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十篇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十篇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9:34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1

1.1一般资料

我院中心手术室护士35人,其中护士9人,护师11人,中高级以上15人;学历:本科27人,大专8人;手术间11个,年手术量近1~1.2万台,分6个专业组开展工作。手术种类:微创47.3%,开腹手术41%,其它11.7%。

1.2个案追踪管理实施方法

1.2.1成立追踪管理小组

结合我科工作性质,定个案追踪管理法为针对个案进行的手术全程护理服务过程的连续追踪。由护士长负责,各专科小组推荐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善于管理、职称高的护理骨干,经科室、护理部全面考核后备案任命为科室内审员(追踪管理小组成员)。科室内审员由6人组成,小组成员每月对科室存在主要问题(如制度落实、流程缺陷、护理事件等)进行归类总结,根据优先原则进行追踪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1.2.2建立追踪管理工作制度

科室组织多次专题学习,提高全科护士对此制度的认识和实施制度的方法、意义,要求全科人员参与实施。在实施初期明确执行者,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管理者结合各组工作重点和目标情况,通过参与,发现流程、制度、系统、个人存在的缺陷和隐患,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前瞻质控,持续改进各项工作。

1.2.3实施个案追踪法具体步骤和方法

采用pDCa工作程序将6个专业组整合为妇产儿和大外科系统开展工作,其步骤:

(1)确定追踪个案。

每月根据各种途径的满意度调查、临床医护意见反馈以及科室自查反馈情况,将各种问题分类为四种质量管理缺陷(核心制度落实、流程优化、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安全及风险评估等),并结合科室每一阶段工作重点进行追踪,按优先解决问题原则确定当月跟踪个案,病例选择为择期手术,一般情况正常,麻醉分级aSaⅠ级的患者。

(2)分组跟踪

由不同管理者负责跟班完成个案追踪,必要时护士长参与协助。如n1级护士患者安全转运个案跟踪关键环节:术前评估、转运工具选择、手术患者核查制度落实、转运中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交接重点等。

(3)发现问题,找寻个案发生的原因。

追踪管理小组成员参与手术全程护理,利用鱼骨图、头脑风暴法等质量管理工具找出个案发生的相关原因,在事件的每一个过程中列出可能造成的因素,如从管理者、参与者、流程设置、患者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外在环境因素等方面罗列问题原因,再通过查看病历、工作流程、现场各种资料等收集信息,找寻问题根本原因所在。

(4)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

针对问题,与各专科护理小组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导实施,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5)效果评价及反馈。

追踪管理小组通过对个案追踪实施的实时监控及对过程的跟踪,建立科室质量指标本底数据库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并给予分析总结,及时反馈,杜绝隐患、缺陷重复出现。

1.3评价方法

管理者通过参与手术全程护理,借助专用评价表,对改进后的工作进行评价。比较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和实施后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情况、护理管理质量成效、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2

卫生部2010年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这项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改变了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确保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三满意的效果[1]。在此项活动中,我们消毒供应中心做为护理部的直属单位,后勤物资保障科室,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专科特色,认真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内涵,主动服务于临床,切实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全面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动员阶段,院党委多次召开全院动员大会进行部署,护理部也多次组织护士长进行学习和培训[2],科室护士长利用周例会及早交班会对文件精神及活动内容深入细致的解读,使科室的全体成员提高了认识,深刻领会其服务内涵,从内心深处自觉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方便、放心的无菌物品。

2及时制定、修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科室工作

建立健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和规范工作,可使制度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给患者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根据2009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制定和修订了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不断完善,充分加强了科室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为临床提供放心、满意的物质供应。

3制定措施,推行主动服务模式

为了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我科坚持一切为临床需求为工作目标,制定了消毒供应中心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确保物品及时送到临床科室。

转变服务模式,主动服务于临床,自觉的把工作重点转向临床,拓展服务范围,主动为临床排忧解难,比如,(1)我们把原来由手术室护士自己包手术包、制作敷料、缝针等工作,主动接过来由消毒供应中心制作,节约了手术室护士的人力、时间,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减轻了手术室护士的负担。(2)我们把回收污染器械时与临床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改变为护士只需将污染器械、物品准备好,放在污洗间,供应中心护士按数清点,不用护士陪同,即预防环境污染,又节省了护士清点器械的时间,并且只要临床有使用后器械打电话到供应中心,我们便立即派护士回收,即方便临床又把时间还给护士。(3)我们的无菌物品发放人员每日主动打电话询问科室需要的器械和物品,并将所需物品及时送到科室,做到随需随送,展示出把以临床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

深入科室,及时掌握护理信息,不断改进工作。消毒供应中心所有人员积极学习临床护理新知识,掌握各科护理动态和特点,增进与病区的沟通,与临床护士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护士长例会上征求护士长们的意见,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30份,征求临床科室对物品供应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物品质量及使用情况,针对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供应中心的工作,以满足临床需要。

4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供应物品质量

质量监控落实到人,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每个环节质量中,达到全面质量控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科学分工,责任明确。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让每个人掌握标准,并运用到工作中。

定期检查,每天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消毒液浓度、包装质量、洗涤质量、消毒质量、物品存放质量,把好环节质量控制关,每月检查一次性物品入库证件、外包装、中包装、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储存室存放是否按要求存放,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做好各项灭菌监测工作:(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有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2)灭菌效果监测:对日常使用的灭菌器进行程序监测和生物监测,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必须按规范进行,锅内物品按规定放置,每批次用化学pCD进行批量监测。做到物理、化学、生物三项措施监测合格后方能发放到各科使用。

加强环节质量监测,对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并对质量工作进行追踪评价,不断持续改进,确保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护理体会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本次施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对象,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资料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共有11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龄32岁至65岁,平均45.8岁;手术类型:四肢手术36例,子宫部位手术14例,卵巢部位手术16例,肝胆部位手术22例,胃肠部位手术22例。患者的文化程度均高于初中,能够正确回答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患者的精神状况良好,意识清醒;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质量调查资料均保存完整,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当场收回11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1.3优质护理方案

1.3.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流程、手术室环境,耐心解答患者与家属的疑惑,消除其顾虑;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其他病史等进行了解和掌握,认真进行术前评估,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于明显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了解导致该负性情绪的原因,并进行有效调节,让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1.3.2术中护理在协助患者由病房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速度平稳,避免颠簸和碰撞,预先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人体最适合范围,使患者在进入时保持较好的状态;借助术前访问与患者建立信任,与患者做好术前沟通,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减少其恐惧感;加强患者的舒适度,如提供枕头、毛毯等,对有关节性疾病的患者提供棉护垫;术中对非手术部位可加强按摩,避免其水肿,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导尿、输液以及吸氧时必须要保持轻柔的动作,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必须要进行及时的纠正,麻醉师用药时必须需要给予良好的配合,确保输液、输血的畅通。手术步骤的配合需要器械护士的高度默契,所有的手术用品必须完备。查对制度必须要在手术过程中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缝针、器械、纱布等必须要认真仔细清点,严防因此出现差错乃至事故,护理记录单需要进行认真填写。患者进入手术间之后通常会非常紧张,此时护理人员应该陪在他的身边,采用安慰性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例如,适时安抚患者,握住患者的手,和患者一起做深呼吸,抚摸患者的头部,使患者感受到舒适与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术中不说与手术无关的话,让患者相信医生护士都在全心全意地为其工作,使患者有舒适和安全感。对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疼痛等及时解释,并嘱咐其深呼吸,以减轻反应,对清醒的患者与其谈话分散注意力,以提高痛阈,减轻不适感。

1.3.3术后护理术后用温生理盐水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擦拭干净,为患者盖好被单,并采用搬移布单法送至病床,避免过度震动;术后加强回访次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与患者家属和管床护士进行交流,在患者苏醒后可进行简单的沟通。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4例(7.27%)出现轻度焦虑,2例(3.64%)出现中度焦虑,未发生重度焦虑,焦虑发生率为10.91%,对照组患者中5例(9.09%)出现轻度焦虑,10例(18.18%)出现中度焦虑,3例(5.45%)出现重度焦虑,焦虑发生率为3.2.72%,研究组在手术前后的焦虑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旨在通过在围术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提升护理质量,增大患者的满意度并缓解其负面情绪,最终处理反馈意见,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与以往的护理质量提升相比,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的时间较长,不仅单单关注术中,而且还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关注,且这两个阶段在提升护理质量上很有必要。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焦虑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参考文献

[1]张洁冰,田芬霞,郭书芹,于红霞.人文关怀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体现[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5):144—145.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4

急诊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病情危重等特点,急诊手术成功率对医院整体综合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优化护理流程具备规范性、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核心内容为构建规范化业务流程,并对临床护理流程持续进行质量改进[1]。近年来临床将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急诊手术患者中取得较好反响,本次研究选取2016.2~2016.12该院134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分析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2~2016.12该院134例急诊手术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均为67例。常规组男性42例,女性25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9.32±7.28)岁,体重47~80kg,平均体重(68.36±10.47)kg;研究组男性40例,女性27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8.63±8.06)岁,体重46~82kg,平均体重(67.43±10.76)kg,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常规组采用急诊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方案。由医护人员组建优化护理流程小组,确立小组成员相应职责,完善并规范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优化护理流程措施。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基本流程、麻醉方案等,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说明,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减轻心理负担。加强对患者基本体征及血氧变化的评估,建立标准化护理流程,包括接待流程、抢救流程、静脉输液流程等。定期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并制定考核及奖惩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对急诊手术应急能力,对急诊物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1.3观察指

分析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手术效率,将两组急诊等待手术时间、术前用物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急诊等待手术、手术用物准备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手术效率更高,p

3.讨论

急诊手术护理流程是否规范可对急诊手术效果、手术效率及整体护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相较于普通患者,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护理不当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不利于疾病康复[2]。护理流程中任何不必要的环节均可对急诊手术效率产生干扰,因此,应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可对提升急诊手术效率、提升护理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优化护理流程为规范化护理服务链,可对急诊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完善,进而提升护理质量及水平[3]。优化护理流程通过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制定,同时严格按规范化流程实施临床护理工作,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及标准性,保障各个环节工作质量及效率[4]。提升急诊手术抢救成功率及手术效率,巩固临床护理流程薄弱环节,同时阻断不必要护理流程对手术效率造成的影响,推动急诊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本文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案,研究组手术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对急诊手术患者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服务,可提升急诊手术效率,保障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聪,陈彩芬,陈芳等.手术室提高微创玻璃体手术连台效率的管理实践[J].护理学报,2016,23(20):16-19.

[2].刘启华,马云芳.优化骨科急症手术外来器械护理服务流程[J].护理学杂志,2015,30(24):61-62.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手术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2.217

引言

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具有病种多样、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已成为近几年来护患纠纷的主要场所。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需要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20~70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和性别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进行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回访3个部分。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麻醉以及手术开始的大约时间,了解并且适当记录患者的血管情况、女性的生理期、皮肤感染情况,认真告知手术之前的注意事项,在手术前1d前往观看患者,将术中的一些主要事项告知患者,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且要注意语气应亲切和蔼,同时详细记录和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术前一天下午对患者进行访视,尽可能将饮食、休息及治疗的时间予以避开。巡回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访视的过程中,要将病区设施和环境详细地介绍给患者,以将患者内心的焦虑及对环境的陌生感予以消除。1.2.2术中护理对手术室内的温度、光线及湿度进行良好的控制,使陌生环境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得以消除,使患者的畏惧及紧张心理得到缓解;给予患者入室人文关怀,由巡视护士进行迎接,并简单介绍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及手术医生,讲解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和注意事项等;提供给患者毛毯、枕头和护垫等,让患者获得舒适感;术中会产生一些噪音,对适宜的背景音乐加以选择能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并能促使患者将注意力转移;长时间手术或者受药物作用的影响易使患者口渴,手术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嘴唇保持湿润;注意将局部保暖做好,对患者的隐私加以尊重,给予患者局部按摩,以免发生水肿;术中要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表情,同时加强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的不适反应,在情感上鼓励患者,使其树立起对疾病康复的信心[1]。1.2.3术后回访术后对患者的随访由巡视护士进行,对患者的术后感觉进行询问,肯定并鼓励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与配合,使患者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向其说明手术已经顺利完成,让患者安心养病;清理并保护好患者的伤口,对皮肤上残留的血迹进行清理,以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将手术切口的保温及保护工作做好;给予患者家属必要的护理知识教育,促进其护理水平的提高;建立患者档案,对随访结果和患者及家属的建议进行详细记录[2]。

1.3效果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的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术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正常,且未出现不良情绪,发生的不良反应较轻;有效:术后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波动较小,且出现忧虑和焦躁等不良情绪,发生不良反应;无效:术后患者的心律和血压有较大波动,且产生较大的不良情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检测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在对基础护理进行加强的基础上,采取护理责任制度,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以患者为工作中心,要求时刻为患者着想,将患者放在首位,对患者的要求尽量予以满足,并且要促进自身服务质量的提升,且制定有关的护理措施,简化护理工作的流程,将高水平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优质护理的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对患者的基本需求予以满足;(2)使患者安全得到相应的保障;(3)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舒适度;(4)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协调。

2.2促进护理人员能力的提高

在进行优质护理前,需给予护理人员相关培训。所以,医院要根据自身的护理状况,将相应的培训方案制定出来。按照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培训其人际沟通能力和诚信力度等,以促进护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提高。并且还需对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实施制度进行制定,组织科内的工作人员反复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使其思想发生明显转变,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患者满意度。

2.3效果

通过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治疗的患者,能让患者在术前得到全面放松,让患者表现出平稳的生命体征,都未出现心率失调和血压升高等情况。同时也未出现因输液而引起的怕冷和寒战症状的患者,且在手术治疗等患者清醒后,也未有患者发生由于不适而产生情绪躁动的情况,医生对护理效果极为满意。

参考文献

[1]寇静.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175-176.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6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产科手术患者质量督查中的作用。方法:对产科手术患者采用个案追踪法进行督查,收集实施后1年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执行、交接流程落实、患者转运安全问题、婴儿回病房的交接、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等各个环节合格率并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个案追踪法实施1年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执行、交接流程落实、患者转运安全问题、感染管理制度落实、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等各个环节合格率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个案追踪法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有效评价护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力,因此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护理质量;督查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03

applicationofcasetrackingmethodintheobstetricsurgerypatientnursingqualityinspection

FUZhen,SUnZheng-ying(ShengzeHospitalofJiangsuprovince,Suzhou215228)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olesofcasetrackingmethodinqualityinspectionofobstetricsurgerypatients.methods:thethecasetrackingmethodisadoptedinsupervisionforobstetricsurgerypatients,oneyearaftertheimplementationofpatientsthecollectionidentificationsystemspecification,handoverprocessimplementation,thepatienttransportsafetyproblems,babybacktothewardmanagementsystemtocarryoutthehandover,infection,humanitiesmentalnursingandsooneachlinkratecomparison.Results:Casetrackingidentificationmethodpatientsoneyearafterimplementationofthesystemspecification,handoverprocessimplementation,thepatienttransportmanagementsystemtocarryoutthesecurityissues,infection,humanisticcarebeforetheimplementationofpsychologicalnursingandsooneachlinkpercentofpasswasincreased(p<0.05).Conclusion:Casetrackingmethodtakepatientsasthecenter,evaluatenursingsystemandtheexecutioninthecourseeffectively.thereforeitisbeneficialtothenursingqualityandimprovingthemanagementlevelconstantly.

KeywordsCasetrackingmethod;Qualityofnursing;inspection

个案追踪法是追踪方法学中主要的方式之一,是指通过对选定患者的追踪检查,评价护理流程、制度执行力和护理服务能力[1]。它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追踪概念,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的过程管理方法[2]。近年来,我院以三级医院复审为契机,护理质量管理在传统督查的基础上,融入了个案追踪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跟踪督查,使手术患者得到了高质量专科性的照护,安全得到了保障,落实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优质护理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剖宫产患者273例,年龄22~38岁。以2011年6月~2012年5月住院的134例患者设为实施前组,以2012年6月~2013年5月住院的139例患者设为实施后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个案追踪法的实施方法

1.2.1明确追踪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落实、手术患者的交接流程、患者和新生儿转运途中的安全问题、助产人员与病房护士的交接流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等优质护理内容。

1.2.2确定追踪检查的对象首先我们选择产科作为督查的病区,因为剖宫产手术时间较短,有利于个案的跟踪,而且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相对较多,有手术室、产房、病房,既有产妇还有新生儿,便于发现问题。检查者采取随机抽样和有意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选择责任护士为低年资护士的患者,更有利于追踪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改进。

1.2.3设置追踪线路图从手术室打电话至病区通知接患者开始,跟踪手术室工人一起下病房,接患者到手术室,胎儿娩出后助产人员送新生儿回病房,继续回到手术室跟踪,直至手术结束送患者回病房与护士交接结束,完成追踪路线。

1.3效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执行、交接流程落实、患者转运安全问题、感染管理制度落实及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各个环节的合格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配对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存在的问题分析

3.1手术室工人未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工人师傅缺乏核对意识,核对方式不到位,如未用开放式提问来核对姓名,未核对腕带或核对信息不全面;有的患者已换床但手术通知单上未改床号;甚至有的师傅接患者时走错楼层及病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2工作流程执行不严谨病房护士在手术前交接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按照交接内容逐项交接;手术室护士在手术结束后有未输的血制品带回病房,虽然打电话告知病区,但交接记录单上却打钩“无”,而病房护士也未发现就交接签字,存在形式主义。另外,产房人员在护送新生儿回病房期间,由于工作人员与患者不是同一通道,产房人员把新生儿交给家属后再更衣后一起回房,中间存在空窗期,新生儿离开了工作人员的视线,存在一定的隐患。

3.3优质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手术室护士自我介绍的方式和时间不合理,未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产妇的焦虑甚至恐惧的程度未得到缓解,年轻护士的沟通能力欠缺。

3.4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手术室护士在接触了医疗废物后没有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有的巡回护士从手术开始到结束戴了一次性手套后接触任何东西,对洗手的依从性不够。

4制订并实施整改方案

根据追踪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护士长及当事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在整改后再进行个案追踪法督查评价,做到护理安全质量持续改进。

4.1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对手术室工人师傅进行培训,说明其重要性,并具体示范核对方法,一边看手术通知单,一边说“请问您叫什么名字”,同时核对腕带和床头卡;对于更换床号后要求病区及时通知手术室,以便修改手术通知单,防止工人师傅接错患者。

4.2严格交接在接患者入手术室前,要求护士与工人到病床边一起逐项核对无误后共同签字;手术后有未输的血制品要严格落实交接流程,做到书面与口头相一致。

4.3提升护理内涵手术室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加强人文关怀,对手术室护士从孕妇进手术室开始给予全方位的护理,特别是注重心理护理,提高年轻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

4.4消除安全隐患为了消除隐患,现由手术室护士临时照看新生儿,等产房人员更衣后再到手术室门口交接,由产房人员护送到病房与护士交接,并交待注意事项。

4.5落实院感要求联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督查,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加强洗手的依从性,严防交叉感染。

5讨论

5.1规范执业行为,保证护理安全个案追踪法能够验证工作制度的落实和工作流程的执行,纠正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实现了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改进,从而确保了护理的安全[3]。

5.2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以往护理质量的控制检查大多是注重终末式结果,而运用个案追踪法后,通过过程的监督,使管理者更易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加强了细节过程管理,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3建立一种科学而且实用的护理质量督查方法运用个案追踪法,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突出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随着患者的需要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护理服务流程更加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真正实现了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4]。

总之,个案追踪法的运用,使护理管理者思考护理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如护理管理的方法与模式,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与焦点,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有利于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海蓉,邱服斌,张爱琳.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C):551.

[2]李玲玲,杜春玲,王学梅,等.追踪方法学在内科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0-52.

[3]金丽萍,王宁,宁水金,等.追踪方法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2,16(5):47-49.

[4]于铭,曹振广,殷积芳.医疗安全无缝隙管理链的构建与实践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1,2:40-42.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7

【关键词】六顶思考帽;护士;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R40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42-01

护士绩效考核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从根源上体现护理能力决定护士报酬的重要举措。我们从2011年三季度起广泛听取意见,运用六顶思考帽,制定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利用德.彼诺的六顶思考帽对不同事件进行理性、平面分析并合理决策。

1六顶思考帽使用方法

1.1蓝帽子的使用

1.1.1指导思想落实“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勤罚懒、公平、公正、公开,向高风险、高难度、高工作量倾斜,定编定岗,同工同酬”原则,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和技术风险为要素考核,发挥护士能动性和服务积极性。

1.1.2团队共同决策2011年护理部制订绩效考核草案,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途径,专人调研、专项座谈会和修订研讨会。运行一年半,护理部全程监督,确保护士应得利益。

1.2白帽子的使用

1.2.1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前分析实施前月护士满意度85.6~93,1%,年均89.5%,患者满意度87.5~90.5%,改革势在必行。

1.2.2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后分析实施后月护士满意度93.3~98.7%,年均97.6%,患者满意度96.8~98.5%。

1.3黄帽子的使用

1.3.1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优点分析

1.3.1.1低年资护士提高学习积极性,2012年考本科43名,考大专27名。

1.3.1.2开展“千百针计划”,护士要求去急诊科、儿科输液室等工作量大、风险高、纠纷发生率高的科室锻炼。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岗位和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水平。

1.3.1.3方案实施后月护士工作满意度93.3~98.7%,年均满意度97.6%,患者满意度96.8~98.5%。

1.4绿帽子的使用

1.4.1护士绩效考核方案改革初衷2000年后,搬迁整合,人才流失对医院造成很大损失,为留住护理人才,并充分发挥护理人才不同价值。

1.4.2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分妇儿及职业病,以服务质量及工作量为考核要素,由护理部、科护士长统配,科护士长全面参与考核。

1.4.3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原则

1.4.3.1定编原则《临床医技科室岗位设置》。

1.4.3.2定岗原则按手术、非手术、非目标责任科室和特殊部门分。

1.4.3.3大科管理原则以大科为单位、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考核要素,由护理部及科护士长统配护士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法。

1.4.3.4分类管理原则按照风险、责任、工作量分类护理单元。

1.5黑帽子的使用

1.5.1分析护理绩效考核方案改革困难

1.5.1.1进行定岗定编,辅助科室老护士有意见,对曾经以职称和工龄考核分配有冲击。

1.5.1.2临床科室资历老、能力差护士存异议,能低量少者减少了部分收入。

1.5.1.3方案实施中如何确保护理质量,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更细要求。

1.5.2根据困难评估和解决措施

1.5.2.1院领导支持,护理部请异议护士交流、换岗。

1.5.2.2根据绩效考核方案原则,改进质量督导方案,确保护理质量,对不同岗位、科室护士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分配。

1.6红帽子的使用

1.6.1绩效考核实施后的调查和分析方案实施,我院护理质量大幅提升。护士强化自学,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2绩效考核新方案制定

通过戴不同色帽子理性分析制定方案。

2.1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原则

2.1.1定编原则《临床医技科室岗位设置》。

2.1.2定岗原则按照手术、非手术、非目标责任科室和特殊部门分配。手术室医护比1:1计提后按片考;非手术科室、医技科室医护比1:0.8计提后按片考;门诊为急诊均奖70%;供应室为门诊均奖90%。

2.1.3大科管理原则以大科为单位、以服务质量、工作量及患者满意度为考核要素,由护理部及科护士长统配护士绩效。临床护理单元由大科绩效分配组二次分配。

2.2考核方法

2.2.1大科成立质管考核组,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月质量督导与考核挂钩。

2.2.2各级检查扣分科室根据标准减少岗位系数0.1-0.2.

2.3分配方法(能级管理)

能级管理是通过对人才分级、职责设定、分层次使用等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改革,激活人才潜能、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1-3]。确立工作岗位名称、任职资格要求、职责范围和岗位目标责任。

2.3.1按照护理风险、责任及工作量等将护理单元分三类,并设置岗位系数

一类:儿急诊、新生儿科、临产室、piCU,系数1.2。二类:成急诊、儿输液、儿科、内科,系数1.1。三类:职业病科、成输液,系数1.0

2.3.2根据不同管理岗位设置不同岗位系数。科护士长1.3-1.4;护士长1.2;副护士长1.1;责任组长及大科总带教1.05;长期办公班0.9.

2.3.3根据护士职称及工作年限设系数:副高1.3;中级1.2;初级:工作11年以上1.1;3-10年0.8-1.0;3年内0.75。

4、根据科室月均出入院人次、危重病人数等体现工作量的数据调控。

3讨论

参考文献

[1]梁志琴.能级管理:我国公务员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FJ].行政与法.2005.(12):43―44.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8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8-02

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我院作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分四批在全院范围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现覆盖率达到100%。手术室作为医院重点科室,积极相应号召,创建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安全港”。近年来,在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手术室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以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服务内涵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特色品牌,形成手术室专科护理特色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取得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和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

根据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岗位设置和调整人员结构,按照护理岗位任务和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手术床与护士比达到1:3,同时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实施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洗涤中心集约化管理,把手术室护士从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实行弹性排班及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合理调配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次日手术量合理安排护士班次,使手术室人力、物资有效利用,科学的绩效量化考核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提供人力保障,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

2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1实行“365天24小时开放择期手术”服务。首先与科室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以确保手术配合的优质高效。同时合理安排各科手术时间(如周六、周日择期手术要在周一至五完成计划内手术后方能加台)、非正常上班时间内手术选择对术后恢复影响小的手术方式,在保证手术病人安全的同时又加快了病人术后的恢复。此项服务缩短了手术患者等候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提升了手术室的服务能力,提高手术室工作满意度。

2.2保证首台手术准时开台召开手术室科室联系会,传达医务处设置首台手术切皮时间精神,同时手术室设置术前等候室,集中管理早上接来的手术患者。每天由夜班值班护士进行手术患者术前查对,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以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紧张情绪;杜绝了以往晨交班时患者身边无人守候的盲区,保证了手术患者准确无误,手术顺利开台。

2.3改变交班模式精简晨交班内容,将交班时间控制在10min内,护士长将每日重要事项在公告栏上告知,护士随时浏览;同时,交班本放置于护士办公室供护士随时查阅。

2.4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进展情况提前通知手术室中控室值班护士长,再由护士长电话通知病房护士做好连台手术患者术前相关准备,有效缩短了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加快了手术台周转率。实施手术物品配送及回收。后勤保障组人员将连台手术物品及时配送到手术间,同时将待清洗的物品器械收回,避免了护士因准备手术物品及归还物品离开手术间,保证了护士在岗,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的满意度。

3做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支持服务

3.1术前访视各专科小组根据手术类别、手术方式和手术对象的不同,制作温馨的专科手术术前访视卡,使术前访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数字平板电脑绘制作彩色宣教图谱,使患者对手术室环境、进入流程、手术、术前准备要点等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提高了术前访视满意度。

3.2术中护理精细化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主动给病人以热情的关怀,亲切问候。夜班护士术晨提前一小时调试病人最佳的空调温度;为病人穿上分体式手术保暖衣并盖上温暖舒适的床被,防止病人术后着凉感冒;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规范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手术时间长容易产生压疮,护士通过评估为患者身体受压部位贴上压疮贴妥善摆放并固定患者,配备各种型号及规格的预防压疮的乳胶垫,避免手术过程中压疮发生。购置加温箱,将术中输血、输液、冲洗液加温至37℃后使用,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结束后为病人擦净血迹,穿好衣服,盖好被子保暖,将病人干净整洁地送回病房或麻醉复苏室。

3.3术后随访在术后2~3天内,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了解切口疼痛,肠蠕动情况,肢体血运、肢体活动度、肢体肿胀情况,有无压疮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2];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程度,留下联系卡进行出院后电话回访,确保手术患者获得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4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4.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以及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所要求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结合本院的护理工作实际,对相关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修订与完善。针对每日择期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建立手术安全质量控制档案,内容包括手术患者核对信息有误、手术部位未作标记、手术安全核查单未签名、特殊药物管理缺陷等等,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并在手术室信息公示栏上公示,要求及时改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同时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失效模式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管理。

4.2制作操作视频,规范护理操作,内容包括技术操作,仪器操作、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方面,方便了教学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4.4组建QC小组国内许多文献报道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3】。通过提出问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鱼骨图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及实施对策等过程,分析解决科内最突出、最容易收到成效的问题。QCC活动的开展,对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士们在小组会上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4】,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5开展护理查房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手术室护理查房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杜绝护理差错,提升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5]。在手术室教学小组的组织下,每月2次开展护理教学查房,不断夯实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通过查房,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细节的查房使问题更加细化、更加明朗,抓住细节,查全查透,使得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5多方兼顾,丰富服务内涵

5.1为手术医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开展“医生的需要我知道”展示活动,根据每位主刀医生各自不同的手术习惯,包括手术器械、手术、电外科设备、术中用药、术中习惯用语、手术衣及手术鞋的尺码等等,护士们通过展示不同专科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生活需要整理成册供大家学习,使得手术配合更加默契,服务更加周到,医护关系更加和谐。

5.2手术护士专科化。采用专科手术组人员固定制,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对手术医生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5.3后勤服务温馨化。设置休息区,提供饮用水、茶叶和咖啡等;设置有报刊架,陈列有多种报刊杂志;配备微波炉、冰箱供手术的医生就餐使用,从而尽量缓解医生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疲惫。

5.4为手术患儿提供各类安全性的玩具及利用平板电脑播放动画片减轻了患儿哭闹和家长的焦虑。

5.5为患者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设立温馨舒适的家属等候区,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反馈患者手术进程,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5.6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与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感情,建立医护一体化,促进医护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科室还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英语小组、宣传小组、科研小组等,不仅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热情。

6效果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强化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手术室全年手术量每年平均递增17.32%,首台手术病人患者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34.48min,接台手术病人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10.64min,当日首台手术切皮准点率提高到95.75%。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病人在顺利接受手术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不但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也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5%提高为99.2%;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94.3%提高为98.5%。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化发展,开展优质护理期间手术室新增专科护士9人,充实了专科护士队伍实力,提高了手术室护士整体技术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要求,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模式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以达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燕红.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2]刘彬,李福宣,张健.解析患者隐性需求拓展手术室优质服务内涵[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2,27(7):3-5.

[3]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12375376.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9

关键词: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分配

一、绩效改革背景

我院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以收入为主导的成本核算奖金分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和问题:第一,科室提成比例各异,难以反映不同科室医护实际工作量和服务质量。第二,因收费价格的局限性无法体现不同医疗服务项目在技术和风险上的差异。第三,医院缺乏科学化的绩效管理工具引导,未建立起相关考核体系。第四,科室内部分配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未能拉开档次。第五,奖金核算粗放化,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

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以及我院自身发展的要求,绩效改革势在必行。2013年底医院引进美国哈佛RBRVS(Resource-basedrelativevaluescale,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评估系统。其主要内容是把医师的工作量、开业成本和所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成本作为资源消耗因素,测算出医师每次服务的相对值,客观的计算出医师的劳务报酬。为了公正评价医务人员劳务报酬,RBRVS被国内多家医院引用,成为绩效改革,提升医院管理手段的有效评估工具。

二、指导思想与实施步骤

1.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精神,从优化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成本管理、减轻患者负担目的出发,确立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兼顾公平、差距合理,坚持向临床一线及关键岗位倾斜,同时兼顾平稳过渡的原则。

2.实施步骤

第一,科室调研访谈。全面掌握科室目前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内部流程、工作量、人员结构、岗位以及设备利用情况等。第二,确定绩效总量。对医院近三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确立绩效总量。第三,建立绩效类别,确立绩效级差。按全院岗位分设为医师、医技、护士、机关后勤四大类,将各系列绩效级差设计为医>技>护>机关>后勤。第四,设立各类别工作量的Kpi评估标准,建立相对应的考评体系。第五,划分核算单元,建立核算单元成本控制制度。第六,建立新绩效管理考核分配方案。进行新旧方案对比分析、数据测算。第七,新绩效分配方案正式试运行。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修正、跟踪并予以解决。

三、具体做法

1.绩效制度中科室承担成本项目的范围及比例

明确西药费、中药费、材料费(含血费),不纳入绩效方案中核算,鼓励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控制药品比例和材料收支平衡。

将核算单元成本分为两大类:可控成本及耗材类。低值耗材收支核算与绩效核算结合,可以避免材料漏收和浪费,降低医院成本。

2.医师绩效奖金计算

绩效奖金=医师工作量×绩效费率-科室可控成本

3.医技科室工作量绩效计算

(科室收入-耗材成本)×绩效费率+工作指标(Kpi)×件数单价-科室人员工资

4.护理人员工作量绩效计算

护理费+护理治疗费+标准护理时数单价×(床日数+入院人数×3+出院人数×3)-科室可控成本

四、绩效考核与分配

我院成立绩效办公室,专门负责统筹全院绩效管理的实施工作。根据岗位特点,制定工作量、效率、药品管理、患者满意度、指令性任务等指标评分标准,由相关职能科室定期对核算病区进行质量管理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绩效挂钩。各核算单元实行“院科二级分配制度”,其分配原则:

第一,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各科室成立“绩效奖金分配小组”,由科主任或医疗组长、护士长及职工代表2-3人组成,科室二次分配方案必须由科内讨论通过,报医院备案后方可执行。

第二,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根据内部岗位特点、技术水准、风险程度、责任大小、工作质量与数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拉开差距。

第三,门诊挂号、手术分配到人,病房分配到组,主刀医生比例必须高于助手原则。这种做法既体现多劳多得,又兼顾团队合作。

第四,专职门诊医师绩效不得高于同级别住院部医师绩效奖金的原则。

第五,同工同酬原则。

五、绩效改革成效

经过一年的绩效改革,我院将RBRVS理论评估系统应用于医院绩效和成本控制管理的实践研究。其作法彻底改变了原来以收减支结余提奖为主导的科室核算分配模式,运行一年,已初见成效:

第一,观念改变,大家节约意识、成本控制理念增强。

第二,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提升,病人满意度增加,病人满意度由2014年的90.78%上升到2015年的95.41%,从而医患纠纷减少。

第三,通过绩效手段优化医院内部管理流程,充分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及效率,提高医院各层面业务能力及管理水平。

第四,医院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各项工作量指标明显转好,并有效控制医疗成本。与去年同期对比,业务收入增长16.94%;门急诊人次累计增长3.63%;出院人数增长9.35%;平均住院天数下降0.2天;手术台数增长12.7%,三、四级手术所占比例上升;不计价低值易耗成本不随收入上升反而下降近16.9%。

第五,充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高精尖医疗项目、推进新技术的开展。通过量化工作量的考核,实现个人劳动价值,稳定职工队伍。

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全体职工的潜力。我院的绩效改革省内率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绩效试点,形成有参照、可调节、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对实现医院长远战略性目标,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我院做法值得省内外兄弟医院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磊,夏景林,罗力.RBRVS在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4(11):42-45

[2]余璐璐.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医院奖金分配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医院,2014(6):49-50

[3]刘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经济师,2014(10):257-258

[4]何思忠,孙礼侠.芜湖市某公立医院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2013(10):724-726

[5]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临床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J].现代医院管理,2010(6):7-10

[6]吴剑,叶金松.RBRVS评估系统在医师绩效管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2013(2):49-51

[7]朱永生,闻浩.以工作量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与奖金分配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4):5-7

[8]陈民,金玲,魏晋才.医师绩效评估系统的实践体会[J].卫生经济研究,2012(4):18-21

[9]田红,许家仁.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的初步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3):3-4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方案篇10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手术治疗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一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对手术患者的配合、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72-01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科学、优质的服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利情绪,且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恢复情况,而且近几年,随着医院及人们护理意识的不断增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笔者就对我院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及常规护理服务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手术治疗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49例患者中,男性28例,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1.1)岁,女性21例,年龄在18-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4±1.7)岁;对照组的49例患者中,男性23例,年龄在21-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7±1.3)岁,女性26例,年龄在25-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即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术前访视,主要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患病情况、身体情况、有无过敏史、并发症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及时消除患者的术前紧张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应对、配合手术,并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检,然后详细向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麻醉方法等,使患者对手术具有全面的认识,并通过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手术信心;术中护理,即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保证温度的适宜,并对手术室、病房等进行消毒、清理,为患者营造温馨、卫生的手术环境,其次,还要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清洗,并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减轻手术痛苦,且在手术中要密切协助医生,对手术机械进行消毒、冲洗、传递等,准备好急救器材,应对手术的突况,且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生命体征平稳,还应通过眼神、动作等对患者进行鼓励,使其感受到温暖,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包扎,对麻醉清醒后的患者,及时交代注意事项等;术后随访,即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手术后的身体状况,比如,伤口的愈合、感染、疼痛等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对恢复较好的患者,应指导他们进行康复活动,并仔细说明手术后的禁忌,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食谱等。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心理状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5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比较。经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的49例患者中,轻微焦虑38例,中度焦虑10例,重度焦虑1例;经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对照组的49例患者中,轻微焦虑13例,中度焦虑26例,重度焦虑10例。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经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的49例患者中,恢复好的为32例,恢复较好的为15例,恢复一般的为2例;对照组49例患者中,恢复好的为19例,恢复较好的为18例,恢复一般的为12例,且p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49例患者,非常满意的为45例,满意的为3例,不满意的为1例,满意率为98%;对照组49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为18例,满意的为22例,不满意的为9例,满意率为81.6%。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情绪,而且护理流程更加完善、科学,能从根本上了解患者的需要,并给予其贴心、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加符合“人性化护理理念”,且术前访查、术后随访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手术信息以及生理、心理的需求[2],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优质的服务也更能使患者体会到家的温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了手术室护理理念的提高,使之向人性化、系统性、科学性发展,加强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加重视患者的感情,且术前、术中、术后的温馨服务缩短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更有安全感、信任感[3],而且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危险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几点细节问题,比如,在术前访查中,要掌握好访查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为宜,且要注意语言的温和,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4]。

参考文献

[1]王宝珠;付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基础护理内涵[J].护理研究.2010(28)

[2]郭瑜洁;孟萌;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护理杂志.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