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十篇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十篇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5:58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1

科普说明文是用以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一种文体。它一般发表在科普杂志、报纸或专门的科普专著中。

科普说明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是提升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种重要工具。知识对于当代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整体上说,当前的时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社会迫切要求人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的新型人类。

第二,满足人们在课堂之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从个人角度来说,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欲望之一,这一欲望永远不会得到彻底的满足。一个人的一生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书本上的知识却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走出学校之后的长长的岁月中,人们仍然要靠工作实践、业余自习的方式,获得各种各样自己需要的科学知识。

第三,为有特殊爱好的人提供精神享受。有些人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着特殊的爱好,例如有人喜欢天文,有人喜欢地理,有人喜欢汽车,有人喜欢兵器,他们往往长时期的订阅特定的科普读物,如有人订阅《奥秘》、《飞碟探索》,有人订阅《国家地理》,有人订阅《兵器知识》等。此类刊物上发表的科普文章能给这些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

(二)科普说明文的特点

1.知识性

知识性是科普说明文的第一特点。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科普说明文尤其重视基础知识和最新知识,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最新知识则可以使人们认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状。

2.通俗性

科普说明文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写给广大群众看的,不是写给专家看的。因此,它必须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进行深入浅出的知识讲解。

3.趣味性

为了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科普说明文要尽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作者力争把文章写得新鲜生动,富有趣味。有些小品式的科普说明文甚至采用文学的手段,笔法灵活,妙趣横生。

(三)科普说明文的类型

1.科学说明文

这是采用普通说明文写法的科普说明文,它要求写得准确、通俗、朴实、明白,以知识本身的魅力调动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不刻意追求文学性和趣味性。多数科普说明文,都属于这种类型。

2.科学小品

这是用文学手法写出的科普说明文。它跟一般科普说明文的区别在于:一是标题新颖生动,如高士其介绍消化道内细菌知识的《我们肚子里的食客》,贾祖璋介绍珍贵动物丹顶鹤的《白丝翎羽丹砂顶》。二是行文大量采用比喻、拟人手法,如《洲际导弹自述》以洲际导弹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诞生、特点和类型,十分生动有趣。

(四)科普说明文的写作

1.标题

科普说明文的标题写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体要求是:

第一,以文章介绍的知识对象为拟定标题的中心依据,换句话说,就是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是介绍什么科学知识的。如果含混朦胧,不知所云,很有可能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

第二,语言简要。标题只需要点明所介绍的知识对象,有时也可兼及它的特点、作用、意义、价值等,但不能详细展开知识介绍。标题通常只有几个字,一般没有副标题。

第三,生动新颖。标题要尽力做到生动新颖,以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但除科学小品外,不必刻意标新立异,要避免过于造作,否则会显得不够自然朴实。

2.结构

跟所有的文章一样,科普说明文也是由三大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是总体介绍,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概括介绍它的特征、作用、意义、价值。

主体篇幅最长,是科普说明文的核心部分,有关说明对象的各种知识就是在这一部分充分展开表达的。这部分的写法没有一定之规,但在结构上有这样的原则:必须分为若干层次依次表达,层次与层次之间或并列,或递进,或分总,要呈现出清晰的逻辑秩序。

结尾或指出当前存在问题,如贾祖璋介绍丹顶鹤的文章在结尾处就提出了丹顶鹤保护的严重问题;或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某篇介绍基因工程的文章就预测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或提醒人们注意吸收新的知识,如在结尾处告诉读者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可注意阅读。也有些科普说明文没有结尾,主体结束时全文就自然收束了。

3.表达方式

科普说明文当然要大量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兼及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就“说明”表达方式内部来说,还有举例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多种技巧。写作中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展开表达。

【例文】

中国湿地的特点

中国湿地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类型多。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面积大。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分布广。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2

[关键词]大明山科普宣传探索

[中图分类号]X-4[文献码]C[文章编号]1000-405X(2013)-7-374-1

科普宣传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发挥自然保护区教育作用的重要体现。广西大明山是我国部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备科普宣传的多种有利条件,保护区管理局在做好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还积极发挥保护区的教育宣传作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保护区内的科普宣传活动要求越来越高,保护区必须不断创新科普宣传的形式和内容,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1已经开展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生物的多样性是构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但是现在很多公众和学生没有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为此,保护区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活动。

1.1加强室内、室外科普教育场所的宣传作用。

大明山是一个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森林面积为1.7万公顷,目前已知有维管束植物209科764属2023种,野生脊椎动物有31目90科208属294种。室内展馆由香港吴氏基金组织捐赠修建了野生动植物展览馆,馆内设沙盘展示厅、动物标本展示厅、植物标本展示厅、标本制作室、标本存放室等,展出有60种动物标本和250种植物标本。室外1.7万公顷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和室内丰富的标本、展板、宣传挂图等展示都为大明山进行大众科普宣传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通过室内、室外的宣传教育,大部分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保护成效也比较明显,使大明山的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1.2开展GeF项目生物多样性社会宣传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在世行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支持下,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办公室(GeF办),与科研科共同开展了系列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通过有计划有行动的“自然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高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取得了显著效果。按照《广西大明山保护区管理计划》环教的要求,在2007年至2012年5年中共开展了14次主题明确、内容鲜明、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植树节、6.5全球环境日等加强对游客以及大明山周边的雷江小学、两江小学、乐平小学等教育,组织参观保护区动植物、建立活动成果宣传牌和省外旅游考察等娱乐和学习一体化活动,密切加深了游客与周边师生的联系,起到了极大的保护意识宣传效果。

2努力方向

虽然大明山有很好动植物物资源,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教育宣传,在科普宣传上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争取让科普宣传发挥更大的力度,使保护区朝着健康有序的生态文明发展。在今后的宣传工作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与市县电视台合作制作大明山科普宣传节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各类科普片的需求越来越多,城市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自然,尽管城市当中有公园、植物园、动物园,但是这些与真实的自然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些不能让人了解到自然的本来面目。而通过自然科普节目,他们能够对自然有着更加真实的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是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里所学不到的。

为此,保护区在科普宣传当中,可以与市、县电视台进行合作,由保护区提供场地、拍摄条件,由电视台提供专业的制作团队,制作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专题科普宣传节目。重点介绍保护区内的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如保护区的珍稀的黑叶猴、活化石桫椤等资源,教育群众在保护区游玩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这些资源。

同时,通过此类宣传片,还能提高保护区的社会知名度,提高景区的收入水平,扩大景区的保护资金的来源。当然,在节目制作的初期,可以由景区与电视台共同投资,并积极争取科技、教育、环保、林业等部门财政资金的支持,也可以争取企业赞助、公益性基金的支持。

2.2打造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网站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丰富的科普资源,如科普节目、科普图片等等,现在发达国家已经将互联网作为科普教育的主阵地。比如大英博物馆,建立了大英博物馆网站,将博物馆内珍藏的各类艺术品,以图片的形式到网上,浏览这些网站就可以领略这些艺术品的魅力,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科普教育。

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在科普宣传当中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机构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建立功能齐全的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网站,在网站上开辟科普宣传专栏,在科普专栏当中放置保护区制作的一些宣传短片、动植物保护知识、自然保护区游玩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尤其是保护区内的一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区管理局可以在保护区内安装高清红外摄像头,利用相拍摄高清图片,拍摄保护区内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情况,并定期到保护区的网站上,供访客浏览学习。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拍摄的图片进行加工制作,制作成ppt短片,并辅以文字或声音的说明,使之成为保护区科普宣传的重要素材。同时,这些资料可以为各个科研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推动动植物科研活动不断深入。

总之,新时期大明山传统的科普宣传活动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不断创新科普宣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科普宣传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科普宣传的实效性,发挥自然保护区对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3

关键词 科普写作 科普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校五年制师范大专班从四年级开始分为文科和理科班,并在理科班开设了科普写作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为基础教育培养文理兼通的具有教学科研与科普写作能力的高素质师资。笔者担任该课程教学八年,现结合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普写作能力的体会与实施方法。

1 在科普阅读中积累科学知识

科普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科学知识和写作素材、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科普写作除了需要语文写作基本功外,更需要科学知识方面的雄厚积累。大量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和刊物,吸收科学前沿知识和最新科技信息,是着手科普写作的必要条件:若要写出科学知识丰富准确、科学原理清晰透彻、文艺性较强的优秀作品,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我们以科普阅读、科普积累做为科普写作的先导,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科普阅读教学中我们有计划地给学生介绍了现代科技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两年多来我们先后给学生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思想、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介绍了空间和海洋技术、细胞重组和克隆技术、微电子和信息科技、材料与能源技术、基因治疗技术等等,这样使学生形成了比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背景。科普阅读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在拓宽前沿知识的同时巩固经典知识。教师针对科普文献的重点和难点,及时点拨解答疑难,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帆船为什么能逆风行驶,算得上一个经典问题,虽然在航海实践中早已成功操作。但从理论上解释并非人人皆知。不少同学反映,阅读了有关科普文章后仍模糊不清。教者关注后发现,少数科普讲述含糊甚至错误。而张三慧教授主编的《力学》,论述得清晰准确,我们以此为例,阅读教学中重点讲解了逆风行舟的原理。通过这件事学生也受到教育,他们体会到,正确的概念形成和知识积累对于科普写作是何等重要。如果没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科普写作,不懂装懂,就会贻误读者贻误后人。

科普阅读教学的课堂时间和容量对于科普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又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结合学校图书馆的藏书给学生推荐了课外科普阅读书目。其中有我国科普作家叶永烈选编的《中国科学小品选》,鲁克选编的《中国科学童话选》,谈祥柏的科普作品集《数学百草园》,林德宏主编的《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还有普里高津的《从混沌到有序》、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时间简史》、英国天文学家约翰・D・巴罗的《宇宙的起源》等等。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由邀游,充分积累。

浏览阅读难以留下持久准确的记忆,要能做到随时调用知识,还必须采取有效的积累措施。科普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指导学生收集材料,在有意积累的思维指导下,有的同学通过摘录将素材存入笔记,有的同学经过理解存入大脑,有的同学通过剪报来收集,有的同学制作了知识分类卡片,还有的同学将资料分门别类存入电脑。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又一次得到学习,而且印象特别深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科学的知识水平,并积累了相当多的比较成熟的科普写作素材。

科普阅读教学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科学观念、科学品格和科学精神。当同学们从自然科学中领略到大自然运动规律是那样的简洁、对称、和谐时,他们的心灵不能不受到巨大的震慑和美的陶冶,他们会象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蕴藏的那种庄严崇高和不可思议的井然秩序表示深深的敬畏和赞叹。

2 在范文讲评中掌握科普体裁

科普作品总体上可为文艺类和非文艺类。文艺类科普作品又可分为科学散文、科学童话、科学故事、科学诗歌,梦幻小说等等,而科学散文中以科学小品最为常见;非文艺类科普作品包括的形式较多,我们主要给学生介绍了“四小”,即小论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有从理论上明确科普作品各种体裁特征,写作实践中才能自觉地根据科学知识选择体裁,并有意识地表现该体裁的特有风格。科普写作的基础在于写好说明文。非文艺类的科普写作除了科学小论文之外,基本上都体现了说明文的功底;而文艺类科普作品是文学体裁与说明文体的交叉,它横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性更强,要求作者除了具有很好的说明文基本功外还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

在科普范文讲评中,我们注意选择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作品,使学生在观摩欣赏名家范作的过程中,对各种科普体裁的特征建立生动的感性认识。比如在科学小品的评讲中,我们选择了老一辈科普作家高士其的《我们的抗敌英雄》,贾祖璋的力作《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科学童话的讲评中,介绍了老科普作家郭以实的《太阳请假了》,佳佳的《小多莉找妈妈》;在科学故事的讲评中,选取了《科幻世界》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捕捉遥远的星光》,唐风的《我们在什么地方》,唐晓鹏的《发现遗传》;在科学小论文的讲评中,我们选择了在全国或省市举办的青少年科学论文评比活动中的获奖小论文作范文,比如《连接体下落运动的观察》、《微波处理豆芽促进发芽》、《崇明岛形成浅析》等:在科幻作品的讲评中,我们选用了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王晋康的《生命之歌》等等。同时,我们还介绍不同体裁的部分国外优秀科普作品,例如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的科学小品集《数的趣谈》、《我们怎样发现了黑洞》;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科学故事《人怎样变成巨人》;法国老科普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等等。为了使这门课的指导更有说服力、更切实到位,笔者自觉做科普写作的带头人,且适当选用自己的作品做讲评,教学中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生动具体的范文评讲,使学生对各种科普体裁的特点有了宏观的把握。他们懂得:科学小品短小精悍,在行文上挥洒自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在体裁上表现为科学说明文与散文小品的有机结合;科学童话最大的特点是拟人化,并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是科学说明文与童话故事的和谐统一:科学故事表现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科学知识容量较大,说明、记叙和描写并用,是科学说明文与文学故事的珠联璧合;科学幻想小说不仅传播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自然规律,还大胆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预测地球太阳系宇宙的演化和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是科学知识与神话故事的辩证统一,表现出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憧景和无限丰富的想象力。总之,学生对科普体裁的把握为后来的科普写作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科普体裁的形成与说明文体裁、文学体裁和科学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作为一个具体的科普体裁,它有一个产生、发展、成熟、丰富、更新或者衰落、淘汰的过程。我们应该关注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科技进步对科普文体发展的影响,同时鼓励我们的学生用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智慧,为科普文体的创新作出贡献。

3 在习作指导中培养学生的科普写作能力

科普写作能力表现为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正确的自然观、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写作创作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只有靠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而获得。在培养学生科普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强化了以下四个环节的训练。

(1)选题。科普写作的素材是广泛的,而题材的产生必须经过积累、酝酿、筛选、确定的思维过程。我们指导学生选题时,主要考虑到社会时代的需要和自身的工作实践,所写题材应从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中产生,不要从事力不能及的创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学生联系我国神州载人飞船飞行成功,选择飞船使用什么燃料的题材;有的学生结合小学语文《赵州桥》教学,提出了赵州桥为何千年不损的问题:有的学生结合小学数学教学,选择了“0和l的对话”;有和学生结合小学科学教学,思考着地球为何能悬在宇宙空中。同学们通过关心国家关注世界观察生活和小学教育见习实习,广开思路积极思维,选择了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写作题材。

(2)构思。构思是对整个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所作的有序安排。这种思维活动在选定题材时往往已经展开,特别是有些短篇科普作品,构思几乎与选题同时完成,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单独作为一个阶段来处理,并具体化为制定写作提纲。我们指导学生构思时要注意:主题明确立意新颖、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比如,科学小品一般没有故事情节,但需要做说明顺序的构思。科学童话和科学故事既要考虑故事情节顺序,又要考虑说明顺序,需要统筹思考而产生结构,要求学生下大功夫去构思。我们要求学生能运用误会、巧合、反复、对比等基本结构来安排科学童话的战事情节,当然也鼓励创新。

(3)写作。写作是用文字表达科普作品的重要环节,在选题和构思基本形成之后,最终要落实到动手写作。在科普写作中,我们重点向学生提出了文句表达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例如说“大象是现代最大的陆生动物”,这话是准确的,但有的同学将“现代”或“陆生”丢掉了,写成“大象是最大的动物”就不准确了。因为古代的大恐龙,现代的海洋中的蓝鲸等都比大象大得多。再比如有人说“向心力的反作用力是惯性离心力”,这是一种误解。首先,向心力与惯性离心力作用于同一物体,谈不上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其次,向心力是真实力,它有真实的反作用力。在向心力为合力的情况下,各个分力也有真实的反作用力。但惯性离心力是虚拟力,它只有在旋转的非惯性参照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它没有反作用力。因此不能说向心力和惯性离心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4

关键词:非生物学专业;《普通生物学》;教学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21-02

21世纪,随着期刊、媒体和网络等的日益发展,普通大众包括大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及相关进展的途径越来越多。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在校大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相关知识的信息量变大,并且更加关注最新的研究发展及前沿动态[1]。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高校非生物学专业压缩了《普通生物学》的教学,甚至是某些专业取消了《普通生物学》的教学。作为一名从事《普通生物学》教学的教师,对此变化感受颇多。在此,结合我们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非生物学专业大学生《普通生物学》的教学现状和我们教学团队的教学体会。

一、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对于非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普通生物学》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和通识教育课程。《普通生物学》课程知识广泛,内容涵盖面多,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与进化等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可以说是生物学相关课程的高度概括和提炼[2]。生物学专业《普通生物学》的理论课教学在某些高校多达80学时,而非生物学专业的学时针对不同专业略有差别。本校动物医学专业《普通生物学》的理论课教学是40学时,食品专业由以前的32学时压缩到了24学时,化学专业由以前的32学时到今年取消了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的减少为实际的课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针对如此大生物学信息量的《普通生物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团队精选了教学内容,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多种课外活动进行了补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教材很难跟进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本课程使用的是我们教学团队李连芳等主编的彩版《普通生物学》教材[3]。该教材内容相对完整精练,结构清晰,适合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安排,但是针对于非生物学专业的实际授课时,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不同专业有所侧重。尽管我们的教材是2012年出版的,是目前高校《普通生物学》中较新的教材,但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很难追踪生物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注生物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使得《普通生物学》的教学体现生物学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团队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每年都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生物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每年的绪论中会介绍当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及化学奖,以及这些成果背后有意思的科研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创新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3.实验课程不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基本理论来源于实验。随着生物技术与实验手段的提高,会出现新的生物学理论,也会有很多理论被修正甚至被。因此,实验课对于学习生物学至关重要。对于非生物学专业大学生而言,《普通生物学》的实验课更多的是通过实验体验生物学的实验性,建立生物学理论来源于生物学实验的观点。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李连芳等主编的《普通生物学实践指南》[4]。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普通生物学》的实验课只有16学时,主要是进行设计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机会很少,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体会

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普通生物学》是一门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结合的课程。机械的按照教材章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学团队精选了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学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生物体的结构与层次;第二部分为生物的生殖与遗传;第三部分为生物的多样性;第四部分为生物与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课堂提问、课堂测验及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堂提问以实际生活中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为主,例如:讲授消化系统为的结构与功能时,先提出问题“胃能消化食物,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消化掉?”再结合学生自己身体器官介绍胃的结构,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测验不会考察机械的知识,主要以灵活的问题进行。《普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中的概念或理论,大都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配以图形和动画等形式,尤其是来自于相关实验的结果,以便于学生理解。

2.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生物学是科学的带头学科,其知识的普及与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人类面临的食品安全、环境优化、人类器官移植、动物和植物克隆及自身健康等重大问题[5]都需要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去认识、理解和正确对待,没有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储备会对这些问题产生错误的看法及认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的能力和素质,我们教学团队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外拓展活动,包括课程论文,研究专题,小组研学及自学等多种形式。课程论文主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现象,通过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总结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研究专题以研究小组形式进行,通过小组讨论确定题目及完成的方法和手段,制作为ppt或视频进行课堂汇报,例如:有一个小组的研究专题是我校东校区栽培的植物品种,数量及分布。他们把整个校园的树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录制了视频,还对学校的绿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小组研学主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大家共同讨论学习,增加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自学主要是课外对自己感兴兴趣的生物学热点及重要问题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和课外拓展活动,培养了学生从生物学专业的视角去客观地分析及评论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生物学相关的现象,理性地看待生物w问题,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生物学的科学素养,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和有意义的影响。

3.结合生物学科研进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创新思维的养成是我们的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普通生物学》作为一门通识课程,不只是讲授生物学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际,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多的生物学创新性研究成果。因此,《普通生物学》课程不能局限于教材,我们的教学团队每年都会要根据最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扩展教学内容,将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更新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感受到最新的科研方法及科研成果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今后从事科研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例如,microRna、Rna干扰技术、宠物克隆、转基因食品安全与试管婴儿等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的生物学技术与成果,都是我们拓展创新性成果很好的实例。

三、结语

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亟须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21世纪的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的创新主体,需要建立基本的科学素养,培养科研创新思维与能力。我们教学团队非生物专业的《普通生物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使得本校非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系统和整体地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梳理,从适应性和进化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生命科学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分析能力。我们教学团队将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做好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翟中和.面向21世纪的生命科学[J].生物学通报,1994,29(8):1-4.

[2]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连芳,陈铁山.普通生物学(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5

从儿童身边的事情入手

儿童,是最富有好奇心、热衷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一个群体。多年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博物馆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让展陈动起来,改变人们对博物馆单纯展示的印象,让儿童青少年参与到博物馆展品展项中来。在自然博物馆里,“做吧”、“探索角”等活动场所正是这些思考的结果。它们为学龄前儿童和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生物知识和锻炼动手技能的空间。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流行,儿童能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趋势,并对互动科普活动作了全方位的升级,从2010年5月开始,推出了“实验乐翻天”活动,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一项综合实验观察、动手操作、知识讲授等多种教育模式的全新科普教育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活动策划人员基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体验,配合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将活动主题拓展到生命科学乃至生态学的几乎所有大门类。比如,活动开展过植物主题相关课程“植物吃什么”、“谁最有营养”;微生物主题课程“酵母菌”、“身边的水”;动物主题课程“鲸是怎样呼吸的”、“小鸟过家家”;生态环境主题课程“给地球作体检”系列课程;人体主题课程“动画片的秘密――视觉暂留”,等等。“实验乐翻天”每月都会推出新的课程,“黄金周”期间则会“重播”以往的经典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可能从儿童熟悉的环境或事物中选材,让他们自己发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举例而言,以“身边的微生物――酵母菌”为主题的实验课程,就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面包入手展开。参与活动的儿童首先观察成品面包的横切面,发现上面有很多小“气孔”的特点,然后自己动手发酵面团,通过实验总结出酵母菌适宜的生存环境及酵母菌的营养环境,并了解酵母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教师事先培养好的酵母菌,了解微观环境中生物的形态,从而将活动从普通的观察和动手,上升到获取科学知识的层面。

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有可能了解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极大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此外,自然博物馆还会结合“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等相关的纪念日,设置“实验乐翻天”的活动主题,以满足参与活动的儿童们对自然科学的不同需求。通过系列富有趣味性、实操性强、知识点清晰的实验课程,儿童可以自己发现自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效果超群

“实验乐翻天”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动内容和形式都非常新颖。它摆脱了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式,引导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参与其中,每个主题课程的确定,授课教师都要经过知识体系的设计,实验环节的设计,实验安全性、趣味性的评估,教学模式的确定,试讲后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再修改等步骤才能成形。

具体来说,“实验乐翻天”的每一次“课程”时长约为40分钟,与小学1节课大体相当;但这40分钟时间通常被均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里包括2~3分钟的概念讲授,和7~8分钟的动手环节。比如,在酵母菌中实验中,授课教师先会用浅显的语言给孩子们解释为什么面包会有很多气孔。然后,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切开面包并实际观察。在下一个单元里,教师先讲解“酵母菌”如何在面包制作中发挥作用,随后,孩子们就可以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酵母菌。

动手环节的实验,有些来自科普团队的创意,或者由学校实验简化而来。在活动正式举办之前,科普团队都要实际操作实验,反复修改,还会找一些小观众进行小范围的试讲,直到效果理想后才会正式开课,并通过博物馆官网和馆讯信息等渠道进行课程预告。

“实验乐翻天”大多采取小班教学模式,这项活动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之前课程会在博物馆的服务台接受报名。根据活动设计,每次活动的参与人数一般控制在15~20人。这既便于孩子们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易于控制实验的进度。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程选择,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接受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最佳集中时间一般只有3分钟,对他们非常喜欢的内容和“玩中学”的活动形式,可以让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延长很多。

在课程结束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会请家长认真填写反馈意见,这是“实验乐翻天”未来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让趣味实验向青少年扩展

目前,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的“实验乐翻天”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众群。孩子们会积极参与每期新课程,并从中收获科学新知。家长也可以在旁边观察孩子的任务进度,并在离开博物馆后,还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增进亲子关系。另外,配合自然博物馆大型临时展览的“实验乐翻天”活动“谁最有营养”、“身边的水”,还在北京电视台的多档节目中被报道,收到了普遍良好的社会反响。

不过,自然博物馆已经看到了“实验乐翻天”活动的局限性。目前,它的主要受众群是5~10岁的儿童,也就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中低年级的群体。但随着这一代人的成长,既有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能很快就不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团队正在琢磨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这个年龄层的“口味”。比如说,他们可以接受更长时间的知识讲述,而且可以安排更多、更有挑战性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科普团队也正在思考开设“高年龄版”“实验乐翻天”,将青少年群体也纳入这项活动之中。

【专家点评】

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自2010年5月以来开展“实验乐翻天”活动,坚持每周双休日举办,累计已达200多次,获得孩子、家长的喜爱,基本达到了设计者预期的教育目标。

这一探索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体现了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自觉地承担起更有效地进行科普教育的社会责任。第二,改变了以往博物馆以静态展陈为主的教育方式,将科普活动嵌入参观之中,尝试了展陈资源与活动资源的结合。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6

不过,我们依旧面临着选书的问题,到底有哪些好的科普图画书呢?科普图画书有两大阵营,一个是大套系,比如《第一次发现》《最好的幼儿百科》《神奇校车》《什么是什么》《小牛顿科学馆》《可怕的科学》《蒲公英科学小百科》《从小爱科学》等,这些套系书少则10余册,多则上百册,可以选择一二。

在此,我想重点跟大家介绍另一个阵营—一些有趣好看的单本的科普图画书。在我参与制作的中国幼儿和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就有《带不走的小蜗牛》《蜗牛的家在哪里》《100层的房子》《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小小牛顿幼儿馆》《小威向前冲》《一粒种子的旅行》《鼹鼠博士的地震冒险》《雪花人》《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经典科学游戏》《昆虫记》等。这里面既有认知自然万象的书,比如《蜗牛的家在哪里》和《100层的房子》用有趣的情节带着孩子们认知不同动物的“家”;《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是一本获得了凯迪克大奖的动物认知书,概括了每个动物身体的重要部位对于他们独特的用途,大象可以用鼻子洗澡,蝙蝠可以用耳朵“看”,长颈鹿可以用尾巴赶走苍蝇,黑猩猩可以用脚吃东西……帮助孩子们认识动物的身体特征。在《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一书中,不知道谁的“嗯嗯”落在小鼹鼠的头上,小鼹鼠到处去找这个家伙,带着孩子们认识了鸟、牛、马、猪、兔子等不同形状的“便便”。最后,在苍蝇的帮助下,鼹鼠找到了那个家伙。这是被很多孩子超级喜欢的有趣的书,而知识也在哈哈大笑中被传递给了孩子。

以认知世界为主要内容的绘本还有很多,我推荐一本讲述生命起源的《生命的故事》,这本书用细腻的笔法把各个时期展现在孩子面前,深奥的进化论也图文结合、娓娓道来。地球的形成,山峰的耸起,冰川的呈现,到最后人类的出现,四季的交替,呈现出的那一幅幅美景,让我们的心底涌出一股暖流,感觉到生活是那么的温馨和谐,真会觉得生命也有故事。

也有认识我们自身的书,比如《小威向前冲》是一本关乎人是怎么来的低幼“性教育”图画书,用一个小威参加比赛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告诉”孩子们,只有和卵子的相遇,才能形成受精卵,长成胎儿,长大成人。

还有引导家长带领孩子在家里做互动实验的《让孩子着迷的77x2个科学游戏》,我们可以因地制宜按照书中的步骤,和孩子一起让杯子倒立不漏水、纸杯不着火、易拉罐自动变扁,还可以让气球忽冷忽热……是不是看了就想试一试啊?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7

关键词:工读教育;探究式教学;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244-02

工读学校是一类特殊学校,学生都是经过重点中学选拔和普通中学挑选之后剩下的初中学生。工读学校教育的对象当然是工读生,工读生是怎样的学生呢?

1、工读生是比普通学校里所谓的“学困生”更“学困”的学生

工读生一般学习基础特差,写一行汉字,往往可能错上好几个;到了初中二年级,进行分数加减计算,还是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普通学校一个老师同时要面临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又头顶着中考这个选拔性考试的指挥棒,根本不可能顾及这样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学习太差、太困难,无法在普通学校继续学习,从而进入工读学校这个特殊教育阵地。

2、工读生普遍行为偏常

工读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性特差。他们在普通学校时,可能是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为数不多的“动乱精英”,顶撞教师、打架、旷课、上网、抽烟、甚至偷抢都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事。普通学校对于如此的学生也只能是一次次苦口婆心,但这些学生的发展还是愈演愈烈,最终这些学生完全无法管理,只能被推入工读学校。

3、工读生普遍思想认识极端

由于是普通学校的“淘汰品”,工读生普遍反感所有的学校和教师;由于是家庭亲戚系列孩子中的“坏娃”,工读生普遍反感家长和亲戚。课堂上对抗教师乃是屡见不鲜,家庭中对抗家长也是家常便饭。在他们的思想上,凡是教自己的、管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敌人”。他们为所欲为,出门不打招呼,常常夜不归宿,家长对其完全无能为力。实在没办法,不得不送入工读学校。

然而,工读生普遍智力正常,一些工读生的智力甚至超常。他们讲的大道理常常一套接一套,什么法律呀、制度呀都懂;他们做的恶作剧往往常人难以想象,例如将胶水涂在门把手上,上课老师进教室粘了一手,结果他们还硬说是老师手上的胶水沫到了门把手上而给学生搁事。而且初中生已进入青春期,有着旺盛的精力,做事敢想敢干。如果将工读生这些因素有效利用到学习上、做人上,那将会是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么,如何才能使浪子回头呢?初中物理教改也有几年了,很多理念可以拿过来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式教学是可以一用,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越来越喜欢物理学习。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仅不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又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多年来我对探究式工读物理教学进行了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探究式工读物理教学要从低起点、缓坡度、慢进度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智力能力、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低起点、缓坡度、慢进度地进行授课。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在课后辅导上,应着力于帮助他们理解和归纳基础知识,指点他们基本的学习方法,并且注意观察,适时地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工读学生通常是小班化管理和教学,同时又是住宿制和封闭式,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贴身关照。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既让每个学生“吃得了”,又让每个学生“吃得饱”。低起点、缓坡度、慢进度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工读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习兴趣。

2、探究式工读物理教学能使工读学生的脑和手动起来

我们物理教学中,应选择合适的课题,设计探究性教学模式和教案,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八年级“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一内容时,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教室地面洒的水,为什么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呢?”在几个同学简单的说明原因之后,接着提出“液体蒸发快慢跟那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猜想。有的说与温度有关,有的说与“风的大小”有关,有的说与液体“散开的表面积”有关,甚至有的说“与水的不同(不同液体)”有关,到底是怎样呢?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证明。有的在文具盒上和塑料笔筒里分别滴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来证明“与表面积有关”,有的在文具盒上和在手背上分别滴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来证明“与温度有关”,有的用书本扇风的办法来证明“与风的大小有关”,有的在文具盒表面上分别滴一滴大小相同的水和盐水来证明“与不同的液体有关”。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8

【关键词】全科型教师;普通物理学;教学方法;改革

全科型的小学教师培养既符合我国国情,也是我国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需要。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南阳市又是农业大市且有山区,由于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加之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使得现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处于一种人数少班级多的状态,只能实行“小班化”教学,不可能实现“一课一师”的教学模式。同时,“小班化”也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小学教学模式。语文、数学、社会、科学、音乐、体育、图画、写字等多门课程由一个老师教。因此,小学教育急需多门课程一肩挑的全科型“全才”老师。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正是为适应社会的这一发展应运而生的。普通物理课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现行的课时有限,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物理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按现行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要达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因此,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普通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项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的配套工程,它涉及到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调整、学科体系和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更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我们项目组就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与普通物理课程的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

1.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对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普通物理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小学教育目标是以读、写、算为基础的读书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单纯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获取,它对教师的要求是具有在某一方面的专门学科知识,知识的结构是线型的单一的。在广大的农村,尤其是山区,受小学的办学条件、班级人数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代科学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促使了“全才”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肯定,未来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绝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当是复合型结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求其成为知识结构合理,懂教育、会管理的全才型教育者。因此,大专学历层次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普通物理学教学,其教学指导思想、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方式都应发生重大的变革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它要求教师以广泛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了解物理与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训练他们科学的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也就是要把科学素质教育和生活知识教育引入普通物理教学中,这无疑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和变革。要使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不仅具有丰厚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广泛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材的改革是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2.1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取舍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材的选择十分重要。目前普通物理学的教材依然采用专业本科教材。南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我们师范学院使用的教材也是理工科专业的公修教材,这显然不太符合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需要。随着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方案和培养对象的改变,需要调整高等师范院校普通物理学的课程内容。首先必须对现有教材内容及其编排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解决普通物理课教学时数缩减而教学内容较多的矛盾。针对未来小学教师的特点和小学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小学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应该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教材。新教材从培养全体学生(未来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愿望出发,在结构、内容、体例、表述等也应该有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删去了原教材难度大而实用性不强的纯理论性内容,偏重物理与材料、物理与能源、物理与环境、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知识。同时倡导探究性学习,使教材具有时代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总之,教学内容调整的目标是既要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础物理知识,还要培养他们为适应小学课程教学而应具备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2实验教学的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完成高等师范院校普通物理课程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还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都离不开物理学实验。因此,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我们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在实验教学时,从物理学教学总体效果考虑,一方面将学生实验与有关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编写,另一方面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从而使教材中的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理学计算与物理实验成为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学院还进行了有别于传统顺式实验模式的逆式实验模式教学改革,在这种逆式模式实验课中,教师只提出实验目的和要求,由学生根据实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实验原理、所用仪器、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实验的合理性诸因素,积极开动脑筋最终设计出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各种实验方案。这样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在学校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适当调整原有实验室的使用格局,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学实验教学。

3.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普通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3.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体现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时,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以及编写方式有很大关系。这是因为教材在编写时,其内容的组织和表达等,必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编写者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意图,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因此,一师在编写教材时认真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相互讨论、总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和好方法,并在教材中予以适当体现,为推动广大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3.2倡导主体参与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交际为目的,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将得到大大提高。与传统教学相比,参与学习更加注意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由传统的“学会”,变为“会学”。

3.3潜移默化渗透师资技能

小学教师的培养在从专科型向全科型的转变过程中,拥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是转型的重要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培养技能的双重任务,应该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对学生进行师资训练的示范过程,用教师本人的板书、板画、仪态,对化学理论准确无误的讲述,娴熟、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调控教学节奏和课堂气氛的技巧等加以示范,使学生受到直观、具体、潜移默化的师资技能的陶冶,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与示范过程和训练过程的统一。

4.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普通物理学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

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施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成功与实践的重要一环。所以,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多媒体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这不但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改善授课环境;还能使教学直观、简单、明了并且效果明显。一方面,现代化教学手段,声、像、图、文并茂,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节省学时;另一方面,当今,Cai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普及。作为中小学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对自己的学生不仅应当而且必须进行Cai课件应用和基本的制作能力的培养和教育,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使毕业生迅速适应当今中小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卢琦.基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2]孙新胡少明.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全科型教师探讨《教育评论》2014.7.

[3]高有才.全科型培养视角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教育探索》2013.12.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9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部最高地段,地处武夷山市、建阳区和光泽县三县市境内,与邵武市和江西省铅山县毗邻。保护区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素称“华东屋脊”。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全区总面积56527公顷,其中核心区29272公顷。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与武夷山风景区联合申报世界双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成为我国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评价为世界生物圈可持续发展学习地。在国家14部委联合编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被列为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1个关键地区之一,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表现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享有“世界生物之窗”、“鸟的天堂”、“蛇的王国”和“昆虫世界”等美誉。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33年的建设发展,福建武夷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明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南平航天体验馆

南平航天体验馆位于武夷市山兴田镇(宁上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收费站出口处500米),是福建省唯一一家以航天实物展出、航天科技体验,集知识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型体验馆。展馆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是华东地区目前最大的中国航天主题展馆。

展区主要由“漫步太空”“辉煌历程”“美好生活”“太空互动体验”四个主展区构成。漫步太空展区主要展示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以及火星探测工程及部分航天实物;辉煌历程展区主要展示了航天历程、航天任务、航天员风采等珍贵的图片资料;美好生活展区,主要展示我国几大不同功能的卫星,包括导航、通信、遥感等领域的卫星;太空互动体验展区,可以体验沉浸式项目、玉兔竞速,还可观看到震撼的环幕球幕电影等。上述项目都是虚拟现实技术与航天知识结合的互动产品,可以让参观者了解航天科技知识的同时更近距离的感受航天文化产业带来的激情与快乐。

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

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坐落于武夷山市大王峰北路198号,位于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位置。作为目前国内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内陆极地海洋公园,武夷山极地海洋公园由极地动物馆、海洋生物馆、精品水族馆、科普互动馆等“四大展馆”,以及“鲸豚剧场”“欢乐剧场”“人鱼皇宫”等三大表演剧场组成,展出白鲸、海豚、北极熊、企鹅、北极狼、北极狐、海象鱼、十二生肖鱼等数百种极地动物和海洋生物。公园以极地海洋动物保育、保护为方向,开设科普教育课程和延伸体验为发展,打造融合海豚、白鲸、海狮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互动体验、潜水互动、夜宿海洋馆、科普讲堂、海洋科普夏令营、小小驯养员等多种互动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旅游项目,提升游览感受,打造更具科普性和互动性的极地海洋欢乐体验。

邵武市南武夷药博园

南武夷药博园坐落于邵武市城郊镇朱山村,占地1600亩,2016年被授予南平市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1月入选福建省第一批15家养生旅游休闲基地示范创建单位。园内设置了中药材栽培示范、标本制作、膳品鉴、保健理疗、养生讲堂等培训与体验功能区域,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精髓。基地致力于建成集“药用植物基因贮存、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养生体验、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养生产品开发、中医药文化合作交流、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为一体的中医药科普综合示范园,助力中医药文化和技术传播。

邵武市卫闽镇“迷宫生态小镇”

“迷宫生态小镇”位于邵武市卫闽镇,是以植物迷宫为载体,打造“迷宫探索+户外拓展+水果采摘”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验项目。目前已建成寻福文化植物迷宫、树叶型蔬菜迷宫、竹林中药材迷宫、古樟树林间慢道迷宫等4个文化主题生态迷宫,及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药材迷宫、古樟树林间慢道迷宫等4个文化主题生态迷宫,及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竹林休闲木屋、竹林文化餐厅、水上乐园等旅游设施,以及真人CS、高空拓展训练等体验旅游项目。“迷宫生态小镇”交通便捷,成为集休闲养生、运动健身、会议培训、科普教育、创意文化、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集镇,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光泽县鸿建农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鸿建农庄占地面积300亩,地处光泽城郊,距县城仅1.5公里,农庄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科普农业为特色,科学、合理的将蔬菜作物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建立多处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园,向市民、游客宣传生态种养科技知识,是全国、福建省和南平市三级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

基地设有多种游客农事体验活动中心,如菜地认领,农产品采摘,传统农耕竞技等,开设了传统农事DiY。根据不同年龄人群,开展如亲子游、夏令营等不同的农业科普活动。2016年鸿建农庄通过国家3a级景区命名,提升了基地知名度,现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近三年鸿建农庄还致力于保护古民宅,大力挖掘、传承传统文化,抢救、搬迁、修复当地明清古宅,并在农庄内建成明清古街景观。

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

生物多样性科普小知识篇10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教学后进生转化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利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习得物理知识,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最近由于社会及教育的需要,很多学校开设实验班,我今年所带的班级为普通班,下面谈谈普通班的物理教学。

一、新课程面前树立信心,让学生跨过新台阶

很多八年级新生在接触物理之前会听到一些师哥师姐的传言,大都认为物理难度较大,其实八年级物理并不难学,因为它是一门新的学科,起点低、要求也低,我们在对普通班级教学之前要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知道物理在八年级是一门新的学科,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减弱中下等学生的厌学心理,让中下等学生通过接触物理跨过新的台阶。

(一)降低台阶,稳步过渡。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有密切关系,很多知识通过生活现象很容易掌握,对于中下等学生,不是书上所有内容都要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书上所有字句都要求学生学懂、学会,不要人为地增加教材的难度,应当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通俗、简洁、浅显,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适当降低难度,使学生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求知欲。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感觉非常新鲜,对学好物理十分渴望,但是当他们进入课程学习后,能否保持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我们需要在学习物理之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感到无比好奇,师生齐动手,发挥物理实验优势,做一些比较奇妙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到好奇。现在学生大都喜欢动手,通过师生动手合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优势。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蒸馒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通过一系列生活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减慢教学进度,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普通班级的学生大都为中下等学生,为了照顾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在物理教学中,我决定放慢教学进度,把本来一课时的内容安排两课时教学,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较透彻地掌握知识,对于各种物理结论通过多举生活现象反复讲解,尽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理解知识。

(一)加大视觉影响。在新课课件当中多加一些视频和图片,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根本没有机会参观一些大城市的工厂、车间、航空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多做有趣实验。中下等的学生不太喜欢做练习,反而很喜欢动手操作,对于物理这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来说,很容易让学生感兴趣,那么我们在平时教学当中一定不能少了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当中找出很多规律,真正满足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的乐趣。同时由于农村中学条件很差,缺少很多实验器材,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自制实验器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还利于环保教育。

(三)减少习题作业。普通班级的学生大都很讨厌完成一些习题作业,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少一些布置作业,适当布置一些课后搜集、动手类的作业,毕竟这些学生要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能让这些学生做一些难度稍大的习题,否则学习效率会大大下降。

三、降低考核标准,从普通走向创新

普通班级的学生在习题方面没有大的优势,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擅长的,他们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适当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物理实验课上,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入手,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课外多做科学探究打开思维。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普通班级的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主动接受知识,我们要将高深知识浅显化,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让普通班的学生在普通班级里有幸福感。我们要充分认识普通班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过物理入门难这道门槛,使得学生从普通走向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永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学周刊,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