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十篇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十篇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7:13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及各厅局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大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以国家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一是深入分析全省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最大程度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并减少其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二是宣传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市、各部门围绕预案编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以下简称“一案三制”),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是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宣传抓好总体预案的落实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加强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四是宣传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检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理技术及设备,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事件为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省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的优患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组织实施

(一)广泛开展预案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省、全社会关心公共安全的舆论氛围。

1、围绕总体预案进行深入报道。一是*日报全文播发总体预案简本,同时配发预案框架图。*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播出。二是总体预案简本公布后,*日报播发介绍制定总体预案的背景、目的、意义、原则和主要内容的通稿。三是及时报道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体预案的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2、开展专项预案的解读宣传。国家总体预案简本公布后,*日报转载新华社陆续播发可对外公开的21件国家专项预案简本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供媒体选用。

3、进行典型案例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一案三制”工作,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此外,由我省主要新闻媒体采访有关政府部门、基层干部,以及曾受到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的普遍群众,请他们根据自身体会谈对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的感想和看法。(由省政府应急措施办公室协调民政厅、国防工办、地震局、气象局、安监局、交通厅、卫生厅、文化厅等部门提供稿件,省委宣传部负责在专项预案宣传解读期间安排)

(二)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科技厅、民政厅、安监局、卫生厅、公安厅和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作出具体安排,分步实施)

3、结合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规划进行宣传。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中的公共安全专题等内容。宣传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以及加强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对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作用。(由省政府急办会同省发改委、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负责)

(三)加强应急知识的科教普及,提高公众的预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1、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在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省政府网和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所属网站上开辟专栏、专版、专题、专刊,介绍普及应急知识。(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委宣传部、广电局、新闻出版局负责组织)

2、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分类别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指导协调制作和播出有关电影、电视、广播和动漫等作品。(由科技厅、民政厅、国防办、地震局、气象局、安监局、卫生厅、公安厅和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等部门负责组织,作出具体安排,分步实施)

3、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的力度。(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

4、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编印发公共安全手册,制作张贴宣传海报、投放公益广告,在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机场、码头、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结合宣传贯彻*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应急管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政府应急机构和建设厅、民政厅、农业厅、旅游局负责组织实施)

(四)、根据不同对象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

1、学校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教材,尽快进入课堂。同时,利用教育电视台等远程教育平台,对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普及教育。(由省政府国务院应急办会同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

2、公务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对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进行培训,对公务员和各地方政府、各部门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人事厅和新闻出版局负责组织实施)

3、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由劳动保障厅和安监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五)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由各市人民政府制订本地区科普宣教工作方案。一是根据地域特点,编发公共安全手册;二是制作宣传海报,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工地、机场、车站、市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三是拍摄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各地电台、电视台播出,在公共汽车、地铁列车、民航班机等运输工具上广泛宣传;四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提纲;五是围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日开展宣传活动,当地应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加,组织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六是不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和技术展览活动。(由各地应急办负责组织实施)

军队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由军队应急办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积极配合新闻媒体,主动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统一安排,成立由本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工作小组,细化方案,分布实施;同时要落实责任,及时提供素材,主动接受采访,积极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工作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制订科普宣传工作计划。从2*年开始,利用五年的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基本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减少因此而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是采取群众喜文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细分受众层次,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报道,将科普宣教工作的网络和触角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在真正取得实效上下工夫。

三是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科普宣教工作结合起来。利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有利时机,结合救援和调查等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科普宣教,扩大宣传效果。要宣传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同时,还可以结合应急演练进行科普宣教。

四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科普宣教效果。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委宣传部、广电局共同负责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科普宣教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科普宣教工作取得实效。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大力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和谐*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为核心,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宣传在党委领导下,各级政府和部门按照市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切实履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利益。二是宣传各区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围绕预案编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所作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是宣传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尤其要通过培训和演练抓好预案的宣传落实。四是宣传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作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一是通过介绍国外和市内外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入分析公共安全形势,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三是掌握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的基本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实施

(一)预案解读宣传

1.总体应急预案宣传报道。一是由市级主要新闻媒体播发、刊登市总体应急预案简本及新闻通稿。二是市级主要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报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总体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播发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通讯或述评。三是市级主要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贯彻市总体应急预案的情况。(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从*年10月开始组织实施。)

2.市专项预案解读宣传。政府门户网站、《*日报》全文播发可对外公开的市专项应急预案简本,有关媒体给予相应报道。稿件由牵头制订市专项应急预案的主管部门负责提供。(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在市总体应急预案简本公布后陆续播发。)

(二)科普知识宣传

1.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在《*日报》、《今日晚报》、*电视台、*电台、政府门户网站和市主要新闻媒体所属网站开辟专栏、专题介绍应急知识。(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会同市政府应急办、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电子政务办实施。)

2.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分类别整理有关应急知识,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指导协调制作和播出有关电影、电视、广播、动漫等作品。(由市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规划建设局、市政府新闻办、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旅游局等部门组织安排,从2007年开始分步实施。)

3.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市司法局负责,会同市政府应急办,从*年10月开始分步实施。)

(三)典型案例宣传。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区县政府、市级部门推进“一案三制”(即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工作,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从对外公开的市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选一个典型。此外,宣传群众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救、互救的成功典型。(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政府应急办协调市民政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安监局、市交通局、市卫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规划建设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提供稿件,在专项预案宣传解读期间安排。)

(四)宣传活动

1.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的力度。(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2.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编印发放公共安全手册,制作张贴宣传海报,投放公益广告,在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让公众增强安全防护意识。结合宣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应急管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各区县政府和市安监局、市规划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单位和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世界气象日”、“世界红十字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司法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组织实施。)

4.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宣传活动。结合国家规划宣传我市“十一五”规划中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宣传我市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中的公共安全等内容。(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在*年内完成。)

(五)教育培训

1.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课堂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

2.人员培训。

一是公务员培训。制订教育培训计划,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对各级领导干部、各区县政府、市级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公务员和各区县政府、市级部门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市政府新闻办负责,会同市政府应急办,从*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

二是志愿者培训。(由团市委负责会同市民政局,从*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

3.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增加相关内容。(由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安监局等部门负责,从*年11月开始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高度重视,根据本方案制订分阶段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实。从*年开始,利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普及基本的应急科普知识,使公众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将灾难造成的危险和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一)明确职责。各区县政府要制订以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为重点的5年应急科普宣教实施方案;每年年初要制定全年宣传计划,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统一安排成立本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宣教工作小组,细化方案,分步实施,并主动配合新闻单位和相关部门搞好应急科普宣教工作。各新闻单位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应急科普宣传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主力军作用,主动开展应急科普宣传。

(二)注重实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细分群众层次,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报道,做到寓教于乐,将科普宣教工作的网络和触角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动态进行科普宣教,扩大宣传效果。结合应急演练重点介绍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理念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举措。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3

组建编制队伍版权所有

应急响应和管理不是个别部门和人员能够完成的,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并且预案的编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应该组建编制队伍,促进工作的开展和学习交流。编制队伍的组建取决于企业的作业、风险和资源的具体情况。

预案编制小组组长最好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这样可以增强预案的权威性,促进工作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由少数的一两个人执笔,绝大部门工作可能由少数人完成,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应急响应部门的意见,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一线管理人员,工人,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护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公共信息人员,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小组组成经高层领导同意后形成书面文件,并且明确分工。接下来就可以确定编制工作的时间进度和费用。

现状与能力分析

一、企业现状分析

1.法律法规和现有预案分析

分析国家、省和地方法律、法规与规章,如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地震安全规程、交通法规、地区区划法规、应急管理规定等。

需要调研的现有预案包括政府与企业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安全卫生预案、环境保护预案、保安程序、保险预案、财务与采购程序、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2.关键产品、服务和作业分析

评估紧急情况对企业的影响,确定哪些系统必须备份,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公司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尤其是只有单一来源时;生命线服务,如电力、水、下水道、汽油、电话和交通;设施运行所需要的关键作业、操作人员和设备等。

3.内、外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紧急情况所需要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包括:人员(消防、危险品响应队伍、应急医疗服务、保安、应急管理小组、疏散队伍、公共信息),设备(消防设备、控制设备、通讯设备、急救供应、应急生活必需品供应、警告系统、应急电力设备、污染消除设备),设施(应急行动中心、临时医疗区域、避难区域、急救站、消毒设施),能力(培训、疏散预案、员工支持系统),备份系统(职工薪水花名册、通讯、产品、客户服务、运输与接收、信息支持系统、应急电力、恢复支持)。

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外部资源,应与某些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如地方应急管理办公室、消防部门、危险物质响应机构、应急医疗服务机构、医院、公安部门、社区服务组织、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合同方、应急设备供应单位、保险机构等。

二、脆弱性分析

分析各类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的潜在影响。利用脆弱性分析表,通过数值系统详细说明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评估事故的影响和所需要的资源。分值越低越好,具体方法见下表。

脆弱性分析表

紧急类型

可能性

人的影响

财产影响

营业影响

内部资源

外部资源

共计

高51低

高51低

弱51强

1.潜在紧急情况分析

脆弱性分析表的第一列是本单位面临的所有可的紧急情况,包括由地方应急管理办公室所辨识出来的紧急情况。同时应考虑:单位内部和社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

历史情况——在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本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恐怖活动、公共设施失灵等。

地理因素——单位所处地理条件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请注意: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

技术问题——如果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可能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失灵,应急通知系统失灵等。

人的因素——如果员工出错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是否开展了员工安全培训?他们是否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人的因素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物质滥用,疲劳等。

物理因素——哪些紧急情况可能是因为设施和建筑物造成的?能否提高物理设施的安全性?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

管制因素——单位对哪些紧急情况或危害有管制措施?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电力损失,通讯线缆中断,主要天然气管道断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卡,化学品泄漏等。

在可能性一列,表明了各类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主观性指标,但是非常实用。可能性等级从分为1到5级,1表示可能性最低、而5表示可能性最高。

2.评价对人身、财产和生产经营的潜在影响

分析各类紧急情况对人身的潜在影响——受伤或死亡。根据脆弱性分析表,在对人身的影响一列打分。等级从1到5,1表示最低而5表示最高。

考虑对财产的破坏和损失时,同样在财产一列按1到5打分。可以考虑置换财产成本、临时置换成本、修复成本等。

分析紧急情况造成的潜在市场损失时,在营业影响栏填入适当的数值。1表示最低影响、5表示最高影响。评价影响包括:经营中断,职工缺勤、客户损失、公司违约、政府罚款、法律纠纷、核心物资供应的中断、产品分配的中断等。

3.评价内部和外部资源

评价针对各类紧急情况的响应资源与能力的准备情况。为内部与外部资源分别打分,分值越低表明效果越好。为此,应考虑每一潜在紧急情况从发生、发展到结束所需要的资源。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询问如下问题:

l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

l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

l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继续下一步骤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提出整改方案。例如:制定额外的应急程序、开展额外的培训、获取额外的资源、制定互助协议、与签订特殊合同方或协议。

4.综合分析

各紧急情况的总分值越低越好。即使是主观打分,比较各紧急情况的分值也会有助于应急策划和确定资源利用的优先顺序,使应急工作的目标进一步明确。

在资源评价时,牢记社区工作人员——警察、消防、医护——应关注各自的响应工作。否则自己将会在紧急情况下受害者或不能及时有效地作出反应,导致企业应急响应行动的延误。

制定预案

一、预案组成

1.概述

概述是为了便于管理人员的理解,简要介绍应急预案的概况,包括:预案的目标、应急管理方针,预案的权威性和核心人员的职责,潜在的紧急情况,应急响应行动地点等。

2.应急管理要素

企业应急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指挥与控制、通讯、生命安全、财产保护、社区安全、恢复与重建、行政与后勤等。核心要素的目的是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它是企业应急救援行动和应急响应程序的基础,各项要素应明确各功能实现具体的原则和目标,以及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3.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说明了企业如何开展应急响应工作。为了便于高层管理人员、部门领导、响应人员和普通员工迅速采取行动,预案应尽可能制定应急响应程序检查表。

需要制定程序的行动包括:现状评估;保护员工、客户、来访者、设备、重要记录和其他财产,尤其是事发的前三天内的记录和财产;恢复生产经营等。

有很多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或自然灾害时,需要制定下列具体的行动程序:警告员工和客户、与职员和社区沟通、企业内全员疏散、响应活动管理、启动并运行应急行动中心、消防、行动终止、保存重要记录、恢复行动等。

4.支持文件

紧急情况下所需要的支持文件可能包括:应急电话通讯录、建筑物与现场和风险情况地图、资源清单等。

有些企业应该制定应急疏散程序并明确线路,关键作业的终止或运行程序,员工、来访者和合同方疏散后工作程序,救援与医疗责任,紧急情况报告程序,核心人员与部门等。

二、制定过程

1.撰写预案版权所有

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时阶段性工作时间表。制定工作任务清单,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时间。根据脆弱性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资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预案总体和各章节的最佳结构。将预案按章节分配给每一位编写组成员。制定各项具体工作的时间进度表。

2.与外部机构协调一致

会见地方政府和社区机构。将企业已经开始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通知相关的地方政府部门。即使官方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他们的建议和信息可能会非常有益。将省和地方政府对紧急情况通报的要求纳入企业应急程序。

确定需要与外部机构沟通的内容,包括企业应急响应的通道,向谁汇报、如何汇报,企业如何与外部机构和人员沟通,应急响应活动负责人,在紧急情况下,哪些权力部门应该进入现场等。

3.评审、培训和修订

将第一稿发放给各编写组成员审校,必要时修订。

在第二次审校时,开展桌面演习,包括公司管理人员和应急管理人员。在一间会议室内,设计一个事故场景,各位参与人员讨论各自的职责,针对事故场景做出反应。充分讨论之后,找出并修订交代不清或重复的内容。

4.批准和

经会议讨论后,向最高领导和高层管理人员汇报,经批准后预案。将预案装订好并逐一编号,发放并签收预案。注意应急响应核心人员家中应备份应急预案。

预案实施

一、融入公司整体活动

应急预案必须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创造机会建立职工应急意识;培训和教育职工;测试应急程序;动员各级管理人员、各部门和社区参与应急策划;将应急管理工作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二、培训

所有在企业工作或来访人员都应接受培训。包括定期组织员工讨论会或评审会、技术培训、应急响应设备的使用、疏散演习、全面演习等。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三、预案的评审与修订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4

一、大力宣传,营造安全月活动氛围

本次安全生产月共悬挂安全知识画报和横幅等45份,发放安全技术手册95本。公司办公室在二楼板报出一期安全专版,各班组均在各班的宣传园地上结合当前国内安全形势和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要求做出了“安全生产月”专题版面。板报效果最好的是运行班,紧密结合安全月主题和生产运行实际情况,图文并茂,而且先后制作两期安全专题板报。

公司开展了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中心的安全征文活动,共收征文39篇,其中14片。安全征文,让同事们把安全知识、安全理念和工作中的实际安全问题用艺术的手法有机结合,谱写书出深入人心的安全篇章。其中检修班黄春写的《怎样抓好班组安全管理》是突出的代表。

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浓厚的安全生产月氛围在公司内形成。

二、广泛开展安全互查,多角度发现安全隐患

三、外内结合,开展务实安全培训

本次安全月活动结合实际累计开展安全培训8次,累计培训324人次。

6月17日,生产计划部以答卷形式分别对电工、化验工、天车工共105人次进行专业安全培训,通过有针对性、有区别的专业安全培训,使各工种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更加清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以最常用的安全知识为重点内容,对管理技术及后勤人员开展了综合安全知识答卷培训

6月20日,行政部、办公室专门邀请消安防火咨询中心教官对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器具的使用、灾害逃生常识等为公司职工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认真解答了公司消防与家庭日常防火中的问题,共61人参加。

6月22日下午,司机班组织的交通安全会议,主要讨论公路调头安全注意事项。会后开展了公路调头实操练习活动,准驾司机共19人参加。对提高广大准驾司机的基础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起到了很好的现实作用。

6月30日,化验班组织开展了CoD项目微波消解法标准化作业及安全注意事项培训,全体班组成员9人共同参与,使化验人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全体职工无论从安全意识、安全视野、安全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有了显着的突破。

四,发挥车间和班组职能,落实应急演练

本月共开展摔伤急救、触电急救、有限空间作业等应急演练4次。

6月8日,行政部组织保洁班开展摔伤急救应急演练。此次演练时在保洁班长刚退休,新班长刚接任对演练仍不熟悉,在行政部的积极认真组织下,以老职工教新职工的方式,使保洁班新职工在急救演练中受到了生动的安全教育。

6月10日,运行车间组织检修班开展触电急救应急演练,10人参加。此次演练主任加强叮嘱负责救护的人员在送医院急救时应带足现金,使演练与实际情况更加切合。演练结束后,总经理给予了肯定及高度评价,并强调班组一线人员要通过演练提高日常工作中的自保能力、应变能力、技术水平能力,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程,逐步完善演练预案。

6月22日,管网车间管网二班开展管井毒气监测及安全用具使用演练应急演练。管网1班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下井下池)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管网车间全体职工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程序更加清晰,对有限空间的装备使用更加熟练。

本次安全月各项演练活动突出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发挥部门、车间的组织功能,着重锻炼班组职工的应急技能,锻炼效果明显。各部门、车间的班组组织的安全活动结合了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组织更加认真,演练更加严格,操作更加真实,汇报更加准确,相比往年的演练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完善重要制度和预案

6月13日,组织召开综合应急预案内部评审会。生产计划部对本次《综合应急预案》的危险源分析、预警及响应分级等方面的修改内容作出详细说明,公司领导及与会人员积极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包括:预警响应需要进一步细化分级;信息报告程序和应急响应程序重叠需进一步整合等,生产计划部根据大家的意见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使之综合应急预案更加科学,为事故应急工作夯实基础。使公司的应急预案体系更加规范。

六、经验和不足

1、例如本次安全月启动会后集体观看“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学习光盘,对于光盘内容和质量没有把好关,使用以简单读述国家安监局文件形式的培训光盘来作为公司全员的培训肯定是不恰当。以后在组织安全活动,尤其是大型活动时应关注到每一个细节。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应急管理;常态化;法治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317-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中国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不仅重特大自然灾害连续出现,而且事故灾难频发,社会安全事件及其新的样态,如暴力恐怖事件也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和神经,给社会安全、应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就个体与个别地方而言,就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而言,应急突发事件毕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于是现在的应急管理,就出现了如钟开斌在分析目前的公共安全教育一样的情况:“在灾害发生后的非常态时期,通常会出现一段关心公共安全教育,注重了解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应急技能的短暂的关注期和热情期。灾害发生后,由于突如其来的强烈冲击以及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容易形成强烈的‘聚光灯’效应,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很容易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公共安全教育也成为政府积极倡导和推动的重点工作。在轰轰烈烈的抢险救援工作结束后的常态时期,全社会很快回归为不关心公共安全教育,不注重了解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应急技能的长时间的遗忘期和冷淡期。灾害结束后,随着相关工作由抢险救援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媒体对灾害和灾区关注度急剧下降,普通民众在经历了前期关注抢险救援的‘审美疲劳’以及对公共安全教育短暂的学习热情后,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此时公共安全教育很可能不再成为民众关心、政府关切、媒体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与看得见摸得着、轰轰烈烈、很出声很出彩的抢险救援这项显性工作相比,公共安全教育这项隐形的基础性工作显得默默无闻、不出声、不出彩,并且有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不容易得到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的重视。有些官员和民众缺乏忧患意识,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把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不愿意把钱用在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方面,‘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其结果是,公共安全教育往往成为一阵风,‘灾害来跟着来,灾害走跟着走’,无法持久和深入;全社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缺乏深入反思和总结提高,未能做到‘吃一堑、长一智’。”[1]当突发事件再次发生时,我们又重复昨天的一切。

对待应急管理和安全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能让应急管理能够切实“应急”,不再疲于奔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应急管理既能治标,也能治本,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能胸有成竹,泰然处之。把全民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常态化和法治化,把政府应急工作纳入常态管理中,平时就做好各项预防和准备工作,努力提高处置和恢复能力。笔者认为,把应急管理常态化与法治化治理应是不二的治本之策。

一、把公民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常态化和法治化

公民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应急管理的效果。因此,发达国家不惜花费巨资对公民进行经常性的危机意识教育和培训。一些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设有教学培训机构,旨在推进全民减灾教育运动,提高的公民危机意识,增强灾害互助关爱精神。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教学培训,在教学培训和实际工作中注重开展演练,以此来检验教学的效果。防灾安全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企业教育。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从小学抓起,把防灾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社会安全教育一般通过各种社区活动开展。

在日本,有防灾教育及培训中心,面向公众开设各种减灾培训、急救培训等课程。模拟灾害现场,让市民体验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破坏力。日本的防灾教育特点是,在点上抓学生教育,在面上开展国民防灾教育运动。把防灾应急内容融入到各门课中,使学生增强防灾应急安全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灾害的相关知识,提高防灾实践能力,在灾害中实现“自救”。一般在日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防灾减灾的训练,每年都有一到两次的防灾训练。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把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各地还建立了很多防灾安全科技教育场馆,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普及防灾训练和教育。他们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已对全社会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培养作了原则性规定,但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笔者认为,当前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工作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建立公共安全教育的常态化法治化管理机制。同时,要提高公共安全教育在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使之成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具有约束性的“硬指标”,由此增强其对公共安全教育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把应急预案的制定、修改完善和演练常态化和法治化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行动方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单位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计划和步骤,也是一项制度保障。

目前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一些必要的预案缺乏,如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发生时就缺乏应对极端天气的预案,造成只能通过会议来应对突发事件。在一些乡镇缺乏地震应急预案,导致意料之外的地震出现时手脚无措。二是有些应急预案质量低,操作性不强。有的照搬照抄上级的、他人的预案;有的预案通篇都是原则性用语,上下一般“粗”,没有可操作的实际内容;有的执行主体不明,预案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三是应急预案之间缺乏衔接,协调性差。有的预案内容前后矛盾,应急响应级别和响应行为衔接混乱;有的预案没有征求部门意见和经过专家评审,预案之间衔接不够,导致后部门职责交叉,意见不统一,产生矛盾。四是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滞后。有的单位将应急预案制定后就束之高阁,对预案中规定的处置原则、要求、程序及技能等不进行培训,更不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进行演练,使预案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有的在预案实施后发现有许多不适应之处,也不进行修订、完善,致使预案再次启动时出现问题。五是应急预案实施与现有投入很不适应。如预案中明确的应急保障,在实际中因财力有限,难以投入大量资金确保实现。此外,应急预案的修订、宣传、培训、演练和评估等也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培训与演练根本就没有。

为此,应急预案必须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凡是与突发事件应急相关的单位都应参加到预案的制定中来,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当完整地包含应急策划过程(风险评估,脆弱性分析,能力评估),应急准备过程(教育宣传培训和演练),应急响应过程,应急恢复,应急评估和改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急预案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编制的,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且突发公共事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必须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我们不仅要对应急预案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而且特别要强化预案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是应急准备的重要环节,通过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验证预案在应对各种情况下的适应性;可以检验应急工作机构是否完整,应急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是否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否协调一致,从中找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应积极推进应急宣传教育演练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增强公众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从日本的救灾应急经验来看,对中小学生和普通群众的应急安全素质培养,平时经常性的应急演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当前,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注重预防,突出‘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的应急管理理念,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发生灾难的可能性,降低灾难可能带来的损失。”[2]预案及其演练就是设立、检验预防措施是否到位的重要环节。应当以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抓手,制定好、演练好应急预案,切实做好事故灾难的预防和准备工作。

只有用常态化和法治化的办法加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准备工作做实做细,做到胸有成竹,处变不惊,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三、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和法治化

加强政府公共安全管理职能,构建自上而下合理设置相应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系,尤其要改变县、区、镇、村基层管理缺失的状况。以法律法规为保障,明确社会各阶层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的职责和具体途径以及所应扮演的角色,规范在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社会公众的行为。将目前分散的应急指挥中心如供水、供电、燃气、交通等指挥中心或值班室进行联网,统一报警号码,采取“集中报警,分类分级处警,统一监督管理”的指挥模式。设立公共安全常设管理机构,促进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和有机衔接,全面控制各类安全隐患。以往应急管理多是“轻防范、重治理”,事前不认真防范,不认真准备,而将大量的人、财、物力投入到日后的处置上。对此,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制和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主要公共安全资源投入和注意力放到事前监督检查上,用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抽查来督促企业形成常态化的隐患排查机制、规范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同时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引入群众参与,让广大群众和专业人士都参与到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污染举报、督促整改上来,用官民的智慧共同来应对事故灾难。一定要把隐患和风险当事故一样认真对待,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力者,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者,应急准备和措施不充分者进行严格问责,方能尽量杜绝人为的公共安全事故,降低自然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失。

四、把应急事件的问责常态化和法治化

“官员问责制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主要体现在第63条,该条规定的问责方式是“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所列八种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官员问责制的实施效果不能仅仅取决于处罚的力度,最主要的是明确问责的对象和范围,实践中防止随便找个替罪羊的现象。官员问责制是柄双刃剑,用之不当反而会背离问责制的初衷。为此要加强问责制的程序化和法治化,从制度的角度追究真正的责任官员。从问责制的角度出发,向责任官员问责是应当的,但谁真正应被问责、还有谁应被问责应是每一次突发事件成功应对后都应值得深思的问题。《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官员问责制的规定还稍显粗糙、程序化和法治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在以后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3]。今后我们应把问责的主体、对象、条件、内容、程序法治化,把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分清,被问责者心服口服。

另外,现有的问责制度,从《突发事件应对法》到《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都明显显示出对“问责”的规定都只停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责任追究”层面,没有充分考虑对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和准备过程中企业、单位和政府应有责任。这种结果问责的制度安排使得突发事件发生前为应对突发事件应该做好的预防和准备工作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中,或者是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这样该有的预案要么没有,要么就放在保险柜里,根本没有实战演练。该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依然故我,该准备的人财物与场地设施付诸阙如,强有力的统一的指挥系统更谈不上。事故就只能不可避免地发生,应对时就只有仓促上阵和手忙脚乱了。

所以应考虑用法律和严密的制度把政府和企业的保障公共安全义务在预防和准备应对的过程中固定下来,并细化到各个终端,对生产生活中各种风险实行常态化管理。实行问责制前移,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把事前预防各项制度的落实与否作为决定干部进退和企业前途的重要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好长期以来事前预防制度缺失和“落空”问题,有效降低事故灾难发生的机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政绩、企业业绩内容,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把安全规划和控制考核指标落到实处。”[4]对事故灾难预防和准备、应对纳入常态化管理,改变重应急轻预防的做法,事前就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否则,就会面临严厉的问责。这样才能切实避免重特大事故的频繁发生。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把应急管理相关的宣传教育培训、预防准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问责制度安排等常态化和法治化,我们在突发事件目前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四处救火,到处应急,把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降到最低,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让政府不管是平时的常态管理还是非常态的应急管理都让人民满意。

参考文献:

[1]钟开斌.公共安全教育应走出“冷热循环”[n].光明日报,2013-04-06(8).

[2]江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案例与启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4.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灭火;应急预案;预案编制

   中图分类号:F2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123-02

   引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

   一、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业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业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核心要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火灾发生过程中的救援措施,还应该包括火灾发生前的各种准备和火灾发生后的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一)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业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2、指挥与控制

   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作出自我防护。

   4、通讯

   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信网络畅通。

   5、火灾监测与评估

   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8、公共关系

   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9、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

   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四)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五)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结束语: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直接关系到企业及员工生命安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涉及面多,操作难度和实际阻力有时还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型企业自身具备多部门协同控制,处置灾害事故的同时,应该积极的与当地消防部门学习、交流,并形成联动机制,以具备大型灾害事故发生时,更广泛、更全面的发动一切可发动救援力量,为保证人生安全及国家财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红云分队

   参考文献:

   [1]《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7

1、车间简介

xxx车间成立于一九九八年,当年筹建运行并投产。车间担负着公司供电、供风、供水三大任务,拥有110kv变压器、整流柜、sf6断路器、监控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空压机、冷干机、6kv变压器及可存放80吨变压器油的油库一个。

2、范围版权所有

本预案规定了xx车间发生触电事故时的应急处理办法及应急状态下的职责等。

本预案适用于xx车间生产运行中发生的触电事故。

如xx车间范围内一旦发生触电事故,需组织各方力量进行处理的,则该系统自动启动。

3、现场应急系统组成和职责

3.1指挥系统组成及设置

由车间主任、副主任等领导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主任任总指挥,副主任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设在车间办公室。若车间领导外出时,由车间专责工程师、技术员(兼职安全员)为临时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全权负责救援工作。

3.2职责

3.2.1现场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3.2.1.1组织编制触电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3.2.1.2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符合性。

3.2.1.3检查督促车间内触电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

3.2.1.4负责应急措施预案所形成的文件的管理与发放。

3.2.1.5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报突发事件

3.2.2现场指挥部职责

3.2.2.1发生触电事故时,现场的最高负责人为现场指挥,统一指挥与调度,最高指挥员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有序的指挥现场救护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

3.2.2.2落实后勤工作,协助事故处理。

3.2.2.3保护好现场,并在事故后报告事故经过。

3.2.2.4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

3.2.2.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触电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

4、通告程序和应急系统

4.1步骤

4.1.1触电事故发生后,救护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切断事故相关电源(若导致全停电的情况则同时启动全停电应急预案),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物体(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绝缘手套等不导电的东西)快速让伤员脱离带电体。

4.1.2救护员实施现场急救。(参见4.2.1)

4.1.3现场负责人联系救护中心。

4.1.4向公司报告。

4.1.5保护事故现场。

4.1.6公司指挥部门安排后勤保障。

4.1.7开展事故调查与处理工作

4.2急救方案

4.2.1触电事故发生后,立即停止现场作业活动,将伤员放置平坦的地方,现场有救护经验的人员立即对伤员紧急急救。

具体方法如下:在心跳骤停的极短时间内,首先进行心前区叩击,连击2~3次。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用双手交叉相叠用掌部有节律地按压心脏,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先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然后,捏紧鼻孔吹气,使胸部隆起、肺部扩张。心脏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每按心脏4~5次吹气一次,直至急救中心的专业救护人员到达现场。

4.2.2现场的最高负责人作为现场的救护指挥员,指挥现场救护工作,在现场的伤员在得到急救的同时,救护指挥员还应使用手机或其它通讯设施拔打“120”,与救护中心联系,要求紧急救护,之后应打电话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3应急小组人员联系电话名单。

总指挥:xxxxxxxxxxxxxx

副总指挥:xxxxxxxxxxxxxx

技术员(兼安全员):xxxxxxxxxxxxxx

4.4急救中心的联络方式

电话联络:120

联络原则:选择离事故发生地距离最近、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救助。

4.5事故应急资源

种类

单位版权所有

数量

位置

1

可内、外线联系的有线电话

2

车间主控室、车间主任办公室

2

绝缘手套

3

车间主控室、车间主任办公室

3

绝缘靴

4

车间主控室、车间主任办公室

4

绝缘棒

1

车间主控室

5

车间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5

车间主控室、车间主任办公室

车间检修班、车间试验班

5、培训与演练

5.1本预案确立后,按每年一次的频度组织车间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5.2主要培训内容有:

5.2.1事故报警;

5.2.2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8

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系统有三个基本的危险控制程序,它们全面概括了系

统的本质活动,实践证明了它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闭环危险控制程序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开环危险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系统的本质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危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系统有三个基本的危险控制程序,分别是闭环危险控制程序、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和开环危险控制程序。这三个程序全面概括了系统的本质活动,实践证明了它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0闭环危险控制程序

闭环危险控制程序(见图一)的作用是对现在进行时状态的第一、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它通过三个路径来实现这种控制。

1.1第一个路径

如图一所示,虚线框内为三级控制区,其内有一个闭环危险控制路径。这个路径由输入、危险控制、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判断、纠正措施等六个步骤和四个依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查表)组成。在这一个闭环危险控制路径上运行着三个回路,即三级控制:a—岗位控制,b—区域监控(包括对a的监控),c—全局监控(包括对a和b的监控)。a是直接控制,由岗位工人完成;b是直接监控,监控内容包括运行状态和工人的操作行为,由车间职能部门完成;c是间接监控,监控内容包括运行状态、工人的操作行为和车间的监控职责,由公司职能部门完成。

1.2第二个路径

如图一所示,第二个路径由输入、危险控制、输出、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等四个步骤组成。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卸压系统、溢流系统、制动系统、自锁系统等具有检测、负反馈控制功能的自动系统。

1.3第三个路径

如图一所示,第三个路径由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周期性能检查鉴定和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对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周期性能的检查鉴定,实施“执行、主管、检查”三级控制,三个职责部门执行同一个版本的“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检查鉴定周期表”,此表一般提前规划出两到三年的检查鉴定周期。

1.4标准化和反馈原则

闭环危险控制程序的精髓是标准化操作和正负反馈控制原则。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查表的可靠性,并能通过及时升级,使它们保持先进性;负反馈体现在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查表的权威性,并严格依据它们做出判断。正反馈体现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检查鉴定周期表的法定性,必须在它规定的日期前完成安全自动控制系统的检查鉴定。闭环危险控制程序严禁开环输入行为,如图一所示,在a处开环输入属违章操作;在B处开环输入属违章指挥;在C处开环输入属违标处置。无数事故案例证明,这些行为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2.0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

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的作用是对将来时状态的第一类危险源的意外释放进行控制。它通过开—闭环连锁程序来实现这种控制。

2.1潜在事故系统

如图二所示,潜在事故系统由能量和危险物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安全管理的缺陷等六个要素构成。能量和危险物质属第一类危险源,它的意外释放是造成人员伤害和物质损失的直接原因;其余五个要素属第二类危险源,它们是导致约束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屏障失效或者破环的直接原因。

2.2应急预案

如图二所示,应急预案是针对潜在事故系统制定的,它由抢险预案和技术准备预案组成。抢险预案包括:对可预见的未来发生的事故模型所采取的具体抢险措施和预先配备的抢险器材、工具等;技术准备预案是潜在事故系统所涉及到的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抢险预案侧重于可预见的事故模型,而技术准备预案能够提供抢险预案之变数,以灵机应对预见之外的事故情况。两种预案缺一不可。潜在事故系统是动态系统,它随着生产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应急预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

的进步而变得相对落后和效能低下。因此,应急预案应是动态的方案,要持续地进行改进,始终保持最佳的响应状态。

2.3应急预案的演练、改进和响应

所谓最佳响应状态,就是实际的响应状态更接近未来的事故模型。最佳响应状态通过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连续不断地运行来实现,其中包括闭环运行和开环运行及其两者的连锁效应。

闭环运行如图二所示,由输入、预案演练、输出、发现偏离、分析原因、纠正措施等五个环节组成。每年11月9日(消防日)前后这段时间组织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实际演练,借此熟练掌握预案,并在演练过程中发现应急预案的错误和缺陷,据此做出演练分析报告,提出纠正措施,完成应急预案的改进;每年5月(安全月)前后这段时间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应急预案举行专题学术报告会,并辅以全员培训和安全法制教育。

开环运行如图二所示,由调查研究、风险分析、改进方案、纠正措施等四个环节组成。建立与国内外安全机构的信息通道,及时接受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及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事故教训,以此捕捉课题,进而对自身体系进行对照研究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安全技术改造项目,以完善应急预案。

开—闭环连锁危险控制程序中的闭环运行和开环运行不是截然分

开的,而是连锁进行的,由此产生了连锁效应。连锁效应之一,是它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它把国家、地方政府、上属公司所安排的一切有关安全的指令性的社会化活动看作是环境资源,积极吸纳这些资源为增强企业安全系统功能所用。而不是同以往那样,社会活动指令来了,临时抱佛脚,虽然投了资金,却未能增强系统功能。上述借鉴国内外同行事故教训的做法和利用“消防日”、“安全月”时间的做法都是很好的例证。连锁效应之二,是它最有效地发挥了控制功能。闭环控制也称作被动控制,它是通过演练暴露问题后,然后进行纠偏的控制方式;开环控制也称作主动控制,它是预先分析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不仅在应急预案中寻找问题,还要在外部环境寻找相关改进信息,最大限度地消除“时滞”对响应状态的影响,使预案的实际响应状态更接近未来的事故模型,因此它是超前的控制方式。最大控制功能的发挥,靠的是被动控制与主动控制相结合。既有定期演练又有超前研究,才能使应急预案持续保持最佳响应状态,以有效、迅速地消除意外事故。

3.0开环危险控制程序

开环危险控制程序的作用是为第一、二类危险源实现将来时的更新状态而实施本质安全化建设所进行的控制。它是一种超前、主动的控制方式。本质安全化建设分两部分进行:一是为提高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的固有安全性而进行的设备本质安全化建设;二是为消除导致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元件失效或者破坏的因素而进行的管理本质安全化建设。

3.1危险源分类

3.1.1理论分类

根据理论定义,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释放并形成危险的能量或物质;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第一类危险源的屏障失效或者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显然,按照理论定义分类,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无从做起。

3.1.2按照控制类型分类

为了进行设备本质安全化和管理本质安全化建设,应当按照“设备”和“管理”两种控制类型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故此,把第一类危险源定义为: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例如:压力容器、灭火喷淋系统、安全阀等;把第二类危险源定义为:导致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元件失效或者破坏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安全信息的缺陷和安全管理的缺陷,例如:错误性操作、安全装置因堵塞而失掉了作用、照明光线不足、无安全标志、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a6、a7两表详细列举了110项危险源,除去a6表中的6.02.1.1—6.02.1.6、6.02.2.1和6.02.2.2等条目之外,其余均属于第二类危险源。按照控制类型分类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第一类危险源定义为具有安全属性的设备、装置和元件,使其成为可控制对象;而这个对象与普通设备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使其从设备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控制对象。这样一来,使得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的目标更为明确、更具有针对性,使得设备本质安全化建设和管理本质安全化建设更具有专业性、更容易操作。

3.2开环危险控制程序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9

[关键词]应急指挥;物联网;语音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23.029

[中图分类号]F270.7;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23-0050-02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与石油石化相关的生产经营事故大幅度地增加。由于对安全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技术等诸多因素制约,国内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大多还是停留在卫星通讯、音视频传输以及信息录入的基础信息管理上,新技术应用还停留在试点上。卫星通讯存在通讯资费昂贵,容易受天气影响的弱点,而采用4G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卫星通讯资费昂贵及带宽不足的缺陷,但4G需要借助有线网落地,在地震等破环性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可能中断。所以,我们需要融合4G、卫星通讯、3G、CoFDm等多种通讯技术与制式的优势,取长补短,保障突发事件状态下的通讯畅通。虽然音视频数据直观明了,但存在占用大量带宽,不能量化等弱点,而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采集现场多种数据,在知识层进行智能分析,为应急指挥人员的快速决策提供依据与建议。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服务器、存储、计算等资源的需求特点是突发、大容量以及高效,将云计算技术和云存储应用于应急指挥系统,可以低成本方式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存储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数据形成数据共享,将信息“自留地”变成“资源地”,将“死数据”变成“活信息”,揭示事故规律,预警事故隐患,提醒相关人员进行排查治理,从应急响应管理转变为事前预防,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就安全生产问题指出要求:“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中国石化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加快了应急指挥体系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步伐,并将物联网、云计算、4G、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步应用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以便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率与准确率。

1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实时监测,应急联动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与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分为“感、传、知、用”四层,对应着应急指挥系统的现场信息采集、多种通讯方式联合传输信息、智能识别与分析和综合应用。应用物联网技术对中国石化应急指挥系统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架构与建立标准体系,实现总部、企业、现场的应急指挥联动,协同作战,提高中国石化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应急管理水平。如物联网感知层采用无线传感网络、RFiD、视频监控等多种感知手段,传输层采用有线与无线通讯技术,将公网、石化骨干网与应急专网相结合,知识层建立应急事件库、案例库和规则库,应用层采用视频分析技术和预警模型等,实现突发事件中音频、数据、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联动应用,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中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2008年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报告》中指出:“亟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建立救灾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完善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配送体系,全面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而重特大石油石化类事故具有受灾面积大、专业化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等特征,因此,应急资源调配不仅需要考虑单供应点到多需求点的调度,还需要考虑多供应点到多需求点的调度,并在不同的应急阶段考虑调度不同种类的应急物资,这些需求都超出了传统物流技术的能力范围。可采用RFiD技术对应急物资进行编码、识别、定位和跟踪,并结合应急资源与物料的优化调度模型,优化应急资源配送流程,实现对应急资源调取、审批、物流环节的实时监控与跟踪,提高物资调配效率。燕山石化的应急物资管理已经采用RFiD进行动态出入库管理,有效地加强了对应急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控。

2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指令共享、有效传递

近年来,语音识别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广泛应用,如微信、嘀嘀打车等软件均采用了此项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即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新技术。随着语音识别在语音搜索、语音控制等全新应用领域的深入应用,语音识别技术被业界权威人士誉为有可能引发人机界面领域革命的关键技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语音识别方法主要有动态时间规整技术(Dtw)、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矢量量化(VQ)、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等。

在中国石化应急指挥系统中,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的方式有语音转文本、文本转语音两种方式,主要应用如下:①将语音指令自动转化为文本内容,确认后,在系统终端进行滚动展示,信息共享;②将文本指令自动转化为语音进行广播提醒;或当a/B角均为指令反馈时,自动拨打,并播放短信通知内容;③系统处置过程中产生的语音,生成相应特征的文本标签,以方便后续查询、取证、调用。语音识别技术可减少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数据录入量,提高应急处置过程中指令上传下达、信息分享与归档的效率。

3大数据技术:实现事件预测预判

大数据(BigData),是指那些已经超过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的数据,可以说它的结构并不适合原本的传统数据库,并且对传输的速度和数据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大数据特点可以用“4V”来总结(Volume,Variety,Value,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第四,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也是大数据区别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应急指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就像一个数据集成平台,要集成HSe管理系统、生产营运系统、实时数据库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现场气象等与事件相关的大量信息,同时也会产生海量的、多源的、异构应急数据。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抽取、清洗、聚类、分析,结合突发事件的属性,采取不同的属性相似度计算,搜寻案例库,进行事件衍生后果预判,参考历史处置方案,动态智能地调整并生成事件处置过程,根据应急流程适配不同的应急服务。

通过建设中国石化应急指挥系统,同步建设案例库、专家库、知识库、应急资源库、应急基础信息库、空间数据库等,并不断加以完善,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数据价值,对本企业或相似企业的相似环境进行风险分析、预测预警,提高企业的事故预防能力并优化应急资源储备。本文认为,随着这些数据与知识的积累与完善,其将来的应用价值远胜于这些数据现时的应用价值。

4云计算:实现资源动态按需调配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新发展阶段,其原理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分布式计算作为一个计算资源池,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通过对计算任务的分布使应用系统根据需要来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主要有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3种部署方式。

应急指挥分为日常状态和事发后的应急响应状态。日常状态下,应急指挥的访问量、计算量都比较小。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服务器、存储、计算等资源的需求特点是突发、大容量以及高效,将云计算技术和云存储应用于应急指挥系统,可以低成本方式大大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存储能力,从而解决了大系统中面临的数据丰富但不可用、数据充足却无空间存储问题,提高应急资源的可扩展性和可控性,动态进行应急资源发现、匹配、服务封装,全面感知和理解应急管理需求,智能化分析情景变化,动态生成和调整并行应急管理过程,使应急管理工作协同、有序、高效地进行。

5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导民众从“他救”到“自救”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得如火如荼,各行业都在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利用碎片时间与提高业务的便捷性。

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获取相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以及其他应急信息,并对整个事件过程进行监督,或进行公众、应急处置机构之间及指挥人员与现场处置人员之间的信息互动,满足各自不同的应急通讯或应急指挥需求。公众通过微博、微信,向应急处置部门或人员告警、求助,相互间报平安、慰问等。公共关系组利用微信、微博、移动互联网广播向公众及时预警、进行自救指导等。现场应急处置人员配备专用移动智能终端,利用互联网直播、移动网络视频会议、远程实时视频监控等应用,进行可视化移动应急指挥调度,并利用移动应急app,发送求救信息,进行照明、导航与定位,拨打网络电话,进行自助医疗救护、灾后心理辅导等。中国四川绵竹地区2013年1月5日发生3.0级地震,地震发生9秒后,利用微博预警信息,告知地震横波还有15秒到达成都,为公众及时避难争取了时间。

6在应急指挥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挑战

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等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指挥中应用还面临较大的技术挑战。

(1)应急指挥的对象由人扩展到物,由于感知手段、通讯技术与网络、信息类型的多样化,信息不正确披露易引起的恐慌等原因,需要在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知识层及应用层为终端、网络、系统设计更有效更安全的策略。

(2)重特大事件发生后,需要大量相关信息为应急指挥提供支撑,同时,事故中也会产生海量事件信息,如何对海量信息进行识别、过滤、分析、统计、查询等快速处理,如何从“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发展到事前的有效预防、事后的正确评估与有效重建,都需要通过大数据应用落地到应急指挥平台中。

(3)突发事件发生后,海量终端蜂拥接入通讯网络,将导致通讯网络的信令拥塞和过载。尤其在重特大事故突发时导致断电或网络故障,当网络恢复后,大量终端设备同时上报数据或漫游到另一个网络进行接入时带来的瞬间压力,对应急通讯网络承载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4)应急指挥系统中,将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的音视频数据,无法快速对此类数据进行语义定义、查询与提取、数据交换及互联互通。如何实现视频结构化描述,对视频进行前端分析与筛选,减少视频传输的盲目性,节省网络带宽,实现视频数据的快速查询、共享及预警,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7结论

2012年,中国石化开始统筹建设中国石化总部、企业与现场的三级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实现总部、企业、现场的信息共享、指令上传下达、应急联动与协同作战。中国石化在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中,已经成功应用了4G技术建设了应急通讯专网,为应急演练与应急响应提供了宽带网络保障。以后将逐步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全面感知突发事件,智能化分析情景变化,动态进行应急资源发现、匹配、调度,动态匹配应急处置方案,调整应急处置过程,提供智慧型定制化的应急服务,使应急管理工作协同、有序、高效地进行,实现中国石化的应急管理从“人防、物防”到“科防、技防”与“四防”联动的华丽转身,从而大大提高中国石化应急管理的效率与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山枝,郑林会,等.应急通讯指挥――技术、系统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GeorgeReese.云计算应用架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张铎.物联网大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陈达强.基于应急系统特性分析的应急物资分配优化决策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5]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陈敏.迎合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掘业务数据价值[J].中国金融电脑,2013(3).

[7]陈安,陈宁,武艳南,等.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韩燕波,等.互联网计算的原理与实践:探索网格、云和webX.0背后的本质问题和关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最新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篇10

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中国行业信息化及其应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包括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系统集成、关键的行业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行业信息化的咨询服务、行业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服务等,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保险、公共卫生、新闻媒体、党政机关、能源等领域。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软)是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实施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产物,是研究所的技术研究及开发主体转制的结果,是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应用、服务的智能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中国行业信息化及其应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包括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规划和系统集成、关键的行业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行业信息化的咨询服务、行业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服务等。

在保险领域,中科软保险行业it应用解决方案在国内保险行业市场中连续6年均排名第一(数据来源:iDC),it服务商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技术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渠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评估中,连续五年也均居第一位(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中科软目前在保险领域的客户已达到98家,其中核心业务系统的客户占有率64%以上。该核心业务系统支持保险公司全险种、全流程、全组织、全核算的业务处理和管理。除了保险核心业务系统外,中科软还可为保险公司提供全套保险解决方案,如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统计分析、呼叫中心、电子商务等。公司已成为中国保险it业的龙头、行业应用的优质服务商。

在公共卫生领域,在2010-2011年中国医疗行业it应用市场研究年度报告,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的主力提供商综合竞争力分析中,中科软排名第一。2003年,公司承担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并获得成功,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领域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领先者。公司提供的公共卫生监测与预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监测信息系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以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覆盖了监测、分析、预警、应急等公共卫生领域的核心环节,并已得到成功实施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