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关键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0:38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1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训练提高方式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提到:“阅读一课,我谓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在训练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积累阅读素材

积累阅读素材就是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在语文课本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即成为“阅读题材”了。它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阅读的源泉。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总是不厌其烦地使用相同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显然就是叶老先生所说,学生们阅读缺少丰盛的源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初一阶段就积极地指导学生注意积累素材。例如:指导学生从读书看报中搜集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可以剪报、摘抄。也可以抓住茶余饭后,听故事、听广播、闲聊天,甚至道听途说都可以随时记在整理本上。还可以在静思默想时,灵感突现时,所迸发出来思想火花时及时记录下来。凡此种种都是搜集素材的好办法,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起来,文笔也比原来好多了。正所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自由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里学生最怕的就是阅读鉴赏类题目了。究其原因,归根到底主要是学生对所要阅读的题材知之甚少,不知该读什么,或者对所读的重点理解不透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一旦给学生限定了题目,他们就很头疼,不是一节课没什么思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即在积累了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再扩写交流阅读,同学们的阅读内容果然丰富起来。总之,只要学生有灵感,就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当然,阅读材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书信、散文、诗歌、札记、随笔。

三、课堂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花大工夫的,因为它综合了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训练就需要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项活动中,而课堂上有目的的练笔就是提高阅读水平的绝佳机会。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读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课本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可谓是“阅读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四、阅读课评改

好的学习方法是指导出来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常常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推敲”一词就源于贾岛,今天“推敲”已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因此重视语文阅读课的自评是评改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在阅读讲评课上一改以往的老师评讲为主,而改为老师指导思路,学生自评为主。当然,在评改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也切实体会到仅仅让学生自评能力还不够。因为,学生的自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基于上述原因,我还采取了生生互评的评改方式。具体方法是:两个班互评,即把我教的两个班学生的阅读课进行交换,这样可以避免感情分,评起来比较客观公正。在评的过程中,给学生定出评改标准,可以根据标准打分。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评改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评分标准,一一对照来评,有的还自发地进行讨论研究,因此,我认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在阅读互评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讲评课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总之通过积累素材、自由阅读、课堂阅读、阅读评改等一系列的阅读训练打破了语文课的枯燥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阅读的技巧,积累了阅读的材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2

关键词:英语写作;语法听写;教学效果;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58-01

英语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英语写作要求学生要能将内心的想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对很多学生来说会感到比较困难。语法听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听写阶段、重写阶段以及分析纠正阶段。将语法听写的这几个阶段应用于英语写作,可以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一、选择合适的听写素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听写素材的选择是语法听写的第一阶段,即语法听写的准备阶段。高中英语教师在运用语法听写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前,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相当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文章作为听力教材。另外,文章内容也应与教学内容相关,将英语写作恰当地融入到语法听写中,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写听力材料。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2《theenvironment》时,教师可以针对本单元的语法、词汇以及句型等内容,选择与环境相关的听写材料,材料中尽可能出现本单元所学词汇如:economy(经济)、pollution(污染)、atmosphere(氛围)、obvious(明显的)、havealastingeffecton(对……产生持续的影响)、wipeout(消灭)等,材料篇幅应选择在1000字左右,语言应通俗易懂,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适当改写,然后组织学生对听力材料进行听写,让学生在听写后对所听内容进行还原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保持正常的朗读语速,提高学生听力

听写是语法听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保持正常的语速对文章进行朗读,教师通常只会朗读两遍。比如,教师在朗读与环境污染相关的材料时,朗读第一遍时,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了解文章阐述的是哪方面环境污染,在听第二遍时,记下文章关键词,比如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件、主题是什么,结果怎么样等,在记录时可以使用单词替代词组、阿拉伯数字替代单词等,简化记录方法,学生不需要对文章的内容全部了解,只需要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关键词记录技巧,教师应对其进行指导,提高学生抓住关键词的能力。很多学生都会有中文记录的过程,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想法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朗读听力材料时,如果学生听写存在困难,教师可以第三次朗读材料,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关键词,如果记录关键词较少,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写作教学能够正常开展。

三、展开英语写作,发展学生写作技能

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和写作的质量,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完成文章写作,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述必修六Unit2《whatishappinesstoyou?》这一单元时,可以先给学生朗读一段与happiness相关的材料,学生记录关键词,如cheerup(使某人振作)、mitivation(动力)、accompany(陪伴)、assit(帮助)、appreciation(感激)等关键词,然后学生根据自己记下的关键词将听力材料进行还原,即使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内容表达出来。学生在写作时,往往都希望一字不差地将听写材料进行还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文章写作不一定要与原材料一模一样。这种教学方式既有模仿写作的特征,又高于模仿写作,这种写作方式更具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比较适合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

四、给予有效的内容纠正,改善学生写作评价

在语法听写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原材料分发给学生,或者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原文,并要求学生根据原材料对自己写作的文章进行修改,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检查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或通顺,并及时进行纠正。在语法听写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完成主题相近文章的写作,使学生能够从文章仿写阶段成功过渡到文章写作阶段。例如,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2这单元主要讲的是“Sportingevents”方面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首次给学生听写与“Sportingevents”相关的听力材料,学生记录关键词,如olympic、2010、highjump、relayrace、longjump、balancebeam等,然后引导学生对听写内容进行还原写作,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语法和词汇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写作完成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写作任务,写作与“Sportingevents”主题相近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将学生写作的优秀文章给大家分享,或者将优秀文章在班级墙报或板报上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评价,改善对学生写作水平的评价,对学生英语写作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语法听写时,应根据写作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听写材料,保持正常的语速朗读文章,并引导学生记录关键词和重写文章,并对文章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质量。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学生学习语言类的学科最主要的就是凭借阅读来了解知识、开阔视野,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去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在文章中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在阅读中逐渐提高英语水平。同时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提高写作和听力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阅读能力学生才能更快地提高英语成绩。而且在学生将来走出社会也要通过阅读去了解社会上的时事,所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必要的。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在初中阶段快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在英语教学中快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先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英语电影或视频,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爱上英语,爱上阅读。

二、划分层次,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

快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是快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先把阅读的文章划分层次,让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中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设置阅读练习题

阅读能力不仅是指让学生阅读,还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找到文章中的关键知识。初中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并没有在文章中提取关键知识的意识,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为学生设置习题,通过习题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到文章的关键知识,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在教学时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在阅读时发现文章的关键知识,培养学生挖掘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英语阅读能力。

在英语的学习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学生要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所以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拥有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4

1.概要写作课堂模式现状

概要写作是一种新语篇,是在对原文进行浓缩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信息转换过程,语篇的结构和连贯性上不仅要和原文保持一致,而且要做到语句通顺、结构严密以及意义完整。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不同体裁作文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征,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语篇意识,很多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这些方面,因此重视的程度不够,这是概要写作目前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在概要写作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学生在写作时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不知道怎么才能将语言精简化,还有一个经常困惑学生的问题是,不知道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内容是支撑细节。这些现状问题给概要写作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阻碍概要写作课堂模式的顺利展开和发展。

2.“概要写作课堂模式”的尝试步骤

2.1解读文本,提取关键词

概要写作就是浓缩文章的一个过程,英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并且要遵循整体阅读的阅读原则,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然后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在概要写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学生在关键词提取这一步骤把握不准备,导致一步错即步步错,针对这个问题,英语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将文章中的衔接词标注出来,并且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梳理。(1)语篇中并不是每一个段落都有主题句,因此学生不能有依赖主题句而去找主题句的意识,有些段落没有主题句,学生就应当寻找关键词。(2)即使语篇段落中有主题句,而且主题句很明显,但是主题句的替换难度比关键词的替换难度要大,因此,如果学生对主题句有过度的依赖,思维方面会受到严重的限制。(3)从主题句中提取出来的关键词,经过还原之后会发现,经常会出现还原后的要点在表述和覆盖上面欠缺完整性。基于此类原因,英语教师要对语篇关键词和主题句的提取加以重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1)直接提取。有些文本中主题句很明显,而且对于目标和要点也进行了精准的概括,这时候就可以采取直接提取法,从主题句中提取关键词,如2013年北京卷上面C篇阅读理解有一个段落是这样的:“thephenomenonof...andwebsitesdo.”这一段就将整篇文章的目标要点详细概述出恚主题句是开头的第一句即“thephenomenonof...forages”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直接从这一句中提取关键词,如“forages”和“trackingcelebrities”,除此之外,还要提取语篇当中的衔接词,如“the1920sand1930s”、“inthe4thcentury”等,这些词将下文中的时间信息精准概括起来,利用这些关键词,可以有效还原原文的脉络。(2)间接整合。如果语篇中没有明显的主题句,而且关键词也不集中,在文本结构中比较分散,这个时候,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筛选段落中的关键词并进行整合。如2014年的四川卷e篇阅读理解,有一个段落是这样的:“Generally,people...asenvy”,这一段中有很多重要的关键词,但是没有主题句子,即使有较多的衔接词如“but”、“generally”也并未有多大的作用,这时候就应当进行间接整合,提取出这一段落中的关键词,如“socialinteractions”、“negative”以及“isletout”等。

2.2扩词成句

扩词成句是概要写作的最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推理对关键词和主题句进行反复的推敲,争取还原的要点与原文的要点守恒,既不多也不少,一般还原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简单句,而是复合句。简单句上可以利用同义词替换,即在提取关键词之后,对其进行简单的扩充,将关键词变成简单的句子,这样不仅保证表达的要点不变,还使替换后的语篇在句子表达上面更加丰富。对于复合句子,在关键词扩充成句的基础上再用一些合适的连接词进行连接,既丰富了句子的表达形式,又保证了句子的结构连贯、完整。

2.3增添色彩,使语篇更加丰富

提取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扩词组句之后,接下来就要将这些句子自然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和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增加连接词、采用连接句以及应用篇章结构等方式,突出文章的要点,使文章读起来流畅。

3.结论

综上所述,概要写作是一种新型的写作题型,将“读”和“写”有效结合起来,英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引用这种题型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松.创造互动的写作课堂――谈作文同级评改[J].林区教学,2007(02).

[2]乔居蕊.名师写作课堂(三)家庭生活:爱在我身边[J].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2013(05).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5

提升高中生的读后续写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在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教学的“新宠”,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呢?

1.对“读后续写”的解读

读后续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已经给出的前文,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和提示将文章补充完整。读后续写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输入信息,在头脑中转换,再输出。这其中涵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整合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表达中的各种细节,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项考查。

根据《考试说明》该部分的规定,考生在续写文章时,要注意续写部分“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对所标出关键词语的应用情况”,“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以及“上下文的连贯性”。根据这些规定,我们能够总结出读后续写的特点:

(1)限制性。读后续写不是自由发挥,而是要根据开头语和提示词来完成。在浙江高考题目中规定:要使用5个以上短文中标有下划线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如人物、地点、事件,具有可选性。这样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很大的自。另外,所续写部分不能另起炉灶,要根据已给出的开头来写。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思路向哪方面发展起到了引导性作用。

(2)情节性。续写的文章多为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体裁,故事情节曲折、有起伏,但逻辑较强,有助于学生根据提示性词语,按照文章思路继续写作,并要求学生发散思维,续编故事结局。

(3)前提性。要想完成续写,就必须明白前文的意思,在精确理解文章后,学生才能够紧扣主题完成续写,就这方面而言有点类似阅读理解题中对文章后续发展的推断,如:whatwouldhappennext?这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度考验,

(4)多元性。每个学生的思维发散程度不同,续写出的故事结局也各异,续写题目的答案更加多元化,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可以以自己文章的理解诠释文章不同的结尾。如《考试说明》中读后续写的样题的结尾,考生可以理解为这个年轻人是银行抢劫者,而arthur因此成为一个大英雄;考生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年轻人不是一个银行抢劫者,结果产生了误会。

2.提升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策略

学生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和练习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水平。

2.1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提高阅读能力

读后续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读,结合读后续写的特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提高理解能力。读得多了,学生的语感也会增强,更加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而达到快速理解的能力目标。

2.2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读后续写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写上,怎样写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向学生传达一定的写作技巧。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明确续写要求。一般短文后面的“注意”都有对此次短文续写的具体要求,如字数限制、使用几处下划线关键词语、续写段落的首句提示,这样考生做到“心中有数”。此外,续写时,不仅要结合原文,关键词,每段首句,还要特别关注第二段的首句,因为第二段的首句决定了第一段的内容和走向。

其次,回扣原文,揣摩续写思路。根据文章后面的要求,再次快速回读短文,抓住文章的思路,在大脑思维中建立一个对前文的理解框架和概括,在此基础上,继续建立顺序思维,确定接下来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如何安排下面继续可能或者应该出现的内容,同时结合文章划线词语提示,确定续写段落的内容。续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词汇和语言框架的准确使用,保证前后文的连贯。

第三,促使学生养成拟写草稿,修改润色的好习惯。在确定了思路和内容之后,最关键的就是结合提示语或者文中划线的关键词拟写草稿。写完后,要加以修改润色,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语言的丰富性,并通过句与句之间连接词的正确使用,使上下文连贯。

总之,对于一线师生来说,应对读后续写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新题型,需要教师充分解读题型,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面,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鸯.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教学活动实践[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5(11).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6

关键词:听力理解语音辨识课外泛听

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是提高英语综合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听懂英语是英语交流的基本要求,如何使英语成为学生就业的优势就成为了当代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日只注重语法教学,考前临时突击训练听力,很难收到好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关键在于平时的坚持。

一、进行系统的语音辨识训练

这属于听力训练过程中的初级阶段,也是机械性的训练。语音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不完全爆破、意群、连续、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方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识记,并跟老师或录音机纠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确保学生发音准确后,方可进行词、句的训练,然后逐步过度到段落及篇章。语音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正确的发音及语调是顺利进行口头交际的基础,是听力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迅速地辨音解义的能力、理解语言内涵的能力。在为学生播放录音材料前,可根据所听内容,结合具体目标要求,设置问题,让学生心中有数,以利于听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具体做法是:播放第一遍录音时,要求学生泛听,针对问题捕捉有关信息,了解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对于一时听不懂的个别单词或句子,千万不能停留,要舍得放弃。同时,为了便于记住重要信息,有必要做到边听边记,把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由、原因、方式、数字等)的关键词记下来,从而迅速捕捉所听内容的主要信息。且精听应在泛听的基础上,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反复听。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也应尽量听清每个音节,然后再翻开书对照一下。接着合上书再从头至尾听一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提高辨音能力以及听力理解能力。当然,无论泛听还是精听,最好都不要先看听力材料。只有泛听与精听有机结合,才能使听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养成正确的听力习惯

首先是预测的习惯,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听音过程中根据所听内容的上下文或语法结构以及一般常识等来推测生词的大意,指导学生在听前浏览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并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以及环境、文化背景等各种语言线索预测和判断出那些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的事实,即言外之意;其次是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习惯,在快速语流中单词的发音受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学生不可能听清和记住每个词,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知识,有选择地去听,根据首句、主题句、过渡性词语等,抓住关键并联系上下文,弄清谁(who)、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间(when)、为什么(why)等问题。

四、加强听写和速记训练

听写是培养学生听力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听写一些意义连贯的短文材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处理长篇文章、把握全文关键的能力,而且还会使他们有机会注意以意群形式听出语篇内容,在需要快速处理语言时,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时机,对输入的新信息作短期记忆处理,进而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面对稍纵即逝的句子或语篇,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快、准地掌握新的信息并加以记忆,速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手段,指导学生在作听音记录时,对关键性的词或连接词等采用数学代号、缩略语、首字母语或一些其它符号

来代替,甚至有时还可画简图和简表来记录语篇意义。

五、培养学生“多读”的习惯

这里所谈到的读有两种含义:1.朗读。听力理解过程实际是耳朵里听到的物理声——脑子里的评阅声音形式——脑子里的意义这三者之间的响应过程。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听力差的同学往往朗读能力也很差。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学生在朗读时所发出的声音和他听到的英语声音之间有差别,那么这种差别会影响他的读音的。2.阅读。阅读和听力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两种本质相同的语言能力,它们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词汇量直接影响听力的提高,阅读是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义理解与记忆的主要途径;阅读也能开拓知识视野,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消除因知识面狭窄造成的听力理解障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思维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阅读可以锻炼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从而提高收听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

六、尽量多掌握有关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目前的英语教学比较侧重语言现象的讲解,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很少介绍。而听力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并且英语听力教材中文章有很多是欧美人撰写的。如果学生知识面较窄或者跨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缺乏,不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常会感觉到听得懂单词却听不懂意思。语言的学习也应该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平时要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增强对英语国家的了解,从而便于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七、激发听的兴趣,消除紧张心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英语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使学生感兴趣或者能够吸引他们的话,他们就会对教学内容、活动方式或方法产生积极情绪,就会主动积极地吸收,他们的注意、理解能力会加强,学习积极性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会成为自觉的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影响学生听力提高的心理因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听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二是过于紧张,没有良好的心态。前者是因为学生对听力重视不够,对听力内容不感兴趣,材料太难或听力的时间太长造成精神疲劳;后者是由于学生对于英语或者听力有畏惧情绪,担心听不懂,先在心理上造成紧张从而使听到的信息产生断层,所听的全文支离破碎,或者对所听的材料断章取义,难以理解全文大意。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就要克服这两方面的缺陷,培养良好的英语听力心理素质。

八、指导大学生进行课外泛听

大学英语听力课时非常有限,远远不能保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收听英语广播、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欣赏英文录像、听英文歌曲等,使学生熟悉不同口音、性别、年龄、国家的读音,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增强反应能力,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7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探究

跨文化教育是两种或多种文化或亚文化之间的教育,在专门设置的本民族文化环境中使受教育者了解非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的教育。

一、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受教育问题

教师是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引导者。跨文化教育一直是外语学科的隐型课程。目前全球外语教育界都公认,外语教育必然涉及外国文化教育,语言教育不可能离开文化教育进行。实际上,单纯地外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活动。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除了保留原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外,还强调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教学目的从单纯的训练语言技能转为对文化的学习,这是对大学英语原有教学理念的颠覆,也很好地印证了跨文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时代性。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执行者、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其自身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较高的跨文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高校英语教师自身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他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授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有技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技能。作为大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引导者之一,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及其最终的文化习得及运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是跨文化教育整体实施的先决条件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变革带来的挑战,反思自身在观念、方法、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地位的变化,主动适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新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单一教材的执行者、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和“教书匠”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导航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促学者和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转变。可见大学英语教师在学生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开始研究跨文化交际至今,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讨论和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只有极少量的论文提及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大学英语教师。

有调查表明:外语教师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不高,教师普遍感到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尽管外语教师在语言知识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被调查的教师85%为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但距离教育部对文化教学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更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实践的需要。

由于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足,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致使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严重缺失,自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不尽人意。所以,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应当尽快得到推进,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质,为跨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一)有关部门及院校应更加重视教师的跨文化发展

调整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目标,前提是必须有一大批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通才。目前我国无论是各语言类院校,还是每个高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多数着力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能力,却极少涉及跨文化、多元文化或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学科,局限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多成为今后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主力军,当他们在处于多元文化情景中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知识去解决文化差异、矛盾与冲突。因此,这些院校应改革当前的课程设置,聘请一些跨文化交际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也就是说,在专业英语课程中适当设置跨文化交际学科,以适应未来大学英语老师的要求。

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增加跨文化培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观念、能力的显著提高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只有把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成长。有关部门和相关院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进行持续、有效的教师培训,增加高校英语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为教师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加跨文化实践的经验。通过这些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以及与外界文化的碰撞,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自我、认识他人,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从而构建一支观念新、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新角色定位的英语师资梯队,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研究者应多关注教师跨文化教育问题

研究者应多关注高校教师跨文化现状。目前我国关于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大多都是学生,而关注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现状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事实上,教师是整个教育环节的启动者,教师得到良好的跨文化教育,获得过硬的跨文化能力,是学生跨文化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国研究者应该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发展情况,对他们的现状进行及时的评估,针对其发展问题提出有效切实的提升途径,并跟进关注其后续改变或发展。

研究者应积极开发合适中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模式。有效、合适的教师跨文化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大大加快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发展。高校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应依据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设计。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既包含广义的跨文化培训,又包括针对性跨文化培训,在形式上是多种培训模式的组合。在培训的内容上也要考虑教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找到最适合的培训模式。研究发现了一种适合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模式,其包括四个阶段:与外国人的互动活动,海外短期体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果向教学转化,以及专家评估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反思贯穿于整个培训当中,为培训者提供培训过程监控的依据和培训后评价教师的依据,使培训趋于整体性。教师的培训也要体现对教师这个社会群体的针对性,在培训设计中要考虑到教师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的培训模式应该更加强调培训前期的实践性和培训后期的对教学转化的能力。此外,因为培训的时间有限,培训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把培训的中心主要放在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交际技能、语言应用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上来。培训的设计要严谨周密,突出重点,并随着培训取得的效果不断跟进,使之符合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高校英语教师自身也应该提高跨文化意识,积极配合和参与研究者设计的专业培训。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8

【关键词】职业关键能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中职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依托课程改革,中职语文教学着力培养职业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一、中职语文教育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必然性

1.中职教育的关键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影响学校能否真正实现育人成才目标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传统中职教育模式中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中职语文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毕业后在合同、策划、文案等工作上必然处于劣势。打破传统中职教育的弊端,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话题;提高中职语文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

2.时展的需要

在“以就业为导向”新教育观念的引导下,中职语文教学应顺应潮流进行改革。当前,中职教育模式对文化基础不太重视,缺少语文基础方面教育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上激烈的竞争。因此积极改革教育模式,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二、构建以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措施

1.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成才。教育模式的改革,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中职教育者真正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新的教育模式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模式,这类改革也才算真正的成功。此外,在改革的过程中推陈出新,敢于创新是一个要点。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反,教师应当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加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中的短板可以抛弃,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管理能力较强的中职学生,教师应偏重他们规章制度方面的学习;对于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中职学生,教师则应偏重他们论文、报告的学习。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比单一的课堂教育更为有效。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师进行互动式学习,是一个新的趋势。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于中职语文教育的感受,把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分享,这有助于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教育者应当格外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中职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为目标。中职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面向企业的员工,所以开展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中职语文教学不同其他语文教学,其讲求实用。简单的一份合同只有经过多次实践,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学校可以把语文教学实践项目细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比如:组织中职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从事合同管理,文书工作等,这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实践能力。课本上学来的合同管理,文书方面的知识局限于理论层面,如何进行具体运用还得靠实践。只有在企业中真正接触合同,中职在校学生才能对合同相关问题产生深刻印象,这使得中职在校学生走向岗位后,能够提升工作能力,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成功体现。

3.组织系统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组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而对教学任务系统化,要求教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尽管在新版中职语文教学教材中,教材系统地把中职语文教学任务按照章节进行罗列:从便条到广告,从书信到合同,学生可以接受到比较全面的知识,但课本知识是固定的,时代却在不停地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跳出课本,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对学生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基于此,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系统安排,组织有效教学。如,企业工厂对于劳动者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则需要对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对于书本上落后的、不再实用的知识予以摒弃,及时学习新时代需要的技能。

三、结语

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是新时代对于中职教育者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中职教育工作者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在发展中寻找机遇、在改革中寻求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雯雯.构建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5(20).

[2]唐先琪.浅析中职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9

关键词: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

1前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发展,是高校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加全面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在关注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发挥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优势,为有效地开展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及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大学语文的相关课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较低,学校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无法有效地开展,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导致大学生无法全面地学学语文课程。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对其教学的重视程度非常关键。

2.2定位不准确

在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定位不准确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语文教师没有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单纯地将大学语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延伸教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失去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定位不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2.3目的不够明确

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也是影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不准,其教学目标也无法得到明确,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成效,不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目的不够明确这一问题也很重要。

3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1重视教材的革新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重视教材的革新,完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重视教材的革新的方式,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2重视课程的革新

为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高校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策略,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3.3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之一。结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素质教育和应用性训练的有效结合,才是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文化修养。其次,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渐掌握应用技巧。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应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冯涵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慧琴.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17-119.

[2]龚贤武.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2,(10):42-43.

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篇10

关键词:3―6岁幼儿;语感培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55-01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本族语言发展的关键期。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期;4岁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因此,学前期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其语感的最佳时期,家长在孩子这一时期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语感。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语感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而言,在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或能力时,都有一个“关键期”。所谓的“关键期”是指学习的最佳时期,或是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给幼儿提供刺激最容易获得反应,错过了这个时期,反应或者不能获得,或者不能达到最高水平。而学前期就是幼儿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于其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在幼儿语言获得的关键期的同时也是培养其语感的最佳时期。若幼儿的语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那么幼儿语言的发展能力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语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语言能力获得的基础,语感的培养对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在幼儿语感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1、培养语感就是培养幼儿英语语感

很多家长在孩子语感的培养上存在着误区,认为语感的培养就是英语的训练,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语感的含义及对孩子语言发展的作用。而提到语感培养,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英语语感的培养。而事实上,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母语的学习远远大于英语方面的学习。在语言发展关键期,首要考虑的是要如何培养幼儿母语的语感,而不是一味的注重英语或其他非本族语言的训练与学习。

2、培养语感就是文字的掌握和古诗的背诵

在提到母语语感的培养时,大部分家长的答复都是“他会背几首唐诗了,儿歌念得也不错…”。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对文字的学习和古诗的背诵就是对语感的掌握。而在问到“什么是幼儿的语感”或“培养幼儿语感到底对幼儿有什么作用”时,家长对此比较模糊,并没有特别的关注,更不用说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的给孩子在语感上的培养。

3、家长“包办”孩子的问题

在对一些家长和孩子的观察中我发现,一些家长要替孩子回答问题。在被人问到问题时,往往有些家长会“包办”了提给孩子的问题。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孩子的语言及表达能力受到阻碍,对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孩子语言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特定的训练方法,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方法。而方法的运用离不开语感的培养。

三、家庭中培养幼儿语感的具体实施策略

1、把握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语言刺激

把握住孩子所处的语言关键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3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在这一时期,家长应多为幼儿在“听”这方面进行刺激。为孩子选择适合他这一年龄段的儿歌、童谣,故事等,对其进行听觉方面的刺激。4岁幼儿主要是以谈话为侧重点,不管是在家还是户外,家长应主动与孩子进行谈话,引导孩子尽量运用清晰的语音、正确的词语及完整的句子进行交谈。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多让幼儿表达,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要作为孩子的表达对象,愿意听和鼓励孩子多说是家长的任务。

2、为孩子创造语言条件,多与比自己稍大的幼儿交谈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会说或不愿意说,而是没有条件说。家长应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兴趣。让孩子与比自己稍大的幼儿接触更能帮助孩子的提高,孩子之间有共同的话题。愉快的相处,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交谈中,稍大的孩子可以带动稍小的孩子,让孩子有更多提升的空间,从而在语言表达上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积极的作用。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语感

很多人认为,“培养”就是要在刻意的环境下做刻意的训练。其实对于孩子而言,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家长在孩子平时的生活中应当注重对其语感的培养,而不是刻意的练习。更不是一天中的某一时段才是孩子语感练习的时间,而是要在生活、学习中渗透,与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并一起探讨,在培养了孩子语言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对思维的发展有帮助。

4、培养幼儿语言自主能力

培养幼儿语言自主能力就是让幼儿自己说。家长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更不要成为孩子的“接话筒”。很多时候,孩子的潜力是在与外人的接触中得到开发的,特别是语言能力。在与外人的交谈或是回答外人提问时,家长最好不要为孩子接话,而是让孩子自己说。孩子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孩子的想法与成人完全不一样,因此,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是培养其语感的一个表现。

5、让看不见的语言成为看得见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