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的学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1:11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1

1.Languageismorethanasetofgrammarrules.althoughstructuralaccuracyisanimportantcomponentofcommunication,youmustalsolearnhowtocommunicateinamannerthatisappropriatetothesituation.Likewise,inadditiontobuildingalargevocabulary,youwillalsoneedtolearnwaysofparaphrasingsothatyouwillbeabletocommunicateeffectivelywhenyoudon’tknowanexpressionorithasslippedyourmind.Bodylanguageandgesturesarealsoimportantcommunicativestrategies.

2.activelanguageuseisfarmoreimportantthantalkingaboutlanguage.theabilitytorecitetherulesofenglishgrammardoesnotguaranteethatyouwillactuallybeabletocommunicateinthelanguage.Spendyourtimecommunicatinginthelanguage,creatingmessages,obtaininginformation,listeningfordetailsandsoon.

3.Don’tbeafraidofmakingerrors.errorsareanaturalpartofthelanguagelearningprocessandnoonecanavoidthem.Donotletfearofmakinganerrorpreventyoufromcommunicating.evenifyourlanguageabilityisnotperfect,yourmessagemaybeunderstood.ofcourse,accurateuseoflanguageisanappropriategoaloflanguagestudy.

4.Languagelearningisalong-timeprocess.thereforeyoumusthaverealisticexpectationsofyourperformanceafteronesemester,oneyear,orseveralyearsoflanguagelearning.advancedproficiencyisoftenbestachievedafterlongperiodofpracticeandresidenceinacountrywherethetargetlanguageisspoken.

5.Beanactivelanguagelearner.Studymodels,lookforpatterns,andmakeinformedguesses,studyidioms.ifyoudonotentirelyunderstandapassage,donotaskforatranslationimmediately.makeuseofthelanguageyoualreadyknoworwordsthatmayberelatedtootherwordsyouknow.althoughlanguagelearningcanbehardwork,youreffortswillberewardedwithadeeperunderstandingofyourselfandtheglobalvillageofwhichyouareacitizen.

学习一门外语是一个丰富的任务。充分利用你的经验,你可能需要开发一些专门的策略。这里有一些原则要牢记。

1。语言不仅仅是一套语法规则。虽然结构精度是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还必须学会如何沟通的方式是适当的。同样,在构建大型词汇表之外,您还需要学习的方法套用,这样你将能够有效沟通当你不知道一个表达式或溜你的头脑。肢体语言和手势也很重要的交际策略。

2。积极的语言使用比谈论语言更为重要。背诵英语语法规则的能力并不能保证你会可以用语言交流。花费你的时间在语言交流,创建信息,获取信息,听细节等等。

3。不要害怕犯错误。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没有人能避免他们。不要让害怕出错阻止你交流。即使你的语言能力并不完美,你的信息可能会被理解。当然,准确的使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适当的目标。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2

关键词:二语习得;语境因素;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067-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18

1.引言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及外语教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从认知、心理机制及文化等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二语习得理论,揭示二语习得的内在规律,使人们对外语学习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二语习得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将主要对二语习得的语境因素进行论述,同时将讨论语境因素对英语课堂的指导作用。

2.语言因素

语言是二语习得的核心目标,语言及与语言相关联的诸多因素对二语习得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母语和习得语言的语言差异,习得者母语的熟练程度和对习得语言的认知,习得语言在母语社会环境的地位及社会对于母语的态度等。

2.1语言差异

母语与习得语言的差异可对二语习得是否成功产生影响,两者差异越大,习得过程就可能越困难。以汉语和英语为例,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的书写体系使用象形字,以形写意,而且形声义一体,是平面文字,而英语是音素文字,是线性字,形不写意而写音。从句法结构而言,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无标记语言,而英语及其他印欧语系的语言形态丰富,是有标记的语言,如用词根或词尾的变化区别词类等。英语语言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结构严谨完备,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而汉语则不注重形式,句法结构不必完备,重意合,轻分析(贾玉新,1997)。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为二语习得设置了障碍,而认识这些差异,有利于二语习得的顺利进行。

2.2母语水平

二语习得者的母语水平,包括口语、书写能力、元语言认知能力、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及修辞、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都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总体而言,习得者的母语语言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在二语习得中取得成功。一些来自国外的交换生在美国高中课堂较为容易地取得了成功,原因是作为第一语言社会的佼佼者,他们的母语已然十分精通和熟练了。语言知识的融会贯通使二语习得过程更为顺利。

2.3语言地位和态度

不同的文化之间没有高级或低级之分,语言同样如此。然而,语言是社会生活的折射体。从某种程度上,语言被贴上了标签。能说一口标准伦敦音的社会成员带有上流社会的标记;而讲着“brokenenglish”的黑人则是下层社会的代表。不同国家的语言也是如此。第二语言在习得者母语社会的地位是制约二语习得成功的因素。如果习得者的母语地位低于第二语言,那么学习者可能会选择放弃自己母语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以期进入比母语地位高的第二语言社会。该愿望越强烈,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就越大,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对语言的态度亦会对二语习得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包括学习者的态度、同龄群体的态度、学校及社会的态度。学习者正面、积极的态度可有效推动二语习得的进行,直至取得成功。同时,学习者的态度又容易被同龄群体的态度所影响,如果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龄群体的负面的影响和压力,二语习得过程就会受到阻碍,反之,如果学习者在同龄群体中得到认可,那么二语习得过程就可以更加顺利,在青少年学习者中尤为如此。因此,教师和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给予学习者正确的引导,使学习者认识到,学习第二语言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而是掌握除母语外的另一门语言。

3.学习者因素

学习者是二语习得的主体和核心。作为二语习得的主体,不同的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主要体现在生理差异、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张庆宗,2011)。

3.1生理差异

生理差异的主要体现是年龄因素。Lenneberg提出了具有影响力的关键时期假设,认为习得语言的关键期是2岁至发育期。第二语言的起始年龄在语音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起始年龄超过了关键期,所习得的第二语言就会带有本族语的口音。然而,年龄关键期只是对语音因素产生影响,而不制约二语习得的过程。任何年龄开始习得第二语言都可能取得成功。

3.2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包括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可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反思型和冲动型等认知风格。以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为例,这两种认知风格体现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方面时两种不同的倾向:场依存者倾向于依靠外部提供的信息,以外在事物作为参照物;而场独立者则往往依靠自己内部具有的知识框架及自身感觉独立分析问题。两种认知风格的学习者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自然环境下的语言习得更适合场依存风格的学习者,而课堂学习则更适合场独立风格的学习者(张庆宗,2011)。

学习策略可以是学习的过程或步骤、学习规则或具体的学习方法等。二语习得者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差异。智商高的学生能够自发地选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成功地习得第二语言。

3.3情感因素

情感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我概念、自尊及焦虑等因素,这些情感因素都可能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语言学者对情感因素中的动机、自尊、焦虑等都做过详细的研究,成果颇丰,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3.4社会文化因素

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因素指学习者态度、文化适应、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二语习得的过程和结果。学习者的态度是学习者的认识、情绪、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倾向。学习者的态度决定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成就。文化适应是学习者对习得语文化的心理选择和改造过程。文化适应过程需要从心理上消除文化定势、减少偏见。社会距离指学习者的母语社会相对于习得语社会的地位,由一系列社会因素所决定,而心理距离主要指学习者个体对于习得语社会的心理感受。

4.习得过程

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D.Krashen在其著名的监控理论中提出了五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就是习得―学习假说,即自然习得语言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课堂正式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根据Krashen的理论,“习得”和“学习”是有区别的。“习得”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习得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Krashen认为,只有“学习”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课堂学习成为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课堂互动可以推动二语习得过程的顺利进行。语言学习过程并不是对某些事实材料的传递或一系列记忆训练,而是使用习得语进行有交际意义的人际互动。因此,在二语课堂,单一的讲授和背诵并不是最有效的语言习得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和情景式对话等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语言使用练习。

5.启示

5.1将动机转化为推动学习行为的积极动力

动机是促使行为者完成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其进行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促使外语学习成功的动因。教师在外语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一现象在军校英语课堂仍然存在。教师应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有交际意义的语言环境,通过听说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中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职业规划”。在展开这一主题时,会涉及找工作、面试等大学生必然会面临的社会课题。然而,对于军校学员而言,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社会活动都是很陌生的,也有学员认为这是和自身毫无关系的活动。对此,教师应通过播放视频、情景参与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切身感受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乐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在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之余,教师还应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参与演讲、辩论等语言实践活动,将内在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愿望。

5.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学习策略就是能促进信息加工的外显行为和内因的心理活动。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可以是学习工程中运用的任何有效的学习方法、规则或技巧等。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正确而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使二语习得更加顺利。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选择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强、智商高的学生比动机弱、智商低的学生更能自发地获得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掌握适合个体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主。自主学习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军事英语授课在军校英语课堂占有很大比重,授课内容涵盖军事英语词汇、军事知识及战争背景等。对于一些背景知识的讲授,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难免枯燥,而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总结、汇报,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结语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二语习得研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对进一步改进外语教学提出了建议;外语教学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实践园地,从而产生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周平、张吉生,2003)。外语教师应加强二语习得研究,掌握更科学的语言习得规律,改变传统的语法、语言知识的授课模式,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授课和语言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50.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3

【关键词】大连地区第二外语学习动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92-02

语言作为人们交流、沟通的桥梁,掌握一门甚至多门语言,可以提高我国大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抵御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大连地区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现状

1.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种类

目前,大连地区各高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课程,主要集中于法语、日语、德语、俄语等热门的较大语种的课程,可以看出,各大高校对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课程的设立比较单一,同时,在选定语种时,通常由院系统一安排某一语种,学生们缺乏自主选择性。此外,对于同学们可能感兴趣的某些小语种课程,如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学校往往不开设课程,这更加抑制了学生们对第二外语的学习兴趣。

2.第二外语课程的学时安排

对于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必须付出很长的时间与努力才能得以较好地掌握与运用。然而在各高校中,对于第二外语的课程普遍不重视,通常只有一年的学期周期,大约300~800个学时,学习周期短,课程分布少,学生们很难系统地学习第二外语。

3.第二外语课程的考试要求

虽然第二外语在课程安排上被定为“专业必修课”,但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却并不严格,通常在考试前紧急突击就可以应付考试,这种考察机制使第二外语的日常积累与学习显得不那么重要,从另一个方面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二大连地区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的学习动机

在对大连地区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修得学分满足毕业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第二外语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给学生们灌输了不得不被动学习第二外语的想法。在这种学习动机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第二外语都仅仅是为了迎合学校对学分的要求,缺乏主动性,并带有逆反心理。

2.继续深造与考研

近年来,面对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英主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考研,试图继续深造自己,增加自己在就业择业时的筹码,而第二外语又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在这种动机下,学习者通常对第二外语的学习抱有主动学习的心态,学习状态也会比较积极刻苦,但是这种针对应试教育的第二外语学习,并不是出于对第二外语的学习兴趣与个人爱好,提高的是对第二外语的应试能力而不是运用能力。

3.提升自身能力与应对就业优势

由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对话与联系已经越来越广泛,单纯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已不能满足社会与企业对语言人才的需求,因此英语专业的同学对于第二外语甚至第三外语的良好掌握势必会提高他们自身的竞争力,能帮助他们赢得一个较为乐观的就业前景。

4.出国留学

为了寻求国外许多名校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许多英语专业的同学在毕业后会选择出国留学。并且,不论是留学之后定居国外还是回国工作,出国留学的经历都会提升学生们的个人能力。出于这种学习动机,学习者会主动地进行第二外语规定课时之外的学习,或通过自学、视频影片等方式,或参加培训机构开设的外语培训班,较为刻苦地学习以达到国外高校对于本国语言较高水平的要求。

三更好地学习第二外语的策略探讨

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连地区各高校对于英语专业同学第二外语的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笔者认为,应从英语专业同学第二外语学习的动机入手,改善现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不足,探求出更高效、科学、有现实意义的学习策略。

1.端正第二外语的学习动机

英语专业同学对第二外语的不同学习动机将会导致他们不同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到第二外语的最终学习效果。良好、端正的学习动机将会大大促进学生第二外语的学习,因此,端正第二外语的学习动机将会对第二外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2.营造良好的第二外语学习环境

一个自然而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然而高校第二外语教学相对而言比较缺少第二外语的天然学习环境,授课方式大多以汉语为主,无法使学生全身投入到第二外语的语境中。此外,由于文化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还应通过使学习者更多地接触第二语言国家的文化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3.探求有效的第二外语学习方法

在课时安排较少、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多年英语学习的经验,比较英语与第二外语的相同点与有差异的地方,以自身的英语功底为基础,促进第二外语的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母语与母语文化的知识,比对中外语言与文化的区别,对于有差异的地方,重点加深印象,帮助强化记忆。

4.教师的专业陪同与指导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能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与陪伴,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之前,对这门语言并没有任何的基础,属于零基础的学习,这时,教师的专业陪同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4

一、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首先掌握生字是学习的基本,教师应当在每天放学后,对小学生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使小学生能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应当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借助拼音去读不认识的生字,对于重点生字应重点读,要做到能够自己独立的完成预习目标,在预习过程中,一旦发生困难便可以求助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预习任务,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询问小学生是否能够独立的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在预习任务的学习中有哪些困难,之所以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其一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预习任务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读、去认,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依靠家长的帮助也能够完成预习任务,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外时间的利用,采用预习的方式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最初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师及时检查布置的任务

教师每天都会给小学生布置任务,并且在第二天课堂上,及时检查前一天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每堂课后简单的布置一些认读生字的任务,教师可以先把需要认的生字写在黑板上以及用多媒体的方式利用投影仪展现出来,首先对班级里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任务检查,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轮流的读,而其他学生就可以跟着读汉字的同学读,这样不仅优秀的同学能够掌握汉字,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准确的掌握,教师完成了检查学生读字的任务,也间接的检查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一举两得。在学生读汉字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读不准以及不认识的字给予及时的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任务的布置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汉字,汉字的积累对于今后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做到能够及时的检查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

三、采用互助模式

对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互助模式被小学语文教师广泛利用。互助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第二点,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首先对于教师帮助小学生学习来说是最常见的,教师应充分的利用课外的时间,例如在每天上午、下午课间的时间,对小学生采用互助的模式,对于不认识不理解的知识给予讲解。其次学生之间的互助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此会出现成绩较好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班级里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以便能够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实行“一帮一”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掌握知识之后,教师还应进行检查,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互助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独立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四、坚持复习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5

【关键词】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差异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130-02

第一语言习得是一个人母语的学习和发展。在语言学中,第一语言是指一个人的母语,也就是指一个人最先习得的语言或本民族的语言。但在多种社区内,第一语言指儿童用得最自如的那种语言。因为儿童可能逐渐从主要使用一种语言转向主要使用另一种语言。该说法常与母语同义使用。第二语言习得指(在应用语言学中)人们逐步提高其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的过程。从广义上讲,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第一语言习得以外其他语言的习得。在本研究中,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指英语的习得。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到目前为止,有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即使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第二语言学习上,第二语言习得效率也难以跟第一语言习得效率相比,第二语言学习者仍然很难掌握第二语言。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存在很多差异。下面分析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异,并探索缩小差异的学习策略。

一、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

(一)时间的差异。第一语言习得是从小开始的,儿童最先接触的是第一语言,他们最先讲的也是第一语言,所以他们是从小习得第一语言的。而第二语言习得一般都比较晚,大多第二语言学习者都是从青少年或者青少年以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几年前,我国大部分学生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即使是现在,很多学生也是从小学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也就是说在第二语言习得以前,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第一语言,并且差不多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

(二)动机的差异。第一语言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本能的、自发的。它与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婴儿在还没会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有了很强的表达自己需求的强烈愿望。比如婴儿看到别人吃东西而自己肚子又饿的时候,两手不停地抓,嘴巴不停地动,却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吃东西。此时此刻他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用语言来表达啊。由于这种强烈愿望的驱动,小孩能很快地学会语言,一两岁就开始口语表达,到四五岁是就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不是自然的、原发的,是选择性的。而这种动机有时是很具体的。比如为了考试升学、谋取工作,赢得别人尊重,等等。这类动机显然没有第一语言习得动机那么强烈。

(三)语言输入量的差异。婴儿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母语的环境当中,整天都浸泡在母语当中,大脑不断到受到母语的刺激。当婴儿第一次含糊地喊“爸爸”、“妈妈”时,父母已经教了无数次了,他头脑已经受到了无数次的刺激。而第二语言学习几乎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在一星期几节语言课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读几遍或者是听几遍磁带,然后又回到母语的包围之中了。可见学生第二语言的输入量和第一语言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孩子的第一语言习得是在第一语言的天堂里习得的。

(四)文化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儿童的第一语言习得是在自己的母语文化中进行的,而且他们所学的语言都是与自己的吃、穿、住、行等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在习得第一语言的时候已经融入社区社会的文化氛围中,自然地掌握了该语言社区和周围的社会文化知识。语言的各种构成因素常常反映着该民族的各种文化因素,比如心理状态、价值观、审美观、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甚至思维方式等。而这些因素对第一语言习得者来说,是在现实生活社会中潜移默化、习而不察的。因此第一语言习得者在现实交际时不存在文化冲突、文化迁移等障碍。而在我国第二语言习得都是在母语文化当中进行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发生文化冲突。这样就会造成习得第二语言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

(五)学习环境的差异。第一语言习得一般是在母语的社团环境下习得的。在这种环境下,学习者没有学习的压力,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意识的情况下慢慢习得第一语言的。第二语言习得一般是在比较规范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在课堂中,学生一般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缺乏实际的交际环境,有时还要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升学、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存在着重重困难,它是无法跟第一语言习得的环境比拟的。

二、缩小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一语言习得差异的策略

(一)把握好第二语言学习的时间。最近的研究表明,婴儿从出生那一天起,其左脑就对语言的某些方面特别灵敏,其右脑则对非语言的声音较灵敏。这说明婴儿从出生就已经开始接触语言了。那是不是要让婴儿出生就开始学第二语言呢?Lenneberg等人认为语言学习存在一个“关键期”,即从2岁到12岁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儿童可以很快很好习得语言,甚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如果在这个关键期不接触任何语言,以后想再习得语言就会十分困难。儿童习得第一语言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没有受到其他先入为主的语言影响,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习得第二语言就像在一张画有图案的纸上画画,肯定摆脱不了已习得语言的影响。所以第二语言学习也应该从关键期开始,而不用等到上初中以后才学。目前大多数地区从小学就开始第二语言的教学了,有些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但在一些边远落后地区,也是等上初中才开始的。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成正比,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知识越多,成绩越好,成绩越好学习动力越强烈。因此,激发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内在动力是取得良好语言习得效果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要逐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第二语言是要学以致用和由用武之地的,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要过于枯燥,语言幽默风趣,老师热情大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老师要关心体贴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爱戴。很多研究表明,学生对老师的喜欢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喜欢程度。第四,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用第二语言表现自己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三)设法增加语言输入量。儿童习得语言主要是先听后说。“听”是关键,是语料信息的输入,是人们储存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听的输入就没有说的输出。听不懂、听不多就模仿不了。到真正开口时就会张口结舌。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输入,儿童是无法习得语言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提供更多更好的语言输入,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接触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使用目标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指令、师生互动、师生问答,等等。随着学生各种人文知识的扩大,文化知识学习的深入,如果老师课上尽量用英语交流,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英语来解释新的语言现象,就可以增加听英语的时间。随着学生听的刺激训练增多,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听力自然会逐渐提高。但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输入要在学生的可理解可接受的范围内。克拉申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语言输入的难易度要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相当。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略高于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如果输入太难,学生难以理解,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如果语言输入过于简单,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难以维持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久而久之可能还会降低学生的语言水平。两者都有可能让学生失去语言学习的兴趣。总之,语言输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可理解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加强背景知识的传授。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够了解目标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观点等文化因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减小文化冲突和文化迁移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说笑话、播放短片,或者在西方国家节日到来之际介绍该节日的习惯,在重要国际事件发生的时候介绍一些基本情况等方式来渗透文化知识,学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一些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习得第二语言。

(五)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语言的习得。第一语言习得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下习得的,在社团里儿童都可以随时随地宽松愉快地习得第一语言,儿童接触到的语言都是真实地道的,是实际交际的用语。而第二语言习得主要在课堂上,是在一种虚拟语言环境中。所以说第一语言习得的社团环境是语言学习的最佳环境,我们要努力创造类似与第一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要尽量地使用目标语,使学生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机会多一些,语言的材料的输入要真实一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幻灯片、电影、电视、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使语言材料更加直观易懂。此外,教师要努力创设交际环境。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者,同时还是活动的组织者,要给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情景,使他们能主动地、自由地运用语言。在课堂外,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第二语言活动。可以通过创办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咖啡屋、英语聊天室、英语周末、做游戏等活动来营造类似于第一语言习得那种宽松愉快的社团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习得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是绝对的、不可避免的存在,我们不可能彻底根除这些差异。面对这些差异,我们应努力创设接近于、类似于第一语言习得的环境,尽量使第二语言学习者能更轻松愉快地习得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哲.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3]韩立芳,韩振宇.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段恒美.临界期如何决定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差异[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5]陆鸣.浅谈学习动机与第二语言习得[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

[6]裴晓真.第一与第二语言的习得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7]陶啸云.浅议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J].大众科技,2006(4)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6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03-01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比较频繁。因此中国和日本在文化,教育等方面有着很多的相同点。随着中日交流越来越频繁,对日语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下面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二外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很多高校开设本课程是大二上学期到大三下学期。到了大三下学期,在实习、找工作、考研等种种压力下,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且按照每周4学时来算,到大三下学期初级下册内容都完成不了,这对要求学到中级上册的要考研的学生来说是不利的。

2、每班学生数量较多。学语言每班20多名学生是最理想的。但是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很多学校第二外语是合班上课。导致每个班有40-50名学生,甚至也有60多名学生的班级。这样一来,教师关心不到每个学生,并且每周只有4学时的课时,因此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每节课发言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理解情况以及学习状态。

3、教材内容偏多。目前很多高校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标准日本语》。比起《旧版标准日本语》,《新版标准日本语》每课的单词量较大,部分使用的语法术语跟日语专业书上的说法不一样,单词表里给出的动词是ます形,讲て形、た形、ない形的时候,比较麻烦。并且有的课文还有很多补充单词,对一周上两次课的二外学生来说,掌握这么多单词是比较困难的。

4、学生的重视度不高。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日语是第二外语,而且一周只上两次课,因此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远远不够本专业。自然而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因此出现不及时背单词,不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现象。

5、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目前很多高校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以来,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久而久之,会产生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对二外日语教学的对策

1、调整二外课程开设时间。应之前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到大三下学期的课程,调整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到大三上学期。并且大三下学期给考研的学生和需要继续学习的学生开设二外日语的选修课。这样以来,不仅满足了继续学习的学生的需要,而且大一开始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比之前要高。

2、授课时应边讲边练。《新版标准日本语》这本教材是“基本课文”、“应用课文”、“练习”部分组成。每课的“基本课文”里基本上都出现了本课文的语法内容。授课时,不要先把本课出现的语法全部讲完后,讲“基本课文”、“应用课文”再做练习题,应该把课文和语法,练习结合起来。先讲完“基本课文”里出现的新语法内容之后,及时做相应的课后练习。这样以来,不仅巩固本课出现的新语法,并且避免最后一节课光做练习题学生觉得枯燥的现象。

3、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增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应多看课外书籍,多利用网络资源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认真备课,要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多了解日语以及日本文化。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的日语实际应用能力。对重点内容反复讲解,加强练习。教学过程中语言尽量做到简单直观,方便学生记忆。对待学生要亲切,热情。并且通过网络等形式与学生随时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对于应试国际3级、2级能力考试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多提供3级、2级的真题、模拟题。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教育者对学习者不断激励及提高学习日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授课时应有效度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之前或课堂休息时间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日语歌曲、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给学生介绍沪江日语、咖啡日语、日语家园等日语学习网站,让对日语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这些途径学习课外内容。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在学生听音乐、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增加他们对日语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5、加强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教师要在上课时根据所讲内容的需要,适当的引入日本文化。比如讲相扑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观看日本相扑比赛的视频,并且简单讲一些有关相扑的级别、比赛场地、比赛规则等,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国技。比如讲歌舞伎的时候,给学生观看一段歌舞伎表演,介绍歌舞伎的渊源、历史、舞台设施等。并且让学生讲跟中国京剧的区别,这样以来,可以加强学生对日本歌舞伎的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活跃气氛。

6、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日语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也可以让二外的学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比如日语书法比赛、日语卡拉ok比赛、日语配音比赛等。可以给二外学生单独设一些奖项,鼓励他们。这样以来,可以提高他们的日语水平,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笔者对二外日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找出更有效的方法,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盘明.日语教学与研究文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张家h.大学二外日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7

关键词:二外学习母语正负迁移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49

1引言

我们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可以知道,迁移指的是已经熟知掌握的行为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转移。其中,正迁移就是被我们熟悉掌握的知识技能对现在的学习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相反的,负迁移就是它对现在的学习产生的消极阻碍的作用。在对二外的研究学习中母语的正负迁移作用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常常要先用母语表述出来然后再翻译成外语,要完全用外语的思维习惯进行写作往往需要一个必要而漫长的过程。尤其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汉语的结构及模式都不可避免地迁移给他们。所以,对于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就得尽量吸收正迁移给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而排斥负迁移给他们造成的困扰。

2母语对二外学习的正迁移作用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来,把思维比作某种物质的话,语言就是它的外壳。对于思维来说,英文和中文都是其外在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们只是作为两种不同的符合系统来表现而已。对于最初学习英语的人来说,母语是他们已经熟知掌握的语言经验,也是他们固定的物质思维形式。他们固定的审美形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都已形成,突然从汉语思维模式向英语思维模式转变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他们要表达某种观念和情感的时候,都是以中国人的语句来尽量满足英文句式的模式。他们比较重视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如何去写,不管多么地道的英语一旦与其本国文化和母语思维的轨道相脱离,就成为了形同虚设的外壳。

3母语对二外的负迁移作用

如果说语言是一栋笔挺的高楼的话,词汇就是其建筑原料。成年二外学习者在学习外语之前就将和母语联系紧密的一整套相关概念熟知掌握。这种根深蒂固的语言运用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干扰着他们对二外学习中正确的外语结构的思维模式。第一种情况,在二外学习中片面的词义对等迁移就对正常的词汇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把之前掌握的概念词汇和二语中新词汇划等号,没有体会到语义和语间的概念差异的不同界限。第二种情况,容易混淆词汇之间的词性;对二语的学习者来说,因为中文中常常出现将动词作形容词或名词的情况,而且汉语的词尾没有对相关词性做标记,所以他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汉语词汇在词性上表现出的现象错误的迁移到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去。第三种情况,虽然英语和汉语中“主谓宾”结构都是比较常用的语法结构,可是被动结构、主从句连接结构及零主语现象等差异都会以母语迁移的形式给学习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在学习外语中消除母语负迁移的具体策略

4.1要有正确的认知态度

学习的过程需要主动认知,是获得、转换及检验新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掌握的基础的认知方法是以原有生活经验和感知作为基础去描述、认知新事物。学习者可以将迁移作为一种弥补二语原有知识结构缺失的学习策略来看待。学习者可以将母语作为参考来学语的全新的知识结构,把母语知识迁移作为学习外语的必要条件对待。在学习策略上,将二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错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宽容的态度,首先将心态放端正,给自己“我能行”的心理意识,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对外语的学习潜质和学习积极性。

4.2增加英文阅读量并以逼真的写作意境进行学习

要想灵活运用二外的语法,必须要积累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学会如何用英语语言习惯来谋篇、遣词、造句,写作能力能否快速提高和能否自觉地进行快乐阅读,培养自己的兴趣有很大关系。二语学习者在大量阅读的同时不自觉地就学习了很多句子和词汇的运用方法并且能够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融会贯通。而且由于阅读大量国外文章,逐渐感知到国外的社会文化,并且会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这些元素,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从建构主义来看,学习者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利用过去认知结构中积累的经验对新接受的知识进行同化。在用英语写作时,整个文章创作的过程中个体认知在较为真实的写作意境中和相关意境相互融合,为创作文章者有效激活原有掌握的英语语言的知识结构创造有益条件。

5巩固正迁移对二语学习的有利因素、转化负迁移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上述母语对正、负迁移造成的利弊的具体阐述,总结出汉英写作相结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将汉语写作技巧适当迁移可以对英语写作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对英语写作方法的总结也对汉语中的造句、结构布局产生有利影响。各种语言的这种独立性质就使我们要提高对母语的认知能力,有坚实的中文基础。

要使母语中语言结构和英语相类似的部分不会对二语写作产生困扰,要有目的地实施以下措施:首先,要切实对自己国家的语言特性深入了解,并要深入研究英语、汉语的思维方法及语言结构且将两者进行对比探究。然后,增强学习者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加强学习者在学语文化中跨文化的主观交际能力;再者,在对二语的语言知识结构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掌握汉语转英语的技巧,使汉语以英语的结构来进行丰富的体现。最后,要最大力度降低母语对二语负迁移的影响,使汉语英语互相翻译重组是非常必要的,还能达到有效交流信息的效果。

6结语

在现代经济文化随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学习一种除了本国语言的第二语言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并不代表就可以将母语弃之不顾。母语是学语的基础,也是学语的桥梁。由于汉语和英语来自两个不相通的国度,文化差异比较大,在学语中必定会受到母语带来的负面迁移,但是我们要积极发挥正迁移对二语学习带来的积极因素,尽量降低负迁移对学习带来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刘展.母语迁移理论与英语学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

[2]牛敏.母语迁移理论下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8

摘要:随着国家日益扩大的国际贸易往来,单纯一门外语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日语是英语之外受教育人数最多的语言,二外日语学习变得尤为重要。但是专职教师的缺失,教学模式单一,人文素质培养不足,影响了语言的实用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二外学习的思辨能力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二外日语;人文素质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

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强调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技能培养和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外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是小语种中教育人数最多的语言。提高二外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现阶段日语二外教学大多强调知识,忽视社会服务和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改革应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巩固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跨文化的交际和实践能力。

一、二外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二外日语教学中缺乏专任教师,很多高校是由日语专业教师兼任。虽然同样是日语教学,但由于学生对象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差别。此外,市面上针对二外日语的教材极其有限,内容陈旧。如《新版标准日本语》《新编日语》等。教学时间上,以我校为例,二外日语两个学期,每学期64学时,两个学期共计128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系统地讲完一套教材几乎是不可能的。

(2)教学模式单一。由于课时的有限性以及专任教师短缺等问题,日语二外教学大多沿用日语专业教学模式。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异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3)文化冲突。除了母语、专业语言之外,二外是学习者的第三种语言。美国外语教学专家Brown(1994:165)在《语言教与学的原则》一书中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也是语言的一部分,这两者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一旦将二者分开,它们就失去了各自的意义。习得第二种语言就是习得第二种文化。”(文秋芳,2016)而习得第三种语言,不仅要习得第三种文化,还需要增强对异文化的理解。这种差异要比单纯学习一门外语更加显著。

二、二外日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日语教学大纲分三类,包含日语专业教学大纲,大学日语教学大纲和日语教学课程标准。(彭瑾,俆敏民,2013)二外日语属于大学日语范畴,可参照大学日语教学大纲。2008年《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日语完成各种任务,同时增强学生积极参加中日交流的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其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是新增内容。属于语言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是教学的重点目标。虽然早就提出了外语教学对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教学标准和相应的教材出台,改革还不是很到位。

三、二外日语教学中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意义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其社会文化基础上的,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要掌握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以便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陈岩,2002)《欧洲框架》的多元语言主义(plurilingualism,复言语主义)理念提出不要求学习外语达到母语者的熟练程度,而是要求在不同的场合下,面对特定的对象,运用不同能力,达到有效的交流。这个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精准的、经典的外语教学思路,强调外语学习是为跨文化交际服务,为此跨文化知识、意识及技巧更为重要。(赵华敏,林洪,2011)

四、二外日语教学中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建议

(1)教学资源优化。师资方面,不断扩大日语专任教师队伍,兼任教师要注重区分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教材方面,现有教材内容陈旧,教师可利用全球化的网络资源进行材料补充,还要注意语言运用在时代中的变化。

(2)情景模拟教学法。外语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在特定场景内的外语交流能力,要求学习者既要了解文化背景又要掌握必要的外语技能。在情景模拟教学法中,重点加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workshop研讨模式,教师以研讨会主持身份进行时间上的控制以及会话内容的辅助指导。学生分组设定场景,设计对话,同时采用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设定场景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场景设置进行合理指导,尽量做到贴近教材,注重实用性。考虑到课时的有限性,文化知识准备工作可以放在课外做,课上主要实现特设场景中的语言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3)二外学习的思辨能力培养。外语学习的思辨能力是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作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思辨能力是高级的思维能力。(paul&elder,2006)外语学习中的思辨能力通过正确的分析、评价、推理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者要在文法词汇正确使用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逻辑整合,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更是思想的传达。这就要求学习者重视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课堂上可以用问答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即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回答,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标准答案。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3修订版》第二课为例,该文以「パソコン(计算机)为题介绍了电脑的优点。作为扩展训练,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开放式讨论话题,如「働き方とパソコンの未来(工作方法和计算机的未来),学生围绕这一话题讨论,关于计算机的未来肯定会有很多展望,计算机的优点也会被大家热议,这种训练方式既能兼顾语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讨论要尽可能在课堂内进行,学生对话题没有过多的准备,是一种即兴回答,有助于思维的扩展和语言表述上的思想传递。

五、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是外语教学中知识层面的提升,这并不等于要废弃知识技能,相反是对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语言是传递思想、传播文化的桥梁,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外语人才起到了巨大作用。当然从目前来看,二外日语的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改革实施和实际运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2):2.

[2]彭瑾,俆敏民.“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2010”与我国日语教育改革———以高等教育日语课程标准的比较为切入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2):69.

[3]陈岩.谈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1):27.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建立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的时间,为学生开设具有一定的活动目标,灵活生动、形式多样、空间开放的课外活动。英语学习者只有吸收了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外,应该拓展英语第二课堂,做好学生学习的延伸与巩固。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围绕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体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式教学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英语第二课堂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英语水平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1.1英语第二课堂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间也存在很大差异,而在英语第二课堂,老师可以设计给学生不同的任务,这对他们更好、更均衡地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第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

1.2英语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生参加英语第二课堂完全处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这就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兴趣性。英语第二课堂无疑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英语第二课堂充分体现出个性化教学原则精神

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第二课堂活动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因为第二课堂活动是学习者自愿参加的,他们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英语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1.4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英语第二课堂克服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以及班级的局限性,空间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完全自由按兴趣选择。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机构的灵活性以及空间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1.5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扩大交际、增强信心

英语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活动的内容不仅涉及英语语言,还涉及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平常日常生活交际等内容。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获得的效益是综合性的,不仅是语言上的进步,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英语第二课堂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扩大交际、增强信心。

既然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对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如何开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2高职高专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设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按如下几种方式开设英语第二课堂:

2.1开设英语选修课

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当前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形式多样、注重实际的英语选修课程。英语选修课包括多种课程,其教学内容趣味性较强,能够多方位刺激学习者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会根据自已的兴趣和市场的需求来选择各类选修课程,这就大大地弥补了必修课的不足,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开设的选修课不仅涉及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训练,还包括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西方舞台剧、影视欣赏等。开设选修课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味浓、自主学习意识强。此外,开设的英语选修课注重学生交际能力和动口能力,对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很有作用,实现就业零对接。例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民航英语、文秘英语、外贸英语、商务英语等。

2.2利用网络学习软件进行自主学习

利用学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网络学习软件自主学习英语,例如,听说过级,让学生像打过关游戏一样进行听说训练。一个学期教师布置相应级别,达到该项级别可以算学分。网络学习软件模拟游戏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抱着极大兴趣练习听说能力。海量信息软件包括了大量的语言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基础来寻找英语语言信息,进行自主学习。课程配套网络学习软件就是把课堂的知识搬到课下,可以让接受能力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按照课堂学习内容自行补习。让接受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自主学习是对课堂内容的直接延伸和补充,各高职院校应尽力保证所有学生都参加此项活动,利用网络上的英语资源,按照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同时,开展讨论,进行书面语言训练等。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博客,网络后台进行网上答疑,对自主学习进程慢的学生约课进行网上辅导。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便捷地交流,让一些内向害羞地学生多了一个交流途径。学生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其它同学和语言高手的指点,不再一味依赖课堂教学。

2.3英语角活动

英语角是开展英语交流比较受欢迎的形式,在各大高职院校,均有英语角活动。英语角每个星期在校园固定的地方,固定的一天晚上进行一次,每个晚上都有专任教师和外籍教师参与。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并感兴趣的话题供学生展开讨论。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好玩的英文游戏,供参加英语角的学生参与。英语角的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技能,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参加英语角的学生尝试到了开流与外教沟通的乐趣,就会大胆开口说英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口语好的优秀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开口练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用英语,学习效果高,学生学习效果比在课堂上死记硬背高很多。

2.4英语社团

由学生自行组织的英语社团,例如,英语沙龙、英语影视欣赏协会、英语报纸编辑部、英语话剧社等。由于是英语爱好者自行组织的英语社团,社团有其自身运营方式,学生在社团里用英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把英语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5英语竞赛

高职高专院校定期举办各式各样的英文比赛,可以让学生一展所才,参赛过程中应用英语,而且增强了团队合作。体会到用英语换来荣誉的乐趣,例如,英语歌曲大赛、英语词汇大赛、英文朗诵比赛、英语翻译大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辩论赛、金秋英语文化节、英语寝室设计大赛、英语技能大赛等。

2.6英语板报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类谚语、英语经典表达、商标设计、广告用语等制作成板报在学生作品展示墙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和信息检索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学生在动手制作板报的同时感受到用英语展示自己的乐趣,学习兴趣加强。

2.7晨读吧

每天早晨学生自行到校园固定的场地,由专任教师不定期指导进行晨读。早晨学生记忆力强,英语输入快,有专任教师指导,学生语音可以得到及时更正,语音提高快。学生养成了晨读习惯,不仅对英语表达能力有帮助,而且养成了良好的记忆习惯。

英语第二课堂开设方式各式各样,丰富多彩。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的体验和参与英语应用提供了一个平台,英语第二课堂优化了英语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不同的英语第二课堂里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好的锻炼英语的基本技能,提高英语语言综合素质。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开设英语第二课堂,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革英语教学现状,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做到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9(3)

2罗南英.第二课堂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J].科教文汇,2008(26)

高二语文的学习篇10

关键词:英语第二课堂中职英语英语教学

一、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不仅英语学习兴趣缺乏,动机不足,且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较差。与此同时,目前中职学校每周英语课的课时也在减少。面对这种形式,如何完成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呢?必须在不断强化英语课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英语第二课堂这一环节。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度高,同时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他们广泛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喜欢上英语学习。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课时日益减少的局面,对于传统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延伸,是必要的补充。对于中职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理论依据

英语第二课堂的理念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和知识观。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和知识观:在教学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不是传统课堂模式下,知识被动的接收者,相反,他们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要为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不同情境,在这些不同的语言学习情境中,学生用发现,探索等方法主动地去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去应用自己已学习的知识,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是这些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

综上所述,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英语学习是教师的教,学生学和练的双边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正好体现了这一理论原则。

三、研究对象

以大连艺术学校和大连海洋学校两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四、主要形式

(一)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赛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英语比赛,这些英语比赛可以有下列形式: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配音比赛和英语技能大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赛,给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舞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积极性。

(二)在一些传统的西方节日里,举行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

现在的许多中职学生热衷于西方节日,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在这些节日来临之际,举办英语贺卡展示,节日主题英语板报,庆祝晚会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中,即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又对他们进行了情感上的教育。

(三)定期播放优秀的英文电影

观看英文电影,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电影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会激发学生极大的观看热情。同时,观看英语电影会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完全沉浸在英语氛围中,在观看中无意识地学到很多词汇和短语,这些短语和词汇与学生们平日在课本中学习的书面语完全不同,他们都是生活化的、口语式的。通过观看大量优秀的英文电影,学生们既能扩充词汇量,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听力。提升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四)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的作用

利用中午等时间播放一些流行英语歌曲,诵读一些经典英语小短文,向学生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这些内容即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英语学习的热情,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水平。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一年的第二课堂活动实践,我们对大连艺术学校和大连海洋学校高一年级的400多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采取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参加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自信,他们开始愿意学习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另外,我们还发现第二课堂活动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兴趣和快乐,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学习能力。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英语成绩。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学习的方式,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从网络、图书和字典等不同的资源里主动获取信息,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质量。同时,由于第二课堂活动轻松的氛围,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升,他们发现英语也不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枯燥和无趣,渐渐地,他们对英语没有了厌烦和畏惧感,英语课上积极发言的人数也明显增多,英语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从而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期末英语考试不及格人数和过去相比也大大减少。

六、意义和影响

英语课堂教学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它是确保课程计划,课程标准顺利实施的关键。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在第二课堂更轻松、更自由地参与活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和基本的语言技能。而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而真实的演练语言的舞台,与在课堂学习中完全不同,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轻松,自由地去学习英语,理解英语,运用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此外,第二课堂活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学习英语。

总之,中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很好地解决了目前中职学校英语课课时普遍减少的困境;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他们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