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8:47

审计的特征篇1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工业设计 审美特征

建筑艺术是一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但建筑艺术只是为我们创造一个美的空间形象。它真正的“价值”来源于欣赏主体和建筑形象相互作用的体验与鉴赏活动。它是欣赏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主观心里意绪。所以,人要是自己居住的环境空间更加艺术化,就必须能够发现、感受建筑艺术的美,能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去充分领略它的魅力。而这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就十分的重要了,它对人在欣赏建筑艺术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规律,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造型,创造出一个既适宜居住和活动,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空间环境的实用艺术。它一方面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技术活动,在适合物质材料的性质和规律的情况下,改变物质材料的面貌,使它适合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审美功能,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物化着人类的精神体验。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适用于主体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适应于材料的结构功能。建筑艺术直观的形式美,往往都是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其次,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创造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常常直接表现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造型美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艺术虽然始终是适用于审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和表现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艺术通过综合运用空间、形体、比例、尺度、质地、色彩、装饰等建筑语言,根据对比、同一、均衡、节奏韵律等造型规律,创造出可视的三维空间艺术形象。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而不同的建筑形式。又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或是形式美的愉悦,或是精神的震撼,或崇高、或优美、或独特、或怪诞。但建筑作为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它的审美特征出了与它自身的空间形式有关外。还体现在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中。建筑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固定的工程形态。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环境集体的一个部件,因而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它的审美属性的重要条件。如果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就会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强它的审美特性。

第三,建筑艺术还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与音乐的确存在相类似和关联的地方,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以类似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建筑艺术与音乐的关联还表现在二者都运用数比率。所以我们说,建筑具有音乐的某些审美特性。

第四,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由于建筑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它所选用的物质材料、结构方式、建筑造型和艺术风格,不仅直接体现着一定社会、时代的物质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情况,而且也凝聚着一定的阶级、民族、时代的心理情绪、精神风貌和审美理想。积淀着社会历史文化的记忆。因此,人们把建筑称作用“石头写成的历史”。欣赏建筑艺术。就像是阅读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第五,建筑艺术具有反映生活的抽象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建筑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一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反映,但它不是一种直接的、具体的描摹、再现客观生活,它通过抽象的线、面、体的表现手法去隐喻、象征的表现精神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真实。总的说来,抽象性、象征性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特征,象征、隐喻的运用使建筑艺术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精神功能。但这种象征应该自然的从建筑本身中流露出来,而不是刻意的加以修饰的表达和摆弄,可以说,建筑的象征愈抽象,它的魅力就愈永恒。

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在人们欣赏建筑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人们充分地掌握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才能充分的感受建筑的魅力。另外,无论我们身处室外还是走在大街上,始终不能摆脱那些分割的建筑空间与巨大触目的建筑形象,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对建筑艺术进行鉴赏和审美。

那么建筑艺术与工业设计相结合,工业设计的审美特征又是什么呢?

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的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工业设计是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技术、艺术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工业设计从威廉・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算起,经过包豪斯的设计革命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世界各先进工业国家,由于普遍的重视工业设计,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工业设计已远远超过工业生产活动的范围。形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它不仅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生活的各方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工业设计还反映着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的问题,引导着人类健康的工作和生活。

审计的特征篇2

关键词:人力资本 审计合谋 应受激励性 应受约束

一、人类行为基本假设与审计行为特征

人类的行为各式各样,但究其本质可以找到其相通点,那就是人类行为的最原始形态――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事务所的人力资本――审计师由于其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会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本,但是我们可以从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来解释审计师的特殊行为特征,或者说透过审计行为特征的层层表面现象可以追根溯源到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

(一)经济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与审计合谋

审计合谋,指注册会计师(Cpa)或会计师事务所在从事法定鉴证业务(含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丧失应有的独立性,主动或被动的迎合被审计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与被审计单位串通提供虚假的鉴证意见(含审计意见)以取得非法收益,欺骗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的一种社会经济行为。Deangelo,L.(1981)对审计质量曾提出一个很经典的定义:审计质量是指审计人员发现财务报告的问题并愿意披露这种问题的联合概率。这说明审计质量包括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发现问题,若没发现也就不会发生第二个步骤披露问题,这种情况就是审计失败;发现了问题之后同时愿意披露这种问题,这就是好的审计质量,若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披露即意味着发生了审计合谋。审计失败和审计合谋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的载体――审计师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资产,也是存在机会主义的有限理性经济人。在现行还不是很健全的审计制度安排下,当被审计单位“利诱”审计师进行合谋时,审计师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审计合谋有时就不可避免了。如前所述,人力资本可以分为两类,那么合谋也可以分为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审计合谋和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的审计合谋。

1.单纯人力资本参与的审计合谋

被审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事务所的合伙人会委派项目经理带队审计,此间有两层委托关系:被审单位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委托项目经理,其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审计合谋、审计失败得以存在的前提之一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审计失败是因被审单位相对审计师有信息优势;而审计合谋中,由于审计师的出色工作或被审单位的信息优势本身就不太明显,被审单位对于执行现场审计的审计师,这种信息优势已经消失,但相对于未到现场的合伙人,审计委托人就会共同拥有信息优势。若被审单位和执行现场审计的审计师一起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欺骗合伙人和审计委托人,那就发生了单纯人力资本的审计合谋,但若被审单位和执行现场审计的审计师一起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只欺骗了审计委托人,即如实告知了合伙人,那是否进行台谋就是合伙人的决策了。

审计师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选择”和“机会主义”倾向,当被审单位抛出“诱饵”引诱审计师共谋时,审计师此时会进行合谋与否的决策。审计师根据现实中这种损人利己的合谋被发现曝光的比例很小而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合谋被发现的机率极小,同时其有限理性会使其被眼前的“合谋金”所吸引,从而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合谋一旦被发现的严重后果,于是,审计人员的“经济人”特性便会让他做出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合谋的决定,向信息相对不充分的合伙人隐瞒审计风险,与被审单位一起骗取“无保留”的审计报告。

2.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参与的审计合谋

若事务所委托的项目经理足够忠诚,他会如实将发现的问题“禀告”事务所的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集合体――合伙人,即执行现场审计的审计师没有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欺瞒合伙人,此时,合谋与否完全取决于合伙人。现行审计制度安排实质是:由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聘请事务所审管理当局自己,那么,事务所面对自己的“上帝”――客户的不当请求时,其“经济人”特征使得他不能断然地拒绝这种请求,否则不但得不到“合谋金”,以后的合作关系也就终结了。同时,现时大部分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制,且注册资本金要求低,那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的合谋一旦被发现所需承担的只是有限责任,最多让事务所倒闭,而不会危及到合伙人未投入到事务所的私人财产,于是合伙人作为一个经济人应有的理性容易使他接受合谋,同时,他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不会让他有完全的理性认清形势,不会让他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为公众利益而拒绝合谋。

(二)有限理性与审计失败

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类自身方面的限制,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也可说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另一方面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即被审单位对审计师有信息优势,其可能对审计师隐瞒一些东西,而且这种隐瞒的手段可能比较高明以至于审计师没有能力辨别舞弊,这两方面都会导致审计师不能发现财务报告的问题。Dealagelo,L对审计质量下过这样的定义:审计人员发现财务报告的问题并愿意披露这种问题的联合概率,审计师没能发现财务报告的问题没有满足第一个条件,从而就不是好的审计质量,如果问题严重,这就可看成审计失败。

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归集:制度安排者的有限理性与审计师个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安排者的有限理性会导致其制定的会计、审计准则存在漏洞,即使审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了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也有可能未能将财务报告舞弊审查出来,或者审查出来但是并非违背现行会计准则(因会计准则、制度无明确规定)从而审计师也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审计师个人的有限理性,可能会导致其知识面不是那么宽阔,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缺乏充分了解,发现、分析问题能力不是很强,即个人能力方面的问题,从而容易被管理当局糊弄,轻易相信他们的承诺,从而未采集足够的审计证据,导致审计失败。

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审计行为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行为权,这组行为权利是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的意志体现,以至于出现了产权残缺时,产权的主人可以拒绝使用其人力资本为别人服务(阁其仁,1996)。审计师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拥有人力资本所有权,他将这种所有权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也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合作,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独立审计: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王善平,2003)。这个公共合约即事务所又是周其仁所说“市场中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契约”中的特殊,它对人力资本具有更大依赖性,从而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影响更明显。

(一)人力资本产权的专属性与不可受损

由于人的体力、健康、经验、技能和知识等天然地与人

力资本载体不可分离,人力资本所有权天然属于人力资本载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所有权”,从而周其仁提出,人力资本产权具有很大特征:第一,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且只能属于个人;第二,人力资本的运用只可“激励”不可“压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包括人力资本所有权、支配权,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为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可能把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与支配权、使用权进行分离,即企业里的人力资本为企业老板打工,这个企业老板就拥有了人力资本的支配权与使用权,但是不管怎样,所有权还是属于人力资本所有者,他拥有处置权和收益权,这是无法剥夺的,专属于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产权不可受损。人力资本产权专属于人力资本,如果他的产权发生了残缺,即一部分权力被制约或删除,那么人力资本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出回应:不积极工作、偷懒、甚至罢工、资产阶级引致政治动乱。这些都会使得企业老板不敢损害人力资本的产权,只能。至少表面上,好好对待他的员工,提供好的福利来督促人力资本积极作贡献。

(二)人力资本与事务所之间签订的是“不完全契约”:人力资本行为的不确定性

不完全契约作为现代契约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指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充分性,而造成的契约条款的不完全性,并通过一定的机制来解决不完全性带来的问题。

由于事务所的特殊资本构成,即人力资本为主要的资本,而人力资本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事先就固定下来的,它可能在以后的发展中价值上升,也可能在以后的堕落中而变得没有价值,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也是不确定的,它所要求的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也会发生变化,加上人力资本的专属性与不可受损的特征,共同决定了这个特殊的企业契约是一个“不完全契约”,这个契约并非事前就规定好了一切。由于事先不能明确界定所有交易条件,那么在台约的执行过程中就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自主性,特别是人力资本产权的所有者――审计师对自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程度,从而导致人力资本行为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才使得人力资本与企业有不断上升的空间,充满创造力与想象力。这也正是人力资本与一般资本不同的地方,从而决定了有人力资本参与的企业是一个特别的契约。

(三)人力资本审计行为的应受激励性与应受约束性

审计的特征篇3

关键词:关联方关系交易审计特征

一、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特征

1、审计难度系数偏大

由于对关联方的界定不是十分的清除,从而变相的增大审计难度系数。现如今,在有关规则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所谓关联方具体指的是在经营及财务决策过程中,共同控制、一方控制另一方亦或是施加重大影响对另一方,以及两方以上亦或是两方共同受到重大影响、共同进行控制或由某一方进行控制;但是,关联方交易是指各个关联方间的义务、劳务以及资源转移等行为,不管是否收取了价款。相关准则的出台既为注册会计师判断什么是关联方交易、什么是关联方等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又在注册会计审计关联方和交易昂没提出了一些强制性要求。但是,针对关联方为双方或是多方时,一部分记录到董事会决议上,而另外一部分内容记录则是加以隐匿。此外,就企业的年度会计审核报告来说,大部分都是指出关联方交易存在的问题,集中为生产线关联方交易,而在重组资产中,设计到的关联方交易却不是十分的全面,同时也将理解准则的不完整性反映出来,体现出了界定关联方不完整的问题,进而使得审计难度得以增大。

2、审计连续性十分突出

在会计准则中指出:在某些关联交易事项目中,如:应付款项、销货以及购货等,要及时披露出连续的、两年以上的比较资料。随后,再后续年度审计过程中,若企业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那后一上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取得期初关联方的交易审计争取及关联方关系,并且通过资产负债表余额法予以确认。但是,若企业的某个关联方在上一年度确定是非重要的管理方交易,可以和其它项目予以合并处理,同时将存在的劣势予以披露。如果本年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关联方的交易额有超过10%的变化亦或是比例上升,那么就需要分解期初余额,予以单独披露列示。在审计关联方的交易过程中,也能够将审计连续性特点体现出来。

3、审计风险偏大

通常来说,关联方企业存在着控制和被控制关系,或是某一方把一些重大影响施加到另一方上。具有这种关联关系的企业在进行交易时,虽然可以提升交易效益,降低交易升本,但也会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在检查风险上,因为有些企业借助于关联方交易来做文章,这样会增大关联方交易量,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一定的阻碍,这样获得审计证书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关联方何交易审计承担的检查风险也逐渐有所提升,在控制风险上,因受到局部利益的不良诱导,关联方交易中便会出现互相转移费用及收入的不当行为,并且通过价格来对利润进行调整,不遵循有偿原则使用资金等,增大了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过程中的控制风险。

二、降低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有效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的对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风险加以控制,充分的确保执业质量,那么审计人员就必须对相关准则的要求予以严格遵循,最大限度的做好审计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工作。以下提出了控制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风险的策略:

1、加强内部约束机制,制约不公平关联方交易

在上市规则中,证券交易所便明确的对关联方交易的合理性、公平性进行了规定,并且将关联股东、关联董事的表决回避制度建立起来。但是,在对股东的通告以及企业关联方交易公告中,并没有切实的要求审计委员会遵循一般商业条款对关联方交易,没有将企业利益发表方面的意见提出。审计委员会在关联方披露交易信息完整性及真实性、关联方交易公平性上,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从企业内部将监督管理关联方不公平交易的力度加大,在公司治理方面好还需要深化改革及完善,尽快的将内部约束关联方交易的机制建立起来,以便于更好的对关联方不公平交易加以有效制约。

2、关注市场规则与交易价格的相符性

在企业的管理经营的过程中,通常交易价格对企业收入、经济效益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我们是选择上也法则作为一个参照,因此,关联方的交易应当切实的遵循经济市场运作的有关准则来对定价予以实行,以便于将企业的经营业绩客观公正的反映出来。在审计的过程中,应当尤其重视关联交易价格的最常见问题。在关联交易审核过程中,转移定价是解决的一重点问题。因此,在披露关联方交易信息时,要将披露重点放到转移定价的信息方。并且,作为审计人员来说,对关联交易中的转移定价要素十分的关注。而转移定价包含的内容有:制定转移定价方法、市价差异、再售价格、利润等信息,同时还应对财务顾问交易的公平性提出声明。

3、正确判定关联方关系和交易审计

为从根本上降低关联方关系和交易审计风险问题,相关人员应该针对被审计企业存在的关联方的基本情况予以全面掌控,最好得到具体的清单,选用系统性的审计程序,正确指出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关系的正确性。通过查找相关会计记录,全面了解被审计企业和客户间的交易性质,从而正确判断关联方。另外,为从源头降低审计风险发生概率,还需要详细的分析关联方交易,而关联方交易也就是在经营活动中,企业为了利润的调节所设计的。相关审计人员要着手于被审计单位的宏观环境、财务状况、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等诸多方面,全面分析关联方的交易行为。特别是针对那些不必要的交易情况来说,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这是由于在正常经营下,企业进行不必要交易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将不正当目的达到。

三、总结

总之,企业自身的经营业务的复杂性越来越大,其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也随之普遍存在,对审计领域而言,无疑使得审计风险增加。所以,面对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及控股等资本运行形式的变化,面对企业规模化、知识化经营的趋势,审计人员必须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以探寻出有效且可行的策略,从而更好的规避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风险,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审计的特征篇4

【关键词】平面设计图形文字色彩审美特征

平面设计的独具一格在于他将生活的图像进行符号化,用图像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世界的面貌,让人们领悟图像符号内在的意义。平面设计需要不断了解市场变化,发挥它的指向作用,行走在时尚潮流道路,讲究与形式上的美感,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审美特征。

所谓的平面设计指的是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二维空间中除影视设计之外的所有设计活动,也包括书籍、广告、特殊标志等的设计包装。平面设计主要是将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结合起来,构成具有一定表达意义的作品,赋予设计作品鲜明的特色,形成印刷品。平面设计作品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心理。

1平面设计中审美元素的构成

1.1文字的策划

在现实应用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文字的艺术展现出的不同形式的审美效果。随着传媒在网络上的不断推进,世界上任何人接收信息已不再受时空上的限制,甚至在国际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断更新与前进,这使设计师一定要有别具一格的理念想法,以独特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地思考。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的不断发展,文字已经不止是阅读和识别的工具,它已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在视觉传达中不断发展。平面设计中的汉字设计不但吸收了很多现代艺术,而且还有许多国外经验。在现今,各国设计师总是习惯把文字当做设计的对象,加强视觉传达效果。在平面设计中利用文字,这不但增添了人情味,还保留了文字阅读性的功能,与大众生活十分贴近。文字有着特殊的图形魅力,所以,我们在不改变文字的表达功能的基础上,更要懂得文字作为视觉信息的传播手段与传播用途。在当代视觉媒体中,文字和图片是重中之重,文字既能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又强化视觉的传达效果。

在平面设计时,要注意颜色与文字的相结合是否对视觉的效果造成影响,还要注意在字体上挖掘文字的艺术价值。因此,文字不但具有表达概念的功能,它也是表现生命的要素。

1.2图片图形的设计

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构图图形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指的就是在一幅设计作品中要分清主次,次要的部分一定要起到陪衬主体的作用,强烈禁止喧宾夺主的情况产生。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图形的层次感,在元素增加视觉效果的同时,尽量突显主题,为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1.3颜色的使用

色彩与图形一定要实现统一。我们在平面设计时,运用色彩的同时不可能离开图形的因素,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设计中还要注重色彩诱导功能。在进行平面设计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色彩的诱导功能。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师,一定是一个高超的色彩分配者。这些设计师对色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他们在进行设计时能够综合使用各种色彩,并且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衬托所要表达的主题。

2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

2.1秩序美

实现秩序美才是平面设计对设计对象的审美处理的具体表现,设计对象在形式的控制下具体化和形象化。平面设计的这种秩序美,主要是在它的构成要素配合的情况下或独立呈现时传达的。这样秩序美会吸引众人的眼球,让人们立马感觉到视觉上的平衡与舒适,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视觉审美标准。

2.2感染力

平面设计在对审美的构成上,重点是运用文字、图片和色彩以及具有特殊性的符号,突显设计的主题,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感染力。在形成视觉感染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平面设计构成元素的不同情况和发展水平进行表达。平面设计以具有感染力的视觉审美要素在第一时刻吸引人们的目光,将设计主题传递给人们。

2.3艺术作用性

在当今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之下,对商品的宣传力度决定平面设计的生存。设计想要发挥它的的价值,就一定要考虑客户的认可度,得到客户的认可与支持,主要是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在对产品加以充分美化的同时能够达到推销的目的。平面设计拉动了消费社会中市场不断发展,而且在消费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平面设计发展的主要力量。

结语

此篇文章研究了平面设计在审美中体现出的秩序美等要求和非常强的市场功能性倾向。具有象征性的平面设计作品,以结合文字、图像、色彩的手段来感染观众,从而实现对观众视觉冲击的审美效果。审美元素的平面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引导我们形成了健康的生活信念,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将为我们带来更有感染力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审计的特征篇5

论文摘要:针对审计导因的论点有很多,但这些观点都没有从根本上很好的阐释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本文通过对各种审计种类,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审计自身特征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认为审计导因源于两个方面:成本效益原则和审计自身的特征,以期能研究审计导因提供参考。

一、引言

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对审计导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主要观点有论、信息论、受托责任论、保险论、冲突论、多因决定论等。这些观点从其所选取的角度出发,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都不能从根本上很好的阐释审计产生的动因。如受托责任论从受托责任关系维系的角度阐述了审计存在的必要性,但不能解释没有明确的委托人和受托人或不存在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下审计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多因决定论是在各种单因决定论都无法彼此说服对方的情况之下提出的,是一种折中的方案,并将其归缪于审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审计导因决定因素的数量不确定,很容易引起分歧。笔者认为,审计导因引领了审计活动的产生,也必将推动审计的向前发展,是一个贯穿审计发展始终的线索或因素;要解决审计的导因问题,必须利用唯物主义历史观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角度和审计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方面去寻求和挖掘

二、基于委托关系的经济活动的审计历史分析

(一)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委托关系的历史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家审计。我国古代的审计产生于西周,此时的国家审计习惯上被称为官厅审计。官厅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帝王和国家监督各级官吏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增多,使得社会财富相对集中,占有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不再直接管理钱财、物资和账目,需要指派和委托官吏代为经营。但被委托的官吏会偷懒、会假公济私,也就是说会产生成本。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和增收节支,并检查官吏是否忠于职守、营私舞弊,即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所谓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进行分析比较,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使成本与收益得到最优的结合,以求获得最多的盈利)的考虑,把成本降为最低,具有监督职能的官厅审计应运而生。埃及于公元前3500年进入奴隶社会,法老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对全国各机构和官吏是否忠诚履行受托责任和财政收支记录是否准确无误而专门设有监督官负责间接管理和监督。这种雏形的审计也是存在委托关系的情况下产生的,委托关系和成本是同时存在的,法老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说为了使成本效益中的效益尽量变得更大而采用了具有监督职能的审计活动。古代罗马元老院下的国家审计、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下的审计、中世纪英国威廉一世时代的国家审计、1789年以前的法国审计制度等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也就是使统治阶级拥有的经济活动的效益尽可能的扩大的目的之下产生的。二是现代国家审计。在20世纪以后世界经济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受到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破坏了经济,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被归咎于证券市场上投机诈骗盛行,企业财务报表严重失实。因此,有必要对宏观经济实行干预,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宏观经济干预的政策过程中,国家审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审计机关是隶属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还是隶属于行政部门,国家审计都将会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供一定的保证,避免投资失败、破产、信用崩溃等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现代国家审计是为了保护社会经济,使社会经济活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之下产生并进一步得到发展的。

(二)民间审计 产业革命后西方各国纷纷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此社会大背景之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出现了。股份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而股票的持有者——股东也可以随时在证券市场上出售自己的股票以放弃所拥有的股东权利。在股份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下,股东不一定亲自执行经营管理的职能,作为负责经营管理职责的经理也不一定就是股东。股东本应同时具有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在资本主义股份公司内部发生了分离。两权分离形成委托关系(委托人为股东,经营者即经理为受托人),委托人和人有一定的利益冲突,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时有发生。另外,股份公司也往往采用借款的方式筹集经营资金,而债权人最后要收回本金并得到一定的资金使用费——利息,当债权人将自己的资金贷给股份公司时,债权人和股份公司之间也会形成委托关系。股权投资者为了监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债权投资者为了监督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偿债能力的保持,即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就需要对公司的财务账簿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并要求出具公正可信的审计报告,民间审计应运而生。

初期的民间审计是迫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对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成本,主动采取民间审计的方式来保障其投资的收回和收益的扩大化。这段时期的民间审计的发起者是委托人——投资者和债权人,从民间审计中最终能够获得收益即达到成本效益原则所期望效果的主体自然也是委托人——投资者和债权人;而民间审计的被动承受者是人——经营者,其失去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带给他们的收益,这对人而言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随着人频繁被动的接受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不断发展,人——经营者也开始追求成本效益原则。当对人的审计结果表明人——经营者在努力工作,企业并因此而得到发展、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都一切良好,这种结果是委托人——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期望的,也是其主动要求审计所要达到的结果,此时,委托人就会对人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加薪、额外奖金、提升职位、增加假期、改善办公条件等,人从中也得到了收益,这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于是,努力工作的经营者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产生了对民间审计的需求,他们期望通过审计结果来告诉委托人他们是努力工作的,希望因此得到奖励、得到追加投资、得到进一步的贷款,这长期而言对他们是非常有利的,这是人对民间审计的需求之一。另外,人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上市、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人、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需要民间审计组织对公司进行审计来展现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人——经营者对民间审计的需求和委托人——投资者和债权人对民间审计的需求将一道促进民间审计的向前发展。

(三)萌芽状态下的内部审计 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起源于像庄园之类的私有组织当中,私有者如奴隶主往往委托人经营管理自己的庄园,然后委派管家等人员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当时,审计只是管家多种职责的一种,它并未由单独的审计人员去履行此职责。可是,却在私有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符合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特性,避免了私有财产产出效益的不必要的损失,如受托管理人员可能在管理私有财产过程中不努力和侵吞私有者的财富。因此,原始的内部审计是在私有者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之下萌生,并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它保证了私有制的向前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最终选择。中世纪的欧洲,分权和分工思想得到发展,开始出现独立承担审计责任的内部审计人员。复式记账基本原理在这一时期同时产生了,并逐渐系统化。人——管理人员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即内部审计的对象由资产、简单账目演变成建立在科学核算基础上的会计账簿,复式记录使账目与经济活动逐渐分离,这增加了收支账目舞弊和错误的可能性,更易给委托人——庄园主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委托人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增强了,内部审计由此在内部审计技术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非委托关系特定审计产生和发展分析

(一)近代和现代内部审计 20世纪初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的更加激烈。企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出现了具有全国性的垄断企业和具有世界性的跨国公司,在这一时期分散经营方式推广开来。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的基础之上,又出现了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管理当局为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实现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目的,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会计部门之外成立了。内部审计的对象包括企业的会计账目、财务报表和与经营管理有关的经济活动,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活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管理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成长的关键因素,加强管理成为永恒的话题。

管理当局为了加强管理决策和风险管理,使管理活动能够充分体现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价值增值的目标,需要内部审计在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功能等方面继续得到发展,以满足管理当局对成本效益原则的追求。因此,对管理活动的内部审计的发展,也正是为了使管理活动更有效的为企业经济活动服务、让企业经济活动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正是成本效益原则的体现。

(二)法定审计 在19世纪的60至70年代,英国发生了几次金融危机,特别是1878年格拉斯哥银行倒闭事件的影响,这些促使英国议会在1879年修改《公司法》要求经营银行和保险的公司必须执行审计制度。在19世纪80至90年代,一系列公司破产案件和法律诉讼发生,这促使英国在1900年的《公司法》中要求所有公司的会计账簿、记录都必须经过审计,资产负债表必须附有审计报告。由此,公司法下的全面强制审计制度在英国首先正式确立了。金融危机、公司破产、法律诉讼等会导致工人失业、信用失衡、诉讼支付等大量社会成本的发生,法定审计正是为了降低社会成本,防止发生大的社会损失,使金融活动、公司的经营活动等社会经济活动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减少社会成本,增加社会效益而产生的。

(三)环境审计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业务经营及其活动是否符合环境的要求而进行的系统的、有证据的、定期的、客观的审查鉴证。环境审计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率先进行环境审计的研究和实践,欧洲紧跟其后,而后亚洲和南美也跟了上来,现今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审计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推广。环境审计的目的是促进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防治污染和其它环境危害,进而保护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使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能够同步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统一。众所周知,环境污染会带来危害健康、环境治理等社会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但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此时经济效益会被社会成本所掩埋,整个经济活动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产生社会副效应,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环境审计也同样是在成本效益原则的促使下产生并蓬勃发展开来的。

四、审计特征分析

(一)经济性 审计能够使经济活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成本,进而为更大效益的产生做出贡献。开展经济活动的目的是获得收益,但是通过经济活动产生收益的过程中,也必将发生一定的成本,其中包括必然成本即必须要发生的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等,这部分成本最终转移到产出中去,通过产出的价值得到弥补。)和非必然成本即一般为人为因素脱离正常标准造成的非必要支出(如成本中不必要部分脱离了委托人事先设定好的成本、环境污染脱离了环保和健康生产的标准等)。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降低非必然成本,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一种手段。在这种强烈的需求之下,审计的首要特性——经济性使审计活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破土而生。

(二)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也会变得日渐复杂,审计能够随着这种复杂性的增加而不断得到发展,它以自身的发展来应对经济活动的变化。当经济活动变的复杂的时候,成本的发生也逐渐变的复杂起来。特别是非必然成本的发生,往往带有很大的隐蔽性,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很难将其发现,发现和辨别难度的增加使避免非必然成本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如果审计活动不具有发展性,一直停留在原有水平的话,它将被其它能够降低非必然成本的手段所代替。

(三)有效性 审计活动在经济性上的发挥是有效的,审计结果是值得信赖的。社会的发展需要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因此,投资的成败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并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投资过程中,决定投资成败的首要因素往往是投资决策,投资决策的做出是依据对被投资主体或被投资项目的了解和把握。财务报告等是对被投资主体或被投资项目过去、现在状况的反映,审计结果——审计报告是对财务报告等所做出的判断,潜在投资者包括股权投资者和债权投资者通过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并结合财务报告等能够了解和把握被投资主体或被投资项目,以此为依据最终做出投资决策。在现实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正是依据审计结果来做出投资决策,之所以会这样,只能说明审计结果是值得社会公众信赖的,这也正表明了审计活动是有效的,能够得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所依据的审计结果。

审计的特征篇6

1.1地理环境因素。我国的地域环境因素决定了人们的审美特点,我国人们较为习惯将环境设计理念与大自然相融合,而且在设计布局的时候也是追求自然美,将大自然中的山水、植物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体,我国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意,所以会用大自然的环境将自己的智慧变现出来,而且人们也会运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主要秉承的原则是对称、整齐的观念,像我们的北京城就是按照中轴线去建造的。

1.2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限制。地区的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对环境设计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更多的希望是将自己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去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福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改变,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而放弃了之前相对较为安逸的生活,在人们悠然自得、沾沾自喜。

1.3社会文化影响。环境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影响,除了上述影响因子以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我们知道大自然的美是不需要再去进行雕琢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美,我们国家的园林建筑虽然不是自然形成的,但是我们的园林艺术家们将大自然内在的精神融入到园林建筑中,不仅如此,其实古代的皇权对环境设计也是产生了较大影响,皇权建筑的威严、壮观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要以我为尊,有一种想要掌控大自然的感觉。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2.1人性化理念。现阶段所出现的环境设计正在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中,也就是说对人性化的设计有了更高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为了人们真是的生活需要以及设计的需求而设计的,以尊重历史为前提,让环境设计能够更好的贴近人们的生活中。

2.2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提出了有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规定和原则。而环境设计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对自然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重视,是指在不破坏环境资源的前提下运用大自然中的资源对人类的生活进行改变,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3多方参与。在环境设计的整个过程当中,所包含的专业和技术是非常多的,因此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性,专业与技术种类的增多必定会带动专业技术人才的发掘,而对人才的培养只是环境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阶段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将这些专业技术工作在环境设计上能够实现有机的结合,不要出现与之相关的行业人员各行其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衔接不完善,从而导致环境设计中出现漏洞。

3.现阶段环境设计的整体特征

由于环境设计所涉及的是人们居住环境的设计和人们工作中环境的设计,而人们的生活和活动都是不同的,所以说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

3.1环境设计的学科性。由于环境设计所包含的领域较多,所以其自身必须涵括很多学科,像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等,这些学科之间需要相互补充,才能够完成相应的环境设计,所以说环境设计不仅仅是单一的对环境进行设计,还体现出了环境设计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3.2环境设计的层次性。我们在对环境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充分的了解人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有达到人们心中的要求,才能够对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目前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在生活中能够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由于设计对象的不同,导致设计的要求和设计的方法也会出现不同,但是在整体上我们的设计师们还是会秉承着突出设计的外观舒适度为准则,因为人类是感官动物,人们对设计出来的产品,第一印象就是凭着视觉、嗅觉和触觉去判断的,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人们的视觉疲劳和安全因素。

3.3环境设计关联性与空间的统一性。在对环境金设计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师们一定要稳扎稳打,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及时的考虑设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绝不能够按照自己的片面思维去进行单独设计,因为单独的设计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周围会计的环境吗,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在特定的空间范围中所有有关联的事物,要将这些事物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也只有这样,统筹兼顾,才能够将更好的更健康的环境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结语

审计的特征篇7

一、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概念

关于风险的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审计理论以及审计实践中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对审计风险概念的研究对审计研究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然而,没有完全一致的,美国1983年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三者对误报的定义不一致,,然则三者在审计风险表达的基本意义的大体上是一致的,他们指出审计风险主要在于审计人员在审计算着重大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以为该重大错报或漏报其实实际上没有,因此,致使公告的审计意见产生了被审计单位实情不相符之危机。言外之意是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发表了不恰当意见的风险。事实上,这是一种狭义的审计风险的定义。其实,广义上的审计风险定义更加符合审计风险的内涵实质,因为广义的审计风险可以理解为审计人员和审计的审计师的可能性,风险来自于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

在本质上,计算机风险下的审计风险是在一般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即审计人员的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计算机环境下,因为有详细审计目标之增加,审计范畴和目标的扩展,审计不能只是关于财政报表所具有庞大错报进行剖析,还包括对报表生成的来源及来源的载体(即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是否存在重大错误)进行鉴证。计算机风险下的审计风险,可以概括为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的“生成或表述”中存在重大错误而没有被发现,从而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特征

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除了具备一般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无意性和可控性特征外,还具有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复杂性、信息系统间接性等特征。

1.计算机电子数据复杂性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大部分面向被审计单位所具有之大量电子数据展开,这些电子数据容易被随意更改而不落下一点蛛丝马迹,因此倘若需要从各种渠道确认数据真实性,那么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进行采集、整理、转换和分析的工作就必须考虑到电子数据的这些特征的复杂性。

2.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间接性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工作重要的一步是鉴证财务信息系统等真实性、可靠性和合法性进行。可是目前就审计技术和审计实践这两个层面存在棘手问题。于现在的审计技术来说,棘手问题在于难以实现直接通过查阅程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开展系统审计。从当前的审计实践来看,棘手问题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鉴证主要是审阅和分析相关文档、座谈、实地观察以及虚拟数据测试等这些间接审计的方法,无法对数据直接通过审计,这样势必导致审计风险表现出含糊、朦胧的一面。

3.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是具备的客观性是不为审计人员等人的主观意志所能避免的。如此看来,审计人员的作用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通过运用有效的方式,加上有效的审计程序,来压制、减少或掌控审计风险,但是不能透彻地消除审计风险,这种客观性是由审计工作的性质主导的。

4.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的无意性

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的造成不是审计人员故意造成的,而是审计人员主体上并没有察觉到其中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结果。这里强调的无意并不是审计人员有意所为,这与计算机舞弊案例是截然不同的。

5.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的复杂性

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审计过程的复杂性。审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导致审计风险的过程比较复杂,加之审计环境因素,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更复杂。

6.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的可控制性

尽管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复杂,客观存在,人的主观意志不能透切地消除审计风险,不能从源头制止审计风险的产生。幸运的是,审计人员能够经由各式各样的有用方法来掌控风险,减少风险,使得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这种计算机风险下审计风险的可控制性之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三、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异同

(一)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相同点

计这两个由现达科技发展而产生区分点的两种审计的类似之处主要为审计的目的、审计的经过、法律的约束。大体上来说,两者的方向出发点类似,均有为在坚守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规则的前提下保护所规定的监督审计客体所具有的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权利,它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公共资金的使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的功用。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的审计过程是相同的,国家审计的审计过程必须审核制,审计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是相同的。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两者在我国的法律约束是一样的。

(二)计算机审计与传统手工审计的不同点

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审计环境,思维方式的,审计的审计线索,审计测试的对象和范围,审计技术,审计程序和审计风险,审计方法。这里主要讲述审计风险的不同,之所以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构成成分就较为复杂,是因为其过程较为繁琐。因而,操控计算机进行审计过程之时,其风险的组成因素不只是有传统手工审计所具有的重大错报与检查之风险,尚且有数据收集风险。假使审计人员把持欠妥抑或没有掌控此危机的实力,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的应用产生的审计风险可以大大提高。

四、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表现和原因

(一)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表现

目前审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

表现主要为审计数据堆积且不停增长造成审计数据量大;审计客体的审计数据如异构、数据类型、数据单位、表达方式等的不一致性;审计效率较低;审计人员知识量小,经验尚浅;审计人员对审计数据关注点不一样造成的审计结果不同;目前审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还不能物尽其用,致使审计效率和质量低下。(二)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原因

1.审计主体的原因

审计主体的原因主要指参与审计的审计人员和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所导致的审计风险的因素。审计主体的原因主要有审计过程中所选择的审计方法不合适,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和经验相对有限,会计事务所组织体制的缺陷,内部治理水平的不足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2.审计客体的原因

审计客体的原因主要指被审计单位和其提供的财务报表所导致的审计风险的因素。审计客体的原因主要有被审计公司单位治理机制的缺陷所导致的公司管理层可能产生的集体合谋使会计造假致使审计人员在一定的审计程序下无法发现这种舞弊欺诈行为。

3.审计环境的原因

除了审计主题以及审计客体以外的审计处境也是构成其风险的其中一个缘故,主要是指其风险的经济,法律,社会环境等等要素。。审计环境的原因主要有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提交虚假的审计报告,由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或第三方的切身利益,背负了审计应该承担的提供准确的审计信息、维护公共利益的重大责任。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终究要周到法律追究,因而,法律风险转变成一定程度上的审计风险;经济环境的因素则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公司经营的不稳定性增加,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使审计人员很难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评估,得到明确的审计意见的难度也将加大,所以审计风险增大;社会环境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公众主观认为已审财务报表不存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和舞弊,可是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是提供绝对的保证而是提供社会公众相合理的保证。

五、计算机环境下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提高审计软件的质量

在高度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中,磁盘、光盘或磁带上存储着大量的被审计的信息和数据,审计证据以及有关资料必须通过计算机程序方能成功获取,即是需要通过相关计算机审计软件获得数据信息。以前开发应用软件时容易忽略病毒、硬件故障和未经授权者的入侵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作为审计过程中审计软件,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应对处置会计单位的首要审计数据。于是,为了保证其效率以及质量,创新研发实际审计工作皆能够运用的普遍运用和专业使用的审计软件以及提升审计软件的质量是必需。

(二)加强会计软件的评审机制

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的评审机制不够成熟,主要是交给财政部门处理,这样单一的会计软件的评审机制势必会为工作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所以,我们需要加以改进会计软件的评审机制和促进完善会计软件的评审机制。不妨在财政部门评审的会计软件之前,组织审计专业人士对会计软件评价测评并作出客观的论断,然后由财政部门在参考测评结论的前提下再做出对该会计软件评审的决定。

(三)确保审计数据的完整性

倘若审计工作者采用难以合乎事宜的数据收集方法,未能确保所采撷收集审计数据的完整性,那么会为其造成风险埋下伏笔。因而唯有计算机系统数据无所缺失方可以保证审计质量的有效性。为确保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必须注意在确认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真实的前提下确认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属于审计时间范围内的财务数据等相关事项。

(四)选择合理的审计方式

传统的审计对计算机会计系统采取分离审计或纯手工审计的方式,致使计算机系统的一系列控制弱点被忽略,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残缺不全,甚至无法实施有效的审计。因此迫切需要改进审计方式。另一面,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而审计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技能。要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需要选择合乎时宜的审计方式。

(五)配置合理的审计人员

之所以需要合理配置审计人员,是因为现在计算机审计要求颇高,技术性强,降低和减少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信息技术、业务需求之类的要求必然对计算机系统审计有显着的影响,再加上较为复杂繁琐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因此对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不可忽视。

(六)大理发展计算机审计教育

我国的各大相关计算机审计院校应该着力发展计算机审计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再实践中了解和体会审计工作,从操作计算机审计软件的过程中打好有关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理论基础,使得他们更全面地对计算机审计有所认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培训过程中加强他们的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和拓宽他们与时俱进的计算机审计知识。此外,在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审计风险之掌控行动终究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能动性,培养人才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最有力的途径,因而需要:一方面,不断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重视对审计人员在审计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应的安全控制技术方面的后续培训,不断更新和拓展其知识面。

(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监察程序

审计的特征篇8

「关键词 政府审计 质量 特征 分析

随着我国政府审计信息的公开化和人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审计风暴”过后,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日益提高,这对政府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更被审计署确定为“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然而目前理论界对审计质量的理论研究,对于政府审计质量的讨论,多侧重实践的解决。本文首先对一般意义上的审计质量理论进行简要综述,然后结合我国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的特点,探讨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的内涵特征,最后,给出完善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一、审计质量内涵特征综述

Deagenlo(1981)将审计质量的内涵特征归纳为两个方面:“发现”和“报告”报表错弊。具体地说,就是:(1)审计师是否能够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弊(审计质量的技术性特征);(2)审计师是否能够报告已发现的会计报表错弊(审计质量的独立性特征)。审计质量由此可以表述为:当会计报表存在错弊时,审计师发现并报告会计报表错弊的联合概率。概率越大审计质量越高,反之则越低。审计质量的两个内涵特征不是相互独立的,审计师独立性程度的高低可以影响其发现报表错弊的概率,而专业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其对独立性程度的选择。

(一)审计质量的技术性特征

审计质量的技术性特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

1技术因素。即审计师的专业程度、专业技术素养、职业谨慎态度、专业判断能力以及所使用的审计技术等。

2因素。即投入审计过程的经济资源。投入审计过程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用于聘请和培训审计师的费用和投入各个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就前者而言,受专业教育越多、技术水平越高、经验越丰富的审计师要求的报酬越高,他们发现会计报表错弊的能力也越强。就后者而言,由于对任何一个具体审计项目来说,审计过程实际上就是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分析判断过程。审计证据的收集需要成本,而且一般而言,证明力越强的审计证据所需的成本也越高。

(二)审计质量的独立性特征

独立性是审计服务的本质要求,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审计独立性可以理解为:审计师不屈服于客户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外在压力和诱惑,自主地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形成并报告审计意见。审计师实际上是由公司管理当局聘请(或解聘)和付费的。在将审计师作为经济人的假设之下,被客户管理者掌握了经济命脉的审计师如何能够不屈服于管理者的压力自主地报告审计发现,会引起广泛的怀疑与争论。

审计师是否具有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因呢?Benston(1975)、Deangelo(1981)和watts&Zimmernan(1983)等人的研究认为,在没有外部监管时,在有效资本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将有能力预测或感觉(perceive)审计师的独立性程度,并将这种感觉反映在聘请该审计师的公司的股价中。也就是说,被市场所感觉的审计师的独立性对审计师的客户具有经济价值,这种经济价值通过股价的变动来实现。因此,公司更愿意聘请独立性程度高的审计师。由此,审计师的独立性对审计师自身也具有经济价值,这种经济价值通过审计师在竞争市场上得到更多的业务机会而实现。这种被市场感觉的审计独立性,就是审计师的声誉。正因为声誉对客户和对审计师都具有经济价值,所以审计师具有保持独立性从而建立良好声誉的内在经济动因。

二、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的特征分析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行政属性

我国实行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审计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赋予审计机关一些行政权限,这使政府审计在性质、目的、手段等方面与社会审计具有重大差异。政府审计根据行政服从原则建立行政隶属关系,带有强制性,审计机关在审计中享有许多行政权,可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采取一些强制措施,甚至可以给予处罚。而社会审计组织与委托人之间是按平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有偿服务关系,双方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不能享有超越他方的特权,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我国政府审计的行政属性集中表现在审计处理权上。其性质是一种纠正措施,具有矫正性和补偿性,目的是为了及时纠正违反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利益。

(二)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的行政性特征

我国政府审计所具有的行政属性,使得政府审计质量的内涵不仅包括“发现”和“报告”违规违法问题,而且还应包括“纠正”违规违法问题(审计质量的行政性特征)。也就是说,我国政府审计的审计质量除了技术性特征和独立性特征外,还应包括行政性特征。

政府审计质量的行政性特征包括:(1)对发现的违规违法问题进行准确的定性并做出正确的处理;(2)监督存在违规违法问题的单位纠正问题。由此,政府审计质量可以表述为:当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时,审计人员发现、报告违规违法行为,并予以纠正的联合概率。政府审计失败,则不仅包括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未严格遵守审计准则而导致本应发现的问题未被发现、已经发现的问题未予报告的情况,而且包括对发现的问题未能准确引用法律法规而导致问题定性或处理失当遭到行政复议、以及对违规违法问题处理后被审单位不予纠正而导致违规违法问题屡禁不止的情况。政府审计质量的行政性特征与技术性特征和独立性特征也不是相互独立的,独立性程度的高低可以影响政府审计对发现问题的处理力度,审计人员理解和执行政策法规的水平也会影响处理问题的合理性。

三、理论与政府审计质量函数模型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性、独立性、行政性,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政府审计质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政府审计质量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GaQ=g(t,D,p)

式中,GaQ代表“政府审计质量”;t代表“技术性”;D代表“独立性”;p代表“行政性”。由前面分析可知,t、D、p与GaQ都呈正相关关系,即变化方向相同。以下对t、D、p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一)影响t(技术性)的因素

如前所述,影响t的主要是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笔者在此将经济因素换为资源因素,因为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会看到,对于政府审计,影响t的资源因素不仅仅包括经济方面。t可以表示为:

t=t(S,R)

式中,S代表“技术因素的影响程度”;R代表“资源因素的影响程度”。S、R与t正相关。以下再对S、R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影响S(技术因素)的因素

S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我国政府审计的行政属性使政府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不同于社会审计人员,至少应包括三个层次:专业知识和查帐能力;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宏观视野和分析能力。首先,由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知识和查帐能力是做好审计的基础。其次,政府审计不只是对财务资料进行审计,更要对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重大投资、领导决策等进行审计,因此,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查帐能力只是做好政府审计的必要条件。此外政府审计是为政府公共决策服务,因此,政府审计计划和项目安排应当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紧密结合,在具体审计中,应能从微观经济现象揭示宏观经济问题,提升深化审计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因此,S又可以表示为:

S=s(a,L,m)

式中,a代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术”;L代表“审计人员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m代表“审计人员的宏观视野和分析能力”。a、L、m与S正相关。

2影响R(资源因素)的因素

笔者以“资源投入程度”表示投入的资源满足审计工作需求的程度。影响资源投入程度的主要是投入资源量和审计工作量,资源投入程度应是一个相对数,可以用“投入资源量/审计工作量”表示。

我们再看投入资源量的影响因素。投入的资源不仅包括经济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主要表现为全部审计人员投入的总工作时间,由人员数量和人均工作时间决定。

如果设:R代表“资源投入程度”;QR代表“投入资源量”;Qa代表“审计工作量”;eR代表“投入资源量”;HR代表“投入人力资源量”;na代表“审计人员数量”;wp代表“人均工作时间”。则可得:

①R=r(QR,Qa);

②QR=q(eR,pR);

③HR=h(na,wp);

综合上述三式,可得:R=f(Qa,eR,na,wp)。我们再看对于政府审计这些变量如何R.

由于政府审计不能向被审单位收费,审计费用完全依靠财政拨款,数额既定,所以,eR可以看作一个常数。由于政府审计人员不会因为加班工作而得到额外经济利益,在将审计人员作为经济人的假设下,每个审计人员的最大工作时间也就一定,所以,wp也可以看作一个常数。这样,对R产生实质影响的是Qa和na,即审计工作量和审计人员数量,其中:Qa与R负相关,即在其它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审计工作量越大,单个审计项目的资源投入就越低;na与R正相关,即在其它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数量越多,则单个审计项目的资源投入就越多。

综合上述1、2两点的,可得:

t=t(a,L,m,Qa,na)

其中:a、L、m、na与t正相关,Qa与t负相关。

(二)影响D(独立性)的因素

前面对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已进行了分析,在此,笔者将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为“物质因素”、“精神因素”和“制度因素”。物质因素主要指审计师向客户收费的数量,一般而言,审计师向客户收费越多,则审计师的经济资源依赖客户的程度越大,独立性越差。精神因素主要指审计师的声誉,前面分析过,声誉是审计师的重要资本,是推动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因。制度因素主要指审计组织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一般而言,审计组织的产权关系越清晰,公司治理越规范,则独立性越高。因此,D可以表示为:

D=d(e,C,i)

式中,e代表“收费数量”;C代表“审计师的声誉”;i代表“产权关系清晰程度”。e与D负相关,C、i与D正相关。我们再分析,对于政府审计,e、C、i如何影响D.

首先,我国政府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与被审单位之间不是委托与受托关系,而是检查与被检查关系,履行审计职责不得向被审单位收取任何经济利益。因此,对于政府审计,可以认为:e=0.其次,随着近年来,政府审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尤其是“审计风暴”,应该说,从总体上,政府审计的声誉与日俱增,政府审计具有巨大的保持独立性的内在动因。但就个体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越强,就会获得越多参与审计项目并担任主审的机会,职务升迁和地位获得提高的机会就越大,同时还会减少因接受经济利益被发现而失去工作机会的可能性,因此,就会越珍惜其“声誉”。可以认为,对政府审计人员来说,声誉也能成为一种资本。良好声誉带给政府审计人员的不一定是经济利益,但能带来其它利益。因此,声誉机制也能成为政府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的动因。最后,如果审计机关在领导体制上越独立于政府,则审计独立性就越高,一般而言,立法型和独立型国家审计体制下的政府审计要比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下的政府审计独立性高。

因此,对于政府审计,函数公式应变为:

D=D(C、i)

其中:C、i与D正相关。

(三)影响p(行政性)的因素

如前所述,政府审计的行政性特征包括两个方面:(1)对发现的进行准确的定性并做出正确的处理;(2)监督存在问题的单位纠正问题。因此,p可以表示为:

p=p(L,S)

式中,L代表“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S代表“问题被纠正的程度”。L、S与p正相关。

(四)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的函数模型:

GaQ=G(a,L,m,Qa,na,C,i,S)

由此,影响政府审计质量的因素最终可以细化为八个方面: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审计技术;审计人员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审计人员的宏观视野和分析能力;审计人员的数量;审计工作量;审计人员的声誉;审计体制独立程度;审计发现问题被纠正的程度。其中,除审计工作量与审计质量呈反向变动关系外,其它七个变量与审计质量均呈正向变动关系。由此,要想改变政府审计质量,就应从这些变量入手,根据其影响审计质量的方向和程度,有的放矢地设计制度路径。

四、对完善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的启示

(一)进行审计体制创新 如前所述,制度因素对审计独立性有相当大影响,这些年来我国社会审计组织屡屡出现的审计失败就与社会审计组织的制度安排缺陷有关(张立民,2002)。而我国现行的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对政府审计的独立性也有巨大影响,是制约我国政府审计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现行的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应改为立法型国家审计体制,审计机关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审计任务与审计资源相匹配,保证足够的资源投入 在审计人员数量既定的情况下,一个审计机关一年完成审计项目的数量,只有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审计项目过多,会使单个审计项目的周期缩短,现场审计时间减少,为完成任务有可能省略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从而导致审计质量出现问题。政府审计任务主要由上级审计机关下达或地方政府交办,由于信息不对称,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对地方审计机关的人员力量、工作任务量等情况掌握不够,从自身角度出发下达和交办审计任务时难免出现人少任务多的情况。因此,应加强沟通,上级机关在安排审计任务时应先对审计资源进行评估,使审计任务与审计资源相匹配。

(三)使审计人员重视自己的声誉 由于声誉机制可以成为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内在动因,因此,应完善审计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控制系统中的正负反馈机制,从正反两个方面修正偏离的程度,刺激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如建立日常监督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审计质量责任监督检查制度。对工作中故意漏审或严重失职的行为,进行严厉追究和处理,对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审计人员给予肯定和表彰。表彰的形式不仅包括精神和物质方面,还应包括机会,即做得好的人员应能获得担任更多审计项目主管、从而获得升迁的机会。

(四)建立以审计项目质量为考核指标的导向制度 目前政府审计的考核指标多为查处违纪问题的金额和大案要案的数量,这些指标引导审计人员偏重于查违纪,热衷于查大案,有时由于急于出成果而减少对搜集审计证据的资源投入,忽略审计程序,由此引发的涉及审计质量的行政复议与诉讼并不鲜见。

(五)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对于政府审计,构成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知识结构要比社会审计人员复杂,尤其是理解和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因此,政府审计应注重提高审计执法水平。途径既包括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执法水平,还包括扩大法律人才比重,充实专门的法制部门。不同于社会审计,政府审计机关内设的法制部门全面参与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复核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六)加强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 在政府审计质量函数模型中,问题被纠正的程度与政府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这是目前人们在考虑政府审计质量时容易忽视的地方。只有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被审单位的实际行动,减小纠正问题的弹性,才能使审计具有足够的威慑力,从而杜绝类似问题再度发生,防止被审单位的侥幸心理和道德风险,提高政府审计的效力和质量。

主要:

刘峰、张立民、雷科罗,2002,“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第12期。

漆江娜,2003,“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第6期。

项俊波,2002,《国家审计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约翰。海普(JohnHepp),2002,“审计质量和经济结构”,《会计研究》第6期。

审计的特征篇9

【关键词】艺术语言;构成原则;审美特征;秩序结构

在平面设计艺术的具体创作过程中,对于不同视觉形态结构的组合、编排,目的是要创造出合规律性的艺术语言的秩序结构,即形的秩序、色的秩序、质的机理秩序、明度的层次秩序与空间的分割秩序等。所谓的“秩序”,是指画面中各个视觉形式要素,能够激发人的审美情感的种种体验。这种对“秩序”的组织、运用与表现的过程,不仅注重情感的艺术表现性,而且更为强调画面中秩序的合理性,这是创造出合规律性的艺术语言构成形式的核心因素。平面设计艺术创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空间界面规格设置、文字的选择、空间形态的组织、色的配置、层次关系的划分、图形图像的组构与运用等,都要讲究其形式结构的严谨性、形态的可视性与美感中的合规律性,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的构成,无论是线形态的构成、或是点形态的构成,或是色块的构成、或是空间界面分割的构成等,都不能偏离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结构的内在秩序,否则,就会导致视觉形态审美关系上的失调,既失去了形式构成中的和谐性,也不符合视觉心理的知觉规律,因为对艺术语言的审美知觉把握,凡符合秩序的结构,便能够呈现和谐的状态,并予人以愉悦的感觉,否则,就无法构成具有审美情感表现力的整体意象。

因此,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的构成,必须以符合“秩序结构”为原则。具体地讲,在平面设计艺术的创作实践中,对于秩序结构的“意味”追求与审美形式特征的构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审美把握方式:

1.“同一律式”审美把握方式

在平面设计形式构成中,强调艺术语言之间的共性因素,目的是创造一种统一中的和谐性,如“一致性”与“重复性”,黑格尔称其为“符合规律”的初级形式美,同时,又超出了“一致性”与“重复性”,而成为“自由的自然线形”的、使“一切高级生动复杂的形式都服从这种‘符合规律’的规律”。在平面艺术语言的构成中,如“对位”的构成形式,就是同一律式的主体形式内容。所谓“对位”,是针对在形式要素之间,通过位置上的某种秩序结构关系来寻求艺术语言的统一,常见的有:直线的对位构成,即把视觉形态的重心都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间接的对位构成,即把视觉形态的中心线都交接在一点上;单项的对位构成,即把视觉形态进行趋于一个方向的整齐编排;双项的对位构成,即把视觉形态的上下或左右方向进行整齐编排;以及比例的对位构成,即把视觉形态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编排。

2.“对比律式”审美把握方式

对比律的审美形式是指平面空间中视觉形态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异性。即在艺术语言的整体构成中去寻找相互对比的规律,如大与小、多与少、明与暗、显与晦、疏与密、高与低、粗与细、冷与暖等。对比律的形式因素十分丰富,其美感的形式效果可以使画面的“趣味”中心得到生动地体现,能够引起视觉的高度注意,产生对视觉的“冲击力”,从而使画面富有生动性、鲜明性。在平面设计艺术创作中,运用对比的形式规律,目的是突出主题,使受众对象获得“知情达意”的视觉审美效果。

3.“均衡律式”审美把握方式

均衡律式是指人的视觉对于平面空间中的视觉形态构成要素,保持着力度的平衡感。对于人的视觉审美心理而言,有静态的均衡美,如形、量、质的同等大小,具有严谨性、庄重感;也有动态的均衡美,如形、量、质的非同等大小,具有灵活性、多变性,产生出对比的形式效果。均衡律式在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的构成中,蕴含着强烈的视觉形式的心理效应,是不可或缺的形式因素。

4,“节韵律式”审美把握方式

节奏、韵律是构成形式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节奏,是有规律的反复,具有单纯性、明确性和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富有理性的形式意味。韵律,是使节奏的构成形式深化,富有极为丰富的情感特性。情感一旦介入理性,必然要打破形式秩序的“纯化”规律。富有情趣性、抒情性,具有刚柔相济的形式效果。它对于艺术语言的秩序组织,能够增加形式美感的魅力,如渐变、起伏、旋转等形式的构成都具有这一审美特征。

5.“数比律式”审美把握方式

所谓数比律式,是指形式要素之间的某种数理逻辑关系,是比例关系中的基本形式规律。如通过黄金分割律,可以得到最佳的空间分割面或是最佳的直线分割点,运用黄金分割律分割构成的形式,能够呈现平面空间的均衡性、谐调性,具有平稳、安定感。又如比率式分割,是形式构成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充满着“数的秩序”性,能够产生节奏、精确、整体统一等富有理性的美感形式效果。现代艺术中风格派的几何造型,就是运用数理逻辑的语言秩序进行艺术创作。平面设计作品的空间界面分割,即对平面设计空间的比例关系确立,亦有不同形式规律的审美特征,如将1:1.236、1:1.414、1:1.618等等以不同的数比律构成多种空间分割形态,其中将1:1.618称为最佳空间分割,即“黄金分割律”。由此可见,数比律在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创作中,是艺术语言构成的重要内容。

平面设计艺术与其它门类的造型艺术一样,是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它存在于对审美意识、审美评价与审美表现这三个要素的把握之中,但是,就平面设计艺术语言形式的审美特征而言,除以上所述,我认为,还包括着对平面设计家实践创作中审美价值取向的认识、追求。对于艺术语言进行抽象的或纯粹的视觉表现,是构成现代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独立样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其进行审美把握中的主要形式特征。平面设计艺术的创作,无论是倾向于绘画艺术的注重形象的思维方式,还是倾向于设计艺术的注重逻辑的思维方式,无不蕴含着注重情感的表现性与强调画面秩序结构的合理性。

审计的特征篇10

abstract:inthispaper,onthebasisofpreviousresearch,influencingfactorsofauditfeeswerestudiedfromtheangleofsubjectiveandobjectivebodiesoftheauditedentityandtheaccountingfirm.Basedontheangleofaccountingfirm,thefactorsaffectingauditfeesincludeauditcost,thesizeofthefirm,thefirm'sbrandeffect;basedontheangleoftheauditedentity,thefactorsaffectingauditfeesincludeassetsizeandnumbersofsubsidiaries,earningsmanagement,thedegreeofconcentrationofownership,thechecksandbalancesofshareholder,risklevelandregionallocation.

关键词: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

Keywords:auditfees;influencingfactors;accountingfirm;auditedentity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74-02

0引言

审计收费一直是审计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simunic(1980)研究中,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子公司数量、所涉及的行业数目、客户业务复杂程度、固有风险、审计风险等均列为对审计收费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自此从各个角度研究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文献日益增多。本文主要是从审计主客体两个方面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明确该领域以后的研究趋势。

1基于会计事务所角度的审计收费影响因素

1.1审计成本审计收费作为会计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由审计成本与利润组成,审计成本又由审计生产成本和将来可能存在的损失组成。审计成本与审计工作量和事务所投入的人力资源有显著的相关性。中瑞华恒会计师事务所(2006)的实证检验发现,被审计单位工作量和事务所薪资水平等决定审计成本,由事务所规模和组织形式决定预期损失与审计收费正相关。

1.2事务所规模会计事务所差级(differentiation)理论把不同事务所提供的服务视为存在级差的产品。一般认为会计事务所的规模越大,提供的审计质量越好,级差就越高,相应的审计收费就越高。张帆、黄晓珍(2009)对这一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大规模的事务所倾向于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此外,张洁(2009)在其研究中亦发现,事务所规模在全行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中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这一点,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事务所的合并,通过中小事务所之间的合并重组,实现中型事务所的规模化经营,努力将我国的事务所做大做强。蒋力、刘尔奎、崔宏(2009)研究了事务所合并前后审计收费的变化,发现合并促成了事务所规模的变化和审计市场的集中化,改变了市场的供需结构,也改变了市场供需力量之间的平衡,其造成的直接影响和表现是审计收费的提高。

1.3事务所品牌效应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他们很难直接判断审计质量的高低,一般的,他们都是通过事务所的品牌来界定事务所审计质量的高低。所以事务所的品牌越好,就代表着它的更高的审计质量。王兵,张娟,杨德明(2010),吕联盟、吕迎(2010)研究发现公司是否是“四大”审计的与审计收费有显著的正相关。蒋力、刘尔奎、崔宏(2009)则研究发现,由于“四大”和国内的事务所合并,因而合并之后的事务所也产生了品牌溢价效果,其审计收费就相应的增加。

2基于审计单位的特征,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

2.1资产规模和子公司个数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经济事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使得会计事务所要进行工多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的测试,会计事务所就会投入更多的资源,相应的就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早在1980年Simmunic就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同样地,王兵、张娟、杨德明(2010),吕联盟、吕迎(2010)亦对审计市场进行考察,均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和子公司个数是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

2.2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便成了利润操纵。从研究盈余管理文献中,可以发现两个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首先,管理者通过应计利润来掩饰不良业绩,将部分收益提前确认;或将一部分优良业绩递延到未来的年份,将来的费用提前确认(defondandjiambalvo,1994);另一个动机是增加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促使公司的股票价格增加以增加公司的是市场价值(Kellogg,1991)。所以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从而审计收费就会增加。王猛,郝运鹏(2009)通过对其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虽负相关,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说明盈余管理虽然影响审计收费,但不是显著性因素。

2.3所有权集中程度和股东的制衡度控股股东可以利用其控制权的优势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则他们就有能力和动机粉饰乃至虚构财务报表,掩盖事实,谋取私利,因此他们很可能会支付高额的审计费用,从而获取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张薇(2009)对所有权结构、公司管理进行分析,发现公司所有权集中度与审计收费有显著相关性,公司所有权越集中,审计收费越高。

2.4风险水平企业的风险水平是企业盈利能力之外决定企业价值的另一个因素。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越高,审计收费就越高。王永海、张文生(2009)基于审计需求的角度,研究发现公司的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的需求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同时还发现,企业的风险管理披露程度越高,审计费用越高。

2.5区域位置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制定,用来指导会计事务所的收费行为。但是,就具体的情况看来,我国各地制定的审计收费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制定审计收费标准时也会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张帆、黄晓珍(2009)研究发现,我国的审计收费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地区的审计收费要高。王兵、张娟、杨德民(2010)亦研究发现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对审计收费有显著的正相关。

3结论和建议

本文这里主要从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的综述。从这些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规模、子公司的数目是影响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所有权集中程度和股东的制衡度、风险水平及上市公司所在的区域位置等被审计单位方面的因素岁审计收费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审计单位主要是会计事务所来看,审计的成本、事务所的规模和品牌效应对审计收费都有显著的影响。

目前,尽管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的研究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许多审计影响因素还处于空白的阶段,例如,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以及物价变动等对审计收费都存在着影响,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兵,张娟,杨德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之长期特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6):110-115.

[2]叶炜.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09(10):70-72.

[3]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成本、预期损失与审计收费—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明[J].会计之友,2006(09):4-7.

[4]郭莉.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9(04):52-53.

[5]王永海,张文生.风险和风险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基于审计需求的角度[J].财会通讯,2009(05):134-136.

[6]张帆,黄晓珍.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区域位置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2007年数据[J].中国商界,2009(08):284.

[7]蒋力,刘尔奎,崔宏.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品牌和规模效应[J].财会通讯,2009(05):137-139接147.

[8]吕联盟,吕迎.我过独立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基于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哈尔滨工商大学学报,2010(04):99-103.

[9]汪猛,郝运鹏.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03-06年年报数据[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08):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