动教学创新发展

中职院校的电子电工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多,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且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在课堂中,教师用语言去解释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学生很难完全听懂,甚至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师提供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机会。学校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提高专业知识的形象性与生动性,这样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比如在讲解有关机电工程制图的知识时,教师长期向学生灌输绘制机电工程制图的方法,无疑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一边展示真实的机电工程制图,一边讲解绘制的方法,能够让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快速理解。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时间缩短,便有更多的课堂时间去做机电电工制图绘制练习,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水平。

三、优化电子电工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创新发展

打造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是做好电子电工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意识到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对于电子电工专业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学习去验证理论知识。在实验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验活动中练习操作技能。从电子电工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设计多种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拓展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内容的宽度与深度,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效。

比如在讲解有关模拟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体系。在学生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创新理论知识的记忆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与学生一起开发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建立个人项目实验与团体项目实验,共同模拟电子技术,推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高效化,找到适合个人发展期待的研究项目。

四、优化电子电工教学手段,推动教学创新发展

电子电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永恒的教学目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正视创新教学手段,站在电子电工专业发展的角度,灵活选择科学教学方法,有益于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呈现知识时坚持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9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56-02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产业逐渐上升为我国新兴支柱型产业,社会对高端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逐年快速增加趋势。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开始积极借鉴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创新。2015年,杭州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国内几家大型电商企业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合作,如与当地的阿里巴巴分公司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和在职员工工作技能培训等。实践证明,上述高职院校的做法比较符合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但是,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还是存在与社会人才培养相脱节的现象,如有的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还是十几年前的版本,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已经明显落伍。总之,尽管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已经认识到建立工学一体化全新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其仅是从课程理念进行探索,还没有从实际出发真正建立这一适应市场化人才需求的科学完善的全新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如果这一现状还不能母本上得到彻底解决,未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将会面临更多发展中的问题。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要想建立现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全新课程体系,需要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经费有限,多数还靠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的支持,同时,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于普通高校也较弱,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很难真正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课程创新。2014年,湖北某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打算筹建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实训基地,但需要斥资1100多万元,最终过高的费用让这一项目暂时搁浅。即便是能够建立一体化实训基地,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也有限,根本无法安排足够的专业指导教师。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相对短缺,是导致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传统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给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带来负面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传统课程体系。很多高职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对待新型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方式的态度相对淡漠。越是年长的教师受到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越深,他们接受新型工学一体化课程理念的速度就越慢。过去几年尽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等课程比重在逐步增加,但是传统理论课堂还是习惯采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另外,很多教材比较陈旧,有的版本甚至是十几年前的老版本。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发展最迅速的高职专业之一,现有教材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如果选择一些新教材或开发一些适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全新校本课程,既需要一线教师具备超前的课程研究意识,又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要想建立全新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逐步破解传统课程课堂模式的束缚。

3.缺乏长远的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创新机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制定更加长远的课程创新机制。但是,当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短视或急功近利的行为。2015年,河南某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提出用一年的时间建立适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需要的、与市场对接的全新教学课程体系。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但未能给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带来帮助,相反还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原有教学计划。因此,国内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中,如果不能改变短视行为,不能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和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实际,各种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都将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三、创新建立全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建议

1.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要想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强化与合作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双方有效合作交流的平台。而要想建立这一平台,需要首先解决最迫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短缺问题。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实际,可以从以下几种渠道筹集相关课程建设资金:(1)申请所在高职院校专项扶持资金,可以通过课题立项等方式引起所在学校的关注,进而为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提供部分课程建设资金。(2)寻求合作企业单位的资助,可以采取免费为其培训员工、签订优秀毕业生就业合同等方式,让相关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之中。(3)通过社会公益募款等方式解决部分资金。在人力和物力资源上,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应当积极主动地招聘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课程建设工作,要通过公开竞标等方式获取所需的物力资源。总之,只有解决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中存在的资源瓶颈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

2.加大工学一体化课程理念宣传,建立现代电子商务专业全新课程体系。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中,应当积极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理念的宣传,让一线教学人员能够深刻理解建立全新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改革一线教师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方式,对积极参与课程设置改革的人员进行评价倾斜,让一线教师主动参与各项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的工作。除此之外,要想建立全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还需要对现有教材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要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开发相关校本课程。要适当降低传统理论专业教材知识的比重,适当增加应用操作技能教材的比重。尤其是在大三、大四两年,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训。而增加最新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技能专业教材,是做好应用型技能培训的前提条件之一。

3.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长效创新机制。现代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必须要改变短视、急功近利行为,要制定适合自己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长效机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行政管理人员应当与一线教学人员一起,共同致力于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长效机制的制定。具体做法:(1)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对一些与时展脱节的课程要进行大胆的摒弃。(2)要深入考察当前国内外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不断选择适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潮流的全新教育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3)要制定电子商务专业工学一体化发展的分阶段的长远规划,要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

四、结论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要建立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不断培养更多适合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进而推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与分子工程专业篇10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一体化教学,教学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要以培养艺德双馨,满足社会企业对岗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肩负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而对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体化”的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综合素质与综合技能的专业训练,完成对每一届学生的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是离不开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建设,只有完成了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好地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完成对专业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一般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一般要求是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专业培养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分析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系统地设计学习领域,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这其中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是基础,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开展教学设计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灵魂。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方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由课程的教学模式来决定的,教学模式的确定以后,根据教学模式来确定课程的组织结构形式、内容安排和教材内容的编写方式。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不足和自我控制能力低等特点,导致了他们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的能力差,对于一般性的理论知识要求的内涵也理解不透问题,利用传统的学科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没有效果,但是这些学生对于过程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却有一定的天赋,即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工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基于此,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满足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实施的要求。

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实践设案例分析

以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典型化工产品生产(Ⅰ)―离子膜烧碱生产操作》为例,剖析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3.1课程建设思路设计。以生产一线真实生产任务―离子膜烧碱生产的生产流程为主线,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为一体,将空洞、枯燥的理论知识结合着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而进行系统化学习,实现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明确本门课程需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围绕目标选择课程建设的主线,在主线上添加相应的知识点与技能操作点,使每一个节点上的内容与将要达到的职业能力十分吻合。

3.2课程内容选取。根据我院“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课程体系,结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化工总控工职业标准、无机反应工标准,依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把化工管路、部分化工单元设备操作、化工设备、无机化工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通过“逆向分解、整合重构、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课程内容设计法,重构课程内容,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真实的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生产任务中,结合生产实际情况,选取了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的一次盐水制备、二次盐水精制、精制盐水电解、氯氢气处理和液氯生产五个典型生产任务,作为本门课程教学实施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载体。

3.3课程建设的目标。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一体化模式完成《典型化工产品生产(Ⅰ)―离子膜烧碱生产操作》组织教学过程后,要达到学习化工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与理论知识,具体包括常见管路、管件及其材质选用常识;化工生产过程常见部分化工单元操作,如流体输送、流体输送机械、膜分离技术、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与冷冻等;生产过程中的典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备的开停车操作与日常运行与维护保养;整个生产装置的基本开停车、紧急停车和生产过程中常见事故处理方法等。以打造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在无机化工产品生产岗位上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

3.4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了完成本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主要建设了教学情境卡;电子教案;生产现场教学录像、特色教学录像、教学条件录像;离子膜烧碱生产flash虚拟车间;教学课件ppt;课程设计课件;图片库;习题库;开发了生产仿真软件;虚拟实训项目;趣味文献;企业案例;主要工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部结构2D动画库;主要工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部结构工业应用案例3D仿真动画库;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课程教学单元设计、项目考核评价体系、职业标准等教学文件。围绕一体化的教学实施目标,开发了这些能满足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有用资源,极大地满足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实施的需要。

3.4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通过完成本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任务后,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化工工艺生产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读懂了化工工艺流程图,明白了化工工艺装置的作用,能够独立完成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生产仿真操作、深入理解了化工工艺装置中的工艺控制点与工艺条件设置的作用及其控制运行方法,做到了将化工单元操作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具体化工生产运行过程中去,避免了单纯地让学生为了学习乏味的知识与技能而学习的抽象,较好地实现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融入到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