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学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1:37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1

【关键词】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关系

一、引言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这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经济保障。正确的处理好企业的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的基础,在安全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条件下保障企业的生产的安全管理。

二、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1.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

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二者之间是辩证存在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对于企业来说缺一不可。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保障企业的财产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条件,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能够发展和扩大的经济条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安全健康的运行,同时也能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

2.安全管理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

安全生产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以及经济效益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安全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条件,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以及企业员工财产的安全,从而降低了企业处理相关安全事故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只不过这一部分经济效益是隐形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在为员工和企业的生产正常开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和积极的工作氛围,从而员工才能更加投入的进行生产,从而才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企业中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可以建立比较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能够更加系统化的、体系化的开展企业的安全管理,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企业,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3.经济效益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

毋庸置疑的是,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首要目标,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如果抛开对经济效益这一目标的追求,空谈安全生产与管理,势必会导致其脱离企业发展的总目标。追求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安全生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实现。当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时,事故这一企业管理的最不佳形式就会表现出来。这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也表明了企业的管理存在缺陷。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够给安全生产工作以基础和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要端正对安全生产投入的态度,并对其进行正确处理与合理利用,将其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对事故有深刻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估,运用先进的安全经济学理论,对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进行科学估算;其次要以此为出发点,加入对安全生产中人道主义的考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事故预防为核心,并于风险转移和应急措施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投入与安全效益良性循环的形成。

三、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1.提升安全管理工作

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提升安全管理意识,无论相应的管理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有有足够强的安全意识,从而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相应的负责人要有高度的紧张和高度的忧患意识,对于生产要不断的进行相应的规划,并且对于生产中的危险隐患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建立长久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要在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发展,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强调全员的参与,并且每个人都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2.科学管理安全生产所产生的费用

科学管理安全生产的费用也是在进一步的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要综合企业的事故发生率,综合以往事故发生的情况以及处理产生费用,同时也要综合一线员工对于安全管理的相应的意见,从而来综合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费用计划。对于安全管理费用要保证由专门的人来负责管理支出,从而能够保证费用支出在必要的地方,能够保证费用支出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的方向。同时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要有针对性,对于一些重点的和紧急的项目安全管理要相应的进行投入,从而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企业更加合理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管理安全生产的费用,一方面能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也是在无形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企业要同时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两个目标,首先要做好二者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安全生产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做好安全生产的管理能够减少甚至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就会减少相应事故的经济支出,从而来提升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要保证安全生产就要做好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管理作出一定的支持,从而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冯光伟,陈士红.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化工管理,2013,21:96-97.

[2]姜俊俊.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2

关键词: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石油需求量大,但自身生产量较低,供不应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逐年攀升。所以就如何构建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建立综合全面,量化实用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现状,评估安全程度,这对我我国正确及时做出石油安全方面的决策,保护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的意义

1.经济意义。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量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多,造成其价格的很大不稳定性,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就需要对石油安全评价指标做正确有效分析,根据市场经济变化以及石油供给国的政治因素,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来保证我国石油安全。

2.政治意义。石油在发展国家经济中起到战略性作用,同时也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军事形势走向的“指示针”,并且供求量和市场价格极易受到国际政治局势和军事冲突的影响。石油生产国的供给和美国为主要的是有使用大国的石油政策是石油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石油生产国的政局动荡增加了世界石油供给的不稳定性,是石油价格变动的间接原因,另外部分不法石油炒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石油价格。这都需要我国对这些因素做出合理的分析,不断完善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保证石油使用安全。

二、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多数专家学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起步较晚,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因为影响石油的因素比较复杂,我国目前的研究不能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存在不可靠性。

其次由于我国对某些重要指标无法及时获得,比如涉及到国家政治和外交领域的消息,只能对其的大概数据进行估计,所以建立在不确定性因素基础上的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也就无法保证对石油安全的评估。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对石油的经济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主要以定向研究为主,对于定量化的研究比较少,也尚未建立比较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对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策

1.做好指标体系设计过程

做好总体目标评价体系设计过程。指标体系设计过程是人们做好对总体评价目标的基础。首先做好理论准备,明确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首先要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做一定的了解,并经过不断学习掌握一定相关设计理论和方法,然后再根据制定的指标标准选择各个单项指标,按照评价目标原则制定初选指标体系。除此之外,要注重对指标的优化,使初选指标符合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初选指标的制定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综合法、分析法、指标属性分组法和频度统计法。

2.建立健全的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建立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对我国石油安全作出合理评析,这是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该体系涉及因素较多,所以具体研究构建方式也是需要根据地域经济政治来制定,但是其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单项指标和指标体系一定要站在科学的角度,使体系设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一定科学理论、概念为指导,符合客观事实,这样才能够准确的分析我国石油经济的现状,保证其安全性,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手段来保证其未来发展呈现良性趋势。

二是系统性原则。对石油安全的研究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一个有机整体,该体系因为涉及多个方面,所以,为了使该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和预测我国石油现状和发展趋势,就需要经这些涉及的各方面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和层次的指标系统内。

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对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易得性,利用相关部门公布的官方数据,来便于指标体系的掌握和使用。

四是可比性原则。对指标体系的制定要有可比性,分别从定性和横向进行全面比较。一般来说,纵向要求指标具有历史可比性,使评价结果今夕对比,来反映石油安全性的演变轨迹,并及时进行价格、政治等因素的分析,做出合理推算。

3.提高相关体系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对该体系设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由于石油战略性地位的重要性和石油安全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导致对该体系的设计工作难度性较大。所以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能够合理分析当前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形势的能力,再根据自身具备的石油知识和体系设计专业知识做出合理有效地科学性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来保证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确实做到促进我国石油安全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结语:石油安全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所以一定要加强对我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体,要注重对每一个单项指标的选择来完善指标体系设计的过程,并基于我国石油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来使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除此之外,还要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标准准则,不断关注国际社会格局及时做出调整,来确定我国石油经济朝着良好趋势发展,来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3

关键词:统计学理论;安全经济分析;应用

具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于相应灾害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为国民生产总值的死个百分点。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文章将以统计学理论在安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安全经济统计标准的构建

安全经济指标即通过数字,客观的体现安全经济统计目标的状态及特性数据,亦为安全生产状态及能力的定量化显示。安全经济标准机制即通过一些和安全因素存在内质联系的经济特点标准所构成,要客观、合理的体现安全目标、安全状态及效果等安全经济质量特征。

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2安全经济指数的应用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即为连续的过程,安全投入与事故为正相关,那么怎样从安全经济结构的相关环节,分析安全系统的基本状态即为安全经济综合指数的侧重点。安全经济综合指数要分析安全投入、事故损失及安全效益等参数,对安全经济系统运行环节予以综合性研究,分析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性。

安全经济统计指数的意义包括下述几点:第一點,通过统计指数分析繁琐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方向。举例说明,经编制安全生产指数能够在纵、横双向上体现安全生产相对水平及改善情况,同时事故综合指数能够通过差异化事故后果特点指标去整体评定事故的危害性;第二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安全经济现象的变动予以因素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尤其是在大环境中,研究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之间的影响,可以为出台有效的安全生产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点,通过统计指数研究繁琐安全现象的长期变化状态,依附于动态指数所构建的指数数列,体现安全现象在很长时间范围内的动态特性;第四点,通过统计指数对多指标的安全经济予以整体评估。而安全经济现象能够经指数予以整体评定,这样便于对特定安全问题的发展程度予以整体的数量分析。

3安全生产及回归分析

安全经济系统涵盖下述及方面:①安全经济利益;②安全分工协作;③安全经济效益;④安全数量关系,而且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内质联系。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相互制衡,会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及能力的影响而出现改变,经济活动能力及产业结构、工艺等因素都对安全生产形成一定的冲击。

安全经济的数量相关性即为安全经济关系的基础,分析安全经济的数量比率即为安全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所以通过统计学评定分析、回归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举措,可以理顺安全生产及社会经济进程间的关联与影响结构,研究经济损失、安全投入和安全有效性的关系,能够发现安全生产方面经济现象中潜藏的规律,这样便于从根本认识安全经济客观规律,为安全经济的规划与安全管理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安全生产的时间序列分析

安全经济现象即社会生产环节的构成因子,与社会经济现象共同处在运动与发展中。安全经济统计也是了解安全问题的一种方式,不但要从安全经济现象的关联性及制约中予以分析,同时要从其发展规律中予以分析。在安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经时间序列资料研究,能够有效规避下述问题:首先,经计算水平标准及速度指标,掌握安全生产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通过时间序列的解析,利用长期趋势研究、循环变动研究等掌握安全经济现象的规律;最后,在对时间序列相应变动的基础上予以研究,把安全生产过去与现在的脉络及规律予以拓展,通过定量模型预测安全生产在以后发展的情况。

安全经济的时间趋势预测,尤其是匹配于宏观经济予以预测,针对客观了解安全经济发展规律意义深远,设计安全生产发展举措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安全生产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率指标予以预测,可以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5结论

综上所述,伴随经济的全面进程,民众对安全的要求也不可同日而语。安全经济与资源及环境一样,被列为基本国策。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点即为设计一个安全经济统计标准与相应的模型,而合理有效的安全经济质量及数量标准机制,能够深化企业对安全生产状况予以动态、科学的评价,为深化企业安全经济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政府监管系统予以统计监督铺平道路。而且,合理的标准机制可以为安全工程、安全活动及安全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经济学及统计学理论处理安全经济问题,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未来可能达的水平,评定安全投资收益及择取最佳安全经济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安全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能够找到对安全状态产生一定影响的因素,为企业安全经济决策铺平道路。

作者:王奥

参考文献: 

[1]王子介.试用经济学理论评估安全效益[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 

[2]丁卫平,王杰华,管致锦.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评估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4,04. 

[3]张文文,尹江霞.aiC准则在回归系数的主相关估计中的应用与计算[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 

[4]黄江林,杨俊义.试论当前县级政府统计工作及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2015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15.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4

【关键词】建筑生产;安全管理;经济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课题“建筑行业高级技工培养障碍性因素及路径研究”(2013Z017)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快速的发展建设时期,建筑业从业人员比例较大,因此建筑安全问题成为政府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我国现阶段实施强制性建筑安全管理体制,采用主管部门监管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重点对房屋建筑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存在失控盲区。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等各责任主体。有些设计单位忽视安全标准和规范,设计存在安全缺陷,有些监理单位不完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些施工单位安全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对分包审查不严格,追求利润最大化,安全管理投入较少,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安全管理往往按照强制性要求处于最低水平。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在建筑从业人员中的人数比例迅速扩大,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安全培训就上岗作业,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我国目前对安全问题的法律监管和规范制定已成熟完善,但缺乏经济手段的监管力度,安全不能与建筑企业关注的利益方面结合,导致安全管理停留在表面,不能落到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意识深处。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安全水平,实现长期稳定的建筑安全管理,提高自我安全管理意识和社会责任,设计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非常必要。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设计过程中,建筑企业运用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形式,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个体和组织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构建基于经济激励理论的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保证个体、组织、环境及社会的安全,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互促进,构建建筑安全管理调整和控制的模式。

二、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构建

1、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目标

目标是个人和组织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建筑安全管理必须从各个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要有针对性、关联性,并且能细化分解,用于测定和考核,同时要有监督保障措施。

(1)政府安全经济激励目标

政府建筑安全经济激励目标应致力于营造一种经济激励的氛围和环境,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制定相关约束标准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促进建筑企业不断完善改进安全管理制度,主动采取适当的安全管理措施,增加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从内部主动化解建筑安全的损失。同时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使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手段处于合法地位,并逐步具有权威性,设立监管部门对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政策的运行进行监控,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监测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和改进。

(2)建筑企业安全经济激励目标

建筑企业的经济激励目标是建立安全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努力增加自身的安全管理投入,减小建筑安全事故产生的损失成本。建筑企业是经济激励政策的实施贯彻者,因为是独

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基于经济利益的选择,建筑企业会权衡安全事故损失成本和安全投入之间的差值,构建内部安全经济激励目标,当建筑企业安全损失承担成本少于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则不会采取改进措施,激励政策无法落到实处。当安全损失承担成本多于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则会加大安全投入用以消除不安全因素,此时经济激励政策效果呈现。

(3)从业人员安全经济激励目标

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是完成施工任务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受害者,安全经济激励机制中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目标是确保操作规范,保证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这是构建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最高目标。建筑从业人员是安全经济激励政策的受益者和实施效果反馈者,同时个体又有可能是隐患的带来者,应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完善发挥机制激励效果。

2、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内容

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内容应重点制定目标,寻求有效经济激励途径,从各个角度构建安全激励的环境氛围,建筑企业提高政策执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形成自我安全约束的方法及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1)建筑安全经济激励的机制主体

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涉及范围较广,关联到项目建设实施的各个部门,例如:财政、税收、、投资、教育等部门,应着眼于宏观调控及微观层面,确立建筑安全经济激励的机制主体,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和运行框架。

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主体对象从上到下分为政府监管部门、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三个层次。所有建筑安全管理主体对象相互联系,互为整体,是对内、对外实施的一种安全管理。如图1:

图1建筑安全经济激励三层次关系图

(2)建筑安全经济激励的机制运行

建筑安全经济激励的运行,在没有形成主动行和积极性的初期阶段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建立各种安全经济激励的机制和措施。

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是涉及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外部要加强实施建筑安全的监管工作,内部要鼓励建筑企业进行安全自我管理约束。例如:构建合理的税收体系,如提高建筑安全事故伤亡标准、建筑安全风险等,多方引导,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力度;建立安全抵押金制度,抵押金的金额与企业的安全业绩直接挂钩,安全管理较差的单位必须提交较大额度的押金,促使施工企业重视安全管理,同时要有安全抵押金退还制度;给予一定的财务优惠措施,对积极主动实施安全管理的企业,以补贴的形式进行支持,如金融贷款优惠、财政贴息、现金补助等,引导建筑企业形成安全管理经济激励的良性循环,同时必须做到激励的到位性和公平性;投标综合评分优先政策,设置安全管理加分措施,增加安全管理权重,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提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积极性。

(3)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保障

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内容比较复杂,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确保其有效实施。因此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关于安全经济激励的权限,加大政府监管和监督工作的力度,通过法律的权威确保经济激励相关手段和措施的实施。

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实施从上到下跨度较大,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体系,从政府层面、地方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建设企业均应成立一个专项的安全经济激励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和制定安全经济激励的政策,有效监管和保障建筑安全经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对经济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审查和反馈。

三、结语

建设经济安全激励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各相关主体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目标,优化设计经济安全激励机制的内容,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和措施,建立各级保障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建筑安全经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逐步改变安全管理的被动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力争.中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及对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J].林业劳动安全,

2006(3).

[2]张欣然解辉.关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7(29).

[3]蒋青泉欧浪坚.建立安全激励、约束机制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4).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5

一、福建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的现状

(一)安全科研机构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福建省仅有一家专门从事安全生产科学研究的机构:福建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原各经贸委行业办属下的研究部门如煤炭设计院、冶金设计院、轻工设计院等,均是本行业的设计研究机构,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这些科研机构多数转制或消失。省安监局成立后,也并没有真正全方位地整合全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

由于《安全生产法》对安全评价的要求,近年来,我省陆续成立多家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但这此机构只是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价,不负有科研的职能,因此也不算是专门的安全生产科研机构。

这种现象造成了我省安全科研滞后于安全生产其它工作,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的要求。

(二)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现状

安全科技后备力量的培养主要源自高等教育。在我国安全科学的地位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得到确立,基本的标志就是在“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获得一级学科地位。但发展安全科学学科体系还任重道远。目前我省高等院校中,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以上专业的只有福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而且是近几年才开始招生的,每年招收的人数也不多。独立的煤矿专业也逐渐取消,其他学校中所设立的专业涉及的也只是具体的行业技术,没有专门的安全工程类专业。这种状况无法满足我省众多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科技人才的需求。

同时,安全科技人员的教育与实践脱节,受教育者参与实际的安全生产活动的机会太少,不能感受安全生产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技巧。教材也没有取之于活生生的安全实践中(如近年的典型事故案例和官方工作部署等)。教员也缺乏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或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官员。

(三)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及投入现状

由于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学科的体系理论还不够完善。在近年政府科研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财政对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和基础经费投入也严重不足。安全科学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课题立项数目和成果都相当少,这不利于安全科学技术的长远和整体发展。

这几年,我省安全科研项目是少之又少,获得科技进步奖的更是没空白。近年来,我省虽然涌现了一些安全科技成果,但安全科研项目是零敲碎打的,企业自定项目自寻科研单位,且科研单位多来自科研较发达的外省,我省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科研管理机制,安全科研成果也没能转换成切实的生产力。

在安全科学管理方面也缺乏研究,没有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近年来,长期的安全管理科研投入不足,造成了安全管理理论滞后,安全管理办法、手段和体系落后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安全生产管理角度看,最突出的问题是技术基础工作较差,如安全技术标准数量少、指标落后,安全管理水平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远远落后国外水平。

二、开展安全生产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改变目前落后的安全生产方式

开展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集中力量对当前安全生产技术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攻关,改变落后的安全生产方式,技术创新,从而避免重大事故隐患的出现,进而降低事故的发生。

(二)企业安全管理手段得到完善

安全科研的发展将促进知识经济与安全生产的一体化,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依靠不断的安全科技创新和减少事故率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负面影响,从而赢得市场。知识经济强调企业要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柔性化、管理手段的创新化,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化。

(三)提高安监部门的工作效率

安全生产科学研究促进安全科技的进步,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来说主要体现在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上,即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重大事故隐患的远程监控和应急救援,创新监管手段和监管模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丰富安全文化的内容

安全科学的理论逐渐为广大群众所认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安全的需求又有了新的概念和标准。过去那种要钱不要命的苦干、蛮干现象减少了,追求安全、舒适、科学、高效的工作成为人们选择职业的主要内容。而发展安全生产科学研究的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产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安全的社会。它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直接影响人在生产、生活乃至生存领域安全与健康甚至舒适的科学。因此,安全科学研究的进步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

(五)促进安全经济的发展

安全经济指的是人类的安全生产活动以最佳的方式与人的劳动、生活、生存合理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最好的综合效益。安全经济的基础科学层次是安全经济理论和方法的根基。只有充分采用科学技术研究和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方法,安全经济学的发展才有了基木的支柱和依靠。

三、如何开展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科研工作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开发、监管监察和支撑体系建设。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测监控,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搞好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为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建设安全生产科研基地

安全生产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应放在研究基地建设方面。以目前的安全科学研究院所(福建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大学为基础,建立或加强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研究部门,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研究,城市公共安全研究,各专业事故防治研究,事故分析、处理等工作,设立劳动保护用品检测中心,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检测检验中心等。

通过建立安全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瞄准国民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各项工作,以期

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研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逐步形成我省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科研构架,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

(二)建立安全人才培养基地

安全生产人才是最可贵的安全生产资源,安全生产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安全生产科研的发展和未来。应该加强安全生产人才的培养,制定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安全生产人才培训的目标、方法和任务,研究安全工程各教材大纲和要求,组织编写安全工程专业教材。

此外,我省各级安监机构成立以来,对职业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缺乏力度,由于工作环境、职业性生产材料、设备或由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给劳动者带来的危害,伤亡程度,或慢性致病致残、致死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因此,还要培养有一批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方面的人才。

(三)开展安全科技攻关

包括重大危险源指标体系、监测与监控网络化技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装备等安全生产重大技术研究开发,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程序与方法研究等等。

通过开展安全科技攻关提高风险分析和评估技术;提高安全检测、危险源监测的水平;提高风险控制和灾害事故防治技术;提高应急救援技术能力和水平;提高安全信息管理技术水平。

(四)安全生产科研必须与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改革开放给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但在有些企业中,有不少是劳动条件较差、作业条件恶劣、不安全、不卫生的,落后、残缺或应淘汰的设备过多。大量的工业毒物如电镀、石棉、苯、汞等都涌入乡镇,把职业危害转嫁给乡镇工业。当前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急需解决实际的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改变乡镇企业的不安全、不卫生状态。安全工程技术、职业卫生工程技术要为减少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的伤亡事故解决难题,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科的理论。

(五)研究现代安全管理的新理论、新模式

当前要彻底地改变厂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最有潜力、效益,最明确的办法就是依靠安全管理科学。因为人的不安全素质和物的不安全因素(状态),只有靠安全管理来调节人的行为和特定的运动及状态,使之保持和谐并进,达到规定的安全卫生的要求。探讨各种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总结上升为新理论,并加以介绍和推广,自然也发展了安全管理工程学科。抓安全管理研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向安全管理求效益,这是当前最现实、最能动的好办法。

(六)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安全科技的投入水平一方面是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管理者意识的表现。安全生产科技工作作为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政府应加大投入水平,建立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多元化安全科学投入机制。

(七)形成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政策环境

着力强调安全事务的社会公益性质,争取对发展安全生产事业及安全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政府要在政策上对安全科学大力支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促进新型科技队伍的建设,吸纳国内乃至国际最优秀、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参与我省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造就高水平的技术保障。

要建立安全生产科技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优势资源投入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对安全科研成果评审要有适当的倾斜。

四、结束语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6

关键词:经济安全外商直接投资跨国企业监管外资

一、研究背景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受到某些来自国内外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时,具有足够的抗衡和抵御能力,它已成为国家安全中独立的、甚至是核心的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逐渐凸显,影响一国经济安全的因素很多,但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直接威胁主要来自各种国际经济渠道,如贸易、投资、金融等。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关系到经济控制权的转移,事关一国经济的长期独立地位,因而其影响最直接,地位很重要。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引进外资对于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但大量外资也对一国经济形成一定程度的控制,进而赚取大量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对一国经济安全造成影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规范,以及各种限制性条款的取缔,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外资的引入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这些积极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它在带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经济安全的威胁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许多关键领域受到外资的影响与控制,其隐含的经济风险日益凸现,使我国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二、文献回顾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由一开始的定性化逐渐过渡到趋向于定量化的研究,但大都停留在表象层次,没有深刻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有部分财经领域智囊和学者持有绝对支持的态度。美国卸任财政部长约翰罗布森认为,美国鼓励外国投资的政策,既不是出于理论,亦非基于感情,而是出于自身的需要。王志乐(2006)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安全主要看它的经济竞争力,没有竞争力的国家面对外部竞争就难以保障安全,外商直接投资不对经济构成威胁。国内大部分学者持中性态度,温耀庆,陈泰锋(2001)、刘晓琴(2005)认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推动出口,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但过多的FDi会导致我国核心技术缺乏,产业结构失衡和国有资产流失。

在一些国外经济学者看来,引进外资确实向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产业与市场控制程度加大,技术吸收消化能力减弱。美国记者martintolchin和华盛顿大学教授Susantolchin对于大量涌入的外资也提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他们1988年在《购买美国》一书中指出,外资的进入不仅侵蚀了本国的经济,而且使得国家丧失尊严,美国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外国人控制美国经济的要害部门和插手美国的内政。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产业安全方面,林晓慧(2005)认为随着一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FDi的积聚,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控制也会逐步加强。同时,由于外资企业的品牌优势,使我国一些民族品牌逐步消失;在金融安全方面,郭界(2005)指出,FDi会对东道国的贸易条件、金融安全等产生潜在的威胁;在战略资源的流失方面,李文元(2004)指出,跨国公司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导致内资企业人才纷纷流失,削弱了内资企业人力资源的实力,对东道国经济安全产生长远的影响。魏浩、马野青(2005)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我国的资源风险,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导致我国对其技术的依附性,加剧我国的人才流失。

三、外资对中国经济安全威胁的主要体现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威胁,从产业风险、金融风险和资源流失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一)外商直接投资引起我国的产业风险

产业安全指一国拥有的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的控制力,以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下的发展力。对于国家来说,一旦外企控制了某些重要产业,就可能以此迫使东道国政府接受种种不合理条件来谋求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控制主要通过行业控制、技术壁垒、市场挤压和品牌控制来实现。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大多数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主要目标是绕过关税壁垒,实行生产“本地化”战略,占领东道国的国内市场。我国多数产业的特征是“大而弱”,在规模、技术和开发能力上,及跨国、跨地区营销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近些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往往在其技术、资金、规模、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内资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外资企业凭借这种优势从各个方面控制着我国产业的发展,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产业安全。外资企业控制我国产业发展的手段主要是控制和提高在投资企业中的控股权,从1998年到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的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98年起,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利用方式。此后,外商独资企业所占的比例一直急剧增长,大大超过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所占的份额,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流方式。跨国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直接成立独资公司或至少达到绝对控股,通过这些途径跨国企业直接股权控制权,进而取得对我国产业的控制。

(二)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将对我国财政金融系统产生冲击

外商直接投资对财政系统的冲击,主要来自于国家外债规模过大和结构的不合理,这些都会使政府的信用降低,还有可能导致财政破产,从而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对金融系统的冲击主要是短期的资本进出引起的,这些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并不是为了进行实业投资,而是为了投机以套取暴利,这部分热钱本身会寻求一国的财金运行和管理上的漏洞,进行恶意的套利,同时在财金系统出现危机征兆时迅速流出,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东道国对付危机的成本和难度。

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我国市场,人民币会面临强大的升值压力,而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经常项目会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同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大量的利润流回母国,使得东道国外汇收入减少,也会对国际收支带来负面影响。加入世贸后,外商可以直接投资的产业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银行业、保险业的开放以及资本市场的放开,我国潜在的财金风险将上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主要是由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巨额外汇顺差构成的外汇储备,我国历年来的外汇储备构成中,资本项目顺差明显大于经常项目顺差,因而在外汇储备构成中资本项目的作用大于经常项目。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构成是脆弱的,因为不管进来的是投资还是贷款,终究要以外汇收回或偿还。未来将要流出的贷款本息、投资的利润和本钱将大大超过当初流入的数目。这种长期的、大量的利润流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耗是不可低估的;同时,资本项目的逆差或顺差过大,将影响本国货币的对外稳定。外商直接投资会形成外汇占款为基础的货币供给,最后配套资金等外资项目资金需求也会诱发国内信贷扩张,从而与初始的货币政策目标相冲突。并且我国内外资配套比例过高,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直接导致中央银行货币被动投放,增加了央行贯彻货币政策的困难。

(三)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我国的资源风险

维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核心资源是指人才、技术、市场三个方面,外资加速了对这一系列稀有战略资源的争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往往在争夺中占有优势。外企使用优越的条件吸引了我国大量高级人才,还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挖掘人才和技术,形成了国内高级人才向外商独资企业单向流动的现象,这种情况在独资企业数量增多以后更加严重,从而使国内的研究力量遭受损失,而国内研究积累的成果也可能随着主要人员的流动而被带入外国公司,加剧了我国企业的技术依赖性和产业空心化。在资源争夺中,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应该说是最致命和最为严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流失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其对东道国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越来越倾向于独资和控股,使中国从外部获得技术及提高技术水平的难度大大加大,从而使中国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附性明显加强。跨国公司往往将最新技术转移给它们的独资公司,而把较陈旧的技术转移给当地公司或合资公司,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先进技术的获得;外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除了表现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之外,还表现在外资品牌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外资企业非常注重对自有品牌的控制,外资品牌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外商直接投资越多的行业,外资产品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就越大,在某些行业甚至将达到垄断地步。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不能单纯否定外商直接投资,若能制定相应对策,对其有效加以防范和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度将大大提高。

(一)完善监管外资的法律政策

应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建立健全规范竞争秩序的法律体系,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强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与外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监督和管理。在宏观上对外资进入引起的经济安全问题进行统一的决策或协调。要特别注意反垄断、反倾销,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和相关当事人的利益。

(二)调整利用外资的战略

逐步调整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调整外资企业投资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加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研发环节的战略投资。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扶持国产品牌,明确规定外资不能进入的行业或部门,其主要依据就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三)建立安全预警体系

应该建立监测外商直接投资的信息预警体系,通过产业指标特别是关键产业指标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安全的问题点。对于外资要区别对待,不要盲目引进,特别要加强对外企恶意并购和垄断进行审查。更重要的是,我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跨越,必须加大对民族品牌的扶持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魏浩、马野青,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江时学,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Caves,R.e.industrialorganizationandnewFindingontheturnoverandmobilityofFirms[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98,6(4).

[4]尹久,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三大机制”及对策思考,商业研究2006,18总第350期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7

关键词:经济法;法律本位;社会本位性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法律的本位是指法的基本观念,或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从法学角度来看“私法”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是谓“权利本位"”。“公法”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是谓“权利本位”。那么经济法的本位就是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笔者赞成的观点是经济法的本位,即为社会本位。也就是说经济法具有社会本位性。经济法属于社会法中的一员,与民法、行政法区别开来,各尽其责,更加证明其社会本位性。经济法所维护的社会利益从其内涵、核心及目的都表现了这一与生俱来的性质。

一、经济法体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利益的结构。衡量一国的社会规范是否有秩序、社会利益是否有机互动,关键在于:在社会利益结构中,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是否等差有序,形成一种互动的良性的利益格局。个人利益,是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己心之需,追求个人利益,实际上是市场交换得以展开的人性基础。团体利益,则是为了满足团体的成员之需求。以公司为例,若将公司视为法律上所拟制的“人”,与自然人没有什么区别,它要追求个人利益。但若将公司视为“社会团体”,则公司要满足其成员(股东、雇员、供应商、消费者等关系人)的需求。国家利益,是指为了满足国家(政府)自身的需求。在一些情况下,国家为了满足其社会成员之需求,往往自称是为了国家利益,但实际上是在追求社会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则是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之需求,在许多国家中,一些社会弱势团体,如消费者组织会声称它代表社会利益,这主要是因为这些社会弱势团体在追求团体利益时,实际上是促进了社会利益的实现。从法学的角度来看,“私法”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是谓“权利本位”。“公法”是为了体现国家利益,是谓“权力本位”。但基于历史上国家暴政的惨痛教训,先贤们设计出以“民权制约行政权”作为公法发展的一条底线,然而“公法”在本质上是为了体现国家利益、政府利益的,社会法则是体现团体利益,特别是社会弱势团体之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在某些场合下,也会追求社会公共利益,在其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时,则也成为社会法的主体。

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共利益划分为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今天更重要的无疑是正在发生的商法的变化,它正在变成受政治与社会方面的考虑支配的‘经济法’,在这里公法与私法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经济法体现了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反垄断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有序的竞争秩序,实现竞争者的利益,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目标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的目的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促进经济持续地适当地增长,同时保持物价稳定、高就业率和外资平衡。

二、经济法保障社会经济安全

在一个社会结构的安排中,其是否合理,还取决于能否实现个体安全、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全。个体安全,就是个人的基本权利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即所谓免于“饥谨”的权利。国家安全,则是作为一个者,其基本的是否能得到保障,免遭外来势力的破坏;社会安全,则是社会共同体的政治、文化、经济权利能否得到保障。一国的法律秩序,就是要保障个体安全、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全。但法律是有分工的:私法侧重于保障个体安全,公法侧重于保障国家安全,而社会法则重在保护社会安全。经济法重在保障社会经济安全:反垄断法扼制垄断者与垄断行为,其目的在于实现市场秩序的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化消费者权益,实现消费者理念,保护消费安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要促进经济适当增长,保持物价稳定、高就业率和外资平衡,实际上是为了实现经济领域内的社会安全。在这里,有人或许会提出:商法,特别是票据法中的外观主义,也是为了实现交易安全,难道票据法也是经济法吗?笔者的回答是:第一,票据法应属于商法,即私法,它主要是从个体安全角度来实现交易安全;第二,现代商法的确出现了“社会化”的趋势,因此,票据法中某些规范具有很强的“经济法”(“社会法”)特征;第三,经济法实现交易安全,是从社会安全角度来进行的。

三、经济法追求经济领域内的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现代概念应该是:每个社会成员,仅仅因为他是社会成员之一,就有权不仅享受其他成员所提供的个人生活所需,而且有权享受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的而实际上确实对人类福利有益的一切好处和机会。法律为了实现这种社会公平,就应该这样设计:第一,采取普遍原则。不问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坚持在基本自由、基本人权面前人人平等,私法从“私”的方面保障每个“市民”的基本财产权、基本自由公法在“公”的方面保障每个“公民”的参政权、结社权、自由权等。第二,采取区别对待原则,这是普遍原则之补充。在下述情况下,应采取区别对待原则:(1)社会中的贫寒阶层,对他们提供基本社会保障;(2)贫寒阶层的子女,由国家或社会向他们提供受基本教育的机会;(3)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特殊扶持政策;(4)新兴产业,提供促进政策;(5)其他主义者,如环保主义者等,提供支持政策。从法律角度来说,上述须采取区别对待原则的领域,正是社会法之使命所在。经济法是在经济领域内实现社会公平:其一,通过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扼制大企业的垄断行为,促进中小企业与其他合法竞争者的有效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其二,通过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法,促进国内就业,提供社会成员的就业机会;稳定物价,避免中低收入阶层遭受通货膨胀之苦;促进经济适当增长,为后代人提供发展机会。其三,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消费者之权益。其四,通过产业政策法,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其五,通过中小企业促进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六,通过合作社法,促进社会成员(主要是社会中下层成员)的互助、互济,以谋共同发展之道。

综上所述,在私法和公法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法,作为社会法的成员,立足于社会,超越私人利益和政府利益,通过自由竞争和宏观调控扶持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充分证明经济法具有社会本位性。

参考文献:

[1]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8

【关键词】煤炭;事故;安全投资;经济效益

煤炭行业的事故多发性不仅不利于持续、有效、稳定的发展,而且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煤矿安全投入的经济效益[1]是指通过对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事故频发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和安全投资的必要性,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煤矿企业中安全的经济意义,从而说明安全生产为企业效益带来的重大影响。

1.事故损失分析

国际劳工组织(iLo)调查表明:全球每年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大约为2.5亿起,这意味着每小时发生2.8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万起。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为82万人,每天死亡约2200人。事故多发除了对人们造成生命健康的威胁,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了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事故危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分为社会和企业两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见图1):

根据GB6721-86中的方法并结合,煤矿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可分为煤矿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进行计算。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可根据实际开支统计计算;煤矿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工作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停产、减产损失,医疗费,歇工工资。除此之外,煤矿事故还带来相应的非经济损失,包括人的生命与健康损失、环境破坏的损失、商誉损失等。

2.安全投资分析

安全投资即为在企业的运行中,投入与安全活动有关的一切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也称为安全投入[2]。安全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安全技术措施费、工业卫生措施费、安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用品费、日常安全管理费。安全投资对于煤炭企业来说,是确保其稳定生产和持续盈利的关键。

煤矿安全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2.1煤矿盈利情况及规模

由于煤矿规模各异,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企业在安全投资上会相对有所缩减,以求提升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各大煤矿的发展目标及规划不一致,个别煤炭企业看不到安全投资的长远性,只顾眼前利益,通过缩减安全投入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进而导致事故发生率大大提高。

2.2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曲线,首先被列入考虑的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企业会考虑把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而安全、健康则被放在了相对来说较弱的环节。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对安全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安全投入也就随之增大。

2.3生产技术水平对安全投资的影响

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对安全的要求也不一样。安全投资政策及规模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技术条件,寻求最有效的投资方案,以实现安全投资经济效益最大化。

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边际投资分析技术是煤炭企业较为合理的安全投资决策方法。安全的边际投资[3]指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投资的增量。安全的边际效益指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效果的增加。如果对安全效果无法做出全面的评价时,安全效果的增量可用事故损失的减少量来反映。由于安全投资于安全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事故损失与安全度呈负相关关系,则安全投资与事故损失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安全投资的增加额与事故损失的减少额可参考经济学中边际效益与边际损失的关系,找到安全投资的最佳效益点,防止了企业盲目进行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对安全投资进行定量优化,为企业获取最大安全投资效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安全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社会(国家)、对集团(企业)、对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从安全效益的表型形式看,安全的直接效益是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效益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安全的“价值增值能力”。

安全效益从表现形式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直接非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包括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非经济效益;从层次上分为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从性质上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非经济效益包括直接非经济效益和间接非经济效益。煤矿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分为安全减损效益和安全增值效益[4]。煤矿安全投入的目的是消除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预防或控制事故发生,因此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减损”部分。

4.结论

从煤炭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不难发现,安全投资的产出远大于投入。安全对于生产的保障作用及维护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除此之外,安全投资的价值还体现在信誉、生命、社会责任等非经济方面。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为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安全投资是企业必须进行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罗云,樊运晓,黄盛仁等.安全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9~241.

[2]莫依雯.企业安全生产与安全投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4):258~259.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9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当前和明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做了深刻透彻的分析。既充分肯定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效,分析了世界经济环境有利的一面,又清醒提出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样安全生产工作要肯定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更要看到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过大,重特大事故多发;务必要警示高悬,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要紧密联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着眼于解决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把安全生产举措融入国家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之中,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从长远和当前两个阶段制定落实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提出的,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指标体系。同样,我们制定明年的安全生产指标,应当是在今年安全生产取得成效基础上的指标,应当是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积极的指标,应当是符合"十一五"规划要求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指标。要本着这个精神,与各部门、各省市共同商定,分解落实。

四、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必须"稳定"、"完善"、"落实"政策。贯彻会议精神,明年安全生产工作是"落实年"、"攻坚年"。党中央、国务院已提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措施,明年就是要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抓细、抓实、抓好;就是要深入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并力争取得决定性成效,针对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决遏制防范重特大事故,继续降低事故总量,实现本届政府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目标。

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总局党组要带头履行,并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战略决策;学习和掌握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学习有关现代经济、技术、法律和社会管理知识,提高履职能力。会议还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总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规范行政执法,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务必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执法,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

安全经济学的目的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经济性安全性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在一个工程施工前,要对这个项目进行开会和研究,并分配好各部门的工作,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设计部门的设计任务尤为重要,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更需要各个专业的人员进行配合。例如,在对土木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同时满足安全与使用的要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土木建筑工程可以作为经济中柱的作用。所以,在对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如果在结构设计时不考虑经济的问题,就会加大与投资限制的差距。土木工程的经济性就是将建筑的强度与工程的成本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结构的平衡需要经济性与安全性共同决定,并且在施工时作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将高强度、低密度的配筋或者是低强度、高密度的配筋应用到建筑材料当中,进而平衡结构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从自身出发来选择出最经济、最安全的设计模式,以此获得最高的性价比。

二、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现实措施

1、使用国家的标准来进行规范

国家的制度可以促进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家需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技术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例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程度,需要将现代技术融合进去。还需要对设计单位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它们在设计时严格的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才可以保证安全性的提高。

2、设计单位要提高设计水平

设计单位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提高设计的水平。员工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设计方法,将它们带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例如,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挑选时,同样要对所挑选的材料进行安全评价,并且要进行计算,利用这些方法计算出安全性最高的结构设计,能大幅度的提高安全性。设计人员要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来学习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这样才能充实自己,并且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员。

3、全面设计计算工程

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项目的计算都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在近些年来仍然发生了很多事故,根据调查显示,之所以事故依旧频发,是因为在对工程项目进行验算时,对有些小项目并没有进行计算,由于在计算时遗漏了它们,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设计人员要对土木项目进行全面的计算,这是提高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4、要对设计文件上的内容做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企业单位中,员工的自身素质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位员工受过的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在项目设计图上要做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在一些关键的施工环节上要做好重点的标注。例如,在大部分的设计图上,几乎都不会对钢筋的街头做详细的说明,因为钢筋的长度基本一致,但是技术粗糙的工人就会把同一面上的钢筋接长,在其他的地方,如果不做一些说明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图上做一些解释和说明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施工中出现问题,还可以在设计时就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5、在管理的层面促进经济性

设计部门在进行竞标时,竞争一定要公正、公开、公平,要综合考虑设计部门提交的方案,在对设计方案进行选择时,要首先考虑安全性然后再考虑经济性,同时也要注重建筑物的外观,这样才能筛选出最完美的设计方案,同时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节约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负担。

6、标准图的合理使用

经调查显示,设计人员一般都会选择标准图来降低自己的责任,选择标准图可以节省时间,更快速的完成工作,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但是标准图只适合一些比较小的工程项目,可以有效地加快工程的进度,节约成本,对安全性也有保障,如果将标准图应用在比较大型的土木工程中,不仅无法节约成本反而会增加,在设计方面不利于发展,相反,设计人员在标准图的基础上做一些更改和优化,才会有效的降低成本。使用标准图在安全性方面是有所保障的,但是会给建筑公司造成很大的资金负担,同时也阻碍了土木行业的发展。

7、处理好相关部门的关系

想要完成一个工程项目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相互配合,所以多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部门之间非常协调配合,可以加快工程进度,更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例如,在农村进行施工建筑时,就会出现搬迁的问题,如果相关部门做好工作,村民们进行及时的搬迁,那么工程项目就会如期进行,还可以有效的节约时间和成本。

在结构设计上要以经济性和安全性为基础,同时还要考虑美观性和实用性,将四个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才会设计出完美的建筑。让百姓们使用才是设计者最终的目的,如果建筑物实用不高,那么这样的建筑是失败的,只有在实用的基础上,才能继续的考虑安全性、经济性与美观性。人们都喜欢美观的建筑,它可以使人们的心情更愉悦,不仅可以体现出设计师的才能,还可以刺激人们的购买力,达到增加经济利益的目的。

结束语:

中国经济在国际中占有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随着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多,各种事故在施工时也在发生。所以结构设计质量才是基础,保证建筑安全性和使用效果的根本,提高了质量才保证了后期的施工,保证了人们的安全和财产。所以,在经济性和安全性基础上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这一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这将更有助于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邱海军.倪春霞.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与经济[J].科技创新导报.2010.(05)

[2]薛志成.徐晓红.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类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及建设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