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安全生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5:46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1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生产

abstract:some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constructionunits,oftenlackofsafetyconsciousness,inthebuildingconstructionprocess,noteffectivesecuritymanagementandqualitycontrol,thusthehiddentroubleoftheexistingforengineering,difficulttotimelyprocessing;theaccidenthappenedtosafety,noteffectivemeasures,evenwillacceleraterot,etc.thefollowing,thispaperconstructionsitesafetyproductionproblemsareanalyzedandexpounded.

Keywords:construction,theconstructionsites,thesafetyin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其周期相对较长,施工期间不仅需要露天工作,同时还需进行高空作业。此外,建筑的施工存在着各种不可控因素,其将对建筑的质量安全、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产生直接影响。

一、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现场管理

(一)注重场容管理

(1)原则上所有施工现场均应设围档,凡设出人口的地方均应设门,并在门口旁明显的地方设立标牌,标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和现场负责人姓名。(2)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3)施工现场场地平整,道路坚实畅通,有排水措施。(4)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料场、临时上下水管道以及照明、动力线路,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搭设或埋设整齐。(5)操作地点和周围必须清洁整齐,做到活完脚下清、工完场地清。(6)要有严格的成品保护措施,严禁损坏污染成品,堵塞管道。(7)施工现场不准乱堆垃圾余物,应在适当地点设置临时堆放点,并定期外运。清运渣土垃圾及流体物品,要采取遮盖防漏措施。(8)施工物料器具除应按施工平面图指定位置布置外,还应根据不同特点和性质,规范布置方式与要求,包括执行码放整齐、限宽限高、上架人箱、规格分类、挂牌标识等。

(二)检查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的排放

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的排放可能造成职业危害和环境影响,监理工程师应定期检查、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施工现场施工组织设计中关于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各项措施,使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做好检查记录。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包括:围挡封闭施工;在施工场地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处于城区,夜间施工时应控制施工噪声,除浇捣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外,减少不必要的夜间施工;土方车辆出场全面密闭覆盖并冲洗,减少遗洒与污染;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现场周围及沿街设置文明、安全和可靠的防护隔离设施等。

(三)检查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安全状况

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安全进行定期检查、监督,做好检查记录。施工单位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平面布置方案将办公、生活区与工作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确定应当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应当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保证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不会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受到破坏,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工作区的施工前期围挡、场地、道路、排水设施准备工作,督促施工作业人员做好班后清理工作以及对作业区域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维护。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督促施工单位按卫生标准在施工现场设置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杜绝职工集体食物中毒等恶劣事故发生。监理工程师应检查临时搭设的建筑物是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是否具有产品合格证。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确保饮用水供应,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施工单位应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同时,严禁施工单位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二、优化建筑施工场地布置

(1)施工现场大门内必须设置明显的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制度牌、文明施工制度牌、环境保护制度牌、消防保卫制度牌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概况及开工、竣工日期等。(2)设置施工现场安全“五标志”,即:指令标志(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禁止标志(禁止通行、严禁抛物等)、警告标志(当心落物、小心坠落等)、电力安全标志(禁止合闸、当心有电等)和提示标志(安全通道、火警、盗警、急救中心电话等)。(3)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用循环方式设置或有车辆掉头的位置,保证道路通畅。14)现场道路有条件的可采用混凝土路面,无条件的可采用其他硬化路面。现场地面也应进行硬化处理,以免现场扬尘,雨后泥泞。(5)施工现场必须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6)现场内的施工区域、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要明确划分,不得混用,并设标志牌。办公区和生活区应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绿化。(7)各类临时设施必须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布置,而且要整齐、美观。办公和生活用的临时设施宜采用轻体保温或隔热的活动房,既可多次周转使用,降低暂设成本,又可达到整洁美观的效果。(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的布置,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而且必须设有保证施工要求的夜间照明。(9)工程施工的废水、泥浆应经流水槽或管道流到工地集水池统一沉淀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和污染施工区域以外的河道、路面。

三、施工工地现场综合治理

(1)外来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治安保卫制度和责任分工,并有专人负责管理。(2)施工现场在生活区域内适当设置职工业余生活场所,以便施工人员工作后能劳逸结合。(3)现场不得焚烧有毒有害物质,该类物质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4)现场施工必须采取不扰民措施,要设置防尘和防噪声设施,做到噪声不超标。(5)为适应现场可能发生的意外伤害,现场应配备相应的保健药箱和一般常用药品及应急救援器材,以便保证及时抢救,不扩大伤势。(6)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应在流行病发生季节及时、定期开展卫生防疫的宣传教育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事故涉及的面广、突发性强,因此在建筑工程工地施工各阶段,不仅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要意识到安全施工工地管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机制,具体落实到人到点等方面。施工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加大工地施工的监管力度,使工程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晓慧,吕博.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辽宁大学学报,2009.08.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导致我们对钻探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领域都致力于对钻探技术展开研究。在钻探施工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以及生产管理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不断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建设,完善钻探施工管理体系,完善各项设备以及技术管理工作,促进地质钻探技术更好地发展下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目前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情况

由于我国在地质钻探上的起步比较晚,因此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质钻探水平与他们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地质钻探技术水平与我国的地质研究以及开采等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对地质钻探技术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专业科研团队,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成效有了很大的进展,为我国的地质钻探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也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如何加强地质钻探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如果想要建立健全地质钻探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最主要的是要保证钻探工程在进行各个环节时,都要有全面的管理制度可依,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健全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在进行地质钻探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条例,同时结合钻探工程的特点,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为我们的安全施工提供更多的保障。

(2)要将安全管理的理念牢牢记在心里。地质钻探工作是一份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因此各岗位以及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安全理念,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管是设计规划,还是在后续的维护阶段,我们要始终牢记安全第一,将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到底。

(3)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进行地质钻探的施工过程中,要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培养相关负责人的安全意识,要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上,从源头上彻底消除隐患。

2.将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不断进行规范

在进行钻探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这样当事故发生时,能尽快地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1)当事故发生时,要首先对事故等级以及事故的发生区域做出判断,掌握好一手资料,以便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奠定基础。

(2)要详细地对事故?m行记录,并对相关的数据做好计算,将其和以往的数据加以对比,然后及时向上级汇报。

(3)当事故发生时,要选择合适的机械工具以及勘测手段,及时进行处理,时刻记录好事故的动态变化,对于不同的事故类型,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3.加强对地质钻探工程的安全文化建设

加强对地质钻探工程的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展开:

(1)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核心理念。地质钻探过程中的主体是人,因此我们要将人身安全放在安全管理的首位,配备充足的安全设备以及专业的安全人员,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

(2)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且传授给他们当紧急情况突发时如何进行应对的知识等等。

(3)要树立创新发展的观念。工作人员要将创新发展的新理念牢牢树立在心里,积极利用新设备,开发新技术,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保证安全施工,使地质钻探施工技术朝着更加系统化、科技化的方向迈进。

三、如何加强地质钻探施工中的生产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地质钻探工程的规模较大,且施工工序较为复杂,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在进行钻探工程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成。通常在进行钻探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等,工作人员的种类、数量比较多,因此在进行生产管理时,最主要的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保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对于一些新员工,应该先培训后上岗。

2.机械设备管理

在进行地质钻探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质量和钻孔的质量、施工的效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对设备的机械管理工作。在选购机械设备时,要在预算的范围内,选择质量较高、性能较好的钻探设备,这样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保证施工质量。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要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与此同时,还要对设备机械加以维修与保养,使设备时刻处于一个完好的状态,避免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3.钻探工艺与质量管理

在进行地质钻探过程的生产管理时,要加大对钻探工艺和钻探质量的管理,确保钻探工艺与施工要求相符合,进而确保施工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要严格制定施工的操作流程,确定合适的钻进技术参数。

(2)要加强巡检,对施工动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保证施工质量。

(3)要认真统计并分析施工质量,及时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四、下面以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大队进行实例分析

为了增强地质钻探施工中安全和生产管理,该勘探大队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1)充分的利用公司资质上的优势,加大投标上的力度,扩展工程的市场领域,加大对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与防治措施制定。

(2)与一些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公司联合,相互借助对方优势,实现风险共单,利益同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对公司的工程项目施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引进一些新设备,辅助工程的管理。

(4)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安全意识和管理规范上的教育,施行责任制,尽量避免问题的发生,对于一些态度不认真,技术较差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

(5)加大对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引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减少安全隐患。该大队的主要理念就是从人、机、料、法等各个环节提高安全和质量管理水平,从意识和行为上增强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3

体制性因素包括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架构、职能定位、运行机制、管理格局、机构设置等内容。就各地的现状及实践看,上述因素对《安全生产法》实施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现有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对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不尽清晰,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法》实施的公正性。《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县以上各级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但并没有明确综合监管主要应监管哪些内容。在《安全生产法》大量的条款中,除了少数几个地方再提及“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外,其余地方均提“负有安全生产职责的部门”,这样,实际上又把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部门摆进了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的部门之列,没有将综合监管与专门部门的专项监管之间应有的职责分工层次区分开来。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三定方案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监察执法,主要是矿山安全方面的工作;第二个层次是监督与协调,主要是监督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专门部门管理的安全工作,同时行使各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职能;第三个层次是管理、指导没有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业商贸企业的安全监管与指导工作,这一块工作理论上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是政府或经贸综合部门的一个机构,自然必须承担这一工作。第一、第二层次属于执法、监督职能,是“裁判员”的职能,第三层次属于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职能。再从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的变化看,原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现在提出要着力构建的格局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两者相比不难看出,原来承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的劳动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定位在行使“国家监察”职能上,而在新的格局中则将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要定位在行使“部门依法监管”的职能上,显然对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管、监督、监察的色彩显得更虚、更淡。可见,目前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实际上是一个集监察、监督、管理、指导职能于一身,兼具“裁判员”、“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的机构,在《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中,既要管理又要监督,既要监督别人又要监督自己,很难处在一种超脱、中立、公正的地位,必然大大影响执法的公正性。

(二)分块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客观上增加了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内耗”,极大地影响了《安全生产法》实施的统一性。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采取的是分块负责的模式,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工作,质量与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等四种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女工、未成年工人保护、工时保护及工伤鉴定等,卫生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部分职能交叉引发了不少的问题,最令人头痛的是各部门都依据自己系统的有关规定开展检查、检测、培训等,造成重复检查、重复检测、重复培训,这种政出多门的状况让生产经营单位无所适从、苦不堪言,也导致了相关部门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日益明显和公开化,工作中的内耗增大。《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关于“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决定……”的规定,确立了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的综合执法地位,但同时,在《安全生产法》中对众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如何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使职责也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样,其他众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际上也可以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开展执法活动,由于这些部门并不是《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决定部门,在对同一性质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时,这些部门只能以有关专门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执法依据,由此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不同执法部门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处罚的标准也不同,造成执法的宽严不一,从而影响了执法的统一性。

(三)规格相对较低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加大了安全生产日常综合协调的难度,也影响了《安全生产法》实施的权威性。按照《安全生产法》的定位,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实际上是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专门领导的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众多的部门,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涉及相关主体的利益,日常的协调工作量非常大,尤其在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部署出台、涉及若干个相关部门都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经常要负责牵头、协调。由于绝大部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规格比承担专项安全监管的部门和政府有关的部门、机构低半格,难以和这些部门“平起平坐”,牵起头来或进行协调时常常感到份量不够,特别是当牵头、协调的事项涉及需要相关部门出钱、出人、承担工作任务时,更是左右为难、难上加难。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的情况下,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行政执法的任务最为繁重,机构规格偏低的问题给正常执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如在对同级政府相关部门、机构履行安全生产法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一些部门、机构不愿意认真配合,其直接原因是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规格比自己低、不对等。在对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各项保障制度进行检查监督及对相关单位有关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罚同时,有些生产经营单位也因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规格比其它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低,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如其他部门有权威,不大愿意接受安监部门的处罚。可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安全生产法》最主要的行政执法主

体,如果其规格偏低的状况没有改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力度及权威性是很难得到有效提高的。

(四)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法》实施的独立性。在现有的体制下,安全生产工作采取分级负责制,县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负责同级安全生产工作,从《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的情况看,地方保护主义对执法的干扰与影响,常常让地(市)、县(市、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左右为难。个别地方片面理解“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片面强调“加快发展”,为了“净化投资环境”反“三乱”,以体现对企业的“保护”,为此,极个别地方要求安监部门不要到企业去检查,有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种检查(包括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报地市或县(市、区)政府批准,对于这种做法.同级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无可奈何、无力改变。此外,一些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非公有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也自认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的日常监督检查活动不以为然,甚至加以指责,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检查,当安监机构对这类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准备进行处罚时,企业主则千方百计动用其关系,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施加压力,极个别地方领导甚至以要求安监部门“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为名,不要实施处罚,否则“不换脑筋就换人”。在安监管理机构负责人连自身位置都难保时情况下,要求他们公正、独立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的难度可想而知。

(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逐级衰减的状况影响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也影响了《安全生产法》实施的严肃性。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呈倒“金字塔”结构,国家安监局的人数约为省级安监机构人数的4~5倍,省级安监机构人数为地市级安监机构人数的2~3倍,地市级安监机构人数为县(市、区)级安监机构的1-3倍,县市安监机构工作具体、任务重,但人员编制最少,通常只有3~5人,有的仅2~3人,这种设置状况甚至连开会、发文件、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等起码的工作都难以应付,安全生产执法活动就没有精力开展了。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六条、二十九条的规定,凡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证照(与《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吊销许可证或执照”的规定相比,是否扩大了范围?矿长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是否属“有关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处理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听证。听证参加人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委托人、书记员组成。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必须是非本案调查人员。为了严肃执法程序,听证主持人最好不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一把手,如果再考虑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中可能涉及回避的情况,按照维持《安全生产法》行政执法最低要求算,县(市、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至少要有6~7人。由于目前县(市、区)级安监机构人员严重不足、缺乏相关的设施,在《安全生产法》的执法过程中对有关单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调查、事实认定及处罚程序不尽规范,有的显得随意,缺乏严肃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就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消除《安全生产法》实施过程中的体制性因素,推进《安全生产法》的有效与规范实施,提出如下建议性对策:

(一)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监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职能、理顺关系。有人认为,今年初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后,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已基本理顺。其实不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要调整部门隶属关系,更重要的应在于理顺职能、理顺部门关系,这次的体制改革基本上没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应按照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与新要求,进一步加快以理顺职能、理顺关系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改革步伐,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业病防治、女工、未成年工人保护等职能合理归并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解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

(二)建立层次分明、运转有序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自身职责的准确定位。按照“经济管理职能与执法监督职能分开,安全生产日常管理与监督监察分开”的原则,沿着“企业负责、部门监管、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社会支持”的思路,将目前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的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事项逐步移出交由相关的专门监管部门或企业承担,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定位在行使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监察职责上,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包揽过多、职责范围不清、责任无限扩大的问题,切实树立起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的权威。

(三)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形成一个“分工合理、精简高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体系。要针对目前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层层衰减的问题,将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建设作为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会议、文件中关于加强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的重要精神,建议出台加强地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加强对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工作的指导,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加快各级地方安监机构的建设步伐。二是尽快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安监机构是二级机构的状况,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安全监管体制建设的要求,将安监机构从二级机构转为直属机构并同步升格,解决机构规格“低人一等”,在行政执法、综合协调中权威性不足的问题。三是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思路,重点加强地市、县(市、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建设,使这两级的机构有能力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做到位,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做法,强化整个监管组织体系的基础操作层。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4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安全生产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会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当前收益与长远发展。所以,电力企业都必须充分重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积极做好风险管理,进而有效地降低生产风险,提升生产的安全性。

一、电力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在电力企业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面临大量风险,进而影响到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影响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也就必须要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所谓的风险管理,即为管理主体(包括企业与个人)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与手段,科学地识别、分析并且处理在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主体的安全性,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进行。按照有关的规定可以将风险管理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按照管理主体的基本性质,能够将风险管理划分成政府、企业与个人等风险管理;二是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能够将其划分成意外事故、火灾与地震等方面的风险;三是按照事故实际遭受的损失,能够将其划分成职责、人身、利润与财产等方面的风险。

二、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1.风险识别。所谓的风险识别,即为在风险事故出现以前,采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对风险事故的潜在原因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其中包括风险事故的种类,了解风险存在的重点部位与关键环节、风险日常监督控制措施等。

2.风险衡量。所谓的风险衡量,即为借助于先进科学的技术,对特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等进行科学的衡量。

3.风险控制。所谓的风险控制,即为在完成对风险的识别与衡量工作以后,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4.风险评估。企业要充分明确风险评估的关键性内容,之后再选择使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风险展开评估工作。

5.风险处理。在此项工作中主要包括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回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其中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妥善对风险进行处理。

三、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树立较强的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那么就必须要从安全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因素入手,尤其是要充分重视人员因素。要充分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安全业务知识,树立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风险控制以及辨别能力等。要使其能够充分地掌握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对于关键环节的监控措施等。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要合理地采用定量以及定性有机结合的方法。在处理风险时要充分重视对评估结果的反馈,要评估关键风险。而且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妥善地处理反馈结果,从而努力提升电力生产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为了能够使得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高效地进行,那么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价机制,首先,电力企业要严格地根据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以及法律的贯彻落实,要加强生产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另外,要制定健全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要根据科学的评价指标完成对安全生产过程的全面、综合性评估。要及时、准确地发现在电力生产中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3.加强风险管理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为了能够有效地确保电力生产安全,充分地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那么就要将风险管理和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将实际的工作经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充分地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不仅如此,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要积极地加强与一线员工的交流,耐心地听从其意见、建议与想法。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以及安全事故的类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发挥风险管理的效用,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4.加强现场生产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现场生产过程中会存在许多的风险,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所以,企业必须要充分加强现场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进而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其培训与教育,使其可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与标准进行安全作业。其次,要加强对现场生产环境的管理。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对生产现场的巡查工作,及时、准确地发现在生产现场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处理,进而营造出一个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从而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5.加强电力生产设备的风险管理。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生产设备管理工作也会直接关系到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关系到电力生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电力生产设备的风险管理。首先,技术人员要定期检测生产设备。例如,检测变压器等是否存在放电、短路以及绝缘等故障。一旦发现其中存在故障,那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排除。另外,还要严格地检测各种仪器表,积极地做好对其的校正工作,确保仪表的精确性。另外,要充分地加强对生产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科学分析,要准确地识别、研究生产安全风险的各种因素,并且有效处理危险因素,充分确保电力生产设备能够持续地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总之,电力生产的安全性是确保人民正常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就必须要充分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此项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就要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监督制度,从而全面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生产风险,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何兴,李建超.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

[2]陈金亮,马亚南,郭延江,等.浅谈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控制[J].通讯世界,2015(21):85-86.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5

1.1地勘行业安全生产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地勘市场化的推进,地勘实行项目化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方式的转变,地勘工作设计、生产、管理在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方面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

1.2员工的个人素质未达到要求,以至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不稳

个别地勘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员工素质考察欠缺。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包括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势在必行,这两者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员工的素质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大局。单纯地对员工进行表面上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开展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个职工自身的态度和特点,心理特征等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社会发展到现在,人的头脑对行动的选择和判断的基础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经验。进行的安全教育也要从根本上消除员工头脑中存在的那些对安全生产认识不正确的判断依据,对其纠正后再灌输以正确的安全理念。

1.3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勘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松懈。所以,必须建立以主要负责人指派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使其成为整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权力象征,要求其一把手要作为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基层要有安全员,抓好一线的安全生产工作,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和高层形成一个网络,做到疏而不漏,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对生产工作进行安全考核,时刻监督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

1.4安全管理组织形同虚设,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松懈。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安全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在的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表面上高呼安全工作只能被加强而不能被削弱,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偏差较大。

1.5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未落到实处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总体上来说是整个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倡导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把安全生产确实落实在生产过程当中。

2解决地质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措施

2.1要有正确的管理体制

地勘部门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安全条例。地质生产工作是一项高危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要建设好这个经济工作的新体系。建立好现实、经验、科学为一体的管理体制。

2.2认真做好认证工作

地质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做好安全资质认证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增强地勘单位市场竞争力,强化自我约束,完善企业管理,系统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

3结语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6

思想对一个人的行动、一件事情的发展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对于优化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来说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单位各级负责工程协调、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以及建筑单位和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等都要对其加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以使其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优化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并全面地了解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政策、方针、路线、规范等,进而使其能够积极地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当中。与此同时还要履行好一票否决权在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单位部门领导的政绩、企业的整体效益、工程的招标投标以及建筑企业的资质相挂钩。对于违反或是不认真执行的人员要提高惩处力度,使建筑企业管理者和政府的有关领导能够真正做到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放在众多工作的首位来抓,在思想上树立起工作安全第一的认识,在行动上对于安全生产保持时刻的重视。

二、完善并规范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要想使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得以有效的优化,就必须对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建立起一套相对健全、合理化的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配备专职的监督和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队伍来说要建立起以工程项目责任人为首、以施工现场工程管理人员为主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领导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施工当中的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各建筑企业还要建立起严格的岗位生产安全责任制,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具体责任落实到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员工,并就工程安全生一事倡导相关建筑施工的全体人员签订责任书,之后对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根据本企业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操作具体规范标准,在认真落实的基础上确保企业工程施工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同时建筑工程主管单位还要建立起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没有根据规定为员工办理工作意外保险之前,工程不得动工,进而切实保障工程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大程度减小工程施工不当所造成的隐患,促使工程施工得以有序、安全地开展。

三、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力度。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7

在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中,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是非常基础的内容,不断强化和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能够保障员工在风电场安全生产中,时刻警钟长鸣,时刻牢记忽视安全生产的后果,时刻紧绷安全生产生命线。安全生产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时刻进行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与宣教,不断向风电场员工贯彻安全生产的思想,结合实际工作有效拟定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员工安全注意事项的考核,保障风电场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在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中,除安全注意事项等相对抽象的东西外,还应该在具象的内容中不断贯彻和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要求员工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一旦进入生产现场要按照制度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果连基础的防护措施都难以保障,又何谈在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与贯彻更加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保证每一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安全工具生产工具的使用规则,能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效地运用安全生产工具工具,及时进行避险。在日常工作间隙或安全生产的调整期间,要加强对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生产工具的检查检验工作,及时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存在质量问题,或存在毁坏情况的相关器具,保障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落实。

2极力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在任何企业生产管理中,员工的归属感都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但员工的归属感能够有效地促使每一位员工在生产管理工作中,积极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不断地运用自身的智慧来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增长。在风电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也应该不断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让员工能够在风电场的工作环境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企业对自身的关心和关怀,这样有助于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让风电场的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培养风电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具象的工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来有效地提升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企业归属感。首先风电场的领导干部应该熟悉员工的情况,了解每一个员工的家庭情况和心理活动,特别注重了解员工的情感和思想的现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重对员工的家庭进行实地走访,了解民情民意,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真正地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才能有效地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其次在培养风电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中,还应该注重着力地进行思想教育活动,让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及规划有明确的认知,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透明度,从而愿意跟着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要求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管理工作中应该进行科学的思想教育活动,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变化,及时针对员工的思想情况进行科学有效地思想教育活动。最后,在风电场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企业分红的制度,将绩效考核中的资金有效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通过经济利益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刺激广大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增加风电场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企业效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协调。

3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

加强风电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重要地是要不断地提升员工的安全技术,提升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确保在风电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中,有效地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隐患。对于电气设备要采取接地性保护措施,防止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外壳带电时,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各种电力装置的不带电的金属外露部分,除有规定外都应该接地。在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设备的带电部分与不带电部分之间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如果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动火处置,那么要选择在远离线路的地方进行。如果发现线路掉落在地,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处置措施,如果未进行防护措施的处置,那么需要及时地请电力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在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地划分安全生产区域、电气设备区域、电气危险场所,在不同区域之间设置醒目的提示牌,对于存在危险的区域,未佩戴安全防护措施要一律禁止进入。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安全级别的差异,针对性地选用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有效地提升安全防护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4不断提升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知

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在风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有效地结合科学的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切实落实和推进。安全管理不是一句空话,在实践的工作中,应该不断地提升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知,将安全管理的目标进行细化处置,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使员工能够始终明确自身的职责,在各自的岗位上根据安全管理目标的设定进行有效地安全生产,在安全管理中,还应该配合相应的安全规则和安全操作规范,使员工能够始终在思想上认清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也能够遵守实际的安全操作流程,一切安全安全规章办事,综合提升风电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5结语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8

为了实现建筑施工企业长久的安全生产,结合工作实践中的体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思考,提出了必须高度重视的若干问题,建立起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教育机制、安全生产管理者队伍、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在内的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架构。

关键词:

建筑业;管理;安全生产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为保障安全生产的实现而施行的管理。一方面,它要时常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为了从总体上有条不紊地施行安全生产管理,它又必须建立起其必要的相对稳定的大骨架,构成这个大骨架的,也就是笔者要在此阐述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的若干问题。

1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对企业安全生产负责的责任制度。它包括纵横两向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就安全生产所承担的相关责任,负责的相关工作等的制度规定[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它规定的是每一个领导、管理者、技术人员、员工在生产安全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及其相应的职权和价值回报,是实施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最基本的保障。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能够增强各级、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感,能明确各级、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履行的职责,能充分调动各级、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各类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它必须明确地规定安全生产的责权利。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能只有责任没有相应的职权,或只有职权没有相应的责任,也不能只有责权没有相应的利益回报,只有责权利相统一,才能体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性,才能最终成为全面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实行有效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个时期责任制的具体化,是不同时期通过具体的目标制定使责任制落到具有具体内容的实处、见到具体实效的重要管理手段[2]。目标管理就是通过明确总目标、分解总目标,使企业内部各类人员清楚企业的总体目标、明晰分解到自己的分目标,从而沿着明确的总体目标的方向,按照自己对分解到自己的分目标的承诺,自觉地对自己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这种管理,能促进团队合作,避免摩擦、冲突。应该指出,企业安全生产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它必须通过相应的有效管理来实现,而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则是这个有效管理的重要的一面。正如工程最终是要靠人建造出来的一样,针对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必须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必须面对广大员工,不但要明确安全事故死亡、重大和特大事故等的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制定明确的反映该时期生产特点、体现“预防为主”的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系统的工作目标,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体系。

3实行有效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在白天鹅宾馆管理实务中,就房间卫生一项,都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操作规程,他们为便于记忆,把整个操作程序划分为八个字:“进”、“撤”、“铺”、“抹”、“洗”、“补”、“吸”、“检”,对每个字的具体内容亦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对房间清洁卫生如何进行检查,都制定了严格细致的标准[3],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标准化管理。一个酒店的房间清洁卫生都需要实行标准化管理,一个生产规模相当的建筑施工企业、一个技术和管理都较复杂的工程项目,就更应该实行标准化管理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有效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管好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都离不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为了切实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使安全生产活动处于科学标准的状态之下,企业必须实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只有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才能从局部到全局实现全面的安全生产。

4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机制

2008年2月13日,在深圳福田区某工程施工现场,钢筋班工人准备将堆放在基坑边上的钢筋原料移至钢筋加工场,3名工人在钢筋堆场旁作转运工作,由于堆放的钢筋不稳,1名工人站在钢筋堆上不慎滑倒,被随后滚落的一捆钢筋压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直接原因:场地狭小,钢筋材料堆放困难,堆放不稳。间接原因: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工作场所情况不了解,吊装管理不到位。若该工程项目部事先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和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可能就不会造成悲剧。安全生产管理其职责就是要管安全生产、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管所有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员工及其工作[4]。显然,离开安全生产管理者,离开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员工的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不可能实现长久的安全生产的。因此,让安全生产管理者,让所有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员工受到必要的合适的安全生产教育,从而正确地执行其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自己所要执行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安全生产教育,首先就是教育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服从安全生产这个大局,不能为了眼前的某种利益或者效率就危害安全生产这个大局;其次,必须对各类人员进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等方面的必要的宣讲,以让他们牢牢掌握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第三,对各类人员及时进行安全生产新规定、新政策、新知识的教育,使其不落于形势要求之后。发展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才,对实现企业长久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任何时候都不应松懈。

5打造一支学习型的安全生产管理者队伍

目前,社会上时不时都有一些安全事故发生,而且重大安全事故不少,建筑工程领域是安全事故高发区,事故发生原因多因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等。为什么在愈来愈强调安全生产,对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愈来愈严厉的同时却总是避免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认为,尽管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侥幸心理严重,导致不少新的事故未能在事先被觉察并被防患于未然。在这里,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那是因为,学习型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其成员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能促使素质提高的学习成为其工作新的形式。并且,这里的学习,是团队学习、全员学习,这种学习依靠的是深度汇谈,也就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这种一起思考的思考,是系统思考,这种一起思考的系统思考,能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管理者队伍,应该是一支学习型的队伍。必须指出,学习是适应和应变的根本[5]。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具备创新能力、竞争优势。安全生产管理者,必须善于学习,善于根据企业内外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以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思考问题,更新观念,科学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切实控制住应该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6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可以表现在组织建设上、目标设定上、生产技术采用上、施工组织上、管理方式上、责任制的调整上。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笔者认为,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原理,实事求是地施行管理。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要寻求管理上的改进。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一发现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就强调加强管理,而极少强调改进管理。应该指出,如果我们的管理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是不得法的,那么这个管理越加强就会越糟糕。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管理就应该强调改进,把它改到符合客观规律要求才对。二是要创新观念,确立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管理思想。

7创建企业安全生产文化

企业安全生产文化是通过企业员工创造出来的,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6]。加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形成科学的安全生产行为模式,实现良好的稳定的企业安全生产常态。企业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教育机制,创建学习型的安全生产管理者队伍,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以及开展各种安全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注意挖掘、积累、筛选、提炼其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文化精髓,并通过全员的教育培训,将这些文化精髓灌输给员工,创建出能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并且为员工共识的优秀的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只有创建出优秀的安全生产管理文化,才能引导、约束、凝聚、激励企业全体员工自觉地参与到整个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之中,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确保企业实现长久的安全生产。

8结语

笔者认为,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的前提下,树立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强化人员素质,加强教育,建立一支学习型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队伍,用科学管理、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切实做好每个步骤,从而确保企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为企业生存、获取利润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文俊仪单位: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戴国良.图解管理学[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厉以宁,曹凤岐.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杨小鹏.白天鹅宾馆管理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1.

[4]冯玉金.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与常用表格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9

--在2006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2006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动员各级各部门以及交通生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我市交通生产安全稳定发展。现就交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将以下几点意见:

一、2005年交通安全生产回顾

2005年是我市公路建设和公路管理运营快速发展的一年,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公路运营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公路建设安全、道路通行安全、客货运输安全等生产目标。

--公路管理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2005年我市公路管理工作本着“安全、快速、舒适”的原则,加大了投入和管理力度,大力实施了“安保工程”,全年增设波型护栏123公里,施画标线1670公里,增设各类安全标志2389块/1899处,处理险方险段45处,处理路基沉陷和桥涵跳车567处,维修加固危旧桥涵4890米/84座,治理平交道口23415处,采备抛撒防滑料67320立方米,治理超限超载129807车次,全年道路安全总投入达21870万元,确保了道路的安全畅通。

--客货运输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通过整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源头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客货运输安全保证体系,完善了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为经营许可的重要内容,规范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行为,开展了职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活动。加强了节假日期间的道路运输全管理,落实了节假日安全防范措施,实现了节假日道路运输安全、优质、有序的目标。开展了机动车驾驶员队伍整顿工作,增强了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把“三关”,管“三口”,查“三品”,严格控制雪后运营等措施,保持了良好、安全的交通运输运输生产形势,使我市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公路建设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2005年,我市在公路建设中增强了安全发展理念,公路隧道照明、通风、防火系统进一步完善,标志标线设置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安保工程投入逐年增加,各类安全设施更加齐全,以人为本的安全设计、施工理念逐步得以体现。

--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从市局到各县区以及各企事业单位都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配置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使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得以较顺利地开展,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回顾2005年我市交通安全生产工作,虽然未出现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设计、施工、公路运营、水上运输等方面仍然出现了人员伤亡事故,这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一是干线公路安全运营形势虽有好转,虽然事故率同比去年下降2.9%,但仍存在潜在安全问题。个别路段技术指标和安全设施虽然达到规范要求,由于山区公路坡陡弯急等特点,加之农村公路运营里程的大量增加,公路运营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二是高速公路运营刚刚开通,安全运营管理工作有待于加强和提高;三是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还需进一步体现;四是客货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大,一些企业还存在“以包代管”忽视管理、超员超载现象,农村客运市场的安全监管工作仍有死角,超长途客运包车、带病行使、疲劳驾驶安全管理措施还须进一步加强;五是个别单位、部门和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工认识还不到位,重生产、效益,轻安全、不落实安全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克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二、2006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部署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又是“安全生产落实年”,在这五年间,我市要建设500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500公里的干线公路,建设5000公里的农村公路,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安全生产是保证。为此,做好2006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对于构建安全交通、和谐交通,完成“十一五”交通建设目标,保持我市交通建设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2006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统领,以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为目标,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强化交通生产安全意识为保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二)2006年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1、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安全生产方针。

确保交通生产安全发展,是构筑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必备条件,是建设以人为本的交通、和谐交通、安全交通的基本要求,党中央、省市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极为重视,在国务院、省政府召开的安全生产会议上,温总理、季省长亲自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理念,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创新,安全就是效益。增强安全发展理念就是讲政治,就是促发展,就是保稳定,也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各级交通部门要把增强安全发展理念,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加以认真研究落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贯彻和落实好这一方针,是生产发展、人民安乐、社会和谐、稳定的首要条件,也就是把握住了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为此,各县区局、局直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把贯彻和落实好这一方针作为本单位、本部门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贯彻安全生产管理法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行政主要领导要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他要按照“管生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和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要求,切实抓好分管部门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宣传、贯彻、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法规。一是要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实安全生产专人员。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各部门和单位要调整充实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把安全生产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头等大事来抓,充实安全生产专门管理人员,市局要求,各县区局至少有2人以上专门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管路工作,局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至少有1人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监管手段,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常抓不懈;二是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2006年全市要达到减少一般事故,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目标。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围绕这一目标认真逐级分解,完善目标管理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制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各项措施,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第一责任人),分管业务和生产领导直接负责(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三是要完善制度,遵守规程。高速公路建管处、运管处、公路处、工管处、地方道路管理处、征稽处要负起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制定、完善具有行业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施工作业、养护作业、公路、水路通行、客货运输、规费查收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安全生产指导书》,其他部门和单位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完善、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安全生产指导书》,确保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公路水路客货运输、规费查收和各项生产工作有制度可循,有规程可依,进而达到安全之目的;四是要强化考核,奖惩严明。市局公安科和各部门单位要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预案、目标、措施、责任、制度、规程等落实情况,加大通报和奖惩力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实行安全生产风险金抵押制,实行对经检查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认真整改的单位领导诫勉谈话制,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3、抓好重点领域,把握好重点部位,控制好重点时段,监管好重点人员,发挥好行业主管重点部门的作用。

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部门多,路线长,地域广,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认真把握和研究其重点性、突发性、不确定性这一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必须抓住重点,把握难点,控制关键点。一是要抓好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把道路旅客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水路运输、危桥及危险路段、公路建设施工作为重点领域,加强监管控制工作,对道路旅客运输落实“三关一监督”措施,对水路运输要把好船舶检验、船员适任、资质审核三个关口,对危桥及危险路段要落实监管措施和责任,明确监管人员。对公路建设施工项目业主和指挥长要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要求,在公路规划、设计项目中把公路安全作为重要控制参数,在施工招标中把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选择施工队伍的首要条件,在工程建设中把安全生产管理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把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实效果作为计量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把握好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把客货运输车辆、水上运输船舶、桥梁隧道、冰雪路面的技术状况作为交通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加以认真把握。加强客货运输车辆和船舶的监测工作,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不准运行,完善营运车辆、船舶技术管理制度,强制维护和定期检验,在检验中坚持谁主管,谁签字,谁负责,严禁带病车辆和船舶参加营运。强化桥梁隧道的观测检验工作,建立桥梁技术状况档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对容易出现冰雪路面的路段要备足融雪霁和防滑料,确定专门人员及时抛洒,确保行车安全。三是控制好重点时段。春节、五一、十一、雪雾天、汛期、工程爆破和桥梁吊装是安全生产的重点时段。为此,加强这些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在这些时段中要有预案和安全生产组织计划,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确保万无一失。四是监管好重点人员。营运驾驶员、船员、爆破员、炸药保管员、高空作业员、路政巡查员、桥梁隧道监管员、车站安检员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人员。增强这些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操作水平至关重要,要加强这些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做到不培训不得上岗,不取得资格证书不得上岗,安全生产知识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按照“谁雇佣谁负责,谁培训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这些人员的使用控制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重点人员使用档案,实行黑名单制。五是发挥好重点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运管处、公路处、工管处、海事局、地道处、征稽处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好这几个重点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为此,市局要求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本行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建章立制,颁发行业安全操作规程,列入行业考核标准的重点内容,严细认真地做好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开展好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落实年”活动。

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篇10

【关键词】地勘行业;安全问题;分析;对策

引言

近年来国家在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方面先后制定了多部行业规范和管理规章,为地勘单位更好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各地勘单位在安全生产上也做了大量工作,总体安全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改进地质勘探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提高勘查成果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借鉴。

1、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监督管理不到位

当今的地勘行业中,大多缺乏安全监管意识。无安全管理机构,有的虽然设置了却没有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地勘主管部门对这种情况也大多不闻不问,有的地勘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更谈不上对所属单位的安全管理。

地勘行业有其特殊的专业性,安全监管机构往往对这种特殊性不能充分认识,加之安全管理人员短缺,致使地质勘探行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管理人员任务和职责不明,不能对地质勘探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安全管理工作没达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1.2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地勘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缺乏思想认识,不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安全管理行为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或会议上,尽管认识到安全工作很重要,但却没有具体的预防管理措施。有的地勘单位尽管设置了安全机构,但其职能作用却没能得到发挥,一些生产单位为片面追求生产效率,常常与安全部门发生矛盾,不能形成统一认识,安全工作无法开展。

1.3违规违章现象突出

地质勘探工作流动性大,比较坚苦,加之行业阶段性不景气,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这工作,已有的技术工人也往往改行,队伍不稳定是全行业都面临的问题。目前从事地质勘探的工人队伍中,临时工农民工占很大比例,特别是近年来尤为突出,这些临时工大多文化程度低且未经培训便直接上岗,无野外勘探工作经验,缺乏勘探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

地质勘探施工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十分严重。经统计,勘探生产一线所发生的事故,98%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事故,这些人为事故中,100%是由于“三违”造成的。地勘职工素质低已成为勘探生产事故的最大隐患。

1.4事故处理不及时不彻底

由于地质勘探安全事故相对来说危害较小,事故发生后往往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事故发生后也得不到认真调查和及时处理,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发生事故的频率不断上升。除重特大事故外,地质勘探行业所发生轻微伤亡事故、报废工程事故、机械事故等长期得不到重视,这些事故往往与经济利益挂钩,发生后大多由施工单位自行处理,没有调查没有责任追纠,不能在事故中汲取教训,有的虽然进行了调查也不及时不彻底,常常不了了之。对事故调查处理不及时不彻底,至使无法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更不能在事故中汲取教训,也就没有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将导致相同或相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2、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安监部门和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水平

(1)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监督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体制和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工作职责,各级政府应加大安全监督机构的经费投入,解决急需的人员编制问题,制定安全管理和执法监督人员的培训教育计划,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监督执法队伍。

(2)建立安全监管联防机制。安全监管部门应积极帮助各生产单位,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帮助培训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宣传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使安全生产管理从内到外形成联防联动。针对地质勘探行业的特殊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将地质勘探行业纳入日常监管体系,对其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质量效能抽检,及时督促保养和更新,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定期进行评估和论证,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从而不断提高地勘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2.2实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1)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考核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完善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和监督考核机制。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落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充分运用行政手段约束生产单位领导人员的安全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将安全生产评价及考核效果同单位资质、工程招标等环节挂钩,同单位领导个人的政绩评价、奖励惩罚、晋级考核等环节挂钩,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严格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安全生产不良业绩记录,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建立安全生产与领导个人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建立安全生产与领导个人绩效考核制度,以提高各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内部管理措施,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使安全生产管理成为各单位领导和职工的自觉行为。

2.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勘探施工人员技术业务素质和安全素质,已成为改进地质勘探安全状况的根本出路。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能力是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任务,因此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结合工程性质和专业技术特点进行。当前地质勘探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是不可能的,只能在施工中或停工间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学习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设施的正确操作,施工中加强操作规程的贯彻学习,使学规程、用规程、遵守规程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让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常识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有条件的单位可在工程停工期间,派生产业务骨干到专业学习班深造,也可邀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到现场讲解,从而提高学习培训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要严格考核,合格者申领上岗证书。除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外,更要重视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学习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对培训不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坚决淘汰。地勘单位还可以与大专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联合办班,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在职职工安全教育,扩大培训教育面,明确考核范围、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坚持持证上岗,从而推动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地质勘探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地质勘探院校也应在地质勘探专业中增加安全生产专业课,培养高级安全管理人才。

2.4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完善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措施事故的调查处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调查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划分事故责任,调查事故损失,采取处罚措施是为了总结事故教训,加强和改进工作,从而排查事故隐患,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因此,地质勘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应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及时组织调查和善后处理,较大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同时,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应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进行,要提高对搞好事故调查工作的认识,不能应付了事;参与调查人员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作风,要客观公正地分析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地勘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备案制度,不论事故大小都应有调查处理结论,定期进行安全事故分析和隐患排查,如有重大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置并向安全监管部门登记备案。通过事故调查处理,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改善生产施工管理,将可能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地质勘探施工的安全生产状况,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勘探效率和工程质量,为提交优质地质成果和提高地勘单位经济效益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