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1:34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信息化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各中小企业的青睐。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务营运信息化,是以开发和利用企业内部、外部信息资源为出发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过程。

一、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构建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存在着误解,是因为信息化成本和效益之间的不匹配。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管理层消除这一误解。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企业信息化效益的一项综合指标系统,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是:①可实施性,相关指标能方便、准确的收集;②关联性,相关的指标间相互关联,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③可拓展性,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标的内容可以拓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考虑其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兼顾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而设计出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指标体系。

(二)形成全面成本控制观

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实行作业成本管理和标准成本控制想结合的原则。作业成本管理是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将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标准成本控制是事先制定标准成本,通过标准成本来监督实际发生成本是否有异常变动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将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控制相结是指在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时,根据作业分析结果为各项作业制定消耗标准,可以对企业的全过程进行计量,为成本差异分析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难以负担信息化产生的成本

信息化建设期间发生的建设成本、建成后的运行成本和硬件、软件的维护成本构成了信息化产生的主要成本。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较大,而信息化系统产生的收益大多数是无形的。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会认为信息化只有高额成本没有收益,从而挫伤了信息化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二)信息化成本控制受客观条件制约

信息化成本控制主要采用的是标准成本法控制,标准成本法是指事先制定标准成本,通过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以表明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表面上也实行了标准成本制度,但由于生产部门提供的成本数据不准确,使得标准成本难以制定,即使制定出来也不精确,大大限制了信息化下成本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欠佳的原因

(一)信息化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称

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虽然恰当运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但是这些改善都是不够直观的,不能够用经济数据来准确、直观地衡量。所以我们就需要在信息化系统下,制定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指标体系来准确评价信息化系统所产生的收益,变无形收益为有形,管理者才有动力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管理。

(二)难以掌握准确的成本数据

首先,由于生产部门缺少严密的数据采集及传输体系,造成基础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准确,导致进行成本计算的财务部门成本数据计算不准确。其次,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存在着生产过程随意、生产流程不规范等缺点,成本控制随意性,变动较大,所收集的成本数据有限。因此,标准成本难以制定,即使制定出来,所制定出的标准成本也往往与实际成本差异过大,而且这种差异往往是不稳定的。无法准确、合理的制定标准成本,大大削弱了信息化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

(三)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局限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亟需改进。具体地说,成本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的扩大,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注重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将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将成本管理的空间范围局限于企业的生产部门,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但往往忽视对产品整个命周期的管理。现代企业的成本内容应是广义的、综合的,它不仅包括产品制造成本,而且还包含了质量成本、责任成本、技术成本、运行效率等,它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结语

我们相信,信息化成本管理是信息时代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整合资源,完善成本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保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企业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是涉及企业各个部门的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信息化成本管理不是完美的,在建设和投入使用后也会遇到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蒋银花.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74-80.

[2]叶林德.浅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J].中小企业科技,2007(7):184-185.

[3]姚红.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50-65.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2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电力工程;企业管理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forenterprisesoftheimportanceandnecessity,tofurtherexploretheconceptofpowerengineering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andstructure,andexamplesofintelligentsubstationinspection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asanexample,analysisoftheelectricpowerprojectinformationmanagementmodeofoperationandthehardwareandsoftware.

Keyword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ofelectricpowerengineering;enterpris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和知识已被视为企业发展乃至国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把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运用于企业中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领域之一。当it逐渐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时,许多企业都在业务中聚集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企业就要保存和维护这些重要信息,把这些宝贵的资源有效的用于商业决策中。

1.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1.1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信息管理系统是运用现代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采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分析,以辅助企业的日常业务处理和决策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跟踪、监督、控制和调节整个过程,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竞争优势的有机系统。

1.2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信息资源借助互联网在价值链上的传递更为便捷和迅速,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信息资源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资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息是企业活动的神经,是经营者成功决策的依据。因为只有通过信息,企业才能了解和掌握产品的生产销售、供销能力、消费市场、社会需求等;只有通过信息,企业才能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竞争情况,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的需求、产品销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营动态的变化、新产品的研制等。否则,企业就无法实现正常而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2.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信息资源的特性

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高的时效性,其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自的不断扩大,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的决策者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必须全面、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和占有各种信息,把握机遇,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掌舵好企业未来行动的方向;而且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也必须要有好的信息管理才能高效的运行。因此,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管理非常重要。信息除了具有一般的可利用和有价值的特性外,还具有共享性、积累性、实效性和再生性。信息系统则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独立部分组成的统一整体。企业要系统地运用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2.2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非常复杂,国际国内市场情况更是千变万化,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触发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及整个企业的管理思想的变革。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有力的推动全球化市场竞争与合作。企业竞争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由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转变为以供应链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争,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变为生产能力乘以流通能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在这种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企业能保值、协调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更要以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依托,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与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大量信息,走全面信息化道路,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使企业得以发展和壮大。因此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充满竞争和变数的市场中的生死存亡。

3.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为例的电力工程信息管理

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电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活动的总称。电力系统从各个环节与不同层次还具有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电力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风险、质量和成本,因此,如何有效、有序、有组织地对电力项目全生命过程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是电力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电能质量的技术治理与控制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方法,但电能质量具有动态性、相关性、传播性、复杂性等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采取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构成的“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从概念上来看,这主要是指向电力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组织外的有关部门(人员)提供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将面向项目相关的人员和主体提供,因此,电力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可以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确定项目信息、搜集项目信息、处理项目信息及使用信息服务。以电力工程进度信息管理为例,我们可以对如何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管理效率进行一些探索。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工程进度是工程的一条主线。建立一个以进度为主脉络的工程信息整合分析系统,把各类工程信息与进度关联,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决策提供了较科学、充分的依据。然而,影响进度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设备与构配件因素、水文地质与气象因素及其他环境、社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因素等,如何将这些信息及时整合,反映与实际进度对应关系,以利于决策,是目前进度信息管理急需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不仅体现为项目全程的信息管理手段,同时也体现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应用上,我们以“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联合硬件和软件开展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

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无线射频设备标识器(条码标识器)、巡检器(一般应用pDa)、客户计算机等组成,而配套的软件部分则包括网络、防火墙、服务器和中心数据库等。其管理流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应用无线射频钮作为设备标识器,在需要巡检的设备上安装有独特性征的“条码”,且其内部存储了代表设备状态、参数的代码。接下来,当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时,只需带着巡检器读取各设备标识器的数据即可。巡检器是“变电站智能化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装备,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还解决了人工巡检往往难以到位的问题,省去了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对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水平及减轻数据的输入工作量也起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当需要进行设备状态检修、缺陷管理和性能动态分析时,将工作站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调出,设备的历史状况便一目了然。

4.结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时代进步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良好机遇,是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未来之路。企业管理的计划、指挥和创新等各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通过在电力工程建设期实现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工程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也有助于进行全过程的工程管控。不仅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广泛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还可以在后续的电力工程生产运行中进一步协调信息资源,逐步形成电力建设发展的知识库,为电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蔺雪竹.谈电力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应用[J].电力it,2009(7).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3

一、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理解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理解为基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设计,以有效沟通、协调、控制为宗旨,借鉴“知识管理”方式,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外部服务及部门间协同工作等提供高效、智能化、无纸化的流程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将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处理、信息共享和资源管理等融为一体,通过数据信息整合,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着重时效管理,增强管理的高效性和业务处理的敏捷性的一种使用工具。

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在人力资源领域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经上升到主导地位,它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普遍重视,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重视的同时,各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所有的信息系统是否符合本企业的要求,则需要企业自行商讨,但一个适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将卓越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能满足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一个全方位考虑的战略层面,成为企业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规范管理流程的有效管理工具。

在满足企业发展,符合企业管理需求的前提下,确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管理工具,取决于信息系统要挖掘数据潜力,降低人员消耗、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动性,如果定制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它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一)组织机构方面的功能作用

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组织架构,设置组织结构,定制单位定员编制、生成组织机构图,实现组织机构的拆分、合并、划转,并自动记录单位、部门的变更情况,满足对组织机构变更过程的管理需要,提供不同期间组织机构变化信息,形成组织机构变更的电子档案。可方便查询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超缺编情况、可反差部门人员基本信息,可实现公司层面进行统一组织架构设置与监控,同时也可以满足所属企业日常管理的需要。

(二)劳动合同方面的功能作用

可在信息系统中完成员工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续签、终止和解除等事务性工作,并可将此类工作在信息系统中固化为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工作人员事务性工作;可自定义设置合同管理中的预警条件,如合同到期、试用到期等减少由此带来的劳动纠纷;可根据不同用工形式,自定义不同劳动合同模板,分类进行劳动合同模板管理,并将合同模板应用于员工的合同签订、变更等事务工作中,为企业提供劳动合同管理的操作平台,帮助工作者减少手工操作,便于企业与员工的查询和统计。

(三)薪酬管理方面的功能作用

薪酬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1]薪酬决策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信息系统通过灵活定义工资类别、薪酬计算公式;适时记录员工的历次工资变动情况;自定义分析各类工资项目的总额、比例、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等;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工资增幅的比较分析等功能分析与统计,企业可根据以上的统计与分析的结果,作为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方向判断的依据,从而使企业薪酬制度保持其公平性、合理性。

(四)绩效考核方面的作用

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信息系统可以将这些关系通过绩效指标分析、绩效指标库建立等方式将他们有序地连接起来,在线上形成一个闭环管理,为薪酬分配、员工培训、员工晋升等方面提供依据。

(五)报表管理方面的作用

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中心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提供强大、多样的数据处理手段;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全方位报表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报表统计,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

(六)决策支撑方面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满足了对所属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督促和管控。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数据的挖掘和整合,为企业经营者对现有人力资源状况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同时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撑,实现了决策有据,避免决策靠经验靠直觉的主观性,促进决策科学性、规范性,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量化、客观化。

三、使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使用信息系统时,要做好两方面的控制:第一,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控制,通过对数据存储进行加密,采取不可逆的加密方式和业务数据代码存储方式,减少人工干预环节。第二,系统操作的安全性控制,通过设定系统操作的权限,统一管理数据进行标准化格式分发,对系统操作记录留痕功能的设置等方法确保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第三,完善授权机制,设置不同角色,使重要数据具有双重加密性。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4

关键词:协同商务;信息系统;协同

1企业间信息系统

企业间信息系统(interorganizationalinformationsystems,ioiS)是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嵌入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之内,能够支持或者赋能企业间关系、交易和合作的信息系统。ioiS可以跨国界、跨地区、跨企业对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同时它又能利用其独特的功能创造新的经营模式((Businessmodel)、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企业间合作、协调方式,甚至改变竞争规则。ioiS己经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和电子化企业中最重要的要素,正快速成为企业竞争成功的基本资源。

根据ioiS是用来支持价值系统中企业之间垂直的买方-供应商关系,还是作为执行共同价值活动的企业之间的水平连接,可以将ioiS分为垂直型ioiS和水平型ioiS。垂直型ioiS是由互补的、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组成,它们不仅所执行的活动不同,而且各自的议价能力也不同;水平型ioiS不仅支持同一个产业内竞争者之间合作,而且可能也跨越不同的产业。

2协同商务

协同商务(Collaborativecommerce,简称cc),它被誉为下一代的电子商务系统,其基本思想最早是由GartnerGroup在1999年提出的,GartnerGroup对协同商务的定义是:将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主要是通过对与整个商业周期中的信息进行共享,实现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企业本身的活力能力,通过对各个合作伙伴的竞争优势的整合,共同创造和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以及提供获利能力。

就协同商务概念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目的不仅是管理企业内部的资源,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也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行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的一系列链接。“协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协同,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同的业务指标和目标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资源约束的协同。另一层是指企业内外资源的协同,也即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协同商务本质就是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和知识的传播,协同强调的是整体的组合效能大于个体的功能,而没有对整体效能大于个体效能之和的原因进行严格区分。

3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

3.1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的特征

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所要求的是在系统的层面上协同沟通,达到企业间资源共享。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现代网络技术与internet的广泛运用。企业间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其信息系统的协同离不开internet的运用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撑。

(2)企业间信息系统的交互性。要构建企业间的协同信息空间,离不开协同双方信息的交换、由此形成双方的互动和反馈,由此最终形成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

(3)各企业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在进行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合作之后,企业内部商业机密有信息泄漏的可能,各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在协同工作构造协同环境的同时,仍会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4)企业间数据标准的一致性。数据实时交换,意味着企业间要能达成协议,彼此之间使用共同标准和格式的数据。

3.2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的难点及不足

(1)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兼容性问题。

要在信息系统之间达成协同,需要不同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某种协议或其他技术手段连接,共同工作。然而大多数企业都在考虑协同应用之前就有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要求协同的信息系统绝大多数都是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的,这造成了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异构性,这就为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解决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异构性,保证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成为当前企业信息系统跨边界协作的一大难点。

(2)信息系统协同的安全问题。

信息系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而企业间协同化的信息系统要求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更加为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增加了隐患,具体来看,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主要有以下几个隐患:涉及商业机密的信息泄漏;使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于更易遭受黑客及病毒的攻击;企业内信息系统对外部协同系统的依赖性,使企业内信息系统运行时稳定性下降。

(3)信息系统协同的数据存储和格式问题。

大多数的企业间的业务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是分散而非集成的,不同的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之间存在没有统一定义的数据格式、测量单位差异等问题。

4基于协同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

协同商务的核心是各有关企业进行全面合作,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共享。作为协同商务在企业信息系统的方案,协同信息系统实施策略应该是实现与协同伙伴的信息系统协同,以系统的整体应用为核心,将企业内外部的所有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化,它一方面需要的是各个信息系统之间能够互相访问,对各个信息系统的数据能够集中统一的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在完成信息系统的集成后,同时增加信息系统的透明度,使企业之间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协同,从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到最终的客户服务,都需要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这样才能达成企业间战略合作的口的,整个价值链网达到价值最优、资源配置最佳,由此带来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上升。

协同商务环境中有其成熟的理论支撑和全面的技术支持,它能够克服不少在企业间信息系统协同过程中的不足。基于协同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是解决协同过程中所产生矛盾的有效方法,是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协同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有效途径。

(1)通过协同商务在企业间建立的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纳入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业务有效的链接。

(2)协同商务平台的集成入侵检测功能和协同商务基于权限的设定方式,提供各企业的登陆、安全认证和授权,完成企业身份的授权、审查和管理,以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让所有企业的认证统一在同一个模块下完成并接受用户的查询条件。

(3)协同服务中心用于记录协作企业间的共享的数据,并提供数据格式的转换和统一。企业需要将共享数据上传到协同服务中心,同时企业也需要从协同服务中心获取其他企业所共享的数据,即企业间信息交流传递要在协同服务中心进行信息交互,联合信息采集、查询结果集成也要在此功能模块中进行处理,为企业产品的协同开发提供公共的工作空间。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5

关键词:web;信息管理;系统需求;B/S

中图分类号:F272文i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13-02

一、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利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企业由传统的通过投入资本获利,转变为通过知识生产获取高额的利润。在企业获利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利用水平,成为影响当前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主要是企业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最大的程度上为企业进行信息管理提供便利,并且也方便了企业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工作。从整体上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计算机以及硬件设备共同组成的。企业在内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获取、传输、修改、维护以及使用信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和收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企业数据合理的应用,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企业获取的数据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阶段目标,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及时对自身的企业运营方式、企业业务流程等做合理的调整,达到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同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管理信息,能够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展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方法;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到的员工的信息,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使企业能够及时进行计入,通过积极的人事政策,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这都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企业在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时,都加强了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在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明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需求,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前提条件,并关系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成败。只有在明晰系统设计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工作人员才能进行设计的具体开发,满足企业信息管理的需求。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对于信息管理以及信息使用的具体需要,在进行系统设计时,系统必须满足一下要求: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对问题的数据域以及功能必须要有十分清晰的表达和理解;在对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时,必须要对各种系统的功能进行仔细分解工作,确保系统设计的不同方面都要具体化。根据当前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本文认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模块:销售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料管理以及系统维护。其中在销售管理模块,销售工作人员能够管理订单、商以及客户。计划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进行计划制订、管理及调整。财务管理主要指的是,财务人员能够根据市场信息进行产品定价、结算等操作。物料管理主要是对仓库的产品以及原料等物资进行管理工作。系统维护模块包括系统管理、用户权限、公告、维护系统等任务。

三、系统设计

(一)技术选择

1.B/S架构。在进行系架构统设计的过程中,选取了当前普遍使用的B/S三层架构体系,从整体上看,采用B/S三层架构体系的主要优点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所有的应用以及数据都在服务器上呈现,这样降低了系统开发的费用,并且整个系统桁架容易维护,也方便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工作。其次,方便用户进行信息管理工作。采用B/S进行系统架构工作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企业工作人员并不是所有人的计算机水平都很高,采用这种设计方式,能够使用户很快地掌握使用方法,方便操作。最后,采用B/S三层架构体系,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这样能够有效对数据库功能进行拓展。

2.Sp技术。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根据系统数据库访问的需求,文中使用JSp技术作为访问工具。在系统应用当中,选用JSp技术能够使基于web技术够早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进行数据库访问的过程中十分快捷并且也更加容易。并且系统当中的应用程序可以同各种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以及开发工具之间能够进行更好的协作,确保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3.apache,tomcat。从性能上进行分析,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使用apache进行www建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而tomcat则是一个免费的开源的Serlvet容器,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使apache处理静止状态的HtmL,tomcat处理JSp以及Serlvet,这样在系统当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两者不同的优势。

4.mySQL数据库。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采用mySQL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操作的的工具,数据库的作用在于进行组织以及表达信息,当前常见的数据系统很多。但是,在众多的数据库当中,mySQL数据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进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本文选用了mySQL数据库系统。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功能

1.销售管理模块。在整个系统当中,销售管理模块主要是企业内部的销售人员管理的模块,在整个系统当中,销售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订单管理、完成销售订单的添加和查询;进行商管理,查看企业商信息,并且能够对商信息进行修改和添加操作;能够对企业客户的信息进行查看,并有权限对之进行修改。

2.计划管理模块。在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是管理人员管理的模块,在这一模块当中包括了企业的具体发展战略,企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且在这一模块当中,根据企业销售、库存以及运营等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新的营销以及发展规划。在这一模块当中可以对企业的计划进行调整,也可以在这一模块当中执行计划,将未执行的计划状态更新为已经执行。

3.财务管理模块。在财务管理模块中可以进行产品定价,并且能够查看企业仓库当中的货物的单价信息,并且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产品的价格进行灵活调整;企业商结算,查看订单信息,并且能够对于商是否支付进行管理;对企业销售人员管理,查看、修改企业的销售人员的信息;统计企业在发展中a生的各种报表,完成各种订单,成品出、入库单据及原材料出/入库单据的统计工作。

4.物料管理模块。成品管理,查看库存成品信息,并实现新成品和库存已有成品的入库工作;成品发货,实现库存成品的出库;原材料管理,查看库存原材料信息,并完成原材料的出入仓库工作。

5.系统维护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查看系统用户信息,并可以修改用户信息;广告管理,查看企业广告信息,修改广告信息,添加或删除广告。

四、系统实现

在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现的过程当中,根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特点,在对系统进行实现的过程中,具体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在进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根据、利用apache以及tomcat技术进行web服务器的构建工作,为进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步,利用mySQL进行系统数据库的搭建,并对各种数据表进行设计,确保能够存储企业的各种信息。

第三步,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使用Dreamweaver进行系统网页设计,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第四步,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利用JSp变成,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具体操作,操作结果将通过HtmL的格式或者是通过XmL的格式利用web进行。

第五步,针对系统当中的不同的用户,对用户进行权限划分工作,用户的权限不同,其操作范围以及能够查阅的数据也是不同的,这样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

在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系统维护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系统当中的应用进行丰富,对系统数据进行维护。其中,工作人员在进行系统维护的过程中,数据库维护工作是重点。为此,在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系统的重要数据要及时进行备份,并且要对核心数据库采取加密处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促进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企业信息管理需要。

五、结语

本文根据当前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需求,以web技术为基础,借助B/S三层结构,设计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对企业日常生产中,从原料购入,到产品销售的整套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工作,并且企业在对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基础上,能够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这样能够增强企业的综合能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英.基于webService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10).

[2]孟伟.基于web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6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电力企业;集成管理控制;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25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电力行业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缺乏服务意识等问题日益突出。多年来电力企业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垄断的条件下经营。发电企业机构臃肿,浪费现象严重。尽管经历过多次体制上的演变,组织机构进行过多次调整,但发电企业在组织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由于电力企业产品单一,退出障碍高,市场比较稳定,为了促进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尽快改变观念,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实现电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于电力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集思广益、服务市场,开发与实施一体化构建平台eRp,使得先进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落实,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经济规模的需要,电力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生产和管理的信息量剧增,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为满足企业增加效益的需求,必须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等都处于最佳结合状态。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基于信息化集成技术的统一平台,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1传统电力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是根据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只起到了简单的“数据收集”的作用,仅在功能上实现了生产、运行、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现的功能。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工作尤其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快速进步,同时,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信息化认识不够,只是单项应用或局部集成应用阶段。对设备、物资、燃料、运行、财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与SiS等生产控制系统分立应用不能有效集成,需要采用基于管控集成平台的组件技术和统一的数据库调用实现信息共享,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从生产控制系统获取所需信息,达到各系统集成的目的。

2)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信息编码规范标准不统一,业务与业务之间不能互通互联。各应用之间缺乏相应接口技术和手段,子系统的可移植性较差,局部之间数据接口不能实现整体集成。

3)尚未实现信息化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灵活性比较差,不能有效应用组件及组件库管理技术,导致信息系统建设不具有通用、分布和开放性的特点,不能应用以组件“即插即用”的方式实现系统的有效集成。

4)对信息加工不及时,管理信息系统对经营管理、经营决策的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以上问题,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副局长廖家生曾指出,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学习十精神,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认识;其次,要加强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提高信息系统标准化和集成化水平;第三,要做顶层设计,实现纵向覆盖所有单位、横向覆盖各个业务环节;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加强信息技术改造升级。

2计算机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的应用

2.1通过平台配套工具集实现管控集成

通过配套工具集可实现发电企业管理模式与技术实现的纵向集成。采用工具集(建模、流程配置、报表、组件库管理等工具)实现企业管理模式、方法与发电企业管控一体集成系统的紧密连接,形成企业高效管理系统,并应用到了企业实际管控事务中。针对各类数据采集接口标准未能通用的问题,通过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集成的标准数据采集接口技术,实现一种灵活、开放的企业集成平台,支持企业内外部过程的集成、重组和优化,实现面向电力企业的灵活的可重构、可剪裁、可扩充的系统框架。

1)基于组件的开放集成体系结构

基于组件技术的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系统和第三方软件系统有机集成。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实现了新型系统界面,图形化导航功能,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用户界面操作简洁。

2)面向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与方法

可以实现新的集成和优化的方法与技术,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具有了与国内主流机组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集成的能力,并可与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和信息系统接口。

3)发电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的可复用模式

2.2通过统一平台构建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

miS内部的管理功能集成:可采用基于管控集成平台的组件技术和统一的数据库调用实现信息共享。

miS-SiS的集成:可采用基于管控集成平台的组件技术和统一的数据库调用实现信息共享。主要集成miS系统与SiS系统中的生产系统实时信息显示、机组运行小指标统计分析、性能计算和分析等集成。

生产控制系统集成:可通过标准的通讯协议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可靠、实时地从生产控制系统获取所需数据信息。主要集成机、炉、电气及辅机和公用系统的控制,可分别采集来自主机控制、输煤等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

基于统一平台构建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可以实现管控一体化。通过信息平台技术,把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发电设备、运行、物资、合同、预算、财务等业务内容整合在一个稳定、可靠、高效、开放的统一平台上。

通过适合国内发电企业管控集成的应用模式。系统可以应用设备点检管理体系,全面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精细的燃料采制化体系,实时数据采集、显示和在线分析体系,指标分析和对标考核体系等符合发电企业管理特征,开创了信息化标杆应用示范工作。

现代电厂管控集成中涉及大量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生产控制系统,它们分别帮助企业生产和管理人员完成对企业的发电生产和企业经营的相关管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管理信息化系统;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等。

在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平台总体功能规划的过程中,根据企业活动处理的生命周期特征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使管理信息系统一改以往分割的、孤岛式的从属于企业不稳定的组织机构的状况,从而面抓住发电生产和设备维护两根主线,辅以物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辅助管理,搭建起功能完备的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平台。

1)基于组件的开放集成体系结构:发电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具有通用、分布和开放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研究基于组件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软件组件的划分和开发;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保证系统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研究基于组件技术的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平台,并实现与电厂集散控制系统DCS、监控信息系统和其它第三方软件系统有机集成的总体架构,系统的平台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用户界面更加友好,操作简便。

2)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软件平台功能框架

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3发电企业信息系统典型的集成点

为了整合电力企业资源,协调经营和管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可以在先进的集成模式下完成管控集成。

电力企业信息化集成技术应用系统能够使用户能在工作站和终端上进行监视和查询。同时建立全厂实时和历史数据库,以满足系统和各相关管理部门快速、高效地对现场过程数据进行查询和处理的要求。

1)miS内部的管理功能集成:主要集成设备管理、备品配件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可靠性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2)miS-SiS的集成:主要集成miS系统与SiS系统中的生产系统实时信息显示、超温超压报警、自动利用率及保护投入率统计、机组运行小指标统计分析、性能计算和分析等的集成。miS和SiS系统中大量的分析、统计数据直接取自生产控制系统。主要集成机、炉、电、电气及辅机和公用系统的控制,包括数据采集系统、锅炉和汽机的辅机控制系统、电气网络监控系统、电网远程发送单元、输煤、除灰、辅助公共控制系统、aGC等等,分别采集来自主机控制、输煤污水处理等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

2.4典型集成点的集成方法

1)miS内部的管理功能集成:采用基于业务基础平台的组件技术(Com/eJB)和统一的数据库调用实现信息共享。

2)miS、SiS-生产控制系统集成:基于opC(oLeforprocessControl)的数据交换协议,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可靠、实时地从生产控制系统获取所需数据信息。

3)系统集成:包括功能集成、界面集成和操作集成等。用户面对的是一个系统,所有业务功能都在这个系统中完成,不需要打开不同的应用系统去完成不同的业务功能,进行集中监控和控制。

4)业务集成:业务集成是指企业各种业务之间的数据、信息及知识的集成与共享。是在企业建模基础上,通过面向业务处理过程来进行集成。

5)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的集成: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控制等系统之间的接口,利用运行实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如实现实时成本计算、设备状态诊断、运行优化等,辅助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先进的接口技术,将有关信息通过接口服务器进行规范的数据交换,保证了与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致性,满足了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实现了对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的系统集成。为电力企业基础设备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将经营管理信息化应用延伸到控制底层,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业务和生产过程业务的信息集成。

参考文献:

[1]金思维电力行业典型案例分析[J].电力信息化,2008(01).

[2]马玉英.浅谈强化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管理[J].云南电业,2010(11).

[3]吴瑜,洪榛.面向造纸行业的多功能信息集成技术[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10).

[4]李琪林.面向智能电网的企业应用集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7).

[5]曹渝昆.基于Soa的大型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1(01).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7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战略定位发展趋势信息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方式正逐渐覆盖掉传统工作模式,从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各个环节中都得到应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由企业资金来决定,根据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多种多样的状态。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更高,由于其架构和中小企业相比更精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更为完善和具体。

一、概述

本文探讨信息化工作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从宏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中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定位原则和战略方向;二是从微观上来分析,探讨企业中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这两点着手全面研究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发展情况。而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全面且不断地提高企业工作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和方向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面向市场等等。而对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制定,需要考虑从企业内部情况和企业外部环境两方面因素。

外部情况包括客户信息、市场动态和竞争企业信息等,内部因素则是考虑企业的架构模式、企业性质、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等情况。因此,针对外部打造信息化的客户管理、市场分析和电子商务等系统,针对内部需要建设企业内或者集团内综合信息化系统,不仅在各部门实现信息化办公和自动化办公,还将不同部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资源共享、工作协调等作用。信息化工作的战略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企业人员素质的建设。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注重对不同性质员工的技能知识培训和员工信息化工作理念学习,培养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综合素质过关的人员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工作流程和企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使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数字化企业系统进行管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销、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实行有效控制。并且在新产品研发上和电子商务中也进行积极拓展和创新,打造信息化管理的良好基础。三、企业形象和外部建设。使用信息化方式在互联网上树立独特健康的企业形象,通过网络推广、企业宣传、客户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建立企业门户网站使得企业在相关产业内发展出自己的代表形象和位置,使客户和其他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实力和信息化发展进程等资料。

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是在集中化和统一化的基础上,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业务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在实现全部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架构来使信息化工作适应业务变化的需求。

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向全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与市场相连来发展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企业的合作,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三、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用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计算机技术应用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目前,企业内信息化工作应用系统大致可分为五类:管理方面、决策方面、制造或者生产方面、设计方面和综合。全部的信息化技术都是根据企业业务流程而设计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系统。

管理方面的系统主要用作日常工作的管理、日常办公和对客户、工作内容或者对公司内部人事的管理。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和项目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等。其中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应用较为普遍和有效,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对企业活动中整个产业链条和所涉及到的资源材料等进行管理;决策方面主要是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制造或生产方面有制造执行系统、车间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使用信息化智能化方式对生产或制造活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监督;设计方面包括产品协同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用于产品设计和辅助制造及其他功能,有的企业还会用到与研发部门中,对科研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综合系统是企业用于其他方面的管理系统,如用于电子商务管理的电子商务系统和协同产品商务系统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会更加多样化,并且更符合不同公司不同业务流程的需要,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会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战略指导。并且将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决策模型库和数据库,对于不同企业都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四、小结

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是基于企业内部情况和外界环境进行定位的,由整体的战略指导和具体的信息技术执行,最终实现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而企业只有在信息化建设中更为完成、更适应自身的业务流程才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立稳脚跟。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8

关键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将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之中,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学、信息化管理等学科作为理论支持,通过对信息化处理流程、人员权限设置及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进行规范,将企业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形式在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以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效率,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而在信息化对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企业也同时面临着网络病毒攻击、数据篡改等风险,亟待企业通过强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手段,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所谓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自身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特点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信息系统不相容岗位分离、内部复核与计、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及维护信息系统运行、控制等手段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正确性、安全性,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伴随信息化应用面临的风险。

一是信息系统通过网络与计算机将企业各个部门甚至是处在不同城市的子公司之间进行联接,各部门只要通过登录信息系统便可进行相应权限的录入、修改等操作,提高了异地办公工作效率。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操作人员只要通过网络便可使用木马病毒侵入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任意修改、删除,使企业财务数据及商业秘密面临极大的风险。二是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使各企业间网上支付资金成为可能,虽然各银行纷纷通过使用网络密码U盾等工具进行防范风险,但由于网络病毒及网络支付交易痕迹模糊等原因,给企业资金控制活动带来困难。

(二)内控执行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一是信息化数据影响的广泛性。随着信息化系统在采购、仓储、生产及销售等部门的应用,使电子数据可以在企业所有部门间进行传递,一旦某个部门输入数据有误,将给企业会计核算、仓储计量、采购量计算及预算执行分析造成影响。二是由于传统财务会计及纸制信息凭证流转均由审批人、经办人签字确认,一旦某项经济业务出现差错则可根据签字追究相关责任人。而电子信息化系统在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由于登录密码泄露等原因,导致某财务人员可对记录、复核、审批进行确认、修改,给寻找差错点及责任人带来困难,也为企业财务人员贪污舞弊、侵吞资产提供土壤。

(三)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处理过程具有隐蔽性。

一是信息化系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实现了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共享及保证企业管理层可以及时、有效地对企业资金流、库存、生产及销售情况进行监控,促使企业经济活动按照经营战略目标进行。但信息化系统由具有使用权限的工作人员进行网络操作,一旦某财务人员登录密码被泄露或个人主观意愿而修改信息数据,企业则无法及时查找风险点,使企业信息数据面临极大的风险。二是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通过网络与计算机应用实现了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纠正作用,克服了传统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对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浪费,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但由于信息处理过程未通过纸制形式保存下来,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二、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若干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结合自身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企业领导应带头执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执行。一是建立信息系统不相容职位分离与授权制度。企业应将信息录入与复核等不相容职责彻底分离,并通过明确职位职责及加强内部稽核等手段保证所有经济业务得到有效审批,避免企业员工为追求经济利益擅自修改财务数据事件的发生。二是制定信息系统处理流程。企业内部应建立信息系统处理流程制度,制度中应包括登录权限设置、数据审核与输出、电子数据保管与备份等工作内容,同时,应制定网络安全、硬件维护等制度,在规范企业信息化处理流程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企业信息系统运行风险。

(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一是企业应成立内部审计机构,专门对企业财务核算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企业领导应督促企业各个部门给予内审工作配合与支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得到顺利执行。同时,内审部门应将审计中发现的内控漏洞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以便企业管理层可及时督促各部门进行整改落实。二是企业内审人员应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化审计技能水平,在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软件操作使用的同时,将传统审计查账手法与信息化审计相结合,学习电子数据审计取证方法,提高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水平。

(三)提高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一是定期将信息化系统产生的电子数据通过光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备份,并由保管人员按照信息类型、年份进行分类保管,同时,对备份数据进行台账登记,防止信息系统数据丢失。二是建立信息化数据分类使用权限设置。企业应对信息数据按照保密程度进行科学分类,对于一般财务核算及库存等管理数据可设置全部共享权限,保证企业各个部门可以及时查阅;对于机密数据应设置访问限制,防止其他工作人员访问数据及降低机密数据泄露风险。三是企业应按照《会计法》规定,定期将电子账务数据打印输出保存,以便本单位内部及税务等外部监督部门审计使用。

(四)加强企业信息系统软硬件维护

一是为企业会计电算化服务器存放提供场所,并指派专人对电算化服务器进行日常维护,防止不具备权限工作人员接近服务器。二是企业应建立详细的计算机运行、操作制度,根据会计岗位职责对每位财务人员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与密码设置,避免个人擅自修改会计数据事件的发生。同时,指定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为会计电算化电脑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对会计软件及防病毒软件进行升级、更新,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提供良好保障。三是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职责权限及软件更新、备份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以督促企业各部门及员工提高信息化系统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娜依.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改革与开放,2010(06).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9

【abstract】inlightofthecharacteristicsofgastradeinChina,weanalyzedthecurrentsituationofmiSapplicationingastrade,thepracticalsignificanceofsetting-upgasmiS,andwealsodiscussedaboutthemaincomponents,guidingprinciple,constitutionandfunctionofasyntheticmiS.atlast,wepointedoutseveralimportantproblemsyouneedtoknowinsettingupthemiS.

【关键词】燃气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

【Keywords】fuelga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information

一、燃气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城市燃气企业从90年代初期就不同程度地开始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长期的探索、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西气东输”工程、“数字供气”、建设信息社会等的出现,对燃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以生产管理、管网管理、营业管理、信息化办公为主要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得到长期的应用实践,已经成为城市燃气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与此同时国际天然气企业的信息化大都采用以SCaDa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等支持功能;以eRp/eam为核心,并与SCaDa系统对接,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实施全面的在线实时管理;以GiS为辅助系统,与SCaDa系统、eRp/eam系统整合,形成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城市燃气信息化水平。与之相比较,我国城市燃气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1、信息系统机制薄弱,体现在:生产的安全性低,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差,资产利用率低,输配和管理成本高。

2、企业体制、机构和人才与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有一些城市燃气企业的领导在理念上还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信息化建设只完成了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还远没有实现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目的;虽然建设了基础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尚不注重数据的整理和挖掘。

4、缺少一个规范的燃气信息统一管理平台(燃气企业信息门户);一些子系统各自为政,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二、燃气信息化的实际意义

燃气企业的业务性质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有很大的不同,燃气是易燃、易爆、有毒的产品,燃气企业面对着千家万户的服务需求,管理着全市范围内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网和大量设备。因此,所研制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为安全稳定供气的严格要求服务,必须要为做好用户服务这个工作宗旨提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这就要求燃气企业必须以整体信息化为出发点,将企业运营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针对燃气运营模型的要求,统一规划,构建生产调度、管网运行、营业收费、用户服务等专业应用系统,形成燃气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此外,燃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响应国家确立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思想。燃气信息化不仅适应城市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而且对燃气企业的企业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充分体现了燃气企业“数字供气”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水平。。

三、燃气信息化系统的组成

按业务内容、业务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燃气企业目前的业务模式,可以分下面几个部分: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包括业务咨询、信息查询、业务申报受理、业务投诉受理、用户服务热线等);营业收费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抄表、收费、与银行间代收燃气费数据处理);GiS系统(燃气管网运行管理、维护等);eRp系统(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料供应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经营计划等);SCaDa(包括燃气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供气调度等);企业门户网站(展现公司形象、提供用气常识、安全知识等)。

燃气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见图1。在这个关系图中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统一运行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业务应用系统与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平台实现双向互通;业务应用系统中只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和营业收费管理系统直接面对用户,GiS、SCaDa和GpS系统是公司内部生产运行系统,主管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只与业务发展管理系统联系。

四、燃气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思想

建设高水平的燃气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出发,调动企业内外多方的力量,运用行业内领先的现代化科技手段和信息网络技术,对企业的整个运营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形成适应企业发展变革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先进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整合,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业务创新,以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提高社会满意度,实现燃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1信息化建设原则

燃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遵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统开放原则;技术先进、可靠、实用原则;“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坚持标准。总体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燃气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前要制定建设规划,统一规范标准,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做到结合实际、重点带动、分步推进、按标准进行建设,让信息建设与管理建设同步进行。

(2)系统设计要先进、可靠、实用。要利用成熟可靠的公用网络,根据燃气企业各个分支机构分散在整个城市的特点,采用方便、安全、可靠的Vpn虚拟局域网,保证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整个系统的规划要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信息产业几乎每年都要更新换代,所以做系统规划的时候在充分考虑技术成熟性的同时必须采用国际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和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系统,确保系统的先进性。

(3)系统运行的开放性。系统必须十分注意开放性,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平台,便于开发、使用、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的支持;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也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相关系统中留有相应的软件接口,使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很好的共享。在实用性方面,随着人们管理意识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更加追求实用效果,要完成人工作业,还要完成很多过去人们想做而无法做到的工作。

(4)建设"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自动化,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提升服务素质,最终提高社会满意度;因而便民利民应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必须保证系统简单易学,建立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友好界面,建立用户自我服务系统。

(5)系统的安全性。在地球村时代,安全性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建立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机制,制定规章制度,防数据泄密、丢失,防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

4.2燃气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企业信息平台建成一个B/S结构的intranet访问平台,即企业信息门户。完全基于三层结构web应用技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

(2)建成核心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作的顺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实现宏观决策和计划指导,同时建立信息中心实施对数据交换中心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升级等相关职能,并进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机制,形成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框架。

(3)根据实际情况分步重点建成急需的应用系统。这包括营业收费管理系统、GiS系统、SCaDa系统、客户服务中心、eRp系统、oa等。

(4)通过企业信息系统与产业链上其它信息系统的互连和信息共享,实现企业经营的社会化和系统增值,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向飞跃。

五、燃气信息化建设内容及各个子系统功能

燃气信息系统建设是以提高业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内容包括多个面向具体应用的应用系统以及支撑应用系统的公共信息平台。

5.1系统体系构建

燃气企业信息系统体系应根据燃气企业目前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和状况,考虑以下方面:

①适应燃气企业目前的应用背景和现状;②保持与it新技术的同步发展;③建立基于internet技术的主流的Vpn形式的信息网络。

由此考虑其系统体系结构见图2

内部网上(intranet)将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统一共享;在企业外部网上(internet)与政府该系统体系结构比较适合燃气企业的应用要求。它以数据库为核心,在企业、银行、用户相关联,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

5.2统一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重点是建立基础设施平台,搭建全公司的Vpn虚拟局域网络,建立起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安全、访问控制机制,各类客户端信息访问机制等。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环境,利用计算机的三层结构技术,实现燃气企业集成平台与现有各类计算机系统的无缝集成及平滑过渡,以及今后新增系统的数据集成。

5.3营业收费管理系统

营业收费管理系统几乎覆盖了直接面对用户的所有业务,包括抄表、收费、与银行间水费代收数据处理等。

营业收费管理系统是燃气企业整个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燃气用户基本数据库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城市的基础性公益性大型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不光完成营业收费的管理工作,系统的数据将直接共享应用于城市燃气规划、城市输配燃气管网数学模型、城市GiS系统以及燃气企业各有关管理部门和各有关上级领导决策部门。

5.4客户服务中心系统

客户服务中心是燃气企业与用户和社会各界的直接面对面窗口,也是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部分。这部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形象和社会稳定。客户服务中心以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一个燃气用户建立一组档案,记录着用户开户之日起到现在的所有的情况,使燃气企业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一个非常清楚全面的了解,是燃气企业搞好对外服务的基础工作。此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用户报装管理系统、燃气表管理系统和热线服务管理系统。

5.5eRp系统

eRp系统包括燃气企业的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物流后勤管理、燃气表管理等。这些系统良好运行,为燃气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

5.6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主要由GiS、SCaDa、GpS等构成。这是以实时动态管理系统为主,包括燃气企业的主营产品—燃气的整个生产处理过程和把产品通过管网系统送到千家万户的整个传输过程。这一部分以基本生产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燃气输配过程进行控制。基本生产信息的数据一方面用于生产运行,另一方面和基本用户数据一起作为管网建模和GiS两个系统的主要基础数据来源。通过管网模型和GiS系统的分析处理,得出的结果可以科学地指导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合理的管网运行,以及对管网的建设和规划提供宝贵的数据。

六、燃气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燃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在新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新型管理系统,过去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燃气企业的“信息孤岛”现象非常明显。在信息技术相对成熟的,新的管理系统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因此老的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必须适应新的信息化系统。在这个互融过程中,建设燃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体现出的几个问题是系统是否成功的关键。

6.1领导重视,企业“一把手”亲自抓,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保证

首先,最高领导一定要亲自挂帅,实施“一把手”工程。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公开和规范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人员的权限变化。因此从实质上来讲这是一个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实际应用都是要体现领导建立在现代化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管理思想的,所以企业“一把手”和其他主要领导不亲自抓是搞不好燃气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的。

6.2注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

搞好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战略。信息系统建设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组建系统,制定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规划重点考虑企业全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编制系统功能目标。确定部门信息处理应用要求和公司全面管理需要之间的合理配合,根据系统要求和市场技术经济条件,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能力并留有发展余地。

6.3系统建设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要求

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关键是应用程序可以持续使用。这要求应用程序要易于理解、扩充和改动,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升级的平台上。对此,在开发阶段就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深入分析,合理地做出安排,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

6.4编码技术标准化和管理业务规范化

燃气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涉及到大量的信息编码标准化工作,这既是提高应用水平,信息共享的需要,也是满足今后扩展的前提。重视基础数据开发,实施信息挖潜,是项目成功的保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大量时间花费在整理、改进、补充完善传统业务的规范作业制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基础数据,达到编码技术标准化和管理业务规范化。

6.5注重人才的培养及梯队的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实施以人为本是燃气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的保证。公司内部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系统维护力量,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否则难以完成系统的日常运行。系统维护应当能够完成系统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处理一般的系统故障、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用户权限分配、在应用层面上对软件功能和界面的调整修改等。同时,还要求企业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型管理工具,而且这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的标志之一。各类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应工作岗位的系统模块的应用,力求操作的快速和数据录入的准确,减少甚至杜绝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企业信息系统的作用篇10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改造,进而满足现代经济背景条件下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信息化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可以在不同计算机和应用系统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使不同部门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系统集成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系统与应用,如计算机软硬件、接口及机器聚集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系统集成对企业发展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功能交互、信息共享以及数据的管理控制。系统集成并不是简单地将各系统应用联结在一起,而是通过统一规划设计,经各系统应用联系在一起,进行优化充足[1]。通过系统集成,企业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企业在进行数据管理规划时也会更加得到便捷,企业在集成系统的辅助下,企业规模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有利于开展并行工程,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合作。基于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主要包括硬件集成、数据和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和生产等功能集成[2],其中数据和信息集成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过数据和信息集成,可以对企业系统中各类数据进行统一处理,避免出现数据冗余,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界面,实现企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企业内部使用信息系统管理的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企业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有不同,比如制造业企业就主要运用pDm、eRp、meS系统等。企业系统的集成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大多数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在使用某个应用系统时,往往是以实现某个特定应用、满足局部要求为目的,这些应用系统仅仅处理着企业特定职能部门的工作,缺乏各部门间的联系,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应用系统多处于独立状态,企业部门间不能有效共享信息[2]。除此之外,企业系统在开发时多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实现平台,采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和通信协议都存在差异,这样企业在不同系统间就很难实现信息的相互传递与共享,这样一来原有的系统与新应用系统也就不能实现有效集成,由于它们缺乏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通常都被保存在企业的不同主机、数据库和服务器上,只有个别有特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到这些数据资源,独立的应用系统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价值,形成了“信息孤岛”。

3企业信息化的系统集成改进方法

3.1基于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集成。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需要建立在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随着近几年我国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也由企业信息化平系的更加密切,因此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集成需要建立在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信息化平台作为一种应用集成框架,可以将原本相互独立的不同系统组织起来,整合企业的异构系统,使用户可以在使用系统获取数据时变得更加简洁方便,只需要通过信息化平台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搜索工作,避免出现信息孤岛[3]。基于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集成使原本分离的系统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支持业务过程的连续系统,这极大程度上地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业务的需求,用户在信息化平台上能够进一步地协调合作,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高效。

3.2数据集成的改进。数据集成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企业数据集成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常会出现数据集成问题,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时要格外重视数据库的设计。数据集成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数据来源,而数据集成就是对这些数据来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企业信息化数据集成首先要明确数据集成的范围,有些企业信息化系统在集成时并不需要将所有的数据都集成起来,只需要集成其中的一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数据库中的数据、某些HtmL、多媒体文件等。因此,在进行数据集成前,需要预先明确哪些数据需要集成,哪些数据不需要集成。企业数据来源非常广,有些数据还属于不同的部门,因此,数据在集成时还会遇到权限问题,有些数据属于部分部门专有,是不能被其他部门访问的,有些数据则要隔离保护,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时还需要预先明确数据集成的资源所有权,充分考虑每种数据的所有权,对于无权访问的数据要设置权限[3]。在进行数据集成时还会涉及到全局模式的数据集成,这时所要采取的方法包括数据聚合方法和etL方法,这些方法都涉及到数据仓库技术,指的是在多个异构数据源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局模式,这样不同的数据源就可以在全局模式下进行交互,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1]。然而由于这些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结构差别较大,因此在建立全局模式时要格外注意数据间的兼容性。企业数据的集成并不是要丢弃原有的数据格式而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而是要在原有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一个数据库中,并保留原有数据,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数据集成过程中发生数据的丢失,并且保留下来的数据也可以在后期继续使用[2]。由此可见,企业数据的集成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数据在存入新的数据库时仍保留原有数据内容,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数据集成时要格外重视数据的前后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