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积累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3:16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04-02

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不足是当前高中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且由于高中学生对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不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高考作文素材的日常积累,同时语文教师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高中学生的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本文即是对强化高中学生对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进行相应分析,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广泛阅读,摘抄积累

作文写作需要学生平时的不断积累和资料收集,然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即不爱读中外名著,平时也没有积累的习惯,所以一到写作时才发现自己缺少积累。针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教师来指导这些高中学生阅读积累并进行优美语段的摘抄积累。但是一般学校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教学时间也比较紧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给予高中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积累,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素材积累量,提升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师还可以培养高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读完名著片段时,正是对书中名段、名句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在这时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摘抄积累,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归纳整理,学以致用

语文学科的考试题量较大,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参加高考时会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考试失利,很多平时积累的语文作用素材都临场忘记,从而导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语文课外文学名著的拓展阅读和积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学活用,能够将这些优美的语句或语段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开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好考作文素材积累数量和质量,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阅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进行仿写,使学生能够将文章中的写作方式化为己用,用作以后的作文写作之中。

三、拓宽渠道,积累素材

语文高考素材积累是以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在临近高考时临时抱佛脚。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为学生的高考语文作文写作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媒体对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帮助学生进行语文作文的素材积累,拓宽学生的素材积累渠道。

四、走进生活,发散思维

“生平多閱历,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语文教师在强化高中学生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以及作文技巧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散思维,在生活中积累、寻找素材。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写日记。日记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将生活中的实例记录下来,写作成日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日常素材,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挑选优秀的日记进行范读,一方面,给高中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作用,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积累的优秀素材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对日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走进生活之中,主动将身边的素材积累下来。

素材积累是学生语文写作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语文素材积累普遍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语文版作文素材积累,为学生的高考语文写作奠定基础。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引导高中学生寻找正确的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作文积累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可.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现状与对策[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6):62-63.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2

我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起高楼大厦,首先要有建筑蓝图,其次是准备好沙石、砖块、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然后再组织技术人员逐层开始精心施工。语文教学亦然。语文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己健康成长,这正是学习语文的蓝图。那么语文建筑材料又是什么呢?从哪里来呢?我想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是语文学习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只能从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中自我获取并持之以恒。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逐层精心施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就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也是基础工程。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呢?我想结合自己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谈点做法与体会:

一、课内要教给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抓好课堂教学,才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丰富的语言积累实践获得,别无捷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要求学生对积累的语言多读、识记、多写、多说,才会升华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丰富语言,积累课文中的常用词语

例如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下列词语:“油光可鉴、标致、落第、畸形、匿名、诘责、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掌故、芦荟、深恶痛疾、不逊……”要求学生用一个专用笔记本抄写理解其词语本义,并会用其中几个词说或写一段话。因为词语是构成句段的材料,只有积累了这些常用词语,才会为丰富学生语言奠定基础。

2.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中优美的抒情句段

对文章中优美的抒情句、段,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摘录下来,并熟读、成诵。例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是的……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一段直抒胸臆,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回报北大的坚定信念。积累这样的抒情语句、段,能使学生的感情受到熏陶,是学习情感抒发的基本方法。既要有感而发,又要感情真挚。

3.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议论的句段

要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课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性的句子、段落,让他们反复诵读、仿写,以此提高学生的议论能力,理解说理的严密性与科学性。例如《背影》中:“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往往触他之怒……”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一定能领悟到父亲年迈发怒的原因及作者深深理解父亲的处境后一番发自肺腑的哲理。这些精辟的议论,或在篇首、篇中、篇末,让学生积累下来,并进行必要的仿写,才能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

4.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中生动描写的句段

描写是生动展现人物、景物的状态、情形的句、段,要善于积累这些生动描写,并进行一定的分析、练习。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一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连续运用了“扫”、“露”、“支”、“撒”、“系”、“牵”、“啄”、“拉”等动词,将雪地捕鸟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准确地运用动词描写某一特定的事件,才会打动我们。让学生写一段人物动作,要求准确、生动,展现出人物精神风貌,抓住事物特征,按一定顺序描写,只要学生对课本中的材料理解、借鉴了,便会写出感人的人或事,他们的情感也会从中得到熏陶,描写这种表达方法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课文记叙说明清楚的语段

课文中记叙、说明清楚的句、段,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以此提高他们语言积累的清楚性,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说话清楚明白的能力。对这样的句段要积累,要识记,要理解,要练习,才能升华语言能力。

例如《一面》中:“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短短几句,写出了作者对鲁迅的崇敬、关切和热爱之情,叙事清楚明白。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摘录、诵读、仿写中学习这种叙事清楚明白的语言风格,使之语言积累更有针对性。

6.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文言文、诗歌中的文言词语及典故和名句

在初中阶段共入选文言文三十篇左右,各种诗歌八十余首。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中现在还用的词语,了解词语的来源,积累诗歌中这些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名句。如《论语》十则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再如《宴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还有诗歌中的名句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等。因为这些名句能启迪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优美性。只要我们引导得法,学生会很喜欢的。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注重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3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整合素养

语文知识广博而复杂,要想打下深厚的语文功底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人丰富的语文知识是在不断积累、不断梳理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也就是说,要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融汇整合,要综合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要素,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学习中,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积累和梳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进入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的难度增加了,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种难度除了字词的字型复杂以外,字词的意义更是变得多样而复杂。在课堂上,如果字词教学还是停留在小学时期的简单认知上,引导学生读上几遍以后就不再处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就会出现很大的困难。因此,从进入初中开始,就要让积累每课的字词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要进行巩固,教材中的所有字词,甚至包括文言文中的基本字词,都要求学生反复摘抄积累,可以通过练字的方式让学生养成积累字词的习惯。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字词练习,如,做练习册上的练习时要首先让每课的字词过关;以试卷的方式考查学生整册书的字词的掌握情况,把字词的积累作为学习的一个基本环节。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和学生常常把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作为重点进行练习,却把对错误字词的纠正放在次要的地位。孰不知,一旦忽视了字词在文章中的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不当的字词得不到纠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基础上产生缺陷,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常常因小失大,因为错字连篇,用词不当,影响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师要科学地引导积累

(一)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

积累的第一捷径是大量的阅读,各方面语文知识的积累都是通过阅读而获得。第一,是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从字词句到整段整篇的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第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积累,学生通过阅读可获得丰富的精神内涵。第三,是阅读方法方面的积累,通过各种文本的阅读,学生从中体会到阅读的方法。最后,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积累,从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学生可以学到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知识。

背诵是阅读积累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背诵要在阅读鉴赏获得理解之后再进行背诵。背诵也是阅读鉴赏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不能为背诵而背诵,而是为了巩固积累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滋养。

(二)通过表达交流积累。

在积累中,表达交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生活素材、文化常识,要在这些方面进行积累,就离不开大量的表达和交流。苏轼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是因为有丰富的阅读积淀和厚实的生活积累,才让苏轼信手拈来写出妙笔生花的锦绣篇章,但是这种卓越的言语智慧,更离不开表达交流的生活实际。

通过表达,可以找出积累的欠缺之处;通过交流,可以发现积累中不足的方面。而反过来,积累又同样促进了表达和交流,在积累中表达的技巧娴熟了,在积累中交流得更加充实融洽了。

三、学生要用高效的方法积累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一)注重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二)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三)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

(四)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我们都知道,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更应该加强记忆、积累、感悟,而理解、运用是积累以后大脑自动调出、匹配与结合的过程。可以这么说,语文素养如培养(语文学习)没有积累,就没有创造,更不必说创新了。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这样,才能在点滴的日积月累中,让语文世界真正丰富起来。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一点一滴的积累多么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小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10-09-01.

2.高兴卫.怎样指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J]教育导刊.2004.

3.李原.初中语文精彩字词在学习中应用.中华教育资源网.

4.徐奋.学习初中语文应重视积累.宁波大学学报.第25卷.第3期.2003.6.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4

摘要:自主学习是发展学习潜能的有效途径,将自主的学习方式和积累语言结合起来,也将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文章介绍了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语言积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7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养。”在总目标中又提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关键,自主学习是发展学习潜能的有效途径。将自主的学习方式和积累语言结合起来,也将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培养、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而且必须引导、培养、训练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素材。

一、兴趣是自主积累的前提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情感态度等,无不有着语言的印迹。“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枯燥的语言,死记硬背,不可能让孩子们主动去进行积累,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有兴趣自主积累才是一切的前提。

为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产生兴趣,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激发兴趣、设计悬念……让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灵性,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从而产生积累语言的渴望。

1.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主积累语言的兴趣。例如,在教授《看菊花》、《草原的早晨》、《世界多美呀》、《咏华山》等写景的文章时,可以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对于课文中描写景物的语言,学生们很感兴趣。

2.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例如,在教《陈毅探母》一文时,笔者采用了“以朗读激发感情,以感情领悟语言”的“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于课文的语言真正领会,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二、自信是自主积累的动力

自信是成功者必备的因素,如果一个人总是不相信自己,那么他就不会主动去尝试,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机会。就像有的学生总是不相信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这样的学生对学习都失去了信心,更不用谈及进行语言的自主积累了。

因此,为了自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势在必行。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任何学习过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或一帆风顺,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教师要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想方设法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那些学习上感到吃力,畏惧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格外关怀和呵护,真正确立起“偏爱差生”的教育观念,尽最大的努力去扶助他们,使其逐步踏上自主积累语言的阶梯,与其他同学一道分享求知的乐趣。

三、教师的鼓励是自主积累的催化剂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很有权威,往往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教师夸奖一个学生,会让他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把鼓励运用到自主积累上,能激励学生更好、更积极地去完成这件事

例如,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时,可以让学生寻找除了有“绿油油的叶子”,还有“绿油油”的什么,从而达到语言的积累,学生很快找到了很多,有一位学生平时不爱讲话,学习也没有自信,表现出一副想说却又不敢说的样子,笔者就猜到他心里有了答案,只是缺少勇气来来证明,于是叫起了他,他的答案是“绿油油的麦子”,教师听后没有反驳他,反而问道:“你看到收获麦子是什么颜色的呀?”他想了想说,“是黄色的。”教师对他的回答表示了赞许,只见他的小脸蛋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仿佛增添了许多的自信与勇气。这时,教师让他再认真思考、回答,他的声音也大多了,而且正确了,教师再次给了他鼓励,要他课后积累更多的语言。从此以后他不仅自主积累了语文课本上的语言,而且也积累了很多课外的语言。

四、教授方法是自主积累的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积累语言的能力,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主积累语言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积累优美的语言。

1.结合练习,自主积累语言的方法。例如,在《雨点》一文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朗读看特点,理解语言的特点,分析句式的特点,体会不同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练习写句子,不仅吃透课文语言的特点,达到自主积累的目的,同时也为日后习作打下基础。

2.抓住重点,自主积累语言的方法。对《看菊花》一文的教学,则可以让学生围绕“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个重点去读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物的文章时,应该重点去品词品句,积累这些重点词语。

3.新旧联系,自主积累语言的方法。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是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的。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建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例如,在学习成语“名不虚传”时,对“名”字的理解,大家首先认定是“名声”的意思。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名”用在其它词语中的解释。如“名牌”的“名”和“名落孙山”的“名”等。通过这种多向性的思维,学生就会对“名”有更全面、更透切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积累效果。

4.抓住规律,自主积累语言的方法。语文教材尽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体,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比如,在教授《东方明珠》一课中,在讲到“五光十色”时,可以让学生抓住将颜色多这一规律,找一些同义词,达到积累的目的,学生很快找出这一类词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这样记一类的词语比分散开来,繁杂地记有效多了,也能积累更多的语言。

五、养成习惯是自主积累的保障

语言的积累不是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事,如果只是短时间的自主积累,那么自主积累语言能力是不会有太大的提高的,只有将之养成习惯,不断练习,才能使自主积累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众所周知,学生养成自主积累语言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经过很多次练习,因此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反复实践,良好的自主积累语言习惯将会使自己受益终生。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言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就能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小穗.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新校园(学习版),2012,(6).

[2]井建卿.如何加强校学生的语言积累[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8).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5

一、积累与梳理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运用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活动,总要在已有的语文积累中进行搜索,提取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进行组配和加工,以求顺利、有效、快速地输入或输出语言文字信息。因此,语文积累的“储存库”内部以及它和外界的“通道”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存取秩序和工作机制。梳理,目的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语言材料和其他语文因素的积累中理出有规律的线索,形成便于提取和吸纳、易于激活和联接的秩序,强化语文积累“储存库”与输入输出的反应机制。我们看到,有的人表达不但准确生动,而且连贯流畅、应对敏捷,因为他们语言“储存”丰富,需要运用的时候,总能找到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而且因为具有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所以反应敏捷,总能迅速筛选出恰当的语句,流畅自如地述说。我们也会看到,有的人常常语无伦次,不能自如地传情达意;因为他们语言“存量”不足,说话时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和合适的表达方式,而且因为语言机制滞塞不畅,所以反应迟钝,说话往往是结结巴巴,支离破碎,结果则常常是辞不达意。这里说的两种人语言表达能力存在强弱差别的主要原因恐怕就在“储存库”与语言反应机制上。语文的积累、梳理不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范围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还有心理调适、精神陶冶的作用,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道出了饱读诗书之人的切身体验。所以我们说,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熟读乃至背诵二三百篇优秀诗文,那他就可能获得较好的语文功底、语言文学鉴赏能力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而且他不管走到那里,心中始终会惦记着祖国和她的语言文化。因此,在积累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相关的、伴随的成果――语言文化心理机制的建设。

二、积累与梳理的内容

(1)语言材料.我们的学生至少要掌握能满足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足够的词语,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则希望能掌握尽可能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包含现代汉语的普通词语和一些必要的专门词语和“熟语”,还有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要通过诵读积累一些精彩的篇章。另外,许多学生还喜欢积累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不少名言警句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也常常有助于增强表达的力量。这些语言材料是供随时“提取”和组配运用的。要积累的语言材料应该是文化含金量高,具有语言典范性和强大的精神渗透力。对于日常学习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在阅读、背诵和与人交流中,可以随机获得许多语言材料,而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往往是散乱的。通过适当途径的梳理,这些材料有可能形成某种联系和条理,从而增强在“储存器”中的“活性”。

(2)语文知识。这里的“语文知识”是指语文学科的知识,涉及到语音和文字、词语意义、词句篇章结构规律和根据情境组织语言恰当地表达的规律,言语作品的体裁格式,等等。

(3)学习方法。平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了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批注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等等,天长日久积累了一批学习方法。经过分析归类的梳理,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可以有所提升,学习方法的运用水平可以有所提高,这样才可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4)相关知识和素材。这里所谓的“相关知识”,是和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附带的知识。这一些不属于本学科专门的知识,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即便十分精通语文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可还是不能顺利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

三、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语文积累可以积累在头脑里,也可以积累在其他可供自己随时取用的地方。“记忆”(表示“记住、保持在脑子里”)是一种积累。然而,我们不可能把一切语言材料和相关的东西都保持在脑子里,事实上也没有必要不计成本地把所有这一切都用“记忆”的方式逐渐聚集起来。语文积累,有一些是必须保持在脑子里的,有一些可以暂时甚或长久地用别的方式加工存放,例如,用笔记本、卡片、电脑、剪报之类的方式存放。读书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词语篇章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丰富起来的,良好的语感也是靠“读”书读出来的。无声的阅读会给我们带来语文的积累,出声的朗读、背诵(“抄写、默写”作为对朗读、背诵的补充和强化)更是语文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6

关键词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加强语言的积累,是对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教学任务正确认识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很难做到一蹴而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为基础,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便成了“空中楼阁”。学生Z言积累的薄弱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课堂教学不厌其烦地,详尽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以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取代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学生学习语言。而学生的阅读,部分同学的课外阅读量太少,所接触的语言材料不够丰富。有些同学可能看过许多课外书,可积累的语言依旧很少,那是因为他们看书时只注重故事的情节,缺少对表达形式的品味。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课内外语言积累及方法指导尤为重要。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言的积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一单元都有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训练项目,还有像《秋天的雨》、《匆匆》等精美散文,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辉煌灿烂的文化诗篇,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1重视课内示范引导,教给积累方法

进行积累,理解先行。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准确,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更是多样,换词法、想象法、感情朗读法等等。如:《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自然段,“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出示这段话后,把动词去掉让学生读,然后添上这些词再读,分析,品味这些用词的准确,作者为什么用“闯”这一词,这一“闯”字向我们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朗读感悟中,学生对英法联军的仇恨日益增长。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提高。

强化积累,背诵是关键。摘记是背诵的途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学期发给学生一本课内摘抄本,一课一面,分成好词与佳句两部分,要求他们认真摘抄每课的好词佳句。每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颇丰。

背诵是积累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一书告诉我们,“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教育心理学》中也曾说过,“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文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的基础”,教材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经典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背一背。

我们要防止盲目给学生多讲解、要适当多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尝试让学生多读一点儿,多背一点儿,效果会更好。教学《学弈》一课时,我大部分时间用于朗读。读通、读顺、读懂、读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最后背诵出来,结果绝大部分同学能知道课文的意思,要知道,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读、诵两个字,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难题。后来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揠苗助长》,如“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这样难懂的长句,学生一会儿就读懂了。

迁移积累,活动与实践是载体。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鼓励学生在课堂的口语交际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课堂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课本剧”,“小导游”,“介绍课本人物”,“课堂小辩论”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中运用。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他们所积累的语言。成语、谚语、歇后语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亮点。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注重引导学生修改用词不准确,或语句生硬的地方,经常问一问学生,这里可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还可以用些什么词?对作文中出现的生动语句,教师要添上醒目的波浪线,批注上一些表扬、鼓励性的评语,并在班上大声诵读,写中运用。

2学法迁移,加强课外语言积累

每学期都有课外积累的重点。依次是:成语、古诗、精彩语段、名人名言、宋词等。对所背内容,稍加解释,或干脆不作解释,让学生背下来。对学习成绩较好的,要求他们读课外书时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写一写读书笔记。

背诵的形式要多样化。一味的死背,易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要在形式上变换花样,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背诵成语时,把成语分类,含有数字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描写花草树木的成语等等,让学生先摘抄,再背下来。背诵时可以同桌互背,可以到小组长那儿背,也可以到家长那儿背,教师的检查也多种形式,成语接龙,讲成语故事……

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机会。我坚持了两年的课前三分钟语言积累,当他们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地背出课外古诗或格言后,再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或启发,并为日后运用做好准备。经常举办一些手抄报比赛,读书笔记展览,古诗朗诵会,主人公精彩故事演讲等活动,学生还有自己的“采蜜本”,“词汇百宝箱”,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积累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

3适当进行生活语言的积累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7

一、心中有“库”。讲的就是学生心中要有一个庞大的语言材料库,即进行字、词、句、篇等原材料的积累,可以在语言文字运用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讲的就是积累对于语文学习重要性的道理。积累要分层次、有系统性:一类是显性材料,指事实性的、知识性的知识。如词语、语言运用、句子的表达、文章。二类隐性材料,指思想积累、生活经验积累、情感体验积累、方法积累等。如生活经验中的事例,它普通但是里面蕴含道理对人的成长会有很多的启示,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提醒、激励作用,又是一个写作的素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应考知识性的积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

二、手中有“法”。讲的是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积累,需要掌握一些操作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具体来说,可分为:

第一、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加强语感的积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其本质就是加强语言积累。朗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写作无可替代的门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百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精炼、生动阐述朗读、背诵的积极意义。于永正说:“要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犹如银行存款,我们将一生享用它的利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必须去关注语言材料,背诵名句,最好用“陌生化”来提高积累效果。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熟背老师指定的篇章外,每人每周还应背诵一两首古诗词、每日摘抄记诵一两句经典、名言(诗句、格言、俗话、歇后语),这些做法必定能极大地激发自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提高自己考场写作时遣词造句的水平。

第二、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加强材料的积累。

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而读书,正是学生积累书面语言材料的最好手段,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阅读是语文的根、作文的母。对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平时多引导学生读读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优美著作,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语言,难道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么?读得越多,越有语感,基础知识就雄厚了,语文成绩就越高了。

第三、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加强实践的积累。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8

一、诵读,语言积累的基础

诵读是语言积累的基本方式,诵读时学生不仅可以识记巩固所学,还可以增强语感,提升表达能力。说到诵读法积累,很多老师都会用,而且经常用。早读课时间,走在廊道里就可以听见各个教室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这就是老师布置的诵读任务。但是老师们要注意提醒学生诵读不是闭着眼睛吆喝,更不是比赛谁的声音更大,而是要有目的性朗读和背诵。一段课文,一首诗,老师要规定时间背诵,调动学生的潜在思维,提高背诵效率。老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检查方式,刺激学生主动背b,加强积累。

检查背诵的方式可以灵活运用,如学习一个单元后,老师可把整个单元中需要背诵的内容列举出来,分别写在纸条上放在一个盒子中,再把学生的名字写好放在另一个盒子中。检查背诵时,随机在两个盒子中抽出两个纸条,抽到的学生就背诵抽到纸条上规定的内容。检查活动在兴奋与刺激中进行,学生情绪非常高涨。为了在课堂表现更好,学生的课下准备活动会做得非常充分,背诵积累效果好。小学生喜欢游戏式的学习活动,边玩边学效率更高。所以,老师要开启教学智慧,运用多种教学技巧达到诵读积累的目的。

二、赏析,语言积累的拓展

积累的方式很多,赏析就是知识内化的一种形式。学习教材内容,为的是领悟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丰富学生情感意识,体会语言知识的内涵。学生积累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品味赏析,体会词语的感染力,理解文章的语境义,为以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小学阶段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角度比较简单,主要是修辞的运用。赏析之前要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的种类,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体会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提升语用能力。

如《我的“长生果”》一课,文章的题目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文中更是不乏精妙的比喻句子,“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连用两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在“书”的陪伴中感受到的幸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分析“画页”和“乐章”的内涵,体会修饰词“流光溢彩”和“欢快音符”表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学生在赏析时,感悟,学习运用修辞的妙处,实现积累的拓展。

三、运用,语言积累的升华

语言积累的目的就是运用,而运用则可以促进积累的升华。我们所理解的积累是背诵默写,但是积累不是停滞不前的纸面活动,更高级别的积累便是灵活运用积累的知识实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交流和表达。所以,表达输出是积累的终极目标,也是积累的最高境界。小学语言运用可以在积累中模仿提高,把教材中的语言迁移到实际运用中来。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技巧,我们不仅要品味其效果,还要学会用这种技巧去表达。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9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兴趣,促进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使学习“日积月累”成为学生主动行为。

1.情境运用

生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源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积累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时值班上的两位学生参加市信息技术竞赛,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让他们在全班介绍获奖的体会,回忆备赛、参赛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这与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中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启发引导学生比较体会,采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两句比较恰当,采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亦可。这样,联系生活,结合具体的情景,相机引导,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2.故事激趣

在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学生。教学时,笔者采用《曹刿论战》的故事导入方法,先向学生生动描述了齐国和鲁国战斗的故事,接着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引出曹刿精辟分析的语言,最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自主积累格言的兴趣。学生兴味盎然、热情高涨,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格言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格言的意思,促进了积累。

3.现身示范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给学生以示范和榜样。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有感情地诵读,现身示范,促进学生主动积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要求积累八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笔者告诉学生,老师能把这八句话背诵下来,并让学生打开书本逐一对照。除了背诵出句子外,笔者还把作者、作品以及作者的国家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学生听完教师抑扬顿挫的背诵后,大为惊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诵读积累,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积累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的任务。

4.课件悦情

“日积月累”语句隽永,启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自觉积累并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笔者经常采用课件演示的方法,播放与“日积月累”有关的图片、动画片、录音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促进积累。例如,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内容是四幅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教学时,伴随悠扬的乐曲,教师用课件播放对联中所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如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济南大明湖、苏州的沧浪亭等,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在赏景悦情中促进积累。

二、第二境界:讲求方法,有效积累

“日积月累”语句简短,言简意赅。教材将需要积累的词句逐一罗列,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词句内容较枯燥,词句之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积累的任务是较困难的。如果采用机械记忆方法,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求方法,丰富积累的形式,提高积累实效。

1.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非熟读而成诵也。”反复诵读,熟能生巧,形成记忆。在指导学生练读时,先要求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等形式,大体了解各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组织多种的形式进行检测,增强复习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安排了六句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笔者采用这些形式进行检测:

(1)师生互背。教师读出诗句,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的作者和作品。也可以教师背诵出诗句的作者或作品,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

(2)小组互背。如组织一二组学生背诵前一句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后一句诗句。也可以一二组学生背诵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诗句的作者和作品,反之亦然。

此外,还可以采用男女生互背、单双号互背的方式。在教师组织下,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较好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积累的目的。

2.分散记忆

一个学习过程,相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心理学上认为处于中间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可能受到前后两个阶段的干扰。而学习过程刚开始的阶段,前面没有干扰,学习最后阶段后面没有干扰。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好。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干扰少的首尾阶段。同时,由于每次学习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

“日积月累”教学的时间仅为一课时,引导学生采取“分散记忆,逐个突破”的方法,可以较好解决积累记忆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学本单元伊始,教师将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词句抄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过关背诵。一周后,再换另外的词句。等学完本单元的课文,也完成了本单元“日积月累”背诵任务。在课前的诵读时,教师重在纠正读音,对词句意思作必要讲解。教学“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时,重在抽查检测,巩固运用。事实证明,取“分散记忆,集中巩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高积累的兴趣和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奇特联想

教材编排“日积月累”的词句,呈线形排列,这些词句往往是内容相近、结构相仿。尤其是那些对联和诗句,由于学生对诗句排列的顺序没有清晰的印象,积累难度较大。笔者采用“抓住字头,奇特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形象记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十一册教材第一单元要求积累六句诗句,笔者引导学生从每句诗句中各选一字,即“花、天(造物)、虫、柳、云、菊”这六个字,代表该句诗,运用奇特联想的方法,将这六个特点鲜明、形象好记的字编写几句话。如一朵特别大的花从天而降,落地后爬出一只只的小虫,小虫子们顺着柳树不停地往上爬,居然爬到云朵上面,云朵承受不了,掉落在地上,砸到了一朵上。这样,抓住字词,奇特联想,组成一串,达到快速记忆、有效积累、不易遗漏的效果。

4.分门别类

中高年级的“日积月累”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积累词语。对于这些成语,除了采用分散记忆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积累与“艺术的魅力”有密切联系的十六个成语,但这些成语互不关联,要求学生准确记忆,难度较大。笔者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从中寻找规律,选用合适方法来记忆。学生很快发现,从成语表达的内容看,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还有关于书法方面的。积累时,可将十六个词语进行分类记忆。从词语的构成看,学生发现有三个带有“不”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人”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笔”字的成语,还有三个带有“梁”字的成语。按照这样分类记忆,就可以轻松积累十个成语,再引导记住其他的六个不同类的成语就容易多了。

三、第三境界:学用结合,深化积累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学生在理解、诵读之后,教师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语句的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让积累的词语、诗句、对联等互动起来,使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联系旧知

“日积月累”的内容编排上,与单元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从不同年级不同册的内容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巩固已积累过的内容,不断丰富积累。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的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回文联、叠字联时,可以结合复习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对联,加深对回文联、叠字联特点的认识。

在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有四句是与《三国演义》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两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复习巩固旧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意识,提高了对知识的梳理、归类的能力。

2.收集资料

在完成积累的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警句、对联、诗句等,鼓励他们分类,以方便查找引用。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经常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歇后语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在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歇后语,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主动性。

3.活用词语

中高年级的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到两个单元积累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某种情境的,有的是描写艺术魅力的,有的是形容创新品质的。成语的内容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笔者引导学生将学习课文与积累成语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成语的感知和理解。如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成语,大多是描写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的。学完《小英雄雨来》后,要求学生从“日积月累”的十六个成语中选择合适成语赞美雨来,学生兴致很高,筛选了“出其不意”“神出鬼没”等九个合适的成语。这样既巩固了积累的成语,又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高中语文积累方法篇10

初中语文教学本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目的。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或手段,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为素质教育提供基础。

一、读写中积累字词

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课后训练题一方面是字词积累,一方面是课后练习题。这些都是针对语言材料的有效积累,是语言的基石。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是无法顺利地迎接以后的学习和发展的。将最基础的字词积累掌握好的话,可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加顺畅。而且通过字词积累,学生运用的更加熟练,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词不达意或者词汇量匮乏的现象。另外,在字词积累中,关于成语的积累是最常见的,也是积累中最为难的一部分内容。成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成语的搭配问题,比如,在学习七年级《忆读书》时,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成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成语进行理解,并且体会成语运用的感彩。只要教师在字词积累的教学引导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监督和引导,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定会感受到字词积累的好处,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出口成章,准确地表达写作意义。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