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练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1:58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1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高职学院口才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口才能力的培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口语交流,同音同质很重要。如何更好地交流,使交流更有效,是口才训练课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的实际应用。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我们要让学生先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只有发音准确清晰,让听的人听得清,才能体现口才能力的有效性。

高职口才课中的普通话语音训练(以下简称语音训练)不仅仅是音节发音练习,应该是指依照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以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色、音强)为声音基础,以《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元、辅音、音调为语素基础,以气息训练、共鸣控制、音调调节、节奏控制等项目为辅助的综合训练方式。

在明确了语音训练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要对高职口才课程实践教学中语音训练的难点进行分析,具体问题如下:

1、语音训练是一个逐步矫正语音,克服方言影响的训练过程,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方言种类繁多,大部分南方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在普通话语音训练中难度较大,训练效果不明显。

2、高职层次学生对普通话认识不足,造成对口才课程中语音训练的轻视、忽视,或因方言原因羞于启口,训练参与热情与程度不高。

3、基础语文能力仍待提高。语音训练是以基本的语文能力为基础的,高职层次的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应加强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识字与读音的关系,比如有一些汉字发音不准确,归根到底是基础语文能力不足的原因。

4、气息训练及共鸣控制需要长期、刻苦、严格的训练,学生较难养成良好的气息、共鸣训练习惯。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声音沙哑,底气不足,说话声音细小,无法展现口才能力,在学习怎么说,说什么之前(思维逻辑训练),要对气息、共鸣部分进行训练,以优质的发声技巧作为基础,提高声音的有效性。

针对高职口才课程有效性的要求及教学中语音训练难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语音训练作为基础知识存在着易懂难学的特点,在实际授课中应制定如下对策:

1、根据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方言区域划分,不同方言特点的学生可进行针对性教学。随着高职院校全国性招生工作的不断推进,学生群体早以呈现地域多元化,我国汉语方言体系也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和粤方言区,教师应在教学之前根据学生的生源地、民族对方言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方言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笔者所在区域为天津,属于北方方言区,一部分学生存在舌间前音z、c、s与舌间后音zh、ch、sh混淆,零声母前添加n的现象等等;南方各省的学生,如广东、福建、海南等方言中舌面前音j、q、x读成舌根音g、k、h等问题,需要我们事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再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

2、进行合理的课时比例分配,将语音教学融入到整个口才课程全过程中。首先,语音训练基础课时应占到总体课时的四分之一,第二,在讲明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普通话语音进行全面的发音、朗读训练,在后面的朗诵、演讲、辩论及实用口才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以普通话语音为基础展开练习,提高语音训练的强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改革练习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建立一帮一的学生互助模式。可以通过绕口令练习、上课前群体朗诵练习、即兴演讲练习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方言顾虑,提高对口才课语音训练的重视程度;由普通话基础好的学生,与语音训练比较困难的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帮一发音互助;要求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对普通话语音进行学习和体会等等,使学生语音练习不分课内、课外,养成良好的普通话习惯。

4、普通话语音词汇及语法练习。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但是普通话词汇也不等同于北方方言,它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北方方言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上的一致。我们可以让一些同学将方言中的部分词汇,讲出来和同学们分享,再将方言词与普通话词语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二者在读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区别和差异,通过比较,熟练地掌握普通话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同时提高识字水平。

5、气息、共鸣、音调、节奏四方面的改善。

气息是声音的力量源泉,它也是决定声音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在朗诵、演讲、交谈等语音实际应用中,有效地控制好气息,才能很好的驾驭声音。不懂得用气就不会科学的发音,也就不能完美的表达,要掌握呼吸和换气的技巧就要对气息进行训练。首先,在每次上课之前,要组织学生进行气息训练,全体同学在站立的姿态下,深呼吸,由老师提示要领;第二,要求学生在早上晨操与体育课上合理练习呼吸;第三,在巩固气息的基础上,通过大段文章朗读练习,使学生掌握换气的技巧。具体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深浅法、强弱法、疾徐法、换气法、以情调气法等。

共鸣是指人体器官共振的现象,做好共鸣练习,可以使我们的音色圆润、优美动听,提高声音的美感。共鸣主要包括鼻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要通过能锻炼不同部位共鸣的声韵母来练习共鸣发声,比如通过前、后鼻韵母来练习鼻腔共鸣;通过开口呼的单、复韵母来练习口腔共鸣等,在熟悉了韵母发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共鸣练习,一举两得。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必要性

语言的流利讲述与运用,是从小环境熏陶与学习的结果,所以要想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从青年时代抓起。由于汉语与英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学生又没有一个正规的语言环境受影响,再加上英语的语言地位日益上升,所以,只能把英语当成一门主科目纳入高中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高考的有效约束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

如上面所说,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主科目纳入高中教学的课堂,把它作为一项基础语言学科来认真对待。

那么,高中英语教学有哪些特点,它们对于英语的学习与日后英语的运用有哪些帮助,我们在下面展开分析:

首先,通过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打好基础。好的基础应该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为此,高中教学一开始就注重语音,为以后能说出标准地道的英语打下基础。

其次,在打好语音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英语语言结构的训练。语言结构是形成组词成句、成篇能力的保证,掌握一门外语最关键的是精通和内化它的语言结构,而掌握语法是通向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学习英语的各个时态时,首先让学生明确时态的意义,然后对时态的构成和标志词进行记忆,在不断的课堂训练中,使学生对时态熟练的掌握。

再次,注重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在这一环节,教师精讲语言知识,通过假交际手段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采用机械操练,复用练习,活用练习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熟练地掌握了语言的操作,而且为日后实现真实交际打下了基础。例如,在学习了olympichistory一课后,可以就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的情况进行描述,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时态,组织学生进行交际训练,这样既加强了对时态的应用,又与生活实际有效地衔接,在应用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二、英语学习的三个阶段

此外,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英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阶段(7、8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年幼,模仿能力强,语言习得能力强,是培养听说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这一阶段会经常安排听力练习、同学会话等项目,通过这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听觉能力。

2.提升阶段(9年级、高一)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后,丰富学生词汇量,再逐步完善语法系统,进而为展开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打下基础。

3.高级阶段(高二、高三)学生具备了语感和听力能力,又在词汇与语言知识结构上有大的进展后,这一阶段开始抓阅读训练与综合技能,学生不仅能读懂复杂的篇章,还能用自己的话语叙述出来。

通过以上对学生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此外,为了给学生营造语言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用英语对话,为学生锻炼听说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素质。

三、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首先,高中的英语教学是从基础发音到语言交际运用的系统训练过程,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征,采取了相应的语言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点滴积累,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直到高中毕业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为将来英语的进一步深造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其次,高中英语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运用语言沟通、阅读的能力,学生体会到了英语语言的积极作用,在以后的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程中能把语言作为一项技能深造下去,使语言成为一项有效工具,为他们的工作服务。

最后,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已经初步了解了西方文化以及现达国家的基本状况,为他们日后走向海外打下了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意义,又对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展开系统分析,最后得出高中英语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日后语言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中.theteachingofCulturesin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8.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3

论文摘要:在高职英语新教学的要求下,现行高职英语教材体系知识结构体系课文内容缺乏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以及与职业岗位的实践性的语言基础知识的练习。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首先应该以实用性为基础,同时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材;知识结构;实用性

一、引言

教材体系结构中存在着两种知识特性,即知识的应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知识的应用性在于通过书面材料启发和感染,使读者通过经验和体验达到抽象,如小说;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精”与“深”,主要侧重抽象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知识自身发展的系统性,如学术专著。教材体系结构中的包含这两种知识,他们是借助于潜隐在教材结构体系中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演绎出来。如果在教材体系结构中对两种知识结构厚此薄彼,那么,其体系结构必然会失去平衡。失去平衡的教材自然不是好教材。一本好的教材的体系结构应当是融合这两种知识形态,而且这种融合需有机整合过的结合,而非机械地叠加在一起。

每一种教材都包含体系、框架结构、内容、语言文字表达和版面设计五个要素。在这五要素当中,教材的体系结构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关键,知识的传递和表述蕴含在具体的体系结构之中。不同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决定着不同的选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的教学理论产生出不同的教材体系及框架结构。现行高职英语教材的体系十分完整,具有丰富的内容含量,逻辑性很强的框架结构,严谨的叙述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但是,传统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还存在需要不断改进的问题,在编写要求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现行高职英语教材的设计主要是以一般的英语知识传授为主要的媒介,来达到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突出实用性。通过英语基础知识传授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现行高职英语教材体系结构编写时重心落在知识的组织和表述上。高职英语教材中知识的组织与表述同大多数教材一样,基本上是按学科逻辑顺序设计编排的,但现行的公共英语教材尽管在编写时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规律,但是没有足够的重视和高职学生的认识程度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知识结构理论上来分析,现行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是不完整的。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知识系统结构,一部分是知识应用结构。知识系统结构体现的是学科知识自身内在的发展顺序和层次关系;知识应用结构说明的是知识与事物的联系,以及知识与人的关系。知识系统结构展示的是以学科知识的自我发展为中心的纵向式延伸,具有封闭性和内敛性。知识应用结构表达的是以事物和人为纽带的知识的横向扩展,具有开放性和丰富性。在教材中这两种结构既有分工又相互交差,相辅相成,协调一致,达到阶段性的和谐统一。

二、知识应用结构上存在的缺点

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在知识系统结构中,单纯英语知识的传授的编写是非常完整的。以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系列教材为例,课文的内容编写强调了“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英语技能并重”和“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听说技能训练,注重对实用文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应用语言基本功的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相结合。同时该系列教材还注重“教、学、考”相互照应。学完第2册可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B级考试。学完第4册可参加a级考试。

但是在知识应用结构上,还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程基础知识体系结构

课程的基础知识体系结构包括课程基础知识结构和基本训练习题。与知识系统讲授不同的是,这一部分是从课程整体出发,结合知识应用对课程基础知识的再认识,要求进一步从本质上发现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并以分类、综合等重组方式形成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系统。现有的高职英语教材从整体设计上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都作了大量的练习,覆盖面广,包含语法基础知识训练,口语,听力。翻译,写作等,这些相关的课程内容涉及到基础知识点的反复呈现练习。但是,由于课文内容缺乏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在知识应用上,也没有针对职业岗位进行的实践性(真实场景或类真实场景)的语言基础知识的练习,缺乏专业特色和职业特色的内容,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就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中可用到的行业英语。

(二)知识点组合和应用

课程的知识应用结构在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课本中,包含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该学科基本能力训练题,以及要求掌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应用和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类型。但是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所给的知识应用部分,偏重于教学应用中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样缺乏这些基本英语技能在职业和岗位能力的实践方面的综合训练。

三、解决方案

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知识结构体系存在的这些问题,依据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案:

(一)课程基础知识体系结构解决方案

这一部分包括课程基础知识结构和基本训练习题。与知识系统讲授不同的是,这一部分是从课程整体出发,结合知识点的应用对课程基础知识进行再认识,要求进一步从本质上发现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并以分类、综合等重组方式形成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的知识系统。现有的高职英语教材从整体设计上对基础知识的应用都作了大量的练习,覆盖面广,包含语法基础知识训练,口语,听力。翻译,写作等的课程内容涉及到基础知识点的反复呈现练习。但是,由于课文内容缺乏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在知识应用上,也没有针对职业岗位进行的实践性的(真实场景或类真实场景)的语言基础知识的练习。

(二)知识点组合和应用的解决方案

在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课本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该学科基本能力训练知识点和习题。要求掌握本课程所涉及到的教学应用和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类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偏重于教学应用中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英语基本技能在职业和岗位能力的实践方面的练习。

1、知识结构体系以实用性为基础

首先课程基础知识体系结构上(包含基本练习题)有关对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训练上,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知识来考虑设计,不同的职业岗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全衡学生英语技能的侧重点。

同时在知识点组合和应用中同样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教材的知识点,来训练学生英语职业应用能力。

2、知识结构体系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4

一、立足课本,做好一轮复习

笔者认为一轮复习是为后两轮复习打基础,扫障碍的,因此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中出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狠抓字、词、句、章、篇,尤其是词汇、句型和课文的过关训练,辅以练习。抓住了基础,就抓住了中考。

1、抓词汇。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因为词汇与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你就可能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顺。事实证明词汇的匮乏是学生无法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词汇需要积累,词汇需要记忆,词汇需要重复,词汇需要强化。老师可以教给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但无法取代学生记忆词汇。尽管记忆词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反复记忆、不断使用是记忆词汇的最有效的方法。初三学生可以通过对词汇进行分类和过关训练来达到掌握词汇的目的。以牛津初中英语9a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76个单词和词组,其中28个为“四会”,即要求学生会读、听得懂、会拼写、能说出词义和词类,25个为“两会”,即会读、听得懂,23个为“一会”,只要求理解即可。学生在一轮复习时要根据要求对76个单词和词组进行分层过关训练。

2、抓句型。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句型是一轮复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学生能正确使用句型,无论对阅读理解还是对英语写作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英语作文是一项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题型。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写作基础而且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是说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又要具备运用语言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尽管英语作文不是句型转换和句子翻译,但它与句子是密不可分的。

3、抓背书。背诵课文也是一轮复习的需要。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掌握一定数量的课文是提高中考听力、口试、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学生在背诵课文时,可用wh-question对课文进行梳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在背诵的基础上记住相关的语言知识,灵活运用,并能举一反三。事实上,背诵课文可以不断增强语感以提高复说课文的能力。

二、立足“能级”,做好二轮复习

如果说一轮复习主要是停留在重视课本、重视基础、着眼于基本题和中等题上,那么二轮复习要求学生要在研究考纲和考点上下功夫,重点放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级”上。在二轮复习中,学生要有目的、有意识的熟悉中考题型,运用所学过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战训练,少做偏题、怪题、难题。

1、抓听力。学生可在二轮复习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听力训练,力求做到耳熟能详。遵循听力的一般规律,即先看后听,有的放矢;调整情绪,抓准信息;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如果在听力训练中不讲究策略,其结果一定是盲目、低效的、糊里糊涂的,最终导致判断失误。

2、抓单选。单选题是历年中考的主要题型,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单选题考查范围颇广,试题灵活多样、考点可易可难。它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又需要学生具备分析、判断和辨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题型。根据近几年来中考命题的思路和趋势,单选题决不是单纯地考查语法知识,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学生要在重视冠词、代词、连词、形容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动词时态、动词短语、宾语从句等语法点训练的基础上,强化语境意识,提高单选题的得分率。单选题的解题技巧是:认真读题,把握信息。学生在单选题时,首先要通读全句。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捕捉信息,比较选项。分析语境,找关键词。单选题的考点不再是单纯地考查某一语法现象,而是更多地将考点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加以考查。因此学生只有在理解上下文、找到关键词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全盘考虑,去伪存真。学生要学会利用已知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在考虑语法和语境的同时将答案一一带入全句进行复读,排除干扰,选出最佳选项。

3、抓阅读。阅读理解一向被看作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它是由“完型填空、阅读短文和首字母填空”三大“板快”组成。在二轮复习时,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熟悉此类文章的结构和设题手法,同时还要增加生活常识,关注热点事件,注重学科间综合知识积累,以达到理解语境、强化语篇和跨文化意识的目的,迅速提高阅读水平。阅读短文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通读、细读和复读的方法找到最佳答案。在通读、细读和复读中,复读尤为重要且行之有效,通过复读来审视、推敲答案,提高答题命中率。首字母填空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它的突出特点是难度大,并能拉开学生的分数档次。如果学生想在首字母填空中少丢分乃至于不丢分,笔者建议采用“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先易后难、逐项填空;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复读全文、消除疏漏”的应试策略。

4、抓写作。英语作文一向被看着是主观性较强的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英文写作基础和写作能力。答案开放、多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英语作文决不是停留在句子翻译的层面上,而是要求语言流畅,语法正确,逻辑合理。学生可按照初中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记叙文(记人、记事)和应用文(通知、书信、假条等)进行“仿写”,以达到熟悉题材,规范写作的目的。同时学生们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之前要仔细审题,明确要求,精心构思;写作时要书写规范,语法正确,行文得当;写作完要通读全文,周密推敲,查找错误。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5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届高三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从期末考试看来,学生对考纲规定的高考考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靠。许多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仅有一点模糊印象。另外,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为今年的高三语文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共有5位成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和新教师,大家决定同舟共济、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打好高考这场大硬仗。

二、复习指导思想

在围绕《大纲》的基础上,依据高考《考试说明》,结合本届学生实际情况,复习备考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既要对语文基础知识作系统的切块复习,又要重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把专题复习和语文综合训练有机结合,教给学生相关考点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复习阶段划分

根据我校高三复习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本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6.2,23-3.23

以学习第六册文言文单元及文言文阅读复习为主,中间安排适量的语文综合训练,点面结合。综合训练每周一次,周末进行。

2006.3.27-5.5

以现代文阅读及写作训练为主。对第一轮复习内容进行认真的反思、回顾,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查漏补缺工作。综合训练每周一次。

2006.5.9-6.5

用这个时间对一模、二模进行反思、分析,做好语文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关注高考的最新信息,对高考热点进行重点训练。

四、具体做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深入研究高考试卷,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打团体战,精心备课,确保质量。

3、切实提高练习质量,讲求语文教学效益,注重语文复习的实效性。

4、坚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抓牢抓实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复习工作的各个环节,力争做到一着不让,

五、本学期使用的复习资料

1、《世纪金榜》延边大学出版社

2、《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西苑出版社

3、《最后冲刺----模拟试卷》江苏人民出版社

六、复习工作的具体安排2、结合高考热点,进行重点强化训练。

附计划表

时间内容分工2.20-2.26《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华岩、王桂香

2.27-3.19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潘少波、周晓伟、华岩、王桂香、詹志清

3.20-3.26强化训练及一模

3.27-4.16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复习潘少波、周晓伟、华岩、王桂香、詹志清专题复习王桂香、华岩

4.24-5.5基础知识查漏补缺詹志清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6

着力于夯实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要实现的一个目标。语文基础,以前通常指“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其次,还应该包括基本习惯和基本方法,这样语文基础就包含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习惯、基本方法四个方面。

学习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也是提高语文教学素质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加强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向能力迁移,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能力。在能力的训练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把知识讲准讲活讲到位,强化知识网络的贯通编织,抓住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平时教学,研究每一个能力训练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做辅垫和支撑,能力训练也要注意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坡度。在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中特别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语文基础的教学,我们又以语言基础知识为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的综合运用中学习语言,从纷繁的语文现象中概括出语文的各种规律,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活的语言。其次在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突出语言因素,引导学生去了解、体会作者是怎么样运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意图和思想感情的。我们还注重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上具体处理好教材。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的习惯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出发点。著名的出发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叶老要求培养的良好习惯,主要指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是从以下七个方面去培养学习习惯。一是课前主动预习,课后自觉复习,课上认真听讲、记录的习惯。二是先复习后作业,课上认真听讲、记录的习惯。二是先复习后作业,作业有错及时自觉订正的习惯。三是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四是上课积极发言,响亮回答的习惯。五是阅读时随时查字、词、曲。边读边思考边摘记的习惯。六是课外阅读出刊和练笔的习惯。七是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通过严格要求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自觉性、主动性。

学法指导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方面。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才是目的,教能力、教方法比教知识更加重要。在这方面,我们从内心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导学”上发挥作用,让学生从学会发出,达到会学善学的境界。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7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素养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怎样进行小学语文素养教育呢?我们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反复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思考,探索出小学语文实施素养教育的模式。如图所示:

小学语文素养教育实施模式图

这个模式分为四大部分,其中基本要求、实施途径、实施目标均是针对实施文化素养教育的整体而言,具有共性的特点。而实施要点则是以小语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具有学科个性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育教学,体现实施途径,实现基本要求和实施目标,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这个模式是一个整体,各部分又相辅相成。

从横向看,要达到基本要求,必须通过实施途径,实施途径又要通过实施要点来实现,而实施目标则是素养教育高一个层次的体现。

从纵向看,想学、会学、能学、学会是既有台阶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要求;而激趣、授法、练能、养习既体现了途径的阶段性,又体现了途径的接续性。

素养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整体目标出发,又注重各部分的落实,同时将这些部分有机联系起来,才能产生素养教育的整体功能,获得素养教育的整体效果。

这个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从四个方面跟进:

第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想学习。施教之功,先在激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养教育的先导。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其一,为学而教,学为主体。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的需要设计、实施教学内容,同时给学生“松绑放权”,即松开套在学生身上的四根绳索:限制思想、控制议论、占据时间、压制创见。从四个方面还权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学习需求的权利;选择学习方法,探求学习新路,发表独立见解的权利;支配课外时间,参加课外活动的权利;抵制“满堂灌”“题海战”的权利,把学生从学习上的小奴隶变成学习上的小主人。

其二,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创设教材情景,陶冶学生情操,引入童话、寓言,让学生在愉悦中求知识、练能力。为减轻学生在检测中的心理压力,这个模式试行以赛代考,改评分法为评奖法,让考试带上竞赛的色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情绪在竞赛中高涨,语文学习能力在竞赛中形成,语文素养在竞赛中提高。

第二,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施教之功,巧在授法。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实施语文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个模式明确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学习。主要做法是:

其一,程序教学,循序渐进。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获得的各项语文学习能力,都设计了科学的学习程序。程序是方法的体现,用科学的程序将学生领进门,带上路,继而循路前进,求得“真知”,获得“真能”。

其二,遵循规律,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应该是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实践活动,都达到会学的程度。为此,采取按优、中、差不同层次分组教学的方法。在年级教学要求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各组作业难度、数量保持一定的差距,使优等生“吃得饱”,从广度和深度上,保证学生主动精神得到发挥;中等学生“刚刚好”,学习的主动性得到相应的发挥;学困生“吃得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受到压抑和干扰。这样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高。

第三,优化训练程序,促进学生能学习。施教之功,重在练能。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从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是实施语文素养教育的关键。

这个模式提出,把训练引进课堂,变课堂教学“繁琐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训练”,改变了传统教学“讲得多练得少”“练得乱”“练得杂”的现象,做到向科学的训练要质量。具体做法是:

其一,指导评改,精练实练。有效的训练,来自科学的指导和扎实的练习。这个模式把科学的指导,扎实的练习和练习后针对性的评改组成一根链条,做到有训有练有评,这样优化了训练过程,强化了训练效益。

其二,改革检测,注重实效。为科学、准确地检测语文素养教育中教与学的效果,本模式进行了以三个结合为特点的检测改革:

1.闭卷与开卷结合。每一单元和期中、期末考试均实行闭卷与开卷双轨检测法。闭卷考试以记忆性、巩固性题型为主;开卷考试以运用性、创造性题型为主。

2.必做与选做结合。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分组教学的特点,每张试卷均安排必做题、选做题两种。

3.重点与一般结合。单元和学段能力训练重点,亦是检测重点,但基于整体构想原则,每一测试在突出重点训练检测的同时兼顾一般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检测。

第四,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施教之功,贵在养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主动、自动化、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素养教育的归宿,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标志。

这个模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出了三个要点:

其一,言传身教,启发自觉。言传,即教师讲清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意义,让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标准。身教,即教师示范、带动,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学有榜样,学得其法。

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学习行为,教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鼓励学生的勤奋行为,克服懒惰心理,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强化学习过程中自觉、主动成分。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8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保证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巧的教学

语言基础知识指语音、语法、词汇,包括规则和材料。它们是语言的三要素。这方面的教学要注意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和熟练技巧。熟练技巧尤为重要,它要求基础知识的教学以练为主。目的在于掌握基础知识的练习就是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语言练习。如英语名词数的变化、形容词级的变化、动词时态的变化,各种句型的替换和转换练习等。语言基本功训练要求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达到自动化程度。语言基础知识只有转化为熟练的语言基本技巧时,才算是牢固掌握。

二、言语基本技能的训练

言语基本技能指的是在一定的上下文和交际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的(真实的或模拟的)交际目的而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言语基本技能既然是使用英语的能力,而使用的场合又千变万化,所以它的水平首先表现在以有限的语言手段来应付无限的交际需要上,即使用英语的灵活性上。在言语技能中包含有语言与情景的联系。语言行为与社会活动的联系、语言手段与非语言手段的联系等。中学英语教学虽然范围有限,但在言语基本技能训练中所涉及的这些基本方面,都要给予一定的注意,使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语言基本技巧的训练和言语基本技能的发展谐调和一体化。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

严格地说,不论是本族语还是外语都是学习者自己学会的。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学习能力中,需要专门培养的有学习习惯(定时复习和预习、上课集中注意力、使个人思维活动与整个教学过程同步等)和科学学习方法的运用(循环记忆、情景想象、综合性听和读、联想性说和写、五官并用,心口一致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要注意把学生在语文、数学、体育等学科中已形成的学习技能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要尽一切努力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化机械性的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使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拧成一根英语学习能力的三段绳。

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本技巧、言语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等发展的基础。成功的外语教学规律之一,就是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刚刚提上日程。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则还未能受到普遍重视。而在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手段上,又有相当多的人束手无策。为此,首先要适当改变英语教学的课堂要求和组织形式。在英语课上要让学生敢于活动,乐于活动,不怕出错误。备课可吸收学生参加,上课也可由学生主持。活动应在学生愿意的情况下进行,难度应在学生主动要求的条件下提高。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讲和练,也可以进行竞赛和游戏。要千方百计地把各课内容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

五、文化素养的提高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可见,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又是语言形式特色的产生根源。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又是语言形式特色的产生根源。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这尤有助于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以上五方面中,针对起始阶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而言,又以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占主导。初中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并逐步受意识的制约,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表现出热衷;因此,在充沛的情感支持下,他们的学习和活动的劲头才十足。

由于其独有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不易持久,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交流、严密,以引起和稳定学生的兴趣,提高其注意力。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尽可能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关于教学原则方面,倡导以下几条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并将此过程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2.直观性原则

从实际条件出发,尽量做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语言直观。通过各种直观手段的运用,凭借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直接经验引导学生在感知对象的过程中去获得相关的、生动的表象,为学生理解教材,进行抽象思维并发展智力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3.启发性原则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9

一、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九年级英语生词多,课文长而且难,听、说、读、写要求高。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上好课。其次,教师要提高授课的效率,注重授课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切不可盲目,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周密有效的计划。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互相渗透,寓思想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二、夯实基础,查缺补漏

英语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对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加强这一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呢?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我们知道,九年级英语学习主要是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我想,在学习中要分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要以大纲为标准,以课本为依据,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都要细致地学习,力求基础,全面。所谓基础,是指学习要抓住“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所谓全面,一是指学习要全面覆盖所学知识,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现象,绝不能冷落“差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是新教材,课文短小口语化,主题贴近现实生活,课文中设计了内容丰富并与主题相关的听、说、读、写等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新教材重点强调学生动口动手,而不是死记单词和语法规则。课堂上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积极参与对话、讨论,发言,要敢于开口,不怕出错,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不放弃每一次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不会说的也要说。要讲好英语就是要胆子大,脸皮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大胆实践,才能提高交流能力。

(二)找出不足,查缺补漏。查缺补漏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上。语音和词汇的补漏工作应穿插在教学单词的时候进行。在教新词的过程中及时讲解有关的语言知识和单词辨音,及时归纳所学过的单词;在复习时要善于触类旁通,形成语音类、单词串,力争使没有掌握的语音、词汇逐一巩固。日常交际用语的补漏要融会于“四会”的语言运用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不断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力争做到听得懂、说得脱、读得畅、写得神。

三、模拟训练,综合提高

查缺补漏后,学生的基础知识已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但是对于重点内容还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训练,以便于进一步突出重点。同时要强化易错点。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选取高质量的模拟训练题进行训练,然后进行讲评。在讲评之前认真地分析,找出学生的错点,并在课堂上讲评时抓住这些错点,帮助学生弄清出错的原因,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同时,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而是应该抓住试题中的典型题目,讲清原理,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并对典型题目进行引申、推广。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课本为主,资料为辅。课本是基础,而好的资料则是加深课本、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但资料可以突出课本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课本中所不具有的先进理念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因此,无论是开始复习的夯实基础阶段,还是构建知识网络、归纳基本方法及技巧阶段,都要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进行。

(二)讲练结合,练重于讲。基础知识的总结、知识网络的构建、基本方法和技巧的归纳都离不开讲,但更离不开练。不练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不牢固,更不能深化。因此,练比讲更重要。要精讲,也就是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多练,就是让学生做足量练习,但杜绝那种不加选择的重复练习,要有针对性。

四、英语学习要重视句子和文章的朗读背诵,以培养语感

学英语记单词很重要,但机械记忆的单词量再大,也不会真正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请记住:句子比单词重要,记句子比记单词划算。我们要养成背句子的好习惯,因为句子中既包含了发音规则,又有语法内容,还有词的具体用法。

学过的课文要高声朗读,精彩段落和文章要读透背熟,做过的完形、阅读、单项选择题、听力录音稿也要朗读。朗读也是提高口语的办法。学英语语感很重要,而朗读、背诵,多听多说有助于培养语感。

五、英语学习要重视复习

英语知识点多,需要大量记忆。很多同学抱怨,说自己的记性差,记了又忘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记得长久些,甚至终生不忘?有两个办法。

第一,听课文录音带。反复地听,反复地读,课文中的语言点、词汇在录音带中不断被重复。这跟我们提倡朗读是一个道理,声音对大脑的刺激有助于记忆。

第二,经常复习。要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前快后慢,先多后少,识记后最初遗忘得较快,以后逐渐减慢。针对这一规律,学习新知识后应及早加以复习。其次在复习中要多尝试回忆,背诵。就是边读边回忆。尝试着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印象会更深刻一些,同时也知道了教材的难点在哪里,复习更有目的性。

高中语文基础练习篇10

以往的教育认为教学就是不停的想学生输入知识,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

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

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而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读书,还会提高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想到的事、看到的事或做过的事,用口头或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了解。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才能学会各科知识,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再认知的功能。其再认知的功能体现在①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②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③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一基本认知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再认知特点;学生具有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所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动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才把语文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

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要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倒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这段话说明①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②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

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①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②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③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