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2:39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1

关键词:学生潜能;高中生物;思维课堂

学贵有疑。有疑,便有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不能单纯靠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从而释放学生的潜能。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形成了构建高中生物思维课堂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课堂活动,点燃思维之火

崇尚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是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素养的具体要求之一,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活动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创新意识、批判精神。例如,在学习《氨基酸及其种类》时,教师可以先投影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式,然后设置一系列问题:氨基酸是由哪几种元素构成?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在结构上有哪些异同?大家能找出各种氨基酸共同的结构吗?学生讨论、回答、补充,教师适当提示、点拨,最终共同得出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不但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日积月累可呈燎原之势,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新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当下发展助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二、巧取生活之源,激活思维之水

“生活即教育”。生物学是紧密联系生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捕捉思维的灵感。例如,在学习《果酒果醋的制作》时,投影“水浒传”中武松过景阳冈时的一个片段——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与“酒”有关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再仔细品味这句话——前后共吃了十八碗酒!继续投影葡萄酒的说明书,查看葡萄酒的酒精度,思考为什么酿制的葡萄酒酒精度一般不会超过18度?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分析:武松“吃”酒,非“喝”酒,说明“酒”是“饭”,他是吃饭的,推测出其所喝的酒的酒精度非常低。然后进一步联系生活,拓展知识:宋朝时人们酿酒后直接饮用,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二锅头等高度酒是酿制后蒸馏获得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过量饮酒对人体有害,一定浓度的酒精过多对植物、酵母菌等微生物也都是有害的。联系生活,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掌握知识,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不会超过18度,就白白浪费了发展学生思维的一个好机会。

三、巧妙提问,展现思维之美

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一书中提出,培养学生思维的三种教学策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形成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时,教师选用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评价等,例如,提出“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哪几种”,这类问题针对的往往是直观、基础的知识,这种策略最适合呈现新信息,但要避免“满堂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时,教师选用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想象、设计、展示、假设以及预测等,例如,提出问题“细胞内Dna复制是否需要Dna连接酶”,这个问题不仅复习了Dna复制过程,又检测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思考Dna分子两条链都作为复制模板是如何合成子链的,组织学生讨论,在困难处适当点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但教师要注意把控方向、时间等,否则学生讨论会偏离教学目标。

四、巧借现代手段,绽放思维之花

多媒体强大的信息量可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较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使学生的思路及时得到疏通;而且能激发思维点,使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知识,多途径、多渠道地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运用合适的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可绽放思维之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掠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基因工程的工具》时,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汰渍洗衣粉“有汰渍,没污渍”——里面加了什么原料?雕牌洗衣粉“只选对的,不买贵的”——怎样才叫对的?奥妙洗衣粉“没什么大不了,我有我奥妙”——你的奥妙究竟是什么?立白洗衣粉“不伤手、无残留”——为什么不伤手?洗衣粉会残留什么有害物质?然后投影酶制剂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1.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2.使用加酶洗衣粉,对水温有何要求?3.酶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吗?如何解决?4.加酶洗衣粉为什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巧用激励评价,结出思维之果

思维发生在大脑中,为了考察学生是如何思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一些活动,通过活动评价思维。及时、合理地反馈学生思维的质量,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参考马扎诺以及他的同事们在《学习模式维度》一书中对不同思维技能表现层次的描述,来评价学生的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既要评价思维结果,也不能忽视思维评价过程。在《学生成果评价》中的通用量规很好地描述了可被观察的策略和技能。电子文件夹是评价思维发展的好方法,可在文件夹中用word分别保存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这样的文件能够保存很长时间,可长期跟踪学生思维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地传给学生或其父母,便于他们掌握学生的思维情况。这样通过系统的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我就“同一个体的骨骼肌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相同吗?”这个问题,在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提问过同一个学生。他高一时是这样回答的:由于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骨骼肌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应该不一样;高二时的答案是由于胚胎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所以其中表达的基因种类更多;高三时的答案是两种细胞中基因数目一样,部分基因在两种细胞里都有表达,部分基因只在一种细胞里表达。如与呼吸有关的酶在各种细胞中都表达,而另外一些基因选择性表达。同一个问题在不同阶段答案不同,高一时回答机械,生搬硬套所学的知识;高二时能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说明他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高三复习时,他对问题的理解很深刻,回答非常好,这说明其思维品质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经过系统训练,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不同阶段问题的回答,即使有不足,也要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地对待。只有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潜能发展和潜能实现。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领会思维课堂的实质,改变教学模式,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贴近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和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使用评价量规,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释放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应用对比;教学实验

前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主要利用的是人脑的思维特点和记忆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生物知识体系,将生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理清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人的右脑主管空间方位,想象力和颜色等,也就是说右脑主要起着形象思维功能。人的左脑主管顺序,数学,逻辑和文字等。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左右脑都调动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思维导图应用于生物学科发展进程的教学中

生物学科发展进程是高中生物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重视。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理清文字叙述内容,掌握生物发展进程的脉络。例如:高中生物有一节内容是“光合作用”,其中涉及很多实验和科学家。如果只是让学生看课本或按照课本的表述讲解,学生只能掌握零散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的层次和逻辑性不强,学生也只能是机械的记忆。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多,很容易造成遗忘或混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思维导图教学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教师应用思维导入,加上对学生合理的引导和启发,就会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整理不同科学家的代表实验,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具体可以按照下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整理。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会大大提升。

2思维导图应用于解决生物问题

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要取得进步,对生物问题的解决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解决生物问题的基础是要掌握充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只是凭借已有零散知识点,很难抓住问题的关键,理清思路并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利用思维道理解题。由于思维导图主要利用的是重要的关键词。学生可以通过关键点顺利解决生物问题。另外,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简单框架,可以在里面添加细小的知识点。学生脑海中有了知识储备的体系后,可以筛选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例如:高中生物有一节内容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学生会感到很茫然。如果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如下图)剖析这一问题,可以对这一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使其形成多个简单问题,并利用思维导图表示多个简单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会节省很多学生苦思冥想的时间,课堂效率也会更高。

3.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基础就是掌握概念。高中生物学科中的概念较多。学生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因此生物框架的核心就是生物概念。通过生物概念,可以将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特征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例如:高中生物有一节内容是关于“减数分裂”的。学生在入门时,首先需要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如果教师只是根据概念的字面表述给学生讲解,学生可能感X很抽象,无法理解,从而影响更深入知识点的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这一概念作为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通过思维导图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使学生从多个维度掌握知识,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结

高中生物属于重要的自然学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现象力。很多零碎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牢固掌握,并达到记忆的目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杂乱的内容感到力不从心。一旦某一个问题没有理解,那么后面的学习可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思维导图教学就可以发挥作用,将纸质化繁为简,并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这样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文章主要从“思维导图应用于生物学科发展进程的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于解决生物问题和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等方面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应用对比教学实验。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中生物思维导图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小梅.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133-135

[2]任梦然,夏晓烨.例析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0:80-81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培养

生物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指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加以影响,使其形成多观察、多思考、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逻辑思维模式。笔者在此谈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高中生物的课程特点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它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依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进化学等。高中生物课程从细胞的认识学习到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再到世界的稳态与环境,进而到对生物技术实践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的介绍,涉及生物学领域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广泛的覆盖面。

学生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面临这门课程的很多特点。首先,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点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课程体系。其次,生物学与实践紧密相关。在高中生物课程的设置中,几乎大多数的篇目都涉及实验过程,比如第一章“走进细胞”,就涉及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的实验。第三,生物与化学联系紧密。有很多的实验原理都离不开化学知识,比如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遇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即时混合溶液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这就涉及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四,生物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学科。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明,人们应用于生物实验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化,对于人类自身未知秘密的探索过程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发现。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应针对课程的如上特点进行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途径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通过“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进行日常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动物细胞的细胞壁会消失;这是否是基因在漫长的进化中出现的结果。以此类推,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联想,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条件。

2.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任何一种新的发现都是从与之前不同方向的思考开始的。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如在面对原有的解题思路时另辟蹊径,对问题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等。由于生物也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许多结论的正确性也有待于科学的不断证实,一旦实验发现了新的证据,那么原来作为正确的观念进行教授的内容就会被。

3.重视实践环节创新思维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往往是新发现诞生的温床。教师应加强实验环节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环节的思维创新。对学生提出的新的实验方法,教师应对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考量,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此外,对于一些没有做过的新实验,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启发性的点评。

4.注重课外实践环节

生物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是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突破课堂教学的常规性,从本质上对生命现象进行理解。能促使他们大量地查阅资料,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就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其对生物这门学科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提高。

总之,实验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主要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异化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注重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瑛.浅议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新课程,

2011(4).

[2]贺天朝.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革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4

【摘要】物理知识大多抽象难学,给中职生的学习带来思维方面的障碍。因此,物理教师的讲解应深入浅出,具体形象,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物理学习的有效情境。文章结合中职物理教学实践,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129-01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都认为文科的学习与研究用的是形象思维,而理科的学习与研究用的是抽象思维。其实,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探索,最初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例如,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就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慢慢发展到抽象思维。因此,形象思维并不是文科的专利,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探索客观世界,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如物理学中的电力线、磁力线等模型,都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产物。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与具体性,是人们用感官直接接受客观世界的形象信息后,由大脑产生感觉、知觉与表象,然后经过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而获取知识。理科知识大多是抽象的,会给学生尤其是中职生的学习思维带来一定障碍,使人觉得理科难学的感觉。因此,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可运用类比、想象的方法,以及各种插图、模型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的讲解应深入浅出,具体形象。将教材中抽象、枯燥难以理解概念、公式和规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物理学习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规律探索,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前人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获取足够的感性认识,在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物理事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探索物理规律必备的感性材料,为学习物理规律的奠定扎实的基础。

1.掌握探索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知已有的知识,学会对感性材料进行必要的思维加工。使学生掌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现象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中提炼概括出物理的规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关键的一步。

一般的思维方法有:①实验归纳法。就是直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总结出物理规律。②理论分析法。即利用已知的物理概念与规律,通过思维、推理,得出一种新的物理规律。③类比推理法。即根据两种研究对象某些属性上的相似之处,推导它们可能在另一属性方面也有相似之处。类比推理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2.在应用中构建知识系统。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真实含义、适用条件及应用范围。物理规律一般可用文字形式把相应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时也可用数学的形式来表达。要使学生明了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防止学生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物理规律,否则会有导致错误结论的可能。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物理规律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出现乱套规律,导致错误结论的现象。

要使学生明确各种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关系,构建物理规律的系统知识结构,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物理规律,学会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思维体操,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品质

学习物理规律之前,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贮存中搜索,以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来寻求答案。例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从如下方面启迪学生思维:①定律的内容要点是什么?②能否用数学表达式来表述?③定律反映了怎样一种因果关系?④各量间的量值关系如何?⑤加速度与外合力的方向关系怎样判断?⑥时间和单位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深入思考中探索新问题,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顺序颠倒,训练逆向思维。物理学科有许多的问题都是运用逆向思维,即从反面思考得出结论。这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教学光现象及应用部分,可以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质,从反方向切入解决问题。在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逆向思维、联想与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一题多解,训练求异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疑,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类训练具体体现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方面。让学生不断变换知识应用范围与思路,使大脑思维不断适应物理教学的新情境,促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和拓展。

3.灵活变通,训练发散性思维。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对同一材料,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本,沿着不同方向去探索、思考,寻求决然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思路、多维度、多模式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敢于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动手实验,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实验室操作与观察实践能充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能。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大胆质疑、深入思索。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把思维转化为行动,把感性思维转化为创新思维。

学生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对相关的科学知识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教师应呵护这样的好奇心,与学生一起进行物理实验,指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在实验室里亲自动手,探索实验,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课外实验给予必要的关注,积极拓展物理实验的外延。课外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更加有效地刺激思维,深层次地激发思维活力,激活创新思维灵感。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得益于实验室外的探索活动。

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物理课外实验和课外小制作,大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例如,学习了用游标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后,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用游标卡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各类纸张的厚度和玻璃瓶的周长等,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出最佳的方法。又如,学习摩擦力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成功利用摩擦力的事例,探索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中发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创新灵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才能使物理实验更好地发挥探索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中职生物理思维能力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形象思维是创新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介质,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训练有效提高中职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司绍正.如何培育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能力[J].中学物理,2011,(10).

[2]何国平.重在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琐谈[J].安徽教育,2010,(12).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造性思维;对策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学生也很清楚,物理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寻找各种序、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守恒律或不变性。通过初中物理的基础学习,针对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培养高中学生的物理的创新思维,激发其自主创新的能力,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有利,更有利于该学科的发展。

一、发展想象,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是激活创新思维的关键

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就是在人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这种想象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科学创造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物理学科各个章节的不同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和情景,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行想象、思索,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探索的成分,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点

实验能力是一种从事科学创作的技能,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做学生实验和进行演示实验时不能过分程序化,而且不应将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尽数描写出来再进行实验,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在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多开发探索性的科技小实验,并将实验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选仪器、自行设计、自行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物理实验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杨振宁教授说:“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

的‘重点工程’。”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常常有自己新的看法,存在求异思维,在物理方面加以引导,表现出来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不能挫伤学生宝贵的创新、探索精神。物理学又以逻辑严密著称,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归纳、演绎和类比掌握逻辑推理方法,要使学生掌握应用数学为语言和推理论证的工具,提高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思维训练的问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6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教育;思考实践

当今是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新的时代特征对现代型人才要求很高。现代型人才不仅需要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更需要优秀的科学素质。

一个人的科学素质包括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过程理解以及对科学的社会影响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说,还包括他的科学品德、科学能力和科学审美观。

作为新世纪的物理教师理应根据时代的特征、学生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色,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为出发点,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有创造性的人为目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本文就笔者多年来从教的实践和体会,发表自己的浅知拙见,以求和同行共商。

一、科学品德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

首先要使学生树立为祖国进步、民族崛起而学习、献身科学事业、促进人类进步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感情的发展,包括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愿望,探究自然的动机、兴趣以及对待科学的态度。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挫折、反复和失败。发展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的能力,进而教会他们自我修养的方法。

同时,要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使他们不仅能在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运用辩证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教会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矛盾和关系。如:在讨论牛顿运动定律、电阻R的定义、静电的防止和利用、乐音和噪声的辩证关系等内容时,可以自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的教育和渗透。

二、科学方法的训练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核心

科学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而在这其中科学方法的训练是科学能力培养的核心。物理一门很独特的科学,它对科学方法的要求是很高的。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一方面对科学家们巧妙、独特、严密的科学进行适时和系统的介绍,另一方面,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安排学生进行各种方法的训练和操作,让他们尝一尝“梨子的滋味”,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去求得物理规律。

在中学物理的范畴中,科学的具体方法很多,比如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中,就有图像法、定义法、误差法、逐连法等;再如实验中的作图法又包含有内插法、外插法、曲线改直法的具体方法。

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科学教育的重要

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结构,是对学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有“序”,即指思维的系统,又指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水平水准的系统,二者的结合必须协调、同步、有机地统一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以思维的一般规律(由特殊到一、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来编排序列,即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再对这三种思维的内部结构进行分解,使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层次,以此作为思维的训练点,并在实施中以点连线,形成一个训练序列。

在诸多的思维形式中,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层次的,它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各种思维形式辩证统一的升华,是科学思维的最终目的。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文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正是由于惠更斯的创性思维,文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正是由于惠更斯的创造性思维,大胆挑战牛顿,提出波动说,才有人类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认识。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中学物理有关知识探讨使学生不迷信名人,知道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追求、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真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在此前提条件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设计等。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科学家的思想、思路、方法、技巧中得到启迪。更重要的是,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开动脑筋,不拘泥固定的模式,充分利用一切材料创造情景和条件,他们更多的创新的机会。

四、科学审美观的培养是对科学教育的完善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科学真理与美之间的关系。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指出:“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和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家对它的美妙会有不同的感觉,故而会形成各自的风格。”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过程中,只有充分重视科学审美观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美,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激情和灵感,才能使科学素质的教育日臻完善。

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物理学中真与美的结合。凡是美的事物总是符合事发展的规律,代表事物发展的趋势。因此美体现着真、包含着真,孕育着真。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无处不在展示和体现物理的学科之美:牛顿运动方程F=ma,胡克定律F=RX,爱因斯坦方程e=mc等所体现的简单美;左右手定则、作用力反作用力、正负电荷、折射定律码、透镜成像公式等表现出的对称之美;还电磁场理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所表现出的和谐之美,都是进行科学美、理性美的良好素材,我们应不失时地向学生展示这些自然规律的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

总之,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意识,训练科学思想,提高科学能力的主渠道在学科,物理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是科学教育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李焕有《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

[2]许治国《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师》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7

一、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

1.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之下,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时候采取一些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习惯了死记硬背各种物理知识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的物理知识比较浅显,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能够考出不错的分数。然而,在进入高中以后,这种学习方式显然就不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了,而学生如果没有及时转变思维方式,还是按照过去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必然会导致思维障碍的出现。

2.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所带来的思维障碍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十分密切的科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物理学科的这一学科特点给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优势。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学科特点,也使得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生活经验的影响,从而带来思维上的障碍。例如,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存在于某一处的静态的事物就是处于不运动的状态,而只有当有外力强加于物体时才能够让物体发生运动。很显然,这种生活经验在物理学科中就属于一种不科学的观念,而类似这种消极的生活经验,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会遇到很多,而这些经验的存在也造成了学生在进行思维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它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于一些物理概念的理解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则容易造成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使得知识与应用脱节。

3.缺乏感性的实践经验

虽然一些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一定的障碍,但是我们要想促进思维的发展,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还是生活实践经验。然而如今的高中生,他们其中很多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每天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这样就使得这些学生缺乏去一些大自然、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等地方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间接的经验。由于缺乏对于知识的感性理解,很多学生在进行思维的时候就容易造成偏差,出现思维障碍。

4.知识水平有限所带来的思维障碍

知识是进行思维的基础,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在知识的储备上会更加丰富些,但是从物理学科的整体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物理知识还只是一些皮毛,而这种知识上的欠缺也给学生的思维带来很多的障碍。同时,高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比较单一,思维水平也比较低,再加上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等,使得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就陷入了思维的泥沼,出现各种思维障碍。

了解了学习物理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的原因以后,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帮助学生来消除这些思维障碍呢?

二、消除思维障碍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变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从而也使得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也逐渐变得僵硬了。为此,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开阔的思维。这样就不容易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陷入思维的障碍。

2.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们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近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获取感性知识的机会比较少。而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获得感性知识和经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开展各种物理实验。为此,我们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尽量多的机会让其去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使其以实验为基础来获取感性知识。这样,以大量的感性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在进行思维的过程中必然会具有更多的优势。除此以外,这种科学的物理实验也有利于打破一些错误的生活经验对于学生的消极影响,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基础知识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前提,同样,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后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个物理概念、知识、规律等,并且要让学生学会把这些知识进行思维概括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概括、分析、总结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好机会。

4.加强解题指导,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8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应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出发。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结构的基础,它来自于客观物理事实,是客观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概括和抽象的反映。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科学素质的基础。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认为学生是否能建立新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把学生已有的概念作为起点,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之前要善于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一个感知活动的直观化物理情境,把新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另外,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与概括,抽象出基本规律,这样就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科学研究的过程,领会到物理学的奥秘,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学习的重心也就不再会仅仅局限于科学结论本身,还会扩展到探索科学规律的科学方法等方面。此外,学生从中还会领略到不同成功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训练”之中

所谓物理训练,许多人认为只是做物理习题,而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训练”则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它是指学生主体全部身心投入物理教学活动的多渠道相互作用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精心设计的,其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脑读、动口议、动笔写。其中训练的主攻方向是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突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站在科学方法论的高度研究训练题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即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局部思维和整体思维、类比思维和联想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另一方面,进行物理方法训练,如构建理想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类比法等。此外,在物理训练教学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三、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物理实验是建立和检验物理理论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理论,而且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按笔者的观点,在物理教学中,做物理实验也应属于“物理训练”的范畴,但鉴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此特别列出这一条。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学好物理,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物理环境,而物理实验就是一种最好的物理环境。其次,物理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反映了物理学本身所固有的兴趣因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探索物理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再次,物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缩影,是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学思想史教学之中

将物理学思想史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参与”物理学思想发展及物理学规律、理论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有助于深刻理解作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物理学思想史是物理学史中的精华部分。但若简单地将物理学史实引入教学中则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物理学思想史的教学则不同,它除了以物理学史实为基础,还生动地再现了科学家的观念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科学思想火花”的产生几率来说,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向学生展示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误、失败,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与分歧,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等,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方法并陶冶自身的科学情操。

五、寓科学素质培养于物理科学的前沿内容教学之中

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地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已见端倪。若在物理教学中仅仅探讨基础知识,而不接触科学前沿内容,学生就得不到充分的挑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9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1.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大纲对衡量生物教学的效果提出了两个判断标准,其一是课程的学习情况,其二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思维能力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是自主学习的源泉,更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引进生物教学,促进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将无形的思维过程给予有形的表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学者托尼・博赞提出,用于组织和表征知识,是将无形的思维模式给予有形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以一个中心为起点向周围发散,形成若干的分支,每条分支中的节点又可以作为中心,继续发散,形成更多的次分支,从而形成一个信息表征网络,进而清晰地展现思维发展的过程。

3.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生物科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科学史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学生对于科学发展脉络的掌握,有利于加深对于具体生物问题的理解。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清晰地展现科学发展史的前后关系和内在框架。每个理论的总结都不是由某个科学家独自完成的,必然有着前后的递进关系。如果只是根据课本对这些发展脉络进行简单的介绍,则学生所得到的信息必然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重要概念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多种思维方法的网状结构,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互助探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2)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课程的概念较多,这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利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同一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以该概念为基础,以层次为依据,形成此概念。这不仅有利于凸显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且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较大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在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过程,学生的疑问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步骤。学生的反思能力、问题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衡量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标准。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有效提问,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生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这一问题上,教师如果直接提问,则学生很难回答。相反,如果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考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图式的方式表现出来,引发学生层层深入思考,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4)思维导图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不仅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例如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笔记的整理和记录上。学生的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工具,如果仅仅将教师的板书完全照录下来,由于不同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就无法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笔记整理,有利于课后的复习和知识的掌握巩固。知识本身就是呈发散放射状的,这与人们的思维方式相关,将教师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过程及相关问题的联想作为记录课堂笔记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清晰再现。学生不仅应该掌握零散的知识点,更应该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思维导图模式在复习巩固等课后学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灵活性。教师应该提高对该种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篇10

生物科学是一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与生命,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观念的重要学科,在高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生物课程在今天又具有了新的任务,它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还要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了所有高中生物教师应当重点研究与实践的问题。文章基于实际教学工作经验,简单分析了生物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就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高中生物教学措施提出了若干探讨性意见。

【关键词】

高中生物;创新能力;措施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与生命,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念,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生物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生物教学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与生命,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念。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变化,生物学科的功能和教学目标已经远不止于此。在学习生物的过程当中,思维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恰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创新最关键的环节同样是在大脑思维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加以有效点拨和引导,刺激学生思维发散运动,可让学生产生各种创新性的想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加强和调整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高中生物教学措施

1.树立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思维

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就应当创新教学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主体性非常不重视,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更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思维,“翻转课堂”,将生物课堂教学的控制权交给学生,保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得以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采用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观体验,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提供条件,给予学生创新的可能性。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视频来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通过设计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性思维等。

2.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

生物既是一门科学性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很多生物知识和生物现象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通过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对生物知识的直观认识,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各种自主性的创新思想,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3章第2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教师制定实验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并能够运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现象。此时,教师并不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开动思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学生已知道观察叶绿体可以观察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的下表皮,但在实验时,部分学生在观察完上述材料后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观察下表皮?上表皮行不行?为什么要略带叶肉?直接观察叶肉行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能够根据个人见解进行思考,或征询老师的意见(老师不能直接给答案,要询问学生自己的见解,并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以求利用实验室中的其他材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突破了传统的限制,进而能开放地思考,站在新的立场和角度开动脑筋,这是对传统实验的一种创新。基于此,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显微镜操作的经验进行思考,以此制定实验步骤。经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要想让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维运动。因为创新的萌发起源于人的大脑思维,而这个萌发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只有学生自己在大脑中经过思维运动,才可能会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其自主思维运动,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为在小组成员思维活动的碰撞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思维动力更强,这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报刊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等,收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观察情况,相互提出并探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科学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动起来,提出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些想法有的在当前来看可能并不是非常实际,但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4.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虽然有时候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明显、直观,但生物切切实实来源于我们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加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降低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在现实生活当中找出自己认为含糖类最丰富的物质,并让学生根据教材对糖类的种类与作用进行探讨,相互之间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糖”在学生的生活中非常常见,所以他们能很有兴趣地展开思考、探讨与学习,其各种创新性的想法层出不穷,教师只需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即可。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显著增强。

三、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形成对自然与生命的科学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进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学猛.以兴趣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2(08):139-140.

[2]朱小卫.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长三角(教育),201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