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十篇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十篇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6:12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1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高中英语;阅读影响

培养学生养成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就应该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文化背景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历史文化差异影响高中英语阅读

历史是每一个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下来的不可更改的文化。由于西方与我国历史文化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因此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中英语阅读,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彼此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导致了理解上的分歧。例如,在西方人眼中,有这样的一句话:“Youarealuckydog.”这句话在西方是褒义,表示对其幸运的称赞和祝福。而中国人对“dog”的理解是狗,在与人交流时在中国人眼中属于一种贬义词,这样就必然会产生歧义,闹出笑话,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也非常不利。这就是历史文化的不同造就了英语阅读翻译的差异,西方历史中对于“dog”的理解一直都是幸运的代名词,在我国却完全不同。

二、地域文化差异影响高中英语阅读

在西方的一些文章中,也会和我国一样出现象征或者是比喻的方法,例如莎士比亚的文中就曾对爱人有“asummer’sday”的称法,看上去容易理解为“夏日”,实际上这是因为英国高纬度的地理环境决定的,这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一种形象,如果对于地域文化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必然无法正确地理解英语文章的内容和含义。

三、社会文化差异影响高中英语阅读

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每个地区都形成自身的社会文化系统,因为统治阶层的不同,采取的社会制度也有一定的区别,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必然会产生很大的文化差异。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差异就非常明显,在英语阅读的过程当中,要想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下的英语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了解西方社会制度的背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宗教文化差异影响高中英语阅读

宗教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的差别一直都是世界各地的最大区别,并且这一差别始终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自由,所以,不同宗教文化之下的社会背景更是差异甚大。例如,“theywillbeice-skatinginhelltheday.”这句话看表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地狱中滑冰”,乍一看会让人费解,这就需要结合西方的宗教文化来进行理解。在西方的当中,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地狱中全部都是火,是不可能在地狱中滑冰的。因此这句话就象征着不可以做的事情、不能够做的事情。如果对于西方宗教文化没有了解,就很难真正实现对于英语阅读的进行和开展。

总之,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增强其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提升英语的背景填充,让学生在相对广阔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对于英语阅读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岩.文化背景知识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调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2

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和古诗文默写最有希望得满分,原因在于其考点具有范围性,答案具有客观性,属于考查“积累·整合”能力的范畴。笔者总结近年高考命题规律,为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备考策略,并预测今年考查的重点。

文学常识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著、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无所苟而已矣本文由收集整理

(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2名篇名句、佳句是考查重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浴乎沂

4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3

英语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英语文学教学中引入与文学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使学习者对使用英语人群的价值体系、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跨文化意识不仅仅是英语文学教学中的点缀,而且是必须着重关注的。在英语文学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在对文学的领悟中理解文化,在对文化的探究中提高语言的熟练程度,将教英语文学与提升跨文化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尽管近年来我国英语文学教学已经涉足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开始研究这些国家的英语文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建成有效的课程体系,使得学习者形成了一种错觉:学习英美文学等同于学习英语文学。毋庸置疑,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英语作家不仅仅来自于英美两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也拥有着许多极其优秀的英语作家,并且享誉文坛。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殖民英语文学发展迅速,为新时期英语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williamn.new教授和w.H.messenger教授合作编著的选集《英语文学》一书中,概括了英语文学的发展态势与研究前景。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120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文学作品全部收录在这本书中。背景不同、风格迥异的作家和多种多样、题材多变的作品让我们英语文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有了直观的认识,生活在不同阶级、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作家在使用同样的英语在描摹生活、述说历史。

英语文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拓宽了英语文学的层面

跨文化意识是当今人们处于全球化进程中所必须掌握的能力,也是学习英语文学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基于文化传播背景的作者借助于文学作品传递出某种讯息,希望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接受并理解时,此时就需要读者具备较高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对在全球化环境中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并获得生存与生活的认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跨文化意识不单纯是几个文化符号的叠加或单纯意识的复制,而是人体潜在的能力之所在,可以客观地对待文化差异,有效地消除文化陌生感。作为英语文学的扛鼎之国,美国很早就开始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了提升本国的外交水平,二战后的美国决定成立华盛顿外交学院,以教授外语并提升跨文化知识为办学目标。英语文学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读者,尤其是非英语语种的读者在阅读欣赏英语文学的过程中必须提升跨文化意识。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关注的敏感程度、融合程度和灵活应对构成了跨文化意识的主要因素,培养跨文化意识必须要理解母语自身的文化内涵和英语语境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建构、培养跨文化意识。

英语文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

培养、提升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对文化的领悟力是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以文化心理为抓手来分析文化的差异,以文化识别力提升跨文化意识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使英语语言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掌握一些文化表象的东西,而是要建构起文化的框架,深入思考和理解文化,最终做到能够剔除自己原有的文化观念,以一种科学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英语语境下的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语言学习与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情况,知晓了作品所讲述的故事情节、掌握了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出作品蕴涵的主题思想等一些文学基础常识之后,还应从英语文学作品中寻找隐藏在里面的文化内涵。

(二)以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表层文化探究文化深层次的内涵

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象层面内容人们可以直接学习获得,天文地理、文史哲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文化不止于此,行为习惯、文明传承、人文精神甚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都是文化。学习英语文学时,就必须从两方面着手,既要全面理解作品涉及的表层文化,又要深刻领悟作品涵盖的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比较容易理解,当一个社会群体历经多年的发展,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逐渐形成了这个群体共同认可的生活、交往方式和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在学习英语文学的过程中,读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情绪主动地向书中人物靠拢,将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幻化成自己的感受,全身心地进入文学作品所描摹的情境氛围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汲取文化营养。例如作品中的人际关系就折射出文化的特质,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就透露出在文化层面的伦理道德。从看似简单的对人际关系的描写来探究英语文学文化中的内涵。从风土人情、礼尚往来之中也能够提升跨文化意识,从而分析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表现出的差异性。正视和调解这些差异是培养和提升跨文化意识的必由之路。

(三)以文化移情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4

论文摘要: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指出培养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与途径。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王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致使听力理解过程难以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

一、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体现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听力材料并不是很复杂,生词偏词也不多,语言结构也颇为简单,但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即使听懂了,也只是获得字面意义,不能从深刻层次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我们以下面这两个对话为例。

例1:a:whereareyoufrom?

B:i''''11askher.(alaska)

a:wbydoyouaskher?…

例2:a:whereareyoufrom?

B:Howareyou.(Hawaii)

这两个短对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州alaska和Hawaii时,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i''''11askher",把Hawaii听成“Howareyou”的笑话了。

二、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必要的手段弥合文化沟壑,进一步提高外语听力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

例3;w;Youaren''''tlikelytogetaaandyoushouldmakeupthehomeworkthatyou''''vemissed.

m;i''''11domybest.Butmyjobkeepsmeprettybusy.ihaven''''thadtimetodoalltheseassignments.

Q;what''''sthepossiblerelationshipbe-tweenthewomanandtheman?

a.wife-husbandB.boss-worker

C.friendsD.teacher-student

在美国通常用a,B,C,D,e打分,美国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作为学费和生活费。从对话中得知,正确答案是Do

例4;Sheisa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在中国,猫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人们经常把猫作为宠物。另外,在中国经常说“馋猫”,一提到猫,就想到了嘴馋。如果学生还是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的,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的导人。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而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文化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多注意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真正理解听力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打下基础。

三、英语听力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应该防止走过场,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长期计划和每堂课具体安排相结合.背景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潜移默化,不断丰富。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很难跟得上英美人说话的速度?因为他们经常有一个“心译”过程,他们在听到英语句子时,首先会翻译成汉语,用汉语思维,然后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势必会耽误时间,对下文的内容反应不过来。这个“心译”就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听力就不容易提高。薛中梁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性的重视程度是不是足够了,或者说很高了?答案是否定的。包括英语教师、管理人员、家长在内的各方人士对文化性的重视都很不够,缺乏一种文化意识。要想真正排除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障碍,使学生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所听到的材料,就应当对于英美等文化有的概念加以实用性的传授,设计活动场景时决不可以在脱离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与语境的状态下进行。

2.精心选择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

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些对话有较高的文化洞察力,适合用于揭示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练习听力的好材料。文化因素的融人程度要考虑教学对象这一客观条件,要遵循阶段性原则。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步一步的,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3.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辫析语义内涵

通过各种英文词典,我们可以对比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一个英语单词往往有很多汉语含义。学生在使用词典时往往只注意理解和记忆词典中的第一、第二解释,认为第三以下的词条是不重要的。但是英美人却不那样认为,他们看重词的根源和历史地位,他们谴词用语并不完全按照词典中词义的排序来分主次,而且有的词在词典里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尽管认识句子中的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词义辨析,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典中的各项词条,从词的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过渡。

4.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5

关键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策略;人才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重要性

(1)文化决定语言。文化决定语言,语言是由广大人民在日常的劳动中总结发展而来。可以说,文化是语言背后的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决定它的语言。一方面,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也就是每种语言都由其背后的文化所决定。另一方面,文化离不开语言,要是没有语言,也就不会有人类的历史。孩子们早在母亲腹中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即开始了本地区文化的学习。通过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实现更加广泛的学习。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每多掌握一门语言也就多习得一种文化。

(2)文化影响交流。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呢?又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文化?首先,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之势,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离不开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沟通。笔者认为,语言文化有时往往比语言本身更重要。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见面问候语的恰当性、适时性,常用口语的特殊含义等等,都对人们之间的交流产生巨大影响。其次,光学会一国的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我们必须换位思考,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英语、运用英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学习。

(3)文化影响学习。在英语学习阶段,很多学生会发现一些会做、读得懂却做不对的题目。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积累,运用中式英语去答题而导致的。中西方语言和文化存在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与汉字构成一样,英语也是由各个部分组成,比如发音、词汇、语法、短语、写作等等。中西方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文化也就必然存在差异性。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上好第一课,给以后的外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英语的发音教学中,教师必须诠释与汉语发音的区别,教会学生各种口型和音标。其次,在短语、短句的构成上,教师必须注重对文化差异性的引导教学。

二、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方法

(1)文化背景知识的课堂教材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利用手中的教材,实施文化渗透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牛津版教材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基础上而编制的教材,其中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更是数不胜数。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实施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教学。从中西方文化的整体差异性而言,中方文化强调集体,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性。从中西方姓名的构成上可见一二,中国人强调姓,姓在前,西方人强调名,名在前。从中西方的称谓差别上看,中方强调等级和尊敬,西方则强调平等和统一,彰显个性。这些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都有涉猎,例如在“Relationship”一章的教学上,sister、brother、cousin,这些关系词没有明确的等级,兄弟就是兄弟,没有哥哥、弟弟之分,只有谁大谁小的区别。说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最大的方面莫过于节日,在小学三年级的“Festival”一章的教学中,着重对西方万圣节、感恩节进行教学,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析,教师实现了有效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英语教材是小学生最常接触的西方文化素材,英语教师必须通过教材教学,积极渗透文化背景知识。

(2)文化背景知识的课外活动渗透。除了课堂教学时间之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开设班级英语角、举办一系列英语文化主体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英语知识和文化教学,更多的英语文化的趣味性教学。首先,教师需要通过描述和海报,激发学生了解探究国外文化的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们讲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趣闻。例如,中国人见面常说:吃了吗、去哪啊之类的问候语;而西方人则更多的是问:Howareyou?what’stheweathertoday?有条件的学校最好给学生们拓宽文化交流平台,例如:外教的引进、多媒体聊天技术等,让学生们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实现文化学习和知识学习。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秉承教材宗旨,依托课本举办英语文化课外拓展活动,实现有效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3)文化背景知识的情境渗透。对于我国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们缺少英语交流沟通的媒介,难以形成英语学习思维。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文化意识要比其他人强得多。要想实现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渗透,教师必须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文化学习情境,巧妙设置英语课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尽量使用英语,避免中式英语课堂的出现。可能学生们起初听起来十分费力,一旦学生们适应了这样的课堂,他们的英语听力、口语、语法都会得到迅速发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多给学生们营造交流的机会,常见的对话模拟、交流训练等,都必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相当的比例。由于小学生的英语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不能过高要求学生,此时只要学生们敢于开口即好。教师可以在教室创设英语角,安排每日英语任务,与学生们一起玩Bingo、猜谜。只有学生们充分融入英语课堂中,亲自接触、实践英语知识,他们的文化意识才会逐渐养成。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必须以文化背景知识渗透为主,强调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之,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对学生英语学习作用显著。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升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反映着世界的文化。作为英语教职人员,我们必须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深入语言文化本身,努力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窦春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

师范大学学报,2006(12).

[2]孙颖.刍议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融合与文化意识的渗透[J].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6

关键词:听力:语篇:解决对策

长久以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听力部分都是学生的弱项。学生一直以来重视语法、忽视听说的习惯为其四级听力考试增加了难度。就我国当代大学生而言,英文听力理解的瓶颈是否能被其攻克,直接决定了其四级的考试成绩。笔者将在下文中就四级听力中学生的常见问题、影响其听力水平的因素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策略等内容进行探讨。

一、听力理解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

1,语言环境和背景知识的匮乏

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接受的英文教育以语法为主且通过母语来完成。学生母语语言的负向迁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英文信息的有效输入。我国很多学生特有的方式,即但凡听到英文原文,都会在大脑中寻找汉语的对应信号,这便阻止了学生及时接收到接下来的英文信号。此状况尤其发生在对所听到的内容不熟悉或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情况下。

2,词汇量不够、语音不标准

从理解层面看,词汇量的缺乏使得学生经常卡在听不懂的生词处,导致影响其对整个句子甚至篇章的理解。从拼写层面看,词汇量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短文听写的成绩。此外,很多学生对学过的“生词”并没有掌握到听说读写的程度,很多自身“不会读”的词,学生当然“听不懂”。这种输出障碍导致的学生在被动的输入环节无法听懂的情况非常普遍,致使听力困境在听写等考题中暴露无遗。

3,学生的心理障碍

前两种障碍所显示出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特质会使学生在心理层面也产生相应的障碍。听到生词立刻就会紧张的学生不在少数。更糟糕的是,多数学生由于心理紧张而停止继续往下听,造成多个单词听不到、句子意思无法理解、乃至对整个篇章的理解一塌糊涂。

二、基于各种理论基础的听力训练策略

1,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背景知识的积累――基于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理论强调人已经具有的知识及知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期作用。崔珊(2008)认为,口头语篇的含义是听者头脑_中的世界知识和口头语篇交互摩擦的结果,而听者头脑中固有图式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各种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其背景知识的积累是使其听力考试备考的一个必要环节。

2,通过重要信息的捕捉,培养学生预测上下文能力――基于语篇衔接理论

HallidayandHasan(1976)把语篇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成为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对外语学习者而言,听力理解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听到的每一句话问的关系对全文作出预测并验证其真伪的过程。语音信息输入大脑时,每个人都会碰到生词,此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语境和主题上,抓住关键词、主题句、联系上下文,预测填空所需的词或句子大意。此环节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语法、构词等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渗透语篇衔接的意义,使学生逐渐了解其特征,找到其规律,运用于预测上下文。

三、针对短文听写的训练策略及对听力教学的启发

对于短文听写的具体训练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

1,增加学生词汇量

词汇量不仅在于读写词汇量,听说词汇量必须跟上。缩小学生听力词汇量和阅读词汇量之间的差距迫在眉睫。由于听写部分的要求,教学中要尽量要求学生每个词都会读会写。

2.引导并帮助学生构建背景知识

学生如果不能主动找日常学习中汲取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就要引导或予以辅助。尤其在备考四级前,总结一些常用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是必要的。但扩充背景知识是个漫长的过程,需日积月累,临阵磨枪的方法效果不明显。

3,坚持听说结合的日常教学

四级笔试看似与口语无关,然而听与说不能分家。一旦过度分家,就会出现因说不出、说不准而听不清、听不懂的情况。坚持输入和输出同时训练是必要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多样的形式(如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听说穿行。例如,听一段话,在有关键词或关键句的时候停顿下来,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联想归纳的能力,也对刚刚输入的内容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输出反馈。

4,解决学生的心态问题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7

关键词:背诵法;语言输入;英语学习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国人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受环境限制,中国学生主要在课堂中接触英语,课后学生便又回到汉语的大环境中。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汉语思维方式,导致中式英语的出现。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环境下,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背诵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与“背诵法”相关的文献综述

1.1相关理论基础

美国语言教育家,二语习得研究者――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五部分。输入假说理论是其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他认为,语言学习者首先要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学习者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信息的理解上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通过进行大量“可理解性输入”来提高自身英语能力。

加拿大语言教育学家Swain认为,尽管“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很重要,但不足以充分开发学习者的二语精炼能力。要想提高中介语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学习者只有通过使用所学语言才能真增熟练掌握语言。

1.2相关学者的研究

丁言仁、戚炎采用了测试及调查统计的方法,对课文背诵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论述,通过其测试和分析发现:通过背诵课文,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词汇和语法知识;②学生在写作中有效使用固定短语的频率更高,写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更准确更流畅。最后的结论:熟读和背诵课文在英语教与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正确认识我国传统的背诵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2001:58)董卫、付黎旭(2003:58)以华中科技大学2001即非英语专业135名学生为对象作过类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背诵课文有助于学习者记忆词汇、学习短语和提高造句的能力。

通过背诵,学生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词汇,句型及固定表达,增强语言知识的积累,强化语言输入,为语言输出奠定扎实的基础。(陈怀文,1998:35)

二、背诵的定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背诵即是指记忆,是大脑的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活动。背诵便是把识记过的语言材料从大脑中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若将“背”与“诵”区分开认识,背诵便包含着一层抽象的含义,即“背”。这里,“背”有两种含义,一种是“learnbyheart”,即用心去背;一种是“learnbyrote”,即死记硬背。通常人们听到背诵这个词的时候,头脑中闪现的第一概念便是“死记硬背”,即机械的记忆语言材料。这也正是背诵策略逐渐被教师及学生抛弃的原因。

《现代汉语词典》对“背诵”的解释是“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或词句”。

三、背诵的重要性

根据新课标的高中英语培养目标,学生要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听是说的基础。听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基础上纠正语音、语调、重音等发音内容,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式才可以准确的说。

说出所想。中国学生由于受到母语影响容易形成汉语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又想法,奈何却不会用英语表达。背诵即是让学生大声的将所得语言材料进行记忆与诵读,学生不断背诵的过程中,头脑中有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并通过诵读的方式,摆脱“哑巴”式英语。

读便是理解文字。当语言符号呈现在人们眼前,大脑便自动将符号转换成可理解性的信息传达到人脑中。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便是这个道理。

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语言学习者可以通过背诵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最后通过不断地内化,将其变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呈现于纸张之上。

四、背诵材料选取的标准

如何有效的运用背诵法,材料选取是关键。高中学生面临升学考试,课程压力较大。因此,材料的难度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现有语言能力水平,又要略低于阅读理解的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降低一定难度的同时,也适当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具体标准如下:①所选取的背诵材料应该具有语言规范、地道、表达自然的特点。②适当选取再生性强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和活学活用。③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④尽量选取趣味性话题,语言生动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⑤选取配备文章听力的语言材料,保证学生接受纯正的语音形式。

五、具体操作方法

在正确选取了语言输入材料后,语言习得者头脑中还要有一套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才可以使背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纠正概念。剔除机械记忆的思想,在理解文章结构内容的基础上记忆文章。

2、端正态度及学习动机。人们总说,态度非常重要,因此,要想提高背诵效率,学生必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背诵这一辛苦的脑力劳动,要持之以恒。

3、适量安排,由少到多。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法,信息输入大脑后,遗忘也就随之开始了。遗忘率随时间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别是在刚刚识记的短时间里,遗忘最快,这便要求语言习得者在最开始的时候适量安排背诵量,熟练了这一方法之后再加量。

4、纠正发音。习得者选取配备录音的语言材料便是为纠正语音语调打下良好的基础。流畅的朗读是背诵的必要准备,背诵也应该建立在正确的发音的基础之上。

5、大声朗读。李阳疯狂英语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改变了“哑巴”英语的局面,让学生大声的说出想表达的内容,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达到了知识储备及语言表达的目的。

6、时常复习。背诵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遗忘。不能认为背一次就可以永远的掌握,想要真正掌握一份语言材料并将其转换为自身的语言能力,只有通过反复背诵,不断学习,直至完全掌握。

六、结论

相对于其他学习方法,背诵作为中国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对于汉语学习起到重大作用,同样对于英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是只是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尽管背诵过程比较艰苦枯燥,但只要学生肯下功夫,掌握技巧,持之以恒,相信背诵之后的成效是非常大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有着各种先进教学手段的今天,背诵这一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inputHypothesis[m].newYork:Longman.1985.

[2]丁言仁,戚焱.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5):20-23.

[3]董卫,付黎旭.背诵式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3(4):56-59.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8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教学应用

一、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语言的产生源于文化的发展,文化是语言不可缺少的因素。每种语言所对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相应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风土人情、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只有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意义。将文化背景知识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保证英语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文化背景知识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英语学习本身是一个乏味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英语的形成过程与英美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和文化,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由于语言环境差异造成的学习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和英语教学中相结合,有利于通过不同的文化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语言的学习不再枯燥,学生学习的内容也将从课本知识内容扩展到背景知识的研究和应用上,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与其具体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了解语言的背景文化知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不仅需要英语逻辑知识和语言知识基础,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习惯的了解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英语阅读过程中,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的理解能力就越强,从而就能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速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到地理位置、国家体制、历史变迁、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及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是能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同英语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有时行为及思维逻辑会存在完全不同的现象,不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不清楚这些逻辑的差别,就有可能在阅读的时候有理解偏差,影响了阅读速度及理解能力。

(三)运用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学习英语的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但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在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中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背景,在使用英语交流时就会出现交流障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了解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背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交流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能避免误解的产生,从而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中西方国家之间存在这较大的差异,例如常用的称呼、问候、恭维等,其表达方式往往不同,如果中国学生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

三、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设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寻求突破,改变教学方式。在不脱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改变授课计划,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合理地将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拓宽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除了正常的词汇、语法等知识的传授外,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影、音乐等形式接触英语知识,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知识背景。此外,在英语的实践运用活动中,鼓励学生多动口,扩散思维,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多积累英语文化知识。

(二)增加文化知识比重,拓宽文化学习途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得有的是来源于生活,但更主要的还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因此,在英语课堂上,除词汇、语法知识的传授外,还应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比重,增加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有更好的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在英语教材及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并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引导并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通过阅读音乐、科技等方面的教材,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西方的人文艺术、社会文化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学生在掌握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习惯后,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实现英语学习的价值。

(三)改善学习环境,创设英语文化环境。对于英语的学习,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实践,通过创设不同的英语文化环境,改善学习方式,增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加深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为了营造真是的英语文化环境,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或宣传栏展示西方文化,或邀请中外有关专家进行系列讲座,增加学生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增强西方文化学习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课下时间手机一些与西方文化有关的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还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国家的报纸、书刊,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现状和风土人情,拓宽文化背景的涉猎范围。在学校的引导和老师、学生的参与下,共同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云竹.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6,(06).

[2]熊梅.浅谈文化背景知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C].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2016.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9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背诵;教育功能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开发。因此,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背诵的教育功能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语文教学背诵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通过背诵,积极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通过背诵领悟每一个汉字、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及句式特点,同时,通过背诵学习和成长,这也是学习语言的一具重要规律。根据有关资料说:巴金先生在12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古文观止》,茅盾更能背诵《红楼梦》,而鲁讯先生的古文基础自然与其背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表明:学生只能通过大量的语言背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容量和知识水平,尤其是对于名篇名句名段的背诵,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更为重要。

二、背诵教学的启发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知识的教学,主要就是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在这个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背诵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背诵,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和句子,掌握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长期以往,学生就学生融会贯通,对于语言的运用也会熟能生巧。尤其是近来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但是一些教师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同时,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这就相当于釜底之薪。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发展能力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而不是凭空培养的,而这个基础和条件就是知识。但是在学习中,如何将这个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是其中的关键性问题。

三、背诵的教育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以下进行具体的说明:

1.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往往通过能说会道、满腹经纶来衡量,从本质上讲,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没有语言知识的积累,就相当于无源之不,无本之木,一个语文素质的体现与一个人语言积累水平密切不可分。积累也学生能力形成的基础。站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讲,通过背诵,学生从中掌握大量的字、词、句、文章等汉语知识,以此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通过历史上的锦言佳句的掌握,深刻了解人类社会、道德伦理、人生哲学、艺术科学,并且通过不断的诵读,发现其中的精髓,最终影响到学生的语言、思想、生存、发展以及变化。比如在学习中,通过对大量精美诗文的积累,学生不仅学习到的语言美,更为主要的是可以从中深刻体会民族的思想体系、方法体系以及价值体系。

2.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增加

除了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以外,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经过大量的实践教学证实,对于善于背诵的学生来讲,通常他们的语感都很强。所谓的语感就是一旦客观语言进入人的大脑,就是立即产生一种对照、模仿、类推以及纠错能力。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对于语感较强的人而言,可以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把握用词是否得当,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另外,在实际的生活中,善于背诵的保能够引经据典,并且做到举一仿三,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

3.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背诵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因此,思维是以语言概念为基础的,一个人的思维发达,那么其语言概念必然丰富,丰富的概念必然是通过大量的语言积累来体现的。通常而言,一个人的概念知识越多,那么其思维也会越宽阔,思维的复杂程度也会越高,在这里不可以避免地要想到一个词阅历。人的阅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阅历,一种是间接阅历,所谓直接阅历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所获得,而间接阅历而主要通过阅读、背诵等来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概念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语文教学中背诵的实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背诵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学时代,学生正是处于打基础,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精力有限,多数的知识获取渠道必须要通过背诵来实现,通过背诵,提高语言积累量,从中提升语言精华,并且逐步地进入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种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健全的人格,升华学生的情感,最终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背诵的教育功能,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师范背

教师示范背诵的作用主要目的就是为提升学生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现行的中学教材要求学生一年至少要背诵8000字左右,整个中学下来,背诵量达到将近5万,因此,学生一定会对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背诵的重要性,让学生知识人脑记忆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二是要通过背诵,增强学生背诵的天赋,比如可以示范一些重要的篇章,教师要有感情的背诵,如《天上的街市》、《木兰诗》、《海燕》等,以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让学生建立信心。

2.课堂试背,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所在的年级及课文的难易程度,适当留点作业并进行课堂试背,而试背的过程,不单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写作思想的理解,还可让成功背

诵的学生尝到甜头并建立起信心。

结语:

总而言之,背诵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教师要加强高度重视,通过合理的教学和引导,让学生了解背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背诵的兴趣和信心,既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积累,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修养和人格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月;张实;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背诵――以杜牧的《阿房宫赋》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9)

高中语文必背常识大全篇10

背诵早已被实践所证明,它既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他们虽然治学方法不同,学术成绩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博闻强记。大家熟知的鲁迅如此,钱钟书更是如此。钱钟书先生从幼年起,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还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代小说,正因为在他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再加上他超人的智慧,所以作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成为名扬国内外的大学者。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各时代的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电脑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语文的学习,也无需人们再劳心费神地记忆背诵了。诚然,电脑在某些方面能代替人脑,但还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储存信息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要的记忆和背诵,尤其不可忽视。大家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幼儿时背诵的古典诗词,尽管不解其中含义,但常常一生难忘。到了小学、中学,随着认字、造句、作文能力的提高,大量的读说听写的训练,便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了。因此我们提倡在学前、小学和中学都要注意背诵能力的培养,要有一定背诵的功夫。同时,我们都承认语文是基础工具,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和运用好这工具?方法固然很多,我认为最简单、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地记忆和背诵名篇佳作。一个学生只有把别人的好作品和有关知识印到自己的头脑里,融会贯通,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变别人的工具为自己的工具,进而形成自己的专用工具。倘若自己没有工具,用时现向人借是不行的。比如作文,如果平时不掌握大量的词汇,不掌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写景就抄景物描写辞书,记人就看人物描写大全,永远也不可能得心应手地去写作。

我们提倡背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形成能力,那么通过背诵,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学知识,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倡背诵,不仅不是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相反地,恰恰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师先讲一下,让学生首先理解原文,特别是古代诗文,先要扫除文字障碍。但有时先让学生背诵,让他们产生许多疑问,然后再讲解,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死记硬背”,当然不理解的死记硬背是在反对之列的。实际上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并非都是通过老师的一次讲解就能完成的,往往还需要长期的慢慢体味。

今天,我们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已大大的优于古人了,老师除了先作必要的讲解和示范外,还应教给学生必要的背诵方法和有关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先放一些与诗文内容相配合的录像或幻灯片进行情境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生动性、趣味性,也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开展背诵比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