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十篇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十篇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1:23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调度管理;煤矿安全;生产安全

煤矿调度作为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煤矿生产指挥的快捷性、灵活性、准确性以及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生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调度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必要性、宗旨、任务等阐明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1做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工作的原因

1.1调度工作的必要性

煤矿生产过程一般是在地下进行的,且不分白天黑夜轮班换班持续不断地进行生产。所以为了保证煤矿在持续不断的生产运作中稳定、安全生产,就要有很好的外部调度,协调好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挡手问题,克服生产薄弱环节,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全面完成。总之,必须要严谨,具有权威性,以确保生产过程平稳有序进行。

调度在煤炭生产系统中处于指挥部和参谋部的地位,它能对同级单位代替企业领导行使调度职权,起着集中指挥的主导作用,肩负着指挥矿井生产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重任。调度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比较强的技能。一方面,一名专业的调度人员必须具备比较专业的煤矿生产相关知识,比如采掘、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比较专业化的知识。另一方面,作为统筹全局的调度管理人员,还要掌握统计、策划、计算机技术等管理知识。调度管理人员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才能,才能真正做好调度管理工作,使得煤矿稳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调度员必须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把每一道关把好,并逐渐从中积累经验,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保证煤矿生产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1.2调度工作的重要性

(1)调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与管理相关的科学,联系各个环节,各层工作,在生产中发挥组织、协调、平衡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调度管理工作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实际的管理中,调度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的枢纽。在煤炭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每周的生产调度会、安办会,以及工作质量问题等等,调度室都要充分的掌握,平衡协调以解决好各类问题。

(2)调度管理不仅能协调平衡好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相关工作,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创新精神。调度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以强力督促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使每一项工作按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调度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会随之创新,使煤炭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不断提高。

(3)调度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指挥的枢纽。首先,现如今,企业管理系统复杂,而调度则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灵活性、可靠性,可以畅通信息、畅通管理,协商平衡不同工序、不同管理之间的矛盾,使得生产正常运行。其次,生产调度会包括煤炭生产、洗选加工、“一通三防”、地质水文等各个方面。要想使如此繁复庞杂的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就必须得有这样一个具备一定权威性的调度管理统一指挥,指令并督促落实。

2如何做好煤矿生产中的调度管理

2.1调度工作的基本任务

(1)依据煤炭生产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安全、均衡生产。

(2)负责综合调度、统计、汇总煤炭安全生产信息等工作。

(3)督促各部门按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督促整改重大隐患。

(4)掌握各层面生产经营状态,综合管理,统一指挥。

2.2调度工作的宗旨

(1)切实掌握并理解《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制度章程,更要按规章制度要求操作。

(2)了解通风、运输、供电、通信等与煤矿生产密切相关的系统的生产状况,以便可以系统地指挥生产。

(3)调度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素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勤恳、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处理问题时也要当断则断,果断精准。

(4)调度人员还要经常进入生产实际当中,深入了解煤炭生产全过程,以便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如应对。

(5)调度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一有问题须稳重果断处理。

(7)反映的情况要真实可信,问题要落实到位,且每一次事件最好有备案,以方便之后借鉴总结反思。

2.3做好调度管理工作的要求

(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规范隐患治理程序,确保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采取闭环管理手段,对隐患地点、隐患状况、隐患原因、整改单位、整改负责人、整改时间,建立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台帐,进行一一整改落实,确保安全工作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掌控。

首先要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各单位对所有工作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同时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汇编成册后,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并考试,提高员工识险、避险、排险的能力。

其次要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和闭环整改。各级管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开具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或限期整改。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安全监察员实行“谁检查、谁负责、谁复查”的检查责任制,对被检查单位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全面推行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做到措施、人员、时间、奖罚“四落实”,并进行复查验收,直至隐患完全消除。

最后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公司除进行大规模的季度安全检查、周安全抽查、跟班管理人员安全视察、安检员专职检查外,根据不同时期安全生产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顶板管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火工品、雨季“三防”(防洪、防水、防雷电)等专项检查。通过安全隐患排查和闭环管理,有效地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2)管理人员井下检查要做到不空班、不漏班,做到区域全覆盖,不留死角。井下检查不能避远就近。从时间上,要保证三个班都有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巡查,不留空挡;从区域上,要覆盖井上井下所有工作现场巡查到位,不留死角;从内容上,要围绕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进行巡查。

按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岗位职责划分管理区域和管理重点,实现走动无死角,管理无漏洞。特别要加强井上下边远地点、分散岗位的走动巡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细致。

(3)安全管理的重点区域和专项工程,安排专职安检员,实行跟班、带班人员蹲点管理办法,敢于“破三惯、灭‘三违’”,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3结语

调度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必须做好调度管理工作,并不断改善调度管理的方式,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促进煤矿生产高效安全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杨振宏,赵江平.矿山安全生产实时监控及调度管理系统[J].中国钼业,2002(04).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安全生产;重要性

在提倡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讲求人性化的当代社会,人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近年来,虽说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但纵观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安全生产事故还时有发生,重大、特大事故还在出现,这其中有诸多因素。本文就煤矿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一、煤矿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没有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安全文化就无从谈起,反过来说,煤矿安全文化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推动力,他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建设好煤矿安全文化,才能真正实现煤矿无事故、无伤害、无损失的目标。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

我们知道,煤矿安全生产不是靠一句口号、几条标语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将煤矿安全文化的理念贯彻到煤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灌输到每一个职工的潜意识中。煤矿职工安全意识的牢固树立及防护能力的全面提高,必须靠管理创新来实现。对于一个煤矿企业来说,抓好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就是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因为煤矿安全文化关乎煤矿职工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所以,煤矿安全文化创建活动要以煤矿职工群众为主体,营造浓厚的煤矿安全文化氛围,进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现代煤矿企业职工有自己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也有自己对安全文化的理解,故要形成煤矿全体员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和安全文化观念,就必须从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入手。

煤矿职工自身的安全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安全思维、行为、意识、法治观念和技术水平。由于煤矿职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使职工对煤矿事故隐患分析与判断存在偏差,导致事故隐患经常存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现在煤矿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推动力,认识到通过煤矿安全文化可以改变安全生产现状。煤矿安全文化代表了煤矿职工的利益,我们相信煤矿安全文化的形成,必将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软实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文化软实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安全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煤矿安全发展需要煤矿安全文化。煤矿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科学发展之本,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如果一个煤矿安全文化是这个煤矿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是被该煤矿职工广泛认同的价值观的话,那么这个煤矿的安全文化就是该矿职工价值观的灵魂。可以说,煤矿安全文化好比是软件,代表着一个煤矿企业的形象;煤矿安全生产好比是硬件,代表着煤矿的实力。只有软件硬件协调联动,配合有序,才能使该煤矿的效益始终走在同类煤矿的前列,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煤矿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生产有促进作用

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的总和,对人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有着深刻的影响。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除了加强传统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之外,还应该从煤矿安全文化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开展安全工作。一位教授说:“安全文化才是解决意外伤害事故的金钥匙;建立和形成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安全行为,是实现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产活动的根本所在;养成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都必须依赖于安全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受益于安全文化的熏陶。”

我们从安全生产的理论上来讲,要搞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得从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入手。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使工人缺乏教育和训练或者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修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备,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将现代先进的安全文化灌输于煤矿方方面面,使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内化于心,付诸于行,进而使煤矿安全文化成为煤矿生存的精神动力。因此,只有培育出优秀的安全文化,以优秀的安全文化为基础和氛围铸造安全盾牌,才能保证和推动安全生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煤矿安全文化对人本安全的推动作用

人本安全是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安全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本安全,二是人本安全。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就是采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推广自组织、自适应、自动控制与闭锁的安全技术。人本安全就是从人的角度来认识要达到本质安全所需的条件。人的本质安全指出人的安全素质不仅仅是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取决于人的安全意识、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因素。认识了人的根本性的素质,就自然而然得出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就需要利用文化的力量,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塑造本质安全型人。因此,加强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只有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安全。

煤矿安全文化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形成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煤矿职工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无论是出现在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还是使用阶段,也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只有煤矿安全文化在职工脑海中根深蒂固,才能使职工在生产中安全意识始终处于警戒状态,才能使安全事故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做到按时整治,切断事故隐患根源,进而使煤矿生产永远处于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1]彭玉敬.安全文化知识读本[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4.

[2]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经验汇编.2013.6.

[3]山西省煤矿新标准汇编.2012.7.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3

关于企业生产中电气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性,以及在生产中经常容易发生哪些故障,还有如何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

机械设备中的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是保障其安全性的重要工作,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将会导致触电、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的发生,而用以机械运作降温的材料——水或水溶液,更容易出现事故,关系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对这类设备的安全维护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建立现代新型的电气工程安全管理规程,对电气工程中各项设备进行监督和改造,对于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以至社会的整体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气工程常见的故障与维护常见的电气工程中的故障一般来源于断路、短路以及接触不良等等。在维修前应做好防护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故障的具体所在,然后再找出解决故障的办法和今后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电气设备的养护,应当根据线路的情况以及机械的运转形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哪一段为易损线路。接着应分析电气工程出现故障的频率,据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检查与养护,以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解决的办法就是,增设备用电机,以辅机连锁的形式植入回路,用来切换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节约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应定时进行安全检查,便于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蓄电池故障在工程机械中,电气工程出现蓄电池故障,一般是由于蓄电池边缘损害,出现裂缝,导致电解液外漏、自动放电、电池短路、接地故障等,从而就会影响机器的运转,这些就降低了设备的安全运行系数,需要对其进行维修。比如说蓄电池的放电时间过短的情况,将蓄电池闲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会自行消耗电量,如果24小时放电高于2%,则视为有故障。

原因大致为电解液可能掺杂某些危害性杂质,使铅离子和电池负极构成回路。或者是因为蓄电池沾染电解液过多,使正负极之间构成回路。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将情况分门别类,尽量缩小检查的范围。首先要讲线卡安装或分离,观察有无火花出现,如果有火花,则说明电气系统短路或没有关闭总开关。如果没有,那就是蓄电池自身故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加强安全管理,按照安全规程使用和维护电气设备,会大大减少故障的发生。

一般工程机械中出现的电路故障,如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和停止,这时候应首先对启动系统进行检查,检测工作电压是否在标准范围。

其次再检查其燃油控制盘的状况是否良好。如果机械出现异常升温,这种故障往往导致机械运转不均匀或速度降低。而如果是柴油机运转异常且动力不足,则有可能是调速器出现了故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找出故障出现的地点,并寻找解决故障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生产中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和社会资源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推行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对电气工程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电气工程的记录管理,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时更新零部件或者监控其运行状态,争取使电气工程的运作到达良好稳定的态势。建立有关电气工程的故障数据库,并将新出现的故障与其对比,还应当参考多方面资料,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总结规律,最终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要对工程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与技术培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督促他们及早发现问题,也便于降低故障的发生率,避免危害的发生。

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气工程维护与管理状况的好坏。企业应该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招聘制度,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操作与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他们的维修技能。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的提高,大大增强了企业电气工程项目实施的效果,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修,现在很多企业实行传统的定期检修,这使得很多正常设备检修过剩,而真正存在隐患的设备检修不足。那些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因大量的盲目检修而造成故障隐患,维修达不到最初目的,反而对机械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故障的发生率。而在定期检修的过程中,许多机械被迫停止运行,中断供电,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盲目检修是电气工程停运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维护的费用也是企业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要尽量改变这种定期维修制度,制定完善的维修制度,加强安全巡回检查,从效益的角度来寻找更合理的维修策略。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措施;组织措施

引言

要想保证建筑项目顺畅开展,就必须积极的进行管理活动。也就是说只有开展好管理活动,才可以确保项目如期完工,提升品质。技术管理作为当前总的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它的存在能够明显的提升项目的效益,确保生产安全。不过,在具体的开展的时候,时常会遇到很多的干扰要素,比如资金和系统等,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按照要求开展。存在的干扰要素会对建筑工作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导致项目无法安全进行。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技术管理工作是当前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构成要素,它的存在能够确保项目顺利开展,保证施工安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的一些层面之中。

第一,能够规范工作者的工作,确保施工安全。在具体的开展建筑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工作者不依据规定开展工作,忽略了安全的意义,没有使用防护措施,此时就会引发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假如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技术管理活动,就能够使得工作者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更好的规范他们的行为,最终可以起到提升项目的总体建设水平的效果。

第二,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积极的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可以规范工作者的行为,更好的规划工作要素,像是对工作者以及材料等合理规划,这样可以确保工作能够按照预期的目的开展。

第三,能够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切实提升效益。积极的开展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施工,调动合理的要素开展建设工作,防止建设的时候发生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节省资金,切实提升效益。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的措施

技术管理工作在建筑项目的整个存在阶段发挥着非常明显的意义,一旦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很多的问题。在作者看来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1建立与完善相应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建立总工程师负责制。项目总工具体对技术管理活动负全面的责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要认真审核技术方案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工作者能够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完善图纸核查制度。在审核的时候,要认真分析项目的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要确保设计合乎项目的建设规定,同时还要符合安全方面的要求。工程的总工和安管等工作者都必须积极地参加会审活动,确保图纸科学,避免其在施工的时候面对潜在的问题。第三,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做好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分项工程交底,对于交底应该分级进行,分级管理。第四,落实材料构件试验制度。加强检测和试验工作,促进检测和试验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使用的材料和构件必须出具相关的合格证明材料使用。第五,落实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分级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等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进行竣工验收,办理验收手续,归入技术档案。第六,落实工程技术档案制度。对于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移交给技术档案管理部门,作为以后施工、科研的资料。

2.2推行相应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组织措施

第一,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该有书面资料或者作业指导书,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履行签字手续,保存相关资料。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并且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作业。第二,特殊工种的工作者必须持证工作。同时还要对这些群体加以培训,当测试达标获取证书之后才可以开展工作。而且还要经常核查他们的证书。在开展特殊工作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相关规定,务必保证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第三,做好场地设备的管理以及安装等工作。在运用机械以前的时候,必须结合有关的技术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当测试达标以后才可以安装,在安装的时候要依照平面图开展。安装好之后还要对其做性能方面的测试,测试合格之后才可以真正的应用到建设工作之中。作为一线工人,必须要持有上岗证明,在使用设备的时候还要认真维护,确保运行安全。最后,开展场地的安全工作。认真管理场地的设备,结合图纸放置物品,确保材料放置有序。同时还要积极的开展材料以及设备等的管控活动。要保证场地的安装装置放置有序,严禁随意的移除。同时还要在基坑周围布置防护栏。树立安全标语,在危险地方还要设立警示牌,对于孔洞等,必须要予以红灯警示。

2.3加强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技术开发的管理工作

技术开发能够保证企业技术的先进性,提高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很多的企业都十分重视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益。技术开发是一项复杂和艰难的工作,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技术革新是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更新,以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水平,具体方法包括改进施工工艺,改进操作方式方法,改进机械设备,改进组织管理结构等等。技术改造主要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来武装施工单位,改造施工单位现有的设施、生产工艺条件等等,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综合效益。

3结束语

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建筑项目。只有积极的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项目发挥出实际的意义。对于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来讲,技术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内容。只有积极的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才可以确保建筑项目顺利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都不能忽视技术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技术管理制度、技术管理组织措施、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文章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提出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能够对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发挥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倩.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李俊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

[3]李建云.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2).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5

一、充分认清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提高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线长。它寓于生产活动中,是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独立于生产活动之外。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

(一)安全生产工作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广泛的联系性。从内容上看,安全生产工作是研究如何对人、物、自然界等实施控制,调整其相互关系,解决其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其处于安全状态;从工作方式上看,通过抓思想、抓管理、抓作风、抓技术等综合治理的方式来预防和控制事故隐患的形成与发展,排除各种危险,防患于未然;从作用上看,安全生产工作是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它以安全无事故为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安全生产工作独立性的表现。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它和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安全生产工作始终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人和物,安全生产工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安全生产工作既有相对的间断性,又有绝对的连续性。安全生产工作是生产活动的重要保障,这就决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针对某一特定的生产活动或生产活动的某一实践阶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比如危化品运输环节,则需着重强调预防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运输结束后,预防运输过程中安全事故就告一段落,这就是间断性。运输结束后,尽管预防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工作中止了,但就整个危化品生产活动,生产过程、储藏过程等生产活动中新的安全问题同样存在,安全防事故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这就是连续性。间断性是相对的,是指针对生产活动或生产任务特点,在某一生产领域或某一生产阶段而进行重点预防的一种表现。连续性是绝对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事故发生的危险。安全生产工作的间断性和连续性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既要区分轻重缓急,把握工作重点,抓好重点时期、重要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又不能时紧时松,出事故后抓一阵,不出事故就松下来,要坚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安全生产工作既是领导的经常性工作,又是一项群众性工作。领导重视,责任到位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是重视的,责任是到位的,而有时安全生产事故往往就是在领导反复强调的情况下发生的。究其原因,是领导和群众之间存在着“断层”。安全防事故牵涉到每一个人,群众才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基础。抓安全生产防事故工作必须一级抓一级,充分发动群众,激发每一个生产者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参与的自觉性,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才能把安全生产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反之,如果仅靠几个领导“单兵作战”,而无广泛的群众基础,事故就会防不胜防。发动群众,一靠“教”,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晓之以规章制度,授之以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增强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二靠“管”,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规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并严明奖惩,启发自觉,强化自律,规范落实安全生产制度要求。

二、深入探索安全生产工作规律。提高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工作指导的科学性。诸多的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和防事故实践证明。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规律。因此,认识并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一)事故的必然性。有的同志认为事故发生是极其偶然的,不可否认,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对象上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而这一表象上的偶然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 “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在于发现这些规律。”透析事故发生的过程,不安全意识和不安全行为是发生事故的内因,物的不安全条件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外因。内外因的存在并结合,安全生产事故就是必然。认识这一规律就可以使我们在防事故工作中争取主动,防止必然内外因的形成和发展,排除内外因结合的条件,防患于未然,努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事故的季节性。一般来说,事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如冬天煤炉取暖,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或因气候干燥,火源多,容易造成火灾事故,或因下雪,路滑容易造成车辆事故;夏季和初秋天气炎热,食物易霉烂变质,容易造成食物中毒事故,夏季消暑解热,人们喜欢下水游泳,容易发生淹亡事故;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容易发生雷击、房屋倒塌事故;等等。总之,因季节变化引发的事故,带有明显的季节痕迹,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就可以搞好科学预防,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三)事故的周期性。透过安全生产事故的必然性和季节性规律,不难看出安全生产事故带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是因为各级领导抓安全生产存在时紧时松的工作作风,各级各类人员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存在随大流、跟着感觉走的思想,防事故工作相对稳定时就放松警惕,不安全因素逐渐增长积累,最后突然爆发,连续发生,达到“祸不单行”的高峰。如果把这种现象比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平稳(放松)不安全因素增长(麻痹)事故发生(警觉)抓紧(研究措施、检查落实)恢复平稳。尽管这种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但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周期性。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对于提高安全生产防事故工作的时效性和预见性,讲究科学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事故的综合性。任何一次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意识、不安全行为和物质的不安全条件及自然界的不安全环境影响等因素的交织而产生,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差。从业人员素质低劣,生产活动的保险系数就小,就容易发生事故。近几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表明,因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等原因造成事故的占80%。二是监管责任不到位。各级监管责任到位,认真履行职责,安全生产工作抓得紧,事故就少,反之事故就多。三是企业或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落实。重生产,轻安全,认识不到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安全生产不投入,安全教育与培训走过场,遇到违章行为不纠正,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不及时,从业人员不把法规制度当回事,

违章蛮干的现象不胜枚举。四是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不端正。有的嘴上是说重要,安排工作次要,生产活动中不要;有的不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应付检查,实事没干几件,经验总结一套套;有的单位出了问题,能捂则捂,能盖则盖,作风虚假,报喜藏忧。因此,抓安全生产工作,既要重点突击,又要全面覆盖。

三、着力把握安全生产工作方法。提高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工作指导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只有研究和掌握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才能改进和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方法,提高安全生产防事故工作的效率

(一)必须端正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是切实统一思想认识,把安全生产防事故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人命关天,责任重如泰山”的思想,坚决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纠正和克服各种消极被动保安全的现象。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正确对待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问题,明确护短短更短、遮丑丑更丑的道理,做到下级不搞报喜藏忧,上级不搞报喜则喜、报忧则忧,坚决克服报喜藏忧、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在深入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深入基层,掌握情况,抓好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

(二)必须紧紧抓住防事故工作的重点。一是抓预防。 “防”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始终是处在第一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把功夫下在“预防为主、事前把关”上,因为一旦出了事故再来追究责任就为时已晚,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所以,我们抓安全工作,必须把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夫下在事先预防上、下在事前防范上。要仔仔细细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认认真真整改每一处安全隐患,这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丝毫侥幸。二是抓宣传教育与培训。巩固和深化“安全生产月”活动成果,坚持开展系统的、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扩大全社会宣传的覆盖面,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进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学校,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贴近市民;要按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上岗资格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事故处理、行政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要强化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健全企业安全培训制度,建立企业安全教育档案。三是抓责任落实。要落实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抓好一把手责任到位,明确行业或领域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分层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四是大力预防季节性事故。正确认识和掌握事故与天候、事故与地理环境、事故量与任务量的相互影响及基本规律,以季节变化为参照系,妥善处理事故与天候、地理、任务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112-0221-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其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安全生产贯穿于电力企业的整个过程,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电力企业的永恒主题。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就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并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和保持稳定的一等大事虽然电力企业运行状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普遍提高,事故率大大下降,但是仍时有事故发生,轻者损坏了一般设备,重者导致了人身伤害,甚至发生大范围停电等影响恶劣的事故。所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要始终牢记“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

终点”。

1电力生产特点

1)电力生产的整体性。电力系统是由发电、供电和用电三者紧密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配合不好,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和经济运行。

2)电力生产的同时性。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是同时完成的,既不能中断,又不能储存,必须是用多少、发多少,是典型的连续生产、连续消费的过程。电能的传输速度与光速相同,达到30万千米/秒(万km/s)。即使发电端与用电端相距千万里,发、供、用电都是在同一瞬间进行和完成的。

3)电力生产的随机性。负荷变化、设备异常情况、电能质量的变化以及事故的发生,随时都在变化着,而且发展迅速,波及面大。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2.1从电力生产本身的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电力生产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由许多发电厂、输电线路,变配电设施和用电设备组成电力网,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地联合运行,构成一个十分庞大、复杂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供、用电同时进行。电力生产的这些内在特点,要求电网运行十分稳定、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如不能及时排除,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主设备严重损坏或大面积停电,甚至可能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已经步人了以“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高参数、高电压、高度自动化”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这给电力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2从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特点看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多;高速旋转机械多;特种作业多。这些特点表明,电力生产工作和环境相当复杂,本身就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极具潜在的危险性,对职工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安全工作稍有疏忽,潜伏的不安全因素随时会转变为不安全的事实,转变为现实的人身伤害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保障电力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电力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进一步认识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3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

3.1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电力生产企业都具有一系列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有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责任制流于形式。

3.2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理清安全生产与企业的稳定发展、业绩的提高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在电力企业生产中,由于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职工习惯性违章以及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造成电力生产存在安全事故。并且在电力企业中在施工或者检修中由于对现场安全组织以及技术措施不认真落实,出现违章作业,或者不正常使用安全工具等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以及人员伤亡的时常

发生。

3.3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对大型作业的管理比较重视,经常忽略日常管理,所以电力企业安全事故最近几年经常发生分散作业或者小型作业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管理的随意性大,不重视采取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没有通过事前控制进行预防事故。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堤高安全生产意识

当前电网企业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电力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思想不到位,从而影响了组织、责任和措施的到位。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工作的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为给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多样的方式,入脑入心,长期坚持,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我公司自2011年开始筹备建设安全警示教育中心。公司安全警示教育中心采用文字、图片、影音视频、网络技术、电子触碰技术等多种形式,以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方式来体现,以参与、体验为主。从安全理念、安全启迪、案例分析、实物展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直观可感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是效益的重要保障、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抓安全生产,就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以严格的纪律来关爱员工的生命,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只有保证了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才能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5结束语

电力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更多需要的是不断地探索、巩固和创新,探索出一条操作性强、适应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道路,从而能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念。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n-学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做到安全无小事,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新的成效。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烟草行业现代安全生产企业管理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都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灵魂,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必要放眼长远,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思想、制度、机制、文化、监管和新技术等层面,既要注重宏观角度的规范,又要注重微观角度的落实,严把生产安全关,严把生产质量关,严把生产监管关,着力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始终立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而言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承袭固有的管理机制,虽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度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境不断涌现,这就为创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1.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新”的意义的凸显,传统意义上,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强调领导重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和执行环节,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新的管理体系重视责任细化,重视目标制定,重视落实环节的督促和执行;在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方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制度钢化”和“制度创新”,制度钢化是指对于安全生产制度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不能破坏其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安全生产制度又要具有创新性,要富有前瞻性,不能一成不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人的力量的挖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献计”的浓厚氛围。

1.2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烟草行业而言,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从产业安全的角度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烟与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烟草行业急需改变原有的封闭思路并提高整体竞争力。[1]实际上,这里内在的包含了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两层含义,企业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注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烟草行业加速蜕变的关键所在。

1.2.2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安全生产关乎行业发展,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行业都抢抓机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出现安全生产的大事故,都将对该企业发展造成“一票否决”的致命硬伤,将会给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无缝化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1.2.3从企业形象的角度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往往更乐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事实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卷烟产品生产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企业深谙此理,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创新和优化,这将有利于烟草企业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支持。

2.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新技术的研发、新策略的实施,新理念的应用都有明显不足之处。

2.1重视不足

此处的重视不足,不是泛泛意义上的缺乏重视。实践中,烟草行业相关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新时期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缺乏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对烟草行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监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措施。

2.2监管缺位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管是一个体系,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但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从制度保障、动态监管、技术创新、奖惩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过多依赖于内部监管,在实施环节难免存在“人情往来”“寻租空间”,这就为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现实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3文化建设形式化

烟草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表面文章”的现象,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实战环节,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口号的制定,一个活动的举办,一场会议的召开就能够将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带动起来,这样往往形成短期效应,将容易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和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出现松懈和麻痹、淡薄的现象。

2.4技术创新乏力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紧跟时展,紧跟企业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就需要烟草企业立足实际,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上的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投入,过多的重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使得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技术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与变化。

3.新型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构建新型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制着眼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层次化、网络化的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强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

在实践中要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技能、重视人员雇佣期间的工作安全,将安全生产管理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2]注重领导机制的创新,探索实施“值班安全总监”的制度,让每一名基层员工都有机会担当领导角色,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3.2构建新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在实施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保障机制主要涉及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管理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队伍在组织架构上要注重简化,职能权限不受任何部门的牵制。独立性强,确保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整改,并且在安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3.3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新型的监管机制,应该将烟草企业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和监管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实施。以创新眼光审视现代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注重细节,严把监管环节,“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隐患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注重从小处着手,关注烟草配送、轮班期间的车间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节日值班等细节;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创新监管机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管的职责以招标方式外包给其他专业化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的监管机制将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且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成本开支,压缩寻租空间,减少寻租发生的可能性。

3.4加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文化建设

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烟草企业“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3]“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在的将“人”的价值放在了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

“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在实践中将成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草企业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将“企业是我家,安全生产靠大家”的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和自觉实践;要注重打造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优秀企业文化,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以企业文化展现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浓厚氛围,人人有责,人人是安全生产的监督员、责任人。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企业,自觉实施安全生产细则,自觉重视安全生产隐患,自觉抵制麻痹大意倾向,自觉担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5强化新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安全生产要注重技术创新,它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同步发展的关键。

烟草企业要注重原创技术的研发力度,注重科技创新,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联合大中院校,充分挖掘大中院校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速高校烟草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注重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建立技术分析机制,对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加强技术分析,加强调研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3.6抢占安全生产信息网络阵地

抢占安全信息网络阵地,是提高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烟草行业自我防御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安全涉及通讯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主机系统信息安全,数据与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信息安全是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也关系重大。烟草行业在实践中要注重内联网的建设,将内联网作为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奠定必要的保障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建英.浅谈烟草行业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9(1):85-8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223-224

[3]刘斌.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四元”.湖南省南县烟草局413200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8

做好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

当前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今年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教育开始以后,在督导组的具体指导帮助下,“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一阶段目前已在机关全面展开,现在已经进行到大讨论阶段之中,一个抓学习、促工作的热潮也正在兴起。根据活动安排,今天全体党员集中,由我来讲党课。在近来活动中,自己也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了有关文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尽管还不是很成熟,但也还是很有收获。希望通过今天这个机会,与同志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今天我想谈的主题是:从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信念高度,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认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在联系及其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的建设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创造安全生产工作的新业绩,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请督导组领导和在座各位同志予以批评指正。一、从党的性质、宗旨和理想信念高度,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地位、充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真正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愿望,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概括了党的执政总规律和总要求,是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党的总体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宗旨、理想信念的高度概括,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精确的表述。

(一)的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就是先导、先行的意思,就是要始终走在历史发展和时代的前列。

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党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代进程、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之间的关系上。纵览人类历史,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它的作用和命运,都是与一定时代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治集团,能否具有和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归根到底,就在于其能否与时展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反之,就会停滞、僵化,迟早要被历史发展进程所淘汰。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先进性,根本上就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走在时代最前列,通过制定科学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先进性有不同的要求。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能否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放到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紧紧抓住了决定党的历史地位的三个根本性问题,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作出了最新、也是最集中的提炼和概括。它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到底是先进还是落后,最重要的是,就要看它能否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它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是不是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它是仅仅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党的先进性最终具体表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从这样的高度来解读党的先进性,才能够真正抓住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坚持、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走在时代和潮流的前列,就是坚持了党的先进性。

(二)党的理想信念决定了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的支柱、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目标。

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同时也承认,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艰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只有真正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极大进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具体过程中也会有曲折,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党不仅要有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而且还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因此,我们共产党员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信念,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对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认真反思,对国际、国内形势和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推动了全党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相继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十条基本经验。这样,就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按照党的十六大已经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将在目前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既体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壮丽前景,又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也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保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既要胸怀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为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工作任务而做出努力。

(三)党的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章》)。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正在于此。dxp同志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jzm同志也强调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和努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正由于此,党才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归根结底是要维护、发展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与党的宗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坚持党的宗旨,就是要自觉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安全生产工作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切的、内在的有机联系

我们所说安全生产的内涵是:通过人--机--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能够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安全生产工作,则是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目标,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活动,它由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四个部分所构成。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主体为:企业责任主体、政府监管主体和中介服务主体。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既包含了企业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如对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所进行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等;也包含了政府安全许可、监管行政执法、应急救援、事故查处等;同时还包含了中介机构所从事的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宣教培训、评估评价、工伤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方面的活动。安全生产工作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劳动者的安全健康问题。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的第一个中央政权--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就成立了劳动人民委员部,内设专门机构,负责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建国初期,面对繁重的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和当时出现的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而确立了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第一产业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上安全技术培训相对滞后、安全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了伤亡事故多发。针对这种情况,jzm同志提出了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著名论断,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干部,都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来认真对待视安全生产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安全生产这个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摆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上。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hjt总书记、wjb总理、黄菊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相继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强化责任意识,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根本职责。并从体制、机制、投入等环节入手,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全国安全状况呈现出相对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

革命导师和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权益。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二)安全生产与生产力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密切相关。对这个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安全生产状况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对西方国家安全生产发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GDp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是伤亡事故的高发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通常决定着该国、该地区的安全状况。欧洲前计划经济国家,以及工业化初期的印度、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工伤死亡率,约为西方国家的2倍或2倍以上;南亚和东南亚国家、非洲撒哈拉地区、中东以及伊斯兰教国家的工伤死亡率,约为西方国家的4倍甚至4倍以上。从我国的情况看,最近两年,一些发展速度较快的省市,如GDp人均2000美元左右的山东、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出现了事故“回头”、伤亡总量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然带动安全状况的逐步稳定好转。同时也表明,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在社会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基层组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就一定能够缩短西方国家在安全生产上所经历的周期。

第三,加强安全生产,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安全生产是构成先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先进的生产力,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同时,不断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鉴于全球性事故灾害严重,国际劳工组织曾经提出口号:“让劳动者体面地工作”、“让每一个职工平安回家”。意在提醒各国政府以及雇主方,要重视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和生存尊严,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保护条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一直试图把劳工安全和健康状况,作为中国产品出口的附加条件。这既是西方国家有意制造新的贸易壁垒的一种手段和借口;同时也说明,重视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趋势,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要求。我国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必须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下力气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现行的生产力结构,是复合型和过渡性结构,表现为个体私营小生产、工业化和国际化大生产若干形式并存;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种社会的生产力方式并存。既有技术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企业;又有一批历史包袱沉重、设备陈旧、技术面貌落后的老企业;同时还有为数众多的基础条件很差的小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这种特殊的生产力结构形式,增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难度。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力,逐步提高各类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最终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安全状况,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

(三)安全文化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晶,是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揭示未来发展方向,为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综合反映,包括了一定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和判断标准,以及每个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和行为准则等等。安全文化建设,则是为此而组织开展的一系列全民性、群众性的具有宣教疏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作用的活动。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广泛深入人心,全社会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和判断标准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旨的安全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这一安全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各项工作必须自觉遵循的方针和原则,也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明确的行动指南。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矛盾和问题很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精神,在实践中探索一条合乎我县情况的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路子。按照国家总局要求就是要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理论、体制和机制、方法手段、科学技术、安全文化“五项创新”,加快安全生产工作“五个战略性转变”(即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被动防范向加强源头管理转变;从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加强双基工作、强化责任主体转变;从目前的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安全生产工作战线得到切实的贯彻。

最近,国家总局提出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为内容的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思路。

“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任务,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落实防范措施上,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

“标本兼治”,就是从国情和现阶段安全生产实际出发,把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立足当前,通过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制,强制性行政执法,开展专项整治,经常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和专项督查等现实措施,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实现治标;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通过加强“双基”工作,增加安全投入,推动科技进步等举措,改善基础条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治本。

“强化主体”,就是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大主体,特别是企业责任主体。通过加大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认真、自觉地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自主负责地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综合治理”,就是要从体制、机制、投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各种手段;就是要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就是要倡导和树立安全发展观,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安全发展观的提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安全生产工作领域的具体运用。倡导和树立安全发展观,就是要用安全发展的思想观念来分析、认识问题,指导工作实践;就是要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的方针,把发展建立在劳动者生命健康得到切实保障、安全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的基础上;就是要认清安全生产所具有的长远效益,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和健康的需要。

为了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2004年我们初步建立了安全生产综合考核体系。实践表明,通过综合对各单位的安全工作绩效实施量化考核,对促进我们的综合监管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去年六种非正常死亡事故与前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各项指标均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其中:交通事故588xxxx,死亡8xxxx,同比下降xxxx;伤50xxxx,同比下降45。生产安全领域一般事故xxxx,死亡xxxx,同比下降5xxxx。火灾事故20xxxx,未造成人员死亡。煤气中毒、游泳淹溺和食物中毒事故率均为零。

最近,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对安全生产综合考核体系进行了补充完善,进一步强化了考核的针对性。2005年的各项考核指标已经下达到各个单位。一些行动较快的单位,已经层层分解,逐级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考核奖惩办法,继续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等制度,形成了一把手抓安全、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推动了安全生产的全面发展。

(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就是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把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在依靠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对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集中治理,继续关闭整顿那些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伤亡事故多发的小矿小厂,淘汰落后生产力。与此同时,继续抓好大企业的安全工作,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发挥他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认真加强源头管理。在严格标准、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对各类企业安全评价工作。结合年检制度,探索建立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市场退出机制。通过严格实施安全许可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事故。

(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就是要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来抓。坚持面向基层、面对社会公众的方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重特大事故的查处情况;宣传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和舆论氛围。要大力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推广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活动。搞好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月”活动,扩大声势,增进实效。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的安全技术素质。

(五)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就是要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经过去年的努力,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工作机制不断得到健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监管力量不足、权威性不够,不能适应繁重的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下一步,要本着规范设置、提高权威、理顺关系、强化职能的思路,继续推动各单位安全机构建设。

四、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肯定,机关党员队伍和安全监管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几年以来,全体党员能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努力,吃苦在前,在安全生产工作和各项工作中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地贯彻市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党组工作意图,较好地发挥了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我们在政治素质、思想和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我们的工作与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之间,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要抓住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有利时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建设以及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政治建设,增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现阶段政治建设基本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使广大党员和干部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一是要增强政治责任意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战线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是要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事故多发的势头坚决遏制住,进而实现全县安全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好工作,确保年度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寓服务于执法之中,做到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通过加强安全监管行政执法,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始终挂在心上,不仅在安全形势不好的时候寝食难安,而且在安全形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也不能盲目乐观,而应居安思危,做到稳中思险,稳中识患,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把预防工作做到前头,以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思想建设,坚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念。安全生产工作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这支队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考验,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为履行职责提供思想保证。

要切实搞好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强化约束。对党员队伍和监管队伍中出现的问题要严肃查处,以起到教育警诫作用。hjt同志指出,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自律意识,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用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绝不能用来谋私利。要经得起各种考验和诱惑,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必须身体力行、付出努力。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要体现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上,更要体现在实践能力和具体工作表现上。“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hjt《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矢志不移地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又要认清自己所担负的具体职责,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做好安全监管和各项具体工作,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新课题,时至目前,在安全工作领域,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问题仍然很多。即便是过去比较熟悉的问题,也有一个技术换代、知识更新问题。要使我们的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真正承担起安全综合监管的重任,就必须学习。按照中央提出的要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队伍。要在学习科学理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基础上,加大业务学习的力度。学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政策和执法水平;学习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通过持续不解的学习,每个同志都要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内行”,具备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和能力。

(四)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效性。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安全生产领域得到贯彻落实,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作风。

作风问题包括了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两个方面。在思想作风方面,要自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摸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防止“假大空”和形式主义。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客观规律,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艰巨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措施针对性,增强驾驭安全生产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作风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发扬“严、细、实”作风,提倡和发扬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安全生产是同大自然作斗争,安全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必须真抓实干。严,就是要从严要求,依法监管,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细,就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展情况心中有数,部署周密,工作细致,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搞粗枝大叶、大而化之;实,就是要注重实际效果,在抓落实上继续狠下功夫。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化工行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加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这就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化工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这是保障化工企业利益的重要举措。化工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利益,谋求更好的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障自身利益,若是连自身利益都无法得到保障,又何谈获取更大利益,谋求更好发展。此外,化工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化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亦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化工企业的生产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证化工生产安全,给工作人员营造出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才能促使工作人员真正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为化工企业带来更好的生产效益,进一步促进整个化工产业效益的提升,使得化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设计方面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化工生产设计能够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设计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设计单位或人员设计水平不足,设计质量缺陷,导致化工生产设计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一旦采用这种设计方案必定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单位或人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同时建立评价机制,对每一份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以此确保设计质量。

2.2操作方面的问题

化工生产工作需要使用到各种相关设备仪器而且数量较多,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来操作,所以,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设备仪器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由于工作人员不按照规范要求操作设备仪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大多数工作人员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些工作人员因此被切断了手指或手,部分工作人员甚至丢了性命,这类血淋淋的例子在化工生产中非常之多,可谓是触目惊心,都是由于人员操作行为不当而造成的。因此,化工企业必须重视这一情况,尽量选择能够做到恪尽职守的人员进行设备仪器操作,且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做到谨慎、认真,严格按照设备仪器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2.3设备方面的问题

化工生产离不开各种设备的支持,设备性能直接影响着化工企业的生产效益。目前,部分化工企业存在不重视设备更新情况,使得化工生产中的设备缺乏先进性,使用性能较低,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化工企业引进了新设备,但忽视了对员工的必要培训,导致许多员工对新设备一知半解,无法熟练操作使用,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为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化工企业必须加强设备检修与维护,做到及时发现设备存在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以此确保化工生产进度。另外,化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后,应对相关操作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在培训中实施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员工才能正式上岗,新设备的操作使用应指派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担任,这样一来即便新设备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老员工也能快速反应和处理,待老员工彻底熟练掌握新设备操作技巧后,可由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通过老员工的言传身教促使新员工快速掌握新设备操作技巧,从而尽量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3新时期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3.1完善管理制度

3.1.1提高对管理制度的重视

安全生产是保障化工企业自身利益的重要基础,只有生产安全得到保障,化工企业才会获取更好的效益及发展前途,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能够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所以,化工企业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视。化工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化工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往往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1.2落实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

化工企业在不断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的同时,还应将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喊口号、走形式情况的出现。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监督检查人员应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管理制度及管理工作应有的效用。

3.2建立并实行严格的操作要求规范

通过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操作不当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化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将该问题作为管理重点,建立并实行严格的操作要求规范,从而尽量避免该类问题的出现。那么该如何建立并实行严格的操作要求规范?主要能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结合化工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执行保障机制,确保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相关技术要求及安全规程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与监督,尽量减少操作不当情况,确保化工生产始终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第三,树立操作风险意识,提高操作人员风险意识,从而最大限度避免操作风险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设备管理

鉴于化工设备的重要性,化工企业必须加强设备管理,同时不断加大投入资金,引进新设备,及时替换老旧设备。通常化工企业在引进新设备替换老旧设备时,不是一次性全部替换,出于经济因素方面的考虑,部分仍能够使用老旧设备暂时不会替换,而化工企业在引进新设备后,普遍存在对剩余部分老旧设备不够重视情况,这些老旧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若是企业不够重视,管理不当,就极易引发事故,所以,化工企业除了及时更换老旧设备外,还应重视老旧设备管理。化工企业在引入新设备后,还应对设备操作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员工正确掌握并能够熟练操作新设备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3.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化工生产离不开化工企业员工的支持,员工安全意识与化工生产安全风险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化工企业应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化工企业应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并要求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时针对员工工作性质不同,培训内容也不同,对于一线员工应作为重点培训对象,进行定期培训,并在培训中建立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正式上岗,以此充分发挥培训的效用,保证培训的实际意义。对于普通员工培训以明确安全生产知识为主,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3.5健全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能够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所以,化工企业必须健全规章制度,从而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依据。化工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到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质,化工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化工生产存在较多安全风险,要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认真尽责,踏实做好管理工作。化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化工生产方面制定的各项规定要求,严禁出现违规行为。化工企业在健全规章制度时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并以现有规定为基础,以此确保规章制度充分满足企业需求。另外,企业还应健全并落实责任制。

4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控制具体的对策

4.1建立隐患排查长效机制

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明确“任务、责任、实践”工作规范,明确各员工在作业中负责的责任,不断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率。对于排查出的隐患,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按照整改内容与效果评估进行推荐,不断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4.2隐患排查工作具有针对性

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整顿工作,督促施工人员将清扫工作落实到位。施工企业必须建立隐患排查工作的基准,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例如:如何检查、如何闭环、发现问题后如何处理等,管理人员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工作,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变得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

4.3强化督导作用

技术人员对于检测出来的各类隐患必须进行分类归档工作,对于难以整改的隐患或者重大隐患而言,技术人员必须开会讨论,实行有效地解决对策,对于各项隐患查找真正的原因,同时,重大隐患应该分级督办,从而有效监控存在的隐患。

4.4不断完善台账工作

当技术人员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隐患后,必须立即上报上级部门,企业必须建立已整改隐患台账,对于已经消除的隐患必须做总结报告,报告中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隐患现象、产生原因、处理过程等,落实好隐患的闭环管理工作。企业通过对隐患进行记录,不断完善查询工作,从而提高隐患整改率。由于某些重大隐患尚未整改完毕,企业必须落实好相关工作,同时不断完善其监控工作、整改措施、应急预案。

4.5提高员工的管控意识

企业通过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使员工具备风险管控意识,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具备辨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能力,尤其是潜在隐患。通常情况下,安全事故来源于施工人员,但是问题的本质来源于管理人员的失职。因此,化工企业必须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理念。当生产管理团队的安全意识薄弱时,将影响企业的作业气氛,导致操作员工工作效率低,降低了化工企业的经济利润,不利于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安全意识,一旦发现生产隐患,必须立即采取解决对策。当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后,能够在生产工作中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监督职能,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设为第一原则,不断减少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分析。同时,化工企业还必须不断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安全事故预防的效果。

4.6落实好安全资金保障工作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规范,每年设置一定的安全生产经费,用于减少隐患出现的措施工作中,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检查、安全评价、个人防护物品费用、操作证培训、监控系统等、整改支出、评估支出、防火灭火系统、救援设备、监控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培训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费用,企业应设置专款。

4.7不断完善安全信息系统

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安全信息化系统,可以使化工企业的外部安全信息与内部安全信息实现沟通准确、便利、快速的优势。化工企业需要在内部设立相关信息工作,包括:事故抢救预案信息、设备运行信息、会议学习交流信息、产品安全标识信息等。同时,企业应与外部联系,落实好专家咨询信息、、远程监控信息、互助网络信息等工作。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使企业员工能够及时交流,对于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给予有效建议。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安全信息的寻找、整理、加工等,企业的信息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高低具有重要联系。企业通过获取较多的数据信息,能够满足当代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由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存在一系列缺点,导致其阻碍了化工企业的发展。因此,当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信息手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方法,不断完善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达到本质化的目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系列优势,能够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工作,为安全管理部门提供全面的例外报告、常规报告等,同时,通过运用数学预测模型与系统数据库,能够有效处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与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合作,落实好形势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采取有效地防范政策,将化工企业传统的安全生产信息工作转化为动态的安全生产信息工作。化工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充分利用模块化结构,将统计分析与预测工作设置为核心内容,从而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具备一系列功能,主要包括:信息统计分析、报表生成、信息录入、系统维护、信息查询、事故预测等。技术人员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系统兼容性,严格遵守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等原则,技术人员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分析历年事故趋势、事故类型、责任者自然状况等,结合数据表分析统计结果,在相关数据之间建立关联性,例如:事故类型、事故时间、事故原因等,充分考虑事故与人的管理,预测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等,从而合理划分研究区域、人员岗位分布等。

4.8创新隐患排查的措施

近年来,企业在排查安全生产隐患的过程中,根据传统的经验来制定相应的排查规则、整改措施、排查监控等,容易导致后期工作出现监控不到位、漏项、缺项等问题。技术人员通过采用SCa、HaZop、pHa等评估分析方法,充分量化评估各类隐患的风险度,技术人员根据风险度,使监控措施具备严密性、完整性、科学性等并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不断提高隐患排查工作的效率。在改进措施实施控制中,企业应落实好闭环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明确控制管理环节,不断完善循环体系,严格评析实施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必须评析实施结果,当实施结果成功时,予以标准化,当实施结果失败时,运用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另外,管理人员一旦发现循环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出解决措施,保障计划阶段能够正常进行,落实好重新规划工作,从而提高隐患控制管理效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的化工企业必须做好并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对安全生产事故特点有明确了解,认真分析各项安全事故并总结出经验,才能查明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科学的管理对策,消除安全隐患,以此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发生机率,为化工企业的良好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瑞军.新时期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分析[J].民营科技,2014,09:146.

[2]李夏蕾.新时期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6,01:105.

[3]房学飞.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

安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篇10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整体社会经济处于转型阶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原则,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依然数量较高,很多重大安全事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发现,造成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的因素有很多,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问题较多,员工缺乏安全生产理念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下文就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与企业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如何更好的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看法。

2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企业与员工的能力、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并且决定于企业管理风格,与企业的生产作风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需要具有足够的信息交流,将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落实与实现。企业安全文化是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基础。只有真正的在员工生产过程中,将安全生产进行重视,并且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安全文化的建设途径有很多,其中有效的宣传、教育、奖惩等手段,可以让员工自身安全修养得到提高,改变自身技术水平与思想认识的不足,真正的将被动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安全管理。

3企业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第一,安全生产过程中,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双刃剑的特点。在以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的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生产分工更加精细,系统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生产人员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一些安全隐患不能第一时间被发现。

第二,企业处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缺乏全员安全管理的理念。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认为安全培训、工作环境改善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在对运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就会大幅度的缩减安全管理成本,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思想观念上的不足。生产的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操作人员的自我意识有关,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难以对安全管理的效能进行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具有良好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环境,并且以生产人员的高度安全意识为重要的执行基础。

4如何更好的打造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1决策层的改变

企业的决策层要提高自身安全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安全文化观念。首先,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企业决策层要真正的推行人性化管理,保证员工的自身需求得到尊重与满足,注重培养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承认员工的自身价值。只有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员工才可以更加积极创造自身的价值,并且提高自身责任感,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其次,要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观念。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决策者要注重实行主动式的安全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以往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效益观念。很多企业由于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不能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所带来的效益。有效的安全生产投入,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来汇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企业决策者要正确的认识到事故的成本,并且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投入重要性的认识。

4.2管理层的改变

管理层自身的行为,是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执行的重要关键,也是落实相关管理流程的重要前提。管理层要认真的对于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保证日常生产的规范性。管理层要严格的遵守企业的相关制度,并且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合理的引导与促进。在开展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中,要做好榜样,让员工真正的了解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了解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管理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管理理论,提高管理能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与业务技能的结合,将安全文化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的体现出安全文化的实际意义。管理层要对于企业的培训、监督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直接的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明确的分配不同管理岗位的具体职责。企业必须要深入管理改革,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安全管理环境,真正的将安全文化的作用进行发挥。安全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全员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并且通过不同活动的开展,让员工逐渐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认同安全管理行为,最终主动的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

4.3操作层的改变

操作层作为企业生产的最前线,其是安全生产的一线执行者,其自身安全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同时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决定了企业生死存亡。首先,要通过建立企业、社会与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有效的提高操作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成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涵。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受到了企业、社会与家庭共同的影响,需要全员参与。在开展生产的过程中员工要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安全对于企业、社会与家庭的重要意义,提高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其次,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与教育。操作层员工自身安全意识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能否有效进行。员工要将以往被动的安全转变为主动的进行安全生产,真正的了解企业安全文化,融入企业安全文化,进而实现安全素质的全面增长。最后,要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对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帮助员工解决心理的问题。通过制度的落实,力争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且通过合理的人性化管理,有效的保证员工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帮助员工更好的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让员工消除心理的不良情绪,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持平和的心态,维持良好的工作热情,真正的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落实,提高安全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