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6:38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1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工业化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当前,国际国内正处在信息化的新高潮之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合理开发和科学、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对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空前增长,信息技术运用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近几年,烟草行业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其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始终在不断的探索、调整,可以说,烟草行业正处在变革时期,而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的提升要靠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

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烟草局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烟草商业企业,特别是基层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烟草商业企业中许多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干部职工不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致使已经建成的信息化项目利用率不高,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一是建议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进一步搞好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与普及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平台,推动全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二是要切实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管理部门和人员,并使之相对稳定,以利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三是各级领导要带头摒弃传统的信息资源使用观念,注重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号召和要求本单位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并强化管理,迅速推进。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

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和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目前,国家烟草局及烟草省级单位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机构与人员,是相对健全和充足的,但对于地市级烟草单位,特别是作为基层的区县级单位来说还不够健全、不够充足,远远落后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基层专职的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相当少,技术素质不高,还兼任着其他繁重工作,极少有时间来考虑信息化工作,且没有统一的归属部门(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销售科等),很难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此,烟草商业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一是统一信息化管理部门,尽快完善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二是合理配置兼、专职信息化管理人员,加强信息化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引进工作,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三是基层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人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行业的统一部署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信息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必须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处理好管理模式的变化和信息化标准的关系,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性的影响,许多烟草商业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数据共享,但是各应用系统间相对独立(指卷烟销售系统、烟叶系统、专卖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事劳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集成性不强,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对此,一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关于信息化管理规定的要求整体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一体,重复投资;二要加强与省局(公司)信息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一方面积极建议逐步统一销售、烟叶、财务、人劳等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及时把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的新需求呈报上去,争取统一解决;三要严格执行报批程序,使地市先于全省搞的信息化项目能够得到省局(公司)的认可和推广;四要根据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在发展,生产、管理在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对此,一定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的要求,和省局(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提高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把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二要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充分了解各方面的需求,结合实际,提高相关业务软件适用性、易用性和技术水平;三要抓好现有信息化项目的运行工作,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四要及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态,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来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企业发展的状况适时付诸实施。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分析和拓展发展思路,完善管理流程,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工作效率,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丹丹;国内外企业信息管理发展述评;图书馆学刊;2006年05期

[2]黄亚桥;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1996年Z1期

[3]王仕斌;《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J];企业管理;1997年08期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销售业务

一、引言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把人类发展史化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财富是信息,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就能掌握更多的财富[1]。信息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企业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信息技术的使用推动了信息在企业中的高速运转,简化了企业经营业务的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财富。虽然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是如果信息技术利用不当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广东标致汽车公司投入巨资促进企业信息网的发展,但是主系统中的十几个功能模块中,启用的不到软件内涵的10%,巨资的投入并没有发挥网络效益;河南许继集团由于企业经营结构的重大调整未考虑到对eRp项目的调整,使得企业信息化的宏伟目标夭折。信息技术的不当使用给企业带来上述问题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信息风险,以及内部控制负担。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为信息系统注入理念和内容,信息系统为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信息和载体[2]。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分析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内部控制问题,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

由于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相关机构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是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联合会(iSaCa)制定的面向过程的信息系统审计和评价的标准,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权威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标准[3]。该标准辅助企业进行it治理,自1996年问世以来,不断更新升级,2012年已经发行第五个版本。CoBit清除了管理层、it与审计之间的沟通障碍,并且加强了管理层对控制的认识和支持,依据CoBit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管理层的认可[4]。我国内部控制委员会也十分重视企业信息化中的内部控制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强调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同时也应当防范风险,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的颁布,强调企业应当重视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

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简化流程、方便管理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骆良彬等[4]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指出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有控制环境更加复杂、风险评估难度加大、控制活动容易出现漏洞、信息沟通不顺畅以及缺乏适当的监督。本文以销售业务为例,从事物发展过程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角度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销售业务涉及销售、发货、收款等多个环节,信息技术的使用简化了企业销售业务的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给企业也带来了内部控制的诸多风险。

(一)事前控制更加复杂

1.内部环境的复杂多变销售业务的发生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信息化增加了企业内部销售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内部销售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对于企业的价值越来越大,由于网络的无形性以及匿名性,滋生了内部管理人员可能将企业的重要销售政策、策略以及对市场的预测情况等重要销售信息变卖给竞争对手的不正当行为,也可能促使企业信息管理人员收受贿赂,发生篡改客户信息等行为,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由于互联网的大众化以及网络风险的存在,登录者只需一个登录的密码就可以进入企业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易操作性和不留痕迹的特点,为恶意访问者提供了方便,他们可能通过入侵网络系统,窃取企业的重要销售渠道等信息,或者是对企业重要的客户信息等进行修改,干扰企业的信息系统。2.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企业信息化拓宽了销售业务风险评估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销售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和辨认,传统销售业务的风险评估行为主要针对企业的销售政策和策略是否恰当,市场预测是否准确,销售渠道的管理以及客户信用档案的管理等风险进行评估。但是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结合之后,企业风险评估增加了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评估的问题。从企业信息的初始化问题,信息安全访问的控制等环节,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信息系统对企业资源的协调分配、整理能力等都要进行评估分析,而这些风险评估过程是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才能完成的,这无疑加大了企业风险评估的难度和复杂性。

(二)事中控制风险加大

1.具体业务流程易出漏洞信息技术在简化企业业务处理流程,方便员工进行数据操作时,也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除了初始信息需要员工进行录入之外,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自行处理财务报表的生成等多个环节,简化了财务处理流程。然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加大了业务处理的风险,如果信息的初始输入存在错误,错误将很难被发现,并且会影响后续业务处理环节的正确性,影响企业的收入及利润,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虚假财务报表的产生。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会增加员工的惰性,比如在记账凭证审核时,存在“批审核”功能,这一功能虽然会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但是也可能诱导员工在并未审核凭证的情况下,完成这一功能。由于在信息化环境下,并不能够反映出员工的操作痕迹,因此诸如此类的错误并不能够被发现。2.信息沟通的不顺畅企业信息化存在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信息孤岛”的问题。由于eRp系统是采用几个模块进行设计的,各个模块启用时间不同、使用人员不同,同一数据由不同部门录入也可能各不相同,造成信息的混乱。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关部门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工作量比较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数据的不统一、信息的不一致会影响整个企业的有效沟通,造成信息沟通不顺畅。

(三)事后控制需要加强

销售业务完成后,还要进行相应的事后完善和处理,这主要指的是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和保存。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数据的备份和保存应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的数据信息特别繁杂,备份企业数据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与纸质信息有所不同,由于电子信息的存储介质不稳定,一旦操作失误就会丧失企业的重要商业信息,比如在导出企业销售业务信息时,可能由于错点“删除”等按钮,导致企业流失客户档案、应收账款等重要资源。同时由于存储介质比较小巧,特别容易被复制或者窃取,因此容易引起商业机密的泄露,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完善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建议

如前所述,企业信息化会产生许多不同于传统经营环境的内部控制问题,本部分将针对前一部分所提出的内部控制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加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信息化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支撑,企业应该建立诚信的企业文化氛围、恰当可行的奖惩政策。加强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念、诚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缓解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内部环境造成内控缺陷的负面影响。以经典“胡萝卜加大棒”的措施对企业员工进行鼓励和约束,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精简企业流程、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或财务人员以及举报企业舞弊人员等进行相应的激励,对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漏洞牟取私利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的人员进行严惩,并且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完善企业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信息化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难度,既要评估传统经营业务的风险,还要评估信息系统的风险,以及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整合风险。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风险评估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配合,因此企业应组建风险评估部门,完善部门人员知识构成,进行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风险评估机制。不仅要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政策,而且要定期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结合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管理和控制,评估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

(三)完善控制活动的环节控制

建立良好的控制系统,确保数据的初始输入准确无误;重视信息技术的控制,加强软件的应用管理。企业应该参与到软件的开发阶段,将信息系统与企业总体战略,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处理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软件开发之初,引入稽核监督机制,对于员工的数据操作记录和痕迹进行后台的记录与备份,防止员工利用信息化环境下无法反映业务痕迹这一特点简化必要的业务流程。同时应在软件开发阶段,进行不同员工的权限设置,建立双重身份审核制度,防止私自利用信息系统的漏洞进行会计处理,篡改财务数据的行为。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促使企业信息化战略与总战略协调一致,推进各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很多企业仅把信息化作为一种数据处理的工具,追求如何通过技术更快捷地处理业务,忽略了企业的管理思想,使得企业的信息化与管理脱节。信息化应该与企业的管理协调发展,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应该和企业的整体战略一致。企业各部门应该按照业务需要识别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进行数据共享,使得其他部门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使用信息,避免重复录入信息,或者录入信息口径不一致。

(五)规范监督管理机制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和发展离不开监督管理机制的约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不仅需要企业的配合,也需要政府部门及专业审计机构的支持。企业内部应该设有针对企业信息化的监督部门,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定期检查企业信息化进程,监督检查企业信息化的成果。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相关审计法规,在原有审计规范的基础上,出台企业信息技术管理相关规范。目前我国的网站审计比较落后,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网站审计规范,促进网站审计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凭证等会计信息的审计。

五、总结

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风险。本文以销售业务为例,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角度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信息化使企业的事前控制更加复杂,事中控制风险加大,事后控制需要更加完善。企业信息化虽然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内部控制风险,但是并不能舍弃信息化,舍弃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应该针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使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完美结合,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提出完善建议:企业应当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和控制活动的环节控制;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新华.关于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管理世界,1997(2):113-118,125.

[2]韩晓梅.朱国泓,徐相伟,内控信息化的动态演进——苏州高新1994—2011年纵向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5(1):76-81,97.

[3]陈婉玲,袁若宾.CoBit及其在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研究,2006(S1):93-96,104.

[4]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5):69-75.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3

【关键词】党员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404—01

一、党员信息化管理主义的问题

“党员信息化管理设”顾名思义必须以党员内部管理模式为基础。由于每个单位对党员管理有着自身特定的模式和具体要求,不像硬件建设的模式、架构具有通用性,在党员信息化建设中,软件的应用开发,网络平台建设,为各级党组织提供的服务平台,资源的共享,数据库的维护,要充分应用局域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卫星电视网等党建网络体系,也成为党员信息化管理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的事情。因此看,在党员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系统开发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尽量少走弯路。

二、党员信息管理重中之重

俗话说小河有水大河流,基层建设最为主要,这里主要说的是,党务管理人员日常的信息维护管理工作。在党员信息管理中,操作人员不但要对办公软件的操作精通,不单纯只是为了简单的录入每名党员信息、网上相关文件,完成领导交给上传、下达等操作员级的工作,这就不仅要求每名具体操作人员,对每名发展党员的信息进行审核,对每次的文件进行整理,更要求每名具体操作人员熟悉《》、熟知党务文件管理和熟练的日常党务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日常的党员信息管理工作不出纰漏的,党员信息维护及时有效,共享的党务信息真实可靠、实用性强。

第一,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认真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制度,规范程序,严把党员队伍“质量”关。目前,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应用的党员信息管理软件,是中组部推荐的一款管理软件。这是一款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它清晰的把每名发展党员从提交入党申请书那一刻起,提供详详细细的发展过程,确保每名党员在发展的环节中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纰漏。为了保证党员数据库完整,这就要求每名操作人员,积极做好信息的存档保管工作,及时对党员数据库进行整理,把每名党员信息的及时准确的维护到系统软件中,切实做到基础信息全面完整,重要信息及时保存,历史信息有据可查,动态信息随时更新,不断充实党员数据库。目前,该软件已经应用到各系统企业直属的基层党委、总支、支部。

第二,网络平台建设。无纸化办公,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可以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现如今,党务工作在网络上展开了工作,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进行网上组织动员,形成了网络党内活动新格局。集团公司党委组织部利用集团ao平台开办了“创先争优活动平台”,对支部的先进性工作报告和支部成员个人的先进性工作报告,进行,设置评议和测评的分数,实现党内、外全员互动,其结果作为班子和干部考评的参考内容。对“”开展形式突出,内容鲜明的党委、总支、支部,录成视频文件上传到平台共系统内党委参考。鼓励广大党内、外人士提出多元化建议和多样化的信息,从而促进企业信息资源交流,对企业改革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三、党建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顾名思义是为大量的信息流转、保存提供了一个服务平台。在日常的党建信息数据中,党建信息通过系统处理出了大量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最终要通过系统进行归纳整理,为前台用户提供了录入、检索、统计等服务。党建数据库,除了设置大量文档数据外,还添加了多种串口连接方式,方便各种党建相关的软件同步使用,减少因为要应用新软件,造成数据库重新购买的情况发生。党建数据库,主要以文档数据为主,他为党员发展工作、党务人员任免情况提供了相应的数据信息。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经济;信息化;信息技术

20世纪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步入了信息经济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的风行,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也使得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探索如何提高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电脑,架设几条网线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它不仅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更是企业流程重组,人力资源潜能充分得以调动的一个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参考各种文献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解析,笔者认为可以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定义为: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流程重组,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

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必然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实施科学地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管理松散——尤其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控等许多问题的情况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以集权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因此,企业必须顺应形势,大力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实现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单机会计电算化软件。它是通过编写单机程序来实现会计记账、核算、制作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化管理,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第二个阶段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它实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等各个系统的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层次。这一阶段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来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集团公司内部之间以及与相关价值链主体之间能及时传递、整理、分析、反馈财务和管理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这三个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与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若干个信息系统模块的集成。一般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应该包括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经理信息系统以及组织互连信息系统五个部分。这些系统的成功建立以及相互之间的集成管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体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一)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

它是为满足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系统,主要解决财务人员的手工记账和报表问题,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系统是以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和日常会计事务处理为主。通常按功能可以分为会计核算信息子系统和会计管理信息子系统。

(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它是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提供的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程序化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对有关业务活动的控制功能。例如,对产品订购的管理,系统可以提示企业的经济订购批量是多少,显示出哪些产品库存已降至最低储备量需要及时订购补充。

(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非常灵活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可以用来解决事前难以准确预测或者是随机变化的问题。一般说来,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其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能够进行一系列“what-if”分析,再运用不同的模型,列举可能方法,协助分析问题、估计随机事件的各种可能结果、预测未来状况等方式,为企业决策者制定正确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同时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到事先防范的作用。

(四)财务经理信息系统

这种系统是一种将会计事务处理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的高度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帮助财务经理充分利用企业数据仓库,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发现数据的特征,预测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使企业的财务主管能够灵活、方便地从更多观察视角了解问题和机遇。

(五)组织互连系统

组织互连系统可以使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本企业与其他关联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自动流动,用以支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分析、预测、决策等各个环节,以支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它不是—个单一的it系统,而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不但涉及个性作业流程,而且要求改变领导方式、内部政策、组织结构、考核程序和标准,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它是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例如并行的工作流程、以任务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扁平控制模式等),对传统财务模式的工作环节、工作单位、工作步骤加以判断,并对逻辑关系、时间耗费、可否并行等进行分析研究,大胆创意构思出能够最佳地完成统一工作任务或目标的一系列工作单位和环节,以求在质量、速度、成本、服务等各项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得到改善。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核心企业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当采购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联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在企业外部,通过外联网或互联网,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的企业组织建立起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资本市场、采购市场、销售市场的动态,做出及时的反映。这种协同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对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分析,提高了决策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应对网络环境下多变的市场环境。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性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依托的inter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容易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窃取和黑客攻击等,这是引起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其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再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导致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件开发到硬件管理,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是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使在技术层面上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财务人员应该一方面研究解决信息技术如何与传统财务管理相融合,另一方面,在完成结合过程之后,要不断研究,发现解决信息化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系统理论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荣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王正伟.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美)庄莉娜,(美)萨顿,(美)费奥多罗维奇.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5

(一)行业企业分布情况

2013年葫芦岛市1061家企业的分布情况为:工业377家,建筑业290家,批发和零售业133家,重点服务业73家,住宿和餐饮业42家,房地产业146家。

(二)企业信息化基本状况较好

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使用计算机的企业1051家,占99.1%;有信息技术人员的企业828家,占78%;有局域网的企业599家,占56.5%;使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1040户,占98%。调査企业中使用计算机数量24004个,使用计算机35267人,信息技术人员数量2687人,使用互联网25262人。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信息化已经逐步被企业接受,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

(三)企业互联网使用呈多样化发展

普査数据显示,2013年使用互联网的企业为1017家,占95.9%。其中:使用互联网进行收发电子邮件893家,了解商品和服务的信息451家,从政府机构获取信息424家,与政府机构互动188家,使用网上银行568家,使用其他金融服务74家,提供客户服务234家,拨打互联网电话或召开视频会议69家,在线提供产品68家,消息或即时消息218家,员工培训189‘家,对外或对内招聘297家,其他229家。

二.葫芦岛市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存在的难题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利用不充分

普查数据显示,2013使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数为1040家,占98%。企业信息化管理类型中财务管理1005家,占使用信息化管理企业比重较高,为96.6%。其他类型管理中购销存管理327家’生产制造管理142家,物流配送管理53家,客户关系管理250家,人力资源管理296家,其它管理210家,所占比重均不达50%。

(二)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

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企业使用互联网较多,但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的企业仅为667家,占使用互联网企业的65.6%。使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的主要方式为独立网站和电子邮件,占使用互联网企业比重也仅为32.8%、25.1%,而微博、博客、社交网站、电子商务平台等其它方式利用率更低,远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有电子商务的企业为27家,占2.5%。其中:有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19家,占1.8%;有自营平台销售的企业4家,占0.4%。有电子商务采购的企业19家,占1.8%;有自营平台采购的企业3家,占0.3%;提供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企业0家。由此可以看出,葫芦岛市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的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

三、葫芦岛市企业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完善励机制和激励办法,积极引进高、精、尖复合型人才,通过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将人才用好、把人才留住。定期组织企业在职员工学习、培训,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企业信息化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骨干企业应用电子商务

要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优化,增强产、供、销协同运作。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助推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目前,葫芦岛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葫芦岛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企业应抓住此次机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建立自营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强化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销售采购电子商务应用,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服务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品牌网站。

(三)推动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6

一、分析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当前会计核算效率较低

在当前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价值取决于核算信息的时效性,所以要求核算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可是在传统的核算过程中核算效率的提升并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传统的核算方式与核算标准、核算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模式,给现代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传统会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因为对记账日期不是很明确,给部分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及信息化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会计核算信息的传播方式上也阻碍重重,从而引起核算效率低时效性

(二)会计核算的深度不够,方法指标单一

现在有些企业的核算信息化还没有完全施行,从而导致会计核算深度不够,会计报表的关联性不强,严重的可导致企业现金流表出现脱节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会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漏洞百出,尤其是人力资源和资产方面的漏洞,还伴随着企业大量隐形资金出现错误,货币这算错误。所以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会计核算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效益增加为目的来进行的。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提高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运用一般的会计核算是有人工进行核算记录的,这样的人工操作既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又容易出现核算错误,这样就可能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现代计算机应用范围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会计核算的信息智能化也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能够通过网络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可将数据信息通过系统进行核算处理,这样比人工操作在时间上得到了很好的减缓,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系统可为管理层查阅和翻看往期财务数据提供一个快捷准确的平台,及时多次对数据进行处理也不会造成数据的差错,这样就能够提高会计核算在数据上的准确性。

降低数据维护成本。运用一般的会计核算系统虽然对企业的经营影响很小,但是其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在现代化会计信息化核算系统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方式能够为企业对全方面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有力平台,从而促进企业财务数据资源的科学一体化进程,大大提升企业财务数据资源的及时和准确性。先进的信息核算系统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也是简单操作,方便查阅的,高层领导可以通过对系统权限的设置来达到防治企业会计信息资源流失的目的,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会计数据维护成本。

(二)不利影响

对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安全和保密性的影响。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只要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来进行数据分析和传送的,这样的传送分析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商业黑客可以通过破解漏洞轻易的进入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来窃取和变更会计数据,导致企业会计数据的破坏和丢失,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系统操作繁杂对企业的影响。现代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在安装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系统设计者希望通过多功能的系统来抢占市场,这样就造成了功能多但不细化的系统软件出现。其中这些系统在子系统核算与主系统上核算缺乏一定的联系,导致会计数据不能够及时的实现传输,而且繁杂的功能项目在操作方面也不容易掌握,这样就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缺乏安全性。

对标准化会计制度的影响。现在很多企业单位不注重会计核算工作,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标准化不统一。有些企业即使制定了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方面缺乏力度,也会出现做假账、随意改动会计报表数据等行为。会计制度不能落实到每个企事业单位,源头就在于有些高层管理人员中饱私囊、徇私舞弊,严重干涉会计工作的进行,侵吞国家或企业财产,造成国家或企业经济上的严重损失。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改变财务管理观念,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对企业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改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进行财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观念的变化。

(1)树立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高度重视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2)树立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必须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只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发展的工作。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之前先要创建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进一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3)培养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会计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培养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也应该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意识,保证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以会计信息化发展为前提,增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性也有着很大的意义。企业必须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树立内部控制意识。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建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业务流程制度。

(2)建立严明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再次是要有严格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机制。设置机构是为了进行企业职权分离,确保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安全发展,增强人员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企业必须提高工作部门内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积极配合内部会计控制单位完成核算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营造较好的工作环境。

(3)增强对财务中心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提高对财务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信息质量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随着会计信息体系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会计信息化出现的风险问题,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全面应用,将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信息都带进了会计信息化体系中,若是会计信息化体系出现了财务漏洞和财务数据错误,与之相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也会出现丢失的可能,这样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在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增强对会计信息化体系的监控,创建专门针对会计信息化体系的风险安全监控机制,以此来保障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

(四)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管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时间长、技术含量极高、工作人员素质极高的工作,所以企业发展必须重视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财务管理人才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打造高效的企业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五)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增强信息化审核能力

(1)企业必须创建严格的会计内部审计制度,并确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权威性,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会计部门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管理部门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2)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信息体系的结合。企业可以把内部审计工作融入到会计信息体系中,发展信息化体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审计能力。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

结合内部控制及信息化的定义,本文将内部控制信息化定义如下:内部控制信息化是企业根据自身规范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内部控制规范制度中涉及的管理、经营流程及关键控制点以数据信息形式固化,旨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

内部控制信息化以保护资产安全、防范舞弊行为、保障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并由此提高企业价值、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目标。由于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主要客体,而信息资源具有多样性,另外,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就多种多样。随着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在改变人们生活及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将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对财务会计理论及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而随着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应用及完善,也将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应用。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普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何推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先进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比较,中小企业在应用内部控制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起点低。虽然会计信息化已实施多年,计算机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已经普及,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尚处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级阶段,主要还是通过起草下发制度办法来实施内部控制,而且办法主要以财务会计控制为主,还是依靠人工来实现控制,个别企业还存在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现象。不少企业未将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二)投入少。近年来,部分基础管理规范、市场化程度高的中小企业开始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化的作用,特别是资金形势普遍吃紧的情况下,如果财务和业务之间链条不紧密,企业经营及资金风险将会加大。这部分企业也自行或委托开发了相应的管理模块,旨在加强合同管理、资金预算及动态、应收账款结算等过程中的财务与业务衔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中小企业整体来看,这种投入是极少的。而且,不少企业的下属网点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无法连接到局域网或互联网,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也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带来阻力。

(三)人才缺乏。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相比较大型企业集团专设的信息管理部门及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中小企业大都未设专门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也十分稀少,既懂财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

(四)缺乏系统性。由于缺少信息化组织机构的统筹推进,不少中小企业及部门都是单打独斗,基于自身管理需要都开发了各自的管理模块,数据无法共享,缺少信息集成,出现了重复开发建设现象,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加之财务与业务管理模块分立运行,客观上容易造成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不一致,出现“两张皮”现象,而且由于目前受技术、开发手段及管理层次限制,也无法形成数据共享。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使内部控制框架的内部构成产生新的变化,推动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高了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增强了内部控制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新的风险的产生并不能阻止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进程。因此,可以预测,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内部控制制度信息化建设将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方向。如何跟上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步伐,作为中小企业来说,是摆在其面前的重要课题。以下结合内部控制框架的五个基本要素,对如何推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一)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一是要重视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及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及宣传教育,以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及专业胜任能力;二是要重视网络建设,确保每个企业的部门及网点都能纳入到网络体系,使信息资源渠道畅通;三是要成立相应的信息化组织机构,并充实调整相关成员,在由会计信息化逐步向企业信息化过渡过程中,做到由单一的财务内部控制向企业内部控制转变;四是加快人才培养及引进速度,通过每年招聘大学生及对突出员工进行在职培训等方式,重点培养及引进计算机、财会、经营管理及复合型人才,以取得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智力支持。

(二)评估与现行业务过程和信息过程有关的风险,利用信息资源进行风险控制。一是要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特别是于对市场化程度高的多经企业,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利用信息资源及时将资本及市场信息、客户的资质信息、资金回笼信息、近年销售比重信息、政策法规信息进行搜集及整理,建立相关信息档案,确定赊销额度及风险预警额度,并使财务的财务处理程序与业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及时调控经营风险,完善决策机制;二是要组建风险分析团队,在自身专业人员有限条件下,可以聘请外部专家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此对各种内外部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三)内部控制手段中应充分结合运用会计信息化。一是无自行开发管理软件条件的中小企业要在应用大型软件公司开发的成熟软件基础上,确保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转,确保下属企业会计科目的统一,争取做到财务数据的实时动态反映业务过程,从以往的事后控制发展到事中控制;二是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针对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手段,如配合增收节支活动的开展,可以对重点行业的收入及重点支出项目进行控制,利用信息技术将控制流程嵌入到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以此来控制相关业务操作及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这样可以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或更进一步,借鉴先进企业的eRp系统,规范企业的内部基础管理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产、供、销业务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同步,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运营信息系统。

(四)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一是要强化财务与业务等部门的衔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具有开放化、实时化、电子化、共享化等特点,使财务与业务实现同步化、并行化。财务在企业管理中,应充分发挥牵引作用。即财务部门应重视对业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作用,通过细化目标(结果)来引导业务等其他部门的实施过程,从而使公司财务管理更具全面性;二是要取得员工及管理层的理解与支持,使员工能清楚了解内部控制控制制度、流程及各自的责任,使管理层及时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及生效情况,并从中获取对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

(五)定期对内部控制信息化进行评价。内部控制信息化实施形成了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财务内部控制,一旦程序发生差错或失效,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将会使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另外,随着新的业务和信息流程出现后,原有控制程序是否匹配并符合控制目标,也需要企业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总之,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信息化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跟风,应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庞大详实的数据资料、流程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要本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发展模式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51-56.

[2]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财会(2008)7号,2008-05-22.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8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流程;编码

【中图分类号】te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47-02

引言:2003年11月,建设部下发《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后,几年来,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型骨干施工企业已经把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其他施工企业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从原来的购买工具软件、财务软件、预算软件、成本软件到开始上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营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而且不少企业还建立了内部网、外部网、企业门户网站,各类网络的覆盖率和业务应用范围加大,已支持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核心业务。

1、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国内许多大型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理念、项目管理水平,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与国外大型承包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许多领导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认为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及项目管理软件;而且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培训等方面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费用。

(2)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或仅仅做一些形象工程。另一种极端则是希望信息化能马上见效,或短期内解决企业所碰到的问题。

(3)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而不是单纯的数据处理计算机化,只有高水平的顾问团队,才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管理流程,并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其中,真正让管理人员与信息系统组成密不可分的人—机系统,这样才是真正的信息化。

(4)目前,我国涉足建筑领域信息化的软件公司大多是开发工具软件出身,对企业级项目管理流程及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熟悉,往往只靠几个月的需求调查,就开始给施工企业“量身订做”。这样不仅影响了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甚至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打击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因此,只有先通过管理咨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诊断,进行流程优化,并制定科学的分步实施方案,才能对症下药。

(5)信息化的价值在于应用,要制定企业信息制度,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培养员工按程序、按规定工作的习惯。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流,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共享性,并通过提高信息化的实际效果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改进。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1)决策正确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目前的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由单纯的技术专家或技术厂商为主导,而技术人员又缺乏施工企业管理及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需求分析和项目规划实施的广度、深度、力度不了解;同时,施工企业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判断力,在与信息化技术提供方的博弈中常常处于弱势,导致盲目听从技术提供方的游说,仓促上马信息化项目,陷入“信息化黑洞”,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了纯技术问题,造成技术含量很高,但不适用的结果。这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聘请既懂施工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以降低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概率。

(2)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系统不符合项目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或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将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中通盘考虑,否则信息化建设就与实际的项目管理分离,成了“两张皮”。

(3)成功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因此,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构建科学、规范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项目管理信息流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等的规范化、科学化。

(4)施工企业总经理重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施工企业的总经理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那么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成功。因此,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实行“—把手”负责制,由企业的总经理挂帅,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并设立信息主管,由专门、专人具体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能在每年的企业预算中规划出专项资金,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需要。

(5)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阻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与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标准。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和标准化工作,重视技术和管理资源的积累以及规范化,重点要将材料编码、wBS编码、费用编码、文件编码、价格库、文档结构、文档分发矩阵、文档控制流程等一系列对大型集成应用系统有关键影响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标准问题。

(6)要注意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设计,加大对安全防范的投入。如果企业关键数据和信息泄露出去,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施工企业无疑会是致命打击。另外,还要注意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会使工作瘫痪,特别是信息化应用达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及项目会对信息系统产生较大的依赖性。如果初期信息安全设计不充分,将会留下许多后患。

(7)要做好信息化工作,最好找一家大的、有信誉、负责任并有一定行业经验的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升级。这就要求软件企业本身要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能够长期地为企业提供维护及升级服务。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关键是人的信息化,软件公司的实施能力与培训能力更是至关重要,用户的使用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培训企业的学习能力,培养员工对系统的认同感。

3、结束语

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从总体上来说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场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是深层次的企业内部变革,涉及企业内部的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企业组织机构和职能的重新调整,还涉及到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因此,在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重塑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造出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水娟.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2008年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9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信息技术 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化实施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基建项目的大量增加,建筑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产业。建筑工艺的不断翻新,新材料的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对施工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建筑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引导,确保我国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1.前言

基础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建筑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建设项目承包过程中,我国的建筑施工单位也同样不得不面临与国际跨国工程施工承包商的竞争压力。由于建设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要求的不断提升,这就促使建筑企业不得不积极的发展各自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博得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督导良性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施行状况

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信息化改造,建造信息化共享平台,一方面增强竞争的透明度,另一方面针对高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信息化管理战略,利用网络资源的强大优势与数据库信息的存储能力,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建筑施工企业受企业规模和规范化管理等条件的约束,信息化开展程度参差不齐,致使施工企业面向市场化所呈现的信息不够完善,科学化管理工作尚待改进。一些大型的施工企业,已经建成或在筹建自己的网站,并不断的丰富网站内的资源,一方面形成一个向浏览者展示企业实力的平台,给咨询者以初步的企业印象,另一方面,通过网站建设可以对企业的各项作业实施辅助管理,简化工作程序。除了建立自己的网站形成对外宣传与工作辅助的功能以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引进,同样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设计计算综合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将企业的信息详实的记录下来,免除了传统手工资料采集、处理、存放的不变,形成了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信息基础平台。此外,目前很对针对工程项目而开发的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预算准确性。

此外,一些成本意识管理不强的施工企业,在造价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事后的数据分析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是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到位而产生的。与国外强大的信息管理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进程尚属于起步阶段,需要向国外大型同行业企业借鉴信息化管理敬仰,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持续竞争优势。

3.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以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为主,此外包含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控制数据,例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材料管理等。除了业务层面的数据以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化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企业的科学管理反馈与施工信息分析。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高、规模大、施工复杂,建筑施工企业协同作业的模式,加强了施工的整体实力水平,提高了综合施工效率,不仅将企业间的施工工作进行了整合,同时也将企业的项目管理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为施工企业实现多方协同作业提供了信息共享基础,加大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组合,将协调工期、监督质量、统筹成本等工作通过企业间的信息化互通来实现,为项目业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施工工作,使建筑项目更具有可行性。

完善施工企业的信息数据资源,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依据,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之一,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综合利用,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并提供战略决策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执行情况系统的记录下来,一方面作为项目承建能力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今后承接类似项目招投标阶段重要的参照依据,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智能分析软件的应用,有效的指导企业业务运作,引导员工学习,掌握项目管理动态情况,成为新时期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

4.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范畴

4.1项目概况信息化管理

项目立项首先要对项目概况进行细致的表述,因此,在承接项目的同时,应当将项目概况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纲要性内容进行整理。其中按照项目的名称或施工承接时间来排序,对项目施工地点、投资单位、投资金额,以及建设要求的开、竣工时间,具体的项目负责人等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形成项目概况信息体系,从而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概况,并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更新性。转贴于

4.2项目招标规划信息化管理

项目招标对于施工承建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样,招标规划的信息对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招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扩大招标信息储备,并对招标工作的招标范围与内容,进行及时的掌握,有利于企业在进行项目招投标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招投标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过程,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为有效的信息武器,做好招标规划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4.3资金管理信息化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证,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根据承接工程的进度来划分成本预算,从而对项目的总资金分配与施工个阶段支出,形成统筹化管理。对资金的进项、使用、与临时的资金变动等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对整个项目的资金分配实施有效的调整,严格资金收支管理,防止资金使用混乱等情况出现。实行企业资金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施工支出的透明度,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由于信息具有记录功能,因此,资金计划的每一次变动都有据可查,且比普通的纸质凭证与记录依据更易保存,从而督促企业项目资金的合理开支,严格成本控制理念,降低高额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风险。

5.结语

针对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将成为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其中,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提升企业乃至全行业的从业信息积累,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市场化挑战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深入项目具体实施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应当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对外信息公布,建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可信任度,以信息平台为基础,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对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多方协作的模式,从而与国际跨国大型建筑施工承建企业抗衡,形成我国自身企业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应用,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重视项目施工的后期评价与分析,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化进程,提交网络化资源,逐步形成建筑施工企业的神经网络,提高整个行业的抗冲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兰晓.如何进行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2]李宇宁.施工企业信息化初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3-24.

企业信息化建议篇10

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要性

信息化发展浪潮里,企业最早加入改革行列中,为达到增强效率、规范管理、提高利润的目的,内部控制活动过程也大力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且建构了相当庞大的数据库来作为决策与评估时的参考依据。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化上的实践已累积了不少经验,很多企业均顺利完成了网络基础建设和网络应用推广等信息化计划,增强了内部控制效率与质量,备受市场、社会的注意与肯定。企业审计人员使用信息科技来完成内部控制有独特优势与作用,具体包括:

1.实时处理确保及时

全面信息化环境可为企业创设实时传输的平台,让企业能够借助信息系统控制整个业务流程。这样能够避免产生人为控制的错误和舞弊现象。其中,在传统企业不断发展的环境中,各个会计流程和业务流程是相互分开的,而会计信息明显滞后于整个企业发展中的业务信息,导致企业会计人员仅仅局限在事后核算工作,所以无法利用会计信息来控制整个经营活动,难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现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逐步将企业内部控制由事后控制转向事中控制,由适时控制转向实时控制。

2.多级复核确保公正

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集群数据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硬件投资资金,促使整个企业信息能够直接储存在单一的数据库系统中,还可以让单一的数据系统同时在多台服务器上进行运行,而并不需要进行各种应用代码和体系结构修改。这种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系统应用的可靠性,所以在数据容量逐步变大的情况下,企业便能够利用小型服务器进行扩充。这样当服务器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所以服务器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非常轻松的分担部分负载。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各个数据库访问的时间,全面增强系统应用的新能,真正实现多台便宜的计算机构成的it数据中心,以此来代替花费较高的大型设备。

在整个单一的数据库系统中,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储存和查询。很多相同的信息进行多次应用,便能够形成多级复核,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企业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内部控制时,便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系统数据实时传输与程序控制的作用,有效利用异地复核和用户权限限制来真正达到内部牵制与不容职务的分离,让财务数据直接转变成为业务数据,从根本上防止各项数据在录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舞弊的现象,逐步形成信息化环境相互作用的内部控制。

3.集成管理提高效率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企业可充分利用高级集成技术,让整个企业内部与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进行建构,并设置统一的标准,充分利用应用软件与辅助开发工具。这样除了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中心技术、呼叫中心技术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逐步拓展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客户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沟通途径。但是,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技术,?x择哪一个途径,都需要及时更改相同的数据库,从而保障在不同的途径中所看到的信息能够同步。这样实行信息集成管理,能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准确及时的获取行业的信息,以此来加快决策速度,有效增强企业发展中的运营效率。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构

1.进一步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通过构建信息系统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合理的信息,让整个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行业不断发展中的情况,以便工作人员与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完成信息沟通,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运行效率。首先,应实现企业信息化战略计划与整体战略计划的结合。企业管理人员应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引起重视,使不同职能部门间的信息系统更切合;其次,不同部门应结合控制系统需求辨识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加工,将收集的不同信息传递至企业内部相应人员,确保他们能在岗位上尽心履职;最后,企业在进一步建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和相应财务信息报告负责机制,促法人治理结构更健全,使每一位企业员工均可全面掌握内部控制系统,懂得自己在岗位应履行的职责,同时企业可及时交换且获取他们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运营时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2.强化财务信息安全控制

若要保证财务信息安全,应定期检查与备份资料,尤其是重要资料需实施多级备份。存取数据需建立操作日志,使删除、修改数据时留下”操作痕迹“,供日后检查。存储设备应选用可防火、防潮的设备,维护数据安全。此外,需对硬件实施加密,或采用专业技术,把一些重要数据信息文件设置成隐形文件或专用文件。

3.进一步优化控制环境

首先,应制定且认真贯穿执行相应会计信息化舞弊案的法律,规范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使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有法律的护航;其次,信息时代,内部审计范围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的包括内部控制评审、风险评估与防范以及如何增强经济效益等综合性基础审计方向发展。因而,企业应改进审计方法,将事后财务收支审计与事前、事中管理效益审计相结合,手工账表审计与现代信息网络审计相融合,维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4.强化内部控制监督和信息披露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企业应通过纠正性、检查行与预防性防控措施和实时监督技术,全面检测信息系统中产生的异常或大额交易,将所收集的所有数据均作出实时处理,再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的全程结合。此外,企业应不断升级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系统软件,重视对收益大于成本的内控信息披露工作。

5.完善企业的业务控制程序以强化控制活动

企业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完成工作流程再造,并设法实现业务流程重组与信息化应用的同步推进,制定完整、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促业务流程与系统有效整合,实现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整个过程的全面监督,并达到控制的自我评价。如水泥制造业投融资期间应注重对投资、融资、贷款等业务的核准、授权;生产时重视材料领取和分摊费用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6.组建一支高素质企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