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5:00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核心范畴;思想政治教育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5-0008-04

从1980年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到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办文件明确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其间正好二十五年。尽管时间较长,历经艰辛,但总算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的重大进展,令人欢欣鼓舞。然而,政策规定仅仅属于政治行为,它虽然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制度化,但并不等于学术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已经建立,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成熟的标志。目前,在一些学术领域并没有接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科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标志至少有三条:一是自身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二是获得学术界的认可,在学科丛林中确立应有的位置,进而获得社会学科建制的普遍承认;三是在社会和科学的实践中发挥功用,对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三个方面,最为重要的则为学术理论体系的建设。形成知识形态的学科体系,以知识合法性来取得学术合法性进而获得社会合法性,在学术界获得学术与学科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学学术理论体系的形成,最为重要的是基本理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最小单位的理论问题,而加强基本理论建设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建设和基础工程。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大厦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做过许多努力,并得到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最为突出的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分别提出并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作,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梳理和创新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由此开始,日益重视,不断取得进展。然而,从科学性和学术性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学学术理论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现阶段应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进,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队伍新生力量的加入的机遇,高度重视、大力深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以基本理论建设成就来显著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品格,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影响力和服务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深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可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切入:

一、基础理论

自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开始,就提出并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命题。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是什么?归纳起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有:其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这种说法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自己没有理论基础。其二,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这种说法掩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之间的关系或区别。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这些说法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没有自己的基础理论,也没有打算建立自己的基础理论。如目前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还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形态的著作,这方面的学术成果很少见到。由此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有无自己独立的基础理论,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定论。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基础理论,无法确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或工作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及其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作为现实的思想政治活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这种说法和规定是正确的;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学科或科学体系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思想,这种提法本身是不科学也是不周全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普遍适用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当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但马克思主义能否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深入研究。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这和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应当是两回事。思想政治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应有自己的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理论等。这些问题须深化研究,由此获得一个更加科学的认识。

二、基本问题

每一门学科及其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对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是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狭义上,暂且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它的基本问题。广义上,基本问题可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进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三个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涵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问题等都是基本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生、类型、价值、属性、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涵义、边界、定位、规范、共同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基本要素,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本质、功能、目标、内容、方法、任务、途径、规范、体制、评估、生态等问题。其中有些基本问题,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等各个领域,如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质、主体等。在这些基本问题中,首先要研究那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属于学术理论建设中的基础性、根本性、普遍性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立足点、价值所在,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中的根本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意义。

三、基本精神

任何文化类型都有基本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是从事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活动,它有一些基本精神。思想政治的教育基本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元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义。它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内在的精神约束和导向功能,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之中。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在不同时空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具有

个性特征,具有变动性,但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它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时空超越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标志。在当今社会变化十分剧烈的时代,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特别必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正是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四、核心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中处于主导性和支配的地位,对其他所有范畴具有统摄和统领作用,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中的最小知识单元,能够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象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符号意义。鉴于核心范畴的重要地位,有必要深化研究核心范畴。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应有一个根本的范畴,作为这门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诸多范畴,把哪个或哪一对范畴作为核心范畴,尚无定论。有的把思想与行为作为基本范畴,作为逻辑的起点。把两个范畴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既不符合事物本质的辩证法,又无法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当然也不利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体系。有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不言而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思想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心范畴和根本范畴。

五、基本特征

每一门学科应有其独特之处,包括这门学科特有的对象、规律、知识、理论、符号、方法,甚至是特有的语言、规范、风格,还有这项工作或学科的“当家本领”,这些是构成该学科特殊性、特有性、专业性的必要元素。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学科缺乏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不强,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学科和社会认同的一种重要制约因素。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照样能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这些人员本身的努力以外,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弱有关。其实,从现实来看,一些人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虽然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的要职,实际并不胜任思想政治教育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特征,与其他学科一样在于独特的科学性;作为社会实践或社会功能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应当是人民性(或正义性)、理论性(或思想性)、说理性(或说服性),一句话,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说道理为人民服务,服务于人民的思想解放。

六、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交流”,即“思想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过程。这种理解是通过思想交流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指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交流是一种相互平等、共同参与、双向互动、合作完成的过程。从苏格拉底到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增进了解、实现共识的基本方法。总结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指出基本方法是采取“民主的方法,说服的方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这里的“民主”,主要是指人格平等(同志式的)、气氛轻松、有来有往的状态;“说服”,则是指用道理服人,以真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或以势压人。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出,建设学习型组织,其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在于“交流”。个体学习和团体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而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目标,这里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个体学习是个体内部自身和个体与外部的信息交流,团体学习是团体内部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组织学习是组织体系内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内个人与个人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观点交锋。没有交流就没有学习,没有组织体系内各主体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的交流也就没有组织学习,尤其是无法开展激发思想的创造性活动,无法生产创造性成果。

七、历史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知识和思想的丰富宝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和源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宝库,又是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资源。先有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后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总体上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对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事实进行考察、研究和反思,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建设的重要领域和重要任务。以史为鉴,不断反思历史并从历史反思中获得智慧,从历史中发现和揭示规律,让历史为现实服务,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史和理论史研究的目的。从古希腊文化到全球化思潮,从孔子到,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都应当进行总结和反思,除了写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以外,还应写成“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解放史”,等等。

八、范式

“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科学家群体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学术行为方式,包括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自然观,提供共同的解决问题的框架。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范式,而且在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范式。根据库恩的说法,“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不仅要回答自己的范式是什么,而且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过程中范式的变化及其意义,还应当提供对科学研究、认识与实践有效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式。

九、经典

经典是一种典范性、权威性的文献,经过历史筛选而留存下来,成为后人反复阅读并获得智慧的载体。一般而言,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必有经典产生和经典存在。阅读历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已经积累了许多经典。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有两种类型:一是经典文献,如《理想国》(柏拉图)、《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古田会议决议》()、《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等;二是经典案例或范例。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提供了丰富而经典的案例,如三湾改编、、干部“三同”、真理标准讨论等,乃至苏格拉底的助产术、西方管理科学中的头脑风暴法,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总结和研读的范例。库恩非常重视范例,他指出:“范式是共有的范例,这是我现在认为本书中最有新意而最不为人所理解的那些方面中的核心内容。”范例是理论表述相对应的经验解答,它本身蕴含着科学原理,又以经验形式告诉人们,对于教育或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技能方法有着特殊的价值。经典诉说着思想政治教育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逻辑力量,传承着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智慧,而且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仰和信心,对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

应抓紧整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经典的研究。

十、方法论

祖嘉合指出,方法论有两种界定。一种界定是:“‘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根据这一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说或理论。”另一种界定是:“方法论是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相孤立的方法论。“这个界定告诉我们:方法论是人们运用相对抽象的理论形成了一种观察认识事物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关于方法的理念、结构、历史、发展、运用等方面的思想与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事实、知识和学科)特有的方法,不是能够简单地从其他学科拿来就用或简单转化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部的方法,而关于相应的理论即方法论,应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其实质而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用哲学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提、条件、实践、现象进行透视和解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超越。孙正聿指出:“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点。人的任何思想,都蕴含着构成自己的前提;对思想的前提批判,就是思想的逻辑层次的跃迁。”他认为,对思想的前提批判或反思,属于哲学反思,既是十分困难的,又是极其深刻的。说到底,就是为了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普遍性知识和先进方法,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质。社会、历史、系统等观点可以作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方法。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研究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项活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要双方合作完成;观察、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它置于社会中进行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条件等,从社会大环境中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从元理论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深层次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依据和思维方式,其中,思维方法决定研究方法,进而影响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学科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把握。第一,提高认识,强化主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要依靠主体力量,要有一支为之奋斗终身的队伍,这些人应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具有较高的主体性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应有自己的独立品格,由此应有主体意识,即学术意识、学科意识和学科主体意识。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建设的自觉,认识其必要性、责任性和使命感。第二,遵循规律,强化科学意识。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依照学科范式的规律,强化科学意识,运思科学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的发展。在这里,元理论思维与研究是值得运用的方法。第三,制定规划,强化推进意识。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建设列入学科建设规划,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不断推进这项工程。第四,组织力量,强化攻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理论工程,应组织学科集体力量进行攻关,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实现突破,获得重要成果,实现重要进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

[2]郑芸,孙其昂,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视角中的“思想”[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7-20.

[3][4][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8,168.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其研究成果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重要性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方面出发,我们可以知道其作为一种疏导人的心理发展、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以人作为其学科发展出发点和基本点的。在这个意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包含了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这一内在价值取向的影响和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发展才能得以存续和发展下去。[1]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资源内容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是以多种现实和历史的人文内容为发展的原动力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精神是其主要内容的重要体现方面。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的精神意志,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内容。其次,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理论来源。再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精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建设架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是一个多维度、多方位和全角度的理论系统,在实际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可以从其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在纵向上,应该深入到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土壤当中,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为中心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人文关怀的重要切入点。在横向上,构建以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统一体系的理论系统,加强对传统的人文精神和先进的时代精神渗透和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方法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需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把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的关键程序和重要突破口。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调整、和谐和感化的融合原则和实现方法的运行机制。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有理解人文关怀的含义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误区的纠正两个方面。人文关怀中的“人文”指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通过利用沟通和交流的形式,把深刻的价值观念和共存的思想理念进行换位思考,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抽象的反思,赋予整个沟通过程以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在充分理解“人文”的含义之后,我们需要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紧密的理解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思想道德过程当中对于他人需要的满足与关注,把相关的人文载体的内容通过实际的思想道德的传播过程而实现完整的传递。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一种以制度关怀为主要的工作立足点的推行机制。制度关怀就是利用有“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文化载体去渗透到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实现过程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误区的纠正的方面,人文关怀在实现的过程中缺乏了“人文”的核心内容和忽视了人文关怀主体的全面关怀是务须纠正的两个主要方面。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还没有很好地全面贯彻“人文”的关怀理念。目前的人文关怀主要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主要的利益进行关怀。这种关怀并没有很好的体现“人文”的内容,因此不能把该种关怀说成是人文关怀,而只能说是日常生活关怀。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关怀”与“人文”之间的联系并不大,“关怀”在过去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解读为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或者群众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注。这种解读无疑只是停留于对应的层级关系上,从而也没有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上或者更加宽宏的思维上去进行落实。而另一方面,“人文关怀”缺乏对关怀主体相关内容的考虑。在过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当中,都把研究者排除出相关的关怀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发展方向的研究

促进研究方式的转化和优化,革新人文关怀的思维方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沿着系统思维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集合各种社会生活方面和范畴的系统学科,也是一个以人为本和根据人的实际生活需要来引导人进行终极价值最求的思想道德发展过程。其次,人文关怀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思维的发展。立体思维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方面,同时也是以人的发展多样性和立体性为出发点的。人具有多种属性,人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以是“抽象的人”;可以是“社会的人”,也可以是“自然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人文关怀过程中的立体思维的研究能力。

促进人文关怀的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促进人文关怀研究视角的多样化的主要途径是以世界的眼光去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经验。例如国外的社区健康活动和相关的关爱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于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人文关怀应该利用多个学科之间的优势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发展。例如,可以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现实的实践基础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化解相应的研究困难。历史借鉴的研究方法一直都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但在运用相应的研究手段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到相应的历史文本当中去寻找有意义的内容。而另一方面,比较研究法也是人文关怀研究的重要使用方法。在运用该种研究方法时,应该平衡好各种实例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深入了解各个比较内容之间的异同。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探索,从而在反思先进的人文关怀的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缺失当中可以得到相关的难题解答答案,最终确立起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最佳研究途径和研究爱方案。

参考文献:

[1]任效峰,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J],理论观察,2006(1):32-34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3

论文摘要:房玫教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导论》是一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根本意义,思考和回答“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术著作.该书既紧紧扣住了时代脉搏,又切合我国的客观实际,高屋建瓴、意蕴深刻.既有规范性的一般说明,又有关于实践操作和注意事项的具体提示.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兴旺发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作用。就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保持着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冷淡、排斥.甚至厌学。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不够,说服力不高。感染力不强,缺乏实效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关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和实践始终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这种研究往往分别侧重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某一方面(这当然是必要的),还缺乏对“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一问题的总体的系统的研究,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根本意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在认识和实践中还存在着误解和偏差:一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单纯的文化课程,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知识体系。一种学问。只要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学问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就行了。因此。讲究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喜好甲乙丙丁式的繁琐讲解。一再嚷着教学时间不够。在这里,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脱离实际的假、大、空的“高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变成了脱离实际的假、大、空的“唱高调”:二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日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形势报告。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追求大场面,搞政绩。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谁都能上。只要能把学生唬住就行了。在这种视域中,讲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没有看过《毛泽东选集》;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不看《邓小平文选》,甚至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也没弄清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不懂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的课堂成了炒股战场。思想道德修养课变成了辅导员的训话课等等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些误解和偏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不大的一个深层原因。显然。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根本意义的研究。搞清楚“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格外紧迫。

房玫教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导论》就是一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根本意义。思考和回答“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学术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既紧紧扣住了时代脉搏。又切合我国的客观实际。本书立足于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基本趋势和中国实际及其发展的新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及其成长需求的新特点。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相关精神为指导思想.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基本原则。对“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出了富有时代感的论述。书中写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要与中国实际及其发展互相作用;而且还要与世界历史进程互相影响。这两方面互相交融和互相促进。从世界历史进程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趋势:从中国实际及其发展看,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巨大而深刻的新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及其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判断与解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只有在认真研究新变化、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其实效性”。这样的论述。既紧紧扣住了时代脉搏,又切合我国的客观实际.高屋建瓴、意蕴深刻。

第二.思路新颖、内容翔实。在教育研究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虽然很多,但从整体上系统地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成果并不多见。而这正是本书的一个特色。本书着眼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历史和现状,在广泛汲取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较完整地建构了研究与表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框架。全书共分九章。以多元视角,分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定位、当代视野、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实施等方面作了详细的理论阐述。这样的体系框架。不仅思路新颖、逻辑清晰,而且各个章节既相对独立。又浑然成篇,从而使“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怎样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个根本性问题。清楚地凸现出来。整部著作。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生动。

第三。具有学术见地。富于实际操作。相对于学术界在这方面已有的成果。本书有不少创新之处,这是作者长期潜心研究的思想结晶。比如,过去有这样一种误解。即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这一点作者在书中进行了澄清,并提出了当今时代深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不仅要“横向借鉴”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而且要“纵向继承”中国古代在这一方面的优秀传统;由此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课程的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从价值论意义上,即目的意义上说的.是指每门学科都要挖掘该学科的有关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狭义不仅是目的的意义上。而且是从主要手段的意义上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是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专业课程,而是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高度统一的课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课程作这样的两种理解,既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责任感。又如.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评价问题上。作者在书中也作出了独到的分析。针对仅从教育教学的结果上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片面性倾向.提出必须站在教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结果三者相统一的高度.遵循着方向性、先进性、可行性和激励性相一致的原则.用“情感标准”、“认知标准”和“践行标准”来综合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样的分析,既纠正了评价中的片面性,又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等等。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当前,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国务院、宣传部、教育部等依次颁布了相关文件,要求全国高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由于高等教育扩招,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高职学生比起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思维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更高、自我意识更强烈。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在改革大潮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是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对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备较强思想政治素质的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体现在必修的四门理论课上,其实效性就是有效地将这些理论思想植入学生的思想中,使其成为学生价值观的一部分,真正引导其自我成长。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但不稳定,极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和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思政教育对他们来讲更有意义。第一,有效的思政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有效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价值观是基础,由此产生的优秀意志品质、阳光积极的心态是学生人生路上前进的风帆。思政教育首先要把握住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及实践,必修和必考的课程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因此思政理论课实效性对高职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高职思政理论课实施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思政理论课没有开设的必要,或者为了拿学分、应付考试而上课;认为教学内容深奥晦涩、难以理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表现方式不甚满意,认为理论课堂沉闷无趣;应考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考核方式死板教条;课程学习之后收效甚微,甚至毕业时回忆不起来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些虽然是抽样调查结果,但却是国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真实反映。

2.当前现状的原因分析。首先,从社会的层面看,国内外的形势以及当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正面效果,学校不再是理想中的纯净乐土,与社会的强烈反差使得学生对正确的价值理念产生了怀疑。其次,从学校的层面看,学校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普遍不够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停留在避免学生惹事的层次,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探讨和创新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也影响了任课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因此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再次,从个人的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学业压力相对较小,学生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而网络中充斥着各种思想潮流,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困惑。与此同时,就业压力下学生更愿意花时间去追逐各种证书考试,忽略自身价值观凝练和政治素质修养。

三、提高高职学校思政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1.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首先要自我提升,用正确的价值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自身言行与教授的理论相统一,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用优秀的个人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

2.教学内容的现实化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是一直以来让教师和学生都较为头痛的内容,一方面学生的阅历和思维深度不够,难以理解那些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理论思想,另一方面现实世界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冲击让学生对理想的理论知识产生了怀疑。这就要求教师甩开遥远、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将现实问题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加以引导,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去分析问题。这样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巧妙融入了实践,不仅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应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考核应改变死记硬背的模式,教学可采用讲授+演讲+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教师承担引导的责任,将较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理顺了思维认知,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72-03

[作者简介]付小玉,吉林艺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21)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永恒主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优势,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特色。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从未遇到过的新特点、新挑战。必须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问题,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象的新特点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成长于社会剧烈变动的转型时期,其思维、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80后、90后的大部分独生子女普遍获得了较全面的物质营养和较早较好的智力开发,加上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他们普遍体魄健康,智商明显增高,思维敏锐,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同时,他们重感情、轻是非,重情绪、轻理智,处理问题时容易冲动,感情化、情绪化色彩较浓。

2.当代大学生思维多元化,具有丰富想象力,学习刻苦,优越感强,普遍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命运,遇到重大是非问题时,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同时,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热情,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信仰有所削弱,有的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3.他们普遍兴趣广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努力表现自我。网络和信息技术是大学生普遍接受的获取知识和表达思想的主要渠道。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为他人服务的思想。一些学生是非观念不强,损坏公物、考试作弊等。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视为正常,表现出道德及法制观念的淡薄。

4.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充满活力、爱好广泛,其综合素质明显高于以往大学生。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把握上明显欠缺。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学生身上很难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底蕴。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表现为:

1.文化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不同制度、不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在冲突与抉择中逐渐相互吸收,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思想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从而形成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一方面加深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彼此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的沟通和理解,从而达成谅解和共识;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文化观、生活方式借助文化全球化逐渐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从而极大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会对处于具有强烈好奇心和一定逆反心理年龄段的大学生产生很大诱惑和压力,容易使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扭曲甚至变质。

2.市场经济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导致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给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以巨大冲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分配不公,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及信用缺失等现象,使一些大学生对现实产生迷茫的认识,价值观、人生观扭曲。

3.互联网的挑战。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网民群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之间交流观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非法信息、色情信息、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的新挑战,辨别能力差的学生极易受其不良影响从而埋下健康成长的隐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从而使部分大学生对我们主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动摇。还有,部分大学生因过分关注人机对话而淡化个人和社会及他人的交往,出现孤僻、冷漠、不合群、责任感弱化等现象。如何使大学生有效抵抗不健康信息的诱惑,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守住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4.高等教育改革的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转变,高等教育呈现出办学理念、办学主体多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特点。这必然会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带来一定影响,使他们的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同时,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成分和结构更加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日趋个性化。伴随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普遍上大班课和选修课的增多,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被打乱,致使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被弱化。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只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当作专业和知识体系来讲授,或只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一些学生也只把它当作能拿学分的课程来学,其价值升华、精神洗礼、思想提高的功能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5.人性关怀需求的挑战。马克思认为,人性实际上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今天我们强调人性关怀,并不意味着我们价值观的倒退。相反,它正是中国共产党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普遍缺乏人性关怀,那种一味的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尽管现在的大学生生活在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代,但不少大学生身上仍然存在着自私冷漠、个性过强、公德意识薄弱等现象。一些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满堂灌,甚至对学生态度冷漠,无视学生的思想火花,从而扼杀了学生的理想及创新意识。

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应对挑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就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积极进行创新。

1.思想理念创新。思想理念的创新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前提。传统教育观念崇尚“师道尊严”,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育方式不能有针对性地从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出发进行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因此,这种教育观念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就必须确立“学生第一”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主体,使教育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应提倡“学生第一”的理念,以关爱学生为根本,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入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2.机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育人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如机构设置多、协调不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机构边缘化、管理缺位等。因此,机制的创新刻不容缓。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学校党政领导中要有专人主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其次,要有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再次,要建立操作性强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支持,要有人财物的保障。第四,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调控机制。要建立快捷准确的反馈机制,及时对大学生群体及个人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从而避免教师空谈说教。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树名师,奖名课,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加以褒奖和宣传。

3.内容创新。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使之既符合主旋律宣传教育的需要,又满足大学生多元的文化需要,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实效性和说服力的重要环节。当前,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新成果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来。具体说,就是要将党的十精神、科学发展观思想等最新理论或成果充实到课堂中来,切实回答诸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基本理论问题。与主导教育内容相关的辅助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对代表全人类进步思想的西方思想家的学说、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也可以进行适度的介绍和分析,从而扩展大学生思想视域。

4.方法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必要的理论灌输是需要的,但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居高临下地硬性灌输,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贴进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情入理、入脑入耳,增强教育效果。应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方法。要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不能把“满堂灌”变成“满堂放”,走另一个极端。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6

【摘要】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典型教育仍是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典型教育方法在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仍然闪耀着巨大的理论光芒,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立和发展凝结了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心血和智慧,尤其是毛泽东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笔者系统研究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及理论研究中的相关论述,概括了毛泽东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贡献,以深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石,彰显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光芒,推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发展。

一、毛泽东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不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指导,还创造性地从哲学高度阐释了一系列哲学方法理论,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实事求是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毛泽东强调,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就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就要有的放矢,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毛泽东在知行统一的实践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升华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一个基本方法。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801这不仅明确了客观事物存在发展的可知性、规律性,也确立了从实事中探求到客观规律来指导行动(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原则。这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方面体现了知和行、真和善、本然和应然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由于从实事中探求的客观规律中,本身内在地包含人的活动的规律性,人在实践活动中追求两个出发点、两种尺度的统一。”[2]可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点,也是最根本的辩证方法。只有学会运用实事求是方法,才能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为此,毛泽东还提出主动权来自实事求是,“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3]197“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4]707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贡献,并散发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气息。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努力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中去把握教育对象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二)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所谓矛盾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性以把握其特殊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方法。毛泽东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他在《矛盾论》中对此进行了集中地论述,认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的这一个法则,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5]304他指出,一切事物都充满矛盾,“在社会现象和思想现象中也是同样地存在着。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5]309“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5]309所以,分析和研究任何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不例外。毛泽东认为,人们的思想问题也贯穿着矛盾的发展,应“把它看作是客观矛盾的反映,客观矛盾反映人主观的思想,组成了概念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不断地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5]306坚持矛盾的观点,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5]322毛泽东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确立了如何区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提出了如何解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它从根本上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用矛盾分析方法获取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预测其思想和行为发展趋势,选择和实施科学教育策略和方法。否则,就容易犯错误和走弯路。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深刻理解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方法意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群众路线方法群众路线方法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重大贡献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所谓群众路线方法,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他强调,一切为了群众是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基础。“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6]1260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之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并与认识路线一致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324“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3]324“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320要求大力“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3]323要善于将群众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接受考验其是否正确。这些理论和思想不仅科学地阐明了群众路线方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帮助人们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发挥其“生命线”作用。

二、毛泽东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科学原则

在长期革命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毛泽东阐释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毛泽东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原则。他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6]1512“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7]34毛泽东认为,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历史进程中起促进作用的“劳动人民”、“人民群众”。毛泽东反复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毛泽东还深刻地阐明了人的自觉能动性。1938年,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4]477把人看作是第一位的、最宝贵的,其实质是毛泽东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创造力。所以,毛泽东“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时提出“平等原则”[8]51、“积极引导原则”[8]57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新时期积极探索人文关怀方法也提供了理论指导。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科学把握好“人”这一最为活跃、能动的因素,把教育人、塑造人、培养人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要地位,努力调动和发掘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二)重视实践原则这里的实践原则,是指人们的正确思想、观念是来自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社会实践,教育时要注意发挥实践的作用。它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的科学运用。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系统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1963年,他又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强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3]320同时,他还精辟地论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形成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反复循环上升的过程;人的正确思想要能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实践是正确思想产生的基础,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是在群众的实践中产生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地阐明了人的思想与实践的关系,揭示了人们思想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实践作为检验人的思想(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尺度,充分肯定了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中确立实践性原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必须强调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从实践中探索人的思想形成、转化和发展规律,使经验化的工作方法不断地上升到理论高度,使之科学化。(三)坚持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具体运用的表现。毛泽东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采取民主的方式、平等的态度对待教育对象,尊重和相信群众;而不能高居于群众之上,动辄训人,自以为是,这不仅仅是态度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毛泽东强调:“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7]209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应该遵循民主原则。为此,毛泽东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化这一原则。在延安整风时,毛泽东总结长期党内斗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和教育的正确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1]1096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更强调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都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教育时更要尊重他们,以平等的态度同他们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中国共产党忠实地遵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个原则。”[7]211“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7]211-212这不仅表明民主原则是由我党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的,反映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属性。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中坚持和贯彻民主原则,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思想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正确原则。(四)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毛泽东的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对人进行思想教育时要给人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准则。他一再强调,人的精神世界、思想问题的变化离不开物质动因,要从政治上动员人民群众,既要给人民传授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给他们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注意将政治宣传教育与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反复强调教育干部和战士尊重群众利益,爱护群众利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毛泽东先后写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报告。他指出,在做思想政治动员工作时,“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5]136-137“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5]138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5]138否则,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这深刻揭示了关心群众物质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创立和发展中提出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统一等原则,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丰富内容。在新形势下,更要坚持这一正确原则。

三、毛泽东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实践方法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7

关键词: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成人教育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是成人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艺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关系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存在枯燥、乏味,成人学生不愿学不愿听、没有兴趣,课堂上打瞌睡、看小说有的甚至逃课,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有待提高。要使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成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必须善于加强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理论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征服成人学生。

一、巧妙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节课讲好开头,巧妙地设计导入新课,事关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一下就吸引听众的眼球,先声夺人,一鸣惊人,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可以引用恰当的材料、诗歌、名人名言、歌曲等等,以此导入新课一定能触动感染学生,如果每堂课都巧妙的设计导入新课,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巧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

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如何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巧的设计,呈现给成人学生精彩的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四讲”:

第一,讲好历史事件,形成形象认知。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很多历史事件,讲清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每堂课都有一个特写镜头,对于成人学生加深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选用恰当的材料讲好历史事件,对于向成人学生传授知识、形成形象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讲活重要人物,启迪做人处世。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对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理论、历史功绩,有很多值得我们成人学生学习的,任课教师善于利用历史人物丰富的资料讲好人物生平,对于启迪成人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立世做人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讲解学术前沿,开拓理论视野。学术界对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对于一些基本理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介绍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助于给成人学生呈现学术研究的动态,开阔理论视野,培养成人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将学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恰当的介绍给成人学生,必然会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启发成人学生治学为学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

第四,讲解考研真题,促进学生发展。当今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通过成人教育提升自己的学历、知识、层次是很多成人的选择,有很多人通过成人教育拿到了本科学历后,又准备选择考研究生这条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考研必考科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特定的章节适当讲一些考研真题,对于激发成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讲解时要着重在真题分析、答题技巧、学法指导等方面展开。这对于帮助成人学生熟悉考研政治理论考试,提前进入考研角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见,精巧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讲好历史事件、讲活历史人物、讲解学术前沿、讲解考研真题,可以激发成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对于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式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最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这是任课讲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问题教学法。要精心设计问题,当然提问成人学生有技巧,提问时要先说出问题然后再点学生回答,以便给全体学生思考的机会,把学生调动起来进行积极思考。

第二,比较教学法。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可比价值的知识点和世界近现代史进行大胆比较,这对于成人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比较题目可以提前布置,课上典型发言。比较教学法,既可以调动成人学生动手查资料、动脑筋思考问题,又可以使他们加深对基本理论的学习,是一种值得运用的方法。

第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选用恰当的案例,对于成人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而选择案例不是容易的事,必须多读书,勤上网,重积累。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打造认真负责的教师形象。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舞台,要把课堂这台戏唱好,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那是蹩脚的教学,这台戏也就很难唱好了。因此,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打造认真负责的教师形象。

第一,仔细锤炼多样的教学语言。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多样化,要做到准确、形象、幽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习语、成语、歌词等。准确的意思是表述基本理论知识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形象就是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幽默就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认真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现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制作课件要力戒把课件简单的变成了黑板,不能仅有单调的文字,课件制作要精美,不仅有文字,而且要有丰富的图片资料,要恰当的截取历史影视资料放在特定的教学章节中,这样能给同学们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增加课堂吸引力。总之,精美的课件必须是有文字、图片、图示、表格、影视、声音、甚至通过超级链接能连接网络,这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注意教学细节显人文精神。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必须善于注意一些细节。任课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带头遵守教学制度;板书设计科学、精炼、对称,主副板书分明,字写得不好尽量少写;使用普通话、口齿清楚、语速适中、声音要灌满讲堂,力戒使用方言,杜绝口头语如“这个”、“那么”、“哎”等等;注意教态,激情饱满,情感丰富,抑扬顿挫;讲课进行中如果有人进出或意外事件发生要暂停讲课、人文处理;热事件要冷处理;要关心成人学生学习成长,尊重成人学生人格,民主教学。

综上所述,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件系统工程,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需要任课教师耐得住寂寞、甘做冷板凳,多读书、多积累、勤思考、出妙招,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要巧妙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精巧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打造认真负责的教师形象,以此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臧克家.毛泽东诗词鉴赏[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8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heanalysiscurrentqua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oughtpoliticstheoryclasseducationexistence'squestion,proposedthatthepromotionqua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oughtpoliticstheoryclasseducation'ssuggestion,enhancesitsclasseducationeffect,completesthequa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isaspectclasseducationalwork.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Keyword:Quality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oughtpoliticstheoryclasseducation

引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门需要深入人心的教育工作,是“精神”教育,它能极大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言行。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对象是90后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喜欢积极表现自我,对社会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快速接受新事物在经济社会、也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改变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从而很好的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学生,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亟待得到深入的探讨研究。

一、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高职院校的很多领导都认为,职业院校的任务是依靠专业课程体现优势,吸引生源从而保障就业,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的公共课不需要占用太多课时。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配备不足,专职教师严重匮乏,只得从本校或校外聘请非政治类专业教师,导致讲授内容缺少专业性和实效性,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2、教师引导不足,教学质量不高

有些职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少教学责任心,忽视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或讲授内容太杂乱满堂灌,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课程不感兴趣

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自己以后靠专业课吃饭,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只要考试时找到答案就行,学不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重要。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检验标准不全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是检验实效性的单一模式,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学效果

1、学校设立专项资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上大力支持,并且保证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每年定期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全国各地参观考察。评选高级职称,进行高学历深造,参加交流培训活动,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做好思想工作就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或学校团委干部,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二)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主导性,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强化教学责任心,提高教学理论水平。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多种现代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学生讨论、辩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用真实案例引导教育学生,用亲身感受感化学生,不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意义,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课外教育与课堂教育的结合

1、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凸显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要重视硬件环境的改善,定期装修教室,宿舍,多设自修室,扩大图书室馆藏量,多建人文景观,加强校园绿化设施,体现学校人文环境。改变强制学生自习的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定期聘请社会知名学者、教育家、成功企业家到学校开办讲座。利用晚自习时间,开设礼仪修养课,影视欣赏课等选修课,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校的文化氛围。

2、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将学生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以学生到企业实习为契机,一方面了解专业技术操作,另一方面使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当地社会发展情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亲身感悟党和国家路线、政策、纲领的正确,提升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身感悟社会发展,增加教学素材。

利用节假日、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发挥学院团委与学生社团的优势,大力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展现自我的热情,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开展读书心得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定期举办礼仪修养大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需要系统的开展,要紧紧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体现时代性,实效性,从多角度改变教育模式,以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道德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冯国平,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读本(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讲座用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9

关键词地理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思想,同时也是人地关系最高道德水准,运用科教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中学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

20世纪初期以来,由于世界一些落后民族的相继独立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资源的匮乏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地球环境日渐恶化。如何协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世界许多国家在地理教育中开始了新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较系统的科学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全球共识。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表明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日臻完备。

2可持续发展思想敦促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全面化、综合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的变革。公众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是中学地理教育目的的新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未来可持续发展参与者的大军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教育。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从观念上改变自己错误的环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的参与,使人们不断提高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日常行为活动中做起。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和生态朝着良性方向持续发展。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呼吁各国重视地理教育,并对地理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策略等做出统一的、规范化要求,其意义就在于此。拓宽了中学地理教育目的,使其全面化、综合化。这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相对于基础教育其他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它使学生具有21世纪建设人才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环境意识、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为此,中学地理教育应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使其在21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有效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建设做出贡献。

3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和改革,许多现代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改革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3.1增加新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

为适应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在地理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新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内容。这些新的地理观念和信息,可参考《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地理教育国际》以及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些内容的增补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3.2减轻知识学习的负担,加强地理能力的培养

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即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能力的总和。现代教育观认为,能力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第一位的任务。因为接受知识是一个终身过程。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学生具备各种学习过程所需要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更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中学地理教育也应把地理能力的培养视为中心任务。

3.3系统地理要强化人地关系,突出学科的应用性特色

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走出为学知识而学知识的误区,同时也要避免在知识上面面俱到。在人地关系的教育上应改变重说教、轻能力的现状。避免只是从消极方面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而要从积极的角度指出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方向。

为此,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两条原则:一是强化人地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预测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以正确地调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活动方式;二是突出地理应用的特色,使学生明确所学各类地理系统及要素性质,物能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和发展规律的意义,并掌握利用、改造和保护各类地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方式和途径。

3.4区域地理要突出区域发展条件、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策略两个方面

参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地域为依托。区域地理研究的意义就是在具体的地域范围内,对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考虑,协调解决。区域地理的教育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和地理分布,了解区域地理现状,而是要让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能更深刻地揭示人地关系,为地理应用提供广阔的领域。为此,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以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4可持续发展对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不断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便于更好地、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4.1积极掌握和充实新的理论性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达到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应重视地理教育发展趋势,及时适当地调整地理教育工作,积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充实头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关注国家发展,让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同时应密切关注地理教育理论的充实、更新,及时了解掌握地理教育新理论。除此之外,作为地理教育的工作者,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内的新思想、新观念,以便在教学中恰当借鉴利用其研究成果。

4.2提高思维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和利用。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操培养时,必须充分研究教材,利用教材,设计出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特点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大教学活动容量,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圆满完成地理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最终贯彻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5构建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方法体系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方法就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证。要完成地理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新任务,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方法所能承担的,而是需要多种教学模式、方法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共同完成。所以我们要探索多种地理教学模式、方法,使它们在实现地理教学新功能中发挥优势,最终实现完全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继术.浅谈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刘健.中学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篇10

论文摘要: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有益尝试。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咨询的工作理念,方法、态度正在逐渐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以其独特的工作角度和方法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了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新世纪人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的变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充满热情,他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某种偏激看法,甚至表现出排斥、反感、厌恶和抵触情绪。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心理咨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适应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里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过程。

高校心理咨询主要是指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知道或帮助,其目的可概括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1、保密原则,无论您说什么,咨询师都会为您保密,绝不会有第二人知道。所以您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信赖原则,咨询师应是信任与接纳的化身,要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积极审视求助者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必须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价值,相信人的可塑性。

3、助人自助的原则,咨询师的咨询过程不是替您出主意、想办法的过程,而是帮助您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您自己的心理能够得到成长。因此,咨询是“授人与渔”,不是“授人与鱼”。

4、无条件关注原则,无论您说什么,咨询师都不会以道德的观念去评判事情的对错,你所做的一切都有您做的理由。

5、中立原则,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应始终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与中立立场,确保咨询的客观与公正,不得把自己的私人情感与利益掺杂进去;咨询过程中不可轻易批评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求助者。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者在现实工作中的联系。首先,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咨询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保证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缓解紧张的心理矛盾,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1、两者内容的异同。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咨询三大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形成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密切。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

2、两者原则的异同。两者都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对工作对象要热情、尊重、诚恳、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重视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社会利益,而心理咨询则更强调来访者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除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外,还常采用听报告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而心理咨询除以言语作为工具外,还可适当采用具有医疗色彩的方法;心理咨询在形式上多为等待来访者求询,在很大程度上以来访者自愿接受咨询为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常采用主动方式,即使教育对象没有主动接受教育的愿望,教育者仍将根据工作需要努力促进教育对象转变。

3、两者方法的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采用个体咨询或治疗、集体咨询或治疗、测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一般是等待来访自愿接受咨询,来访者与咨询之间是平等信任的关系,以来访者为中心,咨询者重在聆听、疏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为内容,主要采用个别谈话、集体座谈、大会报告、德育课程等方式,积极主动根据工作需要来实施教育,重在传统、灌输,以努力促使教育对象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的提高。

三、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通过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关联性,二者应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心理咨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如下: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思想也有着相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支配心理活动的方向;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一方面,心理咨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而这些观念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起焦虑、不安的心理,有时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借助于心理咨询等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能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新认识,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多种学科、多种角度研究思想状况,将思想问题同心理问题区分开来,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心理咨询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方面有独到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3、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心理咨询工作只有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实际,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咨询才更有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的了解。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对外向型学生可严厉一些,这样易使他们受到震动,而对内向型学生则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如果过于严厉,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教育者在灌输新的思想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在起作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从内心接受正确的思想。可借鉴心理咨询的做法,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起了平等信任的关系。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来访者按咨询者的要求平静地思考、真实地回答和积极地改变。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的倡导者,往往处于居高i临下的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次要地位,这样不平等不信任的关系很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反感情绪,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信任关系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即有群体的共同特征,又有个体的个性特征,心理咨询工作既要面向群体,更要注重个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侧重于群体教育,授课、大会报告、集体座谈都是以学生集体为对象,缺乏对个体思想状况的关心和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群体和个体是相互影响的,群体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意味着群体教育的成功。因此,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