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6:12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定位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及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由于化学工业的相关领域极为广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就非常多样化,各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亦不尽相同。我校近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工业发展的需求趋势,兄弟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专业优势,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了适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2008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其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社会反馈积极.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中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统一的规范,又有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和业务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较宽的化工应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从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公共课、基础课除外)应由基础化学课、工程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3部分组成。基础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专业方向课:可根据具体方向选择专业化学课,如电化学工程方向可选理论电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学、电解工程和电镀工程等。精细化工方向可选择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另外实践性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提高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

就专业方向而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是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该是培养具有较扎实及宽广的化学工程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总体设计中要体现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重视实验、实践、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设置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在合理利用广西及学校的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注重社会需求基础上。据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方向设定为:电化学工程与精细化工。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2

   关键词:艺术工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现状

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目前在高校中有三种存在形式:艺术院校(如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理工等综合院校(如北京服装学院、闽江学院等)、师范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存在于这三种不同的类型院校中的专业,其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均不尽相同。

   实际上,从民国初期的图案教育一直到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我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源于工艺美术教育,长期从属于纯美术(绘画)。现代中国的设计教育萌芽于20世纪初期,探索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个多世纪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发展阶段。虽然我们曾经在民国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引进学习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并没有真正切入到制造产业和教育体系的深层,而仅仅是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层形态,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

   现代中国设计教育模式,在事实上已经造成了我国设计教育体系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新一轮落后,看看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的设计教育和制造产业的同步发展的成功案例,足以证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所在。对于正在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唯有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才能够在实践上指导我们的设计教育。

   二、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是它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是一张网,无论是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或哲学、美学等人文学科,还是物理、化学、机械等应用学科都与之相互渗透、互为所用。本文作者经过近年来对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较全面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从理论上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实际上,根据新市场需求和设计学科交叉特点,各国对设计教育都迅速做出了调整与改革。如日本近年来就成立独立的“艺术工科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从本科至博士课程都授予艺术工学学位,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特色十分鲜明。作为国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共同点是“艺工结合、文理渗透”,新体系、新方法、技术型的一体化特征十分明显。

   三、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艺术工学特色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更要瞄准未来服装产业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服装产业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服装产业发展之惯例。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非工程科学型,也非技术管理型,而是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通才复合型。

   (2)人才培养过程。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个“零距离”和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即“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3)人才培养管理。为了保证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管理规章,能够保障人才培养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能够保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有机协调,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转。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它是将原有的“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专业压缩合并新建而成的。作为地方性大学闽江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一方面具有文学艺术特征,属文学的艺术设计领域;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又具有工学属性,属工学的纺织科学技术领域(或曰属于轻工纺织类)。显然,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文理交叉、艺工结合的专业,无怪乎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都注明该专业可授文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其学生为艺术和工程相结合的艺术工学复合型人才,其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应用为目的,以服装设计、现场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技术、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标准使用等应用为主的内容框架,沟通产业论、服装企业管理、商品策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属于应用性极强的专门知识体系,其课程具有“艺术技术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

   四、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包括:(1)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要求。大学本科教育目前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毕业生正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非精英人才。从目前我国的专业教育层次(即中专、高职、大本、硕研、博研)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以往,我国很多高校确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职业定位是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或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事实上,大学本科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比较有限,再加上大学生实践经验比较匮乏,所以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线实际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现阶段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门人才,而非以往定位的服装设计与工程的高级专门人才。

   (2)人才知识结构的定位要求。由于社会分工的客观存在,虽然现代高等教育也强调“通才”教育,但高等院校还是必须要设置相应的专业,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专长,有具有较宽泛的基础,即“通才+专才”。

   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以服装为主体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是一项技术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专业活动。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在复杂的服装设计、生产和营销工作中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具备的知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按照“服装设计与工程”来设置核心课程,即根据服装市场需求设置“服装设计”或“服装工程”等课程。

   (3)人才素质能力的定位要求。面对服装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还应具备以下素养:

①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掌握人文知识程度和运用人文知识进行审美的能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曾有位学者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②科技素质。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正在影响到我们的思想、文化和美学等各个方面。

   因此,理解科学精神和科技价值观念,掌握科技工作规范,正确运用科技思想方法,具备科技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应有别于传统的科技知识教育,注重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培养掌握新技术并运用实施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技术的能力,体现时代性。

   ③职业道德与修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应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具有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创立名牌,我们的服装设计者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与消费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的文化正在发生着渗透与融合。今后的服装,一方面要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不断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这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设计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世界性的服装。合作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服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与团队成员、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客户等有关人员和部门进行交往,以便能主动地、高效地开展工作。

   五、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为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或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或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对服装产业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工作的艺术工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2)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①从业务培养目标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按专业方向分为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和服装工程专业方向,所以业务培养目标可以有所区别。如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应以培养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优先,服装工程方向则应该以培养服装技术为先。

   ②从业务培养要求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服装的设计、生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服装设计、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服装设计、服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属于既懂设计又懂技术的艺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可在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营销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艺工复合型背景的毕业生,既有理工科的缜密周全之思维,又有艺术文科的策划设计之能力,恰好满足了服装企事业单位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③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二是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三是了解服装消费心理与服饰消费文化、掌握服装营销基本技能;四是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语言文字表达、信息获取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五是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六、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们从艺术工学人才以及艺术工学特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的研究,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过程、教学管理机制多样化等方面,以“艺工结合、文理渗透”为主要模式,持续不断地深化了“艺术工程化、工程艺术化”的学科专业改革实践,细化成了三种不同的特定复合型式,具有特定的适用范畴。

   (1)工程+艺术模式。该模式以工程教育为主,并渗透艺术教育为特色,特别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如针织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

   一定的艺术教育可以使这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更接近生产实际。由于艺术教育拓宽了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使得教学、科研内容更具针对性,纺织服装产品的设计更具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研发出来的产品更合理,更市场化,更人性化。

   因此,这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纺织、服装工程知识、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知识和纺织品与服装艺术设计理论,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纺织品及服装设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具有扎实纺织及服装工程理论和较强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用织物、装饰织物和服装的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也能进行纺织品及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可在纺织、服装工程和艺术设计学科上进一步深造。

   (2)艺术+工程模式。该模式以艺术教育为主,并渗透工程教育为特色,比较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等。

   一定的工程教育让学生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并特别关注工程技术进步为各类设计带来的全新思路和发展空间。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知识、创新设计的理念,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艺术创作,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较强的艺术创新及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及创新设计、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环境设计项目策划、制作,环艺衍生产品开发等工作;室内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工程施工。

   (3)艺工融合模式。该模式以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文科与理科渗透为特色,主要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不划分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等。该类专业本身同时面向艺术类和理工科招生,单从课程模块无法界定哪些属于艺术课程或工程课程,艺工结合和文理渗透的课程设置体现到了培养方案的每一个节点。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一门属于艺术工学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它的学科属性及专业特点决定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教育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完整统一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设计,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最大化的渗透融合,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产品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良好的服装工程技术知识和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创新设计、产品研发及其组织管理工作等。

   七、结束语

当艺术工学教育摆脱师傅带徒弟的原始形式后,就开始从经验走向科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多地沉淀成科学,艺术工学教育的科学成分越来越多,艺术工学的学科建设也逐步地得到完善。

   (1)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2)服装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与工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工程+艺术、艺术+工程、艺工融合等三种模式。

   (3)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必将促进我国学科设置与分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4)艺术工学学科下的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如果从第一次进入到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算起,尚属年轻的学科专业,其学科的科学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有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葛田田.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j].艺术探索,2007(3):76-77.

[2]刘媛媛.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j].艺术教育,2007(11):116.

[3]蒋宗礼.如何使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9-31.

[4]甘应进,陈东生.创新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中国西部周刊,2005(12):54-55.

[5]陈东生.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展望[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23(增刊):55-56.

[6]潘鲁生.对当前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2):6-7.

[7]李伟,唐朝晖.“质量工程”背景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艺术教育,2008(6):64-65.

[8]李炳训.“和实生物”——我国设计艺术教育思考[j].艺术教育,2008(7):8-10.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3

关键词:艺术工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现状

艺术设计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目前在高校中有三种存在形式:艺术院校(如清华美院、美院等)、理工等综合院校(如北京服装学院、闽江学院等)、师范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存在于这三种不同的类型院校中的专业,其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均不尽相同。

实际上,从民国初期的图案一直到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我国的设计教育主要源于工艺美术教育,长期从属于纯美术(绘画)。中国的设计教育萌芽于20世纪初期,探索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一个多世纪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阶段。虽然我们曾经在民国时期和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引进学习了“包豪斯”及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但是并没有真正切入到制造产业和教育体系的深层,而仅仅是浮于形式模仿的表层形态,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

现代中国设计教育模式,在事实上已经造成了我国设计教育体系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一轮落后,看看亚洲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的设计教育和制造产业的同步发展的成功案例,足以证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所在。对于正在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唯有从理论上对艺术设计及其学科给予科学的认识与界定,才能够在实践上指导我们的设计教育。

二、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是它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是一张网,无论是传统文化、人文思想或、美学等人文学科,还是物理、化学、机械等应用学科都与之相互渗透、互为所用。本文作者经过近年来对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较全面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从理论上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实际上,根据新市场需求和设计学科交叉特点,各国对设计教育都迅速做出了调整与改革。如日本近年来就成立独立的“艺术工科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从本科至博士课程都授予艺术工学学位,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特色十分鲜明。作为国际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共同点是“艺工结合、文理渗透”,新体系、新方法、技术型的一体化特征十分明显。

三、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艺术工学特色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不仅要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更要瞄准未来服装产业发展之需要。不仅要适应我国服装产业的特点,同时也要符合国服装产业发展之惯例。即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非工程科学型,也非技术管理型,而是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通才复合型。

(2)人才培养过程。坚持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三个“零距离”和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即“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零距离的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零距离的贴近,实践教学与岗位零距离的接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3)人才培养管理。为了保证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管理规章,能够保障人才培养按教学计划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能够保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有机协调,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高效运转。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它是将原有的“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专业压缩合并新建而成的。作为地方性大学闽江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一方面具有文学艺术特征,属文学的艺术设计领域;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又具有工学属性,属工学的纺织科学技术领域(或曰属于轻工纺织类)。显然,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文理交叉、艺工结合的专业,无怪乎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中都注明该专业可授文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作为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其学生为艺术和工程相结合的艺术工学复合型人才,其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应用为目的,以服装设计、现场生产、管理与营销等技术、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标准使用等应用为主的内容框架,沟通产业论、服装企业管理、商品策划、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属于应用性极强的专门知识体系,其课程具有“艺术技术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

四、工学特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思想及教育观念的综合体现,它决定着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等,无不依据培养目标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包括:(1)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要求。大学本科教育目前正在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毕业生正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非精英人才。从目前我国的专业教育层次(即中专、高职、大本、硕研、博研)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以往,我国很多高校确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职业定位是能在、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设计、生产、管理或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事实上,大学本科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还比较有限,再加上大学生实践经验比较匮乏,所以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线实际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现阶段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门人才,而非以往定位的服装设计与工程的高级专门人才。

(2)人才知识结构的定位要求。由于社会分工的客观存在,虽然高等教育也强调“通才”教育,但高等院校还是必须要设置相应的专业,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既具有一定的专长,有具有较宽泛的基础,即“通才+专才”。

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以服装为主体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是一项技术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专业活动。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在复杂的服装设计、生产和营销工作中从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具备的知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按照“服装设计与工程”来设置核心课程,即根据服装市场需求设置“服装设计”或“服装工程”等课程。

(3)人才素质能力的定位要求。面对服装产业的飞速,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还应具备以下素养:

①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掌握人文知识程度和运用人文知识进行审美的能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人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曾有位学者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②科技素质。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正在影响到我们的思想、文化和美学等各个方面。

因此,理解精神和科技价值观念,掌握科技工作规范,正确运用科技思想方法,具备科技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应有别于传统的科技知识教育,注重面向社会生活实际,培养掌握新技术并运用实施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技术的能力,体现时代性。

③职业道德与修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应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具有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创立名牌,我们的服装设计者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与消费观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的文化正在发生着渗透与融合。今后的服装,一方面要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不断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这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设计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世界性的服装。合作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服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而且还要能够很好地与团队成员、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客户等有关人员和部门进行交往,以便能主动地、高效地开展工作。

五、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本科专业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其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或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或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对服装产业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工作的艺术工学应用型专门人才。

(2)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21世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①从业务培养目标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服装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由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按专业方向分为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和服装工程专业方向,所以业务培养目标可以有所区别。如服装设计专业方向应以培养服装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优先,服装工程方向则应该以培养服装技术为先。

②从业务培养要求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服装的设计、生产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服装设计、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服装设计、服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属于既懂设计又懂技术的艺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可在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营销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艺工复合型背景的毕业生,既有理工科的缜密周全之思维,又有艺术文科的策划设计之能力,恰好满足了服装企事业单位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③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及表达技能;二是掌握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版技术、服装材料应用以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三是了解服装消费心理与服饰消费文化、掌握服装营销基本技能;四是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协调、语言文字表达、信息获取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五是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六、艺术工学特色服装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们从艺术工学人才以及艺术工学特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内涵的研究,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人才培养过程、教学管理机制多样化等方面,以“艺工结合、文理渗透”为主要模式,持续不断地深化了“艺术工程化、工程艺术化”的学科专业改革实践,细化成了三种不同的特定复合型式,具有特定的适用范畴。

(1)工程+艺术模式。该模式以工程教育为主,并渗透艺术教育为特色,特别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如针织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等。

一定的艺术教育可以使这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研究成果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更接近生产实际。由于艺术教育拓宽了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使得教学、科研内容更具针对性,纺织服装产品的设计更具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性,研发出来的产品更合理,更市场化,更人性化。

因此,这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纺织、服装工程知识、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知识和纺织品与服装艺术设计理论,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纺织品及服装设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具有扎实纺织及服装工程理论和较强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用织物、装饰织物和服装的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也能进行纺织品及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可在纺织、服装工程和艺术设计学科上进一步深造。

(2)艺术+工程模式。该模式以艺术教育为主,并渗透工程教育为特色,比较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等。

一定的工程教育让学生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并特别关注工程技术进步为各类设计带来的全新思路和发展空间。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知识、创新设计的理念,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艺术创作,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较强的艺术创新及工程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及创新设计、服装的贸易和管理工作;环境设计项目策划、制作,环艺衍生产品开发等工作;室内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工程施工。

(3)艺工融合模式。该模式以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文科与理科渗透为特色,主要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不划分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等。该类专业本身同时面向艺术类和理工科招生,单从课程模块无法界定哪些属于艺术课程或工程课程,艺工结合和文理渗透的课程设置体现到了培养方案的每一个节点。

服装设计与工程,作为一门属于工学学科的复合型专业,它的学科属性及专业特点决定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有机融合的完整统一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设计,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到最大化的渗透融合,要求学生掌握服装产品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良好的服装工程技术知识和产品研发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意识和技术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服装产品创新设计、产品研发及其组织管理工作等。

七、结束语

当艺术工学教育摆脱师傅带徒弟的原始形式后,就开始从经验走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经验越来越多地沉淀成科学,艺术工学教育的科学成分越来越多,艺术工学的学科建设也逐步地得到完善。

(1)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为艺术工学,艺术工学人才就是人文艺术素养高、懂得科学技术、了解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艺术工学特色人才培养就是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培养模式。

(2)服装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艺术工学特色的应用型高级设计与工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有工程+艺术、艺术+工程、艺工融合等三种模式。

(3)将艺术设计的学科属性诠释为艺术工学必将促进我国学科设置与分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指导国内艺术设计类(环艺设计、染织设计、陶瓷设计、装潢设计、装饰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人才培养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4)艺术工学学科下的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如果从第一次进入到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算起,尚属年轻的学科专业,其学科的科学化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有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2]刘媛媛.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J].艺术教育,2007(11):116.[4]甘应进,陈东生.创新教育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中国西部周刊,2005(12):54-55.

[5]陈东生.艺术设计学院学科建设展望[J].长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2,23(增刊):55-56.

[6]潘鲁生.对当前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5(2):6-7.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4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梯队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是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通过对现有教师梯队的结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考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完成教师梯队结构的合理调整。形成由专业带头人指导带动、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鼓励其他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培养专业方向带头人到国内外同类院校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积极探讨工艺美术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本专业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指导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调研与交流,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实践教学能手来提升工艺美术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特点和不同工艺需求选聘校外兼职教师,组建兼职教师专家库。通过聘请工艺美术大师或民间艺人,传授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使民间文化深人工艺美术专业教育;通过聘请专业技师教授专业技法,使学生掌握现代工艺美术制作技能;通过聘请校外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引领学生了解专业动向,把握专业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学习方向;通过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更新、行业状态等。总之,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使实验室教学层次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氛围更加活跃。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还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师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专业实践教师需要完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辅助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性教学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通过培养现有专业实践教师和引进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师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2.校内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教学与实训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除部分理论课程和一年级基础课程之外,专业课程皆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室教学课程达到课程总量的70%以上。实验室建设对于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包括纤维、染织、金工、漆艺、玻璃、陶瓷、首饰7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手工文化与技艺。实验室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素养。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第一,优化实验室空间;第二,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更新与维护;第三,完善师资配置;第四,建设实验室文化;第五,建设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前二者包含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后三点包含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缺一不可。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了校内实验室教学条件的不足,是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①积极拓展企业实训基地。通过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增加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机会,了解行业信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随着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深化,签订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制定学生企业实训的管理制度、教师服务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制度等,构建企业实训的长效机制。②博物馆教学是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历史背景与文化脉络并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一个相对深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实践教学的进行。努力寻求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画廊的合作,健全博物馆实训制度,保障博物馆教学的常态化。③民间手工艺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方面。通过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实训,使学生深人了解手工艺品类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工艺流程、审美特征、功能特征以及这些传统手工艺与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民俗村落的多方考察,建设与本专业相关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资源库,制定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通过举办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的成果展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④通过对艺术家工作室的考察与访谈,与艺术家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并制定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学生进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的实施办法。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把握艺术创作的方向。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⑤工艺美术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与行业协会共同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机制。工艺美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与玻璃专业委员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纤维专业委员会的深度合作,发展与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金属工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首饰分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的合作。

4.国内外交流

通过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交互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校际活动,增强学生对外交流与沟通能力。加强校际师生互访,在教学、科研等层面开展交流。深人开展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积极申办交换培养合作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校际专家互聘、开展主题互动教学以及相关学术论题研讨等活动。在校际互动过程中,互通有无,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5.展览与比赛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5

一、为什么选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我们学习的专业,不禁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思考,之后的篇幅便是介绍本专业的未来发展路线:技术型路线、销售型路线及复合型路线。通过对三者的一一描述,产生纵向的说明展望及横向的对比思考。全篇从对化工专业的了解开始,止于对个人发展的归纳展望,展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巨大潜能及良好的未来发展态势。化工科学体系庞大,其包括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近二十个专业。而有调查显示,目前企业需求最大的三个抓也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以19%的比例占据第一,其次是均为14%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精细化工专业。由此可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对社会的贡献也大。选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我们,也必将在祖国的建设中大展拳脚。

二、如何更好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

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知识,我们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及能力。首先,我们可以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及应用化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的方法;其次,我们还可以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得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应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其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在放大的效应。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它以物理学、化学和教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化学工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其研究对象通常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过程本身的复杂,物理的复杂及物系流动时边界的复杂性。而化学工程的研究范围也包括装置的大型化和新产品、新工艺工业化的问题,且化学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化学工程也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学科的成熟,不断向学科深度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向新的领域渗透,研究和解决新领域的新问题。

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1原料处理;2化学反应;3产品精制。而以上的三步骤都需要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和物理得转变。而化学生产技术一般是对一定的产品或原料提出的,所以,它具有个

别生产的特殊性,但其内容所涉及的方面一般有:原料和生产方法的则用,流程组织;所用设备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及其它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确定,生产控制,产品规格及副产品的分离和利用,以及安全技术和技术经济等问题。

现代化学生产的实现,应用了基础科学理论(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学科的知识及技术。而现代化学生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基础化学生产的大型化,原料和副产品的充分利用,新原料路线和新催化剂的采用,能源消耗的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生产控制自动化,生产的最优化等。

四、在了解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以有哪些就业路线

1.技术型路线: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或创业)

化工行业是个讲究资历和积累的行业,很少有“一飞冲天”的特别机遇,初毕业的我们可以做些技术类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步积累技术资本和经验,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能获得比较好的机遇和地位。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作,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得以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的发展基础。所以,若要走技术路线,对于刚毕业的我们,必须在寂寞与微薄的薪水中提升自己,技术和经验是化学工程师的资本,基本可以替代金融资本进行创业,这也是工作最开始几年的寂寞和低收入换来的回报。有技术在手,想有高薪或者是创业,都不是问题。

2.销售型路线: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销售总监

化工原材料的辨别必须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的优劣。所以,化工贸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外贸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贸易人才的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开朗乐观,能吃苦耐劳等素质,若你具备以上的素质,那便在你涉足该行业做销售时,努力地工作。工作的前两年是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因为,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人脉)和技巧在两年内基本定型。好的销售人才永远都不用发愁企业或行业的不景气,因为销售技能的通用性,跳槽转行都是非常轻松的。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6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都需要不断创新化工技术,而创新的基础就是人才。因此,21世纪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化工专业技术人才[1,2]。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落实《东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院不断进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研究修订工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研究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复合型与创新型高级人才,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2.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从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课程设置方面: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协调发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协调发展,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形成理、工、文、管结合的、符合研究型大学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方面:优化知识结构,重整内容体系,减少重复交叉,注重传统课程与前沿知识的结合,拓展专业方向。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工程技术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社会科学基础。

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打破原来各自独立的课程实验和实践体系,按照能力培养要求构造四年完整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培养体系,做到英语、计算机、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

学时安排方面:压缩理论教学课时,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创新意识培养的空间。

3科学合理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3.1“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组成

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由通识教育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选修、集中实践等5个平台组成,且每个平台均包括多个具有特色的模块。

3.2“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特色

通识教育基础平台由数理素质系列课程、外语、计算机系列课程、思想政治系列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环境和经济系列课程、体能素质课程6个模块组成,主要包括比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和工具技能性课程(数学、外语、物理、计算机等),涵盖了本科教育中主要的公共课和基础课,体现“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厚基础”特色。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大类学科基础课、大类学科实验系列课、电子与机械等相关学科课程等3个模块组成。它的设置体现了“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特色。专业基础平台分为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系列课程2个模块。它的特点是“打通公共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课程”,充分体现了“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突出了“宽口径、重实践”特色。

专业方向课程以模块形式进行组合,形成了适应不同培养方向的、有特色的柔性专业选修平台。本专业设立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化工2个方向,共同开设了化学化工进展(研讨)和精细有机合成2门专业必修课。此外精细化工方向设置了4门选修课程。专业选修平台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增加选修比重,注重个性培养、符合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模块的多样化组合满足学生个性的多元化发展,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课空间,实现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分流培养,有利于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充分体现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特征和个性要求的结合。

集中实践平台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实践2个模块。实践教学环节模块打破原来各自独立的课程实验和实践体系,按照能力培养要求构造四年完整的实验和实践环节的培养体系,主要包括:英语强化训练——化学化工文献、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工程数学及计算机实践、认识实习——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既充实了短学期实践训练内容,又增强了相关课程教学的实践训练,真正提高学生工程训练的效果。创新模块包括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综合素质教育需要而设置的课程(社会实践、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以及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课外研学学分,满足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院配备专门教师开设化学实验竞赛培训课程,64~80学时(2~2.5学分),在本专业大学二年级选拔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集中培训化学实验理论及技能,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打基础;配备专门教师开设化工原理大奖赛培训课程,32~48学时(1~1.5学分),选拔学有余力、动手及创新能力强的学生集中培训,为每年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化工原理大奖赛选拔参赛学生。开设化学化工实验竞赛培训课程,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检验各方面综合教学的成果;另一方面对获奖学生给予相应学分的认定及一定的奖励,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其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集中实践平台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重实践、强能力”特色。

4结语

为了培养“高层次、研究型、复合型、多样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围绕“四个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原则,确立了“打牢专业基础、协调主干课程、拓展方向训练、丰富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构建了主要由通识教育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选修、集中实践5个不同层次、但又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研制了科学合理的研究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7

关键词: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3-01

在20世纪,重商实用主义逻辑下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社会性需求的互动关系更加密切。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在英国已经走上历史舞台,由莫里斯推进的新手工艺运动,把浪漫主义对美的神圣性、传奇化的推崇,转化成对于手工行会的认同。确保了艺术活动和社会需求相互作用,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与手工行会关系得到肯定。以建筑艺术为领军,所有艺术门类随时准备合作,创造出和谐的完美。这是社会需求与艺术工作的和谐结合,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生产被理解,而不是特立独行的天才艺术的灵光一现。

工艺美术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工艺美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缺失日益凸现出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软肋。中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整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工艺美术学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特点,决定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产业、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全面提升我国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是与社会接轨,与社会接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工艺美术产业的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实实践教学实力,加快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过程,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二、整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西方教育研究人员认为,综合性的专业和课程,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多方面能力。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必须创建并实施具有前瞻性、渗透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工艺美术与经济联系紧密。工艺美术领域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知识更新速度却是缓慢,一些过去被奉为真理的理论和观点不断被颠覆,新的理论,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而在这些新知识的接收、消化和传递上,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略显迟钝。教学内容只是针对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直接导致毕业学生知识老化。

三、整合教师队伍,状大师资力量,大力提高教学水平

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全职教师只占编制数的三分之一;社会行业专家聘为兼职教师,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客座教师,聘请学术专家和其他院校的客座教师担任。这样的师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积极性的调动。现在相当部分正在从事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全职教师原来都是学纯艺术的。他们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对于工艺美术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掌握不足。除了很少一部分拥有工艺美术市场的实战经验外,绝大部分教师在工艺美术商业运作的实践上显得有些苍白的。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工艺美术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艺术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对于工艺美术理论、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工艺美术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工艺美术人才的高需求。结合工艺美术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再培养。其次,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加入工艺美术职业教育事业。一方面能够加强目前师资队伍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工艺美术职业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第三,聘请成功企业家、学术专家和兄弟院校教师担任客座教师,传递工艺美术行业的新动态、新讯息、新理念和新观点,加快知识更新速度,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理解。

四、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着力打造实用性人才

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需要每一位教师进行积极探讨和研究。建议采用课堂设计、大型模拟作业、工艺美术设计比赛、解剖经典工艺美术设计个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专业实践。如以工艺美术项目为中心,学生自组团队,模拟工艺美术企业从竞标到生产的各个流程。教师把握好大的方向和步骤,给予不同团队一些建议。这种模拟现实的互动教学,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并且了解自己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8

关键词:艺术学院教学形式设计艺术工作室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现代设计教育体系,20多年来有了飞跃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引导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设立设计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的高校已达上千所,每年招生人数已达数十万人,设计艺术类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特别突出。而且中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盲目扩招带来的结果是设计艺术教育的过度膨胀。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农林大学、师范大学、甚至包括地质与财经大学)都纷纷开设了设计艺术专业,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集中在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等所谓通用设计的专业中,大部分拥挤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等以装饰为主的服务行业中,在短短几年,设计艺术类别的学生增加了十几倍。急剧膨胀的人数背后,暴露出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诸如:教学和就业脱节,离市场真正需要的教育结果相差甚远,以至于在社会对专业人才急需的当前,出现高等教育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低年级学生学业松懈,而毕业班的学生几乎将整整一个学年的时间盲目地浪费在找工作上。教师工作疲怠、缺少竞争力,上课来人下课走人,师生关系逐渐淡化等。这种危机在综合院校较为突出,综合院校的设计艺术发展显得相形见拙。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大,但是社会与设计产业对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综合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来解决未来中国设计产业面临的现实矛盾。

设计艺术专业的发展比较特殊,类似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传习的师傅带徒弟的做法,这是艺术教学的普遍规律。设计艺术专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学与设计创作相互依存,教学过程与培养的目的就是从事设计艺术创作,学生所要表现的东西要具备一定的个性或是创造性的设计表现,与一般文理科相比它不求统一的公式模式,但求有设计艺术表现和个性语言特征,这同样也是设计艺术创作的规律。新兴的设计艺术类专业中专业界限并不定性,学习领域可以模糊,基础课可以打通,专业面向可以宽泛,专业培养可以多层面多方面,设计艺术工作室教学的平台也就由此建立,艺术工作室教学形式的建立本来是专业艺术院校教学的一种平台,现在由专业院校向综合、多科和单科学校发展延伸,设计艺术工作室教学平台的建立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综合大学艺术学院建立设计艺术工作室有着得天独厚的多学科综合优势,有条件做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把文科、工科和一些相关的领域融入设计艺术教育之中。设计艺术工作室可以使设计艺术类的学生素质得到整体而全面的提高,有条件增设美学、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课程,特别是设计艺术、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广告学等相关专业,更需要增加工学、传播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这是专业艺术院校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设计艺术工作室教学平台的建立是艺术教育向综合大学及多科大学进行多种教学形式的一种拓展,同时也是设计艺术教学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设计学科及艺术专业布局的一种新思路。设计艺术工作室教学平台的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与文化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设计艺术应用性专业,做到优势互补,从而满足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不同层面的需求。

1、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适应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需要

综合大学艺术院校大部分专业都各具特色,但如何在特色中发展特长却是件难事,现阶段的大学教育。宏观上来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而设计艺术教育的一些专业恰恰需要保留“精英式”的培养模式,这也是设计艺术教育区别于现行评价标准的特殊差异。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强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要强调创新意识和艺术个性的培养,完善设计艺术的发展的环节,突出职业特征和时尚性的特点。其工作室学习的专业方向在不断地拓宽和综合。综合大学艺术院校设计艺术工作室的建立在这方面已自觉地把握了主动权。

2、小群体授课、灵活机动、便于综合学习

“设计艺术工作室”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较早地选择所要学习的专业,较早地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其专业发展方向,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和培养自身特长,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因为是小群体授课,学生人数少,有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能够充分展开,从问题的提出到探索解决,教师可以倾听到每一个学生的意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与专业优势,扬长避短,把握好学生的专业定位和专业方向,因材施教。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有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互补、教学上相长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导”,“导”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意志、情绪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朝个性化的专业方向学习、主动式探究方向发展。师生间的精神互补、情感交流是用任何活动都无法替代的,教师深邃的艺术造诣和浓厚的艺术气质,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标榜和偶像,教师丰硕的艺术成果和前卫的艺术观点,是学生上进心和求知欲的最佳催化剂。

3、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使用

设计艺术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不断自我完善,有利于综合大学艺术学院整合自己的学术资源。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吸收高新科技成果,使设计艺术工作室的内容向智能化、自动化层面延伸。有利于学生处在设计前沿地带,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交换、分析和处理,同时激发设计创造的兴趣。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设计艺术工作室是一种综合的教学平台,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使不同门类的艺术产生碰撞的火花。教师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设计创作,教师全程进行指导,并且有效利用企业的场地

和设备,通过让学生参与设计的策划,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调研能力和设计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在工作室中,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之间是一种师徒、朋友的关系,甚至是亲人的关系。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各种媒体上获取大量的设计资讯,也可以对任何东西提出质疑。但由于信息的泛滥和自身知识结构的欠缺,他们往往难以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取舍。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书与育人共举,能力与素质并重,工作室不单是知识传授的地方,更是梦想实现的场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互补、教学上相长的互动过程。教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意志、情绪和创新思维,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之间的多种角色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朝个性化学习、主动式探究的专业方向发展。

5、创立品牌课程

评价设计艺术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其课程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设计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有益于思维、实验、创造的空间。程式化的教学思路已跟不上设计教育的趋势和潮流,设计艺术课程改革应该打破亘古不变的教学格局,注入实验性的新鲜血液,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实验和实践空间。将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调整为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的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并存的综合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综合大学艺术学院的品牌专业与课程,突出综合大学的特点。课程的实验也是对教学的实验,创造性的灵感往往在实践摸索中闪现,学生可以在没有主题先行的束缚下,对任何一个奇妙或荒诞的设计观念进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实验探索,逐渐形成个性鲜明的设计艺术语言。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对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进行整合实验,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理顺学科关系,为综合大学的设计艺术教育开拓一个无边界、更开放的发展性前景。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9

学校代码:11276

学校名称:南京工程学院

学校性质:省属高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校

学校层次:本科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二、学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江苏省所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坐落在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经过百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之一和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本科专业6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77个。学校拥有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成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22项。

学校现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实验室45个。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程项目,荣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科基金项目101项。目前,学校已建成众创空间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拥有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学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十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一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3年以来,学校年年被江苏省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近年又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积极为机械、电力、核工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狠抓“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大特色,实现四项提升”的工作重点,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努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

三、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是原国家核工业部所属的南京工业学校工艺美术系,创建于1995年,2000年并入南京工程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系;2003年工艺美术系与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合并成立设计系;2006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设置】学院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动画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7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6人、博士在读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7.7%。

【科学研究】学院近五年完成立项课题116项,其中3项、省厅级38项,市厅级17项,校级58项。204篇,编写专著及教材27部,申请专利72项。教师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210次,其中获奖6项、获奖39项,省级获奖75项、市级获奖16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奖110项,其中17项,省级37项,市级13项、校级40项。

【优势特色】学院现拥有设计楼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1.8万平方米,实训中心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家具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视觉与信息设计工作室、产品与交互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环境与景观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首饰工作室、玉雕工作室、天印工作室、工具与技术陈列馆等。学院还拥有1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和1000平方米的影视动画活动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构架。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韩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优越的软、硬件办学条件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朝古都,浓郁的文化气息为学院发展特色化的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长三角文化、科技、经济圈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发展开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学院秉承学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奋斗目标。依托南京工程学院工科背景为优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嵌入现代设计教学,注重艺术与科学技术及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走产学研相融的应用型办学道路。学院的教学体系,以现代设计知识为主体,以工程技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两翼的知识体系,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构建"大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以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多元合作,进行项目化教学,团队式的指导,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学、做、创"为一体的应用型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四、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与艺术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表达方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以及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渗透;具有对各类产品形态、材料、工艺、结构等进行综合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工业设计领域内结构开发与系统设计、设计战略规划、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高等教学B、中外设计史、设计综合表达、工程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基础、产品材料与工艺、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品牌考察、材料考察、生产考察、工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从事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2、专业名称:产品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产品设计表达、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与工艺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设计美学、中外美术史、产品设计表达、产品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概念与实验、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产品专题设计一、产品专题设计二、产品专题设计三、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版面设计、展示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传统元素应用实践、时尚元素应用实践、专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3、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的审美取向和较强的设计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够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平面构成、字体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写生实习、装饰雕塑、广告摄影、专业考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计、各专业课程的市场调查及方案设计、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4、专业名称:环境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历史、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等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和交融;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与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环境设计领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服务、建筑调研、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制图与CaD、中外建筑史、建筑室内设计初步、设计表达、装饰基础、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景观植物学、外环境设施设计、建筑构造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材料与工艺实习、室内方向课程设计、景观方向课程设计、建筑测绘与调研、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室内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5、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通识知识、工艺美术原理与方法及技能,具备整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能力;能围绕陶瓷、珠宝首饰、玉石雕刻等工艺门类的材料、形态及加工制作特点进行创新设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较强的应用能力,能胜任陶瓷、玉雕、首饰、红木工艺等工艺美术领域的设计、制作、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图案、形态解析、书法、白描、玉石珠宝设计、金银饰品设计、陶瓷工艺设计、红木工艺形态设计、印染工艺、粘土材料与工艺、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市场考察、玉石珠宝、金银首饰、陶艺、红木工艺的材料与工艺考察、设计实践、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珠宝首饰、玉石、陶瓷艺术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6、专业名称:动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动漫艺术设计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动画创作的理论与方法、动画创作专业知识和动画设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设计的表达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以二维动画设计为主,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和新媒体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动漫造型设计、动漫场景设计、动漫剧作与分镜、动画运动规律、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影视后期、影视编导、FLaSH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玩具造型、漫画创作、商业插画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写生实习、专业考察、二维短片创作i、二维短片创作ii、科技竞赛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动画公司、影视传媒、网络多媒体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五、招生计划

学校2017年面向江苏、安徽、湖南、河北、辽宁、江西、山西、福建等省计划招收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5个专业学生24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学制四年(本科),按艺术类招生。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年·生,学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需自备部分学习工具及材料。

六、录取办法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按照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要求进行择优录取。

2、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为英语。

3、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根据所在省的相关规定参加该省美术类专业统考和文化统考,学校不单独组织考试。

4、艺术类专业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省控制线,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艺术类专业按照专业志愿级差2分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

5、在同一专业录取中,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到低排序,对总和相同的考生按照文化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文化统考成绩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如仍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优先录取高分考生。

6、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复试和体检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招生咨询

联系电话:025-8611800886118009

传真:025-86118600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邮编:211167

电子信箱:zsb@njit.edu.cn

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篇10

我校美术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湖南省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美术学府。现为全国八所“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拥有美术学博士学位(科学学位)授予权,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科学学位)授予权和艺术硕士、教育硕士、高教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84位专任教师中,有9位博士生导师,20位教授,22位副教授,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教师48人,另聘请了美、英、荷、澳、韩、日及国内知名艺术院校专家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专业图书资料收藏居同类院校水平。学院现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伯明翰城市大学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交换留学项目和校企合作平台有效促进学生艺术交流、实践和就业。我校美术学院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学3个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面向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招生,专业范围涵盖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美术教育学、中国画、油画、水彩、书法等多个方向。美术学院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社会评价高。

我校工程与设计学院成立于1988年8月,设有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四个系,拥有民族民间美术培养方向和职业技术教育学两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和美术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科学学位)和艺术硕士、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工学、艺术学、教育学三个学科门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人文素养突出的艺术创意与工程设计领域的开发创新型人才。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面向全国招生的美术类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创意设计与应用”省重点实验室,“服饰品牌策划与数字化集成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产学研示范基地,长沙市服饰工艺工程中心,长沙市湘绣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的和省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学院还拥有一支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70人,实验教师1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3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人。聘请了日本东洋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为讲座教授或客座教授。

一、专业简介

1、美术学

美术学是四年制师范教育类专业。主要学习美术学、美术教育和专业技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接受艺术思维拓展和绘画专业创作以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绘画创作以及绘画研究和教学的基本能力。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西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绘画(国画、油画、水彩、书画)创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具有专业艺术创作能力、胜任美术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2、绘画

绘画是四年制非师范专业。坚持多样化的教学方针,坚持传承和创新并举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中西方传统绘画体系及现当代绘画体系,通过中西绘画专业技法的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绘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技法,掌握基础造型和色彩表现的专业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特艺术视角及鲜明的艺术语言。使学生成为绘画基础坚实同时具备绘画教学及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3、艺术设计学

艺术设计学是四年制非师范专业,分设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设置最早、发展最快、实力也是影响的专业方向,涵盖图形设计、图书设计、文字设计、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城市形象设计、视频广告设计、设计基础教育等多方位研究。专业教学注重现代设计的概念、思维、表现与本土文化精神的有机结合,强调在专心学习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同时,培养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与具备文化个性的专业拓展能力,强调艺术、科技、文化与设计的融合。新媒体艺术是基于互联网等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设计专业方向和媒体形态,是新兴的学科和专业。新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分为设计、电脑、绘画三个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充实专业课程,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有利于学生对这一专业整体的把握。目前系部建有校级“信息可视化创新设计研究中心”。就业方向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电视台、广告公司、文化公司、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等以数字技术为研究目的的机构企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设计学的优势专业方向,已有20余年的办学历史。专业以建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为支撑,服务于室内设计和外部景观设计,同时朝着多种艺术媒介综合表现方向发展。专业与国内大型的室内、建筑、景观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就业方向涵盖建筑装饰行业、园林景观行业、艺术教育行业、房地产管理与策划行业和自主创业。

4、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四年制非师范本科专业。培养在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创新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具备从事工艺美术教育与设计、艺术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企事业相关工作岗位从事工艺美术设计、艺术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开设素描、色彩、中国画、文字设计、漆艺、装饰雕塑、陶瓷艺术、工艺产品设计、刺绣艺术、版画创作、媒体广告设计、摄影基础、公共空间设计、模型设计、插图艺术等课程。该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5、服装与服饰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是四年制非师范本科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服装设计与工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设计思想与现代服装技术,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制版、制作、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素质和较高技能的服装设计复合型人才。主要开设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设计、纸样设计、服装工艺、立体裁剪、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服装CaD、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服装工业制版、计算机图形设计、配件设计、服装展示设计、设计构成、男女装产品/纸样/工艺设计、高级时装设计、高级时装立体构成与整体形象设计、橱窗陈设、产品包装设计作品鉴赏等课程。该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6、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四年制非师范本科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现代数字媒体、视觉空间展陈、信息与交互设计,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开设图形语言、色彩语言、创意形态学、企业形象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信息可视化设计、交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媒体与数字技术等课程。该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招生省份及计划

我校2017年拟在湖南、湖北、山西、浙江、福建、江苏、河南、安徽、广西、江西、甘肃、山东、河北、内蒙古、贵州、广东招生,计划招收330人,具体招生计划详见各省(市、自治区)2017年招生计划来源表。

三、专业考试地点及时间安排

注:以上考试时间地点和报名方式如有变化,以各省考试院(招办)网站公布的为准,请及时关注各省考试院(招办)网站和我校招生信息网的最新消息。注明网报的请登陆该省考试院(招办)规定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四、报名及考试

(一)报名

1、凡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省外考生必须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报名条件,考生所在省份统考涉及到的艺术类专业,必须统考合格,方可报名参加校考,现场报名时请准备好以下材料:本省艺术类专业准考证和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考生不能函报和跨省报名。

3、我校美术类专业均实行文理兼招。

(二)考试

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湖南省考生参加湖南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湖南省以外的考生必须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校考,并参加所在省(市、自治区)组织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文化课考试)。

(三)专业考试内容

科目一:素描

1、考试目的及能力要求

通过默画或根据照片写生的方式,考查考生对画面构图、比例、形体、结构、透视等方面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表现能力。

能力要求:

a.对客观对象形体结构及明暗变化规律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

b.运用素描常用工具材料表现对象的能力;

c.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

2、考试内容和方式

a.考试内容:人物,限头像、胸像、半身带手,原则上不考全身像;

b.考试形式:默画或照片写生;

c.考试用具:八开素描纸,限用铅笔、炭笔表现。

科目二:色彩

1、考试目的及能力要求

通过表现指定实物(静物)的方式,考查考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对色彩的感觉和表达能力。

能力要求:

a.画面组织能力,包括构图能力和对形体结构、色彩的表达能力;

b.整体把握色调以及色彩局部与整体关系的能力;

c.对空间层次、质感、量感的表现能力;

d.运用水彩或水粉表现技法的能力。

2、考试内容和方式

a.考试内容:静物,表现对象以日常生活用品(如陶瓷、金属、玻璃器皿等)与瓜果蔬菜组合或文具的组合为主,同时与衬布搭配;

b.考试形式:默画或照片写生;

c.考试材料:八开水彩纸,限用水彩或水粉表现。

五、合格证发放

我校在湖南师范大学招生信息网上省外专业校考成绩,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划定专业合格线并公布合格考生名单。合格考生登录我校招生信息网,可以自主选择打印“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证”,我校将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校考合格考生的相关数据报送到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部门并作为录取依据。请合格考生注意跟踪查看,我校不再寄发纸质合格证。

六、录取原则

1、取得我校美术类校考专业合格证的省外考生可以报考我校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绘画、工艺美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我校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录取(综合成绩=校考专业分数×60%+高考文化分数×40%),综合成绩相同时,专业成绩高者优先。

2、湖南省的美术类考生参加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美术类专业统考,我校认可湖南省统考成绩。录取原则按照湖南省考试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其他

1、新生入校后两个月内组织入学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

2、咨询电话

学校招生办公室:0731-88872222

美术学院:0731-88631985(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学)

工程与设计学院:0731-88872364(工艺美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