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化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3:39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1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

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2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转贴于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3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4

一、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方面

2009年上半年是集团公司向全面信息化管理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在公司领导给予大方向的方针指导思想下,年初我们建立了oa网络智能协同办公系统,达到了年初制定信息资源共知共享的计划;在同事的配合下分别为3个分公司:山东宏仕德化工有限公司、临沂市河东区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临沂盈泰经贸有限公司建立了网站,网站主体框架在我们的组织策划下,并与网络公司技术人员沟通配合系统性的集成了网站会员系统、在线订购系统、在线留言系统、在线应聘系统,更是为开发公司网站建立了一个BBS论坛模块,为开发制作集团性的大网站做好了铺垫基础。

2、公司现有信息系统的管理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方面

针对于公司现有金蝶K3系统、邮件系统、oa系统、雅思系统、酒店管理系统;我们持续做到了需要备份数据的系统是每日一备份,每月一整理归档,各信息系统的管理形成了程序性的管理运行模式,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出现故障及时处理,做到了系统持续7*24小时的正常使用。与系统服务工程师沟通联系,多次组织财务人员、酒店系统使用人员参加培训学习金蝶K3系统的使用、酒店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各信息系统全面发挥效用而努力工作。

3、信息的收集转发、信息设备使用、维护方面

在过去的上半年时间里我们每日持续做好了公司信息数据的收集转发工作,对于公司拥有的电脑、交换机、网线等信息设备都进行每周检查,每月系统性的维护工作,对于办公区电脑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都是在网上搜集再整理,逐步制作出适合于公司设备的各类软件光盘,为公司在软件类省去不必要的开支,并配合办公室组织的大小会议进行设备的调试、文件的放映工作。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抗压能力不强,重点表现在遇到困难便停滞,总是需要领导给予正确的梳理。

2、业务知识学习还不够系统,对于遇到的新事物还需要及时学习。

3、团队意识不强,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忽略了业务知识的培训。

三、下半年努力的方向

1、紧紧围绕领导正确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

加强与其它同事的学习与沟通,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切实以过硬的本领来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2、内理基本程序,逐步拓展建设。

对于年初所建立的oa系统与各信息管理系统我们需要逐步的对公司员工以及新进员工进行现场上机培训工作,从而实质有效的利用系统为办公区提高办公效率、提高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利用一个社区型的网站为公司建立一个互动平台,可以做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即时互动、交流以及文件的网络化共享,整体提高公司员工的计算机操作、运用水平。

对于建立的网站及BBS论坛,如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在网络上正确树立集团公司的网络形象,就会对公司的宣传起到负作用,所以我们要随各公司的正常运转,不止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更新信息,还要在各个行业类网站上各公司的信息,从而整体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根据类别细化各分公司网站的产品展示模块的改版。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5

随着证券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作为证券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面对数字化、信息化遍及的审计环境,不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难以胜任证券公司内部审计职责,难于发挥其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应有作用。因此,充分认识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对推进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证券公司信息化情况简介

证券行业是我国信息技术利用最充分的行业之一,1998年以来,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刚性技术指导文件,如1998年了《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试行)》、2000年3月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2005年4月了《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8月了《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安全管理技术指引》、2008年9月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等等。这块纲领性文件的颁布,推动证券行业实现了由“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尤其是当前,在以云计算为代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核心,证券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证券行业构建了证券交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电子商务系统、总部综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众多的it系统,实现了发行、交易、清算以及管理、决策和风险控制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根据有效a股账户数的粗略统计,2010年a股账户的网上交易户数比例已经达到53.22%,国内的2652家证券营业部均已不同程度地建立起营业部的内部局域网,实现了资源共享、电子邮件、网络打印及财务结算等办公事务的初步自动化,证券公司中eRp的使用率达到10%,CRm的使用率为5%。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电子商务化、管理电子化、服务数字化已成为证券行业信息的主要特征。

三、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1.内部审计信息化滞后于公司it治理战略规划。

根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证券行业各公司均研究制定了符合本公司发展的信息技术战略规划,从战略方向和行动计划两方面,制定了信息技术战略和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对信息技术战略如使命、远景目标、中长期目标、策略路线与原则等,信息技术行动计划如信息化项目进程、项目描述和投资收益分析、信息化实施保障措施与资源开发计划等均有清晰明确的规划。但内部审计信息化在其中占有份量却较轻,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忽略,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内部审计的“信息孤岛”现象,在证券公司整体信息化战略规划中,较少考虑内部审计的需求,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各自为政”,数据资源长期缺乏统筹管理、数据条块分离、信息统计口径不一致,部分业务板块信息对审计来说,还处于封闭状态,无法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特定需求,从而导致资源共享程度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效果。二是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滞后,内部审计信息化只能服从于现有的业务系统架构和流程,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只能通过利用业务系统直接查询数据、嵌入式审计模块、通用审计软件等方式实现,但却受到物资成本和人员培训成本十分高昂的制约。

2.内部审计信息化目前尚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规范。当前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所参考的标准,主要有国家审计署所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4号》,iSaCa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而内审协会至今未出台适合内部审计信息化,紧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且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相关准则和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

3.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管理层重视程度和投入给力不足。首先,从当前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推进情况来看,虽然绝大多数内部审计组织积极争取“信息化”,但在实际前行中总碰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困难重重,突出表现在公司管理层形成统一认识,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往往重视喊在口上,支持写在纸上,却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相比业务信息投入而言,审计信息化投入就是“短腿”,审计信息建设经费投入打折扣,在硬件设备的配置中更多侧重于pC终端的配备,在软件设备的配置方面主要借助流行的办公软件,且内部审计工作必需的支持数据库未构建,内部审计管理系统运营环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4.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应用层级较低。当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普遍存在应用不广泛、运用水平差、使用效率低、资源共享不高等问题,有些甚至还停留在“小作坊”、“小儿科”上。在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文书运转、网络浏览、检索资料等阶段,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审计信息资源进行归集、整理、分析,为审计决策、审计实施提供强有力信息支撑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业务工作方面的应用也仅仅停留在数据转换、计算分析、查询汇总等低水平上,停留在eXCeL、aCCeSS等常用软件的基本应用阶段,在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全方位运用于内部审计实务工作、加强全面审计质量控制,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研制实用审计工具、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等方面基本上没有涉足。

5.精通信息技术和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审计信息化是一项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工程,其人员既要精通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又要熟知必要的审计、财务、金融、法律等业务知识,如信息系统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信息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运营、维护、管理,而且还必须能够利用规范和先进的审计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检查、评价和改造。而现实情况是,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应用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人才问题始终是制约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核心问题:一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为后台管理部门,员工的待遇偏低,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来。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现有的骨干人员以点带面的整体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固守传统的观念和定性的习惯,信息化意识不强;并且受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限制,在审计实务中对复杂点的数据采集整理、数据结构分析、程序代码复核等应用无从下手,往往绕过计算机而进行手工操作或仅仅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四是未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信息化人才激励机制。

6.内部审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新的审计风险。由于证券行业的相关业务信息绝大部分业务数据的机密性,在内部审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安全技术掌握程度不同、使用不成熟的审计软件、未安全采集和存储数据等原因,均可能造成业务数据泄露;与此同时,证券业信息系统本身亦存在信息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平低、信息系统的设计完善程度不够、网络黑客(病毒)的入侵等因素,这些都将给内部审计带来新的风险。

四、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证券公司出现了差异化创新、特色化经营、开放、多元的行业生态,经营模式正逐步向“大财富管理”和“大资产管理”转型,证券交易系统、门户网站、行政办公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总部综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的持续构建和完善。引领着证券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

一是内部审计信息化与证券公司eRp系统的高度协同。随着各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电子商务系统、oa办公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高度协同、高度智能化,为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识别组织风险或评价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组织运营为目标,对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确认和咨询的内部审计工作,必将处于证券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地位,并与所有信息化系统密切相关。而对其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业务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等信息系统也必须与证券公司的eRp系统进行高度的协同,才能实现对证券业务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实时监控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公司优化企业信息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功效。

二是以信息系统审计为代表的it审计将成为证券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证券行业各核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呈数据大集中趋势,为了更好地治理和控制风险,必须将其内控机制扩展到信息处理系统的各个方面,甚至存在业务数据互通合作其他金融机构等。在对于经营管理的合规性、交易处理的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等,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评价,对其所产生信息的真实、合法性作出确认,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安全、数据完整及有效利用组织资源并实现组织目标。为此,证券行业监管机构先后出台相关法规提出it审计要求,如《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证监会82号令)要求,“核心机构和经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安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亦提出“公司应建立内部it审计制度,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it审计”。由此可断言,以评价证券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有效、可信的it审计必将成为证券行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是高效的数据迁移和数据审计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实践。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实际就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采集、模型监测、特征数据的提取、审计流程的控制以及审计项目管理等。从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实际应用来看,数据采集是基础,审计分析评价模型体系以及审计方法库的构建是核心,有效的审计信息化运作流程是手段。而数据采集的根本就是将证券公司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高效、完整、安全地迁移至审计业务系统,并为审计业务系统所识别、使用;因此,成熟高效的数据迁移技术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成为必然。并且,伴随之以系统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的数据审计模式,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方式。

四是联网审计与远程审计将在证券行业内部审计实践中常态化。如前所述,随着证券行业创新业务的层出不穷,诸如融资融券、新三板、直投、约定式回购等业务的相继推出,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切实提升审计的实时风险监控能力,要求审计对风险的防控从“事后监督”向“事前防御”和“事中监控”转移;而同时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高度集中的证券行业,各项业务处理呈现了扁平化态势,证券公司诸多业务系统如CRm系统、财务系统、柜台系统、投资管理系统等集成运行,形成了集客户基本资料、交易信息等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在计算机网络系统高度集成的数据平台。从而为一种全新的非现场审计模式――远程审计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内部审计机构通过采集证券公司柜台系统、财务系统、合规监控系统以及对各营业部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公司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信息技术平台,实施非现场的远程审计活动;将大大加快审计速度,提高审计效率,推动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创新,提升审计信息化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审计方法体系等建成数据模型,构建以在线审计和实时审计为特征的集约型审计,即联网审计,建立预警机制,进而实现审计关口前移,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五是物联网及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将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新发展。据相关资料介绍,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其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云计算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有人形象地比喻:云计算是互联网中的神经系统的雏形,物联网是互联网正在出现的末梢神经系统的萌芽。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金融机构的证券行业,在自主创新、市场多元化的进程里,云计算模式将成为其信息化整合的“关键武器”,如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证券行业的行情、交易、信息、客户管理、股票池、投资者教育、研报服务等业务集中到统一的平台成为现实。在物联网、云计算推动证券行业金融服务模式颠覆性的创新过程中,承担着防范内部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组织效益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紧跟业务创新的步伐,运用物业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审计创新,如建设云审计平台、利用云存储实现数据迁移、运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管理等。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6

一、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关键性

公司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实现公司信息化管理有诸多好处,一是有利于公司可持续性快速发展,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成为公司发展的助推剂;二是有利于公司获取最新的发展信息,把握良好发展机遇和对外企业资讯,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三是有利于实现公司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从而全面提升公司的办公效率;四是有利于增强公司与外界的技术交流,总体提升整个公司的技术水平。

二、公司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现状及水平

近几年来,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管理的需要,加快推动了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安全监管、客运售票、财务管理等方面率先开始了信息化管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初步形成了集成化、综合化及网络化的管理模式。

1、安全监督管理实现信息化

你年前,公司采用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管理流程,精心组织技术力量全局规划设计,搭建起了公司内部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对驾驶人安全资料、车辆技术档案等信息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在全省交通行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司按照省厅要求,在九座以上客运车辆和危货车辆上安装使用了GpS系统,现已安装XXX辆。并按规定组织人员对已安装GpS的车辆运行情况进行24小时在线监控。通过计算机GpS监控平台对车辆实行动态监管以来,有效地控制了车辆超速频率,确保了车辆运行安全,明显降低了因车辆超速引发的交通事故。

09年以来,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借鉴采纳了几大交通运输企业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优势,尤其是吸取了我公司安全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运用的经验,组织人力反复研究,开发出了一套云南省道路客运安全监管系统,并于20__年9月1日正式在全省推广应用,实现了全省道路运输企业派车、客运站派班及车辆例保检查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在原来安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顺利过渡使用全省统一的道路客运监管系统,使各单位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断提升,目前系统在公司各单位运行正常。

2、客运售票联网实现信息化文秘站:

为了把公司各客运站、点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联网售票,公司在20__年底着手建立了新的客运站智能管理系统,于20__年1月1日正式在全司各客运站推广应用,至今系统运行正常。目前,新的客运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已经完成两个阶段工作,现正稳步开展第三阶段工作。

3、公司财务管理实现电算化

20__年1月21日,公司安装并调试完成财务电算化服务器,实现财务管理从手工操作到电算化的飞跃。同时,在充分考虑网络环境建设与计算机安全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后,最终将财务服务器与安全监管、客运售票所用服务器统一安放在安全管理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机房,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确保了服务器运行的安全性。

三、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要求

现在,公司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正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网络化运用发展,并且根据需要已经建立起信息中心机房,成为公司信息化管理的中枢,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集中式管理的模式。通过在安全监管、客运网络售票和财务电算网络化等方面实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后,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有一定信息运用和管理技术的人才,为公司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7

关键词:信息化;预算管理;企业管理

一、引言

面对现在这个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信息化时代,公司管理面临的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都不同以往,如果公司想要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占有优势地位,就必须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发展现状

企业的预算管理看似简单,只是对财务数据的整合、计算,然而这却是管理者进行动态控制、制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公司战略管理的关键手段。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可以推动公司规范化管理和日后的长远发展。经过长期的发展转变,预算管理已经由早起的规划、整合公司生产转变成能够综合贯彻公司战略方针的管理机制,对促进公司组织治理能力、推动公司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公司内部控制中具有关键性。在当今时代下,预算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关键手段,并且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最初的预算管理信息化提出至今,预算管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融合,预算管理信息水平程度逐渐提高,有效改进了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公司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依然不高,现在广泛使用的财务、人力资源等信息系统,通常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公司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真正具备高水平信息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仍在建设当中。如今我国公司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目标还停留在简单地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上,只是单纯的模拟人工的预算流程,这是低水平的计算机化。在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公司的财务系统很大程度上只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严重缺乏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其他部门无法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降低了预算的合理性。由于这种预算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的信息交流,公司的财务部门缺少与公司其他部门的有效联系,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受阻,容易造成整理和分析数据的障碍,导致公司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的降低。

2.预算管理形式化。在传统的预算流程中,通常公司经营生产活动发生后,预算管理部门才会对其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信息采集,复杂的数据整合使信息严重滞后,预算管理部门也只是定期整理报告,这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对于公司战略决策来说,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只有及时有效的信息才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传统的预算管理对公司实际经营活动的帮助非常有限,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很难发挥出预算管理的真正价值。

3.缺乏科学性。预算目标是通过收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计算从而制定的,因此具有科学性。传统的公司管理方法对预算管理的帮助十分有限,在快速收集预算管理所需的实际数据上存在障碍,而且大部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在实现信息实时、在线分析管理上存在困难,预算分析难度大、复杂性高,从而影响了预算目标的科学性,无法发挥出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四、发展的建议

1.增强部门间的信息合作。对于公司的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工作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对公司的战略规划起到有效作用。首先,决策者要改掉错误的预算管理观念,提高对发展公司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关注程度。其次,作为公司预算部门的负责人,需要把预算管理与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相配合,不能让预算管理脱离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再次,公司管理者要意识到,公司的预算管理与公司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息息相关,要加强对其他部门信息资源情况的获取,必须真正将这些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信息共享、处理平台,才能为预算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重要基础。最后,公司不仅需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要加强财务以及公司其他职能的相关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只有各个部门集体合作、信息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公司的预算管理水平。

2.进行动态预算。由于传统预算流程的缺点,公司只是按照周期公开财务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很大所以管理者需要提高信息的及时性,进行动态预算管理。公司需要做到相关信息的即时;同时,组织相关的预算工作者对实时相关重要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作为公司制定动态预算体系的参考指标。因此,通过建立统一的即时信息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司信息的及时性,有助于构建动态的预算管理体系,为公司长期战略的指定提供更适合的预算管理。

3.合理制定规章制度。为了避免人为导致的预算错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应当注重提高预算管理信息水平,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预算工作进行监控,从一开始就预防预算管理人为产生错误。一方面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者,公司要重视对他们专业技能的考察,筛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者来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并给予工作者一定的差错空间。另一方面,公司的决策指定者要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设定适合的规章制度来推动公司预算的执行。预算管理信息化有助于预防人为预算差异的产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有助于预算管理的过程的执行,从而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的决策者纷纷意识到了进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陆续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进行改进,但是很多公司对此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把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流入、流出较为明显方面的预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其他方面,缺乏从全局战略角度进行的预算管理,如果相关长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预算管理,那么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相关战略性决策的制定,面对进行了科学预算管理的其他竞争对手,自身无疑将处于劣势,在竞争市场中落于下风,这会进一步阻碍公司日后的长远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公司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预算管理信息化在公司信息化管理中十分重要,预算通过信息技术更能发挥对于整个公司管理决策的作用。因此,企业需要重点发展预算管理信息化,这对于提高公司管理信息化、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萌.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3):250-252.

[2]纪作哲.浅议公司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J].经营者:学术版,2014,27(3):21-22.

[3]于鹏.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公司预算管理浅析[J].中国市场,2015(7):74-75.

[4]罗萍.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分析[J].管理观察,2012(7):205-206.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8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9

关键词: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

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信息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及趋势。证券行业是高度信息化行业,证券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信息化发展亦是如此。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是证券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本文对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重点。

90年代初,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成立作为标志,中国证券业开始了实质性的起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技术手段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成功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易网络系统,1990年深交所证券市场完成了柜台交易向场内集中交易的转变,中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年时间经历了柜台交易所集中交易和无形化网上交易阶段。到2003年我国证券市场市价总值42457亿元,但是与国外相比较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与决策系统、风险监控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进行的,目前国内证券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总部管理,在中国,证券业内许多券商的总部是发展相对较弱,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技术的局限。总部管理就是总部对各营业部进行有效经营监督,有效地避免风险。第二个重点是虚拟化,经营的虚拟化是指证券交易系列流程可通过信息终端远程进行。虚拟化的远程证券经营体系带来的更直接的一面是营运成本的大幅下降和现有的证券交易模式的改变。另外还有灵活多变的资产管理系统也是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和控制的有效工具,日渐成为大资金投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发展趋势。风险控制系统也是未来证券公司生存的根本。

二、我国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就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说,首先是信息化系统管理水平无法保障安全性、重复建设,资源和资金的严重浪费和系统效率低,业务创新能力差,信息比较分散,很难提高服务水平。传统交易系统的过度竞争和新业务系统的极度缺乏,中国的证券信息化发展中某些证券it产品的功能和实用性存在缺陷,以目前数据仓库产品为例,目前的数据仓库仍然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集中于现有状况的诊断,作为技术部门进行应用分析,无法与经营机构需求相适应,而在仅有技术特征情况下只能成为电子化的报表系统,所以该类信息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信息化发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优势没有足够的保护,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交易的中介主体在面对客户时变得电子化,反而忽视自身业务优势的保留,陷入价格战。围绕客户端的创新使得证券公司与合作有关的关联方对客户的影响力增大,证券公司没有对单个券商的业务优势予以保护,客观上对任何有优势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状况下,对证券公司而言,技术创新的时间优势短暂,业务优势丧失;对客户而言参与意愿减弱。最终结果只能是证券公司削价,客户自然流动。同时证券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客户服务所存在的业务上的需求被技术开发商遗忘。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进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与技术的结合,增强总部的集中控制力,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三、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证券业中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己经成为证券业关注的焦点。就证券公司的发展中策略来说,首先要建立集中交易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整合公司的资源,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证券公司信息化整合不可避免,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即实现数据的集成和应用系统的整合。证券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其组成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通讯平台和集中经纪业务系统客户端等四部分组成,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交易成本和总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更有利于创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另外证券公司应在业务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进一步发展网上证券,着眼于充分发挥网上交易的低成本优势,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要进一步完善网上证券,侧重于服务的深度,着眼挖掘现有服务手段、业务内容及信息系统的潜力,强调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基于因特网的自动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加友好及时的交易服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网上证券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目标,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对证券客户提供电话、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享用证券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银证合作,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和证券业迫切需要实现规模经营,从而促使银证合作得以迅速发展。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与银行储蓄系统相联接,客户通过证券公司或银行的证券交易系统进行委托买卖,并通过在银行完成资金清算。目前的银证合作模式分为总平台模式和分平台模式两大类。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与证券业务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避免,证券与银行的业务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以各自优势为基础联合拓展新业务,形成银证业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还要注意构建适合未来发展的证券公司广域网,满足高可靠、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性和管理性的要求,为集中交易、网上交易、银证合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公司信息化发展篇10

【关键词】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集团公司得到飞速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各类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其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发展模式已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而资金投资越来越广泛,加强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的管理显得至关重要。

一、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一)信息时代使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关系已经突破了空间的距离和限制,任何社会组织包括集团公司都不可能进行封闭化和孤立化发展,必须将集团公司的发展置于全国乃至便于经济一体化发展当中,必须时刻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行高度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必须加强与集团公司外部的协作和联系,因而集团公司的资金投资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这也就成为集团公司资金投资的风险因素。信息时代使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变幻莫测,随时都有可能发展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可能,而集团公司在进行资金投资过程中,如果对信息时代对世界经济形势带来的影响分析不足,极易导致资金投资失败,特别是当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集团公司的投资就难以获得利润,甚至出现亏本,对集团公司投资造成重大影响。

(二)信息时代使集团公司投资风险更高

信息时代使信息资源更加海量性、便捷性、传导性、互动性、共享性等诸多特点,使集团公司投资与科技信息化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一方面信息化为集团公司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使集团公司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化来提高投资质量、投资效率和投资效益,能够使投资通过电子商务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集团公司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类市场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时代具有透明度高的特点,使集团公司的资金投资需要更加公开和透明,否则根本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种投资的公开和透明,极易使集团公司的商业秘密被泄露,进而对集团公司造成重要影响。

(三)信息时代对投资管理人员提出挑战

要想提高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强、具有较强职业道德的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无论是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必须由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在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缺乏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现代管理素质、财务专业素质、信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研究分析能力,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但从目前看,我国很多集团公司资金投资管理人员尽管都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但真正具备能够将专业素质与信息化管理结合起来的人才还比较少,很多管理人员还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能力,因而也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管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这也就形成了一种挑战。

二、强化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强化信息时代资金投资风险意识

集团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特别是资金投资决策层和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时代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信息时代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因素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资金投资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和提高管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信息时代资金投资风险意识,就必须大力加强对信息时代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全面深入分析,将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工作置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将资金投资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来提高资金投资质量和效益,又要最大限度的规避信息化对资金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二)提高资金投资的信息化管控能力

集团公司无论是对资金投资的前期评估,还是对资金投资的过程管理,以及对资金投资的后期评价,都必须着眼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信息化接轨。首先集团公司必须建立资金投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制度,积极推动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要在资金投资前期评估、过程管理、后期评价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辅助评估、管理、评价系统,特别是要将建立集团公司资金、人力资源、战略发展等数据库,并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切实提高资金投资信息化管理和控制能力。

(三)加强资金投资管理专业人才建设

党的十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表明我国已经把人才建设放在了战略高度。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资金投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意识”,把“不惜血本”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引进具有投资管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加强集团公司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奠定人才基础。集团公司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发挥人才在资金投资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资金投资收到预期效果。

三、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给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集团公司必须着眼于加强资金投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深刻认识信息时代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要在强化信息时代资金投资风险意识、提高资金投资的信息化管控能力、加强资金投资管理专业人才建设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对集团公司资金投资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严伟.企业投资风险管控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3(02)

[2]曾莹.浅析投资风险识别与衡量[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

[3]齐凤祥.投资与风险-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风险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