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十篇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十篇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8:05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1

关键词:文化;园林设计;蒙元文化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heanalysisofthecentralregionofinnermongolialandscapedesignproject,summersuptheexpressionofthemongoliancultureinYuanDynastyinthelocallandscapedesign,asitexamples,itdiscussescultureexpressionandmethodinthemodernlandscapedesign.

Keywords:culture;landscapedesign;mongoliancultureinYuanDynasty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国园林发展从古至今,从最早的苑﹑囿到如今的现代园林,都离不开文化这一要素。园林的产生和发展从功能上来说就是不断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审美和欣赏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文化作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园林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

从现代园林的设计层面上来看,特别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特别是不同地区对于自己本区域的地域文化的体现,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园林项目,例如: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就是对西安这座古都文化的集中表现,而山西大同豫河公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文化“旺火”的重新演绎。

文化是一种不具象的精神表现,而园林,从设计到建成,是由不具象向具象事物的转化过程,所以如何将文化通过园林设计手法表达出来是园林设计师需要总结和学习的。通过近些年对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园林设计项目的接触,总结出一些蒙元文化在当地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1、要将一种文化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该文化,了解其主要分布的地域和民族,主要的特征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等。

就拿蒙元文化来说,蒙元文化是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二者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特有的蒙元文化,其主要分布区域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蒙元文化的基本精神有英雄崇拜(以成吉思汗为最),自由精神(以内蒙古广袤的草原游牧为主要体现),务实精神(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面对现实)和开拓精神(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所决定)。其代表性的元素有蒙古族图案云纹、花边、冠饰的巧妙装饰,壁画、浮雕等艺术表现以及楼顶、门窗、墙饰等蒙古族建筑等。

2、从设计手法上来看,对于蒙元文化的表达方式主要有重现、提炼、借鉴和保留这四种方式。

2.1重现

重现在园林设计中使用的频率相对比较多,也是最能够使游人直接感受到文化氛围的一种设计手法,重现的景观给园林给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和感官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在旅游区整体设计和布局上重现了蒙古包等蒙族建筑,并且通过重现蒙古族的歌舞、庆典和礼仪等让游人充分领略蒙元文化的魅力。

2.2提炼

从蒙古族文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图案或者器物提炼出园林设计所需要的元素。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丛林公园,公园的主干路网的平面布局就来自于蒙古族的马头琴外形的提炼,配合代表音符的景观小品和水景,营造出富有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现代休闲公园,特别是在其周边的高层建筑上俯瞰,其景观特色十分明显。

2.3借鉴

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发展中,园林景观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所以,当地的园林在体现蒙元文化的同时,也吸收、借鉴了一些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多种文化相互融合,营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同时又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例如鄂尔多斯市政府前广场设计,在整体设计上借鉴了现代极简主义和轴对称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大气、现代的景观效果,同时在设施小品上融合了蒙元文化的图案和符号,独具地方特色,相得益彰。

2.4保留

现代园林设计师越来越注意到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新建和重建,对原有基地有利因素的保留有时是整个设计成功的关键。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鑫通公园,设计师保留了基地内原有的两片胡杨树,现在这两片胡杨树成了整个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胡杨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既提供了优美的景观效果,又很好的诠释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3、从园林景观构成要素上来看,当地的蒙元文化的在园林景观的各种构成要素上都有所表达。

3.1名称

任何一个园林设计项目都会有其独有的名称,公园有公园名,广场有广场名,从一个名称上就能表示出这是一个什么区域的园林景观,体现出怎么样的一个文化特色。例如,鄂尔多斯有伊克昭公园,民族风情园,呼和浩特有成吉思汗广场等,通过这些名称就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浓浓的蒙古族文化。

3.2铺装硬化

铺装硬化包括园路和广场,园路和广场主要是从铺装图案上来体现蒙元文化的特色。例如利用不同色彩的铺装材料铺砌出体现蒙元文化的云纹、花边、冠饰等图案。通过这些铺装纹样能够很自然的联想到相关的文化含义。

3.3构筑物

园林中的构筑物是比较容易表现当地文化特色的一个元素。例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圣灯公园,园内的主要景观构筑物是位于山顶的景观塔——圣灯,其造型就来源于蒙古族的酥油灯,很明确的表达出其要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3.4植物

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的主要元素,不同品种植物、不同搭配方式能够体现出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特别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的运用能够明确的表达出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沙冬青、柳叶鼠李、桃叶卫矛、蒙古扁桃、狭叶锦鸡儿等都是鄂尔多斯地区的乡土植物,将这些植物进行合理的运用和搭配,在营造出优美环境的同时也塑造出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3.5设施和小品

设施和小品是城市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景观灯柱,垃圾箱,座椅等配套设施。设施小品在文化表达上主要体现在造型和图案上。例如鄂尔多斯市城市道路绿化带内所设计的景观灯柱,其造型为翩翩起舞的蒙族少女;而垃圾箱和指示牌则采用了蒙古族最常用的蓝白色调和云纹、花边装饰,地域文化特色相当强烈。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园林设计越来越强调当地特色文化的表现,园林设计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当地特色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适当选择和使用“重现、提炼、借鉴和保留”这四种设计手法,在项目名称、铺装硬化、构筑物、植物和设施小品等景观构成要素上充分体现所要表达的文化特色,创造出景色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现代园林设计精品。

参考文献:

[1]李娇蒙元文化旅游景观特色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9-15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2

【关键词】山地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国内外案例分析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可依,同时也有水可寻,所以该公园的设计主要围绕“水”这个主题进行设计。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自然,该公园的设计在水的世界里巧妙地融入了“石”这一角色,山静水动,再结合各种类型的“石”,让公园整体上体现着生态和谐的景象。因此,兰山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叠石假山,流水瀑布”,充分展现了“水石结合”的原则。它的次景点是“九龙吐水”,既有典故,又具戏耍乐趣。兰山公园整体上融合了“水的阴柔”和“石的刚劲”,刚柔并济,独具特色。案例分析总结———以鳌山公园为例:鳌山公园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新城东区,它所依附的鳌山的相对高度是40~50m,最高处可达到468m,最低处是400m。它位于新旧城交界处,视野良好。鉴于鳌山的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鳌山公园的设计上着重于“植物规划设计”。因此,鳌山公园的设计的特色就在于它的“生态廊道”。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是它的一大特色,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在美化公园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主要分为“规则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和“混合式植物景观”,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鳌山公园的生态廊道在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的原则下,设计出了“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和“河流型生态廊道”。这些廊道的设计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的恢复。案例分析总结———以狮山公园为例:狮山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占地面积高达17000m2,与广深铁路和黄埔港相邻,附近有密集居民区。狮山整体山体多为低山地,起伏变化不大,整条山脉由三个山头组成,给公园留出了足够的开敞的空间来进行发挥设计。鉴于该公园紧邻密集居民区,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于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因此,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是需要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公园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环,三区”———“一环”是环山路,它依山而建,是浏览主线;“三区”是三大功能区,分别为“休闲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和“后勤管理区”,刚好以三个山头为划分依据。另外,公园在视线设计上主要有三个控制点:最高峰上的“主山炮台”,不受遮挡的“闻香亭”和“环山路”。在园林建筑布局上遵循的是“小、散、隐”的原则,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公园的设计意在体现“尊重山地现状”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山地特点,深度挖掘山地空间优势,借其自然山水,做到“景到随机”,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造价成本。

4小结

从上述内容可知,国外的关于山地公园的研究多从物群落的多样性、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角度出发,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尽可能让设计在美学的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国内虽有关于山地公园的大量学术资料,但无论是关于山地建筑还是山地植物景观,更多的仍是关注功用方面的问题,甚至在设计让没有成熟到如国外那般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于山地城市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场地地形的基础上设计破坏小且能够满足基本山地公园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设计的美感,沿着“绿化-彩化-香化”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人们的游赏需求,设计出既具有功能性,有生态保护为主兼具美感的特色性山地城市公园。

作者:周麟佳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园林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2]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4]邱少斌.福州市大福山自然景观设计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04,3.

[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7]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

[8]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3

关键词:现代农业;温室公园;发展;现状;趋势

1温室公园的含义、类型和特点

1.1温室公园的含义

温室公园属于农业观光温室的一种,它利用大型现代化智能温室,采用多种栽培模式,对多种类作物进行复混种植,将农业生产成为以园林景观的形式向广大城乡居民进行示范展示,为人们创造和提供了一个学习农业、了解农业、体验农业的新型环境。

1.2温室公园的类型

我国的温室公园近年来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社会需求等如雨后春笋般一步步发展起来,例如,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华西村现代农业温室公园、南宫地热博览园温室公园、山东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观光温室群等。

温室公园可以按以下几种类型分:

①蔬菜瓜果型。以各种蔬菜、奇瓜异果为主要种植内容。如河南安阳市蔬菜所现代农业示范园。②园艺花卉型。以园艺植物、花卉为主要种植内容。如河南濮阳珍果植物园。③热带植物型。以引进种植热带植物为主,以北京花乡热带植物园最为典型。④种养结合型。是温室公园的一种新形式,把养殖和种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温室公园的内容。

1.3温室公园的特点

①技术含量高。温室公园大多是大型现代化智能温室,从功能设计和使用上,突出高科技含量。

②植物品种丰富。例如山东寿光温室公园,2004年菜博会1个4000m?的温室种植蔬菜种类达600种。

③种植方式多样化。温室公园大多以园林风格进行设计,植物以立体种植、平面种植和人造景观种植相结合,将种植行为以景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④栽培模式多样化。既有传统农业的土壤栽培,也有现代基质培、水培、喷雾培等。

⑤功能多元化。可作为科研、科普、展示、休闲、观光的综合性场所。

2温室公园典型案例——华西村现代农业温室公园

2.1公园概况

该公园位于华西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区内,建设面积10080m?,由2个独立温室单体构成,其中南温室5760m?,北温室4320m?,南北温室之间设置温室封闭过道连成一体。温室跨度12m,是目前国内标准型温室中跨度最大的温室,主要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农业景观营造和空间场地设计的要求。

2.2温室公园的功能定位

该温室公园具有先进的温室结构设计,合理的空间划分,鲜明的主题特色和景点设计,在内容上凸现4大功能特点:奇特植物景观展示功能。包括巨人南瓜阵,树状番茄、柱式栽培蔬菜阵、南方果树的景观展示等。农林科技展示功能。该温室公园建造技术水平先进,环境调控设备完善,栽培技术良好。科普宣传功能。作为江苏地区第一家农业温室公园,科普宣传作用明显。景观体系完整。项目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明确的功能导向,在不同空间内根据植物特点结合各种文化要素设置景点。

2.3温室公园的空间划分及布置内容

整个温室公园共规划5个分区,其中南温室分为3个区:自西向东规划有入口门区、南瓜专类展示区和蔬菜瓜果荟萃区;北温室分为2个区:自西向东规划有南方果树展示区和乡土果树展示区(包含出口门区)。

华西现代农业温室公园分区布局图

(1)入口门区,该区占地面积1152m?,在空间上采取开敞式场地设计,满足人流集散需求。设计上融合了现代城市景观和江南传统园林意境,运用了跌水、水池、硬质广场式铺装等城市景观要素,又有江南园林式的建筑,代表江南地域文化的特征要素。

(2)南瓜专类展示区,该区占地面积1728m?,在平面空间构图上采取“天圆地方,四通八达”图案形态和寓意象征,体现“天地圆满”吉祥文化意蕴。植物选材上以观赏南瓜为造景素材,主要有巨人南瓜和微型观赏南瓜2大类,巨人南瓜果实形态巨大,颜色鲜艳,视觉冲击强。微型观赏南瓜大多果型较小,果形奇特,适合赏玩。

(3)蔬菜瓜果荟萃区,该区占地面积2880m?,在平面构图上主要采用“八卦”的图案形态。该区植物类型丰富,主要有叶菜类、茄果类、观赏瓜类等,并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划分兼顾了生产和观光的功能要求。

(4)南方果树展示区,该区占地面积3024m?,采取了自然式的游线组织和空间划分,以“龙”形造型水系贯穿全园。该区在植物上采用了具有闽南、岭南、台湾等地域特征的果树,结合地域文化要素和文化特色构建景点景观。

(5)乡土果树展示区(包含出口门区),该区占地面积1296m?,采用放射性园路设计,将场地和游线有机的融合,不仅满足人流集散的要求,也兼顾了不同植物空间的划分要求。温室植物采用了批把、杨梅和核果类果树等营建具有江南地域植物文化的展示空间。

2.4主题文化

该温室公园在主题文化上主要突出华西精神、江南地域文化、植物文化、吉祥文化(包括在平面构图上运用的“天圆地方”、“八卦”、“龙”等;在景点设计中运用的“和顺”、“九宫”、“五福”、“五行”等)以及南方地域文化(包括岭南文化、闽南文化、台湾文化等)等文化内涵。

2.5植物种类

在植物运用上,南温室是以蔬菜、瓜果、叶菜为主的园艺作物,北温室以南方果树和江南乡土果树为主,各个景区休憩空间则结合配置园林绿化植物。

3温室公园的发展方向

我国农业温室公园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其灵活的经营方式,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对其开发的重视程度和建设热情日益高涨。通过对华西村现代农业温室公园项目的分析认为,温室公园在我国方兴未艾,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1规模化、综合型是温室公园发展的主攻方向

纵观各地温室公园的发展,单纯以一种类型存在的温室公园即使做的很精致,受面积和内容所限,也难以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增加种植内容、种植面积,倡导参与型、体验型、娱乐型、休闲型、服务型、教育型等具有综合功能的温室公园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3.2提高温室公园的高科技含量和文化氛围

例如,将航天诱变技术等高科技更多地融入到温室公园内容中,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温室公园了解现代农业和未来农业的发展。

3.3突出特色,提高知名度

由于温室公园的多功能性,近年来各地跟进建设很多。如何打破常规束缚,突出特色,提高知名度及竞争力已成为温室公园今后发展的关键。同时,设计风格应灵活多样,使景观富有变化和新意,起到更加吸引游客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4

关键词:景观设计;黎族文化;特色旅游小镇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ourismsmalltownsintoday'ssocietyshouldemphasizetheirownuniquestylesandculturalconnotations,butatpresentmanysmalltownshavetendedtoscale,standardization,marketization,andignoringtheimportanceofcharacteristics,culture,tourismforcreatingalocalsmalltown,tosolvetheseproblems,themodernsmalltownslandscapedesignhasundeniableresponsibility.

KeYwoRDS:landscapedesign,Liculture,tourismtown,exploration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的推进,发展特色旅游小镇成为近几年海南省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风情小镇景观设计案例,探讨从景观设计角度,如何结合地方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特点,加强旅游小镇的景观特色、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建设,促进其旅游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类似旅游小镇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1、黎安风情小镇的地方环境及文化概况

黎安风情小镇位于海南岛东南部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属于相对平原地区,四周分布为海口、台地、丘陵与山地,如下图1,2所示。从海口到平原再到山地,立体的地貌结构不仅是立体气候类型的基础,同时为当地带来了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因此,黎安小城镇的自然景观风貌差异较大、特色显著,许多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为国内特有或是独有;也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了一些濒临物种的栖息地,成为海南省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区域基础[1]。当地最重要的一支少数民族是黎族,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之中,勤劳朴实的黎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黎族文化,留给了后人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原生态的黎族文化分为四大文化特点:分别是狩猎文化、渔业文化、农耕文化及纺织文化。黎族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又有丰富的滨海生态环境,更有长期传承、相沿成习的民俗生活,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小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弥足珍宝。

图1“南园北城”的空间格局图2黎安小城镇平面图

2、黎安特色小城镇的景观设计思路

2.1内外环境景观的良好衔接

城镇景观设计追求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使内部景观与城市外部的山体水体良好衔接,依托外部环境来彰显自然山水之美,实现“显山露水”的设计效果。整体来讲,景观设计规划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保山护水、对山接水、显山露水、依山就水、借山用水[2]。

(1)保山护水:对于山际线、水际线这类反映地势走向及自然风貌的山体水体,应予以充分保护,保持其自然、完整,并划定生态保护范围,防止自然环境被破坏、污染;

(2)对山接水:在城市街道布局上,要借用山水景观,使街道的平面格局及立体空间与自然山水相呼应;

(3)显山露水:在建筑布局上,要规划好建筑的体量、轮廓、方位,尽量不要遮蔽山景水景,以彰显自然山水的特征;

(4)依山就水:在活动空间上,采用亲近自然的方式,借鉴古代“笼山为苑、因水成苑”的布局模式,将城镇公园等重要观景场所设立在依山就水的位置上。

(5)借山用水:结合外部环境和民俗文化,借助景观视线分析,打造与外部环境协调、统一的城镇观景区域,使城镇内部景观与外部环境浑然一体。

2.2景观设计突出民族民俗文化

在黎安特色小城镇设计和建设中,将民族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融入该特色小城镇景观设计的核心理念中,以坚持不破坏黎安小城镇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以民主化、公开化为原则,突出小城镇风貌特色[3]。

2.2.1公园景观

公园是展示民俗文化的重点场所,以黎安小镇中心公园为例,中心公园以“五色黎锦”为文化主题,将全园分为迎宾广场、阳光草坪、核心水景区、民俗广场、康体健身五个景观区,综合运用了符号因借、情境再现、演绎传承、重构创新等设计手法[4]。例如,各景区提取和运用了黎族文化中如图腾柱、黎锦纹样、龙纹图案等典型的文化要素,并运用演绎传承的设计手法将传统文化要素进行艺术变型,分别融入地面铺设、草坪、园林水景等设计之中,形成自然、协调、民族气息浓厚的综合景观,如下图3、4所示。此外,黎族文化中的重要节日,如“三月三”等也通过情景再现的设计手法在此得以体现,借助日常进行黎族歌舞表演,定期举办相关民族文化活动,游客可参与体验,为外来游人提供前所未有的民俗体验,如下图5所示。蛙坪,将黎锦中常见的蛙纹图案抽象成为园林要素中的地形与植物,以“大象无形”的景观手法将黎族文化与造园结合起来。它是借助于疏林草地景观为居民及游客提供民俗运动、庆典活动及休憩娱乐的场所,如下图6-8所示。

图3图腾柱图4铺装图案纹样图5三月三节日场景

图6蛙坪平面图

图7蛙坪局部景观图8蛙坪局部景观

2.2.2居住区景观

(1)居住区道路:道路小品借用黎族原生态文化内的图案符号经抽象变形,简化提炼后设置,如下图9、10所示。道路局部景点处设置景观置石融入当地环境,道路转角交汇处设置点景大乔木并结合以黎族图腾柱为本体,抽象提炼而成的景观小品作为道路的对景。

图9特色垃圾桶图10特色观景灯

(2)公共广场空间多运用情景再现的处理手法,借助文化墙等反应黎族原生态捕鱼,狩猎等场景,激活场地,如下图11所示。硬景铺装采用石材嵌草与透水砖结合的方式,以生态,本土化质朴的风格为主[5]。

图11展现黎族狩猎场景的文化墙

(3)庭院景观强调宜人的尺度控制和黎族文化细节的展现,布置尺度小巧的景观小品,形态上结合黎族日常用具,例如鱼篓,农耕用具等。采用重构创新的方式抽象、提炼、组合而成为点睛的水景,坐凳等。景墙的设计采用竹,木等原始材料。

2.2.3建筑周边景观

公益性建筑周边景观以幼儿园景观为例,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结合黎族原生态生活场景,使儿童接触感知更多的民族文化,景观小品的材料选择方面采用软化材料,色彩则相对活跃,选择黎族文化中惯用的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绿色等。

商业性建筑周边景观设计以商业街为例,分为端点空间,行进空间,广场空间三类空间类型体现黎族风情。端点空间结合黎族文化设置商业街主题构筑物,具有极强的识别性,形态上经过重构与创新,源于本土而又具有现代感。行进空间运用重构创新的手法设置特色种植池,灯具,坐凳,花钵等,在细节上体现黎族文化与建筑细节相呼应,如下图12、13所示。广场空间设置体现黎族风情的视觉焦点,如以热情洋溢的黎族舞蹈为创作原形,创造雕塑。或者以黎锦纹样的特色、绿化等为广场中心。铺装运用情景再现、重构创新两种方式,传递出热烈,祥和的氛围,聚拢人气。

图12船体花钵图13浪花纹条凳

2.3外环境建筑凸显民居风格

外环境建筑在风格上继承黎族民居的风貌特色,结合现代建造技术,创造出符合现代城市生活模式的新黎族民居建筑。建议构建适宜的建筑形态,船底形和金字形的坡屋顶、出檐较深、并有遮阳构件。多使用地方的建筑材料:屋顶材料采用瓦、山麻,围墙材料采用竹木、火山石,装饰材料采用茅草,整体建筑风格是历史文化的演变,不脱离黎安大的景观环境,创造适地的建筑风貌。同时景观是建筑的延伸,合适的景观环境营造离不开合理的建筑风格。让整个体系统一协调才能到达景观设计的最终要求[6]。

图14典型黎族民居黎族民居分析

2.4基于人性化交通系统的街道景观

内部交通人性化处理,以步行为主。黎安小城镇的交通规划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增加道路用地的情况下,显着提高路网密度,减少路面宽度,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的小城镇街道格局,确立良好的尺度架构。在营造小尺度步行空间的同时还要满足现代城镇的交通、消防、节庆活动等空间。因此要在传统小街巷韵味与现代城镇功能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以营造独特的宜居的小城镇街道景观,如下图15所示。外部交通作为一种带状的工程构造物,其区域跨度大,沿线风景多变,公路景观不但可以展示当地的地形风貌、生态环境、,还可以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因此,要注重开发公路景观资源,将公路景观资源同景区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在不同路段营造出奇花美艳、易果飘香、花果成林等不同的观景效果,将游客从以往的追求“目的之美”转变为享受“过程之美”,充分发挥公路景观的窗口效应[7]。

图15独特的街道景观

总结:

本文对黎安风情小镇景观设计中的内外环境衔接、民俗文化要素以及人性化交通系统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和论证,旨在通过黎安风情小镇景观设计,充分挖掘出文化旅游型小镇的旅游文化要素,打造成功的文化旅游型小镇,为我国文化旅游型小镇的景观设计探索一条可行道路。

参考文献:

[1]蒋宏.云南特色旅游小镇景观概念设计探讨――以片马旅游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2(8)

[2]薛莹,赵书彬.“大区小镇”模式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探析[J].科技和产业,2013(10)

[3]叶钱赞,赵全鹏.小城镇建设背景下海南旅游小镇发展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3(5)

[4]张伟强,朱晓娜,孙豪鹏.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学应用――阳羡湖旅游特色小镇景观设计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3(4)

[5]范柯柯,赵琨.探析旅游景区景观设计――以函谷关景区景观设计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14(1)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5

关键字:城市公园;公众参与;规划设计

随着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为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设计者就应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迎合公众的需求。而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推行“公众参与”性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也具有绝对广泛的应用前景。

1、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充斥着简单化的功能空间,一些虽经刻意处理,但不免陷入图案式的平面安排与雕塑式的体量表现中,新的外貌掩盖了地方风格,过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却了使用者的实际需要,较少有使用者的行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认同,当然也就达不到设计的最终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意图不被公众理解

设计者做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往往只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没有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这两者是不可真正替换的。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够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设计师对外部环境如景点、小品等建筑的设计意图,难免产生与设计意图相悖的使用行为,即误用环境。最典型、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在某公园的入口处,设计者设计了一组照明灯具。其外型与垃圾箱相似,而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将废弃物往其半圆形开口里扔。这是设计师有意给使用者一个错误的功能印象所产生的结果。

上例是有意设计的,但现实的生活中不少设计是无意识的,却带来了与设计相悖的效应。如不少的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人们休息、休闲、对话的空间设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外部环境中的小品、景点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对话。

1.2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身影

大多数设计者即使在设计时注重了公众的参与,但也仅是采用问卷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如深圳市中心公园设计,在调查公园的使用情况时发现,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公众的参与,公众使用起来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座凳的材质、朝向等小问题,以及功能分区划分不准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设计中有公众的参与,就可以避免了。设计师在做设计时想当然地认为使用者喜欢什么,而不是亲自询问他们。因为缺少了公众参与的环节,既使考虑到了人们的一些需求,但有时还会脱节,对应不上,因为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这时就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即公众参与到设计中,以避免使用时出现问题,也使设计更加合理、完善。

2、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我国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不对外的,这种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开放、透明度高的模式来取代它,使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其更加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不存在可替换的真实体验。正如佛里德曼所说,“设计过程有一部分是教育过程,设计者(规划者)从群众学习社会的文脉和价值观,而群众则从设计者身上学习技术和管理,双方的交往让两类知识融合,共同发展。&所以,公众能有效地对设计师和领导者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决策模式。政府、设计者、公众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不同角色定位,三者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起了和谐有机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系统。

3、公众参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几种常用方法

3.1大众传媒信息

由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信息,向有关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各界知名人士、专家技术人员及广大群众介绍项目背景资料,让他们发表看法和质疑,清楚项目建设的目的和目标要求,以便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能及时根据公众的意见调整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公众座谈会

由政府规划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召开公众座谈会。参加人员有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团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人士、公众代表等。请与会代表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等,建设单位认真听取这些意见,并在方案中做出合理的调整。

3.3专家咨询和审查会

对项目的方案进行咨询和审查。几乎每一设计项目必须经过专家的讨论看方案是否可行,才会进行下一步的实施。这一过程公众可参与进来,畅谈他们所憧憬的风景,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方案的改进大有裨益。

3.4公众代表参与到规划设计中

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让公众选出来的代表直接参与到设计中来,公众可以把自己喜爱的且具有创意的作品提供给设计者,特别是具体的设施,如什么风格的景观建筑、什么形式的座椅、健身器材等的设计,相互交流,使设计者真正了解公众所需,及时调整方案,加快设计进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老百姓,也就必须有公众参加。

3.5公示设计图纸和模型

这种方法是较为简便,也最容易进行,所以在我国应用较为普遍。如在2008年绿色奥运规划、奥林匹克公园规划及比赛场馆设计过程中,多次举行展览、听取公众对方案的意见,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有一些公示是在走形式,所以对于这个方法,有关单位在组织展示时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走过场,要受到应有的效果。

3.6其他方法

接受公众来访,来电,来信,诉讼等、设立专人专线接待群众、群众可通过这些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项目实施单位再予以协调解决。对这些问题应加以重视、以作为设计参考。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的形式更加广泛。如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等方式征求公众对项目的看法和建议。这种方法见效快、在一些地区应用较为普遍。

4、结语

公众参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在尊重与平等中进行交流的机会。城市公园这种为大多数市民使用的开放性的交流空间的设计、适合这种方式。设计师只有在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后、才能更好的促进项目向成功的方向迈进。城市公园的建设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就必须与公众(尤其是居住在该城市的居民)取得一致。这就要求在城市公园的设计过程中有公众的参与、要调查他们的意愿、切不可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安昌奎.外部空间设计[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5.

[2]王求是,高峰.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45-50.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6

在喷泉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有一条基本原则贯穿始终: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气候条件,充分表现出喷泉景观的独特艺术魅力。喷泉景观工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出现在出现在大型广场、公园、步行街、小区花园等场合。方案设计一定要依据建设方的整体要求,重点考虑当地的环境因素、气候因素、使用场合和方式因素,进行整体的构思,设计出整套可行科学的实施方案,城市整体效果服务。因此要把准备工作做精做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方案主题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背景和民俗特色,喷泉方案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民俗特点,挖掘当地历史背景,紧扣当地文化内涵。结合音乐喷泉构成元素,突出主题。首先,灯光配色方案要符合地方特色。如在内蒙古地区要体现出草原文化,用主题色选择绿色和蓝色分别呼应辽阔的草原和蔚蓝的天空;在延安地区就要展示红色文化,用红色作为主题色。其次,在水型搭配方面突出文化主题。在新疆玛纳斯红酒文化主题广场的音乐喷泉设计时,为了体现红酒主题,特别研制了红酒杯喷头,布成从内到外5层红酒塔,结合不用的灯光和角度照射,使其远看像一个装满美酒的木酒桶,近看像一个装满红酒的红酒杯。为当地主题公园的一个标志性水体,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再次,用音乐来呼应主题。喷泉是一个结合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体,音乐也是有生命的,或低吟,或倾诉、或欢唱。当音乐与水融合在了一起,共同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睛,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2)了解喷泉景观周围的环境特点,使喷泉景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喷泉坐落的不同位置,选择水型、灯光搭配,音响配置都是不同的。在步行街、小区花园等场合,尽量选择高度比较低,水落点可控的造型,例如水母、雪松、涌泉、蒲公英等等。有人水互动要求的工程必须要充分考虑水的压力因素,防止由于水压过高和意外情况造成人身伤害危险。那些建设在河流胡泊中的喷泉景观,由于与观众的距离较远时,尽量选择一些粗壮、高大水型样式,体现水的力量和气势。例如百米高喷、擎天巨柱等。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中国复原辽阔,环境差距特别大。北方多风的地区多选择一些抗风性比较好的水柱造型,并适当加粗出水口径;而南方相对风较小的地区多选择一些水膜,水幕电影方面的水型;针对水位稳定性比较好的地方可以选择雪松或者涌泉水型;水位变动大的地方选择跌水或者波浪脉动水型。

(3)根据景观工程的总体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不同类型的喷泉对应不同的功能性。是把喷泉做成一个点缀环境的喷泉小品,还是作为一台综合性的音乐喷泉演出盛宴;是全天候使用还是在主要用于夜间;在喷泉设计初期一定要有明确的意见。每一位喷泉设计师在收到设计任务后,都会根据景观的总体风格,结合考虑总体的投资额度,提出初步的方案,做出效果图和演示动画,模拟喷泉施工完成后的具体情况,给建设方提供直观的具体的印象,然后再酌情调整,最终定稿。喷泉工程实践中有种说法是“大投入大制作,小投入凑合做,不投入没法做”,这就是说对于喷泉工程的方案确定,一定要看菜做饭,切实可行。

(4)充分了解自身喷泉设备的特点。有句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对本公司在喷泉工程设计施工中的优势和不足一定要有充分和客观的认识。在喷泉设备选择,电气管路设计安装、水型选择和搭配方面、控制系统确定方面一定要充分和本公司的专业人士充分论证,扬长避短。在遇到与建设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要做好解释工作。不能拍脑门硬上,给后期工作埋下隐患。

2喷泉方案优化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效果图和效果动画夸张成分太多,脱离的实际。建设方在景观工程建设前的准备阶段,对喷泉效果期望值非常高,但是只停留在概念方面,并没有太具体的形象。而销售人员为了更好的取悦建设方,在效果图和效果动画的方案制作方面过分的夸张,脱离了水和光的变化的物理规律,造成工程建设完成后无法重现动画效果,影响工程整体的进度,也影响了公司信誉。

(2)片面追求方案汇报效果而放弃表演效果。在喷泉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投资预算上封顶不能动,为了喷泉方案做的漂亮,就片面的增加水型组合数量,增加喷头数量,增加配套设备,表面工作做的特别漂亮。但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利润水平,在一些不突出的地方减低配置水平,增加利润点。比如把通过计算最合理的喷头口径为Φ20,可是这样做的话明显超出预算,于是就把口径缩小到Φ15,进一步能减少水泵的功率、电缆型号、控制设备规格。这样尽管和谐了方案效果和预算投入问题,但是却严重影响了喷泉的艺术表现力。

(3)喷泉水型布局不合理,数量虽多但效果不突出。这个问题在几乎在每个喷泉工程中都有体现。我在喷泉效果编程经常遇到一个困恼:表面用于表现艺术效果的设备很多,可是具体使用的时候又总不够用。以河南南阳音乐喷泉为例,圆形喷泉中心三米的园内集中了飞碟,海鸥,高射三种造型,飞碟和海鸥都是摇摆的造型,占的空间比较大,高射水型对喷高的要求比较高。这三种水型两两干扰,同时打开时形成一片水雾,什么都看不出来,更别提各自的艺术性了。在喷泉表演时,只能有各自独立打开3种组合效果,如果在方案设计时把这三个水型的位置合理安排就可能出现3种独立组合效果+3种两两组合效果+加全开效果共7种组合造型,极大的丰富了表演元素,提升艺术效果。

(4)主题特色不突出,缺乏与周围环境的整体配合。在景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安装现场周围环境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结合周围景观的特点、氛围、环境和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确立要营造的气氛,根据特点提炼景观主题,进一步确定主要的水型表演元素,次要元素和背景元素。可以从水型高度、灯光亮度、颜色衬托等多种手段来突出主角,弱化配角,让整个喷泉看起来更加立体。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7

关键词: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一、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中,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时代的印迹,对城市记忆的保存是城市历史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公园改造、景观设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由于对经济的过度追求,往往忽略了文脉的传承,在景观设计中,为了追寻“文化”,将目光投向久远(中国古典园林形式)或异域(古希腊、古罗马风格)等等。即使在植被的选择上,也将目光投向奇花异草。在这样背景下建成的公园,当我们行走其间的多数,感受到的往往是一种文化的迷失。

于是我们重新思考关于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概念,以及当代美学、生态设计等等。禁不住思路将我们带到了以景观设计本土化为己任的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团队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一个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二、土人团队设计理念及其本案设计宗旨

以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统一理念的土人团队,在当下的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现代景观设计之路。也许正如俞孔坚教授所言,他的景观规划设计所取名“土人”是出于一种使命感,是为解决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遭遇着的两个危机,民族身份危机和人地关系危机…俞孔坚提出的这一带有后现代风格的理念,是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景观的现状,提出的一种适合中国人理想人居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着他对生活、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1]这种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尽管传统园林景观的形式早已过时,但其积淀的精神文化内涵,却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

三、关于岐江公园的设计

(一)场地概况: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地处亚热带。原址为粤中造船厂旧址,东临石岐江(岐江),南依人民桥,北距富华酒店近百米。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场地内遗留有数量可观的厂房,以及相关机器设备,其中包括变压器、铁轨等。该厂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始,至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的历程中,粤中船厂历经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共和国工业化的艰辛历程。

(二)设计特点及传达的含义

以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为核心的土人设计团队通过对场所精神的梳理,在珍视那段历史精神的情况下,以当代美学的视角,为经历那段历史的人们营造重温过往岁月的空间,而且也为后代打造一个了解与感知前人工作场景的现代化公园。

第一,设计特点

设计思路上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

较之中国古典园林,岐江公园在道路设计上摒弃了园无直路,而以直线与环状路线相结合。从当下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工业化时代线条加以提炼。较之古典园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传统景观演绎形式,岐江公园设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人本身的关照。于是出现了关于铁轨、绿盒子、红盒子的故事等等;与西方古典园林的比对中,岐江公园并不刻意追求形式的图案美,而是更加尊重地域文化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其典型代表是RichardHagg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Latz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Brown,2001),这两者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而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2]中山岐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场地条件的基础上,坚持保留、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思路,采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如西方环境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恢复理念等),在保留与废弃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得昔日的工业厂址在今日的城市景观中焕发了活力。

表达方式上采用保留与创新并举。

公园内采用几何形的环状与轴线相结合的道路系统。这种看似凌乱的直步道及其铺装代表着工业化时代的线条肌理。至于铁轨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也是昔日造船厂的重要景观元素。据考证,铁轨是船只下水与上岸的重要助力工具,此刻却成了人们游戏的场所。

场地中原有的大型装置经过特殊的处理和谐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场地中残存的水泥塔,经设计后去除了水泥的外衣,而以粗狂的钢架结构呈现,并饰以单一色彩。这一装置与园内的琥珀水塔及红、绿盒子,可看做是工业时代的装置艺术,同时又不失为红色革命年代的记忆。由此,设计将国内与国外、昨天与今天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传达的含义:

岐江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向我们传达了三个基本层面的含义:

首先:尊重足下文化,即对一定地域,特定时间段内文化的珍视。通过对大型构筑物、机械等文化载体的保留,力图为历史留下见证。

其次,崇尚自然之美,诠释了乡土植物的本真美。较之以往奇花异草的造园形式,岐江公园在植被设计上采用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为此大量使用野草也成为该公园种植的一大特色。

再次,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处于人类亲水性的考虑,公园多处设置亲水栈桥和涌泉以及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处于人们好奇心,即对冒险性、挑战性游戏的向往,公园中出现了铁轨的铺装,让我们有幸重温儿时穿越铁轨时的,人的天性也在此得以袒露。

(三)启示

岐江公园案例引起人们对“足下文化,平常文化”的空前关注。将人们印象中的文化概念从久远拉回到当下,在国内工业遗址改造方面乃至景观设计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开创了国内工业旧址保护和利用的先例。相对于中山市的市民来说,昔日的粤中造船厂是一个令人向往,值得自豪的企业,它见证了中山市半个世纪的发展。尽管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借鉴国外对工业遗迹的保存和再利用的手法,但在岐江公园的设计中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在借鉴中富有创新精神。在设计中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融入到特定的基地面貌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园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特有的园林景观语汇也得到了新的诠释。

四、结语

岐江公园带给我们很多提示,比如工业与自然并不对立,全球化与地域性也并非冲突,重要的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尽管在最终方案的实施上也留有遗憾,诚如《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一书中谈及的那样“本项目留有许多遗憾:这些遗憾包括废旧利用不够充分……”但这毕竟是中华大地上景观设计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它将国外的设计理念与地方特色有机地结合,在我们景观渐行渐远的今天,启示我们重新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8

关键词:植物造景;项目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6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项目课程的《植物造景》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57201325)的科研成果。

《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岗位平台课。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具有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来创作植物景观的能力,学会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等诸方面综合考虑植物造景设计的方法,这些都是景观设计师岗位和助理设计师岗位的基本要求,因而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以江苏省内应届艺术类高中毕业生为主,江苏省内的生源占90%以上。学生就业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一带的大中型城市。

1.学生学的问题。

(1)相关知识储备不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我院在开设《植物造景》课程以前没有开设《植物学》、《植物栽培养护》等相关课程,因而学生的植物类知识储备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学习该课程前对植物类相关知识,尤其是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文化涵义等方面的储备不足,设计时往往考虑不充分,无法灵活运用丰富的园林植物材料。同时,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不能及时掌握环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行内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对相关的造景设计理念、构思等了解较少,文化基本素养薄弱。[1]

(2)空间想象力欠佳。我院在开设《植物造景》课程之前开设了《手绘表现》的课程,加之艺术类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表现能力不俗。但空间想象力不足,只能表现平面的、层次少的空间,对于各种复杂空间类型不能融会贯通。

2.教师教的问题。

(1)教学模式的问题。《植物造景》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有课堂式教学、现场教学和设计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实践性教学也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教师成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地学习,没有主动记笔记,很少进行实测、绘图和分析,导致学生养成看而不观察、不分析的不良学习习惯。

(2)缺少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我院还没有确定的《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基地,只能采用以“多媒体+公园参观”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对丰富的植物景观产生更多的想象。大多数城市公园的植物没有标牌,不能有效展示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方面的知识,学生看到景观时无法认识植物种类。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加缺乏动力。

二、专业调研与课程定位

1.教学项目选取的依据。根据当前高职教育对象的特点,以严格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任务”为主线,以“行动”为主题,通过“序化”、“简化”、“例化”来处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必备知识与拓展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达到整合项目课程内容的目的。[2]从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充分研究和认识专业对课程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紧密联系专业需要。特别注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的特点,内容上力求简明扼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尽量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方法上力求互动高效,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突出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使项目基本覆盖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兼顾项目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积极投入的愿望。

2.教学项目设置。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根据实际需要及由简入繁的原则,最终确定了以下三个项目:园林植物认知、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基本覆盖本课程要求的全部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

3.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设置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按照环境艺术系教学进程安排32个学时讲授,2个学分。该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本,以素质和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任务驱动法组织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即知即行,手脑并用,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实践活动过程。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以下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见表1。

三、教学实施过程

1.实施方法。

(1)项目一:园林植物认识。本项目安排8课时,采用实地教学的方法。由于我院缺少专业的实习基地,因而选择宜兴有代表性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认识植物。抛弃以往在多媒体通过植物图片展示的方法,采用实地认知的方法;抛弃以往采用植物学上的从纲―目―科―属―种到生态习性再到园林用途这样的讲解方式,直接从园林用途入手,把植物最佳的观赏特征直接告诉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来了解生态习性。例如,以紫薇为例,它的显著的特征是树皮光滑,又称“无皮树”;第二个特征是受到外界的刺激树干会抖动,又称“痒痒树”。学生会主动用手抓树干验证这些特征,通过这些显著又有趣的特征来认识植物会记得更快、更牢。

(2)项目二: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本项目安排12课时,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通过小环境植物景观设计的学习掌握与景观设计相关的植物特征:植物的体量、植物的外形、植物的生活型、植物的质感、植物的色彩与季相、植物的味感与声觉艺术等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原理。抛弃以往介绍园林植物观赏特性、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和艺术法则及各类绿地配置要求的做法,因为单纯地讲解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也难以记忆和理解,基本上是教师讲过之后,学生就忘得差不多了,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情况,在教学中结合校园环境和宜兴市的园林绿地类型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水边植物配置的原理时,展示一些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竹海等水边植物造景的图片来介绍如何进行水边植物的配置;学生再利用课余时间到场地参观。通过教师讲解和亲身感受,学生对水边植物配置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深刻的印象。

(3)项目三:综合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本项目安排10课时,主要采用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对给定的综合性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实践的方法,综合掌握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程序及步骤;也是对项目一、项目二的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通过手绘按照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及步骤,完成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植物设计的表达方法。最终采用模拟招标方案讲评的方式对方案进行讲解。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对校园局部环境做出规划设计和植物造景设计方案,并要求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在讲台上介绍自己的方案,让教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针对方案提问,主讲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点评。

2.教学考核方法。传统的考试题型主要是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题等。这些呆板、机械的问题,导致学生厌恶学习,丧失个性,缺乏能力与创新,这种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必须加以改革。[3]目前,我院专业课程普遍实施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法,其中个人自评占1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60%。这种评价方法给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学习动力,既有紧迫感,又有陌生感。学生普遍感到,以往的考试不懂设计也没关系,只要会背就能拿高分。考核方法改革后却行不通,只会背而不会设计画图是不行的。从考核的最终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体会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实施兴趣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面对激烈的专业竞争和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任课教师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培养方向,了解本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园林史、园林艺术和园林新成就的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由于学生缺乏《植物学》、《植物栽培与养护》等课程的相关知识,项目实施的过程还没有完全和景观公司的真实工作顺序完全一致。笔者通过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领、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华,管斌.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9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项目;招标管理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cityhasstrengthenedthelandscapeengineeringprojectinvestment.manylandscapeprojectsmustchoosetheconstructionunitthroughlegalpublicbidding.Basedontherelevantlawsandregulationsofthestateandprovinces,howtochoosetherightconstructionunit,soastoensuretheconstructionquality,isaninevitableproblemfacedbytenderees.thispaper,throughtheanalysisofthreelandscapeconstructionbiddingprojects,putsforwardkeypointsthatshouldbenoticedinthebiddingdocuments.

Keywords:landscaping;constructionproject;bidding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投资力度。按照我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大部分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已达到公开招标的规模标准。招标人如何通过法定招标程序,选择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同时资信良好的优良施工单位,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固有其行业特点。它与土建工程有相似的一面,其景观小品、园林建筑、景桥、驳岸等所使用的材料与土建工程相同,所套用的设计与施工规范相同,实际上,园林绿化工程中就包含土建工程。

但是,园林绿化工程有别于一般土建工程。除大型公园、绿化广场、高速公路、大型社区、小区建设项目外,园林绿化工程多为建筑配套附属工程,相比道路桥梁市政设施、房屋建筑等工程,其投资、建设规模小、工作面分散,战线长,施工管理难度大。此外,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发挥,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以达到美的景观效果。

因此,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如何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项目招标时,选对选好施工单位尤为关键。以下是三个较为典型的园林绿化施工招标实例。

2案例与分析

2.1案例一

项目名称:某道路绿化日常管养服务工程

工程概况:

某道路全长47.1km,其绿化日常管养服务分为一、二、三标段,里程范围(含收费站)内的中央绿化分隔带、车行道外两侧、立交、出入匝道等红线范围内的全部乔木、灌木、花草植被等全部绿化及喷淋系统等附属设施的日常管养。标段划分如下表示:

招标公告:

原招标公告中“投标人合格条件”的业绩部分设定为:投标人自2008年6月至今通过公开投标且独立完成过100万或以上的绿化养护业绩,需同时提供中标通知书、管养维护合同、验收报告或发包人出具的评价证明。养护项目业绩需以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企业业绩库为准,业绩时间和金额以中标通知书为准,同时需提供业绩中标公示在交易中心网上的打印页。

分析:

工程业绩是指已竣工并通过验收的项目。因而业绩时间应是指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时间,而不是中标通知书发出的时间。

例如,某绿化养护项目中标金额为360万元,中标通知书时间为2007年5月20日,养护期是2年。合同约定养护时间从2007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首先,该项目中标金额为360万元,满足“100万或以上的绿化养护业绩”的条件。

但如果按照上述招标公告投标人合格条件中的业绩要求为“业绩时间和金额以中标通知书为准”,则该项目中标通知书时间是2007年5月不符合投标人合格条件中的业绩要求。

事实上,只要合同养护期时间是在“2008年6月至今”这时间段以内,该项目即符合上述投标人合格条件中的业绩要求。但如果业绩要求设置为“业绩时间和金额以中标通知书为准”,就会排斥了部分潜在合格投标人,导致部分有类似业绩和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无法参与投标。

通过以上的业绩要求设定,既保护了招标人的利益,又确保了投标单位具有与项目相对应的素质。

2.2案例二

项目名称:某景观升级改造工程、某公园升级改造工程

工程概况:

景观升级改造工程:景观绿化2万平方米,四角亭2座,园路、木栈道15468平方米、景观桥梁整治等配套设施。招标控制价:2340万元。

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景区大门、驿站及游船码头,景观绿化2万平方米,四角亭3座,园路、木栈道8298平方米,景观桥梁整治等配套设施。招标控制价:2616万元。

招标情况:

招标人在未提供招标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情况下,将招标文件(含资格预审文件)先行挂网公告。招标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在发售招标文件前补充提交。

但是,招标人其后提交的招标图纸、工程量清单与原招标公告的招标内容、规模不符,增加了堤岸修复工程。后招标人修改后再次提交招标图纸和工程量清单,但调整后的招标内容与原招标公告仍有不同。

分析:

1、根据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堤岸修复工程并非城市园林绿化企业所能承揽的工程内容,因此应予剔除。

2、根据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采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工程量清单必须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因此,上例招标公告先行挂网公告,原则上,招标人应对照原招标公告内容提交招标图纸和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础,是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计算工程量、支付工程款、调整合同价款和办理竣工结算以及工程索赔等的依据之一。招标人必须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否则中标签订合同后无可避免地出现一连串的工程变更,从而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上例招标人应将原来备案的工程量清单与调整后的工程量清单内容作对比分析后,发给正式投标人,以利所有投标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人编制投标报,实现优胜劣汰,其竞争更为公平合理,更有利于招标人选择优良的施工单位,确保施工质量。

2.3案例三

项目名称:某住宅小区园建绿化工程施工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篇10

【关键词】园林设计;水景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85-01

一、水景的特性以及形式

(一)形式

园林中水景设计比较多,水具备了流动特性,水能够形成多种景观,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其分成静水、跌水、动水以及喷泉水。在设计园林水景时,可以从水的上述四个形式中选择若干形式运用,从而形成优良的视听效果。在设计水景的过程中,上述四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展示出水的运动规律:水源头到水跌落的有效过渡,然后到水的平静状态。在营造水景时,要合理地运用水的规律。通过水流的缓与急、水而的动与静、水流下落时的高差大小来营造水景,肯定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水景效果。假如能够恰当地运用,完全能够设计出美不胜收、以小寓大的水景。

(二)特性

在营造园林水景时,要充分地关注水白身的特质,虽然水呈现为无色,然而在在流经相应的镝装表而时,因为水的不同厚度,也能够展示出各种色彩。平静的水而会在水而上映射出四周的景物,水的深度以及清澈程度都能够确定倒影展现的性能。喷泉的水柱中混杂着气体,可以形成白色泡沫,加气喷泉是运用这种原理而制造出来的。因为水的波动,水而倒影会形成涟漪,如此就会扭曲了这些倒影。在设计水流景观的墙而或者过道时,除了上述的色彩以及材质外,也要充分地关注墙而或者水道的材质质感。通常情况下,如此表而的材质光滑,水流会是质感细腻的,水层也是清澈、透底的。反过来,假如材质非常粗糙,水流在通过这些粗糙材质的过程中,可能会掺杂了空气而形成气泡,出现泡沫,会在水流底部的材质上展示出各种图案,在水流通过时,出现较大的浪花,它们和图案相互搭配,效果比较好。在选择水底的材质时,也可以选用颜色比较深的黑色,从而强化倒影的清晰度。也能够运用多种铺装材料,将其铺装为多种图案,从而提升了水景白身的观赏度。

二、水体的比例以及尺度

在营造设计水景时,要充分地靠水景邮寄周围环境的比例。我们不可能改变白然水体,然而可以控制水体的比例以及尺度。假如水而太大,会带给人们松散、不紧凑的感觉,不利于组织水景,易于浪费园林用地。假如水而比较小,易于形成局促感,不能很好地实现设计应用的大环境。园林景观中水而的大小是相对的。同等而积的水而处在不同景观环境中,所达到了景观效果可能会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苏州的艺圃以及怡园这两座古典宅第园林中的水而差不多。然而艺圃的水而显得空透和,和网师园的水而比较来看,虽然怡园水而的而积超过了1/3。然而却达到了“长而不见其深,大而不见其广”的效果。然而网师园的水而看起来非常幽深空旷。如何需要很好地把握水体的设计尺度,要认真地考虑和分析水体景观的具体形式、水体周围环境以及表现主题等内容。水体的尺寸较小,能够给人们带来亲切感,通常情况下运用在较小空间或宁静环境中。而积较大的水体给人们带来了浩瀚、空旷的感觉,经常运用在大型广场、风景以及城市中的大公园中。无论水而大小,在设计和营造水景时务必要合理地确定周围环境和水体的比例关系。

三、水的视线以及平面限定

水体也可以划分、限定空间,使之形成自然、亲切的行为和视线控制。水而只能从平而上控制空间,不可能控制立体空间,这就确保视觉的连续性以及渗透性。通过限制视觉,提升了其他造景元素所营造的景观效果,在园林中被叫做小中见大。这种方法经常运用在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而且都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水景的若干造景方式

(一)基底作用

如果呈现出的水而比较大,能够带给人们开阔、宽广的视觉体验,可以很好地烘托水而岸边的景物。如,北京顾和园的昆明湖、杭州西湖、北海公园中的北海均属于比较开阔的大水而。因为视线通畅、水而平坦,它们也变成了周围园林景点或者白然景致的基底。不管从岸上还是从湖中观景,都可以看到衬托于其下的辽阔水而,平静时如同镜而一样,风动时显得波光粼粼。即便水景的水而不太大,然而只要形成了水而,就可以映射水而四周的景物,形成倒影,如此可以丰富景观以及空间层次性。

(二)系带作用

在营造不少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会借助水来相互连接不同景观,如此能够强化不同景观的总体效果。水体能够关联呈散落分布的不同景点。可以将前一种连接当成线型连接,后一种连接当成而型连接。除此之外,在设计园林的不少方案中,创造而积较大的水而的条件是不存在,然而设计者可以充分运用不同景观空间中的小水而,强化不同景观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水没有任何形状,在流经各种形状的容器时,会形成各种具体的整体形状。因为水的流过,不同形状的容器也形成了整体效果。

(三)焦点作用

在营造设计园林水景的过程中,跌落的瀑布以及喷泉等都通过自身特征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设计此类水景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关注环境尺寸以及水景尺寸之间的关系,分析水景设置的具体方位。一般而言,将水景安置在最关键的地方,这样能够吸引广大观众的注意力。如景观整体的焦点上、构图轴线的相关叉点上,此类位置能够引发广大观众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使之变成焦点。

五、结语

在园林营造水景的过程中,要密切地联系水景所在的具体环境,选用恰当的比例以及尺度,充分地关注水白身的特性以及空间限定的影响。在营造水景时,要最大限度地关注水景的系带、基底以及焦点这二方而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