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十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十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1:32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抢先占有优势,企业必须统揽全局,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规划,发挥好资源的最大价值。而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新要求,也是会计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不然选择。只有会计信息化,才能真正地实现与时俱进,才能使得会计工作准确完整,才能第一时间给决策人员有用的参考资料,才能帮助有关人员把握好商机。当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时间和人们的共同努力的,尤其是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还需要加员工训练,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实行明确分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等等,目前看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信息化道路。但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争取让会计信息化再上新台阶。

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顾名思义,会计信息化便是会计和信息的有机结合,其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建设,它是利用多种媒介等渠道把会计信息及时有效的传达给相关人员。企业会计一般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方式来加工会计信息,存储并加以利用,为企业提供决策的根据,由于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寻找快速发展的方法,而在会计方面,走会计信息化道路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不可不走的。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首先,广泛性;现在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就是一个整体,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会计工作也是如此,它不仅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作,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计信息化影响着政府部门制定会计制度、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等外部结构或者个人、企业内部员工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具有广泛的影响性。其次,集成性;会计信息化通过网络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集合在一起,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后,实时性;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及时的传达会计信息,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实施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把握商机的有力保障。

三、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会计信息化软件问题。虽然现在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且有比较规范的核算制度,但是有些领域仍没普及此技术,缺少全面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模式,有些相关软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级,希望能把此技术拓展到生产和销售等管理环节,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管理,争取在信息化模式上有新的突破。

2.缺乏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直接受到人才的限制,没有人才,会计信息化建设永远是空想。而目前大多数企业严重缺乏人力资源,造成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的薄弱,也就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管理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不仅需要他们掌握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还要求他们拥有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更需要他们精通管理的原则,具有决策、协调和领导沟通等能力,许多企业因没有这样的人才,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建设,自然而然的也就约束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3.缺乏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等技术、高素质人员,更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现在看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或者部分人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戴着“有色眼镜”来认识会计信息化建设,只是狭隘地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却往往忽视了技术与企业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增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升级网络化软件的管理。企业应逐步加强对系统软件的管理,不断地对软件进行升级,采用集团版或者网络版,这样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基层财务状况。此外,严格规范数据存储和传递等方面的要求。另外,企业需要要求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计算机知识,熟练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掌握软件的安装、资料的备份和病毒的防御等技能,确保系统的正常操作和运转,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资金基础的企业,可以聘用软硬件过硬的计算机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及时的维护设备,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员学习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使用水平,从而增强职工的综合业务技能,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聘用高素质人才。人才是基础,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当然,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我,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社会的需要;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员工加以培训,还要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上投入大量资金,制定丰富的工资福利,吸引人才。企业要想在社会市场中占有不败之地,那就必须有智慧做支撑,必须有一只属于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

3.优化配置企业的资源。在会计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而领导也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引领工作人员把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做强。基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所以企业必须统筹兼顾,做好整体计划和布局,这样才能有效的应当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才能应对挑战,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生产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也随之不断上升,对企业的影响也逐渐提升,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庆河.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会计之友,2012,34(05):66-67.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2

1.1企业信息管理建设水平亟需提升

从某种程度上看,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某些缺陷,而这些缺陷体现在软件应用方面水平较低,其中在信息管理应用上,传统的制造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虽然说制造企业对信息软件的基础设施所投入的资金较多,但对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科学划分,这样就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并且,一些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存在信息技术知识更新慢,在一些高端信息管理部门缺乏可行性,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水平直线下降。

1.2企业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缺乏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阶段的制造企业关于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资金较少,有很多制造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阶段,要想更好地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这就必须要注重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1.3企业信息管理整体规划缺乏

从整体上看,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停留在技术性层面上,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作用不大,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过多依靠信息技术,对于制造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甚至会出现增大额外工作量的情况,信息规划意识不强,在信息建设中的随机性和主观性较强。在信息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和战略规划等方面,都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制造企业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企业的信息化工作的实施必须要紧密依靠信息管理软件。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反映出一种整体的管理思想,这就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还体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管理,若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和体制不能很好地与信息管理思想紧密联合,必然造成信息管理难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1.4信息化人员素质和人员比例较低

从整体而言,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例如,从基础工程、信息建设软件等方面,其信息管理的难度都是非常大的,而这些都是需要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设计和培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这样就导致了信息管理工程的建设速度直线下降。同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全员参与,同时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科学规划,经过笔者的研究和调查,制造企业的领导者在信息管理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样就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若是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缺乏整体性认识和管理意识薄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信息管理建设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推动制造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工作的对策

2.1建设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保障

在现阶段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建设工作中,主要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只有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组织体系,才能利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加快构建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创新,进而实现制造企业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共享。

2.2制造企业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亟需加强

在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能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比例,切实注重信息管理人员与制造企业成员之间的业务互动,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以此来稳定相应的项目团队。同时,it技术性人员,必须要学习制造企业的管理和各个业务部门流程之间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制造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制造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可定期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学习,娴熟运用信息管理软件方面的作用,全面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水平。例如,在对于一些核心的技术性人员培养方面,可将信息技术与商业实践两者之间结合,其中便包括一些网际工程、服务器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在制造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必须要切实掌握好各种设备在市场中的销售前景和竞争力,以此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工具,方便今后开展各种战略规划的调整。

2.3制造企业信息建设的规划性研究

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信息管理战略性规划就是为了能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实现制造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其中,便包括了企业领导、信息技术专家以及用户等方面的总体战略需求。针对制造企业没有从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等方面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对信息管理方面的影响情况,本文认为,只有实施高效科学的信息管理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才能使得信息化建设和业务两者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使得信息管理建设工作能对制造企业起到一个更为明确的发展规划作用。

3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3

【关键词】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问题;策略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得到提升。电力事业也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迅速的发展起来。尤其是在2002年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以后,我国电力事业又处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在需找新的突破口,发电企业也是如此。经过几年艰难的改革,我国很多发电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业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电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手段。我国电力企业顺应时展的潮流,也在努力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图发展、谋进步的必经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期望通过此文,让读者能够对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更深刻的认识。

1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发电企业依托信息技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发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发电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是“电能”。电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形式,电能具有均质性以及不可储存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发电企业必须要对生产信息精确掌握,并及时对生产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这种生产特性决定了我国发电企业必须要走信息化建设之路。而且,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比一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深入。发电企业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监控、远程操控等。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以及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的强弱。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发电企业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

2目前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

2.1整体规划不足

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这需要发电企业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但是,很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未能建立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方案或是所建立的规划方案过于草率,缺乏整体性,这些都不利于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2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未能同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发电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迅速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加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电企业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市场经济时代不同于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求得生存,必须要重视创新,重视经济发展的规律。部分发电企业未将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逐渐下滑,严重的威胁到了发电企业的生存。

2.3轻管理,重建设的观念影响

目前,我国很多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信息化建设力度有所加强,但这是被情势所迫不得不做一些改变。而在思想观念上,依然存在着“轻管理,重建设”的不良现象。业界有言:“高效益出自好管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很难保证。因此,我国电力企业要彻底将“轻管理,重建设”的思想观念摒除,将管理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此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的策略

3.1积极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

发电企业的领导层面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只有领导者具有信息化建设意识,才能够引导发电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推进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发电企业也要对下属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技术,并应用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

3.2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规划要落实到位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发电企业必须要建立起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整体展规划中,应该要对理论、应用、投资三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商榷和落实。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如图1。

3.3信息系统整合开发

现价段我国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原有的系统系统进行整合,根据“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发具有新功能的信息系统。如图2,发电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

3.4重视和利用eRp先进思想,再造企监流程

发电企业属于传统型企业,要实现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创新管理挂念。eRp管理技术作为当前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代表,对促进我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发电企业应该将eRp管理技术与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利用eRp管理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发电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电力能源的主要供给者,它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服务,发电企业必须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5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快速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已成为新时期下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信息化规划作为指导企业有序开展信息化,确保企业信息化投资取得理想回报,引导企业最终走向成功的“蓝图”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文章以燃煤发电企业为例,以“pDCa”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的从业经历,从企业信息化规划背景的提出,到信息化保障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质量体系、监督体系等五大体系的建立,简要探讨了燃煤发电企业开展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整体思路及框架结构。

[关键词]信息化规划;保障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质量体系;监督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7.030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7-0064-03

0引言

随着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电企业已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型为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模式。“价值思维,效益导向”已成为发电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发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变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精辟论述。发电行业已经历了信息化的建设高峰期,对“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化悖论”等并不陌生。

时至今日,企业信息化已从激进式逐步回归理性,回顾发电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合理、科学的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已成为共识,更是企业开展信息化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本文以燃煤发电企业为例,提出了企业开展信息化规划的一般框架性结构,旨在为燃煤发电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制定以及信息化实施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规划背景

规划背景的提出,其目的不仅在于详细描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对企业当前所处的信息化内外部环境及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深刻认识和理性分析。通过规划背景的提出,论证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性、原则、技术路线及预期目标,以及实现规划目标所必须的一系列措施。

1.1必要性

规划的必要性是在深刻认识企业战略规划和全面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必要性的论述必须全面,避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层面,建议从保障、支撑、质量、监督、评价等五大体系对其进行论述,必要性论述关系到企业信息化体系的完整性。

1.2规划原则

原则是制定及实施信息化规划的依据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实施的“总基调”,更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要求,规划原则的制定必须全面、务实、指导性强,必须体现企业高层的管理需求。

1.3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的制定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信息技术的成熟度关系紧密,火力发电企业不仅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是成熟技术的应用行业。技术路线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实际,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软、硬件需求,具备合理的前瞻性,避免一味追求先进。

1.4规划目标

在充分理解企业战略规划及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一旦确定,需进一步将目标分解,倒排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列出合理的子阶段形成子目标,梳理子目标之间关系,确定关键子目标。并进一步将子目标归类、划归不同阶段,并最终形成带有时间计划的规划目标树。

2保障体系

信息化规划中,可通过成立企业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建立制度、标准,合理制定投资预算,选择信息化技术团队等方式,建立起企业信息化工作人、财、物的保障体系。

2.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组织保障,建立自上而下,覆盖全面,职责明晰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企业信息化规划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企业必须建立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担负起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责任,保障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调配,以及实现各部门、利益主体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必须建立起由信息主管部门负责的信息化工作小组,统筹协调、管理信息化专业小组,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各项工作;必须结合企业信息化质量体系内容建立起信息化专业小组,担负起企业信息化的“主力军”,负责落实信息化各项具体工作,专业小组的建立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全覆盖。

组织机构的建设,需统筹考虑支撑体系、质量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人员构成,监督体系、评价体系应避免与支撑体系、质量体系中的人员发生“重叠共用”现象,各体系机构建设务必职责明确,具体到人。

2.2制度标准

信息化制度是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的“管理规则”,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对信息化资源的有效管控,保证企业信息化各项活动的规范化、流程化,确保其有序开展,使信息化各环节可控在控,并最终实现其目标,制度建设要统筹考虑信息化规划五大体系的运作。

区别与信息化制度建设,标准关注于具体操作技术层,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信息化的一致性、标准性,是信息化各项工作所必需遵循的刚性“操作则”。信息化规划中应明确企业信息化所应遵循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2.3投资预算

投资预算是企业开展信息化的资金保障,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投资预算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企业成本,而且可以使企业信息化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对照规划目标树,投资预算的编制务必与企业的效益及所处的行业特点相结合,在经营效益与信息化投入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将企业信息化工作“神秘化”、“高端化”。信息化规划中,应按照规划周期,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投资预算计划表,投资预算的制定应和信息化规划目标树高度一致。

2.4技术团队

技术团队是实现企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主力军,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必须依照既定的技术路线,结合企业信息化投资预算,合理制定技术团队综合评价标准及评选标准。选择一个技术实力强且熟悉发电企业生产管理流程的技术团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协作开发、合作共赢的新合作模式,是新时期下企业实现信息化的最优选择。

3支撑体系

信息规划中,需从技术层面,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基础网络及业务应用规划,合理制定阶段性目标,有序推进。并通过对以上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培养学习型的运维模式等措施,建立起企业信息化支撑体系。

3.1基础网络

基础网络是企业信息化得以实现的物理载体,对企业未来信息化发展作用重大。信息化规划中,要基于“规划背景”部分对企业现有业务、数据等的分析,明确基础网络的承载能力、网络结构、网络技术等,并进一步提出基础网络规划。基础网络规划要能有力指导并实现企业基础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冗余性、灵活性以及合理的前瞻性,以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

3.2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是面向企业终端用户的“窗口”,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管理可认为是通过对企业信息资产的有效获取并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等活动所实现的。信息化规划中,要明确企业当前的信息资产,并对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确定企业核心业务应用需求,形成明晰的业务应用框架并制定业务应用规划,以指导企业分阶段、有步骤的推进业务系统建设。

3.3管控手段

管控手段的规划必须首先明确企业所要管控的对象,然后明确管控手段及管控粒度。可分为基础网络层面、业务应用层面、运行维护层面等。其目的是防止信息化软、硬件资产及数据资产的流失及浪费,有效分配、管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资源,确保企业信息化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效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为企业培养可持续的信息化运维队伍提供抓手。

3.4运维培养

如果将企业信息化看作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其实不然),那么运行维护占据了信息化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生命周期,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信息化规划时,务必要认真考虑信息化运维规划。运维规划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阶段性的运维措施和计划培养出企业自己的信息化运维队伍,以实现企业信息化运维的独立自治,为企业信息化提供可持续技术保障。

4质量体系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体系是对不同建设对象建立起不同的指标体系,通过合理的指标构建,实现对企业信息化的全程控制,保证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实施质量。

4.1指标构建

针对企业信息化所涵盖的内容,质量体系中要分别建立起涵盖工程施工装修、设备选型、设备安装、软件开发、软硬件性能评价、综合布线、对象标识、进度评价、人员评价、机构执行力指标等一系列指标内容,企业信息规划中的指标构建要实现全覆盖、可量化、操作性强等,为企业信息化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4.2过程控制

按照对应的指标内容,对企业信息化所开展的具体工作实施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与指标建设相对应,按照“pDCa”理论,将质量控制融入到企业信息化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而不是通过简单的阶段性验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质量控制。企业信息化规划中需要针对建设内容,结合对应的质量指标情况,对如何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做指导性的描述。

4.3质量评估

质量体系的目的在于对企业信息化的全过程质量管控,通过指标评价、过程控制,使企业开展信息化各项具体工作时,从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到跟踪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个闭环机制。质量体系中所建立起的质量评估机制,使问题从发现到解决,到评估再到发现,如此反复的循环下去,最终实现信息化的质量保证。

5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是对照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通过一定的考核激励手段督促落实信息化各主体责任,确保信息化保障系统、支撑体系、质量体系、评价体系的正常运作。

5.1责任网络

监督体系运行的抓手是监督、落实信息化各项主体责任,建立全面、清晰的信息化责任网络是企业信息化监督体系运作的前提。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要根据企业信息化所成立的各级组织机构,结合信息化规划目标树及具体建设内容,按阶段、分层次、全覆盖的制定企业信息化责任网络并进一步明确、细化责任。

5.2激励指标

制定合理的激励指标是企业信息化监督体系运作的依据,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有序、健康发展。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需结合规划目标树,全面梳理、确定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各项指标,按照其对企业信息化的“轻重缓急”程度,并结合质量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合理制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和权重。

5.3执行措施

监督体系在企业信息化中扮演着特殊而又重要的角色,其高效运作离不开企业高层的直接领导和有力支持,是企业信息化规划得以刚性落实的有力保障。在信息化规划监督体系中,需明确提出由企业一把手亲自领导,企业人资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的激励执行措施,以确保企业信息化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

6评价体系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完善机制,对于提高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6.1规划评估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并非一劳永逸,企业需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已有的信息化规划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工作,适时的修正、完善信息化规划,使其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规划评估工作是对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评估而非结果性论证,其目的在于理性反应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运作情况,找出短板和瓶颈用于指导规划的修正和完善。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应明确规划评估组织体系、评估标准,务必保证规划评估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

6.2规划修正

规划修正是建立在对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各要素全过程的合理、正确评估基础之上的。规划修正的内容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慎重讨论而得出的结论。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必须明确规划修正的有效途径,重点提出规划修正的启动程序及审批流程。信息化规划的修正、完善机制,确保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动态发展、完善,提高了信息化规划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及企业发展战略的适应性。

7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规划为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指导性框架,企业需在该框架下,进一步细化措施,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实施细则),坐实企业信息化工作。煤电企业所具有的行业特点决定了现阶段煤电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思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火力发电企业不仅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更是成熟技术的应用行业。在F阶段煤电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经营的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更应找准经营效益与信息化投入的利益平衡点,正确认识信息化在现阶段煤电企业所处的位置,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将煤电企业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向深入,才是新形势下煤电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明智之举。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长明.我国二手房地产交易价格风险的核算[J].统计与决策,2014(1):50-52.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6

关键词: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环境问题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84-02

经过长时期深入探索和改革,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成就,不管是在汽车、食品、医药、建材等领域内,信息化应用模式都趋近于理性状态,同时更获得较为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快速降低库存数量、提升生产周期、扩大销售路径、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等。不过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仍旧遗留建设规模、层次和质量不高,发展态势不够均衡等隐患,所以针对该类建设手段进行全新思索,显得尤为必要。

1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遗留的弊端迹象研究

1.1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主管对于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知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支持条件不够丰厚等问题,使得该类建设事务长期遗留滞后危机,和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诉求产生严重冲突。

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总体性有待提升。具体就是起点设置较低、建设方案实施期限过长、内部软件升级速率很慢、系统间集成兼容难度过大,如若长期放置不管,便会产生新的信息孤岛,直接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危机,令其信息化升级换代进程全面受限。

最后,专业信息化管制人才严重缺乏。实际上,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匮乏危机,特别是在同步掌握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规则的人才供应上,存在较大缺口,使得企业当下管制体制和运营模式,和企业信息化改建实际需求产生激烈碰撞,最终当然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

1.2环境方面

第一,国家支持政策十分落后,无法投入充足的引导性资金。该类结果可以说和国家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支持性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现象,有着直接性关联,包括技术、资金、通信设施、技能和综合素质兼备型人才供应等结构单元上,都不能提供合理的鼓励性政策手段。

第二,既有管理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存在深刻漏洞。包括相关法律标准不尽完善、信用资格认证体系紊乱、行业编码技术规范滞后等问题,经过长期交织化影响过后,使得企业无法针对内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工作提供妥善的监管标准,致使企业和外界信息共享效率持续下降。再就是信息市场内部隐藏着无序化状态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使得企业信息化发展正常性遭受愈加深刻的质疑挑战。

2日后强化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改革建设质量的措施内容解析

为了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改革进程,令企业能够快速步入创新型工业化路径之中,就必须结合最新信息技术逐层调试传统产业格局,使得企业今后经营和管理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顺势改善企业在市场核心中的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质。至于细化的改革措施将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集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全面加大行业突破效力

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始终是企业,因此日后在该类工程中要大力凸显企业主体地位,令相关主管工作积极性倍增,不断关注和学习最新信息化知识,为后续先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经验梳理和模式覆盖,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过各类行业信息建设诉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政府开展分类指导,并从中选出富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示范工程,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之中(汽车、医药等行业)处理好数字化设计、生产、装备、管理技术普及应用事务,使得企业既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优势得以发挥完全,力求在信息化改革建设中寻求释放企业发展实力,突破潜力。

2.2全方位创设妥善的环境,确保政府支持服务的人性化特征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基础还不是十分稳固,企业成熟度也在持续改进之中,面对该类状况,相关政府要不断强化有关法律、制度建设力度,至此令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工作得到系统化控制,进一步为日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提供良好的适应环境。

第一,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注重标准、规范、系统和程序化特征,唯有如此,由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足够优秀。因此,政府需要结合各类企业实际要求,尽快构筑起健全、权威、规范化的信息技术管理标准体系,督促有关机构公布最新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标、信息资源类型划分标准、信息资源可持续化开发利用管理细则、信息市场管理条例等。

第二,修缮既有企业信息化人才团队培养供应机制。之所以存在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效不足问题,主要就是相关领导对信息技术认知水平有限造成的,表现为不能明确信息化技术核心功用、无法熟练可靠地进行信息化改革建设。因此,必须在社会内部不断加强关于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另外,一些企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遗留全面短缺隐患,和企业实际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无疑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前景的主导因素,针对这部分人才进行长期培训教育,已经是势在必行。在此类背景影响下,希望有关企业主管能够尽快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建立长久化合作协议,同时选取不同类型机构作为试点,在其中布置拓展实效性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主体信息知识、技能培训项目。再就是针对不同层级信息主管单位进行最新信息化操作应用理念普及,使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够尽快被列入企业日常工作日程和考核体系之中。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今后在市场内部竞争和发展前景,因此相关企业主管人员必须保证能够给予该类事务更深的关注,同时主动和相关专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建立长久化合作关系,保证定期吸纳合理数量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获得政府各项支持条件,顺势加大企业内部信息技术建设文化的推广覆盖力度。相信长此以往,必将令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迎来全新发展曙光。

参考文献

[1]郝清士.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20(2):178-189.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7

企业加强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管理而进行的一系列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搭建、应用与维护等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也能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应用高效的管理技术,同时加快企业的改革创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企业信息化发展层次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2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人员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观念不强。一部分人员未把信息化放到提高管控水平和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体系的重要位置,未能基于信息化、网络化去思考企业管理问题,使得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未能及时、有效的发挥其效能。[1]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稳定的政策和资金作为支撑,因此这项工作一般投入资金普遍表现极其谨慎。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虽然有一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来说存在建设程度不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强,建设规划不完善等现状,发展空间还非常巨大。要建立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进行改革梳理,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对策

3.1整体规划,为可持续发展鉴定基础

信息化建设前期,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精细部署,细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项流程,做好系统间的数据融合,数据信息实现共享,确保建设一项,共享一项,防止软硬件资源重复投资导致浪费,最终达到所投资源发挥其效能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前期,就首先应该把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作为第一位,既能重视近期建设,细化建设目标,也要为长期的发展做好规划,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避免因计划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

3.2加强保障必要的资金支持,保障足够的技术力量

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以适量资金投入获取最佳效益。它需要借助必要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利用企业自身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因此,适量的资金支持和足够的技术培养是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可聘请技术专家,也可采取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最终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一支专业化技术队伍。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特点,与一些科研院校或专业的信息网络公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综合各方优势,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有效发展的目的。[2]

3.3规范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

信息网络有便捷高效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和威胁,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病毒破坏、网络攻击等都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尽量避免上述这些安全风险,必须要求人员具有更强的计算机网络意识,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保障。

4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4.1依据自身实际,做好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企业信息化战略及目标后,通过认真实际的规划,合理投资,为企业建立起一套与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获得长期有效的发展。[3]

4.2选型原则

4.2.1硬件选型原则

(1)服务器选型:完善的数据据中心,是建立在拥有高效的服务器基础之上的,无论任何信息系统,都必须配置专用服务器。服务器选型应考虑其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护性、性价比等因素。(2)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尽可能选取同一厂家的产品,主干设备的选取应考虑适当预留空余资源,方便未来扩展。低端设备够用即可。资金方面考虑质量过硬、性价比高的产品,以使资金投入产出达到最大值。(3)安全保障:机房应具备良好的运行环境,主要考虑温度、湿度、防尘、防雷、接地等条件。

4.2.2软件选型原则

(1)功能:软件购置之前,首先要对软件产品进行充分的调研,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其次软件的功能要适合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业务需要,保证软件部署后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软件的成功应用。(2)扩展性:软件的功能一方面要满足当前业务流程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弹性,一旦业务流程、结构或规模发生变化,良好的软件扩展性则会避免出现系统无法适应业务变化的情况发生,因此,购置软件时不能只考虑当前的业务需求。(3)性能:评价软件性能时,不能只看日常运行情况,更应该考虑未来或超负荷运行时软件的性能。如果软件产品在运行较长一段时间后,通过数据量或用户数量的积累,系统负荷增大时,未出现速度缓慢、延时过长等现象时,则表明软件性能会满足企业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为合适的软件产品。(4)技术能力及服务:软件供货商良好的技术力量及服务能够保障系统高效实施速度及效果,这方面包括:厂商的企业战略、服务和支持能力、财务及安全性、产品易用性及适应性、市场反馈效果等方面,因此选择一套实施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匹配的软件公司是保证软件产品顺利上线并正常运行的前提。(5)成功案例:系统实施的成功案例是对软件及供货商技术能力及服务的最具说服力的要素,以选取与本企业规模相差不大的成功案例为最佳借鉴对象,对成功案例的深入了解可对本企业的实施效果做出最好的判断。(6)价格:包含软件总价格、咨询服务价格、实施服务价格、维护与更新服务价格、二次开发价格、计费的灵活性和方便性。以合理的价格实现最佳实施效果为理想的选择。

4.3结合实际,加强网络应用

成熟的企业网站不仅可展示企业形象、企业信息及行业发展动态、业务相关最新技术论文等,而且能使客户能通过企业门户网站更好的了解企业各方面信息,增大企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浏览者,间接提高企业业务能力,甚至能为企业增加业务数量。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oa系统办公便捷方便,具有易用性、健壮性、开放性、严密性及实用性等特点。它通过对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进行规范后,建立起一套企业内部办公系统,不仅有利于培养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执行的执行,而且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5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3.03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3-0055-02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切身利益,若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模式落后,就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故现代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财务工作,并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不足,促进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即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软件实现企业资源和财务信息的共享,并且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企业财务的预测、控制、分析、核算、决策等,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顺利完成[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即创建一个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来实现在线管理,确保开展财务工作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强化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与控制;二是拉近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的距离,实现两者的一体化管理,确保企业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和使用;三是支撑电子商务,便于企业开展电子票据、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电子货币等高效率业务。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就当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来看,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当前不少企业仍旧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而且目光短浅,只看到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能看到信息化建设成功后带来的利益。二是缺乏信息化方面的人才,现代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专业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当前很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人才,或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或计算机水平低下、亦或缺乏责任心、不够认真等。三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块的对应管理体制和制度还不够健全,甚至有的还未建立,故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2]。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3.1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网络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积极购置先进设备,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的长远利益,并将这一理念灌输给企业每位员工。

3.2积极培养专业人才

一方面,现代企业应自觉强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含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帮助他们积极树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尽快适应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应给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参加行业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及时掌握专业领域知识的发展情况,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此外,若有需要,企业还可吸纳外来相关人才充实财务管理团队。

3.3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体制

一方面,企业应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与权限,特别是涉及到信息化操作时,必须设置相应的权限等级,防止出现以职务之便做出不当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应健全财务信息审查制度,确保内部信息数据和资料的安全,尤其是关键、重要的财务信息与资料,必须做加密处理,避免信息泄露给企业造成损失。最后,企业还应制定财务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更新相关软件、硬件等,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3.4合理选择财务管理软件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科学、合理,企业在选择财务管理软件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切忌模仿,应确保选择的财务管理软件适合自身经营发展。若有条件,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研发财务管理软件,这样研发出来的软件才更符合企业经营和发展所需。此外,在使用财务管理软件时,还应注意软件的及时更新,以便财务管理软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服务。

3.5合理强化使用信息化技术

现代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强化使用。简言之,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同时还应强化信息技术使用的安全性。信息化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问题。如黑客入侵、病毒感染、安全漏洞等。故企业必须强化使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安装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等,以此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在信息网络时代,现代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发展趋势。但在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时,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正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才能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9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会计信息化;电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电企管理的信息化首先要基于电企会计系统的信息化。其根本宗旨在于转换会计工作职能,由“账簿记录”为主转向“计划管理”为主,为此,电企会计系统必须充分利用it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及时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积极利用各种比较成熟的会计功能模块,构建多种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功能性转换,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实现会计工作绩效的飞跃。

1电企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较低的利用率

电企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是一个较早开发的工作模块,其设计者站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前沿,理念比较前卫、功能也比较全面,并且由国家电力公司由上而下统一布局推广。其中会计信息化模块比较成熟,对于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有重大推重作用。但是在实际推广使用过程中,受地方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够、加之基层会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高低影响,会计的信息化软件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其绩效考核功能、信息决策功能、计划与管理功能未被最大限度发挥,只是一个简单的录入功能得到普及。

1.2“账簿记录”模式未根本改变

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工程,它本身涉及到企业财务分析与评价系统、企业绩效考核系统、企业信息化决策系统、企业核算与监督功能等等。但是,我国目前基层电企在会计信息化模块的使用上仅仅局限于“账簿记录”模式的会计信息录入,会计报表的整合等日常会计事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管理功能并没有完全利用起来,信息化功能只是一个信息的录入与报表的编制,致使信息化分片落段,无法形成全面的系统的信息化整体。

1.3信息化的系统建设问题

基于目前基层电企的财务实际,在会计信息化功能的利用与开发上非常片面,简单的录入与报表整合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实现还相去甚远。加之不同基层之间信息化共享平台相对滞后,导致基层的核算工作单一而分散,所形成的实际数据对于宏观决策没有实际意义,不足以支撑电企高层的科学决策,为此,还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整合与人工核算,这使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与决策功能大打折扣,在推动信息化建设上消极懈怠,没有信心。

2电企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思考

2.1提升会计执业人员信息化素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也是企业人才信息化的建设,人才的信息化可极大促进管理的信息化。我国电企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信息化,通过引进、在岗培训或者脱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强化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我国电企会计信息化模块建设是比较前沿的,加之其功能性模块较之其他性质的企业更加复杂,对会计人才的信息化素质要求就更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信息化能力的考核与测评,督促会计人员提升自我素质的能力。

2.2会计信息化要侧重于管理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建设要避开简单的录入与报表信息化,要实现最基本的核算信息化,提升核算效率。会计信息化建设其实是一个信息化管理建设,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功能,更是一个管理与分析功能,为此,要强化各种综合模块的开发与利用,强化电企的数据化市场分析功能、电企预算决策模块以及绩效考核等模块等,使得信息化的整体效应得以实现,“核算会计”得以向“管理会计”真正转换,会计由算账转向数据分析与管理。

2.3改进电企的组织构成

传统的会计角色就是“记账与报账”,其职能仅仅局限于一般业务性事务,表现在为数据而数据,在数据面前缺乏能动性,会计人员不属于管理层。为此,要改变电企的组织构架,将会计组织纳入数据化市场分析、电企预算决策以及绩效考核等管理层面,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将更加促进会计职能的转换,推动会计信息的管理功能实现。科学的组织结构有助于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而会计信息化管理职能的实现将更加促进电企管理的信息化。

3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篇10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前言

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当今时期,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方便,企业之间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企业如果想要实现持续稳步的发展,有必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并且可以优化企业结构,为企业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革新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较为局限,具有自上而下、封闭且单一的性质,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人力资源的工作仅限于对员工的记录以及工资考核等方面,对于现代企业的全面和开放的发展模式,老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结合信息化技术,使原本单一的管理模式发生改变,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方位、全面化、互动性强的全新管理模式,使人力资源部门提升为企业的重要部门,一改往日仅仅统计员工和考核工资的单一职能部门。并且,随着逐渐提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价值,转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逐渐成为可能,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企i员工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认可程度,使企业内的管理部门更有互动性和多样性。

(二)计算机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通过将人力资源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精准、快速以及储存量大的特点,使大量的数据都能够得到快速处理。通过计算机对大量信息的储存和计算,使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更高,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以及沟通交流也能够有所提升,这对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十分有利。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企业决策层的重视与支持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现代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管理思想以及正确的管理手段。首先,企业管理层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管理层需要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能够有效接受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层的支持程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把手工程”,企业管理层具有较大的权利,只有他们能够具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给予肯定和支持,才会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的重要性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并非是简单的一种工具、一套软件,关键在于管理理念的转变,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升企业凝聚力。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能够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属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来全面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此外,作为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全面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设计阶段、规划阶段,为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管理要趋于规范化与科学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手段规范企业的各方面管理,以此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推动企业持续稳步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状况以及管理人员的自身经验,对企业管理实施科学化和规范性的管理。此外,对于企业现存的不合理规章制度,管理人员需要摒弃,不科学的管理制度会严重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构建规范、高效可行的管理制度,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三)提高人员素质,培训工作要扎实

在企业发展中,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信息处理人才,企业管理层必须强化培训力度,以此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实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谋取发展。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系统中的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的有效运用,可以说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的变化,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充实管理人员与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企业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比如说管理人员的概念性培训、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信息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培训等。通过由基础到专业的培训,循序渐进,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均有所收获,最终促使所有人员专业技能有所提升。

(四)加大资金投入

新生代事物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式需要大量技术支持和企业支持,才能将人力资源实现动态管理。比如,对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对合理结构的信息化设备的要求,以及对网络平台建设的要求。这个过程中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否则寸步难行。所以,为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实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金加以投入。

(五)坚持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发展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前,首先需要企业认清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大型企业集团往往具备资金雄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高的特点,这样的企业可以选择由本公司自主地去研发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软件。但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委托专业的开发型公司,开发一款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对一个企业十分重要,但与此同时,企业还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避免过分依赖管理软件,要实现人性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有效开展,逐步实现企业中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

四、结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