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十篇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十篇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3:08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1

关键词:手术室;焦虑;满意度;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80-02

手术室作为治疗患者的一重要场所,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护理质量均有着较高要求,同时手术室也是医疗纠纷发生率较高的一个场所[1]。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目标为提供优质且全面的护理服务,以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笔者选择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手术室实施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获得了良好且显著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把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到我院手术室实施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实验

作者简介:楼攀,1986.2,女,汉族,本科,浙江永康,金华市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学。

组,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38.45±9.16岁,手术类型:胃肠术12例,肝胆术10例,子宫术8例,心肺术10例,四肢术8例,卵巢术5例,脑部手术3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把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到我院手术室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39.65±8.75岁,手术类型:胃肠术11例,肝胆术12例,子宫术7例,心肺术9例,四肢术10例,卵巢术4例,脑部手术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主要如下:1)术前: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其病情,具有针对性地消除其不良情绪,介绍手术流程、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和手术室环境等,及时解答患者所存疑虑;询问患者所存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全面评估其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介绍成功案例,强化患者信心,嘱咐患者家属应保持良好心态,以免其不良情绪影响到患者,继而影响手术的实施。2)术中:协助患者进入至手术室,控制好手术室温度以及湿度,运送患者时速度应平稳且防止碰撞;予以鼓励性话语消除患者恐惧感,强化舒适度,比如提供毛毯或者枕头等,若患者存在关节性疾病可提供相应的棉护垫;静脉注射需准确,遮盖好患者,辅助医师将患者放置在合适;对非手术处可进行按摩,防止其水肿,对嘴唇干裂或者口渴者可将浸湿棉纱放置在其嘴唇;加强局部保暖,防止出现低体温,协助医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突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3)术后:术毕用温水擦拭干净创面血迹,盖好被单,将患者送到病床;增加回访次数,密切检测患者各项体征指标,和管床护士以及患者家属实施交流,嘱咐患者术毕近期应卧床休息,且注意营养,当患者病情有所恢复以后简单地进行动作练习;构建档案,记录患者和气家属的有关建议,并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以为下次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参考。

1.3观察指标

术前、术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且按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验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t比较检验组间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用x2比较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以p

2.结果

实验组术前、术后焦虑评分分别为56.4±2.8分、47.1±2.2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7.5±7.4分,患者满意度为89.29%(50/56);对照组术前、术后焦虑评分分别为77.4±5.5分、62.4±4.5分,护理质量评分为65.3±3.6分,患者满意度为71.43%(40/56),通过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确保手术顺利且正常地进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各医院也开始加大力度探讨如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3]。手术室具有风险高、技术性强、工作时间长以及工作量大等特点,任何不稳定因素均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对此,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优质且全面的护理服务也变得尤为重要[4-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中心为患者,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予以优质且合理的护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而言,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还注重术前随访工作以及术后回访工作,经优质护理服务,缓解和消除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情绪,以此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本次研究发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缓解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同时还可提高其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红,张金凤,刘兰莲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67-1369.

[2]宋焕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65-266.

[3]白晓霞,敬洁.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2,27(16):51-53.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2

在卫生部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中,手术室的优质护理不仅体现在如何优质于手术医生的配合服务,还要体现在如何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的细节服务。作为手术室护士,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岗位角色,加强服务质量,切实地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围术期护理服务,对外科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和积极的意义。我科借全国铺开的优质护理服务为平台,强化手术护士主动沟通的细节服务意识,取得显著的成效,现用4个“w”和1个“H”来进行解析和阐述。

1why——手术室为什么要进行优质护理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卫生工作、医改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了创建平安医院,打造特色服务品牌;为了全面坚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为了改变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为了提高手术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展示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内涵。

2what——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应想方设法满足手术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让他们在手术前后都能感受到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份温馨的手术告知图示,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和手术用具,一句及时到位的解释和安抚,让他们体会到像家一样感觉的氛围。

3when——什么时候去做

手术前通过术前访视告知单让病人了解整个程序,向病人讲解的注意事项,确保沟通有效。手术中的护理关怀,对病人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尽量陪在病人的身旁,告诉病人手术进程。在病人疼痛难忍时,护士可紧握病人的手,让病人感到温暖,减轻疼痛感,稳定病人的情绪。手术后随访,手术护士再次来病房了解病人手术后的感受,关心、安慰病人,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祝病人早日康复[1]。术前、术中、术后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把他们衔接起来,提高整个服务的质量。

4where——在哪里做

病人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哪里,住院病区、术前接待间、手术操作间、麻醉复苏室都是我们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场所,我们的服务在哪里就要求必须是提供优质的服务。

5How——如何做

5.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小组,制定活动目标和方案:成立由护士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小组,负责落实活动计划的实施和评价,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以“手术患者及家属满意、手术医师满意、医院满意”为活动目标,把这项工作作为科室“抓服务、树形象”的重要契机,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优质、高效的进行。

5.2重视内部客户——手术医师的服务

5.2.1成立专科护理配合小组,实施弹性排班:组织各专科手术配合小组的学术讲座,聘请专科手术医师轮流讲课,建立手术医师的手术喜好档案,强化各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技术水平。每天根据手术量的情况,适当增设“9-4”“10-5”班,保证薄弱时间段(中午)的人力,杜绝2台手术只有1名巡回护士的现象,改变护士加班直落时间长的问题,消除护士职业疲溃感,保证护士饱满的工作热情。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5.2.2护士长主动搭建医护沟通平台:护士长利用节假日组织医护联谊会,增进医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融洽医护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

5.3提供细节服务,满足手术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5.3.1优化手术患者的接待流程,提供“术晨接待”服务:术晨接待患者是术前访视工作的延续,也是术前访视与术中护理自然衔接的过程,为了保证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我科对所有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晨接待服务。取消每天早晨全科人员参加的大晨会交班,采取主班护士和晨会提问培训护士简单交班即可,交班时间控制在5-10分钟,重要会议传达集中在每个星期一次的全科大交班,全科大交班术晨接入的手术患者先集中在准备间由一名高年资护士集中接待,把护士的时间真正还给手术患者。

5.3.2关注急诊患者的心理疏导:我院急诊手术较多,占总手术总数43±2.6%,急诊手术患者是我们服务的一个庞大的群体。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由于急诊手术的特殊性,术前访视和手术患者的运转需同步进行,急诊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源,巡回护士在接运患者途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疏导和护理,介绍手术、麻醉基本经过、积极鼓励患者,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的恐惧心理,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细心照顾。

5.3.3提供手术患儿苏醒期的亲属陪护及术中亲情告知服务:根据手术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患儿手术结束转运至麻醉复苏室后,我们提供亲属入室陪护的服务,有助于患儿苏醒期的舒适护理。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的手术,我们接待护士会与等候区的患者家属亲情连线,告知手术进程,解答家属的疑问,及时解除患者家属的担忧,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

5.4积极宣传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利用新闻媒体、报刊、医院的板报、院内的网站等作为媒介,报道我们的护理服务内容及优秀的护理服务个人,号召护理人员学习身边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5.5强化绩效考核制度,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做到实处。每个月根据患者服务满意度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调查,评选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年度的优秀护士评选优先在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中产生。

6小结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广大患者的心愿。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是改变患者对医院认识误区的一种方式,同时使得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充满信心[2]。在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给我们手术室护理工作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护理环境,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合理管理护士人力资源,加强医护沟通,和谐合作,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我们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67-01

手术室是医院救治患者的关键科室,手术室的环境及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随之提高,传统的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被逐渐引入临床并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外科手术室120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外科手术室自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14-84岁,平均年龄49.5岁;研究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13-85岁,平均年龄为48.9岁。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遵医嘱辅助各项治疗。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为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包括以下方面(1)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环境,建立护患交流活动场所,促进护患之间的交流,病房保持整洁安静,设置宣传栏,张贴健康宣教海报宣传画等。(2)管理制度规范化,为使护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其规范的操作,明确工作职责,加强业务熟练度,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待患者应亲切和蔼,有耐心,和患者交流时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等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保证有效的沟通。(3)进行健康宣教,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4)将责任制护理工作落实,为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应明确每位护士所负责的患者,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计划,保证患者入院至出院各项护理工作的优质服务[3]。

1.3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术后的的并发症情况判断护理服务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获得的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在院接受治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

表1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效果对比

3结论

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优质护理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关注,手术室作为患者手术治疗及护理的主要场所,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减轻患者因疾病及医院内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4]。优质护理要求规范护理操作,严格落实责任制护理制度,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得到良好的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在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中恢复健康,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

本次观察可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平均住院时间为26.14±1.43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67%,平均住院时间为34.21±3.63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67%。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

由以上研究可知,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实施优质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炜耀.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24-625.

[2]陈红梅.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05-306.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96例调查患者系我院手术室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手术患者,排除昏迷或意识模糊患者。其中男286例,女310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3.72岁。

1.2方法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量表用于调查,包括护士的个性和特点,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会话、流程、环境,每个条目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分别给予5、4、3、2、1分。患者的一般资料来自病史信息与患者的沟通。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于手术后,由训练有素的手术室护士在适当的解释下,由患者当场填写后收回。问卷全部收回。

2.结果与讨论

2.1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2.2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优质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做到凡事都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积极推行年初规划的“一对一全程服务”,接待好每一个手术病人,做好每一项工作,关心每一个病人,当病人入手术室时,护士在手术室门口热情迎接,做好各项安抚工作,加强与病人沟通,减少病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护士长经常询问同事的工作技术、态度及病人的要求,对病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能予以重视,及时解决。

2.3规范整体护理,争创一流管理有好的管理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我们坚持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小结。建立健全服务目标,自觉接受病人及社会的监督。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积极发挥责任护士的主观能动性,特别加强术中关爱、术后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等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科为了使整体护理做得更加完善,多次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及人性化护理、舒适护理等新理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无差错事故发生。严格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测。狠抓了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严格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输血、输液器等用后,消毒、毁形、焚烧。

2.4提高护士素质、培养一流人才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环节,应努力培养一支文化素质高、职业道德好、专业技术精的队伍。首先我们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提高护理专业理论水平,做到每月进行业务学习,每月进行“三基”理论考试,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为了使自己的文化层次再上一台阶,在百忙之中积极报名参加各种自学、成人考试,从中使大家的思维方式、文明礼貌、风度气质等方面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明显提高,在医院组织的“5・12”活动中均积极踊跃参加。我们相信,只有不断提高全体护士的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情况复杂,病种多样,受专业化特殊原因的影响,对相关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服务质量的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和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手术室接收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对于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和转院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30,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2.6±3.7)岁,脑外科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8例,五官科手术4例,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13~70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手术类型:脑外科手术14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五官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1例,骨科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术前、术中和术后整个护理环节进行优化,对各项护理内容进行深化,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2.1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重新修订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目标为“深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专科护理水平”,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各层级护理内容,并进行层级考核。

1.2.2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手术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病种较多,应确保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系统性,首先应加强基础护理,落实既定护理内容,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其中术前护理应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术中全程陪护,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情绪变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术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其次是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关注患者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环境管理、健康指导、生活干预等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持续、优质的护理服务,要格外注重护理细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情绪变化,多与其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调查,采用Sa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合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情况,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同时设定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分指标均以(x±s)表示,护理满意度则以n(%)表示,分别行t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定量分析: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平均SaS评分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定性分析: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的情况较为复杂,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较高,常规护理模式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必要对术前、术中和术后全过程护理内容进行深化,通过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来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3]。刘玲等[4]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该模式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可用于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本组研究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观察组50例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分别为(86.5±6.4)分、92.0%,而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50例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率分别为(75.8±6.2)分、8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证实。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付婷婷单位: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大街院区手术一科

参考文献:

[1]毕湘蓉.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0(3):80-82.

[2]张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4,10(2):179-180.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6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严格配合医生手术和麻醉、手术药品及器械管理、保证手术安静和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要点如下:

1.1术前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用舒缓的方式了解患者的需要,减轻患者的抵触情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做好术前评估,通过沟通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史、身体功能等,为手术室的护理制定相应的计划。②护理人员需将手术室环境、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③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讲述相关成功病例来提高其治疗信心。

1.2手术室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帮助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主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①进入手术室时要保持安静,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最适温度,保障患者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手术。②和患者进行适当地交流,并给予鼓励,减少其紧张感和恐惧感。③手术过程中,除了协助医生外还要帮助患者按摩,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④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以小组方式对疾病的现状和手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确定原因后制定相应措施。⑤建立安全质量控制机制,对出现安全问题的科室要及时改正,确保安全。开展单病种优质护理,对不同手术患者提供相应的优质护理路径。

1.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手术中遗留的血迹擦洗干净,保持卫生,送至病房时要小心,避免造成损伤。术后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其各项体征,并和患者进行适当交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

2.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手术前后SaS评分值、术后焦虑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3.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两组手术前后SaS评分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值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SaS评分的比较(-±s,分)组别n术前术后对照组19368.6±4.252.6±3.6观察组19367.8±4.346.2±2.5注:与术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4.2两组术后焦虑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术后发生焦虑100例,其中重度24例,中度36例,轻度40例,焦虑发生率为51.18%;观察组术后发生焦虑38例,其中重度6例,中度12例,轻度20例,焦虑发生率为19.70%。两组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551,p=0.0000),观察组发生率较低。

4.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依据程度分满意和不满意。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77%(152/19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2.18%(120/19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72,p=0.000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

5.讨论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7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39-01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为贯彻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我院自2011年以来,在护理部的带领下,各护理单元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了积极参与这一活动,手术室秉承我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标准,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术前访视

1.1术前评估

手术前一天下午,巡回护士先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术前准备情况,同时向手术医师了解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等。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术中相应的护理措施。

1.2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首先到病房进行自我介绍,告知其目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患者术前一般都非常紧张、害怕,有的甚至恐惧。护士要根据评估内容,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善于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同认识对症下药,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服务。其次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及术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健康宣教,让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有所了解,增强患者的信心,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术前访视时,护士言语要表达清晰,态度要严谨认真,让病人真正依赖信任我们,同时要获得病人的真实信息,访视记录单正确填写,确保真实性,便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2.术中护理

2.1营造舒适的手术氛围

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50-60%,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手术环境。手术当日,访视护士要在手术室门口迎接,给予亲切的问候,让患者感到有亲切感,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2.2严格无菌操作,取合适的手术

患者入手术间后,注重与患者的沟通,进行每项操作前要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各项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器械护士术前先要熟悉手术步骤,手术物品及器械要准备充足,术中严格查对制度,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确保手术安全。协助手术医师及麻醉师摆合适的手术,进行麻醉穿刺时,告知患者做好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手术中除按要求摆好手术还要保护患者,防止因为手术时间过长损伤患者局部,特别注意保护小儿及年老体弱患者。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及麻醉师。

2.3术中有效的沟通

术中除优质的手术配合外,同时积极开展温馨的护理服务。手术室对病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此时护士的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影响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对于术中清醒的病人,巡回护士要与患者做到有效的沟通。如站在患者的头部一侧,摸一下患者的额头,握住患者的手,询问有无不适感,告知手术的进展情况等,都会让患者满意甚至感动。同时术中所有手术人员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全身心投入到手术中,让患者相信我们重视她,使其有安全感。对术中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要及时做好解释,嘱其深呼吸,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要一直守护在患者身旁,询问有无不适,告知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只要好好休息,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配合医师做好伤口的包扎,同时注意保暖。术毕与麻醉师一同将患者送出手术室,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告知术后如有不适请及时通知医师及病房护士。

4.术后访视

术后48-72小时到病房进行术后访视,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无疼痛感,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在做好术后访视的同时,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征求病人的意见或建议,针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改进手术室各项工作。

5.结果

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两年来,无护理投诉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促进了护患关系。

6.体会

6.1患者在离开家属的陪伴下,特别依赖护士,相信护士,希望护士能及时陪伴在自己身旁,当需要护士时能随叫随到,有疑问时能主动讲解,做到有问必答。

6.2服务意识得到了改善,能主动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帮助,如搀扶病人,帮助家属拿物品等。真正做到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处处为患者着想,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对病人提出的要求尽力满足。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2]

6.3护士通过对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加强了与手术医师及手术患者的沟通,提高了手术医师及手术病人对手术室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6.4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了保障,护士通过与手术医师及患者各方面的沟通,全面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在手术的准备方面,做得更加充分。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也比较了解,发现问题也能及时采取措施,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护理安全。

6.5护士能自觉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主动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丰富了护理专业的内涵,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促进了护士自身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010

[2]王玲.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中的实践及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38-39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8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3(c)-0150-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valueofdetailsmanagementfornursingworkersinoperatingroomforimprovingthecorecompetitivenessofhospitals.methodsmarchtooctober2015,detailsmanagementwasconductedfor11nursingworkersinoperatingroomof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nanhuaUniversity.Beforeandafterdetailsmanagement,checkingresultsofprofessionalknowledgeandskills,workquality,satisfactiondegreefornursingworkerswereobserved.Resultsafterdetailsmanagementconducted,theoryexaminationscore,practiceoperationassessmentresult,theoverallresultwereobviouslyimprovedcomparedwithbeforedetailsmanagementconducted,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orecompetitiveness;nursingworkermanagement;Detailsmanagement;nursingquality

近年来,以生活护理为主体的新型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护工就是这一新型职业的代表[1]。作为护理事业发展的拓展,护工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护士完成部分生活护理方面的工作[2]。护工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对医院的服务质量、社会形象都会有直接影响[3-4],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管理护工,是医院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5]。细节管理是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以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避免护理差错和事故等发生的一种管理方式。手术室护工的工作也不同于普通病房的保洁和生活护理,其工作质量不仅会影响到手术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满意度,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每一个手术的顺利进行[6],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手术室护工的护理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对11名手术室护工实施了8个月的细节管理,不仅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也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2015年3~10月对11名符合下列条件的护工纳入研究。①在本院临床一线工作1年以上,在手术室实际工作3个月以上。②年龄20~52岁(其中,20~29岁4名,40~49岁5名,50岁以上2名);男性2名,女性9名;学历:中专学历9名(其中护理专业4名),高中学历2名;婚姻状况:已婚7名,未婚4名。③8个月细节管理期间,11名护工均在岗,且无严重躯体/精神疾病或家庭重大变故等事件发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细节管理实施

1.2.1强化护工的细节管理意识

加强对护工的细节思想意识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每位护工都认识到到细节就在身边,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才能上新台阶。同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每周组织一次护工例会,每人汇报一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改进细节的措施与办法。及时上报发生的不良事件,第一时间组织护工对不良事件?m行分析讨论,找出其中的原委,同时对责任部分给予相应责任人批评教育或经济惩罚。有效回顾分析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并持续改进,针对引发不良事件的“小细节”进行详细讲解,并对不良事件存在的“小隐患”进行剖析,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工的专业素质。

1.2.2加强手术室细节管理

手术室的细节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严格相关的消毒流程和检查制度,对层流手术间地面的清洁消毒每天进行两次以上,以确保手术间的空气质量。必须加强管理连台内镜手术的空气、地面、物品等的消毒;对于特异性感染手术要进行消毒隔离,并且要及时处理污物;空气的监测工作由专人负责,确保无菌级别,避免院内交叉感染[7]。护士长要定期检查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等的各个环节,保证手术室运行质量。手术时,协助医生护士做好以下工作:根据手术需求摆好手术体位,不仅使患者处于功能位,还要注重舒适体位,在易产生压力伤的部位垫上软枕或棉垫,防止术后形成压疮;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手术后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检查患者的肢体及身体皮肤是否完好,整理好患者的衣物,给患者盖好被单;移动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切口,保证各种引流管、静脉通路的通畅,将患者平稳安全送回病房,并与病区护士进行规范交接。同时,全程实行微笑服务,给手术室医生和患者营造亲切温馨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医护之间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8]。

1.2.3细化手术室护工管理

手术室护工的细节管理关系到手术室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手术室护工的细节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3.1业务方面手术室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各种业务讲座,采用多媒体、图片等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提升护工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强化各种技能培训,这8个月期间,手术室对护工进行和强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能培训:消毒液配置的方法;手术间限制区、非限制区及半限制区的划分,手术室的不同区域不同的清洁卫生要求,以及各自保洁工作需要达到的要求;培训护工掌握正确使用患者、工作人员、污染物三通道,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还对护工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医疗废物处理知识的培训,使护工掌握垃圾分类的收集以及如何分类储存处理。护工要严格依法处理医疗废弃物,严禁私自处理或贩卖医疗废物。同时还进行了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他们自我防护意识的能力,使每个护工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经过几轮的强化培训,手术室11位护工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

1.2.3.2管理方面手术室护士长做好护工工作的统筹安排,一方面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排班,各班都要做到职责明确。与此同时对于不同手术室的不同区域的卫生实行包干负责。另一方面根据护工的工作能力,性别年龄等特点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护工们的工作配合有序,忙而不乱。同时注意安排好护工的工作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做到人性化管理,提高护工工作效率。

1.2.3.3奖惩方面每月进行一次护工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学习并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护工才能继续上岗。另外对优秀的护工进行表扬,并且对于护工的薪酬以及评先评优要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相结合。遵循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

1.3评价指标

对护工工作的评价体系主要由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满意度3个方面。

1.3.1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核

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考核的题目是从医院手术室的专科考试题库中抽取。试卷总分为90分,题目中简单、一般和较难的比例是6∶2∶1,有一定的覆盖面,题目偏易。实践考核部分是针对手术室护工基本操作的考核,每一次考核确定一个主题,总分为10分,主要检测护工们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程度,这些考试均由手术室护士长主持。

1.3.2护工工作质量考核

这是护工整个考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护理质量的安全评分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对于护理质量的安全评分是根据我院手术室子自制的护工安全质量考表来进行逐项评价打分的,满分为100分。

1.3.3护士、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考核

在手术室护工实行细节管理前后各调查手术室护士10名,医生10名,患者40例,尽量做到前后基本资料一致,护理满意度调查是根据我院的手术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进行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专业知识与技能考核结果

如图1所示,细节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工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总评成绩分别为(70.24±4.89)、(8.26±0.62)、(78.50±3.32)分,与实施前的(58.65±5.12)、(6.62±0.24)、(65.27±2.6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工作质量考核结果

如图2所示,细节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工的护理质量安全评分为(93.44±4.76)分,与实施前的(82.65±4.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满意度考核结果

如图3所示,细节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士、医生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工的满意度分别为(94.89±4.45)%、(96.76±5.67)%和(90.24±3.21)%,与实施前的(82.564±6.56)%、(80.52±7.43)%和(79.45±2.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的优质服务是为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宗旨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兆谥肌⒃銮糠?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让患者得到实惠的优质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9]。医院的手术室是医院相对独立又非常关键的科室,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直接不仅关系着患者的手术质量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部分。每一个手术的顺利进行都是医生、护士、护工分工合作的和谐过程[10]。

护工是以生活护理为主体的新型职业的代表,手术室护工的工作与一般病房的保洁工作完全不同,这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11]。其工作质量的好坏与医院感染的控制、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相关。所以,加强手术室护工的管理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来说是不可缺少的[12]。我们医院手术室的护工分别来自衡阳市的各个地方,他们的文化背景以及经历都不一样,他们对医院手术室护工工作的见解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医院手术室护工管理的加强对于控制医院的感染、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3]。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9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8-02

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我院作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分四批在全院范围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现覆盖率达到100%。手术室作为医院重点科室,积极相应号召,创建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安全港”。近年来,在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手术室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以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服务内涵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特色品牌,形成手术室专科护理特色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取得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和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

根据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岗位设置和调整人员结构,按照护理岗位任务和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手术床与护士比达到1:3,同时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实施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洗涤中心集约化管理,把手术室护士从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实行弹性排班及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合理调配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次日手术量合理安排护士班次,使手术室人力、物资有效利用,科学的绩效量化考核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提供人力保障,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

2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1实行“365天24小时开放择期手术”服务。首先与科室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以确保手术配合的优质高效。同时合理安排各科手术时间(如周六、周日择期手术要在周一至五完成计划内手术后方能加台)、非正常上班时间内手术选择对术后恢复影响小的手术方式,在保证手术病人安全的同时又加快了病人术后的恢复。此项服务缩短了手术患者等候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提升了手术室的服务能力,提高手术室工作满意度。

2.2保证首台手术准时开台召开手术室科室联系会,传达医务处设置首台手术切皮时间精神,同时手术室设置术前等候室,集中管理早上接来的手术患者。每天由夜班值班护士进行手术患者术前查对,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以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紧张情绪;杜绝了以往晨交班时患者身边无人守候的盲区,保证了手术患者准确无误,手术顺利开台。

2.3改变交班模式精简晨交班内容,将交班时间控制在10min内,护士长将每日重要事项在公告栏上告知,护士随时浏览;同时,交班本放置于护士办公室供护士随时查阅。

2.4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进展情况提前通知手术室中控室值班护士长,再由护士长电话通知病房护士做好连台手术患者术前相关准备,有效缩短了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加快了手术台周转率。实施手术物品配送及回收。后勤保障组人员将连台手术物品及时配送到手术间,同时将待清洗的物品器械收回,避免了护士因准备手术物品及归还物品离开手术间,保证了护士在岗,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的满意度。

3做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支持服务

3.1术前访视各专科小组根据手术类别、手术方式和手术对象的不同,制作温馨的专科手术术前访视卡,使术前访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数字平板电脑绘制作彩色宣教图谱,使患者对手术室环境、进入流程、手术、术前准备要点等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提高了术前访视满意度。

3.2术中护理精细化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主动给病人以热情的关怀,亲切问候。夜班护士术晨提前一小时调试病人最佳的空调温度;为病人穿上分体式手术保暖衣并盖上温暖舒适的床被,防止病人术后着凉感冒;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规范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手术时间长容易产生压疮,护士通过评估为患者身体受压部位贴上压疮贴妥善摆放并固定患者,配备各种型号及规格的预防压疮的乳胶垫,避免手术过程中压疮发生。购置加温箱,将术中输血、输液、冲洗液加温至37℃后使用,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结束后为病人擦净血迹,穿好衣服,盖好被子保暖,将病人干净整洁地送回病房或麻醉复苏室。

3.3术后随访在术后2~3天内,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了解切口疼痛,肠蠕动情况,肢体血运、肢体活动度、肢体肿胀情况,有无压疮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2];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程度,留下联系卡进行出院后电话回访,确保手术患者获得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4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4.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以及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所要求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结合本院的护理工作实际,对相关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修订与完善。针对每日择期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建立手术安全质量控制档案,内容包括手术患者核对信息有误、手术部位未作标记、手术安全核查单未签名、特殊药物管理缺陷等等,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并在手术室信息公示栏上公示,要求及时改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同时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失效模式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管理。

4.2制作操作视频,规范护理操作,内容包括技术操作,仪器操作、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方面,方便了教学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4.4组建QC小组国内许多文献报道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3】。通过提出问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鱼骨图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及实施对策等过程,分析解决科内最突出、最容易收到成效的问题。QCC活动的开展,对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士们在小组会上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4】,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5开展护理查房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手术室护理查房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杜绝护理差错,提升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5]。在手术室教学小组的组织下,每月2次开展护理教学查房,不断夯实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通过查房,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细节的查房使问题更加细化、更加明朗,抓住细节,查全查透,使得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5多方兼顾,丰富服务内涵

5.1为手术医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开展“医生的需要我知道”展示活动,根据每位主刀医生各自不同的手术习惯,包括手术器械、手术、电外科设备、术中用药、术中习惯用语、手术衣及手术鞋的尺码等等,护士们通过展示不同专科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生活需要整理成册供大家学习,使得手术配合更加默契,服务更加周到,医护关系更加和谐。

5.2手术护士专科化。采用专科手术组人员固定制,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对手术医生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5.3后勤服务温馨化。设置休息区,提供饮用水、茶叶和咖啡等;设置有报刊架,陈列有多种报刊杂志;配备微波炉、冰箱供手术的医生就餐使用,从而尽量缓解医生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疲惫。

5.4为手术患儿提供各类安全性的玩具及利用平板电脑播放动画片减轻了患儿哭闹和家长的焦虑。

5.5为患者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设立温馨舒适的家属等候区,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反馈患者手术进程,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5.6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与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感情,建立医护一体化,促进医护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科室还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英语小组、宣传小组、科研小组等,不仅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热情。

6效果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强化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手术室全年手术量每年平均递增17.32%,首台手术病人患者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34.48min,接台手术病人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10.64min,当日首台手术切皮准点率提高到95.75%。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病人在顺利接受手术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不但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也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5%提高为99.2%;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94.3%提高为98.5%。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化发展,开展优质护理期间手术室新增专科护士9人,充实了专科护士队伍实力,提高了手术室护士整体技术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要求,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模式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以达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燕红.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2]刘彬,李福宣,张健.解析患者隐性需求拓展手术室优质服务内涵[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7):3-5.

[3]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12375376.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篇10

1规范化护理

我院手术室在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回访的规范化护理服务,使手术患者在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能享受到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而不在手术期间出现断层。

1.1术前访视

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为手术患者带去一封温馨提示信,一张医患沟通宣教卡,佩戴一枚笑脸胸卡。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既往史、过敏史、服药情况、皮肤情况、各项检查报告单等,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紧张心理状态,可以带患者观看手术室的宣教短片,了解手术室的环境和手术相关的内容,让患者更直观了解围手术期的全过程,使之更好地配合手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手术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

1.2术中护理

每日术晨,夜班护士提前一小时开启手术室层流系统,调控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使手术室环境处于最佳舒适状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手术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迎接患者,由于前一天已访视患者,所以患者再见熟悉的手术室护士会感觉更加亲切,会缓解紧张情绪。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主动与患者交谈,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分散紧张情绪。注意给患者保暖,盖好棉被和肩垫,以预防低体温的伤害。对小儿患者多给予鼓励和表扬,为小儿患者准备卡通粘贴,可爱的消毒玩具,以稳定他们的情绪。对年老体弱听力障碍的患者,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沟通。术中使用啫喱垫、海绵垫及加热毯等,减少术中低体温、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中使用C臂的患者,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非照射部位的腺体,减少照射带来的伤害。清醒患者出现不适应给予安慰和指导。

1.3术后随访

术后三天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了解转运交接中需要改进的内容,重点征求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改进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关爱家属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对家属的宣教,让家属对手术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帮助患者的康复,告知家属手术时在家属等候区等候,为家属准备等候椅、挂置手术相关内容的展示板、摆放服务桌、准备白开水、一次性水杯、宣教单等,让家属等待手术结束的同时,得到了方便、学到了术后看护患者的知识,并缓解了家属等待时的焦虑心情。

3关爱医生

为手术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术中及时配合,主动服务,使手术顺利进行,建立外科医生的手术习惯卡,了解每位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习惯,印制手术配合手册,固定专科手术配合护士,让手术室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与外科专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同步。准备休息区,以缓解疲惫,让医生在手术后能得到放松。对手术医生发放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手术医生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持续护理改进。

4关爱护士

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体现人性化关怀,为每位护士发放生日卡,让每位护士都能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护士工作舒心,护士长放心的和谐状态。综上所述,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护士增强了服务意识,营造了优质护理文化,强调了护理安全意识,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手术医生沟通,想方设法的为三者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使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扩宽和完善,护理工作从单一的手术配合变向了系统化、整体化和人性化的方向。我院手术室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体护理人员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医生为轴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专业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广大患者和手术医生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