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风险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9:13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1

关键词:基金风险;Riskmetrics模型;GaRCH模型;风险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3-0152-04

引言

封闭式基金曾是我国基金业发展的"领头部队",1998年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的发行,拉开了我国新基金时代的序幕。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的面世,则开创了我国基金发展的新时代。近年来,我国开放式基金迅猛发展,从2001年的1只增加到目前的302只(截至2007年7月6日),远远超出了封闭式基金53只的数量,已成为我国投资基金的主流,并从中衍生出LoF基金(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和etF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然而,我国基金业的迅速发展与其业绩、风险评价滞后形成了一对矛盾,给我国基金的投资者、管理者和监管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我国基金业绩的风险评价开展深入研究。本文拟通过所选样本基金对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风险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二者风险的差别,为更有效的管理和防范基金市场风险提供启示。

1.风险评价的基本内涵

1.1风险的定义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如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的波动性或不确定性。从广义上讲,风险可以被定义为“时间结果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一般情况下只关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所以风险的概念可进一步表述为“由于时间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1.2风险价值

VaR(ValueatRisk)是近几年兴起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按照philippeJorion(1996年)所给出的权威说法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内的最大的预期损失”。VaR模型是用来估计给定金融产品或组合在未来价格波动下可能的或最大的损失,其优点是给风险测量技术提供了一个适用于不同金融资产、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金融资产投资者的统一风险测量方法。现在已经有许多的研究机构如30人小组、国际调期交易商协会等都把VaR作为测量市场风险的尺度。欧盟从1997年起,美国从1998年起,许多大银行已经使用其内部模型计算交易账簿的VaR损失,并准备针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

2.样本数据的选取与检验

2.1样本的选取

本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封闭式基金选取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两只;鉴于开放式基金的成长期不长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华夏成长一只,LoF基金选取一只――南方积配,etF基金选取50etF。样本区间为2005年3月28日至2007年8月20日,每只基金共583个数据。其中封闭式基金和etF基金数据为基金指数每日收盘价,开放式基金和LoF基金为基金每日单位资产净值。

2.2数据的属性检验和分析

2.2.1证券投资基金收益率的基本特性分析。

日收益率的计算采用样本数据的自然对数之差,计算公式为:

rt=in(pt)-in(pt-1)

上式中,rt代表第t日的收益率,pt代表第t日的基金指数收盘价。

其中,基金华夏成长、南方积配、50etF、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的收益率分别用r1、r2、r3、r4和r5表示。

图1华夏成长净值收益率折线图

图2南方积配净值收益率折线图

以上两图显示华夏成长、南方积配净值收益率的波动总体上比较平缓,前期平稳,近期收益率的波动稍微有所增强。

上图显示50etF指数收益率在大波动后跟随大波动,在小波动后跟随小波动,即有波动聚集和条件异方差现象。同理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指数收益率序列也存在波动聚集和条件异方差现象。

2.2.2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aDF统计量显示在99%的置信水平下该收益率序列是平稳的。同理可验证其他四个收益率序列也是平稳的。

2.2.3回归方程残差序列的aRCH效应检验。

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华夏成长的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2序列的aRCHLm检验结果表

F-statistic0.000930probability0.999961

obs*R-squared0.002809probability0.999960

三阶检验的结果显示,该残差序列以p=0.999961的相伴概率接受原假设,残差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由此说明,华夏成长的收益率序列不存在条件异方差。同理也可验证南方积配的收益率序列也不存在异方差现象,这和二者收益率的折线图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一致的。

3.模型建立与分析

3.1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时变方差和VaR估计

3.1.1基于Riskmetrics模型的时变方差分析。

由于基金华夏成长和南方积配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其时变方差可用Riskmetrics模型计算。Riskmetrics模型假定收益率服从条件正态分布,即收益率rt本身不服从正态分布,但收益率与条件标准差的比rt/σt服从标准正态分布。Riskmetrics模型采用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随时间变化的标准差σt,同时又以不同的权数反映了历史观测值对现在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σt+1=(1-λ)Σti=1λi-1r2t-i+1=λσ2t+(1-λ)r2t

其中令σ21=r21,λ为衰减因子,对于日度数据Riskmetrics模型取λ=0.94,这个值是根据残差平方最小的原理从众多实际金融数据中计算得到的。把样本收益率序列代入上式,就得到基金随时间变化的标准差。

图4华夏成长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

从上图看出华夏成长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总体上变动比较平稳。在2007年1月16日至2007年2月5日期间日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在2007年1月16日这一天收益率的标准差迅速到达一个峰值。在这期间收益率波动较大的原因为华夏成长于2007年1月12日

(星期五)进行第十三次收益分配,具体为10派8.31元。把2007年1月12日除息日对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排出,华夏成长收益率的波动总体比较平缓。

图5南方积配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

从上图看出南方积配收益率的时变标准差总体上变动比较平稳,但在2006年12月19日至2007年1月26日期间日收益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在2007年12月19日这一天收益率的标准差迅速到达一个峰值,以后该收益率的日标准差逐渐开始回落,趋于平稳状态。在这期间收益率大幅度波动的原因为南方积配于2006年1月15日(星期五)进行分红,具体为每10份基金份额分配红利6.85元。

3.1.2VaR值的估计。

把基金的日标准差代入计算公式VaRt=pt-1μασt,其中,pt-1为前一日的收盘价。当置信水平为95%时,μα=1.645。计算得到的VaR的统计描述如下:

表4华夏成长和南方积配VaR的统计描述

VaR置信水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观测数

华夏成长95%0.037750.022180.041630.261480.00322581

南方积配95%0.041620.033050.036790.298730.00165581

由上表对风险价值的统计描述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华夏成长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为0.03775,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为0.26148,最小损失为0.00322,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为0.04163。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南方积配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为0.04162,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为0.029873,最小损失为0.00165,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为0.03679。

3.2建立GaRCH模型,计算收益率的条件方差和VaR

3.2.1GaRCH模型的拟和。

由于{r3}、{r4}和{r5}序列经作aRCH效应拉格朗日乘子(Lm)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存在aRCH效应。因此建立GaRCH模型,计算收益率的条件方差。

根据Ljung-Box(Q)统计量,{r3}序列存在比较明显的6阶自相关,所以均值方程设定为:rt=αrt-6+μt。许多研究文献表明用GaRCH(1,1)模型就足够描述条件方差,并考虑到风险收益的相关性,所以建立aR(6)-GaRCH(1,1)模型。{r4}、{r5}序列的分析过程和{r3}相同,在此不再重复。用eviews5.0软件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5GaRCH模型拟合结果

Coeftz-StspCReSiD(-1)^2z-StspGaRCH(-1)z-StspaiC

R3(-6)-0.07670.04580.092.85e-060.09875.447900.910263.01680-5.4514

R4(-4)-0.0932-5.17200.00-1.61e-060.0049-4.407201.0149884.21380-4.7755

R5(-3)0.06261.41550.154.82e-060.10336.139800.901078.46950-4.9602

以上三个方差方程中的aRCH项和GaRCH项的系数都是统计量显著的,并且aiC都很小,这说明GaRCH(1,1)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

3.2.2基金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分析。

从以上三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只基金的条件标准差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有关基金管理者和监管者应加强对基金风险的控制和监督,积极有效的配置基金的投资对象,以便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其中基金泰和的条件标准差呈指数增长的态势,近期一直居高不下,应引起该基金管理当局的重视。

图650etF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

图7基金泰和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

图8基金金泰收益率的条件标准差

3.2.3VaR值的计算分析。

VaR的计算使用的计算公式为VaRt=pt-1μασt,其中pt-1为前一日的收盘价。由拟合出的aRCH类模型的结果,可得到条件方差序列,连同相应的分位数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VaR日序列。当置信水平为95%时,μα=1.645。调整样本后,共576个计算值,其结果统计描述如下:

表650etF、基金泰和与基金金泰VaR的统计描述

VaR置信水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观测数

50etF95%0.04450.02530.03950.16350.0116576

基金泰和95%0.05160.02450.05370.23640.0107576

基金金泰95%0.04720.02360.04850.23300.0092576

由上表对风险价值的统计描述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50etF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为0.0445,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为0.1635,最小损失为0.0116,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为0.0395。在95%的置信水平下基金泰和和基金金泰相对于期望值的平均损失分别为0.0516和0.0472,相对于期望值一天面临的最大损失分别为0.2364和0.2330,最小损失分别为0.0107和0.0092,相对风险价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0537和0.0485。由前面的分析和上述数据可以对某基金的风险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分析,进而综合评价基金管理人的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能力,给基金的投资者和监管者开展工作带来参考依据和便利条件。

4.结论

由于基金规模、存续期等主要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基金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组织、运作形式的选择对

基金风险的影响是显著的。

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期间基金规模固定,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更易出现“羊群效应”,最终使得其收益率序列存在条件异方差。而开放式基金作为一个金融创新品种,能更好地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其委托的销售机构以基金净值进行基金的申购、赎回,而且销售渠道包括银行网络,能够吸引部分新

增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改善投资者结构,起到稳定和发展市场的作用。由于开放式基金只能在一级市场按其净值进行审购和赎回,最终使得其收益率序列波动性比较平稳,不存在条件异方差现象。

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相比具有低风险优势。通过表4和表6对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风险价值的统计描述,可以看出华夏成长、南方积配和50etF三只开放式基金的日风险价值的平均值显著低于两只封闭式基金风险价值的平均值,其标准差比两只封闭式基金的也明显小的多。这符合理论上的分析,即封闭式基金具有较大的委托―问题;而开放式基金将使基金投资委托―中的权益义务关系明晰化,很大程度上能避免由于基金经理人的违规操作或过失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毫无疑问,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封闭式基金仍有发展的空间和存在的意义,但有必要对不良的封闭式基金进行改造和规范,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意]皮埃特罗•潘泽,[美]维普•K•班塞尔.用VaR度量市场风险[m].綦相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03.

[2][美]philippeJorion.VaR:风险价值―金融风险管理新标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10.

[3]施正可,涂三勤.VaR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基于t分布的Riskmetrics法[eB/oL].省略/asp/login.asp.pdf.

[4]王金昌.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价[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5]庄世云.我国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绩效的比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1).

[6]陈守东,俞世典.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法对中国股市的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7):11-17.[7]龚锐,陈仲常,杨栋锐.GaRCH族模型计算中国股市在险价值(VaR)风险的比较研究与评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67-81.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2

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政府设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进行直接的管理和监督;另一种是将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专业化的中介机构进行投资,例如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后面临着较高的投资风险,按其是否可分散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分为不可分散性风险,这种风险是外部的、客观的,不是基金管理本身可以控制的,是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形势的变动等因素导致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影响,其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风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国家随即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或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例如,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等国家政策的变化都会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投资收益产生风险。

2.法律风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没有明确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法律法规,当风险发生时没有相应的法律可以依据,从而遭受损失。

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从国家宏观调控、货币供需平衡、市场物价水平等方面来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变动的不确定性。当利率变动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没有最低投资收益率高时,就存在利率风险。

4.通货膨胀风险。社保基金的投资尤其是养老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在此期间使通货膨胀的影响降到最低,减少成本支出或者获得收益增加,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5.经济周期风险。经济周期的变动过程主要包括衰退期、萧条期、复苏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没有规律可循并且难以预测的,各阶段经济周期的变动都会使资本市场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从而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产生影响。

6.其他风险。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非人为的因素引起的投资风险,例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社保基金投资。

(二)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可以称为可分散性风险,主要是由于内部原因所产生的投资风险。包括:

1.经营风险。投资管理者由于业务水平或心理素质、投资经验等对经济形势判断错误、获取信息不完全、操作程序错误等原因导致的收益减少。

2.信用风险。资本市场是社保基金的重要投资场所,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能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信用保证。我国的资本市场的信用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政府、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三个主体方面,任何一方出现信用风险都会使投资收益受到影响。

3.流动性风险。对社保基金而言,无论是数量上的或时间上的不匹配造成资金收支不匹配,都会使社保基金出现流动的现象。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为了弥补当期的支出,就必须低价变卖资产或者举债以支付现金不足,使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遭受损失。

二、不同投资渠道的风险分析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我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主要包括以下形式:银行存款、政府债券、抵押贷款、信托基金、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其主要投资渠道按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型投资和风险型投资,安全型投资主要包括投资国债、银行存款,风险型投资主要包括购买股票、企业债券、实业投资等方式。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投资渠道进行风险对比,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产品中,其风险性与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风险越大,收益率越高。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投资于银行是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最安全途径,而股票是收益率最高,风险性最大的投资途径。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风险防范

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关键还在于控制投资的风险。

(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对社保基金管理投资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健全的法律法规使社保基金的投资更加合理和规范,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公共利益的实现。而现阶段我国在社保基金投资方面的法律建设还相对落后,具体的投资管理、运营、监督制度都没有严格规范,当出现风险时就会出现明显的问题,所以将社保基金运作的各个环节纳入到法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防范社保基金投资风险。

(二)加快委托机构的发展。由于我国社保基金部门的局限性,委托日益成为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这些委托机构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动提供信息服务,加强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对有关基金营运信息的监督。我国的市场委托机构不够发达,应加快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步伐,鼓励机构的发展,促使它们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对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三)建立完善的投资监督机制。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社保基金被挪用的新闻,这是由于对地方社保基金的管理监督不当造成的,因为没有建立严格的收支程序,信息披露不及时,使很多地方官员肆意挪用社保基金,造成一定的损失。建立严格的信息公示制度,明确标明社保金的收支情况,按程序运营,增加社保运营投资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增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完善社保基金的监督机制,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

(四)实现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分散化的投资是保证社保基金投资安全和实现合理收益的有效方式,通过“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的投资组合来减弱非系统风险的影响,以应对即时支付,保障社保基金的收益。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总和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少于10%,同一家银行的存款不得高于社保基金银行存款总额的10%;企业债券、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超过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同时,海外投资拓宽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更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

(五)明确社保基金各部门的责任。社保基金各部门的协调一致,是实现基金安全有效率运行的重要条件。然而我国的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密切,责任互相推诿,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存在许多的监管漏洞,应该明确部门分工,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效率,优化运作的内部结构。使中央和地方各司其责,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状况来决定实现怎样的投资,防范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

(六)完善社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当社保基金运营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3

关键词:养老金;给付风险;因素

1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状况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是整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其他技术历程的晴雨表,它能反映出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其他技术操作环节的严密性。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给付风险可以分为制度风险和管理风险两类。制度风险是由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所导致的养老金给付与预期目标不一致的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在给付环节所产生的风险,由管理不完善和管理缺乏效率而引起。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制度风险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体现为:①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实际运行约为80%左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制度设计的替代率偏高,这导致基金给付总额相对偏大,产生高于预期替代水平的给付风险;②退休年龄规定偏低,“低龄退休”现象普遍,与之相反的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趋势,因此产生高于预期支付的给付风险;③行业提前退休,产生制度设计未预期到的给付风险;④在“地方统筹、地方管理”的基础上,部分地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未能及时足额发放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拖欠情况;⑤由于社会养老保险金随物价或工资增长率的指数调整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情况,导致长期处于缺乏弹性的较高位给付水平。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的管理风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体现为:①由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识别能力有限,许多地区出现了不遵循给付原则的欺骗性申请、“死者”领取养老金、“企业欺骗性冒领”等各种道德风险现象;②管理系统缺少效率,不能保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还存在错付情形;③由于受地方主义的相关制度规定影响,社会养老保险金未能做到随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流动而正常转入或转出,使劳动者在未来退休时领取基本养老金困难重重。

2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因素分析

2.1人口老龄化问题

与发达国家在“先富后老”的情况下遭遇人口老龄化问题相比,我国则是“未富先老”,在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而且速度很快。这对我国的养老保险给付产生了巨大冲击:离退休职工人数和职工总数的比值不断上升,对养老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负担越来越重。且养老金给付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对企业和国家财政都产生了越来越难以承受的缴费负担,还进一步影响和阻碍经济的发展速度。

2.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征缴困难、征缴率较低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并未能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普遍较低。有相当部分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且扩面征缴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待健全完善,对不按要求参加社会保险和恶意拖欠保险费的企业和个人,执法力度也应加强,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扩面征缴的质量还要付出巨大努力。

从管理角度来看,产生社会养老保险给付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

尽管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已经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但却无法完全及时掌握退休职工真实情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信息掌握不完全或者获取信息滞后的状况:①退休职工已经死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未及时获取信息,可能存在“信息时滞”,在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由别人代领现象;②个别企业虚报退休职工名单,多报人数,致使不受保障的人员非法获利;③提前退休诱发的道德风险:行业部门通过虚报提前退休职工的年龄,将未达到退休年龄规定的职工纳入退休计划。

(2)管理缺乏效率诱发的风险分析。

由于面临着预算约束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管理一方面是缺乏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经办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不强。目前仅上海等部分城市已建立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水平、支付效率等环节产生了重大作用。其他更多地区却并未真正建立起这种对劳动者集工作记录、基金管理、养老服务于一身的信息系统,反映在给付环节上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能及时到位和发生错付情形。另外,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及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是产生管理风险的因素之一。

(3)地方主义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

劳动力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可是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过程中,由

于地方主义作祟,却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不要说起到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的作用。地方主义倾向致使劳动者的缴费收入不能随劳动力流动而顺利、及时地转入或转出,影响劳动者未来退休金的领取,因此产生未来的给付风险。

3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给付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1)完善养老金给付制度,严格养老保险统筹项目,逐步统一给付标准。加强养老金的征缴管理,以及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加强监督,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将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编制社会保障预算。

(2)立足保障基本需要,切实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我国现行的养老金替代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40─50%左右的平均替代率。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在最低社会保障标准的国际公约中指出,一个人缴费30年,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当于缴费工资的40%。给付标准与国力的不协调违背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增加了财政的压力,也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可将替代率定为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之比,适当考虑物价指数,有效地控制养老金增长速度,做到退休人员养老给付的绝对值不减或有所增长的基础上,使其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稳步下调,实现养老金替代率的逐步下降。

(3)调整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年龄,严格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条件。面对人口老龄化,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而根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1年,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因此,适当调整退休年龄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有利于降低赡养比、减轻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但在延长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实施中,应该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分步骤进行。严格养老金的领取条件,可以通过调查退休或已提前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对继续就业或就业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应停发养老金,并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并且应严格审核统筹项目给付基数,建立基金给付的制约机制。

(4)逐步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养老金给付标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与区域流动。由于地区差异性,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实现区域之间养老金给付的统筹协调,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但在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才的流动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势必促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控制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管理低效率、地方主义等管理风险,还得要从制度环境着手,提高技术手段,增强工作效率。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发展完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安全运行,已经成为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风险类型概述

根据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流程以及管理模式实际情况来分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类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风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风险,主要是由于征缴扩面不够或者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渠道不足,而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规模持续增长,进而可能出现的收不抵支的风险问题。具体来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基金的筹集风险和基金给付风险两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发展,再加上通胀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面临的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不断加剧。

2.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

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收益不确定性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现阶段,我国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在存款、资产证券投资、股票市场、债券、信托投资、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都有所涉足,这为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渠道,但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问题也更加突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都有可能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问题。

3.养老保险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问题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风险问题,但同时也是难以结构化的风险问题。操作风险在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中难以完全避免,产生操作风险具体分析,一种是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经办人员个人疏忽或者是业务不熟练造成的操作风险,另一种是由于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或者是经办管理系统出现技术漏洞问题出现的操作风险问题。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范控制体系

防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关键还应该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建立系统完善的基金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的主要目标

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养老保险基金各?风险问题的实时监控以及分析判断等,将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规避或者控制,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稳定,尽可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2.养老保险基金风险评估

养老保险基金风险评估主要是采用技术手段开展的风险管理,这也是风险预警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是综合采用精算、数量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养老保险基金运作中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准确的掌握存在的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评估分析在实质上也就是通过计算的方式,对养老保险基金风险进行的定量描述。

3.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

主要是在风险客观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数据以及科学预测,整理形成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报告,对养老保险基金所处的风险状况作出全面的判断,并及时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提前预警。

4.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处置

风险处置是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最关键的环节,主要工作是根据风险预警报告,积极采取各种手段,最大程度的避免或者是消除各种基金风险问题。较为常见的养老保险基金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改变投资方式、拓展养老保险基金资金来源、扩大保险制度覆盖以及强化保险基金监管等。

三、规避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强化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措施

1.明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原则要求

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运作过程的安全可靠,防范各种风险问题发生,应该进一步明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遵循安全性的原则,也就是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特别是投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要把安全问题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首要条件。遵循收益性的原则,也就是不仅要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投资手段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这对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发展的长远可持续也是非常重要的。遵循可变现的原则,也就是养老保险基金在不出现资产损失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变现,以满足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实际需求。

2.针对投资风险制定更有效的投资策略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风险应对方面,应该综合分析不同投资策略的风险问题,科学合理的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投资政策,确保基金的收益性以及风险可控性。既要在银行存款、国债、股票等投资产品方面积极拓展,同时也应该针对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等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项目,明确投资基金在养老基金资产净值中所占比例,防范风险问题。目前,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问题,国家财政部门已经出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和相关的配套政策。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具体管理中,应该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规定,防范投资风险问题。要进一步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建立完善基金相互制衡机制,明确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委托人和相关机构的责权利,合理进行基金投资配置;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准备金制度,党基金投资资产出现投资损失时,及时进行弥补;完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委托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维护养老保险基金安全。

3.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财务风险

防范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重要途径是依托预算强化控制管理。在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方面,应该强化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执行控制,定期根据财务、统计报表的实际收支数,与预算进行比较,检查预算执行的进度,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规范性,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防范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同时,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开展实施过程中,还应该注重进一步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财务分析,特别是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等,严格控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等过程中出现的负增长问题,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出现问题后及时进行研究解决,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可靠。

4.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力度

有效防范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问题,加强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应该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落实好基金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内控稽核等制度,对业务经办、待遇审批、基金征缴及支付等流程规范管理,杜绝基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内部审计稽核管理,监督检查基金征收、管理、发放等环节的执行情况,确保基金的安全完整。此外,针对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应该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瞒报、漏报和贪污、挪用基金行为,确保实现社保基金管理“零违规”,维护基金安全。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5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理论;金融衍生产品;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4-0007-03

一、不完全契约理论与金融衍生产品

按照威廉姆森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论述,契约可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愿意遵守双方所签订的契约条款,当缔约方对契约条款产生争议时,第三方能够强制执行的契约。不完全契约则相反,由于契约当事人的有限理性,不完全契约未能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没有规定在各种可能的事件发生时契约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给第三方仲裁带来理解和执行上的障碍,是事前无法囊括所有或然事件的契约。

以williamson和Hart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某种程度的有限理性或者交易费用,使得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tirole(1999)将契约不完全的原因概括为三类成本:一是预见成本,即当事人由于某种程度的有限理性,不可能预见到所有的或然状态;二是缔约成本,即使当事人可以预见或然状态,以一种双方没有争议的语言写入契约也很困难或者成本太高;三是证实成本,即关于契约的重要信息对双方是可观察的,但对第三方(如法庭)是不可证实的。由于这种“可观察但不可证实”的信息结构假设无须借助不成熟的有限理性模型,因此成为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主要基础。

金融衍生产品也称为衍生工具或衍生证券,国际上通常将金融衍生产品归为一种金融合约或金融产品,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期权和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产品。无论是简单的或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其本身都是一系列合同的统一体,它赋予交易一方在将来某个时刻或时段对既定资产的债权,或明确规定了另一方的债务,或是只为一方提供一种决定期权交割与否的权利,其本质是对未来价值进行预期进而实现价值的一份双边契约或支付交换协议。所以衍生品交易是一种合同交易,从契约理论角度分析,衍生品交易具有契约性质。由于衍生品投资者收集和处理全部市场信息能力的有限性、合同条款信息描述的不完全性、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投资者行为方式的易变性,以及衍生品交易市场上“羊群行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普遍存在,这使得金融衍生品在交易过程中也存在着预见成本、缔约成本和证实成本。因此,金融衍生品合同在本质上是一种天然的不完全契约。

二、衍生产品与金融风险的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

(一)预见成本与金融风险

新制度经济学假设,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金融衍生产品投资者没有能力收集市场的全部信息,也没有能力对收集的信息做出最恰当的处理。另外,金融衍生品合约是否生效往往会依赖于未来事件的结果,但未来事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有限理性的契约人无法完全预见,即无法在事前准备应对策略。因此,当交易过程中存在有限理性和交易成本时,契约当事人签订的契约会出现很多漏洞,这其中存在的金融风险也难以被发现。所以在衍生产品契约签订时,如果交易双方只是关注到巨大的盈利前景而忽略了金融风险的存在,再加上金融杠杆理论的不断应用,则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存在成为必然。

(二)缔约成本与金融风险

衍生产品合同是金融衍生产品进入金融市场的重要环节,而契约在衍生品市场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衍生产品交易合同。衍生产品交易合同是伴随着衍生产品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涵盖了衍生产品的价格、数量、类型、期限、产品的质量、甚至服务质量等等。衍生产品合同的制定尽量包含衍生产品的所有内容。合同一旦签订,当事人就将严格依据合同内容执行,出现争议将诉诸法律。所以合同制定完善与否,可以成为衍生产品质量的代表。按照现代契约理论,现实经济中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衍生产品合同也不能例外,再细致的条款,也不能包含关于衍生产品的所有信息,尤其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这就是所谓的缔约成本。衍生产品合同往往由衍生产品设计者制定,复杂的产品往往没有统一的规范。衍生产品的卖方一般具有长期从业的经验,对衍生产品掌握更多和更详细的信息。这就有了凭借其在信息占有上的优势,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同时损害衍生产品买方利益的合同可能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提供了机会。

(三)证实成本与金融风险

科斯认为,当一个契约的优化解决,依赖于契约的一方或双方事后不可获得的信息,或者决策方不可能证实的信息时,一个契约就注定是不完全的契约。政府在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监管时,由于金融衍生产品设计和风险传导机制的复杂性、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原因,政府在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进行事前监管时往往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提前预见到金融风险的存在和发生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违约风险发生后,由于证实成本的存在,政府不可能迅速做出合适的决策抑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迅速蔓延,这使得金融风险的扩散无法受到约束,当金融风险的冲击性较大时,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可能会无法避免。

(四)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而言,其买方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卖家服务的了解十分欠缺。有限的信息常常来自于一系列信号,例如,公司广告、销售人员的游说以及业界的口碑等,最重要且具体的信息来源则是卖方提供的合同内容。一般来说,合同买方能通过合同的内容了解到部分信息。如果是简单的衍生产品合同,就能了解到所有的信息。但是,诸如mBS,CDS,CDo之类的衍生产品往往十分的复杂,衍生产品合同往往不能涵盖所有信息。此外,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博弈往往处于一种短暂的零和博弈过程中,卖方往往会通过高超的销售技巧,利用买方对合同的不完全了解,“诱使”买方介入。而不同衍生产品合同的交叉使用,使得金融风险不断的被转移、传导机制越来越复杂,链条也越来越长,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导致信用风险的爆发。

三、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政策建议

虽然金融衍生产品合约具有不完全契约特性,及其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方面的内在缺陷,给衍生品交易埋下了风险的种子,也使得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但是,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无法离开金融衍生品,通过抑制金融衍生品潜在危机来有效发挥衍生品市场的基本功能将是金融衍生品监管的趋势。本文结合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实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立法和监管,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要搞好市场经济就必须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政府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作用,就是要给该市场创造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市场条件,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这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金融衍生产品合同的缔约成本。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和风险控制也离不开政府的监管。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科学管理、有序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强调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评估监测分析,有力于维护衍生品市场的稳定性,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交易所对衍生品交易的监管职能,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交易所是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场(下转57页)(上接第8页)所,在对衍生品交易的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交易所的自我管理是整个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它对保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性竞争原则,对保持市场高效性和流动性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交易所应尽量掌控投资者进行衍生品交易的动态,科学管理衍生品交易的杠杆比例,加强市场信息披露,加大对场外交易衍生品信息的收集和,及早发现风险源,将更多的风险抑制在萌芽状态之中,不断提升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无形当中降低金融衍生品合同的预见成本和缔约成本,把衍生品衍生出的金融风险降到最低点。

(三)强化企业对衍生品投资风险高度控制,增强行业自律

因为金融衍生品合约具有不完全契约的特性,所以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说,任何法律的制定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单纯依靠政府的监管不可能有效的规范金融衍生品市场。市场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要求企业对衍生品投资风险高度控制,强调行业自律,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预见成本、缔约成本和证实成本,而且能减少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另外,强调企业对内部风险的控制,充分发挥企业的自律功能,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基础调节作用。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6

关键词:农村;小额贷款;农信社;现金流;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041-02

一、农村小额贷款的基本运营模式

小额贷款又称为微型金融,是指有关机构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或信用程度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贷款。其贷款通常是用于生产目的,具有小额度、短期、不需要担保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市场利率水平低、贷款成员的自我组织等特征[1]。在农村地区,小额贷款在组织分配资金,帮助农民牧户(以下简称农户)进行生产等方面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农村地区小额贷款的运作有如下三种基本模式:一是农户联保贷款。即5~10家农户成立联保小组进行集体贷款,每户之间相互作保,到期若有一户不能及时缴还贷款,则联保小组其他成员负有连带清偿责任,并且这5家农户今后几年内将很难获得贷款。此种贷款方式充分利用了农户相互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可使贷款风险降低,又加上其相对数额较大,于是其贷款额度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一般也较高。但是这种贷款只发放给长期的固定居住村户。二是信用贷款制度。即由农信社控制,各村村委会成员作辅助,在各乡镇间评选信用村,和在入股社员中评选出信用户。信用户可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较大,且额度较高,而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其信用指标反映在贷款额度上程度会进行累积式的增加。信用贷款制度采取的措施是“余额控制,随贷随取”,即在有效的贷款期限内,农户可以在评定的贷款额度内对资金进行累计借贷和周转使用[2]。三是个人抵押贷款。它是指农户获得贷款必须以向农信社提供房产等一定程度的抵押品或具有担保人作为前提。此种贷款方式获得批准的通过率相对较低,贷款额度也相应较少。

二、农信社现金流模型的科学构建

设农信社存款总额为S,存款利率为rs,再贷款总额为Lz,再贷款利率为rz,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农信社的资本充足率应该达到rc,则农信社自有资本(股本金等)应该达到(S+LZ)×。因此,农信社可利用资金应该达到(S+LZ)/(1-rc)。银监会还规定,农信社的准备金率为re(准备金在央行存款利息收入率与其成本基本相等,故而计算利润时不考虑准备金带来的影响[3]),即准备金额度为S×re。因此农信社可以发放贷款总额为[(S+Lz)/(1-rc)-S×re],而实际上由于当地小额贷款需求远大于农信社可发放总额,且农信社出于盈利的目的,所以多数情况下,农信社会将所有资金以小额贷款的形式发放出去。关于农户,如果我们将所有农户抽象为一个主体:他在农信社存款额为S,利率为rs;他所得到的贷款是L,即L=(S+Lz)/(1-rc)-S×re,贷款利率rL;农户生产性收益为e。

图1现金流图示

1.农信社的现金流模型

图2农信社的现金流

点i:农信社的存款为S,现金为(S+LZ)×。

点ii:农信社得到农户存款S以及央行再贷款LZ,现金为(S+Lz)/(1-rc)。

点iii:农信社贷款给农户,现金为S×re。

点iV:农信社收回贷款及利息,现金为(S+Lz)×(1-rc)+[(S+Lz)×(1+rc)-S×re]×rL。

点V:农信社偿还再贷款及利息,同时偿还农户存款及利息,现金为(S+LZ)×+[(S+Lz)/(1-rc)-S×re]×rL-S×rS-LZ×rZ。

2.农户的现金流模型

图3农户的现金流

点i:农户上个生产周期剩余资金为S,现金为S。

点ii:农户将剩余资金S存入农信社,同时得到农信社贷款L,现金为L。

点iii:农户得到生产收益e,现金为L+e。

点iV:农户偿还农信社贷款及利息,得到农信社偿还的存款及利息,现金为e+S×(1+rS)-L×rL。

为了讨论现行的以农信社和农户为主体的小额贷款模式是否健康、农信社是否可以正常经营,需要综合考虑农信社和农户的经营状况。

1.农信社

成本:C=S×rS+LZ×rZ。(公式1)

收入:e=[(S+Lz)/(1-rc)-S×re]×rL。(公式2)

故而农信社利润为:R=[(S+Lz)/(1-rc)-S×re]×rL-S×rS-LZ×rZ=S×[(-re)×rL-rS]+LZ×[-rZ]。(公式3)

2.农户

成本:C′=L×rL=[(S+Lz)/(1-rc)-S×re]×rL;(公式4)

收入:e′=S×rS+e。(公式5)

故而农户利润为:R′=S×rS+e-L×rL=e+S×[rS-(-re)×rL]-LZ×。(公式6)

因此,当农户的利润小于0、即农户处于亏损状态时,农户并不能正常偿还农信社的贷款;故正常经营时农户的利润必须大于或等于0。而实际上,在农户举新债换旧债背后的事实是大部分农户每年并不能获得很大的利润,也就是说农户的利润基本等于0。因此一般农户抗风险能力极小,生产经营不善,或者当其遇到突发事件(疾病、天灾)时,农户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而由农户利润R′=S×rS+e-L×rL=0(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农信社利润R=[(S+Lz)/(1-rc)-S×re]×rL-S×rS-LZ×rZ(根据公式3计算)。因此农信社利润很小,且完全取决于农户生产经营状况。

三、结论

农信社是国家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阶段性产物,具有支农扶贫的背景。央行将从其他行业其他地区吸收的资金,通过再贷款方式重新调配给农信社,以满足农信社提供给农户的贷款要求[4]。可以说,从短期来看,央行的再贷款已经成为了农信社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从长远来看,其不完备的体系结构的制约会使它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的要求而不得不从制度上作根本的转变。随着农信社自身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的逐步转移,这种带有补贴优惠性质的再贷款规模必然会一点点减少,这就要求农信社必须积极地去寻找和发展新的融资渠道,否则农信社只有面对破产。所以说,在小额贷款的发展道路上,农信社仅仅是一个市场逐渐完善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我们也希望未来的农信社可能会通过一步步地探索和改革而发展下去,并将继续关注这一现象的最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3-46.

[2]李苏.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抑制及其解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69-76.

[3]人行西宁支行.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实施细则[R],2007.

[4]张乐柱.农村民间金融的合作化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4):10-14.

RiskanalysisBasedCashFlowmodetothemicrofinanceinRuralCreditCooperative

XiaXi-mei

(QingdaoUniversity,econimicsinstitution,Qingdao266071,China)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7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体系现代企业

现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血液,现金流量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和流动性。对于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来说,筹资不是本企业在现金流管理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最应得到关注的是企业如何管理好手中的资金,如何能将资金的效用发挥到最佳,从而在残酷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希望通过自己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调整,以使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最大程度的利用金融市场带来的优势。本研究为此建立了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现报告如下。

一、现金流量的内涵

现金流量可以细分为三种流量,分别是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以及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有可能为正也有可能为负,而不同的企业的现金流量的不同状况也就逼真地说明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供求情况。其管理的特点如下:

(一)生命周期性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任何一个企业从设立到宣布结束经营都会经历现金流量差别很大的不同阶段,这一特点构成了企业现金流量的

(二)非同步性

我们所熟知的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是以净利润这一指标为核心的,但是近年来对企业进行研究中我们发现,净利润指标独占的重要性地位已经被现金流量指标所稀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金流量与利润之间的非同步性所引起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数量不等、规模不同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而应收与应付账款的存在恰恰是导致了部分企业利润为正,现金流量为负的恶性的经营状态的直接原因。

(三)共生性

缺乏现金流量支持的企业必将是一个生命力不旺盛的企业,而有着充分的现金流量支持并能够有效的利用企业经营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的企业必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在企业的整个持续过程中,企业与现金流量都是共生共存,相伴相随的。

(四)复杂性

但是现金流量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综合来看现金流量的产生及其规模的大小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与共同影响。例如企业所处的产业及其结构,经营规模的大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长期积累的信誉等级,企业的经营方式,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上下游厂商的信用政策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

(一)短期资金周转表分析法

短期资金周转表分析法的核心观点是首先检查目标企业是否制定了短期的资金周转表,是否能够保证持续检查销售额与应收账款之间的比率。这一方法将销售额与现金流之间的不同步因素考虑了在内,但是由于该方法只是一个定性分析方法,对于企业短期资金的安全程度的判断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关键点的分析来及时并准确的发掘目标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该方法通过动态分析将企业可能发生失败或重大损失的关键点的异常情况进行了暴露,从而加强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但是由于该方法重点关注的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健康状况的莱几个关键点,而且通过流程图分析法识别出来的企业风险的解决也需要在关键点这一时刻进行改善与调整才能从整体上改善目标企业的情况,因此在实际运用中该方法的局限性较大。

(三)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法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法是根据现金流量流入与流出情况的不同,分析构成企业现金流量的三种不同来源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量的占比情况,并通过目标公司与正常公司现金流量结构的对比来识别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目标公司现金流量的不同构成情况,从而在识别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前提下找到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应地改进措施。

三、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管理措施

(一)提升利润创造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制度不断健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任何一个主体郡时刻面临着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的威胁。为此企业可以从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成本控制、增强新产品研发、严格实施销售费用预算等方式提高业利润创造能力。但是结合我国企业经营中的实际情况,被预警企业要特别关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通过客户服务创新提升客户忠诚度,在此基础上提升企业利润。但是通过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方式产生的企业利润提升是坚实可靠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的利润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现代企业时使企业有一定的缓冲时间,从而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经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企业在致力于提升企业利润创造能力的同时也应避免单纯地以利润为唯一指标进行经营决策,以免因此使企业成为我们前文中所提到的高利润、低现金流的企业。

(二)强化现金管理能力

强化企业现金供应能力,才能保证企业“血液”的顺利供应与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具体来说现代企业可以从企业应收账款现金预算、企业应付账款预算编制、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现金收付量、企业存货占用现金预算等方面加强企业现金预算,增加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企业现金流出量,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强化企业现金管理能力。利润与现金流量是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两项同等重要的指标,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我们也必须做到利润创造能力与现金流量供应能力的同步提升,才能彻底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使企业远离被预警的状态。

(三)确保企业偿债能力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合理的融资与一定规模的负债。负债经营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具有融资方便,筹资成本相对较低,避免股权稀释等优点,但是负债经营也具有显著的不利因素-任何负债都是有成本。在企业的负债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息及本金偿还等负债成本,而且该部分负债成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归还主要是以现金流出企业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须居安思危,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调整企业整体负债比率、调整债务长短期配比结构等方式来使企业的负债结构更加适合于企业目前所处的状态,保证企业整体经营的安全。

(四)增强企业财务弹性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8

【关键词】土地出让金土地财政土地金融

早在2003年便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土地财政”这一学术概念。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狭义来说,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即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广义地,“土地财政”由租(土地出让金等类地租)、税(与土地和房产相关的税收)、费(行政事业单位收取与房产有关的费用)三种形式组成。

由于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郊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所以我国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实现资本形态与所有权形态分离,这使地方政府可以划拨、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得财政收入。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实施使得出现了财政收入纵向集中的趋势,占财政支出一半以上的县、乡两级政府提供农村绝大部分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而财政则捉襟见肘。整个数字前后变化对比呈反向剪刀状,由于事权划分不规范,常常出现上级政府集中财力,而下级政府“埋单”的情况,加剧了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

总的来看,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财政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制度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突出,已经成为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一、土地出让金现状

1999—2011年,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从639.76亿元增加到27010.66亿元,增长率高达36.6%,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总量的比重分别从11.43%、5.6%提高至51.51%、29.25%。以下是土地出让金近十年来数据(根据当年财政决算报告):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财政部网站。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而上表也可显示土地出让金所占比重之重,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土地财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显著的积极效应,通过土地出让为城市扩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推动了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发展,土地的高价可以为金融资本提供相应的担保,扩大了金融资本的投入规模;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导致暴力拆迁、耕地减少和房地产泡沫等各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产生,对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安定和谐有负面影响。日益递增的土地出让金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与此同时,随着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和偏好日趋增强,其潜在的风险也日益突出,我们必须直视这些风险,并从制度层面加以规避。

三、风险隐患与争论

土地出让金在国家宏观调控虽然可以调节土地的利用,改进和调整产业结构,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之间合理分配土地收益,调节市场竞争关系等。但现今,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强烈偏好却带来了诸多风险,弊大于利。

(一)不可持续性

土地出让金是若干年土地使用期的地租之和,本届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实际上是一次性预收并一次性预支了未来若干年限的土地收益总和。从现任和未来地方政府角度看,则是现任届政府提前支取了下一届政府的收入,是一种对土地收益的“透支”。

在目前的土地出让金制度下,现任届政府将土地出卖,卖地收益都由本届政府支配,这样,就使得各届政府无法实现收益共享,令地方政府在任期内热衷于批地卖地。这种土地收益行为短期化,往往也导致了土地滥用。

(二)政府短期行为带来恶性的区际竞争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以GDp和财政收入等指标为主,这种考核指标体系导致了政府行为的短期化与预期不足。由于GDp的增长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所以“招商引资”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成效的高低与所提供的“优惠条件”相关。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增长转化为优惠条件的“区际竞争”,且这一竞争因政府行为短期化以及对企业进入“快见成效”的渴望进一步“加剧”。

优惠条件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利用其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权与建设用地的管制权竞相提供“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以及其他低门槛准入,于是“区际竞争”又转化对土地的侵蚀及其租金收益的“竞赛”,进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以上政府短期行为都会引发将来许多问题。

(三)不公平的“分配”扩大贫富差距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征地后土地增值部分价值被开发商拿走40%—50%,被政府拿走20%—30%,被村级组织拿走25%—30%,而受损失最大的农民只在这项财富再分配政策中获得只占5%—10%的补偿款。

根据马太效应所述,这样不公平的分配会剥夺穷人的财富滋养富人。土地出让制度中的分配不公平会使中国已经严峻的贫富差距雪上加霜,极易引发社会动荡,破坏社会和谐。

(四)政府寻租行为引起的无效率和腐败

我国的国有土地可直接进行开发。而集体土地在现有制度框架内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必须先由政府“低价征用”,然后才可以由政府进行出让,而这“一征一出”就产生了土地市场中政府、农村集体、土地需求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进而产生了广阔的寻租空间。而寻租空间的大小又与购房百姓福利牺牲的大小密切相关,寻租空间越大,也就意味着购房百姓牺牲的福利越大。

寻租造成垄断,致使无效率。并且,由于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与权力和利益在幅度上、范围上的随意性和滥用,这些必然导致了腐败的产生。

(五)地方债务滚雪球

土地财政滋生了卖地收入暴增与地方债务日益沉重的矛盾。地方政府为建设基础设施等目的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并不断向金融机构举债,债务数额十分庞大并且大部分债务数额以土地出让金作为还款保障。以四川省为例:2013年发行13只城投债,累计金额178亿元。存续的城投债中,大约有23%的资金直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当土地出手顺畅且行情看涨时,政府可以通过丰厚的土地出让收入归还银行贷款,但是,一旦土地价格看跌,政府将深陷债务危机。

一旦经济发生波动,房地产泡沫破裂,土地大量贬值,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包袱就“原形毕露”,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金融稳定和财政安全,这是最让学者和政府官员担心的风险。要先解决“土地依赖症”必须及时清偿地方债务,防止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引发不可收拾的风险。

(六)土地泡沫风险倒逼金融

金融贷款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区建设而言都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以储备的土地作为抵押物,向商业银行贷款,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土地发挥融资工具功能。政府进行土地抵押融资的载体主要有:土地储备中心、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开发区。[7]土地储备中心、开发区和政府性公司这些依托政府信用的贷款,其还款能力既取决于政府对经营性用地的运营收入,又取决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

新一轮的城市扩张主要由银行资金投放支撑,而银行贷款又是通过土地撬动的。这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杠杆、风险杠杆。一旦由于政府寻租行为造成土地泡沫超过了其实际价值就会带到金融机构出现坏账风险,更严重会导致金融机构倒闭已经恐慌,导致经济衰退阶段的开始。

(七)涉嫌重复征税

土地出让金是可以明确地从房价中剥离的货币地租部分,同时土地出让金又成为土地价格和房屋价格组成部分的一部分,转换成计税基础,当土地首次进行交易时,土地出让金将被征收5.5%的营业税及附加和4%营业税及附加和相应的契税。就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收取地租是履行代收代缴义务,但却必须在承担义务时为这种义务缴纳营业税和契税。土地使用消费者在向政府支付地租的同时,也同样为缴纳地租的行为承担营业税和契税。这样,土地使用者是实实在在的承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重复征税后的地租。这使得土地出让金涉嫌重复征税,不公平也不科学。

(八)危害耕地和粮食安全

近年来政府凭借其在土地交易市场中是唯一供给方的垄断地位出让了大量的土地,出让范围从“城市中心”扩展到“城市郊区”,再延伸到“征用农地”,取得了丰厚的土地出让金。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却在不断下降。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耕地以年均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相当于每年减少了500万人口粮。一旦18亿亩的底线被突破,国内粮食不能自给自足,我国在粮食问题上将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同时,减少的耕地绝大部分是城镇乡村周边产出能力较高的良田好地,即使通过“占一补一”的方式在耕地数量上保持平衡,整体的产粮能力也在不断弱化。所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地方政府对耕地的过度占用将会严重危害到我国的粮食安全。[8]

(九)房地产困境

有许多专家觉得高房价与高地价还是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所以地价不断推高不仅增加房地产开发成本使普通百姓对房子望而却步,而且助长房地产泡沫。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及人事任命考核制度,很多地方政府着重关注GDp,而没有把精力放在民生上,使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远远不够,这都使得中国房地产业陷入了很大的困境。房地产市场受土地出让制度影响过大,使得其风险关联性大,两者其一产生问题另一方都会遭受连带影响。

四、风险因素分析与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9点显著风险,作者借鉴Riskmatrix—风险矩阵模型分析土地出让制度潜在风险,制作了土地出让金风险矩阵图。

图1土地出让金风险矩阵图

按掺杂了周期性因素的风险可能性与一旦发生风险引起社会影响的大小将9个风险进行分析与排序。在红色区域的风险,则应该不惜成本阻止其发生。在橘红色区域的风险,应安排合理的费用来阻止其发生。在黄色区域的风险,应采取一些合理的步骤来阻止发生或尽可能降低其发生后造成的影响。绿色部分可准备应急计划,该部分的问题是反应型,即发生后再采取措施。当前三类问题妥善解决后,大部分绿色问题将随之自然解决。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9

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可以对社会保障基金甚至是整个的金融体系实现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这是因为尽管各界对社保基金的筹集和运用充分认识到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效率却存在一定的缺憾。面对社保基金的日益膨胀和银行系统的大量堆积,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工作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隐患问题,而资本市场向社保基金的开发就可以为其增加投资渠道并对资本市场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这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化解也是有着一定益处的。此外这对社保基金整体的收益率也有着提高的作用,可以对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又可以称作不可分散风险,主要是出于某种原因造成市场上的各种股票出现损失的可能性且存在无法通过多元化的组合投资和社保基金运营管理进行消除的问题。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往往是全球金融动荡带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股票市场整体的走势使其下挫进而导致社保资金发生损失的问题。针对系统性风险我国还没有对冲机制来解决,想要避免这个风险就只能不参与。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也是全球金融动荡带来的问题,其主要反映方面就是社保基金股票投资。一旦发生经融危机势必大幅下挫股票市场价格,而社保基金的抛售证劵就可能出现无人购买的问题,交易的无法实现自然而然带来了流动性的风险。

(三)贬值风险

贬值风险主要是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其反映方面是社保基金债券投资。根据经济周期不难发现全球的金融动荡总是发生在经济景气的周期末期阶段,其特点是旺盛的投资和活跃的市场逐渐产生并积累泡沫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积聚了风险。而经济扩张带来的就是通货膨胀率升高,一旦通货膨胀率达到3%以上就会产生加息的问题进而使社保基金所持有的债券贬值。

(四)偿付能力风险

当社保基金当期输入与历年滚存收入之和出现了不足以对当期支出进行支出的情况时,偿付能力风险的问题就出现了。这主要也是受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影响,使社保基金的投资出现了大额损失的问题,因此要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比例进行强制性的规定。

三、社保基金投资选择管理的对策

(一)改进社保基金筹集和支出

不能因为结余的暂时增加而对筹集力度进行减弱,要注意到结余暂时的增加是因为大量的社保费用缴纳人群还没有提出支出,而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且在未来的十年内愈演愈烈,届时将会是社保基金支出高峰阶段。因此现阶段的结余增加并不能对未来的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未雨绸缪的工作依然要时刻注意确保社保基金的筹集工作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就社保基金的支出而言要对规模和层次进行一定的扩展,通过对广大农村居民和下岗人群的推广保证惠及弱势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运行社保基金并对结余起到平衡作用。

(二)加强拖欠缴费的立法监管

针对一些企业拖欠缴费的现象想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的话,就必须从监管和立法上做进一步加强的工作,比如相关的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明确的立法来规定相关企业严格执行为员工上缴社会保险金并坚决惩处一些逃避责任的相关企业以儆效尤。

(三)改善教育监管的综合方式

针对支付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通过结合法律惩罚、监管、教育等多种手段将合法使用社保基金的概念灌输给广大群众从而避免违规使用问题的出现。除了要对社保基金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之外,还要加强社保基金自身的监管工作做到发现违规事件绝不姑息立即严惩。

(四)研判大势分散投资

就全球金融危机来说,虽然有着突发性但其深化过程还是留有机会让人发现问题的,只要清晰准确地判断大势采取较为灵活科学的仓位控制策略和资产管理等方法,就能对系统性风险做到较为有效主动的避免。此外分散性的投资也可以对社保基金的合理收益性和投资安全性有所保障,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外还可以将其它的多种资产进行配置来降低非系统的其它风险。

四、结束语

基金的风险分析篇10

报告目录第一部分行业定义及特性第一章风险投资相关定义及特性1

第一节风险投资概述1

一、风险投资释义1

二、风险投资的特征1

三、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区别2

第二节风险投资因素分析3

一、风险资本3

二、风险投资人4

三、投资目的4

四、投资期限5

五、投资对象5

六、投资方式5

第三节风险投资在开放式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5

一、美国高新技术行业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模式5

二、风险投资是开放式创新的关键环节8

三、风险投资在企业创新模式的作用9

四、风险投资支持创新的优点及其局限性10

五、政策建议11

第二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投资特性12

第一节风险投资行业特性12

一、高风险性12

二、高收益性12

三、低流动性13

四、风险投资大都投向高技术领域13

五、风险投资具有很强的参与性13

六、风险投资有其明显的周期性14

第二节中国风险投资相关情况分析14

一、风险投资基地形成的条件及启示14

二、我国风险投资中的政府作用22

三、风险投资选择的重要条件24第二部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三章国外风险投资发展分析25

第一节国外风险投资市场分析25

一、国外风险投资市场发展概况25

二、走向全球投资新时代的风险防范28

三、2008年海外风险投资资金涉足农牧产业32

四、2009年全球金融十大趋势32

第二节美国风险投资发展分析38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38二、2008年美风险投资基金现状41

三、2008年美国web2.0投资现状41

四、美国清洁能源市场发展及风险投资42

五、2009年美国风投形势预测44

第三节德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风险管理46

一、德国的风险控制服务相关机构46

二、德国企业应对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风险措施49

三、德国政府对外投资风险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办法50

四、德国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相关法律、法规59

五、2009年德国投资4亿欧元于可再生能源的热利用领域59

第四节风险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分析60

一、组织模式的国际比较60

二、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国际比较61

三、投资对象与投资方式的国际比较62

四、政府扶持与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64第四章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分析66

第一节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分析66

一、2009年创投行业景气分析66

二、2009年二三线市场投资风险发展分析69

三、风险投资青睐的企业分析71四、创业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分析72

五、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75

第二节2009年中国市场创业投资研究76

一、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发展态势76

二、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新募分析84

三、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表现分析85

四、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市场发展十大趋势86

第三节中国天使投资发展情况分析91

一、天使投资行业发展概况91

二、天使投资的特点93

三、发达国家的天使投资93

四、中国天使投资业的发展94

第四节风险投资存在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96

一、风险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96

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分析99第五章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分析107

第一节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规模分析107

一、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分析107

二、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单笔投资金额分布109

三、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分析112

第二节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行业分析113

一、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分析113

二、热点行业投资分析115

三、热点细分行业投资分析121

四、投资阶段分析123

五、投资轮次124

六、投资地区125

七、中外资投资126

第三节2008-2009年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研究128

一、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募集规模分析128

二、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募集类型分析134

三、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基金中外资投资分析138

四、2009年中国投资市场政策法规143

五、2009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情况分析147

六、2009-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前景看好148第三部分行业关注领域分析第六章金融危机下风投关注热门行业分析149

第一节医疗行业149

一、2009年医疗行业受风投的青睐149

二、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发展优势155

三、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焦点158

四、2009年医疗行业投资弊端161

五、2009年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67

第二节教育行业170

一、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优势170

二、2009年早期教育成风投新掘金点172

三、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方向178

四、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发展弊端180

五、2009年教育行业投资形势分析182

第三节消费行业185

一、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动态185

二、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焦点186

三、2009年消费行业投资发展弊端187

四、2009年消费企业投资发展态势194

五、2009-2010年消费行业投资形势预测196

第四节清洁能源198

一、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前景198

二、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现状199

三、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焦点201

四、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发展弊端212

五、2017年清洁能源市场发展预测222第七章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223

第一节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223

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分析223

二、2009年中国互联网仍具投资价值225

三、2009年互联网投资规模分析227

四、2009年互联网风险投资趋势调查232

第二节网络游戏发展分析233

一、2009年网络游戏行业的收购态势分析233

二、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态势分析236

三、2009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规模分析238

四、2009年金融危机对网游企业的影响239

五、2008-2010年我国网络游戏投资形势分析246

第三节web2.0发展分析248

一、2009年web2.0发展分析248

二、web2.0网站发展势态252

三、金融危机对web2.0网站的影响254

四、中国十大web2.0运营和盈利模式解析256

五、2009年对企业化web2.0的八大预测260

第四节电子商务发展分析262

一、2009年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分析262

二、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与特点264

三、2008-2010年电子商务投资趋势269

第五节网络视频发展分析271

一、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发展现状271

二、网络视频发展新趋势274

三、2009年网络视频十大预测277

四、2009年网络视频投资形势分析279第八章中国风险投资其他领域分析282

第一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风险投资分析282

一、电子信息产业融资需求特征分析282

二、2009年软件行业发展态势292

三、2009年管理软件产业链整合并购分析293

四、2009-2012年我国软件行业投资趋势294

第二节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296

一、生物医药产业风险投资特性分析296

二、2009年生物医药及新药领域投资预测300

第三节中国能源环保行业发展现状及风险投资分析303

一、可再生能源渐成投资主战场303

二、2009年能源环保业成为风投新投资热点304

三、2009年能源革命中的风险投资机会305

四、2009年风险投资看好太阳能行业306

五、2009-2010年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形势预测307

第四节连锁行业风险投资分析308

一、风投机构投资连锁企业发展分析308

二、高成长连锁行业将引发资本热投314

三、2009年超市及专业连锁行业投资形势分析315

四、2009年连锁加盟行业发展三大趋势315

第五节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保险中介业的影响316

一、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现状分析316

二、风险资本投资泛华保险服务集团的模式分析319

三、风险投资进入保险中介业的障碍、作用与挑战322

四、前景展望324

第六节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管理324

一、跨国石油投资的主要风险324

二、跨国石油投资的风险管理327

第七节其他行业风险投资动态328

一、2009年汽车零部件业风险投资机会分析328

二、2008-2010年风险投资对民营物流企业的影响330第四部分行业运作模式分析第九章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332

第一节融资部分来源介绍332

一、基金组织332

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332

三、投资银行333

四、银行承兑334

五、政府贷款334

六、私人投资者335

第二节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336

一、国外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渠道336

二、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现状336

三、发展“官助民办”式的风险投资目标模式338

四、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主体338第十章风险投资运作分析341

第一节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分析341

一、风险投资及风险投资机构341

二、风险投资机构的特点342

三、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准则343

四、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344

五、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过程346

六、风险投资机构的退出机制348

第二节风险投资财务运作分析351

一、风险资本筹集351

二、风险投资决策352

三、风险投资管理355

四、风险投资退出358第十一章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360

第一节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展分析360

一、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和意义360

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363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364

第二节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现实途径分析369

一、买壳或借壳上市369

二、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370

三、在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370

四、企业并购与企业回购371

五、清算退出371

第三节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371

一、风险投资最佳退出路径371

二、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之出售376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之ipo376

四、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并购模式探析377

五、风险投资退出之股权转让/产权交易380

六、风险投资退出之管理层回购381

七、风险投资退出之清盘381

八、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合理选择381第五部分主要企业分析第十二章国际风险投资在华投资情况分析386

第一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发展现状分析386

一、2009年国际VC青睐中国美容连锁386

二、2009年国际VC瞄准中国运动营养品业387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分析及引导388

第二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特点390

一、国际VC在中国的运作模式390

二、国外风险投资在中国获暴利391

第三节国际VC中国化的要素分析392

一、VC的优势392

二、VC的本土化进程393

三、VC的作用393

四、VC的利益394

第四节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探析394

一、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策略394

二、对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思考398第十三章中国风险投资业领先企业分析401

第一节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401

一、公司概况401

二、公司投资理念402

三、2009年公司动态403

四、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05

第二节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409

一、公司概况409

二、公司发展概况410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12

四、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15

第三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416

一、公司概况416

二、2009年公司动态416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17

第四节联想投资有限公司420

一、公司概况420

二、公司最新动态421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21

四、2009年公司发展战略430

第五节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431

一、公司概况431

二、公司投资及退出策略433

三、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34

第六节智基创投442

一、公司概况442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43

三、2009年公司最新投资动态446

第七节鼎晖创业投资中心453

一、公司概况453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53

三、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59

第八节海纳亚洲创投基金463

一、公司概况463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63

第九节英特尔投资466

一、公司概况466

二、2009年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67

三、2009年公司最新发展动态475

第十节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76

一、公司概况476

二、公司投资理念477

三、公司投资行为分析478

第六部分相关政策及趋势展望第十四章风险投资相关政策分析481

第一节风险投资激励机制的税收环境分析481

一、风险投资机制与税收环境481

二、风险投资的税收效应482

三、分期设计营造风险投资的税收环境483

第二节风险投资政策趋向487

一、中国不再鼓励外商投资介入部分重要矿产开采487

二、残疾人创业的优惠政策488

三、2009年创业享受税惠分析489

四、2009年加大创新成果产业化投融资支持力度490

五、2009年工信部推动建立产业风投基金491

六、2009年银行与pe合作趋势分析492

第三节促进风险投资政策的思考495

一、风险投资需要政府支持495

二、政府扶持风险投资的适当方式496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的设想498

第十五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趋势501

第一节2009年VC市场前景501

一、2009年VC生产和消费需求预测501

二、2009年VC周期预测501

三、2009年中国VC企业的生产优势及市场地位预测501

四、2009年风险投资机会分析502

五、2009年风投资本市场预期情况503

六、2009年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变504

七、2009年风险投资将面临信心考验504

八、2009年全球风险投资公司遭遇融资危机508

第二节2009-2011年中国风投发展趋势508

一、2009年风险投资发展预测508

二、2009年风险投资四大热点510

三、2009年-2010年风险投资形势预测515

四、2009-2012年VC投资和退出预测516附录518

附录一:《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518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修订后)525

图表目录

图表:资本市场的划分3

图表:一般项目投资过程14

图表: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时评估活动涉及的个人和机构18

图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风险基本来源28

图表:2003年至2007年德国风险投资担保情况58

图表:2007年德对外投资担保行业分布情况表58

图表:2007年德国对外投资担保项目和金额区域分配表59

图表:金融风暴下的中国风险投资企业Swot战略模型分析69

图表: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区域分布71

图表: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75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财务投资事件统计81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战略投资事件统计82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兼并收购事件统计83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上市事件统计84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市场资本募集分析图85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资本市场新基金来源分析表85

图表:2009年我国创投资本市场投资分析图108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8图表:2007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9

图表:2007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投资规模109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季度平均单独投资金额110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单笔投资金额分布110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111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规模111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比例比较111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外资投资比例比较112

图表:2007年-2009年我国创投市场财务投资对比图112

图表:2006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投资案例数量和中国企业景气指数比较113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财务投资分析图114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规模114

图表: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规模114

图表:2007-2008中国创投市场投资tmt行业和非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15

图表:2009年-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投资tmt行业和非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15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规模117

图表:2006-2008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18

图表:2006-2008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各行业投资金额比较119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较120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金额比较120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热点行业投资金额分布121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互联网细分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2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互联网细分行业投资金额比例122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3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医疗健康细分行业投资金额比例123

图表:2006-2008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投资案例数量124

图表:2007-2008中国创投市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金额124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个轮次投资规模125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地区投资规模126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规模12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案例数量比例12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市场中外投资金额比例127

图表: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129

图表: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0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0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首轮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1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1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2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2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比较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目标规模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33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134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134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数量比例135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数量比例135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比例136

图表:2008年-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不同类型规模比例136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37

图表:2008中国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不同类型预计规模138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139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39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较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走势图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外资基金规模140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数量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数量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例141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完成基金中外资规模比例142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首轮募集完成基金规模142

图表:2008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开始募集基金中外资目标规模143

图表:2009年我国医疗行业融资事件154

图表:目前医疗行业风投所关注细分领域155

图表:2009年我国教育行业融资事件178

图表:2009年我国消费相关行业融资事件186

图表:目前消费类行业风投所关注细分领域196

图表:2002-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229

图表:2009-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终主要影响因素230

图表:2002-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细分规模及增长率230

图表:2003-2011年中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规模231

图表:2001-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规模231

图表:2007年我国网络游戏运营商现金储备一览233

图表:2003-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及增长率248

图表: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273

图表: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厂商市场份额273

图表:图中统计分析所选取的上市公司名录292

图表:风险资本投资于生物医药企业不同阶段的期望收益率和回报倍数300

图表:泛华发展历程319

图表:泛华创业计划流程320

图表:泛华基于统一平台的销售模式的优势321

图表:泛华的销售渠道322

图表:科技型中小企业各阶段的融资组合333

图表:风险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流程333

图表:风险机制的运作机理图361

图表:我国风险投资预期的退出方式分析369

图表:2009年iDGVC投资行业情况404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行业分布404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05

图表:截止到2009年iDGVC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05

图表: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行业情况410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行业分布411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11

图表:截止到2009年软银赛富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12

图表: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行业情况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行业分布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19

图表:截止到2009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20

图表:2009年联想投资行业情况429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行业分布429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30

图表:截止到2009年联想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30

图表: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行业情况441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行业分布441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42

图表:截止到2009年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42

图表:2007-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行业情况444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行业分布44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4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智基创投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46

图表: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行业情况457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行业分布458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58

图表:截止到2009年鼎晖创业投资中心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59

图表:2007年7月-2009年12月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行业情况464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行业分布46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65

图表:截止到2009年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66

图表:2009年英特尔投资行业情况473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行业分布474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74

图表:截止到2009年英特尔投资企业发展阶段475

图表:2006-2007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业情况478

图表:截止到2009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行业分布479

图表:截止到2009年上海华盈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投资企业商业状态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