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2:50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策略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及实施,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便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增设更是启发着高中语文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然而,就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评价,社会各界持不同的看法。另据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际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尚待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予以纠正,以充分发挥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具有多样化,而本章节着重从下列几方面展开论述。

1.高中语文选修课赋予学生及教师的选课权利过于形式化,由此导致预设为选修课的课程变为实际意义上的必修课,而教师也是严格按教育行政部门编制的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应设《〈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与《语言文字应用》五个系列,各学校应按学生及教师的兴趣挑选一种教学。然而,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皆认为选修教材仅表现出时代性的特点,而不具备科学性的要求,因此多数学校仅挑选更接近高考内容的文学性质的选修教材,使非文学性质的社会应用语文课程被直接忽略,如此单一化的教育倾向定会造成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

2.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高中生本就承受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因此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学生及教师皆会把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当作教学的重点,如此便使选修教材的教学及学习时间被挤压,更谈不上对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合作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多数语文教师会重点讲解《古代诗歌鉴赏》,而《现代诗歌散文》课程仅安排学生自学或一语带过。

3.多数高中学校未就语文选修课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学校未就选修课制订科学的教师培训计划;未就学生选修课程配发必要的选课手册或提供具体的指导,更有甚者直接取消选课指导活动的开设。可见,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全面落实任重而道远。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改进策略

结合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试图从下列几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语文选修课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在语文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选修课的具体类型,确定出教学的重难点,同时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成效。例如,选修课教学过程,教师应采用传统教学与创设教学情境相结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如,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事先播放系列经典的朗读,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语文选修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及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必须结合选修教材的实际内容及编者的真实意图,创新语文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抑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对选修课的认识。总体而言,就选修课教学而言,教师切不可当作必修课来教,亦不可当作课外读物来教。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角色,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合作性及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例如,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立足课本文言文的讲解,结合历史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历史观。

3.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内容衔接好。尽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切不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及选拔的功能,但高考体制的存在使得社会各界依然十分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因此选修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务必要兼顾到学生对必修课的学习。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以实现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有效对接。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社会各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改革表现出相当大的关注,但推进此项改革却遭受到较大的阻力。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及高中生均应认识到开设选修课的重要性,并找到选修课与必修课间的联系,以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海婷.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a版,2013(12):82-83.

[2]朱丹.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Z1):63.

[3]丁芳.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2).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2

一、选修课概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我国教育改革也走向深水区,课程结构必须体现选择性、综合性与均衡性等。课程是一种精神、物质文明的双向结合,不应局限于静态经验与书本当中。新课程标准所引领的重建与改革体系当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可谓是最具创新与力度较大的一次改革,这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改当中的核心重点与价值。

选修课强调知识的获取来源于认知主体自身对知识体系与意义的一种主动建构,这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同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充分重视师生共同发展与互动以及课程本身的生成性不谋而合。这也间接说明开设选修课具有强有力的理论性支撑。

在对选修课程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其五大特点,即学分制、弹性化、模块化、层次化以及多样化。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体系之下,选修课共提出了五个教学系列,分别为文化论著研读、语言文字的运用、新闻与传记、小说与戏剧以及诗歌与散文。这五个模块可以进行自主设计,但与此同时,并未对设计内容与思路给出具体的建议与安排,教师可对模块结构与内容进行取舍,更具灵活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开设选修课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选修课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让语文回归经典与生活,这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有效平台。具体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教师专业发展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在新课程标准下,选修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力与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选修课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资源的创造者也是开发者。因此,怎样优化课程设置、怎样有效地使用选修课教材,这是衡量教师专业是否成熟的首要标志之一。此外,教师还要充当教学内容的协助者、引导者和设计者,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控与选择者。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选修课的最大作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显然更加尊重学生自身的学情、切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选修课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挥特长,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读、写、说的能力。因此,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来讲,选修课无疑更具可操作性与可行性,成为学生心智放飞的乐土。

3.特色学校构建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要想实现教育的稳定发展,整合课程资源与优化课程结构是不可或缺的。而选修课的引入,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不但可以节约成本也可落实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可谓一举两得。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打造特色校本课程还是服务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把握大势,坚持与时俱进,全面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实践出一条同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创新教育之路。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具体策略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对选修课来讲,由于没有硬性要求,许多教师对其重视度还有待提升。具体而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应遵循以下策略。

1.选课标准必须取舍有度

一般来讲,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选修课具有知识量大而广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选择切实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知识点进行拆解,大胆对课程作出取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作用,不断引导广大学生积极互动与踊跃发言,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采取科学的策略。例如:学生觉得较难的文章,教师可先进行引导,提供知识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分析;而对学生较为喜爱的文章,如《大铁椎传》等,则可采取互动提问模式,并让他们进行分段朗诵。

第二,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裁与文章,可充分根据文章自身的写作风格,采取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解时,对课程当中所提及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进行赏析时,如果出现了不易理解的地方,教师可引入侧面引导之法:首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置身诗境,在这个过程中把握作者写作时的心情,体会独特的意境。此外,针对教学单元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需求对重点进行详解,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积极消化并掌握,并通过指导学生写课后感等方式,间接提高学生的赏析与写作能力,巩固知识体系。

在选修课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需求,有针对性地选取,以符合他们的身心特征,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教学前提必须基于课程目标

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自我需求。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以及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立足于学生的自我需求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学作为教学体系当中的一个有机构成体,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语文选修学习的具体需求,从实际出发,制订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兴趣以及实现目标等都是必须考量的。

其次,掌握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的具体性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切实掌握选修课同必修课之间现存的实质性联系,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看成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同时,又必须了解之间的共存。选修课作为一种补充式的教学模式,它应该是必修课的延伸与补充。在选修课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引导性,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注重学生自我鉴赏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诗歌教学为例,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要详细掌握诗歌不同的背景,如作者的写作、生平背景以及写作方法与思想情感等,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内容加以强化与理解。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思想性人文性“实用性”

选修课是新的高中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特色的一个部分,而语文选修课同其他学科相比,更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与选修教材的“邂逅”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有力补充

必修课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

就语文学科而言,选修教材在内容上极大地补充了必修课,丰富了语文教学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例如,诗歌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首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就可以在众多作品的相互联系中、在多角度的比较中,在纵向和横向的“作品之链”中进行阅读鉴赏,这是提高诗歌散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良好基础。尽管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课阶段,学生在诗歌散文的阅读面和数量上已有相当积累,但要显著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远远不够。而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有效地弥补了必修教材的缺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巩固了必修课中学到的知识。

二、选修课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语文学科是最能体现人文关怀与人文素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教育优势,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拥有优良的品德。《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前者立足于学科中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影响、熏陶,后者侧重于专业的技巧、技能等方面,两者本应该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与高考制度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使教师在上课时将精力与时间过多地放在后者身上,必修课上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不到足够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修课的开设无疑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途径。例如学习《先秦诸子选读》,学生不仅了解了更多古代思想家的光辉思想,领略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而且学习了很多立身处世的道理和方法。又如学习《中外传记选读》,教材中选编了有关几位仁人志士的传记,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他们的距离,而且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在精神上受到了感召。杜甫毁家纾难的爱国情怀,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坚韧,马克思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的献身精神,等等,无一不是最好的教育学生的素材。

选修课的实施就是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仅仅让学生在考场上想起老师的“苦口婆心”,更要让他们汲取漫步人生路中所需要的智慧。

三、选修教材的“实用性”

与必修教材相比,选修教材充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学生可以活学活用,将课堂上的语文学习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语文能力。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生活中所学不能致用。因为长期以来,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做题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实践,导致学生思维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能力无法实际应用。而选修课则填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缺失。如《语言文字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语文学习,在现实中正确使用汉语。又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媒体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新闻、阅读新闻能够让我们获取信息,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因此,《新闻阅读与实践》的开设很有意义,一方面让学生学会阅读新闻,培养初步的传媒素养,另一方面学以致用,尝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因此,选修课的开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是对必修教材的有力辅助,其作用不容小觑,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对此,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实施选修课教学的准备。

1.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而选修课的内容较必修课更专业、更丰富,文学上包括古今中外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语言上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等。此外,还与诸多非专业学科息息相关,如政治学、经济学、天文学、地理学、哲学、心理学等。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应是“通才”,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思维方法和能力,而应当具有宽域思维的方法和能力。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博览群书,充实自我,只有汲取丰富的营养,开阔眼界,在课堂上才能厚积薄发,信手拈来。

2.立足实际,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选修课不像必修课那样有较多学习的要求,它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大,所以首先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由于学生只是高中生,接受能力毕竟有限,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还需提高,因此,应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线性推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而选修课则可跨越跃进,以非线性的方式加以实施,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讨论、实践为其基本形式。

3.把握时间,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许多老师认为选修课的开设使原本就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加紧张,因此将选修课随意带过甚至置之不理。而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只是一个平台,教材的取舍权在师生手里。教材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把重点篇目基本学完是可能的。为此,有些重点篇目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有些课文可以一带而过,有些课文就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学。因此,无论对于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我们都可将时间合理有效地分配,必修课不一定课课精讲,选修课也不会形同虚设。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选修模块内容深,容量大,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不完正常,教完了反而不正常,但只要学生对感兴趣的、重点的内容有收获就行。

4.联系生活,让语文鲜活起来。

随着大语文教学深入人心,“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大自然、走进网络媒体,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更主要的是唤醒了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紧紧联系生活实际,把语文教学活水注入课堂。如学习诸子百家的作品,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生活及生命的意义。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在实践中深入思考,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就一定会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与对策

1.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1.1课程设置不合理与课程资源缺乏

部分学校重视结合选修课与必修课,进行联系与互补,以必修课为基础,通过选修课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拓展视野,增强文学积淀。而一些小规模学校因为不具备完整恰当的教学研究形式,学生只能学习一小部分选修课程,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资源也很稀缺,一些学校因为师资力量的限制,要同时承担起自己必修和其他教学任务,对于选修课程的教学就有些力不从心,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由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篇目差异较小,教师往往将必修课中篇目加以整合到选修课程中,然而选修课程应该是以必修课为基础的拓展和提高,而不应该使两者的简单组合。这样做法使学生选择选修课程资料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2课时安排不平衡

目前的高中语文选修课课时安排还不够平衡,课时与任务量相矛盾,教师为了完成独立选修课规定学时,就根据教学内容对众多的内容进行了筛选,很容易使教学内容减少,学生无法拥有充足时间了解教学内容所以学生很难学习到重点的内容,因此也只是简单了解老师的讲授内容而无法充分的掌握。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拓展与提高,促进了教学的发展。然而当前高中选修课开设课程过少,教学时长不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及升学率。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全面综合的考虑到课程设置,从而过于片面的认识选修课,甚至以为选修课是为必修课服务的,在教学中也常常挤压选修课授课时间,使选修课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的内容也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安排,选修课的课程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

1.3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新课改使课程被分成为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体现的使课程的均衡性与基础性,而选修课则主要体现了选择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较为超前,明确的定位了选修课,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忽略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错误的将选修课看成必修课的延伸,影响了选修课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体现了选修课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选择多样性。教师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限制,之时简单的处理教学资料,没有深入的研究,增大了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感到厌倦,影响了选修课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制定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与规划,更加灵活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不应该限制学生个性。

2.针对当前语文选修课问题的完善对策

2.1改进课程设置,精细选修内容。

语文选修课科目多,教材繁杂,占用课时多,与我国现阶段教育情况相不符。应该精简学习模块,缩减课时,使语文选修课成为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筛选文本,选用最合适的材料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方教育本门也要加强监督,防止选修课被想敷衍了事,同时选修课程的设置和选修的内容不能影响到必修课的教学。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主观意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篇目进行教学,补充符合学生需求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2.2协调处理好选修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是建立在必修课基础之上的,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我们要区别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教师应该区分两种课程的教学形式,例如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处理教材。必修课知识结构完整,教师应当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教学,而选修课教学框架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着重点。必修课是教学的基础,为了让学生都能很好的学习到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选修课的开设就显得十分必要,选修课的开设能够激发学生特长与兴趣。应该用不同的设计和教学的思路来设定教学的策略,使必修课与选修课能够更加协调的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令学生能真正的学到知识,发扬个性。

2.3探索独特的教学特色

选修课对于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形成了考验,选修课应当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教师要根据语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不断整合教材,结合实际设置教学情景,由浅入深的为学生讲解,先从最基础简单的面目开始教学,经过一定的文化积淀后,再开展内涵更深的文言文类篇目教学,最后再选取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教学,结合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其中,自觉接受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创设更多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选修课获取了很多人的关注与期待,但是因为是初次施行,选修课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也使得很多教师心中产生了怀疑,阻碍了改革的前进,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发展更加全面,只有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将选修课程的整体构架构建好,教师作为选修课教学的主体,要不断地创新钻研,积极探索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老师与学生都应该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意义,调节好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关系,使选修课成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丁芳:高中语文选修课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2).

[2]张金润: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09):178-180.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5

一、明了宗旨,准确定位,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我们不妨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看成是语文的两翼,两者本质一致,却又自成风格,必修课是“家常菜”,选修课则是“特色菜”,必修课强调均衡性和基础性,规定了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而选修课则把重点放在“多样选择”、发展特长个性上,在高中新课程刚刚启动的时候,对选修课的特征,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要求高一点,容量大一点,活动多一点,专题意识强一点,选择余地大一点,学生的自主再多一点,课程的个性再强一点”。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也就是让语文课更像语文课一点,即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能更好地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另外,作为基础教育的选修课的教学还应是简朴的,否则,就会成为阳春白雪,就会远离日常的教学,就会使普通的一线教师望而生畏,这和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二、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确立解读途径,更新教学方法

教材的整合重构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方法之一。通过教材的整合重构,可以获得教学的高效,也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以下就结合语文版的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来探讨教学的实效性,因为本教材所选诗词都是诗歌百花园中的奇葩,每一专题中总有一两首精品中的精品,教学时,可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教学原则,优中选优,将这些巅峰之作筛选出来,由教师重点讲解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独特风格,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具体方法,教师要讲深讲透,学生要学深学透,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这就是所谓的“重点突破”。

三、注重“三性”,强调“三时”,重视“三多”

要提高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教师还应注重“三性”,所谓的“三性”,即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这三者我们在必修课的教学中也强调,但是对于选修课的教学来说,我们强调的“三时”,即课前、课中、课后,其实是与“三性”相适应的,选修课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前多准备一点,课堂上多交流一点(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课后多深入一点。这里特别强调课前和课后,笔者在语文版《〈论语〉选读》的“为政以德”单元教学中,作了一次尝试,寻求指导学生自选自修,合作探究的教学途径,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程序,课前安排:1.课前一周布置学习内容:寻找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资料,自主研习教材有关篇目的字句。2.学生根据兴趣结成4人学习小组,并需有明确的分工,并预先将小组成员的名单和分工情况告知教师。3.各学习小组确定研习方向或课题。4.教师可提供研习课题供学生细选择、参考。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三多”,多读一点,多背一点,多动一点。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知识的积累得到加强,研究能力得以提高。选修课的教重在“授之以渔”,多一些引导、指导;选修课的学重在自学、多学。因此,教师在选修课的教学中,一定得引导学生多读书,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知识的拓展有了深度和宽度。与此同时,加强知识的积累,课堂内外多安排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5.006

StudyofSomeCollegeUndergraduatesRussian

professionalCurriculumSystem

GUoJun,ZHoUwei

(RussianDepartment,HeiheUniversity,Heihe,Heilongjiang164300)

abstractthispaperusescomparativeanalysisoftheundergraduatecurriculumofprofessionalandcollegeRussianpart,theircharacteristicsaresummarizedandputforwardreasonableproposalsforcurriculumproblemsintheuseofcomparativeanalysis.

Keywordscollege;Russianprofessional;curriculum

目前我国开办俄语专业的本科高校已有百余所,各个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有所不同,但俄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异同。下面将这些高校分为外语类高校、综合类高校和师范类高校三类进行分析,由于各高校开设的通识课(公共课)科目基本相同在此不做一一阐述。

1我国部分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1.1外语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外语类高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等。下面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对这类院校的俄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基地。俄语专业本科学生德、体合格,修满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155学分),达到毕业条件准予毕业。各类型课程学分及学时见表1:

表1

专业课由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必修课共计8门,7分,具体课程有:基础俄语32学分、基础语法16学分、中级俄语12学分、高级俄语4学分、写作4学分、俄语听力4学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2学分、毕业论文5学分;专业选修课共有17门,48学分,具体课程有:俄语视听说、俄罗斯国情、俄汉翻译、俄语通论、语言与文化、经贸俄语、汉俄翻译、俄语口译等。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俄语人才为培养目标而进行课程设置的。除了开设基础俄语、中高级俄语、写作课程外,还开设了17门专业选修课。虽然专业必修课程门数较少,但学分数比重较大;而选修课门数较多、学分比重小,但应用性课程门类较多。

1.2综合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综合类大学有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新疆大学、兰州大学等,其中最具有专业特色的院校是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本科俄语专业采用的是“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结构。俄语专业的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0学分方可毕业。学生毕业合格标准(表2):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三类,专业必修课有俄语实践、俄语视听说、俄语口语、俄语阅读;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指导性选修课(共20门:必选7门,其余任选2门,18学分)和专业任意性选修课两类课程,其中专业任意性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俄语语言文学模块、俄英双语模块、俄罗斯学模块,每个模块共10门课程,每个模块必修课有5门课程,选修课5门,其中选修课中必须选修1门,至少修读1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由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组成。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该校针对考研学生设置了俄语语言文学模块,根据英语生生源设置了俄英双语模块(外语+外语型人才)和俄罗斯学模块(外语+专业型人才)。这样的课程设置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1.3师范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开设俄语专业的师范类院校有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下面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阐述师范类院校俄语(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东北师范大学俄语(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时间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5学分方可毕业。具体课程类型及学分分配见表3。

该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三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共有5门,68学分:基础俄语、中级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专业主干课程有俄罗斯国情学、俄语理论语、俄汉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专业系列课程有12门:交际俄语、俄语写作、俄罗斯文学史、新闻俄语、语言学导论、跨文化交际、俄语实践修辞、论文写作等,共30学分,最少应修满10学分。

教师职业课程可分为三个类别,即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和教育实践类课程。教育理论课程下设共通教育理论课程(3门必修课,共计5学分;5门选修课,共计5学分)和学科教育理论课程(2门必修课,共计4学分;1门选修课,1学分)两类课程。教育技能类课程也是下设共通教育理论课程(3门必修课,共计3学分;3门选修课,共计3学分)和学科教育理论课程(3门必修课,共计3学分)两类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都为选修课,共计7学分,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调查。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东北师范大学俄语(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德和才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充分体现了俄语专业的师范性。

2三类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上述三所高校俄语专业所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学分比例见表4。

通过对上述三类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可以看出外语类高校课程设置多采用模块组合式,侧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俄语高级专门人才;综合类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俄语综合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师范类高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俄语教学实践能力。虽然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但在俄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有相同之处:(1)通识课内容逐渐增加并向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发展,但所占总学分比例不高,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2)专业课逐渐向“精”的方向发展,此部分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在百分之七十左右,这从充分说明各高校重视学科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素质,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此部分课程学分比重大势必要削减其他类型课程的比例,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外的科学文化知识;(3)部分高校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向“活”的方向发展,如黑龙江大学开设了学年论文、专业实习等相关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4)师范类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向“深”的方向发展,其中东北师范大学将此部分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其中两类课程下设共通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育理论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可以说课程门类齐全,课程内容丰富,更能体现出师范类专业的特色,有利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教育能力基础。

3对我国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比我国部分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的课程可以看出,现行的俄语专业设置的课程存在以下弊端:文化课程类别较少、语言类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课程设置过于繁琐、零散,缺乏系统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呼应。众所周知,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关系着整个本专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学校与社会、学习与实践的顺利对接”,①应加快解决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的步伐,就此对我国高校本科阶段俄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适当地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简化一些课程科目;注意专业课程内容中的中俄文化的均衡;适度地调整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确保文化课和技能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之间的呼应和渗透。

第二,重视专业学科与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上述三类高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科目大同小异,差别在于同样科目到底是专业选修课,还是专业必修课,而未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只有将俄语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打下更宽厚的专业基础,向真正的德才兼备方向全面发展,才能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职业方向。俄语专业无论是增加应用性课程,还是与其他专业相复合,都应在确保俄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第三,加强能提高学生言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各高校俄语专业开设的语言课程较多,而学生实(下转第34页)(上接第13页)践课程少之则少,很少参与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很难有较好的口笔语能力。因此,应在设置课程时适当地增加此环节课程,可以为学生开辟更多的第二课堂,增加中俄交流活动等。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更快、更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具备更强的专业社会竞争力。

总之,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必须通过课程才能实现,而课程设置是否科学至关重要,因此,各高校要重视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各类课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地解决课程设置上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办学质量,筑牢基础,开办出自己特色的专业。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俄罗斯对外俄语和我国专业俄语本科阶段课程体系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RwY201315)

注释

①李雪微.旅游俄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14(7).

参考文献

[1]郝淑霞.新中国高校俄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历史回顾[J].中国俄语教学,2010.2(1).

[2]刘红侠.高校俄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7

一、正确认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问题、实现从必修课到选修课教学理念的转变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弄清必修和选修的关系,要把握住高中选修课的定位。必修课旨在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重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重在唤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是对必修知识的一个提升,在必修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强调基础,后者注重拓展、强调探究,着眼于发展和提高。没有必修课就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没有选修课则没有个性的培养与发展,相比于必修课的基础性、均衡性,它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我以为,必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主要以教师“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发展。而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则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于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地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只有真正进行这样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二、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课程理念、增强课程开发意识

选择任何一个模块作为选修课程,教师在教学之前都需要自问:它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安排,如何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来教学?采用何种评价方式等等……能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选修课的教学安排必须加强选择性,学会做减法,对教材进行开发重组。选修课程有选择,选修教材有弹性,不是每篇都要教。但对于选择该教材的师生来说,触类旁通是学生相当重要的目标,也是教师备课的策略。同时,在进行选修课教学时,我们要兼顾教材整体与篇目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和的学方法,既不打破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又不失却各篇特色,既有“线”的梳理,又有“点”的突破,这样我们才能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选修课的教学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实”与“活”的宗旨

由于选修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选择性的学习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应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貌似热闹的形式主义不是课改的追求,但在教法上太实太“死”,课堂上一味灌输,沉闷而无生气,又不是语文课的特点。如果仅是为了追求“实”,而把重要的“过程”忽略了,其实是把重要的教学目标丢弃了。我们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使课堂“活”起来。这是保证学生“学完”教材所必要的环节。当然,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却教师的引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纯粹追求学生的“过程”,仅只追求课堂的“活跃”而无实际成效,一节课下来学无所获,也是不可取的。这是两个方面“度”的把握问题。

四、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怎样上好选修教材?以下一些教法尝试供大家参考。

1.示例引路,理论指导,自主赏析。

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时,我们的一般做法是:紧扣单元目标,先疏通“赏析示例”的课文,充分利用其后的赏析文字,反复把玩其妙处,再引入“赏析指导”,从理论上对古诗文赏析方法加以总结归纳,然后借此指导学生完成“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学习《外国小说欣赏》,先围绕单元“话题”,完成“精读”篇目的赏析,再进入“话题”,而后用“话题”理论指导“略读”实践,再去有选择地完成“思考与实践”中的任务。这样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在赏析实践中总结出赏析方法,再用习得的方法去指导赏析实践,符合认知规律,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寻找联系,重组资源,开设专题。

建立新课程视野后,教学时研究具体的课文,很容易就某一点生发联想,寻找到某种联系,然后重新将相关联的教学资源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小专题。现在不少老师就常用这种方法处理教材。在这样的纵横联系、相互印证、比较甄别中,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志,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审美愉悦中轻松地完成课程目标。

3.创新课堂,丰富活动,不拘形式。

如果说上面的两点做法,侧重于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的话,那么,这里谈的则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在上选修课时,开动脑筋,创新课堂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借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编写表演课本剧,观看评析影视作品,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古诗文朗诵比赛,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在教学中,适当链接高考,把选修课的内容与高考的考点适当结合起来等等都是较好的做法。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8

基于这个目标,高中语文选修课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大系列若干个模块,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选修课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具体表现为:

1.选修课成为选择性必修课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课应该是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之后,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至少三个模块进行学习。但就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无法真正做到选修。在高考这个教育评价体系不变的现实背景下,选择教学内容必然与高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校教学行为中出现的凡考则教、不考不教、为考而教的局面决定了选修课不选修,选修课开设全由高考说了算,而不是由课标、课程计划来决定。”[3]学校的课程选择只能在高考框架下进行学生“必修”的选修课教学,学生则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

2.教材内容繁多,教学时间不够,教学过程只能是蜻蜓点水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全书六个单元,包括三个诗歌单元和三个散文单元,其中诗歌30首,散文18篇,除去推荐作品(诗歌15首,散文6篇),还有作品27篇(诗歌15首,散文12篇),如此多的内容要在一个学段(按新课程标准规定是36学时)内完成,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进行,即便是有些学校将语文课的教学时数增加到每周6课时,也要将节假日算在内,否则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必要的教学时间做保证,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走过场、赶进度的选修课,谁还会重视?

3.教材处理难度大。

如前所述,既然教学时间不够,那就只能在教材的处理上下功夫。但对教材如何处理呢?《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界定,只用了五个“不能”做了模糊的说明:“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凌乱随意,漫无计划”,“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不能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4]既然如此,唯高考马首是瞻的中学语文教学,只能从历年高考新课标卷中找答案。但遍翻全国高考试卷,只找到“必答题”和“选答题”的分别,“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除此而外,找不到与选修课教学内容有关的东西。于是,哪些内容该保留,哪些内容该舍弃,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哪些内容让学生自主学,真的让教师辗转踟蹰,左右为难。

4.单一模块内容的学习,易产生审美疲劳

和以前的教材内容相比,这次新课改另一大变化便是教材内容的调整――教材分必修和选修,和必修教材相比,选修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明显单一。以《中国小说欣赏》为例,教材分为“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人情与世态”、“从士林到官场”、“家族的记忆”、“女性的声音”、“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九个单元,节选了18篇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尽管教材所选小说,都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名篇,但在长达36学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之内学习体裁单一的小说,学生还是会产生审美疲劳的。

正因为教材的繁难、教学时间的紧张、教材处理的为难、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使得高中语文选修课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语文选修课如何上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当前现有的条件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整合课程资源。学生学习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一定的巩固消化时间,要克服课时紧、课程多这个困难,主要还是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吃透《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课程资源大胆取舍,合理剪裁,将教学和考试要求结合起来,重组课程内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有限课时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2.整合师资力量。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无论教学思想还是教学策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本+教参”

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积极“充电”,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整合师资力量。面对内容繁杂的教学内容,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应当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加大学校教学硬件配置和校本师资培训力度,让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化。

3.改变现有的教学评价方式。“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别重视考试的国家,它起着调解语文教学的作用。好的教学评价能引导语文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反之,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4]因此,不能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选修课的评价,应该将学生参与的所有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演讲活动、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内容都作为评价的内容。因为在高中教育尤其是语文学科,学生在知识面、阅读条件、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尊重不同个体的学情差异,杜绝一视同仁地开展教学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唯其如此,选修课才会有“源头活水”。

作为新课改试验田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没有可资借鉴的范本,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和生机。

注释: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9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异同点

(一)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相同点

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课型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同,教学方法也基本相同。必修课常见的教学方法,也适用于选修课的教学,两者差别不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选修课也要遵循基本的规律,教师应当把知识都教给学生,不能随意舍弃。

(二)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点

选修课和必修课两者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不同。必修课强调课程基础与均衡,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必修课相比,选修课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内容上可选择性也更大。依照新课标的要求,选修课的可选择性学习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选修课的基本特点和必修课不同,所以选修课有更高的教学要求。并且它要求的活动也更多,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留下更大的空间。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与必修课相比,应该要有更多、更丰富主动学习的时间,在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提高的,所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关系密切,在教学内容上起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例谈“诗歌与散文”模块的教学策略

(一)专题式讨论教学以学生的实践探索为主

专题式讨论教学的特点是注重主题、内涵丰富,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理论性,但它的完成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和计划,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且时间跨度也比较长,往往需要一节甚至好几节课的时间。在选修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其在学习上的热情。

(二)比较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

比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它和其他优秀的名家名著,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给教师进行比较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以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屈原《湘夫人》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当老师。教师在简单讲解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写教案的基本要点后,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书写教案、以及做课件。教师在旁边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诗歌意境、写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性的自学。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很高,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学讲究因材施教

角色扮演教学具有形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个角色的了解来发挥表演,将角色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演员和观众两个部分,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应当交流各自的所想所感。演员和观众的角色可以进行互换,这样既增添了课堂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角色扮演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结合起来,所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案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

组织学生表演相关联的一组人物,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选拔一名导演。要求学生积极报名申请,申请内容要包括如何选定演员,如何进行排演等。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舞台剧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二,选拔若干名演员。要求学生都积极报名。学生递交书面申请,申请内容中要写明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及理由,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以及将会如何来表演这个角色。这项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研讨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三,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写的申请,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判,选拔出导演和演员,然后进行表演。经过师生的观看和评价后,选出一名最佳演员,并且给其颁奖以资鼓励。第四,表演分为两轮,分别用原文和现代汉语进行表演。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会朗诵古文,而且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达到熟练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篇10

【关键词】普高选修课困境策略

一、引言

一直以来,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选修课程是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修习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普高已经开发了一些英语选修课程,使英语选修课与必修课共同构成英语学科课程体系,但英语选修课程开发经验不足,开发过程中遇到困境,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普高英语选修课的困境

(一)重必修,轻选修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考应试教学倾向明显。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必修课程中应试内容的教学,特别是语法知识等,并认为选修课程与高考无关,不认真备选修课并且随意压缩上课时间,也没有具体的教学评价。

(二)普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有的普高学生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到了高中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加上自我学习能力差,词汇量少,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严重挫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而普高选修课的评价缺乏系统的原则和方法,评价体系不完善。

三、应对策略

(一)精选选修课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联系

课程标准指出:“设置选修课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开设选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必修和选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的英语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内容应该相辅相成。”

教师要充分研究选修课教学与必修课教学的差异,在注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前提下,更加重视知识面的广度,重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维度。例如:在选修课《异国风情――走进英国》授课前,笔者让学生联系在module1Unit2englisharoundtheworld中所学的知识并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笔者讲到英国的语言文化、地理、历史,如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简称英国,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等,这为学生以后学习module5Unit2theUnitedKingdom做好了准备。

(二)制订助学策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精选选修课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普高学生的基础、心理需求和阅读情况,教师在英语选修课的开发和实施中,要注意选择学生了解并感兴趣的内容。例如笔者开设的选修课《异国风情》,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源和教材,所以在开课之前笔者先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为什么选择《异国风情》这门选修课?”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如下表:

参加本选修课的目的人数统计

喜欢学习英语18

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10

强化历史、地理知识3

放松娱乐3

自己喜欢的课程已满员了,随便选一个1

从上表可以看出,愿意选择英语《异国风情》选修课程的学生占多数,对于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希望通过这样的课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因此,笔者教授选修课前会考虑结合必修课内容,讲述一些和必修课中有联系的国家,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了解英国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优化选修课课堂设计

新课标指出:“学生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必须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因此,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设计课程。例如:在教学选修课《异国风情――走进意大利》时,笔者让学生预先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足球、美食等;然后笔者在课堂上利用ppt展示意大利的历史、地理、景点等,再让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意大利。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三)选修课授课模式多样化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多习惯于“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选修课堂上,教师应创造一种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用最大的限度消除学生的恐惧与畏难情绪,使其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主张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替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因此,教师要实现授课模式的多样化。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既要注意两者的联系,也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所以对它的测评不能套用必修课的考试方法,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可以给每位学生创建一个学习档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见附表)。

备注:

①学生先自评和小组互评,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和师评以及总学分或者等第。

②过程评价内容中的具体表现由教师根据自己开设的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填写。

③该分数记入学分认定表中的过程表现,占总学分的30%。

四、结语

选修课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和必修课一起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诊断选修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找到解决这些困境的方法,能逐步规范、改进选修课教学,从整体上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a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