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培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7:27

高三语文培优篇1

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人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重点难点

我任教初一(2)、(3)、(4)班语文,教学任务艰巨,担子太重。初一(3)、(4)是重点班,每班人数八十多人,人数众多,每班男生比女生多十人左右,语文基础好些。初一(2)是普通班,有七十六人,男生比女生多十人,学生语文基础太差。

初一(3)、(4)是重点班,语文成绩较好,优秀率达百分之三十多,及格率达百分之八十多,成绩相对稳定,学习基础较扎实。初一(2)是普通班,学生语文基础太差,优秀率达百分之五,及格率达百分之三十。

大部分同学来自乡下,父母在外打工多,少部分来自泗县城周边地区,父母做生意或在外打工,照料学生时间较少,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乡下小学教育中不重视语文学习,语文成绩较差,特别是作文能力差。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学生的语文成绩差别大,文字书写潦草,语文积累少,阅读面不广。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较好,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带头学习,课下认真阅读。

主要措施

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诱思教学法。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重点作业多加评讲。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继续开展网络辅助教学,以泗县三中教学网站为平台,

根据学生各人的具体情况,要求各自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督促为实现目标切实地进行刻苦学习.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等。课前三分钟演讲,包括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智力造句等,锻炼表达能力。

优生辅导(魏霜)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和较强阅读、写作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定目标: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在80分左右.

定内容: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层次,同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高三语文培优篇2

一、师德表现:

拥护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集体,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践行xx“三个代表”,牢记xx“八荣八耻”,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法执教,依法教管。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努力做一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追求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又重视辅优培尖。关爱学生,从未体罚或变相体罚过学生,决不放弃一名思想后进生、学习困难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坚守职业道德,廉洁从教,从没有乱订资料、乱补课、乱收费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3年来,年年师德考核都被评为“优秀”,XX年年9月9日教师节被仁寿县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10年1月被中共仁寿县教育局委员会评为“XX年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二、专业发展:

身为语文高级讲师,特别注重练好内功,现为眉山市中语会会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普通话二级甲等。

三年来,我共参加县、市、省集中培训9次26天208学时。每次都按时参加学习,从未缺过勤,从不迟到,从不早退。课堂上认真听讲,笔记详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流、与参培学员沟通,课后整理笔记,按时完成每次培训布置的作业。三年来,收获颇丰,学以致用,在青年教师中传播,在教学中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XX年7月14日到眉山一中参加眉山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XX年10月28日—29日参加了仁寿一中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提高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XX年12月20日参加眉山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XX年度工作会,XX年年4月15日在仁寿一中参加仁寿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骨干教师培训,XX年年10月25日参加眉山市优秀教师事迹和学术报告会,2010年7月31日—8月4日参加仁寿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三新一德”培训;2010年4月8日,参加眉山市2010年优秀教师讲学活动(初中语文),2010年5月16—18日参加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送教到县培训活动,2010年7月5—15日参加四川省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三”培训。

认真读书,勾画重点,做读书笔记7本4万多字。学过的专著有:《新世纪教师素养》、《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新理念》、《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指南》、《20世纪中国文学》、《明清小说》、《论短篇小说创作》、《峨眉山诗文选注》、《作文教学论集》、《中外教与学方法精粹》。学习过的报刊:《教育导报》、《四川日报》、《眉山日报》、《语文学习报》、《语文周报》、《中学语文教学园地》、《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中国语文》、《新课堂·语文》、《四川教育》、《教育与管理》、《校本教研》。

创建网络博客xiongliyuwen,上挂自己撰写的教研文章和文学作品共44篇,博客访问4693人次。

三年发表语文教研文章9篇:XX年年5月,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上发表《教师要读书》;眉山市中语会“语文苑——眉山语文人博客”上发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令人堪忧》、《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试析XX年年眉山市中考语文试题》、《语文中考研究系列一~七》、《重读课标,回看课堂,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说明文总复习》、《试谈新课程初中议论文总复习》、《文言文教学探微》、《试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获奖论文4篇:XX年年7月,《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阅读》在眉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眉山市XX年年语文学科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10年5月,《反思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语文报社·初中版举办的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初中语文论文大赛中荣获部级二等奖;2010年12月,《班主任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护航人》在仁寿县教育学会举办的“仁寿县第二届班主任论坛活动”中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2010年10月,《试谈中职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在四川省二00九年中等职业学校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三新一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96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初中)》92分。

三、工作业绩:

我主管初中教学工作,兼上电大和初中语文课程。我的教育教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按部颁计划和省教厅文件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办学行为规范,强力推行素质教育,初中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期期学区和县上教学动态检查均受到肯定,2010年10月仁寿县教育局授予:熊立同志在2010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中荣获二等奖。

所任教的电大汉语言文学专科《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和本科《汉语专题》、《语言学概论》,学员期末考试过关率大100%。近三年本科毕业论文全由我一人指导,论文答辩过关率100%。

所教初中班最好成绩是:2010级1班在七(上)期末县统考中语文平均分93分(全县平均83.9),在34所二类学校中名列第2名,优生率80%,名列第2名。

我积极参与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工作,XX年8月在小天使报社举办的全国创新文艺作品大赛优秀辅导员资格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10年5月15日在指导学生刘敏参加全县中职生综合素质表演赛中荣获“演讲组”二等奖,2010年5月26日在眉山市首届“文轩杯”中职生综合素质表演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

四、发挥作用:

作为中层干部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课,大大的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作为市级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对同事决不保守,而是积极扶持。每次参加上级培训返校都要详细传达学习内容,复印有关资料,共同学习提高。深入语文教师课堂,观课研讨;对承担公开课的教师特别关注,进行课前指导,帮其出谋划策。

高三语文培优篇3

【关键词】教学过程;语文;优化

长期以来,中师语文教学过程存在大量少、慢、差、费现象。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节奏死板、缓慢。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知识而不重视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差,语文创新能力更差,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是中师语文教学过程亟待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

一、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意义

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学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社会对中师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何谓中师语文教学过程?在中师语文教学中,于规定的单位时间内,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及手段所凭借的媒体五者相互作用的流程即过程。何谓优化?1+1大于2就是优化。取得当时条件下最优教学效果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就是教学过程的优化。

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充分激励学生主动、生动、互动的学习积极性;它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培育,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创新精神诱导;它能够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它能够有效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二、更新观念是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核心

我们要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就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那么我们应该树立哪些教育观念呢?

第一,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传统观念是把人的一生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职前就是学习,职后就是工作。而终身教育一是在时间上,打破职前职后的界限,学习贯穿人的一生,使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相结合;二是在空间上,学习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学校教育扩展到岗位教育、网络教育、社会教育、自修提高等。三是在目标上,打破了教育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手段,更强调综合素质、岗位技能等。

第二,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树立现代人才观。人才,首先要“做人”,然后是“成人”。“做人”要有正确的方向,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无私的奉献。“成才”要有坚实的基础文化,过硬的专业技术,爱岗敬业,作出突出贡献。“做人”与“成才”相统一,才是人才。

第四,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检验教育质量的最终方法是社会实践,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要求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培养厚基础、宽专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三、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基础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从内容、形式、该方法和组织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时期,教育信息化需要新型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新型教师,只有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在信息社会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经验,而是不断更新的信息知识。时代的发展需求教育信息化,因此,我们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及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技能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最终目的的前提和中介。

四、培养创新精神,是优化中师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思想。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和学相互联动、有机配合而组成的。学生理应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责任是设计教学的环境,组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讲过:“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问题意识是产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校学习,一方面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是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校不可能把一生中遇到的知识都学到,而要重在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第五,要注意发展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关心帮助后进生,更要创造条件使学习好的学生脱颖而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梅.以人为本优化语文教学[J].宁夏教育,2002(11).

高三语文培优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日语;培养路径

G712

近年主席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这一国家战略全面统筹了中国当代的对外开放,体现了新常态下中国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政治经济文化多重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在这种背景下,改革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路径就显得格外重要,高职院校在对外语类人才进行培养时就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及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作出相应的改善,从而为国家“一带一路”l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日语教学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对高职日语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日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日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日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具体到实施阶段,当前的高职教育提倡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二、高职日语专业现状

目前,日语专业的学生数量,过分饱和,超出了市场需求。日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共有418所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每年的毕业生高达近23000人(2015),高职日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由于专业水平层次较低、专门语言空白、动手能力不足等原因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专业人才。而教师的教学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动力不足,活力不够,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的问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建设日语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

(一)深化校企合作。日语人才的培养,应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符合国务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溅射规划(2014-2020年)精神,符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发展的需求。日语人才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各大高校的自身优势,培养出更多的“特色”人才,“专门”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联合校企合作办学,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倡“双兼职”师资队伍的整合,通过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使实践教学和理论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为社会更多地,培育出更具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以方便学生实习为主的合作,也可以是方便用人单位招录新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还可以是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无论哪种合作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为学生酝酿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学生除了接受日常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还要更多地走进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兴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地实施自我强化及适应性训练。学生通过真实的就业体验、工作感受,再加上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引导,其主动适应就业需求的欲望将显著增强,从而增强自己日后的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特色鲜明,复合型语言人才。要突破日语专业过于理论化的“瓶颈”通过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建立复合型的课程体系,对于就如何更好的培养出服务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日语人才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的日语专业已不再局限于语言学专业的范畴,建立和完善学科融合、专业综合性强的日语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国家和市场的要求是以日语语言技能为载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复合的元素包括外贸、旅游、外交等专业技能。应用型日语专业应站在符合就业市场要求的高度对传统的日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改革的总方针是培养日语应用型、复合型、多元型人才。具体而言,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可以探索“日语语言教学+日语应用教学”的方式,建立商务日语、外贸日语、企业管理日语、旅游日语、外交日语、计算机日语等专业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既要保证日语语言学基础课程有必要的课时量,又要尽量开设日语应用型课程,实现各应用型技能与日语的复合与融汇,依托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具有扎实日语功底和必要沟通能力、丰富应用技能的日语复合型人才。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优化师资队伍,促进日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当前对于全国高校的需求而言,既有高深语言学理论水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日语专业教师是比较稀缺的。有鉴于此,高校应在灵活把握学历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努力开拓师资渠道,将涉日单位中那些能说会道、精于实干、日语流利的管理人员、外事人员等请进高校担任兼职教师,条件允许的可以破格提任专职教师,以此充实高职日语专业优秀师资队伍。例如在商务日语的课堂上,一些教师只讲日语,一些教师只讲商务基础,显然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可以考虑从大型贸易企业中聘请优秀的中方管理人员走进课堂现身说法。

此外,对既有师资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一要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二要通过合作项目为教师增加和积累实践经验创造条件,稳步提高日语师资队伍水平。

三、结语

近些年来日语专业面临着来自于就业市场、专业调整的挑战,如今面对“一带一路”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我们要找出高职日语在人才培养路径发上的不足,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涉外商务人才,一要深化校企合作,二要培养特色鲜明,复合型语言人才,三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使高职日语人才的培养基本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高三语文培优篇5

关键词: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朝鲜语专业在很多高校都是一个新兴专业,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随着两国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朝鲜语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增大,朝鲜语专业在各个高校迅速成长起来。大量的朝鲜语教育工作者们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辽东学院通过开发校外培训基地,开设韩国卫星电视台,设立毕业生集中培训等项目,结合本地地理和人文环境,打造了自己的特色专业。盐城师范学院结合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的特点,通过构建“朝鲜语+行业知识”的课程体系,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行“协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特色的朝鲜语专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专业建设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很多高校的朝鲜语专业都出现了艰难维持的情况,我院朝鲜语专业也陷入了困境,面临生源紧缺,课程设置不够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单向守旧,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脱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地方经济特色入手,树立学校围绕地方社会,专业围绕企业的新观念,学习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我院朝鲜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全面改观,用特色专业建设来吸引学生,用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学生,用优秀的人才回报社会,服务地方。[1]

本文联系国家高校专业建设发展趋势,客观评价分析我院朝鲜语专业建设的现状,借鉴各高校朝鲜语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探索和研究我院朝鲜语专业建设的发展改革方向。本文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对接点,按需培养。

深入沿海外资企业,了解企业所需人才要求,用“需”本培养的指导思想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创建“英语+朝鲜语+技能”的新型培养模式,突破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韩国成均馆大学设立了手机专业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21世纪初手机的应用开始普及,三星手机抢占了韩国手机市场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自2012年以来,三星手机进一步发展逐渐取代老牌的诺基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而韩国成均馆大学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与三星企业早在2006年就联合设立了手机专业,运用专业围绕企业的建设模式,为韩国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了三星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专业和学校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要创兴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有犀利的眼光准确找出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对接点,融合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2]

2.优化课程设置,探索创建科学的、适用的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落实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用“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来指导课程设置的的改革,即建立“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新型课程结构,学生按照各自需求跨学科选则听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全院课程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整合。施行第二专业制度,鼓励学生选择第二专业掌握一门技术技能。寿光是全国蔬菜供给的主要基地,在这里有许多农业基建企业和育苗公司以及一些肥料公司,吸引了大量的韩国投资者,在寿光这些韩国独资企业和一些中韩合资企业都需要大量的韩国语人才。不仅这些外国公司,一些中国知名企业也迫切地希望开拓外国市场,像寿光的晨鸣就一直试图和韩国取得联系,开拓国际市场,这些都需要有很好的语言功底。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好英语和韩国语的基础上再掌握一点进出口贸易知识或者市场营销知识,那将大大地提高就业率,也会在工作岗位上有所突破和进步。潍坊科技学院是寿光市唯一一所大学,学院有责任和义务为寿光经济的发展培养更适合、更好、更全面的人才。

3.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创新。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用“生”本教学的指导思想来指导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即开拓“情景教学+双边教学+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所谓的情景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现不同的会话场景,并通过教师本人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姿态传递给学生,使整个教学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气氛,从而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实现知与情的统一、和谐、优化,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语教学当中情境教学起举足轻重的作用:(1)有利于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加深对外语的理解;(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和教学效率;(3)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4)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5)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是双边性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实教与学是可以互换的。学生们习惯了当学生的被动接受却很少主动给予,这是中国教育方式的一个通病。在国外,很少有教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你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们在讲,教授在听,然后讨论。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课堂是我的,是我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舞台,而教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3]

实践教学法在任何专业都是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重要训练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外语专业上也同样适用。在学期中或者寒暑假的时间,提供学生们接触外资企业的机会,让学生们充分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在实践中补充理论知识,同时让理论知识更多、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地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寿光的潍坊科技学院,是具有地方气息的特色高校,打造特色专业是立校之本。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从以上三方面取得突破,并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打造潍坊科技学院继软件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后的再一个特色专业,用一流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服务学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卢锦淑.朝鲜语专业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12

[2]金善子.地方搞笑朝鲜语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31(4)

[3]严红花.高校朝鲜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

高三语文培优篇6

【关键词】综合素质;英语教育;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所以,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工具的今天,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人才成为必须解决的国家战略问题。

一、高校本科素质能力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麦克斯研究院(mycosinstitute)所著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英语专业为薪水排位相对较低的行列[2],笔者所在高校英语专业2015、2016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中也显示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人数比例仅在30%左右,以上均说明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现实需求有脱节。因此,本科阶段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英语专业课程”上,还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好的社会适应性上。“95后”大学生价值观、思维取向与以往相比发生巨大变化,网络信息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3]这对构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此外,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学生内在动机需求的变化,不少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物质需求而忽视了社会奉献、集体观念这些需求。[4]同时,“95后”大学生同样也有诸多值得赞赏的优点,譬如自信心强、创造性强、乐观向上等,这些优缺点显示大学生在心理动机与行为方面的复杂性和对立性,这些也是高校素质能力培养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二、英语专业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构成简述

2014年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国家标准》(简称《国标》)指出:“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高校打造的目标,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6]其中,这三者之间综合素质能力是基础,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相关专业知识是保证,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又可以在综合素质中体现出来。[7]因此,高校英语专业需要构建包含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情商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的的综合培养模式。(一)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要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8]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应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客观地认识世界。要达到以上目标,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可以采取三步:第一,党团建设。开设青共校、党校的课程,培育学生爱党爱国;通过团员素质拓展、党员“四个同心圆”工程等,引导学生培育正确政治观。第二,榜样示范。树立集体榜样和个人榜样,以点带面。第三,志愿服务。倡导参加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如赛会语言翻译,海外会议服务等,把语言学习与促进社会和谐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不仅来源于遗传,还有后天培育和训练。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累积性习得,更在于健康身心的养成。[9]身体素质是身心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又影响着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为了达到英语专业的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发展,高校应一方面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锻炼健康体魄;另一方面,高校要找到身心素质和英语专业课程的切入点,坚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养成实现与英语语言教学综合实现。(三)情商素质。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10]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来说,情商素质的高低意义重大。根据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的360度情商测评工具,[11]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大学生应该注重以下方面:一是自知、自律、自励。“自知”即认识自我的能力。独生子女大学生从小被父母长辈的宠爱所包围,逐步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寝室、班级之间的“分帮”、“不合群”现象并存,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能够与他人、环境和谐共处。“自律”即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生由于认知和年龄影响,负面情绪、行为往往不能正确疏导。自律教育就是要引导英语专业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励”即自我激励的能力。高校教育要帮助学生有“自我激发”的动力,怀揣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二是同理心培育。高校应引导大学生从他人角度着想,明白他人需求,理解他人的处境。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也是同理心。如果大学生具备“自知、自律、自励”的情商素质,才可为乐观做人、诚恳做事打下坚实基础。(四)专业素质。国标指出,英语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且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12]。此外,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呈现出从“单纯的英语语言翻译”往“重基础、复合型、宽口径”不断递进的趋势,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要有能将语言专业素质、复合型能力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专业大学生必须要具备阅读、写作、翻译等专业技能,此外,英语专业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专业、跨域知识。应用型英语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职业涵盖大体为语言教师、翻译、贸易行业从业人员、金融、涉外行业从业者等,这些职业类型指出了高校英语专业培育方向。高校应在专业建设中逐步构建英语专业和行业知识、职业(如外贸、管理、人力资源)相互融合的复合型模式。一是开展英语角、英语新闻播报比赛、英语演讲等活动,强化语言技能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课程内外推进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二是积极参加各类国际项目、国际展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三是加强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加强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育,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证、报关员等相关职业资质证书考取的培训。此外,专业素质还应该包括就业技能和科创技能。随着社会发展,就业技能对于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成为必须面对的难点之一。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应把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在低年级进行启蒙规划,在高年级进行职业培训来分层次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文科类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过窄、创新创造能力欠佳的状况,所以提高科创技能也是英语专业教育中重要一环,可鼓励学生积极多阅读跨域跨专业书籍,多参加跨专业科创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就业基地科创实践)等活动。(五)人文素质。英语专业学生应时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学习人文素质[13],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有发扬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意识。高校课程设置上要把人文素质培育蕴含其中,这包括文明礼仪、文化修身、文化交流三个模块。文明礼仪即让学生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有文明修养;文化修身部分可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文艺社团、辩论等活动获得;文化交流部分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志愿活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培养,让学生感受跨语言文化对人文素养的增强。

三、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全面育人的促进作用

“复合型高层次英语人才”的目标决定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要紧密围绕素质培养和专业教育两条腿并行的道路上来,这也正与《国标》中所提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相呼应。学生素质能力逐步提高,仅靠课堂知识讲授去实现是万万不可能的,还需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人文这五大素质能力互相融合提升,逐步形成复合型宽、创造性强的综合素质能力。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要做好“三个转变”:从高校为主体转变成学生为主体,从单纯的专业教育转变为综合素质能力培育,从课堂单一教学转变成课堂内外共同锤炼综合素质能力。“三个转变”根本目的是在高校英语专业应打造语言专业知识培养为基础、综合素质能力教育为宗旨、“复合型高层次英语人才”为最终目标的培育机制。此外,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高校全面育人有极大促进作用,对夯实学生英语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有积极作用,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英语语语言学习的魅力,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一)学生英语职业素养的增强。“复合型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既涵盖“英语语言专业知识”,又具备“跨域知识”,也拥有能使知识得到充分发挥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是现代社会亟需的职业素养。高校英语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把文化教育活动、职业类证书考取活动、模拟就业环境体验等设计环节融入专业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把专业知识、跨域知识转化为社会交往能力、职业礼仪、团结协作精神、情绪管理、等职业素养。(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如今大学生就业不能只凭“毕业证书”,还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是否有正确的择业观等等。因此,打造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不无裨益。(三)促进课程设置的优化。“复合型高层次的英语专业人才”,需要高校不断夯实英语专业培养的基础,积极拓宽以前单一的语言专业培养口径,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引入经济管理、贸易等相关专业内容,加强跨专业课程在内在逻辑、外在联系之间的关系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课程设置优化的过程中,须充分注意专业基础课、跨域类专业课的比例配置,鼓励学生多选修人文、科技领域的课程,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多元性上由潜势状态转化为实际表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四、结语

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国标》中“复合型高层次的英语专业人才”所具备的良好综合素质能力。高校英语专业只有让学生在实现语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培养的紧密结合,实现英语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紧密结合,才能保障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R].

[3]杨龙祥.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14,2

[4]成杰.“教学相长”视角下高校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探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5,26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刘炜.高校外语专业素质能力培育探索[J].教学研究,2011,1

高三语文培优篇7

【关键词】eSp理论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eSp教学研究”(编号D/2015/03/07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99-02

在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三个层次的划分中,其“较高要求”与“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对所学专业的英语表达的界定。按照此标准,展开商务英语教学,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适用、有效。基于此,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使商务英语教学针对性更强,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商务英语人才。所以,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eSp理论

产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eSp,是由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mclntosh和Strevens在他们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中提出的,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当中,如公务员英语、警察英语、农业专家英语等。在此之后的1988年Strevens进一步总结说明了eSp理论的特征,即:

其一,eSp理论下的英语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其二,eSp理论下的英语教学内容涉及到职业、学科、实践活动等方面。

其三,eSp理论注重英语语法、词汇、语篇、语义等方面的分析。

其四,eSp理论所研究的英语不同于一般用途的英语[1]。

(二)eSp理论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对eSp理论的分析,确定eSp教学与一般用途的英语最大的区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存在很大差异。eSp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所以eSp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由此可以确定,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原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手段,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国外,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设为独立的学科,并且因为商务英语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国外比较注重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教材、师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使得目前所开展的商务英语教学很是成熟。

就当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教学具有两种类型,其一,外贸类大学中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形式存在,即商务英语教学比较传统,课程设置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增强学生的商务英语水平;其二,而大多数学院则是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则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重点教授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口译能力。

三、基于eSp理论的商务英语教学

基于当前我国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增加,为了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应当将eSp理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

(一)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

由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为了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在基于eSp理论来调整和优化商务英语教学,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体系。由于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管理技能、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所以在进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时应当遵循层次化、多样化的原则,合理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使商务英语课程层次突出、难易程度凸显,如此可以使英语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改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就意味着商务英语人才需要扎实掌握英语知识、具有较强的交流技能、管理技能、综合素质等。

在当前我国更加注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情况下,高校秉持一贯的商务英语教学状态应当被打破,积极的引用eSp理论的教学模式,改变商务英语课程,优化商务英语教学,使商务英语教学更加层次化、灵活化、有效化,以便为社会、国家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高三语文培优篇8

关键词:复合型音乐人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的艺术类专业开始焕发新的活力。目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主要分成三大培养体系:一是九所专业音乐学院;二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学科;三是综合性大学中所设置的艺术系科。高等音乐教育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与此同时,一些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普遍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综合素质教育,导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只“专”不“通”。这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而且从长远来看,综合素质的缺乏实质上也限制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进一步上升。

上篇:寻路

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界诸多同行的关注,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笔者所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正在探索一条培养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的道路。

一、瑕瑜互现,艺术学院的学生状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并于当年开始招收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这些学生文化成绩比较好,接受各方面知识的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也普遍比中等艺术学校培养的学生高,这些都是优势所在。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音乐天赋、专业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又略逊一筹。例如有些学生的嗓音条件不理想,很难在纯粹的专业领域有所成就,还有些学生音乐基础过于薄弱,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掌握好音乐基础知识。在深入考察和分析了这些情况以后,笔者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多学科优势,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和外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向内挖潜,发掘多学科涉外型大学的资源

放眼世界,欧美的大学几乎都设有艺术学科,这为艺术学科和非艺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些艺术学院为全校学生开出各种选修课,比如音乐欣赏、美术基础等,同时,艺术院系的学生必须选修若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校长陆登廷指出:“哈佛大学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功就在于建立了交叉学科和教师之间(或者学院之间)的合作。”以此为鉴,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广外多学科的优势,给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跨学科的多门课程,拓宽其眼界,引导其全面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1995年6月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的广东省涉外型大学。原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65年,是国家教育部直接管理的三所外语院校之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目前有19个学院,46个专科专业。其中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系科。而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广告学、新闻学、翻译、艺术与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都可以被充分利用,通过公共课、通选课的课程设置服务于艺术类学生。

目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着力推出外语与各专业的融合,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通用型人才。学校还与美、英、法、德、意、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将近90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三、因材施教,明确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方向

明确培养方向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广外艺术学院旨在培养掌握系统的音乐表演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演唱演奏技能,外语运用能力强,信息技术强,能直接参与国内国际音乐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能在专业或社会文艺团体、政府部门、艺术院校、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表演、教育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以音乐表演为专业,以外语为学习和沟通工具。

对于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嗓音条件、钢琴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可以培养其从事音乐表演工作;对于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有足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理论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培养其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较好、公关能力和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培养其从事对外艺术交流合作工作。

下篇:实施

具体应该如何实现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多管齐下,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培养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引进专业音乐院校的先进教学方法,强化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吸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经验;另一方面,应该利用广外多学科多专业的学科优势,开设必修课、选修课、通选课、公共外语课等课程,强化和拓宽复合型音乐人才的知识面。

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妨进行一些创新的尝试,例如专业基础课如声乐专业钢琴课采取一对二、一对三,甚至一对多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探讨。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尝试采用教学互动、学生互动、课堂上下互动的方式。与此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广外良好的网络化教学资源,从网络获取更多专业知识,了解国际国内艺术发展动态。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界限,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摒弃以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专业课”的狭隘做法,努力汲取新知识,成长为能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二、接轨国际,科学设置课程

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朗斯戴尔女士曾经在多种场合强调:“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多学科教育,提供跨学科课程,使学科知识互相渗透。”针对培养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的目标,我们参考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和国内多所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的课程设置。在广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本校艺术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成5个部分: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政课、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通选课。英语课贯穿第一至第四学期,综合英语课每周四个学时,同时还开设语音语调、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各两个学时。三年级开设高级英语选修课程。这同专业院校、师范院校艺术专业、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相比,是英语课时设置最多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外语强化训练,使其和其他同类型学生相比具有较大的外语优势。通选课要求学生选修八个学分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四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类学科,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学生在工作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学科基础课安排有钢琴课、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课程,让学生打好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学科专业课除声乐钢琴等专业课外,声乐专业还开设了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合唱、正音与台词等课程。钢琴专业开设了伴奏与室内乐、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第一至第三学期充分利用广外外语学科资源,开设了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课,让学生在演唱演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时,能更好理解作品内容和风格,以便更好地演唱和演奏,提高专业水平。

选修课结合广外多学科、多专业特点,合理设计音乐理论选修课程以适应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要求。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熟悉世界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同时具备充实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是一个复合型音乐人才应有的知识结构。广外作为人文社科类的综合性大学,在完成上述课程设置的同时,利用本校多学科、多专业的资源优势,开设了一批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独特课程,如利用汉语言文学学科优势,开设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课程;利用外国语言学科优势开设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课程;利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优势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利用人力资源学科优势开设音乐艺术管理课程;利用新闻专业学科优势开设音乐传媒课程;利用应用心理学学科优势开设音乐心理学课程;今后还可以利用经济学优势开设市场开发与经纪人课程;法学学科优势开设法制社会与演出市场等课程。这些课程均作为专业选修课,保证一定学时数,对于提高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而专业音乐学院或师范院校在教学中也会涉及到相关内容,但通常以讲座等形式传播给学生,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的质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当今社会,随着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还是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去从事音乐普及、音乐创作和音乐开拓型的工作。广外艺术学院充分利用外语优势和其他人文、自然科学等学科的优势,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这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并且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培养方向。

实践课教学除加强对学生的技巧能力、外语和综合素质培养外,艺术学院还非常重视实际运用和实践。现在学院每学期都安排学生上台两次、观摩和考试各一次。到三四年级可以安排学生到文艺团体、唱片公司、文化广告公司、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让学生更多参与专业实践活动以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利用广外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将他们送出去培训和深造。

三、求贤若渴,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广外艺术学院的领导奔赴全国著名艺术院校,希望能吸引高水平的应届毕业生,同时,还在2006年3月底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招聘面试,面向全国招聘急需的专业人才。

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为教学服务,我们还在探索“校际合作,资源共享”的道路。广外的艺术学院试图和相关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实现师资的交流与合作,尽快缓解师资暂时不足的矛盾。

总之,新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客观上和整体上均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与革新上。艺术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本,以适应当今世界潮流为本。以这种先进的发展观念为指导,探索一条培养以外语为特色的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的道路,才能真正发挥和利用广外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的探讨》,李建华著,原载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谈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马岩峰著,原载于《甘肃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卷第1期

[3]《高师音乐教学重在培养复合性人才》,沈炳毅著,原载于《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8月第20卷第4期

[4]《综合性专业素质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刘永福著,原载于《乐器》,2003年9月

高三语文培优篇9

关键词:“三个一批”育人理念因材施教英语分层教学

“三个一批”是我院院长、原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朱万福在建院伊始提出的具有金肯特色的育人理念,强调因才、因需、因校施教,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个人素质、努力程度进行分类培养、分层次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基础够用、技能过硬、能力较强、善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众多全日制民办院校中的一员,面临着生源、教育资源、社会声誉等各方面的激烈竞争。在“三个一批”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学院自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蓬勃发展,现在校学生人数达6200多人,并荣获了“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2000-2005年全国民办高校就业竞争力50强”等部级荣誉。办学6年的良好成绩证明了金肯育人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实践“三个一批”育人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高职多规格人才的需求,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问题。

一、“三个一批”育人理念的内涵

在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之下,我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培养方针,“三个一批”的培养目标具体是:优化一批成英才――通过3年的培养,使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学业有成就、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基础,成为学院的招牌;培养一批成良才――将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良才;转化一批成人才――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艰苦、细致、持之以恒地进行转化工作,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掌握一定的技能及特长,为立足社会打下基础(详见朱万福《关于民办高教的思考与实践》)。“三个一批”育人方针的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真正实现有教无类、教育大众化;无论入学起点高低,给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其自身特质的成才之路,并为其成才提供各种条件。

二、“三个一批”育人理念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进入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的差异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以我院2005级国际旅游与宾馆管理专业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为例,最高分为108分,最低则只有46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差悬殊。如果按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不仅使得优等生“吃不饱”,缺乏挑战而产生浮躁情绪,削弱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大批中等水平学生难以提高,失去信心;基础薄弱的学困生力不从心,产生破罐破摔的厌学情绪,从而导致整体水平滞步不前甚至下滑。如何面对现实,改变这种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达到大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努力深思的问题。“三个一批”正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理念。

现代教育学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提倡“人文”教学,其核心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现代教育领域对语言学习的新认识也强调: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三个一批”的理念正是个性化原则的最好体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优化一批成英才”的对象是英语基础相对较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言天分,对语法知识有较为系统化认识的优等生。做好“优化”教学即让这部分学生在学好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加大实践量,增强应用能力,使其具有处理涉外事务应该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初步技能,并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全国英语实际应用能力a级考试。“培养一批成良才”就是以大部分英语水平中等的学生为目标,他们基础知识尚可,培养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按部就班地学好教材,适当增加实践量,按照《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训练学生掌握必须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保证基本通过全国英语实际应用能力B级考试。“转化一批成人才”针对的是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任务中的难点。这个饱含人文关怀的理念要求教师以宽容慈爱之心帮扶每一个差等生,关注语言学习的弱势群体,通过细致、耐心的教学,个别辅导、鼓励参与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其学习兴趣。由于这部分学生进校基础差,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强等因素,可能无法通过B级考核,我们就给这一类学生提供一个形式与B级考试相同,但难度略低于B级考试的校级考核,作为该类学生的英语学习课程考核的依据,并结合其专业特点,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其具备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力,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酒店英语用语。

三、“三个一批”育人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三个一批”育人理念的本质是因材施教,如何合理地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对象的差异,设置教学梯度,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我院在部分所含班级数量较多的专业中实施的是分层走班模式,即根据英语入学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进行重新编班,针对好、中、差三个层次班级分别在课时安排、教材使用、教学目标及考核方式上有所区别。但有的专业只有一个教学班级,无法实施分层班级模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课堂内的分层次教学。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三个一批”育人理念,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体是本着“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的原则,以“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指导”为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差异来分层,采用不同教学对策,提出不同教学目标,在集体教学的框架下,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分层教学允许学生在水平上有差异,在达标时间上有先后,目的是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材。

首先教师要做到施教分层而情感对待上不分层。教师在分层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学习习惯、思想动态、个人特性,以入学英语成绩和以往期末成绩为参照,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困难生三个层次。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大部分是升学独木桥的“落水者”,是人们眼中的差生,中学阶段得不到老师在学习上的关注,所以大部分学生有自卑感,教师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那些学困生。分层次最好不要过于直观,在语言称谓上要避免优劣暗示,尽可能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分小组时,不以“好、中、差”,“1、2、3”或“a、B、C”来称谓各小组,而称之为“红、黄、蓝”队。要经常给予学习困难学生赞许鼓励,即使批评也应言语委婉。比如对于课堂讲话或开小差的学困生,教师可用英语和中文提醒说:“itseemsthatheagreeswithmeandhassomethingtosay.(看起来这位同学同意我的观点且有话要说哦)”,或者走到开小差的学生前说:“Youarethinkingaboutwhetheriamrightornot,aren’tyou?(你是在考虑我说的对不对,是吗),通常学生会领会老师的用意而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传统的外语教学仅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和记忆部分,忽视情感因素。而当代外语教学既全面注意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也重视外语学习中产生的情感问题。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心理上、语音上的障碍,表现为羞怯、惧错。教师在分层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性格及实际情况,巧妙疏导。例如,在请一名学生试着用“asfaras...beconcerned”来表达“就这个方法而言,是值得一试的”这个句子时,学生由于惧错心理,低着头且声音微弱,含混不清。教师可站在其不远处,假装听到了回答并对全班说:“iheardwhatshesaid.thatis‘asfarasthemethodisconcerned,itisworthtrying.’,并向该生征询“isitright?”,学生点头认可,这时教师应鼓励她大声地重复一遍句子,并加以肯定表扬。这样不仅使学生不失颜面,而且还可以使其获得成功感,增强了信心。

其次,分层施教关键是把握好课堂内的具体教学形式与步骤措施,提出不同要求。教师从备课到组织教学应尽量做到深有限度,浅有分寸,能够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要想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教学内容传递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形式,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创设问题、创设实物的教学环境,利用生动的手势、表情、眼神、语调及幽默的语言、通俗的比喻等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紧张又不失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肃的学习氛围。教学内容也应体现层次特点,教师要为每一层次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对优等生要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对大部分中等生要带领学习,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对学困生则加强个别辅导。

在教授《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的词汇时,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优等生必须掌握所有词汇的音、形及英文解释;要参加实际应用能力考试的中等生掌握大纲中带符号的a、B级词汇的音、形和中文解释,还有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只需记住B级词汇。此外,教师还可提前安排部分优等生通过查字典预习词汇,轮流上台进行词汇讲解;通过问答方式训练大部分中等生会用词造句;通过一对一的结对子方式帮助部分学困生读熟单词并给予表扬。

在课文预习及课堂学习中,可采取多重标准教学。优等生的预习任务是理解全文并能就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中等生要读通全文,理解大意;学困生要基本看懂全文。课堂上教师要辅以深浅不同的提问检查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并在课文讲解、翻译练习、角色表演设计上注重兼顾各层次学生。例如,要求优等生就课文某段对话或情景进行创新的脱稿表演;中等生可带书表演,学困生朗读对话或课文。

在即将结束一个单元的学习时,可适当进行多重任务分组教学。如用半节课时间以小组讨论形式要求中等生用英语复述课文;优等生交流读后感,并形成书面讨论记录;学困生梳理疑难知识点,教师做个别辅导。这样在同等教学单位时间里实现了三个层次的分任务学习与教学。

总之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应以中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优等生的求知欲,巧妙设计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还体现在课外教学环节的分层中,如作业的布置应面向全体,适当兼顾,体现层次性,发扬激励效应。设定必做题和选做题,让优等生乐于接受挑战,中下水平学生能基本完成。在对学生的课后个别辅导方面,对优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可指定书目要求他们多读以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为进一步提高口头交际能力打好基础;对于中等生,应多在学习方法方面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和优生一起积极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对于学困生,要给予特别关注,从基础知识入手进行辅导,耐心反复地讲解他们没掌握的知识点,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是一种享受。并帮助他们重树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总之,以“三个一批”育人理念指导英语教学,围绕因材施教这个中心,以分层次教学为具体措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育、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转化、分层提高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竞争意识及学习兴趣,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万福.关于民办高教的思考与实践[J].发现(增刊),2004年第3期.

[2]李仕福.职高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0卷第3期.

[3]张美平.英语专业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高三语文培优篇10

【关键词】英语校园文化建设;双语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现在高校人才培养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逐步与国际企业接轨,现在很多企业需要懂英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学生通过参加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

一、高校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支撑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体现出高校发展内涵。我国高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差别很大。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第二课堂,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延伸,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与高校管理者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下发挥自己的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根据社会发展,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开展校园英语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校园英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是单一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任务。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营造优良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开展融实践性、文化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英语文化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提高综合能力。现代企业发展需要懂英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英语水平已经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发展高度的标准,提高专业人才英语水平是高校教育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校园英语文化建设还可以为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场所和机会,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他们各取所需、各尽所长,都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优秀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是学生将来就业的基本保障,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指标不可缺少的。

二、双语复合型人才供需现状

通过调研多家企业,双语复合型人才供需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双语复合型人才紧缺

我国现代企业涉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但现在很多企业人才发展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尤其外语水平不能达到企业发展需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逐步与国际企业接轨,需要双语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高校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解决企业需求。

(二)企业需要人才与高校培养人才相矛盾

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级人才需要既懂英语,又有雄厚的专业功底。而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英语水平达不到企业的需求,高校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基本都是看证书。证书能体现出一个学生英语水平,但其英语应用水平低下,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需要的是既要懂专业英语,又要有英语的应用能力。高校现在逐步根据企业需要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满足日益发展企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企业重视高级人才英语水平能力不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意识到高级人才英语水平的重要性,高级专业人才英语水平不高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但很多企业领导不是很重视,因为高级人才英语水平是一个隐性条件,不是一下就能显示出来,不像专业技术人才,体现得非常明显。提高高级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个长期工程,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基于校园英语文化复合型双语人才培养

基于校园英语双语人才培养是实现双语人才资源最优化配置极具现实意义的方式,是坚持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品质培养相结合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复合型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只是其中一种简单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学生不是所有人参与,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参与,这是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提供复合型双语人才不能普及的根本原因。现在高校提高专业学生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其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法为校企联合共建共享双语人才培养优质资源、校企联合创建课证一体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实施双语人才多媒体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共建双语人才分级评价体系。这些是培养学生双语英语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的基本要求。

总之,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学生课外教学的很好补充,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基本方法。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体现出高校发展的内涵,如何提高学生复合型双语水平也是高校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发展需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进行改革,是为企业服务的根本保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园英语文化的研究与实践”(JG2014010740)。

参考文献

[1]王洋.浅析大学校园社团文化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3).

[2]王壮.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低效困境及出路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4).

[3]杨凡.对外语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